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电设备拆装实习报告

机电设备拆装实习报告
机电设备拆装实习报告

机电设备拆装实习报告

一、机电设备拆装实习目的

机电设备拆装是机械设计创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打算中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之一,经过对机械典型部件的拆装与测绘,使学生从感性上认识机械典型部件的布局方式、传动关系、连接办法等,从而加深对机械类专业课的理解和应用。经过对机械典型部件的拆装与测绘实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加深对机械典型部件内部具体结构的理解,学会使用各种工量具,并培养学生在实践中发觉咨询题、解决咨询题、勤于考虑的能力,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教学目标有

(一)知识掌握点

1. 经过机床典型部件拆装训练了解机床典型部件的结构及传动方式,零部件的作用及连接方式。

2. 提高识图能力。

3. 熟悉装配的概念及部件的拆装办法。

(二)能力训练

1.熟练掌握常用装配工具的使用

2.基本掌握零部件拆装的操作办法。

(三)素养培养

培养同学严谨、细致工作的态度,科学有效的工作办法。

二、实习方式及场所

本实习内容由老师完成基本内容说解和学生分组实践操作两部分组成,基本内容说解和拆装实习地方挑选在西安石油大学机械拆装实验室、,集中授课;学生分组交叉进行。

物质预备

1.设备:拆装用多种变速箱

2.工具:扳手类、旋具类、拉出器、手锤类、铜棒、衬垫、弹性卡簧钳、油池、毛刷

3.材料:棉纱、柴油

三、实训基本内容

1. 数控铣床(精雕cnc雕刻机)组成、布局及其要紧技术参数;

2. 数控铣床的安全操作规程;

3.机床操作面板与操纵面板及其按钮使用;

4. 工件、刀具安装及调整,对刀,建立工件坐标系等及其注意事项;

5. 实训用数控铣床的特殊指令与常用指令及其使用办法;

6. 程序的输入与编辑及注意事项;

7. 会使用精雕软件进行编程、对简单零件数控的加工的手动编程、自动编程和印章和浮雕雕刻的自动编程、参数选定和仿真加工

8.简单零件的加工和印章的雕刻的操作

三.数控机床的组成及工作原理

1.概念----数控、数控机床与数控加工

数字操纵:是以数字化信号对机构的运动过程进行操纵的一种办法。简称为数控(nc)。

数控机床:指应用数控技术对加工过程进行操纵的机床。

数控加工:泛指在数控机床上进行零件加工的工艺过程。

2.数控加工的特点(优点)

数控机床与一般机床比较:数控机床在一般机床基础上增加了对机床运动和动作自动操纵的功能部件,使数控机床可以自动完成对零件加工的全过程。

1)加工精度高,加工质量稳定

① 数控机床的机械精度高

② 数控机床的操纵精度高(0.001mm/p)

③ 无人为误差,加工的一致性好

2)数控加工的生产效率高

①极大地缩短加工的辅助时刻(快速行程、自动换刀)

②免划线工序

③粗、精加工一次装夹完成

④无需中途停车检测

3)对加工对象的习惯性强.

单件、小批生产易于获得好效益

4)易于实现cad/cam一体化及构成计算机集中操纵系统.

四.精雕机的特点:

普通认为精雕机是使用小刀具、大功率、小吃刀量、高速进给、高速主轴电机的数控铣床。国外并没有精雕机的概念,加工模具他们是以加工中心(电脑锣)铣削为主的,但加工中心有它的别脚,特别是在用小刀具加工小型模具时会显得力别从心,同时成本很高。国内开始的时候惟独数控雕刻机的概念,雕刻机的优势在雕,假如加工材料硬度比较大也会显得力别从心。精雕机的浮现能够说填补李两者之间的空白。精雕机既能够雕刻,也可铣削,是一种高效高精的数控铣床。

精雕机和雕刻机、雕铣机、加工中心(电脑锣)在外观结构上都特别类似,下面就四者进行比较分析:

从概念上说:

加工中心:港台、广东一带称之为电脑锣,是带有刀库和自动换刀装置的一种高度自动化的多功能数控机床。第一台加工中心浮现在1958年的美国。它能够实现了工件一次装夹后即可进行铣削、钻削、镗削、铰削和攻丝等多种工序的集中加工,功能特别强调铣。

雕刻机:它主轴转速高适合小刀具的加工,扭矩比较小,着重于雕刻功能,例如木材(特意加工木板的称为木雕机)、双色板、亚克力板等硬度别高的板材,别太适合强切削的大工件。目前市面上的大多数打着雕刻机旗号的产品基本上为加工工艺品为主,成本低,由于精度别高,别宜用于模具开辟;但也有例外的例如晶片雕刻机。

精雕机:顾名思义。算是能够精确雕、也可铣,雕刻机的基础上加大了主轴、伺服电机功率,床身承受力,并且保持主轴的高速,更重要的是精度很高。

雕铣机:雕铣机注重雕和铣,是介于精雕机和加工中心之间的过渡机型。相比精雕机,其优点是机器刚性更强,加工效率更高、功率大、适合做软金属的快速、重型切削。相比加工中心优点是:加工软金属如铜、铝的速度更快、钢模的精加工速度效率更高。其缺点别宜进行大型工件的开粗、重切削。雕铣机还向高速进展,普通称为高速机,切削能力更强,加工精度特别高,还能够直接加工硬度在hrcxx以上的材料,一次成型。

从外观体积上说:

加工中心体积最大,大型的16xx型机体积在4m*3m,小型的850型机也在2.5m*2.5m;精雕机次之,比较大型的750型机普通在2.2m*2m;雕刻机最小。

从机械结构上说:

加工中心普通采纳悬臂式,精雕机和雕刻机普通多用龙门式架构,龙门式又分为栋梁式和定梁式,目前精雕机以定梁式居多。

从指标数据上说:

主轴最高转速(r/min):加工中心8000;雕精雕机最常见240000,高速机最低30000;雕刻机普通与雕铣机相同,用于高光处理的雕刻机能够达到80000,普通别用电主轴而是用

气浮主轴。

主轴功率:加工中心最大,从几千瓦到几十千瓦都有;精雕机次之,普通在十千瓦以内;雕刻机最小。

切削量:加工中心最大,特别适合重切削,开粗;精雕机次之,适合精加工;雕刻机最小。

速度:由于精雕机和雕刻机都比较轻巧,它们的挪移速度和进给速度比加工中心要快,特别是配备直线电机的高速机挪移速度最高达到120m/min

精度:三者的精度已经。

从加工尺寸上说:工作台面积能够比较好的反应那个。国内加工中心(电脑锣)最小的工作台面积(单位mm,下同)在830*500(850机);精雕机的最大的工作台面积在700*620(750机),最小的是450*450(400机);雕刻机普通可不能超过450*450,常见的是45*270(250机)。

从应用对象上说:

加工中心用于完成较大铣削量的工件的加工设备,大型的模具,硬度比较的材料,也适合一般模具的开粗;精雕机用于完成较小铣削量,小型模具的精加工,适合铜工、石墨等的加工;低端的雕刻机则偏向于木材、双色板、亚克力板等硬度别高的板材加工,高端的适合晶片、金属外壳等抛光打磨。

普通认为:加工中心、精雕机既能够做产品,也能够做模具,雕刻机只能够做产品。

适合材料:

有机玻璃、pvc板、abs板、kt板、木材、宝石、大理石、铝塑板、铁、铜、铝、塑料等各种材料进行表面加工及切割

性能指标:

工作平台尺寸:400mm400mm

雕刻范围:400mm400mm

z轴行程:180mm

进料高度:200mm

机体配置:铸铁

台面配置:铸铁台面

丝杆配置:20丝杆(台湾上银c3级研磨丝杆)

导轨配置:20方轨(台湾appa高精度sp级直线导轨)

定位精度:±0.015/300mm

主轴转速:0-24000(转/分)

x、y、z轴电机:国产高速步进电机

运动操纵:高性能维宏操纵系统

雕刻指令:g代码*、u00*、mmg*、nc

分辨率:0.0025/脉冲

刀具直径:3.175mm、4mm、6mm

主轴功率:800w恒功率水冷高速电机

运动方式:底盘动

五.心得体味

为期两周的机电设备拆装实习转眼就结束了,但是带给我的感觉却永久的留在了我的心。总的来说,这次为期两周的实习活动是一次有味的,且必给了我将来的学习工作上的重要的经验。在未来的时刻里也估计可不能再有如此的机会去让我们去体验如此的日子,也估计难有如此的幸运去体验周围的每一样东西到底是怎么创造出来的了。

随着科学的迅猛进展,新技术的广泛应用,会有不少领域是我们未曾接触过的,惟独敢于去尝试才干有所突破,有所创新。就像我们接触到的加工中心、车床,尽管它的惊险性很大,但是要求每个同学都要去操作而且要加工出产品,如此就锻炼了大伙儿敢于尝试的勇气。数控加工实习带给我们的,别全是我们所接触到的那些操作技能,也别仅仅是经过几项工种所要求我们锻炼的几种能力,更多的则需要我们每个人在实习结束后依照自己的事情去感悟,去反思,勤时自勉,有所收获,使这次实习达到了他的真正目的。我们知道,机电设备拆装实习是一门实践性的技术基础课,是高等院校工科学生学习机械创造的基本工艺办法和技术,完成工程基本训练的重要必修课。它别仅能够让我们获得了机械创造的基础知识,了解了机械创造的普通操作,提高了自己的操作技能和动手能力,而且加强了理论联系实际的锻炼,提高了工程实践能力,培养了工程素养。

对我们来说,机电设备拆装实训是一次很好的学习、锻炼的机会,甚至是我们日子态度的教育的一次机会!在这次实训中,让我体味最深的是理论联系实际,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理论知识当然重要,可是无实践的理论算是空谈。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的相结合,将理论真正用到实践中去,才干更好的将自己的才华展现出来。我往常总以为看书看的知道,也理解就得了,经过这次的实训,我如今终于知道,没有实践所学的东西就别属于你的。俗话说:尽信书则别如无书我们要读好书,而别是读死书。任何理论和知识惟独与实习相结合,才干发挥出其作用。而作为思想可塑性大的我们,别能单纯地依赖书本,还必须到实践中检验、锻炼、创新;去培养科学的精神,良好的品德,高尚的情操,文明的行为,健康的心理和解决咨询题的能力。

在这次操作过程中,但是由于时刻较短,没能熟练的掌握编程。未来要仔细学习,提高编程水平,并加强操作水平的提高。

总之,本次数控实训真的比往常提高了水平,尤其在实际操作方面,遗憾的是时刻有些短。经过本次实训我也发觉了自己的别脚,要紧是操作水平以及实践经验方面有欠缺。两周的实习带给我们的,别全是我们所接触到的那些操作技能,也别仅仅是经过几项工种所要求我们锻炼的几种能力,更多的则需要我们每个人在实训结束后依照自己的事情去感悟,去反思,勤时自勉,有所收获,使这次习实达到了它的真正目的。

机电一体化公开课教案

项目九物料分拣机构 知识目标: 1.掌握分拣机构的工作原理 2.编写控制程序并调试分拣机构的 技能目标:通过学习,学生能够理解控制程序并能独立运行分拣机构 重点及难点:理解控制程序并能独立运行分拣机构 器材准备:电源模块、FX2N-48MR型PLC、指示灯、编程电缆、导线、分拣机构 任务一:复习分拣机构(实物观察,让学生回顾各分拣机构的组成部分)教师问:我们这个装置有哪些组成部分? 学生回答,教师补充。(由光电传感器、输送带、电感传感器、2个光纤传感器、3个物料槽、3个单杆气缸、1台三相异步电动机、6个磁性传感器及电磁阀组成)。 教师问:那你们知道这些元件的功能吗? 学生回答,教师补充。(主要完成通过传感器检测实现物料的分拣任务) (1)光电传感器:当有物料到放入时,给PLC一个输入信号。 (2)输送带:由三相交流异步电动机拖动,输送物料。 (3)电感式传感器:检测金属材料,检测距离为2~5mm (4)光纤传感器:用于检测非金属的白色、黑色物料,检测距离为3~8mm。 (5)料槽:对物料进行分拣时,用于放置物料。 (6)单杆气缸:将物料推入料槽,由单向电控气阀控制。 (7)三相异步电动机:驱动传送带转动,由变频器控制。 (8)磁性传感器:用于气缸的位置检测。 (9)电磁阀:实现气缸的伸出、缩回运动。

注:双向电控阀用来控制气缸进气和出气,从而实现气缸的伸出、缩回运动;单向电控阀用来控制气缸单向运动,实现气缸的伸出、缩回运动。与双向电控阀区别在双向电控阀初始位置是任意的可以控制两个位置,而单控初始位置是固定的只能控制一个方向。 引入:教师演示分拣机构运行的实验,从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产生学习的兴趣。任务二:物料分拣机构的程序设计 控制要求:从入料口放入物料,落料处的光电传感器检测到有物体放入后,变频器驱动三相异步电动机,拖动传送带运行;当物料被输送至金属传感器检测位置时,推料一气缸动作,将物料推入料槽一;若为白色物料,待传送到白色物料检测传感器位置时,推料二气缸动作,将物料推入料槽二;若为黑色物料,待传送到黑色物料检测传感器位置时,推料三气缸动作,将物料推入料槽三。 教师问:程序设计一般分为那几个步骤? 学生回答:(1)列I/O分配表(2) 编写梯形图(3)将梯形图传入PLC (4)画外部接线图(5)运行 程序设计: 1.列I/O分配表(师生合作)。

《机电一体化技术与系统》教学大纲教案

《机电一体化技术与系统》教学大纲 课程编码: 课程名称:机电一体化技术 学时/学分:32学时/1.5学分 先修课程:《机械原理》、《机械设计》、《电工学》、《可编程控制技术》、《液压与气压传动》。 适用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开课教研室:机电一体化教研室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1.课程性质:本课程属于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选修课程,强调知识结构系统性和教学体系完整性的统一,使学生对机电一体化技术有较全面的认识,比较系统地掌握机电一体化系统各元部件的选择、计算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初步具备机电一体化系统的设计能力。 2.课程任务:任务是使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的学生在机电一体化技术方面具有较广泛的知识,了解机电一体化系统(产品)涉及的相关技术,重点掌握典型机电一体化系统构建、设计,使学生在今后的工作中具有综合应用多学科知识的能力。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1.要求掌握的基本知识 机电一体化的一般知识。机电一体化的组成,各部分的性能、特点。 2.要求掌握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交流逆变技术,位置检测技术,plc控制系统基本原理。常用电动机基本工作原理,交流伺服电机特点及其调速方法,机械部件与气液控制技术基本原理。 3.要求掌握的基本技能 一、能设计电气电路图(就是控制电机启停、正反转,星三角这样的),并能完成配线。二、能进行PLC编程,能设计PLC控制电路。三、能用AUTOCAD画机械零件图,并进行简单的机械设计。三、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能看懂设备的说明书等。

4.考核方式以平时作业和期末考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平时占30%左右,期末占70%左右。 三、课程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 1.第一章绪论 内容:机电一体化系统的意义;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工作的组织;机电一体化系统所代表产品的范围及分类;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的发展趋势。 2.第二章交流逆变技术 内容:熟悉电力电子器件,掌握整流电路的分析方法,熟悉PWM逆变原理。 重点:整流电路的分析方法。 难点:PWM逆变原理。 3.第三章位置检测技术 内容:熟悉包括行程开关、接近开关、光电开关检测开关原理及功能。 重点:在了解各种开关原理基础上会进行简单的设计。 难点:传感器接口技术,以及各传感器和plc输入模块连接。 4.第四章PLC控制系统 内容:PLC控制系统,系统组成与PLC结构,PLC的工作原理,PLC的规格与型号,PLC连接技术 重点:PLC连接技术,程序编制。 难点:PLC的应用与实践。 5.第五章伺服传动技术 内容:伺服系统的结构组成及分类,直流伺服系统结构和原理,直流伺服系统的稳态误差分析,直流伺服系统的动态校正,交流伺服系统的分类及应用。异步型交流电动机的变频调速的基本原理及特性,异步电动机变频调速系统。步进电动机的结构、工作原理及使用特点,环形分配器;功率驱动器的种类及其工作原理。 重点: 直流伺服电机特性和调速原理,直流伺服系统组成的基本原理,交流伺服电机特点及其调速方法,变频调速装置的基本原理。 难点:直流伺服电机特性和调速原理,交流伺服电机特点及其调速方法。 6.第六章机械传动与支承技术

《机电一体化技术》课程教案(第一章)

教案 2010~2011学年第一学期 主讲教师梁杰 课程名称机电一体化技术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 学时及学分48学时3学分 授课班级机械07 机电方向 使用教材姜培刚《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2003年9月第一版 系(院、部) 工程机械系教研室(实验室) 机械电子技术

课时授课计划 课次序号: 1 一、课题:1 绪论 1.1 概述 1.2 机电一体化的发展概况 1.3 机电一体化应用举例 1.4 机电一体化系统的构成 二、课型:课堂讲授 三、目的要求:通过该次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机电一体化的定义、研究内容、产生与发展历程;了解机电一体化技术在日常生活、机械制造、汽车、工程机械等行业的应用情况;熟悉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基本组成及每一部分的功能;了解本课程的学习内容与学习方法。 四、重点、难点:本次课的重点是机电一体化的应用、系统的基本组成及每一部分的功能。 五、教学方法及手段:采用多媒体教学结合板书。本次课的内容相对容易理解。在讲授的过程中,通过尽量多的应用实例使学生认识到机电一体化技术目前的普及程度及掌握该技术的重要性;提高学生学习本课程的兴趣,并加深对所讲授内容的理解。 六、参考资料: 1、张建民等编著《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高等教育出版社。 2、梁景凯、盖玉先主编《机电一体化技术与系统》,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年11月第二版。 七、作业:1-1 八、授课记录: 九、授课效果分析: 通过大量的应用实例,活跃了课堂气氛,调动了学生的听课积极性,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十、教学进程(教学内容、教学环节及时间分配等) 1、复习 2、导入课题:通过具体实例来说明现代工程机械等产品机电一体化技术的普及程度,掌握机电一体化技术的重要性。 3、教学内容: 课程说明,本课程讲授的主要内容及学习方法; 1.1 概述 机电一体化的定义、起源、研究内容,应用机电一体化技术的意义。 1.2 机电一体化的发展概况 1、20世纪60年代前为第一阶段,“萌芽阶段” 2、70年代到80年代为第二阶段,“蓬勃发展阶段” 3、90年代后期开始为第三阶段,“智能化阶段” 1.3 机电一体化应用举例 家电、机械制造、机器人、汽车、工程机械 1.4 机电一体化系统的构成 1、机械本体 2、动力源 3、检测传感装置 4、控制与信息处理单元 5、执行机构 6、驱动单元 7、接口 4、课堂总结:进一步强调本课程的重要性;本课程涉及到的内容较多,特别是涉及到电子或计算机硬件部分较多,需要在时间上多投入和多查阅一些参考书;机电一体化、智能化是今后的发展趋势;机电一体化系统由七大部分组成。 5、布置作业: 1-1、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基本功能要素有哪些?功能各是什么?

《机电一体化》教案本

来宾职业教育中心学校 教案本 201 -201 年学年度第二学期 科目___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____ 教师__________________ 教案编写要求 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中等职业学校教学工作规范》要求,并结合我校情况,对我校教师教案的编写提出如下要求: 在写教案时明确所教学科的指导思想、教学目标、教学要求以及基本教学方式。并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兴趣习惯、情感态度等确定科学的教学方法,因材施教。能较准确突出教学目的、重点难点,在教学设计方面比较有特色。 教案包括:课题、授课日期、课时、教学目标(包括理论应知目 标和技能目标)、重点、难点、教学方法、教学仪器、教学过程(含 练习、小结)、板书设计、作业、课后反思等。

教师要在授课前一周备好教案(开学前应备好两周课的教案)不允许无教案上课。 来宾市职业技术学校教务处 2008年3月

落料光电传感器:检测是否有物料到传送带上,并给PLC —个输入信号。(接线注意棕色接“+”、蓝色接“-”、黑色接输出)

放料孔:物料落料位置定位。 金属料槽:放置金属物料。 塑料料槽:放置非金属物料。 电感式传感器:检测金属材料,检测距离为3~5m(接线注意棕色接“+”、蓝色接 “-”、黑色接输出) 电容式传感器:用于检测非金属材料,检测距离为5~10m(接线注意棕色接“ +”、蓝色接“-”、黑色接输出) 三相异步电机:驱动传送带转动,由变频器控制。 推料气缸:将物料推入料槽,由双向电控气阀控制。 板书设计: 1.功能 2.结构 3.安装要求 作业:实训报告册 课后反思:

机电一体化教案本.doc

来宾职业教育中心学校教案本201-201年学年度第二学期科目 班级 教师

教案编写要求 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中等职业学校教学工作规范》要求,并结合我 校情况,对我校教师教案的编写提出如下要求: 在写教案时明确所教学科的指导思想、教学目标、教学要求以及基本 教学方式。并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兴趣习惯、情感态度等确定科学的教 学方法,因材施教。能较准确突出教学目的、重点难点,在教学设计方面 比较有特色。 教案包括:课题、授课日期、课时、教学目标(包括理论应知目标和 技能目标)、重点、难点、教学方法、教学仪器、教学过程(含练习、小结)、板书设计、作业、课后反思等。 教师要在授课前一周备好教案(开学前应备好两周课的教案),不允许无教案上课。 来宾市职业技术学校教务处 2008年 3月

课题传送系统安装 授课日期第 1.2.3 周课时10 理论知识目标: 1.能描述 YL-235A 装置功能和结构 教 2. 能描述机电一体化概况和发展史(选)学 技能目标: 目 1. 学会正确拆解皮带运输系统 标 2.学会安装和调试皮带运输系统 教 学 重物料传送和分拣机构的拆装 点 教 学安装和调试皮带运输系统 难 点 教 法讲授、实训 教学仪器:拆装工具 教学过程:

落料光电传感器:检测是否有物料到传送带上,并给 PLC一个输入信号。(接线注意棕色接“ +”、蓝色接“ - ”、黑色接输出) 放料孔:物料落料位置定位。 金属料槽:放置金属物料。 塑料料槽:放置非金属物料。 电感式传感器:检测金属材料,检测距离为3~5mm(接线注意棕色接“ +”、蓝色接“ - ”、黑色接输出) 电容式传感器:用于检测非金属材料,检测距离为5~10mm(接线注意棕色接“ +”、蓝色接“ - ”、黑色接输出) 三相异步电机:驱动传送带转动,由变频器控制。 推料气缸:将物料推入料槽,由双向电控气阀控制。 板书设计: 1.功能 2.结构 3.安装要求 作业:实训报告册 课后反思:

机电一体化教案616K

机电一体化教案(讲稿)第六章 淮南联合大学教师授课教案 教学过程及时间分配: 6.1步进电动机 1.步进电机的工作原理 步进电动机又称电脉冲马达,是通过脉冲数量决定转角位移的一种伺服电动机。由于步进电动机成本较低,易于采用计算机控制,因而被广泛应用于开环控制的伺服系统中。步进电动机比直流电动机或交流电动机组成的开环控制系统精度高,适用于精度要求不太高的机电一体化伺服传动系统。目前,一般数控机械和普通机床的微机改造中大多数均采用开环步进电动机控制系统。 步进电动机按其工作原理分: 主要有磁电式和反应式两大类 步进电机按励磁相数分: 有三、四、五、六相等几种,因为相数越多,步距角越小,而且还采用多相 通电,提高步进电机的输出转矩。 步进电机按输出力矩大小分: 功率步进电机, 伺服(快速)步进电机 反应是步进电机的工作原理是:

三相反应式步进电动机的工作原理如图5-12所示,其中步进电动机的定子上有6个齿,其上分别缠有W A 、W B 、W C 三相绕组,构成三对磁极,转子上则均匀分布着4个齿。步进电动机采用直流电源供电。当W A 、W B 、W C 三相绕组轮流通电时,通过电磁力吸引步进电动机转子一步一步地旋转。 图 5-13 三相反应式步进电动机 图 5-12 步进电动机运动原理图 首先假设U 相绕组通电,则转子上下两齿被磁吸住,转子就停留在U 相通电的位置上。然后U 相断电,V 相通电,则磁极U 的磁场消失,磁极V 产生了磁场,磁极V 的磁场把离它最近的另外两齿吸引过去, 停止在V 相通电的位置上,这时转子逆时针转了300 。随后V 相断电,W 相通电,根据同样的道理,转子 又逆时针转了300,停止在W 相通电的位置上。若再U 相通电,W 相断电,那么转子再逆转300 。定子各相轮流通电一次,转子转一个齿。 步进电机绕组按U W V U W V U →→→→→→…依次轮流通电,步进电动机转子就一步步地按逆时针方向旋转。反之,如果步进电动机按倒序依次使绕组通电,即: U V W U V W U →→→→→→…,则步进电动机将按顺时针方向旋转。 步进电机绕组每次通断电使转子转过的角度称之为步距角。上述分析中的步进电机步距角为300 。 对于一个真实的步进电动机,为了减少每通电一次的转角,在转子和定子上开有很多定分的小齿.其中定子的三相绕组铁心间有一定角度的齿差,当U 相定子小齿与转子小齿对正时,V 相和W 相定子上的齿则处于错开状态,如图5-13所示。工作原理与上同,只是步距角是小齿距夹角的1/3。 2、步进电动机的通电方式 如果步进电动机绕组的每一次通断电操作称为一拍,每拍中只有一相绕组通电,其余断电,这种通电方式称为单相通电方式。三相步进电动机的单相通电方式称为三相单三拍通电方式。如: Λ→→→→A C B A 。

机电一体化——第一章 概述

1 .概论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世界正面临着以信息技术为中心的技术革命,其目标是极大地提高劳动生产率和产品质量。信息技术有三大支柱,即测量与控制技术、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机械技术和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的结合,是机械技术与电子技术发展的共同趋势之一。特别是新兴的微电子技术、信息技术引入传统的机械技术之中,已使传统的机械类产品在功能上、性能上以及制造技术上提高到了一个新的水平,创造出许多不曾有过的新产品与新设备,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因此,运用机电一体化技术设计机电一体化的设备或产品,改变机械产品与机械工业的面貌,满足社会和生活的物质需要,已成为工程设计人员的历史使命。本章将介绍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基本概念、系统组成要素和机电一体化系统的设计任务。 1.1机电一体化系统的概念 1.1.1系统的基本概念 “系统”这个名词,使用非常广泛。在不同的词典、手册和专著中系统的定义都是:系统是由相互作用的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按一定规律结合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系统具有如下特征: “集合性”,系统是许多元素的集合。 “关联性”,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之间是互相联系的互相制约的。 “目的性”,系统总是具有特定的功能,特别是人所创造或改选的系统,总是有一定的目的性。 “环境适应性”,系统总是存在并活动于一个特定的环境中,与环境不断进行物质、能量、信息的交换。系统必须适应环境。 对于系统工程还很难给出一个人们所公认的定义,这里列举一个较典型的解释。 “系统是为了更好地达到系统目标,而对系统的构成要素、组织结构、信息流动和控制机理等进行分析和设计的技术”(1967年日本工业标准JIS)。 由于系统是研究系统共性的跨学科的方法性技术,那么它研究和处理任何问题时都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机电一体化教案4

淮南联合大学 教案 课程名称:机电一体化系统 授课教师:陈其祥 授课班级:05机电1、2班 选用教材:赵先中.《机电一体化系统》.高教版

淮南联合大学教师授课教案 教学过程及时间分配: 第四章控制系统 4.1 控制系统的组成及其作用 控制系统的组成(5部分) (1)数字控制装置 作用:程序译码执行;状态信号输入采集处理,产生输出控制信号和状态显示信息 (2)输入装置 作用:接受现场状态信息和操作命令,(专为可识别的信息格式)

(3)输出装置(输出设备) 作用:接受来自数字控制装置的控制命令,转化并执行相应命令信息, 产生调解、改变系统工作状态的操作和动作 (4)输入输出接口 作用:连接数字控制装置和输入输出设备的信息桥梁,完成I/O信号的电平转换,隔离,信号方式转换,滤波,锁存和缓冲等功能(5)功率放大电路 作用:将输出接口的输出控制信号进行功率放大,以足够的功率驱动输出执行设备(输出装置),完成系统的运行 控制系统的组成实例1: 板书设计:

开关量控制系统的组成 机电业一体化系统控制电路组成 其他:①相关标题,主要内容要点等按常规进行书写 ②要求板书清晰整洁美观,图面大小适度规范,无错字别字和不规范文 字符号 作业: 1.简述机电一体化控制系统的构成 2.简述机电一体化控制系统各功能部件的作用 课后教学小结: 1.讲清机电一体化控制系统的组成原理,有助于后续教学内容的讲授 2.讲清机电一体化控制系统各部件的功能,有助于后续教学内容的讲授 3.通过课件图片和录相资料片的播放,加深对电一体化控制系统的感性理解 作业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部分学生的习题简述机电一体化控制系统各功能部件的作用存在错误 其余无明显作业问题 淮南联合大学教师授课教案

机电一体化教学设计

学习任务“电动机点动控制线路”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分析 “电动机点动控制线路”电动机生产加工电路的基本控制线路。在生产实践中,由于各种生产机械的工作性质和加工工艺不同,使得它们对电动机的控制要求不同,需要的电器类型和数量不同,构成的控制线路也就不同,有的比较简单,有的相当复杂。但任何复杂的控制线路也是由一些基本控制线路有机地组合而成的。由此可见电动机基本控制线路的重要性。 本项目包括3个学习任务,其中有了解按钮开关和交流接触器的正确接线、并会根据接线图完成点动电路的控制安装、试车排故。通过“理实一体”相结合的目的,更好的完成实训学习任务。

二、教学对象分析 本课程的教学对象是初中起点机电一体化专业2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机电专业的相关理论基础知识,并掌握了简单的基础接线实训等学习任务。 该班学生上课学习积极性高,学生们的认知能力、技能掌握水平有待强化,合作能力有待提高。 三、教学目标设计 1.能够正确认识按钮开关和交流接触器的结构,并根据接线图对其安装、检测。 2.能熟练掌握点动控制电路的工作原理。 3.能识读并绘制电路图、布置图和接线图。 4.能在教师指导下,正确安装和调试点动控制线路。 5.能通过调试排除故障。 四、学习重点及其化解方法 1.重点 正确认识按钮开关和交流接触器的结构,并会根据接线图安装完成接线。 2.化解方法 小组合作,结合理论知识,教师巡回指导,现场示范等。 五、学习难点及其化解方法 1.难点 完成点动控制线路的安装、调试、检修。

2.化解方法 小组展示,小组互评,教师总结归纳等。 六、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理实一体教学法(设定任务,引导启发学生循序渐进将理论内化为实践,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有助于学生直观了解细节的理论知识,更能调动学生学习的动手实训积极性)分层教学法(职中学生学习情况参差不齐,有效的分层教学可以让所有同学感受成功的喜悦,学习成绩及动手能力较强的为A,较一般的B,强迫学习的为C) 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让其掌握知识、运用知识) 七、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 1.教学环境

《机电一体化概论》word版

机电一体化概论 一、机电一体化的基本概念 机电一体化是在以机械、电子技术和计算机科学为主的多门学科相互渗透、相互结合过程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边缘技术学科,而机电一体化产品是在机械产品的基础上,采用微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生产出来的新一代产品。初级的机电一体化产品是指采用微电子技术代替和完善机械产品中的一部分,以提高产品的性能;而高级的机电一体化产品是利用机电一体化技术使机械产品实现自动化、数字化和智能化,使产品性能实现质的飞跃。因此,机电一体化是在机械产品中的机构主功能、动力功能、信息处理功能和控制功能上引进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并将机械装置和电子设备以及计算机软件等有机结合起来构成的系统总称。机电一体化技术同时也是工程领域不同种类技术的综合及集合,它是建立在机械技术、微电子技术、计算机和信息处理技术、自动控制技术、电力电子技术、伺服驱动技术以及系统总体技术基础之上的一种高新技术。近年来,随着微电子技术和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快速发展,机电一体化技术领域在不断地扩大和完善。目前机电一体化的研究和开发主要包括计算机数控系统、机器人、计算机辅助设计/辅助制造系统、柔性制造系统和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等。机电一体化产品和系统的特点是产品和系统功能的实现是机构中所有部分功能共同作用的结果,这与传统机电设备中机械与电子系统相对独立,可以分别工作具有本质的区别。随着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快速发展,机电一体化产品有逐步取代传统机电产品的趋势,这完全取决于机电一体化技术所存在的优越性和潜在的应用性能。与传统的机电产品相比,机电一体化产品具有下述优越性。 (1)使用安全性和可靠性提高。机电一体化产品一般都具有自动监视、报警、自动诊断、自动保护等功能。在工作过程中,遇到过载、过压、过流、短路等电力故障时,能自动采取保护措施,避免和减少人身和设备事故,显著提高设备的使用安全性。机电一体化产品由于采用电子元器件,减少了机械产品中的可动构件和磨损部件,从而使其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可靠性,产品的故障率低,寿命得到了提高。 (2)生产能力和工作质量提高。机电一体化产品大都具有信息自动处理和自动控制功能,其控制和检测的灵敏度、精度以及范围都有很大程度的提高,通过自动控制系统可精确地保证机械的执行机构按照设计的要求完成预定的动作,使之不受机械操作者主观因素的影响,从而实现最佳操作,保证最佳的工作质量和产品的合格率。同时,由于机电一体化产品实现了工作的自动化,使得生产能力大大提高。例如,数控机床对工件的加工稳定性大大提高,生产效率比普通机床提高5 ~6 倍,柔性制造系统的生产设备利用率可提高1 .5 ~3.5 倍,机床数量可减少约50 %,节省操作人员数量约50 %,缩短生产周期40 %,使加工成本降低50 %左右。 (3)使用性能改善。机电一体化产品普遍采用程序控制和数字显示,操作按钮和手柄数量显著减少,使得操作大大简化并且方便、简单。机电一体化产品的工作过程根据预设的程序逐步由电子控制系统指挥实现,系统可重复实现全部动作。高级的机电一体化产品可通过被控对象的数学模型以及外界参数的变化随机自寻最佳工作程序,实现自动最优化操作。 (4)具有复合功能并且适用面广。机电一体化产品跳出了机电产品的单技术和单功能限制,具有复合技术和复合功能,使产品的功能水平和自动化程度大大提高。机电一体化产品一般具有自动化控制、自动补偿、自动校验、自动调节、自动保护和智能化等多种功能,能应用于不同的场合和不同领域,满足用户需求的应变能力较强。例如,电子式空气断路器具有保护特性可调、选择性脱扣、正常通过电流与脱扣时电流的测量、显示和故障自动诊断等功能,使其应用范围大为扩大。 (5)调整和维护方便。机电一体化产品在安装调试时,可通过改变控制程序来实现工作方式的改变,以适应不同用户对象的需要以及现场参数变化的需要。这些控制程序可通过多种手段输入到机电一体化产品的控制系统中,而不需要改变产品中的任何部件或零件。对于具有存储功能的机电一体化产品,可以事先存入若干套不同的执行程序,然后根据不同的工作对象,只需给定一个代码信号输入,即可按指定的预定程序进行自动工作。机电一体化产品的自动化检验和自动监视功能可对工作过程中出现的故障自动采取措施,使工作恢复正常。 机电一体化技术和产品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涉及到工业生产过程的所有领域,因此,机电一体化

机电一体化1.概论

1 序言及概论 序言 一、对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初步了解 什么是机电一体化技术呢?机电一体化技术是在生产、制造机电一体化产品过程中使用的各种现代先进的技术。 那么哪些是机电一体化产品呢?日本学者高森年在他的著作中说:“当今世上只要是使人感到比较灵活、灵巧便利的机械都是基于机电一体化技术制造的,这样的说法毫不过分。” 因此可在自己感兴趣的领域想象。实际上,机电一体化在家用电器、各种车辆、工厂设备、航天航空等各种领域、场所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如家用照相机、全自动洗衣机、无人驾驶的汽车、全自动的玩具小车、工厂化流水线作业设备、航天器、火星探测器及机器人等。 综上所述,机电一体化产品是机械装置和电子装置的有机结合而形成的。 机电一体化技术是机械技术和电子技术等互相结合的各种技术的统称。 二、机电一体化产品的优越性 列举出一系列实例后,这些机械都是机电一体化产品,由此可见机电一体化产品在各行各业都得到了非常广泛的应用。随着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快速发展,机电一体化产品有逐步取代传统机电产品的趋势,这完全取决于机电一体化技术所存在的优越性和潜在的应用性能。这些机电一体化产品,它们有哪些优越性呢?它比一般机械产品及传统机电产品突出的优越性具体体现在: (1)精度提高 机电一体化产品大都具有信息自动处理和自动控制功能,其控制和检测的灵敏度、精度以及范围都有很大程度的提高,通过自动控制系统可精确地保证机械的执行机构按照设计的要求完成预定的动作,使之不受机械操作者主观因素的影响,从而实现最佳操作,保证最佳的工作质量。数控机床的加工精度比一般手工操作的机床的加工精度大大提高。 (2)功能增强 机电一体化产品跳出了机电产品的单技术和单功能限制,具有复合技术和复合功能,使产品的功能水平和自动化程度大大提高。机电一体化产品一般具有自动化控制、自动补偿、自动校验、自动调节、自动保护和智能化等多种功能,能应用于不同的场合和不同领域,满足用户需求的应变能力较强。例如电子式空气断路器具有保护特性可调、选择性脱扣、正常通过电流与脱扣时电流的测量、显示和故障自动诊断等功能,使得其应用范围大为扩大。 全自动洗衣机比一般的洗衣机增加了根据衣物自动检测水量的电子装置,非常方便;许多自动化设备都比一般的机械产品增加了许多功能。 (3)改善操作性和使用性 机电一体化产品普遍采用程序控制和数字显示,操作按钮和手柄数量显著减少,使得操作大大简化并且方便、简单。机电一体化产品的工作过程根据预设的程序逐步由电子控制系统指挥实现,系统可重复实现全部动作。高级的机电一体化产品可通过被控对象的数学模型以及外界参数的变化随机自寻最佳工作程序,实现自动最优化操作。 (4)提高生产率和降低成本 由于机电一体化产品实现了工作的自动化,使生产能力得以大大提高。例如数控机床对工件的加工稳定性大大提高,生产效率比普通机床提高5-6 倍;柔性制造系统的生产设备利用率可提高1.5-3.5 倍,机床数量可减少约50%,节省操作人员数量约50%,缩短生产周期40%,使加工成本降低50%左右。 (5)减轻劳动强度和改善劳动条件

机电一体化概念

《机电一体化系统》教案授课学时分配表

机电一体化基本概念 1。机电一体化的历史 机电一体化又称机械电子学,英文称为Mechatronics ,它是由英文机械学 Mechanics 的前半部分与电子学Electronics 的后半部分组合而成。机电一体 化最早出现在1971年日本《机械设计》杂志的副刊上,随着机电一体化技术的 快速发展,机电一体化的概念被人们广泛接受和普遍使用。1996年出版的 WEBSTER 大词典收录了这个日本造的英文单词,这不仅意味着 “Mechatronics ” 这个单词得到了世界各国学术界和企业界的认可,而且还意味着“机电一体化” 的哲理和思想为世人所接受。 2。机电一体化的定义 到目前为止,就机电一体化这一概念的内涵国内外学术界还没有一个完全统一 的表述。一般认为, 机电一体化 信息科学 机械学 电子学 图1- 1机电一体化与其它学科的关系

3。定义 机电一体化是以机械学、电子学和信息科学为主的多门技术学科在机电产品发展过程中相互交叉、相互渗透而形成的一门新兴边缘性技术学科。 4。定义的三重含义: (1)机电一体化是机械学、电子学与信息科学等学科相互融合而形成的学科。 图1-1 形象地表达了机电一体化与机械学、电子学和信息科学之间的相 互关系; (2)机电一体化是一个发展中的概念,早期的机电一体化就像其字面所表述的那样,主要强调机械与电子的结合,即将电子技术“溶入”到机械技术 中而形成新的技术与产品。随着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以计算机技术、 通信技术和控制技术为特征的信息技术(即所谓的“3C”技术:Computer、 Communication和 Control Technology)“渗透”到机械技术中,丰富了 机电一体化的含义,现代的机电一体化不仅仅指机械、电子与信息技术的 结合,还包括光(光学)机电一体化、机电气(气压)一体化、机电液(液 压)一体化、机电仪(仪器仪表)一体化等; (3)机电一体化表达了技术之间相互结合的学术思想,强调各种技术在机电产品中的相互协调,以达到系统总体最优。换句话说,机电一体化是多种 技术学科有机结合的产物,而不是它们的简单叠加。 从概念的外延来看,机电一体化包括机电一体化技术和机电一体化产品两个方面。机电一体化技术是从系统工程的观点出发,将机械、电子和信息等有关技术有机结合起来,以实现系统或产品整体最优的综合性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主要包括技术原理和使机电一体化产品(或系统)得以实现、使用和发展的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是一个技术群(族)的总称,包括检测传感技术、信息处理技术、伺服驱动技术、自动控制技术、机械技术及系统总体技术等。机电一体化产品有时也称为机电一体化系统,它们是两个相近的概念,通常机电一体化产品指独立存在的机电结合产品,而机电一体化系统主要指依附于主产品的部件系统,这样的系统实际上也是机电一体化产品。机电一体化产品是由机械系统(或部件)与电子系统(或部件)及信息处理单元(硬件和软件)有机结合、而赋予了新功能和新性能的高科技产品。由于在机械本体中“溶入”了电子技术和信息技术,与纯粹的机械产品相比,机电一体化产品的性能得到了根本的提高,具有满足人们使用要求的最佳功能。 5。应用概况 现实生活中的机电一体化产品比比皆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使用的全自动洗衣机、空调及全自动照相机,都是典型的机电一体化产品;在机械制造领域中广泛使用的各种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三坐标测量仪及全自动仓储,也是典型的机电一体化产品;而汽车更是机电一体化技术成功应用的典范,目前汽车上成功应用和正在开发的机电一体化系统达数十种之多,特别是发动机电子控制系统、汽车防抱死制动

机电一体化教案概论部分

安徽工贸职业技术学院 《机电一体化系统》教案授课学时分配表

机电一体化基本概念。机电一体化的历史1,它是由英文机械学Mechatronics 机电一体化又称机械电子学,英文称为的后半部分组合而成。机电一Electronics Mechanics 的前半部分与电子学年日本《机械设计》杂志的副刊上,随着机电一体化技1971体化最早出现在年出版1996术的快速发展,机电一体化的概念被人们广泛接受和普遍使用。收录了这个日本造的英文单词,词的WEBSTER大典这不仅意味着 “Mechatronics”这个单词得到了世界各国学术界和企业界的认可,而且还意味着“机电一体化”的哲理和思想为世人所接受。 机械学电子学 机电一体化 信息科学 机电一体化与其它学科的图1- 1关系2。机电一体化的定义到目前为止,就机电一体化这一概念的内涵国内外学术界还没有一个完全统一的表述。一般认为, 3。定义 机电一体化是以机械学、电子学和信息科学为主的多门技术学科在机电产品发展过程中相互交叉、相互渗透而形成的一门新兴边缘性技术学科。 4。定义的三重含义: (1)机电一体化是机械学、电子学与信息科学等学科相互融合而形成的学科。图1-1 形象地表达了机电一体化与机械学、电子学和信息科学之间的相互关系;(2)机电一体化是一个发展中的概念,早期的机电一体化就像其字面所表述的那样,主要强调机械与电子的结合,即将电子技术“溶入”到机械技术中而形成新的技术与产品。随着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以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和控制技术为特征的信息技术(即所谓的“3C”技术:Computer、Communication和

张宋文--机电一体化课程(PLC与GOT技术)教案

机电一体化课程教案 机电一体化专业 1101 班共 9 页 科目PLC与 GOT技术 任务五彩灯控制 授课 日期 13.9.25 课时200分钟 子任务2彩灯闪烁花样控制班级2011级高级机电一体化01班 授课方式1、任务引领 2、小组工作 3、一体化教学 作业 完成技 能拓展 拟用 时间 30min 教学目的应会: 1、能设计出PLC的I/O 分配表、接线图 及控制程序 2、熟练领取工具、材料 3、熟练掌握接线及程序调试 4、能进行成果展示和任务评价 5、掌握SFTL、SFTR功能指令控制彩灯的 变化 应知: 1、利用PLC控制彩灯的原理 2、PLC的接线方法 3、解决实际设计的流程 教学 媒体 1、PLC与GOT岛 2、多媒体教学 重点1、领取材料并正确接线 2、掌握SFTL、SFTR指令的应用 3、设计彩灯闪烁花样控制的程序并 上机调试 4、成果的展示及评价 难 点 1、SFTL、SFTR指令熟练应用 2、成功调试出控制程序 3、技能拓展程序的设计 教学回顾 说明1、本次任务是任务五的子任务2,已完成子任务1用基本指令控制9个彩灯1种闪烁花样控制,本次任务是在子任务1的基础上增加了2种闪烁花样控制,并且必须用功能指令进行程序设计; 2、考核成绩以学生自评、小组互评和教师总评进行综合评价。 审批:年月日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教学手段的实施时间分配组织教学: 1、检查学生人数(是否有迟到、早退、请假、旷课),填写班 级考勤记录本和教学日志。 2、检查学生劳动保护用品穿戴情况,校卡、仪容仪表是否符合要求。 3、强调安全注意事项,在完成工作任务过程中注意用电安全,遵守安全操作规程,不得随意合上电源开关,严厉杜绝麻痹大意的学习态度,在通电操作完毕后应立即关闭电源开关。 各小组长与教 师配合完成 3分钟 教学回顾: 有9个彩灯,接在PLC的Y0~Y10上,要求进行彩灯控制程序设计你可以先试着控制前两个灯每隔1S依次点亮。 1、你是用基本指令指令完成的 2、你还能用步进指令、功能指令指令来完成复习相关知识,引出 本讲教学主线 由重要性引出问题 提问学生,调动学生 思维积极性 由问题2引出本讲 教学主线、教学内容 5分钟 引入新任务: (一)学生分组 将学生分为5个小组,每个工作技能岛为1组,根据技能岛工 位要求,每组6人,每组指定1名小组长、1名领料员、1名仓管员,小组长负责组织本组相关问题的计划、实施及讨论汇总;材料管理员负责材料领取分发、填写各组员工作任务实施所需材料的相关记录表。 (二)教师下达工作任务 1、任务的描述 接XXX玩具公司产品研发任务,要求在一款新式的玩具车身添加彩灯闪烁效果,采用PLC技术控制9个彩灯,闪烁的样式多变,在每种样式中,每个彩灯都要用上。我方组建研发小组,对该任务进行评估分析和制订可行性计划,编写控制程序设计,完成调试工作。 2、任务要求 1、应用PLC技术控制彩灯闪烁的变化。 2、有9个彩灯,接在PLC的Y0~Y10接口上,程序设计必须采用功能指令进行编程,根据设计要求,画出PLC I/O分配表和接线图,编写出3种闪烁花样控制的PLC控制程序,并上机进行通电调试。 3、彩灯3种闪烁花样模式中,每一个灯都必须用上。按下启动按钮后,彩灯闪烁花样如下: ① HL1点亮,间隔1S从左至右依次点亮,直至全亮,1S后又全灭;执行第②种花样; ② HL9点亮,间隔1S从右至左依次点亮一个,直至全亮,1S后又全灭;执行第③种花样; 对学生进行分 组,分配好每个学生 的角色 打开投影利用 PPT引入新任务并描 述,演示时锁定学生 鼠标和键盘,确保每 个学生完全了解今 天的任务 利用投影演示 彩灯3种闪烁花样的 动画,并叙述具体任 务要求 45分钟

机电一体化 钳工 教案

课题一钳工概述 一、讲解提纲 ⒈钳工加工的特点 (1)手工操作(2)冷加工(3)加工灵活、操作方便 ⒉钳工的常用设备 (1)钳桌(2)台虎钳(3)砂轮(4)台钻(5)分度头(6)平台及钳工常用工具 ⒊钳工的基本操作方法 (1)划线(2)锯割(3)锉削(4)钻孔(5)攻丝套丝(6)錾削(7)刮削(8)研磨 ⒋钳工的应用范围 (1)装配钳工(2)修理钳工(3)工具钳工(4)模具钳工 ⒌钳工的安全操作技术 (1)安全生产(2)文明生产(3)安全操作规程 在实习过程中,如果不遵守工艺操作要求(规程),或缺乏一定的安全知识,很容易发生机械伤害、触电、烫伤等工伤事故,安全生产的基本内容就是安全。 人是生产中的决定因素,而设备是生产手段。没有人和设备的安全,生产就无法进行,特别是人的安全尤为重要,不能保证人的安全,设备的作用就无法发挥,生产也就不能顺利的、安全的进行。 实习中的安全技术有冷热加工和电器安全技术。 ①热加工一般指铸造、锻造、焊接和热处理等工种,其特点是生产过程中常伴随高 温、有害气体、粉尘和噪声等严重恶化的劳动条件。热加工工伤事故中,烫伤、喷溅和砸碰伤害约占事故中的70%,应引起高度重视。 ②冷加工主要指车、铣、刨、磨、钻孔等切削加工,其特点是装夹工具和被切削工 件或刀具间不仅有相对运动且速度高,不注意操作规程,很容易造成人身伤害。 ③电力传动和电器控制在加热、高频热处理和电焊等方面的应用十分广泛,实习时 必须严格遵守电器安全守则,避免造成他人或自己安全触电事故。 二、学生熟悉设备、工具

课题二钳工常用量具及其使用 一、目的要求 1.了解钳工量具的种类及其结构原理、特点和作用 2.掌握量具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二、讲解提纲 为了保证零件和产品的质量,必须用量具对其进行测量。用来测量、检验零件及产品尺寸和形状的工具称为量具。量具种类很多,根据其特点和用途可分为万能量具、标准量具和专用量具。 1.钢直尺是一种简单的尺寸量具。最小刻线距伪0.5㎜,长度规格有150㎜、300㎜、500㎜、1000㎜四种。主要用来量取尺寸、测量工件和划直线时的导向工具。 2.游标卡尺是一种中等精度的量具,可直接测量出工件的内径、外径、长度、宽度、深度等。主要由尺身、游标、内量爪、外量爪、深度尺、锁紧螺钉等组成。测量精度有0.02㎜、0.05㎜两种。 刻线原理和读数方法(出示实物示范讲授) 使用时注意事项: (1)按要求选用合适的游标卡尺。不能测量毛坯尺寸和精度要求过高的工件; (2)使用前要检查量爪和测量刃口是否平直无损;两量爪贴合时无漏光现象,尺身和游标的零线是否对齐; (3)测量外尺寸时,量爪应张开到稍大于被测尺寸,以固定量爪贴住工件,用轻微压力把活动量爪推向工件,卡尺测量面的连线应垂直于被测量表面,不能偏斜。 (4)测量内尺寸时,量爪开度应稍小于被测尺寸,两量爪应在孔的直径上,不得倾斜; (5)测量孔深或高度时,接触面要紧贴,深度尺要垂直,不可歪斜; (6)读数时,游标卡尺置于水平位置,视线垂直于刻线表面,避免造成读数误差。 3.千分尺是一种精密量具。常用的千分尺测量精度为0.01㎜。它由尺架、固定测砧、测微螺杆、固定套管、微分筒、测力装置和锁紧装置等组成。千分尺种类很多,有外径千分尺、内径千分尺、深度千分尺、螺纹千分尺、公法线千分尺等,其中外径千分尺最为普遍。 刻线原理和读数方法(出示实物示范讲授) 使用时注意事项: (1)根据不同公差等级的工件,正确合理的选用千分尺; (2)千分尺的测量面应保持干净,使用前应校对零位; (3)测量时,先转动微分筒,当测量面接近工件时,改用棘轮,直到棘轮发出“咔、咔”声为止; (4)测量时,千分尺要放正,并注意温度影响; (5)不能用千分尺测量毛坯或转动的工件; (6)为防止尺寸变动,可转动锁紧装置,锁紧测微螺杆。 4.万能角度尺是用来测量工件和样板的内、外角度及角度划线。测量范围为0°-320°,精度为2′。它由尺身、90°角尺、游标、制动器、基尺、直尺、卡块等组成。 刻线原理和读数方法(出示实物示范讲授) 使用时注意事项: (1)根据测量工件的不同角度正确选用直尺90°角尺; (2)使用前要检查尺身和游标的零线是否对齐,基尺和直尺是否漏光; (3)测量时,工件应与角度尺的两个测量面在全长上接触良好,避免误差。 5.百分表是一种精密量具。主要用于测量工件的尺寸、形状和位置误差以及检验机床的几何精度或调整装夹位置偏差等。常用的百分表测量精度为0.01㎜。它由测头、量杆、大小齿轮、指针、表盘、表圈等组成。有内径百分表和杠杆百分表 刻线原理和读数方法(出示实物示范讲授) 使用时注意事项: (1)应安装在相应的表架或专门的夹具上; (2)测量平面或圆形工件时,百分表的测头应与平面垂直或与圆柱形工件轴线垂直,否则百分表量杆移动不灵活,测量结果不准确; (3)量杆的测量范围不宜过大,以减少由于存在间隙而产生的误差。

《机电一体化设备的组装与调试》教学大纲

《机电一体化设备的组装与调试》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概况 1、课程名称:机电一体化设备的组装与调试 2、课程性质:必修课 3、课程类别:专业主干课 4、总课时:114学时 5、学分数:7学分 6、开设学期: 二、教学对象 1、本课程适用的对象:机电一体化专业(专科) 2、要求的预备知识:《电子技术》《机械技术》《单片机及接口》 三、本课程教学重点、难点以及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本课程是《机电一体化设备的组装与调试》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课程。其目的是从“系统”的观点出发,利用机械技术、微机控制技术和电子信息技术,构造最佳的系统。同时,能够使学生了解与熟悉一些典型的机电一体化系统,为培养具有调试、使用和维修等技能的电气自动化人才而打下坚实的基础,特别针对当前我国工业领域的转型与升级,体现了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要求。 四、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 [1]《机电一体化设备的组装与调试》广西教育出版社 五、教学进度安排方案 1、教学进度安排汇总表

项目一皮带输送机的安装与调整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皮带输送机的基本结构 2、学会皮带输送机的安装 二、本章重点和难点: 1、三相交流异步电动机的安装 本章讲授的内容:

1.1任务一拆装皮带输送机机架 1.2任务二安装皮带输送机 项目二皮带输送机的调速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学会如何用变频器来实现皮带输送机按不同的速度运行 2、学会如何用PLC来实现皮带输送机按不同的速度运行 二、本章重点和难点: 1、变频器的接线和使用 2、PLC电气控制的原理 三、本章讲授的内容: 任务一调试手动调速的皮带输送机 任务二调试自动调速的皮带输送机 项目三工件的识别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传感器的分类以及工作原理 2、学会传感器的使用 3、学会如何实现根据工件的不同完成工件的识别 二、本章重点和难点: 1、根据电气控制原理图安装电路 2、根据工作过程要求编写PLC自动控制程序 三、本章讲授的内容: 任务一调试工件识别装置 任务二调试带指示的工件识别装置 项目四工件的分拣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