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社戏》导学案及答案讲课稿

《_社戏》导学案及答案讲课稿
《_社戏》导学案及答案讲课稿

十社戏

(第一课时)

、目标导学

1掌握文中重点字词的字音及字意。

2 ?走近作者和作品,了解作品主要内容。

3 ?理清文章思路,理解景物描写在小说中的作用。

、基础部分

1初读课文,借助字典、书下注释及有关参考资料,完成以下练习。⑴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惮()絮叨()怠慢()撺掇()()

凫()屹立()蕴藻()家眷()

踱()吁气()渔父()旺相()

棹()归省()行辈()

厂哄()[吓人()

哄€哄骗()吓{

、哄动()L恐吓()

⑵理解词义。

消夏:归省:

撺掇:凫水:

絮叨:自失

⑶文学常识积累。

本文作者______________ ,中国现代伟大的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 ________ 。原名

__________ ,字______ , ________ 绍兴人。著有小说集 __________ 、_________ ,散文集 ________ 。

七年级我们还学过他的散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再读课文,了解本文主要内容,在文中注明你的疑问,并摘要如下

、要点部分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说的三要素是_ 、____________________ 、

2. 这篇文章的中心事件是什么?围绕这一事件,作者还写了哪些事件,其中哪些是

详写,哪些是略写。

2.阅读分析第一部分1~4段,讨论:

⑴文中哪个词语能写出作者对平桥村的感情?围绕这种情感,作者写几

件事情?

3 .阅读分析第二部分(5~30段)

⑴这部分着重写看社戏,先后写了哪四件事?

⑵a写看社戏前的波折和转机(5~9段)。

波折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转机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波折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转机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波折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转机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写看完社戏后月夜归航(22~30段)。

①月夜归航部分主要写了哪两件事?

四、拓展部分

1?选择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A .归省sh g ng 惮用dm

B .行辈x ing絮叨x u

C. 一哄h o ng 潺潺ch d n D .吁气x u渔父f u

2.填空题。

《社戏》作者原名,字,浙江绍兴人。这篇小说的中心事件是

,文章按照、、的思路来构思全文,精彩地

记叙了________、______ 等事情,成功地刻画了 ________ 和 _______ 等人物,表现了作者对劳动人

民的浓厚情感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二)阅读课文10―― 13段分析。

1?第10自然段开头一句说的“我的很重的心忽而轻松了,身体也似乎舒展到说不出

的大”。从描写方式上看,属于________ , “说不出的大”运用的修辞手法是_________ 。

沁园春雪导学案

1.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风骚.( )今朝.( )莽莽 ..( )稍逊.( )妖娆.( ) ..( )滔滔 chéng jísīhán hóng zhuāng sùguǒ Sāo zhāo mǎng tāo xùn ráo 成吉思汗红装素裹 2.下列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惟余.莽莽(只) 大河 ..上下(黄河) B.须.晴日(等到) 红装素.裹(白) C.稍逊.风骚(差) 原驰.蜡象(奔跑) D.竞折腰 ..(折了腰) 数.风流人物(数得上) D 3.下列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荣获“2015年国际安徒生奖”的曹文轩堪称新时代的风流人物 ....。 B.雪花在空中飞舞,使北国江山显得分外妖娆 ....。 C.昨夜一场大雪,早上出门一看,天晴了,好一派红装素裹 ....的绚丽景象。 D.一代天骄 ....李白豪放不羁,写诗慷慨淋漓,岂能和那些凡夫俗子相提并论。 B 3.下列诗句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A.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 B.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C.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D.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C 5.根据提示默写。师题 (1)须晴日, , (2)一代天骄,成吉思汗, (3)《沁园春·雪》中起承上启下作用的句子是: (4)《沁园春·雪》中点明全词主旨的句子是: 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只识弯弓射大雕;引无数英雄竞折腰;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阅读《沁园春·雪》,回答问题。 6.品析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1)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冰封”凝然安静,“雪飘舞姿轻盈。动静相衬,静穆之中又有飘舞的动态。 (2)欲与天公试比高。

《沁园春雪》学生导学案

课题: 1、沁园春雪 姓名班级小组编号评价 【预习课导学】(晚自习30分钟) 预习任务: 资料准备:了解新闻的有关常识和这两篇课文的写作背景。 自主积累:结合本文的课下注释,理解这篇课文的重点词语,并在练习本上抄写记忆。自我感悟:试着找一找两则新闻的要素及导语、主体部分。 预习步骤: 初读文本读顺读畅:认准字形、读准字音,大声诵读把握诵读的节奏尝试读出诗人的感情。 第二步:再读文本,体会情感:1、边读边结合课下注释、自己预习的成果以及平时的积累试着理解诗歌的内容。2、再次默读课文,在诗歌中划出令你感受最深或最喜欢的语句和词语,并试着从字面义和语境义、主旨和情感等方面进行赏析。 【资料助读】 一、文体知识 词的相关知识:词,兴与唐,盛行于宋,配乐歌唱,句式不齐,也称“长短句”。词最初是配乐歌唱的,称为“曲子词”。后来词也跟乐府诗一样,逐渐跟音乐分离,称为诗的别体,所以有人把词称为“诗余”。 词牌是一首词词调的名称,它规定了词的字数,句数,平仄。标题一般是词的内容的集中表现,概括了词的主要内容。 二、走近作者 毛泽东(1893年12月26日-1976年9月9日),字润之,笔名子任。湖南湘潭人。中国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和诗人,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创立者。他留给后人的雄伟诗词,流光溢彩,瑰丽壮美,发黄钟大吕之强音,吐山川日月之精华,在一代又一代人的心灵深处激起强烈的共鸣。他的主要诗词有脍炙人口的《沁园春?雪》、《卜算子?咏梅》、《水调歌头?游泳》等【展示课导学】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背景及词的有关知识,能够有感情的朗读并背诵这首词。 2、通过合作探究,反复诵读,把握词的意象,感受词的意境,深刻理解作者的情感、胸襟和抱负。 3、激情投入,阳光参与,感受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豪迈情怀。预习检测(课件显示) 【自研自探导学】 1、词的上阙是如何形象地勾勒出一幅严冬的雪景图的?(情由景生,景为情设,结合作者情感,先找出上阕选取了哪些意象?然后看这些意象共同构成了怎样的景象?)(朗读诗歌,找出意象描绘画面) 2怎样赏析“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抓住重点词语赏析表达效果) 3、怎样理解下阕中的“惜”字?(在理解“惜”字意思的基础上,再体会情感) 4、这首词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要结合全词内容,抓住主旨句来进行分析体会)

《愚公移山》教学导学案(部编版)

课题:愚公移山 小组:姓名:评价: 【预习案】 【预习目标】 1.熟记“之”“惩”等虚词、实词的用法和意义,能有节奏的朗读课文。 2.会借助工具书翻译全文。 3.树立忧患意识,以乐观的态度对待生活。 【知识链接】 1.文学常识: 列子,战国前期思想家,是老子和庄子之外的又一位道家思想代表人物,与郑缪公同时。其学本于黄帝老子,主张清静无为。后汉班固《艺文志》“道家”部分录有《列子》八卷。《列子》又名《冲虚经》 《列子》是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史上著名的典籍,属于诸家学派著作,是一部智慧之书,它能开启人们心智,给人以启示,给人以智慧。《列子》是列子、列子弟子以及列子后学著作的汇编。全书八篇,一百四十章,由哲理散文、寓言故事、神话故事、历史故事组成。而基本上则以寓言形式来表达精微的哲理。共有神话、寓言故事一百零二个。如《黄帝篇》有十九个,《周穆王篇》有十一个,《说符篇》有三十个。这些神话、寓言故事和哲理散文,篇篇闪烁着智慧的光芒。 2.出自列子的成语故事: (1)愚公移山(2)高山流水(3)杞人忧天(4)歧路亡羊 1.注意以下字的读音,请你多读几遍,并在空白处写一写。 惩山北之塞(sè)荷(hè)担(dān)垦(kěn)壤(rǎng)穷匮(kuì)箕(jī)畚(b ěn)孀(shuāng)妻 2.请你至少花五分钟时间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注音字音和节奏。 3.结合课文注释,疏通全文意思,重点解释清楚加点的字词和划线的句子。(注意运用好双色笔) 太行,王屋二山,方 .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 .. 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 杂然 ..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

23《愚公移山》导学案附答案

时间: 年 月 日 总课时序号:主备人: 授课人: 课型:新授课 1、 列子和《列子》 列子,名寇,又名御寇,郑国人,战国前期道家代表人物之一。 《列子》是列子、列子弟子、列子后学著作的汇编。 《列子》是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史上著名的典籍, 是一部智慧之书,它能开启人们心智,给人以启示,给人以智慧。全书八篇,一百四十章,由哲理 散文、寓言故事、神话故事、历史故事组成。 2、 文体链接 寓言是用假托的故事或自然物的拟人手法来说明某种道理或教训的文学作品,达到劝诫、教育或 讽刺目的。大量的寓言在历代文人的著作中保存下来,成为我国文学遗产的宝贵财富。 1. 反复朗读课文,整体把握文意,探究文章的内涵,培养文言文自读能力。 2. 把握愚公这一人物形象,体会对比、衬托手法的表达效果。 3. 理解神话结尾的作用,体会“京城氏之子跳往助之”这一细节的作用,理解本文的时 代意义。 4. 学习愚公精神,正视成长道路上的艰难险阻,勇往直前 精讲释疑 1. 学生自读课文,注意句子的朗读节奏,参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翻译课文。 2. 全文一共四段,勾画了几幅图画?是哪几幅图画? 【交流点拨】第一幅: 二山雄立图(第一段);第二幅:战前动员图(第二段);第三幅:毕力平 险图(第二 段);第四幅:愚公智叟辩难图 (第三段);第五幅:神灵移山图(第四段)。 3. 移山非移物,在挖山过程中有哪些困难? ① 山高大无比:“方七百里,高万仞”; ② 路途遥远:“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③ 移山的人又老又少:“年且九十”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始龀,跳往助之”; ④ 工具简陋:“箕畚运于渤海之尾”。愚公移山,困难重重。 4. 愚公这一壮举是否得到家人或邻里的赞同?从哪些语句可以看出来? 【交流点拨】 得到了家人和邻里的赞同,从“杂然相许”中可以看出。 5?阅读第三段,探究下面的问题: (1) 智叟的观点是什么?提出这个观点的根据是什么? 【交流点拨】智叟的观点是“甚矣,汝之不惠”;他的根据是“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其如土石何”。 (2) 愚公的观点是什么?他提出这个观点的根据是什么? 科目:九年级语文(下)学案 课题:23、《愚公移山》

愚公移山教学设计

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十六课 《愚公移山》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1.积累文言文重要的实词、虚词。 2.顺畅翻译课文,并理解课文寓意。 方法:1.反复朗读课文,通过自主合作理解文意,培养文言文自读能力。 2.通过探讨交流,把握愚公人物形象,体会对比、反衬手法的表达效果。 情感态度:学习愚公精神,正视成长道路上的艰难险阻,勇往直前。 教学重难点: 1.文言常用词语的积累。 2.培养多角度分析问题的能力。 3.理解神话结尾的作用。 教学方法:诵读、归纳、自主合作交流、拓展延伸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歌曲《愚公移山》导入。(出示歌词) 一首荡气回肠、豪情满怀的歌曲带我们走进今天学习的课文——《愚公移山》 二.出示目标 学习这篇文言文,我们要达成这样的目标: 1. 顺畅翻译课文,继续积累文言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2. 熟悉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 3. 学习对比和衬托的艺术特色 4. 理解故事的寓意,感受愚公精神 三.预习检测: 1.读准下列字音。 万仞惩山北之塞箕畚荷担者始龀穷匮厝 2.请简要介绍《列子》(生答,师补充并出示,生读) 本文选自《列子·汤问》,列子,名御寇,战国时郑国人,道家代表人物之一。其作品《列子》内容多为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传说,如“愚公移山”、“杞人忧天”、“两小儿辩日”、“九方皋相马”等,既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又有积极的教育意义。 《愚公移山》是一篇寓言故事。寓言是一种文学体裁,它的特点是寓一定的道理于简短的故事之中。好的寓言,往往给人以有益的启示和深刻的教育。 四.自主学习,疏通文意 1.学生齐读课文。正音。 2.结合课下注释,尝试疏通文意。有疑问可询问老师。 3.检查自学成果。 (1)找出句中的通假字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反同返(往返)甚矣,汝之不惠惠同慧(聪明) 河曲智叟亡以应亡同无(没有)一厝朔东厝同措(放置) (2)解释加点词词义 河阳之北(黄河、山南水北为阳)箕畚运于渤海之尾(名词作状语,用箕畚) 惩山北之塞(苦于为……所苦)毕力平险(用尽) 荷担者三夫(挑)汝心之固(心思思想)

沁园春雪 学案

《沁园春·雪》学案 学习目标: 1、明确本文的篇章结构,找准诗歌中的修辞手法。 2、理解诗歌写景、抒情相结合的特点。 3、激发对祖国的热爱之情,体会诗歌丰富的意境,感受诗人博大的胸襟和豪迈的情怀。 4、朗读、背诵本词。 学习过程: 一、课前热身(学案发下来后,充分利用热身的时间,做好课前的准备!) (一)背景及体裁知识 1、背景简介:1936年2月,毛泽东同志率领红军长征部队胜利到达陕北清涧县袁家沟,准备渡河东征,开赴抗日前线。为了视察地形,毛泽东登上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视察地形,观赏风光。面对苍茫大地,胸中豪情激荡,过后写下了这首词。1945年8月,抗战胜利后,毛泽东同志亲赴重庆与国民党谈判。其间,柳亚子先生请他写诗,毛泽东同志就把这首《沁园春·雪》抄给他,随后《新民晚报》公开发表,轰动一时。 2、关于体裁和题目 词,又称。一首词的字数、句数、段数、韵律、平仄,都有固定的格式,这就是词谱,词人依照词谱填词,词谱的名称叫词牌。比如《沁园春》《卜算子》等。一首词称为一阕;词若有上下两段,就称为上下阕。今天学习的课文“沁园春”是;“雪”是这首词的。 3、作者:毛泽东(1893——1976),字润之,湖南湘潭韶山人,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政治家、诗人。 (二)朗读课文,试着背诵。注意一些词语的音、义。 (三)疏通整首词的大意,解决疑难词语。 二、课堂探究 (一)朗诵展示,读出词的意境,诵出作者的感情。 (二)自主学习 1、基础字词注音、解释。 沁.()园春分.()外妖娆.()竞折.()腰稍逊风骚.() 成吉思汗.()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惟馀莽.莽.() 分外 .. ....原驰蜡象 ..红装素裹 ..妖娆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略输文采 .. ..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 ....须.晴日 ....数.风流人物 2、本文结构一、 上阕二、表达方式 ()三、() 沁园春·雪 一、 下阕二、表达方式()三、() 3、上阕写了(地)的景。试按对景色的概括写、具体写、想象写的脉络,把它分为 三个层次。(填写到课文结构表中) 4、下阕如何引入对人物的评论评论了哪些古人又评论了哪些今人试按此线索也将它分为三个层次。 (填写到课文结构表中) 5、这首词写景、抒情、议论相结合,但上、下两阕各有侧重,上阕侧重于哪种表达方式,下阕又侧 重于哪两种表达方式(填写到课文结构表中)

《愚公移山》导学案及答案

《愚公移山》师生共用导学案 备课:徐春红课型:阅读课学习时间:班级:姓名: 【学习目标】 1.反复朗读课文,整体把握文意,探究文章的内涵,培养文言文自读能力。 2.把握愚公这一人物形象,体会对比、衬托手法的表达效果。 3.理解神话结尾的作用,体会“京城氏之子跳往助之”这一细节的作用,理解本文的时代意义。 4.学习愚公精神,正视成长道路上的艰难险阻,勇往直前。 【知识链接】 1.列子和《列子》 列子,名寇,又名御寇,郑国人,战国前期道家代表人物之一。 《列子》是列子、列子弟子、列子后学著作的汇编。《列子》是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史上著名的典籍,是一部智慧之书,它能开启人们心智,给人以启示,给人以智慧。全书八篇,一百四十章,由哲理散文、寓言故事、神话故事、历史故事组成。 2.文体链接 寓言是用假托的故事或自然物的拟人手法来说明某种道理或教训的文学作品,达到劝诫、教育或讽刺目的。大量的寓言在历代文人的著作中保存下来,成为我国文学遗产的宝贵财富。 【预习导学】 1.朗读课文,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仞.( ) 惩.( ) 塞.( ) 迂.( ) 荷.( ) 箕畚 ..( )()孀.( )妻 2.借助注释,直译课文,并解释课文的重点词语。 (1)重点实词 方七百里方:惩山北之塞惩: 迂:毕力平险毕:全。 杂然相许许:损: 始龀:寒暑易节易: 彻:何苦不平苦: (2)通假字 始一反焉。甚矣,汝之不惠。 河曲智叟亡以应。一厝朔东。 指通豫南,达于汉阴。无陇断焉。 (3)一词多义 且:年且九十: 且焉置土石: 焉:且焉置土石: 始一反焉: 之:出入之迂也: 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汝之不惠: 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操蛇之神闻之,告之于帝: 跳往助之:人称代词,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其:其妻献疑曰:

沁园春.雪导学案及参考答案

第一单元 1沁园春·雪 精彩开篇词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雪是一种能够令人产生多种情绪的精灵……当窗外那像柳絮、像芦花般的雪花,正在纷纷扬扬地从天而降的时候,当郊野大地被雪花装饰得像铺上白色的地毯一样的时候,望望它们,会有许许多多的感觉……….当一代伟人毛泽东看到北国茫茫的冰雪时,他的感受怎样,让我们一起走 进《沁园春.雪》! 学习目标 1.了解文章的写作背景以及诗歌的基本特点。 2.感受诗词中北国壮丽的雪景,体会革命领袖所具有的伟大抱负和坚定信念。 3.品味准确,精练的语言魅力,体会词熔写景、抒情、议论于一炉的艺术特色。 4.领会词赞美祖国壮丽河山和无产阶级革命英雄主义的感情。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鲁迅认为北国的雪“如粉”、“如沙”,随着旋风蓬勃奋飞,那一代领袖心中北国的雪又是何种景象呢?这一节课,就先让我们一同去领略北国雪的风姿,同时也体 会诗人伟大的抱负和坚定的信念。 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 1.指导学生积累字词。 (1)师范读课文,学生找出诗中的生字词,并注音。 分.外妖娆.()()成吉思汗.()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稍逊.风骚() (2)学生结合具体语境理解词义。

莽莽: 妖娆: 折腰: 风骚: 红装素裹: 一代天骄: 数风流人物: 风流人物:。 2.了解有关文体知识 词,又称长短句。最初称为“曲词”,是配音乐的。后来逐渐跟音乐分离,成为诗的一种。一首词称为一阕;词若有上下两段,就称为上下阕。词可以没有题目,如果有,写在词牌的后面,比如今天学习的课文,“沁园春”是词牌名,雪,就是这 首词的题目。 “沁园春”,词牌名。相传沁园是东汉明帝的女儿沁水公主的园林,后来被外戚窦宪仗势夺取,有人作诗咏其事。这个词牌名因此而得名。 “雪”是这首词的题目,内容与“沁园春”无关。 3.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背景知识 1936年2月,抗日战争爆发前,在陕北的清涧县,毛泽东同志登上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视察地形,观赏风光。面对苍茫大地,胸中豪情激荡,过后写下了这首词。1945年8月,抗战胜利后,毛泽东同志亲赴重庆与国民党谈判。其间,柳亚子先生请他写诗,毛泽东同志就把这首《沁园春·雪》抄给他,随后《新民晚报》公开发表,迅速在人民当中广为传颂,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革命斗志和胜利的 信心。

精英新课堂2017春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3愚公移山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201701121167

23* 愚公移山 【导学目标】 1.反复朗读课文,整体把握文意,探究文章的内涵,培养文言文的自读能力。 2.把握愚公这一人物形象,体会对比、衬托手法的表达效果。 3.理解神话结尾的作用,体会“京城氏之子跳往助之”这一细节的作用,理解本文的时代意义。 4.学习愚公精神,正视成长道路上的艰难险阻,勇往直前。 【课时计划】 2课时 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听起来是奇闻,讲起来是笑谈,任凭那扁担把脊背压弯,任凭那脚板把木屐磨穿。面对着王屋与太行,凭着是一身肝胆……无路难呀开路更难,所以后来人为你感叹”,耳听江涛的《愚公移山》,这是怎样的一段传奇佳话?我们的心中有怎样的感叹?请随我走进古代的寓言故事——《愚公移山》。(板书课题) 自主学习展示交流 步骤一知识梳理夯实基础 1.字音 万仞(rèn)冀(jì)州荷(hè)担 箕畚(jī běn) 孀(shuānɡ)妻始龀(chèn) 智叟(sǒu) 穷匮(kuì) 一厝(cuò) 雍(yōnɡ)南陇(lǒnɡ)断 2.文言知识梳理 (1)重点实词 方七百里方:面积。 惩山北之塞惩:戒,这里是“苦于”的意思。 迂:曲折,绕远。 毕力平险毕:全。 杂然相许许:赞同。 损:削减。 始龀:刚刚换牙,指七八岁。龀,换牙。 寒暑易节易:交换。 固不可彻彻:通。 何苦不平苦:愁。 (2)通假字 (1)寒暑易节,始一反.焉(“反”通“返”,往返。) (2)甚矣,汝之不惠.(“惠”通“慧”,聪明。) (3)河曲智叟亡.以应(“亡”通“无”,没有。) (4)一厝.朔东(“厝”通“措”,放置。) (5)无陇.断焉(“陇”通“垄”,高地。) (3)古义异义 (1)年且.九十(古义:副词,将近。今义:连词,表意思上的递进关系。) (2)指.通豫南(古义:直,一直。今义:手指。) (3)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古义:连……都……。今义:曾经。)

部编版语文《沁园春雪》导学案教师版学生版

1、学习阅读词的方法,了解词的格式。学习写景、抒情、议论相结合的写法。 2、体会毛泽东诗词的风格和境界,体会作者伟大的抱负和革命情怀 3、.教育学生具有远大的理想抱负。 二、学习指导 1、重 点:感悟诗词的意境,把握诗歌的感情。 2、难 点:理解诗中议论、抒情的作用。 3、注意事项:合理运用参考书。 4、学习策略: (1)、收集信息渠道:教材、教参及阅读资料 (2)、解决问题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三、读书体会与备用信息 1935年1月,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中央的领导地位,使毛泽东重获军事指挥权。遵义 会议以后,毛泽东率领第一方面军离开遵义,挥师北征,红军二渡赤水河,回师黔北,集 中主力进攻桐梓和娄山关以南的黔军,乘胜夺取遵义。娄山关是战斗最激烈的地方。这次 (一 )读准字音 苍.山c āng 残.阳c án 莽莽..m ǎng 妖娆..y āor áo 风骚. s āo (二)多种形式诵读诗词。 (三)赏析娄山关 1、理解每句诗词的大意 2、概括上阕内容:写红军在娄山关战斗中行军的情景 赏析: A 行军的自然环境:秋季西风猛烈, B 红军出征的情形:不见其人,只闻其声,“碎”写出行军“急”“”速 3、概括下阕内容 :写战斗结束后红军越上娄山关见到的情景。 4、讨论“苍山如海,残阳如血”的象征意义: “苍山如海”象征革命征途上还会遇到更多的关隘,面临更多的困难;“残阳如血”象 征革命的胜利需要红军战士浴血奋战、前赴后继,辉煌的胜利是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 预示着未来斗争的艰辛和曲折。 (四) 赏析沁园春 雪 1、概括上阕内容:描写北国雪景 2、“望”中所见,哪些是静景,哪些是动景?把静景写成动景的句子是? 静景是长城、山和高原,动景是大河;静景写成动景的是山舞银蛇、原驰蜡象。

愚公移山导学案时答案

愚公移山导学案时答案文件管理序列号:[K8UY-K9IO69-O6M243-OL889-F88688]

崇阳县众望初中语文学科导学提纲2017年12月12日编制人:李成华课时:2课时(总第64-65课时) 课题:22.愚公移山 班级:八()班姓名:__________小组:__________评价:__________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2、体会愚公移山的前因后果。 3、体会众人对愚公移山这一事件的态度。 【重难点】 体会愚公移山的前因后果。 【导学流程】 1、新课导入 2、体会文中不同人物对愚公移山的不同态度。 3、把握愚公移山的前因后果。 一、基础感知 1、新课导入 《愚公移山》是我国古代寓言中的名篇,这个故事可谓家喻户晓,人人皆知。我国着名的国画大师徐悲鸿,曾以“愚公移山”为素材,创作了一幅同名的巨幅图画,在当时产生了很大的影响;1945年,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致闭幕词时,提到过“愚公移山”的故事,他用这个故事教育全党:只要能团结全国人民大众和我们一起

奋斗,就一定能夺取革命的胜利。那么,到底什么是“愚公精神”?在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还要不要发扬这种精神呢?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来学习《愚公移山》。 2、文中人物(包括天神)对愚公移山的态度是不同的。找出相关语句,简析他们的态度。 从上表可知:本文对愚公移山这一行为本身着墨极少,大部分内容都是各种人对愚公移山表现出的态度以及愚公的回应。这样更有助于突出愚公移山这一事件的寓意以及愚公的形象。 二、深入学习

1、愚公移山的原因是什么?愚公移山的目标是什么?愚公移山的方法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明确:愚公移山的原因是“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愚公移山的目标是“指通豫南、达于汉阴”;愚公移山的方法是“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2、移山非移物,在挖山过程中有哪些困难? ①山高大无比:“方七百里,高万仞”; ②路途遥远:“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③移山的人又老又少:“年且九十”“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始龀,跳往助之”; ④工具简陋:“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愚公移山,困难重重。 3、愚公这一壮举是否得到家人或邻里的赞同?从哪些语句可以看出来? 明确:得到了家人和邻里的赞同,从“杂然相许”中可以看出。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把握愚公这一人物形象,体会对比、衬托手法的表达效果。 2、理解神话结尾的作用,体会“京城氏之子跳往助之”这一细节的作用,理解本文的时代意义。 3、学习愚公精神,正视成长道路上的艰难险阻,勇往直前。 【重难点】 1、理解人物形象。 2、理解神话结尾的作用,理解本文的时代意义。 3、学习愚公精神,正视成长道路上的艰难险阻,勇往直前。 【导学流程】

沁园春雪 导学案

《沁园春·雪》导学案及答案【学习重点】 1.体会作者作为一代风流人物要为中华民族建功立业的伟大抱负。 2.学会借景抒情的表达手法。 【学习难点】 1.理解关键词语所表达的感情,体会最后三句的含义 2.上阕写景是为下阕评古论今,抒发情怀作铺垫的,这是作者的立意所在。 【自主预习案】 1.作者简介: 作者毛泽东,中国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和诗人,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袖,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创立者。字润之(原作咏芝,后改润芝),笔名子任。他被视为现代世界历史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 2.写作背景: 1935年10月,红军长征胜利到达陕北,肩负起抗日救国的伟大使命。1936年1月,红军准备渡河东征,2月初,毛泽东在黄河边视察地形时,眺望祖国壮丽的河山,展望革命灿烂前景,激情满怀,写下此词。一九四五年八月二十八日,毛泽东从延安飞抵重庆,同国民党进行了43天的谈判。其间柳亚子屡有诗赠毛,十月七日,毛书此词回赠。随即发表在重庆《新华日报》上,轰动一时。 3.给加点的字注音: 沁园春()莽莽()红装素裹()折腰() 稍逊()成吉思汗()今朝()

分外妖娆()稍逊风 骚()数风流人物() 4.根据下列词中的注音写汉字: 红zhuāng 素裹()顿失tāo tāo() 江山多jiāo()一代天jiāo() 5.诗歌朗读: 读准字音、读出重音、停顿、速度、节奏、读出激越豪壮的情调。 6.结合课文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这首词的题目是《雪》,哪部分是描写雪景的?请把写静、动景的词语找出来。 (2)作者对雪景的描述,由哪个词领起? (3)作者望见了哪些景观? 3、qìn mǎng zhuāng zhéshāo hán zhāo fèn ráo sāo sh ǔ4、装滔滔娇骄 6、(1)上片静: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动:山舞银蛇,原驰蜡(2)望(3)长城内外,唯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课内探究案】 一、创设情境,激情投入,明确目标。 北方冬天的雪,纷纷扬扬地飘落,它覆盖着高山、原野、村庄、道路。漫天皆白,玉龙飞舞,引得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诗兴大发。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无产阶级革命领袖毛泽东,面对这娇美万分的北国风光,又会是怎样的一番情景呢?(板书课题) ※朗读教学目标与教学重点,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检查预习效果。 (指名学生朗读,全班听读,检查学生课前自读情况。针对学生易错字音,进行正音教学。) 二、学案引导,自主探究,指向目标。

愚公移山导学案答案

愚公移山导学案答案 Revised final draft November 26, 2020

崇阳县众望初中语文学科导学提纲2017年12月12日编制人:李成华课时:2课时(总第64-65课时) 课题:22.愚公移山 班级:八()班姓名:__________小组:__________评价:__________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2、体会愚公移山的前因后果。 3、体会众人对愚公移山这一事件的态度。 【重难点】 体会愚公移山的前因后果。 【导学流程】 1、新课导入 2、体会文中不同人物对愚公移山的不同态度。 3、把握愚公移山的前因后果。 一、基础感知 1、新课导入 《愚公移山》是我国古代寓言中的名篇,这个故事可谓家喻户晓,人人皆知。我国着名的国画大师徐悲鸿,曾以“愚公移山”为素材,创作了一幅同名的巨幅图画,在当时产生了很大的影响;1945年,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致闭幕词时,提到过“愚公移山”的故事,他用这个故事教育全党:只要能团结全国人民大众和我们一起奋斗,就一定能夺取革命的胜利。那么,到底什么是“愚公精神”在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还要不要发扬这种精神呢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来学习《愚公移山》。 2、文中人物(包括天神)对愚公移山的态度是不同的。找出相关语句,简析他们的态度。

从上表可知:本文对愚公移山这一行为本身着墨极少,大部分内容都是各种人对愚公移山表现出的态度以及愚公的回应。这样更有助于突出愚公移山这一事件的寓意以及愚公的形象。 二、深入学习 1、愚公移山的原因是什么愚公移山的目标是什么愚公移山的方法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明确:愚公移山的原因是“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愚公移山的目标是“指通豫南、达于汉阴”;愚公移山的方法是“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2、移山非移物,在挖山过程中有哪些困难? ①山高大无比:“方七百里,高万仞”; ②路途遥远:“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③移山的人又老又少:“年且九十”“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始龀,跳往助之”; ④工具简陋:“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愚公移山,困难重重。 3、愚公这一壮举是否得到家人或邻里的赞同从哪些语句可以看出来 明确:得到了家人和邻里的赞同,从“杂然相许”中可以看出。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把握愚公这一人物形象,体会对比、衬托手法的表达效果。 2、理解神话结尾的作用,体会“京城氏之子跳往助之”这一细节的作用,理解本文的时代意义。 3、学习愚公精神,正视成长道路上的艰难险阻,勇往直前。 【重难点】

22、愚公移山导学案(第2 4课时) 答案

崇阳县众望初中语文学科导学提纲 2017年12月12日编制人:李成华课时:2课时(总第64-65课时) 课题:22.愚公移山 班级:八()班姓名:__________ 小组:__________ 评价: __________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2、体会愚公移山的前因后果。 3、体会众人对愚公移山这一事件的态度。 【重难点】 体会愚公移山的前因后果。 【导学流程】 1、新课导入 2、体会文中不同人物对愚公移山的不同态度。 3、把握愚公移山的前因后果。 一、基础感知 1、新课导入 《愚公移山》是我国古代寓言中的名篇,这个故事可谓家喻户晓,人人皆知。我国著名的国画大师徐悲鸿,曾以“愚公移山”为素材,创作了一幅同名的巨幅图画,在当时产生了很大的影响;1945年,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致闭幕词时,提到过“愚公移山”的故事,他用这个故事教育全党:只要能团结全国人民大众和我们一起奋斗,就一定能夺取革命的胜利。那么,到底什么是“愚公精神”?在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还要不要发扬这种精神呢?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来学习《愚公移山》。 2、文中人物(包括天神)对愚公移山的态度是不同的。找出相关语句,简析他们的态度。 人物相关语句态度分析大部分家人 愚公妻子

邻人之孀妻弱子 智叟 操蛇之神 天帝 从上表可知:本文对愚公移山这一行为本身着墨极少,大部分内容都是各种人对愚公移山表现出的态度以及愚公的回应。这样更有助于突出愚公移山这一事件的寓意以及愚公的形象。 二、深入学习 1、愚公移山的原因是什么?愚公移山的目标是什么?愚公移山的方法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明确:愚公移山的原因是“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愚公移山的目标是“指通豫南、达于汉阴”;愚公移山的方法是“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2、移山非移物,在挖山过程中有哪些困难? ①山高大无比:“方七百里,高万仞”; ②路途遥远:“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③移山的人又老又少:“年且九十”“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始龀,跳往助之”; ④工具简陋:“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愚公移山,困难重重。 3、愚公这一壮举是否得到家人或邻里的赞同?从哪些语句可以看出来? 明确:得到了家人和邻里的赞同,从“杂然相许”中可以看出。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把握愚公这一人物形象,体会对比、衬托手法的表达效果。 2、理解神话结尾的作用,体会“京城氏之子跳往助之”这一细节的作用,理解本文的时代意义。 3、学习愚公精神,正视成长道路上的艰难险阻,勇往直前。

沁园春雪导学案

《沁园春雪》导学案 沁qìn园春·雪 毛泽东 北国风光,江山如此多娇 千里冰封,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万里雪飘。惜秦皇汉武, 望长城内外,略输文采; 惟余莽莽(mǎng );唐宗宋祖, 大河上下,稍逊(xùn )风骚。 顿失滔滔。一代天骄, 山舞银蛇,成吉思汗(hán ), 原驰蜡象,只识弯弓射大雕。 欲与天公试比高。俱往矣, 须晴日,数风流人物, 看红装素裹,还看今朝。 分(fèn)外妖娆(ráo) 词语注释: 1.北国:指我国北方. 2.惟余莽莽:只剩下白茫茫的一片.惟余,只剩.莽莽,这里是无边无际的意思. 3.大河上下:指黄河的上游和下游,犹言整条黄河. 4.顿失滔滔:指黄河因结冰而立刻失去了波涛滚滚的气势. 5.山舞银蛇,原驰蜡象:群山好像(一条条)银蛇在舞动.高原(上的丘陵)好像(许多)蜡做的白象在奔跑.“原”指高原,即秦晋高原.蜡象,白色的象. 6.须:等到 7.天公:指天. 8.红装素裹:形容雪后天晴,白雪的壮丽景色.红装,原指妇女的艳装,这里指红日照耀着大地.素裹,原指妇女的淡装,这里指白雪覆盖着大地. 9.分外妖娆:格外艳丽多姿. 10.折腰:鞠躬,倾倒.这里有称颂、赞美的意思.江山如此多娇 11.秦皇汉武、唐宗宋祖:秦始皇赵政,汉武帝刘彻,唐太宗李世民和宋太祖赵匡胤. 12.输:和下文的“逊”,都是差,失的意思. 13.文采:和下文的“风骚”,指的都是文学才华.这里用文学才华概括广义的文化,包括政治、思想、文化在内.风骚,原为《诗经》里的《国风》和《楚辞》里的《离骚》,也可指《诗经》和《楚辞》. 14.一代天骄:指称雄一世的人物.天骄,“天之骄子”的省略语.意思是天所骄纵宠爱的人.汉时匈奴自称.后来也泛称强盛的少数名族或其首领. 15.唐宗宋祖:指唐太宗李世民和宋太祖赵匡胤. 16.成吉思汗:元太祖铁木真.建立了横跨欧亚的大帝国的蒙古征服者.见《汉书·匈奴传》. 17.射雕:《史记·李广传》称匈奴善射者为“射雕者”.有用射雕来称赞人武艺高强.雕,一种凶猛的鸟,飞得又快又高,不易射中. 18.俱往矣:都已经过去了俱,都 19. 风流人物: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

愚公移山导学案课题

课题:23愚公移山主备:罗有志审核:罗有志 姓名:班级: 学习目标 1、扫清字词障碍,准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掌握重点字、词、句的意思,能较顺利地翻译课文。 3、理解课文中运用对比、衬托的手法突出人物形象的写法以及运用神话结尾的作用。 4、学习愚公移山的精神,理解愚公形象的现实意义。 一、预习导学 【链接材料】——翻译课文的方法指导。 (1)加。文言词以单音节为主,而现代文则以双音节为主。有些文言实词的基本意义保留至今,只需在原词上加一个字,变成现代的双音节词。如“方”即“方圆”指面积。 (2)改。有些文言实词至今已不用了,可以改换一个意思相近的词来代替。如“仞”可改为“丈”。当然,“仞”的长度不等于“丈”,但这里的“万仞”是虚数,所以,可以用“万丈”来代替。 (3)补。文言文中通常有省略主语、介词的宾语和量词等,所以翻译时,必须补出。如“二山”即“两座山”。 (4)调。文言文的语序有的与现代汉语不同,翻译时需要调整。如“甚矣,汝之不惠”这是谓语提前的倒装句,翻译时可作“你太不聪明了!” (5)省。文言文中的发语句,即句首的助词,或句中语气助词,如果省略后不影响原意的可省去。如“虽我之死”“之”字是助词,在句中起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作用,翻译时可省略不译。 1、字音 仞()箕畚()孀()龀()匮()荷() 2、词语 (1)重点实词:许彻惧负匮 (2)通假字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甚矣,汝之不惠 河曲智叟亡以应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无陇断焉 (3)古今异义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曾不能损魁父之丘何苦而不平 (4)一词多义 且年且九十()且焉置土石() 焉且焉置土石()始一反焉() 而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 其其如土石何()其妻献疑曰()惧其不已() (5)词类活用现象 箕畚运于渤海之尾吾与汝毕力平险聚室而谋 3、重点句子翻译 (1)甚矣,汝之不惠。 (2)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3)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4)河曲智叟无以应。 二、探究展示:

愚公移山教学设计-钱梦龙

《愚公移山》教案 上海市嘉定第二中学钱梦龙 教学目的: 一重点学习下列文言词句: 实词——方、仞、阴、阳、惩、君、汝、孀、龀、长息、穷匮、加(增)、何苦、亡(以应)。 虚词——且、焉、诸、以。 句式——省主句(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倒装句(甚矣,汝之不惠)。 二学习愚公移山的精神,树立为祖国“四化”建设努力奋斗的思想。 , 教学设想: 一布置自读,要求:凭借工具书和课文注解逐字逐句读懂课文,同时记下疑问,准备在老师教读时提出。自读在课内进行。 二试改变由教师逐句串讲的传统教法,在学生认真自读的基础上,从抓字、词、句入手,逐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中心,务使学生对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人物形象获得完整、鲜明的印象。 三讲读过程根据“以思维训练带动语言学习,以语言学习促进思维训练”的设想,尽可能把文言文的字、词、句教学和对学生的思维训练结合起来,做到在发展智能的前提下落实基础知识。 四“以提问与指点代替多讲”(叶圣陶:《语文教育书简》),减轻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性,着眼于培养学生自读浅近文言文的能力。 五安排三教时(包括课内自读。如自读放在课外进行,只需要安排两教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 一解题,了解“寓言”的体裁特点。 二学生自读全文。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解题。 (一)板书课题:愚公移山。 (二)布置学生看本文题注,了解文章出处。 (三)提问:什么是“寓言”?(学生查词典,先说明“寓”字的含义,然后根据词典中“寓言”的条目说明这是一种什么体裁。) (四)教师小结,同时布置自读:大家查了词典,知道了寓言是一种文学体裁,它的特点是寓一定的道理于简短的故事之中。好的寓言,往往给人以有益的启示和深刻的教育。《愚公移山》就是一则长期在人民中流传的好寓言。老愚公的故事是大家早就熟悉的,这是我们学习本文的一个有利条件。这一堂课,请同学们借助于词典和课本的注解,逐字逐句读懂课文,然后想一想:这个故事寄寓着什么深刻的道理?我们应该从中受到什么教育?自读中有什么疑问,请大家在书上打个问号,准备下一节课提出。 ? 二学生自读。教师板书要特别注意的词语(见“教学目的一”),学生边读边在这些词语下加着重号。教师行间巡视,随时了解学生自读情况。 三布置作业:朗读全文,要求读准字音,不读破句。 第二课时:

沁园春雪导学案教师版

1、沁园春雪 班级:姓名:小组:评价结果: 编写人:刘兵备课组长:刘兵行政审查: 第一课时累计课时 教学目标 1、抓住关键语句,揣摩品味,理解课文内容。 2、发挥想象,领略词的意境。 3、体会作者对祖国壮丽河山的赞美之情,以及他作为革命家的英雄气概,伟大抵抱负和坚定信念。 教学重难点:1、抓住关键语句,揣摩品味,理解课文内容。2、发挥想象,领略词的意境。教学过程 一、课前预习 1、知识储备 走近作者:毛泽东(1893-1976),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伟大导师,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创立者。字润之,湖南湘潭韶山人。毛泽东也是杰出的诗人,著有许多气势磅礴的诗作,主要作品有《毛泽东选集》、《毛泽东军事文选》、《毛泽东诗词》等。 解读背景:《沁园春雪》写于1936年2月。当时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全军的领导地位。毛泽东率长征部队胜利到达陕北后,领导全党展开了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伟大斗争。在陕北清涧县,毛泽东同志曾于一场大雪之后攀登到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视察地形,欣赏“北国风光”,然后写下了这首词。 这首词首次正式公开发表于《诗刊》1957年1月号。1945年10月,日本帝国主义投降后,毛泽东亲赴重庆与国民党谈判。应柳亚子的要求,亲笔书写了这首咏雪词赠与他。11月4日,重庆《新民报》晚刊据传抄件刊出。其后,一些报纸相继转载,一时轰动山城。1951年1月8日,《文汇报》附刊曾将毛泽东同志赠柳的墨迹制版刊出。 了解文体:本文体裁是词,词又叫诗别体,长短句。沁园春是词牌名。相传东汉窦宪仗势夺取沁水公主园林,后人作诗以咏其事。此调由此得名。毛泽东一生写过不少诗词,其中我们熟悉的用“沁园春”填词的有《沁园春长沙》等。 2、字词梳理 给加点字注音 莽.莽()滔.滔()妖娆.()稍逊.()风骚.()多娇.()折.腰()大雕.()略输.()天骄.()素裹.()成吉思汗.()辨清字形根据拼音写汉字 多jiāo()略shū()素guǒ() 天jiāo()比yù()由zhōng() 理解词义解释词语或根据意思写出对应的词语。 (1)折腰: (2):本指词藻。文中用来概括广义的文化,包括政治、思想、文化在内。 (3)风骚: (4)大雕: (5):只剩下白茫茫的一片。惟余,只剩。莽莽,文中是无边无际的意思。(6)大河上下: (7):指黄河因结冰而立刻失去了波涛滚滚的气势。

【部编版】2019秋九年级上册语文精编全册导学案(含答案)

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沁园春?雪》导学案 班级:小组:姓名:小组评价:教师评价:一、学习目标 1.感受词中精炼的语言及丰富的表现力; 2.理解写景、抒情、议论相结合的写法; 3.体会诗人对壮丽山河的热爱和诗人的伟大抱负及壮志豪情。 二、知识链接 1.作者: 毛泽东,字润之,笔名子任。1893年12月26日生于湖南湘潭韶山冲一个农民家庭。1976年9月9日在北京逝世。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被视为现代世界历史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时代》杂志将他评为20世纪最具影响100人之一。 2.写作背景: 这首词写于1936年2月。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全军的领导地位。毛泽东率长征部队胜利到达陕北之后,领导全党展开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伟大斗争。在陕北清涧县,毛泽东曾于一场大雪之后攀登到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塬yuán :我国西北黄土高

原地区因流水冲刷而形成的一种地貌,呈台状,四周陡峭,顶上平坦。)上视察地形,欣赏“北国风光”,过后写下了这首词。 3.词: 词兴起于唐,盛于宋,配乐歌唱,句式不齐,也称长短句。一首词的字数、句数、段数、韵律、平仄,都有固定的格式,这就是词谱,词人依照词谱填词,词谱的名称叫词牌。宋词有豪放派和婉约派。豪放派气势豪放,意境雄浑,充满豪情壮志,如苏轼和辛弃疾。婉约派语言清丽含蓄,感情婉转缠绵,情调或轻松活泼,或婉约细腻,如柳永、李清照。常见的词牌名:沁园春、水调歌头、蝶恋花、菩萨蛮、念奴娇、采桑子、西江月、卜算子、虞美人、满江红、浪淘沙、浣溪沙、望江南、如梦令、钗头凤、点绛唇、木兰花、渔家傲、摸鱼儿……词按段的多少分为单调(只一段,也叫一阕)、双调(两段,也叫上下阕,或叫上下片),三叠(三段)、四叠等。按字数的多少分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以上)。 毛泽东的这首词是用古典的形式写成的现代诗歌。 三、自主学习 1.注音、写字: 分(fèn)外惟余莽莽(mǎng)红装素guǒ(裹) yāo ráo(妖娆)稍xùn(逊)江山多jiāo(娇)

《愚公移山》导学案

23.《愚公移山》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积累常用的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会翻译课文。 2.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3.把握愚公这一人物形象,体会对比、烘托手法的表达效果。 4.理解故事的寓意,感受愚公精神。学习重点 1.学习本文对比和烘托的艺术特色。 2.理解故事的寓意,感受愚公精神。 3.学习归纳文言知识的方法。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同伴互助 1.阅读下面有关作家作品的资料。 列子,名寇,又名御寇,战国前期郑国人,道家代表人物之一,其学本于黄帝、老子,主张清静无为。《列子》这部书中保存不少古代寓言故事和神话传说。本文是一篇带有神话色彩的寓言故事,选自《列子?汤问》。 2.了解寓言。 寓(寄托)言是一种文学体裁,用假托的故事或自然物的拟人手法来说明某个道理或教训的文学作品。它的特点是寓一定的道理于简短的故事之中。常常带有讽刺或劝戒的性质,短小精悍,生动活泼,含义深刻,寓于哲理。好的寓言,往往给人以有益的启示和深刻的教育。 3.结合课文注释及工具书完成下面练习。 ⑴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万仞.()惩.()塞.()迂.()曾.()魁.父()荷.担()箕畚 ..()()孀.妻()始龀.()智叟.()穷匮.()亡.()一厝.()⑵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聚室.而谋()指.通豫南() 吾与汝毕 ..相许.()() ..力平险()()杂然 其妻献.疑曰()始龀.() 曾.不能损.魁父之丘()()河曲智叟.() 且焉置 ...土石()()()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汝心之固.() 箕畚 ..运于渤海之尾.()()曾.不若孀妻弱子()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 ..()()虽.我之死() ..有遗男 寒暑易节 ..,始一反.焉()()()何苦.而不平() 甚矣,汝之不惠.()操.蛇之神闻之() 子子孙孙无穷匮 ..也()惧其不已.也() 河曲智叟亡.以应()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 无陇断 ..焉()一厝.朔东() ⑶尝试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且焉置土石? ②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③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④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