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学(四年制)教学计划

中药学(四年制)教学计划
中药学(四年制)教学计划

中药学专业教学计划

(四年制)

一、总体培养目标和基本要求

㈠培养目标

培养适应我国中医药事业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从事中药科学研究、开发、生产、应用、医药贸易及临床合理用药等所必备的理论知识、实践能力,开拓进取、勤于实践、勇于创新的高级中药技术人才。

㈡基本要求

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基本理论;有为国家富强、民族昌盛而奋斗的理想;热爱医药事业,有为振兴我国医药事业而献身的精神;遵纪守法,品行端正,并勤于实践,有良好的思想品质和职业道德。

2.系统掌握本专业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达到本专业的业务培养要求;具有大学生应有的文化修养,具备较强的自学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毕业后有从事本专业实际业务的工作能力。

3.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阅读本专业外文文献的能力。

4.掌握一定的体育和军事基础知识,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和卫生习惯,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育锻炼和军事训练的合格标准;身心健康,体魄健全,能够胜任正常工作,能够履行建设祖国和保卫祖国的神圣义务。

二、专业培养目标及业务培养要求

㈠专业培养目标

培养具备中药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及相关的中医学、中药学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能在中药生产、检验、流通、使用及研究开发领域从事中药鉴定、制剂工艺、质量控制、药理药效、临床合理用药、医药贸易及中药新产品开发等的高级中药技术人才。

㈡业务培养要求

在掌握传统中医药学基础理论的基础上,掌握现代中药提取分离的基础理论和知识,掌握中药材鉴定、炮制加工的基本方法和技术,掌握中药制剂制备、检验及药效药理研究的基础知识,具有中药新产品开发的能力,毕业后能较好地从事中药鉴定、制剂工艺、质量控制、药理药效、临床合理用药及中药新产品开发等工作。

本专业学生应获得以下知识和能力:

1. 掌握中医药学基本理论和临床用药的基本知识;

2. 掌握中药材加工炮制和鉴定分析的基本理论和技能;

3. 掌握中药化学成分提取、分离和检测的基本原理和技能;

4. 掌握中药药理、药效及毒理学的基本理论和实验技能;

5. 具备中药制备工艺和制剂质量控制的基本原理和技能;

6. 熟悉药事管理与法规的基本知识;

7. 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中药新产品研究、开发和应用的初步能力;

8. 掌握一门外国语,能阅读本专业外文资料;

9. 熟练的计算机应用能力。

三、学制与学位

学制四年,本科;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四、主干学科和主要课程

主干学科:中药学、化学

主要课程:高等数学、中医学基础、医药数理统计方法、微生物与免疫学、物理学、人体解剖生理学、中药学、方剂学、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生物化学、药用植物学、药理学、中药鉴定学、中药化学、中药炮制学、中药药剂学、中药药理学、中药制剂分析。

五、课程设置和基本要求

课程设置为必修课、选修课两大类。总学分:180分。

㈠必修课: 160.5 学分,占总学分 89.1 %

1.公共课:9门,共836学时,40学分,占总学分 2

2.2 %。

⑴中国近现代史纲要(32学时,2学分)

讲授中国近现代史的基本知识,让学生了解近代中国的国情,了解现代中国革命和当代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背景,使学生对中国历史在这一极其重要时期的发展演变情况进行总体的把握。通过学习研究中国近代史增强学生对资本帝国主义的认识,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同时,使学生深刻的认识到走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历史的必然,以树立正确的历史观,人生观与价值观。

⑵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48学时,3学分)

综合运用相关学科知识,以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教育为主线,依据大学生成长的基本规律,教育、引导大学生加强自身思想道德修养。并且比较全面地阐述马克思主义法学思想,了解我国宪法和有关部门法的基本精神,增强大学生的法制观念,提高法律意识。

⑶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96学时,6学分)

介绍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革命和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的实践与理论,帮助学生掌握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和活的灵魂,认识近现代中国社会历史发展和革命运动规律;全面阐述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产生、地位与意义,完整理解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及内容体系,准确把握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发展创新。

⑷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48学时,3学分)

介绍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观点,了解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经济运行的基本问

题,使学生受到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教育;讲授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帮助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⑸形势与政策 ( 126 学时,2学分)

由课堂讲授(16学时,1学分)和专题讲座、社会实践(110学时,1学分)组成。

介绍时事政治和政策,使学生及时了解国内外发生的重大政治事件及其影响,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政治立场和态度。

专题讲座、社会实践分散安排在各学期进行。

⑹体育 (112学时,4学分)

实施“大学生体育合格标准”,指导学生学习体育的基本理论和运动技能,掌握锻炼身体的科学方法,养成坚持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不断提高运动技术水平,增强体质。

⑺大学英语 (224学时,16学分)

以外语教学理论为指导,教授英语语言知识与应用技能、学习策略和跨文化交际,培养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

⑻计算机应用基础 (48学时,3学分)

讲授计算机的硬软件的基本原理、办公自动化软件的应用、网络与计算机安全知识;Visual Basic程序设计方面讲授VB编程基础、程序设计基本算法及应用。使学生系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并具备一定的计算机应用及编程能力。

⑼军事课 (102学时, 3学分)

由军事理论 (32学时,2学分)和军事技能训练(2周,1学分)组成。

使学生掌握基本军事技能,增强国防和国家安全意识,强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观念。

军训以军事基本训练、战伤救护及“三防”知识为内容,培养学生严格的组织纪律性,掌握备战、战伤救护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2. 基础课:6门,共288学时,18学分,占总学分10.0 %。

⑴高等数学(48学时,3学分)

掌握高等数学的基本知识和计算技能,为后续课程及科学研究提供必要的数学工具。主要内容包括:函数与极限、导数与微分、不定积分、定积分及应用、无穷级数、空间解析几何、多元函数及其微积分、多元函数积分法、常微分方程及其应用等。

⑵中医学基础 (48学时,3学分)

掌握中医学的基本特点、气血津液、脏腑功能、病因病机、诊法辨证、疾病的防治与康复等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了解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中医学方法论。

⑶物理学(48学时,3学分)

通过讲授和实验,掌握物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内容包括: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和近代物理学,并了解物理学在制药工程研究中的有关应用。

(4)医药数理统计方法(48学时,3学分)

通过讲授和练习,掌握数理统计一般原理和方法,培养科学的逻辑思维能力,能正确制定试验方案,处理实验数据,做出科学结论,初步具备运用数学方法解决科研及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

(5)人体解剖生理学(48学时,3学分)

讲授正常人体的形态结构组织、生理过程以及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过程;熟悉常规生理实验的原理,仪器使用和实验方法。

(6)微生物与免疫学(48学时,3学分)

学习微生物学的基本知识;掌握微生物学的基本实验操作,熟悉抗菌药物筛选和药物制剂的微生物学检查方法;学习免疫学的基本原理,了解传染、免疫和病原菌的基础知识。

3. 专业基础课:9门,共 760 学时,47.5 学分,占总学分26.4 %。

(1)中药学(56学时,3.5学分)

系统讲授中药四气五味、升降沉浮、归经、配伍、用药禁忌等基本理论知识,掌握300味中药的性能、功用、主治用法用量及现代研究。并了解有代表性本草文献的内容和特点,会查阅历代代表性本草文献。

(2)方剂学(56学时,3.5学分)

了解方剂的组成原则和配伍规律等基本理论。掌握100首左右常用方剂的组成、功用、主治等基本知识,并了解有代表性方剂文献的基本内容,学会查阅历代代表性方剂文献。

(3)无机化学(72学时,4.5学分)

通过讲授与实验,掌握无机化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实验技能及各类无机化合物的特征,了解一定数量的矿物类中药以及与人体有关的无机元素。

(4)分析化学(128学时,8学分)

通过讲授和实验,培养学生的常规的分析方法和技术、基本操作技能和良好的实验习惯,掌握各类仪器分析方法的基本原理、分析仪器的组成和应用,熟悉各仪器分析方法的应用对象及分析过程,为后期的专业课程学习打好基础。此外,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让学生了解各类仪器分析方法的发展趋势。

(5)有机化学(128学时,8学分)

掌握有机化学的基本理论;有机化合物的分类、命名,结构及同分异构现象;各类有机化合物的主要理化性质、结构与性质的关系;典型有机反应的类型及反应历程。了解主要有机物的制备方法。

(6)物理化学(80学时,5学分)

通过讲授和实验,掌握热力学、化学动力学、电化学、相平衡理论、表面现象和胶体化学的基本原理、基本知识和实验方法;学习物理化学在药物制剂、中药分离提取和药物鉴定等方面的应用。

(7)生物化学(48学时,3学分)

讲授人体的物质组成、物质代谢变化的规律以及代谢变化与生理机能的关系,使学生掌握生物

化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开设基础生化实验、药用生物技术实验及生化分析实验,培养学生运

用生化知识及实验方法进行药物设计、药物制备及药物分析的能力。

(8)药用植物学(112学时,7学分)

通过讲授、实验和野外见习,掌握药用植物的显微结构、器官的形态和药用植物的分类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9)药理学(80学时,5学分)

掌握药理学的基本理论和实验技能以及常用药物的药理作用研究方法及实验技能;掌握药物与

生物体相互作用的一般规律。

4. 专业课:7门,共496 学时,31 学分,占总学分 17.2 %。

⑴中药药理学(48学时,3学分)

主要讲授常用中药和代表方剂的功效与药理,初步阐明其防治疾病的现代科学原理。使学生掌握各类常用中药及其代表方剂的主要药理作用,了解中药药理的研究方法和基本实验操作技能。

⑵中药化学(112学时,7学分)

掌握中药中已知各主要类型化学成分的理化性质及有效成分的提取、分离及鉴定的基本知识与方法。

⑶中药炮制学(48学时,3学分)

掌握中药炮制的基本理论知识、各种常用炮制方法操作技能,熟悉中药饮片质量控制,了解中药炮制的起源、炮制对中药药性和主要成分的影响及现代研究进展。

⑷中药鉴定学 (96学时,6学分)

通过课堂讲授和实验练习,掌握中药鉴定的基本理论,中药的鉴定的依据以及中药基源鉴定、性状鉴定、显微鉴定、理化鉴定等鉴定方法,具有一定的解决中药品种鉴定、品质评价和中药新药源开发利用等相关问题的知识和技能,为保证临床用药安全、正确、有效,开展中药学研究打下良好基础。

⑸中药药剂学(112学时,7学分)

通过讲授和实验,掌握中药药剂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中药剂型的含义、特点和制备方法及生产技术、质量控制、制剂稳定性研究的基本知识和技能;熟悉常用辅料及其选用;常用制药设备的基本构造、性能及使用保养方法;了解国内外药剂学研究进展。

(6)中药制剂分析(64学时,4学分)

讲授中药的分析和检测方法,掌握中药质量控制的基本依据和原理,熟悉中药原料、辅料、半成品及成品的质量控制标准和方法及制订、申报中药制剂质量标准的程序。

(7)实验技能考核(16学时,1学分)

本课程对本专业学生应掌握和具备的实验技能进行考核,通过本课程促使学生更好的掌握相关实验技能。

5. 实践课:24学分,占总学分13.3 %。

⑴综合性实验(35学时,1学分)

包括中药分析、中药化学、中药药剂学、中药炮制学、中药鉴定学、药用植物学等综合实验,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任选一门课程或综合几门课程内容做一个综合实验,完成实验内容,撰写实验报告。

(2) 毕业实习(14周,14学分)

(3) 毕业论文(9周,9学分)

㈡选修课: 19.5 学分,占总学分10.9 %

分为限定选修课和任意选修课两部分。

1. 限定选修课(简称限选课):至少选修7.5学分 (多选的限选课学分可纳入任选课学分计算)。

共同限选课:

⑴中药现代化关键技术 (48学时,3学分)

⑵中药养护学 (32学时,2学分)

⑶生物技术概论 (32学时,2学分)

⑷药学文献检索 (32学时,2学分)

⑸药学英语(中药) (32学时,2学分)

⑹药事管理与法规 (32学时,2学分)

⑺科研设计与论文写作 (16学时,1学分)

⑻实用医药专利知识 (16学时,1学分)

⑼药物化学 (48学时,3学分)

⑽中药鉴定新技术 (32学时,2学分)

⑾药物评价概论 (32学时,2学分)

⑿波谱新技术及应用 (16学时,1学分)

⒀药物分析 (48学时,3学分)

⒁药物毒理学 (32学时,2学分)

⒂就业指导 (60学时,2学分)

⒃计算机应用技术 (48学时,3学分)

(17)药用拉丁语 (16学时,1学分)

2.任意选修课(简称任选课):要求至少选修12学分(其中必须选修4~6个综合素质教育方面的学分)。

学生可根据个人兴趣选修除本专业必修课外的本校开设的其他任何课程,包括学校(学院)开设公共选修课、外专业课程以及外校(与本校有协议的学校)开设的可跨校修读的课程。

综合素质教育学分计算方法按照《广州中医药大学综合素质教学学分制管理暂行条例》执行。

六、学分、学时分类分配与毕业学分要求

本专业教学计划中,学生毕业应取得总学分为180学分,其中,必修课160.5学分,选修课19.5学分。

(备注:独立设置的实践环节不列入课内学时统计)

七、成绩考核及学位授予

㈠成绩考核

为检查教学效果,衡量学生的知识和技能水平,改进教学方法和提高教学质量,各门课程均需要进行考核。考试成绩按平时和期末考试综合评定。毕业实习结束后,进行论文评阅、答辩和评定。

㈡毕业与学位授予

学生修完教学计划规定的全部课程,考核合格,并修满规定的各类学分,德、体评定合格者,准予毕业;达到我校《授予学士学位工作细则》规定的条件者,授予理学士学位。

八、教学进程表

中药学学习方法

学习方法 《中药学》是祖国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专门研究中药基本理论和各种中药的来源、采制、性能功效及临床应用等知识的一门学科。 在现行教学计划中,《中药学》课程的设置,是作为中医药各专业的基础课。对于中医学各专业来说,《中药学》是学习方剂学及临床各科的桥梁;对于《中药学》各专业来说,中药的理论和功用,又是该专业课研究的出发点和核心内容。因此,《中药学》课程,在中医药专业的教学计划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但是,由于《中药学》药物多,性能功效各不相同,或同中有异,内容抽象复杂,既涉及中医基础理论,又涉及临床病症,如果在学习过程中,不注意学习方法,往往容易张冠李戴,混淆颠倒。要在有限的学习时间里,把全部中药掌握记牢,的确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此,每当上到《中药学》时,同学们反映最强烈的是,“中药难记”,“容易混淆。”如何学好《中药学》呢?下面浅谈几点体会,供同学们参考。 一、结合中医理论学习 中药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认识和使用的药物。《中药学》理论同中医的理论是统一的。例如,中医的病因中有风、寒、暑、湿、燥、火六淫;中药相应有祛风、散寒、解暑、祛湿、润燥、泻火药的功效。八纲辨证中有表、里、寒、热、虚、实、阴、阳等八大证型,中药相应有解表、温里、清热、散寒、补虚、泻实、滋阴、壮阳等功效;中医有气病、血病、痰病等,中药也有理气或补气、活血或补血、化痰等功效……。所以,学好中医理论,才能理解和记忆每一味中药的功效和应用。例如,黄芪能补气升阳,用于脾肺气虚或中气下陷之证,按中医理论就可以推断出中气虚会有食少便溏、气短乏力及脱肛、子宫下垂等一系列症状。此外,黄芪“有汗能止”,“无汗能发”的功效,按中医理论就可以理解“有汗能止”的汗是卫气虚的表虚自汗,用黄芪能益卫而固表止汗;“无汗能发”的无汗是气虚的表虚挟有表邪,因而发汗不出,用黄芪能补气,则表邪随汗而解。这样去理解和记忆黄芪的功效和应用就容易了。可见,用中医理论来指导学习《中药学》,是学好《中药学》的一个先决条件。 二、学好总论和每章药物的概说部分 有些同学对《中药学》总论和每章药物的概说部分不够重视,认为它仅仅是泛泛而谈,作一般性介绍而已,在后面的主要内容中还会讲到的。因此认为,学不学,记不记无所谓。其实这种看法和认识是不正确的。《中药学》总论是对《中药学》这门学科的一个最扼要的概述,即介绍《中药学》的发展源流,同时也阐述《中药学》的基本理论,如性味、归经,升降浮沉、有毒无毒;还阐述中药应用的一般原则。学好总

中药学的学习方法

中药学的学习方法 清代本草学家汪昂曾风趣地告诉读者:“最能使人如寐如睡者,莫过于读本草。”在《中药学》的教学中,反映员为强烈的是“中药难记”。这是因为中药为数众多,每一味药物自成一体,性能功效互异,配伍应用变化难测。就是性能功用相似的同一类药物,其主治范围,作用强度,用量用法,毒性和禁忌,往往也各有其个性特征。除了中药自身的学科知识外,中药学还要涉及中医药基础、诊断学,甚至初学者尚未学习的方剂学和临床各科的一些内容。因此,中药学的信息量大,知识面广,很容易混淆,要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掌握记忆,十分困难。但是,中药学也并非杂乱无章、其中存在很多规律性的东西和趣味性,只要学习方法正确,并为之付出艰苦的劳动,这些团难是可以克服的,绝大多数同学都能圆满地完成中药学的学习任务。 下面提出几点学习中药学的方法,以供参考: 一、学习小药学必须以中医理论为指导 因为中药学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认识和使用的药物中药学的理论相知识,与中医理论紧密联系,是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 中医理论有寒、热、虚、实等辩证纲领,中药学才有四气、补泻等相应的药性理论。中医学有脏腑经络学说,中药学才有与这一特殊疾病定位方法相适应的归经内容。中医学有脏腑气机升降出入的生理和病理体系,中药学则归纳出药物作用的升降浮沉趋向。名目繁多的中药功效,也是完全与中医理论的病因、病机对应的。后者的病因有风、寒、暑、湿、燥、火、痰饮、瘀血、食积、虫积,病机有阴阳失调、气血失常、风气内动等,前者遂以祛风、散寒、解暑、除湿、润燥、泻火、化痰、活血、消食、杀虫、滋阴、助阳、养血、益气、行气等一一呼应。 根据现行的中医、中药各专业教学计划,在学习中药学之前,已经完成了中医基础理论或中医诊断学的系统学习。应当把这些课程中掌握的有关中医理论,融会贯通于中药学的学习之

试谈中药学专业教学计划

附件2: 药学院中药学专业网站设计大赛通知为了更好地宣传中药学专业,并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平台和师生交流平台,我院拟举办中药学专业网站设计大赛。欢迎广大同学踊跃参与。 一、主办单位:广东医学院药学院 承办单位:药学院团委学生会 二、活动主题:中药学专业网站建设 三、参赛对象:在校全体本科生 四、比赛项目及其有关规定 (一)本次活动以中药学专业网站建设为主题,要求参赛作品紧扣主题(注:需要的中药学专业介绍材料见附件2) (二)网页设计要求美观大方,形式新颖,创意合理,结构清晰。设计风格清新自然、美观大方。可以参考其他高校中药学专业同类网站的版块设计。 (三)提交的作品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提交网站首页及网站说明书(须有网站架构图),经组委员筛选后确定入围名单,再对网站内容进行补充完整。 (四)报名参赛同时,即视将作品及作品相关资料授权予主办单位。 (五)上交参赛作品内容及要求: 1、网站设计说明书。由制作者团队(或个人)自述网

站制作过程中的主导思想、方案策划以及主要用的制作软件和制作技术,标明本团队(或个人)的创新点所在,注明制作团队(或个人)名称(可附制作者个人简介等)。 2、制作的网页动态为佳,因后期维护添加新闻需有后台数据库。可使用IIS、Tomcat等做服务器,使用McirosoftSQLserver2000、Access2000等做数据库,运用ASP、JSP等语言进行制作(建议数据库使用可移植性强的Access2000)。 (六)作品上交方式:携网站设计说明书,用U盘或移动硬盘将参赛作品一并交药学院团委学生会办公室。(作品请自行备份,一经上交,概不退还)。 五、评分标准及奖项设置 本次比赛依据活动性质和规模,初步拟订各奖项设置如下: 奖项名额奖励 一等奖1名2000元+奖状 二等奖2名500元+奖状 优秀奖若干名(视质量而定)奖状 以上奖项设置为初步计划,一等奖获得者必须配合药学院,根据实际需求对所设计的网站进行完善。如因其它原因,以上奖项设置不符合本次活动的具体情况,可依实际情形作出相应的更改调整。

中医基础理论五行学说习题及答案

第三节五行学说 名词解释 五行学说五行五行相生五行相克五行制化五行胜复五行相乘五行相侮母病及子子病及母补母泻子滋水涵木法益火补土法培土生金法金水相生法抑木扶土法培土制水法佐金平木法 泻南补北法 单选 1. 五行学说中”木”的特性: A.炎上 B.稼穑 C.润下 D.从革 E.曲直 2.何曰润下 A木 B火 C土 D金 E水 3.五行中具有“稼穑”特性的是 A木 B火 C土 D金 E水 4.五行中具有“从革”特性的是 A木 B火 C土 D金 E水 5. 下述说法,哪一项不是”土”的特性 A.生长 B.生化 C.承载 D.受纳 E.稼穑 6. 下述说法,哪一项不属于”金”的特性 A.从革 B.寒凉 C.沉降 D.隶杀 E.收敛 7四时季节中属于五行之“金”的是 A春 B夏 C长夏 D秋 E冬 8. 下列哪一项不属于五行之”金”: A.六腑之大肠 B.五体之皮毛 C.五志之恐 D.五化之绞 E.五色之白 9. 下列除哪项外,均属五行之”土”: A.五脏之脾 B.六腑之胃 C.五志之喜 D.五官之口 E.五气之湿 10. 五脏中的”脾”属土,主要采用的是下列何种方法归类: A.取象比类法 B.推演络绎法 C.以表知里法 D.试探法 E.反证法 11. 五官中的”舌”属火,主要采用的是下列何种方法归类: A.比较 B.演绎 C.模拟 D.试探 E.反证法 12. 下述说法中不符合五行相生规律是: A.ホ为水之于 B.水为木之母 C.火为土之母 D.土为金之子 E.火为木之孑 13. 下述说法中不符合五行相克规律是: A.金为木之所不胜 B.水为土之所不胜 C.木为水之所不胜 D.火为水之所胜 E.木为金之所胜 14. 肝虚影响脾健运,称为: A.木旺乘土 B.土壅木郁 C.木不疏土 D.木能克土 E.抑木扶土 15. ”见肝之病,知肝传脾”,从五行之间的相互关系看,其所指内容是: A.木疏土 B.木克土 C.木乘土 D.土侮木 E.木胜土 16. 以五行生克关系推测,出现下列何种情况,其病为逆: A.”客色”胜”主色” B.色脉相符 C.”主色”胜”客色” D.生色之脉 E.以上都不是

中医学专业教学计划

南京中医药大学翰林学院2011年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南京中医药大学翰林学院教务处编

目录 南京中医药大学翰林学院2011年各专业设置一览.................................... - 1 - 中医学.............................................................................................................. - 2 - 护理学.............................................................................................................. - 7 - 药学................................................................................................................ - 23 - 中药学............................................................................................................ - 41 - 药物制剂........................................................................................................ - 23 - 制药工程........................................................................................................ - 53 - 中药资源与开发............................................................................................ - 59 - 国际经济与贸易............................................................................................ - 77 -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 59 - 市场营销.......................................................................................................... - 7 - 公共事业管理................................................................................................ - 87 - 应用心理学.................................................................................................... - 87 -

中医学基础(全)

《中医学基础》 教材《中医药学概论》主讲路新国 第一章绪论 一、《中医学基础》与《中医营养学》 1、《中医学基础》学习的内容: 主要学习和阐释中国传统医学中有关基本概念、基本观念、基本知识与基本理论,为以后学习《中医营养学》奠定必要的基础,是营养学专业的一门学科基础课。 2、《中医学基础》与《中医营养学》 是学习和研究《中医营养学》的基础。《中医营养学》是《中医学基础》的后续课程。 3、课程设置的意义 ①反映了中国营养学的特色;②是营养学专业必修的课程。 4、教材 《中医药学概论(第六版)》(卫生部“十一五”规划教材,供药学类专业用),王建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2008年11月。 教材特点: ①全国高等医药教材建设研究会规划教材,卫生部规划本科教材,符合我们本科专业教学的需要; ②是供非中医专业使用的教材,有关中医基础理论的内容简要而全面,是浓缩本,适合我们非中医专业学习中医知识的需要; ③教材内容包括中医基础理论、中药学基本知识和方剂学基本知识三大部分(上、中、下三篇); ④附有中医基础理论现代研究的进展。 5、主要参考教材和参考书 ①《中医基础理论》(供中医、针灸专业用),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教材特点介绍; ②《中医诊断学》(供中医、针灸专业用),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教材特点介绍; ③《中医学基础》,张登本主编,中国中医出版社,2003年1月,24元。教材特点介绍: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院校规划教材,供中药类专业学习中医药学的专业基础课。 ④《中医名词术语选释》,人民卫生出版社。参考书特点介绍:简本; ⑤《第2版中医大辞典》,中国中医研究院李经纬余瀛鳌蔡景峰,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年1月,330.00元。参考书特点介绍:收载38505条。 6、考试成绩计算方法 二、中医学的概念 1、中医学与中医基础理论: ①中医学:是研究人体生理、病理,以及疾病的诊断和防治等的一门学科,具有独特的理论体系和丰富的临床经验,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医学,也称为中国传统医学。 ②中医基础理论:是学习和阐释中医学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是学习中医学各门学科的基础。 2、几点说明: ①发源于中国的古代,历史悠久;要从历史的角度去认识和理解。如它的医学术语、生命力、丰富的经验、丰富的医学文献、受到古代哲学的深刻影响等。更新性不快。 ②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对世界医学的一大贡献;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创造出了辉煌灿烂的文化。中医学就是中国古代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医学。它以整体观念为主导思想,以脏腑经络的生理和病理为基础,以辨证论治为诊疗特点的医学理论体系。 ③具有独特的理论体系; ④在当今医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并正在世界上产生日益扩大的影响。 三、中医学发展概况 中国医药学已有数千年的历史。 1、商周时期:萌芽时期 《周礼?天官》医学分科的记载:“食医、疾医、疡医、兽医”。 2、春秋战国时期:确立了中医学的理论体系——《黄帝内经》 ①《黄帝内经》 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典籍之一(四大经典之一),简称《内经》。 作者:集体之作。 意义:奠定了中医学的理论基础,标志着中医学独特理论体系的基本形成,它对医学的认识在当时达到了世界领先的水平。还奠定了中国传统营养科学的理论基础。 主要内容:系统地阐述了人体生理、病理,以及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等问题,推动了医学的发展。 ②《难经》 四大经典之一,是对《黄帝内经》的补充和发展。 3、两汉时期:中医学有了显著的进步和发展 ①《伤寒杂病论》 作者:张仲景,东汉著名医学家。 意义:确立了辨证论治的理论体系,并且创造性地融理、法、方、药于一体,为临床医学及方剂学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主要内容:后世将《伤寒杂病论》分为《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两本书。《伤寒论》确立了六经辨证论治的纲领。《金匮要略》确立了脏腑辨证论治的纲领。《伤寒论》和《金匮要略》对中医营养学的贡献。 ②《神农本草经》 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药物学专著,简称《本草经》、《本经》。 作者:不详 意义:为中药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主要内容:药性理论;收载药物365种。 4、魏晋隋唐时期:中医学不断发展与完善 ①《脉经》 1 / 22

新加坡中医学院五年全日制(本科学历)中医学专业教学计划

新加坡中医学院中医学士学位课程纲要 1.《中医基础理论》(120学时) 《中医基础理论》课程属于中医学的专业基础课。通过对该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本课程中有关中医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思维方法。包括中医学的思维方法(精气、阴阳、五行学说)、中医学对人体生理的认识(藏象、精气血津液神、经络、体质)、中医学对疾病及其防治的认识(病因、发病、病机、防治原则),为继续学习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中医经典著作和临床各科打好基础。 2.《中医诊断学》(120学时) 《中医诊断学》是根据中医学的基本理论,研究诊察病情、判断疾病、辨别证候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一门学科。它是中医学各专业的基础课,是基础理论与临床各科之间的桥梁,是中医专业课程体系中的主干课程。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习者熟悉中医诊断的含义与内容,症、病、证等概念及其相互关系,中医诊断的原理和原则;掌握问、望、闻、切四诊的基本技能和知识,八纲、病性、脏腑等辨证的基本内容及辨证统一体系;熟悉病情资料的综合处理,主症诊断的思路、疾病诊断的思路、辨证诊断的思路,病历书写的内容、格式和要求。 3.《中药学》(140学时) 《中药学》是研究中药的基本理论和临床应用的学科。本课程是中医药各专业的专业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中药的基本理论和常用中药的性能、应用理论知识及技能,为学习方剂学及中医药各专业课奠定基础。 4.《方剂学》(140学时) 《方剂学》是研究和阐明治法与方剂的理论及其临床运用的一门学科,是中医学各专业的基础学科之一。通过方剂学的学习,使学生掌握150首基础方、代表方、常用方的组成、用法、功用、主治、配伍意义以及加减运用,引导学生掌握方剂的组方原理、配伍的基本规律及技巧,从而培养学生具有分析、运用成方和临床遣药组方的能力,为学习中医学临床课程奠定基础。 5.《内经学》(120学时) 《黄帝内经》(简称《内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医学典籍,它比较全面地阐述了中医学的理论体系、学术思想和思维方法,不仅对中医学术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而且至今仍有学术研究和临床指导的重要价值,是学习中医学的必读之书。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通过对原著的学习,使学生进一步系统地掌握中医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熟悉《黄帝内经》的学术思想、理论体系的学术特点及思维方法;了解《内经》的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研读古典医籍的能力,为其今后开展中医学的研究和临床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 6.《伤寒论》(120学时) 《伤寒论》是以中医经典著作《伤寒论》以及历代医家研究与发展《伤寒论》的学术成就为研究对象,以六经辨证论治体系的内涵、外延与理法方药综合运用的基本规律为主要研究内容,以提高临床辨证论治水平与临床疗效为最终目的的一门学科。本学科既有基础学科特点,又有临床学科属性,既是学习和研究临床学科的重要基础,又是基础学科和临床学科的桥梁,是中医专业的主干课程。

中医执业医师针灸学基础试题及答案

中医执业医师针灸学基础试题及答案 一、判断题(对者打“T”,错者打“F”) 1、出现于新石器时代的石针石针刺的原始工具。() 2、从“针灸”两字的先后顺序可推知,针法的出现早于灸法。() 3、我国针灸传入朝鲜、日本等国的时间是在公元8世纪。() 4、针灸开始传入欧洲的时间是公元16世纪末17世纪初。() 5、《灵枢》较完整地论述了经络腧穴理论、刺灸方法和临床治疗等,对针灸医学作了比较系统的总结。() 6、“足臂十一脉经”和“阴阳十一脉灸经”论述了经络、腧穴等,反映了针灸学的早期面貌。() 7、八会穴是由《内经》首先提出的。() 8、《针灸甲乙经》石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针灸学专著。() 9、对体表病理现象的推理,是经络学说形成的依据之一。() 10、经络学说的产生是建立在古代医家对人体解剖和生理研究的基础上。() 二、单项选择 1.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针灸学专著是() A.《灵枢》 B.《难经》 C.《针灸甲乙经》 D.《针灸大成》 E.《足臂十一脉灸经》 2、最早绘制彩色针灸图的医家是() A.皇甫谧 B.孙思邈 C.王惟一 D.王焘 E.杨继洲 3、针灸铜人的设计者是()

A.孙思邈 B.杨继洲 C.王执中 D.王惟一 E.滑伯仁 4、《针灸甲乙经》发展确定了多少个腧穴() A.345 B.453 C. 354 D. 361 E.349 5、在家传《卫生针灸玄机秘要》的基础上,汇集历代诸家学说和实践经验总结而成的针灸专著是() A.《医宗金鉴·刺灸心法》 B.《针灸甲乙经》 C.《针灸大成》 D.《铜人腧穴针灸图经》 E.《针灸逢源》 6、最早提出总结十四经脉的著作是() A.《十四经发挥》 B.《黄帝内经》 C.《针灸甲乙经》 D.《铜人腧穴针灸图经》 E.《针灸逢源》 7、反映经络学说早期面貌的著作是() A.《黄帝内经》 B.《难经》 C.《帛书》 D.《灵枢》

药学、中药学专业课程教学大纲

安徽中医学院 生理学教学大纲 (physiology) (供四年制药学、中药学专业使用) 中西医结合临床学院审订安徽中医学院教务处批准统一印发 二〇一一年四月 一、课程目标 1、课程的性质和目的 课程性质:生理学是研究人体正常生命活动及其规律的科学。生理学是药学专业的专业基础限修课程之一。通过生理学的学习,为进一步学习后继药学基础课和药学专业各课程奠定基础。 目的:生理学是研究人体各系统、器官生命活动的现象、过程、发生机制、意义以及机体内、外环境对它的影响,从而正确地认识和掌握生命活动的规律,为防治疾病提供科学的理论根据。在教学进程中,应致力于加强对生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讲授和训练;要注重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科学思维、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适当介绍运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中医药的突出而具有启发性成果;要适当介绍国内外生理学新进展,以能反映现代科学水平。 生理学教学包括理论课和实验课两部分。在理论课方面,本大纲所列的项目内容均是要求学生学习的内容。为体现教学计划、教学时数及本学科教学目的,本大纲内容按教学三级要求(掌握、熟悉及了解):要求“掌握”的内容,均为学生必备的医学基础知识、重点内容,要求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能熟练掌握,准确表达其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及意义,包括必要的记忆,并能联系实际、分析综合、灵活运用;要求“熟悉”的内容,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其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生理意义及相关的影响因素,能熟悉其应用范围;要求“了解”的内容,了解其基本概念、应用性意义及相关的影响因素。实验课部分包括实习和示教两部分,实验课的目的在于使学生学习基本的生理学实验方法及现代生理仪器的使用,验证、巩固和理解生理学的某些基本理论;通过实验课能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方法和科学作风。 2、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 生理学的先修课程包括《正常人体解剖学》,后续课程包括《药理学》以及药学相关课程。学生 必须在学习和掌握生理学知识的基础上,才能进一步学习药理学和药学相关专业课程。 二、课程学时分配

针灸学基础知识-1

针灸学基础知识-1 (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分钟) 一、 (总题数:50,分数:100.00) 1.中医学中“证”的概念是 (分数:2.00) A.疾病过程的症状 B.疾病过程中的体征 C.疾病总过程的病理概括 D.疾病过程中的症状和体征 E.疾病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 解析: 2.“阳中求阴”治法的病理基础是 (分数:2.00) A.阴偏胜 B.阳偏胜 C.阴偏衰√ D.阳偏衰 E.阴阳两虚 解析: 3.肝病及脾的理论依据是 (分数:2.00) A.五行相生 B.五行相克 C.五行相乘√ D.五行相侮 E.母子相及 解析: 4.在肝主疏泄的生理功能中起根本作用的是 (分数:2.00) A.调畅情志 B.调节血量 C.调节脾胃 D.疏通水道 E.调畅气机√ 解析: 5.对全身水液代谢起主宰作用的是 (分数:2.00) A.小肠之泌别清浊 B.肺之通调水道 C.脾之运化水液 D.肾之蒸腾气化√ E.肝之疏泄功能 解析: 6.元气运行的道路是 (分数:2.00) A.心脉 B.胸腔

C.全身 D.脉外 E.三焦√ 解析: 7.下列各项,与血液运行关系最密切的是 (分数:2.00) A.肺朝百脉 B.脾主统血 C.肝主藏血 D.心主血脉√ E.肾主纳气 解析: 8.奇经八脉中的“阳脉之海”是 (分数:2.00) A.冲脉 B.任脉 C.督脉√ D.带脉 E.阳维脉 解析: 9.最易伤津耗气的邪气是 (分数:2.00) A.风邪 B.寒邪 C.燥邪 D.湿邪 E.火邪√ 解析: 10.风邪伤人,导致易汗出的致病特点是 (分数:2.00) A.风性善行 B.风性数变 C.风为阳邪 D.风性开泄√ E.风性轻扬 解析: 11.外感病常出现实证的阶段是 (分数:2.00) A.病证末期 B.发病初期 C.各个阶段 D.病证中期 E.初期或中期√ 解析: 12.“壮水之主,以制阳光”,主要适用的病机变化是(分数:2.00) A.阴偏盛 B.阴偏衰√ C.阳偏衰

中医院中医基础理论五行学说

曹县中医院中医基础理论五行学说 主讲人:冯春英 五行学说,是研究木火土金水五行的概念、特性、生克制化乘侮规律,并用以阐释宇宙万物的发生、发展、变化及相互关系的一种古代哲学思想。 本节主要内容: 一、五行的概念 二、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 三、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一)五行的基本概念 ?五行,即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及其运动变化。五行中的“五”,指由宇宙本原之气分化的构成宇宙万物的木、火、土、金、水五种基本物质;“行”,指这五种物质的运动变化。 ?若从其方法论的角度来看,五行已超越了其物质性的概念,衍化为归纳宇宙万物并阐释其相互关系的五种基本属性。 ?五行最初的涵义与“五材”有关,是指木、火、土、金、水五种基本物质或基本元素。《左传·襄公二十七年》说:“天生五材,民并用之,废一不可。” ?五行一词,最早见于《尚书》。《尚书·周书·洪范》说:“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土爰稼穑。”此时的五行,已从木、火、土、金、水五种具体物质中抽象出来,上升为哲学的理性概念。 (二)五行特性 ?五行的特性,是古人对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的直观观察和朴素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抽象而逐渐形成的理性概念,是用以识别各种事物的五行属性的基本依据。 ?木曰曲直:能屈能伸,生长、升发、畅达 ?火曰炎上:炎热、上升、光明

?土爰稼穑:生化、承载、受纳 ?金曰从革:刚柔相济,沉降、肃杀、收敛 ?水曰润下:滋润、下行、寒凉、闭藏 (三)事物和现象的五行归类 ?五行学说依据五行各自的特性,对自然界的各种事物和现象进行归类,从而构建了五行系统。 ?事物和现象五行归类的方法,主要有取象比类法和推演络绎法两种?取象比类法:“取象”,即是从事物的形象(形态、作用、性质)中找出能反映本质的特有征象;“比类”,即是以五行各自的抽象属性(特性)为基准,与某种事物所特有的征象相比较,以确定其五行归属。 ?如事物或现象的某一特征与木的特性相类似,则将其归属于木。?如肝气的疏泄条达之性与木的特性相类,肝属木。其他以此类推。?推演络绎法:即根据已知的某些事物的五行归属,推演归纳其他相关的事物,从而确定这些事物的五行归属。例如:已知肝属木(大前提),由于肝合胆、主筋、其华在爪、开窍于目(小前提),因此可推演络绎胆、筋、爪、目皆属于木。其他类推。 二、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 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包括五行相生与相克、五行制化与胜复、五行相乘与相侮和五行的母子相及四个方面。 (一)五行的相生与相克 (二)五行的制化与胜复 (三)五行的相乘与相侮 (四)五行的母子相及 (一)五行的相生与相克 1.五行相生 ?五行相生,是指木、火、土、金、水之间存在着有序的递相资生、助长和促进的关系。

中医基础之五行学说

中医基础理论—五行学说 细目一、五行学说的概念 (一)五行和五行学说的含义 1.五行:木、火、土、金、水五种基本物质的运动变化。 2.五行学说:是以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的特性及其相生、相克规律来认识世界、解释世界和探求宇宙事物运动变化规律的一种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一种五行系统结构论的哲学范畴。 (二)五行的特性和事物与现象的五行归类 1.五行的特性:水日润下,火日炎上,木日曲直,金日从革,土爰稼穑。 (1)木的特性——“曲直”,是指树木的枝条具有生长、柔和,能曲、能伸的特性。引申为凡具有生长、升发、条达、舒畅等性质或作用的事物和现象,均归属于木。 (2)火的特性——“炎上”,是指火具有炎热、上升、光明的特性。引申为凡具有温热、升腾、明亮等性质或作用的事物和现象,均归属于火。 (3)土的特性——“稼穑”,是指土具有播种和收获的特性。引申为凡具有生化、承载、受纳等性质或作用的事物和现象,均归属于土。 (4)金的特性——“从革”,是指金属具有刚柔相济并能变革之性。引申为凡具有肃杀、收敛、沉降等性质和作用的事物和现象,均归属于金。 (5)水的特性——“润下”,是指水具有润泽、向下的特性。引申为凡具有滋润、下行、寒凉、闭藏等性质或作用的物质和现象,均归属于水。 2.事物和现象的五行归类:取象比类法和推演络绎法。 (1)取象比类法:即是从事物的形象(形态、作用、性质)中找出能反映其本质的特有征象,并以五行各自的抽象属性为基准,进行类比而确定其五行归属。 (2)推演络绎法:即根据已知的某些事物的五行归属,推演归纳其他相关事物,从而确定其相关事物的五行归属。 (3)中医学在“天人相应”观指导下,以五行为中心,从而将人体生命活动与自然界的事物或现象联系起来,形成了联系人体内外的五行结构系统,用以说明人体,以及人与自然环 细目二、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 (一)五行相生与相克 1.五行相生: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 (1)五行之间任何一行,都有“生我”和“我生” (2)生我者为母,我生者为子。 2.五行相克: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1)五行之间任何一行,都有“克我”和“我克” (2)克我者为所不胜,我克者为所胜。

中药学(四年制)教学计划

中药学专业教学计划 (四年制) 一、总体培养目标和基本要求 ㈠培养目标 培养适应我国中医药事业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从事中药科学研究、开发、生产、应用、医药贸易及临床合理用药等所必备的理论知识、实践能力,开拓进取、勤于实践、勇于创新的高级中药技术人才。 ㈡基本要求 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基本理论;有为国家富强、民族昌盛而奋斗的理想;热爱医药事业,有为振兴我国医药事业而献身的精神;遵纪守法,品行端正,并勤于实践,有良好的思想品质和职业道德。 2.系统掌握本专业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达到本专业的业务培养要求;具有大学生应有的文化修养,具备较强的自学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毕业后有从事本专业实际业务的工作能力。 3.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阅读本专业外文文献的能力。 4.掌握一定的体育和军事基础知识,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和卫生习惯,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育锻炼和军事训练的合格标准;身心健康,体魄健全,能够胜任正常工作,能够履行建设祖国和保卫祖国的神圣义务。 二、专业培养目标及业务培养要求 ㈠专业培养目标 培养具备中药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及相关的中医学、中药学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能在中药生产、检验、流通、使用及研究开发领域从事中药鉴定、制剂工艺、质量控制、药理药效、临床合理用药、医药贸易及中药新产品开发等的高级中药技术人才。 ㈡业务培养要求 在掌握传统中医药学基础理论的基础上,掌握现代中药提取分离的基础理论和知识,掌握中药材鉴定、炮制加工的基本方法和技术,掌握中药制剂制备、检验及药效药理研究的基础知识,具有中药新产品开发的能力,毕业后能较好地从事中药鉴定、制剂工艺、质量控制、药理药效、临床合理用药及中药新产品开发等工作。 本专业学生应获得以下知识和能力: 1. 掌握中医药学基本理论和临床用药的基本知识; 2. 掌握中药材加工炮制和鉴定分析的基本理论和技能;

中医药师承教育继承人教学计划精选范文

衡东县中医医院中医药师承教育教学计划 为做好中医药师承教育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根据省中医药管理局精神,精心选拔名中医药人才作为培养对象,并制定本教学计划。 一、培养目标 通过继承工作,使继承人在整理、继承中医学术经验和技术专长的基础上,发展、创新中医药学术,培养造就一批热爱祖国、热爱中医药事业、中医理论深厚、中医药技术精湛、品德优良、医德高尚的高层次中医药继承创新型人才。 二、教学要求 继承学习时间,为期三年。具体起止时间为2014年7月1日至2017年6月30日。通过继承工作使学术继承人达到: 1、中医药理论功底更加扎实,中国传统文化知识进一步加强。掌握指导老师指定的古典医籍,领悟古籍精华。 2、基本掌握指导老师的学术经验和技术专长,基本达到指导老师的临床疗效或技能技艺水平,中医临床诊疗水平在原有基础上有较大提高,临床疗效突出。 3、按照中医药学术发展的规律,结合指导老师的学术经验,对本学科领域的某一方面能提出新的见解和新的观点。 三、教学内容

继承教学采取跟师学习、独立临床实践与理论学习相结合的形式,以跟指导老师临床(实践)和独立临床(实践)为主。 1、跟师学习可随师门诊、查房或会诊等。继承人自进岗学习之日起,每周跟指导老师临床或实际操作的时间不少于个工作日,三年不少于180个工作日。跟师期间,继承人要认真作好跟师学习笔记、学习心得、临床体会或指导老师的临床(实践)经验整理,交指导老师批阅,指导老师的批语须在100字以上;要独立完成能反映指导老师临床经验和专长的体现疾病诊疗全过程的临床医案不少于50个;总结指导老师学术思想和技术专长的论文。 2、独立临床实践是要积极参加医院门诊或病房工作,参加会诊及疑难病例讨论。每位继承人每周独立从事临床实践的时间不少于2个工作日,三年不少于250个工作日。 3、理论学习以学习经典为主,采取集中授课与自学研修相结合的方式。每位继承人要以精读《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及温病学等中医经典为主,学习1部与所从事专业密切相关的专科经典。中药专业继承人应学习《神农本草经》、《本草纲目》、《雷公炮炙论》、《炮炙大法》及《中药大辞典》等经典的有关内容,并重点掌握1-2项中药技术。 四、考核指标 继承工作的考核分为平时考核、年度考核和结业考核。 1、平时考核由指导老师和带教单位负责进行。主要考核继承人的平时学习情况、跟师临床(实践)和独立临床(实践)时间。

中医基础理论:阴阳学说与五行学说之关系

中医基础理论:xx 学说与五行学说之关系 通过阴阳学说和五行学说的论述,说明阴阳学说和五行学说均属于唯物 辩证观的哲学,渗透到医学领域后,促进了中医药学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并且贯串于整个中医药学理论体系的各个方面,成为中医药学理论体系的一个严重组成部分。 两者的例外侧重点 阴阳学说留意于以“一分为二”的观点来说明相对事物或一个事物的 两个方面存在着相互对立制约、互根互用、消长平均和转化的关系。阴阳学说用以解释宇宙,则认为整个宇宙是一个对立的统一体;用以解释人体,则把人体看作是由各种对立的组织结构、功能活动所组成的统一体;用以解释人和自然界的关系,则就认为人和自然界亦是一个对立着的统一体。 五行学说则留意以“5为”基数来阐释事物之间生克制化的相互关系。五行学说用以解释宇宙,则认为整个宇宙是由木、火、土、金、水五种基本物质的生克制化组成的整体;用以解释人体,就以五行配属五脏、五官、五体、五志等来阐释其间相互生克制化的整体;用以解释人和自然界的关系,则亦认为自然界的五运、五气、五方、五季等都可以内应脏腑,人体脏腑的生理活动与自然环境之间,同样存在着生克制化的相互关系,因而也是一个整体。 两者的综合应用 阴阳学说和五行学说虽然各有特点和侧重,是两种学说,但两者之间是有关联的,在医学领域中是综合应用的。阴阳学说和五行学说,均是以阴阳、五行的各自属性及其各自相互关联的法则为理论指导,以临床可见的各种生理、病理现象为客观指标,去分析、研究、探讨和阐释人体内在脏腑、经络等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从而试图对人的生命活动进行较好的阐述。故《类经图翼》说:“五行即阴阳之质,阴阳即五行之气。气非质不立,质非气不行。行也者,所以行阴阳之气也。”这就充分说明了在实际运用中,论阴阳则往往联系在五行,言五行则必须涉及阴阳。如在探讨脏腑功能时,不仅脏腑可以分阴阳,

中药材教学计划

中药材种植教学计划 一、编制说明 本大纲紧紧围绕中药材种植、中药材储存、病虫害防治技术以及生产中易出现的问题,共安排中药材基本知识、中药材种植、田间管理、病害防治、中药材储存等六大培训环节,每一环节包括应知要点和应会技能两大部分,总学时130学时。 二、培训目标 通过培训,使从事中药材生产的专业农民能够比较系统地、全面地学习中药材的基本知识,了解中药材产业的发展现状,掌握中药材种植、田间管理、病害防治等技术,并懂得一定的市场营销技巧,从而成为新农村有文化、会经营、善管理的新型骨干农民。 三、培训内容及学时分配 (一)中药材基本知识及发展现状 1、基本知识 (1)了解中药材产业现状、特点,存在的问题和原因。 (2)知晓中药材的功效、生长条件、营养成分。 (3)知晓当地中药材发展现状、优势及主要问题 (4)了解中药材基本知识:中药材发展历史、中药材品种、中药材药用功效、中药材成份知识。 2、基本技能

清楚中药材的药用功效。 (二)栽培技术 1、基本知识 (1)了解中药材品种的选择; (3)掌握中药材的栽培时期、栽培方法、除草、追肥、防寒排涝等技术。 2、基本技能 (1)掌握中药材整地施肥技术; (2)能对中药材种进行甄选和消毒; (3)掌握中药材的栽培时期和栽培方法; (4)掌握中药材的培土施肥、除草技术; (5)掌握中药材的追肥技术; (6)掌握中药材的防寒排涝技术。 (三)中药材病虫害防治技术 1、基本知识 (1)了解中药材病害; 2、基本技能 (1)掌握软腐病、白绢病、叶枯病、黑腐病、根腐病、霜霉病、病毒病、缺素性病症和日灼病(强日照所致的生理性病害)等病害防治技术;

中医学专业教学计划

中医学专业(运动医学方向五年制)教学计划 一、前言 根据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原则,按照注重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与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教育应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要求制定本专业教学计划。在实施学分制过程中,通过课程体系的改革,重视学生个性发展,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使之成为具有基础宽厚扎实、实践能力强、有创新精神和职业素质的复合型医学人才。 二、专业培养目标及业务培养要求 [专业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二十一世纪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社会主义觉悟,系统掌握中医药基础理论知识、中医专业知识、运动人体科学专业知识及专业技能,毕业后能从事各级体育训练机构及医疗机构相关的临床医疗、教学、科研等工作的以中医药为特色的运动医学专门人才。 [业务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中医药基础理论知识、临床医学知识、运动人体科学知识,掌握与运动医学相关的各种专业技能,并掌握一定的自然科学知识和现代社会科学知识,具有针灸推拿、保健康复临床医疗工作和科研工作的基本能力,掌握运动人体机能诊断与评价、体育保健康复的诊疗、运动伤害的急救与处理、运动营养指导的基本知识与技能,掌握和运动医学相关的临床医疗工作和科研工作的基本能力。 [具体培养要求] 知识方面:打好坚实的外语、计算机与专业相关的自然科学的基础,掌握宽厚的中医药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实践技能,具有一定的现代医学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具有一定的预防医学、社会医学和医学心理学知识,具备较宽广而深远的科学视野、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创新意识。 能力方面:培养较强的学习能力、适应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与人交际和沟通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组织能力。 素质方面:在各教育环节中,强化全面素质教育,包括思想道德素质、科学素质、人文素质、生理和心理素质,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纪律、有文化的全面发展的具有健康体魄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三、指导性修业年限 修业年限5年(允许延长至7年)。 四、主干学科和主要课程 [主干学科]中医学、基础医学、运动人体科学 [主要课程]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正常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

一中药学专业技能训练考核要点

一、药学专业技能训练考核要点(试行) 根据药学专业四年制本科教学计划和培养目标,加强理论联系实际,不断提高学生的政治思想素养和共产主义道德品质,培养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和创新精神,使学生成为合格的高级药学专业人才,特拟订本专业实验技能考核要点如下: 【一】技能考核要求 1、掌握生药鉴定、药剂学、药物分析、药物合成的理论和技能。 2、掌握天然药物化学成分提取分离的基本理论和技能。 3、熟悉药物新产品的研制、工艺设计、质量标准制订及其药效学、毒理学研究方法。 【二】基本技能内容 1、熟悉并掌握一般化学药物或中间体的合成制备、纯化方法和分析的基本理论与操作技能。 2、掌握片剂、胶囊剂、注射剂及其它制剂的生产工艺和操作技能;掌握原辅料、半成品、成品包装材料等质量标准和检验方法;掌握产品质量标准和工艺规程的制订;掌握饮片的炮制和鉴定方法;熟悉设备的结构原理、性能、使用和保养。 3、能够按中国药典的有关规定,独立配制各种试剂,掌握常用药品的各类分析方法及检查项目,如定性、定量、杂质、水分、灰分等;掌握药品的一般分析鉴定方法和卫生学检查方法(如螨虫、致病菌、杂菌的检查等);熟悉药品检验的程序及报告的书写方法;熟悉药品质量标准的研究制定及一般科学研究方法。 4、能够按药物科研实验室的有关规定,独立配制各种试剂,掌握常用药物的理化性质和鉴别方法和规范的科研记录的要求等;掌握天然药物化学成分的一般提取、分离、纯化、鉴定的方法。 【三】实验技能训练要点

1、生药鉴定技能 (1)掌握常用药用动植物器官的形态解剖学方法及分类特征。 (2)掌握生药的性状鉴别术语和常用200种生药的鉴别特征。 (3)掌握显微制片技术和常用生药、粉末显微鉴别特征。 (4)掌握生药的理化鉴定方法(微量升华、荧光分析、膨胀度、化学反应)(5)掌握生药的纯度(水分、灰分、杂质)测定方法。 (6)掌握生药浸出物和化学成分的含量测定原理与方法。 2、药物合成基本技能 (1)熟悉药物合成常用的仪器设备 (2)掌握药物合成的基本技能 (3)掌握药物及其中间体的结构确证的方法 (4)掌握药物合成中的单元反应原理,操作步骤,和工艺流程。 3、天然药物化学提取分离技术 (1)掌握天然药物化学成分的溶剂提取法 ①渗漉法 ②回流提取法 ③煎煮法 ④连续回流法 (2)掌握天然药物化学成分的分离方法。 ①pH梯度萃取法的原理和操作技术 ②柱色谱法 ③重结晶法 (3)掌握天然药物化学成分结构的检识方法。 ①薄层层析法 ②熔点法 (4)掌握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分离、结构检识的方法及苷类结构研究的一般程序和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