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毕业论文矿井提升设备选型设计Word版

本科毕业论文矿井提升设备选型设计Word版
本科毕业论文矿井提升设备选型设计Word版

河北工程大学

毕业设计论文

专业:机械电子工程

题目:矿井提升设备选型设计

指导老师:

目录

摘要 (1)

Abstract (2)

第1章概述 (1)

1.1 地形地貌 (1)

1.2 气象 (1)

1.3 井田范围 (1)

1.4 可采煤层及开采技术条件 (2)

1.5 可采煤层顶底板岩性 (2)

1.6 提升系统及能力 (3)

1.7 通风系统及能力 (3)

1.8 排水系统及能力 (4)

1.9 供电系统及能力 (4)

1.10 地面储装系统及能力 (4)

第2章工业广场布置情况 (5)

第3章矿井提升设备选型设计 (5)

3.1 原始数据设备选型设计 (5)

3.2 提升容器的选择 (6)

3.3 提升钢丝绳的选择 (7)

3.4 提升机的选择 (7)

3.5 提升电动机的预选 (9)

3.6 提升机与井筒相对位置 (9)

3.7 提升系统变位质量 (11)

3.8 速度图各参数的确定 (12)

3.9 提升速度图计算 (13)

3.10 提升动力学计算 (14)

3.11 电动机功率的验算 (15)

3.12 提升设备电耗及效率设备实际年产提升能力 (16)

第4章 TAK-A型提升机拖动控制系统简介 (18)

4.1 加速阶段 (18)

4.2 等速阶段 (19)

4.3 减速阶段 (19)

4.4 节爬行与停车阶段 (20)

第5章设计说明..........................................21—25 第6章谢辞 (26)

第7章参考文献 (27)

第1章矿井概况

矿井提升设备是沿井筒提升煤炭,矸石,升降人员和设备。下放材料的大型机械设备,它是矿井井下生产系统和地面工业广场相连接的枢纽,是矿山运输的咽喉,因此,矿井提升设备在矿山的全过程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矿井原有提升设备,其成本和耗电量比较高,所以在新的设计中要确定合理的提升系统,结合本矿的具体条件,保证提升设备在造型和运转两个方面都是合理的,经济的。

1.1 地形地貌

井田地表为一简单丘陵,由西向东缓慢倾斜,其坡度约为11.3‰,最高处在西部上官庄风井附近,海拔180m,最低在井田东部,海拔标高134m。在长期地质年代中,地表形成了数条泄洪冲沟,其中最大的有五条,霍庄羊渠河断裂中沟,霍庄霍庄南台中沟,王庄北沟,张家沟和佐城沟。这些中沟皆源于鼓山,均属季节性中沟,雨季水大,排水畅通,平时干枯或仅有小股流水。地表除上述大小冲沟外,均为农田和农村。主要村庄有:羊一附近的王庄、南台村、羊渠河及霍庄村;羊二有张庄、苗庄、佐城村等。

1.2 气象

羊渠河矿地处温暖带大陆性气候。冬季干旱,间有雨雪,主,付井筒淋水有结冰现象。冬春季多为北风和西北风,风力5-6级。夏季较长气候炎热,七八月份为雨季,气温最高可达40度,常有中到大雨,多大南风和西南风,需要年年雨季防洪防汛。年平均降雨量616.1㎜,最大1273.4㎜(1963年),374.9㎜(1965):最大积雪厚度15㎝,最大冻土深度22㎝,最低气温-15.7度,最高气温41.9度,最大风速20m/s。

1.3 井田范围

羊渠河井田属华北煤田,位于太行山支脉—鼓山东麓约5km处,行政区隶属河北省邯郸市峰峰矿区。井田中心地处北纬36°,东经114°,中心海拔标高

156米。井田走向长5.0---7.3km,倾斜宽2.0--2.8km,井田面积13.23km2。交通发达,公路交通主要有邯峰公路和马峰公路。铁路交通有羊牛薛及羊淑铁路专线与马峰铁路支线在新坡车站接轨。

1.4 可采煤层及开采技术条件

矿井开拓方式为中央并列竖井,水平石门分层运输大巷、暗井延深各水平,采区前进,区内后退,双翼式单翼开采,工作面采用走向长壁采煤法。井田内共有可采煤层六层即大煤、野青、山青、小青、大青、下架煤。在可采煤层中,上三层目前能够开采,下三层煤及-290m以下山青煤由于受下伏、大青、奥灰承压水层威胁,暂不能开采。煤层顶板类型为三、四类顶板,岩性为粉砂岩、细粒砂岩、石灰岩、粉砂质泥岩。煤层底板岩性为粉砂质泥岩,粉砂岩和中粒砂岩、细粒砂岩。

1.5 可采煤层顶底板岩性

大煤为井田最上部的一厚煤层,厚度稳定,平均厚度为6.0M复杂结构煤,普遍含三层夹石:(1)顶夹石:厚0.05m,距顶板0.5m左右,砂质泥岩。(2)中夹石:厚0.01-3.3m,位于煤层中部。(3)底夹夹石均很稳定,可作为煤层对比的标志层。中夹石厚度变化较大,局部厚度达0.6m以上时,使大煤分成顶大煤和底大煤两个稳定程度不同的自然煤层。井田内大煤被中夹石分层,面积约占井田面积的五分之二,约五平方公里。

野青煤层是稳定性煤层,煤厚0.8-2.1m平均厚1.3m,含1-3层夹石。富含黄铁矿,不稳定。井田内,一坑井±0水平以上,二坑井北翼区煤层较厚。顶板石灰岩厚0.5-2.5m。底板灰色,深灰色中粒砂岩,厚1.5-5m,局部为碳质泥岩,厚0.5m 左右。

山青煤稳定煤层,煤层0.8—1.7m,平均1.4m,煤层结构简单,井田内一坑煤层较薄,二坑较厚。顶板大部分地区为薄层石灰岩,厚0-1.5m,其它多为砂质页岩,厚5.0m,底板灰黑色粉砂岩,下至伏青灰岩,厚1.5-1.7m。

小青煤煤层厚1.2-2.3m,平均厚0.86m,极不稳定煤层,结构简单至较简单,局部不可采,不含夹石。

下架煤稳定煤层,煤厚1.64-4.0m,平均厚0.86m,极不稳定煤层,结构复杂,普通发育1-2层,夹石厚0.1-2.8m。小青、大青、下架煤层通称“下三层”,仅为钻孔勘探资料。

1.6 提升系统及能力

矿井提升系统,主井为立井提升,由羊一主井担负,提升高度195m,该主井绞车于1959年安装投运,绞车型号2БМ3000/1516,电动机型号YR630-10/1180,功率630KW。1993年9月对绞车的电机、减速机进行了更新,提高了设备的安全性能。2003年12月对绞车的电控系统、制动系统进行了改造,更新提升箕斗为铝合金箕斗,为双码箕斗提升。主井提升系统能力核定为144.1万t/a。

该矿共有三个辅助提升立井,分别为羊一副井、羊二南井、羊二北井。羊一副井,深度158.6m,装备一对单层单车罐笼,配置捷克产2×4×1.2型提升绞车,电动机功率470KW,只担负羊一地区上下人员,提人满足要求。羊二南井,深度273m,装备一对单层单车罐笼,配置2БМ3000/1515.84型提升绞车,电动机功率480KW,只担负羊二地区上下人员,提人满足要求。羊二北井,深度273m,原装备一对单层单车罐笼,配置2БМ3000/1520型绞车,电动机功率380KW,最大提升速度5.8m/s。2000年2月对井口锁口盘和提升罐笼进行了更换,提升罐笼改为了单层双车铝合金罐笼,担负全矿井矸石、材料、设备的提升任务。羊二北井提升系统提升能力核定为172.8万t/a。羊二矸石山绞车,型号2БМ2000/1020,电动机功率为200kw,配置一对2.7m3前(侧)式卸载箕斗。井下主暗斜井绞车,型号2JK-2.5/16E,电动机功率280KW,担负-400水平、-240水平提矸运送物料任务。井下副暗斜井绞车,型号2БМ2500/1220,电动机功率200KW,担负着-400水平、-240水平提矸运送物料任务。井下进风道绞车,型号JK2.5/20,电动机功率为280KW,担负着-110水平、-240水平、-400水平人员运送任务,配置四辆XRC-15型斜井人行车。 1.7 通风系统及能力

矿井现有四个入风井和三个回风井,通风方式为混合式。四个入风井总入风量19167m3/min,三个回风井总回风量为20959m3/min。矿井为高瓦斯矿井,2006年,矿井瓦斯等级鉴定绝对涌出量为64.2m3/min,相对涌出量为25.48m3/t。压风系统,现有-110和-400两个水平压风机房,其中-110水平压风机房安有2台压风机,地面井口有2台压风机,型号均为MLGF-28/7.5风冷式螺杆压风机,供二坑-110水平、-240水平、二坑地面及一坑全部地区用风。-400水平压风机房有8台压风机,其中有6台型号为SM-5185型水冷式压风机,另外两台为MLGF-28/7.5风冷式螺杆压风机,供整个-450水平以上全部生产用风。

1.8 排水系统及能力

矿井四个水平均建有水仓、泵房和排水设备,承担各水平的排水任务。

羊一井±0水平排水泵房安装3台水泵,单台水泵的排水能力为280m3/h,有两趟Φ273mm排水管直达地面,一级排水方式,最大排水能力560 m3/h,正常涌水量82.8 m3/h,两条水仓总容量1800m3。

羊二-110水平井底泵房现有三台排水泵,单台水泵排水能力为280 m3/h,有两趟Φ273mm排水管直达地面,一级排水方式,最大排水能力560 m3/h,水仓容积1100 m3。-110水平治水泵房有6台排水泵,单台水泵的排水能力为450 m3/h,有两趟Φ426mm管路排至地面,一级排水方式,最大排水能力2250 m3/h,正常涌水量139.8 m3/h,水仓容积2400 m3。

-240水平泵房现有4台排水泵,单台水泵的排水能力为280 m3/h,有趟Φ273mm 排水管,直达地面,一级排水方式,最大排水能力为840 m3/h,水仓容积2240 m3。-240治水泵房有3台排水泵,单台排水能力为450 m3/h,最大排水能力为900 m3/h,由一趟Φ426mm管路排至-110水平,正常涌水量156.6 m3/h,流入水仓。

-400泵房现有7台排水泵,单台水泵的排水能力为280 m3/h,由两趟Φ273㎜管路和一趟Φ426㎜管路排至-110水平流入水仓,最大排水能力1680 m3/h,正常涌水量145.2 m3/h,水仓容积2270 m3。各水平泵房排水能力能满足矿井设计要求。1·9 供电系统及能力

矿井供电系统,羊一坑口供电由东大井变电站引出6KV三路电源和羊二站6KV 一路电源,其中13#、18#架空线路直接进入一坑地面变电所,羊二站640#架空线路直接进入一坑地面变电所,东大井14#架空线路供霍庄风井,并通过霍庄风井与一坑地面变电所联络。由一坑地面变电所供出负荷负担焦化厂、主井绞车、副井绞车、霍庄风井及一坑口工业广场用电。由一坑地面变电所经下井I、II、III回路供井下负荷,负担三台主排水泵、二台清水泵、主斜皮带机及采区变电所用电。

羊二坑口供电均由邯郸市电业局羊二变电站6KV两段母线直接供给。羊二地面变电所所分三段母线,四路电源线均来自羊二变电站,其中633#、634#电源供东段母线,635#电源线路供中段母线,638#电源线路供西段母线。羊二井地面变电所供出负荷担负主井绞车、副井绞车、矸石山绞车及2台800KVA变压器,厂区外有供崔庄风井、佐城风井的4趟架空线路及所有地面生产用电。羊二地面变电所共有下井线路

10趟,其中:下井一、二回路供-110水平治水泵房变电所。下井三、四回路供-110水平井底泵房变电所。下井五、六回路供-240水平泵房变电所。下井七、八回路供-400水平泵房变电所。下井九、十回路供-400水平42变电所。

1.10 地面储装运系统及能力

羊一地面煤场储装能力12万吨,装一车厢所用时间为6分钟,一车厢装载60吨,年运能力为252万吨,羊二没有地面储装煤场。

第2章工业广场布置情况

因羊渠河矿分羊一、羊二两个井口,本设计是针对羊一井设计的,故对羊一广场布置情况进行简述。羊一井深159m,主井筒至副井筒50m,主井筒至地面变电所50m。羊一供电系统进线:东大井变电站→羊一地面变电所;东大变电站→霍庄风井→羊一地面变电所,羊二变电所→羊一地面变电所。出线:羊一地面变电所→羊一工业广场,羊一地面变电所→中央变电所→各采区变电所。主井筒至机修厂130m,主井筒经皮带机到煤场115m,储煤场12万吨。主井筒至办公楼105m,主井筒至灯房10m,主井筒至小车房30m。设备加至坑木场220m。

第3章矿井提升设备选型设计

3.1原始数据

1、矿井年产量:An=105万吨

2、提升工作为年工作日:br=300天,每日工作小时

数:t=14h

3、井口至井下运输水平深度:Hs=160m

4、卸载水平至井口运高度:Hx=20m

5、卸载水平至井下运输水平高度:Hz=20m

6、松散煤密度:R=0.95t/m3

7、主井提升方式:双箕斗单纯缠绕式(同侧装卸),

井底高有煤仓,定量自动装载。

8、矿井电压等级:6kv

3.2提升容器的选择

1、提升高度:H=Hs+Hx+Hz=160+20+20=200m

2、经济提升速度:V 2=0.4H =0.4200=5.65m/s

式中H —提升高度m

3、一次提升循环时间估算T

加速度a 暂取0.8m/s ,爬行阶段附加时间M ,暂取10s , 休止时间Θ暂取8s

T=a V 2+2V H +m+Θ=8.065

.5+65.5200

+10+8=60.3式中:

a —提升加速度,估取a=0.8m/s

M —箕斗在爬行阶段内时间 Q —箕斗装卸载时间(休止时间)

V 2—经济提升速度

4、小时提升次数:

n=T 3600

=3.603600=59.7次

5、小时提升量:As

因没有煤仓,不均衡系数C 取1.15,因为一个水平提 升,故富裕系数af 为1.2

As=

br t af C An ???=300142.115.1104105????=345t/h

H —提升高度

根据《煤矿安全规程》

V=0.6H =8.48m./s

因为5.25m/s < 8.48m./s

所以故合适 3.3 提升钢丝绳的选择

1、 估算钢丝绳每米至力P

钢丝绳公称抗拉强度6B=1666Mpa,按《煤矿安全规程》规

定,安全系数为6.5,预估井架高度Hi 为35m ,由于提升量不大,且井 较浅,可考虑选用普通圆股绳6*19型钢丝绳,r 0 9450kg/ m 3

XX大学关于做好2020届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的通知【模板】

XX大学教务处文件 教发]2019: ___号 XX大学关于 做好2020届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的通知 各教学单位: 为了进一步加强我校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工作,提高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的总体质量,现将2020届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工作要求通知如下: 一、2020届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工作按照《XX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管理办法》(首都师大校发[2013]_号)(以下简称《管理办法》)文件执行,特别提请各院(系)注意以下几点: 1.根据《管理办法》相关要求,学生需下载填写并按下表所列顺序打印装订《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手册》,其中需要学生填写的内容统一用宋体小四号字体录入,需个人签字的部分应该手工填写,手册封面参见《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手册封面格式要求》(附件1)(需白色铜版纸打印),由学生本人按照封面格式要求制作,内容用_4纸打印。 2.关于毕业论文撰写的规范要求,详见《管理办法》中的“附件:XX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写作规范”部分,学校根据写作规范制作《XX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模板》(理科参考附件8,文科参考附件9),供学生参考

二、加强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的过程管理。各院系要抓好毕业论文(设计)的各个环节,确保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 三、加强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监控工作。督促教师和学生按要求填写《XX 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手册》,及时对毕业论文(设计)工作进行总结。 四、坚持实行严格的质量标准。优秀毕业论文(设计)应从严把握,优秀率应不超过应届毕业生总数的15% ,优良率控制在50%以内。教务处将继续对毕业论文(设计)工作进行随机检查,并请校内外专家对推荐的优秀毕业论文(设计)进行复审。 五、中期检查及答辩工作 1. 院(系)中期检查时间一般安排在第八学期第四- 六周前完成。 2.答辩资格审查在第八学期第十周前完成;正式答辩在第八学期第十一周前完成;补答辩在第八学期第十二周前完成。 3.在人人参加答辩的基础上,院系组织争优答辩。各院(系)需在2020 年__月___日周一之前将答辩及争优答辩的时间及地点报教务处实践教学科,便于学校随机抽查。 4. 根据教育部关于提高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的要求,院系推荐的2020 届校级优秀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将通过中国知网等大学生论文检测系统进行重复率检测,检测结果作为评选校级优秀论文的依据。市级优秀论文推荐事宜将依据 ________ 市教委、学校工作的最新安排另行通知。 5. 答辩成绩需毕业审核之前在教务系统中以优秀、良好、中等、合格、不合格五分等级制录入。 六、各院(系)需在2020 年__月__日周五前将以下材料提交至教务处实践教学科: (一)纸质及电子版材料 1.推荐优秀毕业论文:上交推荐优秀毕业论文纸质打印版一本和优秀毕业论文电子版全文(必须为 ____ 格式);《校级优秀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推荐汇总表》(附件10)电子版和纸质版; 2. 评选优秀指导教师:上交《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优秀指导教师推荐汇总表》(附件11)电子版和纸质版。 3.《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题目一览表》(附件12)电子版和纸质版;

矿井通风设计-毕业论文

辽源职业技术学院 毕业综合实训报告 题目:矿井通风设计 专业班级: 设计人: 指导人: 20XX年X月XX日

目录一、矿井通风设计的内容与要求 5 (一)矿井基建时期的通风 5 (二)矿井生产时期的通风 5 (三)矿井通风设计的内容 6 (四)矿井通风设计的要求7 二、优选矿井通风系统7 (一)矿井通风系统的要求7 (二)确定矿井通风系统8 三、矿井风量计算8 (一)矿井风量计算原则8 (二)矿井需风量的计算8 1.采煤工作面需风量的计算8 2.掘进工作面需风量的计算11 3.硐室需风量计算13 4.其他用风巷道的需风量计算机14 四、矿井通风总阻力计算15 (一)矿井通风总阻力计算原则15 (二)矿井通风总阻力计算15 五、矿井通风设备的选择16

(一)主要通风机的选择17 六、概算矿井通风费用21

前言 通风是关系到煤矿生产安全的重要环节。确保通风系统的稳定可靠,要做到随矿井生产变化即时进行通风系统改造与协调,严格控制串联通风,强化局部通风管理,杜绝局部通风机无计划断电,做到通风系统正规合理、可靠、稳定.

矿井通风设计是整个矿井设计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证安全生产的重要环节。因此,必须周密考虑,精心设计,力求实现预期效果。 第一章矿井通风设计的内容与要求 矿井通风设计的基本任务是建立一个安全可靠、技术先进经济的矿井通

风系统。矿井通风设计分为新建或扩建矿井通风设计。对于新建矿井的通风设计,既要考虑当前的需要,又要考虑长远发展的可能。对于改建或扩建矿井的通风设计,必须对矿井原有的生产与通风情况做出详细的调查,分析通风存在的问题,考虑矿井生产的特点和发展规划,充分利用原有的井巷与通风设备,在原有基础上提出更完善、更切合实际的通风设计。无论新建、改建或扩建矿井的通风设计,都必须贯彻党的技术经济政策,遵照国家颁布的矿山安全规程、技术规程、设计规范和有关的规定。 矿井通风设计一般分为两个时期,即基建时期与生产时期,分别进行设计计算。 第一节矿井基建时期的通风 矿井基建时期的通风指建井过程中掘进井巷时的通风,即开凿井筒(或平硐)、井底车场、井下硐室、第一水平的运输巷道和通风巷道时的通风。此时期多用局部通风机对独头巷道进行局部通风。当两个井筒贯通后,主要通风机安装完毕,便可用主要通风机对已开凿的井巷实行全压通风,从而可缩短其余井巷与硐室掘进时局部通风的距离。 第二节矿井生产时期的通风 矿井生产时期的通风是指矿井投产后,包括全矿开拓、采准和采煤工作面以及其他井巷的通风。这时期的通风设计,根据矿井生产年限的长短,又可分为两种情况: (1)矿井服务年限不长时(大约15至20年),只做一次通风设计。矿井达产后通风阻力最小时为矿井通风容易时期;矿井通风阻力最大时为困难时期。依据这两个时期的生产情况进行设计计算,并选出对此两个时期的通风皆为适宜的通风设备。 (2)矿井服务年限较长时,考虑到通风机设备选型,矿井所需风量和风压的变化等因素,又需分为两个时期进行通风设计。第一水平为第一期,对该时期内通风容易和困难两种情况详细地进行设计计算。第二期的通风设计只做一般的原则规划,但对矿井通风系统,应根据矿井整个生产时期的技术经济因素,作出全面的考虑,以使确定的通风系统既可适应现实生产的要求,又能照顾长远的生产发展与变化情况。 矿井通风设计所需要的基础资料如下:

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管理规范(精)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管理规范 1991年9月教务处制订 2000年9月教务处修订 2003年9月教务处修订 2004年9月教务处修订 2005年10月教务处修订 2006年11月教务处修订 2010年10月教务处修订撰写毕业论文(设计(以下简称毕业论文。本管理办法除指明对毕业设计有特殊要求外,有关毕业论文的要求均适用于毕业设计,是本科培养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和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手段, 是对学生掌握和运用所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以及从事科学研究能力的综合考核。为加强毕业论文管理,提高毕业论文质量,学校特制定本管理办法。 一、选题 (一毕业论文的题目由学生所在学院于第七学期初(第7周公布并由学生选定,也可以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自拟与所学专业有关的题目,经毕业论文指导教师和学院同意后确定。 (二毕业论文题目应与所修读专业有密切关系,应以研究、解决现实问题为主,应能引导学生运用理论去分析和解决问题,其范围大小和难易程度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水平和现有条件。

(三学生选题应完成《毕业论文(设计开题申请表》,报指导教师审阅。指导教师在所指导学生完成开题申请表后,应适时召开开题报告会,组织学生就所选题目进行交流、评估,确定是否同意学生的选题。 (四毕业论文原则上为一人一题,如确需二人以上共同完成同一选题,须由指导教师同意并报学院毕业论文指导委员会批准,但每个学生必须独立完成自己所承担部分的研究工作。 (五开题申请表一经批准,学生不得随意改变论文题目。个别确有特殊原因需要改变者,须向指导教师说明理由,经指导教师、学院审核同意后,方可改变。 二、撰写 (一学生撰写毕业论文应查阅、研究写作论文所必须的文献资料,在正文中形成独立章节的文献综述,文献综述要求如下: 1.毕业论文文献综述是指在学生在毕业论文研究课题或研究题目确定后,通过搜集、整理、阅读国内外相关学术文献资料,就与该课题或题目直接相关的主要研究成果、学术意义、研究方法、研究动态、最新进展等问题进行归纳总结、综合分析后所做的简要评述。 2.毕业论文文献综述所评述的学术文献必须与学生所撰写论文保持高度一致,必须对可能影响所撰写论文主要论点、政策建议或反驳依据等主要学术结论的相关文献及其主要论断做出清晰、准确、流畅的说明。文献综述的字数应为800—1000字。 3.学生必须翻译两篇与选题直接相关的外语文献,外语文献应为专业论文或论文核心部分,译文汉字总字数不得少于2500字。 (二学生对所研究的论题应进行比较全面、深入、系统的分析和阐述,并体现出一定程度的独立见解。论文要理论联系实际,论点明确,论据充分,逻辑清楚,文字简练、通顺。

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规范

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规范 一、基本规范 (一)毕业论文(设计)文本结构规范及装订顺序: 1.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书 2.毕业论文(设计)题目、摘要、关键词(中英文) 3.毕业论文(设计)目录 4.毕业论文(设计)正文(理工类): (1)选题背景; (2)方案论证; (3)过程(设计或实验)论述; (4)结果分析; (5)结论或总结。 注:文科及其他学科,可根据学科特点,参照上述结构制定统一的正文结构规范。 5.致谢 6.附录 7.参考文献 (二)内容要求 1.任务书、题目、摘要、关键词、目录等项内容由指导教师把关。 2.论文文本每页右下角必须有页码,目录中必须标明页码。 3.毕业论文(设计)正文: 正文内容层次结构序数为:一、二、三、……;(一)(二)(三)……;1.2.3.……;(1)(2)(3)……。 (1)选题背景:说明本设计课题的来源、目的、意义、应解决的主要问题及应达到的技术要求;简述本课题在国内外发展概况及存在的问题,本设计的指导思想。 (2)方案论证:说明设计原理并进行方案选择,阐明为什么要选择这个设计方案(包括各种方案的分析、比较)以及所采用方案的特点。 (3)过程(设计或实验)论述:指作者对自己研究工作的详细表述。要求

论理正确、论据确凿、逻辑性强、层次分明、表达确切。 (4)结果分析:对研究过程中所获得的主要数据、现象进行定性或定量分析,得出结论和推论。 (5)结论或总结:对整个研究工作进行归纳和综合,阐述本课题研究中尚存在的问题及进一步开展研究的见解和建议。 4.致谢:简述自己完成论文(设计)的体会,并对指导教师以及协助完成论文(设计)的有关人员表示谢意。 5.附录:包括与论文有关的图表、计算机程序、运行结果,主要设备、仪器仪表的性能指标和测试精度等。 6.参考文献:为了反映论文的科学依据和作者尊重他人研究成果的严肃态度以及向读者提出有关信息的出处,正文中应按顺序在引用参考文献处的文字右上角用[]标明,[]中序号应与“参考文献”中序号一致,正文之后则应刊出参考文献,并列出只限于作者亲自阅读过的发表在公开出版物上的最主要文献。 参考文献的著录,按著录/题名/出版事项顺序排列: 期刊——著者,题名,期刊名称,出版年,卷号(期号),起始页码。 书籍——著者,书名、版次(第一版不标注),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始页码。 7.文字要求:文字通顺,语言流畅,无错别字,采用计算机打印成文。 8.图纸要求:图面整洁,布局合理,线条粗细均匀,圆弧连接光滑,尺寸标注规范,文字注释必须使用工程字书写。提倡学生使用计算机绘图。 9.曲线图表要求:所有曲线、图表、线路图、流程图、程序框图、示意图等不准徒手画,必须按国家规定标准或工程要求采用计算机或手工绘制。 10.译文要求:内容必须与课题(或专业内容)有联系,并说明出处。 11.论文字数要求: 毕业论文(设计)字数文科0.8—1.2万(其中外语专业不少于3000个单词),理工科不少于1.5万字(含图表);外文翻译不少于1.5万印刷符号、外文参考资料阅读量不少于10万印刷符号。文科各专业的文献综述必须单独写,其字数应在2千汉字以上,要求与译文相同。 12.毕业论文(设计说明书)用A4开纸打印,并使用学校统一制作的封面

关于2020届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工作计划

关于2020届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工 作计划 一、毕业论文(设计)的目的 1、进一步掌握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形成系统化和综合化的知识体系。 2、进行科研工作的初步训练,增强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良好的语言组织能力和正确的思维方法,严谨的工作态度,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善于合作的工作作风。 二、毕业论文(设计)的工作流程 1、选题:拟出选题→审核小组审核选题→领导组决定选题→师生双向选题→领导组审核确认→指导教师下发任务书 2、开题:学生调研、搜集资料、制定工作方案→撰写工作方案→撰写开题报告→指导教师审阅→开题指导小组组织开题报告会决定是否开题→不适当题目更换新题

3、实践:学生调研、实验、实践→指导教师每日进实验室指导→每周召开一次组会 4、检查:各组不定期检查完成情况,系领导组进行中期检查。 5、论文撰写:→指导教师指导撰写并修改论文→系领导组定期检查→定稿 6、答辩:指导教师和评阅教师评阅→答辩小组组织答辩会 7、成绩:评定总成绩→未通过答辩者在规定时间补答辩 8、总结:各小组进行工作总结→系领导组进行工作总结→向学院推荐优秀毕业论文和优秀指导教师 9、装订:教务处领取毕业论文封皮→按规定装订毕业论文文本→存档 三、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的组织管理 毕业论文指导工作在系主任的统一领导下,由各科研团队具体组织实施。团队负责人分别为:赵明根、张海容、任光明、赵三虎。系主任和分管毕业论文工作的副主任全面负责本系毕业论文(设计)的指导教师配备、时间安排、进度检查、答辩组织、成绩评定、优秀毕业论文(设计)推荐等工作。要加强管理,精心组

织,严格要求,经常了解毕业论文(设计)的进展情况,确保毕业论文(设计)的教学质量和学术水平。 1、科研团队各成员按照选题原则确定题目(学生也可自己提出有创意的题目报团队负责人),选题一定是指导教师本人的科研方向并能独立全程指导,题目首先由团队负责人审核,再由审核小组审核(选题审核小组成员见附件1),填写题目报表,领导组决定,然后将课题向学生公布。 2、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根据个人能力等情况自选题目,但需调整解决一题多人争选或有的题目无人选的情况。 3、指导教师给学生下达任务书。 4、各团队组织学生开题,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认真填写《忻州师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指导教师根据学生课题进展情况及时将有关审核意见填入《忻州师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进度表》。系主任和分管副主任对《开题报告》及《进度表》进行随机抽查。 5、学生在实验室进行实验阶段,能使低年级学生利用业余时间一同进入实验室,查阅文献,熟悉仪器,夯实基础知识,参加每周一次的组会(要求指导老师每周组织学生进行一次汇报)。可以是大组会(以团队组织),也可以是小组会(指导教师小组)。

煤矿地面35kV变电站的设计毕业设计(论文)

摘要 本设计初步设计了煤矿地面35kV变电站的设计。其设计过程主要包括负荷计算、主接线设计、短路计算、电气设备选择、继电保护方案、变电所的防雷保护与接地等。通过对煤矿35KV变电站做负荷统计,用需用系数法进行负荷计算,根据负荷计算的结果确定出该站主变压器的台数、容量及型号。用标幺值法对供电系统进行了短路电流计算,为电气设备的选择及校验提供了数据。根据煤矿供电系统的特点,制定了矿井变电所的主结线方式、运行方式、继电保护方案。其中35KV 侧为全桥接线,6KV主接线为单母分段。两台主变压器采用分列运行方式。并根据电流整定值以及相关数据的校验,选择了断路器、隔离开关、继电器、变压器等电气设备。 关键字:负荷计算; 变电站; 继电保护;运行方式

目录 摘要 (1) ABSTRACT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 概述 (1) 1.1 设计依据 (1) 1.2 设计目的及范围 (1) 1.3 矿井基础资料 (1) 2 负荷计算 (4) 2.1 负荷计算的目的 (4) 2.2 负荷计算方法 (4) 2.3 负荷计算过程 (5) 2.3.1 各用电设备组负荷计算 (5) 2.3.2 低压变压器的选择与损耗计算 (8) 2.3.3 6kV母线侧补偿前总计算负荷 (11) 2.3.4 无功补偿计算及电容器柜选择 (11) 2.3.5 补偿后6kV母线侧总计算负荷及功率因数校验 . 12 3 变电所主变压器选择 (13) 3.1 变压器的选取原则 (13) 3.2 变压器选择计算 (13) 3.3 变压器损耗计算 (14) 3.4 35kV侧全矿负荷计算及功率因数校验 (15) 3.5 变压器经济运行方案的确定 (15) 4 电气主接线设计 (16) 4.1 对主接线的基本要求 (16) 4.2 本所电气主接线方案的确定 (16) 4.2.1 确定矿井35kV进线回路 (16) 4.2.2 35kV、6kV主接线的确定 (17) 4.2.3下井电缆回数的确定 (17) 4.2.4 负荷分配 (18) 5 短路电流计算 (20) 5.1 短路电流计算的目的 (20) 5.2 短路电流计算中应计算的数值 (20) 5.3 三相短路电流计算计算的步骤 (20) 5.4短路电流计算过程 (21) 5.5短路参数汇总表 (30) 5.6 负荷电流统计表 (32) 6 高压电气设备的选择 (33)

本科生校级优秀毕业论文(设计)评选实施办法

本科生校级优秀毕业论文(设计)评选实施办法毕业论文(设计)是高等学校学生在掌握所学专业基础理论、基本技能和专门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科学研究工作的初步训练和培养独立工作能力的重要环节,是完成整个本科学习过程的最后一个环节,是申请学士学位的依据之一。搞好毕业论文(设计)工作,对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为了提高我校本科学生毕业论文(设计)质量,进一步规范优秀毕业论文(设计)的评选工作,特制定本办法: 一、参评对象 全校应届全日制普通本科生的毕业论文(设计)。 二、评选标准 1、论文类 按期圆满完成教学计划规定的任务。毕业论文写作较为规范,选题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立论正确,观点新颖,结构合理,内容充实,计算与分析论证可靠、严密,思路清晰,条理清晰,逻辑严密,重点突出,资料翔实,语言流畅,结论正确合理。 能熟练地综合运用所学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外文资料翻译通顺正确,毕业论文创作全过程的信息化水平较高。答辩时概念清楚,语言表达准确,并具备较好的语言表达能力。 2、设计类 按期圆满完成教学计划规定的任务。设计方案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设计说明书完备,设计方案较为科学,计算、实验分析严密、正确,结论合理,数据可靠。艺术类设计版面及其他相应表现手段完整、规范,整体制作效果好。 整个设计过程充分体现出作者科学严谨的工作态度和较强的动手能力。答辩时概念清楚,思维清晰,能正确回答问题。毕业设计创作全过程的信息化水平较高。 三、评选程序 1、教务处根据各系部的专业结构、学生人数下达指标到各专业; 2、各系部根据教务处下达的指标,组织评审推选上报。

矿井提升选型设计样本

第三部分矿井提升设备选型设计设计原始数据 主井提升:1、矿井年产量A=90万吨; 2、工作制度:年工作300天,日工作18小时; 3、矿井为单水平开采,井深 4、提升方式为立井单绳缠绕提升; 5、散煤容重r=0.9t/m3。 设计要求: 1、矿井深度数H S=270米; 2、装载高度H2=18M; 3、卸载高度H X=18M; 一、提升容器的选择 在矿井年产量,工作制度一定的情况下,我们可以选择大容量容器低速提升,也可选择小容量容器以较高速度提升,这两种提升方式,前者因容量大,所需提升钢丝绳直径粗,提升机直径大,电动机功率大。 一般认为经济的提升速度为 V j=(0.3~0.5)√H =米/秒 式中 H——提升高度(米) 一般情况下取中间值进行计算,即V j=0.4√306=7米/秒,对于箕升H=H S+H X+H Z=270+18+18=306(米) 式中H S——矿井深度=270米;

H X——卸载水平与井口高差(卸载高度),箕斗提升H X=18m. H Z——装卸高度,箕斗提升H Z=18m。 根据经济速度,可以估算经济提升时间 T j=V j/a+H/V j+u+θ=7/0.8+306/7+10+10=72.5(秒) 式中α——提升加速度,对于箕斗,可取0.8米/秒2。。 u——容器爬行阶段附加时间,可暂取10秒(对于箕斗)。 θ——每次提升终了后的休止时间,可暂取10秒。 从而可求出一次经济提升量 Qj =C·a f·A a·T j/3600bt =1.15×1.2×900000×72.5/(3600×300×18) =4.63吨/次 式中A n——矿井年产量90(吨/年) a f——提升富裕系数,对第一水平要求≥1.2 C——提升不均匀数有井底煤仓c=1.15 t——日工作小时数(一般取18小时) b——年工作日(一般取300天) 根据计算所得Qj从箕斗规格表中选取JL-6型立井单绳箕斗。主要参数如下: 型号:JL-6 名义装载质量6t 有效容积:6.6m3提升钢丝绳直径:43mm 钢丝绳罐道直为32~50mm;数量为4个 刚性罐道:2个380N/m钢轨箕斗质量:5t

矿井提升机的选型原则

矿井提升机的选型原则 对于年产量大于600kt的大、中型矿井,由于提升煤炭及辅助工作最均较大,一般均设主、副井2套提升设备。主井采用箕斗提升煤炭,副井采用罐笼完成辅助提升任务,如提升矸石、升降入员和下放材料、设备等。矿山机械设备对于年产量小于300kt 的小型矿井,如果仅用1套罐笼提升设备就可以完成全部主、副井的提升仟务时,则采用丨套提升设备是经济的。对于年产量大于1800kt的大型矿井,主井往往需要2套箕斗提升设备,副井除配备1套罐笼提升设备外,多数尚需要设置1套单容器平衡锤系统专门提升矸石。(2) 一般情况下,主井均采用箕斗提升方式。但在特殊条件下,例如矿井生产的煤质品种多,且需分别运送,或是保证煤炭有足够的块度,只好采用罐笼作为主井的提升设备。(3) 为了提高生产率,中型以上的矿井原则上都要采用双钩提升。矿山机械设备如果矿井同时开采水平数过多,采用平衡锤单容器提升方式也是比较方便的。(4) 根据我国H前的实际情况,对于小型矿并,以采用单绳缠绕式提升系统为宜。对于年产量9001ct以上的大甩矿井,以采用多绳摩擦提升系统为宜。矿山机械设备对于中型矿并,如井较浅,可采用单绳缠绕系统;井较深时,也可采用多绳摩擦提升系统,或主井采用单绳箕斗,副井采用多绳摩擦罐笼提升。(5)

矿井若有2个水平,且分前、后期开采时,提升机、井架或井塔等大型固定设备要按最终水平选择。提升容器、钢丝绳和提升电动机根据实际情况也可按第一水平选择,待井筒延伸到第二水平时,另行更换,但电动机以换装一次为宜。(6) 对于斜井,目前应采用单绳缠绕式提升机。(7) 地面生产系统靠近井口时,采用箕斗提升可以简化煤的生产流程;若远离井口,地面尚需一段窄轨铁路运输,应采用罐笼提升。以上所述,仅提出了决定提升方式的一般原则。矿山机械设备在具体的设计工作中,要根据矿井的具体条件,提出若干可行的方案,然后对基建投资、运转费用、技术的先进性诸方面进行技术经济比较,同时还要考虑到我国提升设备的生产和供应情况,才能决定合理的方案。矿山机械设备特别是计算机技术在煤矿的日益广泛应用,为矿井设计和优化设计提供了更为有利的条件。

关于2020届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工作计划文档

关于2020届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工作计划文档 Graduation thesis of the year 2020

关于2020届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工作计划文档 小泰温馨提示:工作计划是对一定时期的工作预先作出安排和打算时制定工作计划,有了工作计划,工作就有了明确的目标和具体的步骤,大家协调行动,使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工作计划对工作既有指导作用,又有推动作用,是提高工作效率的重要手段。本文档根据工作计划的书写内容要求,带有规划性、设想性、计划性、方案和安排的特点展开说明,具有实践指导意义。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修改及打印。 一、毕业论文(设计)的目的 1、进一步掌握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形成系统化和综合 化的知识体系。 2、进行科研工作的初步训练,增强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 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良好的语言组织能力和正确的思维方法,严谨的 工作态度,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善于合作的工作作风。 二、毕业论文(设计)的工作流程 1、选题:拟出选题→审核小组审核选题→领导组决定选 题→师生双向选题→领导组审核确认→指导教师下发任务书

2、开题:学生调研、搜集资料、制定工作方案→撰写工作方案→撰写开题报告→指导教师审阅→开题指导小组组织开题报告会决定是否开题→不适当题目更换新题 3、实践:学生调研、实验、实践→指导教师每日进实验室指导→每周召开一次组会 4、检查:各组不定期检查完成情况,系领导组进行中期检查。 5、论文撰写:→指导教师指导撰写并修改论文→系领导组定期检查→定稿 6、答辩:指导教师和评阅教师评阅→答辩小组组织答辩会 7、成绩:评定总成绩→未通过答辩者在规定时间补答辩 8、总结:各小组进行工作总结→系领导组进行工作总结→向学院推荐优秀毕业论文和优秀指导教师 9、装订:教务处领取毕业论文封皮→按规定装订毕业论文文本→存档 三、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的组织管理

矿井通风设计毕业论文

矿井通风课程设计 选题序号: 1 学号: 姓名:马志敏 班级: 指导老师:

第一章绪论 矿井通风系统是矿井生产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矿井进、回风和工作面进、回风巷道布置形式,矿井通风路线的连接方式,以及矿井通风设施和设备等基本内容。它与矿井巷道布置和采煤方法在一定程度上相互制约。 矿井通风设计应满足下列要求: 1、无意漏风少 2、采、掘工作面实现独立通风 3、通风构筑物设置较少、安设得当、合理 4、进风污染少 5、工作面串联少 6、矿井总风阻小,可靠性高 7、变电所必须有独立的通风系统 8、符合《规程》相关规定 第二章概况 第一节矿井概况 某煤矿井田范围走向长7.42km,倾斜宽0.66—1.47km,井田面积约8.53 km2。位于背斜南翼,为一般平缓的单斜构造,地层产状走向近东西向,倾向南,倾角10-25°,一般为16°左右。矿井生产能力为90万t/a。 第二节矿井开拓方式 矿井采用中央竖井,煤层分组采区上山布置的开拓方式,单翼对角式通风。矿井通风难易时期的系统示意图见后。井田设三个井筒:主井、副井、风井。地面标高+200m。全矿井划分为两个水平,第一

水平标高-150m,第二水平标高-350m,回风水平标高+45~+50m。第一水平东西运输大巷布置在煤层的底板岩石中,距煤层30m,通过水平大巷开拓煤层的全部上山采区。矿井采用走向长壁开采方式。 第三节矿井瓦斯和温度情况 该矿是高瓦斯矿井,瓦斯涌出量较大,为安全起见,用“品”字形布置三条上山。采用综合机械化放顶煤采煤。采煤工作面的平均断面积8.1 m2,回采工作面温度一般在21°,回风巷风流中瓦斯(或二氧化碳)的平均绝对涌出量为5.65m3/min,三四班交接时人数最多66人;掘进工作面平均绝对瓦斯涌出量3.75m3/min,掘进工作面同时工作的最多人数18人,一次爆破炸药用量4.3kg。 第三章采区通风设计 第一节采区通风系统 矿井采用抽出式通风方式,利用轨道上山、运输上山进风,回风上山回风,三条上山均布置在煤层中,三条巷道都可以行人。新鲜风流从水平大巷经过轨道上山和运输上山供给采、掘工作面,污风流入回风上山巷中。回采工作面采用U型通风,掘进工作面采用局部通风机接风筒压入式通风方式。 第二节矿井风量计算 一、矿井需风量计算原则 1、矿井需风量应按“有里往外”的计算原则,由采掘工作面、硐室和其他用风地点的实际最大需风量总和,再考虑一定的备用风量系数后,计算出矿井总风量。 2、按该用风地点作业的最多人数计算,每人每分钟不得少于4m3。 3、按该地点风流中的瓦斯、二氧化碳和其他有害气体浓度、风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老师评语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老师评语 1. 该生能够较熟练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解决本文提出的企业会计准则相关规定的可 操作性差资产减值准备存在的特殊问题和资产减值准备计提外部监管难度大等几个方面问题,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掌握的较好,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强。 2. 该生对待毕业论文写作态度较端正,写作过程比较努力愿意思考,能够积极主动 地与指导教师沟通,认真听取指导教师的指导及修改意见,修改及完成毕业论文。 3. 选题符合……专业培养目标要求,也体现出较强的时代特色性与实践应用性,全 文结构基本合理,思路比较清晰,语言比较通顺,层次分明,观点表达基本准确,论据与 论点基本上保持一致,参考的文献资料与论题和论文内容结合紧密,能综合运用行政管理 专业原理知识并结合社会实际来分析文中的主要问题,但格式还不是很规范,创新点不够,部分论点的论证还缺乏说服力,语言凝练的还不够,总体上说,基本达到毕业论文的要求。以……。为主题,全文首先分析了……,然后再分析…。。,最后重点探讨了……, 4. 本论文选题有很强的应用价值,文献材料收集详实,综合运用了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所得数据合理,结论正确,有创新见解。另外论文格式正确,书写规范,条理清晰, 语言流畅。今后要进一步总结经验,对德育教育模式进行比较,这样可以把德育教育工作 得更好。论文能按时交稿,经过认真修改,已经达到本科论文的要求。 5. 选题较具时代性和现实性,全文结构安排合理,观点表达基本准确,思路基本清晰,全文内容基本上按照行政管理专业培养要求来写,查阅的相关资料也较多,但行政管 理专业特色体现的还不够充分,属于自己创新的东西也还不多。总体上符合毕业论文要求。 6. 本文以……为主题,重点探讨……。。问题,选题基本符合行政管理专业范畴, 充分体现出专业特色。全文结构符合要求,逻辑思路清晰,论据较充分,观点表达准确, 语言流畅,论证方法也较合理,但创新点不够,部分观点论证不充分,格式还不是非常的 规范,真正属于自己的思想不多。总体上基本合格。 7. 全文以————-为题,选题具有较强的新颖性和实用性。全文结构科学合理,逻 辑性强,思路清晰,查阅的参考文献资料符合论文要求。论证方法较合理。论证内容较有 说服力。对问题的分析比较透彻。该生在论证过程中也能很好的将行政管理专业知识原理 与社会现实结合起来。无论从选题上还是观点论证上都符合行政管理专业培养目标要求。 但创新点不够。 8. 全文以————-为题。重点探讨出——————的问题,然后针对问题提出有效 的建议。全文结构符合要求,逻辑思路清晰,论据较充分,观点表达准确,语言流畅,论 证方法教合理。参考的资料与主题结合紧密。 9. 论文思路清晰,语句通顺。能很好的调查————存在的问题。作者对于论文内 容有一定的了解和熟悉。思路清晰,层次清晰,逻辑结构合理。观点表达准确。研究原理

鹤岗矿业集团峻德煤矿240万吨年新矿井设计-中国矿业大学毕业设计论文

摘要 本设计矿井为鹤岗矿业集团峻德煤矿240万吨/年新矿井设计,共 有2层可采煤层17#、21#。煤层工业牌号为1/3焦煤,设计井田的可 采储量20700Mt,服务年限为61a。设计采用以双立井为主的联合开拓 方式,划分两个水平,六个采区。达产时采区为一采区和二采区,各 布置一个工作面,联合布置,17#、21#层单独开采。采煤方法为走向 长壁下行垮落采煤法,采煤工艺为综合机械化放顶煤工艺,顶板处理 方法为全部垮落法。 矿井通风方式为分区式,通风方法为抽出式,采区通风系统为轨道上山和运输上山进风,回风上山回风,采煤工作面采用“U”型上行式通风,掘进工作面采用压入式通风,矿井容易时期设计需风量为139 m3/s,困难时期设计需风量为146m3/s。进而选出矿井主要通风机型号为BD NO-22,电动机型号为YB355M2-8,且对矿井所需通风构筑物进行布置。 关键词:通风设计矿井通风系统通风阻力

Abstract The design of mine for Hegang Junde Coal Mining Group 2,400,000 tons / year of new mine design, a total of 2 coal seam layer 17 #, 21 #. Industrial grade coal is 1 / 3 coking coal, the design of mine recoverable reserves of 20700Mt, length of service for the 61a double shaft design combined to open up the way, divided into two levels, six mining area. Mining area at the middle of a mining area and the second mining area, the layout of a face, a joint arrangement, 17 #, 21 # layers separate mining. Mining methods to falling down a long wall coal mining law, mining technology for integrated mechanized top coal caving technology approach for the entire roof falling Act. Mine ventilation for partition type, the method of taking the type of ventilation, ventilation systems for the mining area and transport up the mountain track up the mountain into the wind, to wind up the mountain back to the wind, coal face using "U"-type upstream ventilation, the use of heading face pressure-in ventilation, mine design to be easy to time the wind was 139 m3 / s, designed to be a difficult time for the air flow 146m3 / s. Elected to the main mine fan model BD NO-22, the motor model YB35M2-8, and the structure of the mine ventilation required to set up their equipment. Key words :ventilation design mine ventilation system ventilation resistance

本科优秀毕业设计

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诚信承诺书 1、本人郑重地承诺所呈交的毕业设计(论文),是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严格按照学校和学院有关规定完成的。 2、本人承诺在毕业设计(论文)选题和研究内容过程中没有抄袭他人研究成果和伪造相关数据等行为,没有请人代做。 3、在毕业设计(论文)中对侵犯任何方面知识产权的行为,由本人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4、学校有权保留本毕业设计(论文),允许被查阅和借阅,可以将毕业设计(论文)的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或向上级有关部门送交本毕业设计(论文)。 学生(签名): 年月日

摘要 本工程是某办公楼结构设计,该楼为六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总建筑面积为5337.6m2,建筑总高度为22.95m,不考虑抗震。建筑上,本楼拥有完善的功能。本设计的主要工作为该工程的结构设计。内容主要包括荷载统计、内力分析及构件配筋计算等。设计成果的主要表现形式为结构施工图。为手算方便,整个结构采用典型的一榀框架结构进行设计计算。本设计主要进行了第⑨轴横向框架的结构设计。在确定了框架布局之后,进行了各种荷载、作用的计算,分析了结构的内力,找出了最不利的内力组合,进行了配筋计算。此外还进行了结构方案中的室内楼梯的设计,并完成了平台板,梯段板,平台梁等构件的内力和配筋计算及施工图绘制。 本设计书包括如下部分: 1.工程概况; 2.框架结构布置及计算简图; 3.荷载计算; 4.荷载作用下内力计算; 5.框架结构受力分析及截面设计; 6.楼盖设计; 7.楼梯设计; 8.基础设计。 关键词: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设计

Abstract The subject of this paper is the design of an office which is a six stories reinforced concrete frame,with a total construction area of 5.33.76m2. The height of the building is 22.95 meters , not considered earthquake seismic. The main work of the structural design of the project. Load includes statistics, analysis and internal force components, such as reinforcement calculation. Design results is working drawings. As convenient of the hand count, the use of the entire structure of a typical frame structure design calculation. The design for the first ⑨main horizontal axis of the structural design of the framework. In determining the layout of the framework, the various loads, the role of the calculation, an analysis of the internal force structure to identify the most adverse combination of internal forces, a reinforcement calculation. In addition, the structure of the program carried out in the design of the interior staircase and the completion of a platform board, bench plates, beams and other platform components, and reinforcement of the internal force calculation and mapping work. This paper has the following chapters: 1. General situation of the project 2. The lay out of the frame structure and numeration sketch 3. The loads calculation 4. The internal force calculating 5. The frame structure load combination and section design 6. The floor board design 7. The stair design 8. The foundation design Keywords:reinforced concrete;frame;the design of the structure

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撰写规范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撰写规范 毕业论文(设计)的撰写是学生在校学习阶段中非常重要的教学环节之一,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锻炼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为了进一步规范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的撰写工作,提高论文撰写质量,根据《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管理办法》特制定本规范。 一、毕业论文(设计)内容及要求 毕业论文(设计)应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 A.封面;B.题目;C. 中外文摘要及关键词;D.目录;E. 正文;F. 注释;G. 参考文献;H. 致谢(可选)。 (一)封面 封面由学生自行打印。 (二)题目 毕业论文(设计)题目字数不得超过20个汉字,题目过长可设副标题。 (三)中外文摘要(中文在前,外文在后)及关键词 摘要是论文内容的简要陈述,应尽量反映论文的主要信息,内容包括研究目的、方法、成果和结论,不含图表,不加注释,具有独立性和完整性。中文摘要一般为不少于800 字,外文摘要应与中文摘要内容完全相同。 “摘要”字样位置居中。 关键词是反映毕业论文(设计)主题内容的名词,是供检索使用的。主题词条应为通用技术词汇,不得自造关键词。关键词一般为3~5个,按词条外延层次(学科目录分类),由高至低顺序排列。 关键词排在摘要正文部分下方。 (四)目录 目录要与正文题序层次一致,按级编写,要求层次清晰。主要包括绪论、正文主体、结论、主要参考文献等。 (五)正文 论文正文部分包括:绪论(或前言、序言)、论文主体及结论。 绪论是综合评述前人工作,说明论文工作的选题目的和意义,国内外文献综述,以及论文所要研究的内容。 论文主体是论文的主要组成部分。要求层次清楚,文字简练,通顺,重点突出。 结论(或结束语)作为单独一章排列,但标题前不加“第XXX章”字样。结论是整个论文的总结,应以简练的文字说明论文所做的工作,一般不超过两页。 (六)注释 正文中引用他人的观点及原话、主要数据等必须注明出处,有需要解释的内容,可以加注说明。所引来自著作需注明:作者、著作名、出版单位和出版年号、页号;所引资料来自刊物需注明:作者、篇名、发表的刊物名、出版年号、期号。论文中的注释不得少于20个,且一律采用尾注。 (七)主要参考文献 为了反映论文的科学依据和作者尊重他人研究成果的严肃态度,同时向读者提供有关信息的出处,正文之后一般应刊出主要参考文献。列出的只限于那些作者亲自阅读过的,最重要的且发表在公开出版物上的文献或网上下载的资料。论文中被引用的参考文献序号置于所引用部分的右上角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