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施工技术交底大全

建筑施工技术交底大全
建筑施工技术交底大全

目录

一、技术交底卡说明 (4)

1、土方开挖、回填技术交底卡 (5)

2、排桩墙支护工程技术交底卡: (7)

3、降水与排水工程技术交底卡: (8)

4、地下连续墙工程(地基基础工程)技术交底卡: (9)

5.灰土地基工程技术交底卡: (11)

6、砂和砂石地基技术交底卡: (12)

7.土工合成材料地基技术交底卡: (13)

8.预压地基和塑料排水带技术交底卡 (13)

9.钢及混凝土支撑系统技术交底卡: (14)

10.灰土地基技术交底卡 (15)

11.砂和砂石地基技术交底卡 (16)

12.高压喷射注浆地基技术交底卡 (16)

13.水泥土搅拌桩地基技术交底卡 (17)

14.钢筋混凝土预制桩技术交底卡 (19)

15.盾构法隧道技术交底 (22)

16.渗排水、盲沟排水技术交底卡 (22)

17.隧道、坑道排水技术交底卡 (23)

18.模板安装(含预制构件)工程技术交底卡 (23)

19.模板拆除工程技术交底卡 (25)

20.钢筋原材料与制做技术交底卡 (26)

21.混凝土施工技术交底卡 (32)

22.结构尺寸偏差技术交底卡 (34)

23.砖砌体工程技术交底卡 (36)

24.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砌体工程技术交底卡 (38)

25.石砌体工程技术交底卡 (39)

28.隔离层检验技术交底卡 (45)

29.水泥混凝土整体面层工程技术交底 (46)

30.水泥砂浆面层技术交底卡 (47)

31.水磨石面层技术交底卡 (48)

32.砖面层工程技术交底卡 (49)

33.大理石面层和花岗石面层技术交底卡 (50)

34.预制板块面层技术交底卡 (51)

35.料石面层技术交底卡 (52)

36.一般抹灰工程技术交底卡 (53)

37.装饰抹灰工程技术交底卡 (55)

38.清水砌体勾缝工程技术交底卡 (56)

39.门窗分项工程技术交底卡 (57)

39.1木门窗安装分项工程技术交底 (57)

39.2金属门窗安装工程技术交底 (58)

39.3塑料门窗安装工程技术交底 (59)

39.4特种门安装工程技术交底 (61)

39.5门窗玻璃安装工程技术交底 (63)

39.6门窗套制作与安装工程技术交底 (64)

40.吊顶工程技术交底卡 (65)

40.1暗龙骨吊顶工程技术交底 (65)

40.2明龙骨吊顶工程技术交底 (66)

41.隔墙分项工程技术交底卡 (68)

41.1板材隔墙分项工程技术交底 (68)

41.2骨架隔墙工程技术交底 (69)

41.3活动隔墙工程技术交底 (71)

41.4玻璃隔墙工程技术交底 (72)

42.饰面板安装工程技术交底卡 (73)

44.1玻璃幕墙(明框)工程技术交底 (76)

44.2玻璃幕墙(隐框、半隐框)工程技术交底 (80)

44.3金属幕墙工程技术交底 (83)

44.4石材幕墙工程技术交底 (86)

45.水性涂料涂饰工程技术交底卡 (90)

45.1水性涂料涂饰工程(薄涂料)技术交底 (90)

45.2水性涂料涂饰工程(厚涂料)技术交底 (91)

45.3水性涂料涂饰工程(复层涂料)技术交底 (91)

45.4溶剂型涂料涂饰工程(色漆)技术交底 (92)

45.5溶剂型涂料涂饰工程(清漆)技术交底 (93)

45.6美术涂饰工程技术交底 (94)

46.护栏和扶手制作与安装工程技术交底卡 (94)

47.花饰制作与安装工程技术交底卡 (95)

48.屋面工程技术交底卡 (96)

48.1屋面找平层技术交底卡 (96)

48.2屋面保温层工程技术交底卡 (97)

48.3屋面卷材防水层工程技术交底卡 (98)

48.4屋面工程细部构造工程技术交底卡 (99)

48.5屋面涂膜防水层工程技术交底卡 (99)

48.6屋面细石混凝土防水层工程技术交底卡 (100)

48.7屋面密封材料嵌缝工程技术交底卡 (101)

48.8(油毡瓦)平瓦屋面工程技术交底卡 (102)

48.9金属板材屋面工程技术交底卡 (103)

48.10架空.蓄水.种植屋面工程工程技术交底卡 (103)

49.建筑给水排水技术交底卡 (104)

49.1室内给水管道及配件安装工程技术交底 (104)

49.2室内消火栓系统安装工程技术交底 (106)

49.3室内给水设备安装工程技术交底 (107)

49.4室内排水管道及配件安装工程技术交底 (108)

49.5雨水管道及配件安装工程技术交底 (111)

49.6室内热水供应管道及配件安装技术交底 (113)

49.7室内热水供应辅助设备安装工程技术交底 (115)

49.8卫生器具安装工程技术交底 (117)

49.9卫生器具给水配件安装工程技术交底 (118)

49.10卫生器具排水管道安装工程技术交底 (119)

49.11室外给水管道安装工程技术交底 (120)

49.12消防水泵接合器及室外消火栓安装工程技术交底 (123)

49.13室外排水管沟及井室工程技术交底 (124)

49.14室外排水管道安装和排水管沟及井池工程技术交底 (126)

49.15卫生器具排水管道安装工程技术交底..... 错误!未定义书签。49.16卫生器具排水管道安装工程技术交底..... 错误!未定义书签。50.建筑采暖工程技术交底卡 (128)

50.1室内采暖管道及配件安装技术交底 (128)

50.2室内采暖辅助设备及散热器安装技术交底 (130)

50.3室内采暖金属辐射板 (133)

50.4室内采暖系统水压试验及调试技术交底 (134)

50.5室外供热管道及配件安装工程技术交底 (135)

50.6室外供热系统水压试验及调试技术交底 (138)

51.建筑中水系统及游泳池安装工程技术交底卡 (139)

52.供热锅炉安装技术交底卡 (141)

53.供热锅炉辅助设备及管道安装技术交底卡 (145)

54.供热锅炉安全附件安装技术交底卡 (149)

55.供热锅炉、烘炉、煮炉和试运行技术交底卡 (152)

56.供热锅炉换热站安装技术交底卡 (153)

一、技术交底卡说明

1.本技术交底卡是根据(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检验批检查用表填写说明)

来编制的。

2.在使用中要根据施工环境、条件作一些适当调整或增加有针对性的交底内容,以确保施工作业中的技术可行性。

3.施工工长对单分项工程要进行有针对性的技术交底,交底资料一式三份,双方签字各留一份,另一份作资料保存。

4.技术交底必须定期或不定期的分工种、分项目、分施工部位进行,一般情况主体施工同一工种每月进行一次。

5.各班组每天根据工长签发的技术交底,工序程序技术要求,进行有针对性的班前讲话,讲话应有记录。

6.为了帮助集团公司工长及时对作业班组进行技术交底,专为施工负责人(施工员)编制了一套常规技术交底资料供施工中参考。

1、土方开挖、回填技术交底卡

技术交底内容:

1.1强制性条文

1.1.1土方开挖的顺序、方法必须与设计工况相一致,并遵循“开槽支撑,先撑后挖,分层开挖,严禁超挖”的原则。

1.2 土方开挖

1.2.1土方开挖前应检查定位放线、排水和降低地下水位系统,合理安排土方运输车的行走路线及弃土场。

1.2.2 施工过程中应检查平面位置、水平标高、边坡坡度、压实度、排水、

降低地下水位系统,并随时观测周围的环境变化。

1.2.3 临时性挖方的边坡值应符合表1.2.3的规定。

表1.2.3 临时性挖

方边坡值

表1.2.4 土方开挖工程质量检验标准(mm)

1.3.1 土方回填前应清除基底的垃圾、树根等杂物,抽除坑穴积水、淤泥,验收基底标高。如在耕植土或松土上填方,应在基底压实后再进行。

1.3.2 对填方土料应按设计要求验收后方可填入。

1.3.3 填方施工过程中应检查排水措施,每层填筑厚度、含水量控制、压实程度。填筑厚度及压实遍数应根据土质,压实系数及所用机具确定。如无试验依据,应符合表1.3.3的规定。

合表1.3.4的规定。

mm)

2、排桩墙支护工程技术交底卡:

技术交底内容:

2.1强制性条文

2.1.1 基坑(槽)、管沟土方工程验收必须确保支护结构安全和周围环境安全为前提。当设计有指标时,以设计要求为依据,如无设计指标时应按表2.1的规定执行。

cm)

2.2 排桩墙支护工程

2.2.1 排桩墙支护结构包括灌注桩、预制桩、板桩等类型桩构成的支护结构。

2.2.2. 灌注桩、预制桩的检验标准应符合(GB)所规定。钢板桩均为工厂成品,新桩可按出厂标准检验,重复使用的钢板桩应符合表2.2.2.-1的规定,混凝土板桩应符合表2.2.2.-2的规定。

重复使用的钢板桩检验标准

2.2.3 排桩墙支护的基坑,开挖后应及时支护,每一道支撑施工应确保基坑变形在设计要求的控制范围内。

2.2.4 在含水地层范围内的排桩墙支护基坑,应有确实可靠的止水措施,确保基坑施工及邻近构筑物的安全。

3、降水与排水工程技术交底卡:

技术交底内容:

3.1 降水与排水是配合基坑开挖的安全措施,施工前应有降水与排水设计。当

在基坑外降水时,应有降水范围的估算,对重要建筑物或公共设施在降水过程中应监测。

3.2 降水系统施工完成后,应试运转,如发现井管失效,应采取措施使其恢复正常,如无可能恢复则应报废,另行设置新的井管。

3.3 降水系统运转过程中应随时检查观测孔中的水位。

3.4 基坑内明排水应设置排水沟及集水井,排水沟纵坡宜控制在1‰~2‰。3.5 降水与排水施工的质量检验标准应符合表3.5.1的规定。

4、地下连续墙工程(地基基础工程)技术交底卡:

技术交底内容:

4.1强制性条文

4.1 土方开挖的顺序、方法必须与设计工况相一致,并遵循“开槽支撑,先撑后挖,分层开挖,严禁超挖”的原则。

4.2 基坑(槽)、管沟土方工程验收必须确保支护结构安全和周围环境安全为前提。当设计有指标时,以设计要求为依据,如无设计指标时应按表4.2.1的规定执行。

表4.2.1基坑变形的监控值(cm)

4.2.1 防水混凝土所用原材料、配合比以及其他防水材料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检验方法:检查出厂合格证、质量检验报告、计量措施和现场抽样试验

报告。

4.2.2 地下连续墙混凝土抗压强度和抗渗压力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检验方法:检查混凝土抗压、抗渗试验报告。

4.3一般项目

4.3.1 地下连续墙的槽段接缝以及墙体与内衬结构接缝应符合设计要求。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和检查隐蔽工程验收记录。

4.3.2 地下连续墙墙面的露筋部分应小于1%墙面面积,且不得有露石和夹泥现象。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

4.3.3 地下连续墙墙体表面平整度的允许偏差:临时支护墙体为50mm,单一或复合墙体为30mm。

检验方法:尺量检查。

地下墙质量检验标准

5.灰土地基工程技术交底卡:

技术交底内容:

5.1强制性条文

5.1 对灰土地基、砂和砂石地基、土工合成材料地基、粉煤灰地基、强夯地基、注浆地基、预压地基,其竣工后的结果(地基强度或承载力)必须达到设计要求的标准。检验数量,每单位工程不应少于3点,1000m2以上工程,每100m2至少应有1点,3000 m2以上工程,每300m2至少应有1点。每一独立基础下至少应有1点,基槽每20延米应有1点。

5.2. 对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高压喷射注浆桩复合地基、砂桩地基、振冲桩复合地基、土和灰土挤密桩复合地基、水泥粉煤灰碎石桩复合地基及夯实水泥土桩复合地基,其承载力检验,数量为总数的0.5%~1%,但不应少于3处。有单桩强度检验要求时,数量为总数的0.5%~1%,但不应少于3根。

当设计有指标时,以设计要求为依据,如无设计指标时应按表5.2.1的规定执行。

6、砂和砂石地基技术交底卡:

技术交底内容:

6.1强制性条文

6.1. 对灰土地基、砂和砂石地基、土工合成材料地基、粉煤灰地基、强夯地基、注浆地基、预压地基,其竣工后的结果(地基强度或承载力)必须达到设计要求的标准。检验数量,每单位工程不应少于3点,1000m2以上工程,每100m2至少应有1点,3000 m2以上工程,每300m2至少应有1点。每一独立基础下至少应有1点,基槽每20延米应有1点。

6.2. 对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高压喷射注浆桩复合地基、砂桩地基、振冲桩复合地基、土和灰土挤密桩复合地基、水泥粉煤灰碎石桩复合地基及夯实水泥土桩复合地基,其承载力检验,数量为总数的0.5%~1%,但不应少于3处。有单桩强度检验要求时,数量为总数的0.5%~1%,但不应少于3根。当设计有指标时,以设计要求为依据,如无设计指标时应按表6.2.1的规定执行。

7.土工合成材料地基技术交底卡:

技术交底内容:

7.1强制性条文

7.1.1 对灰土地基、砂和砂石地基、土工合成材料地基、粉煤灰地基、强夯地基、注浆地基、预压地基,其竣工后的结果(地基强度或承载力)必须达到设计要求的标准。检验数量,每单位工程不应少于3点,1000m2以上工程,每100m2至少应有1点,3000 m2以上工程,每300m2至少应有1点。每一独立基础下至少应有1点,基槽每20延米应有1点。

7.1.2 对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高压喷射注浆桩复合地基、砂桩地基、振冲桩复合地基、土和灰土挤密桩复合地基、水泥粉煤灰碎石桩复合地基及夯实水泥土桩复合地基,其承载力检验,数量为总数的0.5%~1%,但不应少于3处。有单桩强度检验要求时,数量为总数的0.5%~1%,但不应少于3根。当设计有指标时,以设计要求为依据,如无设计指标时应按表4.2.1的规定执行。

8.预压地基和塑料排水带技术交底卡

技术交底内容:

8.1 强制性条文

8.1.1 对灰土地基、砂和砂石地基、土工合成材料地基、粉煤灰地基、强夯地基、注浆地基、预压地基,其竣工后的结果(地基强度或承载力)必须达到设

计要求的标准。检验数量,每单位工程不应少于3点,1000m2以上工程,每100m2至少应有1点,3000 m2以上工程,每300m2至少应有1点。每一独立基础下至少应有1点,基槽每20延米应有1点。

8.1.2 对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高压喷射注浆桩复合地基、砂桩地基、振冲桩复合地基、土和灰土挤密桩复合地基、水泥粉煤灰碎石桩复合地基及夯实水泥土桩复合地基,其承载力检验,数量为总数的0.5%~1%,但不应少于3处。有单桩强度检验要求时,数量为总数的0.5%~1%,但不应少于3根。当设计有指标时,以设计要求为依据,如无设计指标时应按表8.1.2的规定执行。

9.钢及混凝土支撑系统技术交底卡:

技术交底内容:

钢及混凝土支撑系统工程质量检验标准按表9.1执行

10.灰土地基技术交底卡

技术交底内容:

强制性条文

10.1 对灰土地基、砂和砂石地基、土工合成材料地基、粉煤灰地基、强夯地基、注浆地基、预压地基,其竣工后的结果(地基强度或承载力)必须达到设计要求的标准。检验数量,每单位工程不应少于3点,1000m2以上工程,每100m2至少应有1点,3000 m2以上工程,每300m2至少应有1点。每一独立基础下至少应有1点,基槽每20延米应有1点。

10.2 对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高压喷射注浆桩复合地基、砂桩地基、振冲桩复合地基、土和灰土挤密桩复合地基、水泥粉煤灰碎石桩复合地基及夯实水泥土桩复合地基,其承载力检验,数量为总数的0.5%~1%,但不应少于3处。有单桩强度检验要求时,数量为总数的0.5%~1%,但不应少于3根。

11.砂和砂石地基技术交底卡

技术交底内容:

强制性条文

11.1 对灰土地基、砂和砂石地基、土工合成材料地基、粉煤灰地基、强夯地基、注浆地基、预压地基,其竣工后的结果(地基强度或承载力)必须达到设计要求的标准。检验数量,每单位工程不应少于3点,1000m2以上工程,每100m2至少应有1点,3000 m2以上工程,每300m2至少应有1点。每一独立基础下至少应有1点,基槽每20延米应有1点。

11.2 对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高压喷射注浆桩复合地基、砂桩地基、振冲桩复合地基、土和灰土挤密桩复合地基、水泥粉煤灰碎石桩复合地基及夯实水泥土桩复合地基,其承载力检验,数量为总数的0.5%~1%,但不应少于3处。有单桩强度检验要求时,数量为总数的0.5%~1%,但不应少于3根。

12.高压喷射注浆地基技术交底卡

技术交底内容:

强制性条文

12.1 对灰土地基、砂和砂石地基、土工合成材料地基、粉煤灰地基、强夯地基、注浆地基、预压地基,其竣工后的结果(地基强度或承载力)必须达到设计要求的标准。检验数量,每单位工程不应少于3点,1000m2以上工程,每100m2至少应有1点,3000 m2以上工程,每300m2至少应有1点。每一独立基础下至少应有1点,基槽每20延米应有1点。

12.2 对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高压喷射注浆桩复合地基、砂桩地基、振冲桩复合地基、土和灰土挤密桩复合地基、水泥粉煤灰碎石桩复合地基及夯实水泥土桩复合地基,其承载力检验,数量为总数的0.5%~1%,但不应少于3处。有单桩强度检验要求时,数量为总数的0.5%~1%,但不应少于3根。

13.水泥土搅拌桩地基技术交底卡

技术交底内容:

13.1 强制性条文

13.1 .1 对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高压喷射注浆桩复合地基、砂桩地基、振冲桩复合地基、土和灰土挤密

桩复合地基、水泥粉煤灰碎石桩复合地基及夯实水泥桩复合地基,其承载力检验,数量为总数的

0.5%~1%,但不应少于3处。有单桩强度检验要求时,数量为总数的0.5%~1%,但不应少于3根。

13.2 水泥土搅拌桩地基

13.2.1 施工前应检查水泥及外掺剂的质量、桩位、搅拌机工作性能及各种计量设备完好程度(主要是水泥

浆流量计及其他计量装置)。

13.2.2 施工中应检查机头提升速度、水泥浆或水泥注入量、搅拌桩的长度及标高。

13.2.3 施工结束后,应检查桩体强度、桩体直径及地基承载力。

13.2.4 进行强度检验时,对承重水泥土搅拌桩应取90d后的试件;对支护水泥土搅拌桩应取28d后的试件。

13.2.5 水泥土搅拌桩地基质量检验标准应符合表13.2.5的规定。

14.钢筋混凝土预制桩技术交底卡

技术交底内容:

14.1 强制性条文

14.1.1 打(压)入桩(预制混凝土方桩、先张法预应力管桩)的桩位偏差,必须符合表14.1.1的规定。斜桩倾斜度的偏差不得大于倾斜角正切值的15%(倾斜角系桩的纵向中心线与铅垂线间夹角)。

表预制桩(钢桩)桩位的允许偏差(mm)

14.2.1 静力压桩包括锚杆静压桩及其他各种非冲击力沉桩。

14.2.2施工前应对成品桩(锚杆静压成品桩一般均由工厂制造,运至现场堆放)做外观及强度检验,接桩用焊条或半成品硫磺胶泥应有产品合格证书,或送有关部门检验,压桩用压力表、锚杆规格及质量也应进行检查。硫磺胶泥半成品应每100kg做一组试件(3件)。

14.2.3压桩过程中应检查压力、桩垂直度、接桩间歇时间、桩的连接质量及压入深度。重要工程应对电焊接桩的接头做10%的探伤检查。对承受反力的结构应加强观测。

14.2.4施工结束后,应做桩的承载力及桩体质量检验。

14.2.5锚杆静压桩质量检验标准应符合表14.2.5的规定。

表14.2.5静力压桩质量检验标准

14.3.1 桩在现场预制时,应对原材料、钢筋骨架(见表14.3.1)、混凝土强度进行检查;采用工厂生产的成品桩时,桩进场后应进行外观及尺寸检查。

14.3.2 施工中应对桩体垂直度、沉桩情况、桩顶完整状况、接桩质量等进行检查,对电焊接桩,重要工程应做10%的焊缝探伤检查。

14.3.3 施工结束后,应对承载力及桩体质量做检验。

14.3.4 对长桩或总锤击数超过500击的锤击桩,应符合桩体强度及28d龄期的两项条件才能锤击。

14.3.5 钢筋混凝土预制桩的质量检验标准应符合表14.3.5的规定。

表预制桩钢筋骨架质量检验标准(mm)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