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经济全球化的后果及成因

论经济全球化的后果及成因
论经济全球化的后果及成因

论经济全球化的后果及成因

一、本轮经济全球化所导致三大对立的后果

(一)人与自然的对立

自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确立以来,自然环境越来越被视为人类生产活动

的起点而非归宿。尤其是二战后,资本家为了谋利毫无限制地掠夺性

使用全球资源,大规模地干预自然生态的演进过程,导致全球环境受

到污染,自然环境出现失衡,引发和加剧了人与自然的对立。三次科

技革命,带给人类生产力跨越式发展的同时,也对人类生存的生态环

境造成了更集中的破坏,引发了更为严重的自然生态后果:全球气候

变暖、臭氧层破坏、酸雨、有毒有害化学物质污染与越境转移、生态

系统失衡、生物多样性减少、地震海啸水灾干旱等严重自然灾害频发,人类的生存环境受到严重破坏。到了上个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

生态危机开始成为人类生活中无法回避的现象之一。除了已知的生态

污染,21世纪的新技术中还隐藏着尚未发现的重大的生态风险。如计

算机科学家比尔乔伊所说,“我们用基因技术、纳米技术和机器人技

术打开了潘多拉之盒,但是显而易见,我们几乎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基因控制、通讯技术和人工智能甚至还互相结合在一起,它们表明了

三种潜在的危险标志:它们本身持续地在进行彻底变革,适用面极广,而且作为以知识为基础的技术,它们只需要一种相对应的知识,但这

种知识却不能像制造核武器所必需的铀那样受到极其严格的限制。这

样一来,就可能会制造一种由基因引起的灾祸,这种灾祸在度过了较

长的潜伏期之后将危及某些居民的生命,也就是说,无需太大花销就

可以为每个人制造出一颗微型基因原子弹。”

对于全球性生态危机的出现,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他们出于自私的考虑,用把“工业生产中额外的社会成本和生态成本

转嫁到国外去”的不耻手段,与某些发展中国家的注重私欲不惜牺牲

民众利益的统治者合谋,制造舆论欺骗民众,践踏这些国家相关环境

保护的法律和规章。1986年5月在美国联邦法院的一份决议中这样写

着:该决议“允许美国的跨国公司自由地在海外扩展其工厂,而不必

顾及这些工厂对当地居民可能造成的危害”。同时该法院法官还传递

出了这样一个清晰的信号:其他的跨国公司可以通过把子公司、合作

伙伴以及各种经济和技术的协议隐藏起来的办法,来彻底逃避因在全

球各地从事有毒害性的生产实践而必须担负的责任。据联合国相关机

构统计,20多个发达国家每年产出的有毒垃圾占世界份额的95%。据

绿色和平组织的报告,发达国家以每年5000万吨的规模向其他国家和

地区“转移”有毒或有危险的废物,把发展中国家变成了自己的“垃

圾场”。全世界每年死于空气污染的人约为270万,其中90%在第三世界。正如贝克所说,“贫困是分等级的,烟雾是讲民主的。虽然按常

规来说,环境风险是按照贫困的等级来分配的,这一点我们应该承认。在全球性风险的推动下,这种等级式的阶级分配逻辑会被打乱,从发

展趋势来看,随着风险的扩大,会出现风险分布平均化的局面。如果

我们对此进行全面深入的思考,就会发现,那些大肆制造风险的人迟

早会自食其果的。全球生态环境的恶化进程几乎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

主导的经济全球化进程是同步的事实,不得不令人深思。

(二)人与人的对立

经济全球化让世界富裕了,但并不是所有人都富了。因为本轮经济全

球化的规则是发达国家中的大资本家在制定,并根据其利益需要随时

进行调整,因而“财富蛋糕”的切分越来越有利于大资本,绝大多数

财富流向了极少数人,有效地加剧了人与人,进而是国与国的对立。

这些“极少数人”的“抢来的财富”,大体有两个来源:第一,剥削

本国劳动者;第二,剥削其它国家的劳动者。前者的主要方式是资方以

提升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为由,肆意削减工人的工资和福利甚至无端开除,(通过政府)减免资产者的税收,使得本国资产者和无产者之间的

贫富差距日益扩大。如《全球化陷阱》一书所描述的,“1995年,于

尔根施雷姆普刚当上戴姆勒-奔驰公司的经理,就勒令福克飞机制造

厂和通用电气公司的一部分工厂停工,并宣布在未来三年内将把56000工人抛向街头。这一刀切下来,使戴姆勒公司的股票价格上涨了近20

个百分点,并使该公司股票持有者的腰包涨出将近100亿马克。”这

样的劫贫济富的例子还仅仅资本主义国家主导下的经济全球化进程中

的沧海一粟。1996年德国《明镜》杂志第39期一篇题为《涡轮资本主义改变着世界》的文章中说,“联合国最近计算,全世界358位亿万

富翁所占有的财富相当于人类财富总量的一半。

在美洲,中间阶层已经消失,实际工资持续下降,已接近于70年代

的水平,而老板的钱在上涨。”资本的贪婪制造出了日益明显的“第

三世界化”现象,即原来的“第一世界”的国家内部出现了贫困化和

边缘化,同时在原来的“第三世界”国家中,却出现了若干可以在全

球经济中参加游戏的“新富”。战后通过福利国家的建设,带给西方

国家的社会整合和繁荣安定的面貌逐渐被蚕食,社会分裂与对抗的趋

势日渐明显。如贝克所言,在全球化的加速中,“人类固然正在被聚

集到一个越来越大的统一体中,但是,与此同时,人类也正在日益分化。”不仅是在穷人富人之间存有越来越明显的对立,即便是发达国

家内部,甚至是资本主义精英之间的猜忌和对立也越来越显著。日前

奥巴马政府窃听美国民众电话、窃听盟国领导人电话等事件曝光,白

宫给出的理由却是“美须在情报领域保持领先”。对于国民缺乏基本

信任,对于盟友缺乏基本信任,以对立和控制的心态对待国民、对待

盟友,这样的政府又能走多远?2500年前,孔老夫子就明了政务管理中最重要的是“信”,缺乏信任、信用、信心,一个国家、一个组织、

一个群体也就离消亡不远了。萨特在《禁闭》中借人物之口喊出了

“他人即地狱”,这种提法将人与人的对立描述到了极致。什么样的“他人”是地狱呢?资本主义国家出于利润最大化的动机,持续宣扬个

人至上、崇尚竞争,形成了从国家、地区到各种社会组织、家庭、个人,都以金钱为目的的功利主义、成功学外加情欲至上的一种可怕的

价值观,在这种扭曲的价值观指导下生活的人们自然变得越来越自私,越来越以邻为壑了。

缺乏功利之上的追求,又没有真正有效的制约机制,在这70亿人组

成的世界,每个人都宛如孤岛,无法联成大陆,为各自的欲望而战,

日日角逐。无数人面临着失业、贫困、饥馑、瘟疫、种族主义、排外

势力和原教旨主义等极度不安全因素的考验;贩卖军火、毒品交易和黑

手党行动的恶性发展;各种分岐、冲突和战争的日益加剧,核武器和大

规模杀伤性武器的持续升级等等,这些问题威胁着越来越多的人的安

全与生存,乃至关系到整个世界的安全与存有。人类的生活越来越被

极难预见、极难防范的,破坏水准和破坏范围越来越大的各类风险包

围起来。

(三)人与自身的对立

当一个人身心和谐的时候,无论身体还是心灵都自然是健康安宁的,

正如《黄帝内经素问》中所言“精神内守,病安从来?”但在今天的世界,我们看到的却是:1.重大精神疾患的人数持续上升《国际疾病分类》(第十版)把精神障碍类疾病分为10个大类,根据目前各类精神障

碍所导致的疾病负担排序,处于第一名和第二名的是抑郁症和精神分裂。根据WHO的统计,全球范围内抑郁症的患病率为17%~20%,大概3.4亿人左右;而精神分裂症的总体患病率约为1%。在美国,每7个成

年人当中就会有1名抑郁症患者或是精神分裂症患者,由抑郁而导致

的自杀人数每年超过100万。当前,抑郁症在世界常见疾病中排名第

四位,专家预测在今后20年里将会上升到第二位。根据中国卫生部的

估计,当前我国罹患抑郁症的人已超过2600万,而精神分裂症患者大

概780万。并且自杀的人群中70%都是抑郁症患者。中国每年都会有

25万—28万人自杀。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系刘翔平教授研究证明:抑

郁症的上升趋势与本轮经济全球化的在某种水准上具有同步性。二战后,西方经历了三十年的经济繁荣期,物质主义价值观大行其道,人

们忙于追求金钱所带来的物欲享乐,精神世界却贫乏空虚。法共三十

大在《全球化、国际挑战和法共的行动》中说,“当前的全球化是由

新自由主义主导的,这使得它不能以人类为中心,而是金钱崇拜至上。资产阶级通过在工人间建立恶性竞争关系,利用全球化引发的种种变

化来谋求利润率的增长。当前的资本主义全球化更是以美国的霸权主

义意志为特征,它引发了灾难性后果,使人类的财富和自然资源遭到

劫掠,使人类行为更加商品化。”明确地说,民主正在为消费所取代。现在,人们固然可以在12个奶酪品种之间进行选择,但是,这种自由

的假象把“谁决定我们的生活”这样一个问题排挤到一边去了。如果

人是只用物质就可以完全填满的,当然就不会有这样越来越多的精神

疾患了,恰恰是在以金钱为媒介,强化物欲享乐至高无上的价值观的

驱策下,丢弃了“桃花源”或“瓦尔登湖”的恬然、淡泊,任凭物质

欲望过度挤压精神家园的人们,才会偶尔在追逐物欲的头出头没中,

恢复些残余的“万物之灵长”的特质。其中的幸运者,检讨物质主义

及其荼毒,开启“格物致知”的智慧之门,革除物欲对自身的控制,

追问生命的真实意义;其中的不幸者,既疲惫于物质的堆积与丧失,又

惶惑于精神家园的建构与解构,于是在摇摆不定的“二”中割裂着、

焦虑着、抑郁着,病了……

2.重大身体疾患的人数持续上升近三十年来,世界癌症发病率以年

均3%-5%的速度递增,癌症已成为人类第一位死因。2000年世界共有

癌症新发病例1040万,死亡病例650万,带瘤生存病例2500万;预计

到2030年,这些数字将大幅上升,新发病例将达到2640万,死亡病

例达到1320万,带瘤生存病例达到7500万。因为受金钱至上、及时

行乐的西方价值观的强势冲击,以及电视、电脑、智能手机等“电子

毒品”的围困与湮埋,国人逐渐失去了中国传统文化中“道与德”的

内在支撑,不见了气定神闲,越来越心浮气躁,急躁、焦躁、暴躁的“三躁”性格的人特别多,这样的性格被称为“癌症性格”———和

自己较劲,和别人较劲,动不动发脾气。一旦受到“癌症性格”的干扰,就会导致体内气机失调,神经内分泌紊乱,器官功能弱化与失调,机体免疫能力降低,进而影响免疫系统识别和消灭癌细胞的监视作用,导致癌细胞转化和突变。上海中医药大学何裕民教授研究发现,尽管

癌症3000年前尸体上就有,但在过去其实很罕见。18世纪,癌症也只占死亡率的0.75%。而在当今中国,每年癌症发病人数约260万,死亡180万,癌症已成为中国城市和农村居民的第一位死因。过去30年,

中国癌症死亡率增加了80%。中国癌症谱已经兼具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癌症的流行特点。从今天的现实情况来看,癌症与精神失常一样,

都是所谓的现代文明的产物。

二、三大对立后果的成因

为什么本轮经济全球化会造成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身这三大对

立的后果呢?其实答案已经在前文提过的本轮经济全球化的内涵界定中

说明了,那就是主导此次经济全球化的观念出现了重大偏误———虽

然整合了几乎全世界的可利用的资金、资源、科技和人力,这场经济

全球化却不是以全人类福祉为旨归,而是为极少数发达国家资本家的“最大利润和经济效益为目标”服务的。“发达国家”的完整表述是“资本主义发达国家”,所谓资本就是能够赚取剩余价值(利润)的价值,所谓资本家就是资本的人格化代表,所谓资本主义国家就是维护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和资产阶级的根本利益的工具。

实际上,追求利润最大化已成为现代资本主义社会运行的内在机制,

使人类谋求发展的本能力量的展现幻化为资本家谋利的单一轨迹。随

着私有制竞争规则的泛滥,拥有金钱数量的多寡俨然成为衡量成功与

否的单一尺度,从国家、地区、团体、家庭乃至个人,都尊崇金钱为“目的”,人却成了“手段”,而人类与生俱来的正义、平等、仁慈、博爱之类的内在属性被普遍压抑和有意“遗忘”。如马克思所言,

“在现代,物的关系对个人的统治、偶然性对个性的压抑,已具有最

尖锐最普遍的形式”,“在资产阶级社会里,资本具有独立性和个性,而活动着的个人却没有独立性和个性”,“个人现在受抽象统治,而

他们以前是互相依赖的”。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在当今表现为

资本的升值与人的贬值、资本的逻辑与人的现实命运之间存有的深层

悖论必然引发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身这三大对立的后果。资本

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指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

之间的矛盾。如同世间所有的事物一样,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外观”持续发生着变化,而其内核却是恒久不变的。在资本主义体系内,组

成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两个方面,无论是生产社会化还是生产资料的

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都是无法改变的。出于满足人类生存和发展的

必需,生产社会化的趋势只能持续增强却不能弱化是不言自明的;而生

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作为资本主义的灵魂更是不可撼动。私

有产权是资本主义体系得以运行的根本条件,自利性利润的持续追逐

几乎是资本主义经济活动的全部。唯有资本家个人拥有了财产权利和

利用财产获益的权利时,“利润”动机才能有效发挥其作为经济活动

主要动力的作用。

亚当斯密早就认识到:资本主义是一个激发个体自利动机以作为创造

财富的机制的体系。对于利润的追逐并非资本主义所独有,原始共产

主义瓦解之后,人们就已经开始越来越有意识的通过暴力、技艺或欺

诈等各种手段以增加其个人财富了。资本主义私有制的独特之处在于,“日常经济活动是由对持续变更的利润的有体系的持续追求构成的。

这就意味着,在资本主义体制下,生产通常并非目的,而仅是达致目

的的一个手段。哪里有一个能够获取利润的合理预期,物品和劳务就

被生产出来;在不存有这种预期的地方,情况则否。”当利润成为了资

本家组织生产的持续的唯一动力时,生产活动就逐渐丧失了原本为满

足人们需要而存有的单纯面貌,而变身为娩出利润的通道了。资本家

既生产海洛因又生产阿司匹林,既生产色情文学又生产艺术,既生产

无品味的琐物和华而不实的小说,又生产拖拉机、计算机和透析器。

这还意味着,资本主义可能并不生产在我们很多人看来是必需的东西。它不会为赚不到生活费的人生产食品,不会为付不起学费的人提供学校,不会为掏不起租金的人建造房屋。”彼得桑德斯试图把资本主义

私人占有制这种只关心利润收益而不是人类需要、只关心交换价值而

不是使用价值的关键点,轻描淡写地论证为资本主义的一个虽不大好

但尚可容忍的特征而已;但在马克思主义者看来,恰恰是资本主义私有

制对于利润的持续性、体制化的疯狂追逐,巧立名目的将人类的共同

资源和财富转化为利润装进了资本家私人口袋———私有制与利润的

互相喂养、恶性共生,导致了劳动的异化,导致了人与自然的割裂、

人与人的纷争和人相对于自身的异化。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是资本主义制度不可避免、不能自我克服的、在本

质上对抗性的、决定其他一切矛盾的矛盾。资本主义几百年的发展史,就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持续进行调整和变化,以缓和矛盾、维持社会

运行、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的历史。但是局限在资本主义制度框架内

部的各种演化和调整,或许可以暂时延缓危机的发作,却无法从根本

上克服和解决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最终,资本主义必然被更高级的社

会形态所取代。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所决定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历史

趋势是无法更改的:一方面表现为在资本关系的一切可能的限度内,

生产关系适应社会化大生产的要求进行自我调整;另一方面表现为当自

我调节的潜能悉数耗尽时的资本主义必将灭亡、必将被社会主义所取

代的必然性。

三、三大对立的解决线索:“经济人”向“道德人”的回归

苏珊乔治借用卡尔波拉尼在《大转变》当中的“允许市场机制作为人

类命运和自然环境的唯一主宰,将导致社会的毁灭”的判断为标尺,

指出资本主义国家的基本价值观是允许市场机制主宰人类的命运,其

核心是给予资本以近乎绝对的追求利润的自由,从而使资本在国内和

国际层面不再受社会和国家的控制,这一价值观正在引导着我们走向

世界的毁灭。类似的话,孟子在2000多年前就说过了。“孟子见梁惠王。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孟子对曰:‘王

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王曰:“何以利吾国?大夫曰‘何以利

吾家’?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本轮经济

全球化“以发达国家为主导,以最大利润和经济效益为目标”的观念

偏误,导致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身这三大对立的后果,并且

这后果还在延续和加剧。观念指导言行,言行导致后果。任何行为背

后都有其相对应的观念支撑。究其根源,主导本轮经济全球化的观念,应该是来自于亚当斯密的“经济人”假定,所谓“经济人”就是以完

全追求物质利益为目的而进行经济活动的主体,人都希望以尽可能少

的付出,获得最大限度的收获,并为此可不择手段。与之相对的存有

是“道德人”。

按照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道”就是自然规律,按照规律去做的状

态就是有“德”,悖离规律就是失德。所谓“道德人”是指通晓自然

规律并且主动按照规律去做的人。“道德人”当然知道金钱仅仅便利

人类生活的“人造物”之一,物质层面仅仅人类生存的基础,而不是

人类生活的全部维度。马斯洛曾说:“在一个 1.5米的房间里量身高,所有的人都不会超过1.5米。”“经济人”真的是人类存有的全部真

相吗?真的是不可撼动的信条吗?如果“是”,人类则无法避免同归于

尽的结局,仅仅时间的迟早而已;如果“否”,我们又为何回避“仁义”、矮化“道德”,因循于资本的逻辑,苟安于“上下交征利而国

危矣”的局面呢?习主席最近关于“积极引导人们讲道德、尊道德、守

道德,追求高尚的道德理想”的倡导,让我们在发达国家所制造的

“金钱至上,及时行乐”的偏误观念的重重雾霾中看到了人类的希望。正如人类社会最终的制度绝不会是带给大多数人乃至所有人这三大对

立后果的资本主义制度一样,人类价值观念的终极高度也绝不会是矮小、跛足的“经济人”所能达到的高度。

论经济全球化的后果及成因

经济全球化给我们生活带来什么影响

经济全球化具有二重性。 一方面,经济全球化是生产社会化和现代生产力发展的产物,反过来,它具有促进生产力提高和全球经济发展的巨大作用。在经济全球化的条件下,各国可望在全球经济密切交往中实现资源优势互补,发挥各自优势;可望科技成果在全球快速传播;可望为发展中国家提供实现“后发优势”的宝贵机遇;可望更好地解决环境、资源、人口等人类共同面临的问题。 另一方面,经济全球化是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主导下进行的,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弊端。 其一,经济全球化包含着市场经济的全球化,市场经济所具有的盲目性、自发性、滞后性等缺点也被全球化了。 其二,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大国利用经济全球化推行经济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在全球范围内实施资源的不公平分配和不平等的国际贸易。由此,发达国家是最大的受益者,发展中国家总体上处于不利的位置,南北差距加大了。 其三,局部危机极易引起全球化的动荡甚至危机。 经济全球化既是机遇,又是挑战。一方面,经济全球化给每个国家都提供了更为宽广的舞台,另一方面,由于不合理的旧的国际经济秩序的存在,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矛盾激化。二、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经济的发展 (一)经济全球化为中国经济发展带来机遇和挑战 经济全球化为中国经济发展带来了机遇: ①国际贸易的加快发展,有利于我国扩大出口,发展对外贸易。 ②国际金融和国际投资的发展,使我国能够更好地利用国内国外两种资源。一方面可以引进更多资金、技术及先进管理经验,另一方面也可以“走出去”,参与跨国投资,利用海外资源。 ③经济全球化加速了全球经济结构调整的进程,中国可以利用发达国家的产业向全球转移的机会,加速自己工业化、信息化的进程,使我国的经济结构不断改善和升级。 ④可以利用融入经济全球化的机会改善我国的国际环境和周边环境等。 当然,经济全球化对中国来说还意味着挑战和风险,我们应采取积极的态度,审时度势,趋利避害。 (二)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①着眼于增强综合国力,充分发挥我国经济的比较优势和后发优势,从广度和深度上扩大对外开放,完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②以更加积极的姿态走向世界,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国际竞争,既开放国内市场,允许外商进来,又勇敢地走向世界经济舞台,开拓国际市场,发展开放型经济。 ③以提高效益为中心,优化进出口结构,坚持以质取胜和市场多元化战略,积极合理有效地利用外资和引进技术,加强其宏观调控,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和国民经济素质的提高。 ④进一步办好经济特区和上海浦东新区。 ⑤正确处理对外开放同自力更生的关系,维护国家经济安全。 (三)积极参与国际市场合作与竞争,提高国际竞争力 从外向型经济走向开放型经济,在更广阔领域和更深层次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不仅要坚持“引进来”的政策,还要采取“走出去”的战略,充分利用国外的资源、技术、管理经验和市场。要发展我国在国际分工和国际竞争中的比较优势产业。由于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劳力资源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我们应该如何爱国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我们应该如何爱国 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优良传统源远流长。自古以来,爱国的思想和行为收到人民的褒奖和敬仰。中华民族由多民族融合而成,汉族与各少数民族共同为中华民族的繁荣和发展做出了贡献,各民族中都涌现出了许多为国家和民族做出杰出贡献的仁人志士,他们的英雄业绩为历史所铭记。中华民族的爱国注意优良传统内涵极为丰富,要在新的形式下进一步发扬光大。 新时期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集成借了历史上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又吸纳了鲜活的时代精神,内含公家丰富。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在现阶段,爱国主义主要表现为弘扬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献身于建设和保卫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献身于促进祖国统一的事业。 经济全球化是当今时代发展的重要趋势。它的发展使世界各国在经济上的联系日益紧密,同时影响到世界各国的政治和文化,对爱国主义也提出了挑战。正确认识当今时代的爱国主义,必须联系并把握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及其影响。 经济全球化是当今时代发展的重要趋势,在世界范围内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错综复杂的局面.在这种背景下,

如何处理经济全球化与爱国主义的关系就是我们每个人必须考虑的问题. 一,经济全球化及其表现经济全球化是指在不断发展的科技革命和生产国际化的推动下,各国经济相互渗透,相互依赖连成一个整体,所有国家,地区和和国家集团的所有经济部门和经济环节都成为这个整体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在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随着国际分工和国际协作的扩大,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已成为当今时代世界经济发展的一个显著特点.从根本上说,经济全球化是生产力和国际分工高度发展的产物. 经济全球化的具体表现是:贸易全球化,投资全球化,金融全球化,跨过公司生产经营全球化。 二,爱国主义和基本要求爱国主义体现了人们群众对自己祖国的深厚感情,反映了个人对祖国的依存关系,是人们对自己故土,家园,种族,文化的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和荣誉感的统一,是调节个人与祖国之间关系的道德要求,政治原则和法律规范,也是民族精神的核心. 爱国主义的基本要求:爱祖国的大好河山,爱自己的骨肉同胞和国家,爱祖国的灿烂文化。 三,爱国主义的时代价值(1)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继往开来的精神支柱(2)爱国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动力(3)爱国主义是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纽带(4)爱国主义是个人实现人生价值的力量源泉

经济全球化的表现极其后果

经济全球化的表现极其后果 一、经济全球化的表现 二、经济全球化的动因 三、经济全球化的后果 什么是经济全球化 经济全球化又叫世界经济国际化,是指世界各国经济在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环节的全球趋同化趋势。其实质是由于生产力的发展所引起的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流动,以寻找更有利的投资场所的过程。全球化,是指二战以后全球的由物资、劳务和资本构成的国际市场的融合。通过贸易、资金流动、技术涌现、信息网络和文化交流,世界范围的经济高速融合而形成的相互依赖的现象,其表现为贸易、直接资本流动和转让。 全球化作为人类历史长河中的一个特定的发展阶段,如同其他历史发展阶段一样,具有自己典型的时代特征和基本内涵。这便是:世界经济的一体化、国际政治的多元化和各国民族文化的世界化等。 经济全球化的形成 萌芽:在自由资本主义阶段,一些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生产经营活动就开始在全球范围内进行组织,正如马克思恩格斯所说,“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 加快发展:20世纪80年代后,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大大加快。 什么是全球化?美国联邦政府给我们每个人六美元的退税,如果我们拿这笔钱在Wal-mart 消费,这笔钱就等于给了中国;如果我们花在汽油上,钱就流到阿拉伯;如果买一部电脑,钱就给了印度人;如果买蔬菜水果,钱就会落在墨西哥、洪都拉斯和危地马拉人手中;如果买一辆好车,那就给了德国人;如果拿来花在一些无谓的东西上,钱就会去到台湾。当中可说没有一样,能够帮助到美国经济。 ——美国人语录

一、经济全球化的表现 1.生产的全球化 国际水平分工逐渐取代国际垂直分工成为居主导地位的分工形式 2.贸易的全球化 国际贸易增长率高于世界生产总值增长率 国际贸易规模庞大,世界贸易依赖度高 3.金融的全球化 国际债券市场融资规模迅速扩大 与国际股票市场的发展相联系,基金市场迅速成长 金融市场高度一体化 4.企业经营的全球化 重要标志:跨国公司成为世界经济的主体 二、经济全球化的动因 国际政治格局的急剧变迁是世界经济全球化的根本前提 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标志着冷战的结束和两极格局的终结。国际政治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朝着多极化趋势发展,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潮流。世界各国开始将关注的焦点放在经济发展方面,而且经济安全、社会安定、生态环境已日益成为国际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此,各国逐步认识到进行经济合作、寻求共同发展的必要性。另外,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对和平与发展逐渐取得共识,它们的经济相互依存和相互渗透的程度不断加深,这为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提供了前提条件。 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新技术革命的发展为世界经济全球化提供了强大的动力和物质基础首先,以原子技术、电子技术等为标志的技术革命在20世纪80年代特别是90年代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尤其是信息技术的重大进展及其在现代日常生活中的日益广泛的应用,压缩了国与国之间的空间和时间,降低了国际间的交易费用和远距离控制的成本,便利了商品和资本的国际流动,促进了各国经济的联系,从而加快了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其次,新科技革命有力地推动着世界上不同类型国家生产社会化程度的进一步提高,促使各国经济结构和管理体制更加趋于完善化和高效能化,为世界经济全球化打下基础;最后,科学技术发展到今天,有些技术的研究与开发不是一个国家所能够单独完成的,需要各国的通力合作。经济活动的自由化是世界经济全球化的直接动力 20世纪70年代后期,西方发达国家经济普遍出现滞胀现象,新自由主义兴起。它们为了摆脱经济衰退和扩大世界市场,采取减少国家干预、放松经济管制的自由化政策,掀起了贸易自由化和资本自由流动的浪潮。发展中国家,尤其是新兴工业化国家也纷纷调整经济发展战略,实行市场经济体制,从而进入经济振兴时期,为世界经济注入了巨大的活力。无疑,各国国内市场化改革以及对贸易投资领域管制的解除或放松,促进了商品、服务和生产要素在世界范围的流动,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加速了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进程。 跨国公司的发展是世界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载体 跨国公司是当今世界经济中集生产、贸易、投资、金融、技术开发和转移于一体的经营实体,是世界经济全球化的主要体现者。近20年来,跨国公司迅猛发展,奉行全球战略的跨国公司以争夺全球市场份额为目标,在世界各地展开生产经营活动,带动了资本、技术和服务在各国间的流动,促进了生产和资本的国际化。特别是近几年跨国公司大量兼并与收购,建立了多种形式的战略联盟,再加上交易内部化和本地化经营战略,有力地推动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国际经济组织自身的发展和完善是世界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的重要促成因素。

论经济全球化视野下我国经济的发展

论经济全球化视野下我国经济的发展 摘要:经济全球化已成为全世界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的同时,也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如何正确认识经济全球化,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我国经济发展将如何应对,本文提出了我国经济应对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策略,以便促使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经济全球化;机遇;挑战;应对 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概述 经济全球化的概念是1985年美国经济学家奥多尔•拉维特在《市场全球化》的文章中提出的,但至今仍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一般意义上的经济全球化是指在当代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前提下,世界各国在全球范围内以市场为纽带,在经济上不断相互交织、相互融合,逐渐组成相对统一的世界市场体系,并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实现资本、商品、技术、劳务等生产要素自由流动和合理配置的过程。① (一)经济全球化的特征 随着信息技术和世界贸易的发展,经济全球化呈现出新的时代特征,主要有如下方面: 1、科技信息的发展,使世界成为“地球村” 随着科学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互联网的快速普及,使人类进入信息化社会,资本、技术以及人才在世界各国之间的流动,推动了世界经济的飞速发展。主要体现在:一是互联网的全球普及缩短了世界各国的时空距离,使世界变成了“地球村”;二是信息技术的发展带动了知识经济的发展,改变了传统经济的增长方式,加快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三是计算机的应用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分工与协作,使现代化的生产方式联系更加紧密,促进了全球经济发展的一体化。 2、国际贸易迅猛增长,呈现出金融全球化 国际贸易作为经济全球化的重要内容,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以及互联网的应用普及,国际贸易逐渐趋于自由化,贸易自由化加快了金融在各国之间的流动,促进了金融全球化,世界经济特别是跨国金融活动采用统一的标准,在全球范围内投资和经营采取相同的金融工具,使得国际金融日趋发展。 3、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快速发展,促进了经济全球化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对区域经济 合作的思考 摘要:在经济全球化大背景下,区域经济合作呈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是不容忽视的现实,成为了一个全球性的经济现象。为了适应国际经济发展的新形势,区域经济合作应着眼于市场多元化战略,实现区域经济合作的总体协调。 一、经济全球化下的区域经济合作 经济全球化是国家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是市场化、信息化和自由化的条件下,生产国际化、贸易化和金融自由化发展的必然结果。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深,由于区域经济的发展水平和历史文化传统的差异,其表现形式呈现出多样性,使区域经济合作与经济全球化既有互相统一的一面,也有互相对立的一面,两者是对立统一的。无论经济全球化,还是区域经济合作,经济大国和强国其间的纵横的作用,无论是建设性的还是阻滞性的,对区域经济的合作都是举足轻重。这客观上促进了经济发展所必需的资金、技术、信息、人才、资源和市场等日趋全球化,使各区域经济的发展不得不采取市场化取向的调整。 二、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合作的区别 全球化的本质是市场经济的全球化。市场经济是一种

资源配置方式,它并不是由某种社会制度所决定的,它不具有任何社会制度的性质。经济全球化是全球化的核心,也是全球化进程的最基本动因。所谓经济全球化,是指各国经济均被卷入世界市场,经济活动的诸环节在世界范围内运作,各国经济相互依赖、密不可分,呈现出某种整体化、一体化的趋势。市场化有其相对独立的运行轨迹,在世界经济范围内,则表现为市场化在一国内、区域内、世界范围内的逐级演进,最终将促成一体化的全球经济。全球化是世界经济形成一个整体的自然发展过程。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合作的主要区别有三个方面:一是本质不同。经济全球化是国际生产力的发展促进国际生产关系在全球范围内实现资源的流动与合理配置;区域经济合作是区域范围内有关各方在经济政策等方面的互利互惠合作。二是实现资源市场化配置的范围不同。经济全球化是在全球范围内。经济全球化的目标是在国际生产力的发展下,促进世界各国在总体上实现资源市场化的配置;区域经济合作是有关双方为追求区域经济内部各自利益的最大化。 三、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合作的关系 在经济全球化大背景下,区域经济合作所呈现的前所未有的发展,已经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现实,但在理论层面,关于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合作的关系,却一直是学术界所争论的热点问题。区域经济合作的产生,应当将它看作是国家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企业的应对策略

浅析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中小企业的应对策略 钟滔 (吉首大学商学院湖南吉首416000) 摘要:经济全球化已经成为全球经济不可逆转的潮流,主动融入经济全球化进程,发挥比较优势,培养自主创新精神,规避风险,应对挑战,是中国中小企业的必然选择。那就要求中小企业要从实际出发,控制生产成本,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快经济结构优化升级步伐,增强国际竞争能力。 关键词:控制成本;自主创新 According to the background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 in the Chinese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 strategy Zhong Tao (Business School of Jishou University, Jishou Hunan 416000) Abstract:Economic globalization has become a global economic irreversible trend, active integrate the economic globalization process, play the comparative advantage, cultivate autonomous innovation spirit, avoid risk, meet the challenges, it is the inevitable choice of Chinese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That requires the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want to from set out actually, control the production cost, enhance the ability of independent innovation, speed up the pace of economic structure optimization, the enhancement of international competition ability. Key words:controlling cost; self-dependent innovation 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实践证明了中小企业在促进经济增长、优化产业结构、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我国经济发展对策研究(一)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我国经济发展对策研究(一) 【摘要】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信息技术革命为主要标志的新技术革命大大促进了世界生产力的发展,使生产力发生了某种质变。信息产业创造的产值会呈几何级数增长。这不但会带动经济的高速增长,而且会降低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国经济发展何去何从,文章联系实际对我国经济发展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关键词】经济全球化;信息技术;发展对策 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现状 信息技术革命及其带来的世界生产力的质变促进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使经济全球化产生了一系列新特征。信息技术革命的蓬勃发展不仅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强大的物质基础和手段,而且造就了全球经济最具活力的新增长点。信息产业已经成为全球经济的主导产业。信息产业的优先快速增长会带动全球经济的发展,为经济全球化增添新动力。信息技术及其产业的迅猛发展产生了互联网,互联网特别是国际互联网的产生和发展使信息的生产、传播和利用日益扩散到全球范围。地球上任何一个角落的人瞬间就可以与全世界任何其他地方的人进行沟通和交流,鼠标一点,就可获取几千里甚至几万里以外的信息,从而打破了时间和空间对经济活动的限制,使地球变成了真正的“地球村”。这就足以说明,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已经成为当代经济全球化的新特征。 二、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原因分析 对于生产力质变导致的世界经济全球化的新特征,专家学者有不同的认识。有人甚至否认这一事实的存在,认为这是某些经济理论工作者和媒体的有意炒作。然而,不管某些人承认不承认,这是客观事实,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认识世界生产力的巨大变化、把握经济全球化的新特征特别重要。因为只有这样,才能顺应经济全球化的历史潮流,自觉地发展高科技及其产业,不断提高生产力水平、综合国力和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 1.生产关系的巨变与经济全球化的本质。有人认为,经济全球化的本质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全球化,主要是美国生产关系的全球化。这种观点值得商榷,从生产关系角度看,经济全球化本质上是全球经济的市场化,市场化把全球各国、各类经济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经济国际化是经济全球化的基础。经济全球化是经济国际化向全球经济纵深发展、进入高级阶段的产物,是经济国际化的高级表现形式。追根溯源,经济国际化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物。经济国际化于19世纪产生于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由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巩固和发展,无限扩大的生产经营能力,“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在当今世界,商品、资本、服务、技术、信息、人才超越国界,在全球范围内大规模快速流动,实现世界资源的优化配置。哪里环境好、回报率高,资源就向哪里流动,谁也阻挡不住,因为资源的流动要靠市场。市场背后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商品和服务交换关系的总和,是不同生产资料所有者之间的生产关系。 2.全球经济的市场化使全球性竞争更加激烈、更加复杂。思想理念竞争、制度竞争、机制竞争、政策竞争和产品竞争、技术竞争、资本竞争、人才竞争交织在一起,使竞争呈立体化趋势。竞争的基础和中心环节是企业,企业之间的竞争特别是跨国公司之间的全方位激烈竞争促进了全球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世界经济的增长,使经济全球化不断上新台阶。日趋激烈的竞争有可能激化企业与企业之间、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矛盾,这就更需要各大企业之间、各国政府之间加强合作,更需要国际机构发挥越来越多的协调作用。现在各种国际组织,特别是国际经济组织越来越多,区域化、一体化经济机构也越来越多。例如WTO、IMF、OPEC、APEC等,其国际政策协调越来越重要,这也是经济全球化发展的结果。 三、经济全球化带来的负面影响 1.经济全球化与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平衡,不平衡发展是事物发展的

论经济全球化的后果及成因

论经济全球化的后果及成因 一、本轮经济全球化所导致三大对立的后果 (一)人与自然的对立 自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确立以来,自然环境越来越被视为人类生产活动 的起点而非归宿。尤其是二战后,资本家为了谋利毫无限制地掠夺性 使用全球资源,大规模地干预自然生态的演进过程,导致全球环境受 到污染,自然环境出现失衡,引发和加剧了人与自然的对立。三次科 技革命,带给人类生产力跨越式发展的同时,也对人类生存的生态环 境造成了更集中的破坏,引发了更为严重的自然生态后果:全球气候 变暖、臭氧层破坏、酸雨、有毒有害化学物质污染与越境转移、生态 系统失衡、生物多样性减少、地震海啸水灾干旱等严重自然灾害频发,人类的生存环境受到严重破坏。到了上个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 生态危机开始成为人类生活中无法回避的现象之一。除了已知的生态 污染,21世纪的新技术中还隐藏着尚未发现的重大的生态风险。如计 算机科学家比尔乔伊所说,“我们用基因技术、纳米技术和机器人技 术打开了潘多拉之盒,但是显而易见,我们几乎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基因控制、通讯技术和人工智能甚至还互相结合在一起,它们表明了 三种潜在的危险标志:它们本身持续地在进行彻底变革,适用面极广,而且作为以知识为基础的技术,它们只需要一种相对应的知识,但这 种知识却不能像制造核武器所必需的铀那样受到极其严格的限制。这 样一来,就可能会制造一种由基因引起的灾祸,这种灾祸在度过了较 长的潜伏期之后将危及某些居民的生命,也就是说,无需太大花销就 可以为每个人制造出一颗微型基因原子弹。” 对于全球性生态危机的出现,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他们出于自私的考虑,用把“工业生产中额外的社会成本和生态成本 转嫁到国外去”的不耻手段,与某些发展中国家的注重私欲不惜牺牲 民众利益的统治者合谋,制造舆论欺骗民众,践踏这些国家相关环境 保护的法律和规章。1986年5月在美国联邦法院的一份决议中这样写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对外开放.docx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对外开放 随着人类迈入21世纪,国际经济格局也发生了变革,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日益明显。中国自加入WTO以来,与世界其他大国的经济交往加深,进一步融入经济全球化的大潮之中。在这场潮流中,趋利避害,将使中国的对外开放步入一个新的阶段。 一、关于经济全球化的概述 经济全球化是在经济社会化和经济国际化的基础上形成的。经济全球化得以实现,有赖于经济的跨国发展,而经济的跨国发展可以追溯到16世纪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殖民扩张活动,随着时间的推移,跨国经济的发展得以加强,于二战后,真正意义的经济全球化开始了。20世纪80年代,经济全球化引起国际的广泛关注,进入90年代,经济全球化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势。经济全球化的定义在不同的机构有不同的理解,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定义为:“全球化是跨国商品与服务交易及国际资本流动规模和形式增加,以及技术的广泛迅速传播,世界各国经济的相互依赖性增强。”由此可见,经济全球化在商品生产、服务交易、技术交流与市场共享等方面均有所表现[1]。 二、经济全球化为中国对外开放带来的机遇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日益融入经济全球化的潮流之中,中国是吸引外资最多的发展中国家,大量引进了外国的资金、技术、商品。中国参与经济全球化的过程,同时也是中国经济深受经济全球化影响的过程,而中国要在21世纪取得更大的经济上的成就,就要正确认识经济全球化给中国带来的影响。对于中国来说,经济全球化

带来的机遇来自以下几个方面。 1.我国对外贸易快速发展。“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中国对外经济联系日益密切和加深,成为推动中国经济发展和改革的重要因素。”中国对外贸易的数额占我国经济增长的比重逐渐加大,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2]。 2.我国产业结构升级加快。作为发展中国家,完成产业结构的升级,需要引进大量的资金和技术,而处于改革开放中的中国,产业结构升级所需要的技术,已非国内的供给能力可以实现的,经济全球化给中国带来了机遇,大量的国外先进技术,有力地支撑了我国的产业结构的升级。 3.我国市场化改革步伐加快。经济全球化能够有效地削减限制生产要素在全球流动的各种障碍和限制商品自由流动的贸易壁垒,从客观上扩大了中国对外开放的市场范围。中国实行对外开放,参与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也是中国市场化改革不断推进的过程。 三、经济全球化为中国对外开放带来的挑战 在经济全球化为中国带来发展机遇的同时,中国也承受着来自全球背景的巨大压力,中国在参与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同样也面临着多方面的挑战。 1.国际舆论环境的挑战。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崛起,是西方霸权主义者不愿意看到的,他们时不时地制造不利于中国的言论,以达到阻止中国发展的目的。中国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发展,已经受到了这种论调的制约。 2.产业安全环境的挑战。中国借助外国先进技术加速产业结构的

经济全球化对生态环境问题的双重影响

经济全球化对生态环境问题的双重影响 经济全球化就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同时又就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向全球扩展的产物。经济全球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就是双重的:它加剧了全球生态危机,同时又促进了全球环境合作,推动了环境的全球化管理。迄今为止,全球化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要大于其正面影响。不管怎样,全球化就是不可逆转的潮流,人类只能在认识其双重影响的基础上,尽量消除、减少它的负面影响,扩大其正面影响,推动生态环境问题的解决。 一、经济全球化导致地球生态环境不堪重负,加剧了全球生态危机 经济全球化的重要后果之一就就是由于经济迅速增长而使地球生态支持系统迅速达到极限,而全球贸易自由化加剧了全球性生态危机。具体说,其负面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首先,经济全球化把各类国家都卷入了资本主导的全球经济体系,国家间与企业间的恶性竞争极大地破坏了全球生态环境。迄今为止的经济全球化都就是由资本主导的,所有被卷入全球化的国家都采用GDP或GNP的计算方法,都把增长作为核心目标,所有参与竞争的企业不管就是公有的还就是私有的,都追求效益与利润。在竞争的压力下,资源的有限性与自然生态系统的价值被忽略,许多国家都采用了不计生态成本的西方生产方式,进而重复着环境破坏的后果。无论就是资本主义制度之内还就是之外,都无法逃离这一恶性逻辑,资本主导的全球化使全球生态环境陷于困境。

其次,全球贸易自由化加速了地球生态资源前所未有的消耗,直接威胁着地球的生物多样性系统。贸易自由化给全球生态环境带来了多方面的消极后果:一就是全球木材贸易导致了原始森林被大面积砍伐,进而严重地损害了生物多样性系统。地球上一半以上的物种蕴藏在森林中,随着原始森林被大面积砍伐,森林原有的植物群落遭到破坏,生物物种在大量灭绝。二就是来自国际市场的巨大诱惑推动了全球捕捞业的发展,致使海洋渔业资源面临耗竭。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的一份报告,如今世界70%的主要鱼类种群面临完全捕捞与过度捕捞的问题。三就是野生动植物贸易加剧了濒危动植物的灭绝,对生物多样性构成了重大威胁。尽管《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国际贸易公约》明令禁止800多种动植物的贸易,然而在利润驱使下,非法贸易屡禁不止。四就是有毒化学品贸易与危险废物越境转移不仅危害全球环境,也直接危害人类健康。五就是贸易的扩大还使得异地物种突破自然地域限制入侵她乡,导致衍生地物种及生物遗传资源多样性丧失。外来生物入侵已经与生态破坏与环境恶化共同成为世界生物多样性面临的主要威胁。 第三,经济全球化使小规模家庭农业转向出口导向型种植单一作物的规模农业,加剧了生态环境的破坏。经济全球化使农业日益成为一种全球一体化的产业。无论在发达国家还就是在发展中国家,都导致了两个后果:一就是开垦荒地使曾经就是自然的生态系统被转变成了农田,对生态环境造成压力;一就是鼓励了农民转向化学密集型的单一作物农业,造成土壤退化、农田生态系统受损。而一些贫穷落后的国家,背负着沉重的债务负担,被经济全球化的浪潮被动地卷入与发达国家的竞争。为了大规模种植能出口创汇的经济作物,大面积地毁林开荒;为了提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如何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如何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内容提要:经济全球化是当今时代发展的重要趋势,在世界范围内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错综复杂的局面.在这种背景下,如何处理经济全球化与爱国主义爱国主义的关系就是我们每个人必须考虑的问题. 关键词: 经济全球化爱国主义国家 正文:一,经济全球化及其表现 经济全球化是指在不断发展的科技革命和生产国际化的推动下,各国经济相互渗透,相互依赖连成一个整体,所有国家,地区和和国家集团的所有经济部门和经济环节都成为这个整体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在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随着国际分工和国际协作的扩大,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已成为当今时代世界经济发展的一个显著特点.从根本上说,经济全球化是生产力和国际分工高度发展的产物. 经济全球化的具体表现是:贸易全球化,投资全球化,金融全球化,跨过公司生产经营全球化 二,爱国主义和基本要求 爱国主义体现了人们群众对自己祖国的深厚感情,反映了个人对祖国的依存关系,是人们对自己国土,家园,种族,文化的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和荣誉感的统一,是调节个人与祖国之间关系的道德要求,政治原则和法律规范,也是民族精神的核心. 爱国主义的基本要求:爱祖国的大好河山,爱自己的骨肉同胞和国家,爱祖国的灿烂文化 三,爱国主义的时代价值 (1)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继往开来的精神支柱(2)爱国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动力(3)爱国主义是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纽带(4)爱国主义是个人实现人生价值的力量源泉 四,新时期的爱国主义和任务 新时期的爱国主义既承接了历史上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又吸纳了鲜活的时代精神,内涵更加丰富.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 任务: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献身现代化事业,献身祖国统一的事业 五,经济全球化并不意味着全球政治经济文化一体化 (1)经济全球化非经济利益一体化,各民族国家仍然有自己的经济利益,仍需保护民族工业和品牌,维护国家经济利益; (2)经济全球化难以导致政治一体化,在全球化条件下,一些西方强势国家倚仗其经济实力推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企图称霸世界.但是各国的政治制度是不同的,这不仅是对别国的侵害,而且是根本行不通的,只会危害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所以,要弘扬爱国主义. (3)经济全球化难以导致文化一体化.文化的民族化,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中国文化的发展需弘扬爱国主义. 六,在经济全球化的形势下,怎样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1)在经济全球化的条件下,国家仍然是民族存在的最高组织形式,是国际社会活动的独立主体,只要国家存在,爱国主义就有其坚实的基础和丰富的意义. (2)正确处理全球化与国家利益的关系,树立民族自信心经济全球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作为发展中国家,我国只有积极勇敢的参与世界经济全球化竞争,才能不断发展我国的经济,增强我国的经济实力与综合国力,在参与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必须坚定的捍卫自己国家的利益,维护国家的安全,这些都需要爱国主义的支撑.作为一个国民,需要有全球战略的眼光,用理性而积极的心态参与经济全球化竞争,在竞争中, 力争互利双赢.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 ,给发展中国家既带来机遇,也带来挑战.发达国家要求发展中国家不断开放市场,发达国家一方面促进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利用他的经济, 科技, 军事等方面的优势不断向发展中国家输出其政治观, 文化观以及生活方式, 力图主导经济全球化的进程,把发展中国家纳入发达国家的发展模式和发展轨道.在这种情况下,作为发展中国家的国民,更应该坚定爱国主义信念,捍卫国家

经济全球化的消极影响

经济全球化的消极影响 随着生产的不断发展、科技的进步、社会分工和国际分工的不断深化、生产的社会化和国际化程度的不断提高的情况下,世界各国在经济上的关联和依赖不断地加深,使经济不断地向全球化发展。全球化过程中,产生了很多的消极的后果。 案例: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 在1997年7月,在国际金融炒家索罗斯主导的量子基金进军泰国,迫使泰国宣布放弃固定汇率制。从而引发泰国金融市场的大危机。之后波及所有的东南亚国家和地区演变为亚洲的金融危机。此危机使亚洲除了港币之外的所有东南亚主要货币在短期内急剧贬值,东南亚各国货币体系和股市的崩溃,以及由此引发的大批外资撤逃和国内通货膨胀的巨大压力,给这个地区的经济发展蒙上了一层阴影。经过近十年的发展和恢复,亚洲经济才会恢复到1997年的水平。 而且东亚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引发了俄罗斯的金融危机并波及其他国家。巴西资金大量外逃,哥伦比亚货币大幅贬值,进而导致全球金融市场剧烈震荡,西欧美国股市大幅波动,经济增长速度放慢。分析:第一、经济全球化使各国的经济联系越来越紧密,依赖程度也越强,但是由于经济基础和资本主义国家性质影响,没有建立完善的协调机制,当经济危机爆发时,容易在短时间内就快速的波及全国乃至全世界。而当时的中国受影响较小,除了大陆的宏观调控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当时市场尚未完全开放,与其他国家的金融关系还不是非常的密切,使损失得到减少。第二、在此次的金融危机中发

展中国的破坏更大,影响程度更深。这是由于经济全球化发达国家凭借自身优势,使的国际分工不合理,贸易和货币体制,对发展中国家不利。在生产领域,仍然是发达国家生产高技术产品和高新技术本身,产品的技术含量逐级向欠发达、不发达国家下降,最不发达国家只能做装配工作和生产初级产品。在国际金融和货币领域,整个全球金融体系和制度也有利于金融大国。这些使发展中国家增加了金融风险,或者说是发达国家对于自身风险的转移。第三、这次经济危机的收益者是国家金融炒家,是发达国家的代表。这也说明了,经济全球化后发达国家更加有侵略性,可以通过经济手段来控制别国经济和掠夺别国的财富。 启示:以上分析可得出经济全球化后对发展国家消极影响比发达国家大。这可以从另一方面看出,经济全球化除了是生产的不断发展、科技的进步等原因,也受资本主义国家的垄断资本的推动,经济全球化本质里就渗透了垄断的血液。所以现阶段要解决这些消极后果是不能的,就像资本主义的生产资料的私人所有没改变,其矛盾就不可能解决。发达国家不会牺牲自己的优势,来建立全球性质的经济协调机制。所以我们要减弱这些弊端对我们的影响,首先要极力发展生产力,提高国家的综合国力,调整产业结构,提高高新产业的比重,善市场机制,合理的开展宏观调控等。当然了还要维持国家和地区的稳定。

论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论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摘要: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一个国际地位日益提高的社会主义国家,应该怎样正确认识由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所主导的全球化?在参与全球化的过程中,我国又将面临怎样的机遇与挑战,能否清醒的认识这些问题对我国克服困难、取得成绩、完成目标、立于不败之地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经济全球化中国机遇挑战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经济实力不断提高,国际地位不断上升。特别是在加入了WTO以后,中国的经济更是飞速发展。然而中国仍然与发达国家之间有着巨大的差距,在短时间内仍然无法赶上甚至超越发达国家。所以,当今的经济全球化以贸易国际化为先导,以国际金融、国际投资和生产全球化为显著特征,以跨国公司全球活动为微观基础的经济全球化浪潮迅猛发展,对世界各国的经济、政治、文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如何在全球化浪潮中,既维护本国的政治经济利益,又积极参与世界经济进程,并在这一进程中发展自己,对中国是一种难得一遇的机遇同时又是一种严峻的挑战。 经济全球化是指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商品和生产要素跨国界自由流动,资源在全球范围或地区范围内优化组合。世界各国、各地区经济,包括生产、流通和消费领域,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使世界经济越来越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全球化的实质是资本的全球化,是资本主义的全球化,它既是资本主义国家的全球化,也是社会主义的全球化。包括以下方面:其一,生产全球化;其二,贸易全球化;其三,金融全球化;其四,投资全球化;其五,区域性经济合作日益加强。 1.经济全球化为中国经济发展带来了机遇: (1)全球化进程为我国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外部环境。国际贸易的加快发展,有利于我国扩大出口,发展对外贸易;它有助于推动世界多极化进程,促进以和平与发展为主题的国际环境的形成,从而为我国积极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和竞争营造了有利的国际条件 (2)全球化有利于我国利用世界上先进国家的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发展自己。跨国公司的到来,为我国吸收、利用世界各国的优秀文明成果提供了新的机遇;对外开放的深入实施,为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提供了有利的国内条件;国际金融和国际投资的发展,使我国能够更好地利用国内国外两种资源。一方面可以引进更多资金、技术及先进管理经验,另一方面也可以“走出去”,参与跨国投资,利用海外资源。 (3)全球化有利于我国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的接轨。在信息全球化的今天,全球化有利于我国知识、观念的更新和信息传递的加快;加速自己工业化、信息化的进程,使我国的经济结构不断改善和升级。 (4)全球化为我国的人民加强同世界人民的交流和联合提供了条件 2.经济全球化为中国经济发展带来的挑战: (1)发达国家强大的经济和科技优势所产生的压力;面临西方发达国家强大经济科技优势的挑战。在科技方面,西方发达国家遥遥领先,特别是在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未来起决定作用的高科技方面,他们占有巨大优势。尽管我国的科技研究与开展也不断发展,在某些领域也走在世界前列,但整体水平的差距在未来的较长时间内仍继续存在。 (2)全球化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造成冲击。面临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冲击和挑战。随着经济全球化进一步发展,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竭力采取各种手段推行资本主义民主制度和价值观念。因此,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社会主义中国不得不接受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进攻和挑战的考验。

经济全球化的利弊及其对策

经济全球化的利弊及其对策 【作者】胡代光 【作者简介】胡代光(1999-),男,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会长。详见本刊2000年第1期“名家论坛”。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北京100871 【内容提要】本文认为经济全球化内在地具有正面和负面双重影响,在现行不合理、不平等、不民主的国际经济秩序下,经济全球化给发展中国家经济、贸易以及知识和技术准入等方面带来负面影响,对发展中国家发展提出了严峻挑战。参与进入经济全球化进程,我们应采取相应对策。 【关键词】经济全球化/国际经济秩序/WTO/科教兴国 【正文】 中图分类号:F11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8780(2000)11-0011-04 自20世纪晚期随着冷战告终,“全球化”、尤其是“经济全球化”成为当今最时髦议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一些经济学家认为,全球化是件好事,我们可更加富有,可以过上更美好的日子,可以周游世界享受生活。但另外许多经济学家则持怀疑态度。他们指出,如果全球化真的那么好,那国际经济为什么如此混乱?”(注:见〔英国〕《焦点》月刊,2000年8月号文章,译文载《参考消息》,2000年8月23日第16版。)据此,参与国内外理论界和舆论界对这个问题的争议,本文就经济全球化的利弊简要地予以评价,并探究在参与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我们应采取的对策。 经济全球化的正面和负面双重影响 经济全球化内在地具有正面和负面双重影响,这是客观事实的存在,无须置疑的。 就经济全球化的正面影响而论,最重要的可概括为:(注:参见:乌·贝克、哈贝马斯等著:《全球化与政治》,中央编译出版社,2000年,第19页,第207-208页。) (1)经济全球化由于信息技术使空间距离极大的缩短,几乎在产地之间“天然的”竞争界限的地理距离已失去了意义,于是世界各地彼此都是潜在的竞争者,相互争夺正在变得短缺的资本投资和相应的劳动岗位,后两者通过纳税使民族国家和社会福利国家的政策得以实现。即是,经济全球化使一些国家变得更具有竞争力、更强生产力,更具有创造力和创新精神,从而促成国家能富裕起来。 (2)现代信息和通信技术以及复杂的计算机程序,大有助于人们消除了不同资本市场的时间差。在跨国的生产网络方面,时间的全球化正在形成。“时间竞争”对能否在全球化的市场上取得成就起着关键作用。正是通过卫星通讯可以即时了解全世界正在发生的事件,从因特网上可以获取大量信息和宝贵的知识,因此,商品、服务、资金、思想和信息的流通将比过去更加自由,这就给各国人民带来很大益处。 (3)全球化意味着新的经济增长,虽然在这期间存在着增长的风险,但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国家也同样越来越富裕,至少国民财富在日益增长。这就表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是全球化的受益者。 (4)全球化为千百万人开辟了出乎意料的生活机遇,包括从前的所谓发展中国家在内。世界各国以前从来没有这么多人拥有像今天这么多的选择机会。由于世界范围的国际分工,这就使每个民族和民族国家都在经济和技术的进步中得到自己应得的一份机会。正如马来西亚副总理阿卜杜拉·艾哈迈德·马达维所说的,“从80年代中期开始,外国直接投资大量涌入,开放的国际贸易环境使我们的出口得以增长,结果是东亚国家迅速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这是前所未有的。”(注:见《参考消息》,2000年6月26日,第3版。)。 然而,尽管全球化意味着竞争两个字写得很大,竞争音调唱得最高,似乎竞争就是一切,竞争是能够造福于世界共同体所有国家的惟一价值,但事实胜于雄辩,过度竞争却无法对于以下最重要问题作出回答(这些问题如未解决,那就是经济全球化的负面影响):(注:参见

浅论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国际经济法的新发展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48316178.html, 浅论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国际经济法的新发展作者:潘相宇 来源:《商场现代化》2016年第12期 摘要:研究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国际经济法的新发展的目的在于了解其本质特点及发展动向,找到中国在这样的发展状态中趋利避害的途径。本文介绍了经济全球化的特点,分析了国际经济法在经济全球化下的新发展,并就中国的应对策略提出了若干建议。 关键词:经济全球化;背景;国际经济法 经济全球化可以理解为国际市场的融合与统一,是指贸易和投资等经济活动及相应生产要素的交换已经扩展到世界范围。经济全球化要求各国各地区在相对统一的市场中开展经贸活动,这就要求市场制定出相对一致的规则,也就使包括国际经济法在内的各项国际法律也要具备一定的全球化特点。 一、经济全球化的特点 1.投资逐渐恢复,经济缓慢向好 虽然遭遇了2008年侵袭全球的金融危机,但随着时间推移和以WTO为代表的各类国际 经济及其他组织和全球各国和地区的共同努力,当前的国际经济环境整体已经逐步走出了危机的阴影。随着投资逐渐恢复,全球经济大局势正在呈现出缓慢向好的态势。同时,由于“金砖”国家相对强劲的发展,近年来已经渐渐成为引领经济全球化的新的“发动机”,国际经济正在步入缓慢上升的通道。 2.自由贸易区加速区域经济一体化 出于合作对抗金融危机的目的,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加紧以国际间贸易促进本国经济后续发展的步伐。多边化的全球贸易规模与数量出现井喷式增长,国家与地区之间的自由贸易区正在成为当前全球最为活跃的经济活动区域,这促使一体化的国际间区域经济发展速度越来越快,规模越来越大。超过三百个自由贸易协定区域已经将全球经济体系“分割”殆尽,当前绝大多数全球贸易均在这些区域内发生。区域经济一体化在与自由贸易区快速发展相互作用的同时活跃着全球贸易,但也因为不同国家和区域发展本质上不平衡造成了越来越多的问题和摩擦。 二、国际经济法在经济全球化下的新发展 1.统一化日益明显 在WTO引领及其框架之下逐步制定出的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公约和协定对全球各国与各地区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正在不断加快这些国家与地区调整内部经济战略和立法的速度,尤其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