空调用制冷技术课程设计指导书(完整资料).doc

空调用制冷技术课程设计指导书(完整资料).doc
空调用制冷技术课程设计指导书(完整资料).doc

【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

空调用制冷技术课程设计指导书

一、课程设计目的

课程设计是《空调用制冷技术》课程的重要教学环节之一,通过课程设计了解空调用制冷站工艺设计的内容、程序和基本原则,学习设计计算方法和步骤,提高运算和制图能力,增强对制冷站中所应用的冷水机组、水泵、冷却塔等设备的认知,巩固所

学理论知识。

并学习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工程问题。

二、设计内容和要求

1.制冷站总负荷计算

制冷站总负荷应包括用户实际所需制冷量以及制冷系统本身和供冷系统的冷损

2.制冷机组类型及台数的选择

根据装机容量、运行工况、节能环保、以及负荷变化情况和运行调节要求等因素确定。一般选择同型号2—3台的机组。

3.水系统设计

(1)确定冷冻水和冷却水系统形式,进行水管路设计,计算并确定管径,拟定系统草图

(2)选择冷冻水泵的规格和台数

(3)冷却水泵和冷却塔的规格和台数

(4)使用分、集水器时,决定分、集水器直径。

(5)选择主要阀门

4.制冷机房设备工艺布置

机房内的设备布置应保证操作维修的方便,同时尽可能是设备布置紧凑以节省建筑面积

(1)制冷机组设备布置。

(2)冷冻水泵、冷却水泵和冷却塔布置

(3)主要汽水管道布置。

(4)绘制布置简图。

5.制冷机控制安全保护

6.采用溴化锂制冷机时能源供应系统设计

7.编写设计说明书

说明书按设计程序编写,包括方案确定、设计计算、设备选择和设计简图等全部内容;计算部分可用表格形式。

(1)设计成果:包括课程设计说明书、计算书、图纸

(2)课程设计说明书的要求:

①课程设计说明书的内容一般包括冷水机组选型计算及方案

比较;主要设备选型;包括冷冻水泵、冷却水泵、冷却塔等设备型号及台数的选型计算;制冷站内水力计算;等几个部分。

②课程设计说明书文字要通顺、层次清楚、工艺方案选择合理、选定的参数要有依据、计算正确、各种符号应注有文字说明、必要时列出计算数据表格;

8.图纸要求

(1)图纸要求

课程设计图纸绘制要符合现行的制图和空调工程设计相关标准和规范,达到工艺图要求;图纸量一般不少于2张,出图图幅大小根据具体要求确定;课程设计图纸采用CAD制图或手工绘图。

(2)图纸要求

①工艺流程图一张

图中应附有图例、设备表,并标出设备编号及选定的管径,仪表阀门等应标准图例画出,并表明介质流向。

②平面布置图一张

图中制冷机、水泵等主要设备按比例绘制,设备注明编号,从制冷机至水泵、冷却塔、分、集水器的水管也相应绘出。

制冷站建筑图应表明建筑外形和结构形式,各功能房间以及所有门窗位置。应标注柱距、跨度、分隔间等主要尺寸。

三、设计方法与步骤

(一)冷源方案的确定和冷水机主的选型

1、冷负荷的计算

制冷站总负荷应包括用户实际所需制冷量以及制冷系统本身和供冷系统的冷损失,用户实际所需制冷量应由空调、生产工艺给出,冷损失一般用附加值计算直接供冷系统一般附加5%—7%,间接供冷系统一般附加7%—15%。对于空调系统也可以建筑冷指标计算方法计算,冷指标选取可参阅有关设计手册。用该负荷直接进行冷水机组选型,不需附加冷量。

2、冷源方案的确定

根据计算的冷负荷值,综合考虑建筑物用途、负荷分布情况、能源供应情况、环境资源,经济性、环保要求等因素,比较一次投资和全年运行费用确定制冷机组类型提倡新技术和节能环保措施的应用。通过方案比较,选择满足适应建筑冷负荷变化要求及最为经济的方案的冷源方案。

方案比较时应考虑:①本建筑对于冷源的要求设计两种以上

方案,并说明各种方案的特点;

②通过年设备费用、年运行费用;最经济有效的方案;

③冷水机组机型选择

根据用户使用要求、冷负荷及全年负荷变化、当地能源供应情况,毕竟制冷机房一次投资和全年运行费用,确定机组类型,包括制冷方式、制冷机种类、冷凝器冷却方式等。

从单位制冷量一次能源消耗的角度来看,电力驱动蒸气压缩式制冷机组比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组能耗要低。若当地电力能源供应紧张,或有热源可以利用,特别是由余热废热可以利用的场合应优先选用吸收式制冷机组。

通过技术经济比较合理时,制冷机组可以采用热泵机组。

从能耗、单机容量和运行调节等方面考虑,选择空调用蒸气压缩实在论机组时,单机名义工况制冷量大于1758kW时宜选用离心式;制冷量在1054kW—1758kW时宜选用螺杆式或离心式;制冷量在700kW—1504kW时宜选用螺杆式;制冷量在116kW—700kW时宜选用螺杆式或往复式;制冷量小于116kW时宜选用蜗旋式。

风冷冷水机组干球温度较低或昼夜温差较大,缺乏水源地区的中小型空调系统。如果冬季还需要供热的中小型系统,也可以考虑空气源热泵。空气源热泵最低室外温度使用范围分别为3℃、-5℃、-7℃、-15℃,适用不同地区的要求。空气源热泵在选用时

应注意以下几点①选择热泵机组时,除了将名牌上标准工况(干球温度7℃,湿球温度6℃)下制热量,变为使用工况下制热量外,还应考虑使用工况下结霜除霜的热损失。

②按最佳平衡点温度(热泵供热量等于建筑物耗热量时的室外计算温度)来选择热泵机组的辅助热源。

③对于供热负荷远小于供冷负荷的场合,供热负荷相应的冷负荷部分,有热泵机组承担,其余的冷量由COP值较高的制冷机组供给。

④对于又同时供热供冷场合,可选热会收式制冷机组或水环热泵系统。

在峰谷电价差加大的地区,利用低谷电价时段蓄冷有显著经济效益时,可以采用蓄冷系统。蓄冷系统与一般常规系统比较,一次投资有所增加必须经过技术经济比较。采用蓄冷系统的一般条件是,建筑物逐时冷负荷峰谷差悬殊,采用常规空调会使制冷机组容量过大,系统经常处于部分负荷下运行;空调负荷高峰与电网高峰时段重合,且点高位低谷时段负荷又小的场合。

对于制冷剂的采用,一般,对直接供冷系统或对卫生安全要求较高的用户应采用氟利昂;而大中型制冷系统对卫生安全要求并不十分严格或间接供冷系统,可以采用氨。目前氨制冷剂主要用于食品冷冻冷藏,空调制冷机组主要采用氟利昂制冷剂。在选用氟利昂制冷剂时,应考虑其对大气臭氧层的危害和禁用时间

表。

在选定制冷机组时应校核所选机组名义工况下的COP值,不应低于国家现行的《正气压缩循环冷水(热泵)机组工商业用和类似用途冷水(热泵)机组》(GB/T18430.1—2001)标准规定,同时还应考虑部分负荷COP值,或采用部分负荷综合值IPLV 来衡量全年的综合效益。

IPLV=0.01A+0.42B+0.45C+0.12D

式中A——100%负荷工况点时COP

B——75%负荷工况点时COP

C——50%负荷工况点时COP

D——25%负荷工况点时COP

3.确定冷水机组的型号及台数

(1)制冷机组选型要熟悉机组的性能、特点,才能林海冷水机组主要性能比较机组的性能主要包括:制冷量范围性能系数、调节特点等,空调工程中常用的冷水机组的机型有:

①往复式冷水机组

单机组最大制冷量约为1160kW,一般配以多台压缩机,机组制冷效率较其他电动型机组低,往复式冷水机组制冷量调节是靠调节压缩机台数来完成,是有级调节。

②螺杆式冷水机组

该机型在我国制冷空调领域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其典型

冷量范围是700kW—1000kW。机组制冷效率高于往复式冷水机组。机组的冷量主要有压缩机能量调节机构来实现,调节范围为10%—100%无机调节;多机头机组的能量调节还可由改变压缩机的运行台数来实现。

③离心式冷水机组

离心式冷水机组是大中型工程中用的最多的机型,尤其当单机制冷量在1000kW以上时,设计以优先选用离心机组,它具有比螺杆机更高的性能系数。

(2)选用制冷机组时台数不宜过多,一般为2—4台,不考虑备用。多机头机组可以选用单台。当采用多台型号相同的机组时,单机容量调节下限常冷量大于最小负荷时,应选用一台小型机组来适应低负荷需要。

确定制冷机组型号后,应记录冷水机组的主要性能参数参数,如下:名义冷量;名义耗功率;名义工况性能系数;冷冻水、冷却水压力损失及水流量,以及机组的外形尺寸运行重量等,为后续设计收集资料。

(二)空调冷冻水系统的设计及水泵的选择

空调冷冻水系统一般选用开式膨胀水箱定压的闭式循环系统。根据空调系统具体情况决定采用一次泵或二次泵系统,二次泵宜设置变频调速装置,冷源侧宜采用定流量运行,负荷侧为变流量系统。一次泵的台数应按冷水机组的台数一对一设置,一般

不设备用泵。二次冷水泵台数应根据冷冻水泵大小、各并联环路压力损失的差异程度、使用条件和调节要求,通过技术经济比较确定。

1、冷冻水泵的选择

空调冷冻水泵宜选用低比转数的单级离心泵。一般选用端吸泵流量大于500m3/h宜选用双吸泵。

1)冷冻水泵的流量

一次泵的流量,应为所对应的冷水机组的冷冻水流量;二次泵的流量,应为该区冷负荷综合最大值计算出的流量。计算流量应附加5%—10%的裕量。

2)冷冻水泵的扬程

采用闭式循环一次泵系统冷冻水泵的扬程为管路及管件阻力(可以通过估算)、冷水机组蒸发器阻力和末端设备表冷器阻力之和。计算阻力应附加10%的安全系数。

例如:一幢100m高的高层建筑空调水系统的压力损失的估算

冷水机组的阻力:取80kPa;

管路阻力:取制冷站内的除污器、分、集水器及管路等的阻力为50 kPa;取空调水系统管路沿程阻力约60 kPa;局部阻力为沿程阻力的50%即30 kPa,则空调水系统管路阻力为:60+30+50=140 kPa;

空调末端装置阻力:组合式空调器的阻力取45,空调机组取30 kPa;

二通调节阀的阻力:取40 kPa;

水泵扬程:(80+140+45+40)ⅹ1.1=335 kPa =33.5m

2、水系统补水:空调水系统的补水应经软化处理;仅夏季供冷的系统开采用电子除垢仪进行水处理;补水量为系统水容量的2%;补水点应设在循环水泵的吸入段,补水泵流量取补水量的2.5—5倍,扬程附加30—50 kPa。设备用补水泵。

(三)冷水机组冷凝器冷却方式及冷却水系统的设计及冷却水设备的选择

1、冷水机组冷凝器冷却方式

水源充足的地区应采用水冷冷凝器,由冷却塔循环供水;湿球温度较低、缺乏水源的地区可采用蒸发式冷凝器;干球温度较低、缺乏水源的地区,或不便采用水冷却的中小型系统,可采用风冷式冷凝器。

2、冷却塔选型与布置

蒸气压缩式制冷机组一般采用低温降逆流式玻璃钢冷却塔或横流式冷却塔。

3.冷却水泵的选型

(四)溴化锂吸收式制冷系统设计

1.当热源为低于0.2MPa或低于150℃热水时,宜采用单效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组,当热源为大于0.4MPa或高于150℃热水时,宜采用双效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组;直燃型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组夏季可同时供冷和生活热水,冬季可供暖和卫生热水。一般额定供热量是额定供冷量的80%,冬季供热负荷不能满足时可以增大高压发生器,提高机组供热量;当生活热水热负荷很大时,宜另设其他热源供应生活热水。

2.燃油、燃气供应系统

(1)燃油系统

燃油宜采用轻质柴油。

室外储油罐:

1)总容量:V=A.G/ρm3

式中G——制冷机房最大日耗油量(t/d);

ρ——燃油的密度(t/ m3)

A——燃油储存天数:货车及轮船运输取20—30d,汽车运输取5—10d,输油管输送取3—5d。

直埋式储油罐容积不宜超过15 m3。

2)室内日用油箱容积不应大于1 m3,应采用钢制密闭式油箱。应设在耐火等级不低于二级的单独房间里并采用甲级防火门。

最低油位应高于燃烧器1—5m,油箱上应设直通室外的通气

管,其上设阻火器和防雨设施。还应设将油紧急排放到室外存油设施的管道。

3)油泵

台数——不应少于2台(一用一备),以选用自吸式离心泵或齿轮泵。

流量——应为制冷机房最大小时耗油量,并附加10%的裕量。

扬程——有输油管线总助力和室外储油罐与日用油箱的油位差组成,并附加10%的裕量。

4)油过滤器

油泵入口应设两台(一用一备)8—12目/cm的中过滤器,流通面积为油管的8—10倍。燃烧器入口设不小于20目/cm细过滤器,流通面积为油管的2倍。

(2)燃气系统

宜采用低压(小于5kPa)和中压(5—20kPa)燃气,主要有天然气和液化石油气。燃气管道应采用镀锌钢管,焊接或法兰连接,宜架空敷设。

每台机组干管上应设关闭阀和快速切断阀。每个燃气支管上应设关闭阀,阀后串联两个电磁阀,日燃气管道上应设引至室外的放散管,DN≥20mm,排出口应高于屋脊2m以上,并采取防雨防雷措施。

(五)制冷站工艺布置

1.对制冷机房的要求

制冷机方应布置在全区夏季主导风向的下风侧;在动力站内,一般应布置在乙炔站、锅炉房、煤气站、堆煤场上风侧,以保证制冷机房的清洁。位置应尽可能靠近冷负荷中心以缩短冷冻水和冷却水管网。

空调用制冷机房主要包括主机房、水泵房、变配电间和值班室等。高度不应低于3.2—4m,设备间也不应低于2.5m。

由于设备运行时如变压器、开启式离心冷水机组、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组等都有较大的热量产生,水泵房还有余湿,制冷机房应有良好的通风,制冷机房应有每小时不少于3次换气的自然通风。此外对电动型冷水机组、燃气型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组还应考虑事故通风。当机房工作环境一般较差,尤其是地下室内配置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组、开启式离心冷水机组散热量很大,造成机房室温过高,常超过40℃。在这种情况下可以考虑己方设计空调降温。

制冷机房应采用二级耐火材料建造,机房最好设为单层建筑,设有两个出入口,机房门窗应向外开启,机房应预留能通过最大设备的安装口。

2.制冷机房的设备布置

机房内设备布置应保证操作和检修的方便,同时应尽可能使设备布置紧凑,以节省建筑面积,制冷机组的主要通道宽度以及制冷机组与配电柜距离不应小于1.5m;制冷机组之间或与其他设备之间净距离不小于1.2m;机组与墙壁之间以及与其上方管道或电缆桥架的净距离不小于1m。

冷却塔应布置在通风散热条件良好的屋面或地面上,并远离热源和尘源,冷却塔之间及冷却塔与周围建筑物应有一定间距水泵的布置应便于接管、操作和维修;水泵之间通道一般不小于0.7m。mm

(六)制图要求

课程设计完成热力系统图1张,设备布置图1张,图幅为2号图纸。课程作业只需完成相应的简图。

⒈制冷站工艺流程图

工艺流程图应绘制全部制冷和辅助设备、连接管道、阀门及附件,并表明管径和设备编号,附上图例。

设备按规定的图形符号绘制。管道以规定代号表示,管道附件以有关标准规定的图形符号和管道附件的规定代号表示。对于标准中没有规定的管道与附件,可采用常用表示方法或参考标准中的表示方法自行决定,但应在图例中标明。

管道直径可只标注课程设计中要求计算管径的水管道,可用公称直径表示,例如DN20.

工艺流程图的图面布置应使图面均匀,线条清晰。通常在图面的制冷机组布置位置与平面图中一致,并按一定的比例,水泵等设备集中布置各种管道应放在周边的明显部位。管道断开处或流向不易判明的管段,应标出介质流向,必要时加文字说明。

各设备需要连接管道的所有对外接口,包括只有排水或排汽接管的接口,在工艺流程图上都应表示清楚。

同类设备建立横向联系,以达到互为备用的目的,并应使任一台设备能从系统中切出检修或投入运行。如各台给水泵、给水箱和循环泵,各自之间应有横向连接管道和相应的阀门。

⑷设备的纵向联系应保证主要设备的工作,次要设备建立旁通。如初级加热器、减压阀和疏水阀等应有旁通管道和阀门,在这些设备故障或检修时,不致使主要设备停止工作。疏水阀的旁通还在系统暖管和设备启动是作手动排水用。疏水阀的前后装设冲洗阀和检查阀,以便冲洗管道和检查疏水阀工作情况。

⑹尽量减少在主管道上连接支管道,且应在靠近主管道的支管道上装关断阀,以免任一支管道上的设备和管道附件的事故或检修而影响整个系统的工作。

⑺应尽量简化系统,减少管道和附件,以节省建设费用;系统连接方式应尽量减少设备的动力消耗。

⒉设备布置图

布置图中应包括各种设备和主要管道,相关的建筑和构筑物也应绘出。各种设备和管道必须有定位尺寸,建筑物应标注主要尺寸,如柱距或开间、跨度等。

制图方法可根据图纸类别执行不同的制图标准。对于建筑物、构筑物、设备布置图,执行建筑制图标准;对制冷设备及管道执行暖通空调制图标准。

制图时以工艺部分为重点。对于工艺设备和管道,根据需要可采用粗、中或细线绘制。对于建筑物和构筑物,一般用细线绘制。

设备图形一般以外形表示。制冷设备应能表示出机组种类。冷却塔图形中应包括风机、喷水口、接水盘及设备外形、。水泵图形中应表示出基础外形,水泵和电动机位置。

图中设备应标出定位及外形尺寸。至建筑物一侧的尺寸界线,可取建筑轴线。设备定位尺寸有纵向和横向两个尺寸。外形对称的设备可取中心线作为定位线,其余情况根据设备特点决定。

建筑图应有定位轴线及其编号。定位轴线与墙、柱和楼板的关系又有关标准规定,课程设计中也可参考图例确定。各定位轴线间距都应标注,剖面中也应标注。

设备布置图中的设备均应标注设备编号。设备明细表可放在设备平面布置图中。

⒊图标

图标绘在图纸右下角,图标形式参见我院标准格式。

⒋制图要求

设计图纸执行制图标准的规定。设备布置图采用比例以1:50或1:100为宜。

图面要整洁。书写工整,字体端正,排列整齐,笔画清楚。汉字宜用仿宋字体。

图纸打印前应交与教师审阅。

(七)设计说明书的编制

⒈说明书中应说明设备、系统、方案的选择依据、理由和结论,设计计算公式、公式中各符号的意义和数据、以及计算结果。论述时必须结合自己的设计题目,标明自己的观点,切忌泛淡一般设计方法。

⒉说明书要求字迹清楚,标题编排合理,用纸前后一致。计算部分也可以用表格形式,但表中必须包括公式、符号、数据和结果,且序号符合设计顺序。

简图可以用铅笔绘制,不要求有严格的比例,但线条和字迹必须清楚。

⒊说明书应装订成册,并有封面、目录和页次。

4. 设计完成后,对设计中出现的问题,如前后设备和数据的更改,已发现但来不及修改的各种问题,以及有必要说明的其他事项,可在说明说明书最后的结束语中说明。

四、设计进度安排

课程设计时间共两周,安排如下:

五、主要参考资料

1、实用供热空调设计手册陆耀庆主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暖通空调制图标准GB/T 50114-2001中国计划出版社

3、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2003

4、《暖通空调* 动力》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

5、《空气调节用制冷技术》(第三版)彦启森主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6.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

制冷系统智能化基础课程设计指导书

《制冷系统智能化基础》课程设计指导书 本专业制冷系统智能化基础课程设计为微机原理、单片机基础、单片机在制冷系统中的应用三个部分,目的是了解单片机在制冷方向的应用。 由于单片微机体小价廉,功能强,使用灵活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自动控制、和能仪器仪丧、数据采集和处理及家用电器等许多方面,尤其在新产品研制、设备的更新改造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本课程设计以单片机为主控芯片,以期达到独立完成单片机应用小系统的设计之目的。 在进行课程设计时,首先应完全掌握《制冷系统智能化基础》课程中阐明的基本原理和基本规律,同时要学习、了解有关制冷设备的国家标准和设计技术措施。做到理论联系实际,为今后进一步从事制冷设备制造和安装的技术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一节、单片机应用系统设计的基本步骤 单片机应用系统设计与一般电子系统设计的差别在于,它既要构成逻辑电路,又要设计相应的支持软件这两者互相依存,相互补充,缺一不可。并且两者又具有一定的互换性,即某些功能既可以用软件实现,也可以用硬件实现。用硬件实现能提高工作速度,减少软件工作量,但会使电路变得复杂,成本增加。而用软件代替硬件则可使电路简化,成本降低,但增加了软件的复杂程度。因此,必须在两者之间反复权衡,合理分工,以达到既易于实现,又经济实用。单片机的特点是硬件高度集中,并具有软件优势,设计中应在充分利用单片机本身硬件资源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其软件优势。 各个具体的应用系统由于实现的任务和要求不同,设计方案也就会不同。因而,在设计方法上没有固定的模式可循.但其设计过程的步骤却大体一致。 一、明确任务 和一般电子系统设计一样,单片机系统的设计也是从明确任务开始,从了解课题要求入手。可以从以下几个方而进行分析: 1. 区分被设计系统的任务性质,看其是属于检测,还是属于控制。若属于检测,检测的参数有哪些。若属于控制,控制的回路有哪几个,是否具有数学模型、经验公式或经验参数等条件。 2. 弄清楚输入信号的个数、种类、变化范围及相互关系。明确采用何种传感器取得输入信号,这些信号必须进行何种变换,怎样与单片机接口等。 3. 弄清楚输出信号的个数、种类和变化范围。采用何种执行机构实现,使用什么电路作信号变换,怎样和输出执行机构接口,如何达到执行机构所需的功率参数要求等。 4.需要设置哪些人机对话功能,如开关、键盘、拨盘、显示器及语音电路等。 5.了解本系统的应用环境条件,如温度、湿度、供电情况、现场干扰、控制室与工作现场等。采用何种措施防止干扰和进行保护。 6. 明确设计系统的各项技术指标.合理选择达到这些指标的方案,以求用最佳的性能价格比来实现。 二、确定总体方案 在明确任务的基础上,有目的地查阅有关资料,参考同类或相近的课题没计方案.构思出设计课题的总体方案。应尽可能构思多种方案,通过分析比较,优化出较理想的一种,作出硬件框图和软件框图。 随着软件和硬件设计工作的深入和细化,总体方案的某些缺点和矛盾可能被暴露出来,这就要求设计者不厌其烦地进行总体方案的修改和补充,反复作软件和硬件的协调。使曾总体方案逐步完善。 三、硬件设计 由总体方案所规定的硬件功能,设计出硬件系统原理图。采购相应的元器件进行硬件实验。做必要的工艺结构设计.制作出印制电路板,组装成型后即完成了硬件电路的基本任务。这个过

空调用制冷技术课程设计报告书

空调用制冷技术课程设计

目录 前言 (1) 1 设计目的 (2) 2 设计任务 (2) 3 设计原始资料 (2) 4 冷水机组的选择 (3) 4.1 负荷计算 (3) 4.2 机组的选择 (3) 5方案设计 (4) 6水力计算 (4) 7设备选择 (6) 7.1冷却塔的选择 (6) 7.2 分水器和集水器的选择 (6) 7.3水泵的选择 (7) 7.3.1冷冻水泵选型 (8) 7.3.2冷却水泵选型 (9) 8 小结 (11) 参考文献 (13)

前言 制冷课程设计是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大学本科教育的一个重要教学环节,是全面检验和巩固课程学习效果的一个有效方式。通过本次课程设计,可以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所学课程的理解和巩固;可以综合所学的制冷与空调的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可以使学生的得到工程实践的实际训练,提高其应用能力和动手能力。

1 设计目的 课程设计是《空气调节用制冷技术》教学中一个重要的实践环节,综合运用所学的有关知识,在设计中掌握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巩固和提高理论知识。通过课程设计,了解工程设计的容、方法及步骤,培养确定空调冷冻站的设计方案、进行设计计算、绘制工程图、使用技术资料、编写设计说明书的能力。 2 设计任务 (一)负荷计算 (二)机组选择 (三)方案设计 (四)水力计算 1、冷冻水循环系统水力计算 2、冷却水循环系统水力计算 (五)设备选择 1、冷却塔的选择 2、分水器及集水器的选择 3、水泵的选择 (六)机房布置 1、设备与管道布置平面图 2、机房系统图 3 设计原始资料 (一)建筑物概况:层高4.6米, 层数6层, 总空调建筑面积:为15990m2。 (二)参数条件:空调冷冻水参数:供水7℃,回水12℃; 冷却水参数:进水32℃,出水37℃。 (三)空调负荷指标:q=120~180 W/m2。 (四)土建资料:机房建筑平面图(见附图),选择其中部分作为制冷机房(以满足用途为原则,不要占用过大面积)。

空调课程设计说明书

空调课程设计说明书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UUT-WUUY-WBBGB-BWYTT-1982GT

供暖课程设计说明书 题目:太原市某办公楼供暖系统设计 指导老师:张伟捷 设计者:李学文 设计日期: 2014年7月 目录 第一章工程概述…………………………………………………………… 第二章原始资料…………………………………………………………… 室外气象参数……………………………………………………… 室内气象参数……………………………………………………… 围护结构热工参数…………………………………………………… 第三章负荷计算…………………………………………………………… 空调房间设计条件……………………………………………… 冷负荷计算……………………………………………………… 热负荷计算……………………………………………………… 负荷计算内容 负荷汇总 负荷逐时波动图 第四章空调系统方案的确定……………………………………………… 空调系统的比较………………………………………………… 空调系统的确定…………………………………………………… 第五章送风量和新风量的确定…………………………………………… 送风量确定………………………………………………………… 新风量确定………………………………………………………… 第六章气流组织的设计与运算………………………………………… 室内气流组织……………………………………………………… 送风口形式………………………………………………………… 回风口形式………………………………………………………… 气流组织的设计与运算…………………………………………… 第七章风管、水管水力计算……………………………………………… 风管的水力计算…………………………………………………… 空调系统的风管布置……………………………………… 风管水力计算………………………………………………

空调课程设计说明书

铁道大学课程设计 空气调节课程设计 2014级机械工程分院(系) 专业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 学号20140939 学生梦娇 指导教师亚宁 完成日期2017年7月8日

目录 第一章工程概况及主要参数 (3) 1.1工程设计标题 (3) 1.2工程概况 (3) 1.3基本设计参数 (3) 1.3.1地理位置 (3) 1.3.2室外计算参数 (3) 1.3.3室计算参数 (4) 1.3.4围护结构参数 .................................................................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二章空调设计任务书 . (5) 空气调节课程设计任务书 (5) 第三章建筑负荷计算 (7) 3.1以六楼客房3为典型房间进行手动负荷计算 (7) 3.1.1北外墙瞬时变热引起的冷负荷 (7) 3.1.2北外窗引起的冷负荷 (8) 3.1.3外窗辐射冷负荷 (9) 3.1.4人体热湿源冷负荷 (9) 3.1.5荧光灯散热形成的冷负荷 (10) 3.1.6设备散热形成的冷负荷 (11) 3.1.7新风冷负荷 (12) 3.1.8人体散失量形成的潜热冷负荷 (12) 3.2六层每个房间的冷负荷总和 (12) 第四章空调系统设计及设备选型 (14) 4.1空调系统形式的选择 (14) 4.2风机盘管加新风系统型号设备的选型 (15) 4.2.1风机盘管的选型 (15) 4.2.2风机盘管的布置要求 (16) 4.3新风机组的选择 (17) 4.3.1新风机组的选择原则 (17) 4.3.2新风机组的选型 (17) 4.4水力计算 (17) 4.4.1水力计算的方法 (17) 4.4.2风管的水力计算结果 (18) 4.4.3水管路的水力计算 (23) 第五章课程设计总结 (30)

空调用制冷技术课程设计

目录 目录 (1) 设计任务书 (2) 设计说明书 (3) 一、制冷机组的类型及条件 (3) 二、热力计算 (6) 三、制冷压缩机型号及台数的确定 (7) 四、冷凝器的选择计算 (8) 五、蒸发器的选择计算 (12) 六、冷却水系统的选择 (14) 七、冷冻水系统的选择 (14) 八、管径的确定 (14) 九、其它辅助设备的选择计算 (15) 十、制冷机组与管道的保温 (17) 十一、设备清单 (18) 十二、参考文献 (18)

空调用制冷技术课程设计任务书 一、课程设计题目:本市某空调用制冷机房 二、原始数据 1.制冷系统采用空冷式直接制冷,空调制冷量定为100KW。 2.制冷剂为:氨(R717)。 3.冷却水进出口温度为:28℃/31℃。 4.大连市空调设计干球温度为28.4℃,湿球温度为25℃。 三、设计内容 1.确定设计方案根据制冷剂为:氨(R717)确定制冷系统型式。 2.根据冷冻水、冷却水的要求和条件,确定制冷工况并用压焓图来表示。 3.确定压缩机型号、台数、校核制冷量等参数。 4.根据蒸发温度、冷凝温度选择蒸发器(卧式壳管)冷凝器(水冷或空冷),并做其中一个设备(蒸发器或冷凝器)的传热计算。 5.确定辅助设备并选型 6.编写课程设计说明书。

空调用制冷技术课程设计说明书 一、制冷机组的类型及条件 1、初参数 1)、制冷系统主要提供空调用冷冻水,供水与回水温度为:7℃/12℃,空调制冷量定为100KW 。 2)、制冷剂为:氨(R717)。 3)、冷却水进出口温度为:28℃/31℃。 4)、大连市空调设计干球温度为28.4℃,湿球温度为25℃。 2、确定制冷剂种类和系统形式 根据设计的要求,本制冷系统为100KW 的氨制冷系统,一般用于小型冷库,该制冷机房应设单独机房且远离被制冷建筑物。因为制冷总负荷为100KW,所以可选双螺杆制冷压缩机来满足制冷量要求(空气调节用制冷技术第四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P48)。冷却水系统选用冷却塔使用循环水,冷凝器使用立式壳管式冷凝器,蒸发器使用强制循环对流直接蒸发式空气冷却器(即末端制冷设备)。 3、确定制冷系统设计工况 确定制冷系统的设计工况主要指确定蒸发温度、冷凝温度、压缩机吸气温度和过冷温度等工作参数。有关主要工作参数的确定参考《制冷工程设计手册》进行计算。 确定冷凝温度时,冷凝器冷却水进、出水温度应根据冷却水的使用情况来确定。 ①、 冷凝温度()的确定 从《制冷工程设计手册》中查到大连地区夏季室外平均每年不保证50h 的湿球温度(℃) C o s 25t 对于使用冷却水塔的循环水系统,冷却水进水温度按下式计算:

空调课程设计说明书

\ 石家庄铁道大学课程设计 空气调节课程设计 | 2014级机械工程分院(系) 专业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 学号 学生姓名赵梦娇 指导教师李亚宁 ~ 完成日期 2017年 7月8日

目录 & 第一章工程概况及主要参数 (3) 工程设计标题 (3) 工程概况 (3) 基本设计参数 (3) 地理位置 (3) 室外计算参数 (3) 室内计算参数 (4) : 围护结构参数 (4) 第二章空调设计任务书 (5) 空气调节课程设计任务书 (5) 第三章建筑负荷计算 (7) 以六楼客房3为典型房间进行手动负荷计算 (7) 北外墙瞬时变热引起的冷负荷 (7) 北外窗引起的冷负荷 (8) 外窗辐射冷负荷 (9) ) 人体内热湿源冷负荷 (9) 荧光灯散热形成的冷负荷 (10) 设备散热形成的冷负荷 (11) 新风冷负荷 (11) 人体散失量形成的潜热冷负荷 (12) 六层每个房间的冷负荷总和 (12) 第四章空调系统设计及设备选型 (14) 空调系统形式的选择 (14) 、 风机盘管加新风系统型号设备的选型 (14) 风机盘管的选型 (14) 风机盘管的布置要求 (15) 新风机组的选择 (16) 新风机组的选择原则 (16) 新风机组的选型 (16) 水力计算 (16) 水力计算的方法 (16) 《 风管的水力计算结果 (17) 水管路的水力计算 (20) 第五章课程设计总结 (25)

第一章工程概况及主要参数 工程设计标题 北京市某宾馆舒适性空调设计 工程概况 ! 本设计目标建筑位于北京市,建筑地下一层地上十三层。该建筑总高度62m,总宽度,总建筑面积㎡。设计计算第六层。 基本设计参数[1] 地理位置 城市:北京市经度:度纬度:度位于寒冷地区 室外计算参数 (1)夏季空调室外干球温度℃ (2)夏季空调室外湿球温度℃ (3)夏季空调室外日平均温度℃ (4)^ (5)大气压力

《制冷与空调设备》课程设计指导书讲解

《制冷与空调设备》课程设计指导书 空调教研室编 动力工程系 二OO三年五月

一、设计的目的 通过课程设计的综合实践教学训练,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和加深对制冷空调专业基础理论知识的了解和掌握,学会根据实际工程的需要进行制冷压缩机、冷凝器、蒸发器、其它辅助设备等的设计和选配,提高其对专业理论知识应用的技能和解决实际制冷、空调工程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设计教学要求 1、坚持一生一题,独立完成课程设计规定的设计任务; 2、开动脑筋,发挥创造精神,全身心投入到设计中去,努力创造优秀成 绩; 3、提倡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开展学术研究讨论,努力施展才华,高质 量完成设计任务; 4、虚心学习、认真读书,听从老师指导,做一个素质好、水平高的学生; 5、诚实、守信、严于律己,不抄袭他人作业,不采取非法手段劫取他人 成果; 6、认真遵守学校各项规章制度,不做危害学校声誉和社会公德的事,尊 师爱友,爱护公共财产,做一个学有所成的合格人才。 三、课程设计的内容 (一)制冷压缩机的选择计算 1、设计条件(由指导教师填写): 1)工况; 2)制冷剂; 3)热负荷; 4)冷却介质种类及温度; 5)压缩机型式及要求;

6)需要计算的内容。 2、计算步骤: 1)根据已知热负荷和工况条件及制冷剂种类,建立循环的lgp—h 图; 2)在lgp—h图上找出循环中的各特殊状态点,并查出各点状态参 数(如:t、p、υ、h、s等); 3)根据循环的压比(p k /p )查有关参考资料,找出该工况下压缩机 的各种效率值(如:η i 、η m 、η el 等); 4)计算压缩机的容积效率:η v =λ v λ p λ t λ l ; 5)计算循环的单位制冷量q ; 6)根据所给热负荷Q 0、q ,计算循环的制冷剂质量流量q ma ; 7)根据q ma 和压缩机吸入状态比体积υ 1 ,计算压缩机实际应有的实 际排气容积q va ; 8)根据q va 和压缩机输气系数η v ,计算压缩机的理论排气量q vt ; 9)根据所计算的q vt 查阅相关压缩机产品样本,确定压缩机的型号,得到缸径D;行程S;缸数I;半封闭式、全封闭式或开启式等; 10)根据已知循环的参数计算单位理论压缩功W ts ; 11)根据W ts 和制冷剂的质量流量q ma ,计算理论压缩功率P ts ; 12)根据P ts 和η i、 η m 计算压缩机的轴功率P e ; 13)根据P e 和电机效率η mo ,计算压缩机应有的电功率(输入功率) P el ; 14)根据P el 和制冷量Q ,计算性能系数COP el ,以判断所选压缩机的 经济性指标的高低。 3、压缩机的选择计算应完成的任务: 1)确定满足所给的热负荷要求的压缩机型号和有关的结构、功率等

空调用制冷技术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名称:“空调冷热源—制冷”课程设计专业班级: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1201班 学生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王军陈雁 课程设计地点: 32518 课程设计时间: 2015.12.25至2016.1.7

目录 课程设计任务书 (2) 设计题目与原始条件 (4) 方案设计 (4) 冷负荷的计算 (4) 制冷机组的选择 (4) 水力计算 (5) 设备选择 (6) 设计总结 (9) 参考文献 (9)

“空调用制冷技术”课程设计任务书

设计说明书 一、设计题目与原始条件 鹤壁市完达中学公寓空气调节用制冷机房设计。 本工程为鹤壁市完达中学公寓空调用冷源——制冷机房设计,公寓楼共五层,建筑面积5026.41m2,所供应的冷冻水温度为7/12℃。 二、方案设计 该机房制冷系统为四管制系统,即冷却水供/回水管、冷冻水供/回水管系统。 经冷水机组制冷后的7℃的冷冻水公寓楼的各个区域,经过空调机组的12℃的冷冻水回水由冷冻水回水管返回冷水机组,通过冷水机组中的蒸发器实现降温过程。 从冷水机组出来的37℃的冷却水经冷却水供水管到达冷却塔,经冷却塔冷却后返回冷水机组,如此循环往复。 考虑到系统的稳定安全运行,系统中配备补水系统,软化水系统,水处理系统等附属系统。 三、冷负荷的计算 1.面积冷指标 q=150W/m2 2.根据面积热指标计算冷负荷 Q=A×q=150×5026.41=753961.5w (1--1) 四、制冷机组的选择 根据标准,宜取制冷机组2台,而且2台机组的容量相同。所以每台制冷机组制冷量Q’=Q/2=754/2=377Kw (1--2) 根据制冷量选取HX系列螺杆式制冷机,型号为HX110,性能参数如表1所示。 制冷机组性能参数表1--1

制冷课程设计54978

目录 第一部分、目录 (1) 第二部分、空调用制冷课程设计任务书 (2) 一、制冷工况的确定 (2) 二、压缩机的选择计算 (3) 三、冷凝器的选择计算 (4) 四、蒸发器的选择计算 (4) 五、辅助设备的选择计算 (5) 六、管径的确定 (5) 七、水泵的选型计算 (6) 八、制冷系统的流程图 (7) 九、设备明细表 (8)

空调用制冷技术课程设计任务书 已知条件:已知空调系统要求冷负荷800kw ,拟采用R22制冷系统,循环水冷却,冷却水进水温度为32℃,出水温度为37℃,冷冻水出水温度为7℃,冷冻水回水温度12℃。,冷冻水球的压头为25m ,机房面积14400mm ?9000mm ,机房高4000mm ,冷却塔放在机房顶上,其它设备及辅助用房都在机房空间内。 设计说明书 根据设计要求,此系统的设备设计计算、选用与校核如下: 一、制冷工况的确定: 由已知条件冷却水进水温度为32℃,出水温度为37℃,冷冻水出水温度为7℃,冷冻水回水温度12℃。 1t =32℃ 2t =37℃ 1s t =12℃ 2s t =7℃ 1.1 蒸发温度0t : 025s t t =- (比要求供给的冷冻水的温度低5℃) =2℃ 1.2 冷凝温度k t : 121 ()52k t t t =++(冷却水的进口温度取下限。其范围是 5~7℃) =39.5℃ 1.3 吸气温度吸t : 吸t =0t +8 (过热度3~8℃,并选8℃) =10℃ 1.4 过冷温度过冷t : 过冷t =k t -4.5 =35℃ (过冷度:4.5℃) 查R22 lgp-h 图可知 根据0t =2℃,k t =39.5℃,吸t =10℃,过冷t =35℃,可得:

别墅空调课程设计指导书

青岛理工大学课程设计指导书 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 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 课程设计任务书与指导书(空气调节工程) 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教研室

《空气调节工程》课程设计任务书 一、设计目的 培养学生运用《通风与空调工程》课程学习中所掌握的理论和技术知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进一步其提高设计计算、制图、使用设计参考资料和规范的能力。通过课程设计的训练,使学生掌握空调系统的设计原理和方法,巩固所学理论知识,并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 二、设计题目:某别墅空气调节系统设计 三、原始资料: 1 建筑物所在地区:长春、沈阳、北京、天津、济南、青岛、大连、西安、兰州、太原、石家庄、郑州等,每人对应一个设计地点。 2 建筑物土建工程资料:见附图 屋面及外墙应按照满足建筑物围护结构最小热阻的要求,并应满足《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要求,确定其传热系数。 内墙传热系数K=1.14w/m2.℃ 楼板传热系数K=0.628w/m2.℃。 3 设计计算资料: 设计共分为3个题目,均为别墅空调系统设计,建筑图见附图。 四、设计任务 主要计算内容如下: (1)计算夏季外墙、屋顶、内墙、楼板、外窗的冷负荷; (2)计算冬季围护结构传热量; (3)计算室内人、照明和设备的散热、散湿量; (4)利用i-d图确定空调方案。计算总送风量、回风量和新风量; (5)进行设备选择计算和设备的布置。冷源:冷冻站冷水t1=5℃,热源:热水95—70℃,或2表压的饱和蒸汽; (6)进行空调房间气流组织计算,确定送、回风口的形式和位置; (7)布置风道。进行送、回风系统水力计算; (8)进行噪声计算。选择消声器(计算机房室内噪声标准按NB50号曲线)。 进行上述计算后,上交设计说明书一份,图纸2张(折合为1#图)。 说明书要求:设计说明书按上述设计内容依次编写,逐页编号,要求内容完整、层次清晰、阐述清楚、计算正确、字迹工整。 设计说明书的撰写和装订必须符合《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课程设计教学工作规范》的要求。 图纸要求:空调平面图、空调系统轴测图及必要的剖面图和大样图。 施工图纸绘制要求图面清洁,图中各项内容符合制图规范要求。

空调用制冷技术课程设计指导书

、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 o m m e r c i a l u s e 空调用制冷技术课程设计指导书 一、| 二、 三、课程设计目的 课程设计是《空调用制冷技术》课程的重要教学环节之一,通过课程设计了解空调用制冷站工艺设计的内容、程序和基本原则,学习设计计算方法和步骤,提高运算和制图能力,增强对制冷站中所应用的冷水机组、水泵、冷却塔等设备的认知,巩固所学理论知识。 并学习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工程问题。 四、 五、设计内容和要求 , 1.制冷站总负荷计算

制冷站总负荷应包括用户实际所需制冷量以及制冷系统本身和供冷系统的冷损 2.制冷机组类型及台数的选择 根据装机容量、运行工况、节能环保、以及负荷变化情况和运行调节要求等因素确定。一般选择同型号2—3台的机组。 《 3.水系统设计 (1)确定冷冻水和冷却水系统形式,进行水管路设计,计算并确定管径,拟定系统草图 (2)选择冷冻水泵的规格和台数 (3)冷却水泵和冷却塔的规格和台数 ] (4)使用分、集水器时,决定分、集水器直径。 (5)选择主要阀门 4.制冷机房设备工艺布置

机房内的设备布置应保证操作维修的方便,同时尽可能是设备布置紧凑以节省建筑面积 ( (1)制冷机组设备布置。 (2)冷冻水泵、冷却水泵和冷却塔布置 (3)主要汽水管道布置。 (4)绘制布置简图。 《 5.制冷机控制安全保护 6.采用溴化锂制冷机时能源供应系统设计 7.编写设计说明书 说明书按设计程序编写,包括方案确定、设计计算、设备选择和设计简图等全部内容;计算部分可用表格形式。 【 (1)设计成果:包括课程设计说明书、计算书、图纸

暖通空调及制冷课程设计任务书及指导书

《暖通空调》课程设计任务书及指导书 一、目的要求 运用《暖通空调》、《制冷技术》课程所学知识,通过设计空气调节、通风及制冷系统的实践,学习设计空气调节、通风及制冷工程的基本方法,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设计任务 完成某建筑的空气调节、通风及制冷机房设计,包括设计说明书一份及部分设计图纸。 三、原始资料及已知条件 1、建筑结构 见所给建筑施工图 2、气象资料 依据各组所给建筑所处地区,查取具体数据用于设计计算 四、设计内容及步骤 一、参考资料 (一)熟悉及收集有关设计资料 1、熟悉任务书中的建筑、气象、工艺资料 2、收集有关设计参考资料 (1)《空调设计手册》1988年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工业企业采暖通风与空调设计与施工规范》1985年中国建 筑工业出版社 (3)《全国通用通风管道配件图表》 (4)《全国通用通风管道计算表》 (5)《建筑设备施工说明安装图册》(Ⅰ、Ⅱ) (6)《空气调节》教材 (7)《设备材料手册》 1980年农机部第二设计院主编 (8)《简明空调设计手册》

(9)《制冷设备手册》上、下册 (10)《制冷工程设计手册》 二、设计内容 (一)计算部分 空调部分 1、夏、冬季室内热湿负荷计算 ①围护结构传热量计算 ②工艺设备、人员、照明等散热量计算 ③室内全年湿负荷计算 ④各房间夏冷负荷汇总表 2、空气处理方案的确定及风量计算 ①确定夏季的空气处理方案 ②空调系统的确定及划分 ③进行气流组织计算,确定送风温差、计算送风量,确定风口尺寸及数目 ④确定新风量、回风量 3、空气处理设备和风机的选择计算 ①根据空气处理方案所确定的空气的冷却、去湿、加热、加湿等方案确定设备的容量、型号及设计工况下的运行参数。 ②确定送、回风道系统,并画出系统轴测草图,计算系统阻力,选择风机。 通风部分 1、通风量计算 2、气流组织及风口布置计算 3、系统水力计算 4、设备选型计算 制冷机房部分 1、确定设备负荷及容量(设备包括制冷机、冷冻水泵、冷却水泵、分水器、集水 器、水处理设备及冷却塔等) 2、设备选型计算

空调用制冷技术课程设计说明书

空调用制冷技术课程设计说明书 一、制冷机组的参数与系统的选择 1 初参数 (1)、冷冻水供水与回水温度为:7℃/12℃,空调制冷量定为Q=100KW。 (2)、制冷剂为:氟利昂(R22)。 (3)、冷却水进出口温度为:27.1/36.1。 (4)、大连市空调设计干球温度为28.4℃,湿球温度为25℃。 2 确定制冷剂种类和系统形式 本制冷系统为100KW的氟利昂空调系统,选用活塞式压缩机来满足制冷量要求。冷却水系统选用冷却塔使用循环水,冷凝器使用水冷式冷凝器,蒸发器卧式壳管式蒸发器。 二制冷工况及压焓图表示 确定制冷系统的设计工况主要指确定蒸发温度、冷凝温度、压缩机吸气温度和过冷温度等工作参数。确定冷凝温度时,冷凝器冷却水进、出水温度应根据冷却水的使用情况来确定。 1冷凝温度(t k)的确定 系统以水为冷却介质,冷凝温度t k比冷凝器内冷却水出口温度高3~5℃,取t k=36.1+3.9=40℃ 2蒸发温度(t0)的确定 以水为载冷剂,蒸发温度t0比冷冻水出口温度低2~5℃,取 t0=7-4=3℃

3 再冷温度 (t s.c ) 再冷度△t s.c 取3℃,则 t s.c = t k -△t s.c =40-3=37℃ 4 过热温度 (t s.h ) 过热度△t s.h 取5℃ ,则 t s.h = t 0+△t s.h =3+5=8℃ 根据绘制的p-h 图查表求得各状态参数: 压力:P k =1.53MPa P 0=0.55MPa 比容:v 1= 0.043m 3/kg v 2=0.016 m 3/kg 焓值:h 1’=406 kJ/kg, h 1= 410kJ/kg , h 2= 436 kJ/kg ,h 3= h 4=242kJ/kg 三 理论热力计算 1单位质量制冷量q 0: q 0=h 1- h 4=410-242=168kJ/kg 2单位冷凝负荷k q : 194kJ/kg 242-436h -h 32k ===q 3单位容积制冷量v q : m3 /98.9063043 .081610kJ v q q v === 4冷负荷Q 0:

空调课程设计任务书

空调课程设计任务书 工程概况: 本设计任务系以一栋办公楼为对象的空调系统设计,具体建筑尺寸见平、剖面图。将该大楼为地上9层、地下一层建筑,要求设计的空调系统包括:全空气系统;风机盘管+独立新风系统;冷热源为风冷热泵机组或其它自选的形式。 为避免负荷计算雷同,假设该楼所处的地理位置有所不同。 原始资料: 地理位置: 可选取上海、杭州、苏州、南京、长沙、武汉、南昌、成都、重庆、贵阳、合肥等夏热冬冷地区的城市。 围护结构: a.外墙为石灰砂浆+ 黏土实心砖墙一砖半(370mm),总厚度390 mm。 b.内墙为内外抹面(各20mm)+ 一砖墙(240mm),总厚度280 mm。 c.屋顶编号(1),Kmax≤0.8W/m2.℃。 d.玻璃幕墙的K=2~2.4 W/m2·K。 可参考(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设计参数: 室外设计参数:按所在城市选取(空调计算干球温度;历年平均不保证50小时湿球温度),见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 50019-2003)相关部分。 夏季室内设计温度:26℃;相对湿度60﹪。冬季:温度18~22℃(大厅、接待、会议室取下限值);相对湿度≥35﹪。 人员密度:办公室0.15人/ m2 ;会议室0.5人/ m2 ; 新风量:办公室30 m3 /h.人;办税柜台25 m3 /h.人;会议室20 m3 /h.人。 照明容量:办公室30 W/ m2;办税柜台50 W/ m2;会议室40 W/ m2。 设备发热量:办公设备的发热量按20~40W/ m2选取(不是所有办公室均需考虑此项)。设计参考数据: 空气管道内推荐风速:主风道5~6.5m/s;支风道3~4.5m/s;支管接出的风道3~3.5m/s. 风管系列尺寸必须符合国家统一规格,见教材或暖通设计手册及参考资料。 单层百叶风口的局阻系数ζ=2.3;双层百叶风口局阻系数ζ=3.2。散流器的压力损失须查样本,其他风阀的阻力系数见(实用供热空调设计手册)。 全空气系统的空调送、回风管在穿越机房隔墙时需设置防火阀(温度熔断器在70℃时熔断,使阀门关闭)。空调支风管上需设风量调节阀。 冷冻水管推荐流速:水泵压出口2.4~3.6m/s;水泵吸入口1.2~2.1m/s;主干管1.2~4.5m/s;一般管道1.5~3m/s。 冷却水管:1~2.4m/s。 分、集水器为了使水的分配均匀,其内部水的流速不宜过大。一般控制在0.8m/s以内。设计时其直径必须比最大接管直径(外径)大一倍以上。 凝结水管:按连接机组的冷负荷选择Q≤7 Kw时,DN=20mm Q≤7.1~17.6 Kw时,DN=25mm Q≤17.7~100 Kw时,DN=32mm

空调用制冷技术课程设计指导书(完整资料).doc

【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 空调用制冷技术课程设计指导书 一、课程设计目的 课程设计是《空调用制冷技术》课程的重要教学环节之一,通过课程设计了解空调用制冷站工艺设计的内容、程序和基本原则,学习设计计算方法和步骤,提高运算和制图能力,增强对制冷站中所应用的冷水机组、水泵、冷却塔等设备的认知,巩固所 学理论知识。 并学习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工程问题。 二、设计内容和要求 1.制冷站总负荷计算 制冷站总负荷应包括用户实际所需制冷量以及制冷系统本身和供冷系统的冷损 2.制冷机组类型及台数的选择 根据装机容量、运行工况、节能环保、以及负荷变化情况和运行调节要求等因素确定。一般选择同型号2—3台的机组。 3.水系统设计 (1)确定冷冻水和冷却水系统形式,进行水管路设计,计算并确定管径,拟定系统草图 (2)选择冷冻水泵的规格和台数 (3)冷却水泵和冷却塔的规格和台数 (4)使用分、集水器时,决定分、集水器直径。 (5)选择主要阀门 4.制冷机房设备工艺布置 机房内的设备布置应保证操作维修的方便,同时尽可能是设备布置紧凑以节省建筑面积 (1)制冷机组设备布置。 (2)冷冻水泵、冷却水泵和冷却塔布置

(3)主要汽水管道布置。 (4)绘制布置简图。 5.制冷机控制安全保护 6.采用溴化锂制冷机时能源供应系统设计 7.编写设计说明书 说明书按设计程序编写,包括方案确定、设计计算、设备选择和设计简图等全部内容;计算部分可用表格形式。 (1)设计成果:包括课程设计说明书、计算书、图纸 (2)课程设计说明书的要求: ①课程设计说明书的内容一般包括冷水机组选型计算及方案 比较;主要设备选型;包括冷冻水泵、冷却水泵、冷却塔等设备型号及台数的选型计算;制冷站内水力计算;等几个部分。 ②课程设计说明书文字要通顺、层次清楚、工艺方案选择合理、选定的参数要有依据、计算正确、各种符号应注有文字说明、必要时列出计算数据表格; 8.图纸要求 (1)图纸要求 课程设计图纸绘制要符合现行的制图和空调工程设计相关标准和规范,达到工艺图要求;图纸量一般不少于2张,出图图幅大小根据具体要求确定;课程设计图纸采用CAD制图或手工绘图。 (2)图纸要求

空调课程设计说明书

石家庄铁道大学课程设计 空气调节课程设计 2014级机械工程分院(系) 专业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 学号20140939 学生姓名赵梦娇 指导教师李亚宁 完成日期2017年7月8日 目录

第一章工程概况及主要参数 (3) 1.1工程设计标题 (3) 1.2工程概况 (3) 1.3基本设计参数 (3) 1.3.1地理位置 (3) 1.3.2室外计算参数 (3) 1.3.3室内计算参数 (4) 1.3.4围护结构参数..................................................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二章空调设计任务书 . (5) 空气调节课程设计任务书 (5) 第三章建筑负荷计算 (7) 3.1以六楼客房3为典型房间进行手动负荷计算 (7) 3.1.1北外墙瞬时变热引起的冷负荷 (7) 3.1.2北外窗引起的冷负荷 (8) 3.1.3外窗辐射冷负荷 (9) 3.1.4人体内热湿源冷负荷 (9) 3.1.5荧光灯散热形成的冷负荷 (10) 3.1.6设备散热形成的冷负荷 (11) 3.1.7新风冷负荷 (11) 3.1.8人体散失量形成的潜热冷负荷 (12) 3.2六层每个房间的冷负荷总和 (12) 第四章空调系统设计及设备选型 (14) 4.1空调系统形式的选择 (14) 4.2风机盘管加新风系统型号设备的选型 (14) 4.2.1风机盘管的选型 (14) 4.2.2风机盘管的布置要求 (15) 4.3新风机组的选择 (16) 4.3.1新风机组的选择原则 (16) 4.3.2新风机组的选型 (16) 4.4水力计算 (16) 4.4.1水力计算的方法 (16) 4.4.2风管的水力计算结果 (17) 4.4.3水管路的水力计算 (20) 第五章课程设计总结 (25)

制冷技术课程设计报告书

科技学院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课程设计说明书 课程名称:空调用制冷技术课程设计 题目:商业办公综合楼冷冻站设计 学生:胡海旭学号: 系别:环境学院 专业班级:建筑设备z1211

指导老师:志高翠敏 2015年10月 目录 1 设计目的 2 2 设计任务 2 3 负荷计算 2 4 机组选择 2 5 方案设计 3 6 水力计算 4 4 6.1 冷冻水的水力计算 6.1.1确定水流量 6.1.2确定管径

6.1.3水力计算结果 6.2 冷却水水力计算 7 6.2.1水力计算结果 7 设备选择7 7.1 冷却塔的选择7 8 7.2 水泵选择 7.2.1冷冻水泵的选择 7.2.2冷却水泵的选择 8 参考文献11 附录 一、设计目的 课程设计是《空气调节用制冷技术》教学中一个重要的实践环节,综合运用所学的有关知识,在设计中掌握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巩固和提高理论知识。通过课程设计,了解工程设计的容、方法及步骤,培养确定空调冷冻站的设计方案、进行设计计算、绘制工程图、使用技术资料、编写设计说明书的能力。 二、设计任务

商业办公综合楼冷冻站设计 (一)设计原始资料 1、建筑物概况:建筑面积:10200㎡ 层数3层,层高4.8米 2、参数条件:空调冷冻水参数:供水7℃,回水12℃ 冷却水参数:进水32℃,出水37℃ 三、负荷计算 空调负荷指标:q=250~350 W/㎡。本设计取250/㎡,则建筑总负荷为Q=250×10200=2550KW 建筑物的最小冷负荷为设计冷负荷的15%,则q min=2550×15%=382.5KW 四、机组选择 在选择制冷机的计算中,应考虑到管道系统及设备的冷损失,故间接供冷系统一般附加7%~15%富裕量。则制冷机组承担的制冷量为 W=Q×(1+10%)=2550×(1+10%)=2805KW 为了满足最小冷负荷下的工作情况,最小冷负荷考虑富裕量之后得出的值为q min =382.5×(1+10%)=420.75KW,分别按承担负荷

暖通空调课程设计大纲

暖通空调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英文名称:Course designing for HVAC 2、课程类别:实践性教学环节 3、课程学时:总学时2周,实验学时0 4、学分:2 5、先修课程:《暖通空调》 6、适用专业: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 7、大纲执笔:建筑环境与设备教研室马红艳 8、大纲审批:建筑工程学院学术委员会 9、制定(修订)时间:2005年9月 二、课程的目的与任务 课程设计是培养计划中重要的综合性实践性教学环节,具有综合性和实践性强的特点。课程设计要求学生综合应用所学基础知识和专业技术课程专业知识的技能。在教师的指导下熟悉设计的全过程,掌握设计方法,提高设计能力,独立地完成规定的课程设计任务。因此,课程设计既是对暖通空调课程教学效果的检验,也是进一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环节。通过课程设计,可以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所学课程的理解和巩固;可以综合所学的制冷与空调的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可以使学生得到工程实践的实际训练,提高其应用能力及动手能力。 1、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基础理论和暖通空调知识分析和解决暖通空调设备中一般工程技术问题的能力; 2、进一步提高绘制工程图,使用计算机的能力,增强作为现代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师应具备的基本技能; 3、通过课程设计工作,深化学生对设计思想、设计方法、设计规范的理解;培养学生良好的工作作风,为毕业设计打下好的工作基础。 三、课程的基本要求 通过课程学习前后的参观调研、资料收集、方案探讨、图纸设计等活动,综合运用和深化所学专业课程理论知识,培养独立分析和解决一般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初步掌握工程设计的一般方法,了解工程设计的原则和步骤,并学会使用各种规范、手册技术资料等的基本技能。完成图纸设计及设计说明书编写是

制冷课程设计说明书

前言 本次设计的目的是为了对《空气调节用制冷技术》进行巩固,通过前期上课的理论学习,进行实践。具体内容是针对乌鲁木齐地区,设计其适合的空调用冷冻站的。首先通过查阅当地的各项原始资料,然后,确定制冷机的工作工况,通过提供的冷负荷资料选定压缩机的型号和台数。综合冷负荷、工作工况、当地的水质和环境情况,选择合适的冷凝器和蒸发器。 再根据已有的设备资料,结合设计具体要求选择合适的辅助设备:油分离器、高压贮液器、集油器、氨液分离器、紧急泄氨器、空气分离器、过滤器、阀门等。 最后由工厂发展规划资料初步确定工厂尺寸,将设备进行合理的布局。以求做到最经济合理的布置。并根据设备布局确定管道的布局,计算管道的直径,给管道配置相应的阀门。 以上即是此次设计的流程,在设计过程中,应该注意统筹兼顾,有理有据。

目录 一设计题目-----------------------------------------------------------------------------------4 二设计目的-----------------------------------------------------------------------------------4 三原始资料---------------------------------------------------------------------------=------4 四设计内容-----------------------------------------------------------------------------------4 1制冷压缩机的型号与台数的选择------------------------------------------------------4 1.1冷冻站的冷负荷的确定--------------------------------------------------------------4 1.2制冷装置型式的选择-----------------------------------------------------------------4 1.3 制冷工况的确定及理论计算-------------------------------------------------------5 1.4 制冷压缩机的型号及台数的确定------------------------------------------------6 2冷凝器的选择------------------------------------------------------------------------------7 2.1冷凝负荷的确定-----------------------------------------------------------------------7 2.2传热温差--------------------------------------------------------------------------------8 2.3确定冷凝器的型号--------------------------------------------------------------------7 3蒸发器的选择------------------------------------------------------------------------------9 4 油分离器的选择-------------------------------------------------------------------------10 5 贮液器的选择--------------------------------------------------------------------------10 6油器的选择-------------------------------------------------------------------------------11 7空气分离器的选择--------------------------------------------------------------------11 8 急泄氨器的选择----------------------------------------------------------------------1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