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的反射与折射

光的反射与折射
光的反射与折射

复习一----光的反射与折射

一、知识结构

二、重点难点简析

1.光的传播规律的表述

本章所介绍的知识、实质上就是光在不同的条件下的传播规律,其表述形式分别如下所给出

(1) 光的直线规律

在同种均匀介质中光总是沿着直线传播。应该注意到,在真空中,光沿直线传播的速率均为C=3×108m/s,在其它介质中,光的沿直线传播的速率v<C,且不同的色光在同一种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的速率不同,频率越高,速率越小。

(2) 光的反射定律

光照射到两种介质的界面上,一部分将返回原来的介质,其传播规律遵从所谓的反射定律,定律的表述要把握如下要点: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共面;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应该注意到,反(入)射角指的是反(入)射光线与法线间的夹角。

(3)光的折射定律

光照射到两种介质的界面上,可能有一部分光将穿过介质界面进入新的介质,其传播规律遵从所谓的折射定律,定律的表述要把握如下要点:折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共面;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入射角与折射角的正弦之比等于常数。应该注意到,光从光疏(密)介质斜射入光密(疏)介质时,入射角将大(小)于折射角;而光从光密介质

射向光疏介质,且入射角足够大时,将不会发生光的折射现象。

2.光的传播规律所引起的相关光现象

(1)“影”与“食”的现象。

光线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时被不透明的物体挡住,

在物体后面所形成的暗区称为影。影又分为本影和半影,

在本影区域内完全看不到光源发出的光;在半影区域内

能看到光源上一部分所发出的光。如图1—1所示,太阳作

为光源发出的光在不透明的物体P后面留下了影,其中区

域A称为半影;区域B、C称为半影;区域D则称为伪本影。

日食和月食也是光的直进规律所引起的自然光现象。若图1—1中的P是月球,则地球上的某区域处在区域A内将看到日全食;处在区域B或C内将看到日偏食;处在区域D内将看到日环食。若图1—1中的P是地球,则月球处在区域A内将看到月全食;处在区域B 或C内将看到月偏食;由于日、月、地的大小及相对位置关系决定看月球不可能运动到区域D内,所以不存在月环食的自然光现象。

(2)平面镜成像时物与像关于镜面对称的现象

正因为光在发生反射现象时遵从从光的反射定律,

图1—2中的入射角i与反射i'相等,所以才形成

了物点s与像点s'关于镜面M对称的特征。

(3)全反射现象与色散现象

光在穿过介质界面发生折射现象时遵从光的折射定律。

如果光从光疏介质斜射入光密介质时,入射角i大于折射角r,

如图1—3中(a)所示。如果光从光密介质斜射入光疏介质时,入射角i小于

折射角r,如图1—3中(b)所示。这就使得在光从光密介质射向光疏介质的

情况下,随着入射角i的逐渐增大,折射角r将率先增大到90O,进而发生

所谓的全反射现象。

由于在光的折射定律中,入射角与折射角的正弦比等于

两种介质的相对折射率n,而对于不同频率的色光n的取值一

般不同,所以,复色光在光的折射过程中将发生所谓的光的色散现象。

三、典型例题分析

例1.如图1—4所示,S为点光源,

若从S所在处沿水平方向方向抛出一个

小球,试证明:小球在竖直墙壁上的影子

将做匀速运动。若抛出点高度为h,抛出

时水平初速度大小为

O

v,小球最终着地时

的水平位移为L,求影子沿墙壁下降的速度。

分析:小球抛出后做平抛运动,当小球的水平和竖直位移大小分别为x和y而运动到P点处时,

对应的墙上的影子运动到p'点,如图1—5所示,

于是由平抛运动的规律及光的直进规律可以确定

图1—1

图1—2

图1—3

初二物理-光的反射和折射-练习题(含答案)

八年级物理光的反射和折射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32分) 1.光在介质中是沿传播的,光年是的单位。 2.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km/s,光在其它介质中的速度这个速度。 (大于、小于、等于) 3.太阳发出的光经过8min20s射到地球上,则太阳与地球间的距离是。4.日食的形成是因为。发生日食时,是的影子落在上。6.光的反射定律的内容是:①; ②;③。 光的折射规律的内容是:①; ②;③ ;④; ⑤。 7.光在反射、折射时,光路是。 8.在湖边,可以看到岸边的树在水中的“倒影”,这是光的现象,游泳池充水后,看起来池底升高,水变浅,这是光的现象。 9.当入射光线向法线靠拢时,反射角将;当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垂直时,反射角为,当入射光线与平面镜成20°角时,反射角为。 10.一束光线射到平面镜上,当入射角增大10°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增大。 11.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而形成的,其特点是:像到镜面的距离,像和物体的大小,像与物体的连线与镜面,所成像的是。12.将物体放在平面镜前2 m处,则像到镜的距离为;若将物体再远离平面镜1 m,此时物、像之间的距离为。 13.将一铅笔放在平面镜上,要使它的像和铅笔垂直,铅笔应与镜面成角;要使像和铅笔恰在同一直线上,铅笔应与镜面成角。 14.当把笔尖触到平面镜上时,看到笔尖的像与笔尖相距约4 mm,则该平面镜的厚度约为mm。 二、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2分) 15.下列不属于光源的物体是() A、太阳 B、月亮 C、明火 D、工作中的电灯 1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B、光只在真空中沿直线传播 C、光的传播不需要介质 D、光在同一物质中沿直线传播 17.下列现象不能说明光的直线传播的是() A、日食 B、小孔成像 C、影子 D、先闪电后打雷 18.人能看见物体是因为()

matlab模拟光的反射折射

(3).我们首先假设光从空气进入水中,此时n=1.5。用一次函数图像来表示光的传播路线,通过改变光的入射点来改变光的入射角和入射方向,并根据反射光、折射光与入射光的斜率关系来控制反射角、折射角与入射角关系,设计程序如下: function ZHEFAN; set(gcf,'doublebuffer','on'); axis([-2,2,-1,1]);hold on; rectangle('Position',[-2,-1,4,1],... 'FaceColor',[0.1,0.6,0.6]); text(1.4,0.4,'air','color','r','fontsize',14) text(1.4,-0.4,'water','color','r','fontsize',14) n=1.5;t=0; text(0.7,0.6,['n= ',num2str(n)],'fontsize',14); HL=rectangle('Position',[-0.02,0.4,0.04,0.2],... 'FaceColor',[ 0.3,0.8,0.4 ]); Hi=plot([0,0],[0,0.4],'b'); Ho=plot([0,0],[0,-1]); Hr=plot([0,0],[0,1],'r'); xlabel('请按空格停止’,…'fontsize',14,'color',T); k=1;dt=0.1; while k pause(0.5); s=get(gcf,'currentkey'); if strcmp(s,'space'); clc;k=0; end if abs(t)>0.3*pi dt=-dt; end t=t+dt; A=t; Xi=0.4*tan(A); set(Hi,'xdata',[Xi,0]); Ao=asin(sin(A)/n); Xo=Xi+tan(Ao); set(Ho,'xdata',[Xi,Xo]); Xr=Xi+tan(A); set(Hr,'xdata',[Xi,Xr]); set(HL,'Facecolor',rand(1,3)) end figure(gcf); % 光的折射光的反射 %设置图片属性,双缓存防止图闪烁 %设置坐标轴范围( x 轴-2 到2,y 轴-1 到 1 ) %给图形下半部分设置成水的颜色 %注明空气和水,并且设置字体 %设置折射率 %在图形上标明折射率 %在图形上画出光源 %设置入射光 %设置折射光 %设置反射光 %设置结束提示%初始化k 方便循环,设置入射光变化量%循环体 % 设置每次图形变换间隔为0.5 秒 %输入空格终止演示,是图形停止 %设置入射光变化的范围 %入射光发生改变 %绘制最后折射光 %绘制最后反射光 %显示图形窗口 运行程序,得到运动的图形,即入射角改变,折射光和反射光的变化。得到截图如下:

(整理)光的反射和折射

光的反射与折射 1.如图所示,落山的太阳看上去正好在地平线上,但实际上太阳已处于地平线以下,观察者的视觉误差大小取决于当地大气的状况。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 A .光的反射 B .光的折射 C .光的直线传播 D .小孔成像 答案:B 解析:太阳光线进入大气层发生折射,使传播方向改变,而使人感觉太阳的位置比实际位置偏高。 2.在水中的潜水员斜看岸边的物体时,看到的物体( ) A .比物体所处的实际位置高 B .比物体所处的实际位置低 C .跟物体所处的实际位置一样高 D .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 答案:A 解析:根据光的折射定律可知A 项正确。 3.关于折射率,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根据 sin θ1 sin θ2 =n 可知,介质的折射率与入射角的正弦成正比 B .根据sin θ1 sin θ2=n 可知,介质的折射率与折射角的正弦成反比 C .根据n =c v 可知,介质的折射率与介质中的光速成反比 D .同一频率的光由第一种介质进入第二种介质时,折射率与波长成反比

答案:CD 解析:介质的折射率是一个表明介质的光学特性的物理量,由介质本身决定,与入射角、折射角无关。由于真空中光速是个定值,故n 与v 成反比正确,这也说明折射率与光在该介质中的光速是有联系的,由v =λf ,当f 一定时,v 正比于λ。n 与v 成反比,故折射率与波长λ也成反比。 4.(2012·大连质检)一束光线从空气射向折射率为1.5的玻璃内,入射角为45°,下面光路图中正确的是( ) 答案:C 解析:光在两介质的界面上通常同时发生反射和折射,所以A 错误;由反射定律和反射角为45°,根据折射定律n =sin θ1 sin θ2得θ1>θ2,故B 错误;C 正确,D 错误。 5. 如图所示,S 为点光源,MN 为平面镜。(1)用作图法画出通过P 点的反射光线所对应的入射光线;(2)确定其成像的观察范围。 解析:这是一道关于平面镜成像问题的题目,主要考查对平面镜成像规律的认识,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等大正立的虚像。方法是先确定像点的位置,然后再画符合要求的光线以及与之对应的入射光线。

二5光的反射和折射2教学设计(浙教版科学七下)

《光的反射和折射2》教案 课型:新授课课时:一课时【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目标(科学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验验证平面镜的成像规律科学知识与技能目标: 1、理解平面镜成像规律的得出过程 2、理解虚像的意义 3、能直接运用平面镜成像规律做出虚像,找出物和像的对应关系科学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能用平面镜成像规律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现象,理论联系实际;激发自身勇于探索自然的热情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目标: 能用平面镜成像规律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现象【教材分析与学情分析】教材分析:《光的反射和折射》节选自浙教版初中科学七年级下第二章第五节,主要内容为介绍光的反射和折射相关内容。这是学生在学习了光的性质之后,对光的传播的进一步探究。同时也为接下来学习《透镜和视觉》等提供了必要的知识储备,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这样的安排顺序,体现了教材的内在逻辑和学生认知规律的统一性。 学情分析:从知识的掌握上看,学生对“光线”这个概念并不陌生,已经有一定的知识积累。知道了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从年龄上看,七年级学生乐于探索生活中的各种现象,具有较强的求知欲和观察能力,有一定的独立思考能力,所以完全有能力进行粗浅的科学探究活动。 【教学重点与教学难点】 教学重点:平面镜成像规律及其应用 教学难点:虚像的理解

【教学方法与教学准备】 教法:本节课运用设置情境以及与学生的生活经验有机融合的教学方法,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达成学习目标。问题导学法、讲授法和多媒体辅助法等 学法:本节课指导学生自主合作、交流讨论的学习方法,使所学知识系统化。交流讨论法 教学准备:1、幻灯片;2?平面镜 【教学过 程】 教学环节 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教师活动 展示一面镜子 请学生观察镜子,看看镜子中能看 到什么?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关于镜子为什么能 照出人影的知识。 板书:平面镜 学生活动 同学回答 实验探究现象分析实验探究现象分析分组讨论归纳总结分组讨论归纳总结活动一 1、请学生举起你的左手,看看镜中的你 举起来的手有什么不同。 2、画半个圆,沿着平面镜边放号,你观 察到了什么? 结果: 1、镜中人举起的手是右手 2、镜中的半圆像与原来的半圆恰好组 成一个整圆。 活动二: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1、在桌面上平放一张方格纸,在方格 纸中间竖直放一块玻璃板(作为平面 镜),两角用橡皮泥粘好,在方格纸上 记下玻璃纸的位置。用橡皮泥做两个大 小相同的圆柱体,在玻璃板前的适当位 置先放其中一块橡皮泥,这时从放橡皮 泥这边向玻璃板看去,可以看到什么? 2、将另一块相同的橡皮泥放到玻璃 学生照 做。 学生回答:橡皮泥的影 子 设计意图时间分配 从生活中常见的镜子作为突破 口,引起大家的好奇心,活跃 课堂气氛,调动学习积极性。 6-7分钟 在学生回答完后 对学生适当的鼓励能增强学生的 自信心。 对于学生容易产生疑问的部分 (模型和书本)避免学生理解 错误。 采用教师与学生26-28 互动的方式,教学分钟 结合,注重“教师 引导和学生是学习 的主体”相结合, 增加趣味性的同时 让学生了解易错 点,并加深印象。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光的反射和折射 教案2

1.5 光的反射和折射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观察光的反射现象和反射分类。 掌握光的反射定律。 理解光路可逆。 学会用光的反射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光的反射定律的探究活动。 教学难点:漫反射实验和漫反射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光线?(光通过的路线,带箭头的直线表示) (演示)点亮手电筒。看到手电筒的光和看到屏幕有什么不同?——手电筒是光源,它发出的光直线传播,进入眼睛引起视觉。 ——屏幕不是光源,光在屏幕发生反射,反射光进入眼睛引起视觉。 (小结)我们能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是光反射的缘故。(板书课题) 当人们在潜水艇里观察海面上的景物时,常用潜望镜;我们平时经常照镜子等等都与光的反射有关,那光的反射有什么特点? 二、光的反射现象 (演示)1.激光在空气中传播。2.激光在平面镜反射。对比前后的光线,发现有什么不同? 问题:光不是直线传播吗?第2次光线为什么弯曲? (提示)光直线传播的条件。 概念:光从一种均匀的物质射向另一种均匀物质时,在分界面有一部分光要返回原物质继续传播,这时光的传播方向发生了改变。(板书一、光的反射现象) 解释:1、返回——一定逆着原来的传播方向吗?有没有可能逆着原来的方向传播?当逆着时,在同一条直线,传播方向相同吗?(副板书光线的读法与箭头!) 2、一部分——还有光呢?不透明物质:吸收一部分光;透明物质:光进入发生折射。 三、光的反射探究活动 (一)提出问题 假如有一条光线射到物体上,反射光线是沿任何方向都有可能呢,还是仅存在一个方向?如果改变入射光线的方向,反射光线会不会随着改变,还是保持不变。你认为光的反射是遵循一定的规律?今天我们就来

光的反射和折射

光的反射与折射 姓名 1、“五一”节,亮亮和家人一起去游玩,他站在美丽的青山湖旁,看到了:(1)岸上的花草,(2)水中的鱼,(3)游船在水中的倒影 (4)水中的 “白云”. 他看到的景物中,属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是_________;属于光的折射形成的是_________(填序号). 2、下列事例中分别用到了什么光学知识,请填在题后横线上。 (1)激光引导掘进方向______________;(2)猴子水中捞月____________;(3)有经验的渔民叉鱼____________。 3.我国古代就有光现象的描述,如“捞不到的是水中月,摘不到的是镜中花”、“潭清疑水浅”.其中“水中月”、“镜中花”是光的________现象;“疑水浅”是光的______现象,该现象是光从_______中进入_______中所形成的. 4、当你漫步在池塘边,常会看到池塘中的“白云”和在“白云”中游动的鱼,这一现象的正确解释是:看到的“鱼”是由于光的____________形成的 象;看到的“白云”是光的____________形成的 象。 5、在如图中,MM’为空气和玻璃的界面,光的传播情况如图。入射角大小等 于 ,折射角大小等于 ,MM’的左侧是 (选填空气、玻璃) 6.一根筷子插入水中,如图所示。筷子在水里的部分,从水面上斜着看起来向上 折了,这是因为光从 进入 发生____ __的缘故。 光垂直照到水面时,进入水中的光的 不娈, 变小 7. 我国的语言文字丰富多彩,其中有许多语句蕴含了物理知识。请在下表中 填写所列语句涉及到的物理知识。 8.平静的湖面上倒映着美丽的白塔,在这里,…倒映的白塔?是 ( ) A .白塔的影子. B .白塔的实像. C .比白塔略大的虚像. D .与白塔等大的虚像. 9.当入射光线与平面镜夹角为20°,若保持入射光线方向不变,转动平面镜,使入射光线与平面镜夹角变为50°,则这过程中反射光线偏转角度为 ( ) A .20°. B .50°. C .30°. D .60° 10.下列现象中,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 ( ) A .看到插入水中的筷子向上弯折. B .平静的水面上清楚地映出岸上的景物. C .看到湖水的深度比实际的要浅. D .小孔成像. 11.观赏水面风景照片时,总发现景物的“倒影” 比本身暗一些,这是由于:( ) A .“倒影”比真实景物的清晰度差 B .人射水面的光线有一部分折射入水中 C .光线被反射掉一部分 D .冲洗照片质量有问题 12.图(8)所示是某同学画的潜望镜的示意图,使用这样的潜望镜看到物体AB 的像是 ( ) A .放大倒立的实像. B .缩小倒立的实像. C .等大正立的虚像. D .等大倒立的虚像. 13.下面哪个选项是使用了凸面镜的性质 ( ) A .汽车的观后镜 B .汽车的头灯 C .太阳灶 D .潜艇的潜望镜

七年级科学下册2.5光的反射和折射2同步练习新版浙教版

2.5 光的反射和折射(2) 1. 下列现象中,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是( C ) 2. 光从空气射入玻璃,则光的传播方向和传播速度( D ) A. 两者都一定改变 B. 两者都不一定改变 C. 方向有时改变,有时不改变,速度一定变大 D. 方向有时改变,有时不改变,速度一定变小 3. 某同学进入泳池前以为池水很浅,踩下去后却有一种“踏空”的感觉,则水的实际深度要比 看上去的深一些,其原因是(C ) A. 光的直线传播 B.光的反射 C. 光的折射 D.光路可逆 4. 平静的湖面上映出天上的白云,一个同学说: “快看,鱼在云里游呢。”她看到的“云”和 鱼”实际上(D ) P68—P69 /T 严 入蜡烛通过小孔成的谭 B. 花瓶任擾中成的俾 C.地图经放大镜成的像 L ).亭严在水中成的像

A?“云”是虚像,“鱼”是实物 B?“云”是虚像,“鱼”是实像 C.都是实像 D.都是虚像 5.人潜入水中后看到岸边的一棵树,其实是(A) A.变高了的树的虚像 B.变低了的树的虚像 C.变高了的树的实像 D.变低了的树的实像 6.如图所示,一束激光A0由空气斜射入玻璃砖,折射后从另一侧面射出,其出射点可能是图中的(B) r—------------- 1 V ? Q (第 6 题) A.M点 B. N点 C. P点 D. Q点 7.2015年3月19日,青岛灵山湾的海平面上突然出现了几座高楼,这就是奇妙的海市蜃楼现象。关于海市蜃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 A.海市蜃楼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所成的像是正立的实像 B.海市蜃楼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所成的像是正立的虚像 C.海市蜃楼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所成的像是正立的实像 D.海市蜃楼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所成的像是正立的虚像 8.如图所示,一束激光从容器底部的光源S发出沿直线射到墙壁上的A点。若向容器内倒满水, 则墙上的光斑(C) A.仍在A点 B.在A点上方 C.在A点下方 D.无法确定 (第8 题)(第9 题)

。光的反射与光的折射教学设计

光的反射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1)了解光在一些物体表面可以发生反射。 (2)认识光反射的规律,了解法线、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含义。 (3)理解反射现象中光路的可逆性。 (4)了解什么是镜面反射,什么是漫反射。 2、过程和方法 (1)通过实验,观察光的反射现象。 (2)体验和感悟我们是如何看见不发光的物体的。 (3)经历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用实验的方法获得反射光线、入射光线跟法线位置的关系,测量反射光线与法线、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总结探究的结论,获得比较全面探究活动的体验。 (4)通过观察,理解镜面反射和漫反射的主要差异。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在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 (2)密切联系实际,提高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和社会的意识。 (3)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活动。 二、教学设计: 1、课题引入 【演示实验1】用自制教具投影到墙面上 实验现象:我们能看到一个可爱的图像 【演示实验2】在光的传播路径上放置一块平面镜,看看在两种介质的分界面上会出现什么现象。 实验现象:光被平面镜反射到了天花板上,它改变了光的传播方向,天花板上出现一红色小光斑。 教师总结,板书“第2节,光的反射” 2、新课教学 根据实验2出示一束光射在平面镜上时的光路图

教师讲解:入射点、入射光线、反射光线、法线、入射角、反射角。 【探究实验】:光的反射定律(学生分组实验) (1)提出问题:光反射时遵循什么规律? (2)作出假设: (3)设计实验和进行实验 ① 如图所示,先使E,F 成为同一平面,使入射光线沿纸面射向镜面的 O 点,用铅笔描出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的径迹。把纸板F 向前或向后折,你还能观察到反射光线吗? ②用光的反射实验仪器,量出入射角(i )和反射角(r )的大小并记录进行比较。 入射角(i ) 反射角(r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4)分析和论证 学生分组讨论后进行归纳,得出反射定律 ①反射光线、法线、入射光线位于同一平面内 ②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 ③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教师补充说明: 光的反射定律可以概括为十二个字“三线同面、两线异侧、两角相等” 教师板书:反射定律三线同面、两线异侧、两角相等 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不能说成入射角等于反射角,因为先有入射,再有反射,入射是 因,反射是果。 E F 入射 光线反射光线 O M N

专题复习 光的反射与光的折射人眼球的作用

主题3 单元(四)——波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与光的折射、人眼 球的作用 一、知识梳理 考点概念类型(用图形表示,便于更直观理解)定律和规律 现 象 光的反射 光从一 种均匀 的物质 射到另 一种物 质的表 面上时, 光会改 变传播 方向,返 回到原 先的物 质中。这 就是光 的反射。 辨别镜面射和漫反射: 项目 不同点 相同点 反射面光线特点 镜面反射 (图甲) 平整光滑 若入射光线平 行,则反射光 线。都遵守光 的。 漫反射 (图乙) 粗糙不平 反射光 线。 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入 射光线和法线在 平面内(即三线共面);反射光 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 两侧(即二线分居); 角等于角(即两角 相等)。始终垂直于某平面的虚 线,公正无私,像个法官一样, 故取名为法线。 波光粼 粼、 平面镜 反射 (镜中 花)、 水中倒 影(水 中月)、 黑板反 光、 光的折射 光从一 种物质 射入另 一种物 质时,传 播方向 一般会 发生改 变的现 象叫光 的折射 入射角、折射角大小比较及垂直入射情况分析: 折射定律:折射光线、入射光 线和法线在内(三 线共面);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 分居在的两侧(二线 分居);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 玻璃等透明物质时,折射角 入射角;当光从水、玻璃等透 明介质斜射入空气时,折射角 入射角(当光垂直入射时,光的 传播方向)。 透过水 滴、放 大镜、 矿泉水 瓶看到 字体变 大, 光的直线传播1、光源:自身能够发光的物体。如:太阳(恒星)、萤火虫、水母及电灯、烛焰等。珍 珠、月亮及所有行星不是光源。 2、光的传播:光在同一种均匀物质中沿直线传播。 3、什么是光线?光线是真实存在的吗?答:为了形象地表示光的传播情况,我们通常用一 条带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的传播路线和方向。这样的直线叫做光线。光线不是真实存在的。 4、光在不同物质中传播的快慢相同吗?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大有多大?答:为3×108米/ 秒。 5、光年是时间单位吗?答:光在一年内通过的距离,是天文学中的单位; 小孔成 像、日 食、月 食、影 子的形 成。 1 2 3 4 5 例如造成黑板反光例如电影银幕需要

《光的反射和折射》教案

《光的反射和折射》教案 教学目标 1、理解从实验推得光的反射定律的过程,能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完成有关光路图; 2、理解平面镜成像规律的得出,理解虚像的物理意义; 3、能直接应用平面镜成像规律作出虚像,找出物和像的对应关系; 4、理解光的折射现象和折射定律;光的反射和折射中光路的可逆性; 5、培养学生实验、观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热爱科学、探索真理、实事求是的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思维习惯;通过简介我国的水镜、铜镜的历史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 光的反射定律,平面镜成像规律,光的折射定律 教学难点 光的反射定律的应用 教学方法 实验观察与探究、总结归纳、联系实际应用提高。 教学准备 学生课前准备:收集生活中有哪些地方用到平面镜,观察汽车的观后镜的成像情况。 教学器材:手电筒、铝薄、平面镜、光的反射演示器、废玻璃渣、凸面镜、凹面镜、烧杯水、铅笔、玻璃砖、盛水玻璃槽。 教学过程设计 新课引入 设疑激趣:汽车上的观后镜为什么是突起来的?透过装有水的玻璃杯子,看手指为什么会变粗?潜水艇潜入水中后,如何能知道水面上的情况?潜望镜是如何让景物转弯到你的视野中的呢? 新课教学 光的反射 光线:光通过的路线,用带有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的传播方向。 光的反射:光从一种均匀物质射向另一种均匀物质时,在它们得分界面上会改变光的传播方向,又回到原物质中。 观察:手电筒光的反射,手电光射到平面镜M后会怎样?能够照到其他别的物体上吗?在暗室里,当光照到不发光的物体上时,你能看到物体吗?

讨论得出:光的反射现象。 “三线”、“两角”: 入射光线——OA; 反射光线——OB; 法线——ON; 入射角——∠AON,入射光线语法线所成的角α; 反射角——∠BON,反射光线与法线所成的角β; 设问: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有什么关系?反射角与入射角由有什么关系呢? 光的反射定律: 实验探究1:在平面镜M上方放一个块有量角器的白色光屏,它是由可以绕ON折转的E、F两块板组成。 使E、F两板处于同一平面内,让入射光线OA沿光屏左侧射到镜面上的O点,观察反射光线在左侧还是右侧?入射角、反射角各是多大? 改变入射光线的方向,观测几组入射角、反射角,并记录在表格中。 将F绕ON前、后转动,在F板上还能看到光线吗?这一现象说明了什么? 实验结论:光反射时,入射光线、反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光的反射定律。 强调:因果关系。 实验探究2:如使入射光线逆着原反射光线的方向射到平面镜上,此时反射光线会怎样? 观察:反射光线恰恰是逆着原来入射光线射出。 结论:光路具有可逆性。 思考:当你从平面镜中可以看到别人的眼睛时,别人也一定可以看到你的眼睛,你相信吗?为什么? 镜面反射与漫反射:同样都是平行光,反射后为什么反射光线的方向不一样? 镜面反射:入射光线是平行的,经平面镜反射后反射光线也是平行的。 漫反射:入射光线是平行的,经粗糙的表面反射后,反射光线是不平行的。 应用:黑板反光;我们能从不同的方向看到黑板上的字。电影银幕要用粗糙的白布来做。平面镜 设问:桂林山水甲天下,倒影是如何形成的? 实验探究3:在平面镜前举起左手,镜子里的你和真实有何不同? 实验探究4:画个半圆,沿着镜子边放好,你观察到了什么? 实验探究5:用一块玻璃,一张白纸,两只蜡烛,一只点燃,防在玻璃前,将另一根放在玻璃镜后,前后移动直到后面的蜡烛也好象点燃一样,这一点就是蜡烛的像;记下蜡烛和蜡烛的像的位置。

光的反射、折射、衍射

光的反射、折射、衍射 光的传播可以归结为三个实验定律:直线传播定律、反射定律和折射定律。 【光的直线传播定律】: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在非均匀介质种光线将因折射而弯曲,这种现象经常发生在大气中,比如海市蜃楼现象,就是由于光线在密度不均匀的大气中折射而引起的。 【费马定律】:当一束光线在真空或空气中传播时,由介质1投射到与介质2的分界面上时,在一般情况下将分解成两束光线:反射(reflection)光线和折射(refraction)光线。 光线的反射 光线的反射取决于物体的表面性质。 如果物体表面(反射面)是均匀的,类似镜面一样(称为理想的反射面),那么就是全反射,将遵循下列的反射定律,也称“镜面反射”。 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与界面法线在同一平面里,所形成的夹角分别称为入射角、反射角和折射角。 【反射定律】:反射角等于入射角。i = i' 对于理想的反射面而言,镜面表面亮度取决于视点,观察角度不同,表面亮度也不同。

当反射面不均匀时,将发生漫反射。其特点是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不满足反射定律。 一个理想的漫射面将入射光线在各个方向做均匀反射,其亮度与视点无关,是个常量。 光线的折射 一些透明/半透明物体允许光线全部/部分地穿透它们,这种光线称为透射光线。 当光线从一种介质(比如空气)以某个角度(垂直情形除外)入射到另外一种具有不同光学性质的介质(比如玻璃镜片)中时,其界面方向会改变,就是会产生光线的折射现象。 光的折射是由于光在不同介质的传播速度不同而引起的。 光线折射满足下列折射定律:入射角的正弦与折射角的正弦之比与两个角度无关,仅取决于两种不同介质的性质和光的波长,【折射定律】:n1 sin i = n2 sin r 任何介质相对于真空的折射率,称为该介质的绝对折射率,简称折射率(Index of refraction)。对于一般光学玻璃,可以近似地认为以空气的折射率来代替绝对折射率。公式中n1和n2分别表示两种介质的折射率。 当n1 = -n2时,折射定律就是变成反射定律了,所以反射定律可以看成是折射定律的特例。

光的反射和折射教案

光的反射和折射 目的要求 1、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了解光的反射和折射现象。 2、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初步学会做不同颜色物体反光不同的实验和光的折射实验)和演绎惟理能力(根据光反射的一般规律,解释一些光反射现象)。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1、分组实验材料:白色纸屏,红、黄、蓝、绿、黑、白色的纸,玻璃杯(周围贴一半自一半黑的纸,在涂黑部分竖着开一条直缝),电筒,烧杯,水。 2、挂图或投影片:光的反射、折射 3、学生准备铅笔。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谈话:我们在一年级曾经研究过镜子,镜子有什么作用? 学习新课 1、指导学生认识光的反射 (1)谈话:还有哪些物体能像镜子一样反光? (2)实验:试一试,各种学习用品,哪个能像镜子一

样反光? (3)出示挂图或投影片:光的反射。 (4)讲述:光照到物体表面,被物体挡住,改变了原来传播的方向,反回去了。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各种物体都能反光,反光情况不同。像镜子这样表面非常平的物体,能把照射的光集中反射到一个方向,因此看起来表面是亮晃晃的。表面不平的物体也能反光,但反射光是分散的,向着各个方向,看起来表面不是亮晃晃的。 不同物体的反光还有其他的不同。 2、指导学生认识不同颜色的物体反光不同 (1)讲述:下面我们来研究一下,不同颜色的物体反光是否相同。方法是:将白色的纸屏立在向阳的桌上,分别用红、黄、蓝、绿等不同颜色的电光纸对着阳光,使光反射到纸屏上。观察它们反射的光有什么不同? (2)学生分组实验。 (3)汇报实验结果。 (4)讨论:实验结果说明什么? (5)教师小结:通过以上研究可以知道,不同颜色的物体反射的光颜色不同,红颜色的物体反射红光,绿颜色的物体反射绿光…… (6)指导学生填写课文中这个问题的空白。

光学基础知识 - 光的反射、折射、衍射

光的反射、折射、衍射 作者:Xitek 光的传播可以归结为三个实验定律:直线传播定律、反射定律和折射定律。 【光的直线传播定律】: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在非均匀介质种光线将因折射而弯曲,这种现象经常发生在大气中,比如海市蜃楼现象,就是由于光线在密度不均匀的大气中折射而引起的。 【费马定律】:当一束光线在真空或空气中传播时,由介质1投射到与介质2的分界面上时,在一般情况下将分解成两束光线:反射(reflection)光线和折射(refraction)光线。 光线的反射 光线的反射取决于物体的表面性质。如果物体表面(反射面)是均匀的,类似镜面一样(称为理想的反射面),那么就是全反射,将遵循下列的反射定律,也称“镜面反射”。 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与界面法线在同一平面里,所形成的夹角分别称为入射角、反射角和折射角。 【反射定律】:反射角等于入射角。i = i' 对于理想的反射面而言,镜面表面亮度取决于视点,观察角度不同,表面亮度也不同。 当反射面不均匀时,将发生漫反射。其特点是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不满足反射定律。 一个理想的漫射面将入射光线在各个方向做均匀反射,其亮度与视点无关,是个常量。 光线的折射 一些透明/半透明物体允许光线全部/部分地穿透它们,这种光线称为透射光线。 当光线从一种介质(比如空气)以某个角度(垂直情形除外)入射到另外一种具有不同光学性质的介质(比如玻璃镜片)中时,其界面方向会改变,就是会产生光线的折射现象。 光的折射是由于光在不同介质的传播速度不同而引起的。 光线折射满足下列折射定律:入射角的正弦与折射角的正弦之比与两个角度无关,仅取决于两种不同介质的性质和光的波长。 【折射定律】:n1 sin i = n2 sin r 任何介质相对于真空的折射率,称为该介质的绝对折射率,简称折射率(Index of refraction)。对于一般光学玻璃,可以近似地认为以空气的折射率来代替绝对折射率。公式中n1和n2分别表示两种介质的折射率。 当n1 = -n2时,折射定律就是变成反射定律了,所以反射定律可以看成是折射定律的特例。

光的反射和折射(光的折射)

课题名称光的折射设计人夏强生源模环初中 教学分析重 点 光的折射现象和初步规律关 键 点 通过一系列光由一种介质射入另一种介 质光线的传播方向的变化实验,对照光的 反射定律,归纳总结出光的折射定律。难 点 光的折射的规律初步理解 学习效果 会描述光的折射现象,能辨别入射光线、反射光线、折射光线等。说出光的折射定律的内容,会区分光线从水中、玻璃中以及从空气中射入另一种介质中是,光发生折射时,折射光线的变化情况。会画折射光线并能解释一些折射现象。 教学 流程 教师引导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新 课引入 让学生将一根筷子斜插入到一个盛 有水的碗里。让学生观察并描述所看的现 象。 再将筷子拿出水面,对比筷子分别在 水中和在空中的变化情况。 将将一根筷子插入到一个盛有水的 碗里,再将筷子取出水面,观察描述 所看的现象。 由观察到的现象 设问,引出新课: 光的折射。 新课教学活动一:教师演示学生实验,并让学生分 组做实验:让一束光线斜射入水面,观察 光线进入水面以后的传播情况。并在学案 上把所观察到的光线变化情况画出来。 (教师边演示边强调实验注意点: (在黑板上事先准备下图界面) 教师将学生所做的实验现象现场用 数码相机将其拍摄下来,传倒电脑中在学 生面前展示。 空气 ————— 水————— ————— 教师让学生仔细观察,光线从空气中 进入水中变化。 引出光的折射的定义。 让学生在原来所作的图上,作出反射 光线。 对照光的反射,标出所作图上的光线 的名称以及入射角、反射角和折射角。 并随机选取1到3位学生所作的图进 行实物投影展示,让其他同学与其进行对 分组实验,并将所观察到的光线的传 播情况在图上作出。 空气 ————— 水————— ————— 光线的传播方向发生了改变。 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中 传播方向发生改变的现象,叫做光的 折射。 在原来所作的图上,作出反射光 线。 对照光的反射,标出所作图上的 光线的名称以及入射角、反射角和折 射角。 在作图中复习光 的反射定律。 对光发生折射时 各部分基本元素 进行认知和掌

《光的反射和折射》参考教案2

第十三章第1节光的反射和折射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光在反射与折射时光路是可逆的,并能解释与处理相关的问题 2、掌握光的反射定律与折射定律;知道折射率(指绝对折射率)的定义及其与光速的关系,并能用来进行计算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讨论及教师的引导,理解折射定律、并知道折射光路是可逆的,并能解释光现象和计算有关的问题;经历测定玻璃折射率的实验,体会其中蕴含的实验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生活中大量的折射现象的分析,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热情,并正确认识生活中的自然现象,树立正确的世界观. 【教学重点与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重点是光的折射定律、折射率 教学难点:如何利用折射定律,折射率与光速的关系,以及光路可逆的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引入新课 实验演示:将激光演示仪接通电源,暂不打开开关,将烟雾发生器点燃置入光的折射演示器中,将半圆柱透明玻璃放入对应的位置.打开开关,将激光管点燃,让一束激光照在半圆柱透明玻璃的平面上,让光线垂直于平面过圆心入射(沿法线入射),观察光从空气射到空气与玻璃的分界面时,发生什么现象? 生观察并回答:一部分光返回到空气中去(反射光),另一部分光会进入到玻璃中去,但传播方向与入射光的传播方向相比,发生偏折。 师强调: 一、光从第1种介质射到它与第2种介质的分界面时,一部分光会返回到第1种介质,这种现象叫光的反射。另一部分光会进入第2种介质的现象, 复习初中学过的光的反射定律及反射光路可逆知识。 二、光的反射定律: 1、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

入射光线在法线两侧 2、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师:从刚才的复习可知,我们在初中对于反射的了解已经非常到位了,但对于折射,还只是知道了一些定性的规律,如:折射光线跟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玻璃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当光从水或玻璃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我们今天要定量地进行研究. (二)新课教学 三、光的折射定律 结合图2,复习入射角i 和折射角r 的概念。 1、入射角i :是入射光线与法线之间的夹角. 折射角r :是折射光线与法线之间的夹角. 演示:将光的激光演示仪接通电源,暂不打开开关,将烟雾发生器点燃置入光的折射演示器中,将半圆柱透明玻璃放入对应的位置.打开开关,将激光管点燃,让一束激光照在半圆柱透明玻璃的平面上,让光线垂直于平面过圆心入射(沿法线入射),观察折射情况:a .角度,b .明暗程度与入射光线进行对比.然后改变(增大)入射角进行记录,再次观察能量改变的情况.最后进行概括、归纳、小结. 2、在两种介质的分界面上入射光线、反射光线、折射光线的能量分配.我们可以得出结论:随入射角的增大,反射光线的能量比例逐渐增加,而折射光线的能量比例逐渐减小。 在光的折射现象中,入射角与折射角间究竟有什么样的定量规律?原来在一千多年前,人们就开始在思考、探索这个问题。根 据历史记载,在探索光的折射规律的实践中,做出过重要贡献的科学家有托勒密、开普勒、斯涅尔、笛卡儿、费马、斯涅耳等人,他们研究的内容包括传播方向规律,传播速度规律、能量分配规律等等。其中,在这方面成就最大的科学家是荷兰数学家斯涅耳。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他在研究传播方向与速度 方面的成就——投影展示斯涅耳当年让光线从空气射入某种玻璃的实验过程中一组实验数 入射角i(°) 折射角r(°) i/r sini/sinr 10 6.7 1.50 1.49 20 13.3 1.50 1.49 30 19.6 1.53 1.49 40 25.2 1.59 1.51 50 30.7 1.63 1.50 60 35.1 1.67 1.51 70 38.6 1.81 1.50 80 40.6 1.97 1.51

知识讲解光的反射折射全反射

光的反射、折射、全编稿:张金虎审稿:吴嘉峰 【学习目标】 1.通过实例分析掌握光的反射定律与光的折射定律. 2.理解折射率的定义及其与光速的关系. 3.学会用光的折射、反射定律来处理有关问题. 4.知道光疏介质、光密介质、全反射、临界角的概念. 5.能判定是否发生全反射,并能分析解决有关问题. 6.了解全反射棱镜和光导纤维. 7.明确测定玻璃砖的折射率的原理. 8.知道测定玻璃砖的折射率的操作步骤. 9.会进行实验数据的处理和误差分析. 【要点梳理】 要点一、光的反射和折射 1.光的反射现象和折射现象 如图所示,当光线入射AO到两种介质的分界面上时,一部分光被反射回原来的介质,即反射光线OB,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另一部分光进入第二种介质,并改变了原来的传播方向,即光线OC,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折射现象,光线OC称为折射光线.折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称为折射角(2?). 2.反射定律 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处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3.折射定律 (1)内容:折射光线跟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的两侧.入射角的正弦跟折射角的正弦成正比.即12sinsin???常数.如图所示.

也可以用sinsininr?的数学公式表达,n为比例常数.这就是光的折射定律. (2)对折射定律的理解: ①注意光线偏折的方向:如果光线从折射率(1n)小的介质射向折射率(2n)大的介质,折射光线向法线偏折,入射角大于折射角,并且随着入射角的增大(减小)折射角也会增大(减小);如果光线从折射率大的介质射向折射率小的介质,折射光线偏离法线,入射角小于折射角,并且随着入射角的增大(减小)折射角也会增大(减小). ②折射光路是可逆的,如果让光线逆着原来的折射光线射到界面上,光线就会逆着原来的人射光线发生折射,定律中的公式就变为12sin1sinn???,式中1?、2?分 别为此时的入射角和折射角. 4.折射率——公式中的n (1)定义. 实验表明,光线在不同的介质界面发生折射时.相同入射角的情况下.折射角不同.这意味着定律中的n值是与介质有关的,表格中的数据,是在光线从真空中射向介质时所测得的n值,可以看到不同介质的n值不同,表明n值与介质的光学性质有关,人们把这种性质称为介质的折射率.实际运用中我们把光从真空斜射人某种介质发生折 射时,入射角1?的正弦跟折射角2?的正弦之比。,叫做这种介质的折射率: 12sinsinn???. (2)对折射率的理解. ①折射率与光速的关系:某种介质的折射率,等于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c跟光在 这种介质中传播速度v之比,即cnv?,单色光在折射率较大的介质中光速较小. ②折射率n是反映介质光学性质的物理量,它的大小由介质本身及人射光的频率决定,与入射角、折射角的大小无关,“折射率与sini成正比,跟sinr成反比”的说法和“折射率n跟光速”成反比的说法是错误的. 5.视深问题 (1)视深是人眼看透明物质内部某物点时像点离界面的距离.在中学阶段,一般都是沿着界面的法线方向去观察,在计算时,由于入射角很小,折 射角也很小,故有:111222sintansintan????????,这是在视深问题中经常用到的

光的反射与折射-教学设计

光的反射与折射-教学设计

《光的反射与折射》教学设计 【前期分析】 1、教材分析 《光的反射与折射》是人教版选修3-4第13章第一节的内容。 2、学情分析 学生在初中以及接触过光的折射和反射,对于本节内容并不陌生,但是长时间的接触已让学生概念有些模糊。经过高中两年的学习,学生已经有良好的探究、观察、分析、实验能力,只是实验设计能力还欠成熟。 3、重难点 重点: (1)反射定律和折射定律的概念,以及光路可逆 (2)用插针法测定玻璃折射率 难点: (1)折射率的理解 【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反射定律和折射定律 (2)掌握折射的特点以及折射率 (3)会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

(2)通过实验,认识掌握插针法测折射率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合作性实验中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2)实验探究过程中培养科学的探究精神 【教学过程设计】 1、引入 教师提问:大家听说过光污染么,这其中有一项就是城市中的建筑采用了玻璃墙,在太阳光很强时,这个墙也会发出耀眼的光,长时间就会影响人们的眼睛,大家知道为什么这个墙也会发出耀眼的光同学:因为反射了太阳光 教师:嗯,(拿出一个装满水的玻璃杯,放入一支笔)同学们大家观察一下水杯里的笔,发现什么现象? 同学:铅笔折断了 教师:铅笔折断是什么原因呢,难道是在水中化成两截了? 同学:不是,是因为发生了折射 教师:好,非常好,看来同学们对于初中学过的反射和折射还是有一定印象的,那我们今天就再来深入地讨论光的反射和折射 2、新课讲解 (1)反射讲解 教师:阳光可以照亮水中的鱼草,水面也能出现太阳的倒影,这

七下光的反射与折射作图题

光的反射与折射【作图题检测】 姓名 学号 成绩 ★补全图4-2各图的光线或作出像或作出物体,使光路完整。 ★画出图4-9中平面镜的位置 ★在图4-10中画出法线及反射光线 ★ 图4-11中,S 表示光源。利用光的反射定律作出 ★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画出镜中的像 ★画反射光线 电光源S 的成像光路图。 ★完成图中光线由空气进入玻璃砖和玻璃三棱镜两次 ★太阳光以与水平地面成300 角的方向射到井口。为使光能照折射的光路图。 亮井底,请在图4-24中作出平面镜。 ★ 如图4-26所示的两条反射光线是由镜前的某一发光 ★如图4-27所示,S 是平面镜前的一个发光点。由S 点发 点S 射出的光经平面镜反射的结果。请在图中作出发 出的某条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恰好通过A 点。请在图 光点S 的位置,并补画对应的入射光线。 中作出这条光线的入射和反射光路。 ★ 图4-39各图中已画出了折射光线,请补作相应的入射光线。★如图所示青蛙在井中的P 点,画光路图确定青蛙 在无水和有水时能看到的范围 图4-2 A , B , A B A B 图4-39 A B C

★小明妈妈的钱包掉到了沙发下,没有手电筒,小明 ★AB 、BC 两个平面互相垂直。一束光以任意角射到AB 面上, 借助平面镜反射灯光找到了钱包。右图中己标出了反射 请你认真地画出光经AB 面和BC 面反射的光路图。观察一 光线和入射光线,请你在图中画出平面镜。 下,最后的反射光线与原来的入射光线有什么关系? ★迎着月光走,亮处是积水还是暗处是积水?作图说明 ★背着月光走,亮处是积水还是暗处是积水?作图说明。 ★ 图3中两条光线是由同一点光源发出的经平面镜反射 ★在公园的海洋馆里,人们可以透过厚厚的玻看到海底景观 后形成的,请完成光路图,并确定光源S 的位置。 请作出图中AB 光线透过玻璃的光路 (v 空气>v 水>v 玻璃) ★如右图所示是一束光在空气与某种透明物质界面上发生 反射和折射现象, 图中 为分界面;界面的 边是空气;∠ 为入射 角;∠ 为反射角; ★画出下列各图中光线经过玻璃 ∠ 为折射角。 砖的光路 ★ 自行车尾灯的结构如图所示,夜晚,当有光照射到尾灯 时可起到明显警示作用。试画出图中一条光线的反射光线。 ★完成下列两幅光路图。 光的反射定律和光的折射定律 内容 光的反射定律 光的折射定律 三线位置 关系 两角关系 光垂直入射 光传播方向 光速 ★平面镜成像特点(4条):① ;② ; ③ ;④ ; A O B A C D E F G 6 5 O 2A 4 1 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