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高考历史模拟试卷

上海高考历史模拟试卷
上海高考历史模拟试卷

上海高考历史模拟试卷

(考试时间120分钟,试卷总分150分)

第一卷分叉部分

考生注意:

分叉部分A组题适合使用“一期课改”老教材的考生解答,B组题适合使用“二期课改”新教材的考生解答。考生可以任选A组、B组试题,但不能交叉答题。若考生同时选做A组、B组试题,阅卷时只以A组试题记分。

A组题(适合一期课改考生)

一、选择题(共30分,每小题2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考古学家和人类学家研究发现,铲形门齿是炎黄子孙区别于世界其他民族的特有的生理印记之一。持有该特征的最早的古人类是 ( )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山顶洞人 D.河姆渡人

解析:A

2.我国古代形成南稻北粟的农作物种植格局最早是在 ( ) A.母系氏族社会 B.商朝时期

C.父系氏族社会

D.西周时期

解析:A

3.观察下列图片,其中所反映的历史朝代最早的是 ( )

解析:C

4.“竹帛烟销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诗中提到秦朝的历史事件是 ( ) A.政治改革、平定山东 B.农民起义、刘项文盲

C.焚书坑儒、农民起义

D.统一六国、焚书坑儒

解析:C

5.汉武帝问策贤良文学,董仲舒对曰:“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汉书·董仲舒传》)董仲舒的对策 ( ) A.指出了汉武帝弱点 B.违背了汉武帝初衷

C.触犯了汉武帝忌讳 D.迎合了汉武帝意愿

解析:D

6.张骞通西域的重要意义对当今最有影响的是 ( ) ①新疆地区第一次与内地联成一体②促进西域与中原的经济文化联系

③促使中国丝绸走出国门名闻天下④推动佛教文化传入中国扩大影响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解析:D

7.造成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国家分裂的原因的渊源是 ( ) A.少数民族大量内迁,势力日益壮大 B.东汉末豪强地主势力恶性膨胀

C.统治者偏安一隅,无心统一全国

D.士族势力腐朽,中央集权严重削弱

解析:B

8.封建国家的政策连续性、稳定性的结果突出表现在下列哪些历史现象中 ( )

①“文景之治”②“光武中兴”③“贞观之治”④“开元盛世”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D

9.从敦煌壁画上发现过唐人画的“刷牙图”。据专家研究,刷

牙习俗始于印度,随佛教传入我国。此材料最能体现的主题是

( )

A. 佛教宣扬个人卫生

B. 唐人重视口腔卫生

C.唐人善于学习外来先进生活方式

D. 唐文化对西方产生影响

解析:C

1O.“专取国家盛衰,系生民休戚,善可为法,恶可为戒者,为编年一书。”此书是指 ( ) A.《春秋》 B.《史记》 C.《通典》 D.《资治通鉴》

解析:D

11.“以强大的凝聚力固守本民族宗教文化传统而著称的犹太民族,其中一支在北宋中叶进入开封定居,长期过着和平生活,得到汉族平等对待,逐渐放弃本民族语言,开始学习儒家经典,最终失去保持本民族特征的心态,融合到汉族之中。”这里所说的融合是指 ( ) A.文化和民族心理的同化 B.体貌特征的同化

C.语言文字的同化

D.生活习俗的同化

解析:A

12.宋朝实行“与士大夫共治天下”,其主要途径是 ( )

A.察举制

B.士族制

C.按财产和出身决定

D.科举制

解析:D

13.介绍欧洲水利方法和记述石灰岩溶蚀地貌的两部巨著分别是()

A.《天工开物》和《农政全书》

B.《天工开物》和《徐霞客游记》

C.《农政全书》和《徐霞客游记》

D.《本草纲目》和《农政全书》

解析:C

14.中国人民早在古代就创造过世界航海壮举。中国古代对外交通经历了由西北陆路转向东南海路过程,实现这一转变的根源是 ( ) A.北方长期战乱,南方相对稳定 B.海上交通比陆上方便

C.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向南转移 D.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

解析:C

15.我国乾隆时人说:近日,富商巨贾,挟其重资,多买土地,或数十顷,或数百顷。下列说法与材料不相符的是 ( )

A.有利于资本主义萌芽发展 B.“以末至富,以本守之”

C.影响手工业扩大再生产

D.加剧土地兼并

解析:A

二、简释与问答题(共20分)

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

唯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资产少者则其税少,资产多者则其税多。曾不悟资产之中,事情不一。有藏于襟怀囊箧,物虽贵而人莫能窥;有积于场圃困仓.直虽轻而众以为富;有流通蕃息之货,数虽寒而计日收赢;有庐舍器用之资,价虽高而终岁无利。如此之比,其流实繁。

——《陆宣公奏议》

(1)材料所述为我国古代哪一朝代的什么赋税制度?(2分)

(2)该朝早期的赋税制度是什么?导致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2分)

(3)材料是如何评价该赋税制度的?(2分)

(4)请再列举我国该朝代之后至近代以前的赋税制度一例,并简述我国古代赋税制度的发展趋势及变化原因。(4分)

答案:(1)唐朝;两税法。(2分)

(2)租庸调制。唐朝后期,土地兼并严重,导致租庸调制无法实行。(2分)

(3)利:改变了过去以人丁为主的征税标准;以资产多少收税,有利于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

弊:资产没有估算标准,无法准确计算出来;能生利的资产和不能生利的资产同样看待。(2分)

(4)列举:宋方田均税法、明一条鞭法、清地丁银制等。(1分)

趋势:征税标准由以人丁为主逐渐向以田亩为主过渡;由实物地租逐渐向货币地租发展;征税时间由不定时逐渐发展为基本定时;农民由必须服一定时间的徭役和兵役发展为可以代役;税种由繁多逐渐减少。(任二,2分)

原因:随着封建经济的发展,封建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松弛;用银两收税则是封建社会后期商品经济活跃及资本主义萌芽产生的相应反映。(1分)

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太祖、太宗平一海内,惩累朝暮跋扈,尽收天下劲兵……兵无常帅,帅无常师,内外相推,上下相制,等级相轧……是以天下晏然。逾百年而无犬吠之惊,此制兵得其道也。

——摘自《文献通考》材料二:本朝鉴五代藩镇之敝。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刑政,一切收了,州郡逐日就困弱,靖康之役,虏骑所过,莫不清散。

——摘自《朱子语类》

(1)依据材料,分别概述两则材料对宋初改革的不同评价。(2分)

(2)你认为,对同一历史事件产生不同评价的因素主要有哪些?(2分)

(3)有人说,这一时期通过改革形成了“政治新格局”,你是如何理解的。(2分)

(4)你如何全面评价该格局带来的影响,并各用史实证明。(4分)

答案: (1)材料一认为宋初改革措施使天下晏然,战祸平息;材料二认为它使地方兵弱财困,终于导致“靖康之役”溃败。(2分)

(2)评价者的立场观点、占有的史料不同等。(2分)

(3)“政治新格局”是指确立了“重文轻武”的政治格局。(2分)

(4)该格局有利于维持政权的长期稳定,改变了东汉末以来严重的武将夺权的局面(如两宋基本未出现武将篡权的事件);同时也有利于文化的繁荣(如宋词的繁荣、科举制的兴盛等)。但该格局也导致国家战斗力的低下,以至在边境冲突中处于劣势(如澶渊之盟)。(4分,两方面评价各一点即可,史实各1分)

(其余试题见共同部分)

B组题(适合二期课改考生)

一、选择题(共30分,每小题2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人类进入文明社会的标志不包括 ( ) A.金属工具的出现 B.文字的使用

C.国家的产生 D.合适的生存环境

解析:D

2.1798年的一天,拿破仑站在吉萨金字塔前已经卧了几千年的巨大的狮身人面像前,对他的远征军说:“士兵们!4000年的历史在蔑视你们!”金字塔中的墓室壁画文字是( ) A.楔形文字 B.圣书字 C.印章文字 D.玛雅文

解析:B

3.“我们的政治制度不是从我们邻人的制度中模仿得来的。我们的制度是别人的模范,而不是我们模仿任何其他人的(伯里克利)。”该政治制度是 ( )

A.僭主政治 B.寡头政治 C.民主政治 D.集权政治

解析:C

4.老舍的《四世同堂》描述了我国传统的家族制度,而如今,核心家庭正日益成为社会的基本细胞。造成这种变化的原因不包括 ( ) A.封建制度的崩溃 B.经济的发展

C.伦理道德观念的变化 D.法律的规定

解析:D

5.20世纪上半叶,造成世界范围内大批群体性移民和难民的主要原因是 ( )

A.草原民族的西征 B.新航路的开辟

C.工业革命的开展 D.法西斯侵略扩张

解析:D

6.“冠冕堂皇”是对人们最起码的礼仪要求。这里的“冠”属于服饰中的 ( )

A.头衣

B.体衣 C.足衣 D.佩饰

解析:A

7.在我国传统的诞生礼仪式中存在着生男仪式繁、生女仪式简的,其根本原因是 ( ) A. 儒家思想的影响 B. 封建制度的存在

C.小农经济的制约 D. 佛教文化的浸润

解析:C

8.莎士比亚的作品以人文主义观点反映了英国哪一历史时期的社会矛盾 ( )

A.封建制度兴起 B.资本主义兴起

C.工业革命 D.二战时期

解析:B

9.以下生活方式属于信息社会特征的是 ( )

A.群居

B.村落定居

C.城市化

D.城乡一体化

解析:D

10.西方教育中“人文气息的学术氛围和自由探讨的创新精神”源于 ( )

A.雅典学园

B.中世纪教会大学

C.近代高等教育体系 D.古代东方教育思想的影响

解析:A

11.以下对“新航路开辟”评价最合理的是 ( )

A.是人类全球交往的开始

B.促进世界各地区经济的共同发展

C.是世界市场形成的标志 D.认识到“地球是人类共同的家园”

解析:A

12.二战后,对伤病员、战俘的待遇和保护平民作了更加系统的规定的文件是 ( )

A.战争开始公约 B.非战公约

C.联合国宪章 D.日内瓦公约

解析:D

13.资本主义进入垄断阶段是在 ( )

A.18世纪下半叶 B.19世纪上半叶

C.19世纪中期 D.19世纪末20世纪初

解析:D

14.以下会徽代表的国际组织中属于全球经济合作组织的是 ( )

解析:D

15.政府加强了对社会保障的干预,社会保障逐渐走向法制化和社会化发展途径始于哪一历史事件之后 ( )

A. 英国颁布《伊丽莎白济贫法》 B.德国颁布《疾病保险法》

C. 美国颁布《社会保障法》

D. 英国发表《贝弗里奇报告》

解析:C

二、简释与问答题(共20分)

16.阅读下表,回答问题。(10分)

世界人口增长表

(1)依据上表,简述不同时期世界人口变化情况。(2分)

(2)导致这些变化的原因是什么?(3分)

(3)人口的过快增长会带来哪些社会问题?(至少写出3点)(3分)

(4)对于当前世界人口过快增长的现状,你认为可以采取哪些措施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2分)

答案:(1)农业社会以前人口增长缓慢,之后人口增长速度不断加快,尤其是50年代以来,人口急剧增长。(2分)

(2)生产力发展;农业的发展;工业革命后,科学进步,医疗卫生水平提高。(3分)

(3)资源缺乏、能源短缺、交通阻塞、就业压力、住房紧张、福利不足等。(3分)

(4)合理即可。(2分)

17.上海博物馆于2006年7月1日至10月7日,与大英博物馆合作在上海举办“艺术与帝国——大英博物馆藏亚述珍品展”。西亚美索不达米亚地区(即两河流域,今伊拉克所在地)是世界古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而“亚述文明”又是美索不达米亚地区与古代巴比伦齐名的重要文明之一。它起源于公元前3000年,于公元前8—7世纪时达到鼎盛。

问题:(10分)

(1)当时,两河流域通用的文字是什么?列举用该种文字记录流传下来的法典一部。(2分)

(2)从文明的地理特征来看,“亚述文明”属于哪一类?这种文明在经济和政治方面有何显著特征?(3分)

(3)近代国家博物馆建立的条件主要有哪些?(3分)

(4)如今,大英博物馆的主要功能是什么?简述博物馆与文明发展的关系。(2分)

答案:17.(1)楔形文字。《汉穆拉比法典》。(2分)

(2)大河文明。经济:小农经济,村社组织;政治:中央集权。(3分)

(3)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对外殖民扩张。(3分)

(4)功能:兼具图书馆、博物馆和研究机构的功能。(1分)

关系:有助于保存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有助于人类文明的传承。(1分)

(其余试题见共同部分)

第二卷共同部分

一、选择题(共30分,每小题2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8.中国法制建设至隋唐时代,以《唐律疏义》为标志,确立了中华法系“以礼入法”“礼法合一”的特色。《唐律疏义》体现的观点是 ( )

A.道家 B.儒家 C.法家D.墨家

解析:B

19.明清时期的地方行政机构是 ( )

A.中书省

B.州 C.节度使 D.行省

解析:D

20.“正是随着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在英国才开始了资产阶级社会的巨大发展和改造。”——马克思。“君主立宪制确立”的大致时间为 ( )

A.16世纪40年代 B.16世纪80年代

C.17世纪40年代 D.17世纪80年代

解析:D

21.“如果司法权不同立法权和行政权分立,自由也就不存在了。”提出这一观点的法国启蒙思想家是 ( ) A.伏尔泰 B.孟德斯鸠 C.狄德罗 D.卢梭

解析:B

22.“以上帝的名义,共同庄严签约,结成文明国家。”(1620年,五月花号公约)。这一目标实现的标志是 ( )

A.《独立宣言》的发表 B.1787年宪法的制定

C.南北战争的结束 D.工业革命的完成

解析:A

23.德国形成统一的国内市场是在 ( )

A.普丹战争后 B.普奥战争后

C.普法战争后 D.第一次世界大战后

解析:C

24.“这个同英法对立的是另一个资本家集团,这个集团更加凶恶,更加野蛮。这个集团的资本家走进资本主义宴席的时候,席位已被占光了,但是他们采用了发展资本主义的新方法。”(列宁)这个集团是指 ( ) A.三国协约 B.三国同盟 C.国际联盟 D.轴心国军事集团

解析:B

25.1921年春天,农民发生暴动,士兵举行兵变。为挽救政治危机,苏俄实行了(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优先发展重工业 D.农业集体化

解析:B

26.右图为日本昭和天皇停战诏书,该诏书发布的时间是

( )

A. 1945年8月6日

B.1945年8月9日

C. 1945年8月15日

D.1945年9月2日

解析:C

27.有人说,“乌兰布通这一战,是决定大清统一北方游牧民族、建立一个康乾盛世的政权命运的一战。”在乌兰布通.康熙击败的分裂势力是

A.“三藩”之乱 B.郑氏割据政权

C.准噶尔分裂势力 D.阿古柏分裂势力

解析C 乌兰布通战役是清朝反对准噶尔分裂势力的关键一战。

28.明清以来,中国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根本原因是 ( ) A.封建专制统治的阻碍 B.自给自足小农经济的束缚

C.传统手工业的技术滞后 D.盲目自大心态的反映

解析:B

29.规定“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以南60多万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划归俄国”的是 ( ) A.《尼布楚条约》 B.《瑷珲条约》

C.《北京条约》 D.《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

解析:B

30.1894年,南通人张謇考中状元。但深重的民族危机最终促使他毅然放弃传统的仕宦之途,他提出“实业救国”和“教育救国”的口号,并于1895年开始,冲破阻力在家乡大搞教育与实业。张謇这些个人活动的社会大背景是 ( ) A.鸦片战争 B.中法战争

C.中日甲午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解析:C

31.“决战鲁西南,直插鄂豫皖,突破合围圈,逐鹿我中原。狭路相逢勇者胜,刘邓大军威

名传!”(《千里跃进大别山》)歌曲歌颂的历史事件发生于 ( ) A.国民革命时期 B.长征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解析:D

32.票证是新中国成立后某一历史时期计划经济体制的外在表现之一。票证最集中的时期是20世纪的 ( ) A.40—50年代 B.50一80年代

C.80—90年代 D.90年代以后

解析:B

二、简释与问答题(共40分)

33.儒学有两千多年历史,至今海外犹有传人。这在世界文化史上是极为罕见的。梁任公曾指出:“……所以我们可说,研究儒家哲学,就是研究中国文化,诚然儒家之外,还有其他各家,儒家哲学,不算中国文化全体;但是若把儒家抽去,中国文化恐怕没有多少东西了。”

——《饮冰室书话》问题:(10分)

(1)根据所学知识,为什么说“研究儒家哲学,就是研究中国文化”?(4分)

(2)简述我国古代儒学产生、发展的历史。(3分)

(3)列举两个史实说明儒学对周边国家的影响。(2分)

(4)你认为在当前形势下,我们应该如何对待儒学?(1分)

答案:33.(1)儒家思想成为自西汉以来二千多年的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并深刻影响国家政治和社会生活、思想行为等方面。(4分)

(2)春秋时期,孔子开创儒学;战国时期,孟子发展了孔子的观点;西汉时期,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从此,儒学上升为统治思想。(3分)(感觉这个答案有问题,儒学到了西汉以后呢?理学不算吗?等)

(3)日本派遣大批遣唐使学习中国文化、日本借鉴唐三省六部制和郡县制建立了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等。(2分)

(4)言之有理即可。(1分)

34.我准备在宪法所赋予我的职责范围内,提出在一个危难的世界中,一个危难的民族所需要采取的各种措施。这些措施,或者像国会出于它的经验和智慧可能制定的其他措施一样,是我在宪法权限之内力求迅速实施的。

——富兰克林罗斯福,总统就职演说,1933年3月4日问题:(10分)

(1)材料中的“危难”是指什么?(2分)

(2)演说一再强调“在宪法所赋予我的职责范围内”,这部宪法是哪年制定的?规定联邦政府实行怎样的政治体制?列举该宪法赋予美国总统的权力两项。(2分)

(3)他采取的“这些措施”具体有哪些?(4分)

(4)这项改革对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影响最深远的是什么?(2分)

答案: (1)1929~1933年爆发的世界经济危机,经济危机还带来政治危机。(2分)

(2)1787年;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经参议院同意后任命行政高级官员、执行各项立法、拥有军事统帅权和外交权等。(2分)

(3)整顿金融、调整农业、复兴工业、工赈救济。(4分)

(4)动用国家权力干预经济,使私人垄断资本主义由此进入国家垄断资本主义。(2分)

35.危急中华地,千里炮声隆。惊落芦沟晓月,仗武势汹汹。我自堂堂华夏,更有文明雄史,奋起九州同。砥柱中流稳,倚剑敢屠龙。

双关捷,百团战,展威风。敌前敌后、南北游击任从容。国际同盟携手,粉碎黄粱美梦,梦断听丧钟。试看乌云散,日照漫天红。

——盛晓虎《水调歌头·纪念抗战胜利六十周年》问题:(10分)

(1)“惊落芦沟晓月,仗武势汹汹”是指什么?(2分)

(2)“奋起九州同”有何含义,请用史实证明。(4分)

(3)请列举“国际同盟携手,粉碎黄粱美梦”的史实两例。(2分)

(4)你认为在当前我们纪念抗战胜利有何现实意义?(2分)

答案: (1)1937年7月7日,日本制造卢沟桥事变,挑起全面侵华

战争。(2分)

(2)含义:形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全民族抗战。(2分)

史实:国民党组织凇沪会战等;共产党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等。

(2分)

(3)苏军出兵东北、美国在日本广岛、长崎投下原子弹。(2分)

(4)以史为鉴,珍视和平。(2分)

36.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美国人都对“阿波罗登月计划”这一壮举产生了怀疑。据美国一家权威的社会调查机构统计:竞有约2500万美国人认为所谓美国人先后6次登上月球,是美国国家航天航空局(NASA)制造又一科技发展史上空前的大骗局。

问题:(10分)

(1)15世纪后期以来,人类在全球探险方面已取得哪些成就?(2分)

(2)该计划的成功对人类文明有何意义?(2分)

(3)美国实现登月计划,当时的世界政治格局如何?该计划的成功,对当时的世界格局产生了怎样的影响?(2分)

(4)如果你也想参与这场讨论,你认为从哪个角度考查其真伪最有说服力。假设这真是一场骗局,你将从中得到什么启示?(4分)

答案:(1)新航路开辟、极地探险等。(2分)

(2)是人类宇宙探险的佳音;是人类文明空间的展拓。(2分)

(3)美苏冷战。使美国在冷战中占有优势。(2分)

(4)科学(2分)

启示:科学的谎言迟早会随着科学的发展被揭穿等(言之有理即可)。(2分)

三、材料分析论证题(共30分)

37.材料一:春秋时期,孔子开办私学;战国时期,士人游走列国,宣扬自己的学说。

材料二: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设太学,置五经博士,任儒家人士为官;唐太宗时看着新中的进士高兴地说:“天下人才尽入吾彀也。”明末顾炎武说:“八股之害,胜于焚书坑儒”。

材料三:洋务运动中,中国开始设立新式学堂,但数量极少;1905年,清政府下令废除科举,到1909年,中国有各类新式学堂达59117所,学生数逾160万。

材料四:1872年后,中国人开始走出国门,求学于世界。在留学生中,有:容闳1854毕业于美国耶鲁大学;詹天佑1881年毕业于美国耶鲁大学;严复1877年入英国格林尼茨海军大学;李大钊1913年留学日本;鲁迅留学日本;周恩来,邓小平在20世纪20年代留学法国。

阅读上述材料,以“中国的读书人”为主题,写一篇700字左右的历史小论文。

注意:

(1)应当充分理解试题中的材料。

(2)尽可能将论述放到当时历史背景中去理解或评论。

(3)紧扣你的论题论述,史实详略以说明观点为度。

答案:37.主题贴切、观点鲜明、史实典型充实、论据论证充分、文字流畅通顺。

2014年高考真题——历史(上海卷)Word版含答案

上海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共75分) 以下每小题2分,共60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凡父母双方均为公民者有公民权,公民十八岁时在他们村社的名薄中登记。”这一规定最有可能出现在 A.古代埃及 B. 古代印度 C. 古代希腊 D. 古代中国 2.下图所示为某一宗教的发源地和传播路线,这一宗教是 A. 犹太教 B. 佛教 C. 基督教 D. 伊斯兰教 3.炎帝是我国传说中的英雄,又称神农氏。据传他使用“焚林而田”的耕作方法,还发明耒、耜等生产工具。这些传说 A.折射出中国农耕文明源远流长 B.可以作为中国原始农耕的直接证据 C.是一种没有史料价值的想象 D.证明了炎帝的真实存在 4.右图反映的情景式 A.柏拉图在雅典学园讲课 B.中世纪大学教师在授课 C.主教与教士讨论教会事务 D.民间艺人吟诵《荷马史诗》 5.儒学成为官学是由哪位思想家的主张直接促成的? A.孔子 B. 孟子 C. 董仲舒 D. 朱熹 6. 唐朝贵族的体育活动广泛多样,马球运动尤为盛行。下列与此现象有关的史实是 A.丝绸之路的繁盛使洗浴的风物传入中国 B.海上丝绸之路带来了国家财富的增长 C.朝贡贸易加强了与南洋诸国的交流 D.民间海外贸易因海禁政策取消再度活跃 7.古代有一位汉族士大夫教他十七岁的儿子学习鲜卑语、弹琵琶。儿子通晓这些技能之后,以此侍奉达官贵人,深得他们宠爱。这一情形最有可能发生在、 A.秦朝 B. 西汉 C. 唐朝 D. 北齐 8.王安石认为国家积贫积弱的根本在于生产少,生产少儿民不富,民不富则国不强。为根本上解决问题他颁布了 A.募兵法和保甲法 B. 青苗法和农田水利 C. 将兵法和均衡法 D. 方田均税法和科举新法 9.将粘土上刻成一个个单字,烧硬后用于排版印刷。印完一版,单字可以卸下以备再用。此项技术最早记载于 A.《史通》 B. 《农政全书》 C. 《农书》 D. 《梦溪笔谈》 10.元代加强了对疆域的有效管理,其中管辖琉球的机构是 A.江浙行省 B. 宣政院

2011年上海高考历史试题及答案

2011年上海高考历史试题及答案

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上海卷) 历史试题 考生注意: 1.考试时间12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 2.本考试设试卷和答题纸两部分,试卷包括试题与答题要求;所有答题必须涂(选择题)或写(非选择题)在答题纸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得分。 3.答题前,务必在答题纸上填写准考证号和姓名.并将核对后的条形码贴在指定位置上。 4.答题纸与试卷在试题编号上是一一对应的,答题时应特别注意,不能错位。 一、选择题(共70分) 以下每小题2分,共58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的选项。 1.一位古希腊人经过实地调查研究,在其著作中记述了希波战争的始末。他是A.伯里克利 B.希罗多德 C.柏拉图 D.罗马 2.公元前509年,罗马进入共和国时期,这一时间也可表述为 A.公元前5世纪初 B.公元前5世纪末 C.公元前6世纪初 D.公元前6世纪末 3.根据所学的知识,右侧表格①②处分别 填上 A.封建等级制:城市的复兴 B.封建等级制;民族国家形成 C.城市的复兴:君主专制 D.民族国家形成:君主专制 4.拜占庭帝国瓦解前后,许多学者和艺术 家迁 居意大利半岛,从而大力推动了该地区 A.波斯文化的传播 B.伊斯兰文化的传播 C.古希腊文化的研究 D.基督教神学的研究 5.中世纪的一位教皇把他的母校巴黎大学称作“为整个世界烤制面包的烤炉”,这一比喻的含义是希望母校 A.开展世俗教育 B.成为传播神学的中心 C.自由探讨真理 D.多出学术研究的成果6.在商代,商王和许多邦国首领都称“王”。不过,商王不仅是本国君长,他还是邦国的

A.人心固有的是非善恶标准 B.圣人独有的是非道德标准 C.通过学习获得的良好知识 D.存在于外部世界的规律14.乾隆自称有“十全武功”。他的主要“武功”包括 A.平定回部叛乱、统一天山南北 B.首派驻藏大臣、实行金瓶掣签制 C.取得雅克萨大捷、签订《尼布楚条约》 D.收复台湾、设立伊犁将军 15.18世纪中叶,普鲁士国王弗里德里希二世在大力加强专制统治的同时,改进司法制度,放松新闻检查,禁止驱逐农民。这反映他受到了哪位思想家的影响? A.伏尔泰 B.杰弗逊 C.圣西门 D.卢梭 16.法国将领在1919年预言:“这不是和平,这是二十年的休战。”其主要依据是 A.国际联盟软弱无力 B.英国推行“均势”政策 C.美国抛出了“十四点原则”,企图称霸世界 D.战胜国的宰割行径,激起战败国的复仇情绪 17.在现代化进程中,各国对土地所有制的处置方式不一,有的允许土地自由买卖,有的废除土地私有制。以下分别对应这两种方式的是 A.圈地运动/明治维新 B.明治维新/十月革命C.十月革命/1861年改革 D.1861年改革/圈地运动18.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其结果是 A.国家开支显著上升 B.农产品数量明显增加 C.银行数量不断增多 D.美元逐渐升值 19.某学生要完成一篇有关二战人物的作业,在搜集史料。下列属于第一手材料的是 A.《斯大林传》 B.《大独裁者》(电影) C.《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丘吉尔) D.《二次大战三巨头》 20.雨果曾说:“总会有这么一天,到那时,你们法国、你们俄国、你们英国,所有的欧洲国家,无须丢掉你们各自的特点和闪光的个性,都将紧紧地融合在一个高一级的整体里;到那时,你们将构筑欧洲的友爱关系。”今日欧盟实现了雨果的哪一理想? A.西欧已构筑起“友爱关系”的坚实基础 B.欧洲所有大国都已“紧紧地融合” C.超国家的联合体已消除了成员国的特点个性 D.法、俄、英是“高一级的整体”的核心 21.美苏争霸期间,两国力量此消彼长、相互制衡。下列表明苏联退缩的史实是 A.结束越南战争 B.执行“莫洛托夫计划” C.撤出古巴导弹 D.签订《华沙条约》 22.严复译著的《天演论》被誉为“中国西学第一”。以今日之见 A.该书解释人类社会发展的理论并不科学,但警醒国人的作用巨大 B.该书正确揭示了人类社会的发展,在中国思想界起了振聋发聩的作用

年上海高考历史试题及答案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上海历史试卷考试时间12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 一、选择题(共75分) 以下每小题2分,共60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在古代世界的文明成果中,被视为王权象征和灵魂安息之所的建筑是 A.长城 B.二里头宫殿 C.金字塔 D.帕特农神庙 2.《左传》日:“桀有昏德,鼎迁于商,载祀六百。商纣暴虐,鼎迁于周。”下列成语中的“鼎”与材料中的“鼎”含义相同的是 A.人声鼎沸 B.鼎鼎有名 C.三足鼎立 D.问鼎中原 3.对于研究古代特洛伊战争具有第一手史料价值的作品是 A.《希腊史》(格罗特著) B.影片《特洛伊》 C.油画《帕里斯的裁判》 D.《荷马史诗》 4.公元前217年,某商人在宛(今河南南阳)交易时使用蚁鼻钱(楚国货币),被当地官府依据《金布律》处罚。这表明 A.秦半两钱过重使用不便 B.蚁鼻钱比秦半两钱值钱 C.蚁鼻钱非当时颁定货币 D.秦半两钱未在楚地流通 5.①在公元前44年的罗马牧神节上,执政官安东尼两次把王冠戴在恺撒的头上,都遭到了人群的抗议。②于是恺撒取下王冠,把它存放在朱庇特神庙。③在那一天,他没有获得皇帝称号。④事实上自公元前49年起,恺撒己成为罗马的最高统治者,共和制名存实亡。以上文字中属于历史解释的是 A.① B.②C.③ D.④ 6.有一位历史学家这样描述道:“这座城市位于博斯普鲁斯海峡南端陡峭的岬角上,……这座城市由两扇海上大门保护着,可以禁止无论从爱琴海还是从黑海来的敌船的通行。”“这座城市”是A.君士坦丁堡 B.雅典 C.威尼斯 D.麦加 7.“诏迁洛之民,死葬河南,不得还北。于是代人南迁者,悉为河南洛阳人。”文中提到的诏书

上海高考模拟卷数学试题

上海高考数学模拟卷 一. 填空题 1. 若(1)3 lim 42 n a n n →∞+-=+,则常数a = 2. 椭圆224312x y +=的焦距为 3. 若复数z 满足(34)43i z i -=+,则z z ?= 4. 如图,正四棱锥P-ABCD 中所有棱长均相等,则侧棱与 底面所成角的大小为 5. 已知函数()y f x =和函数2log (1)y x =+的图像关于直 线0x y -=对称,则函数()y f x =的解析式为 6. 满足 sin 0cos x x =的实数x 的取值集合是 7. 某学生参加2门选修课的考试.假设该学生第一门、第二门课程取得A 的概率依次为 45、3 5 ,且不同课程是否取得A 相互独立.则该生只取得一门课程A 的概率为 8. 若z 为复数,则方程2z z =的解集为 9. 已知4024012341(32)x a a x a x a x +=++++L ,若数列1a 、2a 、…、k a (141,)k k ≤≤∈N 是一个单调递增数列,则k 的最大值为 10.有一圆锥,底面和顶点均在一个半径为5的球面上,且圆锥底面经过球面上直线距离为6 的两点,则该圆锥体积的最小值为 11. 若点P 在△ABC 的边界和内部运动,且AP xAB yAC =+u u u r u u u r u u u r .另有0a ≥,0b ≥,且恒有 1ax by +≤,则以a 、b 为坐标的点所形成的平面区域的面积为 12. 在投票评选活动中,经常采用简单多数原则或积分原则. 简单多数原则指n 个评委对k 个候选人进行一次表决,各自 选出认为最佳的人选,按每个候选人所得票数不同决定不同 名次;积分原则指每个评委先对k 个候选人排定顺序,第一 名得k 分,第二名得1k -分…,依此类推,最后一名得1分, 每个候选人最后的积分多少决定各自名次. 右表是33个评委 对A 、B 、C 、D 四名候选人做出的选择,则按不同原则评选, 名次不相同的候选人是 二. 选择题 13. 下列对函数3()3x f x x =+性质判断正确的是( ) (,)P a b

上海高考历史试题及答案

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上海历史试卷 考试时间12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 一、选择题(共75分) 以下每小题2分,共60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在古代世界的文明成果中,被视为王权象征和灵魂安息之所的建筑是 A.长城 B.二里头宫殿 C.金字塔 D.帕特农神庙 2.《左传》日:“桀有昏德,鼎迁于商,载祀六百。商纣暴虐,鼎迁于周。”下列成语中的“鼎”与材料中的“鼎”含义相同的是 A.人声鼎沸 B.鼎鼎有名 C.三足鼎立 D.问鼎中原 3.对于研究古代特洛伊战争具有第一手史料价值的作品是 A.《希腊史》(格罗特著) B.影片《特洛伊》 C.油画《帕里斯的裁判》 D.《荷马史诗》 4.公元前217年,某商人在宛(今河南南阳)交易时使用蚁鼻钱(楚国货币),被当地官府依据《金布律》处罚。这表明 A.秦半两钱过重使用不便 B.蚁鼻钱比秦半两钱值钱 C.蚁鼻钱非当时颁定货币 D.秦半两钱未在楚地流通 5.①在公元前44年的罗马牧神节上,执政官安东尼两次把王冠戴在恺撒的头上,都遭到了人群的抗议。②于是恺撒取下王冠,把它存放在朱庇特神庙。③在那一天,他没有获得皇帝称号。④事实上自公元前49年起,恺撒己成为罗马的最高统治者,共和制名存实亡。以上文字中属于历史解释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6.有一位历史学家这样描述道:“这座城市位于博斯普鲁斯海峡南端陡峭的岬角上,…… 这座城市由两扇海上大门保护着,可以禁止无论从爱琴海还是从黑海来的敌船的通行。” “这座城市”是 A.君士坦丁堡 B.雅典 C.威尼斯 D.麦加7.“诏迁洛之民,死葬河南,不得还北。于是代人南迁者,悉为河南洛阳人。”文中提到的诏书出自 A.东周平王 B.东汉光武帝 C.曹魏文帝 D.北魏孝文帝 8.下图为初建于中世纪后期的意大利佛罗伦萨市政厅, 它是 A.市民通过行会组成的政治中心 B.市民与教会共同施政的中心 C.市民与庄园主共同施政的中心 D.市民与骑士联合执政的中心

2017届上海市黄浦区高考二模试卷 (含答案)

黄浦区2016学年第二学期期中 高三年级英语学科教学质量监测试卷 I. Listening Comprehension II. Grammar and Vocabulary Section A Directions: Read the following two passages. Fill in the blanks to make the passage coherent. For the blanks with a given word, fill in each blank with the proper form of the given word. For the other blanks, fill in each blank with one proper word. Make sure that your answers are grammatically correct. Should Children Ban Their Parents from Social Media ? It might be taken for granted –but no previous generation of children will have had the expenence of having their entire childhoods intensively and publicly documented in this way . But the very first people to have had some of their childhood picture s _____21____(post) online are not always happy about their formative years being preserved in digital world . Parents may not realize it , but by posting photos and videos of their online , they are creating an identity for their children ____22_____might not be welcomed . Lucy is a good example . She said she had asked her dad to de-tag her from “stuff that doesn?t necessary represent ___23_____I am now . That?s not something I?d want to remember every time I log on to Facebook -------- It isn?t the best memories , which is the way you …d like to reveal ___24_____on social media .” Stones about online privacy are often about children and teenagers being warmed of the dangers of publishing too much personal information online. But in this case it?s their parents who are in the spotlight . For some parents , ____25_____(safe) option is avoiding social media altogether . Kasia Kurowaska from Newcastle is expecting her first child in June and has agreed with her partner Lee to impose a blanket ban _____26____her children are old enough to make their own decision about social media . But she has two big concerns about her plan . Firstly , it will be difficult ____27_____(impose) .”When their auntie comes round and takes a picture , we?re going to have to be like paparazzi police , saying , please don?t put these on Facebook . And secondly , the child might dislike _____28_____(not own ) an oline presence , especially if all of their friends do . But I _____29_____(keep ) a digital record of them . It just won?t have been shared on a platform ____30____the masses. Section B Directions: Complete the following passage by using the words in the box. Each word can only be used once. Note that there is one word more than you need. A. criticize B. desperately C. establish D. feature E. focus F. gratitude G. hearfelt H. humanity I . influence J. present K. touch letters Brought Back to Life Letters as a way of communication have long given way to phone calls and WeChat messages . But a TV shows , Letters Alive , is helping bring this old way to keep in touch back into the ___31___. Letters Alive took it idea from a UK program with a similar name , Letters Live . Both shows

2016年全国高考上海卷历史部分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共75分) 以下每小题2分,共60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古希腊人所称的“美索不达米亚’’位于下图中() A.① B.② C.③ D。④ 2.有学者认为河南偃师二里头文化遗址是传说中的夏朝都邑。以下考古发现中, 最有力的证据是() A.石制农具 B.青铜礼器 C.宫殿遗址 D.家畜遗骨 3.周公曰:“惟殷先人,有册有典”。殷人的册典主要指的是() 4.公元前1046年,武王率兵在牧野打败商军,建立周朝。这一年处在() A.公元前10世纪上半叶 B.公元前10世纪下半叶 C.公元前11世纪上半叶D.公元前l1世纪下半叶 5.探究因果关系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技能。根据提示,下表中应填入() ①使用铁器和推广牛耕提高了生产力 ②少数民族政权入主中原 ③农民起义频繁 ④各国竞相实施富国强兵的变革 A.①②B.②③ C.③④ D.①④ 6.《读通鉴论》曰:“两端争胜,而徒为无益之论者,辨封建者是也。 □□□□,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句中省略处应填入() A.分封之制 B.郡县之制 C.郡国并行 D.行省制度 7.韩非认为“上古竞于道德,中世逐于智慧,当今争于气力”。其主 张体现了() A.进步史观 B.天命史观 C.循环史观 D.英雄史观 8.诗歌创作往往受到时代思想的影响。“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 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首说理诗最有可能 受哪种思想影响?() A.孔孟思想 B.黄老学说 C.两汉经学 D.宋明理学 9.中国文化不仅惠及近邻,而且泽被远西。下图关于“中国古代文化外传”的时间轴,“?”处应填入() A.火器随蒙古西征传入欧洲 B.中国丝绸受到古罗马上层人士喜爱 C.唐三彩随遣唐使流入日本 D.瓷杯瓷盘随海禁的开放传到菲律宾 10.中世纪后期位于东西方之间的某个军事强国,占据了重要的地理位置,控制了亚欧商路。这个国家是() A.西罗马帝国 B.法兰克王国 C.拜占庭帝国 D.奥斯曼帝国 11.有史学家写道:在危机中,新教和其他力量站在法律和议会一边,而君主则把政治命运押在罗马天主教会身上,最后制定法律的议会战胜了国王。他描述的是() A.英国“光荣革命” B.美国独立战争 C.法国大革命 D.德意志王朝战争 12.“一般的法律是人类的理性,各国的法律是人类理性在特殊场合的适用”。持以上观点的启蒙思想家是() A.伏尔泰 B.狄德罗 C.卢梭 D.孟德斯鸠 13.绘画是历史的一面镜子,能够折射出思想文化的变迁。下面绘画最早可能作于() A.古典时代 B.中世纪前期 C.文艺复兴时期 D.启蒙运动时期

(word完整版)2019年上海高考历史试卷

2019年上海高考历史试卷 考生注意: 1、考试时间120分钟,试卷总分值150分。 2、本考试设试卷和答题纸两部分,试卷包括试题与答题要求;所有答题必须涂(选择题) 或写(非选择题)在答题纸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得分。 3、答题前,务必在答题纸上填写准考证号和姓名,并将核对后的条形码贴在指定位置 上。 4、答题纸与试卷在试题编号上是一一对应的,答题时应特别注意,不能错位。 【一】选择题(共75分) 以下每题2分,共60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在古代世界的文明成果中,被视为王权象征和灵魂安息之所的建筑是 A、长城 B、二里头宫殿 C、金字塔 D、帕特农神庙 2、《左传》日:“桀有昏德,鼎迁于商,载祀六百。商纣暴虐,鼎迁于周。”以下成语中的“鼎” 与材料中的“鼎”含义相同的是 A、人声鼎沸 B、鼎鼎有名 C、三足鼎立 D、问鼎中原 3、关于研究古代特洛伊战争具有第一手史料价值的作品是 A、《希腊史》(格罗特著) B、影片《特洛伊》 C、油画《帕里斯的裁判》 D、《荷马史诗》 4、公元前217年,某商人在宛(今河南南阳)交易时使用蚁鼻钱(楚国货币),被当地官府依 据《金布律》处罚。这说明 A、秦半两钱过重使用不便 B、蚁鼻钱比秦半两钱值钱 C、蚁鼻钱非当时颁定货币 D、秦半两钱未在楚地流通 5、①在公元前44年的罗马牧神节上,执政官安东尼两次把王冠戴在恺撒的头上,都遭到了 人群的抗议。②因此恺撒取下王冠,把它存放在朱庇特神庙。③在那一天,他没有获得皇帝称号。④事实上自公元前49年起,恺撒己成为罗马的最高统治者,共和制名存实亡。以上文字中属于历史解释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6、有一位历史学家如此描述道:“这座城市位于博斯普鲁斯海峡南端陡峭的岬角上,……这 座城市由两扇海上大门保护着,能够禁止不管从爱琴海依旧从黑海来的敌船的通行。” “这座城市”是 A、君士坦丁堡 B、雅典 C、威尼斯 D、麦加 7、“诏迁洛之民,死葬河南,不得还北。因此代人南迁者,悉为河南洛阳人。”文中提到的 诏书出自 A、东周平王 B、东汉光武帝 C、曹魏文帝 D、北魏孝文帝 8、下图为初建于中世纪后期的意大利佛罗伦萨市政厅,它是 A、市民通过行会组成的政治中心 B、市民与教会共同施政的中心 C、市民与庄园主共同施政的中心 D、市民与骑士联合执政的中心 9、元朝时右丞相铁木迭儿掌管宣政院,他的儿子也为宣政院使。《元史·奸臣传》记载了时

上海市2019年高考数学模拟试卷(含解析)

2018-2019学年上海市高考数学模拟试卷 一.填空题 1.函数f(x)=lnx+的定义域为. 2.若双曲线x2﹣y2=a2(a>0)的右焦点与抛物线y2=4x的焦点重合,则a= .3.某校高一年级有学生400人,高二年级有学生360人,现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从全校学生中抽出55人,其中从高一年级学生中抽出20人,则从高三年级学生中抽取的人数为. 4.若方程x2+x+p=0有两个虚根α、β,且|α﹣β|=3,则实数p的值是. 5.盒中有3张分别标有1,2,3的卡片.从盒中随机抽取一张记下号码后放回,再随机抽取一张记下号码,则两次抽取的卡片号码中至少有一个为偶数的概率为. 6.将函数的图象向左平移m(m>0)个单位长度,得到的函数y=f(x)在 区间上单调递减,则m的最小值为. 7.若的展开式中含有常数项,则当正整数n取得最小值时,常数项的值为. 8.若关于x,y,z的三元一次方程组有唯一解,则θ的取值的集合是. 9.若实数x,y满足不等式组则z=|x|+2y的最大值是. 10.如图,在△ABC中,AB=AC=3,cos∠BAC=, =2,则?的值为.

11.已知f(x)=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分别是M和m,则M+m= .12.已知四数a1,a2,a3,a4依次成等比数列,且公比q不为1.将此数列删去一个数后得到的数列(按原来的顺序)是等差数列,则正数q的取值集合是. 二.选择题 13.直线(t为参数)的倾角是() A.B.arctan(﹣2)C.D.π﹣arctan2 14.“x>0,y>0”是“”的() A.充分而不必要条件 B.必要而不充分条件 C.充分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15.若一个水平放置的图形的斜二测直观图是一个底角为45°且腰和上底均为1的等腰梯形,则原平面图形的面积是() A.B.C.2+D.1+ 16.对数列{a n},如果?k∈N*及λ1,λ2,…,λk∈R,使a n+k=λ1a n+k﹣1+λ2a n+k﹣2+…+λk a n 成立,其中n∈N*,则称{a n}为k阶递归数列.给出下列三个结论: ①若{a n}是等比数列,则{a n}为1阶递归数列; ②若{a n}是等差数列,则{a n}为2阶递归数列; ③若数列{a n}的通项公式为,则{a n}为3阶递归数列. 其中,正确结论的个数是() A.0 B.1 C.2 D.3 三.简答题

上海2006年高考历史试题

上海2006年高考历史试题 考生滨意: 1、本考试设试卷和答题纸两部分,试卷包括试题与答题要湂,所有答题必须涂(选择题)或写(非选择题)在答题纸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得分。 2、在答题前,务必在答题纸上填写准考证号和姓名,并帆核对后的条形码贴在指定位置上。 3、答题纸与试卷在试题编号上是一一对应的,答题时应特别滨意,不能错位。 4、试卷分为“分叉部分”和“共同部分”。“分叉部分”分为A、B两组,两组试题分值相同;考生可以任选一组应答,但不可以交叉答题,若考生交叉答题,则以A组计分。“共同部分”为所有考生必须应答的试题。 5、考试时间12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 分叉部分 A组(适合一期课改的考生) 一、选择题(共30分,每帏题2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在历史的长溳中,总有一些史实历经时间的考验,具有恒久的意义,并成为指引历史发幕方向的标志。以下最能够体现上述含义的是 A、秦统一六国 B、光武中兴 C、西晋统一 D、开元盛世 2、近年某地发现一座古代墓葬,出土距今5000年的玉面人和一帊扁足青铜方鼎,方鼎内壁刻有帏篆。对此墓葬的年代,以下推测正确的是 A、据玉面人的年代推算,应为母绻渏族时期 B、青铜器是商朝标志性器物,故应在商朝 C、商朝时期出现青铜铭文,估计在西周时期 D、根据文字判断,墓主最早应是秦朝人 3、《荀子·儒效篇》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幅五十三人。”可见同姓亲族是西周分币的主体。这些同姓亲族受币时,周王会给予他们 A、币号和耕牛 B、土地和耕牛 C、土地和人口 D、人口和铁梨 4、朱震亨是金元时期杰出的医学家,他学医虽晚,但终成大器,这主要得益于他潜心研究了被后人奉为“医家之宗”的典繍—— A、《皇帝内经》 B、《唐本草》 C、《千金方》 D、《本草纲目》 5、诸葛亮在“隆中对”中分析说:“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曹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踋也。”曹操“克绍”的关键之役是 A、巨鹿之战 B、官渡之战 C、赤壁之战 D、淝渴之战 6、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龙门石窟佛像造型逐渐呈现湉化的风格。这反映了 A、佛教的传入 B、疆域的扩大 C、渑族的融合 D、全国的统一 7、德国哲学家康德在题为《中国》的口授记录中介绍中国大运溳:“由广州通向北京,帱其长度而言,它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其实,大运溳的起讫地应该是 A、北京到广州 B、扬州至杭州 C、北京至杭州 D、杭州至广州 8、“元有天下,其疆域之袤,海漕之富,兵力、物力之雄廓,过于湉唐。”下列选项中,最能反映元代“海漕之富”的是 A、湪大渊随商船出海旅行 B、置中书省统辖全国政务 C、马可·滢罗赞大都繁华 D、设市舶司管理海外贸易 9、“你可知Macao不是我真姓,我离开你太久了,母亲……”诗人诉说了16世纪后西方殖渑者侵占我国领土的幈辱历史。下面的历史要素组合中,反映第一块领土被侵占的是 台湾澳门香港英国荷兰葡萄牙 1624年 1840年 1553年 A、 B、

上海市2019届高考数学模拟试卷(试题整合)

上海市2019学年度高考数学模拟试卷 一、填空题(本大题共有14题,满分56分)只要求直接填写结果,每个空格填对得4分, 否则一律得零分. 1.函数) 2(log 1 )(2-= x x f 的定义域为 2.复数z 满足i i z 1=i +1,则i z 31-+= 3.底面边长为2m ,高为1m 的正三棱锥的全面积为 m 2 4.某工厂生产10个产品,其中有2个次品,从中任取3个产品进行检测,则3个产品中至多有1个次品的概率为 5.若非零向量,a b r r 满足32a b a b ==+r r r r ,则,a b r r 夹角的余弦值为_______ 6.已知圆O :52 2=+y x ,直线l :)2 0(1sin cos π θθθ<<=+y x ,设圆O 上到直线l 的 距离等于1的点的个数为k ,则k = 7.已知)(x f 是定义在R 上的奇函数.当0>x 时,x x x f 4)(2 -=,则不等式x x f >)( 的解集用区间表示为 8.已知{}n a 为等比数列,其前n 项和为n S ,且2n n S a =+* ()n ∈N ,则数列{}n a 的通项公 式为 9.设1a >,若对于任意的[,2]x a a ∈,都有2 [,]y a a ∈满足方程log log 3a a x y +=,这时a 的取值范围为_____________ 10.已知F 是抛物线4 2y x =的焦点,B A ,是抛物线上两点,线段AB 的中点为)2,2(M ,则 ABF ?的面积为 11.如图,已知树顶A 离地面 212 米,树上另一点B 离地面 112 米, 某人在离地面 32 米的C 处看此树,则该人离此树 米时, 看A 、B 的视角最大 第11题图

上海高考历史试题及答案8

2018年上海高考历史试卷及答案 考生注意: 1.考试时间12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 2.本考试设试卷和答题纸两部分,试卷包括试卷与答题要求;所有答题必须涂(选择题)或写(非选择题)在答题纸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得分。 3.答题前,务必在答题纸上填写准考证号和姓名.并将核对后的条形码贴在指定位置上。 4.答题纸与试卷在试卷编号上是一一对应的,答题时应特别注意,不能错位。 一、选择题(共60分,每小题2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新石器时代,人类引来了第一场重大的经济革命,其标志是 A.农耕逐渐取代采集 B.采集逐渐取代狩猎 C.狩猎逐渐取代驯养 D.渔猎逐渐取代采集 2.文学是西方文化的载体,其源头可追溯到古代世界,其中对西方文化产生重要影响的是A.《大藏经》、《荷马史诗》 B.《旧约全书》、《古兰经》 C.《荷马史诗》、《旧约全书》 D.《古兰经》、《荷马史诗》 3.汉代以来,某地出土了数以千计的青铜重器,青铜铭文多涉及诸侯战争、土地交换等内容。学者推断此地应是 A.夏人的活动地域 B.周朝的重要都城 C.秦朝的阿房宫遗址 D.汉初同姓王的封国 4.春秋战国时代,诸子百家讲政治时大多站在民众一边,替百姓打算,唯有一家与其他各家不同,为君主参谋,专替君主打算。这一家是 A.儒家 B.法家 C.道家 D.墨家 5.西欧中世纪庄园和东汉后期庄园的共同特点是 A.主人和农民之间有雇佣关系 B.具有商品货币关系 C.有自营地和份地的区别 D.自给自足的经济体 6.一个唐朝商人从长安出发,沿着丝绸之路的陆路通道行走。途中可以与他进行贸易的的国家和地区有 A.西域、大食、波斯 B.大食、波斯、新罗 C.西域、日本、大食 D.波斯、新罗、日本 7.人们在一座古老建筑的墙上发现了一幅画(右图)它反映了西欧中 世纪某个阶段的政教关系。其特征是 A.教皇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 B.教皇成了君主的人质 C.教皇和君主各执权柄、互不干涉

2018年上海浦东新区高三二模试卷(附标准答案)

2018年浦东新区高三二模语文试卷 (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2018.4 一积累运用(10分) 1.按要求填空(5分) (1),幽咽泉流冰下难。(白居易《》) (2)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周敦颐《爱莲说》) (3)苏轼在《江城子》中有“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的诗句,在柳永的《雨霖铃》中意境与之相似的一句是“,”。 2.按要求选择。(5分) (1)今年南汇桃花节,小刘去踏青觅胜,欲留影配诗,下列诗句和赏花场景不匹配的一项是()。(2分) A.满树和娇烂漫红,万枝丹彩灼春融。 B.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 C.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无穷。 D.一树繁英夺眼红,开时先合占东风。 填入下面语段空白处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文明是史,未进入文明之前是史前时期,未进入文明的文化是史前文化,未有字,焉有史?文明的标志当然是文字,,中国人大可底气十足地说,中华文明至少肇始于三千年前,其独一无二的持久性正有汉字之功。 A.而文明预示着文字有走向伟大的资本与长寿的禀赋 B.而文字预示着文明有走向伟大的资本与长寿的禀赋 C.而文明预示着文字有走向长寿与伟大的资本和禀赋 D.而文字预示着文明有长寿的资本与走向伟大的禀赋 二阅读(7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3-7题。(16分) 导演的限制与自由

①导演的地位和作用问题,是近代戏剧史上一个争论不休的话题。主流派认为,剧本是舞台艺术的基础,导演则是剧本的诠释者和体现者。导演创作,可以发展或充实刷本,但却不能违背原作的立意与风格。从俄国的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到美国的贝拉斯科、中国的焦菊隐等,都持这种观点。 ②也有人认为,导演是现代戏剧的核心,他可以随意篡改或解构剧本,甚至干脆不要据本,正如他有权设计布景,有权摆布演员,有权使用音响灯光一样。一些先锋派导演或理论家多持这种观点。如果把这种“导演中心”论限制在演出的范围内,还是有道理的,作为某种创新实验,更是无可厚非,但要推行于全部戏刷活动,恐怕就行不通了。 ③导演的职责是排戏。作为整个创作群体的一员,导演的基本职责是把剧本搬到舞台上去,使文学形象转化为可视可听可感的舞台形象。而剧本,特别是那些久经考验的经典剧目,往往包含着丰厚的文化内容,所以一个导演必须具备广博的社会、历史、人文知识,方能深入发握原作的思想内涵,充分展现其独特的艺术风貌。其次,导演是演出的组织者。为了把各种艺术成分组织起来,融为一体,创造出和谐、统一的舞台形象,导演必须谙悉舞台艺术的方方面面,具有较强的组织领导能力。第三,导演还承担着培养演员的责任。演员是舞台艺术的中心,当然也是导演的主要表现手段。选好演员,往往戏就成功了一半。好的导演,在排戏当中,能以各种方式启发演员,激起演员的创作欲望,从而大大提高演员的艺术表现能力。现代剧坛上的许多优秀演员,都是在一些著名导流的培养下,迅速成长起来的。 ④导演艺术是以刷本为基出,以完整和谐的舞台艺术为表现形式的二度创作。导演创作不仅受到剧本的制约,而且必须在舞台艺术和技术条件所能达到的范围内进行。可以说,导演是戏剧艺术里限制最多,也最富挑战性的工作,是名副其实的戴着脚镣跳舞。所以,《艺

2011年上海高考历史试题及答案

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上海卷) 历史试题 考生注意: 1.考试时间12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 2.本考试设试卷和答题纸两部分,试卷包括试题与答题要求;所有答题必须涂(选择题)或写(非选择题)在答题纸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得分。 3.答题前,务必在答题纸上填写准考证号和姓名.并将核对后的条形码贴在指定位置上。 4.答题纸与试卷在试题编号上是一一对应的,答题时应特别注意,不能错位。 一、选择题(共70分) 以下每小题2分,共58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的选项。 1.一位古希腊人经过实地调查研究,在其著作中记述了希波战争的始末。他是A.伯里克利B.希罗多德C.柏拉图D.罗马 2.公元前509年,罗马进入共和国时期,这一时间也可表述为 A.公元前5世纪初B.公元前5世纪末 C.公元前6世纪初D.公元前6世纪末 3.根据所学的知识,右侧表格①②处分别填上 A.封建等级制:城市的复兴 B.封建等级制;民族国家形成 C.城市的复兴:君主专制 D.民族国家形成:君主专制 4.拜占庭帝国瓦解前后,许多学者和艺术家迁 居意大利半岛,从而大力推动了该地区 A.波斯文化的传播 B.伊斯兰文化的传播 C.古希腊文化的研究 D.基督教神学的研究 5.中世纪的一位教皇把他的母校巴黎大学称作“为整个世界烤制面包的烤妒”,这一比喻的含义是希望母校 A.开展世俗教育B.成为传播神学的中心 C.自由探讨真理D.多出学术研究的成果 6.在商代,商王和许多邦国首领都称“王”。不过,商王不仅是本国君长,他还是邦国的A.国主B.领主C.盟主D.君主 7.历史是复杂的。有时吸取前人的历史教训会导致新问题的产生。下列史实能佐证这—看法的是 A.秦二世而亡,汉推行郡国并行制B.秦二世而亡,汉启用布衣将相 C.隋二世而亡,唐广招贤才知人善任D.隋二世而亡,唐实行宽简舒缓法令

上海市高考语文模拟试卷(Word版,含答案)

上海市高考语文模拟试卷 一、阅读(8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6题。(16分) 鼠标、笔杆与国学 江曾培 ①“握着鼠标忘了笔杆”,就是说在习惯电脑打字以后,却很少再用笔写字。这不仅仅使不少学生写不好字,字写得像“蟹爬”一样,歪歪扭扭,乃至缺腿少胳膊似的,“残不忍睹”;而且造成一种“忘字”现象,离开电脑就想不起要写的字该怎么写,患上“电脑失写症”。高考中,一位女生从考场出来后说:“当时真想有个手机掏出来看看。”她不是要作弊,而是有些字不会写,只要在手机上按按键就能出来,靠动笔却怎么也想不起来。 ②写字与识字一起,在传统教育中,是读书学习的两项基本功。儿童习字,在描红以后,继之临帖。描红与临帖,都属于一种摹写,只是层次不同而已。这两项过关后,进一步的要求,则是容各家之长,发挥自身的个性,形成自己的写法,是为“书法”。 ③我国是一个书法大国,写得一手好字的人历来甚多。过去的科举考试,字写得好不好,曾经成为衡量人才的标准。结果,新进士殿试,“一字之破体,一点之污损,皆足以失翰林”。字的好坏美丑,竟成了学子们进退升降的关键砝码。 ④科举如此以字衡人,惟书法优劣作取舍,走的是一种极端,并不可取。不过,如今不少学生“握着鼠标忘了笔杆”,以致不会写字,写不好字,则是走向另一个极端。有人说,时代不同了,古人没有电脑,自然要强调写字,现在是网络时代,鼠标一点,就能打出整齐漂亮的汉字,有什么必要再强调用笔写字呢?这是一种片面的错误的看法,对习字写字的必要性,缺乏应有的认识。 ⑤我国汉字拥有独特而深刻的文化意蕴,点画线条结构布局既具象又抽象,有的疏可走马,有的密不透风,如果不能很好地掌握粗细、疏密、顾盼、俯仰、呼应等美学原理,是难于把字写好的。有句古话说:“腹有诗书气自华。”实际上,就写字来说,也是如此。学字写字的过程,是一个增进文化修养的过程。是故在传统教育中,总是把书法作为读书人的一项必修课。 ⑥上海有过一个有关写字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调查,对三个学校学生成绩的调查结果显示,表明审美能力较强的前10名学生,写字在“优”组的概率为76.2%;审美能力较差的后10名学生,写字在“差”组的概率是70.3%。这表明写字与美育紧密联系着。写字与智育也有关联。写字“优”的学生,语、数、英三科得“优”的概率为76.2%,写字“差”的学生,三科得“差”的概率为80%。调查还显示,写字得“优”的学生,品德得“优”的概率为88.7%,说明写字与德育也有割不断的联系。古话说:“书,如也。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总之曰如其人而已。”在相当程度上,可以说“字如其人”,我们应当重视通过写字育人。 ⑦对大多数人来说,学写字并不是要做书法家,因而不必像古代书家那样下“临池学书,池水尽墨”的大功夫,但是,要把字写得规范、整洁、美观,完全不花力气也是不行的。梁实秋有篇叫做《书法》的散文,内中提到他“幼时上学,提墨盒,捧砚台,描红模子,写九宫格,临碑帖,写白折子,颇吃了一阵苦头。”现在,有了电脑,敲敲键盘就能轻松地打出

2013年高考上海历史试题

2013年上海试题 1.新石器时代,人类迎来了第一场重大的经济革命,其标志是() A.农耕逐渐取代采集 B.采集逐渐取代狩猎 C.狩猎逐渐取代驯养 D.渔猎逐渐取代采集 2.文学是西方文化的主要载体,其源头可追溯到古代世界,其中对西方文化产生重要影响的是() A.《大藏经》、《荷马史诗》 B.《旧约全书》、《古兰经》 C.《荷马史诗》、《旧约全书》 D.《古兰经》、《荷马史诗》 3.汉代以来,某地出土了数以千计的青铜重器,青铜铭文多涉及诸侯战争、土地交换等内容。学者推断此地应是() A.夏人的活动地域 B.周朝的重要都城 C.秦朝的阿房宫遗址 D.汉初同姓王的封国 4.春秋战国时代,诸子百家讲政治时大多站在民众一边,替天下百姓打算;唯有一家与其他各家不同,为君主作参谋,专替君主打算。这一家是() A.儒家 B.法家 C.道家 D.墨家 5.西欧中世纪庄园和东汉后期庄园的共同点是() A.主人和农民之间有雇佣关系 B.具有商品货币关系 C.有自营地和份地的区分 D.自给自足的经济体 6.一个唐朝商人从长安出发,沿着丝绸之路的陆路通道行走,途中可以与他进行商品贸易的国家或地区有() A.西域、大食、波斯 B.大食、波斯、新罗 C.西域、日本、大食 D.波斯、新罗、日本 7.人们往一座古老建筑的墙上发现了一幅画(如图),它反映了西欧中世纪某个阶段的政教关系。其持征是()

A.教皇拥有无上的权威 B.教皇成了君主的人质 C.教皇和君主各持权柄、互不干涉 D. 教皇和君主互相依存、互相利用 8.某统治者拥有征税权,可以组织军队,常常援引“凡使君主高兴的就具有法律效力”的古谚。这位统治者是() A.军事强人 B.专制君主 C.等级君主 D.立宪君主 9.宋代,儒学家们开始从一个新的角度来思考人世间的伦理纲常。这个新角度是() A.从矛盾对立转换出发 B.从天人感应出发 C.从万事万物本源出发 D.从人的本性出发 10.元朝为加强中央对西藏和台湾的管辖,分别设置了() A.中书省、伊犁将军 B.宣政院、中书省 C.伊犁将军、澎湖巡检司 D.宣政院、澎湖巡检司 11.伏尔泰在《风俗论》一书中对中华文明和儒家学说推崇备至。他所得的中国文化资料最有可能来自于() A.外交使节 B.传教士 C.阿拉伯人 D.留学生 12.年号是中国古代常用的纪年方式。它可以用来指称皇帝,如雍正皇帝;也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