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育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小学数学教育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小学数学教育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小学数学教育中创新能力的培养-中学数学论文

小学数学教育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吕敏

(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星海小学,江苏苏州215000)

摘要:小学教育是在每个个体受教育过程中最为至关重要,起着决定性作用的一个阶段。在这个阶段对于个体的各项素质的培养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如果在这个阶段的教学中采用了合适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对学生的各项能力的培养都将起到积极的作用,特别是创新能力的培养。由于在小学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学习和吸收新鲜事物的能力都非常强。所以在小学教育中要着重增强每个学生的创新能力。本文从更加需要理性思维能力的小学数学教育方面着手对创新能力的培养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育;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47-0071-02

一、小学数学教育中创新能力培养的必要性

在小学数学教育中对学生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非常有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1)小学数学教育本身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学生只有具备了一定的创新能力,才能很好地掌握这门学科中每个知识点,才能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2)通过小学数学教育能够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小学数学的教学内容涉及到了思维的扩展和想象力的构建,这些都是创新能力发展的基础。(3)对学生自身来说,在小学教育阶段尤其在数学教学中是培养创新能力的最好时期。学生的生理状况和心理状况决定了其自身学习和素质培养的最佳

时期即是在小学教育阶段这个年龄层,在这个阶段,学生学习和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都很强,大脑功能也逐渐被开发。

二、如何在小学数学教育中培养创新能力

(一)创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为激发创新思维提供环境支持

对创新能力的培养关键点是激发出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使之在主观上乐于接受新鲜事物,并怀有极大的兴趣对现有的知识开展探索创新。为了激发创新思维首先要创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为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最适宜的温床。对于课堂教学氛围的培养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教师形象。在教师形象方面,小学数学老师应尽量要和蔼可亲,为学生提供宽松、和谐的学习情境,这样有利于学生跟老师的亲近,便于学生在心理上减轻对学习的压力,在放松的状态,最大限度地施展自己的想象空间。另外,在教学中,教师要抛弃发扬民主、自由、平等的精神,将学生当作自己的朋友,进行平等、广泛的交流,鼓励每一位学生畅所欲言,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要对所有的学生一视同仁,老师给予学生表扬、赞美、鼓励、微笑、温馨的话语,都会给学生莫大的鼓励,让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感受到对自己的肯定,从而更加乐于积极主动地去学习、探索知识,从而不断激发出创新的火花。

2.教室环境。在教室环境方面,为了提供良好的创新氛围,也要进行适度的改变。要改变传统的、常规单调的颜色布局,和只是张贴标语中规中矩的教室布置形式,要向多色彩化、多图形化、立体化方向发展。这样才能给学生创造思维创新的良好外在环境。

3.教学道具。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道具的使用对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意识非常有帮助作用。

(二)丰富课堂教学方法和方式,开发创新意识

为了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对课堂教学方法和方式进行多样化非常有必要性。主要的途径有以下几点:

1.教师要多设计问题,引导学生回答。现代教学观提倡把问题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在小学数学教学领域也不例外。处在这个生理发育期的小学生,对新知识的求索欲望强烈,也有急于表现自己的欲望。小学数学教学中为了培养创新能力,要充分认识到学生的这一特点,在课堂教学中多设置一些问题,从而引发出学生的认知冲突,激起学生求知欲望,另外,教师要对问题进行适当的引导,帮助学生尝试探索新知识,这样能够帮助学生找寻到解决问题的窍门,找到走向创新的敲门砖。

2.将操作实践应用到课堂教学中。儿童心理学家曾经针对儿童的思维和动作进行过各种试验和研究,最终得出这样的结论:思维始于动作。这与哲学上的劳动创造一切的思想不谋而合。在实际的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重视动手即操作实践的重要性。在课堂教学要改变旧有的口头授课的方式,要有意识地安排一些画、摆和拼等动手实践操作活动,将学生的操作与思维合理联系起来,使每个学生的创新思维的结果物质化,不仅仅以思维的形式存在,这样能让学生充分体会到创新思维的成就感。总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够获得大量的感性认识,同时还能目睹到自己的创造成果,从中体验到了创造的乐趣,进而进行一定的良性循环,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求知欲望,最终达到增强其创新能力的目的。如在进行“长方形的认识”教学时,教师可让学生亲自动手量一下书本、铅笔盒等表面是长方形的物体的长度与宽度,或者动手制作出一个规定长与宽的长方形等等,让学生在实际的实践操作中充分了解数学问题在现实生活中的体现。通过动

手能力的培养来促进小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

3. 教师要善于运用语言和动作对学生进行激励。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对每一个学生的积极表现给予及时的语言或动作方面的反应。如果学生的观点存在不全面甚至错误的现象,教师也应该以鼓励为主,并及时指出问题所在,使其不丧失自信心,不怀疑自己的创新能力,能够再接再励。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的每一个眼神、每一句鼓励或表扬的话语、每一个鼓掌的动作都会给予学生莫大的肯定和鞭策,能够很好地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形成。

4.增加小组讨论等形式来弥补传统教学中一对多的教学模式所滋生的问题。我国传统的教学模式为一对多的形式,这个模式延续了数十年,跟我国的客观国情息息相关。它的产生和发展延续在一定程度基于其自身的一些优点,但是整体来看对学生掌握知识、培养素质方面是不利的。我们只能从其他方面来弥补这些问题造成的困境。其中比较有效的措施即是在课堂教学中增加小组讨论的形式。笔者在自己的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这种方法,效果比较明显,学生的整体素质有了很大的提升,特别是在小组讨论中更容易诱发出学生的创新思想和观点。

5.善于利用多媒体教学,从感官上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随着科技的进步,多媒体技术应用到各行各业,在教育行业也很广泛。但是还存在着多媒体技术没有被充分利用的现象。在大多数的课堂教学中,多媒体的应用只是单纯地取代了以往的黑板,只是将板书单纯地搬到了多媒体屏幕上。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善于利用多媒体非常重要,可以开展视频教学、实物实体显示、将解题过程设置成动画形式展现、制作出简练精要的PPT演示教学等。这些基于多媒体的多种教学内容展示途径在很大程度上能够从感官上刺激学生的求知欲望、增加接受能力和激发创新能力。

6.将故事应用到小学数学教学中。根据小学生爱听故事的特性,可以编造一些故事糅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具体操作为:要围绕课本中的知识点,创作与知识点相关的故事,这些故事一般要求情境新意有趣,要在故事中尽情发挥想象,这样才能引发学生更广泛的想象。另外,尽量在每篇故事中配上相应的图片,这样就进一步丰富了学生的想象能力、空间思维能力,进而激发出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三、结束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创新能力的培养非常有必要性。小学数学教师要针对各自的教学条件和设备在教学中为学生尽量提供多方位的措施来增强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仇兆平.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探究[J].学术研究,2011,(1):154.

[2]张平花.浅谈数学教学中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J].中国校外教育,2014,(1):4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