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职业道德名词解释和简答

旅游职业道德名词解释和简答
旅游职业道德名词解释和简答

绪论

一、名词解释

1、旅游职业道德学科

2、精神文明

二、简答

1、旅游职业道德研究的内容主要有哪些?

2、旅游职业道德课的任务在于?

3、开展旅游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性?

4、旅游职业道德的形成是不是自发形成的?怎样才能形成?为什么?

5、如何实现自觉地接受旅游职业道德教育?

6、为什么惊醒旅游职业道德教育必须遵循道德教育的基本规律?

第一章道德和职业道德

一、名词解释

1、道德

2、职业道德

3、道德的本质

4、法律规范

5、道德的认识功能

6、道德的调节功能

7、道德的教育功能

8、职业

9、职业活动 10、多样性 11、社会风尚 12、敬业

13、爱岗 14、诚实守信

二、简答题

必背题

1、道德的含义?

2、道德的基本属性

3、道德的特点、功能、作用

4、职业道德的特点、作用

5、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主要内容

6、爱岗敬业的重要性

7、诚实守信的重要性

8、办事公道的重要性

9、服务群众的重要性

10、奉献社会的重要性

课后题:

1、叙述道德的定义、含义

2、道德有哪些特点

3、道德有哪些社会作用

4、职业道德的特点和作用是什么?

5、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主要规范是什么?

6、在市场经济体制条件下,为什么更需要倡导社会主义职业道德规范

7、为什么说敬业精神是职业道德的核心?

补充题

1、什么是全人类性?它的表现有那些?

2、职业道德的特殊性表现在哪里?为什么?

3、职业道德的多样性表现在哪里?

4、职业道德为什么具有连续性和稳定性?

5、职业道德所调整的职业关系包括了哪些?

6、为什么爱岗是职业道德对从业人员的首要要求?

7、为什么敬业精神是职业道德的核心?

8、为什么诚实守信是从业人员最基本的道德品质。

9、诚实守信是建立和完善市场经济的前提和基础?

10、办事公道不徇私情平等待人应怎样做?

11、奉献社会是职业道德的最高要求和最高境界?

12、为什么服务群众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根本宗旨

六、论述题

论述职业道德的形成和发展

试论述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主要内容

第二章旅游职业道德

一、名词解释

1、集体主义

2、旅游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

3、严于职守

4、团结协作

5、敬业

6、乐业

7、勤业8、创业9、道德传统10、职业责任心11、道德义务感12、服务态度

13、服务质量

二、简答题

课后简答题

1、简述旅游职业道德的形成和发展

2、旅游职业道德有何作用?

3、旅游职业道德对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有什么作用

4、什么是集体主义?坚持集体主义原则有哪些基本要求?

5、什么叫服从意识?为什么饭店员工都必须具有服从意识?

6、旅游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7、怎样看待服务工作的性质和意义?你选择旅游职业的动机是什么?

8、全心全意为旅游者服务包括哪些基本内容?

9、为什么旅游业特别讲究服务态度和服务质量?

10、为什么要加强对旅游从业人员的爱国主义教育?

11、旅游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

必背题

1、旅游职业道德的形成和发展

2、旅游职业道德的特点

3、旅游职业道德的作用

4、旅游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

5、旅游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

6、热爱旅游事业的内容包括哪些?

7、全心全意为旅游者服务包括哪些基本内容?

8、我们旅游从业人员从哪些方面来培养爱国主义感情?

9、爱国主义的基本要求包括哪些方面?

补充题

1、为什么旅游职业道德批判的继承了历史上优秀的道德遗产,最能代表广大人民群众和旅游者的利益?

2、为什么旅游职业道德最适合和推动旅游业的发展?

3、旅游职业道德崇高的目的性体现在哪些方面?

4、旅游职业道德广泛的适应性是由哪些因素决定的?

5、旅游职业道德为什么能提高旅游专业队伍的素质?

6、旅游职业道德为什么能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7、坚持集体主义有哪些基本要求?

8、为什么严格的组织纪律是搞好旅游服务接待工作的保证?

9、影响团结协作的因素很多?员工应该如何克服这些因素?

10、集体主义与个人利益的关系?

11、坚持集体主义,反对个人主义的时候,还必须划清以下三种界线?

12、旅游业的性质?作用?

13、为什么要发扬勤业的精神

14、服务态度和服务质量的意义?

15、为什么旅游职业道德在改善服务态度,尤其字提高和保证服务质量方面有特殊的作用?

16、为什么要加强对从业人员的爱国主义教育?

七、论述题

1、如何理解“乐业”这一道德情感?

2、简述我国旅游职业道德的形成和发展过程?

第三章旅游职业道德规范---上

一、名词解释

1、道德规范

2、旅游职业道德

3、旅游职业道德规范

4、贵宾

5、重要场合

6、说话和气

7、尽心

8、尽责

9、热情友好10、宾客至上11、真诚公道12、信誉第一

13、文明礼貌14、优质服务15、不卑不亢16、一视同仁

二、简答题

课后简答

1、什么叫旅游职业道德规范?其主要内容有哪些?

2、热情友好,宾客至上的重要性表现在哪里?

3、热情友好宾客至上有哪些具体内容?为什么说在遇到困难和不顺利的时候,特别需要坚持履行这一道德规范?

4、旅游业为什么要特别讲究真诚公道信誉第一?

5、真诚公道信誉第一的具体要求有哪些?

6、以真诚公道信誉第一为题,写一篇小论文,谈谈真诚公道信誉第一与两个效益的关系?

7、为什么说文明礼貌优质服务是旅游职业道德最具特色和最重要的道德规范?

8、为什么说文明礼貌优质服务关系到我国的前途和命运?

9、请用实例说明微笑服务的重要性

10、语言优美,谈吐文雅有哪些具体要求?

11、尽心尽责周到服务的具体要求有哪些?

12、为什么说不卑不亢是国格、人格的体现?不卑不亢有哪些具体要求?

13、为什么说在旅游服务中要必须做到一视同仁?

必备题目

1、热情友好宾客至上的道德含义是什么?

2、热情有好宾客至上的重要性表现在哪里?

3、热情友好宾客至上的具体要求有哪些?

4、真诚公道信誉第一的道德含义是什么?

5、真诚公道信誉第一的重要性表现在哪里?

6、真诚公道信誉第一的具体要求是什么?

7、文明礼貌优质服务的道德含义是什么?

8、文明礼貌优质服务的重要性表现在哪里?

9、文明礼貌优质服务的具体要求有哪些?

10、不卑不亢一视同仁的道德含义是什么?

11、不卑不亢一视同仁的重要性表现在哪里?

12、不卑不亢一视同仁的具体要求有哪些?

补充题目

1、为什么说旅游业是两个效益并重的事业?

2、为什么热情好友好宾客至上是提高两个效益的重要手段?

3、热情友好宾客至上这一规范的实质是什么?要真正做到这一规范的根本是什么?

4、为什么说在遇到困难和不顺利时特别需要履行热情友好宾客至上这一规范?

5、为什么说文明礼貌优质服务直接关系到我国旅游业的前途和命运?

6、饭店的服务过程是主客双方的情感交流问题,如何让交流的更融洽?

7、仪表整洁的具体要求是什么?

8、举止大方的具体要求是什么?

9、语言优美谈吐文雅的具体要求是什么?

10、微笑的重要性是什么?

11、尽心尽责服务周到的具体要求是什么?

12、为什么说不卑不亢是国格人格的体现?不卑不亢有哪些具体要求?

13、为什么在旅游服务中强调一视同仁?具体要求有哪些?

14、一视同仁要求做到的六个照顾是什么?

第四章旅游职业道德规范------下

一、名词解释

1、敬业

2、爱岗

3、忠于职守

4、职业理想

5、纪律

6、法律

7、遵纪

8、守法

9、廉洁奉公10政策法律

11、职业纪律12、旅游饭店员工手册

13、团结协作顾全大局14、钻研业务提高技能

15、服务效率16、综合状态

二、简答题

必备部分

1、敬业爱岗,忠于职守的道德含义

2、敬业爱岗忠于职守的重要性

3、敬业爱岗忠于职守的具体要求

4、遵纪守法廉洁奉公的道德含义

5、遵纪守法廉洁奉公的重要性

6、遵纪守法廉洁奉公的具体要求

7、团结协作顾全大局的道德含义

8、团结协作顾全大局的重要性

9、团结协作顾全大局的具体要求

10、钻研业务提高技能的道德含义

11、钻研业务提高技能的重要性

12、钻研业务提高技能的具体要求

课后简答题

1、什么叫敬业爱岗、忠于职守?其重要性是什么?

2、我们应该如何认识将要从事的旅游服务工作?应树立什么样的职业理想?

3、为什么对饭店员工要特别强调遵纪守法廉洁奉公?

4、为什么遵纪守法廉洁奉公对抵制和纠正行业不正之风具有重要作用?

5、学习和遵守员工守则的重要性是什么?

6、试叙述团结协作顾全大局的道德含义?它是正确处理那些关系的行为准则?

7、旅游业为什么要强调团结协作顾全大局?

8、钻研业务,提高技能的重要性是什么?举例说明业务技能和优质服务的关系?

9、为什么说钻研业务,提高技能必须要有强烈的职业责任感?

10、旅游工作者掌握过硬的基本功和努力扩大知识面有什么重要性?你在这方面有什么体会?

补充知识题

1、尽职尽责忠于职守要求旅游工作者如何做?

2、为什么说遵纪守法廉洁奉公是旅游业开展正常的职业活动,搞好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保证?=为什么饭店强调遵纪守法廉洁奉公?

3、廉洁奉公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4、一些行业的不正之风具体表现为?

5、员工手册的意义?员工手册的主要内容?

6、为什么团结协作顾全大局是为客人提供优质服务的保证?

7、如何搞好领导者和群众的团结?8、如何学习先进,互帮互助,互相关心?

9、为什么说钻研业务提高技能是促进旅游专业人才成长的重要条件?

10、为什么钻研业务提高技能要有强烈的职业责任感和崇高的职业理想?

11、每个旅游工作者如何扩大知识面?

第五章旅游工作者的道德修养

一、名词解释

1、修养

2、道德修养

3、道德品质

4、道德境界

5、自私自利的道德境界

6、合理利己主义的道德境界

7、先公后私的道德境界8、大公无私的道德经济

9、道德认识的修养10、道德认识

11、道德观念12、道德情感

13、正义感14、良心感15、义务感16、荣誉感

17、幸福感18道德意志19道德意志修养20、道德行为

21、慎独22、理想人格23、审美标准24、行为

二、简答题

课后简答题

1、什么是道德修养?旅游工作者进行道德修养的目的是什么?

2、什么是道德品质?道德品质有哪些特征?应培养什么样的道德品质?

3、为什么说加强道德认识修养是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的基础?

4、道德情感的修养包括哪些内容?

5、谈谈什么事正确的幸福感

6、坚强的道德意志对抵制旅游行业中国的不正之风有什么重要的作用?

7、为什么说理论和实际相联系是道德修养的重要途径和方法

8、为什么在道德修养中突出强调个人的自觉性

9、为什么说开展积极的思想斗争和进行批评和自我批评是道德修养的重要方法

10、什么叫慎独?努力做到慎独对旅游工作者有什么特殊意义

11、旅游工作者应努力塑造什么样的理想人格

12、谈谈行为美、语言美在旅游业中的重要性?

本章必备简答题

1、什么是道德修养?道德修养的目的?道德修养的要求?

2、旅游工作者应在道德修养过程中,培养什么样的道德品质?

3、道德品质的含义?特征?

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们的道德境界有哪几种,他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5、道德修养的内容?分别作名词解释?

6、道德修养的途径和方法有哪些?

7、在道德修养的过程要重视学习,从哪些地方学习呢?

8、塑造什么样的理想人格?怎样塑造理想人格?

9、如何做到语言美?

五、论述题

1、试论述道德修养的内容有哪些?

2、塑造什么样的理想人格?怎样塑造理想人格?

第六章旅游职业生涯的设计与准备

一、名词解释

1、职业理想

2、理想

3、社会理想

4、个人理想

5、择业观

6、应聘面试

7、创业

8、抗挫能力

9、灵活应变能力

10、创新能力11、判断决策能力12、人际交往能力

13、组织管理能力14、能力15、一般职业能力16、特殊职业能力

17、职业能力18、增长率19、增长量20、劳动合同21、认识

三、简答题

课后简答题

1、职业理想的含义及对人生的作用?

2、旅游职业学校学生创业需要具备哪些能力和条件?

3、旅游职业学校的学生就业的求职技巧有哪些?

4、简述就业与学习的关系?

5、简述我国的就业政策?

6、针对自己的具体情况写一份职业生涯规划

必备知识

1、职业理想的含义及其作用?

2、职业理想与个人理想的关系?

3、树立正确的择业观要转变什么思想观念

4、作为一个职中生应如何做好就业准备?

5、创业应具备的能力包括哪些?

6、职业对职业能力的要求?

7、旅游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的就业环境?

8、就业市场状况分析须知包括?

9、劳动合同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10、职业生涯设计的意义?

11、掌握各阶段职业目标的区别?及各个阶段的主要的培养方向?

12、如何正视自己的条件?或者从哪些方面认识自己?

13、制定职业发展规划

补充题

1、职业的意义和作用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2、怎样搜集就业信息?

3、了解和钻研就业技巧包括哪些?

4、创业与就业的联系与区别

5、21实际新科技革命的的特点?

四、论述题

1、职业生涯设计的内容?

2、旅游工作者进行职业选择应从哪些方面考虑?

社会学概论名词解释(附答案)

公共管理学系行政管理专业 《社会学概论》期末考试试题 A卷 一、选择题,每题所给的选项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本部分1-40题,每题1分,共40分。 1.冲突论者认为人与人的关系事实上是建立在上的。 A.权力关系 B.金钱关系 C.资产分配 D.性别角色 2.“一个犯了错误的人,并不一定是他做的事真错,而是人们认为他错了。”持这种看法的是。 A.功能学理论 B.冲突论 C.交换论 D.标签理论 3. 是以文化使用者本身的眼光来讨论评价,而不以外人的眼光来论断其他文化。 A.文化本位主义 B.媚外主义 C.阿Q主义 D.文化相对论 4. 是指社会所订定的一套行为准则:提示人们什么可以做,什么不能做,在什么时候做,怎么做。 A.社会规范 B.社会价值 C.社会律法 D.社会道德 5.以台湾地区为例,闽南人的行为规范是主流文化,客家人的某些行为方式有异于闽南人,因此,它可以说是一种。 A.低俗文化 B.次文化 C.反抗文化 D.崇他文化 6.人类学家发现某些文化项目似乎都可以在大多数的社会里找到,例如音乐、运动、婚姻等等几乎每一种文化都有。他们称这种现象为。 A.文化的整合性 B.文化的传播性 C.文化的普遍性 D.文化的大众化 7.“镜中自我”(looking-glass self)的概念是谁提出的? A. 帕森斯(Talcott Parsons) B. 米德(George H.Mead) C. 默顿(K.Merton) D. 库利(Charles Cooley) 8.中国人去拜访人家,习惯上要随身带点礼物,参加婚礼要送红包礼金等都是。 A.民俗 B.民德 C.民风 D.民有 9.社会学家相信影响个人人格最重要的因素是。 A.生理遗传 B.地理环境 C.个人的人生经历 D.社会文化 10.弗洛伊德把那些欲望产生时必须要马上获得满足的人格部分称之为。 A.本我(id) B.自我(eg) C.超我(super ego) D.社我(social self) 11.社会心理学家认为社会化最重要的执行者是。 A.家庭 B.学校 C.同辈团体 D.大众媒体 12.孩子们的计算机学得快,上网又快又熟,有些父母,甚或祖父母都跟儿孙讨教如何便捷

旅游学概论__名词解释总结_专升本

名词解释: 1、旅游学概论:旅游学概论是一门专业基础课,同社会科学中其他学科一样,它以旅游发 展的实践为基础,从整理和了解旅游现象中分析并总结旅游发展的逻辑性 和合理性,从而发现其活动规律 2、旅游学:是研究旅游者及其旅游活动、旅游业及其开发和经营活动以及双方活动的开展 对旅游目的地的各种影响的科学 3、学术研究的方法:所谓学术的研究方法,是指一门学科的技术步骤。它可以被理解为一 种可操作的程序,具有一定的形式,过程。步骤,内在之间存在的规 律性和逻辑性的联系 4、现代旅游:指二次世界大战后,特别是20世纪60年代以来,迅速普及于世界各地的社 会文化旅游活动 5、艾斯特(AIEST)定义:旅游是非定居者的旅行和暂时逗留而引起的现象和关系的总 和。这些人不会导致长期定居,并且不涉及任何赚钱的活动。 6、可支配收入:指个人或家庭收入中扣除全部应缴纳的所得税之后剩余的部分 7、可随意支配收入:亦称可自由支配收入,指个人或家庭收入中扣除应缴纳的所得税、社 会保障性消费以及日常生活必须消费部分之后所余下的收入部分 可随意支配收入水平是决定个人旅游需求的最重要的经济因素。但它 只是经济条件方面的影响因素,而非个人旅游需求的唯一决定因素8、余暇时间:指在日常生活、工作、学习及其他必须时间外,可用的自由分配从事消遣或 自己乐于从事的任何其他事情的时间 9、大众旅游:所谓大众旅游通常有其双重含义。它首先是指大众化旅游或旅游活动的大众 化,即旅游活动参加者的范围已扩展到普通的劳动大众;其次则是指大众型 旅游,即现代旅游活动的大规模开展所形成的以有组织的团体包价旅游为代 表的大众型旅游模式或旅游活动的开展模式 10、奖励旅游:是指某些公司为表彰工作成绩突出的销售人员而组织他们携带配偶外出的旅 游形式 11、国际旅游:指跨国开展的旅游活动,即一个国家的居民跨越国界到另一个或几个国家去 访问的旅游活动。其中一种情况是其他国家或地区的居民前来我国旅游,称 之为入境旅游;另一种情况是我国的居民离开我国到境外其他国家或地区去 旅游,称之为出境旅游。也就是说,国际旅游既包括国际来访的入境旅游, 也包括本国居民的出国旅游。 12、国内旅游:是指人们在其居住国境内开展的旅游活动。通常是指一个国家的居民离开自 己的常住地,到本国境内其他地方去进行地旅游活动 13、旅游收入:通常是指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旅游目的地国家或地区因接待来访 的国内外游客,向其提供各种商品和服务而获取的直接收入。 14、旅游支出:通常是指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以年计算),一个国家的居民出境旅游期间在 境外购买商品和服务的消费开支。 15、人均停留天数:这一标准通常指来访旅游者在某一旅游目的地访问期间的平均停留天数 16、旅游人数:是一个国家或地区作为旅游目的地,在给定时期内所接待的来访旅游人数, 并且人们通常是以人次为单位来统计来访旅游者数量,也就是说,所谓来访 旅游人数实为来访旅游人次。 17.旅游动机:就是一个人为了满足自己的某种需要而决定外出旅游的驱动力,即促使一个人有意于旅游以及到何处去,作何种旅游的心里动因 18、罗马会议定义(关于旅游者):游客指除为了获得有报酬的职业之外,基于任何原因到

《旅游学概论》期末复习

旅游学概论——名词解释题和简述题 为什么说人类的迁移活动不属于旅游活动? 由于社会经济条件的制约,在原始社会早期,人类不仅在客观上没有开展旅行活动的物质基础,而且在主观上也难有自愿外出旅行的愿望或动机。当时人类迁移活动的被迫性和求生性都说明这类活动根本不属于现今意义上的旅行和旅游。 人类最初的旅行需要是如何产生的? 社会分工的发展使得人们开展产品交换的地域范围不断扩大。正是由于这一发展,人们需要了解其他地区的产品生产和需求情况,需要到其他地区去交换自己的产品或货物,自愿外出旅行的需要也因此而产生。所以,人类最初自愿外出旅行实际上远非消闲和度假的活动,而是人们出于现实主义和产品交换或经商的需要而促发产生的一种经济活动。 近代以前的旅行发展有哪些特点? ①旅游活动的发展同国家的政治环境和社会经济状况有直接的关系;②商务旅行占主导地位,其次是宗教旅行;③消遣性旅行活动的参加者多为统治阶级及其附庸阶层。 试分析产业革命对近代旅游发展的影响。 ①产业革命加速了城市化的发展②产业革命改变了很多人的工作性质③产业革命带来了阶级关系的变化④产业革命带来了技术进步 为什么人们将Thomas Cook尊称为旅游业的先驱? ①1841年包租火车参加禁酒大会,是世界上最早的团体包价旅游,被认为是近代旅游业的开端 ②1845年,成立世界上第一家旅行社——托马斯·库克旅行社,标志着近代旅游业的诞生。 ③1855年,组织世界上首例出国包价旅游,是现代旅游业务的初次尝试。 ④1865年,成立托马斯·库克父子公司办事处;推出代金券,被看作是世界上最早的旅游支票。 ⑤1872年,组织首次团体环球旅游。 试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现代旅游迅速发展的原因。认识这些原因的意义何在? 原因:(1)需求方面看: ①战后世界人口迅速增加 ②战后世界经济迅速发展 ③交通运输工具的进步缩短了旅行的时间距离 ④生产自动化程度的提高使劳动者的带薪假期得以增加 ⑤城市化进程普遍加快⑥二战后世界各国普遍重视发展教育事业。 (2)供给方面看: ①廉价团体包价旅游产品的提供 ②政府的支持态度和鼓励措施。 意义:①通过认识这些因素,并结合回顾此前各个历史时期影响人类旅行和旅游活动发展的客观因素,可使我们清楚地发现和了解这些活动的兴衰与社会经济发展状况之间的联系; ②通过分析和预测这些因素的变化方向和发展速度,人们便可据以判断和预知旅游活动的未来的发展。 试分析国内旅游活动与国际旅游活动的差别。

语言学概论名词解释

1 语言学 2 语文学 3 历史语言学 4 历史比较语言学 5 描写语言学 6 历时语言学 7 共时语言学 8 个别语言学 9 普通语言学10 语言的语言学11 言语的语言学12 对比语言学13 微观语言学14 宏观语言学15 理论语言学16 应用语言学17 结构主义语言学18 形式语言学19 交叉语言学20 语言 21 言语22 思维 23 符号 24 组合关系25 聚合关系 26 语言的线条性27 语言的任意性28 语言的层级性29 言语规律30 渐变性规律31 参差性规律 32 语言的分化 33 语言的整化 34 语言的融合 35 语言的混合36 能指37、所指38 解释“传统语言学“内部语言 □语音□音学□音高□音强□音长□音质□频率□振幅□乐音□噪音□共振峰□音素□国际音标□音位□音位变体□非音质音位□音位区别特征□音位体系□音节□语流音变□句位学□语音规律复辅音22. 解释“韵律特征”。”23. 解释“音渡24. 解释“二合元音25. 解释“三合元音”27. 解释“时位1. 解释“语汇” 1 语言学就是以语言为研究对象的科学,研究语言的本质、语言的结构和发展规律。以语言为研究对象的一门独立的学科。 2 语文学一门研究古文献和书面语的学问。 3 历史语言学主要用历史的方法研究某种语言和短期的和长期的变化规律,对比语言学主要用比较的方法对不同的语言进行对比研究,找出它们的相异之处或共同规律(研究语言在不同时期所经历的变化)。 4 历史比较语言学运用比较的方法来发现几种语言在历史演变中的对应规律从而确定语言的亲属关系,构拟产生这些亲属语言的原始母语。 5 描写语言学是和历史语言学相对,即截取某一历史阶段的语言,对其语音、词汇、语法等结构要素进行观察、描写、分析、研究。 6 历时语言学研究语言在不同时期所经历的变化。 7 共时语言研究语言某一段时期情况的语言学,如现代汉语、古代汉语等。 8 个别语言学也叫专语语言学:具体语言学,以一种(或几种有联系的)语言为研究对象,研究某一语言的结构。 9 普通语言学普通语言学以人类一般语言为研究对象,研究人类语言的性质、结构特征、发展规律,是综合众多语言的研究成果而建立起来的,是语言学的重要理论部分。 10 语言的语言学语言的语言学是以“语言”为唯一对象的语言学,指音义结合的词汇语法系统。是一种静态、同质的纯语言学。 11 言语的语言学言语的语言学是一种动态的、异质的、涉及方方面面的语言学。 12 对比语言学就要用比较的方法对不同的语言进行对比研究,找出它们的相异之处或共同规律。 13 微观语言学(内部语言学)只对语言系统内部各结构要素进行研究,如:语音学、语义学、词汇学、语法学等。 14 宏观语言学(外部语言 学)指与语言相关的边缘学 科,如社会语言学、心理语言 学、心理语言学、人类语言学 等 15 理论语言学理论语言侧 重研究语言的一般理论,狭义 的理论语言学就是普通语言 学,广义的理论语言学也可以 包括个别语言学的理论部分。 16 应用语言学侧重语言在各 个领域中实际应用的学科。狭 义应用语言学指语言教学的 理论和方法研究;广义的应用 语言学除语言教学外,还包括 词典编纂、文字制定、机器翻 译… 17 结构主义语言学索绪尔创 立的语言学,认为存在着语言 的语言学和言语的语言学,使 语言学成为现代意义上的科 学 18 形式语言学乔姆 斯基创立的转换-生成语法, 即转换与生成句子的过程都 采用形式化的符号表达。 19 交叉语言学语言学与自 然科学、社会科学相互渗透产 生的交叉性、边缘性的学科。 20 语言实质上是一种符号 体系,是音义结合的词汇系统 和语法系统,有共时和历时两 种状态。 21 言语言语是说(写) 的过程和结果,是一种行为。 22 思维人脑能动地反映客 观现实的能力与过程。包括直 观动作思维、表象思维和抽象 思维。 23 符号被约定用来指代 某种事物的标志,包括听觉、 视觉、触觉、嗅觉等各种符号。 24 组合关系符号与符号组成 的语言的链条关系是组合关 系。 25 聚合关系在语言链条 的某一环节具有相同作用能 互相替代的次符号聚集成类 叫聚合关系。 26 语言的线条性语言符号 只能一个挨着一个随着时间 的推移而逐渐延伸,形成线性 链条,排除同时出现两个符号 的可能。 27 语言的任意性语言符号 的音义之间没有必然和本质 的联系,它们之间的结合是不 可论证的,是由社会约定俗成 的 28 语言的层级性语言系 统是一个层级装置,底层是一 套音位装置,上层分为语素、 词、句子三级。 29 言语规律指人们为了一 定的目的,在一定的语境中使 用语言的规律。包括自方、对 方、双方所处的语境三要素。 30 渐变性规律是指语言 结构系统只能按照量变到质 变的规律逐渐变化。 31 参差性规律是指语 言结构系统的各个要素发展 的速度是不整齐的。 32 语言的分化一 种语言逐渐分化成几种语言 或方言的现象叫语言的分化, 如方言与亲属语言的形成。 33 语言的整化几种语 言或几种语言因素在发展过 程中逐渐接近或统一起来的 现象叫语言的整化,如民族共 同语、民族交际语和国际交际 语的形成。 34 语言的融合一种语言 战胜另一种语言或一种语言 被别一种语言吞噬的现象,叫 语言的融合。 35 语言的混合几种语言 系统混合成一种语言的现象 叫语言的混合。 36 能指语言符号的物质实 体,是能够指称某种意义的成 分 37所指是语言符号所指的意 义内容。 38 解释“传统语言学”一般 泛指20世纪以前的语言学, 特别是指索绪尔开创的结构 主义语言学以前的语言学。 “内部语言”答:第一,内 部语言是语言的一种形式;第 二,内部语言的交际对象是说 话者本人,且没有出声。因此, 内部语言是没有说出口的内 心的话。 □语音由人类发音器 官发出的能载负一定意义的 语言的物质外壳。任何符号的 构成都必须具有一定的物质 形式,以一定的物质材料为载 体,这样与意义统一于一体, 才能够成完整的符号。语音就 是语言的符号形式 □语音学研究语音的 学科叫语音学。可包括发音语 言学、声学语言学、听觉语言 学、音系学等。 音高指声音的高低,决定于发 音体振动的频率。频率快,声 音就高,频率慢,声音就低。 □音强指声音的强弱,决 定于发音体震动振动的幅度。 振幅大,声音就强 □音长指声音的长短,决定于 发音体振动时间的长短,持续 的时间长声音就长,反之则短 □音质指声音的的个性或特 色,也叫音色。 □频率发音体每秒振动的 次数,每秒钟振动一次叫一赫 兹,频率的快慢决定声音的高 低 □振幅发音体振动的位移幅 度,振幅大小同发音受到的外 力大小有关,振幅的大小决定 声音的强弱。 □乐音基音的频率和陪音的 频率保持一种整倍数的比例 关系的声音。 □噪音基音的频率和 陪音的频率不存整倍数的比 例关系,则呈现杂乱无章的形 状,持这种波形的音叫噪音。 □共振峰因共鸣作用而 能量变强的频率成分就叫共 振峰。 □音素对人类语言一次发 音中从音质角度切分出的最 小语音结构单位。每个音素都 有不同的音质,我们在发音 时,发音器官稍微有所改变, 就发出了不同的音素。 □国际音标是音表示记录音 素的标写符号。世界上最通行 的音标是国际音标,它是国际 语音协会于1888年制定并公 布使用的,后来又几经补充修 订完善 □音位某种语言或方 言在一类发音中从区别意义 的角度划分出来的最小的语 音形式。 □音位变体属于同一音位的 几个音素叫该音位的音位变 体 □非音质音位利用音 高、音长、音强等非音质要素 构成的音位叫非音质音位。如 调位、重位、时位等。 □音位区别特征能区 别音位的语音特征叫音位的 区别特征。 □音位体系每种语言 的音位都是形成体系的。其内 容包括该语言的全部音质音 位和非音质音位;每个音位的 全部变体;每个变体出现的条 件;各个音位在组合与聚合关 系中所表现的规律。 □音节是语音中最小 的结构单位,是从听觉上能够 自然辨别的最小语音单位。 □语流音变语流中一个音由 于受到前后音或者说话的快 慢、高低、强弱的影响而在发 音上产生某种变化,包括同 化、异化、弱化、脱落、增音 等 □句位学研究句位的 学问叫句位学。例如句调位、 句重位、句时位、句顿位。 □语音规律语音的历 史演变不是杂乱无章的,是有 严格规律的,有的甚至可以概 括出较为完整的公式。如汉语 浊音清化规律等。 复辅音”。答:一个音节内 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辅音的组 合叫做“复辅音”。 22. 解释“韵律特征”。韵律 特征又叫超音质特征或超音 段特征,指语音中除音质特征 以外的音高、音长、音强方面 的变化。长短音、声调、轻重 音、语调都是韵律特征的构成 要素。韵律特征的构成要素有 两个特点,(1)他们永远都只 能和音质成分同时出现。(2) 他们都是一种对比性特征。 23. 解释“音渡”人们在说话 时,音位与音位、音节与音节 连成一串,形成前后相连的连 续语流,这些语音单元在前后 过渡、相互连接时,会因为自 身性质的不同而采取不同的 过渡和连接方式,这些方式叫 “音渡”或“音联”。 24. 解释“二合元音”由两个 元音组合而成的复元音叫“二 合元音”,在二合元音中,前 一个元音听起来比较响的叫 “前响二合元音”,后一个元 音听起来比较响的叫“后响二 合元音”。、 25. 解释“三合元音”。由三 个元音组合而成的复元音叫 “三合元音”。三合元音一般 都是中间响两头弱,因而又叫 “中响复元音”。 27. 解释“时位”。答: 长短音也可以像元辅音那样 起区别意义作用,所以可以把 它们看作一种音位,这种非音 质音位叫“时位”。 1. 解释“语汇”。:语汇是语 言结构系统的一个要素,语汇 也可以叫词汇。语汇或词汇作 为语言学的术语是一个特定 的集合概念,是词和语的汇 集。它只能指一种语言中全部 词和语的整体,而不能指具体 的一个一个的词或词语。 □语义□语言意义□言语 意义□义素□义项□语义场 □语境□词汇意义 □概念意义□语法意 义□话题□述题□谓词□ 述项句义中的话题□预设 □蕴含□语义指向□词 汇□语言词汇□言语词汇 □词5. 解释“语”□固定 词组□语素□词根□词缀 □词尾□单纯词□合成 词□复合词□派生词□联 绵词□叠音词□重叠词□ 同音同形词□同源词□ 同根词□古语词□历史词 □文言词□新词□方言词 □社会方言词指□外来词 □基本词汇□一般词汇□熟 语□成语□惯用语□谚 语□俗语□歇后语□格言 □语法□语法学□词□词 组□句子□层次性□递归 性□生成性□语法范畴□ 语法意义□语法手段□形 态 □语义用语音形式表现出 来的语言和言语的全部内容。 分为语言意义和言语意义。 □语言意义语言 体系中具有固有的意义,具有 概括、多义相对稳定等特点。 □言语意义是在一定 的语境中人们说的的行为和 说的结果所体现出来的具体 意义。 □义素对词的某 一义项进行分析所得到的最 小的语义特征。 □义项一个词往往有几个意 义,每个意义就是一个义项。 □语义场以一个共同义素为 核心,彼此之间有密切关系的 一群词聚合在一起构成的场。 □语境语境就是使用语言 的环境,有狭义语境与广义语 境之分,狭义语境是口语的前 后语或书面语的上下文,广义 语境是语言表达的具体环境, 如具体的场合、身份、社会环 境等 □词汇意义以词汇形 式(主要指实词)表现出来的 语言意义。 □概念意义亦称理性 意义,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概 括反映,是词义的核心。 □语法意义用语法形 式表现出来的意义就是语法 意义。可包括范畴义、关系义 和功能义三小类。 □话题一个句子的意 义中被说明的对象。 □述题一个句子的 意义中对某个对象的说明。 □谓词在句义中直接 说明话题的成分,相应于在语 法中充当谓语的动词或形容 词,主要反映动作或情感的变 化、性质或情感的变化。 □述项句义中的话题 与述题所涉及的对象,相当于 语法中充当主语和宾语的名 词。 □预设利用语言进 行交际时双方所共知的常识 或根据句子的语境推断出来 的信息。 □蕴含两个句子中如 果有一个对应的语言单位是 上下位概念,这两个句子就是 蕴含关系。 □语义指向论结 构关系,A应该属于B,但在 语义上A指向C. □词汇词汇是一 个集合概念,指词和词的等价 物:固定词组和总汇。词汇有 语言的词汇和言语的词汇。 □语言词汇一种 语言中全部词和固定词组的 总和。如汉语词汇、英语词汇 等。 □言语词汇个人 运用语言的词汇,它是允许存 在偏离语言规范,不同于语言 词汇之处的。 □词是词汇中最 基本的单位,还是语法分析的 基本单位之一。即是语言中可 以独立运用的最小意义结合 单位。 5. 解释“语”。:语是由两个 以上的词构成但意义比较凝 固,又经常作为一个整体单位 使用的固定词组或熟语性语 言片断。 □固定词组也称 固定短语,是指构成成分和结 构关系固定,具有完整意义的 词组。是句法结构分析中最小 的单位。 □语素语言中不能独 立运用的音义结合的最小单 位。 □词根词的核心部 分,体现词的词汇意义的语 素。 □词缀附着在词根之 上的语素,它对词义的构成起 附加性作用。包括前、中、后 三种。 □词尾是附加在 词根或后缀之后只表达语法 意义的语素。 □单纯词由一个语素 构成的词。 □合成词由两个或 两个以上的语素构成的词。 □复合词由两个 或两个以上的词根复合构成。 □派生词由词根附加词 缀构成,在形态丰富的语言中 大量存在,是词的主要构造类 型。 □联绵词指两个音 节连缀成义而不能拆开的词, 有双声、叠韵、非双声叠韵三 种类。 □叠音词由两个相 同音节重叠而成的单纯词。 □重叠词是由相同的 根词想叠构成的。 □同音词两个语 音形式相同而意义上没有任 何联系的词。 □同形词两个书写形 式相同而意义不同的词是同 形词。 □同源词具有同源关 系的(即由一个词分化而产生 的词)聚合在一起形成同源 词。 □同根词含有同一个 词根的词聚合在一起形成同 根词。 □古语词包括历史词 和文言词两类,可以表达特殊 的意义或感情色彩、语体色 彩。 □历史词指表示历史 上曾经存在过,现在已经不存 在的事物、现象、行为的词, 还包括历史上出现过的神话 传说中的事物的名称。 □文言词指古汉语文 言著作中的词。 □新词利用原有词素 新创造出来的词。随着新事 物、新观念的出现,产生的标 记这些新事物的词。 □方言词指通行于某 些特定地区的词。 □社会方言词指专用 于不同行业的词,也称行业 语。社会方言词中占很大比重 的是术语,其特点是单义性、 准确性和严密性。 □外来词从外族语言 中连音带义借用来的词。 □基本词汇语言中词 汇的核心部分,具有稳定性、 全民常用性、能产性等特点。 □一般词汇基本词汇 以外的词的总汇构成一般词 汇。 □熟语指特殊的、定 性化的固定词组构成的语汇 系统,包括成语、惯用语、俗 语、谚语、歇后语、格言。 □成语一种相沿习用 具有书面色彩的固定词组,成 语一般是四音节的,是汉语最 大量使用的熟语。 □惯用语活跃在口语 中表达习惯性比喻含义的短 小固定词组,其特点是简明生 动、通俗有趣。汉语的惯用语 多为三音节的词语形式。 □谚语多年流传,包 括深刻的社会经验、生产经验 的简练形象的语句。 □俗语流传在群 众中表达某种客观现象或意 义的形象精练的句子叫俗语。 □歇后语一种特殊的 熟语形式,由两部分组成,前 一半是对形象的表述,类似于 谜面,后一半是对这个形象表 述的解释和说明,类似于谜 底,这两部分之间有间歇,在 具体运用中,后一半常常可以 不说出来。歇后语形象风趣, 在口语和文艺作品中经常使 用。歇后语有寓意和谐音两 类。 □格言指揭示深 刻道理、具有警醒作用的语 句,往往来自名人话语或名家 作品。 □语法一种语言 词法和句法的汇集,它包含词 的构词、构形的规则和组词成 句的规则。 □语法学专门研究语法的科 学叫语法学,可包括词法和句 法 □词语言中可以独立 运用的最小音义结合单位。 □词组是实词与实 词的有机结合。 □句子运用一定的 语法规则组织起来的表达相 对完整思想和某种感情的、具 有一定的语调的交际的基本 单位。 □层次性短语、句子 一层一层套起来组合而成的。 词与词在一个层面组成一个 简单的短语,这个简单短语又 可以和另外的词或者短语在 另一个层面结合。 □递归性反复地使用 构成句法关系的有限的几种 句法规则,不断地进行同功能 替换,以构成复杂的短语或句 子

社会学概论期末考试题目答案

社会学复习内容 名词解释 一: ①社会角色: 定义一:社会学意义上的社会角色是指,有人的互动行为所表现的特定社会地位、身份所决定的一整套权利、义务的规范和模式行为,既指人们对具有特定地位和身份的人的行为的一种期望,也包括人们的相应行为,是构成社会群体和社会组织的基础并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而不断更新内容。 定义二:指与人们的社会地位、身份相一致的一整套权利义务的规范与行为模式,它是人们对具有特定身份的人们的行为期望,它是构成社会群体或组织的基础 定义三:指个人在社会关系位置上的行为模式,它规定着一个人活动的范围和权利义务,是社会对处于特定地位的人的行为期待。 ②文化堕距:文化堕距:即文化滞后。由于社会的非物质文化往往慢于物质文化而变迁,正是由于两者的不同步,从而产生了差距。 ③社会制度:人们在共同体的生活中形成的、指导人们的社会活动的稳定的规范体系。社会制度包括政治法律制度、经济制度和思想文化制度等,这体现在对传播的控制方面即为传播制度。 ④社区:指聚居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人们所组成的生活共同体 二: ①集合行为:是指人数众多的自发的无组织行为,又称集体行为或“大众行为” ②社会解组: 定义一:社会规范和制度对社会成员的约束力减弱、社会凝聚力降低的一种社会状态。当社会发生急剧变迁时,旧的规范不适用了,新的规范又未建立起来,或某些规范功能发挥受到阻碍,或几种规范体系互相冲突,人们失去了行为准则,于是发生社会解组。 定义二:因为社会变迁,社会各组成部分之间联系微弱或者不协调,社会行为规范对社会成员失去约束,从而社会的组织程度低,以及处于无组织状态的现象。社会解组有三种形式:一是失范,二是文化冲突,三是价值崩溃。因此需要重建社会规范和秩序 ③社会流动: 定义一:指一个自然人因着本身的个人成就或失败,从而达至社会阶层的转变。它是社会结构自我调节的机制之一。 定义二:指社会成员在社会关系的空间中从一个地位向另一个地位移动。因此,社会流动被人们看作是社会变迁的指示器。 ④交换理论: 定义一:产生于50年代末的美国,交换理论最初是针对结构功能主义提出,在理论和方法上具有实证主义、自然主义和心理还原主义的倾向。基本研究范畴和概念包括价值、最优原则、投资、奖励、代价、公平和正义等。

济宁学院2021年普通专升本统一考试旅游学名词解释题库

密级★启用前考试类型:专业综合能力山东省2021年普通高等教育专升本考试专业综合能力测试题库及参考答案 院校科目及题型:济宁学院《旅游学》名词解释 该题库为本校专升本专业综合能力测试题库的一个题型的题库,该考试科目有多个常见题型题库。该科目为闭卷考试,时间120分钟,考试后需要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座号填写到试卷规定的位置上,并将姓名、考生号、座号填(涂)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 2.答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能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一、名词解释 1.可随意支配收入 答:是指个人或家庭收入中扣除应纳所得税、社会保障性消费、以及日常生活必须消费部分之后所余下的收入部分。 2.旅游上层设施 答:是指那些最让可供当地居民使用,但主要是供外来旅游者使用的服务设施。 3.旅行社 答:旅行社是指以营利为目的,从事为旅游者代办出境、入境和签证手续,招徕、接待旅游者,为旅游者安排食宿等有尝服务的经营活动的企业。 4.海外游客(我国关于国际旅游者的界定) 答:是指来我国大陆观光、度假、探亲访友、就医疗养、购物、参加会议或从事经济、文化、体育、宗教交流活动的外国人、华侨、港澳台同胞。(同时规定海外游客是指因上述原因离开其长住国到我国大陆访问,连续停留时间不超过12个月,并且在我国大陆活动的主要目的不是通过所从事的活动获取报酬的人) 5.旅游地生命周期 答:是指以某项旅游资源为核心而形成的一个旅游点,从无到有逐渐兴旺、成熟,然后逐渐衰弱的过程,一般包括初创期、发展期、成熟期、衰退期四个阶段 6.旅游支出 答:通常是指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以年计算),一个国家的居民出境旅游期间在境外购买商品和服务的消费开支。 7.旅游活动 答:即旅游者往返于常住地于目的地之间的旅行(或空间转移)活动和在目的地的停留期间的访问活动 8.罗马会议定义(关于旅游者) 答:游客指除为了获得有报酬的职业之外,基于任何原因到一个不是自己通常居住的国家访问的人。游客通常包括两类,一类是:(过夜)“旅游者”,即到一个国家作短期访问至少逗留24小时的游客;另一类是“短程游览者”(或一日游游客),即到一个国家作短暂访问,停留时间不超过24小时的游客(包括在海上巡游过程中的到访者)

语言学概论名词解释100例

1、语言是音义结合的词汇语法体系。语言是社会交际工具。 2、语言的属性:物理属性、生理属性、社会性(本质属性)。 3、语言与思维同时产生,处于相互作用之中。 4、语言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没有阶级性。语言在社会中有很大作用,但对社会有依赖性。它不是经济基础,也不是上层建筑。 5、话语由语言单位组织而成,它也是音义结合的,但要受到言语环境的制约,受到言语规律的支配。 6、语言单位的特点:现成性。 7、语言客观存在于言语之中,但凭直接观察不能体会完整的语言体系。 8、劳动使语言的产生成为必要和可能。 9、言语是在特定的言语环境中为完成特定的交际任务对语言的使用。语言存在于言语之中。 10、语言的分化是指方言之间和亲属语言之间差别扩大、语言增多的过程。 11、语言的统一是指方言之间和亲属语言之间差别缩小、不同语言相互混合、语言减少的过程。有三种情况:一、方言集中为民族共同语;二、语言交融,有三种情况:①侵略者的语言同化了当地居民的语言, ②侵略者的语言被同化,③两种语言同时使用,形成双语制;三、未来世界语言的统一。 12、语言发展的规律:语言发展的理据性规律、语言发展的类推规律、语言发展的简化规律、语言发展的丰富化规律、语言发展的抽象化规律、语言发展的概率规律、语言发展的不平衡规律、语言发展的渐变性规律、语言发展的内部制约规律。 13、几种独立的,但彼此又有同源关系的语言互为亲属语。 14、方言是一种语言的地域变体,为该地域全体成员服务,但服从于共同语;亲属语言为独立的社会集体服务,有独立的结构体系。 15、语言学的分科:传统语言学把语言分为——语音学、词汇学、语法学及文字学。 16、传统语言学一般指十九世纪以前的语文学以及十九世纪以来的历史比较语言学。公元一世纪,许慎写了《说文解字》分析了汉字结构,提出了“六书”的名称。根据研究的对象,可分为训诂学、文字学、音韵学三个分科,统称为“小学”。大体上说来,中国传统语言学中的训诂学着重研究字义,文字学着重研究字形,音韵学着重研究字音。 17、我国第一部语义词典《尔雅》。 18、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成为现代结构主义语言学的理论基础。 19、结构语言学认为音素和意义之间的关系网络就是语言的体系、语言的结构,就是语言学的研究对象。 20、结构语言学认为,语言学的对象是音素和意义之间的关系,即形式;而不是音素和意义本身,即实体。 21、内部语言学研究语言的结构体系和语言的社会功能。语言的社会本质是语言本身的重要属性。外部语言学研究语言和社会、心理、思维、文化、符号等的关系。 22、历史比较语言学的奠基人之一是丹麦的语言学家拉斯克 23、结构语言学有五个流派:一、布拉格学派,最突出的成就是音位学研究,创始人——马德休斯,代表人——特鲁别茨科依、雅科布逊;二、哥本哈根学派,得出语符学,代表人——布龙达尔、叶尔姆斯列夫; 三、美国学派,奠基人——鲍阿斯,代表人——布龙菲尔德,此派又称描写语言学派;四、伦敦学派,又称功能结构语言学派,代表人——弗斯、哈利迪;五、莫斯科学派,又称控制结构语言学派,代表人——邵勉。 24、乔姆斯基认为语言学的对象就是语言能力,而不是言语行为,语法就是对言语能力的描写。转换生成语言学共经历了五个阶段,其中第五阶段的特点是从规则系统转到原则系统。 25、聚合论研究语言要素的聚合关系,同一层次的一组成分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可以替代时,他们便处于聚合关系。组合论研究语言的组合关系,当几个成分可以连成较大的语言单位时,他们便处于组合关系。 26、语言体系中各要素处于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之中。组合关系就是由两个以上相连续的单位构成的横的线性关系。如词构成词组:“语言学-的-科学性-问题”;词和词组构成句子:“我们要注意语言学的科学性问题。”等。聚合关系就是语言单位按一定共同点相互联系的纵在潜在关系。如:“语言学、心理学、教

社会学概论名词解释 简答题

名词解释: 1、角色模式: 是一个人同时承担两个或两个以上角色的情况。一个人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会占有多个地位,承担不同的角色,他就是复式角色。 2、社会分层: 按照一定的标准将人们区分为高低不同的等级序列,叫社会分层。在社会分化过程中,由于社会是一个组织系统,因之在系统的结构上就形成上下不同,而有一定联结和关系的若干层次。社会分层是社会分化的一个重要形式。由于阶级、地位、权力等不同关系,就形成了不同的级别或社会等级。而职业的分工以及它们的社会价值和等级,则构成了社会分层的基础。 3、社会组织结构:简称组织结构,是指组织由哪些部分构成及部分之间所确立的关系形式。可分为正式结构和非正式结构。 4、种姓制度:般指职业世袭、内部通婚和不准外人参加的社会等级(身份)制度。曾以不同形式存在于古代和中世纪各国。 5、社会问题:是由于人与环境的关系或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失调,影响了广大社会成员的正常生活和社会进步,需要运用社会力量加以解决的问题。 应用社会学:是指把社会学的理论知识应用于社会实际生活、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的研究,如对家庭、教育、犯罪、宗教、社会工作等方面的研究。 6、镜中自我:是美国社会学家库利使用的解释人们自我认识过程的概念和理论。库利认为,人们都是以他人为镜的,在社会交往中,人们通过他人对自己行为的态度和反应而反观自己、认识自己,就象照镜子一样,看到了自己。 7、家长制:是建立在下级对上级的效忠、服从和信赖基础上的组织管理方式。其基本特征是管理权利高度集中,管理者凭个人经验进行管理,无规章制度,或有规章而不循。 8、社会整合:也称社会一体化,是指社会各要素、组成部分相互联系与协调,结合成为一个统一整体的过程及结果。包括社会结构整合、社会制度整合、社会功能整合。 9、群体意识:是基于个人对群体的认同和归属而形成的成员对群体的责任感,它是群体成员为了维护群体利益、实现群体目标自己应该怎样做的考虑,具体表现为群体成员为了群体利益而采取的积极主动的努力。 10、社会制度:是为了满足人类社会需要,在一定的历史和现实条件下形成的社会关系,以及与此关系相联系的社会活动的规范体系。 11、应用社会学:是指把社会学的理论知识应用于社会实际生活、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的研究,如对家庭、教育、犯罪、宗教、社会工作等方面的研究。 简答题: 1、简述社区的构成要素是什么? 社区是由聚居在一定地域内的、相互关联的人群形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社区由以下基本要素构成:以一定的社会关系为经常组织起来的、进行共同生活的人群;一定的有界限的地域;共同的社会生活;有自己的社区文化;社区居民在情感及心理上对自己所属社区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在不同的社区,具备这些要素的程度又有不同。 2、社会需要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是什么? 答:社会需要在社会生活中处于非常关键的位置。社会需要是人的行为动力,是人们活动的积极的动力源泉。社会需要是人们的社会关系的基础。社会需要和人的社会劳动、人的社会实践相结合,相辅相成,推动着生产和社会的发展。 3、社会保障的功能是什么? 答:(1)满足无劳动能力者的基本生活需要,保障其生活的安全。 (2)维护社会稳定。 (3)保护和维持劳动者的工作能力,保障劳动力的再生产,刺激劳动潜力的充分发挥。 (4)促进社会公平和社会进步。 (5)社会保障对社会的稳定、人和社会的发展发展发挥了积极的功能,也有反功能。 4、时尚的社会功能是什么? 第一,时尚可满足人们的心理需求与物质需求,从而获得精神上的愉快。 第二,时尚作为对惯常行为模式的偏离,其流行可能会给社会带来清新的空气,使社会生活变得生动活泼。

(完整版)4.专升本考试-《旅游学概论》-1名词解释2简答题汇总

目录 一、名词解释: (1) 二、简答题: (5) 一、名词解释: 1、旅游学概论:旅游学概论是一门专业基础课,同社会科学中其他学科一样,它以旅游发 展的实践为基础,从整理和了解旅游现象中分析并总结旅游发展的逻辑性 和合理性,从而发现其活动规律 2、旅游学:是研究旅游者及其旅游活动、旅游业及其开发和经营活动以及双方活动的开展 对旅游目的地的各种影响的科学 3、学术研究的方法:所谓学术的研究方法,是指一门学科的技术步骤。它可以被理解为一 种可操作的程序,具有一定的形式,过程。步骤,内在之间存在的规 律性和逻辑性的联系 4、现代旅游:指二次世界大战后,特别是20世纪60年代以来,迅速普及于世界各地的社 会文化旅游活动 5、艾斯特(AIEST )定义:旅游是非定居者的旅行和暂时逗留而引起的现象和关系的总 和。这些人不会导致长期定居,并且不涉及任何赚钱的活动。 6、可支配收入:指个人或家庭收入中扣除全部应缴纳的所得税之后剩余的部分 7、可随意支配收入:亦称可自由支配收入,指个人或家庭收入中扣除应缴纳的所得税、社 会保障性消费以及日常生活必须消费部分之后所余下的收入部分 可随意支配收入水平是决定个人旅游需求的最重要的经济因素。但它 只是经济条件方面的影响因素,而非个人旅游需求的唯一决定因素8、余暇时间:指在日常生活、工作、学习及其他必须时间外,可用的自由分配从事消遣或 自己乐于从事的任何其他事情的时间 9、大众旅游:所谓大众旅游通常有其双重含义。它首先是指大众化旅游或旅游活动的大众 化,即旅游活动参加者的范围已扩展到普通的劳动大众;其次则是指大众型 旅游,即现代旅游活动的大规模开展所形成的以有组织的团体包价旅游为代 表的大众型旅游模式或旅游活动的开展模式 10、奖励旅游:是指某些公司为表彰工作成绩突出的销售人员而组织他们携带配偶外出的旅 游形式 11、国际旅游:指跨国开展的旅游活动,即一个国家的居民跨越国界到另一个或几个国家去 访问的旅游活动。其中一种情况是其他国家或地区的居民前来我国旅游,称 之为入境旅游;另一种情况是我国的居民离开我国到境外其他国家或地区去 旅游,称之为出境旅游。也就是说,国际旅游既包括国际来访的入境旅游, 也包括本国居民的出国旅游。

语言学概论名词解释

语言学概论名词解释 序论部分 语言学:是以语言作为专门研究对象的一门独立的科学;从方法上分为历史语言学、比较语言学、历史比较语言学、描写语言学;从研究对象上可分为个别语言学和普通语言学;19C初的历史比较语言学标志着语言学的诞生。 语文学:是为给古代文化遗产,即政治历史文学等方面的经典书面著作作注释,目的是使人们可以读懂古书的一门尚未独立的学科。“小学”:中国传统的语文学,围绕阐释和解读先秦典籍来展开研究,形成了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分别探讨和研究汉字的字形、字音、字义。 专语语言学:以某种具体的语言为研究对象的语言学。 共时语言学、历时语言学:根据语言体系的稳固和变化,把语言研究分为共时的和历时的研究,。共时语言学研究的是在特定时期内相对稳固的语言体系,如对现代汉语的研究;历时语言学研究的则是描写语言体系的历史演变,如对汉语发展史的研究。 普通语言学:是对人类语言从理论方面进行研究的一门学科,它探索各种语言所共有的规律以及各种语言在结构上的共同特点。 历史语言学:用历史的方法来考察语言的历史演变、研究它的变化规律的语言学。 比较语言学:用比较的方法,对不同的语言进行对比研究,找出它们相异之处或共同规律的语言学。 表层结构、深层结构:表层结构和深层结构相对,表层结构赋予句子以一定的语音形式,即通过语音形式所表达出来的那种结构,表层结构是由深层结构转换而显现的;深层结构是赋予句子以一定的语义解释的那种结构。 索绪尔:现代语言学的创始人,代表著作是《普通语言学教程》。(简单要加补充) 语言的社会功能 语言:就其本质而言,语言是一种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就其社会功能来说,语言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必不可少的思维工具。 言语:是对语言的运用,是语言的行为和结果。 说话:是人们运用语言工具表达思想所产生的结果。 思维:是人脑能动地反映客观现实的机能和过程。根据思维活动的不同形态可分为三种类型:直观动作思维、形象思维、抽象思维。 社会:指生活在一个共同的地域中、说同一种语言、有共同的风俗习惯和文体传统的人类共同体,即一般所说的部落、部族和民族。 符号:是一个社会全体成员共同约定用来表示某种意义的记号、标记。 语言符号:是由音义结合构成的,代表或指称现实现象的符号。“音”是语言符号的物质表现形式,“义”是语言符号的内容,只有音义结合才能指称现实现象,构成语言符号。 语言的线条性:是指语言符号在交际过程中,其声音只能一个跟着一个依次出现,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延伸,绝不能在同一时间里说出两个符号或两个声音。 语言的任意性:语言符号的音义结合是任意的,由社会约定俗成,没有什么必然的、本质的联系。 语言的依存性(强制性):语言符号的音义结合是任意的,但一经社会约定俗成后,音义之间就具有互相依存的关系,不得任意更改。 语言层级性:语言是一种分层装置。语言结构要素的各个单位,在语言结构中,并非处在同一个平面上,而是分为不同的层和级。语言可分为二层——底层是一套音位和由音位组成的音节,为语言符号准备了形式部分;上层是音义结合的符号和符号的序列,分为三级:第一级是词素,是构词材料';第二级是词,是造句材料;第三级是句子,是交际的基本单位。 语言发展的渐变性:指语言从旧质过渡到新质不是经过爆发,不是经过消灭现存的语言和创造新的语言,而是经过新质要素的逐渐积累,旧质要素的逐渐死亡来实现的。语言结构的体系的演变只能采取渐变,不能爆发突变。 语言发展的不平衡性:指语言结构体系发展变化是不平衡的,即词汇、语义、语音、语法的发展速度是不一样的。与社会联系最直接的词汇、语义变化最快,语音次之,语法最慢。 组合关系:构成线性序列的语言成分之间前后相继的关系。语言单位顺着时间的线条前后相继,好像一根链条,一环扣着一环,处于这个组合链中的两个符号或符号序列之间的关系就叫组合关系。如:主谓、动宾等都是具体的组合关系类型。 聚合关系:在线性序列的某一结构位置上语言成分之间相互替换的关系。在同一位置上能够相互替换的语言单位具有相同的语法功能。在这个线性序列中,每一个语言单位都占有一个特定的位置,在这个位置上它可以被其他语言单位替换下来,犹如一根链条,某一环可以被另一环替换下来,从而形成一根新的链条。 语言习得性:是指虽然人类先天就具有潜在的语言能力,但要掌握一门语言,必须通过后天的学习,没有现实的语言环境,不能掌握任何一种语言。 语言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和发音能力的结合,即,掌握语言需要有发达的大脑和灵活的发音器官。 征候:是事物本身的特征,它代表着事物,可以让我们通过它来推知事物。如:炊烟代表人家。 语音部分 语音:即语言的声音,由人的发音器官发出,负载一定的意义,是语言的物质外壳,语言依靠语音来实现其社会交际功能。 音素:从音质角度划分出来的最小语音单位,分为元音和辅音。 国际音标:由国际语音学会于1888年制定的一套记音符号,它根据“一个音素只用一个音标表示,一个音标只表示一个音素”的原则,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