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风险管理的规定

质量风险管理的规定
质量风险管理的规定

xxxxx有限公司质量管理制度

目的:建立一个质量风险的管理规定,把药品风险导致的各种不利后果减少到最低程度,保证所经营药品的质量。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2012版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等,

责任范围:适用于公司经营业务流程全过程的控制。

内容:

一、风险定义:是指不确定因素对目标的影响,通常表现为出现危害的可能性和严重性的综合结果。

二、质量风险管理定义:是在整个产品生命周期中采用前瞻或回顾的方式,对质量风险进行评估、控制、沟通、审核的系统过程。

三、质量风险管理要求

1. 明确风险管理工作程序和岗位职责,确保风险管理政策的执行和风险管理被嵌入组织的实践和流程中。

2.制定质量风险管理计划,确定风险控制点、风险评估标准、风险接受标准。质量风险管理计划可以集成到其他组织计划中。

3.质量风险管理采用的风险管理方法、措施、形式以及形成的文件应与存在的风险级别相适应。

4.质量风险管理记录包括风险鉴定记录、分析记录、评价记录(是否可接受)、评价结果的评估记录(含风险控制与预防意见)、消除或降低风险的处理措施实施记录、控制报告等。

5.风险评估和风险控制过程应有风险信息沟通的相关记录,包括企业内部、企业与监管者、企业与客户、企业与其他组织之间的沟通记录。

6结合新的知识和经验,,并基于风险大小确定风险管理实施的频次,以便于持续改进质量管理。

7质量风险的控制措施应纳入质量体系内审范围。

8.特殊管理药品、国家有专门管理要求的药品、疫苗、冷藏药品、中药材、中药饮片等必须进行质量风险管理。

9. 质量风险管理存在于与药品质量相关的所有环节,包括了采购、收货、验收、存储、养护、销售、出库复核、售后退回、运输等环节,要求每一位员工均具有药品质量风险意识。

四、质量风险管理的组织及责任

1. 质量风险管理组织结构图

质量管理部(质量负责人、质管部经理、质量管理员、验收员)

采购部(采购部经理、采购员)

仓储部(仓储部经理、养护员、保管员、)

组长销售部(销售部经理、业务员)

(总经理)

运输部(经理、运输员)

财务部(总监、会计、出纳员)

2. 设立由公司总经理、质量管理部组织领导的质量风险管理机构,全面负责质量风险的管理,成员包括:质量管理部、仓储部、采购部、销售部、运输部、财务部、行政人事部等相关部门。

3. 质量风险管理机构的组长由企业负责人担任,质管部主持质量风险管理的日常工作,成员包括各部门经理和成员。

4 .各职能部门成立质量风险管理小组,质量风险管理小组组长由各部门负责人担任,组员为各部门员工。

5. 各风险管理小组对本部门质量风险进行风险启动、评估报给质量管理部,质量管理部提出采取风险控制的措施上报风险管理机构组长审核、批准、实施。

6. 风险管理机构审核、批准风险管理措施实施的最终结果和结论。

五、质量风险管理项目

1. 质量管理体系:完整性、有效性、适用性及法规符合性。

2. 标准/规程/记录:文件的必要性、内容准确性及持续改进性。

3 .岗位职责:不得遗漏,交叉职责应明确,职责不应过多。

4 .质量目标:合格、安全、有效、稳定。

5 .GSP审查、自检(内部/外部):检查质量方针、目标达成情况、管理制度执行情况、质量职责落实情况,药品年度质量回顾,确定缺陷程度及后续改进管理的必要性。

6 .教育和培训:教育背景、工作经历及习惯;培训频率、范围、有效性以及判断员工接受培训的能力,是否能够可靠地完成操作。

7. 人员操作:确认严格执行操作标准、规程及控制参数,是否有错误或缺陷。

8. 仓储、运输环境控制、验证:评估运输方法、温湿度监控方法、数据及防范措施和验证活动的内容、范围和程度。

9. 设备/设施/计算机系统:确认设计合理,性能可靠、适用,维护、维修状况。

10.药品和供应商:药品本身的特性、储存条件;供应商和生产厂家的全面资质评审。

11.偏差、投诉的调查:对质量查询、质量事故、质量投诉的数据汇总分析和评价,制定预防措施。

12.紧急情况处理:确定及时、有效、可行。

13.药物安全监督:确定不良反应和事件的报告机制和有效性。

14. 产品发运与召回:能够追溯和及时召回。

六、质量风险管理

(一). 质量风险管理程序:风险管理是一个标准的系统化管理流程,用以协调、改善与风险相关的科学决策,分为: 风险启动、风险评估、风险控制、风险沟通、风险审核、回顾,持续地贯穿于整个药品生命周期,同时风险沟通贯穿于整个风险管理过程。

1. 风险启动:及时识别并控制产品中潜在的质量风险,降低其发生概率,启动、规划一个质量风险管理工作步骤包括:

1.1 确定存在的问题或风险,包括潜在性的假设。

1.2 搜集与风险评估有关的潜在危险、伤害或人体健康影响的背景信息和数据资料。

1.3 明确决策者如何使用信息、评估和结论。

1.4 确立领导者和必要的资源。

1.5确定风险管理程序的时限和预期结果。

2 .风险评估:对于确定的风险,风险管理小组以科学知识鉴定其危害源,并对接触这些危害源造成的风险进行评估,包括:风险识别(什么可能出现问题?),风险分析(可能性有多大?)和风险评价(问题发生的后果是什么(严重性)?)三个部分。

2.1 风险识别:是进行质量风险管理的基础,即根据确定的风险,系统地收集、利用相关信息和经验(如:历史数据、理论分析、已知的见解、多方意见和、风险承受者的利害关系),来确认存在的风险,指出将会出现的问题,即:“什么可能出现问题”。

2.2 风险分析:是运用有用的信息和工具对已经被识别的风险及其问题进行分析、估计(影响因素、范围、关联、趋势;额外的信息资料;根本原因等),进而确认将会出现问题的可能性有多大?出现的问题是否能够被及时地发现?以及造成的后果。

2.3 风险的发生

2.3.2风险发生的严重性。

2.4风险评价:是指根据预先确定的风险标准对已经识别并分析的风险进行评价,即通过评价风险的严重性和可能性从而确认风险的等级,划分风险等级应考虑证据的充分性。

2.4.1风险标准:根据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严重性,用风险指数矩阵图来综合评价风险的等级。

风险综合指数=危害严重性指数值×危害可能性指数值

风险级别:低级风险:1~5;中级风险:6~10;高级风险:11~30

3.风险控制:对于已经评估过的风险,质量管理部应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减少风险,或做出接受风险的决定,使风险降低、达到可接受的水平,用于风险控制的努力程度应与风险级别相适应。

3.1 风险控制包括风险降低和风险接受两个部分。风险控制重点:风险是否在可以接受的水平上?可以采取什么样的措施来降低、控制或消除风险?在控制已经识别的风险时是否会产生新的风险?

3.2 风险降低:是指针对风险评估中确定的风险,当其风险超过了可接受水平时,所应采取的降低风险的措施,包括:

3.2.1 降低危害严重性和可能性采取的措施,或提高发现质量风险的能力。

3.2.2 无法解决的固有风险,要制订应急措施及预防措施。

3.2.3 风险可以避免或降低,由质量管理部制定详尽的整改、预防措施,并由相关责任部门负责实施、改进,质量保证室跟踪监督其落实情况。

3.2.4 在实施风险降低措施过程中,有可能将新的风险引入到系统中,或者增加了风险发生的可能性或严重性。

3.2.5 应在措施实施后重新进行风险评估,以确认和评价可能的风险变化。

3.3 风险接受:是指作出是否接受风险的决定。

3.3.1 风险处于可接受的范围(低级风险),不必做任何处理。

3.3.2 在实施了降低风险的措施后,对残余风险作出是否接受的决定,如果风险结果不能被接受,应该重新进行风险评估以识别新的风险或者未曾评估过的因素。

4 .风险沟通:在风险管理程序实施的各个阶段,决策者和相关部门人员应该对进行的程序和管理方面的信息(质量风险的本质、形式、可能性、严重性、可接受性、处理方法、检测能力或其他)进行交换和共享,通过风险沟通能够促进风险管理的实施,使各方掌握更全面的信息从而调整或改进措施及其效果。

5 .风险审核、回顾:是风险管理流程的最后阶段,应该对风险管理程序的结

果进行审核,尤其是对那些可能会影响到原先质量管理决策的事件进行审核。同时结合新的知识和经验进行定期回顾,一般每年一次(特殊情况另定)。

(二)、质量风险管理流程图

不可接

药械质量风险管理制度

强湾乡医疗器械质量风险管理制度 1、目的:通过运用质量风险管理的方法,正确识别质量风险、评估质量风险,科学控制质量风险,降低质量风险危害程度,确保所经营医疗器械的质量。 2、定义:质量风险管理是对医疗器械的整个流通供应链进行质量风险的识别、评估、控制、沟通和审核的系统过程,运用时可采用前瞻或回顾的方式。 3、适用:适用于医疗器械经营过程中质量风险管理。 4、职责:质量管理部负责组织医疗器械质量风险的评估、沟通、审核等工作,总经理、质量负责人、各部门负责人负责相关的质量风险管理工作。 5、内容: 5.1、企业应当采用前瞻或者回顾的方式,对医疗器械流通中的质量风险进行风险评价、风险控制、风险沟通、和风险审核。 5.1.1、前瞻方式:对经排查发现的风险点但尚未发生质量事故或事件(预期风险),应采取风险控制措施和预防措施; 5.1.2、回顾方式:对已经发生的质量事故或事件(风险已发生,并已控制)采取的防止再次发生的改进控制措施;

5.2、企业可以采用事件性定性评估为主,数据分析定量评估为辅的方式,用“高”“中”“低”三个等级评估风险的等级。 5.2.1、企业应对自身医疗器械经营活动过程中可能发生质量风险进行排查和分类,分析经营过程中每一环节所面临的质量风险,对这些质量风险的性质、等级进行评估; 5.2.2、医疗器械质量风险的关键影响因素有:企业负责人的质量风险意识、组织机构、人员配置、管理制度和职责的制定、仓储设施和管理条件、过程管理(采购、收货、验收、储存养护、销售、出库、运输、售后服务)等,应对这些关键因素进行风险识别,对不同的风险提出切实可行的防控措施,制定预案。 5.2.3、医疗器械风险属性的分类:医疗器械风险的性质按来源可分为人为因素引起的风险和医疗器械本身因素造 成的风险。 5.2.3.1、人为因素可导致假劣药经营、医疗器械质量问题、标识缺陷和包装质量问题、用药差错问题等,多属于可控制风险。 5.2.3.2、医疗器械本身属性因素包括医疗器械已知风险和未知风险。已知风险包括医疗器械已知的不良反应和已知药物的相互作用等,属于可控制风险;医疗器械的未知风险包括未知的医疗器械不良反应,非临床适应症患者使用,未试验人群的应用等,多属于不可控风险。

制药企业质量风险管理制度.doc

制药企业质量风险管理制度 1 目的避免让患者承受药品在安全、疗效和质量上的风险,尽可能降低药品在生产流通环节的风险,规避质量事故或药害事件的发生,保护患者的切身利益。 2. 范围适用于药品质量风险管理。 3. 责任 总经理、质量负责人、生产负责人、质量授权人负监督责任。 4.规程 4.1质量风险管理的内容: 4.1.3药品流通使用过程中的风险管理。流通过程中的风险管理包括运输、储存、分发、使用各个环节,这是合格药品出厂后所经历的漫长过程,对这个过程的风险控制远比在药厂复杂,这个环节也是药品生命周期不可缺少的一环。 4.2质量风险管理管理步骤: 质量风险管理步骤:质量风险评估、质量风险控制、质量风险沟通、质量风险审核。 4.2.1质量风险的评估风险评估阶段是先要对产生风险的原因、表现形式和引起的危害进行评估。 4.2.1.1辨别(识别)质量风险产生的环节,找出风险产生的关键因素及关键点。

4.2.1.2分析质量风险产生的原因以及发生的概率,找出主要的原因和产生风险的关键要素。 4.2.1.3危害程度的判定评价:风险对药品质量影响范围、严重性以及有否次生危害风险。 4.2.1.3.1评估质量风险的级别,可能会有两种情况:1)显形风险,即可见的、已有的或历史上曾发生过的;2)隐形风险:正在发生尚未表现出来或在药品有效期内会渐渐显示出来。 4.2.1.3.2评估风险对已上市销售的药品影响程度与范围,分清是主要风险还是次要风险。 4.2.2药品质量风险的控制质量风险控制可以体现在风险控制的方法、控制的措施和控制的过程3个方面。 4.2.2.1风险控制的方法质量风险控制方法的着眼点在于人员、硬件和软件三个部分。(1)人员。与产生风险或质量缺陷相关联的工作人员的职业素质、岗位培训、操作水平有关,以此着手采取措施,加以改进或弥补,来控制质量风险的发生。 (2)硬件及材料。从厂房、设备、环境以及原辅材料方面找出影响因素着手控制。 (3)软件。从与产生风险相关联的文件(例如sop、工艺规程、检测方法、安全操作规程等方面)进行风险的控制。

质量风险管理工具

质量风险管理工具 质量风险管理工具通过提供文件化的,透明的和可重现的方法来完成质量风险管理程序的步骤,以提供一科学实用的决策制订方法。质量风险管理工具及支持性统计工具可以结合起来使用。它们的结合使用提供了一定的机动性,可便于质量风险管理原则的应用。 1、基本风险管理简易方法 一些简单的技术常用来组织资料以及简单决策制构成风险管理。这些简单技术包括: ?流程图; ?核对单; ?过程结构和分布图; ?因果图(也称为石川图或鱼骨图)。 2、故障模式效应分析(FMEA) 故障模式效应分析(见IEC 60812)提供了一个评价过程潜在故障模式以及在输出和/或产品性能上的可能效应。一旦建立了故障模式,可以采用风险降低可以用于消除、包容、降低或控制潜在故障。故障模式效应分析依赖于对产品与过程的了解。故障模式效应分析有系统地将复杂过程分析方法分解为易操作的几个步骤。其对于汇总故障重要模式,引起这些故障的因素以及这些故障的可能的效应,是一个强有力的工具。 潜在应用领域 故障模式效应分析可以用来列出需优先考虑的风险并且监督风险控制活动的有效性。 故障模式效应分析可以用于设备与设施,并且可能用于分析一个制造运作,以及对产品和过程的影响。故障模式效应分析的输出结果可以作为设计,或进一步分析,或作为部署资源的指导。 3、故障模式影响与严重性分析(FMECA) 故障模式效应分析可能会延伸用来整合成为一个对结果的严重程度的调查,它们各自发生的概率以及它们的可检测性,并且可能成为一个故障模式影响与严重性分析(FMECA;见IEC 60812)。为了进行这样一个分析,应该建立产品或过程规范。故障模式影响与严重性分析可以辨识在哪里应该有另外的预防措施以使

质量风险管理

质量风险管理 一、法规要求 二、质量风险点 ◆质量风险管理的两大主要原则:质量风险的评估应基于科学知识并与保护患者相联系;质量 ◆风险管理的资源投入、形式和文件应与风险的水平相适应。 ◆无菌制剂是指法定药品标准列有无菌检查项目的制剂。 ◆注射剂指药物制成的供注入人体内的无菌溶液(包括乳浊液和混悬液)以及供临用前配成溶液或混悬液的无菌粉末或浓溶液。其质量保证的重点在于无菌保证、细菌内毒素和微粒污染的控制。也需要特别关注防止混淆和交叉污染。 三、最终灭菌产品的质量风险评估案例 (一)无菌保证风险与质量风险控制点 无菌保证的风险主要来自于:产品灭菌前微生物污染水平;灭菌工艺的可靠性;容器密封的完整性;无菌保证管理体系。 1.产品灭菌前微生物污染水平 产品灭菌前通常都存在一定程度的微生物。微生物污染主要受以下因素影响: ◆原材料和包装材料中的微生物——风险在于其可能进入产品。质量风险控制方法: ?制定原辅料采购标准,规定微生物限度。通常应不超过100CFU/g,并不得含致病菌。 ?进行供应商的确认时应重点关注供应商的生产过程对微生物污染、细菌内毒素的污染、产品混淆和交叉污染风险的控制措施。 ?对供应商及其供应的原料进行年度质量回顾分析,以评估其质量状况。对不良趋势的供应商应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如增加现场检查的频率,更加严格的抽样方案。 ?严格管理仓储条件,确保原料储存过程中质量受控。如干燥、防虫、防鼠等。包装材料如玻璃瓶应定点采购,其包装应能防止昆虫进入,储存过程防止受潮长霉。 2.生产环境 注射剂的生产从原料称量开始直至完成密封,都分别在相应的卫生洁净区中进行。生产过程各步骤都可能存在药物直接暴露于环境的环节,存在来自于生产环境的微生物污染的风险。如果能证明在动态下生产区的洁净度能符合上述标准,则来自环境的微生物污染风险是较低的。 3.生产设备 注射剂通常采用固定的设备,安装了生产及在线清洗、消毒等多种工艺管道。因此设备存在残留物或微生物的可能,对产品有潜在风险。质量风险控制方法: ?设备在线清洁和在线灭菌的方法应足够详细,应包括所有影响清洁效果的参数,如水温、清洁剂浓度、流速、时间、阀门的开闭次序和时间、蒸汽温度、压力等书面规定,以确保清洁效果的重现性。

质量风险管理方案

质量风险管理方案 一、概述 为完善药品生产质量管理体系,提高药品生产质量管理水平,从源头防控药害事件的发生,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现结合新版《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建立企业质量安全风险管理制度,最大限度的保障群众用药安全制定本方案。 (一)目的:指导企业在保证产品均一稳定的基础上,收集整理各种药品安全性资料,评估药品风险,制定风险预警方案并实施,从而在保证药品质量的同时将药品风险最小化,最大程度地保障公众用药安全。 (二)执行依据 《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 《药品GMP认证检查评定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管理办法》 二、人员及职责 (一)质量风险管理小组: 组长:总经理 副组长:质量副总、生产副总 成员:生产部、市场部、供应部、设备部、质量部及各部门相关人员。 (二)职责: 风险管理小组职责:制定并完善企业风险管理方案,监督、检查企业风险管理的有效实施,并进行定期评价。 风险管理小组组长职责:拥有最高决策权,负责整体工作的协调。 风险管理小组副组长职责:负责组织风险预警方案的制定,并督促、检查、指导风险管理方案的实施。 生产部职责:确保药品生产质量,减少批间差异,最大限度消除生产环节的人为风险,监控生产过程参数符合工艺规程要求,加强员工培训,减少人为差错产生的质量风险。质量部职责:对药品安全性问题,从技术层面加以深化,对工艺参数、小、中试试验情况深入分析,实现药品风险管理的前期预警,同时做好产品质量回顾分析;收集市场不

良反应、质量投诉信息;对验证实施情况、生产过程环境监测情况、偏差处理、变更控制、稳定性考察问题进行汇总分析。 供应部部职责:严把质量关,从源头抓起,控制原料、辅料、包装材料从经审核批准的供应商购货,并对物料验收情况进行评估。 设备部职责:对设备维修计划的执行情况进行分析,保证设备的运行状态,减少因设备异常导致的质量风险。 三、主要内容 (一)定义与分类: 药品风险:药品风险是与药品有关的、危及人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危险。 药品风险管理:药品风险管理包括风险评估和风险控制,通过药品风险检出、风险确认、风险最小化和风险的信息交流等四个环节以减少用药风险,并通过风险最小化措施的后效评估,不断提升药品的安全性。药品风险管理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贯穿于药品的整个生命周期。 药品风险管理计划:药品风险管理计划是药品生产企业在药品上市后为更好地发挥药品疗效、控制用药人群的风险并使之最小化而制定的计划。药品风险管理计划是药品生产企业开展药品风险管理的重要文件。 根据影响药品质量安全的程度,将药品生产企业存在的风险点分为Ⅰ、Ⅱ、Ⅲ三类: Ⅰ类:是指严重影响产品内在质量的风险。 Ⅱ类:是指对产品质量有一定影响的风险。 Ⅲ类:是指对产品本身质量影响不大的一般风险。 对于I类风险,必须采取措施进行有效控制或消除;对于Ⅱ类风险,必须制定相应的措施,限期进行整改;对于Ⅲ类风险,企业可通过警戒,进行控制和消除。(二)制定风险管理方向: 企业开展药品风险管理主要从三个阶段:上市前、上市后、生产过程中的风险控制。但我公司产品对上市前的研究等历史背景已不能改变,目前企业开展风险管理工作主要从上市后和生产过程质量风险管理两个阶段去把握和控制。 (三)风险梳理 企业应将药品生产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列出,包括物料供应商审计,物料采购、

质量风险管理

?定义 ICH Q9中关于质量风险管理(Quality Risk Management, QRM)的定义为:质量风险管理是质量管理方针、程序及规范在评估、控制、沟通和回顾风险时的系统应用。 ?风险构成 “风险(R isk)”由两个关键因素构成: 危害发生的可能性; 危害发生的严重性。 “风险”是危害发生的可能性和严重性的组合,有效地管理风险就是对风险的这两个因素的控制。 【实施指导】 质量风险管理(QRM )是通过掌握足够的知识、事实、数据后,前瞻性地推断未来可能会发生的事件,通过风险控制,避免危害发生。质量风险管理方法的应用,针对不同的风险所用的方法和文件可以有所不同。对质量风险的评估应该基于科学性和保护患者的出发点,质量风险管理流程和文件的复杂程度应该与所对应的风险程度相一致。质量风险管理方法的应用,针对不同的风险所用的方法和文件也可以有所不同。 5.1 职责 决策者应负责本组织内各部门间的质量风险管理协调。决策者应确保质量风险管理机制已建立,确保相应的资源保障。质量风险管理工作通常由各领域成员组成的专项小组完成。必要时质量风险管理工作小

组的成员还应包括其他适合领域的专家及风险管理的专业人士。 5.2 质量风险管理模式图 质量风险管理的模式由三部分组成(图5-1) : ?风险评估(Risk Assessment) ?风险控制(Risk Control) ?风险审核,文件和沟通 5.3 质霣风险管理流程 根据质量风险管理的模式图,质量风险管理流程可以概括为以下基本步骤: ?风险识别 ?风险分析 ?风险评价 ?风险控制,包括风险降低和风险接受 ?风险沟通 ?风险回顾 5.4 质量风险管理步骤的详细说明 A .风险识别(Risk identification) 确定事件并启动质量风险管理。风险管理是一个系统化的流程,以协调、改善与风险相关的科学决策。启动和规划一个质量风险管理可能包括下列步骤: ?确定风险评估的问题(Define the risk question) /或风险提问,包括风险潜在性的有关假设

设计风险控制措施

设计风险控制措施 1、设计风险的内涵 风险是一种不确定性,是损益发生的可能性,一般是指损失发生的可能性以及后果的危害性。 质量风险控制是一个系统化的过程,是指在产品整个生命周期过程中对风险的识别、衡量、控制以及评价的过程。产品的生命周期包括产品从最初的研究、生产、市场销售一直到最终从市场消失的全部过程。 2、设计质量风险的识别 设计质量是设计院的立足之本、生存之本。影响设计质量的因素很多导致设计质量风险的风险源很多,主要分以下四种: (1)违反建设程序的风险 违反建设程序的风险主要类型有:未经规划批准进行深入设计、未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或者未进行施工图审查的情况下甲方以进度为理由要求设计院 出图、未得到有效的地质勘察报告即出图等。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为了生存,设计院为此委曲求全的情况并不鲜见。违反建设程序,导致设计准备不足,质量难以保障,严重的会导致政府处罚、影响设计资质。 (2)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风险 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风险,其中重点是强制性条文的违规风险。国家指定的施工图审查机构重点审査工程建设强制性条文,如果违反强制性条文,设计院将面临政府相关部门的处罚。除此之外,在国家一些导向性政策方面,导致甲方增加成本的,甲方往往会要求设计院不子考虑,规避法律法规。典型的如中水、雨水回收利用、太阳能利用等,甲方往往会要求设计院忽略。如果施工图审查严格,无法通过,则会导致设计返工。 (3)设计错误和疏漏导致的风险 设计错误和疏漏导致的风险,如结构计算错误、无地勘报告或者地勘报告有误、其他计算错误、制图错误、设备材料选用错误等,容易引起工程纠纷,严重的导致工程设计质量事故 (4)设计深度不足和设计水平不高导致的经营风险 主要表现在由于设计质量不高和深度不足引起甲方不满,导致工程设计收费

质量风险管理控制程序完整版

质量风险管理控制程序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质量风险管理控制程序 1 目的 对可能影响到最终产品和服务质量的风险和机遇进行确定和评估,制定行之有效的应对措施,为公司在运营和决策中有效应对各类突发事件和风险提供支持和保障,更好地实现公司质量方针和目标。 2 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公司质量管理体系的风险和机遇的确定、评估和应对的管理。 3 定义 风险:在一定环境下和一定限期内客观存在的、影响企业目标实现的各种不确定性事件。 机遇:对企业有正面影响的条件和事件,包括某些突发事件等。 风险评估:在风险事件发生之前或之后(但还没有结束),该事件给各个方面造成的影响和损失的可能性进行量化评估的工作。即风险评估就是量化测评某一事件或事物带来的影响或损失的可能程度。 风险规避:风险规避是风险应对的一种方法,是指通过有计划的变更来消除风险或风险发生的条件,保护目标免受风险的影响。 风险降低:通过采取措施以达到降低风险的效果。一般情况下,若采取的措施能够有效的降低所遭受的风险,应将采取措施的记录进行保留或者写入文件进行归档,以便后期重复发生时作为改善的依据。 风险接受:是指企业承担风险造成的损失。风险接受一般适用于那些造成损失较小、重复性较高的风险、最适合于自留的风险事件。 内部风险:企业内部形成的风险,例如战略决策风险、环境风险、财务风险、管理风险、经营风险等。 外部风险:由外部影响因素导致的风险,例如政策风险、市场需求风险和业务风险等。 风险严重度:风险发生后其所产生的影响的严重程度。 风险发生频度:风险出现的频率或者概率。 风险系数:风险系数用于评定是否对已识别的风险采取措施,风险系数=风险严重度×风险发生频度。 4 职责

工程施工质量控制与风险管理研究

工程施工质量控制与风险管理研究 建筑工程质量控制需要施工队伍从施工的各方面把握,加强施工准备、施工阶段等环节中的控制管理,同时落实施工单位的风险管理工作,为质量控制提供一个良好的内部环境,全面促进质量的提高。 标签:工程施工;质量控制;风险管理 0 引言 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建筑行业也在不断发展壮大,这些变化不仅让建筑工程数量越来越多,其规模也越来越大,对施工质量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今,社会经济、精神各方面均在进步,建筑工程质量控制成为施工管理中的重点部分,也成为提高国家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关键。除此之外,我们还不能忽视建筑工程施工存在的各种潜在风险,一定要加强风险管理,保证施工的顺利进行。 1 当前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控制的要点 监理工程师在工程管理中,一定要分清问题的主次,抓住关键,严格按照操作规范和质量监督管理体系加强施工管理。首先,必须制定有关的质量管理制度,该计划就是为了明确质量控制的步骤和具体内容。其次,在施工活动中设置必要的质量控制点,进行预控。控制点的设置主要根据个因素对质量的影响大小、危害程度和质量控制难度而定。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控制,是施工单位最常见,也是最重点的一项工作,更是实现单位效益的主要手段。 2 工程风险识别 2.1 设计技术风险 设计方案是确定招标工作展开的必要条件。工程设计是工程施工的第一步,如果没有一个好的设计,接下来的合同签订也无法完成。实践中,设计变更是造成施工风险的主要因素,因此,在工程招标之前,必须做好设计工作,这样才能有效避免工程设计的不必要变更,才能避免由此带来的风险。 2.2 施工技术风险 设计方案一旦确定,接下来就需要制定施工方案,实际上,任何方案都无法保证工程不变更和索赔,所以,不管是传统方案还是创新方案,都有其自身的优点和局限。因此,业主必须在施工方案中存在的风险进行分析和研究,因为采用新技术和新材料,所面临的风险会大大增加,我们必须根据工程实际,正确的使用施工方案。 2.3 合同风险

质量风险管理办法

厦深铁路广东有限公司 质量风险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进一步加强铁路建设工程质量风险管理,切实提高风险控制能力,有效规避或减少铁路建设工程质量事故,科学有序推进铁路建设,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铁路建设应规避极高质量风险,采取措施减少高度质量风险,通过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控制等程序,消除质量隐患,降低和减少风险损失,持续提升项目工程质量。 第三条质量风险目标的制定既要符合现实情况,又要坚持高标准,避免较大及以上质量事故。 第四条质量风险管理应贯穿于建设的全过程,从前期到后期都必须按职责分工做好风险评估和控制。设计、监理、施工单位也必须认真积极参与。 第五条质量风险管理是全员的,各参建单位均应建立自己的责任体系,严格考核,使责任落实到每个人、每个岗位。 第六条工程质量风险不能留到运营阶段,必须在工程验收及以前各个阶段全面消除各种风险。 第二章组织机构及职责

第七条公司成立由总经理任组长,分管安全质量的副总经理任副组长,各部部长、设计单位负责人、各总监理工程师、各施工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质量风险管理机构。 主要职责是: 1. 完善质量风险管理体系,落实质量责任,制定考核激励机制,组织参建各方开展质量风险管理。 2. 组织制订质量风险管理实施细则、高风险工点管理实施办法、质量风险控制表、质量风险控制手册、岗位质量风险提示卡。 3. 组织、指导质量风险研判,制定防控措施,并抓好落实。 4.定期开展质量风险管理培训。 5.每月总结质量风险管理工作。 6.向上级报送质量风险管理信息。 第三章风险识别与评估 第八条铁路建设工程质量风险评估根据工程质量风险发生概率和影响程度分析,分为低度、中度、高度、极高度四个风险级别,高度和极高度两个风险等级工点,统称为高风险工点。 第九条勘察设计单位应在可行性研究阶段开展铁路建设工程质量风险识别工作,在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阶段进一步对高风险工点的质量风险因素进行质量风险识别或评估。

质量风险管理工具

风险管理在验证活动中的应用系列: 质量风险管理工具 质量风险管理的原则之一是质量风险管理流程的评估结果,正式性和文件化应与其风险级别相适应。通常来说,最好能运用一个系统的质量风险管理工具,但正式的风险管理工具经常是既不合适又不需要的,因为实施质量风险管理流程只是为先前的非文件化或历史数据提供了一种合适的知识管理和文档框架,所以,只要符合质量风险管理的要求,使用非正式的风险管理程序(如使用经验工具或内部程序)也被认为可接受。 风险管理的正式程度包括简易化程度、相关项目专家、组织构架、工具和文件系统的严谨和正式程度。风险管理的严谨和正式性要求程度受许多因素的组合影响,包括(但不限于): o风险问题的危急程度(例如:影响病人安全或产品质量); o问题、工艺或系统的复杂性; o相关历史数据和相关文献的可用性; o工艺知识和经验的实用性程度。 没有一个或一套工具适用于所有的质量风险管理过程。ICH Q9中给出了制药行业与药政机构公认的几种风险管理工具,以下列几种工具为例进行质量风险管理流程的简要说明: (1)失效模式与影响分析(Failure Mode Effects Analysis ,FMEA) FMEA是确定某个产品或工艺的潜在失效模式,评定这些失效模式所带来的风险,根据影响的重要程度予以风险分级并制定和实施各种改进和补偿措施的设计方法。 该工具潜在使用领域: o风险优先性排序(使用打分法);

o风险控制活动的有效性监督; o用于设备和厂房,也可被用于生产工艺分析以确定高风险步骤或关键参数; 实施步骤: o成立评估小组; o将大的复杂的工艺分解成易执行的步骤; o识别已知和潜在的失效模式; o通过集体讨论得出已有失效和潜在失效的列表; 风险评估判定标准可采用以下两种方法: o定性法:高、中、低 o打分法:5、3、1 危害的严重性被认为是三项风险参数中最重要的一个。一般而言,风险的严重性高不应当依赖于检测机制来降低风险的评级。所识别出的危害发生

质量管理体系风险和机遇管控制度

2016版质量管理体系风险和机遇管控制度 编制:XX 审核:XXX 批准:XX 风险和机遇管控制度 文件编号: 实施日期: 2016年6月1日受控状态:受控分发号: 1.目的 为建立风险和机遇的应对措施,增强预防能力,特发布本制度。并在质量管理体系中纳入和应用本制度提出的规范性要求。 本制度可用于员工培训、体系运行策划、日常工作检查,并与公司消安管理等制度相融合。本制度推行的重点在于预防风险。 2.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在公司质量管理体系活动中应对风险和机遇的方法及要求的控制提供操作依据,这些活动包括: a. 业务开发、市场调查及客户满意度测评过程的风险和机遇管理; b. 产品的设计开发、设计开发的变更控制过程的风险和机遇管理; c. 供应商评审和采购控制过程的风险和机遇管理; d. 生产过程的风险和机遇管理; e. 过程检验和监视测量设备的管理过程的风险和机遇管理; f. 设备、模具、工装夹具等的维护和保养管理过程的风险和机遇管理; g. 不合格品的处置及纠正预防措施的执行和验证过程的风险和机遇管理; h. 持续改进过程的风险和机遇管理; i. 当适用时,也可适用于对公司管理过程中应对风险和机遇的控制提供操作指南。 3.职责 3.1厂部总经理:负责风险管理所需资源的提供,包括人员资格、必要的培训、信息获取等。负责风险可接受准则方针的确定,并按制定的评审周期保持对风险和机遇管理的评审。 3.2行政科:负责建立风险和机遇管控制度,并进行维护。负责按本文件所要求的周期组织实施风险和机遇的评审,落实跟进风险和机遇评估中所采取措施的完成情况并跟进落实措施的有效性,并编写风险和机遇评估分析报告,定期向管理者代表汇报。负责本部门的风险评估及应对风险的策划和应对风险措施的执行和监督。 3.3各部门:负责本部门/岗位的风险和机遇评估,并制定相应的措施以规避或者降低风险并落实执行。 3.4经营科:负责收集产品售后的风险信息及本部门的风险识别,负责制定相应的措施以规避或者降低风险并落实执行。 4.定义 4.1风险:在一定环境下和一定限期内客观存在的、影响企业目标实现的各种不确定性事件。 4.2机遇:对企业有正面影响的条件和事件,包括某些突发事件等。 4.3风险评估:在风险事件发生之前或之后(但还没有结束),该事件给各个方面造成的影响和损失的可能

药品质量风险管理制度(1)

1目的 建立质量风险管理制度,规范药品生命周期中质量风险的评估、控制与审核操作行为,降低产品的质量风险。 2适用范围 适用于公司所生产药品其质量风险的评估、控制与审核的管理 3术语或定义 质量风险:是一个系统化的过程,是对产品在整个生命周期过程中,对风险的识别、衡量、控制以及评价的过程。质量风险管理:是对药品整个生命周期进行质量风险的识别、评估、控制、沟通、回顾的系统过程,运用时可采用前瞻或回顾的方式。 4职责 质量部:负责组织进行质量风险评估、控制与审核协调、管理等相关事宜。 职能部门:对本规程的实施负责。 5安全注意事项 不适用于本文 6规程 6.1风险管理的内容 6.1.1风险管理包括的内容有风险评估、风险控制、风险沟通和审核等程序,持续地贯穿 于整个产品生命周期。 6.1.2风险评估是风险管理过程的第一步,它包括风险识别,风险分析和风险评价三个部分 即解决三个基本问题:(1)将会出现的问题是什么(2)可能性有多大(3)问题发生的后果是什么 6.1.3风险控制的目的就是将风险降低到可接受的水平。重点归纳为:(1)风险是否在可以 被接受的水平上(2)可以采取什么样的措施来降低、控制或消除风险(3)在控制已经识别的风险时是否会产生新的风险 6.1.4风险沟通:通过风险沟通,能够促进风险管理的实施,使各方掌握更全面的信息从 而调整或改进措施及其效果。 6.1.5风险审核:在风险管理流程的最后阶段,应该对风险管理程序的结果进行审核,尤 其是对那些可能会影响到原先质量管理决策的事件进行审核。 6.2风险管理程序 6.2.1风险管理的启动 6.2.1.1确定问题和/或有关风险的疑问,包括确认风险可能性的相关假设; 6.2.1.2 风险管理小组负责召集与风险相关的部门或专家,收集与所评估的风险相关的可 能性危险、危害或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的有关背景资料和数据。 6.2.1.3 根据存在的主要风险的性质确定风险管理的组长和必要的资源。 6.2.1.4 确定如何使用这些信息,评估和结论; 6.2.1.5 根据具体的问题,由风险管理的组长负责组织建立风险管理流程,包括详细的时 间计划。 6.2.2风险评估:首先系统地利用各种信息和经验来确认工艺、设备、系统、操作等过程 中存在的风险,指出将会出现的问题在哪里。包括识别可能的后果,为进一步质量风险管理进程的其它步骤提供基础;其次对已经被识别的风险及其问题进行分析,这需要相当有经验的技术人员以及QA相关人员共同完成,通过分析确认将会出现问题的可能性有多大,

质量风险管理常用工具的概念和模板

质量风险管理常用工具的概念和应用模板(一)预先危害分析: 1、概念: 1.1.严重性的定义和排列:严重,主要,次要,可忽略; 1.2.发生频次(可能性)的定义和排列:频繁,可能,偶尔,罕见; 1.3.风险的水平和定义: 高:此风险必须降低; 中:此风险必须适当地降低至尽可能低; 低:考虑收益和支出,降低至尽可能低; 微小:通常可以接受的风险。 xxxxxxx的质量风险管理 一、文件编号:FG-CFSS-002 二、目的: 三、组织:质量风险管理小组组长:组员: 四、法条依据:GMPxxxxxxx条。 五、管理工具:预先危害分析(PHA)。 六、风险分析表: 七、沟通: 意见书面通知总经理和设备工程部,建议召开专题研讨会。 八、审核:进行中 接受:不接受:整改后接受: 十、资料保存地点:

本资料输出二份,总经理一份,质保部一份,模板资料保存于质保部电脑软件中。 4、潜在应用领域: 4.1.当实际情况不允许使用更进一步的技术来分析现存系统或对危害源进行有限排序时,可应用PHA。 4.2.它也可被用于产品、工艺和设备的设计,也可用于评估从某一类别的产品,到某一级别的产品,直至某种产品的危害种类。 4.3.PHA最长应用于项目的早期开发阶段,此时在设计的细节以及运行程序方面的信息比较缺乏,因此,它经常成为进一步分析的基石。 (二)失败模式效果分析: 1、概念: 1.1.风险得分: 严重性×可能性×可测定性=风险得分 1.2.失效模式效果分析图: 失效模式效果分析评分(3级法) 1.3.失效模式效果分析的矩阵图:(3级法) 失效模式效果分析矩阵 2、失败模式效果分析模板: xxxxxx的质量风险管理 一、文件编号:FG-WL-01-001 二、目的:对物料管理的目的、范围、内容进行合理的规定,避免遗漏、混淆和差错。 三、组织:质量风险管理小组组长:组员: 四、法条依据:GMP 第xxx条。 五、质量风险管理工具:失效模式及影响分析(FMEA)。 六、质量管理分析表:

质量风险管理制度

1.目的: 制定质量风险的管理制度,把风险导致的各种不利后果减少到最低程度,使产品符合质量的要求。 2.依据: 根据《药品管理法》、新版GSP及其实施细则等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定。 3.范围:适用于药品经营质量风险的管理。 4.责任者: 总经理、质管部、采购部、仓储部、销售部、财务部。 5.规定内容: 5.1、原则 5.1.1 质量风险管理是在整个产品生命周期中采用前瞻或回顾的方式,对质量风险进行评估、控制、沟通、审核的系统过程。 5.1.2 应当根据科学知识及经验对质量风险进行评估,以保证产品质量。 5.1.3 质量风险管理过程所采用的方法、措施、形式及形成的文件应当与存在风险的级别相适应。 5.2、风险定义:是指不确定因素对目标的影响,通常表现为出现危害的可能性和严重性的综合结果。 5.3、质量风险管理定义:是在整个产品生命周期中采用前瞻或回顾的方式,对质量风险进行评估、控制、沟通、审核的系统过程。 5.4、质量风险管理要求

5.4.1 应用管理方针、程序实现对药品整个生命周期对目标任务进行质量风险的识别、评估、控制、沟通、审核、回顾的系统过程,是质量管理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5.4.2 质量风险管理采用前瞻或回顾的方式,促进决策的科学化、合理化、减少决策的风险,并使生产活动中面临的风险损失降至最低。 5.4.3 根据科学知识及经验对质量风险进行评估,以保证产品质量,消除、降低和控制风险,从而保障患者用药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5.4.4 通过质量风险管理方法,主动地识别并控制药品经营过程中潜在的质量问题,进一步保证和加强药品和服务的质量。 5.4.5 质量风险管理的投入水平、正式程度及方法、措施、形式及形成的文件应与存在风险的程度、水平和级别相适应,最终的目的在于保护患者的利益。 5.4.6 质量风险管理应用于与药物质量相关的所有方面,包括了采购、收货、验收、入出、出库复核、运输等过程,要求每一位员工均应具有药品质量风险意识。 5.4.7 风险管理每个步骤的重要性会因不同的事件而有所区别,因此应在早期对风险进行确认并考虑如何进行风险管理,并根据从确定的风险管理程序中得到的事实证据做出最终的决策。 5.4.8 在实现确定目标的过程中系统、科学地将各类不确定因素产生的结果控制在预期可接受范围,以确保产品质量符合要求的方法和过程。 5.5、质量风险管理的组织及责任

质量风险及规避方案

目录 第一章市政工程风险的识别、分析、评价、控制 (1) 一、质量风险识别 (1) 二、质量风险分析 (2) 三、质量风险评价 (3) 四、质量风险控制 (4) 五、应急预案编制及组织体系 (5) 六、重大质量风险应急预案 (6) 第二章质量管理体系与措施 (17) 七、质量目标 (17) 八、工程质量管理保证体系 (17) 九、质量检测程序 (17) 十、质量保证措施 (18)

第一章市政工程风险的识别、分析、评价、控制 质量风险管理是一个系统化的过程,是对建筑产品在整个生命周期过程中,对风险的识别、分析、评价、控制的过程。 风险是一种不确定性,是损益发生的可能性,一般是指损失发生的可能性以及后果的危害性。建筑产品的质量是建筑企业的生命。影响产品质量的因素很多,质量风险评估试图从建筑产品的施工周期,分析可能发生质量事故的风险因素,从而对其进行控制,实现建筑产品的质量目标。 胜利南路延长线项目项目的主要质量风险控制为桥梁工程的质量控制。本项目礼乐河大桥从基础灌注桩,模板、支架、拱架制作及安装,预应力作业,钢箱拱肋加工及安装、混凝土外观质量、大体积混凝土浇筑、主桥支座安装、墩拱座施工等方面识别、分析、评价和控制本桥的工程质量风险。 一、质量风险识别 施工质量风险识别是从施工工艺过程、施工工序操作中发现、总结较容易发生质量事故的因素,从而进行施工质量控制。施工质量风险识别是进行施工质量风险分析、风险评价、风险控制的基础。

二、质量风险分析 施工质量风险分析是对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质量事故、质量风险源进行原因分析,从而做出风险评价。

三、质量风险评价 施工质量风险评价从可能出现质量事故的各类因素中分析、辨别主要因素,次要因素,从而根据发生的概率及损失大小进行不同级别的控制。

质量风险管理的规定

xxxxx有限公司质量管理制度 目的:建立一个质量风险的管理规定,把药品风险导致的各种不利后果减少到最低程度,保证所经营药品的质量。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2012版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等, 责任范围:适用于公司经营业务流程全过程的控制。 内容: 一、风险定义:是指不确定因素对目标的影响,通常表现为出现危害的可能性和严重性的综合结果。 二、质量风险管理定义:是在整个产品生命周期中采用前瞻或回顾的方式,对质量风险进行评估、控制、沟通、审核的系统过程。 三、质量风险管理要求 1. 明确风险管理工作程序和岗位职责,确保风险管理政策的执行和风险管理被嵌入组织的实践和流程中。 2.制定质量风险管理计划,确定风险控制点、风险评估标准、风险接受标准。质量风险管理计划可以集成到其他组织计划中。 3.质量风险管理采用的风险管理方法、措施、形式以及形成的文件应与存在的风险级别相适应。 4.质量风险管理记录包括风险鉴定记录、分析记录、评价记录(是否可接受)、评价结果的评估记录(含风险控制与预防意见)、消除或降低风险的处理措施实施记录、控制报告等。 5.风险评估和风险控制过程应有风险信息沟通的相关记录,包括企业内部、企业与监管者、企业与客户、企业与其他组织之间的沟通记录。 6结合新的知识和经验,,并基于风险大小确定风险管理实施的频次,以便于持续改进质量管理。 7质量风险的控制措施应纳入质量体系内审范围。 8.特殊管理药品、国家有专门管理要求的药品、疫苗、冷藏药品、中药材、中药饮片等必须进行质量风险管理。 9. 质量风险管理存在于与药品质量相关的所有环节,包括了采购、收货、验收、存储、养护、销售、出库复核、售后退回、运输等环节,要求每一位员工均具有药品质量风险意识。 四、质量风险管理的组织及责任 1. 质量风险管理组织结构图 质量管理部(质量负责人、质管部经理、质量管理员、验收员) 采购部(采购部经理、采购员) 仓储部(仓储部经理、养护员、保管员、) 组长销售部(销售部经理、业务员) (总经理) 运输部(经理、运输员) 财务部(总监、会计、出纳员) 2. 设立由公司总经理、质量管理部组织领导的质量风险管理机构,全面负责质量风险的管理,成员包括:质量管理部、仓储部、采购部、销售部、运输部、财务部、行政人事部等相关部门。

企业质量风险管理

◆简述企业的质量风险管理方针; 企业建立了风险管理规程,文件编号:ZD-MS-02-204。 质量风险管理方针是:主动发现风险问题,有效控制风险项目,以前瞻性或回顾方式全面评估企业质量风险,最大限度地降低药品生产过程中污染、交叉污染以及混淆、差错等风险,确保持续稳定地生产出符合预定用途和注册要求的药品,保护患者利益至上。 ◆质量风险管理活动的范围和重点,以及在质量风险管理体系下进行风险识别、评价、控制、沟通和审核的过程。 药品的特性决定了药品时时存在质量风险,质量风险伴随着整个产品的生命周期。企业通过过失树分析(FAT)的方法,确定下列风险范围:系统风险、工艺风险、产品风险,重点环节包括组织机构与人员、硬件系统、物料系统、验证和确认系统、文件系统、生产系统、质量控制系统、运输系统、召回系统、自检系统等过程的风险。 1.1风险要素的确定 1.1.1可能性(P)一般包括四级:高、中、低、极小; 1.1.2严重性(S)一般包括三级:严重、中等、较小; 1.1.3风险可测性(D) 一般分为四级:高、中、低、无。 1.1.4风险的可能性、严重性和可测性(PSD)等级汇总表 1.1.5风险的计算方法:RPN = P×S×D 1.1.6风险等级划分标准

1.2风险管理的常用工具 1.2.1鱼骨图; 1.2.2统计分析; 1.2.3风险排列和过滤(RRF); 1.2.4初步危害分析(PHA); 1.2.5失败模式效果分析(FMEA); 1.2.6危害分析和关键控制点(HACCP); 1.2.7过失树分析(FAT)。 1.3进行质量风险评价时,针对不同的风险项目或数据可选择不同的风险评估工具和方法。质量风险管理工具的选择符合下表规则: 代表可选择。 1.4风险管理程序 1.4.1风险识别 1.4.1.1确定事件并启动质量风险管理。 1.4.1.2启动和规划一个质量风险管理可能包括下列步骤: 1)确定风险评估的问题或风险提问,包括风险潜在性的有关假设; 2)收集和组织信息,评估相关的潜在危害源,或对人类健康影响的背景资料与信息;

质量风险控制程序

1 目的 对质量风险进行准确识别和有效控制,以提高药品质量保证能力,促进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 2范围:适用于公司质量体系内与产品质量形成有关的全部过程的质量风险管理。 3 术语和定义 3.1 风险:风险为伤害发生的概率和伤害程度的综合体现,而伤害是指对健康造成的危害,包括由产品质量(安全性、有效性、质量)损失或可用性问题所导致的危害。 3.2 药品风险的涵义: 生物性:主要包含细菌、霉菌、致病菌等方面的污染; 化学性:主要包含生产过程中由于清洁剂、杀菌剂残留带来的污染,以及物料在生产、储存以及转运过程中一些致敏物质、有毒金属方面的污染等; 物理性:主要包含杂质、性状等方面不符合产品质量标准要求。 4 职责 4.1 质量风险管理组长:负责协调跨职能和部门的质量风险管理。确保质量风险管理程序按本规程执行,并且有充足的资源可用。 4.2 质量负责人:负责批准《质量风险评估表》及关闭风险管理程序。 4.3 生产部、质量保证部、中心化验室、生产车间:负责审核在产品生命周期内对其质量风险进行评估、控制、信息交流和回顾评审的系统化过程。

5 管理过程 5.1 风险管理的内涵 5.1.1 风险管理是一个过程,由风险的识别、量化、评价、控制、评审等过程组成,通过计划、组织、指挥、控制等职能,综合运用各种科学方法来保证活动顺利完成。 5.1.2 药品质量风险管理的涵义 5.1.2.1 药品质量风险管理是在整个药品生命周期中采用前瞻或回顾的方式,对质量风险进行评估、控制。 5.1.2.2 药品质量风险管理是指在以上的各个环节中都有各自的风险需要进行风险管理,并且均按照以下流程去管理。

2014年度药品质量风险评估方案

2014年度药品质量风险评估方案 一、目的 积极贯彻落实《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2012版),提高企业经营抗风险管理能力,进一步推动公司开展药品质量风险管理工作,评估药品经营过程,及时发现和消除药品质量安全隐患。 二、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 《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及相关附录 公司《质量风险管理制度》 三、评估范围 对公司组织机构、人员、设施设备、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及计算机系统等各要素的质量风险进行识别、评估、控制、沟通、审核,并覆盖药品采购、收货、验收、储存、销售、出库、运输、退货、售后等各个环节。 四、评估人员 质量风险管理小组负责组织和实施本次药品经营安全的质量风险评估工作,按《质量风险管理制度》,对药品经营全过程中的风险点进行评估。 五、质量风险评估实施 (一)风险评估的步骤

通常由风险识别、风险分析、风险评价、风险沟通四个步骤组成。风险识别是指参照风险问题或问题描述,系统地运用各种信息和经验来识别危险因素,明确指出将会出现的问题。 风险分析是指对风险所关联已经识别了的危险因素进行估计,对发生事件可能性与及灾害严重性进行定量或定性的过程。 风险评价是指将已经辨识和分析的风险与给定的风险标准进行比较。 风险沟通是指各成员对实施的进程和管理方面的信息进行交流和共享,通过沟通以促进风险管理的实施,使各方掌握更全面的信息从而调整或改进措施。 (二)风险识别、风险分析与风险评价 药品经营安全的质量风险来源于包括药品的采购、验收、入库、储存、销售、出库及销售等环节,风险识别与分析评价范围应涵盖但不限于以下环节: 1.质量管理体系:完整性、有效性、适用性及法规符合性; 2.标准、操作规程与记录:文件的必要性、内容准确性及持续改进性; 3.岗位职责:不得遗漏,交叉职责应明确,职责不应过多; 4.药品质量:安全、稳定、有效、可控; 5.偏差、投诉等的调查:确定潜在原因和整改措施; 6.紧急情况处理:确定及时、有效、可行; 7.质量管理体系外部审核与内审:检查计划、范围和检查深度,确定缺陷程度及后续管理的必要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