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诊断学(双语)课程教学大纲

中医诊断学(双语)课程教学大纲
中医诊断学(双语)课程教学大纲

《中医诊断学》(双语)课程教学大纲

(供五年制中医国交等专业使用)

随着国际间经济、文化、科技活动交流日益频繁,作为中华民族文化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的中医药学,以其在医疗卫生保健方面独特的优势和作用,逐渐受到国际社会的重视,并正得到迅速传播。切合教育部教学要求,为培养新世纪复合型中医药人才,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在中医国际交流专业开展中医基础课的双语教学显得尤有意义。

《中医诊断学》是中医学各专业的一门基础课、主干课,是基础理论与临床各科之间的桥梁。其核心内容是诊法与辨证,当中涉及的各种语汇既包括了中医基础理论的基本术语,同时又贯穿出现于中医临床内、外、妇、儿等各科。该门双语课程,对于学生掌握专业知识及提高专业英语水平,甚至以后其他双语专业课的学习,具有奠基和承上启下的作用。

本课程通过双语授课的方式,在学生已学习了中医诊断学相关知识的基础上,主要介绍中医诊断学四诊、辨证及病案等内容及相关专业术语的英语表达方式和翻译技巧。共设置92学时。

本课程的教学,将贯彻知识传授与技能培养并重的方针。课堂教学注重理论知识的科学性、完整性、实用性、突出重点。充分运用图片、模型、PPT幻灯片、Flash动画、多媒体课件(影音资料)等教具和仪器设备,开展实践性教学,以提高和巩固教学效果。

绪论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中医“诊断”、“诊法”、“诊病”、“辨证”、“病案”、“证”、“病”、“症”等概念的表达。

2.熟悉中医诊断的基本原理、主要内容的表达。

3.了解中医诊断的发展概况中几种著作名称的翻译。

二、教学内容

1.明确学习该门课程的目的、内容、方法。

2.诊断的英语翻译。

3.中医诊断学的主要内容包括诊法、诊病、辨证、病案及症、病、证几个概念的翻译要点。

4.中医诊断的基本原理是司外揣内、见微知著、以常达变的表达。

5.中医诊断的基本原则是整体审察、诊法合参、病证结合的表达。

6.中医诊断学发展概况中几种著作名称的翻译。

三、教学形式与方法

课堂讲授为主,部分内容自学,配以英汉对照PPT课件讲授。

上篇诊法

第一章问诊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问诊中常见的术语。

2.熟悉问诊的表达方法。

3.了解问诊的表达方法的一般规律。

二、教学内容

1.问诊的内容:一般情况、主诉、现病史、既往史、个人生活史、家庭史的含义、询问意义、询问方法与要求的英文表达规X。

2.问现在症:寒热、汗、疼痛、头身胸腹不适、耳目、睡眠、饮食口味、二便、经带、小儿等询问的内容,常见症状的表现及临床意义的表达及翻译。

三、教学形式与方法

课堂讲授为主,配合多媒体教案临床病例(影音资料)示X。并结合相关内容,安排同学之间分组相互询问实践。

第二章望诊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得神、失神、假神、常色的和病色、常见异常形体、姿态、望头面五官、望肢体皮肤、望二阴、望排出物、望小儿指纹等术语的翻译。

2.熟悉对望诊内容的科学表达方式。

3.了解望诊翻译的一般规律。

二、教学内容

1.望诊的概念:望神色形态和望局部诊病辨证的常用术语和表达方式。

2.望神:得神、失常、假神的典型表现、识别方法及其临床意义的常用术语和表达方式。

3.望色:正常色泽和病色的区别,面部色诊的分属部位,五色主所的病证常用术语和表达方式。

4.望形体:强、弱、胖、瘦、常见畸形等的表现及其临床意义常用术语和表达方式。

5.望姿态:常见异常姿态的表现及其临床意义常用术语和表达方式。

6.望头面五官:望头面与发、望目、望鼻、望耳、望口与唇、望齿与龈及咽喉的基本内容,常见异常表现及其临床意义常用术语和表

达方式。

7.望肢体:望颈项、望胸胁、望腹部、望背部、望腰部、望四肢等的常见异常表现及其临床意义常用术语和表达方式。

8.望二阴:望前阴、望后阴的常用术语和表达方式。

9.望皮肤:全身皮肤色泽变化及斑疹、水疱、痈疽疔疖等的常用术语和表达方式。

10.望排出物:痰涎、呕吐物、大、小便等色、质量常用术语和表达方式。

11.望小儿指纹:望指纹的方法,正常指纹,指纹变化的一般表达方法。

三、教学形式与方法

课堂讲授为主,部分内容自学,配以临床收集的大量望诊图片(PPT)以及多媒体教案临床病例表达(实物图片)示X,边看边讲。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舌诊的方法,正常舌诊的表现,异常舌象的表现及其一般临床意义常用术语和表达方式。

2.熟悉舌诊翻译常用的表达方式。

3.了解进行舌诊常用的语言规律。

二、教学内容

1.舌的结构,舌诊原理,舌诊内容和正常舌象,诊舌方法的英文表达方式。

2.望舌体。舌色的淡、白、红、降、青、紫、舌形的老、嫩、荣、枯及胖大、瘦薄、点刺、裂纹、齿痕等,舌态的僵硬、萎软、颤动、歪斜、短缩、吐弄、舌下经脉等的表现及其临床意义常用术语和表达方式。

3.望舌苔。苔质的厚薄、润燥、腻、腐剥,苔色的白、黄、灰、黑的表现及其临床意义常用术语和表达方式。

三、教学形式与方法

课堂讲授为主,配以临床收集的大量中英文对照舌诊图片(PPT)、实物模型,边看边讲。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咳嗽、哮、喘、呃逆、嗳气、喷嚏、谵语等常用术语和表达方式。

2.熟悉呼吸、语言、呕吐等声音的高低、强弱、清浊等变化的一般临床意义,口气、汗、痰、二便、带下以病室气味等变化及其临床意义常用术语和表达方式。

二、教学内容

1.听声音:发音、语言、呼吸、咳嗽、呕吐、呃逆、嗳气、太息、喷嚏、呵欠、肠鸣等声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常用术语和表达方式。

2.嗅气味:口气、各种排出物及病室气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常用术语和表达方式。

三、教学形式与方法

课堂讲授为主,配以中英文对照多媒体教案示X。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寸口脉诊,正常脉象,常见脉象(浮、沉、迟、数、实、洪、细、弦、紧、滑、涩、濡、缓、弱、微、保、结、代)的常用术语和表达方式。

2.熟悉进行脉诊常用的表达方式。

3.了解遍诊法、三部诊法的常用术语。

二、教学内容

1.脉诊原理、意义常用术语和表达方式。

2.诊脉部位和方法:寸口诊法、三部九候诊法、人迎寸口诊法、仲景三部诊法。诊脉的时间、体位、指法常用术语和表达方式。

3.正常脉象:正常脉象常用术语和表达方式。

4.二十病脉的常用术语和表达方式。

5.其他脉象的常用术语和表达方式。

6.进行脉诊常用术语

三、教学形式与方法

课堂讲授为主,利用中英文对照脉图(FLASH动画)等帮助学生理解记忆。并结合相关内容,安排同学之间相互进行脉诊对话运用实践。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按诊常用术语和表达方式。

2.熟悉进行按诊常用表达方式。

3.了解按诊术语翻译一般规律。

二、教学内容

1.按诊的叩、按、摩等法的常用术语和表达方式。

2.按胸胁、按脘腹、按肌肤、按手足、按腧穴的常用术语和表达方式。

3.按诊临床操作常用对话表达。

三、教学形式与方法

课堂讲授为主,利用中英文对照课件等帮助学生理解记忆。并结合相关内容,安排同学之间相互进行按诊对话运用实践。

中篇辨证

第七章八纲辨证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八纲辨证的表达规律和翻译技巧。掌握八纲各纲证候的术语翻译和表达方式。

2.熟悉八纲之间的相兼、错杂、真假、转化关系常用术语和表达方式。

3.初步了解八纲辨证翻译的一般规律。

二、教学内容

1.八纲辨证的概念与源流所涉及的常用术语和表达方式。

2.八纲基本证候:表里辨证、寒热辨证、虚实辨证、阴阳辨证翻译和表达。

3.八纲证候间的关系:证候相兼,证候错杂,证候真假,证候转化的翻译和表达。

4.八纲辨证翻译的难点和疑点。

三、教学形式与方法

课堂讲授为主,配合多媒体中英文对照课件示X,并结合相关内容,并抽查课堂学习效果。

第八章气血津液辩证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气血津液辩证中各证名词术语的翻译和表达方法。

2.熟悉气血津液辨证证的常见证名。

二、教学内容

1.气血津液辨证的翻译。

2.气血辩证:气虚类证,血虚类证,气滞类证,血瘀证,血热证,血寒证的表达方式和翻译技巧。

3.津液辨证:痰证、饮证、水停证、津液亏虚证表达方式和翻译技巧。

三、教学形式与方法

课堂讲授为主,配合英汉对照多媒体教案示X,并结合相关内容,安排同学进行讨论分析。

第九章脏腑辨证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各脏腑病变X围和病机特点等的英文表达。

2.熟悉脏腑辨证中各辨证的英语翻译。

3.了解脏腑辨证内容翻译的一般规律。

二、教学内容

1.脏腑辨证的概念,基本方法,运用X围和意义的相关表达方式。

2.心病常见证(心血虚证、心阴虚证、心气虚证、心阳虚证、心阳虚脱证、心火亢盛证、心脏痹阻证,痰蒙心神证、痰火扰神证、瘀阻脑络证)的英语翻译。

3.肺病常见证(肺气虚证、肺阴虚证、风寒犯肺证、风热犯肺证、燥邪犯肺证、肺热炽盛证、痰热肺证、寒痰阻肺证、饮停胸胁证)的英语翻译。

4.脾病常见证(脾气虚证、脾虚气陷证、脾阳虚证、脾不统血证、寒湿困脾证、湿热蕴脾证)的英语翻译。

5.胃肠病常见证(胃气虚证、胃阳虚证、胃阴虚证、肠燥津亏证、寒滞胃肠证、胃热炽盛证、肠热腑寒证、饮留胃肠证、食滞胃肠证、虫积肠道证、胃肠气滞证、肠道湿热证)的英语翻译。

6.肝胆病常见证(肝血虚证、肝阴虚证、肝郁气滞证、肝火炽盛证、肝阳上亢证、肝胆湿热证、寒滞脉证、胆郁痰扰证、肝风内动证)

的英语翻译。

7.肾膀胱病的病变X围、病机特点,常见证(肾阳虚证、肾虚水泛证、肾阴虚证、肾精不足证、肾气不固证、膀胱湿热证)的英语翻译。

8.脏腑兼病常见兼证(心肾不交证、心肾阳虚证、心肺气虚证、心脾气血虚证、心肝血虚证、肝火犯肺证、肝郁脾虚证、肝胃不和证、肝肾阴虚证、肺肾气虚证、肺脾气虚证)的英语翻译。

三、教学形式与方法

课堂讲授为主,配合英汉对照多媒体教案示X,并结合相关内容,安排同学进行讨论分析。

第十章其他辩证方法概要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熟悉六经、卫气营血、三焦病证翻译的一般规律。

2.了解六经辩证、卫气营血辩证、三焦辩证、经络辩证的基本英语翻译表达方式。

二、教学内容

1.六经辩证中太阳病证、阳明病证、少阳病证、太阳病证、少阴病证、厥阴病证的英语翻译。

2.卫气营血辩证中卫分证、气分证、营分证、血分证的英语翻译。

3.三焦辩证中上焦病证、中焦病证、下焦病证的英语翻译。

4.经络辩证基本术语的翻译。

三、教学形式与方法

课堂讲授为主,配合英汉对照多媒体教案示X,并结合相关内容,安排同学进行讨论分析。

下篇诊断综合运用

第十一章英文病历书写与要求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熟悉中医英文病历的书写格式和方法。

2.了解西医英文病历书写的格式和方法。

3.能初步运用诊法与辩证的基本临床典型病例进行辩证诊断。

二、教学内容

1.中医病案的中文书写通则。

2.英文中医病案书写通则、内容与书写要求。

3.英文中医病案病案书写示例。

4.英文西医病案病案书写示例。

三、教学形式与方法

课堂讲授,多媒体中英文对照讲授,进行病案书写练习。

四、教学时数分配

将现行教学计划规定的学时数分配到课程的各章节。(见教学学时分配表)

教学学时分配表

五、考核方式

课程考核由平时考核(占20%)和期末考核(占80%)组成。

1. 平时考核可采用课堂提问、小作业等方式进行;

2. 期末考核由试卷考核及口试两部分组成。试卷以国家题库(我们正在根据教学大纲,在国家题库的基础上,建立自编题库)和教师命题相结合,做到随机命题,采取闭卷形式。口试题由任课教师命题,临考时学生随机抽取考题考试。

六、教材选用

1. 朱文锋主编·中医诊断学·:中国中医药,2007。

2. 中医药大学主编·中医诊断学(英汉对照)·:学苑,2005。

3. 王鲁芬主编·李照国主译·中医诊断学(英汉对照)·XX:XX 中医药大学,2002。

4. 丁成华主编·中医诊断学学习指要·:中国中医药,2006。

5. 李照国主编·中医英语(卫生部十一五规X教材)·XX:XX 科学技术,2008。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