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波合成应用知识

微波合成应用知识
微波合成应用知识

微波合成应用知识

微波在合成化学上的应用代表着这个领域的一个重要突破。它大幅度的改变了化学合成反应的执行和在科学界中人们对它的看法。以下就微波反应的原理,和微波合成在具体实验中的注意事项进行阐述。

1.微波反应原理:

在微波合成中,微波与反应混合物中的分子或离子直接偶合,通过偶极旋转或离子传导这两种方式将能量从微波传导到被加热物质,使得反应体系中能量快速增加。一方面可以使能量更有效的作用于各种反应,使得反应速度更快,反应产率更高,反应更清洁。另一方面微波直接将能量传递给反应物(转化为分子能),所以微波能够驱动某些在传统加热方式下不能发生的反应,为化学转换带来了全新的可能性。

2.什么是单模,多模微波

单模微波:简单的说是只用一种数学模型就可以表示的微波。多模微波:简单的说是需要用多种数学模型才能够表示的微波。单模微波作为一种单一作用到反应物上的能量,可以使我们的反应更加精确,反应容易控制,有很好的反应重现性。多模微波虽然不如单模微波可以精确的定量控制,但他具有较大微波反应腔体的特性也是非常重要的。

3.什么是环型聚焦微波

CEM在DISCOVER系列的微波合成仪器中,采用了基于AFC(AUTO FOCUS COUPLING)环形聚焦自动耦合单模微波技术,一方面确保了单模微波反应得重现性特点,另一方面聚焦微波的设计使微波场能量密度达到900w/l比驻波微波场能力密度大3-4倍,比通常多模微波能量密度大了30多倍。大能量的微波场能量提高了很多反应可能性。

在这里值得注意的是,我们在查以前参考文献的时候,一定要看清楚文献中使用的微波合成仪的类型。然后使用适合的微波功率进行合成。如果文献中没有提到仪器,那么我们在实验的时候就必须从较小的功率还是摸索。(比如以20W的功率开始摸索)

4.微波对于不同物质的作用

不同物质具有不同的微波特性,通常来说:金属反射微波;石英、特氟隆等是吸收微波的能力非常弱,这些物质能被微波穿透;在通常的反应物中,除非极性溶剂吸收微波的能力很弱以外,其余的溶剂、底物、催化剂等都具有不同吸收微波的能力。

溶剂通常可分为极性溶剂和非极性溶剂。极性溶剂因为在分子结构上处于非平衡状态具有偶极距,在微波场的作用下产生来回旋转,分子和分子就容易发生碰撞,分子间的碰撞提高了反应体系的能量。非极性分子就不会出现这种情况。所以极性溶剂通常能很容易吸收微波,非极性溶剂却不容易吸收微波。从这里我们也就可以理解不同极性的溶剂吸收微波的能力也是不一致。

离子溶液在微波场的环境中,阴阳离子也会发生来回迁移,并使得离子发生碰撞,提高反应体系能量。

5.微波反应可改变的条件

微波合成中哪些反应条件的改变可以提高创造出新的化合物的机会呢?

从反应物体系看:我们通常可以改变的是溶剂,底物,催化剂,以及反应体系中各种物质的比例等。

从辅助条件看:搅拌强度,是否预搅拌,气体保护,气体添加等。

从微波反应看:反应的温度,反应的时间,微波的利用率。

6.那些反应

为了安全,有些反应不能做,一般意义上在微波场作用下容易发生爆管的反应是不能做的。(比如:反应是连锁反应;反应物/溶剂带有CN或者N基团;反应物/溶剂闪点低于40度。)有些反应要特别小心(比如:反应是放热反应;反应产生气体)

7.不同溶剂如何选择合适的微波功率

在反应体系中溶剂是非常重要的。通常我们把溶剂的极性强弱作为他们吸收微波能力的考察指标。下面我们列出反应中常用溶剂的微波吸收水平。

上表中虽然我们指出了一些溶剂通常使用的微波功率,但是一定要注意微波功率不仅只是溶剂的事情,在很大程度上和我们反应底物和催化剂吸收微波的能力有关。和反应要达到的温度有关,反应容量有关。所以我们一定要综合看待我们体系所需要的微波功率。

通常我们第一次做反应的时候,我们必须要从最低的功率还是摸索,从20w开始,如果功率不够,逐步提高到35w,50w,80w,100w等。

8.反应温度

在仪器上我们最高可以设置的温度是300℃。但在进行微波合成的时候,反应温度常设定在沸点+10℃、沸点+25℃,沸点+50℃。但通常只做到溶剂沸点+50℃以内,以防止由于温度过高造成反应体系压力过大,造成危险。

我们也必须留意,某些溶剂在微波场的作用下会产生分解的情况。比如在微波作用下,DMSO在120℃保持30min就可能出现分解,DMF在150℃保持30min就可能出现分解。

当然,在各个条件安全的情况下,比如溶剂不会分解,如果反应体系压力并不高(小于150psi)的情况下,我们还是可以适当提高反应温度的。

9.反应时间

反应时间是另一个非常重要可以调节的合成条件。通常微波反应的保持时间在5min—30min。但这里我们还是要强调的是,不是所有反应延长时间后就能达到更高的转化率。反应时间延长也可能会造成副反应增加,也可能造成反应体系吸收微波能量过度出现分解的情况。

10.反应压力

仪器最高可以达到的反应压力是300psi(psi:磅/平方英寸),相当于20多个大气压。在通常的反应程序中,我们将反应控制压力设置为150psi。如果反应压力达到150psi,这时我们再通过手动方式实时控制,逐步增加压力控制限值,以保证反应的安全可靠。

如果反应压力过大,在一般情况下,系统会自动通过反应瓶顶部的盖子排出一部分气体来确保整个反应体系的安全。但如果发生排气,实验后一定要清洁压控等相关的部件。防止

有机溶剂对仪器造成腐蚀。

11.反应功率

仪器可以设置的最高功率是300W,但由于使用的是环形聚焦微波技术,微波利用率是非常高的。所以通常10ml反应中,微波功率都控制在150w以内。如果微波功率很大,但是体系的温度却升高很慢,原因可能是你反应体系都是非极性的,在这种情况下,微波在反应腔内的聚集造成能量的累积,能量累积过大,最后可能会造成反应体系中某些物质的分解,造成爆管。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在反应体系中加入一些极性溶剂,或者加入一些催化剂。使得反应更加顺利安全。

在这里再次强调,第一次做未知反应的时候,我们必须要从最低的功率还是摸索,从20w 开始,如果功率不够,逐步提高到35w,50w,80w,100w。

12.反应瓶的安装注意事项。

在10ml反应瓶中,我们最佳的加入量是2ml-5ml,在特殊情况下,比如反应温度和压力都不高的时候,反应量最少不能低于0.2ml,最多不能超过7ml.。

在35ml反应瓶中,最佳加入量是10ml-20ml,在特殊情况下,比如反应温度和压力都不高的时候,反应量最少不能低于2ml,最多不能超过25ml.。

在反应瓶的装配上,我们特别要注意,不要让我们的底物和催化剂挂在瓶壁。如果有样品挂在瓶壁,要用吸管吸取溶剂将样品冲下去。样品挂在瓶壁上,一方面会使反应效果减小,另一方面会使局部吸收微波产生热量,使反应瓶局部受热造成损坏。

反应瓶上的记号标注,我们应该用细的记号笔将标注写在反应瓶的上部侧面,不要把记号写得太花太大,不要将记号写在盖子的顶部。

为了提高反应瓶盖的利用率,我们在关闭和打开反应瓶盖的时候,一定不要太鲁莽。关闭瓶盖的时候,轻轻地从侧面斜盖下去。打开瓶盖是最好使用专用开瓶器,将瓶盖放置在手心轻轻打开。

13.冷却

在微波合成实验中,我们通常需要配备低噪音的空压机。这样在微波反应结束后,可以进行快速降温。一般来说,可以把降温时间从20min缩短到2min。这样可以减少由于降温过慢而造成的一些副产物的产生。当然在没有条件的情况下,我们也可以使用气瓶进行冷却。

14.微波功率最大化POWERMAX

在微波合成中,微波场能量越强,分子就越活跃了。一方面反应体系的能量提高了,另一方面反应物分子间碰撞的机会也增加了。但是由于某些极性反应体系吸收微波的特性太强,用很少的微波就提高了反应体系的温度。为了进一步提高微波能量,提高分子间碰撞的机会。我们采用了同步冷却的方式,一边加微波,一边将反应产生的热量带走,这样就可以实现微波功率的最大化。(另外一种降低反应体系极性的措施是加入某些非极性溶剂。)

15.固相反应的注意事项。

固相反应一般是几种固体混合在一起,直接在微波场的进行反应。当然有些时候在固相反应中也会添加一些溶剂来辅助反应的顺利进行。通常使用fixed power 方法模式。

在目标反应温度下会出现融解的,可以用standard的方法进行设置。

16.反应程序的编制技巧。

微波电路及设计的基础知识

微波电路及设计的基础知识 1. 微波电路的基本常识 2. 微波网络及网络参数 3. Smith圆图 4. 简单的匹配电路设计 5. 微波电路的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及常用的CAD软件 6. 常用的微波部件及其主要技术指标 7. 微波信道分系统的设计、计算和指标分配 8. 测试及测试仪器 9. 应用电路举例

微波电路及其设计 1.概述 所谓微波电路,通常是指工作频段的波长在10m~1cm(即30MHz~30GHz)之间的电路。此外,还有毫米波(30~300GHz)及亚毫米波(150GHz~3000GHz)等。 实际上,对于工作频率较高的电路,人们也经常称为“高频电路”或“射频(RF)电路”等等。 由于微波电路的工作频率较高,因此在材料、结构、电路的形式、元器件以及设计方法等方面,与一般的低频电路和数字电路相比,有很多不同之处和许多独特的地方。 作为一个独立的专业领域,微波电路技术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材料、工艺、元器件、以及设计技术等方面,都已经发展得非常成熟,并且应用领域越来越广泛。 另外,随着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的飞速发展,目前芯片的工作速度已经超过了1GHz。在这些高速电路的芯片、封装以及应用电路的设计中,一些微波电路的设计技术也已得到了充分的应用。以往传统的低频电路和数字电路,与微波电路之间的界限将越来越模糊,相互间的借鉴和综合的技术应用也会越来越多。 2.微波电路的基本常识 2.1 电路分类 2.1.1 按照传输线分类 微波电路可以按照传输线的性质分类,如:

图1 微带线 图2 带状线 图3 同轴线 图4 波导

图5 共面波导 2.1.2 按照工艺分类 微波混合集成电路:采用分离元件及分布参数电路混合集成。 微波集成电路(MIC):采用管芯及陶瓷基片。 微波单片集成电路(MMIC):采用半导体工艺的微波集成电路。 图6微波混合集成电路示例 图7 微波集成电路(MIC)示例

射频与微波技术知识点总结

射频/微波的特点: 1.频率高 2.波长短 3.大气窗口 4.分子谐振 微波频率:300MHz-3000GHz 波长:0.1mm-1m 独特的特点:RF/MW 的波长与自然界物体尺寸相比拟 在RF/MW 波段,由于导体的趋肤效应、介质损耗效应、电磁感应等影响,期间区域不再是单纯能量的集中区,而呈现分布特性。 长线概念:通常把RF/MW 导线(传输线)称为长线,传统的电路理论已不适合长线! RF/MW 系统的组成: 传输线:传输RF/MW 信号 微波元器件:完成微波信号的产生、放大、变换等和功率的分配、控制及滤波 天线:辐射或接收电磁波 微波、天线与电波传播的关系:(简答) 微波: 对象:如何导引电磁波在微波传输系统中的有效传输 目的:希望电磁波按一定要求沿微波传输系统无辐射的传输; 天线 任务:将导行波变换为向空间定向辐射的电磁波,或将在空间传播的电磁波变为微波设备中的导行波 作用:1.有效辐射或接收电磁波;2.把无线电波能量转换为导行波能量 电波传播 分析和研究电波在空间的传播方式和特点 常用传输线机构:矩形波导 共面波导 同轴线 带状线 微带线 槽线 分析方法 称为传输线的特性阻抗 特性阻抗Z0通常是个复数, 且与工作频率有关。 它由传输线自身分布参数决定而与负载及信源无关, 故称为特性阻抗 对于均匀无耗传输线, R=G=0, 传输线的特性阻抗为 此时, 特性阻抗Z0为实数, 且与频率无关。 常用的平行双导线传输线的特性阻抗有250Ω, 400Ω和600Ω三种。 常用的同轴线的特性阻抗有50 Ω 和75Ω两种。 均匀无耗传输线上任意一点的输入阻抗与观察点的位置、传输线的特性阻抗、终端负载阻抗及工作频率有关, 且一般为复数, 故不宜直接测量。 无耗传输线上任意相距λ /2处的阻抗相同, 一般称之为λ /2重复性。 传输线上电压和电流以波的形式传播, 在任一点的电压或电流均由沿-z 方向传播的行波(称为入射波)和沿+z 方向传播的行波(称为反射波)叠加而成。 传播常数γ: α为衰减常数, 单位为dB/m β为相移常数 对于均匀无耗传输线来说, 由于β与ω成线性关系, 故导行波的相速与频率无关, 也称为无色散波。当传输线有损耗时, β不再与ω成线性关系, 使相速υp 与频率ω有关,这就称为色散特性。 定义传输线上任意一点 z 处的反射波电压(或电流)与入射波电压(或电流)之比为电压(或电流)反射系数(越小越好) 当Zl=Z0时, Γl=0, 即负载终端无反射, 此时传输线上反射系数处处为零, 一般称之为负载匹配。而当Zl ≠Z0时, 负载端就会产生一反射波, 向信源方向传播, 若信源阻抗与传输线特性阻抗不相等时, 则它将再次被反射。 定义传输线上波腹点电压振幅与波节点电压振幅之比为电压驻波比, 用ρ表示: 0L Z C =)j /()j (0C G L R Z ωω++=βωωγj )j )(j (+=++≈a C G L R min max U U =ρ

微波的相关知识

微波的相关知识 一、微波的产生 微波能通常由直流电或50Hz交流电通过一特殊的器件来获得。可以产生微波的器件有许多种,但主要分为两大类:半导体器件和电真空器件。电真空器件是利用电子在真空中运动来完成能量变换的器件,或称之为电子管。在电真空器件中能产生大功率微波能量的有磁控管、多腔速调管、微波三、四极管、行波管等。在目前微波加热领域特别是工业应用中使用的主要是磁控管及速调管。 二、微波的热效应 微波对生物体的热效应是指由微波引起的生物组织或系统受热 而对生物体产生的生理影响.热效应主要是生物体内有极分子在微波高频电场的作用下反复快速取向转动而摩擦生热;体内离子在微波作用下振动也会将振动能量转化为热量;一般分子也会吸收微波能量后使热运动能量增加.如果生物体组织吸收的微波能量较少,它可借助自身的热调节系统通过血循环将吸收的微波能量(热量)散发至全身或体外.如果微波功率很强,生物组织吸收的微波能量多于生物体所能散发的能量,则引起该部位体温升高.局部组织温度升高将产生一系列生理反应,如使局部血管扩张,并通过热调节系统使血循环加速,组织代谢增强,白细胞吞噬作用增强,促进病理产物的吸收和消散等. 化学效应等.在微波电磁场的作用下,生物体内的一些分子将会产生变形和振动,使细胞膜功能受到影响,使细胞膜内外液体的电状况发生变化,引起生物作用的改变,进而可影响中枢神经系统等.微波干扰生物电(如心电、脑电、肌

电、神经传导电位、细胞活动膜电位等)的节律,会导致心脏活动、脑神经活动及内分泌活动等一系列障碍.对微波的非热效应,人们还了解的不很多.当生物体受强功率微波照射时,热效应是主要的(一般认为,功率密度在在10mW cm2者多产生微热效应.且频率越高产生热效应的阈强度越低);长期的低功率密度(1 m W/ cm2以下)微波辐射主要引起非热效应. 三、微波加热的原理 微波是频率在300兆赫到300千兆赫的电波,被加热介质物料中的水分子是极性分子。它在快速变化的高频点磁场作用下,其极性取向将随着外电场的变化而变化。造成分子的运动秀相互摩擦效应,此时微波场的场能转化为介质内的热能,使物料温度升高,产生热化和膨化等一系列物化过程而达到微波加热干燥的目的。 四、微波杀菌的机理 微波杀菌是利用了电磁场的热效应和生物效应的共同作用的结 果。微波对细菌的热效应是使蛋白质变化,使细菌失去营养,繁殖和生存的条件而死亡。微波对细菌的生物效应是微波电场改变细胞膜断面的电位分布,影响细胞膜周围电子和离子浓度,从而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能,细菌因此营养不良,不能正常新陈代谢,细胞结构功能紊乱,生长发育受到抑制而死亡。此外,微波能使细菌正常生长和稳定遗传繁殖的核酸[RNA]和脱氧核糖核酸[DNA],是由若干氢键松弛,断裂和重组,从而诱发遗传基因突变,或染色体畸变甚至断裂。 五、微波萃取的原理

微波技术基础课程学习知识要点

《微波技术基础》课程复习知识要点 (2007版) 第一章 “微波技术基础引论”知识要点 廖承恩主编的《微波技术与基础》是国内较为经典的优秀教材之一,引论部分较为详细的介绍了微波的工作波段、特点及其应用,大部分应用背景取材于微波通讯占主导地位的上世纪80’s / 90’s 年代。在科技迅猛发展的今天,建议同学们关注本网站相关联接给出的最新发展动态,真正做到学以致用,拓展自己的知识面,特别是看看微波在现代无线和移动通信、射频电路设计(含RFID )、卫星定位、宇航技术、探测技术等方面的应用,不要局限于本书的描述。(Microwaves have widespread use in classical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from long-distance broadcasts to short-distance signals within a computer chip. Like all forms of light, microwaves, even those guided by the wires of an integrated circuit, consist of discrete photons ….. NATURE| Vol 449|20 September 2007)1 本章的理论核心是在对导行波的分类的基础上推导了导行系统传播满足的微波的波段分类、特点与应用(TE 、TM 、TEM )和基本求解方法,给出了导行系统、导行波、导波场满足的方程;(Halmholtz Eq 、横纵关系)、本征值---纵向场法、非本征值---标量位函数法(TEM )。{重点了解概念、回答实际问题,比如考虑一下如按如下的份类,RFID 涉及那些应用?全球定位系统GPS 呢?提高微波工作频率的好处及实现方法?} 1.微波的定义 把波长从1米到1毫米范围内的电磁波称为微波。微波波段对应的频率范围为: 3×108Hz ~3×1011Hz 。在整个电磁波谱中,微波处于普通无线电波与红外线之间,是频率最高的无线电波,它的频带宽度比所有普通无线电波波段总和宽1000倍。一般情况下,微波又可划分为分米波、厘米波和毫米波三个波段。 2.微波具有如下四个主要特点:1) 似光性、2) 频率高、3) 能穿透电离层、4) 量子特性。 3.微波技术的主要应用:1) 在雷达上的应用、2) 在通讯方面的应用、3) 在科学研究方面的应用、 4) 在生物医学方面的应用、5) 微波能的应用。 4.微波技术是研究微波信号的产生、传输、变换、发射、接收和测量的一门学科,它的基本理论是经典的电磁场理论,研究电磁波沿传输线的传播特性有两种分析方法。一种是“场”的分析方法,即从麦克斯韦方程出发,在特定边界条件下解电磁波动方程,求得场量的时空变化规律,分析电磁波沿线的各种传输特性;另一种是“路”的分析方法,即将传输线作为分布参数电路处理,用克希霍夫定律建立传输线方程,求得线上电压和电流的时空变化规律,分析电压和电流的各种传输特性。 需要重点记忆的公式:表1-2(要求会用); 理解纵横f λ31081051010(m)(Hz)3103231063109-13101210-43101510-73101810-10无线电波 光波宇宙射 线视频射频

微波基本知识

微波加热技术常见问题解答 问题1:微波是什么? 问题2:微波是怎样产生的? 问题3:微波应用的频率有那些? 问题4:微波加热的原理是什么? 问题5:微波杀菌的机理是什么? 问题6:微波的穿透能力如何? 问题7:什么叫微波的选择性加热? 问题8:微波加热为什么称之为内部加热方式? 问题9:各种物质对微波的吸收能力如何? 问题10:微波的脱水效率如何? 问题1:微波是什么?答:微波与无线电波、红外线、可见光一样都是电磁波,微波是指频率为300MHz-300KMHz的电磁波,即波长在1米到1毫米之间的电磁波。微波频率比一般的无线电波频率高,通常也称为“超高频电磁波”。 问题2:微波是怎样产生的?答:微波能通常由直流或50MHz交流电通过一特殊的器件来获得。可以产生微波的器件有许多种,但主要分为两大类:半导体器件和电真空器件。电真空器件是利用电子在真空中运动来完成能量变换的器件,或称之为电子管。在电真空器件中能产生大功率微波能量的有磁控管,多腔速调管,微波三、四极管,行波管等。在目前微波加热领域特别是工业应用中使用的主要是磁控管及速调管。

问题3:微波应用的频率有那些?答:因为微波应用极为广泛,特别是通信领域,为了避免相互间的干扰,国际无线电管理委员会对频率的划分作了具体规定。分给工业、科学和医学用的频率有 433 兆赫、915兆赫、2450兆赫、5800兆赫、22125兆赫,与通信频率分开使用。目前国内用于工业加热的常用频率为915兆赫和2450兆赫。微波频率与功率的选择可根据被加热材料的形状、材质、含水率的不同而定。问题4:微波加热的原理是什么?答:介质材料由极性分子和非极性分子组成,在电磁场作用下,这些极性分子从原来的随机分布状态转向依照电场的极性排列取向。而在高频电磁场作用下,这些取向按交变电磁的频率不断变化,这一过程造成分子的运动和相互摩擦从而产生热量。此时交变电场的场能转化为介质内的热能,使介质温度不断升高,这就是对微波加热最通俗的解释。 问题5:微波杀菌的机理是什么?答:微波灭菌的机理在于,细菌、成虫与任何生物细胞一样,是由水、蛋白质、核酸、碳水化合物、脂肪和无机物等复杂化合物构成的一种凝聚态介质。其中水是生物细胞的主要成分,含量在75~85%,因为细菌的各种生理活动都必须有水参与才能进行,而细菌的生长繁殖过程,对各种营养物的吸收是通过细胞膜质的扩散、渗透和吸附作用来完成的。在一定强度微波场的作用下,物料中的虫类和菌体也会因分子极化驰豫,同时吸收微波能升温。由于它们是凝聚态物质,分子间的作用力加剧了微波能向热能的能态转化。从而使体内蛋白质同时受到无极性热运动和极性转动两方面的作用,使其空间结构变化或破坏,而使蛋白质变性。蛋白质变性

微波技术基础课程学习知识要点

《微波技术基础》课程学习知识要点 第一章学习知识要点 1.微波的定义—把波长从1米到0.1毫米范围内的电磁波称为微波。微波波段对应的频率范围为: 3×108Hz~3×1012Hz。在整个电磁波谱中,微波处于普通无线电波与红外线之间,是频率最高的无线电波,它的频带宽度比所有普通无线电波波段总和宽10000倍。一般情况下,微波又可划分为分米波、厘米波、毫米波和亚毫米波四个波段。 2.微波具有如下四个主要特点:1) 似光性、2) 频率高、3) 能穿透电离层、4) 量子特性。 3.微波技术的主要应用:1) 在雷达上的应用、2) 在通讯方面的应用、3) 在科学研究方面的应用、4) 在生物医学方面的应用、5) 微波能的应用。 4.微波技术是研究微波信号的产生、传输、变换、发射、接收和测量的一门学科,它的基本理论是经典的电磁场理论,研究电磁波沿传输线的传播特性有两种分析方法。一种是“场”的分析方法,即从麦克斯韦方程出发,在特定边界条件下解电磁波动方程,求得场量的时空变化规律,分析电磁波沿线的各种传输特性;另一种是“路”的分析方法,即将传输线作为分布参数电路处理,用克希霍夫定律建立传输线方程,求得线上电压和电流的时空变化规律,分析电压和电流的各种传输特性。 第二章学习知识要点 1. 传输线可用来传输电磁信号能量和构成各种微波元器件。微波传输线是一种分布参数电路,线上的电压和电流是时间和空间位置的二元函数,它们沿线的变化规律可由传输线方程来描述。传输线方程是传输线理论中的基本方程。 2. 均匀无耗传输线方程为

() ()()()d U z dz U z d I z dz I z 22222 20 -=-=ββ 其解为 ()()() U z A e A e I z Z A e A e j z j z j z j z =+=---120121ββββ 对于均匀无耗传输线,已知终端电压U 2和电流I 2,则: 对于均匀无耗传输线,已知始端电压U 1和电流I 1,则: 其参量为 Z L C 00 0=,βπλ=2p ,v v p r =0 ε,λλεp r =0 3. 终端接的不同性质的负载,均匀无耗传输线有三种工作状态: (1) 当Z Z L =0时,传输线工作于行波状态。线上只有入射波存在,电压电流振幅不变,相位沿传播方向滞后;沿线的阻抗均等于特性阻抗;电磁能量全部被负载吸收。 (2) 当Z L =0、∞和±jX 时,传输线工作于驻波状态。线上入射波和反射波的振幅相等,驻波的波腹为入射波的两倍,波节为零;电压波腹点的阻抗为无限大,电压波节点的阻抗为零,沿线其余各点的阻抗均为纯电抗;电压(电流)波腹点和电压(电流)波节点每隔λ4交替出现,每隔2λ重复出现;没有电磁能量的传输,只有电磁能量的交换。 (3) 当Z R jX L L L =+时,传输线工作于行驻波状态。行驻波的波腹小于两倍入射波,波节不为零;电压波腹点的阻抗为最大的纯电阻R Z max =ρ0,电压波节点的阻抗为最小的纯电阻R Z min =0ρ; ()()?????-=-= sin cos sin cos 011011Z z jU z I z I z Z jI z U z U ββββ()()?????+=+= sin cos sin cos 022022Z z jU z I z I z Z jI z U z U ββββ

微波应用技术常识

微波能应用技术常识解答 地点:微朗科技微波实验室 单位:株洲市微朗科技有限公司 时间:2011-12-23 声明:本研究成果归株洲市微朗科技有限公司所有,仿冒必究. 问题1:微波是什么? 答:微波与无线电波、红外线、可见光一样都是电磁波,微波是指频率为300MHz-300KMHz 的电磁波,即波长在1米到1毫米之间的电磁波。微波频率比一般的无线电波频率高,通常也称为“超高频电磁波”。 问题2:微波是怎样产生的? 答:微波能通常由直流或50MHz交流电通过一特殊的器件来获得。可以产生微波的器件有许多种,但主要分为两大类:半导体器件和电真空器件。电真空器件是利用电子在真空中运动来完成能量变换的器件,或称之为电子管。在电真空器件中能产生大功率微波能量的有磁控管,多腔速调管,微波三、四极管,行波管等。在目前微波加热领域特别是工业应用中使用的主要是磁控管及速调管。 问题3:微波应用的频率有那些? 答:因为微波应用极为广泛,特别是通信领域,为了避免相互间的干扰,国际无线电管理委员会对频率的划分作了具体规定。分给工业、科学和医学用的频率有433

兆赫、915兆赫、2450兆赫、5800兆赫、22125兆赫,与通信频率分开使用。目前国内用于工业加热的常用频率为915兆赫和2450兆赫。微波频率与功率的选择可根据被加热材料的形状、材质、含水率的不同而定。 问题4:微波加热的原理是什么? 答:介质材料由极性分子和非极性分子组成,在电磁场作用下,这些极性分子从原来的随机分布状态转向依照电场的极性排列取向。而在高频电磁场作用下,这些取向按交变电磁的频率不断变化,这一过程造成分子的运动和相互摩擦从而产生热量。此时交变电场的场能转化为介质内的热能,使介质温度不断升高,这就是对微波加热最通俗的解释。 问题5:微波杀菌的机理是什么? 答:微波灭菌的机理在于,细菌、成虫与任何生物细胞一样,是由水、蛋白质、核酸、碳水化合物、脂肪和无机物等复杂化合物构成的一种凝聚态介质。其中水是生物细胞的主要成分,含量在75~85%,因为细菌的各种生理活动都必须有水参与才能进行,而细菌的生长繁殖过程,对各种营养物的吸收是通过细胞膜质的扩散、渗透和吸附作用来完成的。在一定强度微波场的作用下,物料中的虫类和菌体也会因分子极化驰豫,同时吸收微波能升温。由于它们是凝聚态物质,分子间的作用力加剧了微波能向热能的能态转化。从而使体内蛋白质同时受到无极性热运动和极性转动两方面的作用,使其空间结构变化或破坏,而使蛋白质变性。蛋白质变性后,其溶解度、粘度、膨胀性、渗透性、稳定性都会发生明显的变化,而失去生物活性。另一方面,微波能的非热效应在灭菌中起到了常规物理灭菌所没有的特殊作用。也是造成细菌死亡的原因之一。 问题6:微波的穿透能力如何? 答:穿透能力就是电磁波穿入到介质内部的本领,电磁波从介质的表面进入并在其内部传播时,由于能量不断被吸收并转化为热能,它所携带的能量就随着深入介质表面的距离,以指

最新微波技术基础课程学习知识要点

《微波技术基础》课程学习知识要点 第一章 学习知识要点 1 ?微波的定义一 把波长从1米到0.1毫米范围内的电磁波称为微波。微波波段对应的频率范围 为:3X 108H Z ?3X 1012H Z 。在整个电磁波谱中,微波处于普通无线电波与红外线之间,是频率最高的 无线电波,它的频带宽度比所有普通无线电波波段总和宽 10000倍。一般情况下,微波又可划分为 分米波、厘米波、毫米波和亚毫米波四个波段。 2 ?微波具有如下四个主要特点:1)似光性、2)频率高、3)能穿透电离层、4)量子特性。 3 ?微波技术的主要应用:1)在雷达上的应用、2)在通讯方面的应用、3)在科学研究方面的 应用、4)在生物医学方面的应用、5)微波能的应用。 4?微波技术是研究微波信号的产生、传输、变换、发射、接收和测量的一门学科,它的基本理 论是经典 的电磁场理论,研究电磁波沿传输线的传播特性有两种分析方法。一种是“场”的分析方 法,即从麦克斯韦方程出发,在特定边界条件下解电磁波动方程,求得场量的时空变化规律,分析 电磁波沿线的各种传输特性;另一种是“路”的分析方法,即将传输线作为分布参数电路处理,用 克希霍夫定律建立传输线方程,求得线上电压和电流的时空变化规律,分析电压和电流的各种传输 特性。 第二章学习知识要点 1. 传输线可用来传输电磁信号能量和构成各种微波元器件。微波传输线是一种分布参数电路, 线上的电压 和电流是时间和空间位置的二元函数,它们沿线的变化规律可由传输线方程来描述。传 输线方程是传输线理论中的基本方程。 2. 均匀无耗传输线方程为 其解为 U Z i= A “e 八 A 2e j Z I Z 丁 Z — A 2e j 'Z Z o 对于均匀无耗传输线,已知终端电压U 2和电流丨2,则: U Z =U 2COS :Z jl 2Z 0sin :z d 2 U Z d 平 2Z dz 2 -:2 U Z ]=0 -■21 Z = 0 I Z = l 2 COS :Z jU

射频微波(知识点)

一、射频/微波技术及其基础 1、射频/微波技术的基础 ? 什么是微波技术 研究微波的产生、放大、传输、辐射、接收和测量的科学。射频/微波技术是研究射频/微波信号的产生、调制、混频、驱动放大、功率放大、发射、空间传输、接收、低噪声放大、中频放大、解调、检测、滤波、衰减、移相、开关等各个电路及器件模块的设计和生产的技术,利用不同的电路和器件可以组合成相应的射频/微波设备。微波技术主要是指通信设备和系统的研究、设计、生产和应用。 ? 微波技术的基本理论是以麦克斯韦方程为核心的场与波的理论 2、射频/微波的基本特性 ? 频率高、穿透性、量子性、分析方法的独特性 射频频段为30 ~ 300MHz ,微波频段为300MHz ~ 3000GHz ,相对应波长为1m ~0.1mm ,照射于介质物体时能深入到该物质的内部。根据量子理论,电磁辐射能量不是连续的,而是由一个个的“光量子”组成,单个量子的能量与其频率的关系为e = h ·f 式中,h = 4×10-15电子伏·秒 (eV ·S) 成为普朗克常数 3、射频/微波技术在工程里的应用 ? 无线通信的工作方式 1、单向通信方式 通信双方中的一方只能接收信号,另一方只能发送信号,不能互逆,收信方不能对 发信方直接进行信息反馈 2、双向单工通信方式 3、双向半双工通信方式 通信双方中的一方使用双频双工方式,可同时收发;另一方则使用双频单工方式, 发信时要按下“送话”开关。 4、双向全双工通信方式 通信双方可以通信进行发信和收信,这时收信与发信一般采用不同的工作频率,通 -讲 开关按-讲 按-讲 受话器受话器

二、电磁波频谱1 2、射频/

微波基础知识及测介电常数

实验五微波实验 微波技术是近代发展起来的一门尖端科学技术,它不仅在通讯、原子能技术、空间技术、量子电子学以及农业生产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在科学研究中也是一种重要的观测手段,微波的研究方法和测试设备都与无线电波的不同。从图1可以看出,微波的频率范围是处于光波和广播电视所采用的无线电波之间,因此它兼有两者的性质,却又区别于两者。与无线电波相比,微波有下述几个主要特点 图1 电磁波的分类 1.波长短(1m —1mm):具有直线传播的特性,利用这个特点,就能在微波波段制成 方向性极好的天线系统,也可以收到地面和宇宙空间各种物体反射回来的微弱信号,从而 确定物体的方位和距离,为雷达定位、导航等领域提供了广阔的应用。 2.频率高:微波的电磁振荡周期(10-9一10-12s)很短,已经和电子管中电子在电极间的飞越时间(约10-9s)可以比拟,甚至还小,因此普通电子管不能再用作微波器件(振荡器、放大器和检波器)中,而必须采用原理完全不同的微波电子管(速调管、磁控管和行波管等)、微波固体器件和量子器件来代替。另外,微波传输线、微波元件和微波测量设备的线度与波长具有相近的数量级,在导体中传播时趋肤效应和辐射变得十分严重,一般无线电元件如电阻,电容,电感等元件都不再适用,也必须用原理完全不同的微波元件(波导管、波导元件、谐振腔等)来代替。 3.微波在研究方法上不像无线电那样去研究电路中的电压和电流,而是研究微波系统中的电磁场,以波长、功率、驻波系数等作为基本测量参量。 4.量子特性:在微波波段,电磁波每个量子的能量范围大约是10-6~10-3eV,而许多原子和分子发射和吸收的电磁波的波长也正好处在微波波段内。人们利用这一特点来研究分子和原子的结构,发展了微波波谱学和量子电子学等尖端学科,并研制了低噪音的量子放大器和准确的分子钟,原子钟。(北京大华无线电仪器厂) 5.能穿透电离层:微波可以畅通无阻地穿越地球上空的电离层,为卫星通讯,宇宙通讯和射电天文学的研究和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前途。 综上所述微波具有自己的特点,不论在处理问题时运用的概念和方法上,还是在实际应用的微波系统的原理和结构上,都与普通无线电不同。微波实验是近代物理实验的重要组成部分。 实验目的 1.学习微波的基本知识; 2.了解微波在波导中传播的特点,掌握微波基本测量技术; 3.学习用微波作为观测手段来研究物理现象。

微波合成应用知识

微波合成应用知识 微波在合成化学上的应用代表着这个领域的一个重要突破。它大幅度的改变了化学合成反应的执行和在科学界中人们对它的看法。以下就微波反应的原理,和微波合成在具体实验中的注意事项进行阐述。 1.微波反应原理: 在微波合成中,微波与反应混合物中的分子或离子直接偶合,通过偶极旋转或离子传导这两种方式将能量从微波传导到被加热物质,使得反应体系中能量快速增加。一方面可以使能量更有效的作用于各种反应,使得反应速度更快,反应产率更高,反应更清洁。另一方面微波直接将能量传递给反应物(转化为分子能),所以微波能够驱动某些在传统加热方式下不能发生的反应,为化学转换带来了全新的可能性。 2.什么是单模,多模微波 单模微波:只用一种数学模型就可以表示的微波。多模微波:需要用多种数学模型才能够表示的微波。单模微波作为一种单一作用到反应物上的能量,可以使我们的反应更加精确,反应容易控制,有很好的反应重现性。多模微波虽然不如单模微波可以精确的定量控制,但他具有较大微波反应腔体的特性也是非常重要的。 3.什么是环型聚焦微波 CEM在DISCOVER系列的微波合成仪器中,采用了基于AFC(AUTO FOCUS COUPLING)环形聚焦自动耦合单模微波技术,一方面确保了单模微波反应得重现性特点,另一方面聚焦微波的设计使微波场能量密度达到900w/l比驻波微波场能力密度大3-4倍,比通常多模微波能量密度大了30多倍。大能量的微波场能量提高了很多反应可能性。 在这里值得注意的是,我们在查以前参考文献的时候,一定要看清楚文献中使用的微波合成仪的类型。然后使用适合的微波功率进行合成。如果文献中没有提到仪器,那么我们在实验的时候就必须从较小的功率还是摸索。(比如以20W的功率开始摸索) 4.微波对于不同物质的作用 不同物质具有不同的微波特性,通常来说:金属反射微波;石英、特氟隆等是吸收微波的能力非常弱,这些物质能被微波穿透;在通常的反应物中,除非极性溶剂吸收微波的能力很弱以外,其余的溶剂、底物、催化剂等都具有不同吸收微波的能力。

微波技术基础知识积累

微波技术基础知识积累 刘鹏 May 7, 2015

1. 微波基础知识 微波的定义 微波是指波长很短、频率很高的电磁波。广义上讲,频率300MHz到3000GHz,波长从1m到范围的电磁波都可以称为微波。但人们通常把波长1cm以下至(频率30GHz~3000GHz)的电磁波专门称为毫米波及亚毫米波,而把波长1cm以上至1m的电磁波才称为微波。 微波特性 微波总的特性可以简单记忆为:波长短、频率高、穿透性强。这三个特点又可以延伸出以下几个方面的特性:1)波长短 (1)共度性。微波波长比宏观物体的尺寸小很多时,微波照射在物体上就会产生显著反射。 (2)似光性。一般来说,波长越短,电磁波的传播特性就越接近光波特性,即类似光波具有直线传播、反射、散射、绕射等特性,而且随着波长的缩短,波束的定向性和分辨能力越高。 2)频率高 (1)共时性。微波振荡频率极高,故对应的每一个振荡周期时间极短。使得普通电子器件中点击对电子的控制失去作用,因而普通电子管不能用来作为微波的振荡和放大。 (2)带宽性。任何信息的传递都必须占有一定的频带,一个语言信号至少要3000Hz,而一路电视信号则需用8MHz频带。因为微波的频率高,所以其包含的频带宽,信息容量大。 3)穿透性。 (1)微波照射到介质时具有穿透性,主要表现在云、雾、雪等对微波传播影响较小,这为全天候微波通信和遥感技术打下基础;微波能穿透生物,这为微波生物医学打下基础;另一方面,几个波段的微波受电离层的影响较小,可以容易的从地面向外层空间传播,故其为空间通信、卫星通信、卫星遥感和射电天文学的研究提供了难得的无线电通道。 (2)热效应特性。微波照射到介质上时能深入到介质内部,从而使微波对介质的作用在内部和外部同时进行,这也是微波加热不同与一般加热的优点基础。

微波知识点(精华)

绪论 1、微波是电磁波谱中介于超短波与红外线之间的波段。频率(300MHz —3000GHz)。波长(1m—0.1mm )微波分为: 分米波、厘米波、毫米波、亚毫米波。 特点:似光性、穿透性、热效应特性、宽频带特性、散射性、抗低频干扰特性视距传播性、分布参数的不确定性、电磁兼容和电磁环境污染。 第一章 2、微波传输线:是用以传输微波信息和能量的各种形式传输系统的总称 3、T EM波指①无纵向电磁场分量的电磁波称为横电磁波 ②电矢量和磁矢量都与传播方向垂直 TE波指电矢量与传播方向垂直,或者说传播方向上没有电矢量 TM波是指磁矢量与传播方向垂直 4、特性阻抗:传输线上导行波电压与电流的比值: ①Z0= U:)(定义式),乙=厝恰(推出来的),仅由传输线自身的分布参数决定而与负载及信号源无关。 ②对于均匀无耗传输线:Z0 =.; ③平行双导线传输线的特性阻抗: Z0 =〕丝|门(d为传输线直径,D为间距,E r为相对介电常数,常用的特… d 性阻抗:250 Q , 400 Q , 600 Q ) ^In b(a,b分别为内外导体半径,常用的特性阻抗: ④无耗同轴线的特性阻抗:Z0=50 Q , 75 Q) ;r :' 5、传播常数Y是描述传输线上导行波沿导波系统传播过程中衰减和相移的参数。 , 是衰减常数,dB/m。是相移常数,rad/m 6、输入阻抗是传输线上任意一点Z处的输入电压与输入电流之比,—— 7、输入阻抗与特性阻抗的关系:Z in(z)=Z0fj茫 8 反射系数:传输线上任意一点反射波电压(电流)与入射波电压(电流)的比值,】u = (定义式) U H6z)推出:?z)= r e42(z,其中=乙一Z° = K|e j°(『1为终端反射系数)乙+ Z0 合起来就是:F(z)= - e j(^闵(指任一点的反射系数) 对于均匀无耗传输线,】⑵大小均等,沿线只有相位按周期变化,周期为一,也就是一重复性 ()2 2 Z -Z 1 9、对于-1 1 0,①当乞时,丨=0,此时传输线上任一点的反射系数都等于0,称之为负载匹配②当乙=Z0 Z 2 1 *Z0 时,有反射波,不匹配 1+『() 10、输入阻抗与反射系数的关系:Z in(z)二Z00■(知道一个就可以推出其他的) 1-r(z) 11、驻波比:传输线上波腹点电压振幅与波节点电压振幅的比值为电压驻波比

微波炉的基本知识

第一章微波炉的基本知识 1、微波简介 微波是频率非常高的电磁波,波长介于1m-1mm之间,其频率一般在300-300000MHz之间,属超高频波段。其低端与无线电的超短波波段相接,高端与远红外波段相接。微波在真空中或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和光速相同,都为3×108m/s(在真空中时)。 微波主要应用于通信、雷达、导航、气象等方面、随着微波在工业和家庭方面的应用,为了防止它对通信、广播、电视和雷达等的干扰,国际上规定工业、科学及医学等等使用的微波频段只有4个,即:915±25MHz;2450±50MHz;5800±75MHz;22500±125MHz目前国际上广泛使用的微波加热频率为915MHz和2450MHz。加热频率为915MHz(波长约32.97cm)的微波炉(也称为微波灶)主要在产业和工业部作烘烤、干燥、消毒用;加热频率为2450MHz (波长约12.24cm)的微波炉主要作家庭烹调用。 2、微波的基本特性 微波是电磁波,它与可见光一样是直线传播的,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等于光速,它在传播过程中能够发生反射和折射。它与加热有关的特性主要有: ⑴吸收性:微波遇到含水或含脂肪的食物,能够被大量地吸收,并转化为热能。微波炉就是 利用这个特性来加热食物的。另外,木材、橡胶、土壤等也会吸收微波而发热。 ⑵反射性:微波遇到金属良导体,如银、铜、铝等会像镜子反射光线一样被反射。因此,常用金属隔离微波。微波炉中常用金属制作箱体和波导,用金属网外加钢化玻璃制作微波炉的 炉门观察窗。 ⑶穿透性:微波遇到绝缘材料,如玻璃、塑料、陶瓷、云母、聚乙烯、聚丙烯、纸等,会像光线透过玻璃一样顺利通过,而不被吸收,所以也不会发热。因此,常用绝缘材料制作微波炉中使用的盘碟、覆盖食物的薄膜等,它们不会影响微波对食物的加热效果。 3、微波辐射简述 微波是电磁波中的一种,不同频率的电磁波对人体的影响如表1.1所示。 家用微波炉的微波频率为2450MHz,它不可能穿透人体损伤内部器官,只是对皮肤和体表组织有所影响,一般不影响健康。不过有的科学家认为,由于眼睛水晶体没有血管散热及睾丸对辐射比较敏感,因此在长时间的微波辐射下,人体最容易受到伤害的是眼睛水晶体和睾

微波技术基础课程学习知识要点资料讲解

微波技术基础课程学习知识要点

《微波技术基础》课程学习知识要点 第一章 学习知识要点 1.微波的定义— 把波长从1米到0.1毫米范围内的电磁波称为微波。微波波段对应的频率范围为: 3×108Hz ~3×1012Hz 。在整个电磁波谱中,微波处于普通无线电波与红外线之间,是频率最高的无线电波,它的频带宽度比所有普通无线电波波段总和宽10000倍。一般情况下,微波又可划分为分米波、厘米波、毫米波和亚毫米波四个波段。 2.微波具有如下四个主要特点:1) 似光性、2) 频率高、3) 能穿透电离层、4) 量子特性。 3.微波技术的主要应用:1) 在雷达上的应用、2) 在通讯方面的应用、3) 在科学研究方面的应用、4) 在生物医学方面的应用、5) 微波能的应用。 4.微波技术是研究微波信号的产生、传输、变换、发射、接收和测量的一门学科,它的基本理论是经典的电磁场理论,研究电磁波沿传输线的传播特性有两种分析方法。一种是“场”的分析方法,即从麦克斯韦方程出发,在特定边界条件下解电磁波动方程,求得场量的时空变化规律,分析电磁波沿线的各种传输特性;另一种是“路”的分析方法,即将传输线作为分布参数电路处理,用克希霍夫定律建立传输线方程,求得线上电压和电流的时空变化规律,分析电压和电流的各种传输特性。 第二章 学习知识要点 1. 传输线可用来传输电磁信号能量和构成各种微波元器件。微波传输线是一种分布参数电路,线上的电压和电流是时间和空间位置的二元函数,它们沿线的变化规律可由传输线方程来描述。传输线方程是传输线理论中的基本方程。 2. 均匀无耗传输线方程为 () ()()()d U z dz U z d I z dz I z 22222 20 -=-=ββ 其解为 ()()() U z A e A e I z Z A e A e j z j z j z j z =+=---120121ββββ 对于均匀无耗传输线,已知终端电压U 2和电流I 2,则: ()()?? ???+=+= sin cos sin cos 022022Z z jU z I z I z Z jI z U z U ββββ

微波产品基础知识1(1)

微波产品基础知识 1.滤波器的概念及作用:用来分开及组合不同的频率,选取需要的信号频率,抑制不需要的信 号频率. 2.滤波器的四种形式:低通.高频.带通.带阻. 3.调谐及耦合杆:根据需要,用于调谐频率及带宽 4.谐振杆:滤波器中决定谐振频率的关键器件 5.飞杆:根据客户需要,改变通带外抑制度,根据其特性阻抗可分为容飞和感飞两种 6.IN及OUT:射频信号输入输出端口 7.N型接插件:连接器的一种,一般根据客户需要进行选定,常用的接插件还有SMA.7/16等. 8.功率/电平:放大器的输出能力,一般单位为W. MW.dBm 9.增益:即放大倍数,单位可表示为分贝.即dB=10Log 10.插损:当某一器件或部件接入传输电路后所增加的衰减,单位用dB表示. 11.驻波比:行驻波状态时,波腹电压与波节电压之比. 12.耦合度:耦合端口与输入端口的功率比.单位用dB 13.隔离度:本振或信号泄露到其它端口功率与原有功率之比,单位用dB 14.单工:亦称单频单工制,即收发使用同一频率,由于接收和发送使用同一个频率,所以收发不 能同时进行,称为单工. 15.双工:亦称异频双工制,即收发使用两个不同频率,任何一方在发话的同时都能收到对方的 讲话 16.放大器:用以实现信号放大的电路 17.滤波器:通过有用频率信号抑制无用频率信号的部件或设备. 18.功分器:进行功率分配的器件 19.耦合器:从主干通道中担取出部分信号的器件 20.负载:终端在某一电路或电器输出端口,接收电功率的元器件.部件或装置统称为负载.对负 载最基本的要求是阻抗匹配和所能承受的功率. 21.环形器:使信号单方向传输的器件 22.馈线:是传输高频电流的传输线. 23.天线:是将高频电流或波导形式的能量变换成电磁波并向规定方向发射出去或把来自一定 方向的电磁波还原为高频电流的一种设备. 24.合路器:用来对RF信号进行最后一级的合路,该器件的主要用途为对两路或多路平均输入 功率的RF信号进行合路,可同时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RF信号进行合路后送至天线进行发射. 25.散热片:由于功率的因素导致腔体过热,主要用散热片来对合路器腔体进行散热. 26.合路器印制板:运用分支线原理,进行合路的一种方式. 27.双向耦合器:双向耦合器提供一个测试界面端口来监测双工器主端口和天线.定向耦合器是 一个四端口装置.它允许小数量的信号越过天线通道作为系统诊断的样本.天线信号可以在前向(朝天线)或者反射(朝双工器)两个方向取样. 28.驻波披警器:驻波比告警所针对的对象是对双工器天线端口的驻波比进行检测告警,驻波比 从根本上来说是指在均匀无耗传输线上,电压U(z)的最大振幅值与电压U(z)的最小振幅之比. 29.中心频率带通或带阻滤波器两个截止频率的几何平均值。通常情况可用算术平均值计算 30.截止频率相对衰耗达到某规定值的通带边缘频率。 31.频率温度系数指在给定温度范围例内,单位温度变化引起的滤波器频率的相对变化量 32.通带宽度通带两截止频率间的频率间隔,其值等于两截止频率之差。 33.通带波动通带内某一规定频段衰耗的最大变化值

微波知识50题

1、微波的波长 微波是指频率为300MHz-300GHz的电磁波,是无线电波中一个有限频带的简称,即波长在1米(不含1米)到1毫米之间的电磁波,是分米波、厘米波、毫米波的统称。微波频率比一般的无线电波频率高,通常也称为“超高频电磁波”。 2、微波的性质 微波的基本性质通常呈现为穿透、反射、吸收三个特性。对于玻璃、塑料和瓷器,微波几乎是穿越而不被吸收。对于水和食物等就会吸收微波而使自身发热。而对金属类东西,则会反射微波。 3、介质的穿透性 通过不同介质时,会发生折射、反射、绕射、散射及吸收等等。电磁波的传播有沿地面传播的地面波,还有从空中传播的空中波以及天波。波长越长其衰减也越少,电磁波的波长越长也越容易绕过障碍物继续传播。机械波与电磁波都能发生折射\反射\衍射\干涉,因为所有的波都具有波粒两象性.折射\反射属于粒子性;衍射\干涉为波动性。 4、天波与地波 天波是靠电磁波在地面和电离层之间来回反射而传播的。天波是短波的主要传播途径。短波信号由天线发出后,经电离层反射回地面,又由地面反射回电离层,可以多次反射,因而传播距离很远(可上万公里),而且不受地面障碍物阻挡。但天波传播的最大弱点是信号很不稳定的,处理不好会影响通信效果。 沿大地与空气的分界面传播的电波叫地表面波,简称地波,传播时无线

电波可随地球表面的弯曲而改变传播方向。长波无线电之传递,以地波为主。其折射率在海面与平原之吸收率均较小。在传播途中的衰减大致与距离成正比,因受气候影响甚微,在有效距离内通信可靠。 5、卫星通信 卫星通信是地球上(包括陆地、水面和低层大气中)无线电通信站之间利用人造卫星作为中继站而进行的空间微波通信,卫星通信是地面微波接力通信的继承和发展。我们知道微波信号是直接传播的,因此,可以把卫星通信看作是微波中继通信的一种特例,它只是把中继站放置在空间轨道上。 6、卫星通信使用哪些频段? 由于卫星处于外层空间,即在电离层之外,地面上发射的电磁波必须能穿透电离层才能到达卫星;同样,从卫星到地面上的电磁波也必须穿透电离层,而在无线电频段中只有微波频段恰好具备这一条件,因此卫星通信使用微波频段。 目前大多数卫星通信系统选择在下列频段工作:(1) UHF波段(400 MHz/200 MHz);(2) L波段(1.6 GHz/1.5 GHz);(3) C波段(6.0 GHz/4.0 GHz);(4) X波段(8.0 GHz/7.0 GHz);(5) K波段(14.0 GHz/12.0 GHz;14.0 GHz/11.0 GHz;30 GHz/20 GHz)。由于 C 波段的频段较宽,又便于利用成熟的微波中继通信技术,且天线尺寸也较小,因此,卫星通信最常用的是 C 波段。 7、微波检测 根据微波反射、透射、衍射干射、腔体微扰等物理特性的改变,以及被

产品知识培训大纲

HID产品知识大纲 一、氙气灯的概念 氙气灯是一种含有氙气的新型大灯,又称高强度放电式气体灯,英文简称 HID(IntensityDischargeLamp)。它的原理是在UV-cut抗紫外线水晶石英玻璃管内,以多种化学气体充填,其中大部份为氙气(Xenon)与碘化物等惰性气体,然后再透过增压器(Ballast)将车上12伏特的直流电压瞬间增压至23000伏特的电流,经过高压震幅激发石英管内的氙气电子游离,在两电极之间产生光源,这就是所谓的气体放电。而由氙气所产生的白色超强电弧光,可提高光线色温值,类似白昼的太阳光芒,HID工作时所需的电流量仅为3.5A,亮度是传统卤素灯泡的三倍,使用寿命比传统卤素灯泡长10倍。 二、氙气灯(HID)的发光原理 汽车氙气灯与传统卤素灯不同,这是一种高压放电灯,它的发光原理是利用正负电刺激氙气与稀有金属化学反应发光,因此灯管内有一颗小小的玻璃球,这其中就是灌满了氙气及少许稀有金属,只要用电流去刺激它们进行化学反应,两者就会发出高达4000K-12000K色温度的光芒。它采用一个特制的镇流器,利用汽车电池12V电压产生23000V以上的触发电压使灯启动。启动后0.8秒的亮度是额定亮度的20%,达到卤素灯的亮度,并使大灯4秒以内达到额定亮度的80%以上。在灯稳定后镇流器向灯提供约80V供电电压,保持灯以恒定功率运转。 三、氙气灯(HID)的性能特点 1、亮度高:一般的55W卤素灯只能产生1000流明的光,而35W氙气灯能产生3200流明的强光,亮度提升300%,拥有超长及超广的视野,为你带来前所未有的驾车舒适感;让夜晚不再黑暗,视野更清晰,可大大减少行车事故率。 2、寿命长:氙气灯是利用电子激发气体发光,并无钨丝存在,因此寿命较长,约为3000小时,大幅度超越汽车夜间行驶的总时数,而卤素灯只有250小时。 3、节能:氙气灯只有35W,而发出的是55W卤素灯3.5倍以上的光,大大减轻了汽车电力系统的负荷,电力损耗节省40%,相应提高了车辆性能,节约能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