染料行业分析报告.pdf

染料行业分析报告.pdf
染料行业分析报告.pdf

染料行业分析报告

安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投资银行部颜永彬

(北京市西城区金融大街5 号新盛大厦B 座18层100033)我国是世界第一大染料、有机颜料生产国,“十一五”期间,我国染料实现了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6.29%,工业销售收入年均增长6.20%,产量年均增长2.67%,其中染料产量年均增长1.98%,有机颜料产量年均增长5.18%,出口贸易年均增长2.25%,直接出口世界130多个国家和地区,约占世界进出口贸易的三分之一。

一、我国染料行业分类

根据染料性质及应用方法,分为分散染料、活性染料、酸性染料、直接染料等八个大类。

染料行业是化工行业的重要分支之一,染料工业所生产的各类染料、有机颜

料等广泛应用于纺织、食品、皮革、轻工产品、涂料、油墨等各个领域。

二、染料行业监管及政策

(一)行业主管部门、行业管理体制

染料行业由政府职能部门按照产业政策进行宏观调控,行业协会负责行业的规范引导和自律管理,各企业面向市场自主经营。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承担染料行业的宏观管理职能,主要负责制定产业政策,指导技术改造。中国染料工业协会是行业的自律管理机构,由从事染料、有机颜料、印染助剂、中间体和色母粒的生产、科研及相关企事业单位,本着平等互利的原则自愿结成。

(二)行业政策与法规

1、主要政策法规

纺织染料行业作为与国民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的基础配套产业,受纺织、石化等支柱性产业发展的影响,其行业发展接受国家《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的指导。染料行业所属精细化工行业属于重污染行业,染料行业排放的三废量大,难以处理,染料行业的环境保护工作受到国家环境保护部的高度重视,国家环保总局(现环境保护部)已于2007 年3 月1 日下发了《加强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制修订工作的指导意见》,并已委托中国染料工业协会和沈阳化工研究院开展染料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制订工作。纺织产品在印染和后整理等过程中加入的各种染料、助剂,当有害残留物在纺织品上并达到一定量时,就会对人们的皮肤、乃至人体健康造成危害。因此,为了对纺织产品提出安全方面的最基本的技术要求,使纺织产品在生产、流通和消费过程中能够保障人体健康和人身安全,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颁布了《国家纺织产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GB18401-2003),对纺织品用染料、助剂产品色牢度等试验提出了试验方法和检验规则。

环保纺织品标准100 (OEKO-TEX? Standard 100)是由国际环保纺织协会制

定的专为测试纺织品及辅料的有害物质的方法和标准,旨在通过广泛的实验室检验防止或严格控制在纺织品中使用有潜在危害的物质,是世界范围内具有广泛影响力的生态纺织品标签。多年来,环保纺织品(OEKO-TEX?)标签作为一种可靠的基准,最终消费者在购买纺织品时已对其给予了关注和重视,纺织领域的上下游公司,包括染料生产商、印染企业、面料商及最终纺织品生产商也将使用环保纺织品(OEKO-TEX?)标准作为一种附加的质保工具。2003 年5 月,欧盟委

员会推出了《化学品注册、评估、授权和限制制度》的化学品新政策的法规草案(Concerning the Registration, Evaluation, Authorizationand Restriction of Chemicals),简称REACH 制度。REACH 法规涉及欧盟市场上的约3 万种化学品和300 万~500 万种下游产品,对中国的出口产品来说,染料中间体及染料产品是重点对象之一。较高的注册与评估要求、昂贵的注册评估费用、复杂的评估与授权程序,将提高染料产品出口欧盟市场的准入门槛。

2、产业政策与规划

(1)2009 年4 月24 日,在国务院下发《纺织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同时还颁布了《纺织工业技术进步与技术改造投资方向(2009 年-2011 年)》,其中在印染行业节能减排和技术改造方面提到促进对环保型染整工艺和高端纺织品的印染工艺方面的投资,加强在“差别化、功能化高档纺织品印染和后整理加工;聚乳酸纤维、Modal 纤维、Lyocell 纤维、竹纤维、PTT 纤维等新型环保纤维面料的染整加工;多组分纤维面料的染整加工”三个方向的技术进步和技术改造。染整工艺的节能减排和技术进步离不开与之配套的染料产品的技术和应用创新,将促进我国环保型、高档次、特色化染料产品的研究开发和推广运用。

(2)2012年1月19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纺织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确定了总量平稳增长、产业结构优化、创新能力增强、品牌建设实现新突破、节能减排和资源循环利用再上新台阶五个方面的目标。从指标的变化上,与“十一五”相比,总量增长的速度明显下调,创新能力、结构优化、品牌建设、节能减排的指标均有所增加和细化。具体如下:

总量指标:工业增加值增速由“十一五”期间年均增长12.6%调整为增长8%,纤维加工总量增速由“十一五”年均增长9.5%调整为4.5%。

结构调整指标:结构调整指标包括产业结构、区域结构、内外市场结构三个指标。与“十一五”相比,增加了区域结构、内外销市场结构两个指标,并且指标数值变化幅度较大。

创新能力指标:全员劳动生产率是行业技术进步水平的综合指标,“十二五”期间提出劳动生产率年均增长10%,高于工业增加值增速。研发投入是此次规划增加的指标,提出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重由不足1%提高到1%以上。

品牌建设指标:提出形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品牌3-5个,国内市场知名度较

高的知名品牌100个,品牌产品出口比重达到25%。

节能减排指标:是本次规划新增的指标,纺织工业排放的污染物主要是化学需氧量和氨氮,“十二五”排放总量要下降10%。“十一五”期间,纺织工业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由2005年的33.8万吨下降到2010年的31.5万吨,累计下降幅度不到7%。“十二五”期间在纺织生产总量继续增加的情况下,排放总量要下降10%。

(3)2011年中国染料工业协会出台的《染料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提出染料行业未来总体布局原则:采取各种措施和产业政策,积极引导企业向化工园区内搬迁及必要的合并或联合,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建立染料工业园,形成产业集群,促进染料产业结构调整、发展循环经济和提高“三废”治理水平。同时,鼓励企业走向世界,参与国际竞争和联盟。

该规划纲要提出了未来11个重点发展方向,分别为: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加强技术创新、新产品的研究与开发;实施关键共性技术的研究与突破,提升染料工业整体水平;优化产业结构,调整产品结构,淘汰落后产能;提高产品质量,推进品牌建设;开展节能减排技术和装备的研究,促进清洁生产工艺技术的推广;实施过程控制、中控跟踪和生产装置的优化组合;注重染料以及助剂的精细化研究和商品化研究,提升产品的附加值;深化应用技术研究,实行差异化技术服务;重视基础理论研究,培养科技创新型人才;加快实施“走出去”发展战略,拓展向外发展空间;加强工业服务体系建设。

三、行业发展现状

我国已成为世界染料生产数量、贸易数量和消费数量的第一大国,染料产量约占世界染料总产量的60%。目前我国生产的染料品种大约有600多种,涵盖各大染料类别,能满足国内90%以上市场需求量。我国染料生产量较大的依次是分散染料、活性染料和硫化染料。 “十一五”期间,我国染料实现了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6.29 %,工业销售收入年均增长6.20 %,利税年均增长9.80%,产量年均增长2.67%,其中染料产量年均增长1.98%,有机颜料产量年均增长5.18%,出口贸易年均增长2.25%,直接出口世界130多个国家和地区,约占世界进出口贸易的三分之一。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09年底我国染料企业数量约500家,到2011年染料企业数量下降至360家。2011年至今又有大批染料企业退出,目前国内染料产量

集中在少数染料生产企业。小企业退出后,浙江龙盛、浙江闰土股份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的市场份额逐渐扩大。在分散染料市场,浙江龙盛、浙江闰土股份有限公司以及排名第三的浙江吉华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占据了70%以上的份额,在活性染料市场,上述3家公司的市场份额也超过50%。

2010年我国染料产销量达到约75.6万吨,占全球染料市场约60%-70%的份额。2012年我国出口染料约33万吨,出口量占总产量约40%,是全球最大的染料出口国。2013年1-6月染料出口总量17.6万吨,较去年同期增长8.6%,外需有所回暖。同时国内纺织印染行业经过2年调整也出现好转迹象。

四、影响行业发展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

(一)有利因素

1、国家政策支持

我国国内纺织品市场存在尚待开发的巨大潜力。就纤维消费量来看,发达国家的年人均纤维消费量在30 公斤左右,而我国平均为17 公斤,农村消费量更少,近年来国家陆续出台了加大对纺织工业的财税金融支持、积极扩大国内消费、开拓农村市场、促进产业用纺织品的应用、加强技术改造和自主品牌建设、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提高出口退税率至16%等政策,有力推动纺织行业的健康发展。

《纺织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提出十二五发展目标:规模以上纺织企业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8%,工业增加值率提高2个百分点。至“十二五”末全行业出口总额达到3000 亿美元,年均增长7.5%。全行业纤维加工总量达到5150 万吨,年均增长4.5%。

染料行业与纺织行业密切的相关性将使纺织行业的利好政策对染料行业的发展发挥积极作用。

2、纺织工业稳步增长

纺织工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传统支柱产业和重要的民生产业,在繁荣市场、扩大出口、吸纳就业、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城镇化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较快发展必将推动我国纺织工业的结构升级和稳定发展,由此也将推动与之配套的染料行业的健康发展。

3、产品结构进一步改善、行业集中度提升

目前,我国已成功研发出近500个新型环保型染料,环保型染料已超过全部染料的三分之二,其中开发最多的是环保型活性染料和分散染料,与此同时,在加快淘汰落后产品和生产工艺,加快淘汰禁用染料生产和应用,改善染料产品结构,满足国内外市场对不断增长的绿色纺织品的需求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绩。

龙头企业和创新型企业凭借其规模优势和创新能力获得竞争优势,取得更大的市场份额,而一批原材料消耗高、污染严重的中小企业和落后产能将被逐步淘汰,整个染料行业的产业结构将得到改善和优化。我国染料行业以消耗大量资源和牺牲环境为代价的低水平的价格竞争将随着产业集中度的提高而逐步减少,代之以各企业在品牌、技术、服务水平和染料新品种上的竞争,染料行业的整体竞争力将得以提高,从而实现我国由染料生产大国向染料生产强国的转变。

4、技术装备提升,自主创新能力较大提高

近年来国内染料企业的产业集中和技术进步步伐不断加快,随着生产工艺技术和综合利用技术的不断提高,与之配套的生产装备水平得到提升,主导品种和重点中间体清洁生产技术装备的大型化、工艺控制自动化等关键技术设备,已成功应用于染料工业化生产,如:加氢还原、膜过滤、原浆干燥等技术,有些已经列入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重点工业清洁生产技术示范推广项目目录中。

近年来染料行业产业升级步伐加快,大多数企业加大了科技创新的投入,围绕着新型纺织纤维的出现,与之配套的染料新产品的不断涌现;高新技术以及生产装备水平提高,清洁生产工艺产业化进程加速,推动了整个染料工业绿色生产技术的发展。

(二)不利因素

1、低端产品产能过剩,同类产品无序竞争

我国的染料工业是在仿制国外染料品种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由于仿制产品门槛低,见效快,加上纺织工业快速发展的迫切需要,许多染料企业纷纷上马,造成我国染料企业多、生产的染料产品相同,同结构现象严重,且一部分是中低档次产品,高附加值产品不多,缺乏企业自身的特点或特色,导致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同类产品无序竞争,压缩了产品利润空间,影响了染料工业整体竞争力水平的提高。

2、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的要求越来越高加大染料企业的生产成本

染料行业的污染物主要表现为废水,中国染料行业废水平均治理率和达标率不高,因此从全行业来看,要确保实现“十一五”规划中确定的全国单位GDP能耗减低20%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的目标压力很大。目前,染料企业投资建设污水处理厂的资金压力比较大,而企业日常生产中为使污染物达标排放的环保设施日常运行成本也是一笔很大的支出,导致企业生产成本增加较多。随着全社会环保意识的进一步增强,全国各地近年来都加大了减排力度,造成部分染料企业减产和停产。随着我国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要求的进一步提高,染料行业企业的设备更新改造和污染治理成本也将随之增加。

3、知识产权保护力度较弱尚未走向国际化

我国知识产权局目前公布的染料相关发明专利申请总数1642件,其中我国申请的发明专利675件,占41%;涉及新结构的专利数为302件,我国占198件,占65%,但约有50%为染料复配,新结构申请仅占约30%。公布的颜料相关发明专利申请总数1800件,我国申请850件,占47%;涉及结构的专利51项,我国申请8项,仅占16%。

在美国自1976年至今授权的发明专利中,涉及染料的专利总数3900件,其中由我国大陆发明的专利仅5件,台湾地区31件;涉及颜料的专利2058件,其中由我国大陆和台湾发明的专利仅各1件。由此可见,我国染料的专利技术尚未走向国际化大舞台。

五、染料行业发展趋势

(一)环保政策趋严,环保不达标企业将逐步被淘汰

在染料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废水,如果不进行处理将严重污染环境,废水具有以下特点:COD值高,色度高,特征污染物含量高,含盐量高。基于上述特点,大多数染料废水需要综合运用物理、化学、生化等处理方法进行治理。据了解1个年产1.5万吨活性染料的公司,每年需要处理废水9万吨,需要废水处理设备投资约720万,总投资接近1000万元。废水处理系统每年的运营成本约200万元。因此对于小企业而言,投资废水处理设备将带来沉重的资金压力,也提高了行业的准入门槛。《染料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十二五”期间大力开发和推广清洁生产工艺、低资源消耗技术和循环利用技术,到“十二五”末污水排放量和

COD削减量将在2010年的基础上再降10%,分别占行业总削减量的15%和18%,基本建立低碳、绿色、循环经济体系。

环境保护部修订了《染料工业废水治理工程技术规范》,各地方政府也加强了对染料企业废水处理的核查力度。随着国家环保政策的日趋严格和人民环保意识的增强,染料行业面临的环保压力日益增强,若企业不能有效解决环保处理问题,则将面临较大的环保风险,未来环保不达标企业将逐步被淘汰。

(二)染料市场集中度提高,龙头企业定价能力增强

2008年以来染料价格经历了一波下行周期,行业盈利能力下降,部分规模较小的企业退出市场,同时其他企业也放缓或暂停了产能扩张的步伐。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09年底我国染料企业数量约500家,到2011年染料企业数量下降至360家。2011年至今又有大约20家企业退出,目前国内染料企业约340家。因此在过去几年里我国染料的产能规模稳中有降。小企业退出后,浙江龙盛、闰土股份等龙头企业的市场份额逐渐扩大。据测算,在分散染料市场,龙盛、闰土以及排名第三的杭州吉华占据了70%以上的份额,在活性染料市场,上述3家公司的市场份额也超过50%。行业集中度的提升使龙头企业的产品定价能力增强。今年以来,下游印染企业开工情况良好,同时中间贸易商库存水平较低,推动染料价格持续上涨。

(三)绿色环保和特色化染料产品成为染料行业未来的竞争重点

随着人类环保意识的日益增强,环保政策要求日益提高,绿色纺织品已成为国际纺织品贸易的基本要求,很多国家都制定了严格的标准。绿色环保要求提高了染料的技术壁垒、贸易壁垒;另一方面又促进了环保型染料新技术、新产品的开发进程,绿色、环保染料新产品和新应用技术成为国际染料产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随着世界经济的不断发展,纺织品的消费呈现出市场、品种、式样、花

色多元化及崇尚自然环保的趋势。经济的持续增长使消费者的购买力不断增强,由此对纺织品的个性化、舒适化、品牌化和时尚化的需求也不断增加。各种新型纤维和混纺面料产品不断涌现,以迎合消费者的特殊需求。在对染料产品各项染色性能和指标要求不断提高的同时,市场对各种特色化染料产品的需求不断增加,对现有染料产品的复配利用和配套染整工艺的应用研究成为染料行业未来竞争的重点。

电视剧市场总体分析报告

中国电视剧市场总体分析报告(上) 热度 1已有 729 次阅读2009-9-16 18:16 | 弄了好几天才弄完,内容比较多,请您慢慢看,别累着,没意思的地方就漏掉别看了 目录 1 电视剧产业概况 1 1.1中国电视剧产业迈入繁荣发展期1 1.2中国电视剧产业发展现状 1 2 中国电视剧产业价值链的发展与走势 2 2.1电视剧产业链已初具规模并趋于成熟完善2 2.1.1电视剧产业链的成熟2 2.1.2电视剧产业链的发展2 2.2电视剧产业发展趋势 3 2.2.1电视剧市场化程度将继续增强3 2.2.2政府监管更注重宏观与微观结合 3 3 电视剧市场分析 4 3.1电视剧市场的新趋势 4 3.1.1“订单化生产”成为电视剧市场运营新模式 4 3.1.2卫视竞争拉动了电视剧购买价格 5 3.1.3数字技术兴起提供了电视剧播新平台 6 3.2 我国电视剧市场空间进一步扩展 6 3.2.1制作体制的完善增强了市场空间的扩展力 6 3.2.2资本社会化为市场空间的开拓提供保障7 3.2.3市场交易多样化优化了市场运作空间7 3.2.4积极寻求国际市场空间7 3.3 中国电视剧的市场营销分析7 3.3.1电视剧营销的方法7 3.3.1电视剧市场已经渐入“整合营销时代”8 3.4 中国电视剧竞争分析 10 3.4.1电视剧播出放量增长,竞争激化10 3.4.2抢夺电视剧资源的竞争11 4 电视剧产业投资分析12 4.1电视剧的市场力量13 4.2电视剧投资与回报13 4.3电视剧主要融资模式14 4.4融资环境14 5 民营企业投资电视剧取得大发展14 5.1民营影视公司占据半壁江山14 5.2民营影视公司经营模式15 1 电视剧产业概况 中国改革开放30年来,广播影视事业取得了辉煌成就,广播影视业发生了深刻的历史变革,听广播、观电影、看电视已经成为广大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改革开

中国电影行业分析报告

中国电影行业分析报告 中国电影行业分析报告 一、中国电影产业环境分析 20xx年全国电影票房达217.69 亿元,同比增长27.51%,中国电影票房进入200 亿量级的发展阶段;电影投融资空前活跃,电影产业进入黄金发展期,从制作到宣传发行再到影院终端,资本驱动的力量不断显现。 上市企业通过资本并购实现资源整合,日渐成为影视资本市场的趋势;而上市公司新片上映前夕,股价出现波动,也是2013 年电影相关资本市场的突出现象。股价与档期内上映影片的市场预期及实际表现形成直接关联,一方面凸显了电影作为特殊的产品,其风险性与市场敏感度更高,另一方面,也反映出相关影视上市公司仍需要积极与市场互动,促使股民对这些文化创意股票形成全面深入的了解,以改变“一片成败定股价”的尴尬境地。

随着中国电影创作和生产的专业化、职业化程度不断提升,产业内已经出现的一些积极的、结构性的变化,将会促使电影创作和消费格局发生相应变化,促成电影产业整体升级换代。 二、中国电影制片机构市场份额 2013 年,从总票房产出看,中影仍然占据头把交椅,地位从短期内无法撼动。中影2013 年度共有35 部影片上映,产出票房26.78 亿元,参与制作影片中有7 部过亿。光线凭借《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厨戏痞》等“以小博大”的中小成本影片,表现突出,全年共上映影片8 部,共实现票房17.95 亿。华谊兄弟今年共有7 部影片上映,产出票房14.83 亿,风头不如往年强劲。《私人订制》饱受争议,未达到10 亿预期,《大明猩》、《忠烈杨家将》票房惨败。威秀亚洲、文化中国作为《西游·降魔篇》的制作方,单部影片获得12.46 亿元,进入制片机构TOP10。总体上看,2013 年市场份额TOP10 的制片机构名单与2012 年相比有较大的变化,尤其是民营企业市场份额的波动尤为明显,一定程度上说明,中国电影制片企业的发展还不成熟和稳定,与市场发展稳定的好莱坞六大制片公司相比,还存在相当大的差距。 三、中国电影投融资分析

新媒体行业分析报告

新媒体行业分析报告 学院:艺术与建筑姓名:翁明杰 班级:12新媒体艺设7班学号:1206022705 一背景: 伴随人类步伐的前进,我们发现,人类在生产和交往过程中,不断创造使用新的传播媒介来进行文化的交流,这就是人类传播发展史的推动力,也为文化发展创造了渠道。伴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信息传播的手段也随之变化,新传媒产业也正在成为21世纪全球最具有商业价值和媒体创新的朝阳产业之一。数字媒体等新媒体是我国传统媒体调整和升级的重点领域,国家正在加快推动各种新型媒体传播领域的产业化进程,加快推进新传媒的研发、创新和服务平台建设,探索产业运行的新模式与新机制。随着新媒体产业和文化事业的快速发展,由此带动的新媒体产业价值也令人瞩目。 二新媒体的产生与含义: 20世纪90年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催生了网络、电脑、手机等等多种新闻媒体形态。信息具有载体依附性、可加工处理性、可存储性、传递共享性、时效性等特征,最快速度让信息不“过时”,并且还一定程度的进行储存。这就要求信息只有依附于科技所创造的先进的传媒方式,这就促生了一种具有时代特色的媒体传播技术,即新媒体传播。关于新媒体的概念是1967年由美国哥伦比亚广播电视网CBS技术研究所所长戈尔德马克率先提出的。新媒体是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的,是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以后发展起来的新的媒体形态,是基于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数字广播等技术通过互联网、无线通信网、数字广播电视网和卫星等渠道,以电脑、电视、手机、PDA、各种电子屏幕等设备为终端向

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服务的传播形态。 三发展环境分析: A政策:过去十年,中央政府先后出台了《文化产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中国共产党《十七大报告》、国务院《文化产业振兴规划》、文化部《关于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等政策文件,大力推动文化产业发展。2011年10月25日,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发布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了将把文化产业建成我国的支柱产业,确立了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宏伟方向。上述一系列政策的出台实施,必将推动中国文化产业持续高速发展。 国家“十二五”规划强调要面向经济结构转型,重点培育和发展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其中包括三网融合、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范畴,这些技术领域均是我国新媒体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是实现新媒体产业在“十二五”期间获得长足进展的必要保障。预计2012-2016年,中国新媒体行业将继续保持高速平稳增长。 B市场:2011年底,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29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1年12月底,中国网民规模突破5亿,达到了5.13亿,手机网民规模达到了3.56亿,同比增长17.5%,网络视频的用户规模达到3.25亿人,使用率提升至63.4%在从新媒体产生的影响来看,目前新媒体已经深刻的改变了人们的信息接收方式和习惯,极大的增强了媒体的传播力和影响力,并且新媒体注重个体需求,通过网络和数字电视等摆脱了按点固定收看电视广播节目的束缚,并且在网络上和手机媒体,人们能够随时随地捕捉

电视剧市场总体分析报告

中国电视剧市场总体分析报告(上) 热度1已有729 次阅读2009-9-16 18:16 | 弄了好几天才弄完,内容比较多,请您慢慢看,别累着,没意思的地方就漏掉别看了 目录 1 电视剧产业概况1 1.1中国电视剧产业迈入繁荣发展期1 1.2中国电视剧产业发展现状1 2 中国电视剧产业价值链的发展与走势2 2.1电视剧产业链已初具规模并趋于成熟完善2 2.1.1电视剧产业链的成熟2 2.1.2电视剧产业链的发展2 2.2电视剧产业发展趋势3 2.2.1电视剧市场化程度将继续增强3 2.2.2政府监管更注重宏观与微观结合3 3 电视剧市场分析4 3.1电视剧市场的新趋势4 3.1.1“订单化生产”成为电视剧市场运营新模式4 3.1.2卫视竞争拉动了电视剧购买价格5 3.1.3数字技术兴起提供了电视剧播新平台6 3.2我国电视剧市场空间进一步扩展6 3.2.1制作体制的完善增强了市场空间的扩展力6 3.2.2资本社会化为市场空间的开拓提供保障7 3.2.3市场交易多样化优化了市场运作空间7 3.2.4积极寻求国际市场空间7 3.3中国电视剧的市场营销分析7 3.3.1电视剧营销的方法7 3.3.1电视剧市场已经渐入“整合营销时代”8 3.4中国电视剧竞争分析10 3.4.1电视剧播出放量增长,竞争激化10 3.4.2抢夺电视剧资源的竞争11 4 电视剧产业投资分析12 4.1电视剧的市场力量13 4.2电视剧投资与回报13 4.3电视剧主要融资模式14 4.4融资环境14 5 民营企业投资电视剧取得大发展14 5.1民营影视公司占据半壁江山14 5.2民营影视公司经营模式15 1电视剧产业概况 中国改革开放30年来,广播影视事业取得了辉煌成就,广播影视业发生了深刻的历史变革,成

中国电影行业分析报告

中国电影行业分析报告 一、中国电影产业环境分析 2013年全国电影票房达亿元,同比增长%,中国电影票房进入200 亿量级的发展阶段;电影投融资空前活跃,电影产业进入黄金发展期,从制作到宣传发行再到影院终端,资本驱动的力量不断显现。 上市企业通过资本并购实现资源整合,日渐成为影视资本市场的趋势;而上市公司新片上映前夕,股价出现波动,也是2013 年电影相关资本市场的突出现象。股价与档期内上映影片的市场预期及实际表现形成直接关联,一方面凸显了电影作为特殊的产品,其风险性与市场敏感度更高,另一方面,也反映出相关影视上市公司仍需要积极与市场互动,促使股民对这些文化创意股票形成全面深入的了解,以改变“一片成败定股价”的尴尬境地。 随着中国电影创作和生产的专业化、职业化程度不断提升,产业内已经出现的一些积极的、结构性的变化,将会促使电影创作和消费格局发生相应变化,促成电影产业整体升级换代。 二、中国电影制片机构市场份额 2013 年,从总票房产出看,中影仍然占据头把交椅,地位从短期内无法撼动。中影2013 年度共有35 部影片上映,产出票房亿元,参与制作影片中有7 部过亿。光线凭借《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厨戏痞》等“以小博大”的中小成本影片,表现突出,全年共上映影片8 部,共实现票房亿。华谊兄弟今年共有7 部影片上映,产出票房亿,风头不如往年强劲。《私人订制》饱受争议,未达到10 亿预期,《大明猩》、《忠烈杨家将》票房惨败。威秀亚洲、文化中国作为《西游·降魔篇》的制作方,单部影片获得亿元,进入制片机构TOP10。总体上看,2013 年市场份额TOP10 的制片机构名单与2012 年相比有较大的变化,尤其是民营企业市场份额的波动尤为明显,一定程度上说明,中国电影制片企业的发展还不成熟和稳定,与市场发展稳定的好莱坞六大制片公司相比,还存在相当大的差距。 三、中国电影投融资分析 随着电影产业的蓬勃发展,以及国家对文化产业扶植政策的密集出台,国内外资本开始以组建影视基金的形式,对我国电影、电视剧产业进行投资。从已成立影视基金的LP 群体组成看来,具有影视背景的专业制作公司以及大型文化产业集团是国内影视基金的主要出资人。在提供资金的同时,具有影视专业知识的LP 也可以为影视公司、项目提供更多指导,改善经营,规避项目风险。

新媒体产业研究报告:用户行为分析

新媒体产业研究报告:用户行为分析 新媒体用户对新媒体的认知 中投顾问《2016-2020年中国新媒体产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指出,新媒体用户行为表现如下特征:新媒体用户对新媒体的认知仍存模糊。 新媒体相对于报刊、户外、广播、电视四大传统媒体,是新的技术支撑体系下出现的媒体形态,如数字杂志、数字报纸、数字广播、手机短信、移动电视、网络、桌面视窗、数字电视、数字电影、触摸媒体、手机网络等。 大部分人对新媒体范畴有一个较为合理的认知。但仍旧存在着对新媒体范畴理解的模糊:27.6%的人认为户外媒体是新媒体,24.0%和23.8%的人分别认为纸质杂志和纸质报纸属于新媒体,21.5%的人认为广播电台属于新媒体,20.9%的人认为不能联网的电视属于新媒体。 图表中国新媒体用户对新媒体范畴认知分布 数据来源:中投顾问产业研究中心 新媒体使用率 一、新媒体正在逐步取代传统媒体成为使用率最高的媒体形态 新媒体正在逐步取代传统媒体成为使用率最高的媒体形态。常使用的媒体形态中,使用视频类网站/客户端/App的新媒体用户从五年前的24.7%,提高到最近三个月的64.9%;新闻客户端从五年前的15.1%提高

到近三月的58.6%;互联网电视和音频类网站/移动电台App也有相似的趋势。相比之下,以纸质报纸,纸质杂志,电视,广播电台等传统媒体的用户使用比例下跌明显。 图表新媒体用户媒体选择分布 数据来源:中投顾问产业研究中心 二、互联网电视拥有率超过传统电视拥有率 我国新媒体终端普及程度已经较高,新媒体用户群体使用多种新媒体终端设备和跨屏使用行为也较高。数据显示,新媒体用户互联网电视拥有率达48.9%高于传统电视47.3%,智能手机仍然是拥有率最高的新媒体终端。目前智能手机的拥有率已经相对较高,互联网电视和平板电脑的拥有率将会进一步提升。 三、跨屏时代——近七成用户看视频的同时“玩手机” 68.5%的新媒体用户在观看视频的同时“玩手机”,38.5%的新媒体用户选择同时使用笔记本电脑或者台式电脑。看电视时“多任务”现象的普遍存在,在观看视频的同时,互联网用户会用其他设备进行在社交网络交流等行为。 针对电视媒体和视频的多任务现象,相关行业可以创造方式实现多屏互动,比如可以在社交网络上广泛传播,通过互动等方式吸引观众注意力,从而提高媒体的触达率。 图表中国新媒体用户观看视频伴随行为 数据来源:中投顾问产业研究中心

影视行业研究报告

影视产业研究报告 第一章影视产业环境分析 1.1电视剧产业环境分析 1.1.1经济环境 文化产业发展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2011年全年国内生产总值471564亿元,比上年增长9.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7712亿元,增长4.5%。第二产业增加值220592亿元增长10.6%,第三产业增加值203260亿元,增长8.9%。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0.1%,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46.8%,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43.1%。 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11022亿元,比上年增长23.6%,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5.9%。其中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301933亿元,增长23.8%。农户投资9089亿元增长15.3%。东部地区投资130319亿元,比上年增长20.1%。中部地区投资70783亿元增长27.5%,西部地区投资71849亿元,增长28.7%。东北地区投资32687亿元,增长30.4%。

2011年末全国文化系统共有艺术表演团体2481个博物馆2571个全国共有公共图书馆2925个文化馆3276个。广播电台197座电视台213座广播电视台2153座教育电视台44个。有线电视用户20152万户,有线数字电视用户11455万户。年末广播节目综合人口覆盖率为97.1%,电视节目综合人口覆盖率为97.8%。全年生产电视剧469部14939集动画电视261444分钟。全年生产故事影片558部,科教、纪录、动画和特种影片131部。出版各类报纸467亿份各类期刊33亿册图书77亿册张。年末全国共有档案馆4107个已开放各类档案10376万卷件。电视剧行业作为文化娱乐行业其发展与国民经济发展和人均GDP的增长水平相关经济增长将会推动电视剧产业的繁荣。因此电视剧行业周期与宏观经济周期基本一致。 1.1.2政策环境 加速电视剧广告由电视台向新媒体转移,电视剧制作行业虽属传统意义上的行政管制行业,但随着文化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国家对电视剧制作业务的准入许可逐步放开,对境内资本从事电视剧制作业务已基本放开。目前政策准入门槛较低,企业数量众多,市场集中度较低,竞争比较充分。目前,我国已基本形成了以《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为指导、《电视剧管理规定》为基础、涵盖行业资质管理、行业业务标准审查、行业质量管理、产业体制改革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体系。目前对电视剧业务的开展较为重要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如 下表所示。

新媒体2019年财务状况报告

新媒体2019年财务状况报告 一、资产构成 1、资产构成基本情况 新媒体2019年资产总额为11,346.31万元,其中流动资产为9,452.34万元,主要分布在交易性金融资产、预付款项、存货等环节,分别占企业流动资产合计的61.87%、17%和6.45%。非流动资产为1,893.96万元,主要分布在固定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资产,分别占企业非流动资产的1.19%、0.5%。 资产构成表 2、流动资产构成特点 企业持有的货币性资产数额较大,约占流动资产的68.12%,表明企业的支付能力和应变能力较强。但应当关注货币性资产的投向。

流动资产构成表 项目名称 2019年2018年2017年 数值百分比(%) 数值百分比(%) 数值百分比(%) 流动资产9,452.34 100.00 11,254.33 100.00 7,238.33 100.00 存货609.94 6.45 1,385.86 12.31 1,534.99 21.21 应收账款582.83 6.17 709.17 6.30 1,291.44 17.84 其他应收款109.32 1.16 69.05 0.61 191.57 2.65 交易性金融资产5,848.36 61.87 0 0.00 0 0.00 应收票据0 0.00 0 0.00 0 0.00 货币资金590.79 6.25 7,404.92 65.80 2,953.12 40.80 其他1,711.1 18.10 1,685.33 14.97 1,267.21 17.51 3、资产的增减变化 2019年总资产为11,346.31万元,与2018年的11,306.96万元相比变化不大,变化幅度为0.35%。 4、资产的增减变化原因 以下项目的变动使资产总额增加:交易性金融资产增加5,848.36万元,预付款项增加997.23万元,其他应收款增加40.27万元,共计增加6,885.86万元;以下项目的变动使资产总额减少:递延所得税资产减少5.74万元,固定资产减少15万元,应收账款减少126.34万元,存货减少775.93万元,其他流动资产减少971.46万元,货币资金减少6,814.13万元,共计减少

电影市场分析报告

电影市场分析报告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中国电影市场分析报告 改革开放30多年,中国电影市场经历了从无到有、低速缓慢发展再到近10年爆炸式发展的过程。2014年全球票房达到375亿美元,美国占27%的市场份额,中国占13%,比2012年提升5%,排在第三位的日本比中国电影市场低8%,中国已成为毫无争议的全球第二大电影市场。而从增量来看,2014年全球电影票房增长16亿美元,中国贡献增量的75%,由此可见中国对全球电影票房增量市场起到了主引擎的作用,确实不容小觑,也难怪好莱坞“六大”电影公司均将目光瞄向中国,纷纷在中国内地设立办事处,谋求在中国长远发展,许多大片均在影片中加入“中国元素”,以期吸引更多的中国观众。 一、中国电影市场环境分析 (一)宏观环境分析 1.政治环境:早在2010年,国务院就出台了《关于促进电影产业繁荣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了一系列有利于电影产业大发展、大繁荣的扶持政策,5年来政府在扶持电影创作、鼓励民间资本进入、财税及融资政策、土地使用、院线建设、提升国产电影国际影响力方面实施了许多有力有效的政策和措施,为电影业高速发展提供了宏观政策保障。2014年又出台了《关于推动特色文化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出要加快实施《国家“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推动特色文化产业健康快速发展。电影行业作为重点、主流文化产业,首当其冲将受益匪浅。 2.经济环境:2014年以来,我国经济受“三期叠加”影响,经济下行压力大,特别是资金密集型行业如房地产、产能过剩行业如钢铁,均遭遇重大挫折,市场需求疲软,经营效益大幅下滑。2014年我国实现国内生产总值亿元,GOP增速%,创24年来新低;2015年前三季度GDP增速%。然而,电影市场却未受整体经济下行影响,逆势上涨,屡创票房新高。据统计,2014年我国故事影片产量618部,同比减少20部;全国电影总票房亿元,同比增长%,其中国产片票房亿元,占总票房的%。2015年前三季度全国电影票房收入就达到亿元,同比增长%,其中国产影片票房收入亿元,同比增长%。国产影片市场份额占比%,比去年同期提高了个百分点。2015年“十﹒一”黄金周更是创纪录地达到了亿元的总票房,相较于2014年国庆档的亿元,增长率达70%。电影作为文化产业的支柱产业,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资源消耗少、环境污染小,投资回报高,在整体经济增速放缓的情况下,势必将吸引更多资本进入,继续推动整个产业持续做大做强,并辐射和带动旅游、动漫、游戏、广告、玩具等周边产业持续发展。同时随着中国经济长期的持续增长,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以及人们收入的不断提高,中国电影市

新媒体行业投资分析报告

一、背景 伴随人类步伐的前进,我们发现,人类在生产和交往过程中不断创造使用新的传播媒介来进行文化的交流,这就是人类传播发展史的推动力,也为文化发展创造了渠道,伴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信息传播的手段也随之变化,新传媒产业也正在成为21世纪全球最具有商业价值和媒体创新的朝阳产业之一。数字媒体等新媒体是我国传统媒体调整和升级的重点领域,国家正在加快推动各种新型媒体传播领域的产业化进程,加快推进新传媒的研发、创新和服务平台建设,探索产业运行的新模式与新机制。随着新媒体产业和文化事业的快速发展,由此带动的新媒体产业价值也令人瞩目。 国家“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我国将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这无疑为文化传媒业增添了新的动力。在这一年里中国传媒产业取得了跨越式的发展,中央对中国传媒长期发展的总体产业布局及自上而下推动深化改革的产业政策,为未来的传媒产业大发展大繁荣奠定了制度基础。新体制下的企业运行机制更加市场化,使媒体产业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和自由度。 二、新媒体的产生与含义 20世纪90年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催生了网络、电脑、手机等等多种新闻媒体形态,信息具有载体依附性、可加工处理性、可存储性、传递共享性、时效性等特征,最快速度让信息不“过时”,并且还一定程度的进行储存,这就要求信息只有依附于科技所创造的先进的传媒方式,这就促生了一种具有时代特色的媒体传播技术,即新媒体传播。 关于新媒体的概念是1967年由美国哥伦比亚广播电视网(CBS)技术研究所所长戈尔德马克率先提出的。新媒体是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的,是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以后发展起来的新的媒体形态,是基于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数字广播等技术,通过互联网、无线通信网、数字广播电视网和卫星等渠道,以电脑、电视、手机、PDA、各种电子屏幕等设备为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服务的传播形态。 三、新媒体分类

新媒体行业分析报告

新媒体行业分析报告 目录 一、新媒体发展现状 ....................................................................................................................................... 1、新媒体行业基本情况 ............................................................................................................................. 3、做流量主为广告主推广。 ..................................................................................................................... 4、打赏模式 ................................................................................................................................................. 六、新媒体的服务模式 ................................................................................................................................... 一、新媒体发展现状 我国新媒体正处于快速发展期,目前新媒体产业以中小企业为主,也涌现出新媒体领军企业。新媒体市场广

影视行业品牌企业华策影视调研分析报告

影视行业品牌企业华策影视调研分析报告

公司分析:现金流有望重回健康,剧集毛利率有望提高 (1) 视频平台拉动版权费上涨,总量企稳下精品剧呈头部集中趋势 (5) (一)价格角度:未来几年视频平台将持续拉动版权费上涨 (5) (二)量的角度:2019影视剧集数量减少,市场呈现精品化趋势 (7) 公司业务:积极调整业务模式,新渠道进入利好内容方 (10) (一)依托工业化平台,打造精品化内容矩阵 (10) (二)积极组织搭建剧集出海平台,引领国剧出海潮流 (15) (三)顺应行业发展调整公司业务,把握新平台进入的渠道红利资源 (16) 盈利预测、估值与投资评级 (20) (一)假设条件 (20) (二)公司估值及评级 ............................................................................. 错误!未定义书签。风险因素 .. (21) 表1:各大视频网站会员价格基本企稳 (6) 表2:奈飞各地区会员收费标准(人民币) (6) 表3:公司2020年剧集片单(不完整统计) (12) 表4:公司2019年已播剧集 (13) 表5:公司八大事业群 (14) 表6:国内热播剧YouTube播放量情况(截至2019年4月28日) (15) 表7:西瓜视频内容库概况 (17) 表8:抖音官方账号(华策影视制作剧集)情况 (18) 表9:盈利预测各项费用率假设 (20) 表10:华策影视可比公司估值情况 ...................................................................................... 21 图1:公司股权结构及组织情况(截至2020年2月15日) (1) 图2:公司2010-2019Q1-3总收入(亿元)及增速情况 (2) 图3:公司2010-2019Q1-3收入构成情况 (2) 图4:公司2010-2019H1毛利率情况 (2) 图5:2010-2019Q1-3期间费用率情况 (2) 图6:2010-2019H1经营性应收应付项目变化情况(亿元)(现金流量表口径) (3) 图7:2010-2019H1存货变化情况(亿元)(现金流量表口径) (3) 图8:2010-2019H1公司净利润和经营活动净流量情况(亿元) (4) 图9:2015-2018年爱奇艺会员收入(亿元) (5) 图10:爱奇艺付费渗透率逐渐上升 (5) 图11:爱奇艺单用户广告价值仍有望保持高速增长 (6) 图12:爱奇艺单用户价值仍有较大的增长空间 (6) 图13:2017-2019全国国产电视剧发行数量题材分布 (7) 图14:2007-2019年电视剧制作备案公示部数 (8) 图15:2007-2019年电视剧制作备案公示集数(集) (8) 图16:2017-2019年上线剧集和网络剧数量变化 (9) 图17:2017-2019年IP剧数量与走势 (9) 图18:2019年TOP30电视剧&网络剧IP改编占比 (9) 图19:克顿传媒整体运营体系 (11) 图20: 2010-2019年华策影视取得发行许可的电视剧数量(部) (12) 图21: 2018年电视剧行业公司发行许可证数量对比(部) (12) 图22:2018年调整后的组织架构图 (14) 图23:2010-2018公司海外收入(亿元)及增长率 (16) 图24:字节系与公司的合作示例 (18) 图25:2016-2021E短视频市场规模及增速(亿元) (18) 图26:2019.1-2020.1短视频DAU(亿) (18)

中国电影行业分析报告

中国电影行业分析报告一、中国电影产业环境分析 2013年全国电影票房达亿元,同比增长%,中国电影票房进入200 亿量级的发展阶段;电影投融资空前活跃,电影产业进入黄金发展期,从制作到宣传发行再到影院终端,资本驱动的力量不断显现。 上市企业通过资本并购实现资源整合,日渐成为影视资本市场的趋势;而上市公司新片上映前夕,股价出现波动,也是2013 年电影相关资本市场的突出现象。股价与档期内上映影片的市场预期及实际表现形成直接关联,一方面凸显了电影作为特殊的产品,其风险性与市场敏感度更高,另一方面,也反映出相关影视上市公司仍需要积极与市场互动,促使股民对这些文化创意股票形成全面深入的了解,以改变“一片成败定股价”的尴尬境地。 随着中国电影创作和生产的专业化、职业化程度不断提升,产业内已经出现的一些积极的、结构性的变化,将会促使电影创作和消费格局发生相应变化,促成电影产业整体升级换代。 二、中国电影制片机构市场份额 2013 年,从总票房产出看,中影仍然占据头把交椅,地位从短期内无法撼动。中影2013 年度共有35 部影片上映,产出票房亿元,参与制作影片中有7 部过亿。光线凭借《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厨戏痞》等“以小博大”的中小成本影片,表现突出,全年共上映影片8 部,共实现票房亿。华谊兄弟今年共有7 部影片上映,产出票房亿,风头不如往年强劲。《私人订制》饱受争议,未达到10 亿预期,《大明猩》、《忠烈杨家将》票房惨败。威秀亚洲、文化中国作为《西游·降魔篇》的制作方,单部影片获得亿元,进入制片机构TOP10。总体上看,2013 年市场份额TOP10 的制片机构名单与2012 年相比有较大的变化,尤其是民营企业市场份额的波动尤为明显,一定程度上说明,中国电影制片企业的发展还不成熟和稳定,与市场发展稳定的好莱坞六大制片公司相比,还存在相当大的差距。 三、中国电影投融资分析 随着电影产业的蓬勃发展,以及国家对文化产业扶植政策的密集出台,国内外资本开始以组建影视基金的形式,对我国电影、电视剧产业进行投资。从已成立影视基金的LP 群体组成看来,具有影视背景的专业制作公司以及大型文化产业集团是国内影视基金的主要出资人。在提供资金的同时,具有影视专业知识的LP 也可以为影视公司、项目提供更多指导,改善经营,规避项目风险。截至2013 年8 月初,国内VC/PE 设立的私募股权基金中,在设立初期定位于影

新媒体运营行业分析报告

新媒体运营行业分析报 告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新媒体行业分析报告 目录 一、新媒体发展现状 我国新媒体正处于快速发展期,目前新媒体产业以中小企业为主,也涌现出新媒体领军企业。新媒体市场广阔,影响力日渐凸显,正吸引资本大规模流入,其营销价值增强,与此同

时,其国际化竞争也加剧,整体相关产业向纵深挺进。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是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以后发展起来的新的媒体形态,是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移动技术,通过互联网,无线通信网,有线网络等渠道以及电脑、手机、数字电视机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的传播形态和媒体形态。近几年来,数字技术、网络技术和通信技术介入媒体的构成当中,创造出与传统媒体存在明显差异的新型媒体形态。全球信息网络以及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将传媒行业带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一大批网络新媒体如雨后春笋般成长起来。 新媒体是我国从 2004 年新媒体发展的初级阶段开始,如今是突飞猛进,向“用”、“玩”与“互动”等多功能转变;新媒体消费群体与日俱增,催生了诸如“容器人”、“宅男女”等,社交媒体、移动媒体盛行,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国际投资基金的关注;新媒体是国家发展规划的重点。随着新媒体相关产业的制度、政策环境的不断放宽,产业化和市场化进程的加速,在美国,新媒体产业凸显出两大特点:有效的新市场开拓和新技术研发;全球新媒体出现“媒介融合”。 1、新媒体行业基本情况 随着我国经济结构的不断转型优化,新媒体行业正在不断融入我国社会经济和民生生活的各个领域,成为影响中国未来发展的重要因素。新媒体平台已成为经济发展新动能,“互联网+”成为媒体深化融合的新引擎。国家战略持续助推新媒体行业发展,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通过优势互补,“一体化”发展深度影响中国社会各层面发展。在我国大力推动网络和信息化事业发展的顶层设计强化下,新媒体连接多行业多领域发展,成为中国社会转型新阶段的关键因素,各种新技术、新理念、新形态、新模式竞相呈现。 2、新媒体行业生命周期情况 2016年是中国大陆全功能接入国际互联网22周年,在用户数量、市场规模、技术条件多年高速量化积累的基础上,网络发展进入了质变飞跃的时代。就全球来看,新媒体发展重心正在向亚洲转移。截至2015年年底,中国互联网用户为亿,占全球总数的22%左右。但在用户增长方面,欧美发达国家已近饱和,因此,全球下一个30亿网民时代,将有90%来自于发展中国家 二、新媒体行业的发展趋势 无论老媒体,新媒体,内容是核心,不同之处是载体不一样罢了。你要做新媒体,首先确定自己是否有内容持续生产能力;其次,选择你能把控的表现方式;最后,有一个商业模式。首先媒体行业不是模特行业、演员行业,因为模特、演员要吃青春饭,就是吃脸蛋得饭嘛。过了年龄以后可能因为各种身体情况得不同,就无法往下做了。但是媒体行业不同,它有自己的行业属性,举个例子,传统媒体中的报纸为例,如果有机会可以去了解一下,很多在岗的编辑、记者都是40-50的人员,甚至你到一些部队报社去看,总编辑都在50岁以上。为什么因为经验,你放一个20-30岁得当总编吗所以说,媒体行业不是一个吃青春饭得地方。 当然例子可能举得也不完全,但就是这样的一个情况。接下来说一下新媒体这个行当。其实百度也好,还是各类经济周刊也好,都对这个行当有很深的分析。 下面总结了几个新媒体的发展趋势: 1、碎片化 碎片化不是媒体的特征、是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特征。媒体的碎片化其实给很多自媒体带来了机遇,我认为它的出路就是专业、精细、特色加个性。

影视剧行业分析报告

影视剧行业分析 一、电视剧行业基本情况 中国第一部电视剧诞生于1958年。20世纪90年代,国内电视剧行业开始尝试制播分离,引入竞争机制,特别是2005年电视剧市场对民营资本放开后,电视剧行业得以迅速发展和不断繁荣。经过多年的政策引导和市场培育,我国电视剧行业已进入了品质竞争和品牌主导时期。 电视剧行业是具有原创性的、具备高度文化含量和知识经济特征的一种行业,其核心在于创意开发。电视剧的生产是将抽象的创意转化为具有高度经济价值的商品的过程。 随着文化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政府主管部门在电视剧产业管理上采取了“管放兼有”的政策。特别是2006年以“电视剧拍摄制作备案公示”制度替代“电视剧题材规划立项审批”制度以来,生产调节由政府主导向市场主导转变,中国电视剧市场开始通过以竞争形式来实现优胜劣汰。电视剧制作发行领域在政策上对境内资本已全面放开。目前,电视剧行业政策准入门槛较低,制作机构数量众多,市场分散,竞争比较充分。 根据国家广电总局公布的数据,2011年持有《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的影视剧制作机构共有4,678家,国内电视剧制作机构可概括性地归为国有制作机构和民营制作机构两大类,国有电视剧制作机构是国内传统的电视剧制作力量,实力相对比较强大。由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和中央电视台文艺节目中心影视部等组成的中央电视台电视剧制作力量,仍是我国目前实力最为雄厚的电视剧制作机构之一。民营机构虽然涉足电视剧行业时间较短,但凭借其良好的市场适应能力,近几年来发展迅速。目前,国内电视剧制作主体中,80%以上是以民营资本或者是以民营资本为主的文化企业。华谊兄弟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包括其控股子公司,以下简称“华谊兄弟”)、海润影视制作有限公司(包括其控股子公司,以下简称为“海润影视”)、浙江华策影视股份有限公司

新媒体运营行业分析报告

新媒体行业分析报告

目录 一、新媒体发展现状 (3) 1、新媒体行业基本情况 (3) 2、新媒体行业生命周期情况 (3) 二、新媒体行业的发展趋势 (4) 1、碎片化 (4) 2、价值扩张 (4) 3、垂直细分受众 (4) 三、新媒体行业的优势 (5) 1、国家产业政策支持 (5) 2、网络用户持续增长 (5) 3、互联网广告精准营销优势明显 (6) 4、互联网技术快速发展 (6) 四、新媒体行业的劣势 (7) 1、品牌广告主对新媒体的认知度较低 (7) 2、原创内容不足 (7) 3、相关法律政策机制尚需完善 (7) 4、宏观经济波动风险 (7) 五、新媒体的盈利模式 (8) 1、提升品牌知名度 (8) 2、做产品营销 (8) 3、做流量主为广告主推广。 (8) 4、打赏模式 (8) 六、新媒体的服务模式 (9)

一、新媒体发展现状 我国新媒体正处于快速发展期,目前新媒体产业以中小企业为主,也涌现出新媒体领军企业。新媒体市场广阔,影响力日渐凸显,正吸引资本大规模流入,其营销价值增强,与此同时,其国际化竞争也加剧,整体相关产业向纵深挺进。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是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以后发展起来的新的媒体形态,是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移动技术,通过互联网,无线通信网,有线网络等渠道以及电脑、手机、数字电视机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的传播形态和媒体形态。近几年来,数字技术、网络技术和通信技术介入媒体的构成当中,创造出与传统媒体存在明显差异的新型媒体形态。全球信息网络以及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将传媒行业带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一大批网络新媒体如雨后春笋般成长起来。 新媒体是我国从2004 年新媒体发展的初级阶段开始,如今是突飞猛进,向“用”、“玩”与“互动”等多功能转变;新媒体消费群体与日俱增,催生了诸如“容器人”、“宅男女”等,社交媒体、移动媒体盛行,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国际投资基金的关注;新媒体是国家发展规划的重点。随着新媒体相关产业的制度、政策环境的不断放宽,产业化和市场化进程的加速,在美国,新媒体产业凸显出两大特点:有效的新市场开拓和新技术研发;全球新媒体出现“媒介融合”。 1、新媒体行业基本情况 随着我国经济结构的不断转型优化,新媒体行业正在不断融入我国社会经济和民生生活的各个领域,成为影响中国未来发展的重要因素。新媒体平台已成为经济发展新动能,“互联网+”成为媒体深化融合的新引擎。国家战略持续助推新媒体行业发展,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通过优势互补,“一体化”发展深度影响中国社会各层面发展。在我国大力推动网络和信息化事业发展的顶层设计强化下,新媒体连接多行业多领域发展,成为中国社会转型新阶段的关键因素,各种新技术、新理念、新形态、新模式竞相呈现。 2、新媒体行业生命周期情况 2016年是中国大陆全功能接入国际互联网22周年,在用户数量、市场规模、技术条件多年高速量化积累的基础上,网络发展进入了质变飞跃的时代。就全球来看,新媒体发展重心正在向亚洲转移。截至2015年年底,中国互联网用户为6.88亿,占全球总数的22%左右。但在用户增长方面,欧美发达国家已近饱和,因此,全球下一个30亿网民时代,将有90%来自于发展中国家

2020年影视剧传媒行业分析报告

篇一:2020-2020年文化传媒行业分析报告 2020年文化传媒行业分析报告 2020年7月出版 正文目录 1、文化传媒产业整体发展现状:规模持续扩张,增长方式转变 (3) 2 、文化传媒行业细分板块机遇 (8) 2.1、平面出版板块 (8) 2.1.1 、报媒面临双重压力,在线教育仍是热点 (8) 2.1.2、整体估值较低,多家纸媒业绩疲软 (12) 2.2、有线电视板块 (14) 2.2.1、数字有线互动电视抗衡互联网电视 (14) 2.2.2、整体估值合理,业绩参差不齐 (16) 2.3、影视娱乐板

块 (17) 2.3.1、三大趋势重塑泛娱乐商业模式 (17) 2.3.2 、整体估值合理,业绩稳健增长 (23) 3、投资机遇:业绩检验资源整合效果 (24) 3.1 、消费拉动增长,“用户为王” (24) 3.2 、热点业态仍需市场佐证 (25) 3.3、业绩检验效果,三类公司具备投资价值 (27) 图表目录 图表 1:2006-2020 年中国传媒产业总值与增长率及 GDP 增长率 (3) 图表 2:过去三年 CPI、教育文化和娱乐类 CPI 当月同比占股份情况 (4) 图表 3:过去三年我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中教育、文化和娱乐分类的变化 (5) 图表4:2002-2020 年我国城市电影票房年收入变化 (6)

图表 5:2011 年-2020 年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情况 (7) 图表6:过去三年国家广电总局对文化、体育与传媒财政拨款的决算情况 (8) 图表7:2020 年主要细分类的综合零售市场成长情况 (11) 图表8:2020 年 6 月28 日申万文化传媒板块估值情况 ................. 12 图表9:申万平面媒体板块 2020年上半年市场表现、2020 年及 2020 年 Q1 业 绩 ........................................................ . (13) 图表10:2004 年-2020 年我国有线电视用户规模变化 (14) 图表11:2012 年-2020 年歌华有线用户规模变化(万户) ................ 15 图表12:申万有线电视网络板块 2020 年上半年市场表现、2020 年及 2020 年 Q1 业 绩 ........................................................ ........ 17 图表13:申万影视动漫板块 2020 年上半年市场表现、2020 年及 2020年 Q1业

影视传媒行业分析报告

影视传媒行业分析报告 本报告共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是我国传媒行业的现状及发展前景,第二部分是我国影视传媒行业的现状及运作模式,第三部分是我国影视传媒行业的监管政策,第四部分是我国影视传媒行业的投资机会与风险分析。 第一部分我国传媒行业的现状及发展前景 (2) (一) 我国传媒行业的现状与分类 (2) (二) 我国传媒行业的发展前景 (2) 第二部分我国影视传媒行业的现状及运营模式 (3) (一) 影视传媒行业现状 (3) (二) 影视传媒行业的运营模式 (6) 第三部分我国传媒行业的监管及政策 (9) (一) 电影行业监管体系 (9) (二) 电视剧行业行业监管体系 (13) (三) 艺人经纪及相关服务业行业监管体系 (15) 第四部分我国影视传媒行业的投资机会及风险分析 (16) (一) 投资机会 (16) (二) 投资风险 (18)

第一部分我国传媒行业的现状及发展前景 (一)我国传媒行业的现状与分类 近些年来,中国传媒产业发展迅速,从传媒产业内部各行业的增幅来看,除报纸发行外,其他各行业的产值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2008年中国传媒产业的总产值约为5440亿元,较2007年增长13.1%。据中国传媒产业发展报告预测,2009年中国传媒产业总产值预计增长16%,达到6300亿元。 从传媒产业的分类看,传媒产业涵盖报纸、期刊、图书出版、电视、广播、电影、新媒体以及广告等多个行业,其中报刊、电视、广播与新媒体是目前四种主要的新闻信息传播媒介。本文主要对其中的影视传媒子行业进行研究。 (二)我国传媒行业的发展前景 2009 年,随着文化体制改革的深入,传媒行业逐渐进入质变阶段。《文化产业振兴规划》首次将文化体制改革和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上升到国家战略的层面,其中明确提出,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打开文化传媒行业的投融资渠道,培育大型传媒集团,落实财税和金融支持文化体制改革的配套政策,下图是2003年以来我国文化传媒产业政策一览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