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段考试题带答案

历史段考试题带答案
历史段考试题带答案

2019—2020登封实验高中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段考历史试题

一、单选题

1.许倬云在《西周史》中指出,西周新封的封国一方面保持宗族族群的性格,另一方面因其与原居民的糅合,而成为地缘性的政治单位。这反映出分封制()

A.有利于君主专制的强化 B.隐含了国家分裂割据的因素

C.强化了周天子的大宗地位 D.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直接控制

2.周代冕服、弁服的色彩是体现服饰等级的重要标志,以正色(青、赤、黄、白、黑)为贵,以正色相杂而生的间色为卑。春秋战国时期,作为周代“间色”的紫色成为齐国上下推崇的颜色,这说明() A.礼乐制的崩坏 B.齐国独立于周王室

C.权力高度集中 D.分封制得到有效维护

3.据文献记载,商王已有派遣亲近的宗族到别的方国实施监督的事例。西周时期,分封制度发展为一种成熟的政治权力体系,疆域比商代更为扩大。这反映了分封制()

A.推动了周政治文化的扩展 B.强化了君主专制权力

C.实现了周王室对地方的直接管理 D.确立了贵族世袭特权

4.公元前9世纪前后,周宣王出兵鲁国,干涉其君位继承,引起当时诸侯的集体不快。经此事件后,周天子声望大减,诸侯多有违抗王命之举。这说明中国早期政治制度()

A.体现家国一体 B.神权与王权相结合

C.未实现权力高度集中 D.确立了中央集权制度

5.梁启超曾说中国历史上有意义的革命,第一回就是周朝的革命,打破黄帝、尧、舜以来部落政治的局面。

周朝革命的内涵是()

A.“宗法分封制”到“官僚政治”的革命

B.“氏族部落制”到“宗法分封制”的革命

C.“中央集权”到“专制帝制”的革命

D.“氏族部落制”到“中央集权”的革命

6.有同学查阅郡县制相关资料时发现:“公元前246年,秦王嬴政即位。当是之时,秦地已并巴、蜀、汉中,越宛有郢,置南郡矣。北收上郡以东,有河东、太原、上党郡……五年……初置东郡。”这说明() A.秦国在战国时期率先设立郡县制

B.秦国已将郡县制作为中央管理地方的统一定制

C.秦对新征服的领土均已采用郡县制

D.郡县制作为新的地方行政区划在秦统一之前已出现

7.下图是考古发掘出的秦朝几方印章。根据下列信息,可以得出的正确结论是秦朝()

A.实行“车同轨、书同文” B.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度

C.随葬品中必有官员印信 D.“焚书坑儒”,文化专制

8.著名学者王亚南在分析了秦王朝的各项政治制度后指出,其中最基本的措施,则是“天皆为郡县,子弟无尺土之封”。因为有了这一项根本规定,任何贵族就没有“食土子民”的权能。材料表明秦朝实施郡

县制度的主要作用是()

A.创新地方行政管理体制 B.打击贵族势力

C.使奴隶获得了人身自由 D.加强中央集权

9.一位西方学者评论秦始皇:“建立了绝对的专制制度,这一制度以个人亲信为基础,而不考虑世袭和教育。”从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角度看,这一转变的积极意义主要在于促使中国古代政治()

A.从血缘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 B.从井田制向小农经济转变

C.从分权政治向专制政治转变 D.从军功政治向文治政治转变

10.范文澜在《中国通史》中说:“政事不论大小,全由皇帝一人来裁决,秦始皇规定一天看章奏(竹简)一百二十斤(秦一斤合今半市斤),不看完不休息。”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秦朝官僚体系尚未完全建立起来 B.政府机构臃肿,人浮于事

C.丞相制度被废除,皇帝政务繁忙 D.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确立

11.曹魏时期,中正的评价必须有书面的正式材料。材料主要包括家世、品、状三个方面。状,指行状,是举主对于被举者道德才能的详细叙述。这反映出,曹魏时期的九品中正制()

A.加大了荐官的随意性 B.促进了社会阶级流动

C.注重选拔的公正合理 D.摒除了门第间的差别

12.《元代政治制度研究》认为,元世祖末年,行省逐渐演化为常设的、固定的地方最高官府,但是终元一代,行省官名义上一直属于中央机构官员,其代表中央分驭各地的使命依然如故。这说明元代的行省

制度()

A.达到中央与地方势力平衡 B.削弱了中央与地方的联系

C.实现了地方政府高度自治 D.具有决策重大事务的权力

13.宋朝建立后采取改革措施,让三司脱离宰相的控制而总管财务,自成独立的体系,直接对皇帝负责,宋朝改革的主要目的在于()

A.转移宰相的权力 B.提高三司的地位

C.加强君主的权力 D.消除地方的割据

14.以下图表为唐朝进士出身情况统计表,据此可知,唐朝的选官制度()

A.为选拔士族子弟而确立 B.扩大了人才的选拔范围

C.依旧以门第出身为标准 D.杜绝了门阀恩荫的现象

15.下列两则材料分别对应的朝代是()

A.汉朝、清朝 B.唐朝、元朝 C.唐朝、清朝 D.宋朝、元朝

16.古代中国有一种官职,没有固定的治所,每年八月巡视所辖区域,“省察治状,黜陟能否,断治冤狱,以六条问事”。这一官职的职责是()

A.征收地方赋税 B.管理地方行政 C.监察地方政治 D.掌管地方军事

17.关于清朝军机处的设立有不同历史记述。根据下表,可以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出处记述

清人王昶《军机处题名记》“雍正七年,青海军事兴,始设军机房……后六年,改名总理处。乾隆二年,诏复名军机处。”

台湾李宗侗《办理军机处略考》“时西北两路出师征策妄……余以雍正八年春为舍人,中堂已有内外之分,军机房即内中堂办事处也。”

A.军机处设立时间无法考究 B.历史叙述受政治环境的影响

C.清人王昶的记述最为准确 D.军机处最初因军事需要而设

18.陈登原在其《国史旧闻》中曾对我国古代某一制度有很恰切的描述:“尚书虽为政务之官,反不如代笔人之楼台近水,于是密勿献替(备顾问),秉笔票拟,反为握权衡之现实。”该制度()

A.是封建选官制度的一大进步 B.确立于明太祖废除宰相制度

C.体现了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 D.加强了中央政府对地方控制

19.军机处之所以创立,部分是由于雍正帝需要一个联系紧密的助手小班子帮他起草敕令;部分由于它是避开权势显赫的亲王,从而进一步巩固皇帝权力和提高效率的手段。军机处的设立()

A.增强了政府政务执行力 B.促进了内廷机构外延化

C.导致政治决策走向封闭 D.标志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20.明成祖时,“殿阁大学士只备顾问,帝方自操威柄,学士鲜所参决……自是内阁权日重,遂赫然为真宰相,压制六卿矣。然内阁之拟票,不得不决于内监之批红,而相权转归之寺人。于是朝廷之纪纲,贤

士大夫之进退,悉颠倒于其手。”这说明内阁()

A.设置的目的为防范六部专权 B.自设立起即为法定决策机构

C.只做顾问无权接触军国大事 D.地位变化取决于君权的需求

21.伯利克里时代,雅典确立了不法申诉制度,即公民大会或五百人议事会的决议,如有违反现行法律或不合立法程序者,任何公民皆可提出申诉,由抽签选出的公民陪审法庭负责审理。这一制度() A.导致了公民大会的权力被削弱 B.维护了奴隶主贵族既得利益

C.一定程度弥补了直接民主缺陷 D.确立了三权分立的基本原则

22.亚里士多德这样评价某次改革:“采取曾是最优秀的立法,拯救国家。”最能起到这种作用的措施是() A.颁布“解负令”,促进公民团结 B.鼓励商品经济,增强雅典实力

C.实施陶片放逐,防止贵族专政 D.发放津贴,鼓励公民积极参政

23.“这种专政可以调动一切能够调动的力量,在需要的时候,它以绝对真理的面目向少数派和少数意见呼啸着压过去,轰然一声,连呻吟都一并埋在尘土之中。”这反映了雅典民主的()

A.自由平等精神 B.直接民主途径 C.集体暴政弊端 D.科学治国理念

24.恩格斯认为梭伦改革后,雅典“旧时残酷剥削自己同胞的方法已经弃而不用,如今主要是剥削奴隶和雅典以外的买主了。”史料指的是废除债奴制是梭伦改革的核心。这是因为这一措施()

A.缓和了雅典的社会矛盾 B.剥夺了贵族的世袭特权

C.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 D.满足了公民的政治要求

25.苏格拉底指出,“如果不被他们认为是行家的人想要提出建议,那么无论他多么英俊和富有,或者他的出身有多么高贵,其结果都不会有什么区别,参加公民大会的成员会纷纷对他嗤之以鼻。”这番话表明苏格拉底认为雅典民主政治()

A.保障了公民充分享有民主权利 B.适应了雅典社会发展的需要

C.实际上仍然是少数人专制独裁 D.导致外行治国具有明显缺陷

26.罗马法规定,债权人获得的贷款月息不得超过贷款额的百分之一,超过此限额者应处以四倍于所得利息的罚款。这表明罗马法()

A.强调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B.主要调节公民间的债务纠纷

C.实现了罗马经济的平稳发展 D.体现了公平理性的立法理念

27.罗马法分为公法与私法,私法调整的是个人之间的关系,公法是限制、规定公权力,国家公权力不能进入私权利或私人法律关系空间,在司法领域仅仅发挥保障私权的功能即可。这说明()

A.罗马法十分完备 B.罗马法私法比公法更重要

C.罗马法注重调整民事关系 D.罗马法维护平民利益

28.公元前242年,罗马设置了最高外事裁判官,最高外事裁判官在处理案件过程中,根据所谓“公平”“正义”的原则,按照统治阶级的利益与要求,有针对性地调整新出现的种种社会关系,从而创立了万民

法。下列有关万民法表述正确的是()

A.注重形式且程序繁琐

B.适用于罗马境内外所有人

C.注重调解贸易及财产等经济和民事纠纷

D.得益于最高裁判官的个人努力而设立

29.万民法意即“各民族共有的法律”,是继公民法之后,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罗马司法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用来调整罗马公民和异邦人之间以及异邦人和异邦人之间民事法律关系的罗马法律。据

此推知,万民法()

A.实现了罗马境内居民间的平等 B.源于罗马帝国帝国统治范围扩大

C.标志着罗马司法制度的成熟 D.削弱了罗马帝国的政治凝聚力

30.恩格斯指出:“罗马法……包含着资本主义时期的大多数法律关系”,是“商品生产者社会第一个世界性法律”。下面哪一项表述符合材料所表达的含义()

A.罗马法是第一部资产阶级成文法典 B.罗马法是近代欧美国家的立法基础

C.罗马法提倡法律面前公民人人平等 D.罗马法是罗马帝国统治的有力支柱

二、材料阅读

3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

材料一官吏选拔问题,史书称为选举。汉武帝在元朔元年(公元前128年)下了一道严令郡国必须举人的诏书。自此以后,举孝廉制度形成并得以贯彻执行。当时各郡国人口多少不一,大郡人口多至五六

十万,小郡人口只不过二十万,两者所举孝廉名额相同,事实上很不平均。名额不均,必然引起异议,

所以至东汉和帝永元之际,又改以人口为标准,率二十万人岁举孝廉一人。不满二十万,二岁一人;

不满十万,三岁一人。此后,和帝对于边郡少数民族杂居地区,又实行优宽政策,规定:“缘边郡口十万以上岁举孝廉一人;不满十万,二岁举一人;五万以下,三岁举一人。”稍后又有限年之制,非到规定年龄者,不得膺选。又后复加一度之考试,以检核被选举人之相当学养。如是,则孝廉二字,遂完

全成为当时一种获得参政资格之名号,与原来奖励孝子廉吏之意义,不复相应。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等材料二自七世纪以来,中国历代统治者就已规定了文字考试,人们通过科举考试就有资格成为高级文

职官员。1901年,清政府开始废除八股文章。代替它的是要求更清楚地解说《四书》、《五经》以及论述中国历史、政治和西方政治及学术的文章,并在1902年的各省考试中开始实行。政府认识到需要一种西式公立学校制度,决定把书院改建为西式学堂。为了吸引学生进入新学堂,政府同意给予学堂毕

业生文官候选人的待遇。同时决定在国外高等学校水平以上学校毕业的学生也有资格取得进士或举人

的功名,但需要按照他们回国时考试的成绩来决定。绅士——文人阶级在政府废除科举后则另辟办学

堂,因为学堂也能授予毕业生进士、举人和生员的学衔。绅士家族送其子弟入学,希望以此保持他们

的特权。

——摘编自[美]?费正清等编《剑桥中国晚清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汉代孝廉选举制有何特点?并说明其产生的历史背景。(10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晚清官吏选拔制度有何变化,并分析变化的原因。(10分)

32(2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根据收入把公民分成4个等级,根据公民所属的等级决定其承担的义务。梭伦还鼓励公民参加

公民大会,参与公共事务的最后决策,新设立的民众法庭也对全体公民开放。这种将公民划分等级,

根据等级的高下,承担一定义务的做法,很好的确定了公民在城邦中的地位。

——摘编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材料二在梭伦改革后的80年间,雅典社会就逐渐采取了一个它在以后数百年中都遵循着的发展方向。

——摘自《马克思恩格斯选集》(1)“民主”有“人民的权力”“人民执掌政权共同治理国家”之意。据此,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简

述梭伦如何通过改革扩大了“民主”。(12分)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评价梭伦改革的意义,并用一句话概括这场改革在雅典民主政治演进中的

地位。(8分)

参考答案及解析

1.【答案】B 【解析】“另一方面因其与原居民的糅合,而成为地缘性的政治单位”表明分封的诸侯国容易形成割据势力,故选B项;君主专制的强化是在秦朝建立后的封建社会,排除A项;“另一方面因其与原居民的糅合,而成为地缘性的政治单位”容易弱化周天子的大宗地位,排除C项;分封制无法加强对地方的直接控制,排除D项。

2.【答案】 A 【解析】据材料“周代……以正色(青、赤、黄、白、黑)为贵,以正色相杂而生的间色为卑。

春秋战国时期,作为周代“间色”的紫色成为齐国上下推崇的颜色”可知代表颜色尊贵的礼乐制受到

冲击,故选A项;据所学,齐国在春秋时期提出尊王攘夷,没有独立于周王室,排除B项;服饰属于文化不是政治,因此不能说明权力高度集中,排除C项;据材料“周代冕服、弁服的色彩是体现服饰等级的重要标志”而“为周代‘间色’的紫色成为齐国上下推崇的颜色”说明分封的等级也受到冲击,

排除D项。

3.【答案】 A 【解析】西周分封主体是王族,有利于传播周的政治文化到更广阔的地区,故选A项;君主专制权力是秦朝以后确立的,排除B项;实现了对地方的直接管理是秦朝郡县制,排除C项;贵族世袭从夏商时期就确立了,排除D项。

4.【答案】C 【解析】通过题干中“诸侯的集体不快……周天子声望大减,诸侯多有违抗王命之举”,可见周王无力有效管理地方,故选C项;题干中没有体现治理家族的内容,排除A项;题干中没有涉及神权的内容,排除B项;通过所学知识可知,秦朝确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排除D项。

5.【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周朝的革命,打破黄帝、尧、舜以来部落政治的局面”可知周朝的革命是指西周的分封制,故选B项;郡县制的建立是“宗法分封制”到“官僚政治”的革命,排除A项;

中央集权”和“专制帝制”的革命发生在秦朝,排除C项;“氏族部落制”到“中央集权”的革命发生在秦朝,排除D项。

6.【答案】 D 【解析】题干“置南郡矣……初置东郡”可知在前246年已经实施,故选D项;郡县制在春秋战国时期已经出现,并不是秦国率先,排除A项;题干体现在新征服地区实施郡县制,不能体现统一定制,排除B项;题干中体现不了“均已采用”,排除C项。

7.【答案】B 【解析】材料信息表明,秦朝确立了皇帝制度,形成了中央官制和地方郡县制,说明秦朝已经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度,故选B项;材料中的印章不能体现“车同轨、书同文”,排除A项;随葬品中必有官员印信,说法绝对,排除C项;“焚书坑儒”,文化专制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排除D项。8.【答案】 D 【解析】“天皆为郡县,子弟无尺土之封”,表明加强了中央集权,故选D项;郡县制出现于春秋战国,秦朝是推广到全国,不是创新,排除A项;郡县制打击了贵族势力,但主要作用是加强中央集权,排除B项;材料表明郡县制加强了中央集权,没有涉及使奴隶获得人身自由,排除C项。9.【答案】A 【解析】依据材料可知,秦始皇建立了绝对的专制制度,这一制度的基础是个人亲信而非血缘世袭,可以看出他选拔官员的标准已经不是血缘而是个人的才能,故选A项;材料反映的是中国古代血缘的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的转变,而非经济基础的变化,排除B项;以血缘为纽带的贵族政治并非是分权政治,所以从分权政治向专制政治的转变说法错误,排除C项;材料反映的是不在依靠血缘而是依靠才能,并不能体现军功向文治的转变,排除D项。

10.【答案】 D 【解析】材料中“政事不论大小,全由皇帝一人来裁决”,皇帝的独断专行体现出,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确立,故选D项;秦朝以三公九卿制为代表的官僚体系建立,排除A项;材料皇帝政务繁忙是君主集权的需要,而非机构的臃肿,排除B项;秦朝丞相制度才建立,排除C项。11.【答案】 C 【解析】“中正的评价必须有书面的正式材料。材料主要包括家世、品、状三个方面。状,指行状,是举主对于被举者道德才能的详细叙述”表明九品中正制选拨人才的公正合理的一面,故选C 项;“中正的评价必须有书面的正式材料。材料主要包括家世、品、状三个方面。状,指行状,是举主

对于被举者道德才能的详细叙述”表明选官没有随意性,排除A项;九品中正制注重门第,无法促进

社会阶级流动,排除B项;九品中正制注重门第,无法摒弃门第间的差别,排除D项。

12.【答案】A 【解析】据材料“行省逐渐演化为常设的、固定的地方最高官府,但是终元一代……其代表中央分驭各地的使命依然如故”说明行省体现了中央与地方势力平衡,故选A项;材料“其代表中央分驭各地的使命依然如故”说明加强中央与地方的联系,排除B项;材料“代表中央分驭各地”说明代表中央管理,排除C项;材料“其代表中央分驭各地的使命依然如故”说明还是受到中央节制,排

除D项。

13.【答案】 C 【解析】据材料“让三司脱离宰相的控制而总管财务,自成独立的体系,直接对皇帝负责”

说明削弱相权,加强皇权,故选C项;据材料“让三司脱离宰相的控制而总管财务,自成独立的体系,

直接对皇帝负责”说明转移宰相的权力到皇帝手中,故转移宰相的权力不是主要目的,排除A项;据材料“直接对皇帝负责”说明提高三司是加强皇权的手段,排除B项;材料表明皇帝与宰相的关系不是中央和地方的关系,排除D项。

14.【答案】B 【解析】据所学,唐朝以前推行九品中正制,选官依靠门第,士族垄断做官,据材料小姓子弟和寒素子弟也占有一定比例说明扩大了人才的选拔范围,故选B项;据材料“寒素子弟、小姓子弟”

可知不全是士族子弟,排除A项;唐代的选官制度是科举制,其依据是才学不是门第,排除C项;材料中士族子弟仍占大部分不能说明杜绝,排除D项。

15.【答案】B 【解析】材料中前者为唐朝三省的职能描述,后者为元朝中书省职能的描述,故选B项;“汉朝”承秦制,初为三公九卿制,后实行内外服制度,排除A项;“清朝”没有材料中所见到的“丞相”,排除C项;“宋朝”中书门下省合并为一起,不存在“驳正”情况,排除D项。

16.【答案】C 【解析】“没有固定的治所,每年八月巡视所辖区域,“省察治状,黜陟能否,断治冤狱,以六条问事””是汉代刺史的职责,属于监察机构,故选C项;“省察治状,黜陟能否,断治冤狱,以六条问事”不参与地方收税,排除A项;“没有固定的治所,每年八月巡视所辖区域”可见不是地方行政

机构,排除B项;“省察治状,黜陟能否,断治冤狱,以六条问事”不涉及军事,排除D项。

17.【答案】 D 【解析】两则材料都表明军机处的设立与西北用兵有关,故选D项;军机处设立的时间可以考究,排除A项;历史叙述不受政治环境影响,历史观点受历史环境影响,排除B项;两则材料哪个准确需要考证,排除C项。

18.【答案】 C 【解析】材料“备顾问”“秉笔票拟,反为握权衡之现实”反映了明朝的内阁的职权,内阁制度随着皇权的高度强化而建立,权利的来源,由君主所授予,事无大小,内阁都要秉承君主的旨意

行事,遂成为君主加强专制的工具,故选C项;内阁制并非选官制度,排除A项;明太祖废除宰相制度,但内阁制度是明成祖建立的,排除B项;内阁制不涉及中央与地方关系,排除D项。

19.【答案】D 【解析】据材料“帮他起草敕令”和“避开权势显赫的亲王,从而进一步巩固皇帝权力和提高效率的手段”可知使君主专制达到顶峰,故选D项;据材料“帮他起草敕令”可知不是政务的执行,排除A项;材料“助手小班子帮他起草敕令”说明军机处仍旧是一个內侍机构,排除B项;据材料“帮他起草敕令”结合所学军机处的职能可知军机处不能决策,排除C项。

20.【答案】 D 【解析】君主依赖内阁则内阁权重,依赖内监则寺人权重,故选D项;设置的目的是强化皇权,排除A项;内阁不是法定的决策机构,排除B项;内阁可以接触军国大事,排除C项。21.【答案】 C 【解析】由材料“公民大会或五百人议事会的决议,如有违反现行法律或不合立法程序者,任何公民皆可提出申诉,由抽签选出的公民陪审法庭负责审理”可知不法申诉制度可以弥补雅典直接

民主的缺陷,故选C项;材料强调雅典民主政治的完善而非公民大会的权力,排除A项;不法申诉制度可以维护公民的利益,排除B项;三权分立是近代资产阶级的政治理念,排除D项。

22.【答案】 A 【解析】据材料“亚里士多德”和“立法,拯救国家”可知结合所学可知颁布“解负令”缓和了贵族和平民的矛盾,拯救了国家,故选A项;鼓励商品经济不属于“法令”,排除B项;陶片放逐是维护民主制度不符合“拯救国家”,排除C项;发放津贴是伯利克里时期,此时雅典民主政治达到顶

峰不符合“拯救国家”,排除D项。

23.【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这种专政……向少数派和少数意见呼啸蓿压过去,轰然一声,连呻吟都

一并埋在尘土之中”可知其强调雅典直接民主所导致的集体暴政,故选C项;雅典民主政治是建立在奴隶制基础上的,其实质上是以雅典工商奴隶主为领导的奴隶主阶级对于奴隶、非公民群众实行专政

的工具,未实现完全自由平等精神,排除A项;雅典直接民主途径是抽签选举和轮番而治,与材料主

旨强调雅典直接民主评价无关,排除B项;雅典直接民主意味着享有同等的国家管理权,容易导致的

权力的滥用和集体暴政弊端,不是科学治国理念,排除D项。

24.【答案】A 【解析】据材料“剥削自己同胞的方法已经弃而不用”和“废除债奴制”结合所学可知废除债务奴隶有利于缓解平民和贵族的矛盾,故选A项;据材料“主要是剥削奴隶和雅典以外的买主”可

知不会影响贵族的特权,排除B项;废除债奴制是解放沦为奴隶的平民不会影响商品经济,排除C项;

废除债奴制没有扩大公民的参政权力,排除D项。

25.【答案】 D 【解析】据材料“不被他们认为是行家的人想要提出建议……纷纷对他嗤之以鼻”可知通过直接民主选举的管理者不一定具备治国经验,容易导致外行治国,故选D项;材料表明苏格拉底反对直接民主,而不是保障公民民主权利,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雅典民主的弊端而没有说适应社会发

展的问题,排除B项;雅典民主政治不是少数人专制独裁,排除C项。

26.【答案】 D 【解析】据材料“债权人获得的贷款月息不得超过贷款额的百分之一,超过此限额者应处以四倍于所得利息的罚款”可知罗马法保护债务人,防止受到高利贷的盘剥,体现公平理性的立法理念,

故选D项;材料说明债务关系不是私有财产,排除A项;材料限制的是高利贷而不是债务纠纷,排除B项;据所学调节债务关系有利于经济发展而不能保证罗马经济的平稳发展,排除C项。

27.【答案】C 【解析】“国家公权力不能进入私权利或私人法律关系空间”可见对私权的保护,故选C项;

“罗马法分为公法与私法”无法得出“十分完备”,排除A项;“私法调整的是个人之间的关系,公法是限制、规定公权力”两者共同构成其基础,不是谁比谁重要的范畴,排除B项;“国家公权力不能进入私权利或私人法律关系空间”所指的私权利不仅指平民,更多是贵族,排除D项。

28.【答案】C 【解析】万民法注重调解贸易及财产等经济和民事纠纷,故选C项;注重形式且程序繁琐是公民法的特征,排除A项;适用于罗马境内所有自由民,不含境外所有人,排除B项;“按照统治阶级的利益与要求”,排除D项。

29.【答案】 B 【解析】根据材料“用来调整罗马公民和异邦人之间以及异邦人和异邦人之间民事法律关系的罗马法律”,随着帝国范围扩大,罗马人与被征服民族间矛盾增加,罗马法逐渐发展成为万民法,故

选B项;罗马法主要体现的是贵族的既得利益,排除A项;由公民法发展为万民法,是罗马法的发展阶段,排除C项;万民法“调整罗马公民和异邦人之间以及异邦人和异邦人之间民事法律关系”,有利于巩固帝国的统治,排除D项。

30.【答案】B 【解析】由材料“包含着资本主义时期的大多数法律关系”可知罗马法成为近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立法的基础,故选B项;罗马法维护的奴隶主贵族的利益,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罗马法的影响而非蕴含思想,排除C项;材料强调罗马法给后世的影响而非给当时的影响,排除D项。31.【答案】(1)特点:皇帝强制执行;名额分配方式不断调整,最后按人口比例分配名额;名额分配上向少数民族和边疆地区倾斜;孝廉选举制不断完善(逐渐有年龄限制;逐渐增加考试考核);孝廉选举从注重品行到成为一种参政资格;越来越注重公平公正性。(任答2点,每点3分,共6分)历史背景: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需求增加;儒家成为正统思想;汉代重视地方治理;巩固国家统一的需要;军功爵和

贵族政治的衰落,急需创新选官方式;化夷为夏等思想的影响。(任答2点,每点2分,共4分)

(2)变化:考试内容上,用中外政治、历史和学术文章取代八股文章;授予新式学堂毕业生文官候选人

待遇;用授予功名奖励优秀海外留学生回国;选官途径多样化(从科举选官向多种方式选官发展)。(任答2点,每点2分,共4分)原因:民族危机加深,清政府被迫改革;八股取士无法适应近代化发展需

要;创办新式学堂、新式教育成为历史趋势;八国联军侵华后制度改革呼声高涨;传统“学而优则仕”

观念根深蒂固。(任答2点,每点3分,共6分)

【解析】(1)第一小问特点,由材料一“汉武帝在元朔元年(公元前128年)下了一道严令郡国必须举人的诏书”得出皇帝强制执行;由材料一“名额不均,必然引起异议,所以至东汉和帝永元之际,又改以

人口为标准,率二十万人岁举孝廉一人”得出名额分配方式不断调整,最后按人口比例分配名额;由

材料一“和帝对于边郡少数民族杂居地区,又实行优宽政策,规定:缘边郡口十万以上岁举孝廉一人;

不满十万,二岁举一人;五万以下,三岁举一人”得出名额分配上向少数民族和边疆地区倾斜;由材

料一“稍后又有限年之制,非到规定年龄者,不得膺选”孝廉选举制不断完善;由材料一“又后复加

一度之考试,以检核被选举人之相当学养。如是,则孝廉二字,遂完全成为当时一种获得参政资格之

名号,与原来奖励孝子廉吏之意义,不复相应”得出孝廉选举从注重品行到成为一种参政资格;越来

越注重公平公正性。第二小问历史背景,由材料一“汉武帝在元朔元年”得出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

需求增加;由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得出儒家成为正统思想;由材料一“当时各郡国人口多少不

一,大郡人口多至五六十万,小郡人口只不过二十万”得出汉代重视地方治理,巩固国家统一的需要;

结合秦选官制得出军功爵和贵族政治的衰落,急需创新选官方式;由材料一“对于边郡少数民族杂居

地区,又实行优宽政策”得出化夷为夏等思想的影响。

(2)第一小问变化,由材料二“1901年,清政府开始废除八股文章。代替它的是要求更清楚地解说《四

书》、《五经》以及论述中国历史、政治和西方政治及学术的文章,并在1902年的各省考试中开始实行”

得出考试内容上,用中外政治、历史和学术文章取代八股文章;由材料二“为了吸引学生进入新学堂,

政府同意给予学堂毕业生文官候选人的待遇”得出授予新式学堂毕业生文官候选人待遇;由材料二“同时决定在国外高等学校水平以上学校毕业的学生也有资格取得进士或举人的功名,但需要按照他们回

国时考试的成绩来决定”得出用授予功名奖励优秀海外留学生回国;由材料二“绅士——文人阶级在

政府废除科举后则另辟办学堂,因为学堂也能授予毕业生进士、举人和生员的学衔”得出选官途径多

样化。第二小问原因,由材料二“1902年”得出民族危机加深,清政府被迫改革;由材料二“政府认

识到需要一种西式公立学校制度,决定把书院改建为西式学堂”得出八股取士无法适应近代化发展需

要,创办新式学堂、新式教育成为历史趋势,八国联军侵华后制度改革呼声高涨;由材料二“人们通

过科举考试就有资格成为高级文职官员”得出传统“学而优则仕”观念根深蒂固。

32.【答案】(1)“解负令”使债务奴隶重获自由,扩大并稳定了公民的数量。按每年收入多少将雅典公民分为四个等级,提升了工商业者的政治地位。陪审法庭的设立并对全体公民开放,进一步打破了贵族对

司法的垄断。(12分,只答解负令、财产等级制、陪审法庭的设立只得6分)

(2)意义: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贵族专权的局面(公民的权力得到提升);促进了雅典民主政治和商品经济的

发展。

地位:奠定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基石。(8分)

【解析】(1)结合材料一中财产等级制和陪审法庭与所学知识,可以从“解负令”、财产等级制、陪审法庭等作答得出:“解负令”使债务奴隶重获自由,扩大并稳定了公民的数量。按每年收入多少将雅典公

民分为四个等级,提升了工商业者的政治地位。陪审法庭的设立并对全体公民开放,进一步打破了贵

族对司法的垄断。

(2)第一小问意义,结合材料二“……的发展方向”得出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贵族专权的局面;促进了雅

典民主政治和商品经济的发展;第二小问地位,奠定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基石。

2017人教七年级历史上第三次月考试卷含答案.docx

2017 人教七年级历史上第三次月考试卷 (含答案 ) 2017-2018学年上学期七年级第三次月考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 1.北京人生活的地区,山上树林茂密,各种野兽出没山间,平原上杂草丛生,野马、梅花鹿纵横奔驰,为北京人的生存 提供了适宜的条件。请问下列哪项不是北京人的基本体质特 征() A.手脚已经分工,上肢与现代人极为相似 B. 与现代人比下肢微微有点弯曲 c. 头部与现代人没有任何差别 D. 前额后倾,嘴巴前伸 2.能够较典型的反映我国原始农耕生活的是() ①北京人②山顶洞人③河姆渡原始居民④半坡原始居民 A.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3.在原始社会的大部分时间内,整个社会呈现“天下为公”局面的最根本原因是() A.人们按血缘关系组成 B. 生产力水平极端低下 c.人们之间互相谦让 D. 没有战争,和睦相处 4.古代的传说,反映了我国从人类起源到迈向文明的巨大 飞跃。汉族的前身是华夏族,华夏族起源于黄河流域的两个 部落。这两个部落联盟的首领传说是()

A.黄帝、炎帝 B. 黄帝、蚩尤 c. 舜和禹 D. 尧和舜 5.据《史记》记载,禹年轻时,推荐伯益作为继承人,但 禹的儿子启举兵杀死伯益,继承了父亲的位置。从材料中能 得到的准确信息是() c.夏朝统治范围广阔 D. 启是夏朝第一代君主 6.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于() A.夏朝 B. 商朝 c. 西周 D. 秦朝 7.西周众多的诸侯,是通过下列哪个制度产生的() A.奴隶制 B. 世袭制 c. 分封制 D. 禅让制 8.三峡工程是当今世界最大的水利工程。早在战国时期,秦 国曾在岷江修筑过类似的水利工程,至今还发挥着防洪灌 溉的巨大功能。这项工程是() A.郑国渠 B. 灵渠 c. 黄河 D. 都江堰 9.属于战国七雄又属于春秋五霸的是() ①齐②楚③燕④韩⑤秦 A.①⑤ B.②③ c.①② D.④⑤ 10.梁启超:“天下之统一,势也。不统于秦,亦统于他国。”天下“统于秦”发生在() A.公元前 356 年 B. 公元前 230 年 c. 公元前 221 年 D. 公元前202年 11.《史记 ?秦本纪》记载:“初置丞相,樗里疾、甘茂为

2006高考历史试题及答案(江苏版)

2006年高考历史试卷(江苏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3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69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 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历史事件发生在右边示意图中阴影部分的是 A.盘庚迁殷 B.牧野之战 C.吴越争霸 D.葵丘会盟 2.下列历史事件发生在东汉时期的是 A.张骞出使西域B.倭奴国奉贡朝贺: C.昭君远嫁呼韩邪单于D.卫青、霍去病大败匈奴 3.下列不属于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手工业发展表现的是 A.吴、蜀的丝织业闻名全国B.建业、扬州是有名的造纸中心 C.能造使用推进器的战舰D.青瓷制作技术日臻成熟 4.下列有关我国古代四大发明的表述,正确的是 A.西汉时期蔡伦改进了造纸术B.隋唐时期已经有了活字印刷的书籍 C.唐朝时发明了管形火器“突火枪”。D.宋代在航海交通上已普遍使用指南针5.明朝的科举取士制度发生了某些变化。主要表现为 A.开始采用分科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员 B.科举试卷仅从信家的四书、五经中命题 C.首创了武举和殿试 D.在考试方法上开始旁行糊名法 6.近代中国一些进步思想家主张进行政治制度的改革。第一次提出。设投票箱,由公众选举官吏”的思想家及其论著是 A.魏源的《海国图志》B.洪仁歼的《资豉新篇》 C.梁启超的《变法通议》 D.孙中山的《民报·发刊词》 7.戊戌变法期间,一位西方外交官来到中国。此时。他能够 ①到北京拜访中国外务部 ②在上海看到外国商人租赁土地开设工厂 ③在南京去外国传教士建立的教堂祈祷 ④在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发现有外国军队驻守 A.①②③B.⑦③C.⑦③④D.③④ 8.19世纪末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其原因之一是 A.一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B.中华实业团等各种发展实业的团体纷纷涌现 C.抵制日货、提倡国货运动的推动 D.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9.下列民国初期的重要历史事件。按时同腰序捧列正确的是 ①护国运动⑦“二次革命”③袁世凯称帝④宋教仁遇制 A.①②③④B.④②③①C.③①④②D.②④①③ 10.在新文化运动中,首先提出“民主”与“科学”口号的是

高考历史试题及答案

年高考历史试卷及答案(新课标全国Ⅱ卷)黑龙江考题2018.司马迁著《史记》时,文献关于黄帝的记述内容不一甚至荒诞,有人据以否定黄帝的真实性。司马迁24游历各地,常常遇到人们传颂黄帝的事迹。有鉴于此,他从文献中“择其言尤雅者”,编成黄帝的事迹列于本纪之首。这一撰述过程表明.《史记》关于黄帝的记录准确可信A.传说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历史真实B.历史文献记录应当与口头传说相印证C.最完整的历史文本记录的历史最真实D.汉唐制定土地法规,限制私有大土地的发展,宋代一改此法,“不抑兼并”。据此可知宋代25.自耕小农衰退.土地兼并缓和D.中央集权弱化B.流民问题严重CA.明朝有人描述在广东大庾岭所见:“盖北货过南者,悉皆金帛轻细之物;南货过北者,悉皆盐铁粗重26之类。过南者月无百驮,过北者日有数千。”这表明当时.岭南是商人活动的主要地区.岭南经济发展程度高于北方BA D.区域差异造成长途贸易兴盛C.以物易物是商贸的主要方式.清代有学者说:“古有儒、释、道三教,自明以来,又多一教,曰小说……士大夫、农、工、商贾,27无不习闻之,以至儿童、妇女不识字者,亦皆闻而如见之,是其教较之儒、释、道而更广也。”这表明B.小说的兴起冲击了封建等级观念A.小说成为一种新的宗教传播载体D.世俗文化整合了社会的价值观念C.市民阶层扩大推动世俗文化发展.“蓝脸的窦尔敦盗御马,红脸的关公战长沙,黄脸的典韦白脸的曹操,黑脸的张飞叫喳喳。”京剧艺28术中人物的脸谱B.固化了大众的历史认知A.真实再现了客观历史.提升了历史人物的价值.正确评断了历史人物C D年,清政府采纳驻英公使郭嵩焘的建议,在新加坡设立领事馆。此后,又在美国旧金山,日本187729.横滨、神户、大阪及南洋华侨聚居的商埠设立了领事馆。这反映了清政府.外交上开始出现制度性变化A.力图摆脱不平等条约的约束B.国际地位得到提高D.逐步向近代外交转变C .抗日战争期间,湖北省政府曾发布《湖北省减租实施办法》,在农村推行以“减租”为内容的土地改30革并取得一定成效,但未得到国民党中央的肯定。这表明当时国民党中央B.阻止地方政府进行土地政策的调整A.放弃了对农村原有土地制度的保护D.无意改变农村的生产关系C.无力控制地方政府的行为.新中国成立之初,全国各高校遵照中央政府要求开设公共必修课,恩格斯所著《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31过程中的作用》成为指定教科书,文化部还举办了以“从猿到人”等为宣传主题的大型科学知识展览会。其主要目的是.确立马克思主义在全党的指导地位A.构建与国家政权相适应的意识形态B.探索引导宣传舆论工作的全新形式.用科学文化知识破除封建迷信思想DC 年,雅典一下层女子因亵渎神灵被控犯罪,按法律当处死。辩护人用动情的言辞质问:.公元前32340“难道你们忍心让这位阿芙罗狄特(古希腊美丽女神)的弟子香消玉殒吗?”这打动了陪审团。经投票,陪审法庭判其无罪。这反映出在古代雅典.妇女享有广泛政治权利BA.民主原则贯穿司法过程.司法审判缺乏严格程序C.法律注重保护平民权益D月致麦迪逊的信中说:“凡是有判断能力的人,都不会否认对现行制度进行彻底年333.华盛顿在1787这里所说的“彻底变革”是指变革是必需的。我迫切希望这一问题能在全体会议上加以讨论。”BA.革除联邦体制的弊端.建立三权分立的共和体制1 / 8 .改变松散的邦联体制C.废除君主立宪制D世纪晚期德国的现代化进程中,经济突飞猛进与政治民主发展滞后形成巨大反差。出现这种现象1934.的原因在于.国家分裂阻碍政治民主化A.皇权与贵族结盟掌握政权B.对外战争影响国内民主进程.经济发展消解政治改革诉求DC年内跑完这段距离。”这10100年,我们应当在.1931年,斯大林说:“我们比先进国家落后了50—35一思想B.推动了苏联经济模式的形成A.完全符合当时的苏联国情D.延续了新经济政策的精神C.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一致 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40.(25材料一 年,英国科学家爱丁顿对日全1919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有不少学者对爱因斯坦的学说持怀疑态度。食的观测结果证实了爱因斯坦的理论,引起巨大轰动,世界范围的爱因斯坦热接踵而至。荷兰、捷克斯洛伐克、奥地利、美国、英国、法国、日本等国先后邀请他前往讲学。在中国,梁启超发起成立的讲学社曾拟邀请爱因斯坦来华讲学。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亦发出邀请,并得到其本人应允。虽然爱因斯坦因故未能年,各种报刊登载相对论的论著、译文、通讯、年到19171923成行,但相对论却在中国广泛传播。从15种左右。报告和文献不下百篇,出版译著——摘编自阿尔布雷希特·弗尔辛《爱因斯坦传》等 材料二

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天津一中 2019—2020 学年度高三年级三月考 历史学科试卷 2020 年 1 月 第I 卷(选择题共 44 分) 一、选择题(每题 2 分,22 题共 44 分。答案涂在答题卡上) 1.右图是古罗马历史发展的时间示意图,其中第②个时期是: A.罗马共和国 B.罗马帝国 C.西罗马帝国 D.拜占庭帝国 2.“罗马人通过法律创造了个人权利,而让其他个体或集体都尊重这些权利。中世纪以后的所有政治体式在设想和构建的时候都会考虑以人的存在为准绳。”学者的这一历史解 释强调罗马法 A.已经包含了主权在民的政治原则 B.是对罗马法律实践的概括与升华 C.是对雅典政治实践的继承和超越 D.构划了近代西方政治体制的蓝图 3.蒙森认为:“对罗马人来说,法律首先不是如同我们所理解的那样,并非国王对于所有民社成员发布的命令,而首先是构成国家的各权力代表以说明和反驳的方式所缔结的契约。”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社会契约论推动了罗马法的产生 B.罗马法维护了皇权的绝对权威 C.罗马法维护各阶层罗马人的利益 D.罗马法的产生包含着契约关系 4.大型电视专题片《大国崛起》认为,“近五百年来,真正意义上拥有过世界霸权的的只有三个国家:即荷兰、英国和美国。这三个国家对市场经济进行了接力棒式的创新和发展”。结合所学知识,英国对市场经济的创新发展主要表现在 A.国家大力推行重商主义经济政策 B.推行自由贸易,逐步确立自由市场经济模式 C.创立一系列现代金融和商业制度 D.加强政府干预,开创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模式 5.卢梭曾经说过:“理性欺骗我们的时候是太多了,我们有充分的权利对它表示怀疑;良心从来没有欺骗过我们,它是人类真正的向导”。“人类一旦成为理性的奴隶,和受神权 摆布一样可悲”。“我决定在我的一生中选择情感这个东西。”这说明卢梭 A.倡导个体主义的取向 B.批判理性的思维方式 C.力图摆脱宗教的束缚 D.丰富了人文主义内涵 6.在英国,1650 年一个农业劳动者所生产的粮食大概可以供养 1.5 个非农业人口, 1800 年 为 2.5 人,到 1860 年为 6 人。17 世纪之前英国每个世纪平均遭受饥荒 12 次,17 世纪 4 次,18 世纪 5 次,19 世纪次。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英国

2017 2018年九年级历史试题答案

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查九年级历史试卷2018.1) (分。50全卷考试时间为分钟,满分100说明:1. 本次考试分试卷和答题卡两个部分,考生只须在答题卡上作答。 2.) 分。3分,共75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他生活在巨人辈出的时代,他的祖国曾宣称:我们宁愿失去一百个印度,也不愿缺少一个他。他1. 的代表作《罗密欧与朱丽叶》被称为西方的“梁山伯与祝英台”。他的代表作品是A.《蒙娜丽莎》 B.《俄底浦斯王》 C.《哈姆雷特》 D.《天方夜谭》 2. “它扩展了人类活动的范围,海洋在人类文明中的地位迅速上升,世界的人种地理分布、宗教与文化格局开始发生重大变化。”造成这种重大影响的历史事件是 A.亚历山大东征B.郑和下西洋C.丝绸之路开通D.新航路的开辟 3.“这是一个前所未有的变化,君权从‘神授'变成了‘民授',它根本性地改变了在英国已经存在了千年之久的王权性质。”下列对这一“变化”产生关键影响的法律文献是 A.《权利法案》 B.《独立宣言》 C.《人权宣言》 D.《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4.“他此时正在运送大批外国雇佣兵,来从事其制造死亡、荒凉和暴政的勾当……他已完全不配当一个文明国家的元首。”这句话节选自美国的《独立宣言》,这里的“一个文明国家”指的是A.英国B.法国C.意大利D.西班牙 5.《大国崛起?美国》中的一段解说词:“在美国首都华盛顿,林肯纪念堂和华盛顿纪念碑遥遥相望。有人说,是华盛顿创立了美国,是林肯拯救了美国。”他们分别领导了美国的 A.独立战争、南北战争B.独立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 C.南北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D.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 6.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的共同点是 A.处死了国王 B.推翻了封建专制制度 C.打败了外国的武装干涉 D.促进了本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7.拿破仑是法国历史上著名的资产阶级政治家。他为巩固资产阶级统治作出的贡献有 ①颁布《民法典》②领导法国赢得独立 ③打击欧洲封建势力④建立法兰西第一共和国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①④ 8.英国到处都建立起大工厂。庞大的厂房,发出隆隆的轰鸣,打破了原来中世纪田园生活的恬静,历史已经跨入了一个新的时代”。这里“新的时代”是指 A.蒸汽时代B.文艺复兴时代C.殖民时代D.火车时代 9. 1963年美国黑人运动的领袖马丁·路德·金在演讲中说到:“一百年前,一位伟大的美国人签署了《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就像一束巨大灯塔所放射出来的希望之光,就像结束漫漫长夜禁锢的欢畅的黎明。”马丁·路德·金所说的这位伟大的美国人是 A.华盛顿B.拿破仑C.林肯D.亚历山大二世10.“社会主义由空想到科学,由理论到实践,由理想到现实”是一位学者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在20世纪20年代前发展特点的概括。下列能体现“由空想到科学”尝试的史实是 A.欧洲工人运动的兴起B.《共产党宣言》的发表C.巴黎公社的建立D.十月革命的胜利九年级历史第1 页(共5 页)

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及答案

高二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60小题,每小题1分,共60分 1、新航路开辟后,资本主义发展迅速,集中表现在 A、资产阶级人数剧增 B、雇佣劳动力增加 C、资本积累速度加快 D、封建主阶级衰落 2、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标志着一个资本主义历史时期的到来,主要由于 A、是资本主义制度对封建制度的第一次胜利 B、为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C、是人类历史的伟大进步 D、反映了世界历史发展的趋势 3、启蒙运动在反封建方面远远超过了文艺复兴运动,主要表现在 A、彻底批判专制主义、教权主义 B、否定专制王权,追求民主自由 C、为资本主义近代社会制度提出了设想 D、影响涉及亚洲、拉美 4、雅各宾派上台后,为扭转时局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其最重要也是最根本的一项是 A、惩治嫌疑犯法令 B、限价法令 C、土地法令 D、总动员令 5、说北美独立战争是一场资产阶级革命,主要是因为它 A、是英美资本主义之间进行的战争 B、具有反殖民反封建的双重性质 C、消灭了封建统治阶级 D、目的之一是为资本主义发展开辟道路 6、衡量一个国家是否完成工业革命的标志是该国 A、机器生产代替了手工劳动 B、机器制造业已实现机械化 C、两大对立的阶级已经诞生 D、工厂制已取代手工工场 7、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来源有 ①德国古典哲学②英国古典政治经常学③英法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 ④欧洲三大工人运动的实践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8、19世纪60-70年代欧美出现了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的浪潮,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基本确立下来。这次革命浪潮出现的根本原因是 A、工业革命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B、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兴起 C、资本主义各国的争霸战争 D、欧美出现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9、18世纪后期,美国发生了独立战争,走上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但到了19世纪中期美国又爆发了内战。导致内战爆发的根本原因是 A、独立后形成的旧体制阻碍了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 B、英国殖民势力保留大量残余 C、北方资产阶级与南方种植园奴隶主争夺领导权 D、受19世纪中期革命浪潮的影响 10、北美独立战争和美国南北战争对美国历史产生最重要的影响是 A、摆脱了英国的殖民统治 B、彻底废除了奴隶制 C、美国民主政治制度完善和发展 D、促使美国经济的迅速发展 11、19世纪中期,资本主义世界体系能够初步形成的根本原因在于… A、资产阶级革命的影响 B、封建势力的衰退 C、革命发展了生产力 D、工人运动的兴起 12、英国完全占有印度是在 A、18世纪初期 B、18世纪中期 C、19世纪中期 D、19世纪末期

高考历史试题及答案

1.在1945年意大利国民生产总值退回到1911年的水平;于1938年相比,实际下降了百分之四十。由于意大利在殖民地的移民被遣退回国,向外移民停止,意大利人口激增,至使生活水平降低到惊人的地步。如果没有国际援助,尤其是美国的援助,许多意大利人就被饿死了。到1945年,意大利的实际工资下降到1913年的百分之26.7 材料表明()A二战导致了国际力量格局的直接变化B战争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灾难C美国的援助在进行经济侵略的同时也客观上帮助稳定了资本主义统治的秩序和战后经济的恢复D法西斯自食其果 答案B 2.1940年秋,蒋介石强令黄河以南的八路军和新四军在一个月内开到黄河以北,并寻机消灭,此事最终结果是A中共打退国民党第二次反共高潮B蒋介石宣布新四军为“叛军”,取消新四军番好C周恩来在重庆日报发表“为江南死国难者志衰”“千古奇冤,江南一叶;同室操戈,相煎何急?”D宋庆龄、何香凝等民主人士在香港发起抗议活动 解析:A。此题难度简单,依据所学知识,随37年后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广泛建立和游击主义以及变敌人后方为抗战前线的抗日方针,抗战后期当时中共领导的敌后抗日根据地牵制和抵抗了半数以上的日伪军队,大大减轻了正面战场的压力,国民党在当时还不能放弃统一战线。另外英美从自身利益考虑(二战抗击法西斯的压力),也不希望中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破裂。bcd属于后果但不是最终结果,蒋介石迫于国内外舆论的压力,不得不表示皖南事变“不涉及党派政治”,并保证“以后决无剿共的军事”。至此,国民党顽固派发动的第二次反共高潮被打退了 3.“我们正睡在一座即将爆发的火山上。你们没有看见大地正在抖动吗?”材料说明A1837年欧洲农业歉收,工人失业,人民生活难以为继B俄国十月革命即将爆发C法国大革命进入高潮D法国迫切需要结束动荡实现稳定 解析:D 这位法国议员的发言之前法国即将爆发二月革命,故排除b。法国大革命的高潮在热月政变后标志结束,故排c d准确反映了法兰西第二帝国建立的必然性,符合题意。 4.维多利亚18岁成为英国立宪君主,女王学会了如何心平气和地与首相共事,尊重政府的决策,哪怕她从心底里讨厌这个首相这说明A责任内阁已经确立下来,英王成为“虚君”B实权掌握在议会手中C君主立宪有利于国家的统一与强大D英国缺乏一个政令的连续性 答案A 5.“天道,后起者胜于先起也;人道,后人逸于前人也。”他认为人类社会历史是不断向前进化发展的,有君主专制的“据乱世”进到君主立宪的“升平世”是历史的必然。根据这种理论进化历史观,他认为当时的中国的君主专制制度已不合时宜,应当被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所取代。“世运既变,治道斯矣。材料表明A作者认为君主立宪制度比君主专制制度优越B作者讲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引入社会历史领域C作者意在变革儒家思想以法家思想为主导D中国政治改革不意操之过急,反对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 解析:B 题目意在考查康有为的“三世说”的历史进化论观点,b项符合题意 6.该国(日本)近年改变旧制……其变衣冠,易正朔,每为识者所讥,然如改习西洋兵法,仿造铁路火车,添置电报,开煤矿,自铸洋钱,于国计民生不无利益。并多派学生赴西国学习器艺,多借洋债,与英人暗结党援。其势日张,其志不小。故敢称雄东土,藐视中国,有

历史考试大题以及答案

1、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给中国带来了什么? 坏处:给中华民族带来主要的是发展进步的障碍: 1、发动一系列侵略战争,屠杀中国人民,侵占中国领土,划分势力范围,了索赔款,抢掠 财富,使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受到了严重的阻碍。 2、控制中国的内政、外交,镇压中国人民反抗,使中国在政治上不再拥有完整的主权。 3、通过不平等条约的特权,控制中国的通商口岸,剥夺中国的关税自主权,实行商品倾销 和资本输出,操纵中国的经济命脉,使中国在经济上形成了对它们的依附而丧失了自己的独立性,中国被纳入资本主义的世界经济体系,成了西方大国的经济附庸。 4、在传教的名义下,对中国进行文化渗透,为侵略中国制造舆论,宣扬殖民主义奴化思想, 麻醉中国人民的精神,摧毁中国人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好处:客观上也给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一定的条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资本资本主义的发展。 1、新思想到来。(启蒙思想、资本主义民主思想、西方政法思想、马克思主义思想等等) 2、民族觉醒与民族爱国主义(国家重新回到以汉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的格局,共同为民族解放努力) 3、新的科学技术 2、简述遵义会议的主要内容和历史意义。 【主要内容】 1、会议集中全力纠正了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左?倾错误; 2、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选举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 3、取消博古、李德的军事最高指挥权。 【历史意义】 1、结束了王明…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 2、在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新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3、这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和政策问题,妥善处理了党内长期存在的分歧和矛盾,是中国共产党由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 4、这次会议在极危险的情况下,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成为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3、为什么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弱国战胜强国的范例?(跟第10题一样) 4、简述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及其作用。 内容: ①以“自强”为口号创办军事工业;②以“求富”为口号,创办民用工业;③创办近代海军; ④创力新式学校,选送留学生。 作用: 积极:1、虽然没有使中国走向富强的道路,但在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对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2、开始了中国近代化的历程。 消极:1、有清朝官府举办,为维护反动统治服务; 2、经营管理腐败

高二上学期历史开学考试试卷真题

高二上学期历史开学考试试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25小题,共50分。) 1. 甲午中日战争后有一份《中外日报》指出:我们在以前(指洋务运动时期)还讲什么自强、求富,现在别再讲那些门面话了,倒不如直截了当地讲救亡。这表明甲午中日战争() A . 使中国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宣告破产 B . 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C . 促使先进知识分子研究中国前途问题 D . 促使中国认清所处的国际地位 2. 1853年,马克思在听到太平军胜利进军的消息后,十分高兴,他期望中国不久会出现“REPUBLIQUE CHINOISE”,实现“LIBERTE,EGALITE,FRATERNITE”。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定都天京证明了马克思期望的准确 B . 《天朝田亩制度》反映了马克思的期望 C . 《资政新篇》实现了马克思的期望 D . 期望超越了中国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3. “法国大革命的原因可以追溯于旧秩序下贵族为主的社会结构??旧制度统治的半封建社会结构是建立在不平等基础之上的,这种为法律所认可的社会不平等使法国的阶级矛盾处于紧张状态。”材料表明法国大革命() A . 以贵族为革命的唯一对象 B . 追求社会平等的实现 C . 缺乏革命所需的经济基础 D . 破坏了近代法治精神 4. 麦考莱在《英国史》一书中说:“威廉和玛丽被宣布为联合王国的国王和王后,标志着英国革命结束。在英国所有的革命中,这是使用暴力最少但收效最好的一次。”材料中所说的“收效”最主要体现在() A . 内阁开始凌驾于议会之上 B . 使英国恢复了国王与议会的传统 C . 奠定了英国

建立君主立宪的基础D . 英国的王位世袭制最终确立下来 5. 1940年9月7日,蒋介石下令“各战区应以十八集团军此次在正太、同蒲、平汉各路之游击破坏动作为法则……加强敌后游击战,专以铁路、公路、水路各交通线与兵站、仓库、飞机场等实施有计划、有组织之长期破坏。”由此可见() A . 国民党开始以游击战作为对日作战的主要方式 B . 在抗战战略防御阶段,游击战引起了国民党的重视 C . 游击战适应了当时新的形势发展的需要 D . 国共两党已经对如何取得抗战胜利的基本策略达成了共识 6. 太平天国《资政新篇》的下列内容说明了() 《资政新篇》内容 统一政令,依法治国 听取社会舆论;反对迷信 兴办保险事业 兴办医院和慈善机构 A . 这个文件适应了太平天国革命的需要 B .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对农民的思想产生了深刻影响 C . 当时的农民阶级要求建立资本主义制度 D . 近代农民领袖能够接受资本主义性质的社会主张 7. 英国海军司令伯麦说:林公(则徐)自是中国好总督,有血性,有才气,但不悉外国情形尔,断鸦片烟可,断贸易不可。贸易断则我国无以为生,不得不全力以争

上海高考历史试题及答案

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上海历史试卷 考试时间12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 一、选择题(共75分) 以下每小题2分,共60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在古代世界的文明成果中,被视为王权象征和灵魂安息之所的建筑是 A.长城 B.二里头宫殿 C.金字塔 D.帕特农神庙 2.《左传》日:“桀有昏德,鼎迁于商,载祀六百。商纣暴虐,鼎迁于周。”下列成语中的“鼎”与材料中的“鼎”含义相同的是 A.人声鼎沸 B.鼎鼎有名 C.三足鼎立 D.问鼎中原 3.对于研究古代特洛伊战争具有第一手史料价值的作品是 A.《希腊史》(格罗特著) B.影片《特洛伊》 C.油画《帕里斯的裁判》 D.《荷马史诗》 4.公元前217年,某商人在宛(今河南南阳)交易时使用蚁鼻钱(楚国货币),被当地官府依据《金布律》处罚。这表明 A.秦半两钱过重使用不便 B.蚁鼻钱比秦半两钱值钱 C.蚁鼻钱非当时颁定货币 D.秦半两钱未在楚地流通 5.①在公元前44年的罗马牧神节上,执政官安东尼两次把王冠戴在恺撒的头上,都遭到了人群的抗议。②于是恺撒取下王冠,把它存放在朱庇特神庙。③在那一天,他没有获得皇帝称号。④事实上自公元前49年起,恺撒己成为罗马的最高统治者,共和制名存实亡。以上文字中属于历史解释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6.有一位历史学家这样描述道:“这座城市位于博斯普鲁斯海峡南端陡峭的岬角上,…… 这座城市由两扇海上大门保护着,可以禁止无论从爱琴海还是从黑海来的敌船的通行。” “这座城市”是 A.君士坦丁堡 B.雅典 C.威尼斯 D.麦加7.“诏迁洛之民,死葬河南,不得还北。于是代人南迁者,悉为河南洛阳人。”文中提到的诏书出自 A.东周平王 B.东汉光武帝 C.曹魏文帝 D.北魏孝文帝 8.下图为初建于中世纪后期的意大利佛罗伦萨市政厅, 它是 A.市民通过行会组成的政治中心 B.市民与教会共同施政的中心 C.市民与庄园主共同施政的中心 D.市民与骑士联合执政的中心

九年级历史试题及答案

2013年春学期九年级学情调研抽考 历史试题 一、单项选择(请将正确答案填涂在答题卡上,每小题1分,共25分) 1.海外华人常自豪地称自己为“炎黄子孙”是因为 A.华人是黄皮肤的黄种人 B.从中国大陆出去的华人 C.中华民族的主干部分是炎黄两部结成的部落联盟发展而来 D.炎帝黄帝战胜了蚩尤 2.战国时期商鞅变法的措施中,从根本上确立封建制度的是 A.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B.严刑峻法 C.奖励耕战,废除奴隶主贵族特权D.推行县制 3.某校历史兴趣小组在探究“古代中国的经济发展”课题时,得出以下部分结论。 你认为其中不正确的是 A.汉朝丝绸之路的开辟推动了中外贸易的发展 B.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的经济重心已完成南移 C.隋朝大运河的开通大大促进了南北经济交流 D.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阻碍了对外贸易发展 4.明初,国子监祭酒宋讷有一天上朝,朱元璋问他为何昨晚不悦,宋讷大惊。朱元璋拿出一幅画,正是宋讷昨晚生气表情的画像。这件事反映的实质是 A.君权的强化B.君臣关系亲善 C.君臣关系紧张D.大臣昼夜忙于政务 5.科举制在封建社会延续了一千多年,对我国历史有着深远的影响。下列对唐朝科举制度的表述正确的是①在隋朝的基础上得到很大的发展②答卷的文体必须分为八个部分③进士科、明经科是重要的考试科目④解答内容须遵循《四书集注》的观点,不能有自己的见解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6.“国家统一,民族融合”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有关这一主题的史实表述不正确的是 A.北魏孝文帝改革加快了北方民族大融合的进程 B.唐朝时,唐太宗将文成公主嫁给吐蕃首领松赞干布 C.元朝时,形成一个新的民族──“回族” D.清朝时,设乌里雅苏台将军加强了对新疆地区的管辖 7.都江堰、秦长城、大运河、赵州桥、明长城、北京故宫都是 A.杰出的水利工程B.木结构和石结构的杰出建筑C.保卫边防的防御工程D.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8.近年在汉堡发现了一本1691年出版的《论语》英译本,该书的前言说:“这位哲学家的道德是无限辉煌的。”请问这位哲学家思想的核心是 A.“仁”B.“无为而治”C.“兼爱”“非攻”D.“法治”9.假如你穿越时空来到宋代,下列情景不可能遇到的是 A.元旦到来时,放烟花、鞭炮 B.工匠使用泥活字印刷书籍 C.说书人在娱乐场所“瓦肆”讲小说《水浒传》 D.人们传诵李清照的词作《如梦令》 10.中国古代文化、科技光彩熠熠,下列人物与称号对应正确的是A.张仲景——诗圣B.王羲之——医圣 C.吴道子——画圣D.杜甫——书圣 11.“她虽然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国家……但她在文学、史学、科学、哲学、艺术诸方面都独领风骚,而且还开启了西方民主政治的先河。”“她”是指 A.古代中国B.古代希腊C.古代埃及D.古代印度12.悠悠驼铃,漫漫古道,在古代东西方文明交往中充当了和平使者的是A.亚历山大B.玄奘C.鉴真D.马可·波罗13.公元纪年是现在通行的纪年方式,它的产生与一种宗教有关,这种宗教是A.基督教B.道教C.伊斯兰教D.佛教 14.拿破仑在逝世前说了一段话:“我是一位新普罗米修斯……我曾从天上窃了火种,作为一份礼物,奉献给法兰西。”拿破仑奉献给法兰西的“火种”是 A.赫赫战功B.《拿破仑法典》 C.加冕称帝D.建立法兰西共和国 九年级历史第1 页共4 页

高二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第9套真题

高二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 一、单选题 1. 德国外长皮洛夫在议会上公开宣称:“德国人向自己的一个邻国让出陆地,向另一个邻国让出海洋,而给自己留下一文不值的天空。”皮洛夫针对的这两个国家分别是() A . 法国英国 B . 法国意大利 C . 波兰英国 D . 比利时西班牙 2. 1914年,英国外交大臣格雷勋爵说道:“整个欧洲的灯光都在熄灭,我们此生将不会再看到它们亮起来了。”格雷勋爵这句话针对的是() A .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B . 俄国的十月革命 C . 德奥建立军事同盟 D . 欧洲两大军事集团形成 3.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某次战役中,英军首次使用了自己的新武器——坦克,该战役是() A . 凡尔登战役 B . 索姆河战役 C . 马恩河战役 D . 东普鲁士战役 4. 以下为一战期间交战国军需品的生产量变化表(单位:百万吨) 1914年8月 1914年9月 1917年4月 协约国 同盟国 协约国 同盟国

协约国同盟国生铁22 22 16 25 50 15 钢 19 21 16 25 58 16 煤394 331 346 355 851 340

1917年双方对比发生重大变化的原因是() ①意大利的倒戈 ②美国的参战 ③俄国退出一战 ④英国的海上封锁 A . ①②④ B . ②③④ C . ①②③ D . ①③④ 5. 列宁曾经提出过“战争引起革命”和“革命制止战争”的观点。一战期间,能佐证这一观点的是德国的() A . 二月革命 B . 四月革命 C . 十月革命 D . 十一月革命 6. 第一次世界大战使欧洲在国际上的统治地位发生动摇,几个世纪以来形成的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格局受到挑战,以下能说明这一结论的是() ①第一次世界大战成为一系列新技术发展的催化剂 ②第一次世界大战给欧洲带来了深刻的经济和政治危机 ③第一次世界大战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和民族的觉醒 ④第一次世界大战促使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和资本输出国 A . ①②③ B . ①③④ C . ①②④ D . ②③④ 7. 巴黎和会期间,虽然出席和会的有27个国家之多,但实际操纵会议的是所谓的“三巨头”,“三巨头”指的是() A . 威尔逊克里孟梭劳合·乔治 B . 威尔逊克里孟梭张伯伦 C . 威尔逊克里孟梭丘吉尔 D . 威尔逊克里孟梭罗斯福 8. 丘吉尔在《二战回忆录》中写道:“福煦元帅要求今后法国的边界必须延至莱茵河;德国必须解除武装;其军事体制必须瓦解;它的要塞必须拆毁;德国会变得赤贫;它得负担难以计算的战争赔款……根据《凡尔赛和约》有关领土的条文,德国的领

2018高考北京历史试题及答案

2018高考北京历史 12.“王”字在甲骨文中是一把斧头的形象,象征军事首领的征伐权利,战国时期,孟子认为,“以力假仁者霸……以德行仁者王”,他的观点 A.与甲骨文“王”字的本义一致 B.是“无为而治”的理论依据 C.体现出儒家强调教化的政治理念 D.奠定了宗法制度的思想基础 13.南宋年初“中原士民、扶携南渡,不知其几千万人”,南方地区小麦价格暴涨,“农获其利,倍于种稻”,小麦在南方大规模种植,南稻北麦的粮食作物分布格局被打破,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①南迁的北方人民对面食的需求推动小麦种植 ②《农政全书》的刊刻推广了先进的种植技术 ③稻麦兼种技术的发展为小麦种植提供了条件 ④曲辕犁开始从北方引入,促进生产效率提高 A. ①② B. ①③ C. ①④ D. ②③ 14.乾隆继位之初,曾裁撤军机处,但第二年又下旨:“目前两路军务尚未全竣,且联日理万机,亦问有特召交出之事,仍须就近承办”,将其恢复,此后军机处“军国大计,?不总揽”“内阁宰辅名存而已”。这表明 A.清朝内阁权利得到加强 B.清朝中央集权遭到削弱 C.军机大臣获得宰相职位 D.军机处有助于加强皇权 15.明中叶以来,松江府(今上海一带)所辖市镇数量如下表所示,据此表可以得出

①市镇数量增长体验出商人地位上升 ②明清时期松江地区工商业发展较快 ③市镇增多与近代开放通商口岸有关 ④清政府与民国政府都重视商业发展 A.①④ B.②③ C.②④ D.①③ 16.1903年,林纾编译的《伊索寓言》出版,书中有一则故事:狮王与群兽立约,羊由狼管辖,兔子由狗管辖,彼此友好,和平共处。兔子感叹说,我期待这一天很久了,但真能实现吗?故事后的按语说:“今有盛强之国,以吞灭为性,一且忽言弭兵,亦王狮之约众耳!弱者国于其旁,果如兔之先见耶””林纾意在 A.提醒中国人警惕被侵略瓜分的危险 B.颂扬人类社会弱肉强食的生存法则 C.呼吁世界列强承担保护弱国的责任 D.鼓动中国民众推翻清政府残暴统治 17.国民革命失败后,苏共领导人曾认为,中国红军不可能在农村有所作为,只能等待时机配合城市工人暴动。但是,毛泽东成功探索出一条中国革命的独特道路。对这一探索历程表述准确的是 A.南昌起义→遵义会议→《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B.中共“七大”→“工农武装割据”→敌后游击战 C.秋收起义→“工农武装割据”→中共“七大” D.遵义会议→井冈山道路→《论持久战》 18.图8取材于1945年一幅名为《端赖合作》的漫画,该漫画反映出

陕西省西安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

西安中学高2020届高三第三次月考 历史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36小题,每小题1.5分,共54.0分) 1、夏、商、周三族祭祀的时候,不仅上推到本族的先王、先公,还更进一步把本 族来源与黄帝族系联系起来,都自认是黄帝族的后裔。这主要反映出当时A.黄帝地位得到各族公认B.宗族观念逐渐强化 C.民族认同意识正在形成D.世袭制度不断延续 2、爵位制是中国古代社会的政治等级制度。先秦时期,爵位往往是政治权力的标 志;秦以后的爵位不再具备行政职能,主要用来确定皇亲、功臣世袭的政治名位和经济权利。这一变化表明 A.宗法制已退出历史舞台B.是适应新形势而调整的结果C.政治权力与经济利益分离 D.激化了统治者之间的矛盾 3、521年,梁武帝曾下诏:“凡民有单老孤稚不能自存,主者郡县咸加收养,赡给 衣食,每令周足,以终其身。”并多次责令郡县置孤独园,收养孤儿和单身老人,使“孤幼有归,华发不匮”。这反映当时政府 A.采取无为而治保护弱势群体B.践行民本思想防止贫富分化C.重视地方治理维护社会稳定D.形成了完备的社会保障体系4、《宋史》载权臣吕惠卿之弟温卿以不法闻,大理正张近受诏治理,哲宗皇帝谕 之曰:“此出朕命,卿无畏惠卿”。张近对曰:“法之所在,虽陛下不能使臣轻重,何惠卿也?”材料体现了宋代 A.司法实践中官员的法治意识B.司法事务独立于皇权之外C.理学坚定了司法官判案立场D.礼法合一的传统受到破坏5、宋高宗绍兴三年,某知州针对当地农民“兼作商旅,太半在外”的情况上书朝 廷,建议“务令疾速归业”,否则清算田产。户部则提出“身虽在外,家有承管,见今输送二税”者,不应清算田产。材料反映宋代 A.小农经济具有灵活性和张力B.社会阶层实现垂直流动C.重商政策得到普遍的认同D.地方官员挑战中央权威6、汉唐“头枕三河(黄河中下游地区),面向草原”,两宋则“头枕东南,面向海 洋”。这一立国态势的转变

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易中天说:“百家争鸣……是一场历时三百多年之久的跨世纪大辩论,儒墨争雄,儒道争锋,儒法争用,可谓纵横捭阖,机锋迭起,智慧纷呈,展现出无穷的魅力。”其“争”的核心问题是() A. 如何建立自己的学术霸主地位 B. 如何争夺国家主导思想的特权 C. 如何寻求稳定社会秩序的途径 D. 如何促进社会制度的顺利转型 2.①春秋时期,郑国发生了火灾,掌管祭祀的官员建议子产焚烧玉石向上天祈祷,②子产说:“天道远,人道迩,非所及也。”③于是积极组织灭火。④这说明当时以祭祀为核心的宗教意识日益淡薄,而世俗理性逐渐占据上风。上述材料中属于历史评价的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3.下列言论不符合宋明理学思想观点的是() A. “夫天下之事,莫不有理” B. “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 C. “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 D. “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 4.儒家思想能够成为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并且保持了长久的生命力,主要得益于() ①其思想体系根据时代需要不断丰富和完善②封建统治者的大力提倡 ③儒家思想没有受到外来思想的影响④封建官办教育对儒家思想的大力传播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④ C. ①②③ D. ②③④ 5.中国传统文化提倡“忠、孝、节、义”,这些思想中的进步成分至今仍然影响炎黄子孙。这些思想主要来自于() A. “仁政学说” B. “天人感应”学说 C. 理学思想 D. “经世致用”思想 6.“柔仁好儒”的太子认为汉宣帝(汉武帝曾孙)“持刑太过,宜用儒生”,却遭到训斥,“汉家自有制度”,“奈何纯任德教”。这主要反映了() A. 汉家制度往往用儒学包装法治思想 B. 儒学教育更加官方化和制度化 C. 汉宣帝不再以儒学作为正统思想 D. 汉宣帝时儒生地位一落千丈 7.朱熹强调“格物致知”,认为格物就是穷尽事物之理,致知就是推致其知以至其极;陆九渊则从“心即理”出发,认为格物就是体认本心。由此可见二者争执的关键是() A. 穷理的方法问题 B. 理是否存在的问题 C. 理气的关系问题 D. 理的基本内涵问题 8.戏曲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京剧被称之为国粹剧种,黄梅戏、越剧、豫剧、昆曲等百花齐放、斗艳舞台。下列关于戏曲艺术表述正确的是()

人教版2020年九年级(上)第三次月考历史试卷A卷

人教版2020年九年级(上)第三次月考历史试卷A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考试须知: 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 一、选择题 1 . 18世纪60年代,生产领域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工业革命。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是 A.B.C.D. 2 . 阿拉伯人创造了完整的 A.几何学 B.天文学 C.代数学 D.生物学 3 . “一个民族要崛起,要有三个方面的改变:第一是人心的改变;第二是政治制度的改变;第三是器物和经济的改变。”近代欧洲哪两个重要事件影响了“人心的改变” A.文艺复兴启蒙运动 B.欧洲早期工人运动《共产党宣言》发表 C.巴黎公社十月革命 D.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十月革命 4 . 近代以来,思想文化领域发生巨大变化。比较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二者的共同点不包括 A.都宣扬民主、科学的思想B.都发生在社会变革时期

C.都反对封建主义D.都是思想解放运动 5 . “法国历史上的重要文献,发表的时间距今230周年”,该文献是 A.《十二铜表法》B.《人权宣言》C.《独立宣言》D.《拿破仑法典》 6 . “14世纪,一场重视继承古代文化遗产,追求个人精神自由的思想解放运动到来了,人文主义开路、自然科学和文化艺术相继取得了璀璨而辉煌的成就,群星闪烁,灿若霓虹。”下列有关这场思想解放运动的叙述,你认为有误的一项是() A.“由信仰、幻想、幼稚或偏见织成的神学面纱最先在意大利烟消云散了。” B.运动的目的是重新学习和宣扬古代希腊、罗马文化,让人们回忆起古代的辉煌 C.墨子提出兼爱非攻、莎士比亚赞扬人性高贵,都体现了这场运动的核心思想 D.顺应了当时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为资本主义的产生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 7 . 奥巴马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位黑人总统,与奥巴马能够以黑人身份竞选总统相关的事件有: ①新航路的开辟 ②黑奴贸易 ③《法典》的颁布 ④南北战争中黑人奴隶制的废除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8 . 早期东西方文明的冲突——希波战争最终结果是() A.希腊取胜B.波斯取胜C.双方握手言和D.双方互有损失 9 . 下列情景符合1935年英法两国生产或生活状况的有() ①詹姆斯用电灯照明②卡尔用电脑制作课件③珍妮打电话给在工作的爸爸④安妮坐在汽车上用留声机播放音乐

全国一卷文综历史试题及其答案

2017年全国一卷文综历史试题及其答案WORD版 24.周灭商之后,推行分封制,如封武王弟康叔于卫,都朝歌(今河南淇县);封周公长子伯禽于鲁,都奄(今山东曲阜);封召公爽于燕,都(今北京)。分封 A.推动了文化的交流与文化认同 B.强化了君主专制权力 C.实现了王室对地方的直接控制 D.确立了贵族世袭特权 25. 表1为西汉朝廷直接管辖的郡级政区变化表。据此可知 A.诸侯王国与朝廷矛盾渐趋激化 B.中央行政体制进行了调整 C.朝廷决绝边患的条件更加成熟 D.王国控制的区域日益扩大

26.表2 表2为不同史籍关于唐武德元年同一事件的历史叙述。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A.皇帝李世民与薛举战于泾州 B.刘文静是战役中唐军的主帅 C.唐军与薛举在泾州作战失败 D.李世民患病导致了战役失败 27.明前中期,朝廷在饮食器具使用上有一套严格规定,例如官员不得使用玉制器皿等。到明后期,连低级官员乃至普通人家也都使用玉制器皿。这一变化反映了 A.君主专制统治逐渐加强 B.经济发展冲击等级秩序 C.市民兴起瓦解传统伦理 D.低级官员易染奢靡风气

28.开平煤矿正式投产是,土煤在国内从一个通商口岸装船到另一个通商口岸卸货,须缴纳出口税和复进口税,每吨税金达1两以上,比洋煤进口税多20余倍。李鸿章奏准开平所产之煤出口税每吨减1钱。这一举措 A.增强了洋务派兴办矿业的信息 B.加强了对开平煤矿的管理 C.摆脱了列强对煤矿业的控制 D.保证了煤矿业稳健发展 年,湖南、四川、江苏、广东、福建等长江流域与东南沿海9个省份留日学生共计1883人,占全国留日学生总数的78%,直隶亦有172人,山西、陕西等其他十几个省区仅有351人,影响留日学生区域分布不平衡的主要因素是 A.地区经济文化水平与开放程度有别 B.革命运动在各地高涨程度存在差异 C.清政府鼓励留学生的政策发生变化 D.西方列强在中国的势力范围不同 30.陕甘宁边区在一份文件中讲到:“政府的各种政策,应当根据各阶级的共同利害出发,凡是只对一阶级有利,对另一阶级有害的便不能作为政策决定的依据……现在则工人、农民、地主、资本家,都是平等的权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