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实验报告11p

水泥实验报告11p
水泥实验报告11p

实验 水泥胶砂强度实验

实验(一)水泥胶砂强度实验 一、实验目的:1检验水泥的强度,确定水泥的强度等级。2水泥细度检验。 二、实验的主要仪器设备: (1)行星式水泥胶砂搅拌机。型号(jj-5型)。 (2)振实台、型号(2S-15型)。 (3)标准恒温恒湿养护箱(yh-40B型)。 (4)抗折强度实验机 (5)抗压强度实验机:电液式压力试验机TYA----2000型。 (6)试模,由三个水平的模槽组成,可同时成型三条棱长为40mm、40mm 、长为160mm 的棱形试体, (7)抗压夹具、金属直尺、天平(精度为±1g)等。 (三)实验时间:2009年9月15日。 (四)实验步骤: (1)将试模擦净并在模板的四周及与底座的接触面上涂抹黄油,使其紧密装配,防漏浆,内壁稍稍涂上一层机油,然后将试模和模套固定在振实台上。 (2)一次成型三条试体,需称量水泥(450±2)g ,标准砂(1350±5)g ,用水量225ml。(3)使搅拌机处于待工作状态,把水加入锅里,再加入水泥,把锅放在固定架上,上升至固定位置,开动机器。低速搅拌30 s 后,在第二30 s 开始的同时均匀地将砂子加入。当各级砂是分装时,从最粗粒级开始,依次将所需的每级砂量加完,把机器转至高速再拌30s 。停拌90 s ,在第一15 s 内用一胶皮刮具将叶片和锅壁上的胶砂,刮入锅中间,在高速下继续搅拌60 s 各个搅拌阶段,时间误差在±1s内。 (4)用一个适当的勺子直接从搅拌锅里将胶砂分层装入固定在振实台上的试模内。装第一层时,每个槽里约放300g胶砂,用大播料器垂直架在模套顶部沿每个模槽来回一次将料层播平,接着振实60次。再装入第二层胶砂,用小播料器播平,再振实60次。移走模套,从振实台上取下试模,用一金属直尺以近似900的角度架在试模模顶的一端,然后沿试模长度方向以横向锯割动作慢慢向另一端移动,一动将超过试模部分的胶砂刮去,接着在试模上做标记或加字条标明试体编号。 (五)试件养护: (1)将成型好的试件连模放入标准养护箱内养护,在温度为(20±1)0c,相对湿度不低

水泥基本性质实验报告

水泥基本性质实验报告 篇一:建筑材料水泥试验报告 建筑材料水泥试验报告 1. 实验目的 1.1.掌握水泥各种技术性质定义 .通过试验进一理解水灰比、掺和料对水泥强度的影响。 1. 2.学会操作水泥强度和与外加剂相容性的实验方法。 1. 3.了解水泥安定性、凝结时间的测试方法。 2. 实验内容 2.1.水泥与外加剂相容性实验 1.实验原理相容性的概念: 对于混凝土外加剂与水泥适应性的定义,普遍认为:依据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将经过检验符合标准的某种外加剂掺入按规定可以使用该品种外加剂的水泥中,用该水泥所配制的混凝土或砂浆若能够产生应有的效果,就认为该水泥与这种外加剂是适应的;相反,如果不能产生应有的效果,则该水泥与这种外加剂不适应。 选用PO42.5水泥300g,水87g(水灰比相同),减水剂掺量不同,分别测定水泥净浆流动度(mm)。画出减水剂掺量与净浆流动度之间的关系曲线并进行分析。 2.主要设备水泥净浆搅拌机、水平玻璃板、湿布、截锥圆模、电子称、钢尺等。 3.实验步骤

我们组负责的是减水剂掺量1.8%的水泥的净浆流动度: (1)将截锥圆模置于水平玻璃板上,先用湿布擦拭截锥圆模内壁和玻璃板,然后将湿布覆盖它们的上方。 (2)称量300g水泥,倒入用湿布擦拭过的搅拌锅内。 (3) 称量5.4g减水剂,加入搅拌锅。然后称量87g水,加入搅拌锅,搅拌3min。 (4)将拌好的净浆迅速诸如截锥圆模内,刮平,将截锥圆模按垂直方向迅速提起,30s以后量取相互垂直的两直径,并去它们的平均值作为次胶凝材料净浆的流动度。 其它减水剂掺量的实验步骤类似。 2.2.水泥胶砂强度实验 1.实验原理 选用PO42.5水泥,改变水灰比和粉煤灰的掺量。测定不同龄期的抗压、抗折强度,并对其结果进行分析。其重量比为:水泥:标准砂=1:3。水灰比分别为:0.45、0.50、0.55。粉煤灰掺量(内掺):10%、20%。水泥用量450g,标准砂用量1350g。 2.实验仪器 电子称、搅拌机、伸臂式胶砂振动台、可拆卸的三联模、水泥电动抗折实验机、压力实验机和抗压夹具等。 3.实验步骤 我们组负责的是10%、28天水泥胶砂强度的测量。胶砂的制备: (1)分别称量粉煤灰45g,水泥405g,标准砂1350g,水

《精品》土木工程材料-课程实验报告--水泥实验.docx

土木工程材料课程实验报告2017 年5 月 实验名称水泥实验 一、实验目的 测定水泥技术指标,评定其质量是否合格 二、实验设备、仪器、用具以及规范 负压筛、天平、标准稠度测定仪,水泥净浆搅拌机,量水器,胶砂搅拌机、胶砂振实台、试模、抗折强度试验机、抗压 试验机、抗压夹具、等 三、实验测定方法 1.细度实验 (1)筛析试验前,应把负压筛放在筛座上,盖上筛盖,接通电源,检查控制系统,调节负压至4000~6000pa范围内。 (2)称取试样25g,置于洁净负压筛中,盖上筛盖放在筛座上,开动筛仪析连续筛析2min,在此期间如有试样附着在筛盖上,可轻轻地敲击,使试样落下。筛毕,用天平称量筛余物。 (3)当工作负压小于4000pa时,应清理吸尘器内水泥,使负压恢复正常。 2.标准稠度用水量试验 (1)称水泥试样500g,水142.5ml(精确至0.5ml)。

(2)水泥净浆用搅拌机,搅拌用具先用湿布擦抹。将水泥试样倒入搅拌锅内并将锅锁紧在固定架座上。 (3)拌和时,搬动手柄,在将有试样的锅开至搅拌位置,拧紧定位螺丝。开关置于自动档,其他开关置于停。 (4)接通电源,启动数控器自动档,机器开动,同时徐徐加入拌和水。机器自动完成慢搅120秒,停10秒后报警5秒,快搅120秒程序动作后自动停止。 (5)断开电源,松开定位螺钉,搬动手柄下降搅拌锅,拌和结束。 (6)用小刀刮下搅拌叶上净浆,转动卸下拌锅,一次性将净浆装入锥模中。用小刀插捣,振动多次,刮去多余净浆,抹平后迅速倒入试锥下面固定位置上,将试锥降至净桨表面拧紧螺丝,然后突然放开,让试锥自由沉入净浆中,到试锥下沉时记录试锥下沉的深度 3.水泥胶砂强度试验 (1)称取水泥试样4502g,砂13505g,量水器取水2251ml。 (2)拌和开始,将水加入搅拌锅内并将锅锁紧在固定架架座上,搬动手柄,将锅上升至固定位置。 (3)拌和时,将开关置于自动,其它开关置于停止,加砂开

实验报告格式模板-供参考

实验名称:粉体真密度的测定 粉体真密度是粉体质量与其真体积之比值,其真体积不包括存在于粉体颗粒内部的封闭空洞。所以,测定粉体的真密度必须采用无孔材料。根据测定介质的不同,粉体真密度的主要测定方法可分为气体容积法和浸液法。 气体容积法是以气体取代液体测定试样所排出的体积。此法排除了浸液法对试样溶解的可能性,具有不损坏试样的优点。但测定时易受温度的影响,还需注意漏气问题。气体容积法又分为定容积法与不定容积法。 浸液法是将粉末浸入在易润湿颗粒表面的浸液中,测定其所排除液体的体积。此法必须真空脱气以完全排除气泡。真空脱气操作可采用加热(煮沸)法和减压法,或两法同时并用。浸液法主要有比重瓶法和悬吊法。其中,比重瓶法具有仪器简单、操作方便、结果可靠等优点,已成为目前应用较多的测定真密度的方法之一。因此,本实验采用比重瓶法。 一.实验目的 1. 了解粉体真密度的概念及其在科研与生产中的作用; 2. 掌握浸液法—比重瓶法测定粉末真密度的原理及方法; 3.通过实验方案设计,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实验原理 比重瓶法测定粉体真密度基于“阿基米德原理”。将待测粉末浸入对其润湿而不溶解的浸液中,抽真空除气泡,求出粉末试样从已知容量的容器中排出已知密度的液体,就可计算所测粉末的真密度。真密度ρ计算式为: 式中:m 0—— 比重瓶的质重,g ; m s —— (比重瓶+粉体)的质重,g ; m sl —— (比重瓶+液体)的质重,g ; ρl —— 测定温度下浸液密度;g/cm 3; ρ—— 粉体的真密度,g/cm 3; 三.实验器材: l s sl l s m m m m m m ρρ) ()(00----=

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试验报告

准备好所需材料,称取450g水泥、量取225ml水、准备标准砂一袋(1350g一袋)试验前用湿抹布擦拭搅拌锅、搅拌叶片、下料漏;加水至搅拌锅中,接着加入水泥,将锅固定在仪器上,上升至固定位置; 开动机器,低速搅拌30s后,在第二个30s开始的同时砂子自动从下料漏斗中进入搅拌锅,机器自动调速至高速再搅拌30s; 停拌90s,在第一个15s内用胶刀将搅拌叶片和搅拌锅壁上的胶砂刮入锅中间;再高速下继续搅拌60s。注意:各个搅拌阶段时间误差控制在正负1s以内; 胶砂制备完成后立即进行成型,将空试模和模套固定在振实台上,用勺子直接将水泥装入试模中。该环节分两次进行,装第一层时每个槽约放300g胶砂,用大播料器垂直架在模套顶部,来回将料层振平,接着振实60次;装第二层胶砂时,用小播料器播平,振实60次,移走模套,取下试模,用金属直尺以近90°的角度架在试模顶部一端,并沿试模长度方向以横向锯割动作慢慢向令一端移动,一次将超过试模部分的胶砂刮去,并用同一直尺以近乎水平状态来回将试体表面抹平; 6月3号10点10分放入水中养护; 6月4日9点20分从水池中取出拆模,用粉笔在每个试块的左右两边都标上编号,于该日9点30分放入水中养护,将做好标记的试体水平放在水中养护,刮平面朝上,试件间保持一定距离,试块的六个面都要与水接触,注意:养护期间试块之间的间隔或试块上表面的水深不得小于5mm; 于6月6日9点30分从养护箱中取出,进行抗折试验; 抗折强度试验 满龄期后取出3条试体先做抗折强度试验,试验前擦去试体表面的水分和砂粒,清除夹具上圆柱表面黏着的杂物,试体放入抗折夹具内,应使其侧面与圆柱接触; 采用杠杆式抗折试验机试验时,试体放入前,应使杠杆成平衡状态,试体放入后调整夹具,是杠杆在试体折断时尽可能地接近平衡位置; 抗折试验的加荷速度为(50±10)N/s。

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 凝结时间 安定性的测定 实验报告

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凝结时间、安定性的测定 一、实验目的 1.熟悉并掌握各种测试仪器的构造和使用方法。 2.掌握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凝结时间、安定性测定方法和影响因 素的关系。 二、实验设备 实验设备主要包括:水泥净浆搅拌机、净浆标准稠度与凝结时间测定仪、沸煮箱、雷氏夹。水泥净浆搅拌机的主要由搅拌锅、搅拌叶、传动机构和控制系统组成。水泥净浆标准稠度与凝结时间测定仪构造如图1所示。它由铁座1与可以自由滑动的金属圆棒2构成。松紧螺丝3可以调节金属棒的高低。金属棒上附有指针4,利用量程0~75mm的标尺5指示金属棒下降距离。沸煮箱要求能在30min±5min内将箱内的试验用水由室温升至沸腾并可保持沸腾状态3h以上,整个实验过程中不需补充水量。雷氏夹由铜质材料构成,其结构如图2所示。当一根指针的根部先悬挂在一根金属丝或尼龙丝上,另一根指针的根部再挂上300g 质量的砝码时,两根指针的针尖距离增加应在17.5mm±2.5mm范围以内,计2x=17.5±2.5mm,当去掉砝码后针尖的距离能恢复至挂砝码前的状态。 图1 标准稠度与时间测定仪图2 雷氏夹 三、实验方法 实验前必须保证以下条件:水泥试样应充分拌匀,通过0.9mm 方孔筛并记录筛余物情况,但要防止过筛时混进其他水泥。试验用水必须是洁净的淡水,有争议时可采用蒸馏水。试验时温度应在17~25℃,相对湿度大于50%。水泥试样、拌和水、仪器和用具的温度应与试验室

一致。 各项实验的测量方法及步骤如下: (一)、标准稠度用水量的测定 1)标准稠度用水量可用调整水量和不变水量两种方法中的任意一种测定,如发生争议时以调整水量方法为准。 2)试验前须对仪器进行检查,检查内容为:仪器金属棒应能自由滑动;试锥降至锥模顶面位置时,指针应对准标尺的零点;搅拌机运转正常等。 3)水泥净浆的拌制:水泥净浆用净浆搅拌机搅拌,搅拌锅和搅拌叶片先用湿棉布擦过,将称好的500g水泥试样倒入搅拌锅内。拌和时,先将锅放到搅拌机锅座上,升至搅拌位置,开动机器,同时徐徐加入拌和水,慢速搅拌120s后停拌15s,接着快速搅拌120s后停机。采用调整水量方法时拌和水量按经验找水,采用不变水量方法时拌和水量用142.5mL水,水量准确至0.5mL。 4)标准稠度的测定: (1)拌和结束后,立即将拌好的净浆装入锥模内,用小刀插捣、振动数次,刮去多余净浆,抹平后迅速放到试锥下面固定位置上,将试锥降至净浆表面拧紧螺丝,然后突然放松,让试锥自由沉入净浆中,到试锥停止下沉时记录试锥下沉深度。整个操作应在搅拌后 1.5min内完成。 (2)用调整水量方法测定时,以试锥下沉深度28mm±2mm时的净浆为标准稠度净浆。其拌和水量为该水泥的标准稠度用水量(P),

水泥试验报告

工程名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委托单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水泥品种及强度等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生产厂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代表数量 _____________ t 出厂编号 __________________ 施工部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验单位 水泥试验报告 □□□□□□□□□ 负责人 _________________ 审核 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验 ___________ 报告编号 出厂日期 委托日期 试 验日期 取样人及证号 见证人及证号 (章)

水泥试验报告 填表说明: 1.水泥试验报告是为保证建筑工程质量,对用于工程中的水泥的强度、安定性和凝结 时间等指标进行测试后由试验单位出具的质量证明文件。 2.所有进场水泥必须进行复验,结构中用的水泥必须复验抗压强度、安定性等项目, 其他用水泥(如抹灰)必须复验安定性指标,进口水泥还应对其水泥的有害成分含量进行试验,能否使用以复验报告为准。 3.水泥出厂超过三个月(快硬硅酸盐水泥为一个月)和进口水泥在使用前必须进行复 验,由试验报告。混凝土和砌筑砂浆用水泥应实行有见证取样和送检。 4.水泥复验应出具 3 天强度报告以适应施工需要,但必须出具 28 天强度报告。

水泥技术性能实验总结

水泥技术性能实验总结 实验2 水泥技术性能实验报告 (1)实验目的 (2)水泥试验的一般规定 ①同一试验用的水泥应在同一水泥厂出产的同品种、同强度等级、同编号的水泥中取样。 ②当试验水泥从取样至试验要保持24h以上时,应把它贮存在基本装满和气密的容器里,这个容器应不与水泥发生反应。 ③水泥试样应充分拌匀,且用0.9mm方孔筛过筛。④实验时温度应保持在20℃±2℃,相对湿度应不低于50%。养护箱温度为20℃±1℃,相对湿度不低于90%。试体养护池水温度应在20℃±1℃范围内。 ⑤试验用水必须是洁净的淡水。水泥试样、标准砂、拌合用水及试模等的温度应与试验室温度相同。 (3)水泥细度检验①主要仪器设备 ②试验步骤 ③试验结果计算计算依据: 结果分析: (4)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测定①主要仪器设备 ②试验步骤 实验结果见下表

(6)安定性试验(试饼法) ①主要仪器设备 ②试验步骤 安定性结果判别 (7)水泥胶砂强度试验①主要仪器设备 ②水泥胶砂的制备 ③试件的制备 ④试件养护 ⑤实验数据记录 试体龄期是从水泥加水搅拌开始时算起。不同龄期强度试验时间应符合表10-1r 规定。 实验结果分析: 问题讨论 ①水泥技术指标中并没有标准稠度用水量,为什么在水泥性能试验中要求测其标准稠度用水量? ②进行凝结时间测定时,制备好的试件没有放入湿气养护箱中养护,而是暴露在相对湿度为50%的室内,试分析其对试验结果的影响? ③某工程所用水泥经上述安定性检验(雷氏法)合格,但一年后构件出现开裂,试分析是否可能是水泥安定性不良引起的? ④判定水泥强度等级时,为何用水泥胶砂强度,而不用水泥净浆强度?

硅酸盐水泥的制备及性能测试实验报告

硅酸盐水泥的制备及性能测试 第1章实验目的 1.1 掌握硅酸盐水泥的制备工艺原理及工艺过程(包括原料的选择、生料的粉磨与成型、水泥熟料的烧结、水泥的粉磨)。 1.2提出具体的实验方案,确定合理的工艺条件(包括原料的配方、熟料的率值、烧成温度及水泥的组成和配合比),制备出合格的硅酸盐水泥样品。 1.3按国家标准对硅酸盐水泥样品进行相关的性能测定。 第2章实验原理 硅酸盐水泥的制备分为三个阶段:石灰质原料、粘土质原料与少量校正原料经破碎后,根据硅酸盐水泥熟料的率值进行配料、磨细成为成分合适、质量均匀的生料,称为生料制备;生料在窑炉内煅烧至部分熔融所得到的以硅酸钙为主要成分的硅酸盐水泥熟料,称为熟料煅烧;熟料加适量石膏共同磨细成为水泥,称为水泥粉磨。水泥加水拌成的浆体,起初具有可塑性和流动性,随着水泥与水发生一系列物理化学反应——水化反应的不断进行,浆体逐渐失去流动能力,转变成为具有一定强度及其它性能的固体。 第3章实验设备、材料及试剂 3.1 实验材料及试剂 化工原料(化学纯或分析纯):碳酸钙(CaCO3),石英砂(SiO2),氧化铝(Al2O3),氧化铁(Fe2O3),标准砂。 3.2 实验设备 水泥试验磨、高铝坩埚、硅碳棒高温炉、烘干箱、勃氏透气比表面积仪、电子天平、水泥净浆搅拌机、水泥净浆标准稠度及凝结时间测定仪、水泥混凝土恒温恒湿标准养护箱、水泥胶砂搅拌机、水泥胶砂振实台(或水泥胶砂振动台)、电动抗折试验机、数显式建材压力试验机、沸煮箱、水泥抗压夹具、水泥抗折试模。 3.2.1 实验设备图及介绍

A.水泥试验磨是由罩壳、磨机、 支座及电器控制箱等四大部分组成。 (1)罩壳:罩壳由二层玻璃钢板中间 夹吸音棉组成,分上下两罩,上罩壳 有罩门,下罩壳有取料斗,可盛放磨 好的物料,罩壳与磨机轴用带有毛毡 圈端盖7密封,所以罩壳起到隔音和 防尘的良好密封作用。(2)磨机:磨 机由筒体磨门盖、轴承及轴承、联轴 器和齿轮减速机等组成,是研磨物料 的主体部分,在卸料时将磨盖换上栅 孔卸料板,满足卸料的要求。(3)支 座:支座是由磨机及电动机组成的钢 结构,用以支承罩壳,磨机,电动减 速机及电器控制箱等,磨机座底部有4个Φ20底脚螺栓孔,用以固定全套设备。4、电器控制箱:由按钮、组合开关、热继电器、时间继电器、组合开关等组成,用它控制电机的启动和停止。 B.水泥净浆搅拌机主要有双速电 机、传动箱、主轴、偏心座、搅拌叶、 搅拌锅、底座、立柱、支座、外罩、 程控制器等组成。双速电动机通过联 轴器将动力传给传动箱内的蜗杆再经 蜗轮及一对齿轮和传给主轴并减速。 主轴带动偏心座同步旋转,使固定在 偏心座上的搅拌叶进行公转。同时搅 拌叶通过搅拌叶轴上端的行星齿轮围 绕固定的内齿轮完成自转运动。双速 电机经时间程控器控制自动完成一次 慢—停—快转的规定工作程序。搅拌 锅与滑板用偏心槽旋转锁紧。

工程材料实验报告

工程材料实验报告(红色字体,在提交报告时全部需要删除) 专业统统用小四号宋体 班级 姓名 学号 组员由于组员较多,字体可以小一点 重庆邮电大学移通学院管理工程系 年月日 1

目录 (目录页码需要标上,包括每一页下面都需要添加页码,封面和目录无页码) 一、水泥技术性能实验······································································ 二、水泥胶砂强度检验······································································ 三、普通混凝土拌合物性能实验·························································· 四、混凝土强度实验········································································· 五、骨料实验·················································································· 六、钢筋实验·················································································· 七、实验心得 ····················································································

水泥实验报告

唐 山 学 院 水泥方向综合实验 题目:粉煤灰硅酸盐水泥的研制 系 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班 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 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指 导 教 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1年 6月 23日 谔谔 团体 08无机非金属材料 环境与化学工程系

粉煤灰硅酸盐水泥的研制 摘要 凡由硅酸盐水泥熟料、粉煤灰(粉煤灰的掺量为20~40%)、适量石膏共同磨细而制成的水硬性胶凝材料称为粉煤灰水泥。 本次试验主要用石灰石、铝矾土、钢渣、砂岩、粉煤灰及石膏来配制粉煤灰硅酸盐水泥。 实验过程为原料的制备和加工,将石灰石、钢渣、铝矾土、砂岩四种原料磨细 过0.08mm方孔筛后;进行生料化学分析,测出其中SiO 2、CaO、MgO、Fe 2 O 3 、Al 2 O 3 的含量,并测出各生料中的附着水分和烧失量。经配料计算,按计算出的配比配合生料,加水拌和然后在压力机上压饼,将压制的小试体放入电炉中煅烧。煅烧好的熟料要急冷,以保证熟料的质量。烧制出的孰料要进行化学分析,测出其中SiO 2 、 CaO、MgO、Fe 2O 3 、Al 2 O 3 的含量。然后将磨细的熟料、石膏、粉煤灰按一定的比例 配制出水泥。将水泥加水搅拌后制成2×2×2cm的小试块。小试块养护3天后测出其强度。 本实验的主要目的掌握水泥的制备过程以及生料熟料的化学分析方法,制出符合要求的水泥并队制出的水泥进行强度测定。 关键词:粉煤灰水泥研磨熟料分析强度生料分析

目录 2.1.4钢渣的化学分析 .........................................................

优秀工作总结范文:水泥技术性能实验总结

水泥技术性能实验总结 (1)实验目的 (2)水泥试验的一般规定 ①同一试验用的水泥应在同一水泥厂出产的同品种、同强度等级、同编号的水泥中取样。 ②当试验水泥从取样至试验要保持24h以上时,应把它贮存在基本装满和气密的容器里,这个容器应不与水泥发生反应。 ③水泥试样应充分拌匀,且用0.9mm方孔筛过筛。④实验时温度应保持在20℃±2℃,相对湿度应不低于50%。养护箱温度为20℃±1℃,相对湿度不低于90%。试体养护池水温度应在20℃±1℃范围内。 ⑤试验用水必须是洁净的淡水。水泥试样、标准砂、拌合用水及试模等的温度应与试验室温度相同。 (3)水泥细度检验①主要仪器设备 ②试验步骤 ③试验结果计算计算依据: 结果分析: (4)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测定①主要仪器设备 ②试验步骤 实验结果见下表 (6)安定性试验(试饼法) ①主要仪器设备 ②试验步骤

安定性结果判别 (7)水泥胶砂强度试验①主要仪器设备 范文写作②水泥胶砂的制备 ③试件的制备 ④试件养护 ⑤实验数据记录 试体龄期是从水泥加水搅拌开始时算起。不同龄期强度试验时间应符合表10-1r 规定。 实验结果分析: 问题讨论 ①水泥技术指标中并没有标准稠度用水量,为什么在水泥性能试验中要求测其标准稠度用水量? ②进行凝结时间测定时,制备好的试件没有放入湿气养护箱中养护,而是暴露在相对湿度为50%的室内,试分析其对试验结果的影响? ③某工程所用水泥经上述安定性检验(雷氏法)合格,但一年后构件出现开裂,试分析是否可能是水泥安定性不良引起的? ④判定水泥强度等级时,为何用水泥胶砂强度,而不用水泥净浆强度? ⑤测定水泥胶砂强度时,为何不用普通砂,而用标准砂?所用标准砂必须有一定的级配要求,为什么? 篇二:硅酸盐水泥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格式模板-供参考

实验名称:粉体真密度的测定 粉体真密度是粉体质量与其真体积之比值,其真体积不包括存在于粉体颗粒内部的封闭 空洞。所以,测定粉体的真密度必须采用无孔材料。根据测定介质的不同,粉体真密度的主 要测定方法可分为气体容积法和浸液法。 气体容积法是以气体取代液体测定试样所排出的体积。此法排除了浸液法对试样溶解的可能性,具有不损坏试样的优点。但测定时易受温度的影响,还需注意漏气问题。气体容积 法又分为定容积法与不定容积法。 浸液法是将粉末浸入在易润湿颗粒表面的浸液中,测定其所排除液体的体积。此法必须真空脱气以完全排除气泡。真空脱气操作可采用加热(煮沸)法和减压法,或两法同时并用。浸液法主要有比重瓶法和悬吊法。其中,比重瓶法具有仪器简单、操作方便、结果可靠等优 点,已成为目前应用较多的测定真密度的方法之一。因此,本实验采用比重瓶法。 一.实验目的 1. 了解粉体真密度的概念及其在科研与生产中的作用; 2. 掌握浸液法—比重瓶法测定粉末真密度的原理及方法; 3.通过实验方案设计,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实验原理 比重瓶法测定粉体真密度基于“阿基米德原理”。将待测粉末浸入对其润湿而不溶解的浸液中,抽真空除气泡,求出粉末试样从已知容量的容器中排出已知密度的液体,就可计算所 测粉末的真密度。真密度ρ计算式为: 式中:m0——比重瓶的质重,g; m s—— (比重瓶+粉体)的质重,g; m sl—— (比重瓶+液体)的质重,g; ρl——测定温度下浸液密度;g/cm3; ρ——粉体的真密度,g/cm3;

三.实验器材: 实验仪器:真空干燥器,比重瓶(2-4个);分析天平;烧杯。 实验原料:金刚砂。 四.实验过程 1. 将比重瓶洗净编号,放入烘箱中于110℃下烘干冷却备用。 2. 用电子天平称量每个比重瓶的质量m0。 3. 每次测定所需试样的题记约占比重瓶容量的1/3,所以应预先用四分法缩分待测试样。 4. 取300ml的浸液(实际实验中为去离子水)倒入烧杯中,再将烧杯放进真空干燥器内 预先脱气。浸液的密度可以查表得知。 5. 在已干燥的比重瓶(m0),装入约为比重瓶容量1/3的粉体试样,精确称量比重瓶和试样的的质量m s。 6. 将预先脱气的去离子水注入有试样的的比重瓶内,到容器容量的2/3处为止,放入真空干燥器内。启动真空泵,抽气约20-30min时暂停抽气。 7. 从真空干燥器中取出比重瓶,向瓶内加满浸液并在电子天平上称其质量m sl。 8. 洗净该比重瓶,向瓶内加满浸液,称其质量为m l。 9. 重复操作5.6.7.8测下一组数据,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五.数据记录与处理 1. 数据记录 编号m0(比重瓶)/g m s(比重瓶+试样) /g m sl(比重瓶+ 试样+浸液)/g ml(浸液)/g 1 20.6697 28.4501 52.3043 46.9095 2 18.9602 24.6522 45.5907 41.6701 2. 数据处理: 根据公式

(完整word版)水泥胶砂强度实验

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土木工程材料 实验名称:水泥细度,标准稠度用水量和胶砂强度试验院(系):建筑与规划学院 专业班级:土木工程 姓名:曹一鸣 学号:20161150177 指导教师:祝海雁 2016 年11月19 日

一、实验目的 (1)了解水泥细度测定方法,熟悉国家标准对水泥细度的技术指标要求 (2)熟悉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的试验方法,为测定凝结时间和安定性制作标准稠度的净浆,消除实验条件带来的差异 (3)掌握水泥胶砂强度实验方法,测定水泥胶砂在规定龄期的抗压强度和抗折强度,评定水泥的强度等级 二、实验内容 (1)对水泥细度,标准稠度用水量和胶砂强度进行实验 (2)本实验根据国家标准《水泥细度检验方法》(GB/T 1345——2005)、《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凝结时间、安定性检验方法》(GB/T 1346——2001)、《水泥胶砂强度检验方法》(GB/T 17671——1999)进行 三、实验器材 (1)水泥细度实验 1.负压筛析仪由0.045mm或0.08mm方孔负压筛、筛座、负压源、吸尘器组成 2.天平最大承重为100g,感量0.01g (2)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实验 1.标准法维卡仪 2.净浆搅拌机 3.量水器 4.天平 (3)水泥胶砂强度实验 1.行星式水泥胶砂搅拌机 2.胶砂振实台 3.模套 4.试模(为三连摸,每个槽摸内腔尺寸为40*40*160) 5.抗折试验机 6.抗压试验机及抗压夹具,刮平直尺 四、实验步骤 (1)水泥细度实验 1、试验时所用试验筛应保持清洁,负压筛应保持干燥。 2、筛析试验前,应把负压筛放在筛座上,盖上筛盖,接通电源,检查控制系统,调整负压至4000—6000Pa范围内。 3、称取试样25g(80μm筛)或试样10g(45μm筛),置于洁净的负压筛中,盖上筛盖,放在筛座上,开动筛析仪连续筛析2min。在此期间如有试样附着在筛盖上,可轻轻敲击,使试样落下。筛毕,用天平称量全部筛余物。 4、当工作负压小于4000Pa时,应清理吸尘器内水泥,使负压恢复正常。

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试验报告记录

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试验报告记录

————————————————————————————————作者:————————————————————————————————日期:

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试验报告 6月3日星期二 试验目的水泥的凝结时间、安定性均受水泥浆稠稀的影响,为了不同水泥具有可比性,水泥必须订一个标准稠度,通过此项试验测定水泥浆达到标准稠度时的用水量,作为凝结时间和安定性试验用水量的标准。 用水量第一次取200.0ml 第二次145.0ml 水泥量500g 水灰比第一次水灰比W/C=0..40 第二次W/C=0.29 试验条件室温25℃,相对湿度大于50% 试验仪器 和工具 水泥净浆搅拌机、维卡机、装净浆用锥模、量水器、称 试验步骤(标准法) 1、称取500g水泥试样,我组第一次用量筒量取200.0ml水(精确至0.1ml),并用湿布擦抹水泥净浆搅拌机的筒壁和叶片; 2、将拌合水倒入搅拌锅内,随后加入水泥(在5至10s内); 3、将搅拌锅座上升至搅拌位置开动机器低速搅拌120s,停拌15s,接着再快速搅拌120s后停机; 4、搅拌完毕,立即将水泥净浆一次装入模具中,用小刀插捣并振实,刮去多余净浆,抹平后放置在维卡仪底座上,将刻度调与0刻度线处,将试杆降至净浆表面,拧紧螺钉,之后松开试杆使其自由沉入净浆中,30s后记录读数为S=45mm。试验失败 5、然后第二次量取145.0ml水,重复上述步骤,测得S=29mm,在误差允许范围内,则完成实验。 试验结果 (固定水量) 结果得出水量适宜为145ml 试验分析可能试验用的水泥不合格,有水分,导致的试验不合格。 第一小组戴宇波

水泥技术性能实验总结

水泥技术性能实验总结 《水泥技术性能实验总结》的范文,觉得有用就请下载哦。篇一:水泥技术性能实验报告 实验2 水泥技术性能实验报告 (1)实验目的 (2)水泥试验的一般规定 ①同一试验用的水泥应在同一水泥厂出产的同品种、同强度等级、同编号的水泥中取样。 ②当试验水泥从取样至试验要保持24h以上时,应把它贮存在基本装满和气密的容器里,这个容器应不与水泥发生反应。 ③水泥试样应充分拌匀,且用0.9mm方孔筛过筛。④实验时温度应保持在20℃±2℃,相对湿度应不低于50%。养护箱温度为20℃±1℃,相对湿度不低于90%。试体养护池水温度应在20℃±1℃范围内。 ⑤试验用水必须是洁净的淡水。水泥试样、标准砂、拌合用水及试模等的温度应与试验室温度相同。 (3)水泥细度检验①主要仪器设备 ②试验步骤 ③试验结果计算计算依据: 结果分析: (4)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测定①主要仪器设备

②试验步骤 实验结果见下表 (6)安定性试验(试饼法) ①主要仪器设备 ②试验步骤 安定性结果判别 (7)水泥胶砂强度试验①主要仪器设备 范文写作②水泥胶砂的制备 ③试件的制备 ④试件养护 ⑤实验数据记录 试体龄期是从水泥加水搅拌开始时算起。不同龄期强度试验时间应符合表10-1r 规定。 实验结果分析: 问题讨论 ①水泥技术指标中并没有标准稠度用水量,为什么在水泥性能试验中要求测其标准稠度用水量? ②进行凝结时间测定时,制备好的试件没有放入湿气养护箱中养护,而是暴露在相对湿度为50%的室内,试分析其对试验结果的影响? ③某工程所用水泥经上述安定性检验(雷氏法)合格,但一年后构件出现开裂,试分析是否可能是水泥安定性不良引起的?

水泥中化学成分的测定实验报告(数据完整版)

评分: 《化学研究实验》 实验报告 实验题目:水泥熟料中Fe2O3、Al2O3、CaO和 MgO含量的测定 班级:高分子09-1 姓名: 同组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指导教师:康新平 实验日期:2011年 6 月20 日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在同一份试样中进行多组分测定的系统分析方法; 2、掌握难溶试样的分解方法; 3、学习复杂样品中多组分的测定方法的选择。 二、原理 水泥熟料是调和生料经1400?C以上的高温煅烧而成的。普通硅酸盐水泥熟料的主要 化学成分及其控制范围,大致如下: 化学成分 含量范围(质量 分数)% 一般控制范围 (质量分数)% SiO218-24 20-24 Fe2O3 2.0-5.5 3-5 Al2O3 4.0-9.5 5-7 CaO 60-68 63-68 同时,还有要求ωMgO<4.5%。 1、溶样 水泥熟料中碱性氧化物占60%以上,因此易为 酸所分解,所以溶样一般用HCl溶解. 2、Fe3+离子的测定(配合滴定法) 溶液酸度控制在pH=2~2.5,则溶液中共存的Al3+,Ca2+,Mg2+等离子不干扰测定。指示剂为磺基水杨酸,加热至60~70℃加快反应速度,但温度过高也会促使Al3+与EDTA 反应,并会促进Fe3+离子水解,影响分析结果。 ?滴定反应:Fe3+ + H2Y2- = FeY- + 2H+ ?亮黄色 ?显色反应:Fe3+ + HIn- = FeIn+ + H+ ?无色紫红色 ?终点反应:FeIn+ + H2Y2- = FeY- +HIn-+H+ ?紫红色亮黄色 ?关键:正确控制酸度和掌握适当的温度。 3、Al3+离子的测定(配位滴定法)

水泥中化学成分的测定实验报告(数据完整版)1

一、实验目的 1、了解水泥的主要成分含量。 二、原理 水泥熟料是调和生料经1400?C以上的高温煅烧而成的。普通硅酸盐水泥熟料的主要化学成分及其控制范围,大致如下: 化学成分 含量范围(质量 分数)% 一般控制范围 (质量分数)% SiO218-24 20-24 Fe2O3 2.0-5.5 3-5 Al2O3 4.0-9.5 5-7 CaO 60-68 63-68 同时,还有要求ωMgO<4.5%。 1、溶样 水泥熟料中碱性氧化物占60%以上,因此易为 酸所分解,所以溶样一般用HCl溶解 2、Fe3+离子的测定(配合滴定法) 溶液酸度控制在pH=2~2.5,则溶液中共存的Al3+,Ca2+,Mg2+等离子不干扰测定。指示剂为磺基水杨酸,加热至60~70℃加快反应速度,但温度过高也会促使Al3+与EDTA 反应,并会促进Fe3+离子水解,影响分析结果。 ?滴定反应:Fe3+ + H2Y2- = FeY- + 2H+ ?亮黄色 ?显色反应:Fe3+ + HIn- = FeIn+ + H+ ?无色紫红色 ?终点反应:FeIn+ + H2Y2- = FeY- +HIn-+H+ ?紫红色亮黄色 ?关键:正确控制酸度和掌握适当的温度。 3、Al3+离子的测定(配位滴定法) 采用返滴定法,在滴定Fe3+后的溶液中,加入过量EDTA标准溶液,再调节溶液的pH约为4.3,将溶液煮沸,加快Al3+与EDTA络合反应,保证反应能定量完成,然后,以PAN为指示剂,用CuSO4标准溶液滴定溶液中剩余的EDTA。 ?滴定反应:Al3+ + H2Y2- = AlY- + 2H+

?返滴反应:Cu2+ + H2Y2- = CuY2- + 2H+ ?蓝色 ?终点反应:Cu2+ + PAN = Cu-PAN ?黄色深红色 ?终点颜色:紫红色。 4、Ca2+离子的测定(配位滴定法) ?一般在pH>12进行测定,此时Mg2+形成Mg(OH)2沉淀而被掩蔽。Fe3+、Al3+的干扰用三乙醇胺消除。 ?本实验采用钙指示剂,在pH>12时,钙指示剂本身纯蓝色,与Ca2+络合后呈酒红色。 ?终点变色:酒红色变为纯蓝色。 ?滴定反应:Ca2+ + H2Y2- = CaY2- + 2H+ ?显色反应:Ca2+ + HInd2- = CaInd- + H+ ?纯蓝色酒红色 ?终点反应:CaInd-+H2Y2- +OH-= CaY2-+HInd2- +H2O ?酒红色纯蓝色 5、Mg2+离子的测定(差减法) Ca2+、Mg2+离子总量的测定:镁的含量是采用差碱法求得,即在另一份试液中,于pH=10时用EDTA标准溶液滴定钙、镁含量,再从钙、镁含量中减去钙量后,即为镁的含量。 用K-B作指示剂,终点由红变蓝。Fe3+、Al3+离子的干扰需要用三乙醇胺和酒石酸钾钠联合掩蔽。 ?滴定反应:Ca2+/Mg2+ + H2Y2- = CaY2-/ MgY2- + 2H+ ?显色反应:Mg2+/Ca2+ + HInd2- = MgInd-/ CaInd- + H+ ?纯蓝色酒红色 ?终点反应:MgInd-+H2Y2- +OH-= MgY2-+HInd2- +H2O ?酒红色纯蓝色 三、实验仪器及试剂 1、滴定分析常规仪器; 2、EDTA标准溶液(0.015 mol·L-1):称取2.8gEDTA,加入200mL温水中溶解,冷却后加水稀释至500mL,摇匀。待标定; 3、浓盐酸; 4、HCl溶液(1:1):1体积浓盐酸溶于1体积的水中; 5、HCl溶液(3:97):3体积浓盐酸溶于97体积的水中; 6、浓硝酸; 7、氨水(1:1):1体积浓氨水溶于1体积的水中;

水泥技术性能实验总结

水泥技术性能实验总结 百度最近发表了一篇名为《水泥技术性能实验总结》的范文,重新了一下发到百度。 篇一:水泥技术性能实验报告实验水泥技术性能实验报告()实验目的()水泥试验的一般规定①同一试验用的水泥应在同一水泥厂出产的同品种、同强度等级、同编号的水泥中取样。 ②当试验水泥从取样至试验要保持以上时,应把它贮存在基本装满和气密的容器里,这个容器应不与水泥发生反应。 ③水泥试样应充分拌匀,且用方孔筛过筛。 ④实验时温度应保持在℃±℃,相对湿度应不低于%。 养护箱温度为℃±℃,相对湿度不低于%。 试体养护池水温度应在℃±℃范围内。 ⑤试验用水必须是洁净的淡水。 水泥试样、标准砂、拌合用水及试模等的温度应与试验室温度相同。 ()水泥细度检验①主要仪器设备②试验步骤③试验结果计算计算依据:结果分析:()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测定①主要仪器设备②试验步骤实验结果见下表()安定性试验(试饼法)①主要仪器设备②试验步骤安定性结果判别()水泥胶砂强度试验①主要仪器设备范文写作②水泥胶砂的制备③试件的制备④试件养护⑤实验数据记录试体龄期是从水泥加水搅拌开始时算起。

不同龄期强度试验时间应符合表-规定。 实验结果分析:问题讨论①水泥技术指标中并没有标准稠度用水量,为什么在水泥性能试验中要求测其标准稠度用水量?②进行凝结时间测定时,制备好的试件没有放入湿气养护箱中养护,而是暴露在相对湿度为%的室内,试分析其对试验结果的影响?③某工程所用水泥经上述安定性检验(雷氏法)合格,但一年后构件出现开裂,试分析是否可能是水泥安定性不良引起的?④判定水泥强度等级时,为何用水泥胶砂强度,而不用水泥净浆强度?⑤测定水泥胶砂强度时,为何不用普通砂,而用标准砂?所用标准砂必须有一定的级配要求,为什么?篇二:硅酸盐水泥实验报告唐山学院水泥方向综合实验题目:普通硅酸盐水泥的研制环境与化学工程系系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无机非金属材料()班班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百度朱晓丽指导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年月日普通硅酸盐水泥的研制摘要普通硅酸盐水泥是由硅酸盐水泥熟料、%-%活性混合材料(或不超过%非活性混合材料),适量石膏磨细制成的水硬性胶凝材料,称为普通硅酸盐水泥(简称普通水泥)。 水泥与砂、石等材料的混泥土是一种低能耗新型建筑材料。 水泥具有较好的可塑性,与砂、石等胶合后的混和物具有较好的和易性,可浇注成多种形状及尺寸的构件,以满足设计上的不同要求;水泥的适应性较强,适用于海上、地下、深水、严寒、干热、腐蚀、

实验报告格式模板-供参考

1 实验名称:粉体真密度的测定 粉体真密度是粉体质量与其真体积之比值,其真体积不包括存在于粉体颗粒内部的封闭空洞。所以,测定粉体的真密度必须采用无孔材料。根据测定介质的不同,粉体真密度的主要测定方法可分为气体容积法和浸液法。 气体容积法是以气体取代液体测定试样所排出的体积。此法排除了浸液法对试样溶解的可能性,具有不损坏试样的优点。但测定时易受温度的影响,还需注意漏气问题。气体容积法又分为定容积法与不定容积法。 浸液法是将粉末浸入在易润湿颗粒表面的浸液中,测定其所排除液体的体积。此法必须真空脱气以完全排除气泡。真空脱气操作可采用加热(煮沸)法和减压法,或两法同时并用。浸液法主要有比重瓶法和悬吊法。其中,比重瓶法具有仪器简单、操作方便、结果可靠等优点,已成为目前应用较多的测定真密度的方法之一。因此,本实验采用比重瓶法。 一.实验目的 1. 了解粉体真密度的概念及其在科研与生产中的作用; 2. 掌握浸液法—比重瓶法测定粉末真密度的原理及方法; 3.通过实验方案设计,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实验原理 比重瓶法测定粉体真密度基于“阿基米德原理”。将待测粉末浸入对其润湿而不溶解的浸液中,抽真空除气泡,求出粉末试样从已知容量的容器中排出已知密度的液体,就可计算所测粉末的真密度。真密度ρ计算式为: 式中:m 0—— 比重瓶的质重,g ; m s —— (比重瓶+粉体)的质重,g ; m sl —— (比重瓶+液体)的质重,g ; l s sl l s m m m m m m ρρ) ()(00 ----=

ρ ——测定温度下浸液密度;g/cm3; l ρ——粉体的真密度,g/cm3; 三.实验器材: 实验仪器:真空干燥器,比重瓶(2-4个);分析天平;烧杯。 实验原料:金刚砂。 四.实验过程 1. 将比重瓶洗净编号,放入烘箱中于110℃下烘干冷却备用。 2. 用电子天平称量每个比重瓶的质量m 。 3. 每次测定所需试样的题记约占比重瓶容量的1/3,所以应预先用四分法缩分待测试样。 4. 取300ml的浸液(实际实验中为去离子水)倒入烧杯中,再将烧杯放进真空干燥器内预先脱气。浸液的密度可以查表得知。 ),装入约为比重瓶容量1/3的粉体试样,精确称量比重瓶和 5. 在已干燥的比重瓶(m 试样的的质量m 。 s 6. 将预先脱气的去离子水注入有试样的的比重瓶内,到容器容量的2/3处为止,放入真空干燥器内。启动真空泵,抽气约20-30min时暂停抽气。 。 7. 从真空干燥器中取出比重瓶,向瓶内加满浸液并在电子天平上称其质量m sl 。 8. 洗净该比重瓶,向瓶内加满浸液,称其质量为m l 9. 重复操作5.6.7.8测下一组数据,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五.数据记录与处理 1. 数据记录 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