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注意分配实验报告

心理学注意分配实验报告
心理学注意分配实验报告

注意分配实验报告

娄冠南(222014321062110)

(西南大学计算机与信息科学学院软件学院重庆400715)

摘要

此实验利用EP708A注意分配仪测定2名大学生对不同刺激——光亮和声调——同时反应时的注意分配能力。实验结果显示:相比单一任务情境下,双任务条件下视觉或听觉的选择反应任务的准确率更低;个体注意分配量Q值约为0.7,分别为0.67与0.73,平均值为0.7。结果表明此实验条件下:1)双任务提高了被试的心理负荷,降低了作业的绩效;2)被试的分配量Q值存在个体差异。此外,还讨论了注意分配的必要条件,并从实际出发,拓展探讨了日常生活中广泛存在的各类注意分配的事例。

关键词:EP708A注意分配仪注意分配

1.引言

注意分配是指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分配到不同的对象上。注意分配是可能的而且是有效的。丁·贾斯特罗和W·B凯恩尼斯甚至发现一个人在一边用一只手急速地敲打时,能很快地加数目和读书。注意的分配是有条件的,条件之一是要有熟练的技能技巧,也就是说,在同时进行的多项活动中,只能有一种活动是生疏的,需要集中注意于该活动上,而其余动作必须达到一定的熟悉程度,可以稍加留意即能完成。条件之二是有赖于同时进行的几种活动之间的联系。如果它们之

间没有内在联系,同时进行几种要困难些。当它们之间形成某种反应系统,组织更有合理性时,注意的分配才容易完成。另外,大脑皮层要保持正常的兴奋性。

注意的分配能力是在后天的生活实践中得到训练发展的。新生儿不具备注意分配能力。婴幼儿在游戏活动中,在与成人交往中,需要视觉、听觉、动觉协调进行,也需要伴随着记忆、想象、情感、意志活动,注意分配能力得到发展。注意分配能力是从事复杂劳动的必备条件。例如:驾驶员、运动员、乐队指挥、教师等的工作都需要善于分配自己的注意,才能提高工作效率,避免差错。在体育运动中,为了提高运动员的竞技水平,有时要对他们的注意分配能力进行专门训练。如进行技术动作分配训练、视觉-动作协调训练等。

注意分配的测量,即检验被试同时进行两项工作的能力,可用来研究动作、学习的进程和疲劳现象,可用于医学、体育、交通、军事和特殊职业人员的选拔。

本实验呈现二类刺激:(1)光刺激:8盏led灯对应8个白色按钮,要求被试用左手食指按下随机亮起的一盏灯的对应的按钮。(2)声刺激:声音刺激分高、中、低音三种,要求被试对仪器发出的连续的、随机的不同频率的声音刺激用右手食指按相应反应键。

2.方法

2.1.被试:西南大学大学15级本科生生2名,其中男生1名,女生1名,年龄均

在19岁左右;

2.2.仪器和材料:EP708A 注意分配仪

2.3.实验设计与程序:

a.主试打开电源开关,介绍实验指导语:“这是测试注意分配的实验。下

面将分三个阶段做:第一阶段是光剌激的实验,第二阶段是声刺激的实

验,第三阶段是声光刺激的实验。”

b.第一阶段的光剌激实验。主试按“声/光”键进行“声/光”测试模式选

择,直到显示“L”表示选择光刺激作为实验呈现刺激。按“选时”键进

行测试时间的选择,直到显示“2.000”表示选择测试时间为2分钟。

c.主试告诉被试:面板上有八个灯将会随机呈现,哪个灯亮你就按对应的

那个键。手离键后,稍等片刻会再一次呈现光剌激,你再作反应…直至

完成实验。主试按“启动”键,则开始测试,被试用左手反应。

d.第二阶段的声刺激实验。按“声/光”键进行“声/光”测试模式选择,

直至显示“S”表示选择声刺激。选择测试时间为2分钟。为使被试熟悉

声音的状态,在设置了“声/光”测试模式和测试时间后,请被试按声音

反应键,分别呈现高、中、低音。按左边“红”键,呈现高音;按中间

“绿”键,呈现中音;按右边“灰”键,呈现低音。

e.被试熟悉声音状态后,主试告诉被试:仪器内有高、中、低音将会随机

呈现,哪种声响你就按对应的键。手离键后,稍等片刻再会随机呈现声剌激,你再作反应…直至完成实验。主试按“启动”键,则开始测试,被试用右手反应。

f.第三阶段的声光刺激实验。主试按“声/光”键进行声/光测试模式选择,

直到显示“S L”表示选择“声+光”刺激作为实验呈现刺激。选择测试时间为2分钟。

g.主试告诉被试:面板上八个灯将会随机呈现的,同时,将会随机呈现高、

中、低音。哪个灯亮你就按对应的键,哪种声音响你就按对应的键。手离键后,稍等片刻再会随机呈现剌激,你再作反应…直至完成实验。被试用左手做光刺激的反应,右手做声音刺激的反应。

h.每个阶段被试需完成三组实验,总共完成九组实验。每组实验结束后休

息两分钟。每组实验结束后,主试按“显示”键,记录每组实验的结果。

光刺激反应的结果显示包括光的正确反应平均时间(秒)、光的正确反应次数和光的错误反应次数。声刺激反应的结果显示包括高、中、低音分别的正确反应平均时间(秒)、正确反应次数和错误反应次数。“声+光”刺激反应的结果显示包括光、高、中、低音分别的正确反应平均时间(秒)、正确反应次数和错误反应次数。

3. 结果

见附表1 西南大学心理学部学生实验报告

根据表中数据得出,被试一的Q 值为0.67,被试二的Q 值为0.73。

4. 讨论

4.1. 根据结果解释注意分配现象。注意分配是指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分配到不同的对

象上。本实验中被试将注意同时分配到听觉刺激和视觉刺激上,从而得出了Q 值来表示被试的注意分配能力。在本实验中,为了确保实验的精确性,去除了第一次试验记录,让被试进行了多次试验然后求其均值,同时也适当注意了实验的次数以防止联系效应,所以实验结果准确可信。值在0-0.5范围内表示没有注意分配能力;在0.5-1.0范围内表示有注意分配能力,而且数值越大能力越强,1.0是注意分配能力最强;Q 值大于1.0注意分配值无效。注意分配能力是可以通过训练提升271

1101568721494163

65

被试一

被试二

的,在本实验中一般正常被试的Q值集中在0.7左右,说明没有经过训练的人具备注意分配能力但是能力较低,同时也验证了本次试验的被试没有出现联系效应。

而第一次实验结果无效可能与被试本人的主观声音区分能力及熟练度有关。

4.2.比较两人数据,比较两人注意分配是否有个体差异。表2可知,在本实验中两人在

声刺激的反应时间上有显著差异,并且准确率也有一定差别,但是最终的Q值差距不大,表明单一某项刺激的反应时间与准确率,并不会对最终结果的Q值造成过大影响,且在本实验中,个体差异不明显。

4.3.分析二人的Q值。二人的Q值平均为0.70,注意分配能力一般,属于中等偏上水平,

如果有这方面需要可以进行专门训练以提高注意分配能力。而且可以就专门类别的刺激的分配能力进行提升训练。

4.4.思考哪些工作特别需要具备注意分配能力。在医学、交通方面应该尤其注意分配

能力的训练,尤其提高针对某一类刺激的注意分配能力,使其在本行业能的业务能力得到大幅度提高,以便更好的完成工作任务。

5.结论

注意分配现象是存在的,即个体,相比在单一任务情境下,在双任务条件下视觉或听觉的选择反应任务的准确率更低。

参考文献

1.杨治良.心理实验指导手册.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心理系印制,2006,121 ~123 2.杨博民.心理实验纲要.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9年,456~458

实验心理学实验报告6

心理学实验报告实验名称:系列位置效应实验 学院: 姓名: 学号:

摘要:本实验以汉字为材料,通过看汉字在系列中所处的位置、回忆延迟的时间和汉字呈现时间对自由联想的影响,称为系列位置效应。立即回忆对渐近部分没有影响,由于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正确回忆个数高,延迟回忆对渐近部分没有影响,首因效应正确回忆个数高,近因效应影响下降正确回忆个数降低。汉字材料呈现时长对首因效应回忆没有显著相关。 关键词:系列位置效应首应效应近因效应 一、导言 系列位置效应是指记忆材料在系列位置中所处的位置对记忆效果发生的影响,包括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在系列学习(Serial Learning)中,在一系列处于不同位置的记忆材料回忆效果不同;系列位置效应就是这种接近开头和末尾的记忆材料的记忆效果好于中间部分的记忆效果的趋势。其开头和结尾记忆效果较好,分别叫首位效应(primacy effect)和近因效应(recency effect),而其效果较差的中间部分称为渐近部分。系列位置效应一般在自由回忆中出现,是双重记忆理论的重要证据。 本实验目标是验证系列位置效应,预期是立即回忆处于材料开始和末尾位置的汉字回忆正确比较多,汉字材料呈现时间长则首因效应明显,延迟回忆则会消除近因效应。 二、方法 2.1被试 被试为应用心理大三的学生共25人,9男16女,年龄为20~23岁,智力正常,视力及矫正视力正常,之前没有做过这个实验。 2.2仪器和材料 装载有实验程序的计算机 2.3实验设计 本实验使用了混合设计。自变量有三个分别是,汉字呈现的时间分为1s和2s;回忆的时间分为立即回忆和延迟回忆;汉字材料呈现的位置不相同。因变量为被试对呈现汉字的自由回忆正确率。 被试分为4组:1s立即回忆;1s延迟回忆;2s立即回忆;2s延迟回忆 3.4实验程序 实验开始将呈现20个汉字,需要被试尽量记住,当汉字呈现完成以后,被试需要在系

心理学实验报告

)摘要:在本实验中,以汉字为材料,研究了在不同呈现速度和召回方式下的串行位置效应。实验结果表明,在一系列位置曲线中函数是双重分离的,这支持了近距离效应来自短期记忆,而第一声音效应来自长期记忆的观点。简介是由一系列项目组成的学习材料。在学习过程中,每个项目的学习速度和记忆的巩固程度与项目在系列中的位置有关。换句话说,学习资料在系列中的位置会影响记忆效应,这被称为系列位置效应。Ebbinghaus是第一个研究一系列位置效应的人。他使用了一系列毫无意义的音节作为学习材料,发现开始部分最容易学习,其次是最后一部分,中间最后一点的项目是最难学习的。许多心理学家发现,一系列职位在迷宫学习中也起着作用。50. B. ward使用12个无意义的音节作为学习材料,并获得了一系列典型的位置曲线。研究表明,影响串行职位角色的因素有:学习方式。集中学习比分散学习更难以记住系列中间的项目,并且系列位置的影响更加明显。材料的长度。材料越长,第一项和最后一项的错误反应时间就越多。材料展示的时间。延长了演示时间,提高了学习效率,并且优质文档达到20多种。繁殖方式。如果进行自由复制,则序列位置曲线的尾部将升高。支持短期存储和

长期存储的大多数证据来自免费召回任务的实验。该实验提出了一系列项目,要求受试者回忆这些项目。当以项目显示顺序为横坐标,召回率为纵坐标绘制召回结果时,将获得一系列位置曲线。研究人员指出,新近度效应来自短期记忆,而第一声音效应来自长期存储。为了证明这一假设,有必要在一系列位置曲线中实现函数的双重分离:一些自变量影响初始效果和渐近线,但不影响其邻近效果;其他变量会影响近似效果,但不会影响初始效果和渐近线。前者的独立变量包括词频,陈述速度,系列长度和心理状态。后者主要是出现系列词后的干扰。此实验基于此假设。根据先前的实验,我们推断汉字的当前速度会影响初始效果和渐近线,但不会影响其临近效果;水平先完成后一系列汉字的干扰效果将影响邻近效果,但不影响初始效果和渐近线。也就是说,2 s呈现时间的初始效果高于1 s呈现时间的效果,并且延迟召回的临近效果趋于消失。方法华中师范学院心理学系2.128名2006级学生的视力正常或矫正,视力为18至20。将他们随机分为3 2.仪器材料PES系统。从低频到高频,总共100个汉字被分为五组,每组20个。从第一组到第五组,每组汉字的笔画逐渐增加。实验设计:实验中存在三个自变量:被召

注意分配实验报告

西南科技大学法学院 注 意 分 配 的 性 别 差 异 研 究 班级:心理0802班 姓名:翟土梅 学号:20080605

注意分配的性别差异研究 心理0802班翟土梅(20080605) 摘要:此实验利用注意分配仪测定10名心理专业的大学生对不同刺激——光亮 和声调——同时反应时的注意分配能力。实验结果显示:相比单一任务情境下,双任务条件下视觉或听觉的选择反应任务的准确率更低;个体注意分配量Q值在0.26~0.59之间的范围内变化,5名女生的平均值为0.418,男生为0.40。男女平均值为0.409。结果表明此实验条件下:1)双任务提高了被试的心理负荷,降低了作业的绩效;2)被试的分配量Q值存在个体差异。此外,还分析了男女生的性别差异带来的实验结果分析,把男女生的实验结果进行显著性检验,还讨论了注意分配的必要条件,并从实际出发,拓展探讨了日常生活中广泛存在的各类注意分配的事例。 关键词:注意分配心理负荷注意分配量Q值显著性检验性别差异 1 引言: 注意分配,又称时间共享,是指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分配到不同的对象上。注意分配是可能而且是有效的。但注意的分配是有条件的,条件之一是要有熟练的技能技巧。也就是说,在同时进行的多项活动中,只能有一种是活动生疏的,需要集中注意于该活动上,而其余动作必须达到一定的熟练程度,可以不假思索地稍加留意即能完成。条件之二是有赖于同时进行的几种活动之间的关系,如果它们之间没有内在联系,同时进行几种要困难些。当它们之间形成某种反应系统后,组织更加的有合理性时,注意分配才容易完成。注意分配的能力是在后天的生活实践中得到训练发展的。最初,对注意分配的研究来源于心理学家对生活的细心观察。丁.贾斯特罗和W.B凯恩尼斯发现一个人在一边用一只手快速的敲打时,能很快的加数目和阅读。另一位心理学家潘尔哈姆,记录了教师一边朗诵一首熟悉的诗,一边手写另一首熟悉诗的例子。1973年,卡内曼提出来资源限制理

心理学实验报告模板

系列位置效应 摘要:该实验以汉字为材料,以自由回忆任务的实验,考察不同呈现速度和回忆方式下的系列位置效应,实验结果在系列位置曲线中显示了机能的双重分离,支持有关近因效应来自短时记忆而首音效应来自长时记忆的观点。 关键字:系列位置效应、近因效应、首音效应、渐近线 1.导言 由一系列项目组成的学习材料,在学习过程中,每个项目学习的快慢、记忆的巩固程度,都与这个项目在系列中的位置有关。即学习材料在系列中的位置对记忆效果有影响,这种影响就叫做系列位置作用。 Ebbinghaus最早研究了系列位置作用。他用一系列无意义音节作学习材料,发现开始的部分最容易学(首音效应),其次是最末后的部分(近因效应),中间偏后一点的项目最难学(渐近线)。许多许多心理学家进一步的实验中发现迷宫学习中也存在系列位置的作用。L.B.Ward用12个无意义音节做学习材料,得出了一个比较典型的系列位置曲线。 研究证明,影响系列位置作用的因素有:(1)学习的方式。集中学习比分散学习对系列中部的项目更难记些,系列位置作用更明显。(2)材料的长度。材料越长,首末项的错误反应次数越多。(3)材料呈现的时间。呈现时间延长,学习效率提高。(4)再现的方式。若使自由再现,系列位置曲线的尾部上升的较高。 大多数支持短时存储不同于长时存储的证据来自自由回忆任务(free recall task)的实验。这种实验呈现一系列项目(单词居多),呈现完毕要求被试回忆项目(可不按顺序)当把回忆结果以项目呈现顺序为横坐标,以争取回忆率为纵坐标作图,会得到系列位置曲线(serial position curve)。研究者指出,近因效应来自于短时记忆,首音效应来自于长时存储。为证明这一设想,则需在系列位置曲线中实现机能的双重分离(functional double dissociation):某些自变量影响首音效应和渐近线,但不影响近因效应;另一些变量影响近因效应,但不影响首音效应和渐近线。属于前者的自变量有单词频率、呈现速度、系列长度、以及心理状态;属于后者的主要是系列单词呈现完毕后的干扰活动。 本实验即是基于此设想的实验。由前人的实验推测本实验结果:汉字呈现速度将影响首音效应和渐近线,但不影响近因效应;系列汉字横先完毕后的干扰作用将影响近因作用但不

反应时测试实验报告

反应时测定实验报告 专业: 安全工程 指导教师: 陈明利 组员: 欧泽兵胡良民 于清华李欣燃 张琛晨王旭

2014年7月20日 反应时测试实验 【实验目的】 (1)学会测量视觉简单反应时、选择反应时的方法; (2)比较视觉简单平均反应时、选择平均反应时之间的差别; (3)探索简单平均反应时与练习次数的关系; 【实验设备】 BD-II-510A型反应时测定仪 【实验方法】 用反应时测定仪对本小组1女5男做视觉反应时的测量实验。 【实验结果】 记录简单反应时和选择反应时的平均值,并制作不同类型的平均反应时的折线图;不同被试简单反应时和选择反应时的折线图。 【实验理论依据】 反应时可以说是心理学中常用的反应变量之一,它是指刺激施与有机体之后到反应开始所需要的时间。刺激作用于感官(如眼睛、耳朵)引起感官兴奋,兴奋传到大脑,并对其加工,再通过传出神经传到运动器官,反应器接受神经冲动,产生一定反应,这个过程可用时间作为标志来测量,这就是反应时。通常,反应时可分为简单反应时、辨别反应时、选择反应时三类。 简单反应时是指给被试呈现单一刺激,同时要求他们只作单一的反应,这时刺激—反应之间的时间间隔就是反应时。简单反应时的实验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最早始于天文学家对“人差方程”的研究,赫希在1861~1865年间测量了视觉与触觉的“生理时间”,得到简单反应时的时值,光为180毫秒,声为140毫秒,触觉为140毫秒,这些数据到今天还算是相当标准的。 辨别反应时是指当呈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刺激时,要求被试对某一特定的刺激作出反应,对其它刺激不做反应,被试在刺激呈现到做出辨别反应的这段时间,就是被试的辨别反应时,又称为C反应时。 选择反应时就是根据不同的刺激物,在各种可能性中选择一种符合要求的反应,并执行该反应所需要的时间。在此过程中被试既要辨别当前出现的是哪个刺激,又要根据出现的刺激选择事先规定的反应。这种反应更能体现人的智能和能力。在选择反应时中,选择数越多,则选择反应时越长,选择任务越复杂,则反应时也越长。对选择反应时作出系统区分的当属唐德斯(1868),他运用减因

实验心理学 实验报告1

《两点阈测量》实验报告 夏松(2009105020417) 湖北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0904班 1 引言 维耶罗特(vierordt,1870)最早使用两点阈量规对人体各个部分的两点阈进行了测量,结果发现从局部到指尖,两点阈越来越小,这种身体触觉感受性随运动能力的增高而增高的现象,被称为是维耶罗特定律。除此之外,还有研究发现:两点阈因练习而减小,因疲劳而增大。 1.1 实验逻辑 当两点同时刺激时,只有达到一定的距离(两点阈),被试才有可能分辨出来。而随着这两点距离的缩小,被试越来越觉得此两点而不是一点。实验记录在不同距离下的刺激被试回答两点或一点的次数,求得感觉两点的百分数。 1.2 实验假设 假设所呈现的刺激,即两点距离为自变量,被试的反应为因变量。确定自变量的范围,在自变量的范围内记录被试的反应(一点还是两点)。 1.3 实验预期 用两个刺激物同时刺激皮肤,当刺激间的的间距足够大时,我们可以清晰分辨此为相隔一定距离的两点,当间距逐渐缩小,我们越来越难以分辨此为两点,当间距逐渐缩小到一定程度时,我们只能感觉到一点。 2 方法 2.1 被试 被试2人(互为主试、被试) 2.2 实验材料 两点阈量规:由一个游标卡尺和A、B两个刺激点组成,量脚之间的距离可以调节,并在刻度上读出来。 此外还有遮眼罩和记录纸。 2.3 实验设计 采用被试内设计。自变量为呈现两个刺激之间的距离,因变量为被试的反应。在被试手背或手臂上划好区域B通过预测得出两点阈的范围,再确定五个水平。然后施测,每个水平随机施测八次,记录被试反应(+为两点-为一点) 2.4 实验程序 主试选定被试的B区,只测量手臂的两点阈 在使用两点阈量规时,必须垂直接触皮肤,对两个尖点施力均匀,接触时间不能超过2秒钟,现在自己手上练几次后,再在被试的非实验区练习几次。 实验序列的长度和起点,可以根据初步测验后确定,大致在11-19mm的范围

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 实验类型__综合设计__实验室_软件实验室三__一、实验题目 线性表的基本操作 二、实验目的和要求 1)掌握线性表的特点 2)掌握线性表的顺序存储结构和链式存储结构的基本运算及应用。 3)尽可能考虑算法的健壮性 4)实验报告中要写出测试数据、错误分析以及收获。 三、需求分析 本演示程序用c++6.0编写,完成单链表和顺序表的生成,任意位置的插入、删除,以及确定某一元素在单链表中的位置。 1、输入的形式和输入值的范围:插入元素时需要输入插入的位置和元素的值;删除元素时输入删除元素的位置;查找操作时需要输入元素的值。在所有输入中,元素的值都是整数 2、输出的形式:在所有三种操作中都显示操作是否正确以及操作后单链表的内容。其中删除操作后显示删除的元素的值,查找操作后显示要查找元素的位置 3、程序所能达到的功能:完成能完成两种存储结构的基本运算以及二级菜单的运用 4、测试数据 1)输入2,建立一个链表 2)插入操作中依次输入11,22,33,44,55,生成一个单链表 3)查找操作中依次输入22,44,返回这,2个元素在单链表中的位置 4)删除操作中依次输入3,删除位于3的元素 5)输入1,建立一个顺序表,再做类似上述数据测试 四、概要设计 为了实现上述程序功能,需要定义 1、单链表的抽象类型如下: ADT LinkList {

数据对象:D={ai|ai∈IntegerSet,i=0,1,2,…,n,n≥0} 数据关系:R={|ai,ai+1 ∈D} 基本操作: CreateList_L1(&L) 操作结果:构造一个空的单链表L. ListInsert_L1(&L,i,e) 初始条件:单链表L已存在 操作结果:将元素e插入到单链表L的第i位置前 ListInsert_L2(&L,i,e) 初始条件:单链表L已存在 操作结果:将元素e插入到单链表L的第i位置后 ListDelte_L(&L,i) 初始条件:单链表L已存在 操作结果:将单链表L中i位置的元素删除 GetElem_L(L,i) 初始条件:单链表L依存在 操作结果:单链表L中查找第i个元素并返回其元素 length_l(&L) 初始条件:单链表L已存在 操作结果:将单链表L的长度值返回 } 2、顺序表的抽象数据类型 ADT list { 数据对象:D={ai|ai∈Elem Set,i=0,1,2,…,n,n≥0} 数据关系:R={|ai,ai+1 ∈D} 基本操作: Initlist_Sq (&L) 操作结果:构造一个空的顺序表L.

心理学实验报告范文

图2 2种干扰类型×2种探测刺激类型正确率折线图 对全体被试的正确率2×2的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干扰类型的主效应显著:F (1,35)=15.12,p<.001;探测刺激类型的主效应显著:F(1,35)=14.45,p=.001;干扰类型和探测刺激类型的交互作用显著:F(1,35)=10.64,p=.002。简单效应分析结果表明:当干扰类型是语义相关时,探测刺激类型的干扰组和控制组的差异显著:t(35)=-3.92,p<.001;当干扰词是语义无关时,探测刺激类型的干扰组和控制组的差异显著:t(35)=-2.62,p=0.013。 4.讨论 语义相关性对抑制机制的影响。无论以反应时还是正确率作为因变量,我们都发现了显著地干扰项目类别效应,当干扰项目与目标项目语义相关时,被试对探测刺激的反应时显著长于干扰项目与目标项目语义不相关时,同时反应时正确率显著小于语义无关时。 干扰项目类别效应说明干扰材料与目标材料语义相关时更难被抑制,表明抑制机制与干扰材料的语义性质有联系。因而在本实验中可见在干扰项与目标项语义相关的情况下,被试对探测刺激的反应时更长、正确率更低的结果。 探测刺激类型对抑制机制的影响。无论是以反应时还是以正确率作为因变量,在MANOVA 中,我们都发现了显著地探测刺激类别效应,被试对干扰性探测刺激的反应时显著长于对控制性探测刺激的反应时,同时,被试对于干扰性探测刺激的反应正确率显著小于对控制性探测刺激的反应正确率。 语义相关性和探测刺激类型对抑制机制影响原因分析。根据语义网络模型,与目标词语义相关、范畴相同的干扰词,其概念网络或命题网络与目标词有更多的联系,在语义空间中距离较近。根据激活扩散模型,激活会从已激活的结点沿着连线向周围扩散,联系越紧密的概念越容易被激活。 因此在加工目标词的过程中,如果干扰与其有密切的语义联系,就更容易被连带着激活。干扰词本身的激活水平高,抑制的效果则应没有控制词好。 总之,语义关系性和探测刺激类型均影响抑制效率,主效应显著,且语义相关性和探测刺激类型对抑制机制的影响存在交互作用。干扰材料的性质影响抑制效率,语义相关的比语义无关的干扰材料更难以被抑制。

生理心理学:牛蛙实验报告

生理心理学:牛蛙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制备& 不同强度和频率的刺激对肌肉收缩的影响 一、实验目的 ①掌握基本手术器械的使用方法,学习制备具有正常兴奋收缩功能的蛙类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的基本操作技术。 ②学习神经-肌肉实验的电刺激方法及肌肉收缩的记录方法。③观察刺激强度与肌肉收缩反应的关系。 ④观察不同频率的阈上刺激引起肌肉收缩形式的改变及关系。二、实验摘要 肌肉组织的兴奋主要表现为收缩活动。一个刺激是否能使组织发生兴奋,不仅与刺激形 式有关,还与刺激时间、刺激强度有关。用方形电脉冲刺激组织,在一定的刺激时间下,刚能引起组织发生兴奋的刺激称为阈刺激,所达到的刺激强度称为阈强度;能引起组织最大兴奋的最小刺激,称为最大刺激,相应的刺激强度叫最大刺激强度;界于阈刺激和最大刺激间的刺激称为阈上刺激,相应的刺激强度称为阈上刺激强度。 肌肉收缩的形式,不仅与刺激本身有关,而且还与刺激频率相关。若刺激频率较小,使 刺激间隔大于一次肌肉收缩舒张的持续时间,则肌肉收

缩表现为一连串的单收缩;增大刺激频率,使刺激间隔大于一次肌肉收缩舒张的时间、小于一次肌肉收缩舒张的持续时间,则肌肉产生不完全强直收缩;继续增加刺激频率,使刺激间隔小于一次肌肉收缩的收缩时间,则肌肉产生完全强直收缩。三、材料与方法 材料:培养牛蛙、任氏液、常用手术器械、粗剪刀、蛙板、蛙钉、锌铜弓、培养皿、滴管、棉线、张力换能器、双凹夹、三角支架、保护电极、一维位移微调器、RM6240C型多道生理信号采集处理系统方法: 1、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制备 ①材料:牛蛙、常用手术器械、玻璃板、锌铜弓、培养皿、滴管、任氏液、粗剪刀、蛙板、蛙钉、粗棉线 ②方法:使用毁髓针将牛蛙进行双毁髓,用手术器械剥离后肢标本,依次分离两后肢,坐骨 神经,股骨头,游离腓肠肌后使用锌铜弓进行检验,获得具有正常兴奋收缩功能的腓肠肌标本。 2、不同强度和频率的刺激对肌肉收缩的影响 ①材料:蛙、任氏液、常用手术器械、粗剪刀、蛙板、蛙钉、棉线、大头针、张力换能器、双凹夹、三角支架、保护电极、一维位移微调器、RM6240型多道生理信号采集处理系统②方法:启动电脑与RM6240型系统软件,设置仪器参数与时间参数。将腓肠肌跟腱的扎线固定在张力换能器的悬

注意分配能力的测定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测定学生对不同刺激的注意分配能力,学习使用注意分配实验仪,探讨注意分配的可能性与条件。 二实验原理: 实验仪器与材料: BD—Ⅱ—314注意分配仪Attention Distribution Tester,电源接线板,记录纸。 右图所示,注意分配仪主试面板说明:从左向右,依次定时间键,方式,,启动,复位,音量,电源组成。其中定时键有由1—9分钟九档,数码显示于此 键上方;次数键可以选择显示的次数为正确次数或错误次数,其 键上方的相应指示灯亮;方式键可以用来选择工作方式,数码显 示于此键上方, 0 ”方式是检测方式; 1 ”方式是中、高二声 反应方式; 2 ”方式是低、中、高三声方式; 3 ”方式是光反应方式; 4 ”方式是二声+光反应方式; 5 ”方式是三声+光反应方式; 6 ”方式可以用来方式1、3、4三项实验连续进行的Q值; 7 ”方式可以用来方式2、3、5三项实验连续进行的Q值。 三实验步骤: 主试打开电源开关设定方式0 ” ,按启动键,开始进行试音和试光被试分别按压三个声音按键,辨别三种不同音调分别按压8个光按键,对应发光亮。每按下一键,数码管相应显示一组数值。 1.主试将定时设置为 1 ” ,方式设置为2 ” 。指导语当你 听 到高、中、低3个声音时,请用你左手的食指、中指和无名指分 别按高、中、低3个声音键。反应越快越好。 2.启动键,测试开始。当工作指示灯亮时,声音键停止发声, 表示测试时间到。 3.主试将定时设置为 1 ” ,方式设置为 3 ” 。指导语当你 看到光亮时,请用你的右手食指尽快按下与所亮发光管相对应的 按键。反应越快越好。 4.启动键,测试开始。当工作指示灯亮时,灯光键停止发光,表示测试时间到。 5.主试将定时设置为 1 ” ,方式设置为5 ” 。指导语这次要测量你的注意分配能力。你要一边听声音,一边看灯光。当你听到高、中、低3个声音时,请用你左手的食指、中指和无名指分别按高、中、低3个声音键;同时用你的右手食指尽快按下与所亮发光管相对应的按键。要两边,反应越快越好。 6.启动键,测试开始。当声光全无、工作指示灯熄灭时,表示测试时间到,一组测试结束。.以上为手动记算注意分配值,也可以将方式设置为“7”,仪器记录。结果与解释被试者对仪器发出的声刺激做出判断和反应用左手按下相应按键,在规定时间内尽快地操作。记录下正确的反应次数S1。被试者对仪器发出的光刺激出判断和反应用右手食指按下相应按键,在规定时间内尽快地操作。记录下正确的反应次数F1。仪器随机的、自动的、连续的按规定时间,同时呈现声光刺激,要求被试左、右手分别按下声、光按键,在规定时间内尽快地操作,分别记录下对声和光刺激正确的反应次数:S2和F2 。

心理学实验报告

心理实验分析表 姓名学号得分实验名称习得性无助实验 研究背景 (“习得性无助”被认为是人类的一型沮丧。指人在最初的某个情境中获得无助感,那么在以后的情境中仍不能从这种关系中摆脱出来,从而将无助感扩散到生活中的各个领域。这种扩散了的无助感会导致个体的抑郁并对生活不抱希望。) 一直以来,情绪起源的问题都困扰着心理学家们。 华生在70年前曾做了著名的“小阿尔伯特”实验。他用该实验证明了情绪能通过条件反射而习得。在试验中,小阿尔伯特对老鼠甚至后来泛化到对白色东西的恐惧。华生还证实了阿尔伯特习得的情绪是会从一个环境迁移到另一个环境的。如,把阿尔伯特带入另一个完全不同的房间,更亮的灯光,更多的现场人员。阿尔伯特对老鼠和兔子的反应仍然是恐惧,尽管程度有所减轻。 在1953年,哈佛大学的所罗门,坎明和维恩进行过另一项研究。他们把40只狗置于“穿梭箱”里;隔体将箱子分开两部分,一开始,隔体只有狗背高。从格栅箱底上对狗脚发出千百次电击。狗如果学习到跳过阻隔体到另一边,就可以逃脱电击。然后,进行“挫折狗”的跳脱实验,实验人员在狗跳入另一边时,也在格栅通电,并且狗必须跳100次才终止电击。他们说:“当狗从一边跳入另一边之际,发出预料可免电击的松释声,但当它到另一边的格栅而重遭电击时,则发出惨叫。”接下来,用透明塑胶玻璃阻隔在两边之间。狗触电后向另一边跳跃,头撞玻璃。狗开始“大便、小便、惨叫、发抖、畏缩、咬撞器材”等等;但10天至12天之后这些无法逃避电击的狗,不再反抗。实验人员说他们为此“感动”。结论道,两边之间加以透明玻璃并加电击,“非常有效”的消除了狗的跳脱意图。他们的研究显示反复对动物施以无可逃避的强烈电击会造成无助和绝望情绪。 但华生和哈佛的学者们没想过如果在一个被试可以控制或逃离的情景中,被试们的反应又会如何呢? 60年代对这种“习得的无助感”之研究又做了加强。突出的实验者之一是宾州大学的马丁·赛里格曼。他和梅耶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设计了一系列以狗为被试的试验,并在实验的基础上建构了他的理论。 (后续研究:1975 年塞里格曼用人当受试者, 结果使人也产生了习得性无助。80年代,心理学家仍在继续做这种“习得的无助感”的实验。费城天普大学,菲立普·柏希和另三位实验人员训练老鼠去认识警示灯,让它们知道5秒钟之内将有电击。老鼠一旦懂得了警示灯的含意,就可以走入安全区避免电击。在老鼠学会了这一步以后,实验人员又把安全区挡住,使老鼠遭受比原先更久的电击而无法逃避。可以想见,后来即使可以逃避了,老鼠们还是无法重新很快习得逃避。)

心理学注意分配实验报告

注意分配实验报告 娄冠南(222014321062110) (西南大学计算机与信息科学学院软件学院重庆400715) 摘要 此实验利用EP708A注意分配仪测定2名大学生对不同刺激——光亮和声调——同时反应时的注意分配能力。实验结果显示:相比单一任务情境下,双任务条件下视觉或听觉的选择反应任务的准确率更低;个体注意分配量Q值约为0.7,分别为0.67与0.73,平均值为0.7。结果表明此实验条件下:1)双任务提高了被试的心理负荷,降低了作业的绩效;2)被试的分配量Q值存在个体差异。此外,还讨论了注意分配的必要条件,并从实际出发,拓展探讨了日常生活中广泛存在的各类注意分配的事例。 关键词:EP708A注意分配仪注意分配 1.引言 注意分配是指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分配到不同的对象上。注意分配是可能的而且是有效的。丁·贾斯特罗和W·B凯恩尼斯甚至发现一个人在一边用一只手急速地敲打时,能很快地加数目和读书。注意的分配是有条件的,条件之一是要有熟练的技能技巧,也就是说,在同时进行的多项活动中,只能有一种活动是生疏的,需要集中注意于该活动上,而其余动作必须达到一定的熟悉程度,可以稍加留意即能完成。条件之二是有赖于同时进行的几种活动之间的联系。如果它们之

间没有内在联系,同时进行几种要困难些。当它们之间形成某种反应系统,组织更有合理性时,注意的分配才容易完成。另外,大脑皮层要保持正常的兴奋性。 注意的分配能力是在后天的生活实践中得到训练发展的。新生儿不具备注意分配能力。婴幼儿在游戏活动中,在与成人交往中,需要视觉、听觉、动觉协调进行,也需要伴随着记忆、想象、情感、意志活动,注意分配能力得到发展。注意分配能力是从事复杂劳动的必备条件。例如:驾驶员、运动员、乐队指挥、教师等的工作都需要善于分配自己的注意,才能提高工作效率,避免差错。在体育运动中,为了提高运动员的竞技水平,有时要对他们的注意分配能力进行专门训练。如进行技术动作分配训练、视觉-动作协调训练等。 注意分配的测量,即检验被试同时进行两项工作的能力,可用来研究动作、学习的进程和疲劳现象,可用于医学、体育、交通、军事和特殊职业人员的选拔。 本实验呈现二类刺激:(1)光刺激:8盏led灯对应8个白色按钮,要求被试用左手食指按下随机亮起的一盏灯的对应的按钮。(2)声刺激:声音刺激分高、中、低音三种,要求被试对仪器发出的连续的、随机的不同频率的声音刺激用右手食指按相应反应键。

注意分配

【2013年8月实践成绩为优仅供同仁参考此报告是北大自考心理学专科实验心理学课程的实践】 注意分配实验报告 姓名: 组号: 准考证号: 摘要本实验通过对被试的注意分配进行一系列测试,了解了被试的注意分配能力,并学会了计算注意分配量的方法。 关键词注意分配注意分配值 1.引言 注意是人的心理(意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当注意同时指向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事物,即同时完成两件以上的工作时就需要注意分配。 注意分配,又称时间共享,是指同时进行两种或几种活动时,把注意指向不同的对象。这涉及到一心能否二用的问题。 注意分配有不同的水平,它取决于同时并进的几种活动的性质、复杂程度及人对活动的熟练程度。即注意分配是有前提条件的,条件之一是:同时并进的活动中,必须有一种或几种活动是相当熟练的,甚至已达到了自动化的程度,不再需要更多的注意,这样人就能把注意力集中到比较生疏的活动,把一小部分注意分配到熟练的活动上,稍加注意即可。条件之二:是同时进行的几种活动之间是否存在内在的联系。如果它们之间有密切的联系,同时进行这些活动就比较容易,注意的分配也较顺利。否则,注意难以分配。注意分配不是固定不变的,它是随活动的进程的变化,而随时调配的。 具体点讲,注意分配的能力因人而异,同时又与并行操作的工作性质有关。当一个人同时做两件工作,其中一件较为熟悉,已到达自动化的程度时,他的注意分配量最高可达到100%;而当注意分配量仅仅为50%时,我们就认为他并没有注意分配,而仅仅是用一半时间做这件事,另一半时间做另一件事;如在50%—100%之间即为程度不同的注意分配能力和注意转移。 注意分配的能力是在后天的生活实践中得到训练发展的。最初,对注意分配的研究来源于心理学家对生活的细心观察。丁.贾斯特罗和W.B凯恩尼斯发现一个人在一边用一只手快速的敲打时,能很快的加数目和阅读。另一位心理学家潘尔哈姆,记录了教师一边朗诵一首熟悉的诗,一边手写另一首熟悉诗的例子。目前心理学家普遍认为,注意分配的实现,需要同时进行的活动中有个体熟练的技能技巧,且集中活动之间有一定的内在联系。注意分配被证实可以通过后天的训

《实验心理学实验》实验报告 刘明明

实验心理学实验 实验名称:群体实验演示:画线的准确性 一、 问题(1分) “知道结果”(反馈)的信息对画线准确性有何影响 二、 假设(1分) H 0:如果“知道结果”(反馈)的信息对画线的准确性无影响,那么有反馈和无反馈两种情况下画线的成绩无明显差异。 H 1:如果“知道结果”(反馈)的信息对画线的准确性有影响,那么有反馈和无反馈两种情况下画线的成绩有明显差异。 三、 预期(1分) “知道结果”(反馈)的信息,有反馈和无反馈两种情况下画线的成绩有明显差异。 四、 方法(4分) 2、 仪器设备(0.5分) 铅笔、直尺、橡皮、白纸 3、 变量(1分) 3.1自变量:有无反馈 3.2因变量:画线的准确性 3.3控制变量:纸张、直尺完全相同 4、 实验设计(1分) 单因素组间设计 5、 实验任务和流程(1分) a. 让全班同学分成两组,两两组合,对坐在桌旁。桌上放好画有黑色线段的白纸, 每人一张,两张完全相同。 b. 让B 组同学用纸或挡板遮住A 组作者的视线,使他看不到自己的画线的手和 画出的线。 c. B 组同学念指示语:“请你用平时写字的手那好铅笔。眼睛看着这张白纸上的 班级:15应用心理学1班 姓名:刘明明 学号:2015326670025 实验日期:9.23 指导老师:胡信奎

的黑色竖线,用笔在旁边的白纸上画一根相同长度的竖线。请你按照你看到的 长度来画,一直画到和看到的线一样长。画的时候,你不能看自己的画线的手 和画好的线。一共20次。从左到右。我会帮助你移动白纸,你手臂不要移动, 尽量画准确。” d.被试明白后开始实验。A组同学完成20 条竖线后结束。 e.两组对换。A组同学年指导语:“现在请你用相同的方法画线。这次你每完成 一条线,我会告诉你结果。但是,我只告诉你画的线是长了、短了还是刚好。 (误差<5%为刚好)。请你注意自己画线的感觉,并记住这种感觉。如果我告 诉你这次画长了,那么下次就画短一点。一共画10次,我会帮助你移动白纸, 你手臂不要移动,尽量画准确。” f.每当B组被试画好一条线,主试尽快良好,立刻告诉被试结果。移动白纸, 直到20条线画完。 g.A组重复无反馈的实验。 h.B组重复有反馈的实验 6、统计方法(可以体现在结果分析里) 用平均数、标准差和方差分析来进行统计分析 五、结果 1、单个被试的数据分析(数据+统计+分析:1.5分) 表1 单组被试画线长度与标准长度的误差(单位,n=40) 自变量 A(李夏涵)B(刘明明) 因变量 2.47±0.77 0.87±0.46 (mean±sd) *配对t检验,无反馈(A)vs有反馈(B) 由表1可见,在无反馈的情况下,被试误差的平均数相对与有反馈组的误差平均数更大,说明在无反馈的情况下,所画线与标准普遍相差较大;同样的,A组被试标准差相对与B组的标准差更大,说明在无反馈组所画线的长度更加不确定。 2、全组数据的比较分析(数据+统计+分析:1.5分) 表2 全组被试画线长度与标准长度的误差(cm,mean±sd) 自变量 A(无反馈)B(有反馈) 因变量 2.11±1.23 0.87±0.39 (mean±sd) SSt=∑∑(Xij—Xt)^2=92.38 SSb=n*∑(Xj—Xt)^2=26.52 SSw=∑∑(Xij—Xj)^2=66.86 dft=nk-1=33 dfb=k-1=1 dfw=n(k-1)=32 MSb=SSb/dfb=26.52

过程控制实验报告

《过程控制实验》 实验报告

第一章、过程控制实验装置的认识 一、过程控制实验的基本内容及概述 本次过程控制实验主要是对实验室的水箱水位进行控制。水箱液位控制系统是一个简单控制系统,所谓简单液位控制系统通常是指由一个被控对象、一个检测变送单元(检测元件及变送器)、以个控制器和一个执行器(控制阀)所组成的单闭环负反馈控制系统,也称为单回路控制系统。 简单控制系统有着共同的特征,它们均有四个基本环节组成,即被控对象、测量变送装置、控制器和执行器。 图1-1 水箱液位控制系统的原理框图 这是单回路水箱液位控制系统,单回路调节系统一般指在一个调节对象上用一个调节器来保持一个参数的恒定,而调节器只接受一个测量信号,其输出也只控制一个执行机构。本系统所要保持的恒定参数是液位的给定高度,即控制的任务是控制水箱液位等于给定值所要求的高度。 二、主要设备 1)水路装置的认识 过程控制实验用的水路装置图如下

图1-2 水路图 由水路装置图我们看到,装置主要有水箱,交流电动泵,热炉,管道,电动阀,电磁阀,流量计,液位传感器,温度传感器组成,可以构成一个完整的过程控制实验平台。从上图我们可以看出,装置主要分为两大部分,第一水路,管道,热炉,水箱等等物理对象,第二是传感器,执行机构等等的控制部分的装置。 实验装置具体介绍如下:

b)电气连接图 由电气装置的图我们可以看到,所有的电器连接都在这里,主要是一些传感器信号,电动驱动信号,用于电动装置的驱动。 见附件 c)操作面板图: 从操作面板上我们可以看到主要是由四个表,由P909构成,用于测量控制压力、流量、液位、温度的测量以及控制,PV代表反馈测量,外给定可以用于串级控制,OUT用于输出信号,以上接口均使用4-20mA标准 见附件 第二、三章、实验系统的认知(包括力控软件,P909,实验装置) a)力控软件的安装 首先使用光盘里的Setup.exe安装力控软件的主题部分,然后将IO Servers文件夹拷到力控软件的安装目录下,安装IO Servers驱动 然后打开力控软件,寻找到力控软件的目录,点击开发模式,然后找到COM设置的部分,如图

心理咨询实验报告

心理咨询学习心得体会南昌大学实验报告 学生姓名:学号:专业班级:应用心理学121班 实验类型:√验证□综合□设计实验日期: 2014.9.24 实验成绩 实验一:初诊接待与咨询关系的建立 目的:掌握初诊接待、结构化技术与瞬间观察技术。 步骤: 一、初诊接待训练 1.做好咨询前的准备工作; 2.有礼貌的接待来访者并运用礼貌用语; 3.咨询师间接的询问来访者能在哪方面帮助他; 4.咨询师询问结束后表明自己的态度; 5.咨询师向来访者说明保密原则; 6.咨询师向来访者说明心理咨询的性质; 7.咨询师向来访者说明来访者的义务与权利; 8.咨询师与来访者协商并达成协议。 二、结构化技术训练 1.咨询师向来访者说明咨询的相关程序; 2.咨询师向来访者说明咨询和治疗的理论。 三、瞬间观察训练及实践训练 1.三人为一个小组,一人扮演咨询师,一人扮演来访者,一人充当观察员,三者角色可以互换; 2.小组内自主模拟训练资料中的十个案例,每个案例平均用时5分钟;

3.每个案例随机挑选一个小组当场演练示范,老师给予点评纠正。 结果与反思: 一、结果 初诊接待步骤不太熟练,需要多次训练,直至掌握初诊接待的技术。结构化技术已经初步掌握,但要熟练运用还需多加练习。瞬间观察技术应涉及微表情等,较难掌握,需要通过大量的观察练习才可。 二、反思 初诊接待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技术,是咨访关系建立的前提条件,要牢记初诊接待的步骤及注意事项。在日常的咨询中要认真使用结构化的技术和瞬间观察的技术,察觉来访者的情绪变化,做出及时的反应,为咨询的深入打好基础。 南昌大学实验报告 学生姓名:学号:专业班级:应用心理学121班 实验类型:√验证□综合□设计实验日期: 2014.10.8 实验成绩: 实验二:参与性技术 目的:掌握内容反应技术,情感反应技术,具体化技术与共情技术。 步骤: 一、内容反应技术训练 1.咨询师认真倾听来访者的问题或阐述; 2.咨询师以自己的语言概括来访者的问题或阐述; 3.咨询师的言语不得超越来访者的语义,也不能遗漏来访者所述的内容。 二、情感反应技术训练 1.咨询师辨认来访者语言及非语言中反应出的情感,反馈给来访者,并使来访者觉察且接受自己的情感; 2.注意观察来访者的非语言行为及语言中透露或明显的情感,应注意是来访者叙述时的情感;

心理学的实验报告

心理学的实验报告 心理学实验报告彩色视野及盲点的测定 测定各种彩色视野的范围以及盲点的位置,学习使用视野计 准备工作。 准备好视野图纸、彩色铅笔(红、黄、蓝、绿)、单眼罩。把视野图纸放在视野计视野计上相应的地方,学习在图纸上作记录的方法。 记录时与被试反应的左右、上下方位相反。 被试用右眼罩招右眼遮起来(只测左眼),把下巴放在支架上,调好距离。眼睛与支架靠近后,保持头部位置不变。被试用左眼注视正前方的白光点。要求被试发现视野中彩色出现或消失就报告,被试视线要始终注视视野弧正中的白点,要求只用眼睛的余光去看彩色光点是否出 现或消失。 测定过程中,视野弧的位置可分别为900、450、1350和1800等不同角度。 正式实验。 主试将视野计弧轨故到水平位置上.把一个红色刺激点投在弧轨右边靠近注视点处,主试将红色刺激由内慢慢向外移动,直到被试看不到红色为止,把这时红色刺激所在位置记下来,然后主试再把红色刺激从员外例向注视点移动到

被试刚刚看到红色为止,记下刺激所在位置的角度,取两次的平均致,在视野图纸上图点。还有一点应注意,当进行右边实验时红色刺激由内向外或由外向内时,会出现红色突然消失和再现的现象,红色突然消失和再现的位置就是盲点的位置,将盲点位置也记录在图纸上。 再把视野弧轨放到下列位置测定红色视野的范围:900、450、1350(与水平交角)以及其他不同角度。 按上述测红色视野的程序分别测定黄、绿、蓝、白各色助视野范围。 每个颜色做完一种角度位置后休息2分钟,注意每次休息后头部的位置要前后不变。 把各彩色视野范围和盲点位置画在一个图纸上。 各种彩色视野大小次序如何排列?盲点在视野及视网上的位置及大小。 彩色在视野消失前有何变化? 彩色视野是否固定不变?它依哪些条件而变化?

百度的实验报告

《会计学》课程设计报告 指导教师 班级学号 学生姓名 经济管理学院会计系 2011年1月

总账系统日常业务处理 一、课程设计目的: 总账管理子系统是完成从记账凭证输入到记账,从记账到账薄输出等账务处理工作的子系统。总账子系统是会计信息系统中的核心子系统,与其他子系统之间有着大量的数据传递关系。该实验是在掌握了总账管理系统的理论知识和实验一、实验二、实验三的基础上利用用友U8管理软件中总账管理系统来认识总账管理系统的系统结构,数据和业务流程,处理日常业务的相关内容,以及与其他子系统的数据传递关系等。 二、课程设计内容: 实验一:1、核算单位帐套。 2、增加操作员。 3、进行权限分配。 实验二:基础档案的设置;包括:部门档案、客户分类、供应商分类、地区分类、客户档案、供应商档案、开户银行。外币及汇率、结算方式。 实验三:1.总账系统控制参数设置。 2.基础档案设置:会计科目、凭证类别、项目目录。 3. 期初余额录入。 实验四:1.凭证管理:填制凭证、审核凭证、凭证记录 2.出纳管理 3.账簿管理:总账、科目余额表、明细账、辅助账。 实验五:1.银行对账。 2.自动对账。 3.对账。 4.结账。 实验六:1.自定义一张报表。 2.利用报表模板生成报表。 三、课程设计要求: 实验开始前要引入实验三的数据,要保证前面实验的基础数据设置正确。根据实验一中对操作员权限的设置,我们分别:

1. 以操作员“王强”的身份进行填制凭证,凭证查询操作。 2. 以操作员“李芳”的身份进行出纳签字,现金、银行存款日记账和资金日报表的查询,支票登记操作。 3. 以账套主管“刘宁”的身份进行审核、记账、账簿查询操作。 四、课程设计主要步骤、存在的问题及结果: 总账管理系统日常业务处理要求按照一定的业务流程来进行,业务流程图如下:

心理咨询实验报告

南昌大学实验报告 学生姓名:学号:专业班级:应用心理学121班 实验类型:√验证□综合□设计实验日期:实验成绩 实验一:初诊接待与咨询关系的建立目的:掌握初诊接待、结构化技术与瞬间观察技术。 步骤: 一、初诊接待训练 1.做好咨询前的准备工作; 2.有礼貌的接待来访者并运用礼貌用语; 3.咨询师间接的询问来访者能在哪方面帮助他; 4.咨询师询问结束后表明自己的态度; 5.咨询师向来访者说明保密原则; 6.咨询师向来访者说明心理咨询的性质; 7.咨询师向来访者说明来访者的义务与权利; 8.咨询师与来访者协商并达成协议。 二、结构化技术训练 1.咨询师向来访者说明咨询的相关程序; 2.咨询师向来访者说明咨询和治疗的理论。 三、瞬间观察训练及实践训练 1.三人为一个小组,一人扮演咨询师,一人扮演来访者,一人充当观察员,三者角色可以互换; 2.小组内自主模拟训练资料中的十个案例,每个案例平均用时5分钟;

3.每个案例随机挑选一个小组当场演练示范,老师给予点评纠正。 结果与反思: 一、结果 初诊接待步骤不太熟练,需要多次训练,直至掌握初诊接待的技术。结构化技术已经初步掌握,但要熟练运用还需多加练习。瞬间观察技术应涉及微表情等,较难掌握,需要通过大量的观察练习才可。 二、反思 初诊接待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技术,是咨访关系建立的前提条件,要牢记初诊接待的步骤及注意事项。在日常的咨询中要认真使用结构化的技术和瞬间观察的技术,察觉来访者的情绪变化,做出及时的反应,为咨询的深入打好基础。 南昌大学实验报告 学生姓名:学号:专业班级:应用心理学121班 实验类型:√验证□综合□设计实验日期:实验成绩: 实验二:参与性技术 目的:掌握内容反应技术,情感反应技术,具体化技术与共情技术。 步骤: 一、内容反应技术训练 1.咨询师认真倾听来访者的问题或阐述; 2.咨询师以自己的语言概括来访者的问题或阐述; 3.咨询师的言语不得超越来访者的语义,也不能遗漏来访者所述的内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