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线统计图》评课稿

《折线统计图》评课稿
《折线统计图》评课稿

朱王堡明德小学

采得百花成蜜后 为谁辛苦为谁甜

《折线统计图》评课稿

朱王堡明德小学 段永明

同课异构是一种新的教研方式,充分发挥了我们教师的创新才能,使课堂教学别开生面,杨尚荣老师上的《折线统计图》,使我们听课者真正感受到数学教学艺术的魅力。

我觉杨尚荣老师对新课程理念的领会是深刻的,教学方法把握得当,营造了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一、关注学生的学习起点

关注学习起点是对数学教学传统的继承与发展。教师在深入钻研教材,全面准确地理解教材与把握教材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的现实学起点,有的放矢地设计教学才能让孩子更有目的,更轻松的学习。杨老师在新课导入时,先出示学生学过的条形统计图,观察统计图你能获得哪些信心,为下面学习折线统计图打下基础,再由条形统计图,让学生用手比划数量的变化,从而引出折线统计图, 折线统计图的特点是能反映数量的增减变化,让学生用手比划踢毽子的数量变化,这个环节,非常巧妙地让学生初步体会了折线统计图的特征。转化过程直观、自然;另一方面在教学折线统计图的结构时又将其与条形统计图的结构相联系,激发学生的已有知识基础,促进知识的迁移,有助于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和发展。因为学生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和学习基础,所以柳老师就

朱王堡明德小学

采得百花成蜜后 为谁辛苦为谁甜

让学生尝试画折线统计图,很多学生都会画,在学生画的统计图上再进一步学习如何画统计图,这样印象更加深刻,而且也充分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

二、关注统计的现实意义

数学教学必须由书本数学走向生活数学,对教材进行必要的调整和加工,恰当选择与学生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情境和问题,把鲜活的题材引入教学中,赋予教材以新的内涵。柳老师在设计的时候特别注重统计知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选取学生身边的、熟知的生活材料,让学生感受统计就在自己的身边。从出示学生跳绳数量到中国体育代表团的金牌数,再到病人的体温变化情况,都富有现实的意义,让学生在分析数据、解读数据的过程中,探究、发现数学知识,体验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从而增强学习的动力,产生积极的情感。这样不仅能使学生感受统计在生活中的作用,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关注统计的数学价值。

新课标指出:人人要学有价值的数学,使不同的人在不同的层面有不同的发展。在折线统计图的教学中,柳老师将理解数据的合理性,根据统计数据做出正确的判断也是作为重点。比如在了解和分析了2个同学的一周踢毽子情况,让学生根据跳绳数量的多少选择让哪个同学去参加比赛。事实证明学生能够根据生活实际,结合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做

朱王堡明德小学

采得百花成蜜后 为谁辛苦为谁甜

出合理选择,学生拥有了充分展示自己个性的广阔空间。

四、修改建议

1、在导入部分对统计表的分析中,教师就问学生气温升得最快的是几时到几时,导向性太强,虽然学生在对统计表的观察中不易想到这点,但可通过对统计图的分析中与统计表做比较得出结论。教师不宜操之过急,使学生的独立自主性得不到充分体现。

2.在导入中可以同时出现统计表和折线统计图,让学生自己进行对比,发现各自特点,比较异同,教师再适时点拨。让学生充分体现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

3.在巩固中,可以让学生先思考完成本题需要画一些什么,标注一些什么,然后发给学生一张操作纸,提供网格,纵轴横轴做好必要的标注。或者可以在标注上空出一两个让学生填空。

折线统计图

第二单元折线统计图 一、教学内容: 折线统计图知识,是学生已经了解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的单式折线统计图以及复式折线统计图,在小学里学习一些统计知识,主要是使学生对统计的意义和思想方面有个初步了解,教材加强了看懂和分析统计图的训练,并在统计图的后面都提出几个问题,让学生根据图形回答几个相应的问题,这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用统计的思想分析思考问题的习惯。在绘制统计图方面,本教材降低了一定的要求吗,为学生提供了帮助,帮学生初步掌握绘制统计图的方法,并注意多安排半独立完成的习题。 二、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认识折线统计图,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数学与生活实际的密切关系。 2、使学生认识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会看折线统计图,会画折线统计图,并能根据数据进行合理分析,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3、能从统计图中发现数学问题、解决问题,并能体会统计知识在生活中的意义和作用。 三、教学重点: 1.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掌握绘制折线统计图的一般步骤。

2.能根据折线统计图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 四、教学难点: 1、能根据折线统计图中的数据进行分析,并作出预测。 2、绘制统计图的方法 3、确定一个单位长度表示的数量,正确的描点 4、图例的设置 五、教学时数:3 课题单式折线统计图【1】授课日期 教学内容教科书P21~P22页例1及练一练,P25~P26练习四第1、3、4题。 教学目标1.让学生认识简单的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结构,体会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会在提供的表格中制作简单的折线统计图。 2.让学生体会统计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及作用,能根据折线统计图进行简单的分析或预测,体会统计是解决问题的策略与方法,发展统计观念。 3.使学生乐于参与统计活动,在活动中培养与他人合作的态度。 教学重点掌握用简单的折线统计图表示数据的方法。 教学难点根据标尺确定表示数据的点。 教学准备课件,学生事先收集有关数据。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时间

认识折线统计图教案

认识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简单的折线统计图,了解简单折线统计图的基本结构,体会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会用简单的折线统计图表示数据,并能进行简单的分析. 2、使学生在读统计图、画统计图、分析统计图的过程中,进一步掌握统计方法,发展统计观念。 3、让学生初步掌握用折线表示数量多少和增减变化的基本方法。 3、使学生愿意积极参及统计活动,在活动中主动及人合作,感觉到统计及生活的联系,体会统计在日常生活里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 1、使学生认识简单的折线统计图,了解简单折线统计图的基本结构,体会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会用简单的折线统计图表示数据,并能进行简单的分析. 2、使学生在读统计图、画统计图、分析统计图的过程中,进一步掌握统计方法,发展统计观念. 3、让学生初步掌握用折线表示数量多少和增减变化的基本方法. 教具准备:统计表和统计图及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谈话:夏天快要到了,你能说说这两天的天气情况怎样? 当学生说到气温时,追问:你觉得早晨的气温怎样?到了中午呢? 出示例题某地5月21日白天室外气温情况统计表.提问:观察统计表,从表中你能得到什么信息?(几时气温最高?几时气温最低?你能很快找出来吗?)大家想很快就知道结果吗? 揭示课题:这天的气温情况还可以用折线统计图来表示;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折线统计图。(板书:折线统计图) 二、主动探索,认识折线统计图 1、初步阅读折线统计图。

出示折线统计图,提问:你能看懂这张图所表示的数据吗? 让学生指着图说说各时刻的气温分别是多少摄氏度,是怎样看出来的。 2、深入观察折线统计图。 出示问题:要求学生边看图边逐一思考这四个问题,然后在小组里交流自己的想法,并说明理由。 (1).折线统计图的结构如何? (2).每隔几小时测量一次气温? (3).几时气温最高?几时气温最低? (4).气温升得最快是几时到几时?降的最快呢? 折线统计图和统计表相比,哪个能更清楚看出气温的变化情况? 通过交流使全班学生明确:(1)折线统计图也有标题,纵轴和横轴。(2)每隔几小时测量一次气温是从横轴上相邻两个时刻都相差2小时知道的;(3)折线上最高的点所表示的气温最高,折线上最低的点所表示的气温最低;(4)随着时间的推移,折线由下往上说明气温上升,反之说明气温下降;(4)某段折线越陡,说明这个时间段的气温变化得越快。 3、比较中进一步认识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提出:刚才我们从折线统计图上发现了很多的信息。现在将折线统计图及前面的统计表相比较,你觉得哪个能更清楚地看出气温的变化情况? 小结:从折线统计图中不仅能看出数量多少,而且能够更清楚地看出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 三、制作折线统计图 1、谈话:刚才我们认识了折线统计图,知道了它很多的好处,现在你想不想也来动手完成一个折线统计图? 2、观察思考:先观察“试一试”中的统计表,表中列举了哪些数据?根据表下面提供的尚未完成的统计图,想一想,表中的数据该怎样在统计图中表示出来?(引导学生认识到:要先描点,再连线,还要在点旁边注上数据) 3、学生尝试完成统计图. 4、重点交流:(1)是怎样确定表示相关数据的点的位置的;(2)连线时要注意些什么;(3)数据是否注明,制表日期是否填好.

小学数学《折线统计图》教案

《折线统计图》 上海师范大学附属卢湾实验小学陈华 一、教学任务分析 1.教材分析 统计与概率主要研究现实生活中的数据和客观世界中的随机现象。它通过对数据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以及对事件发生可能性的刻画,来帮助人们科学、客观地认识世界。它是数学科学的一个重要的分支,也是义务教育阶段新课程标准中的四个学习领域之一。本节课《折线统计图》就属于统计与概率的模块范畴。 在上海教材中,学生关于折线统计图的前继知识是——二(上)的《统计表初步》和《条形统计图(一)》、三(下)的《条形统计图(二)》,后续知识是——九(下)的《数据的整理与表示》和《统计的意义》。因此,本教学内容的逻辑起点定位为——在复习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通过比较的方法对两种统计图的共同特点有感知,对不同之处能区分并解读出两种统计图的各自特点,并能根据数据的特点合理选择呈现方法。 2.学生分析 1. 《折线统计图》是概率与统计的一个内容,它有别于其他抽象数学,属于应用数学范畴,学生是有生活经验作为学习基础的。因此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调用大量的生活经验,例如气温变化,小毛巾重量变化,世界人口变化情况等信息,从而帮助自身学习、理解折线统计图。 2. 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是具象思维为主,逐渐过渡到抽象思维。根据这个特点,选用上海教材中“三类五种” 折线分类图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折线统计图每一根线段变化的情况。然而“三类五种”图亦有缺点,学生会重点关注每一段的变化情况,忽视整根折线。因此,课中还需要通过手势、小游戏等方式体验整根折线的变化情况。 3. 小学阶段学生的认知特点是对事物的认识往往具有局限性,会产生以偏概全的误解。学生往往会把“折线的长”与“变化幅度大”划上等号,而这仅仅在横轴项目等距设置的前提下才成立,带有片面性。

北京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知识讲解 认识折线统计图及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认识折线统计图及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问题导入观察2006~2012年参加中国青少年机器人大赛参赛队伍的统计表和统计图,你发现了什么? 中国青少年机器人大赛参赛队伍统计表 时间/年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参赛队伍/支426 394 468 454 489 499 519 图1 过程讲解 1.解读图一和图二,比较两种统计方法的不同特点 (1)解读图一。 图一是2006~2012年中国青少年机器人大赛参赛队伍情况的统计表,全表有三个横栏,第一个横栏是表头,第二个横栏是比赛的年份,第三个横栏是该年份的参赛队伍数量。 (2)解读图二。 图二是2006~2012年中国青少年机器人大赛参赛队伍情况的单式纵向条形统计图。横轴表示2006~2012年的各个年份,纵轴表示参赛队伍的数量,每一年的参赛队伍数量都用相应的直条表示。

(3)比较两种统计方法的不同特点。 ①图一中的统计表可以清楚地反映出每一个年份的参赛队伍数量。 ②图二中的条形统计图可以直观地比较出各个年份参赛队伍数量的多少。 2. 认识折线统计图 上面这种统计图叫做折线统计图。 3. 比较条形统计图(图二)与折线统计图(图三)的异同 (1)相同之处。 ①两幅统计图表示的内容相同。 ②两幅统计图都有横轴和纵轴,横轴表示的都是年份,纵轴表示的都是参赛队伍的数量。纵轴上数据的表示方式相同,每一小格表示10支队伍。 (2)不同之处。 ①两幅统计图横轴上年份的表示方式不同。条形统计图中的年份是由间隔相同、长度相等的线段组成的,而折线统计图中的年份是由等距离的点组成的。 ②条形统计图是用直条表示数量的多少,折线统计图是用点表示数量的多少,再把各点用线段顺次连接起来。 4.解读折线统计图 观察折线统计图,发现这种统计图不但能清楚地反映出每一年参加中国青少年机器人大赛参赛队伍的数量,哪一年参赛队伍的数量多,哪一年参赛队伍的数量少,还能表示出各个

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

《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能根据统计表正确绘制单式折线统计图。 2.能根据折线统计图对数据进行分析,对数据的变化做出合 理的推测,并能提出和解决数学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已有的统计经验迁移学习单式折线统计图。 2.通过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比较,了解折线统计图的 特点和优势。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数据和合理推测能力。 2.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作用和意义。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单式折现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优势。会看、会绘制折线统计图,并能够根据折线统计图提出和解决 数学问题。 教学难点:感悟折线统计图的特点,能对数据的变化做出合理 的推测。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师:同学们喜欢机器人吗?伴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机器人已 经走进了我们的生活,自2001年起,我国每年都举办一次青少年机 器人大赛。老师收集了2006年至2012年参赛队伍的数据,并制成 了咱们熟悉的条形统计图。 (二)复习旧知──条形统计图 师:请同学们观察一下,从条形统计图中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师:条形统计图有什么特点呢? (三)探索新知 1.认识折线统计图 师:一会我们就顺着这竖条的高低起伏,从2006年开始,用小 手来笔划一下这七年参赛队伍数量的变化情况。 师:刚才的条形统计图变成了现在这种形式,你知道它的名字吗? 师:对,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折线统计图的知识,导入新课。

2.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师:请同学们看屏幕,我们来观察一下这幅折线统计图,从统 计图中能获得哪些数学信息?请同学们在小组内交流一下你们的发现。 (1)了解点的作用 组织学生交流得出:这折线统计图中如果点的位置越高, (板书:高)表明数量越多,(板书:多)老师把这个发现记录下来,反过来,点的位置越低,(板书:低)表明数量越少,(板书:少)也就是说这折线统计图是通过点的高低来表示数量的多少。 (板书:数量多少)。 (2)了解线的作用 学生举例说明:引导学生交流得出:通过这线的起伏看出数量 的增减变化情况。(板书:增减变化) 教师说明:2007年到2008年的这条线段就像山一样很陡很斜,线段越长越陡,表明数量变化越大,反过来线段越平缓越短,表明 数量变化越小。 (3)总结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师:通过刚才的探究,我们知道了折线统计图点和线的作用, 那么折线统计图有什么特点呢?(学生回答后出示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3.分析、绘制折线统计图 (1)预测数量变化情况。 师:从图中,你能看出2006年至2012年参赛队伍的整体变化 趋势吗?你有什么感想? 生:汇报 师:你能根据这个变化趋势预测一下2013年会有多少支队伍参 赛吗2014年呢? 师小结:老师发现你们在汇报时参赛队伍越来越多,这折线统 计图太神奇了,不仅可以表示出数量的多少和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还能够预测事情的发展趋势。 (2)绘制折线统计图。 师:老师对2013年和2014年参赛队伍数量进行了实际调查,2013年实际上有530支队伍参赛,2014年有545支队伍参赛。我们 就以这两个数据为例,拿出1号作业纸,尝试着把2013年和2014 年的数据绘制到折线统计图上。(学生活动) 生:展示学生作品,全班交流。 师小结:折线统计图的画法。 4、观察比较

小学四年级数学《折线统计图》

《折线统计图》 四年级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认识折线统计图,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应用,体会数学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 2.使学生认识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会看折线统计图,并能根据数据进行合理分析,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具准备:未完成的统计图、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这是一幅‘98~XX年市中小学参观科技发展人数统计表’,你们能根据相关数据制成条形统计图吗? (师出示统计表) 98~XX年市中小学参观科技发展人数统计表 98 99 00 01 02 03

人数(万人) 3 4 6 8 8 10 ●二、动手制作条形统计图 1.学生独立完成条形统计图 学生根据老师提供的‘98~XX年市中小学参观科技发展人数统计表’内的数据,独立完成‘98~XX年市中小学参观科技发展人数条形统计图’。 制作前先让学生说说每格表示几个单位然后再制作统计图。 2.小组交流作品,复习回顾‘条形统计图’的相关信息“制作步骤、特点” a学生根据条形统计图说说发现了哪些信息? b学生小组评价优秀作品; c全班交流优秀作品。 ●三、对比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认识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1.师演示“98~XX年市中小学参观科技发展人数折线统计图”,学生观察。 师:这个统计图是怎样完成的?

师和生一起分析折线统计图,教师演示其中的一个数据的画法,让生知道是这张统计图是如何画的。 师:你们对比这两个统计图,看看它们有什么异同? 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在小组内交流。 2.小结: 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相同点和不同点。 教师把两种统计图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板书出来。 3.认识折线统计图,发现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师:你能从折线统计图中发现哪些信息?有什么感想? 引导学生观察参加科技发展人数的变化情况,并谈自己的感想,培养学生关心周围事物的兴趣并引导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四、巩固练习 1.完成书中p109的问题解答; 2. 完成书中p112练习十九第一小题的问题解答; ●五、小结评价。 ●六、作业:新学案。

折线统计图的画法

折线统计图的画法 教学内容:课本第47页 教学目标: 1、了解画单式折线统计图的一般步骤 2、初步学会对折线统计图的范围和结构进行把握,能选择合适的刻度。 3、初步学会画单式折线统计图。 教学重点:掌握绘制单式折线统计图的方法。 教学难点:根据统计图表,合理确定横轴、纵轴上的数据位置。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方格纸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1分钟) 1、师:我们已经认识了折线统计图,那么折线统计图有什么特点呢? (可以通过折线的升降来看统计量变化的情况,并用来预测。折线越陡,变化越大。它的横轴通常是依时间或次序的先后排列的。) 2、师:想亲手制作一张折线统计图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折线统计图的画法。(出示课题:折线统计图的画法) 二:探究新知 1、丽丽运动服装店去年四个季度游泳衣的销量统计表:(3分钟) 师:根据上面的信息,你能把下面这张统计图补充完成吗?(学生分组讨论合作完成) (1)交流汇报(一名学生上黑板回答) (2)教师媒体演示 2、师:接下来我们再来制作一个统计图,仔细观察,告诉我们的信息和上一张有什么不同的地方?该如何画?(边说边出示)(6分钟) 出示:第47页某日气温的变化统计表:

师:从统计表上你们了解了哪些信息?(某日8时至17时这个时间段的温度变化情况)学校气象小组测量某天气温并汇总成统计表,由于气象小组的同学上体育课10点钟忘记测量。那么请大家思考如何根据这个统计表来画出一张简明、美观、合理的折线统计图?(在方格纸上补充完成。) (1)学生分组讨论合作完成(四人一小组) (2)交流汇报 师:哪个小组来介绍一下你们小组是怎么画这张统计图的? (引导学生回答以下问题) 1)横轴写什么,表示什么,以什么为单位? 2)纵轴写什么,表示什么,以什么为单位?纵轴上的一小格表示多少? 3)每个黑点点在哪里? 4)标题写什么? 5)为什么10时没测量,在横轴上也要标出? (横轴必须等间隔的标时刻) (等间隔的概念介绍一下) 3 总结折线统计图的一般画法(媒体演示) 1、横轴:等间隔地标上时刻,并在()中标注单位。 2、纵轴:标注气温的刻度,使得最大刻度能表示这天的最高气温,并在() 中标注单位。 3、画点:根据统计表,在统计图相应的位置点上点,并按顺序将点连接。 4、标题:在中写出标题。 4、讨论怎样的统计图是合理的?(出示两张折线统计图让学生比较)(10分钟)师:好的,统计图的制作方法及步骤大家已经很清楚了,我们不但要会画,而且要画的合理、美观.。那么怎样的统计图才是合理的呢?(关键是横轴纵轴的数据位置的确定) 接下来我们来看这个统计表 师:请你们自己来确定纵轴上每一小格的刻度是多少最合适?(小组讨论) 生1:每一大格表示20分,每一小格表示4分画出来的统计图 生2:每一大格表示25分,每一小格表示5分画出来的统计图 生3:画出了带有省略空白部分的统计图。 师:小巧和小亚也有不同的画法,我们来比较一下谁画得更合理?为什么?(媒

折线统计图案例分析

折线统计图案例分析 张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折线统计图,知道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2.了解制作折线统计图的一般步骤,初步学会制作折线统计图. 教学重点 掌握制折线统计图的一般步骤,能看图准确地回答问题. 教学难点 弄清折线统计图与条形统计图的区别.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教师提问:上节课我们认识了条形统计图,并学会制作条形统计图,谁说说条形统计图有什么特点?制作步骤是什么? 谈话引入: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统计图.(板书课题:折线统计图) 二、探求新知. (一)介绍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1.介绍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教师讲述:拆线统计图是用一个单位长度表示一定的数量,根据数量的多少,描出各点,然后把各点用线段顺次连接起来,折线统计图不但可以表示出数量的多少,而且能够清楚地表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 2.与条形统计图比较异同. 教师提问:认真观察,折线统计图与条形统计图有什么异同点? (二)教学制作折线统计图的方法. 1.出示例3.某地2000年每月的月平均气温如下表: 月份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十一十二 平均气温(℃)251016.522283232.5261911.55 根据上表中的数据,制成折线统计图. 教师讲述:制拆线统计图的步骤与制条形统计图的步骤基本相同,只是不画直条,而是按照数据大小描出各点,再用线段顺次连接起来. 2.制作步骤. (1)根据图纸的大小,画出两条互相垂直的射线. 教师提问:想一想,制作统计图的第一步干什么? (2)适当分配各点的位置,确定各点的间隔. 教师提问:制作条形统计图第二步干什么? (适当分配各直条的位置,确定直条的宽度和间隔) 拆线统计图是描出各个点,应当怎样做? (适当分配各点的位置,确定各点间的间隔) 怎样划分间隔?根据是什么? (3)在与水平射线垂直的射线上,根据数据大小的具体情况,确定单位长度表示多少.教师提问:这一年中最高的月平均气温是多少?(32.5 ℃) 垂直射线应如何划分? (4)按照数据的大小描出各点,再用线段顺次连接起来.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折线统计图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折线统计图教案 TTA standardization office【TTA 5AB- TTAK 08- TTA 2C】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折线统计图》 教学设计 授课教师:授课时间: 教学内容:五年级数学下册《折线统计图》(第104-105页例1) 教学目标: 1、认识折线统计图,能根据统计表正确绘制单式折线统计图;根据折线统计图对数据进行分析,对数据的变化做出合理的推测,并能提出和解决数学问题。 2、通过自学课本、观察讨论、实践探索等活动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 3、培养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解决日常生活问题的能力。 学习目标: 1、认识折线统计图,能根据统计表正确绘制单式折线统计图; 2、能根据折线统计图对数据进行分析,对数据的变化做出合理的推测,并能提出和解决数学问题。 教学重点:会看折线统计图,能够从图中获取数据变化情况的信息。 教学难点:会绘制单式折线统计图。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题: 1、这是老师收集的2006~2012年中国青少年机器人大赛参赛队伍支数的数据。 2006年:426支;2007年:394支;2008年:468支;2009年:454支;2010年:489支;2011年:499支;2012年:519支。

你想怎样整理这些数据(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出示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 你能说说用统计表或条形图来呈现数据有什么好处吗 揭示题目:折线统计图。 二、明确学习目标:(在此处明确) 1、认识折线统计图,能根据统计表正确绘制单式折线统计图; 2、能根据折线统计图对数据进行分析,对数据的变化做出合理的推测,并能提出和解决数学问题。 三、指导学生自主学习标杆题,展示、反思、点拨: 出示标杆素材:(课本104-105页) 学习活动要求: 1、想一想: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2、说一说:小组内说说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3、小组讨论:怎样绘制折线统计图? 【学后反思】 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特点;绘制折线统计图的步骤。 【类比训练】:完成课本第105页“做一做” 妈妈记录了陈东0-10岁的身高,根据下表中的数据绘制折线统计图从画好的折线统计图找一找,填一填。

折线统计图

七、折线统计图 第1课时折线统计图 【教学内容】 教材第104页~105页例1 【教材分析】 学生在前面已经学习了条形统计图,在此基础上学习折线统计图,教材以2006-2012年机器人大赛队伍为例,通过观察比较统计表中每年参赛队伍的数量和变化情况,教材画出了条形统计图,条形统计图可以清楚地看出每年参赛队伍的数量,而不能反映增减变化情况,教材又介绍了统计图的另一种画法,从而得出折线统计图的意义。 【学情分析】 学生在前面已经学习了画条形统计图,具备了一定的画图基础,所以在画折线统计图时应该不存在问题。只是连线时要用折线,在每个点处标上数字。 【教学目标】 1.了解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意义和特征。 2.会根据统计图分析统计数据,对数据进行简单的预测。 3.会绘制折线统计图。 【教学重难点】 重点:会根据统计图进行简单的分析。 难点:绘制折线统计图。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复习导入】 1.怎样画条形统计图?条形统计图有什么优点? 学生讨论,进行口答。 2.揭示课题: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种新的统计图——折线统计图。 【新知探究】 1.教学例1 (1)课件出示例1主题情境图。 师:这是2006-2012年中国青少年机器人大赛参赛队伍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从条形统计图中你能得到哪些信息? 学生汇报,教师归纳: 可以看出2006-2012年中国青少年机器人大赛每年参赛队伍的数量。 (2)提问:为了既能反映每年参赛队伍的数量,又能反映每年参赛队伍支数的变化趋势,请同学们看大屏幕右边的图(课件出示),观察后,你发现什么? 发现:右边的统计图能清楚地反映从2006-2012年参赛队伍呈上升趋势。 (3)小结:我们把这种统计图叫做折线统计图。折线统计图不仅能反映各个数量的多少,还能清楚地反映各部分数量增减变化的趋势。 2.教学绘制折线统计图的方法和步骤。 (1)先确定好横轴和纵轴及每一间隔表示的数量,画好方格图。

折线统计图(答案参考)

折线统计图 问题1:折线统计图的组成的要素:(1)标题;(2)横轴、纵轴;(3)数据;(4)单位;(5)折线(由“.”和线“—”组成) 问题2:折线统计图的优势:(1)更清晰地反映整体趋势;(2)更易了解上升和下降的幅度(折线越陡,变化越大) 问题3:折线统计图与条形统计图的区别: 条形统计图:一般只要比较数据大小,没有发展趋势; 折线统计图:不仅要比较数据大小,还要反映数量的变化趋势。 下面的信息,适合用哪种统计图表示? (1)上海市各区县的面积情况;(2)病人一天体温的变化情况;(3)四(1)班学生喜爱的体育运动项目情况;(4)小明本学期6次测试成绩情况.画折线统计图的步骤: (1)规划折线统计图的范围与结构,如全图的范围,图身的范围等; (2)规划全图的内容,如标题、刻度等; (3)确定横。纵轴的刻度点,使得横、纵轴的最大刻度能够表示时间(次序)及统计数据的最大值; 判断折线统计图是否合理的标准: (1)纵轴上每一格表示的数量相等; (2)纵轴上的最小的刻度等于或小于统计数据的最小值; (3)纵轴上的最大的刻度大于或等于统计数据的最大值; (4)横轴上依时间(次序)大小按相同的比例确定位置; (5)用线段联结相邻的表示统计数据的点 例题1:下面记录了某日气温的变化情况,画出表示这天气温变化情况的折线统计图,时刻(时)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22 24 25 26 28 29 30 29 27 25 气温(C

()()()()()() 试一试:小丁丁对家里近几年旅游支出情况做了个统计表.根据表中的数据,画成折线统计图并回答问题. 小丁丁家近几年旅游支出情况 年份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金额(元)1500 1700 2000 2500 3000

沪教版数学四下《折线统计图的认识》word教案

折线统计图的认识 教学内容:上海市九年义务教育课本(试用本) 四年级第二学期第三单元P42 《折线统计图的认识》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比较,认识简单的折线统计图,感受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不仅能反映数量的多少,还能清楚地看出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 2、能读懂折线统计图,并能根据折线统计图获得的信息对事物发展的趋势做出判断或预测。 3、理解使用省略符号的折线统计图的优点。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比较、交流等活动感受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乐于参与统计活动,在活动中主动与人合作,感受到统计与生活的联系,体会统计在日常生活里的作用。 【教学重点和难点】 认识折线统计图,感受统计图的特点;能读懂简单的折线统计图。 【教学关键】 引导学生把整折线统计图与条形统计图进行比较,使学生体会折线统计图不仅能直观、形象地看出数量的多少,而且能清楚地看出数量的变化情况,感受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与作用。 教学准备:多媒体,学习单(统计图) 【教学过程】 第一部分 情景引入 1.师:学校气象组对2000年上海市月平均气温的变化情况进行了统计,小胖制作了统计表和统计图,你们知道一幅完整的条形统计图包括哪些内容?(横轴,纵轴,标题和单位) (出示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

2.从图中你可以了解哪些信息? 3.小丁丁又制作了一张统计图,仔细观察一下,它与小胖制作的条形统计图有何异同?(小组讨论) 相同点:这两张统计图都有横轴,纵轴,标题和单位。 不同点:条形统计图的直条换成了点和折线。板书:点折线 4.由点和折线组成的统计图叫做折线统计图。 板书课题:折线统计图 出示折线统计图,今天我们大家就一起来研究学习折线统计图。 5.从这张折线统计图上你可以了解哪些信息? 6.小组里每人轮流说一说上海市月平均气温各是多少?(交流) 7.哪个月的平均气温最高? 8.通过学习你知道折线统计图中的点表示什么?点表示数量的多和少(板书)第二部分 既然知道每一个点表示各项目数量的大小,那么为什么要用线连起来呢?它的作用又是什么呢?带着问题我们一起来看书。P43。 问:谁来说一说,你知道了些什么? 板书:上升不变下降 出示:缓慢上升大幅上升不变大幅下降缓慢下降(分别配图)问:你能用这样的词语来描述一下这张折线统计图的平均气温的变化情况吗?(小组里交流) 问:现在谁来说一说折线表示什么? 板书:折线表示数量的变化 第三部分 同学们说得真好,气象小组的成员们把上海每一天的气温情况都记录下来了,小胖和小丁丁两人各制作了一张折线统计图,同样是上海某日气温变化情况,你看了后有什么样的感觉? 师:有时根据实际情况,可以合理地取纵轴刻度,把对反应变化情况不大的这部分省略,用省略符号的折线统计图更能清晰地反映气温变化的情况。现在请同学们自己来分析这一天气温变化的情况。

折线统计图

折线统计图 教学内容: 折线统计图(教科书第68页的例2,练习十一相应的练习)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了角折线统计图的特征和作用,能根据统计图正确描述有关数据的变化情况,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 2.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 教学重点:折线统计图。 教学难点:正确判断数量变化趋势。 教学过程: 一旧知铺垫 1.出示统计图。 2003年北京地区新增“非典”病人数量统计图 (4月26日~5月31日) 2.回答问题。 (1)这是什么统计图?这种统计图有什么特征?说一说这里病人数量的变化情况。

二探索新知 教学例2。 1.出示课文例题。学生认真观察,分析图中的数量变化情况。 (1)、7月份到12月份的月薪逐月上升。 (2)、7月份:1000元 8月份:1100元 9月份:1170元 10月份:1240元 11月份:1300元 12月份:1400元 (3)、8月份和12月份增加较大。 (4)、两幅统计图反映的员工月薪增长情况是一样的。 3、初看这两幅统计图,你有什么感觉?为什么? 初看时感觉左图中反映的月薪增加比较大。 原因:左图纵轴上每格表示的数量比较小,折线向上的趋势不明显。 右图纵轴上每格表示的数量比较大,折线向上的趋势不明显。 4、你认为哪一幅统计图更能准确反映员工月薪变化情况?为什么? (1)、学生汇报自己的看法。 (2)、说明理由。(左图每格表示50元,最高1格又表示100元,标准不统一)

5、说一说你有什么体会。 师生共同交流、讨论,使全体学生明白:在根据统计图进行比较,判断时要注意统一标准。 三、巩固练习。 完成课本练习十一第2题。 (1)、初看统计图,你感觉气温的变化剧烈吗?为什么? (2)、月平均气温的实际差距有多大? (3)、你会制作折线统计图吗?根据图中数据再绘制一个你认为较为合理反映气温变化的折线统计图。 四、布置作业

折线统计图的画法

折线统计图的画法(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P47 教学目标: 1.了解画单式折线统计图的一般步骤。 2.掌握绘制单式折线统计图的方法,会根据给出的数据在方格纸上画单式折线统计图。 教学重点:掌握绘制单式折线统计图的方法。 教学难点:根据统计图表,合理确定横轴、纵轴上的数据位置。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出示第47页某日气温的统计表。 2.师:学校气象小组测量某天气温并汇总成统计表,由于上体育课10点钟忘记测量了。 3.提问:从这张统计表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哪些信息? 二.探究 1.师:怎样根据这张统计表画出折线统计图? 2.小组讨论,交流汇报。 (1)横轴表示什么?以什么为单位?怎样确定横轴上的数据位置?(随答)(2)纵轴表示什么?以什么为单位?怎样确定纵轴上的数据位置? (3)纵轴上一小方格表示多少?

(4)折线统计图上的点是怎样找出来的? (5)一张完整的折线统计图必须有哪些内容? 3.学生尝试画师生共同总结折线统计图。 4.师生共同总结折线统计图的一般画法。 5.思考:怎样的折线统计图是合理的? 三.应用 根据下面的统计表,画出反映小丁丁体重变化情况的折线统计图。 1.出示小丁丁的体重变化统计表(每月15日测) 2.从表格中你能获取哪些信息? 3.思考: (1)横轴表示什么? (2)纵轴表示什么? (3)你认为纵轴上的一小格表示多少较合适?为什么? (4)标题应怎样写? 4.尝试完成。

( ) ( ) 5.集体交流,(实物投影展示) 四.全课总结: 1.说说画折线统计图的方法。 2.怎样画出的折线统计图比较合理? 补充练习: 一、红红和丁丁一起在做一个小实验。 他们选一个容器,用一个量杯,每次量同样多的 水倒入容器中,然后测量容器水位的高度,记录 在表格中。 水位变化记录单 第2杯 第4杯 第6杯 第8杯 第10杯 第12杯 第14杯 水位(cm) 1 1.5 2 2.9 4 5 8 1、根据上表的数据制成容器水位变化的折线统计图。 水位(cm ) 年 月

折线统计图的画法

折线统计图的画法 张小芳 【教学内容】上海市九年义务教育课本(试用本)四年级第二学期 第三单元《统计》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了解画单式折线统计图的一般步骤。 2、掌握绘制单式折线统计图的方法,能根据提供的数据在方格纸上画单式折线 统计图。 过程能力与方法: 1、让学生通过知识的迁移主动得出描点、连线的方法。 2、通过小组讨论、交流,完成纵轴上刻度的标注,使学生知道纵轴上的最大刻度能表示数据的最大值。提高学生处理数据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生通过对生活中数学素材的加工、分析与处理,感悟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1、了解画单式折线统计图的一般步骤。 2、初步掌握绘制单式折线统计图的方法,能根据提供的数据在方格纸上画单式 折线统计图。 教学难点: 根据不同的数据特点,合理安排纵轴的刻度,使得最大刻度能表示数据的最大值,使数据的选择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合理性。并使所画的折线统计图具有美观性。 【教学准备】 课件、微视频、学生练习纸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出示一张折线统计图:

上几节课,我们认识了折线统计图,这是一副陈东0-11身高情况的折线统计图,你能根据这副图说一说折线统计图有哪些部分构成吗?从这张图上你又能读到哪些信息呢? 二、新课探索 (一)折线统计图的画法 1.观看微视频,学习画折线统计图的基本方法。 老师这里有一张从政教处拿到的四月份我校病假学生人数的统计表, (1)要把它画成统计图,你可以画成一张什么统计图? (2)无论是画条形统计图还是画折线统计图,它们共同的地方是……?(都有标题、横轴、纵轴) (3)如果要反映四月份9日~15日病假学生人数的变化情况,你认为要选择画什么统计图?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折线统计图的画法。(出示课题)(4)播放微视频《折线统计图的画法》。 (5)师总结:通过观看视频我们学习了画折线统计图的基本步骤,现在就用我们学习的方法在练习纸上试一试吧。 2.模拟练习,巩固画折线统计图的基本步骤。 根据统计表中的信息,画出折线统计图: 学生交流画图的情况。 (二)实践中突破难点 1.探究一:在折线统计图中使用双波浪线。 (1)出示某日气温的变化统计表:

认识折线统计图

《认识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在认识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认识折线统计图,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作用,体会数学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使学生认识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会看折线统计图,并能根据数据进行合理的分析。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比较和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3、情感与态度目标:通过对现实生活中有关事例的调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良好学习品质及科学的学习态度。教学重难点: 重点:对比条形统计图,认识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会看折线统计图,并能根据数据进行合理的分析。 难点: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准备:直尺、三角板以及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情 同学们去过威海吗?威海是一个美丽的海滨城市,荣获了2003年度全球改善人居环境最高奖——联合国人居奖。为什么威海市是最适合人们居住的城市呢?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威海,了解威海,用数学的眼光来分析一下其中的奥秘。 请看118页信息窗一,说一说你了解到哪些信息?谈谈你对

阅读统计表中的信息的感受, 怎样才能使统计表中的信息更能直观的表示出来,让大家一目了然呢? (引入对折线统计图的学习)。 二.明确目标 希望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能达到以下学习目标: 1、认识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作用,会用折线统计图描述数据。 2、在学画折线统计图的同时,能利用折线统计图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感受统计与生活的联系。 三、自学质疑,: 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引导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①1998—2002年垃圾无害化日处理能力的变化情况怎样呢? ②1998—2002年威海市新水取水量的变化情况怎样呢? ③怎样才能使统计表中的信息更能直观的表示出来,让大家一目了然呢? 四.小组互助 (一)解决红点问题:1998—2002年垃圾无害化日处理能力的变化情况怎样呢?初步认识折线统计图。 1、尝试统计,体会学习折线统计图的必要性。 1998—2002年垃圾无害化日处理能力的变化情况怎样呢?(引导学生根据数据回答)你能把这个变化情况用统计图的形式表示出来吗?(教师为学生提供统计图表,引导学生独立尝试统计),先自己选择合适的方法表示出来,做完跟同桌说说,准备班内交流。

折线统计图说课稿(8篇)

折线统计图说课稿(8篇) 折线统计图说课稿第1篇: 我说课资料是六年制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一课时《折线统计图》。我将从以下六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折线统计图》这一单元是四年级下册资料,它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收集、整理、描述、分析数据基本方法,会用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来表示统计结果基础上,又一次认识一种新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学生统计知识在这一课后将再一次得到发展。而本节课是这一单元第一课时,主要是认识折线统计图,并了解折线统计图特点。基于以上认识,我把本课教学目标定位于以下几点: 二、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在条形统计图基础上认识折线统计图,并明白其特点。 2、能从折线统计图中发现数学问题,同时能够依据数据变化特征进行合理推测。 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经历探索折线统计图特点与作用过程,感受从”具体”到”一般”数学思想方法。 情感与价值观: 经过对数据简单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生活中意义和作用,体验到数学价值。

本课教学重点设计为: 认识折线统计图并了解折线统计图特点 教学难点则放在: 能够根据统计图和数据进行数据变化趋势分析。 教学关键: 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作用。 三、说教学理念 本节课,我确立了”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设计理念。基于这一理念,本节我精心选取了很多生活素材,使统计知识与生活建立了紧密联系。供给富有现实意义素材,让学生在分析数据、解读数据过程中,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发现数学知识,体验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四、说教法学法 教法:针对学生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以及他们此刻知识水平,本节课教学以自主探究为主线,我主要采用了创设情境、引导探究、小组合作、组织交流等教学方法,让尽可能多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为学生创造一个简便,高效学习氛围。 学法:《新课程标准》指出有效数学学习不能单纯依靠模仿和记忆,动手操作、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重要方式。教学时,我经过学生感兴趣话题引入,引导学生关注身边数学,使学生体会到观察、概括、想象、迁移等数学学习方法,在师生互动中让每个学生都动口,动手,动

《折线统计图》单元教材分析(最新整理)

《折线统计图》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在认识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教学折线统计图。教学目标是学生初步认识折线统计图,了解其特点;能够看懂折线图中的数据内容,并利用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能够在提供的方格纸上画折线表示数据及其变化态势。全单元编排两道例题,具体内容安排如下表: 本单元内容的编排有以下两个特点: 第一,把单式折线图和复式折线图安排在同一个单元里教学。以前教学单式条形图和复式条形图是分开进行的,单式条形图在四年级教材里,复式条形图在五年级上册教材里。本单元在教学单式折线图以后立即教学复式折线图,是考虑到学生已有单式条形图与复式条形图的基础。我们知道,虽然条形图和折线图在表现形式上有很大不同,但条形图呈现数据的思想方法与折线图仍然有本质上的一致,学生已有的利用直条表示数据的经验可以变式应用于折线统计图。所以,具有同时学习单、复式折线图的条件。 第二,选择有意义且学生感兴趣的素材教学折线统计图。对小学生来说,有意义的统计素材应该是他们生活中相对熟悉的或感兴趣的现象和事实。因为感兴趣的素材应该是他们喜欢的,比较熟悉的现象与事 “练实,有助于激发参与统计活动的热情。本单元例1用折线图表示一名儿童从6岁到12岁身高的变化情况, 一练”则用折线图表示学生自己从一年级到五年级的身高变化情况。例2用复式折线图分别表示不锈钢保温杯和陶瓷保温杯的保温性能,“练一练”则用复式折线图分别表示陶瓷杯和陶瓷碗的保温性能。练习四里的素材更能吸引学生,有表示病人的体温变化的折线图,表示风信子的根和叶生长情况的复式折线图,有表示某商场去年各月销售电冰箱数量的折线图,有比较两架模型飞机飞行时间与高度的复式折线图,有比较我国上海市和澳大利亚悉尼市2011年各个月平均气温的复式折线图…… (一)联系统计表里的数据看单式折线图,体会折线图表达数据的方式与方法 例1把张小楠6~12岁每年生日测得的身高数据制成了统计表和折线统计图,要求学生根据其中的数据讨论并回答一些问题。学生已经很熟悉单式统计表,能看懂身高统计表里的数据。在这里首次接触折线统计图,认识折线图,理解图中的数据所表示的实际意义,体验折线图的特点,这些都是有待学习的新知识。教材先呈现统计表,再呈现折线图,它们都表达张小楠6~12岁每年生日那天的身高。学生可以把统计表和折线图对照着看,从而看懂折线图里每一个点及其数据的实际意思,理解折线逐渐上升所表达的信息。 教学时,应该让学生独立观察例题里的折线图:先读读统计图的标题,了解这张统计图所表示的内容;分别看看横轴与纵轴,了解横轴上表示了什么,纵轴上表示了什么;说说折线上各个点及其数据所表达的

折线统计图

课题折线统计图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认识简单的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结构,体会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会在提供的表格中制作简单的折线统计图。 2、让学生体会统计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及作用,能根据折线统计图进行简单的分析或预测,体会统计是解决问题的策略与方法,发展统计观念。 3、使学生乐于参与统计活动,在活动中培养与他人合作的态度 教学重点:掌握用简单的折线统计图表示数据的方法。 教学难点:根据标尺确定表示数据的点。 课前准备:小黑板 教学程序: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谈话:夏天快要到了,你能说说天气情况怎样? 追问:你觉得早晨的气温怎样?到了中午呢? 出示p94页的统计表,提问,你能当回气象播报员,说说这一天的气温情况吗?说清楚表中的温度分别是在什么时刻测量的,各是多少摄氏度? 揭示:这天的气温情况还可以用折线统计图来表示。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折线统计图。 二.认识折线统计图 1.初步认识 出示折线统计图, 提问:你能看懂这张图上所表示的数据吗? 谁能指着图说说各时刻的气温分别是多少摄氏度?你是怎样看出来的? 2.深入观察折线统计图 出示教材中的三个问题, 要求学生边看图边逐一思考这三个问题,然后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并说明理由。 通过交流明确: 每隔几个小时测量一次气温是从横栏上相邻两个时刻都相差2小时知道的。 折线上最高的点所表示的气温最高,折线上最低的点所表示的气温最低。 随着时间的推移,折线由下往上说明气温上升,反之说明气温下降。

某段折线越陡,说明这个时间段的气温变化得越快。 3.比较中进一步认识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刚才我们从折线统计图上发现很多的信息。现在将折线统计图和前面的统计表相比较,你觉得哪个能更清楚地看出气温的变化情况。 三.制作折线统计图 1.刚才我们认识了折线统计图,现在你想不想也来动手完成一个折线统计图?当一回小小设计师。 2.(观察思考:根据表中的数据完成统计图时需要哪几个步骤?)表中列举了哪些数据?想一想这些数据怎样在统计表中表示出来。(先描点,再连线,还要在点的旁边注上数据) 3.尝试完成统计图。 4.重点交流:怎样确定表示相关数据的点的位置?连线要注意什么?数据是否注明,制表日期是否填好。 5.小组交流:从统计图中你知道了什么?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 四.巩固练习 1.想想做做第一题 先自主阅读统计图,再要求在小组内交流从图上看出了什么? 怎样变化,原因是什么? 2.做想想做做第2题 先让学生阅读统计表,并完成统计图, 交流时,先要求说说是怎样在统计图上表示相关数据的,再要求说说从统计图知道了什么。 自主阅读你知道吗? 五.全课小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