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选修-外国小说欣赏教案-桥边的老人1-人教版

桥边的老人

教学目标

一、初步了解海明威及其创作风格。

二、通过对话把握作品主题。

三、通过叙述视角理解海明威的叙述风格。

第一课时

一导入:同学们好,大家做了预习,说说看《桥边的老人》是写什么主题的小说?

同学们回答“战争”。

教师:是的,对于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们来说,战争只是一个很遥远也很模糊的概念。而把战争浓缩在文字里,战争往往意味着炮火弥漫刀光剑影。美国著名作家海明威的《桥边的老人》却给了我们关于战争的另一种解读。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海明威,走进《桥边的老人》。先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完成小说的朗读,同学们齐读第一第二段以及课文的最后一段,老师读中间部分。思考:小说写了一个怎样的故事?故事中老人多次唠叨的语言是什么?

二学生概括小说的故事梗概,要求语言规范,要点具备。

小结:即将战争前,在一个相对平静的环境下,围绕劝离与不走而展开的“我”与一位老人的对话,从而展示了这位孤身老人当人们竞相逃命时的内心世界,表现出战争的残酷与罪恶。

三研读内容

读小说的主体部分(对话部分),主体部分是“我”与老人的对话,可归结为“四问”。它隐藏了一些内容。阅读主体部分(对话部分),揣摩人物内心世界,看看作者隐藏了什么?一问:家乡

“你从哪儿来?”我问他。

“从圣卡洛斯来,”他说着,露出笑容。

那是他的故乡,提到它,老人便高兴起来,微笑了。“那时我在看管动物,”他对我解释。“噢,”我说,并没有完全听懂。

“唔,”他又说,“你知道,我待在那儿照料动物。我是最后一个离开圣卡洛斯的。”老人为什么会“露出笑容”?

明确:老人提到故乡便暂时忘记了眼前艰难凶险的处境并微笑了起来的这一细节,告诉我们他是多么爱他生活的家园。“微笑”就是一处减法,作者隐藏的是:老人暂时忘却身处艰难

凶险而微笑,是因为谈起了故乡,因为热爱故乡,因为故乡有他温暖的回忆,包括对这些动

物的回忆。从“微笑”中我们可以看出他对家乡的爱恋。同时也表现出老人被迫逃离的苦涩和悲哀。

呆在那儿照顾动物直到最后离开的这个细节,说明了什么?

明确:说明他对它们是多么不舍。“最后一个离开”也是一处减法。作者隐藏的是:老人因

为战争,不得不离开,最后才离开是因为实在不舍,但是让自己心爱的动物留下遭受炮火的摧残又是多么无奈、被迫和悲哀。

二问:动物

老人多次唠叨的语言是什么?

明确:“唉,只得把它们撇下了。”“没家,只有刚才讲过的那些动物。猫,当然不要紧。猫会照顾自己的,可是,另外几只东西怎么办呢?我简直不敢想。”

“猫是不要紧的,我拿得稳。不用为它担心。可是,另外几只呢,你说它们会怎么样?”“可是在炮火下它们怎么办呢?”

“恩,当然会飞。可是山羊呢?唉,不想也罢。”

从中你读到了什么?

明确:老人对动物如数家珍,我们不但了解了老人平日的生活状况,动物在老人心目中所占据的地位,还了解到老人离家时的无奈和被迫。①读出老人的生活现状,老人的孤独。他没有家,只有几只小动物相依为命,晚年生活很凄凉。可战争却要他离开他的家园他的亲人,连最后一点温情也要抹去。②读出了战争的残酷,战争给百姓带来的苦难和痛。③读出了老人的善良,在大家都自顾自己的逃命中,老人还能想到可怜的动物。④读出老人内心的痛苦,不能安度晚年,要在战火中逃离家园。⑤读出他的茫然,对未来生活的迷茫和无把握。他顾及动物不关心自己,不想走。

三问:家

“你没家?”我问,边注视着浮桥的另一头,那儿最后几辆大车正匆忙地驶下河边的斜坡。

“没家,”老人说,“只有刚才讲过的那些动物。猫,当然不要紧。猫会照顾自己的,可是,另外几只东西怎么办呢?我简直不敢想。”他疲惫不堪地茫然瞅着我。

你从“那儿最后几辆大车正匆忙地驶下河边的斜坡”句中读出了什么?

明确:“最后几辆大车”没赶上,就意味着老人要留在战场上了。平静而简洁的叙述中隐藏的是作者对老人命运的深深担忧。

四问:政治

“政治跟我不相干,”他说。

其中隐藏了作者什么观点?

明确:挑起战争的是政治家,人民是无辜的受害者,将批判的矛头指向了挑起战争的政治家。与老人命运相关的句子还有哪些?

明确:“谢谢你,”他说着撑起来,摇晃了几步,向后一仰,终于又在路旁的尘土中坐了下去。“坐了下去”也就意味着老人凶多吉少的未来。

8)文章多次写到老人“坐”在那里,请找出相关语句,并思考:明知此处即将成为战场,老人为什么却“坐”在那儿呢?

明确:①老人太累了,体力不支,疲惫不堪,走不动了。②老人对故园的留恋,对家乡爱恋,对动物不舍。③家没了,他不知该去何方,老人对未来的生活茫然,失去了生活的依靠和希望,而使求生的欲望减退了。

“那时我在照看动物,”他木然地说,可不再是对着我讲了,“我只是在照看动物。”(1)为什么不对我讲了?

明确:或许以中断谈话的方式来谢绝年轻人的好意;或许他不再期待别人来分担他的忧虑;或许表明他决定听天由命,不再逃亡了。

(2)这个句子中老人强调的是哪个词?隐含了怎样的意思?

明确:我只是在照看动物,招谁了惹谁了?(冤)为什么要毁了这一切?(怨)“只是”中隐藏着的是对战争的控诉。

四小结“海明威冰山理论”的表现

通过以上的阅读和讨论,我们知道作者的叙述运用的是减法,隐去了一些内容,力求简洁明快,这正是作者“冰山理论”的表现:

海明威认为冰山在海里移动很庄严宏伟,这是因为它只有八分之一露出水面上。所谓

“冰山理论”,就是用简洁的文字塑造出鲜明的形象,把作者自身的感受和思想情绪最大限度地掩藏于形象之中,使之情感充沛却含而不露、思想深沉却隐而不晦,从而将文学的可感性与可思性巧妙地结合起来,让读者通过对鲜明形象的感受去发掘作品的思想意义。因此,

“冰山理论”应包含两层含义:一是文本的简洁,即“少”;二是叙述者的不动声色,即“静”。

五探究研读文章的结尾段

讨论:小说的结尾除了交待故事的结局,还有什么表达作用?

明确:1、“法西斯正在向埃布罗挺进”“天色阴沉,乌云密布”。点明故事背景,渲染了战争的气氛,烘托了“我”焦急、忧虑、愤懑的心境。

2、“复活节”运用暗示和象征手法表达了自己谴责战争罪恶,呼唤和平生活的强烈愿望,揭示了文章主旨。

3、“对他毫无办法”和“仅有的幸运”暗含着作者的无可奈何及对老人的同情和祝福。老人的命运是他自己无法掌握的,别人也无法改变,只能给予同情和祝福。

六探究认识文章的主旨:

1、结合情节和对话概括小说主旨。

明确:这篇小说刻画了二战中一位孤苦的西班牙老人形象,通过他疲惫不堪地艰难逃离家乡的遭遇,深刻揭示了战争的残忍与罪恶,表达了对生命的尊重和对和平的渴望。

2、文章的主题是要表现战争的罪恶,为何仅写“桥边的老人”一人的遭遇?

明确:其一,作者运用以点带面的写法,老人是饱受战争苦难的典型代表,老人的遭遇非常具有典型性。他人爱家乡,被迫逃离家园。为了逃避战火,他流离失所,疲惫不堪,这也正是所有人民遭受战火的普遍表现。“桥边的老人”一人的遭遇,也就反应了当时全体人民的遭遇;老人的愿望,也正是人民渴望和平的愿望。老人充满爱心,其形象闪耀着普遍的人性的光辉,与践踏人类生命的残酷战争形成鲜明的对比。作者旨在呼唤人性与爱的回归,斥责非正义战争给世界带来的灾难。

其二,写作的切入点小,写作过程更容易驾驭。以极为简洁的笔墨,反映出一个大的主题,这也显示出作者高超的写作水平。

活动2【测试】检测案

文中刻画的桥边的老人是一个怎样的形象?试加以分析。

明确:文中刻画了一个年老孤苦的西班牙老人形象(76岁,无家,只有动物为伴)。他热爱自己的家乡,一谈到自己的家乡,老人就高兴地笑了,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溢于言表。他心地善良,充满爱心。敌人入侵,他不得不逃离家乡,但一直牵挂他养的那几只动物,对这几只动物能否避过战火,一直放心不下。他不关心政治,他不理解敌人为什么会入侵自己的家乡,表达了对战争的厌恶之情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