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经典选读-1国学经典选读形考通用考试电大网考答案

国学经典选读-1国学经典选读形考通用考试电大网考答案
国学经典选读-1国学经典选读形考通用考试电大网考答案

一. 单选题(共10题,共6分)

1. 子云,“吾不试,故艺。”——此句的恰当之意是:()(0.6分)

A.孔子说过,我没有参加仕途考试,只是好古。

B.孔子说过,我(年轻时)没有做过官,所以热衷艺术。

C.孔子说过,我不喜欢考试,所以从事艺术工作。

D.孔子说过,我(年轻时)没有做过官,所以掌握了很多谋生的技能。

☆考生答案:D

★考生得分:0.6 分评语:

2. 下列词类活用不同的一项是(0.6分)

A.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

B.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C.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

D.子见齐衰者,冕衣裳者与瞽者。

☆考生答案:C

★考生得分:0.6 分评语:

3.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此句的恰当

之意是:()(0.6分)

A.君子没有哪怕是一顿饭的工夫会背离仁德的,就是在最危急的时刻也必须按照仁德去办事,就是在颠

沛流离、困顿挫折的时候,也一定会按仁德去办事的。

B.天(即自然)的运动刚强劲健,相应于此,君子应刚毅坚卓,发愤图强;大地的气势厚实和顺,君子

应增厚美德,容载万物。

C.穷困也乐,显达也乐,穷困显达像春夏秋冬,得道至这种境界,穷困显达都无所谓了。

D.孔子说:“吃粗粮,喝白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也是一种生活的乐趣。用不义手段而使自己大富大贵,

这些对我来说,就如浮云般一般轻。

☆考生答案:D

★考生得分:0.6 分评语:

4. 下面哪句话不是出自《论语》?(0.6分)

A.四海之内皆兄弟

B.吾善养吾浩然之气

C.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D.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考生答案:B

★考生得分:0.6 分评语:

5. 子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一句中的“畏”的恰当意思是()(0.6分)

A.畏惧

B.畏缩

C.敬畏

D.崇敬

☆考生答案:C

★考生得分:0.6 分评语:

6. “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的意思是()(0.6分)

A.那个仁厚的人就是自己想帮助别人树立起来,自己想帮助别人达成目标。能够就近舍远,由近及远地

施行仁爱

B.那个仁爱的人,就是自己想要树立起来,也想帮助别人树立形象,自己想要达成目标,也想要帮助别

人达成目标。能够接近取来就用的便利条件,可以说是仁德的方法了。

C.一个仁人,只要自己想自立,便也帮助别人自立;自己想要通达,便也帮助别人通达。能够就近以自

己的心作比而推及别人,已经可以说是实行仁德的方法了。

D.夫子之仁德,就是自己欲立而且也要立人,自己欲通达,也要助人通达。能够就近取得帮助,可以说

到处都能够表现出仁爱之心了。

☆考生答案:C

★考生得分:0.6 分评语:

7. 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此句的恰当之意是:()(0.6分)

A.孔子教授学生要精通礼、乐、射、御、书、数等六艺,以及各种职业、技能、爱好等。

B.言行要谨慎,为人要诚实守信,要广泛地去爱众人,并且亲近那些有仁德的人。

C.立志高远,坚守德操,遵循仁义,精通六艺。

D.亲自积极实践之后,还有余力的话,就可以学习典籍、文章了。

☆考生答案:C

★考生得分:0.6 分评语:

8. 43.“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此句的恰当之意是:()(0.6分)

A.别人不了解自己,却能够不生气,不也是君子品格吗?”

B.学生不知道努力学习,教师也不要生气,要循循善诱,这不才是真君子吗?”

C.别人不知道没有关系,自己了解自己就行,不是君子就要装君子。

D.别人不了解自己就马上生气,这哪里是君子所说的品格呢?

☆考生答案:A

★考生得分:0.6 分评语:

9. 12.“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的意思是()(0.6分)

A.恭敬就不致遭受侮辱,宽厚会得到大众的拥护,诚实能得到他人的信任,勤敏则做事易见功效,慈惠

则足以用人

B.恭侯客人时要有礼貌就不致遭受侮辱,宽厚地对待客人就会得到众人的拥护,信任别人就会得到他人

的信任,敏捷地做事就会快速见效,给别人恩惠就会使人满足。

C.恭敬不如从命,过于宽松不会得到大众的拥护,信任别人还要任用别人,敏捷地做事使人有功,互惠

才是使人满足的根本。

D.恭敬待人就是不要公开场合侮辱别人,人们都是喜欢宽大为怀的,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敏锐而且有

效率地做事,恩惠足以使人感到欣慰。

☆考生答案:A

★考生得分:0.6 分评语:

10. 子曰:“惟仁者能好人,能恶人。”——此句的恰当之意是:()(0.6分)

A.孔子说:人在有关生死的关键时刻,才知以往建立的情谊的真假;在贫穷与富足的不同状态,才知世

态人情的冷暖;在贵贱不同情形,才显现友情的真伪。

B.孔子说:君子相处和谐而不结党,小人结党而内部并不和谐。

C.孔子说:只有仁者真正懂得爱什么人,憎什么人,因为仁者有分辨善恶的标准,所以待人接物便能做

到好恶分明。

D.孔子说:道德高尚的人,与地位比自己高的人交往,不奉承讨好;与地位比自己低的人交往,不轻慢

高傲。

☆考生答案:C

★考生得分:0.6 分评语:

二. 判断题(共10题,共6分)

1. 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孔子说:“人无信誉,不知能干什么?)(0.6分)

错误

正确

☆考生答案:正确

★考生得分:0.6 分评语:

2.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此句中的“说”:

通“悦”,表示高兴、愉快的意思。(0.6分)

错误

正确

☆考生答案:正确

★考生得分:0.6 分评语:

3. 关于“敬鬼神而远之”,孔子的态度是对鬼神采取尊敬而不迷信的态度,要懂得死亡的真实性和承认

生命的有限性,要以现实的人生为出发点,在有限的生命中实现自身的价值。(0.6分)错误

正确

☆考生答案:正确

★考生得分:0.6 分评语:

4. “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诸也。”此句中“好古”:是指喜爱先哲的遗典、古代的典章等。(0.6

分)

错误

☆考生答案:正确

★考生得分:0.6 分评语:

5. 孔子大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是说要启发学生,举一个例子不懂,就不要举三个例子使人更加迷惑了;对于举一不能反三的学生就不用回复他了。(0.6分)错误

正确

☆考生答案:错误

★考生得分:0.6 分评语:

6.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此句是劝人把努力学习与思考未来前途结合起来之意。(0.6分)

错误

正确

☆考生答案:错误

★考生得分:0.6 分评语:

7. 子曰:“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此句意思是:孔子答道:“把心力专一地放在使人民走向善与德的道义上,敬畏鬼神而保持高远的距离不随意亲昵,这样可以叫做…知?了。”(0.6分)错误

正确

☆考生答案:正确

★考生得分:0.6 分评语:

8.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此句中“愠”:生气、怨恨之意,指心中有烦厌、厌恶、怨恨之感。(0.6分)

错误

正确

☆考生答案:正确

★考生得分:0.6 分评语:

9. 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自这样躬行实践之后,还有余力的话,就再去学习文化典籍。)(0.6分)

错误

正确

☆考生答案:正确

★考生得分:0.6 分评语:

10. “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此句意思是:言行要谨慎,为人要诚实守信,要广泛地去爱众人,并且亲近那些有仁德的人。(0.6分)

错误

☆考生答案:错误

★考生得分:0.6 分评语:

三. 填空题(共10题,共8分)

1.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0.8分)

☆考生答案:1. 不亦君子乎;

★考生得分:0.8 分评语:

2. 曾子言曰:“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0.8分)

☆考生答案:1. 其言也善;

★考生得分:0.8 分评语:

3.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0.8分)

☆考生答案:1. 勿施于人;

★考生得分:0.8 分评语:

4. 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0.8分)

☆考生答案:1. 迁怒;

★考生得分:0.8 分评语:

5.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0.8分)

☆考生答案:1. 昼夜;

★考生得分:0.8 分评语:

6. 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而已矣。”(0.8分)

☆考生答案:1. 忠恕;

★考生得分:0.8 分评语:

7. 子曰:“兴于诗,立于,成于乐。”(0.8分)

☆考生答案:1. 礼;

★考生得分:0.8 分评语:

8. 子曰:君子不(0.8分)

☆考生答案:1. 器;

★考生得分:0.8 分评语:

9.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0.8分)

☆考生答案:1. 三十而立;

★考生得分:0.8 分评语:

10.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则殆。”(0.8分)

☆考生答案:1. 思而不学;

★考生得分:0.8 分评语:

《国学经典选读》期末复习题

《国学经典选读》期末复习题 一、课程属性及期末考试有关问题 1.本课程为省开课。 2. 期末考试题型四种:填空、名词简释、简答题、问答题 3. 填空题主要在常识中产生,个别在名词中产生。 二、期末复习题、 (一)常识 1. 中华文明的形成经历了四个时期:先秦是萌芽期,汉魏六朝是形成期,唐宋至明中叶是成熟期,明中叶以后就进入转型期。P4 2. 进入民国,经书成为普通的古文献。作为历史学的资料,章学诚所谓的“六经皆史”得到了全面的体认。P30 3 . 如果说中国传统学术是一座大厦,那么经学就是这座大厦的基柱。P41 4. 在五经之中,《周易》是古代占卜之书。P41 5.《诗经》的价值,一在于文学价值,一在于文化价值。P52 6.西汉出现了三种尚书,即《今文尚书》、《古文尚书》和“伪尚书”。P47 7.《论语》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P60 8. “仁”和“礼”是孔子思想的两个基点。P60 9.《左传》、《公羊传》和《毂梁传》合称“春秋三传”。P58 10.班固在《汉书·艺文志》中说“左史记言,右史记事。事为《春秋》,言为《尚书》。P70 11. 司马光主持编篡的《资治通鉴》是一部编年体史书。P87 12. 司马迁把“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作为其建立史学体系的追求。P92 13. 阅读《三国志》不仅要注意其正文,更要注意阅读裴松之的注文。P95 14. 在先秦,墨学和儒学是并称的两大显学。P118 15. 先秦名家“合同异”一派是以惠施为代表的。P128 16. 战国晚期的苏秦和张仪成为纵横家的代表人物。P131 17. 秦汉以后的中国子学,可按五个历史阶段来区分,即两汉子学、魏晋玄学、隋唐子学、宋明理学和清代子学。P135 18.玄学的逻辑基础是汉魏之际清议之风所带来的名实之辩。P142 19. 经史子集四部中,集部多是文章、诗赋的汇编。P160 20. 研究《楚辞》的代表性著作有王逸的《楚辞章句》、洪兴祖的《楚辞补注》和朱熹的《楚辞集注》。这三本书是对《楚辞》进行研读的基本书目。P165 21.西方发达的史诗系统在中国古代没有,蒙古族和藏族的史诗也是后来才整理出来的。P173 22. 四言诗的出现,使中国诗歌形式得到了文学意义上的确认。P178 23. 曹丕所作的《燕歌行》是现存最早的完整的七言诗。P181

电大在线考试国学经典选读答案

国学经典选读-1 一. 单选题(共10题,共6分) 1. “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的意思是()(0.6 A.那个仁厚的人就是自己想帮助别人树立起来,自己想帮助别人达成目标。能够就近舍远,由近及 B.那个仁爱的人,就是自己想要树立起来,也想帮助别人树立形象,自己想要达成目标,也想要帮 C.一个仁人,只要自己想自立,便也帮助别人自立;自己想要通达,便也帮助别人通达。能够就 D.夫子之仁德,就是自己欲立而且也要立人,自己欲通达,也要助人通达。能够就近取得帮助, A.孔子答道:“未来知道长生,现在怎么能够知道呢?” B.孔子答道:“不知道生人是谁,怎么能够知道死人是谁呢?” C.孔子答道:“生的道理还没有弄清楚,怎么能够懂得死呢?” D.孔子答道:“生的道理弄清楚了之后,才能够懂得死的道理。” A.孔子教授学生要精通礼、乐、射、御、书、数等六艺,以及各种职业、技能、爱好等。 B.言行要谨慎,为人要诚实守信,要广泛地去爱众人,并且亲近那些有仁德的人。 C.立志高远,坚守德操,遵循仁义,精通六艺。 D.亲自积极实践之后,还有余力的话,就可以学习典籍、文章了。 A.孔子说:人在有关生死的关键时刻,才知以往建立的情谊的真假;在贫穷与富足的不同状态,才 B.孔子说:君子相处和谐而不结党,小人结党而内部并不和谐。 C.孔子说:只有仁者真正懂得爱什么人,憎什么人,因为仁者有分辨善恶的标准,所以待人接物

D.孔子说:道德高尚的人,与地位比自己高的人交往,不奉承讨好;与地位比自己低的人交往, 5. 子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一句中的“畏”的恰当意思是()(0.6 分) A.畏惧 B.畏缩 C.敬畏 D.崇敬 A.四海之内皆兄弟 B.吾善养吾浩然之气 C.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D.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A.“孩子们进入家里,就要孝顺,出门在外就要遵纪守法。谨慎地对待事情,泛泛地关心别人,而 B.“弟子们小时候在家里,就要听父母话,要孝顺父母;长大了出门在外,要敬爱兄长,尊重师 C.大人孩子都要关心诚信问题。 D.亲自积极实践之后,还有余力的话,就可以学习典籍、文章了。 A.孔子教授学生要精通礼、乐、射、御、书、数等六艺,以及各种职业、技能、爱好等。 B.“默默地记住知识,勤奋学习不知厌烦,循循善诱不知疲倦,有谁会让我做比这更多的事情呢?” C.“默默地去做好事,学习不知厌烦,教案不知疲倦,对于我们来说,还有什么比这更快乐的事情 D.“默默地把知识牢记在心,勤奋地学习不知厌烦,教诲别人不知疲倦,对于我来说,还有什么遗

国学经典考试题(二)

国学经典考试题(二) 一、判断题(共20道,每题2分,共40分) 1、中学语文教材选有梁启超的作品《少年中国说》。()正确 2、音乐的道理与政治是相通的。()正确 3、将天下正大底道理去处置事,便公;以自家私意去处之,便私。对“公”和“私”的正确说法是:用天下光明正大的道理去处理事物,便是为公;用利于自己的心意去处理事情,便是为私。(错误 4、“因材施教、教亦多术”反映了孟子的教育思想。()错误 5、颜之推认为教育的作用就在于教育中庸之人,使之完善德性,增长知识。()正确 6、“行可兼知,而知亦可兼行”是王夫之的知行理论。()错误 7、“习与性成者,习成而性与成也”语出黄宗羲的《习性诸论》。()错误 8、我国第一部专门讨论教育教学问题的著作是《大学》()错误 9、孟子认为有无先天善良本性是人和禽兽相区别的重要标志。()正确 10、君子是因为从乐中得到了道而感到欢乐。()正确 11、“道无定体,学贵实用”意思是修道不讲固定的形式,学习贵在适用。()正确 12、乐可以使人心向善。()正确 13、颜之推是宋朝文学家、教育家。传世著作有《颜氏家训》《还冤志》等。()错误 14、“故君子尊德性而道问学,致广大而尽精微”这句话告诉我们:要通过勤学好问,使自己的知识达到广大而深入精微的境地,以提高自身修养。()错误 15、王夫之主张在教学过程中,要学与思结合。()正确 16、颜之推提倡“博学求之,无不利于事也”是指人要博览群书,不要接触世务,籍以培养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错误 17、孔子认为学习*多闻多见,去伪存真。()正确 18、颜之推认为培养出来的人才必须“德艺同厚”。()正确 19、大乐必繁,大礼必复。()错误 20、战国后期,我国出现的具有世界影响的教育文献是《学记》。()正确 二、单项选择题(共44道,每题1分,共44分) 21、学非有碍于思,而学愈博则()。 B.思愈远 22、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 A.则能尽人之性 23、“是以父不慈则子不孝,兄不友则弟不恭,夫不义则妇不顺矣”说明父、兄、夫的为人道德对子、弟、妇的影响()。 C. 重要 24、“行之而不著焉,习矣而不察焉,终身由之而不知其道者,众也。”说明孟子强调做事要()。 C.认真思考 25、对“蒙养弗端,长益浮靡。”(《朱子语类》)的正确理解是()。 A.儿童时期的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性。

国学经典选读 第1、2次形考作业参考答案。

以下答案仅供参考!!! 《国学经典选读》形成性考核第一次作业 一、你认为学习“国学”的意义何在?“国学热”的原因是什么? 1、学习“国学”的意义: 第一,重振国学,对于唤起文化自觉,恢复文化自信,实现文化认同,增强民族凝聚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第二,可以提高人的道德水准,提高个人文化素养。 第三,对于治国理政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第四,对于提升国家的国际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第五,对于促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形成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完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具有重要意义。 2、“国学热”的原因 第一,中国近年来经济的持续发展引发了“国学热”。 一百多年来,中国从一个曾经在经济、政治、文化方面遥遥领先于世界的大国,沦落为在西方的洋枪洋炮前不堪一击的封建帝国。巨大的反差,使人们思考这个问题时,认为中国社会之所以沦落成这个样子,全是传统文化、儒家思想惹的祸。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社会由计划经济走向了市场经济,在各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人越来越需要自己民族的历史,越来越需要自己民族的独特价值的东西,这就激发了中国人复兴传统文化的强烈愿望。 第二,亚洲四小龙的经济腾飞引发了“国学热” 七十年代,欧洲经济不景气,而属于儒家文化的日本及亚洲四小龙出现了经济的持续和快速增长,实现了经济的腾飞,创造了一系列经济奇迹。 二、你喜欢的学习“国学”的方法是什么? 请选择,可多选:() A 读经典 B 观看视频讲座 C 听老师讲解经典 D上网浏览相关知识 E 其他:() 三、我们的文字教材中的十章主题, (1)你认为对你的实际生活和工作有帮助意义的是哪一章?请选择,可多选:()第一章信仰,第二章仁德,第三章中庸,第四章知识,第五章学而,第六章择业,第七章顺逆,第八章人事,第九章为政,第十章理想 (2)请结合实际工作或生活来谈谈为什么对你有帮助意义? 我认为国学对我的工作和生活有很多启发。对我的人生观、价值观产生了影响。展开说说 四、请从教学大纲(或教材中)国学经典语录123句中选择你印象最深(或对你影响较大)的三句。简单谈一谈你对于这三句话的独到理解。 从书中挑选。

最新电大作业《国学经典选读》教学大纲

《国学经典选读》教学大纲 第一部分大纲基本说明 一、课程性质和教学目的 《国学经典选读》是河北广播电视大学为开放教育各本科专业开设的一门通识教育性质的公共选修课程。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在如今这样一个与经典普遍疏离的时代,尽量多地向学生介绍中国文化史上从先秦至民国漫长的历史时段中能够代表中国文化传统与文化精神的一批经典巨著。给他们一个引导进入经典世界的门径,从而使之亲近经典、接受经典、传承经典。本课程以普及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为核心,以践行河北电大“文化塑校”理念为导向,通过修身养性为主的国学教育,从而全面提升学生人文素质,培养学生健全之人格,并达到整塑校园文化、服务社会,实现学校国学教育与社会道德建设良性互动的目的。 本课程2学分,课内学时36,开设一学期。 二、教学内容及要求 国学作为“我国固有的文化学术”(《汉语大词典》)是一个很大的概念。国学典籍是指中国古籍传统的“经、史、子、集”及其解读和传播的著作。国学经典选读只能是选择其中最为典范名的部分代表性著作,通过本门课程的教学,产生和培养对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基本认知。 学习本课程,要求学生必须阅读所选作品。由于篇幅所限,许多作品只是节选,有条件的学生应阅读所选作品的全部内容。 三、教学媒体的配置 (一)文字教材 本课程以覃碧卿、王之方、王光华、王亚生编著,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国学经典导读》为基本教材。 教材注重打通传统与现代,实现国学经典与现代汉语的自由对话,传承中国文化传统的血脉和香火。在编写体例上,注释译释部分非常细致全面,学生自学完全能够看懂。析论导读部分,朴素简练、明白晓畅,是站在时代高度上与国学经典对话。 《导读》是编制教学媒体、组织教学和复习考试的基本范围和主要依据。 (二)音像教材 本课程录像课为重点辅导型,主要讲授学生难以理解的重点、难点问题,以及需要通过录像进行知识扩展的内容。省校拟建10讲录像教材。 (二)其他资源 本课程由于是新开课程,其他一些资源会陆续建设完成,并随时在省校教学平台上发布。 四、教学环节 1、河北电大在线 教学平台是本课程的重要教学环节,是学生获得本课程知识的主要媒体之一。在线平台一定要用好、学好。

国学经典 形考34作业 答案

形考3答案 一、填空题 1、正、草、隶、篆 2、说文解字 3、 4、转注 5、 6、训诂学 7、 8、明训诂 9、追求更佳解释追求词义本源追求矛盾解决 10以形索义以声求义据文考义援事解义 二、判断题。 1、X 2、X 3、√ 4、√ 5、X 6、X 7、√ 8、√ 9、X 10、X 11、√ 12、X 13、√ 14、√ 15、X 16、X 17、X 18、√ 三、简答题。 1.20世纪的中国将孔子作为反动的腐朽阶级的代表,请概述其根据。本题所考核知识点:孔子作为反动的腐朽阶级代表的依据。 常见错误:学生回答此题时,难以辨正的思想看待孔子的思想。答:20世纪的中国将孔子作为反动的腐朽阶级的代表,主要因为:1、他属于没落的奴隶主阶级。

2、在政治上他反对政权下移和越行为。如鲁季氏用天子之乐,他反对。季氏越礼祭祀泰山,他反对;陈恒杀了齐国的国君,他反对等。 3、制度上反对改革,如反对晋国铸刑鼎、季孙氏废丘赋等。 4、经济上反对新兴的富有者,如对季氏富于周公,他就十分不满。 2.简要论述《周易》提出的三大重要理论。 本题所考核知识点:《周易》的重要理论。 常见错误:学生对“阴阳论”未展开阐述。 答:《周易》提出的三大重要理论是: 1、"阴阳论"。即宇宙间的一切事物都是由阴阳二元构成的,阴阳相须而生,这是天地间的法则,也就是所谓的"道"。世间万物,天地与人,皆运行于此道的支配之中。 2、"则天论"。这其实就是“天人合一”理论。用六十四卦象征天地万物、人世变化,即已表现出了天人合一、宇宙一体的思想。 3、"变通论"。简言之,"变"是指事物在空间中的变化,"通"是指事物在时间中的存在。这是关于事物运动变化的理论,由此而确定了自然与人类社会变化以及王朝更替的合理性。 "变通论"是建立在"阴阳论"与"则天论"的基础上。"阴阳"是事物的构成法则,"则天"是办事遵循的原则,"变通"则是事物的规律。 国学经典形考4答案 一、填空题 1、 2、易 3、孝经论语(按顺序填写) 4、周礼仪礼礼记左传公羊传榖梁传诗易书 5、论语孝经尔雅(按顺序填写) 6、经传 二、判断题 对对对对错对对错对错错对对对对错错对

2016尔雅《国学智慧》期末考试答案(正确答案完整版)

1.《春秋》是根据()历史改编的。鲁国 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孔子把商朝最重要的典籍做了整理 3.孔子用()区分君子与小人。道德 4.《论语》是四书之一,是记录孔子及弟子言行的书。√ 5.孔子打破了“学在官府”传统,导致只有贵族可以读书× 6.孔子最提倡以()来区分君子与小人。道德 7.信奉鬼神较少的典籍是论语 8.孟子从不以财产和地位区分君子与小人。× 9.《论语》中,“君子”一词出现107次,“小人”一词出现107次。× 10.孙中山革命提出的口号“大同社会”是由儒家思想提升出来的。√ 11.在儒家典籍里()的关系处于核心地位。人与人 12.要想成为君子,下列做法错误的是:自弃 13.怎么才能成为一个君子?下面不包括哪些?要吃亏 14.论语中有句“父母唯其疾之忧”是对()的解释。孝 15.儒家思想认为君子的道德底线是“仁”。√ 16.孔子说“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说的是人到了一定年纪听天由命,不用学习的意思。× 17.“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是对()的描述。仁 18.“德不孤必有邻”是谁说的? 孔子 19.“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解释错误的是:做事不用认真 20.墨家的爱是无差别的,而儒家的爱是有差别分先后顺序的。√ 21.孔子认为所有人认为是好人的人就是好人。× 2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史可以通古今之理

B、史在一定程度上具有“经”的作用 C、史的作用在汉朝形成共识 D、在古代《春秋》只是鲁国才有的我的答案:D 2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鲁国曾是周公伯禽的封地 B、现在的《春秋》是记录西周和东周的历史 C、孔子编订了《春秋》 D、《春秋》在春秋时期各国都有的一本书我的答案:B 24.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史官在古代是很多官员的统称 B、老子是出身于史官 C、“天人”不是史官的组成系统 D、古代的“卜官”也属于史官我的答案:C 25.《春秋》记录了春秋时期12个国君,242年的历史大事纲要。√ 26.在周朝,卜官和巫官地位上升,而主管作用下降。× 27.《春秋》是中国现存的最早的一部编年体史书。√ 28.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左传》又称《春秋左氏传》 B、《春秋》的字数比《左传》多 C、《左传》最大的影响是“行人辞令” D、《左传》是研究历史得失,总结教训的我的答案:B 29.现在说的春秋三传不包括:《夹氏传》 30.对《公羊传》和《谷梁传》说法不正确的是:没有谈义例 31.《公羊传》和《谷梁传》在汉代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电大《国学经典选读》教学考一体化网考形考作业试题及答案

(2018更新)最新河南电大《国学经典选读》教学考一体化网考形考作业试题及答案 100% 通过 2016年秋期河南电大把《国学经典选读》纳入到“教学考一体化”平台进行网考,针对这个平台,本人汇总了该科所有的题,形成一个完整的题库,内容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判断题,并且以后会不断更新,对考生的复习、作业和考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会给您节省大量的时间。做考题时,利用本文档中的查找工具(Ctrl+F),把考题中的关键字输到查找工具的查找内容框内,就可迅速查找到该题答案。本文库还有其他网核及教学考一体化答案,敬请查看。 一单选题 1.子张问仁于孔子。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孔子说的“五者”为()(4.00分) A. 历史上五位奉行仁义的人 B. 金、木、水、火、土 C. 仁、义、礼、智、信 D. 恭、宽、信、敏、慧 2. 孔子认为君子有三畏,分别是畏天命,畏大人,畏()。(4.00分) A. 信仰 B. 天子 C. 圣人之言 D. 父母之命 3.关于“国学”,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4.00分) A. 张之洞主张“西学为体,中学为用”。 B. 国学的概念和内容从古至今始终如一,一成不变。 C. 季羡林认为,国学应该是“大国学”。 D. 追溯“国学”一词,最早出自《论语》 4.大人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者也。其视天下犹一家,中国犹()焉。(4.00分) A. 一家 B. 天下 C. 一国 D. 一人 5.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4.00分) A. 德 B. 教 C. 礼 D. 仁 6.按照孔子的理念,以下哪一项不属于我们普通人实施“仁”的途径(4.00分) A. 博施于民而能济众。 B. 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C. 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D.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7. 子曰:“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以下对这句话解释不正确的是()。(4.00分) A. 恭而无礼:恭敬但没有节制 B. 葸:过分小心而显现出畏惧的样子 C. 这句话主要是说不应该拘泥于礼 D. 这句话说了“礼”的重要性 8.天地之大德曰生,圣人之大宝曰位,何以守位?曰(①)。何以聚人?曰(②)。(4.00分) A. ①仁②德 B. ①礼②信 C. ①仁②财 D. ①礼②义 9. 大学之道,(),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4.00分) A. 在明明德,在亲民 B. 在名名德,在亲民 C. 在明明德,在兴民 D. 在明名德,在亲民 10.关于“国学”,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4.00分) A. 国学也可以说是民族国家之学 B. “国学”一词,最早见于《周礼》。 C. “国学”最早的意思是周代设在王城的国家教育机构。 D. 国学仅包括儒家文化。 11.以下几位名人与各自对“国学”的描述,搭配错误的是()(4.00分) A. 张之洞: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B. 章太炎:国学是七科之学 C. 邓实:一国所有之学 D. 季羡林:国学应该是“大国学” 12. 中国以儒家为主体的传统文化对鬼神、生死的态度,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4.00分) A. 敬鬼神的目的是使人追怀往古,不忘记自己生命的由来 B. 众生必死,死必归土,此之谓鬼

国学经典选读-2国学经典选读形考二 通用考试电大网考答案

一. 单选题(共10题,共8分) 1. “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此句的恰当之意是:()(0.8分) A.“孩子们进入家里,就要孝顺,出门在外就要遵纪守法。谨慎地对待事情,泛泛地关心别人,而亲人们 是值得依靠的人呢。” B.“弟子们小时候在家里,就要听父母话,要孝顺父母;长大了出门在外,要敬爱兄长,尊重师长。言行 要谨慎,为人要诚实守信,要广泛地去爱众人,并且亲近那些有仁德的人。” C.大人孩子都要关心诚信问题。 D.亲自积极实践之后,还有余力的话,就可以学习典籍、文章了。 ☆考生答案:B ★考生得分:0.8 分评语: 2. 下列句子中全是通假字的一项是(0.8分) A.则民无所措手足为政以德,譬如北辰 B.盖阙如也吾亦欲无加诸人 C.见其二子焉何事于仁 D.今之从政者殆而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 ☆考生答案:B ★考生得分:0.8 分评语: 3. 下列加点字的读音错误的一项是(0.8分) A.譬(pì)如硁硁(kēng) 偃(yǎn) 八佾(yì) B.僭(jiàn)越刑罚不中(zhòng)钻燧(suì)改火食夫(fú)稻 C.鄙(bǐ)哉鸡黍(sǔ) 荷蒉(kuì) 瞽(gǔ)者 D.箪(dān)食肱(gōng) 鞟(kuò) 哂(shěn)之 ☆考生答案:C ★考生得分:0.8 分评语: 4. “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的恰当意思是()(0.8分) A.孔子在自己身上戒除四种空想病——凭空做揣测(脱离实际情况),绝对肯定(缺少辩正性),固执 己见(从而缺少灵活性),自以为是(怀疑或否定别人的意见)。 B.孔子要求弟子们绝对不要做坏事情——不要意气用事,不要必须从政,不要顽固不化,不要自大。 C.孔子在自己身上杜绝了四种弊病——不凭空做没有根据的揣测(从而脱离实际情况),不绝对肯定(从 而缺少辩正性),不固执己见(从而缺少灵活性),不自以为是(从而怀疑或否定别人的意见)。 D.孔子绝对不要的四件东西——乱想、胡猜、瞎说、妄为。 ☆考生答案:C ★考生得分:0.8 分评语: 5.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此句的恰当 之意是:()(0.8分)

国学经典测试100题含答案

国学经典测试100题(含答案) 1.在我国风俗中,常常避讳73和84这两个岁数,因为这是两位历史人物去世的虚龄。他们是:() A:孔子和孟子 B:老子和庄 C:汉高祖和汉武帝 D:周武王和周文王正确答案:A 2.九十年,国祚废。中的“祚”读作() A: zhà B: zhá C: zuò正确答案:C 3.《千字文》中的“克念作圣”是指。() A:能够克服圣人易犯的错误 B:克服自己的私念才能成为圣人 C:做一位圣人正确答案:B 4.现存《论语》共多少篇? A:19 B:20 C:25 D:28 正确答案:B 5.电视剧《三国演义》的片头曲出自明代文学家杨慎的一首词,请问这首词的词牌名是:() A:《满江红》 B:《临江仙》正确答案:B 6.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出自哪篇目哪篇古文?() A:《醉翁亭记》 B:《岳阳楼记》正确答案:B 7.《孙子兵法》的作者是 A:孙武 B:孙膑正确答案:A 8.为下列字选择正确读音。“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中“乐”

A:lè B:yuè正确答案:B 9.河姆渡遗址位于:() A:黄河流域 B:长江流域正确答案:B 10.是()射下了九个太阳,拯救了黎民百姓。 A:瑶姬 B:后羿 C:精卫 D:神农氏正确答案:B 11.“跑龙套”原指戏曲中拿着旗子做兵卒的角色,“龙套”指的是()。. A:一种戏服 B:一种游戏 C: 主角正确答案:A 12.岳宗泰岱中提到了五岳之首是指() A:泰山 B:华山 C:衡山正确答案:A 13.在《西游记》书中孙悟空是向()借来宝丹,才能够抵住铁扇公主的芭蕉扇 A:如来佛祖 B:灵吉菩萨 C:观音菩萨 D:弥勒佛正确答案:B 14.“三更半夜”中的“三更”指的是几点?() A:21点至23点 B: 23点至凌晨1点 C:凌晨1点至3点 D:24点正确答案:B 15.《百家姓》中没有下面哪个姓?乌、巫、肖 A:乌 B:巫 C:肖正确答案:C 16.出自岳飞《满江红》的词句是() A:“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B:“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C:“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正确答案:C

国学经典选读-尝试名词简答全部

《国学经典》复习题 (一)常识 1.中华文明的形成经历了四个时期:先秦是萌芽期,汉魏六朝是形成期,唐宋至明中叶是成熟期,明中叶以后就进入转型期。P4 2.进入民国,经书成为普通的古文献。作为历史学的资料,章学诚所谓的“六经皆史”得到了全面的体认。P30 3 .如果说中国传统学术是一座大厦,那么经学就是这座大厦的基柱。P41 4.在五经之中,《周易》是古代占卜之书。P41 5.《诗经》的价值,一在于文学价值,一在于文化价值。P52 6.西汉出现了三种尚书,即《今文尚书》、《古文尚书》和“伪尚书”。P47 7.《论语》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P60 8.“仁”和“礼”是孔子思想的两个基点。P60 9.《左传》、《公羊传》和《毂梁传》合称“春秋三传”。P58 10. 班固在《汉书·艺文志》中说“左史记言,右史记事。事为《春秋》,言为《尚书》。P70 11.司马光主持编篡的《资治通鉴》是一部编年体史书。P87 12.司马迁把“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作为其建立史学体系的追求。P92 13.阅读《三国志》不仅要注意其正文,更要注意阅读裴松之的注文。P95 14.在先秦,墨学和儒学是并称的两大显学。P118 15.先秦名家“合同异”一派是以惠施为代表的。P128 16.战国晚期的苏秦和张仪成为纵横家的代表人物。P131 17.秦汉以后的中国子学,可按五个历史阶段来区分,即两汉子学、魏晋玄学、隋唐子学、宋明理学和清代子学。P135 18.玄学的逻辑基础是汉魏之际清议之风所带来的名实之辩。P142 19.经史子集四部中,集部多是文章、诗赋的汇编。P160 20.研究《楚辞》的代表性著作有王逸的《楚辞章句》、洪兴祖的《楚辞补注》和朱熹的《楚辞集注》。这三本书是对《楚辞》进行研读的基本书目。P165 21.西方发达的史诗系统在中国古代没有,蒙古族和藏族的史诗也是后来才整理出来的。P173 22.四言诗的出现,使中国诗歌形式得到了文学意义上的确认。P178 23.曹丕所作的《燕歌行》是现存最早的完整的七言诗。P181 24.诗和词在风格上有何区别?习惯的说法是“诗庄词媚”。P187 (二)名词解释 1. 国学:国学是研究中华传统学术及其载体的学问,是对中华民族在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和社会文明进程中所形成的具有永恒意义和普遍价值的思想体系、文化观念、精神追求和学术方法的总结。P11 2.今古文经学:经学因为版本的不同,形成了今古文经学。所谓的今文,主要是汉初由老儒生口耳相传的经典,直接用汉代通行的隶书记录下来,这些经典多在文、景时期已经得到官方的认可,而古文经,则是在景帝晚期、武帝初期所发现的古本。P24 3.《尚书》:《尚书》是中国最早的一部政书,是虞、夏、商、周时期“典”、“谟”、“训”、“诰”、“誓”、“命”的汇编,是我们现在所能看到的夏、商、周文献中最完整的文献资料。是中国古代散文已经成熟的标志。P46 4.《诗经》六义:《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入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的诗歌305篇。“六义”是对《诗经》内容和诗法的概括,可分为“三体”、“三用”。“三体”是指风、雅、颂三种体式。“三用”是写诗的方法,即赋、比、兴三种方法。P50 5.《论语》: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今本《论语》共20篇,492章,记录的是孔子及其弟子当时的诸葛侯、官僚、士人之间的对话,带有浓厚的语录体色彩,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论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P60 6.《竹书纪年》:也被称为《汲家纪年》、《汲家古文》或《汲家书》,是战国时魏国的史书。竹简长2尺4寸,每简40字,共13篇。它用魏国的文字书写而成。《竹书纪年》记录了从夏启到魏襄王期间的历史事件,其不仅年表详细,而且很多年记载与《史记》以及儒家经典的描述不同。P85 7.《资治通鉴》:是一部编年体通史,全书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下迄后周世宗显德六年(959),贯穿16个朝代,记载了1362年的史事,共294卷。另有考异、目录各30卷。这部书由司马光主持编纂,由刘羲叟编订年历,

2016尔雅通识课国学智慧期末考试100分

1 《墨子》认为一个国家为什么会灭亡的原因有几个方面? ?A、 4.0 ?B、 5.0 ?C、 6.0 ?D、 7.0 我的答案:D 2 春秋时期继承《尚书》治国精髓的国家是()。 ?A、 赵国 ?B、 秦国 ?C、 魏国 ?D、 鲁国 我的答案:D 3 “仁智信勇严”出自? ?A、 《论语》 ?B、 《吴子》 ?C、 《六韬》 ?D、 《孙子兵法》 我的答案:D 4 要想成为君子,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A、 修己 ?B、 务本 ?C、 乐他 ?D、 自弃

5 三省六部制是跟哪本书借鉴的? ?A、 《大学》 ?B、 《中庸》 ?C、 《周礼》 ?D、 《论语》 我的答案:C 6 庄子说的“顺应天下”一方面是指顺应民心,另一方面是指顺应()。 ?A、 天道 ?B、 传统 ?C、 王道 ?D、 自然 我的答案:B 7 恭俭庄敬这四个字是对一个人的基本的一个素养。 ?A、 正确 ?B、 错误 我的答案:A 8 《新君主论》讲的主要是? ?A、 世界上各国政要的危机公关 ?B、 怎么当君主 ?C、 怎么统治国家 ?D、 怎么当领导人 我的答案:A 9 孟子所指的君子三乐不包括()。 ?A、

父母俱存,兄弟无故 ?B、 金榜题名 ?C、 仰不愧于天,俯不愧于人 ?D、 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 我的答案:B 10 “新民”的意思? ?A、 改变自己 ?B、 亲民 ?C、 学习 ?D、 实践 我的答案:A 11 庄子讲的“坐忘”就是忘掉理、法,忘掉外在的约束,忘掉社会中的自己,回到你的()。 ?A、 精神 ?B、 心灵 ?C、 本性 ?D、 本真 我的答案:C 12 《中庸》里边讲五达道的意思是怎么去调节人际关系。 ?A、 正确 ?B、 错误 我的答案:A 13 下列具有概括功能的是()。 ?A、 象形字 ?B、 形声字 ?C、

《国学经典选读》书面作业答案

《国学经典选读》书面作业 姓名:学号:教学点:成绩: 一、阅读分析(每题15分,共60分) 1、阅读《老子》第一章,回答问题: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两者同出,异名同谓。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①本章首句帛书的断句为:“道,可道也,非恒道也。”刘笑敢认为帛书断句合理,他的理由是什么?请浏览网上课堂“自建视频”之《老子》辅导第二节来回答。(4分)答:老子的思想中“自然”的价值为主体地位,老子的自然是自然而然之义,大自然的构成主体。 ②如何理解“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2分) 答:当我们把“道”称为“无”时,是指天长来分的宇宙初始。。 “道”就好像“无”;当我们把“道”称为“有”时,是指“道”成为万物之母。 ③请举属于“异名同谓”的3个例子。(3分) 答: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天地之母。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微。 ④你如何理解《老子》所言的“道”?(6分) 答:客观存在的“道”,自古至今,恒常永存,人无法知道“道”全部,只能知其局部,所以当我们用言语表达宇宙终极之道时,我们所说的“道”(局部),并非客观存在的“道”(整体)。 2、阅读《庄子·大宗师》节选,回答问题: 颜回曰:“回益矣。” 仲尼曰:“何谓也?” 曰:“回忘礼乐矣。” 曰:“可矣,犹未也。” 他日复见曰:“回益矣。” 曰:“何谓也?” 曰:“回忘仁义矣。” 曰:“可矣,犹未也。” 他日复见曰:“回益矣。” 曰:“何谓也?” 曰:“回坐忘矣。” 仲尼蹴然曰:“何谓坐忘?” 颜回曰:“堕肢体,黜聪明;离形去知,同于大通。此谓坐忘。” 仲尼曰:“同则无好也,化则无常也。尔果其贤乎?丘也请从而后也。” ①你如何理解颜回把忘礼乐、仁义视为进步?(3分) 答:除去自身的一些复杂因素,不去考虑太多的方面,就会达到进步 ②何为“离形去知,同于大通”?(3分) 答:沉入于望的境界,忘记外界的一切事物,甚至忘记自身形体的存在,达到与“大道”相合为一的境界 ③从颜回与孔子的对话看,“忘”与“坐忘”有何区别?(3分)

国学经典选读

《国学经典选读》期末综合练习 参考答案(部分) 一、常识问答 1、诸子百家有哪些主要学派? 答:道家、儒家、墨家、法家、阴阳家、名家、杂家、农家、小说家、纵横家。 2、四书五经分别指什么? 答:四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 五经:《诗经》、《尚书》、《仪礼》、《周易》、《春秋左传》。(加《乐经》为六经)3、道家主要代表人物是谁? 答:老子、庄子(老聃、庄周)。 4、儒家集大成者是谁? 答:荀子(荀况)。 5、“三教合一”是指哪三教? 答:儒教、佛教、道教。 6、什么叫谥号? 答:帝王、贵族、大臣等死后,据其生前品德事迹,赐予表示褒贬的称号叫谥号。 7、孔子、孟子、荀子在主张上各自侧重什么? 答:孔子重仁,孟子重义,荀子重礼、法。 &道家的核心观念是什么? 答:天道。 9、“总揽其全”的先秦学术是哪一家?答:道家。

10、写出道家与法家的价值序列。 答: 道家:道德仁义礼乐名法;法家:道法术势。 11、道家、儒家对待“天”、“人”关系分别有何主张? 答: 道家主张以人合天;儒家主张人天合人。 12、《道德经》又称什么?作者是谁? 答: 《老子》(“五千文”),老子(老聃)。 13、老子如何论天道与人道之不冋? 答: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 14、最著名的《庄子》注本是哪一本? 答:郭象《庄子注》、成玄英《庄子疏》、陆德明的《庄子音义》。 15、《庄子?齐物论》有“毛嫱西施,人之所美也,鱼见之深入,鸟见之高飞”,这是哪个成语的出处? 答: 沉鱼落雁。 16、请写出三位庄子虚构的“至人”形象。 答: 王倪、南伯子綦、伯昏无人。 17、现今流传的33篇版《庄子》是谁编定的? 答: 郭象。 18、“间世”是谁的主张? 答: 庄子(庄周)。 19、“终生不仕,以快吾志”的诸子是哪位? 答: 庄子(庄周)。 20 、请写出4个以上出自《庄子》中的成语。 答:沉鱼落雁、朝三暮四、游刃有余、鹏程万里(扶摇直上、绰约多姿、越俎代庖、庄周梦蝶、跳梁小丑、踌躇满志、薪尽火传等。

国学经典期末考试答案解析

国学经典期末考试答案 一、单选题(题数:50,共50.0 分) 1 “仁智信勇严”出自? 1.0 分 ?A、 《论语》 ?B、 《吴子》 ?C、 《六韬》 ?D、 《孙子兵法》 我的答案:D 2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1.0 分 ?A、 季札观乐中季札出使的是鲁国 ?B、 季札观乐是鲁国人为季札表演周王室的乐舞 ?C、 孔子对诗经进行了分类 ?D、 孔子修改了诗经的篇章 我的答案:D 3 孟子所指的君子三乐不包括()。 1.0 分 ?A、 父母俱存,兄弟无故 ?B、 金榜题名 ?C、 仰不愧于天,俯不愧于人 ?D、 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 我的答案:B 4 《墨子》认为一个国家为什么会灭亡的原因有几个方面?

1.0 分 ?A、 4.0 ?B、 5.0 ?C、 6.0 ?D、 7.0 我的答案:D 5 下列具有概括功能的是()。 1.0 分 ?A、 象形字 ?B、 形声字 ?C、 会意字 ?D、 指事字 我的答案:B 6 《孝经》把人分成五等人,第一等最高的是天子? 1.0 分 ?A、 正确 ?B、 错误 我的答案:A 7 庄子讲的“坐忘”就是忘掉理、法,忘掉外在的约束,忘掉社会中的自己,回到你的()。 1.0 分 ?A、 精神 ?B、 心灵 ?C、 本性 ?D、

本真 我的答案:C 8 不属于郑玄在《六艺论》中对三传评说的是()。 1.0 分 ?A、 左氏善于礼 ?B、 公羊善于谶 ?C、 谷梁善于经 ?D、 公羊善于经 我的答案:D 9 “广博易良”的“易良”的意思是()。 1.0 分 ?A、 能够进行改良 ?B、 能够把道理讲清楚 ?C、 能够从复杂中把握简易 ?D、 通俗易懂 我的答案:B 10 要想成为君子,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1.0 分 ?A、 修己 ?B、 务本 ?C、 乐他 ?D、 自弃 我的答案:D 11 论语中有句“父母唯其疾之忧”是对()的解释。 1.0 分

六年级国学经典选读指定篇目

六上【12篇(97-108)】 97.长沙过贾谊宅(唐)刘长卿 三年/谪zh é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 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 汉文/有道/恩犹薄b ó,湘水/无情/吊岂知。 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 注释: ⑴贾谊:西汉文帝时政治家、文学家。后被贬为长沙王太傅,长沙有其故址。⑵谪宦:贬官。栖迟:淹留。像鸟儿那样的敛翅歇息,飞不起来。⑶楚客:流落在楚地的客居,指贾谊。长沙旧属楚地,故有此称。一作“楚国”。 ⑷独:一作“渐”。⑸汉文:指汉文帝。⑹摇落处:一作“正摇落”。 译文: 你被贬于此寂寞地住了三载,万古留下你客居楚地的悲哀。踏着秋草独自寻觅你的足迹,只有黯淡的斜阳映照着寒林。为何明君却独对你恩疏情薄,湘水无情怎知我对你的深情?江山已经冷落草木已经凋零,可怜你究竟何故被贬此地呢! 98.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唐)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q īn 薄b áo 。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ch è /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注释: ⑴武判官:名不详,当是封常清幕府中的判官。判官,官职名。⑵胡天:指塞北的天空。 (3)梨花:春天开放,花作白色。这里比喻雪花积在树枝上,像梨花开了一样。(4)惨淡:昏暗无光。(5)满:铺满。形容词活用为动词。(6)山回路转:山势回环,道路盘旋曲折。 译文: 北风席卷大地吹折白草,仲秋八月胡地飘降大雪。 仿佛一夜之间春风吹来,树上有如梨花竞相开放。 雪花飘入帘笼沾湿帐幕,就是穿狐皮袍也不暖和。 将军兽角弓冻得拉不开,都护的铠甲冷得难穿上。 无边沙漠结成百丈坚冰,忧愁的阴云凝结在长空。 帐中摆酒为回京人送行,助兴的是琵琶羌笛胡琴。 黄昏时辕门外大雪纷飞,冻硬的红旗风吹不飘动。 在轮台东门外送你回京,临行时茫茫白雪布满山。 山路曲折不见你的身影,雪地上空留马蹄的印迹。

电大《国学经典选读》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国学经典选读试题复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氓》:"送于涉淇,至于 顿丘。"淇,指淇水,在 今(A ) A.河南省 B.河北 省 C.山西省 D.山东省 2.提出"民贵君轻"思想的先 秦思想家是(B ) A.墨子 B.孟子 C.庄子 D.荀 子 3.《诗经》“国风”中揭露 统治者对人民残酷剥削,并 表达人民热烈向往美好生活 的诗篇是(C ) A.《伐檀》B.《七月》 C.《硕鼠》D.《君子于役》 4.主张“兼爱”、“非攻” 的先秦诸子是( b ) A.孟子B.墨子 C.庄子 D.荀子5.成语"退避三舍"出自(B ) A.《曹刿论战》 B.《晋 楚城濮之战》 C.《烛之 武退秦师》 D.《冯谖客 孟尝君》 6.《楚辞章句》的作者是() A.洪兴祖 B.刘向 C.刘安 D.王逸 7.我国现存最早的一篇文学批评论文的作者是()。 A、孔融 B、曹植 C、曹丕 D、王粲 8.《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并序》最早见于( )。 A.《乐府诗集》B.《玉台新咏》 C.《文选》D.《古诗源》 9. 秦罗敷是汉乐府()一诗中的主人公。 A.《有所思》 B.《行行重行行》 C.《十五从军征》 D.《陌上桑》10.诗句“老骥伏枥,志在 千里;烈士暮年,壮 心不已”出自 ( )。 A.《短歌行》 B.《蒿里行》 C.《观沧海》 D.《龟虽寿》 11.陶渊明的下列作品中, 悲愤豪放之作是(A ) A.《咏荆坷》 B.《饮酒》 C.《归园田居》 D.《桃 花源记》 12.谢灵运《登池上楼》中 唯一作对偶名的一联是 (B) A.循禄反穷海,卧疴对 空林 B.衾枕昧节候, 褰开斩窥临 C.池塘生春草,园柳变 鸣篱 D.索居易永久, 离群难处心 13.“初唐四杰”是指 ( )。 A.沈全期、宋之问、王 勃、杨炯 B.王勃、杨炯、 卢照邻、骆宾王 C.王勃、杨炯、杜牧、 李商隐 D.王维、孟浩然、 卢照邻、骆宾王 14.被后世誉为 " 孤篇 横绝 " 的七言歌行 是( )。 A.骆宾王的《帝京 篇》 B. 陈子昂的《感遇》 C.张若虚的《春江 花月夜》 D. 卢 照邻的《长安古意》 15.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结构的基本线索是() A江水的流动过程 B月亮的升落过程 C花林的空间变换 D白云的飘浮显隐 16.下列作品中属于新乐 府诗的是()。 A、《卖炭翁》 B、《琵 琶行》C、《长恨歌》D、《钱 塘湖春行》 17.初唐时期力反齐梁 诗风,标举“风雅寄兴” 和“汉魏风骨”,在复古 旗帜下进行诗歌内容革 新的著名诗人是 ( D ) A王勃B卢照邻 C沈期D陈子昂 19.孟浩然《过故人庄》 是一首著名的( C ) A山水诗B边塞诗C田 园诗D哲理诗 20.王维《山居秋暝》:"随 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所用典出自(B ) A.《诗经》 B.《楚辞》 C.《论语》 D.《庄子》 21.《望岳》:"岱宗夫如何, 齐鲁青未了。""岱宗" 指(C) A.华山 B.嵩山 C.泰 山 D.恒山 22.“女娲炼石补天处,石 破天惊逗秋雨。”出自( )。 A.《李凭箜篌引》 B.《金铜仙人辞汉歌》 C.《长恨歌》 D.《雁门太守行》 23.标志着古代文言小说走 向成熟的是( )。 A.志怪小说 B. 志人小说 C.唐代传奇 D.章回小说 24.柳永《望海潮》词写的 是钱塘的景象,这“钱塘”就是 现在的( )。 A.南京 B. 杭州 C.上海 D.合肥 25.据考证,“三国周郎赤 壁”应该是( )。 A.黄州赤壁 B.武昌 赤壁 C.蒲圻赤壁 D. 九江赤壁 26.下列作品中,开宋代豪 放词先声的是(D ) A.《桂枝香》(登临送目) B.《踏莎行》(候馆梅残) C.《雨霖铃》(寒蝉凄切) D.《渔家傲》(塞下秋来 风景异) 27.《前赤壁赋》:"壬戌人秋, 七月既望。?"既望"是指 阴历(B ) A.十五 B.十六 C.十 七 D.十八 28."斜阳草树,寻常巷陌, 人道寄奴曾住。""寄奴" 是指(D ) A.孙权 B.刘备 C.周

国学经典考试题

国学经典考试题(一) 来源:转载时间:2010-11-23 20:01:20 字体:[大中小] 收藏热度:0℃ 我要投稿 一、判断题(共20道,每题2分,共40分) 1、孟子认为有无先天善良本性是人和禽兽相区别的重要标志。()正确 2、强调师生相处应当自然和谐,要求学生不要对教师心存畏惧,并要求教师能带头“责善”的教育家是孔子。()错误 3、颜之推提倡“博学求之,无不利于事也”是指人要博览群书,不要接触世务,籍以培养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错误 4、孔子认为学习靠多闻多见,去伪存真。()正确 5、黄宗羲的教育思想主要见于《学校》、《取士上》和《取士下》三篇中。()正确 6、王夫之认为所谓后天之性就是指人的自然之质。(错误 7、黄宗羲和王夫之开创了清初经世致用的学风。()正确 8、《对贤良策》提出独尊儒术;设立太学;量才而授官,录德而定位。其教育作用是:生之自然之资谓之性。性待教而后善。()错误 9、梁启超把教育看作是振兴民族精神的最重要的途径。()正确 10、一个人的聪明与坚强是在顽强的学习中培养出来的。()正确 11、朱熹认为,为学应当从博学开始,进而使博学与专精结合起来。()正确 12、中学语文教材选有梁启超的作品《少年中国说》。()正确 13、教育对于人民来说就像寒暑,不及时对人民教育就会有伤世风。()正确 14、将天下正大底道理去处置事,便公;以自家私意去处之,便私。对“公”和“私”的正确说法是:用天下光明正大的道理去处理事物,便是为公;用利于自己的心意去处理事情,便是为私。()正确 15、荀子提出“性善论”,充分肯定和强调了教育的作用。()错误 16、荀子否定道德先验论,肯定人之善是后天环境与教育的产物,论述了环境对人成长的作用,强调人的主观努力,具有朴素的唯物主义因素。()正确 17、《大学》着重阐述了个人道德修养与社会治乱的关系,以“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为修养的目标。()正确 18、孔子是先秦思想的集大成者。()错误 19、颜之推主张父母在子女面前要严肃庄重,树立一定的威信,不主张父母对子女的慈爱。()错误 20、《中庸》就是以“中立”的哲学理念为指导,以自然和社会的需求与人的自身发展需求相和谐为宗旨。错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