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功率红外一体机系列IRcamera

大功率红外一体机系列IRcamera
大功率红外一体机系列IRcamera

大功率红外一体机系列:IR camera

WUF-GH01-980 采用原装SONY980CP机蕊,水平解析度480TV水平转动:360°连续旋转,垂直转动:180°自动翻转无盲区,水平变速:0.5°/S-260°/S,垂直变速:0°/S-180°/S,预置点数:128个,巡航路线:1组可编程路线,每组联动,预置点:16个,多点扫描:停留时间,旋转速度可编程,两点扫描:停留时间旋转速度可编程,巡航方式:90秒轨迹记忆,波特率:1200/2400/4800/9600可选,小平解析度:480TVL

WUF-GH01-480 原装SONY480CP机蕊,水平解析度480TV,水平旋转:360°连续旋转,垂直可自动翻转,旋转速度:水平变速0.5°/S-206° /S 垂直0° /S-180° /S,预置点数量:128个可分别设置旋转速度及停留时间巡航组:8组可编程路线,每组16个预置点,两点扫描:可设置扫描速度,停留时间,操作菜单:OSD可编程菜单,比例变倍:多级变速,自动复位;可设置,波特率:1200/2400/4800/9600可选,通讯:RS-485,控制协议:YISI,Pelco-''D'' ,''p'',等多种协议,适配一体化机:日立, 索尼, 三星, LG, 等高解一体化摄像机,防雷:三

级,AC适配器:包含,环境条件:温度:-40°C-60°湿度:小于

90%RH,安装支架:包含,可选,材质:超强度铝钛合金金属结构

WUF-GH01-352 原装SAMSUNG机蕊,水平解析度480TV,水平解析度480TV水平转动:360°连续旋转,垂直转动:180°自动翻转无盲区,水平变速:0.5°/S-260° /S,垂直变速:0°/S-180°/S,预置点数:128个,巡航路线:1组可编程路线,每组联动,预置点:16个,多点扫描:停留时间,旋转速度可编程,两点扫描:停留时间旋转速度可编程,巡航方式:90秒轨迹记忆,波特

率:1200/2400/4800/9600可选,

WUF-YD01 采用国产22X自动一体化机芯可供选采用先进的大功率LED红外灯,红外距离可达150-200M,内置进口三菱电机上下垂直为90°,左右旋转度数为355°解码器为匀速球专用内置解码器本机具备防雾功能本机采用交流电220V供电成像元件:1/4”SONY CCD 1/3”SONY CCD水平解析度: 480TVL 450TVL最低照度:0Lux/F1.2信噪比:≥48dB镜头接口:C/CS电源:AC 220V红外距离:150-200M上下垂直:90°左右旋转:360°尺寸:450×325mm

WUF-YD02 采用国产22X电动一体化机芯可供选采用先进的大功率LED红外灯,红外距离可达150-200M,内置进口三菱电机上下垂直为90°,左右旋转度数为355°解码器为匀速球专用内置解码器本机具备防雾功能本机采用交流电220V供电成像元件:1/4”SONY CCD 1/3”SONY CCD水平解析度: 480TVL 450TVL最低照度:0Lux/F1.2信噪比:≥48dB镜头接口:C/CS电源:AC 220V红外距离:150-200M上下垂直:90°左右旋转:360°尺寸:450×325mm(可选双CCD)

WUF-YD03 采用国产22X自动一体化机芯可供选采用先进的大功率LED红外灯,红外距离可达150-200M,内置进口三菱电机上下垂直为90°,左右旋转度数为355°解码器为匀速球专用内置解码器本机具备防雾功能本机采用交流电220V供电成像元件:1/4”SONY CCD 1/3”SONY CCD水平解析度: 480TVL 450TVL最低照度:0Lux/F1.2信噪比:≥48dB镜头接口:C/CS电源:AC 220V红外距离:150-200M上下垂直:90°左右旋转:355°尺寸:400×295mm

什么是红外对管电路

红外对管 特性简介: 直径:3mm,波长:940nm,工作电压:1.2V,工作电流:20mA,测量距离:<20cm。波段为红外光,受可见光干扰小。 红外对管电路连接图(对不同型号红外对管,可适当调整电阻以达到相关电气参数) 1、AD采样实现避障功能 针对一些红外接收管容易受到可见光的影响,从而改变其阻值,容易造成系统的误判。可以考虑采用上面的电路。100-100k欧姆,是红外接收管在不同光线条件下(室内-阳光直射)的阻值的大小。在正常的光线下通过IOA0口A/D采集到一个电压值作为一个参考电压。 当随着光线变化时,IOA0口读进来的电压值也就发生变化。这个使用通过IOA4、IOA5、IOA6、IOA7依次选通,选择最接近参考值的电压作为判断电压。 该电路可以避免可见光带来的干扰,检测障碍物的距离在0-15cm。效果不错。缺点是引用占用IO口较多,操作较为复杂。 2、直流驱动避障电路 直流驱动红外探测器电路的设计与参数计算电路如图所示。W1和R1及V1构成简单直流发光二极管驱动电路,调节W1可以改变发光管的发光光强,从而调节探测距离,NE555及其外围元件构成施密特触发器,其触发电平可通过W2 控制,接收管V2和电阻R2构成光电检测电路。通过NE555第3脚输出的TTL 电平可以直接驱动单片机I/O口。

由于555输出信号为TTL电平,单片机检测方便。缺点同样是容易受可见光干扰。 3、交流调制驱动避障电路 LM567及其外围芯片构成音频检频器,其检频频率f0由R4、C5决定:。其中f0为检频频率,当R4=10K,C5=222时,f0=41KHz。这一振荡信号经过V3扩流后,驱动发光管,这样处理后可以保证发光频率与检频频率严格一致使LM567 的输出仅与光强有关。为进一步提升探测距离,我们还设立了一级交流放大器,其增益约为240倍,虽然这样大的放大倍数放大器的线性和稳定性会较差,但对于频率检测不会造成太大的影响。 4、检测液滴电路 无液滴落下时,接收管与发射管正对,接收管接收到的光强较强,有液滴滴下时,下落中的水滴对红外光有较强的漫反射、吸收及一定的散射作用,导致接收光强的较大改变,接收管接收到的信号经一级施密特触发器,送单片机的中断口,据此就可以正确的探测出液滴的滴落。解决了因液体透明而使得发射不明显的问题。 5、检测液面电路一

红外收发对管电路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红外收发对管 1、红外收发对管是一种利用红外线的开关管,接受管在接受和不接受红外线时电阻发生明显的变化,利用外围电路可以时输出产生明显的高低电平的变化,高低电平的变化输入单片机就可使之识别,从而实现智能控制。我们使用的单片机是凌阳61板,经过我们试验,在输入电压小于1.5伏时单片机识别为低电平,在输入电压大于1.85伏时单片机识别为高电平。 2、用途:蔽障、计数(记液体点滴的个数、记玻璃小球的个数、记小车轮子的转数)、寻迹 3、红外发射接收电路: ??? 3.1输入信号采用38KHz的调制波 红外发射电路由电阻R2、三极管Q2、电阻R3与红外发射二极管D1构成,如图 接收电路由红外接收管和放大电路组成,如图 2.2。Q4接收到红外信号后,经过三极管Q1进行第一级放大,放大后的信号送入三极管Q3进行第二级放大,通过Rx就可以得到放大后的红外接收信号。 为了降低干扰,Tx一般采用调制方式,这里,其波形如图2.3。 图2.3 38KHz调制波 对应图2.3的调制波,如果VCC为5V,发射接收对管的有效距离(单片机可检测)大概为20cm;如果VCC为3V,发射接收对管的有效距离(单片机可检测)大概为10cm。3.2直接采用直流电源 本电路电路简单,性能稳定,安装方便,但距离比较近。当阻挡了接收管接收红外线的强度时,产生一个低电平的脉冲信号,由于对管的发射口径较小,单光束发射,小球相对红外装置正交落下时,很容易检测处理。 使用此电路寻迹实现小车跟黑色轨道行驶,在行驶过程中不超出该线。考虑到黑线和白纸组合,我们采用红外对管辨认路面的黑白两种不同状态。由于红外对管对黑白色的感应比较明显,又不需要很高的精度,适用于简单的寻迹。但外部影响比较大,所以须将接收头用黑皮套套上以提高信号的接受率。该小车采用三对红外对管,通过他们送入单片机信号的不同,将其逻辑组合后向小车的各个电机发送启动信号,从而,驱动小车实现寻迹功能。

红外对管

红外对管怎么判断哪个是接收管? 红外线对管的判断方法人们习惯把红外线发射管和红外线接收管称为红外对管。红外对管的外形与普通圆形的发光二极管类似。初接触红外对管者,较难区分发射管和接收管。本文介绍三种简便的识别方法。 1 菽诓拷峁故侗鸷焱舛怨艿哪诓拷峁谷缤?‘所示。图1(a)是红外发射管,管芯中央凹陷,类似聚光罩的形状、,图1(b)是红外接收管,管芯中央的平台上有红外感光电极。红外对管的两引脚1长1短,长引脚是正极,和普通发光管相同。 2.用三用表测量识别可用500型或其他型号指针式三用表的Rxlk电阻挡,测量红外对管的极间电阻,以判别红外对管。 判据 一:在红外对管的端部不受光线照射的条件下调换表笔测量,发射管的正向电阻小,反向电阻大,且黑表笔接正极(长引脚)时,电阻小的(1k—20k)是发射管。正反向电阻都很大的是接收管。判据 二:黑表笔接负极(短引脚)时电阻大的是发射管,电阻小并且三用表指针随着光线强弱变化时,指针摆动的是接收管。 注: 1)黑表笔接正极,红表笔接负极时测量正向电阻。 2)电阻大是指三用表指针基本不动。 3.通电试验方法判别用一只发光二极管和—只电阻与被测的对管串联,如图2所示。图中电阻起限流作用,阻值取220欧--510欧。LED发光二极管用来显示被测红外管的工作状态。用遥控器(电视机遥控器等)对着被测管按下遥控器的任意键,LED亮时,被测管是红外接收管。不亮则是红外发射管。 用普通的红外发射接收对管怎样才能提高发射与接收的距离,至少距离要5米 加载波, 常用的红外发光二极管(如SE303·PH303),其外形和发光二极管LED相似,发出红外光(近红外线约0.93μm )。管压降约1.4V ,工作电流一般小于20mA。为了适应不同的工作电压,回路中常串有限流电阻。

红外光谱原理

第二节 红外吸收光谱的基本原理 一、分子的振动与红外吸收 任何物质的分子都是由原子通过化学键联结起来而组成的。分子中的原子与化学键都处于不断的运动中。它们的运动,除了原子外层价电子跃迁以外,还有分子中原子的振动和分子本身的转动。这些运动形式都可能吸收外界能量而引起能级的跃迁,每一个振动能级常包含有很多转动分能级,因此在分子发生振动能级跃迁时,不可避免的发生转动能级的跃迁,因此无法测得纯振动光谱,故通常所测得的光谱实际上是振动-转动光谱,简称振转光谱。 1、双原子分子的振动 分子的振动运动可近似地看成一些用弹簧连接着的小球的运动。以双原子分子为例,若把两原子间的化学键看成质量可以忽略不计的弹簧,长度为r (键长),两个原子分子量为m 1、m 2。如果把两个原子看成两个小球,则它们之间的伸缩振动可以近似的看成沿轴线方向的简谐振动,如图3—2。因此可以把双原子分子称为谐振子。这个体系的振动频率υ(以波数表示),由经典力学(虎克定律)可导出: C ——光速(3×108 m/s ) υ= K ——化学键的力常数(N/m ) μ——折合质量(kg ) μ= 如果力常数以N/m 为单位,折合质量μ以原子质量为单位,则上式可简化为 υ=130.2 双原子分子的振动频率取决于化学键的力常数和原子的质量,化学键越强,相对原子质量越小,振动频率越高。 H-Cl 2892.4 cm -1 C=C 1683 cm -1 C-H 2911.4 cm -1 C-C 1190 cm -1 同类原子组成的化学键(折合质量相同),力常数大的,基本振动频率就大。由于氢的原子质量最小,故含氢原子单键的基本振动频率都出现在中红外的高频率区。 2、多原子分子的振动 1|D|ì2c K m 1m 2m 1m2+ K μ

红外收发对管电路之欧阳学文创作

红外收发对管 欧阳学文 1、红外收发对管是一种利用红外线的开关管,接受管在接受和不接受红外线时电阻发生明显的变化,利用外围电路可以时输出产生明显的高低电平的变化,高低电平的变化输入单片机就可使之识别,从而实现智能控制。我们使用的单片机是凌阳61板,经过我们试验,在输入电压小于1.5伏时单片机识别为低电平,在输入电压大于1.85伏时单片机识别为高电平。 2、用途:蔽障、计数(记液体点滴的个数、记玻璃小球的个数、记小车轮子的转数)、寻迹 3、红外发射接收电路: 3.1输入信号采用38KHz的调制波 红外发射电路由电阻R2、三极管Q2、电阻R3与红外发射二极管D1构成,如图 接收电路由红外接收管和放大电路组成,如图2.2。Q4接收到红外信号后,经过三极管Q1进行第一级放大,放大后的信号送入三极管Q3进行第二级放大,通过Rx就可以得

到放大后的红外接收信号。 为了降低干扰,Tx一般采用调制方式,这里,其波形如图2.3。 图2.3 38KHz调制波 对应图2.3的调制波,如果VCC为5V,发射接收对管的有效距离(单片机可检测)大概为20cm;如果VCC为3V,发射接收对管的有效距离(单片机可检测)大概为10cm。3.2直接采用直流电源 本电路电路简单,性能稳定,安装方便,但距离比较近。当阻挡了接收管接收红外线的强度时,产生一个低电平的脉冲信号,由于对管的发射口径较小,单光束发射,小球相对红外装置正交落下时,很容易检测处理。 使用此电路寻迹实现小车跟黑色轨道行驶,在行驶过程中不超出该线。考虑到黑线和白纸组合,我们采用红外对管辨认路面的黑白两种不同状态。由于红外对管对黑白色的感应比较明显,又不需要很高的精度,适用于简单的寻迹。但外部影响比较大,所以须将接收头用黑皮套套上以提高信号的接受率。该小车采用三对红外对管,通过他们送入单

红外收发对管电路

红外收发对管电路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红外收发对管 1、红外收发对管是一种利用红外线的开关管,接受管在接受和不接受红外线时电阻发生明显的变化,利用外围电路可以时输出产生明显的高低电平的变化,高低电平的变化输入单片机就可使之识别,从而实现智能控制。我们使用的单片机是凌阳61板,经过我们试验,在输入电压小于伏时单片机识别为低电平,在输入电压大于伏时单片机识别为高电平。 2、用途:蔽障、计数(记液体点滴的个数、记玻璃小球的个数、记小车轮子的转数)、寻迹 3、红外发射接收电路: 3.1输入信号采用38KHz的调制波 红外发射电路由电阻R2、三极管Q2、电阻R3与红外发射二极管D1构成,如图 接收电路由红外接收管和放大电路组成,如图。Q4接收到红外信号后,经过三极管Q1进行第一级放大,放大后的信号送入三极管Q3进行第二级放大,通过Rx就可以得到放大后的红外接收信号。 为了降低干扰, Tx一般采用调制方式,这里,其波形如图。 图 38KHz调制波 对应图的调制波,如果VCC为5V,发射接收对管的有效距离(单片机可检测)大概为20cm;如果VCC为3V,发射接收对管的有效距离(单片机可检测)大概为10cm。3.2直接采用直流电源

本电路电路简单,性能稳定,安装方便,但距离比较近。当阻挡了接收管接收红外线的强度时,产生一个低电平的脉冲信号,由于对管的发射口径较小,单光束发射,小球相对红外装置正交落下时,很容易检测处理。 使用此电路寻迹实现小车跟黑色轨道行驶,在行驶过程中不超出该线。考虑到黑线和白纸组合,我们采用红外对管辨认路面的黑白两种不同状态。由于红外对管对黑白色的感应比较明显,又不需要很高的精度,适用于简单的寻迹。但外部影响比较大,所以须将接收头用黑皮套套上以提高信号的接受率。该小车采用三对红外对管,通过他们送入单片机信号的不同,将其逻辑组合后向小车的各个电机发送启动信号,从而,驱动小车实现寻迹功能。

红外遥控一体化接收头原理及应用电路2

红外遥控一体化接收头原理及应用电路2 一.一体化红外线接收头的原理 二. 红外遥控一体化接收头型号:SH-0038应用电路集 三. 红外遥控一体化接收头型号:RPM-638应用电路集 四.一体化红外线接收头的管脚排列及检测 红外遥控一体化接收头原理图及应用 一体化红外接收头型号:SFH506-38、RPM-638 红外接收电路通常由红外接收二极管与放大电路组成,放大电路通常又由一个集成块及若干电阻电容等元件组成,并且需要封装在一个金属屏蔽盒里,因而电路比较复杂,体积却很小,还不及一个7805体积大! SFH506-38与RPM-638是一种特殊的红外接收电路,它将红外接收管与放大电路集成在一体,体积小(大小与一只中功率三极管相当),密封性好,灵敏度高,并且价格低廉,市场售价只有几元钱。它仅有三条管脚,分别是电源正极、电源负极以及信号输出端,其工作电压在5V左右.只要给它接上电源即是一个完整的红外接收放大器,使用十分方便。 它的主要功能包括放大,选频,解调几大部分,要求输入信号需是已经被调制的信号。经过它的接收放大和解调会在输出端直接输出原始的信号。从而使电路达到最简化!灵敏度和抗干扰性都非常好,可以说是一个接收红外信号的理想装置。 一体化红外接收头,如图5所示外形及管脚:型号区别:

型号:SH0038 一体化红外接收头,如图5所示: 图5 红外接收头 红外接收头的种类很多,引脚定义也不相同,一般都有三个引脚,包括供电脚,接地和信号输 出脚。根据发射端调制 一. 红外遥控一体化接收头型号:SH0038 应用电路集 1. 用红外接收头、CD4069 制作的遥控灯原理图

光电传感器和红外收发对管.

光电传感器件的应用 作者:黄世玲 于2010年1月14日星期四电子协会814 一、RPR220光电传感器用于检测黑线 如下图所示,左边是实物图,右边是内部结构图 从内部结构图可以看出,光电传感器就是由左边的红外发射二极管和右这的红外接收管练成,说白了就是把红外收发管封装在一起而已。 1、怎么看这个传感器的管脚图: 印有RPR220字样的那一面向上,管脚对着自己,这样看过去就如右图所示 2、 RPR220的原理电路图

12端的红外二极管发出红外光,经白纸(黑色会吸收光线,无反射反射回来给34端的红外接收管接收,当接收到红外线,则34导通,常用电路如下: 1 当检测到黑线时,此时也就是红外接收管没有接收到反射回来的红外光,34的红外接收三极管截止,则在RPR220的3管脚输出一个电压。若检测到的 是白线则3脚没有电压 输出。 2 LM339是一个四电压 比较器,一个芯片有四个比较器,因为我们不可能只用一个光电传感器去寻迹,至少要三个光电器件,所以用339比较器可以降低成本和电路的复杂度。比较器的5脚是一个基准电压,建议用可变电阻器W1调到2.5V ,再与4脚的电压(既是RPR220的3脚输出的电压比较。 3 整个电路的工作过程 若检测到黑线,刚RPR220的3脚输出一个电压与基准电压比较,若RPR220的3脚的电压比基准电压大,则LM339的2脚就输出一个低电平。相反检测不到黑线,则LM339的2脚就输出一个高电平。这样单片机就可以“看“到黑线了。 据经验,要提高光电传感器的灵敏度(主要是光电传感器离黑线的距离,光电传感器的接收管的电流不能太大,本人建议R2=100K为好。(呵呵,可以试验一下,得到合适自己的标准

红外收发对管电路

红外收发对管电路标准化管理处编码[BBX968T-XBB8968-NNJ668-MM9N]

红外收发对管 1、红外收发对管是一种利用红外线的开关管,接受管在接受和不接受红外线时电阻发生明显的变化,利用外围电路可以时输出产生明显的高低电平的变化,高低电平的变化输入单片机就可使之识别,从而实现智能控制。我们使用的单片机是凌阳61板,经过我们试验,在输入电压小于伏时单片机识别为低电平,在输入电压大于伏时单片机识别为高电平。 2、用途:蔽障、计数(记液体点滴的个数、记玻璃小球的个数、记小车轮子的转数)、寻迹 3、红外发射接收电路: 3.1输入信号采用38KHz的调制波 红外发射电路由电阻R2、三极管Q2、电阻R3与红外发射二极管D1构成,如图 接收电路由红外接收管和放大电路组成,如图。Q4接收到红外信号后,经过三极管Q1进行第一级放大,放大后的信号送入三极管Q3进行第二级放大,通过Rx就可以得到放大后的红外接收信号。 为了降低干扰, Tx一般采用调制方式,这里,其波形如图。 图 38KHz调制波 对应图的调制波,如果VCC为5V,发射接收对管的有效距离(单片机可检测)大概为20cm;如果VCC为3V,发射接收对管的有效距离(单片机可检测)大概为10cm。3.2直接采用直流电源

本电路电路简单,性能稳定,安装方便,但距离比较近。当阻挡了接收管接收红外线的强度时,产生一个低电平的脉冲信号,由于对管的发射口径较小,单光束发射,小球相对红外装置正交落下时,很容易检测处理。 使用此电路寻迹实现小车跟黑色轨道行驶,在行驶过程中不超出该线。考虑到黑线和白纸组合,我们采用红外对管辨认路面的黑白两种不同状态。由于红外对管对黑白色的感应比较明显,又不需要很高的精度,适用于简单的寻迹。但外部影响比较大,所以须将接收头用黑皮套套上以提高信号的接受率。该小车采用三对红外对管,通过他们送入单片机信号的不同,将其逻辑组合后向小车的各个电机发送启动信号,从而,驱动小车实现寻迹功能。

红外电路收发设计

《测控技术工程技能训练设计报告》 班级测控1122 学号1121203236 学生姓名段亚喆 指导教师李华李洪海 淮阴工学院 自动化学院 2015-12

红外电路收发设计 目录 前言 (3) 第1章概述 (4) 第1.1节基于单片机的红外遥控系统概述 (4) 第1.2节设计方案思路 (5) 第1.3节研发方向和技术关键 (5) 第1.4节主要技术指标 (6) 第2章总体设计 (6) 第2.1节红外遥控发射部分 (7) 第2.2节红外遥控接收部分 (8) 第2.3节红外编码标准 (9) 第3章硬件设计 (11) 第3.1节主控芯片AT89C52 (11) 第3.2 功能概述 (12) 第3.3节复位电路 (14) 第3.4节红外发射接收电路 (16) 第4 章软件设计 (17) 第4.1节总体方案 (17) 第五章仿真与调试 (18) 结论 (19) 附录程序代码 (20) 前言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在社会各领域的渗透,单片机的应用正在不断地走向深入,同时也带动传统的控制、检测等工作日益更新。传统的遥控器大多采用无线电遥控技术,随着科技的进步,红外线遥控技术的进一步成熟,红外遥控也逐步成为了一种被广泛应用的通信和遥控手段。为了方便实用,传统的家庭电器逐渐采用红外线遥控。工业设备中,在高压、辐射、有毒气体、粉尘等有害环境下,采用红外线遥控不仅完全可靠而且能有效地隔离电气干扰。 红外线的光谱位于红色光之外,波长是0.76~1.5μm,比红光的波长还长。红外遥控是利用红外线进行传递信息的一种控制方式,红外遥控具有抗干扰,电路简单,容易编码和解码,功耗小,成本低的优点。红外遥控几乎适用所有家电的控制。红外遥控是以调制的方式发射数据,就是把数据和一定频率的载波进行“与”操作,这样既可以提高发射效率又可以降低电源功耗。目前有很多种芯片可以实现红外发射,可以根据选择发出不同种类的编码。由于发射系统一般用电池供电,这就要求芯片的功耗要很低,芯片大多都设计成可以处于休眠状态,当有按键按下时才工作,这样可以降低功耗芯片所用的晶振应该有足够的耐物理撞击能力。红外接收头的种类很多,引脚定义也不相同,一般都有三个引脚,包括供电脚,接地和信号输出脚。根据发射端调制载波的不同应选用相应解调频率的接收头。红外接收头内部放大器的增益很大,很容易引起干扰,因此在接收头的供电脚上须加上滤波电容,一般在22uf以上。 红外遥控的特点是不影响周边环境、不干扰其它电器设备。由于其无法穿透墙壁,故不同房间的家用电器可使用通用的遥控器而不会产生相互干扰;电路调试简单,只要按给定电路连接无误,一般不需任何调试即可投入工作;编解码容易,可进行多路遥控。红外遥控虽然被广泛应用,但各产商的遥控器不能相互兼容。当今市场上的红外线遥控装置一般采用专用的遥控编码及解码集成电路,但编程灵活性较低,且产品多相互绑定,不能复用,故应用范围有限。而本文采用单片机进行遥控系统的应用设计,遥控装置将同时具有编程灵活、控制范围广、体积小、功耗低、功能强、成本低、可靠性高等特点,因此采用单片机的红外遥控技术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红外线是一种光线,具有普通光的性质,可以以光速直线传播,强度可调,可以通过光学透镜聚焦,可以被不透明物体遮挡等等。特别制造的半导体发光二极管,可以发出特定波长(通常是近红外)的红外线,通过控制二极管的电流可以很方便地改变红外线的强度,达到调制的目的,因此,在现代电子工程应用中,红外线常常被用做近距离视线范围内的通讯载波,最典型的应用就是家电遥控器。使用红外线做信号载波的优点很多:成本低、传播范围和方向可以控制、不产生电磁辐射干扰,也不受干扰等等。因此被广泛地应用在各种技术领域中。 第1章概述 第1.1节基于单片机的红外遥控系统概述

红外收发对管电路1

红外收发对管 1、红外收发对管是一种利用红外线的开关管,接受管在接受和不接受红外线时电阻发生明显的变化,利用外围电路可以时输出产生明显的高低电平的变化,高低电平的变化输入单片机就可使之识别,从而实现智能控制。我们使用的单片机是凌阳61板,经过我们试验,在输入电压小于1.5伏时单片机识别为低电平,在输入电压大于1.85伏时单片机识别为高电平。 2、用途:蔽障、计数(记液体点滴的个数、记玻璃小球的个数、记小车轮子的转数)、寻迹 3、红外发射接收电路: 3.1输入信号采用38KHz的调制波 红外发射电路由电阻R2、三极管Q2、电阻R3与红外发射二极管D1构成,如图 接收电路由红外接收管和放大电路组成,如图 2.2。Q4接收到红外信号后,经过三极管Q1进行第一级放大,放大后的信号送入三极管Q3进行第二级放大,通过Rx就可以得到放大后的红外接收信号。 为了降低干扰,Tx一般采用调制方式,这里,其波形如图 2.3。 图2.3 38KHz调制波 对应图2.3的调制波,如果VCC为5V,发射接收对管的有效距离(单片机可检测)大概为20cm;如果VCC为3V,发射接收对管的有效距离(单片机可检测)大概为10cm。3.2直接采用直流电源

本电路电路简单,性能稳定,安装方便,但距离比较近。当阻挡了接收管接收红外线的强度时,产生一个低电平的脉冲信号,由于对管的发射口径较小,单光束发射,小球相对红外装置正交落下时,很容易检测处理。 使用此电路寻迹实现小车跟黑色轨道行驶,在行驶过程中不超出该线。考虑到黑线和白纸组合,我们采用红外对管辨认路面的黑白两种不同状态。由于红外对管对黑白色的感应比较明显,又不需要很高的精度,适用于简单的寻迹。但外部影响比较大,所以须将接收头用黑皮套套上以提高信号的接受率。该小车采用三对红外对管,通过他们送入单片机信号的不同,将其逻辑组合后向小车的各个电机发送启动信号,从而,驱动小车实现寻迹功能。

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

红外光谱的原理及应用 (一)红外吸收光谱的定义及产生 分子的振动能量比转动能量大,当发生振动能级跃迁时,不可避免地伴随有转动能级的跃迁,所以无法测量纯粹的振动光谱,而只能得到分子的振动-转动光谱,这种光谱称为红外吸收光谱 红外吸收光谱也是一种分子吸收光谱。当样品受到频率连续变化的红外光照射时,分子吸收了某些频率的辐射,并由其振动或转动运动引起偶极矩的净变化,产生分子振动和转动能级从基态到激发态的跃迁,使相应于这些吸收区域的透射光强度减弱。记录红外光的百分透射比与波数或波长关系曲线,就得到红外光谱 (二)基本原理 1产生红外吸收的条件 (1)分子振动时,必须伴随有瞬时偶极矩的变化。对称分子:没有偶极矩,辐射不能引起共振,无红外活性。如:N2、O2、Cl2 等。非对称分子:有偶极矩,红外活性。 (2)只有当照射分子的红外辐射的频率与分子某种振动方式的频率相同时,分子吸收能量后,从基态振动能级跃迁到较高能量的振动能级,从而在图谱上出现相应的吸收带。 2分子的振动类型 伸缩振动:键长变动,包括对称与非对称伸缩振动 弯曲振动:键角变动,包括剪式振动、平面摇摆、非平面摇摆、扭曲振动 3几个术语 基频峰:由基态跃迁到第一激发态,产生一个强的吸收峰,基频峰; 倍频峰:由基态直接跃迁到第二激发态,产生一个弱的吸收峰,倍频峰; 组频:如果分子吸收一个红外光子,同时激发了基频分别为v1和v2的两种跃迁,此时所产生的吸收频率应该等于上述两种跃迁的吸收频率之和,故称组频。 特征峰:凡是能用于鉴定官能团存在的吸收峰,相应频率成为特征频率。 相关峰:相互可以依存而又相互可以佐证的吸收峰称为相关峰 4影响基团吸收频率的因素 (1 外部条件对吸收峰位置的影响:物态效应、溶剂效应 (2分子结构对基团吸收谱带的影响: 诱导效应:通常吸电子基团使邻近基团吸收波数升高,给电子基团使波数降低。 共轭效应:基团与吸电子基团共轭,使基团键力常数增加,因此基团吸收频率升高,基团与给电子基团共轭,使基团键力常数减小,因此基团吸收频率降低。 当同时存在诱导效应和共轭效应,若两者作用一致,则两个作用互相加强,不一致,取决于作用强的作用。 (3)偶极场效应:互相靠近的基团之间通过空间起作用。 (4)张力效应:环外双键的伸缩振动波数随环减小其波数越高。 (5)氢键效应:氢键的形成使伸缩振动波数移向低波数,吸收强度增强 (6)位阻效应:共轭因位阻效应受限,基团吸收接近正常值。 (7)振动耦合,(8)互变异构的影响 (三)红外吸收光谱法的解析 红外光谱一般解析步骤 1. 检查光谱图是否符合要求; 2. 了解样品来源、样品的理化性质、其他分析的数据、样品重结晶溶剂及纯度; 3. 排除可能的“假谱带”; 4. 若可以根据其他分析数据写出分子式,则应先算出分子的不饱和度U

红外对管的原理及应用

红外对光管的原理及应用 简介:红外线接收管是在LED 行业中命名的,是专门用来接收和感应红外线发射管发出的红外线光线的。一般情况下都是与红外线发射管成套运用在产品设备当中。详细可参阅:广州市光汇电子有限公司的产品说明。特征与原理:红外线接收管是将红外线光信号变成电信号的半导体器件,它的核心部件是一个特殊材料的PN结,和普通二极管相比,在结构上采取了大的改变,红外线接收管为了更多更大面积的接受入射光线,PN 结面积尽量做的比较大,电极面积尽量减小,而且PN结的结深很浅,一般小于1 微米。红外线接收二极管是在反向电压作用之下工作的。没有光照时,反向电流很小(一般小于0.1 微安),称为暗电流。当有红外线光照时,携带能量的红外线光子进入P N结后,把能量传给 共价键上的束缚电子,使部分电子挣脱共价键,从而产生电子--- 空穴对(简称:光生载流子)。它们在反向电压作用下参加漂移运动,使反向电流明显变大,光的强度越大,反向电流也越大。这种特性称为“光电导” 。红外线接收二极管在一般照度的光线照射下,所产生的电流叫光电流。如果在外电路上接上负载,负载上就获得了电信号,而且这个电信号随着光的变化而相应变化。 分类:红外线接收管有两种,一种是光电二极管,另一种是光电三极管。光电二极管就是将光信号转化为电信号,光电三极管在将光信号转化为电信号的同时,也把电流放大了。因此,光电三极管也分为两种,分别别是NPN型和PNP 型。 作用:红外接收管的作用是进行光电转换,在光控、红外线遥控、光探测、光纤通信、光电耦合等方面有广泛的应用。如何选择红外线接收管:红外线最重要的参数就是光电信号的放大倍率,一般的有1000-1300 1300-1800 1800-2500,这些对灵敏度有决定作用。 红外对管是红外线发射管与光敏接收管,或者红外线接收管,或者红外线接收头配合在一起使用时候的总称。红外线在光谱中波长自0.76 至400 微米的一段称为红外线,红外线是不可见光线。所有高于绝对零度(-273.15 ℃)的物质都可以产生红外线。现代物理学称之为热射线。医用红外线可分为两类:近红外线与远红外线。

红外接收电路分析

红外接收电路 信号接收处理上(如图):两只光电接收管分别接收一束红外光,并将其转化为相同频率的信号电压,经过红外线全频放大电路放大后送入锁相环频率解码集成电路LM567进行选频。 光敏电阻光敏电阻是利用半导体的光电效应制成的一种电阻值随入射光的强弱而改变的电阻器;在黑暗环境里,它的电阻值很高,当受到光照时,只要光子能量大于半导体材料的禁带宽度,则价带中的电子吸收一个光子的能量后可跃迁到导带,并在价带中产生一个带正电荷的空穴,这种由光照产生的电子—空穴对了半导体材料中载流子的数目,使其电阻率变小,从而造成光敏电阻阻值下降。光照愈强,阻值愈低。入射光消失后,由光子激发产生的电子—空穴对将复合,光敏电阻的阻值也就恢复原值。在光敏电阻两端的金属电极加上电压,其中便有电流通过,受到波长的光线照射时,电流就会随光强的而变大,从而实现光电转换。光敏电阻没有极性,纯粹是一个电阻器件,使用时既可加直流电压,也加交流电压。半导体的导电能力取决于半 导体导带内载流子数目的多少。 三极管放大电路原理 晶体管放大电路有三种:共基极电路、共射极电路和共集极电路,由于共射极电路放大电路的电流增益和电压增益均较其它两种放大电路为大,故多用作讯号放大使用。 晶体三极管的放大作用,晶体管是一个电流控制组件,其集极电流IC可以由基极电流IB 控制,只需轻微的改变基流IB就可以引起很大的集流变化IC。 由于晶体管基流IB的轻微变化可以控制较大的集流IC,我们利用这一特点,用它来放大微弱的电信号,称为晶体管的放大作用,简称晶体管放大。

简单来说,晶体管的放大原理是把微弱的电信号(微弱的电压信号Vi) 加在基极上,使基极电流按电信号变化,通过晶体管的电流控制作用,就可以在负载上得到与原信号变化一样,但增强了的电信号(较大的电压信号V o)。 两级阻容耦合放大电路原理 阻容耦合式的多级放大电路是多级放大器中常见的一种,其特点是:它们的各级直流工作点相互独立,可分级进行调整;它只能放大交流信号不能放大直流信号。由于各级大多采用工作点稳定电路,使得整个放大器的性能比较稳定。在阻容耦合多级放大器中,由于输出级的输出电压和输出电流都比较大,因而输出级的静态工作一般都设置在交流负载线的中点,这样能获得最大动态范围或最大不失真输出电压幅值。利用电容连接信号源与放大电路、放大电路的前后级、放大电路与负载,隔离直流信号,使得相邻放大电路的静态工作点相互独立,互不影响。 在实验中,光敏电阻受光照后电阻发生变化,从而使Ui发生变化。经过放大电路后信号被放大输出传入选频电路。

红外光谱图分析中量的规范化表示_高继红

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1年 第28卷 第1期 ?162?红外光谱图分析中量的规范化表示 高 继 红 (宁夏大学学术期刊中心,宁夏 银川 500021) 摘要:对红外光谱图分析中涉及到的量进行了概念分析,并结合实际材料,对该类谱图中关于光密度、透射比、波长、波数常见的不规范或错误表达进行分析,并给出了正确、规范的标注方式。以期引起作者和编辑的重视,减少刊物差错,提高科技期刊的质量。 关键词:红外光谱;量和单位;符号; 中图分类号:TP30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7540(2011)01-0162-02 将一束不同波长的红外射线照射到物质的分子上,某些特定波长的红外射线被吸收,记录红外光的透射百分比与波长或波数关系的曲线,就得到红外光谱,由于每种分子都有由其组成和结构决定的独有的红外吸收光谱,据此可以对分子进行结构分析和鉴定。通常红外光谱中吸收带的波长位置反映了测定物质分子结构上的特点,可以用来鉴定测定物质的结构组成或分子中的化学基团。而吸收谱带的吸收强度与分子组成或化学基团的含量有关,可以对测定物质进行定量分析和纯度鉴定。由于红外光谱技术可以对材料的研究提供各种信息,因此已逐渐扩展到多种学科和领域,如对高分子材料、材料表面、氧化机理、无机材料、有机金属化合物的分析研究等。一般红外光谱图是由分析仪器得到,图上标注的量符号和单位均是不正确或不规范的,需要使用者进行重新标注,而作者往往只是照搬插图,编辑人员由于没有专业知识,致使谱图分析中关于量符号和单位的使用出现很多不规范的地方。笔者通过解析红外光谱图中量的概念,结合参考资料,对标注不规范的图进行分析。 1 红外(IR)光谱图中涉及到的量及其单位 1.1光密度与透射比 红外光谱图中(图1—2),纵坐标表示光吸收强度,一般用(光谱)光密度(optical density)、吸光度(absorbance)或(光谱)透射比(spectraltransmittance)表示。 光谱(透射比)的符号为τ(λ),它表示入射光强度与入射光被样品吸收后透过的光强度的比值,单位为%,数值大小为0 ̄1,即: τ(λ)=I/I0×100% , 式中:I0为入射光强度,I为入射光被样品吸收后透过的光强度。 (光谱)光密度的符号为D(λ),它表示入射光和透射 光的比值的常用对数值,数值大小为0 ̄∞,即:D(λ)=-lg[τ(λ)]= lg( I0/I), 所以,根据以上τ(λ) 与D(λ)的关系可知,当以D(λ)为纵坐标的量时,吸收峰方向向上,而以τ(λ)/%为纵坐标的量时,吸收峰方向向下。翻阅了专业杂志和高校学报,发现红外光谱图中常见的错误有:纵坐标中的量符号用a.u.(arbitrary unit),OD(optical density),A(absorbance)的英文缩写或斜体形式表示。这是不正确的表示,应该均用光密度的符号D(λ)表示。同时,有的用透射比T(transimittance)表示,也是错误的,应用τ(λ)/%。 图1 红外光谱的正确表示 1.2波长与波数 红外光谱图中的横坐标表示吸收谱带的位置,常用波长(wavelength)或波数(wavenumber)表示,波长的符号为λ,单位为μm,一般常用nm表示,波数的符号为σ,单位为cm-1,二者的关系为 λ=1/σ, 式中:二者换算关系为σ(cm-1)=104/λ(μm)。 常见错误是:吸收峰方向向下时,横坐标用了λ表示,而应用σ表示;而吸收峰方向向上时,用了σ表示,而应用λ表示。还有λ,σ的单位混淆,该用nm表示的用了cm-1。 1.3特征振动频率 作者简介:高继红,宁夏大学学术期刊中心。

红外收发对管电路

红外收发对管 令狐采学 1、红外收发对管是一种利用红外线的开关管,接受管在接受和不接受红外线时电阻产生明显的变更,利用外围电路可以时输出产生明显的高低电平的变更,高低电平的变更输入单片机就可使之识别,从而实现智能控制。我们使用的单片机是凌阳61板,经过我们试验,在输入电压小于1.5伏时单片机识别为低电平,在输入电压年夜于1.85伏时单片机识别为高电平。 2、用途:蔽障、计数(记液体点滴的个数、记玻璃小球的个数、记小车轮子的转数)、寻迹 3、红外发射接收电路: 3.1输入信号采取38KHz的调制波 红外发射电路由电阻R2、三极管Q2、电阻R3与红外发射二极管D1构成,如图 接收电路由红外接收管和放年夜电路组成,如图 2.2。Q4接收到红外信号后,经过三极管Q1进行第一级放年夜,放年夜后的信号送入三极管Q3进行第二级放年夜,通过Rx就可以获得放年夜后的红外接收信号。 为了降低干扰, Tx一般采取调制方法,这里,其波形如图 2.3。图 2.3 38KHz调制波 对应图 2.3的调制波,如果VCC为5V,发射接收对管的有效距离(单片机可检测)年夜概为20cm;如果VCC为3V,发射接收对

管的有效距离(单片机可检测)年夜概为10cm。 3.2直接采取直流电源 本电路电路简单,性能稳定,装置便利,但距离比较近。当阻挡了接收管接收红外线的强度时,产生一个低电平的脉冲信号,由于对管的发射口径较小,单光束发射,小球相对红外装置正交落下时,很容易检测处理。 使用此电路寻迹实现小车跟黑色轨道行驶,在行驶过程中不超出该线。考虑到黑线和白纸组合,我们采取红外对管识别路面的黑白两种不合状态。由于红外对管对黑白色的感应比较明显,又不需要很高的精度,适用于简单的寻迹。但外部影响比较年夜,所以须将接收头用黑皮套套上以提高信号的接受率。该小车采取三对红外对管,通过他们送入单片机信号的不合,将其逻辑组合后向小车的各个机电发送启动信号,从而,驱动小车实现寻迹功能。

红外通信收发系统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 题目:红外通信收发系统专业:通信工程 姓名: 班级: 学号: 班内序号:

实验课题:红外通信收发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一、实验目的 1、掌握简单的红外光通信系统的组成和设计原理; 2、掌握通信电子系统方案设计、电路设计的方法; 3、熟悉电路仿真软件的使用; 4、掌握PCB设计电路装配和调试的方法; 5、掌握电子电路安装和调试的基本方法。 二、摘要 红外通信属于无线通信领域,它以红外线为载体将信息从发射机传到接收机,从而实现遥控或信息传递的功能。 红外通信系统的设计是光通信系统的一个重要分支,红外通信系统的设计思路和目前世界上所采用的骨干通信网的光纤通信系统是有相同之处的,唯一一个非常重要的差别就是它们二者所采用的传输媒质不用,一个是大气,一个则是光纤。 红外数据传输,使用传输介质――红外线。红外线是波长在750nm~1mm之间的电磁波,是人眼看不到的光线。红外数据传输一般采用红外波段内的近红外线,冰场在0.75-25um之间。 关键字:红外发射接受 三、实验设计要求

1、基本要求 ⑴设计一个正弦波振荡器,f> 1kHZ,Uopp>1V; ⑵所设计的正弦波振荡器的输出信号作为红外光通信收发系 统发射端的输入信号,在接收端可以接收到无明显失真的输 入信号; ⑶要求接收端LM386的增益设计G≥200; ⑷运用Protel等工具软件对电路进行优化和仿真。 2、提高要求 ⑴利用音乐芯片产生乐曲作为红外光通信收发系统发送端的 输入信号,接收端接收信号并利用喇叭将发送的乐曲无失真 地播放出来。 ⑵用面包板来搭建电路并进行调试; ⑶测试电路完成的功能,记录测试数据; 3、提交材料 ⑴实验电路硬件设计图(Protel原理图文件) ⑵电路仿真源文件 ⑶实验报告 四、实验原理 设计思路:

红外收发对管电路

红外收发对管 1、红外收发对管就是一种利用红外线的开关管,接受管在接受与不接受红外线时电阻发生明显的变化,利用外围电路可以时输出产生明显的高低电平的变化,高低电平的变化输入单片机就可使之识别,从而实现智能控制。我们使用的单片机就是凌阳61板,经过我们试验,在输入电压小于1、5伏时单片机识别为低电平,在输入电压大于1、85伏时单片机识别为高电平。 2、用途:蔽障、计数(记液体点滴的个数、记玻璃小球的个数、记小车轮子的转数)、寻迹 3、红外发射接收电路: 3.1输入信号采用38KHz的调制波 红外发射电路由电阻R2、三极管Q2、电阻R3与红外发射二极管D1构成,如图 接收电路由红外接收管与放大电路组成,如图2、2。Q4接收到红外信号后,经过三极管Q1进行第一级放大,放大后的信号送入三极管Q3进行第二级放大,通过Rx就可以得到放大后的红外接收信号。 为了降低干扰, Tx一般采用调制方式,这里,其波形如图2、3。 图2、3 38KHz调制波 对应图2、3的调制波,如果VCC为5V,发射接收对管的有效距离(单片机可检测)大概为20cm;如果VCC为3V,发射接收对管的有效距离(单片机可检测)大概为10cm。 3.2直接采用直流电源

本电路电路简单,性能稳定,安装方便,但距离比较近。当阻挡了接收管接收红外线的强度时,产生一个低电平的脉冲信号,由于对管的发射口径较小,单光束发射,小球相对红外装置正交落下时,很容易检测处理。 使用此电路寻迹实现小车跟黑色轨道行驶,在行驶过程中不超出该线。考虑到黑线与白纸组合,我们采用红外对管辨认路面的黑白两种不同状态。由于红外对管对黑白色的感应比较明显,又不需要很高的精度,适用于简单的寻迹。但外部影响比较大,所以须将接收头用黑皮套套上以提高信号的接受率。该小车采用三对红外对管, 通过她们送入单片机信号的不同,将其逻辑组合后向小车的各个电机发送启动信号,从而,驱动小车实现寻迹功能。

红外光谱总结

第2章红外光谱 通常红外光谱(infrared spectroscopy, IR)是指波长2~25 μm的吸收光谱(即中红外区),这段波长围反映出分子中原子间的振动和变角运动。分子在振动的同时还会发生转动运动,虽然分子的转动所涉及的能量变化较小,处在远红外区域,但转动运动影响振动的偶极矩变化,因而在红外光谱区实际所测的谱图是分子的振动与转动运动的加和表现,因此红外光谱又称为分子振转光谱。 红外光谱可以应用于化合物分子结构的测定、未知物鉴定以及混合物成分分析。 2.1 红外光谱的基本原理 2.1.1 红外吸收光谱 1. 当一束具有连续波长的红外光通过物质,物质分子中某个基团的振动频率或转动频率和红外光的频率一样时,分子就吸收能量由原来的基态振(转)动能级跃迁到能量较高的振(转)动能级,分子吸收红外辐射后发生振动和转动能级的跃迁,该处波长的光就被物质吸收。 波谱区近红外光中红外光远红外光 波长/m 0.75~2.5 2.5~50 50~1000 波数/cm-113333~4000 4000~200 200~10 跃迁类型分子振动分子转动 近红外区:O-H、N-H和C-H键的倍频吸收或组频吸收,吸收强度一般比较弱; 中红外区:绝大多数有机和无机化合物的基频吸收所在,主要是振动能级的跃迁; 远红外区:分子纯转动能级跃迁及晶体的晶格振动。 3. 波数()单位是cm-1。波长和波数的关系是: 4. 胡克定律: 其中:——折合质量,,单位为kg; ——化学键力常数,与化学键的键能呈正比,单位为N·m-1; ——波数; ——真空中的光速。 . .

. .

. . (2)与碳原子城建的其他原子,随着其原子质量的增大,折合质量也增大,则红外波数减小。 (3)与氢原子相连的化学键的折合质量都小,红外吸收在高波数区。 (4)弯曲振动比伸缩振动容易,弯曲振动的K 均较小,故弯曲振动吸收在低波数区。 5. 光谱选律:原子和分子与电磁波作用发生能级跃迁是要服从一定的规律的,这些规律由量子化学解释。量子化学解得与体系振动量子数(v )相对应的体系能量(E )为: (v = 0, 1, 2, 3…) 简谐振动光谱选律为: ,即跃迁必须在相邻震动能级之间进行。 基频峰(本征吸收带):本征跃迁所产生的峰; 倍频峰:由于分子不是理想的简谐振动而产生不满足光谱选律,,的跃迁产生的吸收峰,通常其频率在基频峰的2倍、三倍的位置; 合频峰:基频峰相互作用,形成频率等于两个基频峰之和或之差的峰; 泛频峰:倍频峰和合频峰的统称,一般比较弱。 2.1.2 分子振动类型 1. 伸缩振动 C 对称伸缩振动(νs ) (2853 cm -1 ) C 不对称伸缩振动(v as ) (2926 cm -1 ) 2. 弯曲振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