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肠管置管术总结报告

空肠管置管术总结报告

空肠管置管术是一种用于治疗胃肠道疾病的介入性手术。这种

手术通常由内科医生或外科医生在医疗设施内完成。下面是对空肠

管置管术的总结报告:

1. 介绍,空肠管置管术是一种介入性手术,旨在通过在患者的

空肠内放置一根管子来治疗胃肠道疾病。这种手术通常用于治疗胃

肠道梗阻、胃肠道出血、胃肠道狭窄等疾病。

2. 操作步骤,空肠管置管手术通常分为准备工作、麻醉、导管

置入、确认位置和固定等步骤。在手术前,医生会详细评估患者的

病情和身体状况,并制定个性化的手术方案。手术过程中,医生会

通过内窥镜或X光引导下将导管置入患者的空肠内,并确保位置准确。

3. 术后护理,空肠管置管术后,患者需要接受相应的术后护理。这包括定期更换导管、观察导管通畅情况、避免拉扯导管等。医护

人员需要对患者进行定期观察,确保导管的正常使用和患者的舒适。

4. 风险和并发症,空肠管置管术虽然可以治疗胃肠道疾病,但

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和并发症。这包括导管位置不准确、感染、出血、穿孔等。因此,医生在进行手术前需要充分评估患者的病情和手术

风险。

5. 结论,空肠管置管术是一种常见的介入性手术,可以有效治

疗胃肠道疾病。然而,医生在进行手术前需要充分评估患者的病情

和手术风险,并在术后进行有效的护理和观察,以确保患者的安全

和康复。

综上所述,空肠管置管术是一种重要的治疗手段,对于胃肠道

疾病患者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然而,在进行手术前需要充分评估

患者的情况,术后也需要进行有效的护理和观察,以确保手术的成

功和患者的康复。

神经外科危重患者留置鼻空肠管肠内营养的护理研究进展

神经外科危重患者留置鼻空肠管肠内营 养的护理研究进展 摘要:神经外科危重患者在经历手术或大出血之后,身体的各项机能会大幅 降低,营养状况也会大幅下降,各个组织器官的功能失常,心肺功能的完整性受 到一定影响,甚至可能会出现应激性溃疡等并发症,对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有十 分严重的威胁。因此,我们需要提前采取一定的干预措施,为患者提供肠内营养,进而有效减缓高分解代谢的效率,最终让患者的免疫能力得到有效提升,并让患 者的心肺功能更加强大。适当的干预措施不仅能够降低患者肺部感染症状的发病率,还能够让患者得到更快、更好的恢复。本文分析了留置鼻空肠管插管常见方 法和肠内营养的相关内容,探讨了神经外科危重患者留置鼻空肠管肠内营养的护 理策略 关键词:神经外科危重患者;留置鼻空肠管;肠内营养;护理方式; 引言:神经外科危重症患者通常会出现意识障碍或后组颅神经功能障碍等症状,进而造成他们无法进行正常的吞咽活动,最终会致使患者出现营养不良以及 吸入性肺炎等症状。营养支持作为神经外科危重患者治疗工作中最为关键的内容,肠内营养已经取得了十分广泛的应用。肠内营养不仅能够很好的保护患者的肠道 结构以及功能,还能够有效降低患者出现并发症的概率,进而让患者能够更好的 恢复身体。 1. 留置鼻空肠管插管的常见方法 (一)盲插法 在使用盲插法开展相关操作时,首先需要测量患者剑突至前额发际距离第一 个长度标记,同时在标记后的二十五厘米部位做第二个标记。在进行置管操作时,首先需要把导管置入胃部,并借助抽取胃液或听诊的方式来确定导管的位置;然

后医生需要缓慢将导管向前推进,并向胃内注入适量的空气;同时,需要把鼻腔 肠管置入到第二个标记部位,在导管为空抽出的金黄色十二指肠液pH超过7时,此时导管已进入十二指肠;最后,医生还需要继续进行导管的推进操作,当导管 置入超过105厘米时,进行营养管的确认操作,并将导丝拔出。 (二)改良盲插法 与盲插法相比,改良盲插法在确定导管的位置之后,需要向胃内注入适量的 等渗盐水。由于液体在胃内流动的速度较快,因此导管也能够更加迅速的到达空 肠部位。临床研究指出,借助导丝连接器向胃内注入二十毫升左右的生理盐水, 能够让导丝的拔出操作难度更低、效率更高,置管的时间也能够得到大幅缩减, 相关操作也更加容易顺利完成。在进行置管操作时,如果持续进行听诊操作,能 够十分清晰的了解鼻肠管前端的位置,进而可以让置管操作更加顺利的实施。 (三)X线引导法 在借助X线引导法开展相关操作时,首先需要进行局部麻醉操作,并将鼻空 肠管置入胃部;然后借助X线的辅助,遵照十二指肠的状态适当调整导丝,在营 养管的位置到达腰椎中线偏左的部位时,将导丝收回;最后,在上述操作完成之 后注入适量的造影剂,用于确定导管的实际位置。 (四)超声引导法 借助专门的超声仪器进行胃腔的探查操作,并详细确定胃体、胃窦以及幽门 的实际位置。同时,在进行置管操作时,还可以借助超声探头探查胃腔内快速移 动的线性强回声,并确定空肠管的具体信息。当鼻空肠管展示出伸直位同时到达 幽门部位有序向前推进之后,就可以确定鼻空肠管到达患者的十二指肠部位。在 这一基础上进行胃内的快速注水操作,会在胃部形成超声透声窗,这有助于幽门 口更加顺利的开放,进而让营养管得以从这一部位到达小肠,最终让置管操作的 成功率得到有效提升。 (五)电针配合法

鼻空肠管

鼻空管置入术 一、徒手操作法鼻空肠管置入术 【适应证】 为胃肠十二指肠动力正常患者胃肠减压和肠内营养建立通路。 【禁忌证】 同经鼻胃管置入术。 【操作方法及程序】 1.用品准备。双腔带气囊鼻肠管、螺旋形鼻肠管或单腔带金属头鼻肠管,液状石蜡或温开水、棉签、纱布、胶布、夹子、止血钳或镊子、50ml注射器、听诊器、治疗巾、弯盘、胃肠减压器。 2.根据应用目的选用双腔带气囊鼻肠管、螺旋型鼻肠管或单腔带金属头鼻肠管,作 胃肠减压用,可选择双腔带气囊鼻肠管;作肠内营养用可以选择螺旋形鼻肠管或单腔带金属头鼻肠管。检查导管是否通畅。 3.置管操作程序和方法。同经鼻胃管置入术。 4.用注射器抽尽胃内容物后接上负压吸引(压力为—8~-10mΠλHg)。 5.如为双腔管,待管吞至75cm处,用注射器抽取少量液体做酸碱度试验”如 为碱性,则表明管的头端已通过幽门。也可用X线透视确定位置,或可向管腔内注入少量空气并在腹部听诊予以确定,气过水声最响的部位即为导管头端所在位置。确定导管通过幽门后,气囊内注人空气20~30ml9并关(夹)闭气囊管田。依丨靠肠蠕动推动气囊将导管带至梗阻近端肠曲。 【注意事项】 1.置人双腔管过程中,应经常检查气囊完整性。可通过定量注气的方法予以 判断,先吸尽气囊内气体,再注入一定量空气,若抽出的空气量过多或过少,均提示

气囊已破损。 2.经常检查负压吸引,保持负压稳定,防止负压过高或过低。 3.经常检查管道插人深度,检查导管是否通畅、有无打折或扭结、有无接错。 4.胃肠减压期间应加强口咽部护理和清沽鼻腔9为减轻咽喉部刺激9应给予 气雾吸入。 5.胃肠减压期间,应密切观察引流物性质并记引流量。注意维持水电解质和 酸碱平衡。 6.胃肠减压期间,应停止饮食及口服药9必须口服的药物需研碎溶于水后经 胃肠减压管注人,注药后需夹闭导管1~2h 7.腹胀消除后可将双腔管气囊内空气抽尽,但双腔管仍应保留于肠内,以各 反复需要胃肠减压。腹胀无复发可能时,方可将双腔管拔除。拔管时,应停止负压 吸引后在拔出,以防损伤消化道黏膜。 (此文档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文档可自行编辑修改内容, 供参考,感谢您的配合和支持)

鼻空肠管与鼻胃管应用在ICU患者中的效果观察

鼻空肠管与鼻胃管应用在ICU患者中的效果观察目的比较ICU患者经鼻空肠管与鼻胃管实施早期肠内营养的临床应用效 果,选择一条安全、高效的肠内营养途径。方法将60例需行肠内营养的ICU 患者按入住ICU的先后顺序分为A组和B组各30例,A组置入鼻空肠管,B组置入鼻胃管,两组使用滴入方式输入相同的肠内营养剂,记录两组置管后肠内营养开始实施的时间,观察两组在置管7 d内并发症的发生率,包括反流、误吸、腹泻、腹胀、堵管。结果置管后肠内营养开始实施的时间A组比B组提前,置管后在48 h内可以输入营养液的A组有23例(76.7%),B组有9例(3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94,P<0.05);置管7 d内A组并发症的发生率为23.3%,低于B组的5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94,P<0.05)。结论对ICU患者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经鼻空肠管途径比经鼻胃管途径更安全、更有效。 标签:鼻空肠管;鼻胃管;ICU;肠内营养 不能经口进食的ICU患者,由于病情危重,机体处于应激状态,存在严重的全身代谢紊乱,给予合理的营养支持非常重要。临床工作中,只要肠道具有吸收功能,并且安全,则首选肠内营养[1]。临床上,普遍采用经鼻胃管进行肠内营养支持。但在临床应用过程中,由于危重患者多数存在胃麻痹的原因,导致肠内营养时间推迟、发生胃内容物反流,甚至误吸的危险。为此,本研究采用经鼻空肠管进行肠内营养支持的途径,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2年11月~2014年5月在本院ICU住院需实施肠内营养的患者60例,按患者入住ICU的先后顺序分为A组和B组各30例。入组标准:①经口摄食不能、不足或禁忌证的患者;②血流动力学稳定;③无肠内营养禁忌证,合并糖尿病患者除外。A组男18例,女12例;年龄32~75岁,平均(55.2±2.4)岁;严重颅脑损伤10例,慢性阻塞性肺病7例,心血管疾病5例,严重创伤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5例,严重气道烧伤3例。B组男17例,女13例,年龄35~74岁,平均(56.1±3.5)岁;严重颅脑损伤9例,慢性阻塞性肺病8例,心血管疾病6例,严重创伤致ARDS 5例,严重气道烧伤2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种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置管方法A组使用带导丝的鼻空肠管,长度120 cm,B组使用硅胶鼻胃管。A组置入鼻空肠管,参照臧丽丽等[2]报道的主动置管过幽门法,置管后6 h内通过X线确定导管尖端位置到达空肠上段距屈氏韧带20 cm处,对于未达到的患者经床旁胃镜协助将导管送至预定部位;B组按常规操作流程置入鼻胃管[3]。

鼻空肠营养管与普通胃管的对比分析87

鼻空肠营养管与普通胃管的对比分析 摘要】目的:对比分析鼻空肠营养管与普通胃管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期间本院收治的需肠内营养治疗的5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6例。观察组患者采用鼻空肠营养管,对照组采用普通胃管,比较两组患者食物返流、肺部感染、脱管等情况的发生率。结果:在返流、肺部感染、意外脱管指标方面,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认为有统计学意义。在腹泻方面,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认为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置鼻空肠营养管有利于减少置管后并发症和不良反应,安全性和可靠性更高,应推荐使用。 【关键词】插管法;鼻空肠营养管;普通胃管 【中图分类号】R45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36-0200-02 肠内营养方式是意识障碍、吞咽困难患者获得营养物质的重要途径,是维系患者生命的通道。虽然肠内营养方式可满足患者营养需求,但是仍然存在较多并发症及不良反应,如长期留置胃管患者,易发生返流误吸等症状,从而导致肺部感染,反而加重患者病情,为此,应寻找一种安全性更高的肠内营养方式[1]。本次研究选择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需肠内营养治疗的5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鼻空肠营养管的临床应用效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期间本院收治的需肠内营养治疗的5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26例)和观察组(26例)。两组患者及家属均自愿参与本次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观察组患者,男16例,女10例,平均年龄(54.32±12.34)岁,疾病类型:颅脑外伤者8例,脑卒中16例,其他2例。对照组患者,男15例,女11例,平均年龄(54.19±12.16)岁,疾病类型:颅脑外伤者7例,脑卒中17例,其他2例。两组患者在年龄等一般资料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普通鼻胃管(Levin type),插入胃管后,使用听诊器倾听声音,注射器注入空气时过水声,为胃管末端以达到剑突下长度,此时抽回液体,检查PH值,若<5则表明置管深度合理,然后固定管道。 观察组采用鼻空肠营养管置管:经鼻插入鼻空肠管(复尔凯CH10),通过内镜辅助继续插管至空肠,简单固定鼻肠管,然后摄腹部平片确定是否合理,然后妥善固定。 置管后,每日检查两组患者鼻空肠管及胃管的是否发生移动,检查是否存在扭曲、堵塞、压迫等情况,并更换固定胶布。留置普通胃管且咳嗽患者,应检查口腔情况,防止因咳嗽导致导管脱出或盘踞在口腔内。两组长期使用胃管患者每月更换导管1次。每4h冲管1次,防止堵塞。鼻饲喂食及喂食后1h,抬高患者床头30°,防止发生食物返流。 1.3 评价指标 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的返流、肺部感染、意外脱管、腹泻等情况,并作为评价指标。

鼻空肠管护理

鼻空肠营养管得护理 一、目得 尽早对重病人进行肠内营养(EN)支持,可阻断营养不良及免疫功能低下得恶性循环,避免因肠道细菌移位所致得严重感染及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得发生,并有助于改善肠黏膜得结构与功能,维持肠道得完整性,预防应激性溃疡。使用鼻空肠营养管在胃肠减压得同时进行空肠内营养输注,有效得解决了胃肠减压与肠内营养得矛盾,且简便、安全。 二、适应证 1、需要通过鼻饲且直接进入十二指肠或空肠得患者。 2、肠道功能基本正常而存在胃排空障碍得患者。 三、禁忌证 1、胃肠道功能衰竭。 2、肠梗阻。 3、急腹症。 4、消化道活动性出血。 四、鼻空肠管放置 1、准备 (1)病人准备术前介绍治疗目得、方法与过程,取得患者得合作。 (2)准备医疗器械。 2、方法 (1)放置鼻空肠管者,让患者向右翻身,借助胃得蠕动将管得头端推

过幽门进入十二指肠,或借助透视与内镜得帮助,将鼻饲管直接放入十二指肠或空肠。 (2)目前有一种螺旋型鼻肠管,导管远端成螺旋状。在胃动力正常情 况下,只须按鼻胃管置管得方式将导管放置入胃内,取出导引钢丝后,在8~12h内鼻肠管可自行通过幽门。 五、护理常规 1、接受外科手术得患者术后数日内往往出现胃排空障碍,建议手术 患者可在术前1d预先放置。在没有胃动力得情况下,可在X线透视或在内镜帮下通过幽门。妥善固定,做好标识。 2、确定置管深度,防止管路移位:空肠管置入后应先通过X线或内 镜检查,保证空肠管在空肠远端使用。过浅,靠近胃幽门部,则容易发生返流,使空肠喂养得优势不能发挥;喂养管置入过深,则减少肠道得有效吸收面积。导致吸收不良,严重者发生腹泻。因此,置管期间应每班观察置管长度,明确交班并妥善固定,观察置管深度得变化,防止空肠营养管随肠蠕动继续下移,或在外力得作用下自行脱出。每次更换肠内营养液,或对管道就是否处于正常位置有疑问时,可通过内容物pH测定法检查鼻空肠管得位置。 3、保持管路通畅,防止阻塞:由于空肠喂养管腔较普通胃管细,很容 易发生堵塞。另外较慢得输注速度,高浓度得营养液及未碾碎得口服药等都增加了管路阻塞得发生率。因此,连续输注就是应用温开水脉冲式冲洗管路,每4小时一次,尽量避免粉状药物得注入,在注入药物与营养剂之间应冲洗管道,每次注入前后均用

鼻空肠管的护理

鼻空肠管的护理The document was prepared on January 2, 2021

鼻空肠管的护理 急性重症胰腺炎早期,多采用肠外营养支持,但长期支持引起的肠源性感染率增加和导管败血症已受到了广泛的重视,故应尽早实施肠内营养支持.有研究表明,食物分解产物可刺激胃肠黏膜,使促胰液素的分泌量增加,但食物距幽门越远,刺激作用越小.经空肠给予饮食,可使胰腺保持静止状态,符合胰腺炎治疗的要求. 一方法均采用非手术治疗,给予禁食、胃肠减压、抑制胰液分泌、抗生素、腹腔灌洗等治疗.全部病人在入科后24~48实施全肠外营养支持.待血、尿淀粉酶正常,生命体征稳定,胃肠功能恢复即实施鼻空肠置管,过渡至空肠内营养支持.置管时间分别在入科后第5~14天.均使用聚氨酯材料的螺旋形鼻肠管.置管后加强日常护理,平均每4~8小时用20~50℃温开水冲洗管道,鼻饲液温度控制在36~4℃,经常巡视观察,调节合适的滴速,用甲硝唑或4%碳酸氢钠漱口液漱口,同时作好病人的营养评估. 二管饲的主要装置包括鼻肠管、能全力、输液泵及泵管.选用聚氨酯材料的螺旋型鼻肠管:其优点是管道柔软易弯曲,不易刺激鼻腔、咽喉部,长时间放置病人耐受性良好,导管内有一引导钢丝便于置管,管壁是不透射线的材料,可在透视下检查导管在体内的位置.导管头部圆滑,防止损伤胃肠道黏膜,并有多个侧孔,避免发生管腔堵塞,导管前端带有记忆性能,待引导钢丝撤除后,可恢复螺旋状,有利于通过幽门,并能停留在理想的位置.能全力是一种纤维素型肠内营养配方,为液体即用型,无需配制.选用微电脑控制输液泵,保证能全力匀速输注.泵管与输液泵相配套,不作特殊要求. 三置管的注意事项置管前向病人及家属介绍有关鼻肠管肠内营养的优点、方法、时限等常识,以取得病人的配合.置管时,协助病人采取坐位或半卧位.当置管进入咽喉部时,可让病人喝点水,以便导管顺利进入所需位置.为了避免管道在胃内打圈,可在置管前和拨除引导钢丝前,在管腔内注入冷开水20ml.置管后,在鼻外固定留有15~20cm导管,肌内注射多

胃大部切除术后空肠营养管的护理体会

胃大部切除术后空肠营养管的护理体会 胃大部切除手术目前仍是外科手术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和肿瘤的首选术式。该手术创伤较大,而患者大都为中老年病人,营养状况欠佳,故术后的营养支持是手术能否成功的关键因 素之一。EN(肠内营养)以其符合生理状态、对技术和设备的要求较低、使用简单、易于临床 管理、费用低廉等优点,已越来越多地应用于临床。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仍需要细致、耐心,及时处理可能出现的状况。现将近3年来我院收治的42例患者胃大部切除术后 空肠营养管的护理体会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自2008年3月至2011年2月,我院共有42例患者实行了胃大部切除术,术 中常规使用放置营养管。42例患者中,男性为29例,女性为13例,年龄最大的患者为81岁,年龄最小的为25岁,平均年龄为48。6岁。其中,胃溃疡穿孔患者9例,十二指肠溃 疡伴幽门梗阻患者6例,胃窦癌患者13例,胃体癌患者8例,贲门癌患者6例。施行的术 式为胃大部切除,远端胃切除,近端胃切除,全胃切除;消化道重建方式有毕Ⅰ式,毕Ⅱ式,残胃空肠roux-y。 1。2 方法 1。2。1 营养管置入方法我院采用荷兰Nutricia公司生产的Flocare系列多聚氨基甲酸乙酯导管,直径2。7~3。3mm。术前将营养管和胃管捆绑在一起,经鼻腔插入胃腔,术中将营养 管与胃管分开,将营养管头端的气囊注入2~3ml生理盐水,由气囊导引直视下将营养管头 端送入吻合口以下40cm,而将胃管放置于吻合口边缘。尾端在鼻孔外固定。 1。2。2 营养液的选择和灌注的方法灌注时应遵循浓度从低到高、容量由小到多、速度由慢 到快的原则。一般术后12小时即可先输注5%的葡萄糖盐水500毫升作试验性灌注,并可刺 激肠蠕动的恢复。应缓慢滴注,20~40ml/小时。如无特殊不适,可在术后24小时开始灌注 低浓度的肠内营养液(如百普素)500~1000ml/天,最大量可以到2000ml/天。患者肛门排 气后,如果患者耐受良好,无腹痛腹胀等不适,可以继续改用要素营养液(如白普力,能全 力等)1000ml/天,持续5~7天。为精确调节灌注速度,可采用肠内营养专用泵。 1。2。3 营养液的管理灌注液的温度以25~35℃为宜,温度过低,可造成肠黏膜微血管收缩,肠蠕动加强引起腹痛、腹泻。可将输注管通过热水瓶加温或用电加热器加温。温度过高可烫 伤肠黏膜,甚至引起黏膜溃疡。如溃疡面侵及血管时,可造成便血。另外,输注过程中药严 格无菌操作,防止污染。 1。2。4 灌注不适反应及营养管相关的处理灌注过程中患者最大的不适是腹痛腹胀,严重者 可出现恶心及呕吐,这与灌注液的浓度过高、速度过快有关。处理方式应为降低灌注液浓度,减低灌注的速度甚至暂停灌注,同时给予患者心理护理。营养管可能会脱出或者堵塞,因此,导管置入到位后,要妥善固定,防止导管脱出。导管阻塞是另一常见情况,大多数导管阻塞 是继发于凝固或喂饲后不及时冲洗所造成的。其他引起导管阻塞的原因是由于药的碎片堵塞、导管的扭曲和药物之间的不相容所致的沉淀。导管阻塞率与导管内径、护理质量、导管类型 以及导管放置的持续时间有关。这种情况应以预防为主,每次滴注结束后,用温开水20~ 30ml冲洗导管,然后将管口封好。一旦堵塞,可先用轻度压力的温水冲洗和吸引交替的方法 可以解决大多数阻塞,注意压力不可过大,以免冲破导管。冲洗不能复通时,可用导丝疏通,大多数都能够恢复通畅。 2 结果 全组病例均能很好地耐受营养管的留置,最长的留置了42天,最短者留置了5天(被不慎 拔出)。术后发生吻合口瘘和饮水呛咳的病例需要较长时间留置者均能耐受。在输注过程中,

空肠营养管置入术

空肠营养管置入术 【目的】 空肠营养管置入术(insertion of nasointestinal tube)是为胃肠十二指肠动力正常患者胃肠减压和肠内营养建立通路。 【禁忌证】 1.食管狭窄。 2.食管和胃腐蚀性损伤。 3.严重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有引起难以控制出血可能的患者。 4.鼻道阻塞或新近鼻腔手术史。 5.凝血病。 6.面部创伤和颅底骨折,合并脑脊液漏者。 7.新近食管创伤和食管手术空肠营养管滑脱,不宜再次置管。 【适应证】 需行胃肠减压和肠内营养的胃肠十二指肠动力正常患者。 【准备工作】 1.准备用物双腔带气囊鼻空肠管、螺旋型鼻肠管或单腔带金属头鼻肠管,液状石蜡、棉签、纱布、胶布、夹子、止血钳或镊子、50ml 注射器、听诊器、治疗巾、弯盘、胃肠减压器。

2.向患者说明操作目的,指导患者配合操作,明确告知患者及家属可能出现的问题,签署知情同意书。 【操作步骤】 1.患者取坐位或斜坡卧位,清洁鼻孔,检测鼻空肠管是否通畅,将导管前段涂以液状石蜡,用止血钳夹闭导管末端,沿鼻腔下鼻道缓缓插入。 2.鼻空肠管插至咽部时,嘱患者头稍向前倾并作吞咽动作,同时将管送下。若恶心严重,嘱患者深呼吸,待平稳后再继续插入事先测量好的长度(一般为由耳垂到鼻尖,鼻尖到剑突的距离,50~55cm)。 3.检查鼻空肠管是否在胃内。方法如下: (1)接注射器抽吸,观察有无胃液吸出。 (2)用注射器向导管内注入空气约10ml,同时用听诊器听诊上腹部有无气过水声。 (3)将导管末端置入盛水的碗中,观察有无气泡逸出。 4.当导管插入胃腔后,不同类型鼻肠管可分别按下述方法操作: (1)螺旋型鼻空肠管:置入胃腔后,即可向管内少量注水以激活导引钢丝涂层的润滑材料,便可撤除导引钢丝,使管道远端恢复螺旋状。继续将管道插入15~20cm,临时固定管道使其免受外力牵拉。如果胃动力正常,经过8~12小时管道将自行通过幽门,随后依靠肠蠕动带动导管至屈氏韧带以下20~30cm。胃动力弱者,可用甲氧氯

超声引导下鼻空肠营养管的置入在危重患者肠内营养中的应用

超声引导下鼻空肠营养管的置入在危重 患者肠内营养中的应用 摘要:目的:分析超声引导下鼻空肠营养管的置入在危重患者肠内营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入住于我院急诊ICU的60例接受鼻空肠营养管置入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随机法将6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行盲插鼻空肠管置入术,观察组行超声引导下鼻空肠营养管置入术,比较两组患者导管置入术的成功率和营养指标。结果:观察组置管成功率和营养指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鼻空肠营养管置入术不仅可以明显提高鼻空肠管置入术的成功率,降低患者的二次伤害的可能性,减轻患者的痛苦,而且还能改善患者的营养状态,因此该方法可以作为危重患者肠内营养的首选肠营养管置入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超声引导;鼻空肠营养管;置入术;效果 前言:对急诊ICU危重症患者的治疗除了采取有效的呼吸、循环支持外,为患者给予营养支持治疗也很关键,不仅能够提供患者的营养状态和自身免疫力,还能有效减少病程,降低患者的死亡率。在临床的诊治中,已逐渐重视为危重症患者提供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通常ICU危重症患者都会出现意识障碍或者是采用机械通气的情况,从而容易引起胃麻痹现象,而使用鼻胃管肠内营养的效果并不理想,胃部残留量和积气多,容易引发呕吐、误吸以及胃潴留情况的发生,为此需要采用鼻空肠营养管置入[1]。为有效提升鼻空肠营养管置入的成功率,降低患者的痛苦,本文主要研究采用超声引导下鼻空肠营养管的置入在危重患者肠内营养中的应用效果,现研究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入住于我院急诊ICU的60例接受鼻空肠营养管置入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随机法将6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观察组中男性患者20例,女性患者10例,患者年龄处在41-78岁之间,平均年龄值是(57.58±1.38)岁。对照组中男性患者19例,女性患者数量11例,患者年龄处在42-79岁之间,平均年龄值是(58.45±1.67)岁。对比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临床一般资料,p<0.05。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开展盲插鼻空肠管置入术,患者采取半卧位,医护人员将患者适当抬高30°-45°,在手术操作前的10min,医护人员为患者静脉推注甲氧氯普胺10mg。通过患者鼻子置入一个45-60cm的鼻空肠管,在短时间内通过鼻空肠管注气5ml,并通过听诊来明确鼻空肠管是否已进入胃腔中。医护人员在鼻空肠管中放置导丝,慢慢推进导丝[2]。医护人员在导管尾端为患者注入盐水20ml,再慢慢将导丝抽出,医护人员在对患者开展肠内营养支持前,需要先开展常规腹部X线检查,以此来确定尖端位置。 观察组患者开展超声引导下空肠营养管置入术,患者采取半卧位,借助超声来对患者胃腔进行探查,对患者幽门管、胃窦与胃体的大约位置进行观察。如果发现胃气回声会造成较大干扰,则医护人员在为患者置入导管时,能够从患者尾孔注入100-500ml的生理盐水。医护人员经过患者鼻带导丝来让空肠营养管到达胃腔45-55cm。医护人员借助床边彩超来明确鼻空肠管有无进入胃腔,慢慢将鼻空肠管推到70-80cm处[3]。医护人员借助超声来对幽门管位置进行探查,如果能发现导管是以伸直位进入,则说明导管通过幽门的情况较好。 1.3观察指标 ⑴记录两组危重病患者鼻空肠管置入的成功率,并将两组患者的统计数据进行对比。⑵在本次研究过程中需对两组患者血红蛋白水平、血清蛋白水平以及前清蛋白水平进行统计对比。 1.4统计学分析

经内镜鼻空肠置管术

经内镜鼻胃管、鼻空肠管置管术 适应症应用于治疗上消化道吻合口瘘、急性重症胰腺炎、胃大部分切除术后输出襻近端梗阻、胃功能障碍,胃底贲门癌等胃内广泛侵犯等病症须行肠内营养者。 禁忌症同胃镜检查禁忌症外,食管静脉曲张也列为置管禁忌。 方法根据患者情况及医疗单位内镜设备情况,可选择内镜旁抓持置管法、导丝置管法及经内镜通道置管法三种。不管采用那种置管方法,均按上消化道内镜检查常规进行术前准备。 1.经内镜通道置管法 2.需用2倍于内镜通道长度的空肠营养管或采用鼻胆管作为替用品。 3.先内镜检查上消化道情况。于内镜下将能通过内镜通道的空肠营养管或鼻胆管送至预定位 置,然后边退镜边将空肠营养管或鼻胆管内送。当内镜退出口腔后助手抓持镜端之空肠营养管或鼻胆管,将其完全拉出内镜通道,并固定于患者口角,以防移位。通过患者一侧鼻腔插入一内腔能通过营养管或鼻胆管的硅胶引导管,当管端达到咽部时术者用手指感觉并将其带出患者口腔外,或在照明下用外科持物钳将引导管钳住后拉出患者口腔外,然后将空肠营养管或鼻胆管插入引导管数10cm左右后将两者一同拉出鼻腔,直至空肠营养管或鼻胆管在咽部呈直线状态。确认空肠营养管或鼻胆管的通畅性后将其固定于同侧鼻腔面颊部并夹闭管端备用。 4.术时注意内镜的退出要与送管同步,以防营养管在胃内打襻或退离预定的位置。从口腔拉出 引导管时应从鼻腔外同时向鼻腔内推送引导管以减少患者的不适。营养管插入引导管的深度要足够,并注意将引导管从鼻腔外拉的同时向口咽部推送营养管,以防营养管滑脱。将营养管插入引导管前应确认营养管没有打结现象,于营养管将近完全缩进口腔时,术者用左手中示指夹住营养管的靠近食管部位,在保持营养管没有扭结的情况下,于右手将营养管从患者鼻腔外拉的同时,左手辅助营养管回缩至咽喉部。这样做,一方面能保证营养管回缩至咽喉部时能成直线状态而不会出现打结现象,另一方面,也可防止营养管向外移位。 5.应用此法置入的鼻胃管/鼻空肠管,由于其需能通过内镜通道,因而管腔内径受到限制,为 其缺点。但操作过程相对简便,成功率高,为其优点。 6.内镜旁抓持置管法 7.先行上消化道内镜检查以了解上消化道情况,排除可能的插管禁忌。 8.按鼻胃管插入的方法,将鼻胃管/鼻空肠管由一侧鼻腔插入咽喉部或进入消化道后,于内镜 明视下从内镜通道插入抓持钳或圈套器,抓持或套住管端,然后于内镜向消化道推进的同时,将鼻胃管/鼻空肠管同步向内推送,直至胃内或空肠内预定位置,然后在保证鼻胃管/鼻空肠管不随内镜滑出的情况下,将内镜退出而完成置管过程,再将鼻胃管/鼻空肠管外固定。 9.为保证鼻空肠管能送达较深的位置,当内镜将管端送至十二指肠降段后,可将内镜退至胃窦 后,用抓持钳将空肠管再一段段地向十二指肠推送。为防止退镜的同时将营养管带出,可用抓持钳抓住营养管后,将抓持钳推入的同时后退内镜。从鼻腔送入营养管的速度不要过快,以免营养在胃内打襻而容易从空肠内滑脱至胃腔内。 10.通过此法可以置入较粗的鼻胃管或鼻空肠管,但退镜时容易将鼻胃管/鼻空肠管同时带出, 因而在退镜时应特别注意。 3.?导丝置管法 实质上是在内镜下将导丝置入预定位置,退出内镜,再沿导丝将营养管导入,最后退出导丝而完成置管的方法。 根据情况可选择从口腔进入的途径,于内镜下置入导丝后置管,再用鼻引导管将鼻胃管/鼻空肠管从鼻腔引出的办法。或选择能从鼻腔进入的细直径内镜,将导丝置入预定位置后直接导入鼻胃管/鼻空肠管。

超声引导下床旁鼻空肠管置入术在危重患者肠内营养中的应用

超声引导下床旁鼻空肠管置入术在危重患者肠内营养中的应用 目的:研究超声引导下鼻空肠管放置在危重病人肠内营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我院48例拟行肠内营养支持的ICU住院患者48例,于超声引导下实施床旁鼻空肠管置入术。统计引导情况,并分析引导失败原因。结果:成功引导45例,失败3例,成功率为93.8%。失败原因为幽门假通过2例,幽门通过困难1例。结论:使用生理盐水形成胃声窗,金属导丝当作追踪的目标,床旁超声引导的鼻空肠管置入术是一种新型的喂养管置入法,具有准确、方便、有利于床旁操作等有点,有较好的临床价值。 标签:超声引导;鼻空肠管;危重患者 营养支持是医学界临床治疗中的重大发展之一,是危重病人治疗中非常关键的重要内容。该技术经鼻十二指肠、鼻空肠,确保肠内营养在整个过程中符合生理需求,并且无严重发并症,是现代临床治疗中营养支持的首选方法[1]。本研究选取48例行床旁鼻空肠管置入术的危重患者,首先用生理盐水做胃声窗,然后通过超声引导以鼻空肠管置入的方式对危重病人进行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取得了较好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收治的48例拟行肠内营养支持的ICU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29例,女19例,年龄范围在50-91岁之间,平均年龄(69.7±7.8)岁。原发疾病包括急性重症胰腺炎33例,幽门梗阻8例、十二指肠瘘7例,见表1。 表1 患者基本资料 1.2仪器材料:荷兰Nutricia公司研发生产的1套Flocare螺旋型鼻空肠管,管长145cm,直径为3.3mm、GE公司生产的便携式超声诊断仪、pH试纸、生理盐水550 mL、l台输液泵。 1.3鼻肠管置入方法: 患者接受置管前要禁食6h以上,如有腹腔胀气者,应先行胃肠减压[2]。术时保持患者半卧位姿势,如患者清醒可先行告知,嘱其配合,使常规超声经腹部探测胃腔,以便观察胃体、幽门管以及胃窦的大概位置。用5 ml生理盐水把造影剂声诺维溶解,待摇匀后再全部抽出来,然后在瓶内注入250毫升的生理盐水留待备用。使Flocare螺旋型鼻空肠管经过鼻带导丝放置到胃腔,置入后从尾孔注入200-1000ml生理盐水,用以改善胃腔的透声条件(在此强调,生理盐水的注入量要以能排除掉胃腔内的干扰气体,以获得清晰的胃体和幽门管二维灰阶图像为基本原则,因此注水量因个体差异而变化)。然后再从导管的尾孔注入20 ml

空肠管置管应急预案

空肠管置管应急预案 1. 引言 空肠管置管是一项重要的医疗操作,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于喂养和药物给予等方面。然而,由于各种原因,置管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些紧急情况,例如导管脱出、堵塞或患者突发症状等,这时就需要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本文档将介绍空肠管置管应急预案,以帮助医务人员在紧急情况下正确应对,保证患者的安全。 2. 置管前准备 在进行空肠管置管之前,医务人员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以减少紧急情况发生的可能性。 •确保手术室及设备的清洁和消毒。 •检查空肠管和相关器械的完好性和功能性。 •根据患者的情况选择合适的空肠管尺寸。 •准备好所需的无菌手术液和洗手液。 3. 置管过程中的常见紧急情况和应对措施 3.1 导管脱出 导管脱出是空肠管置管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常见紧急情况之一。当发生导管脱出时,医务人员应立即采取以下步骤:

1.首先停止进一步的操作,确保患者的安全。 2.用无菌手术巾将导管放置在干净的台面上,避免感染。 3.如果导管尚未完全脱出,尝试将其重新插入患者体内。 4.如果导管已完全脱出,应立即用无菌夹子夹住导管口,以避免延误。 3.2 导管堵塞 导管堵塞也是置管过程中常见的紧急情况之一。当遇到导管堵塞时,医务人员应迅速采取以下措施: 1.停止进行任何进一步的操作。 2.尝试轻轻推动或拔出导管,以查看是否存在阻塞。 3.如果阻塞无法解除,轻轻注入生理盐水或空气,以试图清除阻塞物。 4.如果阻塞物仍无法清除,建议立即更换新的空肠管,避免给患者带来不必要的痛苦。 3.3 患者突发症状 在空肠管置管过程中,患者可能会突然出现呼吸困难、心慌或窒息等症状。医务人员应立即采取以下应对措施: 1.立即停止任何进一步的操作,确保患者的安全。 2.呼叫其他医务人员提供帮助,并通知主治医生。

鼻空肠管位置判断法的金标准

鼻空肠管位置判断法的金标准 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临床实践的不断探索,鼻空肠管插管已经成为了一种常见的、非常有效的气道管理方式。然而,对于鼻空肠管的位置判断一直是一个难点问题,因为不同的位置可能会对患者的健康造成不同的影响。因此,为了确保鼻空肠管的位置正确,保障患者的安全,建立一套可靠的、统一的鼻空肠管位置判断标准就显得尤为重要。 鼻空肠管位置判断法的金标准是指在鼻空肠管插管时,依据一定的标准和方法来判断鼻空肠管的位置是否正确。这个金标准的制定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 1. 鼻空肠管插管的目的 鼻空肠管插管的主要目的是通过气管插管和胃肠道插管的联合,实现气道和胃肠道的分离,从而有效地预防误吸、胃肠道反流和肺部感染等并发症。因此,鼻空肠管的位置必须要能够实现这个目的。 2. 鼻空肠管插管的适应症 鼻空肠管插管的适应症主要包括呼吸衰竭、昏迷、机械通气、胃肠减压、喂养等。而不同的适应症对鼻空肠管位置的要求也有所不同。例如,对于机械通气患者,鼻空肠管应该尽可能靠近气管,而对于喂养患者,鼻空肠管则需要插进胃肠道深处。 3. 鼻空肠管插管的技术要求 鼻空肠管插管的技术要求非常高,需要医护人员具备丰富的经验和技能。而鼻空肠管位置的判断方法也应该考虑到技术要求的因素,

以便医护人员能够准确地判断鼻空肠管的位置。 4. 鼻空肠管位置判断的可行性 鼻空肠管位置判断的方法应该是简单、可行的,能够在临床实践中得到广泛应用。同时,这个方法也应该是经济、安全的,不会对患者造成额外的伤害。 基于以上几个方面的考虑,我们可以得出一个鼻空肠管位置判断的金标准。具体来说,这个金标准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 鼻空肠管位置的检查方法 鼻空肠管位置的检查方法应该包括外观检查、听诊检查、X线检查和胃酸pH值监测等多种方法。其中,外观检查主要是通过观察鼻空肠管的长度、颜色、位置等外观特征来判断鼻空肠管的位置;听诊检查是通过听取鼻空肠管插入口附近的气体流动声音来判断鼻空肠管是否插入气管;X线检查是通过拍摄X线片来观察鼻空肠管的位置和长度;胃酸pH值监测则是通过监测胃酸的pH值来判断鼻空肠管是否插入胃肠道深处。 2. 鼻空肠管位置的评价标准 鼻空肠管位置的评价标准应该是客观、准确、可靠的。具体来说,应该根据鼻空肠管插管的目的和适应症,结合检查方法的结果,综合评价鼻空肠管的位置是否正确。评价标准应该包括鼻空肠管长度、位置、插入方向、气体流动声音等多个方面的指标。 3. 鼻空肠管位置判断的流程 鼻空肠管位置判断的流程应该是规范、统一、易操作的。具体来

盲插法鼻空肠管置入术在ICU患者的临床观察与应用

盲插法鼻空肠管置入术在ICU患者的临床观察与应用 目的对传统鼻空肠管置入术进行了改进,观察ICU 患者的置管成功率。方法随机数将144例患者分为传统组A组和改进组B组,每组各72例。传统组患者采用传统鼻空肠管植入法置管;改进组患者采用改进鼻空肠管植入法置管。两组患者由同一人置管。结果改进组患者置管成功率高于传统组。结论改进盲插法鼻空肠管置入术是ICU危重症患者更为有效的床边盲插置管的方法,能提高盲插鼻空肠管的置管成功率。 标签:盲插法;ICU 盲插法是指不借助任何辅助工具,通过一定的手法操作,将导管头端通过幽门送入十二指肠或空肠,如胃内注气法[1]、床边盲插鼻肠喂养管[2]、盲视放置鼻空肠管[3]、盲插鼻肠管[4]等,均介绍了床边盲插鼻空肠管技术。盲插鼻肠管符合”只要胃肠道功能允许、并能安全使用,就要积极采用肠内营养支持”的观点,且具备操作侵袭性小、经济、无需其他设备协助等优点。我们对传统鼻空肠管置入术进行了改进,观察ICU患者的置管成功率,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研究收集2013年3月~2014年03月入住我院ICU的144例患者,其中男104例,女40例,年龄为22~78岁。原发疾病包括重型颅脑损伤60例,重症胰腺炎24例,脑梗死46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14例。随机数将144例患者分为传统组A组和改进组B组,每组各72例。传统组患者采用传统鼻空肠管植入法置管;改进组患者采用改进鼻空肠管植入法置管。两组患者由同一人置管。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是否带人工气道、疾病种类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材料采用荷兰Nutricia公司生产的Flocare螺旋形鼻空肠管1套(CH10,长145 cm,直径3.3mm)、换药碗1个,等渗盐水250 ml、灭菌手套1 双、50ml 注射器1 副,无菌巾1张,宽胶布1条、听诊器1付和pH试纸等。 1.3置管方法 1.3.1 A组中,鼻空肠管植入术第一步先将导管置入胃内。置管前15~30min 给患者肌内注射甲氧氯普胺10mg,患者取半卧位或头高脚低位,操作者戴灭菌手套,用等渗盐水润滑鼻空肠管。用带刻度的鼻空肠管测量患者剑突-前额发际距离(成人约45~55 cm),记录长度。按鼻胃管置入术先将导管置入胃内,导管抽出胃液或听诊有气过水声以证实导管在胃内。第二步置管胃至空肠。导管证实在胃内后,往胃内注入100~300ml空气,往十二指肠送管,若遇阻力,放松,让导管自动回退,待阻力下降或消失时继续置管,插管至105cm以上,由导管尾端注入20ml等渗盐水,抽出导丝,固定。

超声引导下床旁鼻空肠管置入术在危重患者肠内营养中的应用

超声引导下床旁鼻空肠管置入术在危重患者肠内营养中的应 用 摘要〕目的:研究和观察超声引导下床旁鼻空肠管置入术在危重患者肠内营养 中的应用的可行性。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19年3月入住于我院重症加强护理病房(ICU)的50例接受鼻空肠管置入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 照组(盲插鼻空肠管置入术)和实验组(超声引导下床旁鼻空肠管置入术),每 组各有25例患者,分别观察两组患者导管置入术的成功率。结果:两组结果进 行对比,两组实验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传统的盲插鼻空 肠管置入术与新型的超声引导下床旁鼻空肠管置入术相比,新型的超声引导下床 旁鼻空肠管置入术可以明显提高鼻空肠管置入术的成功率,降低患者的二次伤害 的可能性,从而减轻患者的痛苦,因此该方法可以作为危重患者肠内营养的首选 肠管置入方法,值得在各级医院积极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超声引导;鼻空肠管置入术;肠内营养 随着危重病患者数量的增加,人们对于肠内营养的研究变得越来越深入,人们也 逐渐认识到了肠内营养的进步对于危重病患者的重要性和对于医疗卫生发展的重 要性。对于危重病患者自身而言,由于身体状况虚弱,同时多伴有多脏器的损伤 或者衰竭,因此需要在进行治疗时给予患者合理的营养支持,以供给患者正常的 身体需求,维持患者身体正常的机体功能[1]。本文主要研究超声引导下床旁鼻空 肠管置入术在危重患者肠内营养中的应用的可行性,研究结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3月~2018年3月入住于我院重症加强护理病房(ICU)的50例接受鼻 空肠管置入术的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有25例患者,其 中对照组男性患者13例,女性患者12例,年龄38~43岁,平均年龄(60.21±5.56);实验组男性患者15例,女性患者15例,年龄34~42岁,平均年龄(62.11±3.45), 两组研究对象除年龄因素外,其它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 两组研究结果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采用传统的盲插鼻空肠管置入术,其操作方法如下:在行鼻空肠管置入术前 20~30min,给予患者注射一定量的甲氧氯普胺注射液,嘱患者取半卧位,将鼻空 肠管缓慢置入患者的胃内,当由导管末端回抽到金黄色十二指肠液,则继续推送 导管至110cm以上,通过导管末端注入20ml的生理盐水,最后缓慢抽出导管内 的的导丝。 对实验组危重病患者采用新型的超声引导下床旁鼻空肠管置入术,其具体操作方 法如下:在行鼻空肠管置入术前20~30min,给予患者注射一定量的甲氧氯普胺注射液,嘱患者取半卧位,检查患者的口腔和鼻腔,取出鼻空肠管,将导丝完全放 置到导管内,检查导丝抽拉是否顺畅。使用超声设备对患者的胃腔进行探查,为 放置导管做好准备。当超声设备发现胃腔内有线性强回声时,表明鼻空肠管成功 进入胃腔,继续缓慢推进鼻空肠管,直到70~80cm处,继续使用超声设备观察胃 幽门的位置,继续推进鼻空肠管,通过观察超声设备可明确鼻空肠管顺利推进, 当出现阻力消失时,说明鼻空肠管成功进入十二指肠,然后继续推进5cm,使鼻 空肠管充分进入十二指肠。 1.3、观察指标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