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通病防治手册(建筑工程、市政工程、水利工程)

质量通病防治手册(建筑工程、市政工程、水利工程)
质量通病防治手册(建筑工程、市政工程、水利工程)

第二部分建筑工程

第一章模板一般质量通病及其防治

1、轴线位移

现象:混凝土浇筑后拆除模板时,发现柱、墙实际位置与建筑物轴线位置有偏移。

防治措施:

(1)模板轴线测放后,组织专人进行技术复核验收,确认无误后才能支模;

(2)墙、柱模板根部和顶部必须设可靠的限位措施,如采用现浇楼板混凝土上预埋短钢筋固定钢支撑,以保证底部位置准确;

(3)支模时要拉水平、竖向通线,并设竖向垂直度控制线,以保证模板水平、竖向位置准确;

(4)根据混凝土结构特点,对模板进行专门设计,以保证模板及其支架具有足够强度、刚度及稳定性;

(5)混凝土浇筑前,对模板轴线、支架、顶撑、螺栓进行认真检查、复核,发现问题及时进行处理;

(6)混凝土浇筑时,要均匀对称下料,浇筑高度应严格控制在施工规范允许的范围内。

2、标高偏差

现象:测量时,发现混凝土结构层标高及预埋件、预留孔洞的标高与施工图设计标高之间有偏差。

防治措施:

(1)每层楼设足够的标高控制点,竖向模板根部须做找平;

(2)模板顶部设标高标记,严格按标记施工;

(3)建筑楼层标高由首层±0.000标高控制,严禁逐层向上引测,以防止累计误差,当建筑高度超过30m时,应另设标高控制线,每层标高张测点应不少于2个,以便复核;

(4)预埋件及预留孔洞,在安装前应与图纸对照,确认无误后准确固定在设计位置上,必要时用电焊或套框等方法将其固定,在浇筑混凝土时,应沿其周围分层均匀浇筑,严禁碰击和振动预埋件与模板;

(5)楼梯踏步模板安装时应考虑装修层厚度。

3、接缝不严

现象:由于模板间接线不严有间隙,混凝土浇筑时产生漏浆,混凝土表面出现蜂窝,严重的出现孔洞、露筋。

防治措施:

(1)翻样要认真,严格按1/10~1/50比例将各分部分项细部翻成详图,详细编注,经复核无误后认真向操作工人交底,强化工人质量意识,认真制作定型模

板和拼装;

(2)严格控制木模板含水率,制作时拼缝要严密;

(3)木模板安装周期不宜过长,浇筑混凝土时,木模板要提前浇水湿润,使其胀开密缝;

(4)钢模板变形,特别是边框外变形,要及时修整平直;

(5)钢模板间嵌缝措施要控制,不能用油毡、塑料布,水泥袋等去嵌缝堵漏;

(6)梁、桩交接部位支撑要牢靠,拼缝要严密(必要时缝间加双面胶纸),发生错位要校正好。

4、模板未清理干净

现象:模板内残留木板、浮浆残渣、碎石等建筑垃圾,拆模后发现混凝土中有缝隙,且有垃圾夹杂物。

防治措施:

(1)钢筋绑扎完毕,用压缩空气或压力水清除模板内垃圾;

(2)在封模前,派专人将模内垃圾清除干净;

(3)墙柱根部、梁柱接头外预留清扫孔,预留孔尺寸≥100mm×100mm,模内垃圾清除完毕后及时将清扫口处封严。

5、模板支撑选配不当

现象:由于模板支撑系选配和支撑方法不当,结构混凝土浇筑时产生变形。

防治措施:

(1)模板支撑系统根据不同的结构类型和模板来选配,以便相互协调配套。使用时,应对支承系统进行必要的验算和复核,尤其是支柱间距应经计算确定,确定,确保模板支撑系统具有足够的承载能力、刚度和稳定性;

(2)木质支撑体系如与木模板配合,木支撑必须钉牢楔紧,支柱之间必须加强拉结连紧,木支柱脚下用对拔木楔调整标高并固定,荷载过大的木模板支撑体系可采用枕木堆塔方法操作,用扒钉固定好;

(3)钢质支撑体系其钢楞和支撑的布置形式应满足模板设计要求,并能保证安全承受施工荷载,钢管支撑体系一般宜扣成整体排架式,其立柱纵横间距一般为1m左右(荷载大时应采用密排形式),同时应加设斜撑和剪力撑;

(4)支撑体系的基底必须坚实可靠,竖向支撑基底如为土层时,应在支撑底铺垫型钢或脚手板等硬质材料;

(5)在多层或高层施工中,应注意逐层加设支撑,分层分散施工荷载。侧向支撑必须支顶牢固,拉结和加固可靠,必要时应打入地锚或在混凝土中预埋铁件和短钢筋头做撑脚。

第二章钢筋安装一般质量通病及其防治

1、柱子外伸钢筋错位

现象:下柱外伸钢筋从柱顶甩出,由于位置偏离设计要求过大,与上柱钢筋

搭接不上。

预防措施:

(1)在外伸部分加一道临时箍筋,按图纸位置安设好,然后用样、铁卡或木方卡好固定;浇筑混凝土前再复查一遍,如发生移位,则应矫正后现浇筑混凝土;

(2)注意浇筑操作,尽量不碰撞钢筋;浇筋过程中由专人随时检查,及时校核改正。

2、露筋

现象:混凝土结构构件拆模时发现其表面有钢筋露出。

预防措施:

砂浆垫块垫得适量可靠;对于竖立钢筋,可采用进有铁丝的垫块,绑在钢筋骨架外侧;同时,为使保护层厚度准确,需用铁丝将钢筋骨架拉向模板,挤牢垫块;竖立钢筋虽然用埋有铁丝的垫块垫着,垫块丝与钢筋绑在一起却不能防止它向内侧倾倒,因此需用铁丝将其拉向模板挤牢,以免解决露筋缺陷的同时,使得保护层厚度超出允许偏差。此外,钢筋骨架如果是在模外绑扎,要控制好它的总外尺寸,不得超过允许偏差。

3、箍筋间距不一致

现象:按图纸上标注的箍筋间距绑扎梁的钢筋骨架,最后发现末一个间距与其他间距不一致,或实际所用箍筋数量与钢筋材料表上的数量不符。

预防措施:

根据构件配筋情况,预先算好箍筋实际分布间距,供绑扎钢筋骨架时作为依据。

4、钢筋遗漏

现象:在检查核对绑扎好的钢筋骨架时,发现某号钢筋遗漏。

预防措施:

绑扎钢筋骨架之前要基本上记住图纸内容,并按钢筋材料表核对配料单和料牌,检查钢筋规格是否齐全准确,形状、数量是否与图纸相符;在熟悉图纸的基础上,仔细研究各号钢筋绑扎安装顺序和步骤;整个钢筋骨架绑完后,应清理现场,检查有没有某号钢筋遗留。

第三章混凝土一般质量通病及其防治

1、麻面

现象:混凝土表面出现缺浆和许多小凹坑与麻点,形成粗糙面,影响外表美观,但无钢筋外露现象。

预防措施:

(1)模板表面应清理干净,不得粘有干硬水泥砂浆等杂物;

(2)浇筑混凝土前,模板应浇水充分湿润,并清扫干净;

(3)模板拼缝应严密,如有缝隙,应用油毡纸、塑料条、纤维板或腻子堵严;

(4)模板隔离剂应选用长效的,涂刷要均匀,并防止漏刷;

(5)混凝土应分层均匀振捣密实,严防漏振,每层混凝土均应振捣至排除气泡为止;

(6)拆模不应过早。

2、露筋

现象:钢筋混凝土结构内部的主筋、副筋或箍筋等裸露在表面,没有被混凝土包裹。

预防措施:

(1)浇筑混凝土,应保证钢筋位置和保护层厚度正确,并加强检查,发现偏差,及时纠正。受力钢筋的保护层厚度如设计图中未注明时,可参照下表的要求执行:

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mm)

构设计规程》的规定。

2.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钢筋端头的保护层厚度一般为10mm。

3.板、墙、壳中分布钢筋的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10mm;梁柱中箍筋和构造钢筋的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15mm。

(2)钢筋密集时,应选用适当粒径的石子。石子最大颗粒尺寸不得超过结构截面最小尺寸的1/4,同时不得大于钢筋净距的3/4。截面较小钢筋较密的部位,宜用细石混凝土浇筑;

(3)混凝土应保证配合比准确和良好的和易性;

(4)浇筑高度超过2m,应用串筒或溜槽下料,以防止离析;

(5)模板应充分湿润并认真堵好缝隙;

(6)混凝土振捣严禁撞击钢筋,在钢筋密集处,可采用直径较小或带刀片的振动棒进行振捣;保护层处混凝土要仔细振捣密实;避免踩踏钢筋,如有踩踏或脱扣等应及时调直纠正;

(7)拆模时间要根据试块试压结果正确掌握,防止过早拆模,损坏棱角。3、缝隙、夹层

现象:混凝土内成层存在水平或垂直的松散混凝土或夹杂物,使结构的整体性受到破坏。

预防措施:

(1)认真按施工验收规范要求处理施工缝及后浇缝表面;接缝外的锯屑、木块、泥土,砖块等杂物必须彻底清除干净,并将接缝表面洗净;

(2)混凝土浇筑高度大于2m时,应设串筒或溜槽下料;

(3)在施工缝或后浇缝处继续浇筑混凝土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 浇筑柱、梁、楼板、墙、基础等,应连续进行,如间歇时间超过下表的规定,则按施工缝处理,应在混凝土抗压强度不低于1.2MPa时,才允许继续浇筑;

混凝土运输、浇筑和间歇的允许时间(min)

定。

2) 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如接缝时间超过上表规定的时间,可采取对混凝土进行二次振捣,以提高接缝的强度和密实度。方法是对先浇筑的混凝土终凝前后(4~6h)再振捣一次,然后再浇筑上一层混凝土;

3) 在已硬化的混凝土表面上,继续浇筑混凝土前,应清除水泥薄膜和松动石子以及软弱混凝土层,并加以充分湿润和冲洗干净,且不得积水;

4) 接缝处浇筑混凝土前应铺一层水泥浆或浇5~10mm厚与混凝土内成分相同的水泥砂浆,或10~15cm厚减半石子混凝土,以利良好接合,并加强接缝处混凝土振捣使之密实。混凝土施工缝处理方法与抗拉强度关系如下表所列;

施工缝处理方法与抗拉强度的关系参考表

(无接缝的混凝土抗拉强度为100)

净后,再将通条开口封板,并抹水泥浆或减石子混凝土砂浆,再浇筑混凝土。

(4)承受动力作用的设备基础,施工缝要进行下列处理:

1) 标高不同的两个水平施工缝,其高低结合处应留成台阶形,台阶的高宽比不得大于1.0;

2) 垂直施工缝处应加插钢筋,其直径为12~16mm,长度为500~600mm,间距为500mm,在台阶式施工缝的街面也应补插钢筋;

3) 施工缝的混凝土表面应凿毛,在继续浇筑混凝土前,应用水冲洗干净,湿润后在表面上抹10~15mm厚与混凝土内成分相同的一声能水泥砂浆。

4、凹凸、鼓胀

现象:柱、墙、梁等混凝土表面出现凹凸和鼓胀,偏差超过允许值。

预防措施:

(1)模板支架及墙模板斜撑必须安装在坚实的地基上,并应有足够的支承面积,以保证结构不发生下沉。如为湿陷性黄土地基,应有防水措施,防止浸水面造成模板下沉变形;

(2)柱模板应设置足够数量的柱箍,底部混凝土水平侧压力较大,柱箍还庆适当加密;

(3)混凝土浇筑前应仔细检查模板尺寸和位置是否正确,支撑是否牢固,穿穿墙螺栓是否锁紧,发现松动,应及时处理;

(4)墙浇筑混凝土应分层进行,第一层混凝土浇筑厚度为50cm,然后均匀振捣;上部墙体混凝土分层浇筑,每层厚度不得大于 1.0m,防止混凝土一次下料过多;

(5)为防止构造柱浇筑混凝土时发生鼓胀,应在外墙每隔1m左右设两根拉条,与构造柱模板或内墙拉结。

第四章砖砌体工程一般质量通病及防治

1、砂浆强度不稳定

现象:砂浆强度的波动性较大,匀质性差,其中低强度等级的砂浆特别严重,强度低于设计要求的情况较多。

预防措施:

(1)砂浆配合比的确定,应结合现场材质情况进行试配,试配时应采用重量

比,在满足砂浆和易性的条件下,控制砂浆强度。如低强度等级砂浆受单方水泥预算用量的限制而不能达到设计要求的强度时,应适当调整水泥预算用量;

(2)建立施工计量器具校验、维修、保管制度,以保证计量的准确性;

(3)砂浆搅拌加料顺序为:用砂浆搅拌机搅拌应分两次投料,先加入部分砂子、水和全部塑化材料,通过搅拌叶片和砂子搓动,将塑化材料打开(不见疙瘩为止),再投入其余的砂子和全部水泥。用鼓式混凝土搅拌机拌制砂浆,应配备一台抹灰用麻刀机,先将塑化材料搅成稀粥状,再投入搅拌机内搅拌。人工搅拌应有拌灰池,先在池内放水,并将塑化材料打开到不见疙瘩,另在池边干拌水泥和砂子至颜色均匀时,用铁铣将拌好的水泥砂子均匀撒入池内,同时用三刺铁扒动,直到拌合均匀;

(4)试块的制作、养护和抗压强度取值,应按《建筑砂浆基本性能试验方法》(JGJ70-90)的规定执行。

2、砖缝砂浆不饱满,砂浆与砖粘结不良

现象:砌体水平灰缝砂浆饱满度低于80%;竖缝出现瞎缝,特别是空心砖墙,常出现较多的透明缝;砌筑清水墙采取大缩口铺灰,缩口缝深度甚至达20mm以上,影响砂浆饱满度。砖在砌筑前未浇水湿润,干砖上墙,或铺灰长度过长,致使砂浆与砖粘结不良。

防治措施:

(1)改善砂浆和易性是确保灰缝砂浆饱满度和提高粘结强度的关键;

(2)改进砌筑方法。不宜采取铺浆法或摆砖砌筑,应推广“三一砌砖法”,即使用大铲,一块砖、一铲灰、一挤揉的砌筑方法;

(3)当采用铺浆法砌筑时,必须控制铺浆的长度,一般气温情况下不得超过750mm,当施工期间气温超过30oC时,不得超过500mm;

(4)严禁用干砖砌墙。砌筑前1~2d应将砖浇湿,使砌筑时烧结普通砖和多孔砖的含水率达到10%~15%;灰砂砖和粉煤灰砖的含水率达到8%~12%;

(5)冬期施工时,在正温度条件下也应将砖面适当湿润后再砌筑。负温下施工无法浇砖时,应适当增大砂浆的稠度。对于9度抗震设防地区,在严冬无法浇砖情况下,不能进行砌筑。

3、墙体留槎形式不符合规定,接槎不严

现象:砌筑时不按规范执行,随意留直槎,且多留置阴槎,槎口部位用砖渣填砌,留槎部位接槎砂浆不严,灰缝不顺直,使墙体拉结性能严重削弱。

防治措施:

(1)在安排施工组织计划时,对施工留槎应作统一考虑。外墙大角尽量做到同步砌筑不留槎,或一步架留槎,二步架改为同步砌筑,以加强墙角的整体性。纵横交接处,有条件时尽量安排同步砌筑,如外脚手砌纵墙,横墙可以与此同步砌筑,工作面互不干扰。这样可尽量减少留槎部位,有利于房屋的整体性;

(2)执行抗震设防地区不得留直槎的规定,斜槎宜采取18层斜槎砌法,为防止因操作不熟练,使接槎处水平缝不直,可以加立小皮数杆。清水墙留槎,如遇有门窗口,应将留槎部位砌至转角门窗口边,在门窗口框边立皮数杆,以控制标高;

(3)抗震设防地区,当留斜槎确有困难时,应留引出墙面120mm的直槎,并按规定设拉结筋,使咬槎砖缝便于接砌,以保证接槎质量,增强墙体的整体性;

(4)应注意接槎的质量。首先应将接槎处清理干净,然后浇水湿润,接槎时,槎面要填实砂浆,并保持灰缝平直;

(5)后砌非承重隔墙,可于墙中引出凸槎,对抗震设防地区还应按规定设置拉结钢筋,非抗震设防地区的120mm隔墙,也可采取在墙面上留榫式槎的作法。接槎时,应在榫式槎洞口内先填塞砂浆,顶皮砖的上部灰缝用大铲或瓦刀将砂浆塞严,以稳固隔墙,减少留槎洞口对墙体断面的削弱;

(6)外清水墙施工洞口(竖井架上料口)留槎部位,应加以保护和遮盖,防止运断小车碰撞槎子和撒落混凝土、砂浆造成污染。为使填砌施工洞口用砖规格和色泽与墙体保持一致,在施工洞口附近应保存一部分原砌墙用砖,供填砌洞口时使用。

4、大梁处的墙体裂缝

现象:大梁底部的墙体(窗间墙),产生局部竖直裂缝。

预防措施:

(1) 有大梁集中荷载作用的窗间墙,应有一定的宽度(或加垛);

(2) 梁下应设置足够面积的现浇混凝土梁垫,当大梁荷载较大时,墙体尚应考虑横向配筋;

(3) 对宽度较小的窗间墙,施工中应避免留脚手眼。

第五章屋面工程

第一节屋面找平层

1、找坡不准、排水不畅

现象:找平层施工后,在屋面上容易发生局部积水现象,尤其在天沟、檐沟和水落口周围,下雨后积水不能及时排出。

防治措施:

(1)根据建筑物的使用功能,在设计中应正确处理分水、排水和防水之间的关系。平屋面宜由结构找坡,其坡度宜为3%;当采用材料找坡时,宜为2%。

(2)天沟、檐沟的纵向度不应小于1%;沟底水落差不得超过200mm;水落管内径不应小于75mm;1根水落管的屋面最大汇水面积宜小于200m2。

(3)屋面找平屋施工时,应严格按设计坡度拉线,并在相应位置上设基准点(冲筋)。

(4)屋面找平层施工完成后,对屋面坡度、平整度应及时组织验收。必要时

水利水电质量通病防治措施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项目的质量问题主要表现在引发质量问题的因素复杂, 从而增加了对质量问题的性质、危害的分析、判断和处理的复杂性。比如盲目套用图纸,结构方案不正确,计算简图与实际受力不符;荷载取值过小,内力分析有误,结构的刚度、强度、稳定性差;施工偷工减料、不按图施工、施工质量低劣;或是建筑材料及制品不合格, 擅自代用材料等原因所造成。由此可见, 即使同一性质的质量问题,原因有时截然不同。所以,在处理质量问题时,必须深人地进行调查研究,针对其质量问题的特征作具体分析。例如建构筑物的不正常沉降, 地基的容许承载力与持力层不符;也可能是未处理好不均匀地基,产生过大的不均匀沉降等;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项目质量问题,轻者影响施工顺利进行,拖延工期,增加工程费用;重者,给工程留下隐患。同时同类型的质量问题, 还有可能一再重复发生。 加强建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质量控制的措施 首先要建立各级质量责任制, 明确施工局局长即项目经理是工程质量的第一责任人, 施工局主管质量的副局长为直接责任人,总工程师为质量技术责任人,施工处各级也同时建立质量责任制,真正傲到了层层把关,各负其责。其次要实施质量否决权, 其次是要对有关设计、勘察文件审查的监督管理。对设计、勘察单位的质量行为和活动结果的监督, 重点是放在对设计、勘察文件的审查监督把关上。一旦发现其违犯有关法律、法规和强制性标准的设计和勘察文件, 可以通过直

接的经济处罚和法律制裁, 使直接责任主体承担由其失误疏忽或有意所造成的质量责任。通过对设计、勘察单位的监督管理和依法处罚,并将其不良行为记录在案,纳入责任主体和责任人的信用档案,形成信用约束力,促使建设主体改进质量管理保证体系, 有效促进质量体系良性运作, 规范所有主体各个层次、各个环节的质量行为, 严格内部质量管理制度和质量检查控制, 实现设计和勘察文件的质量满足有关法律、法规和强制性标准的要求。第三是加强对合同文本的监督,重点是施工合同的监督,把质量管理的规范化和法制化落实到合同条款中, 以合同的法律效力约束各建设主体的质量行为和活动结果。通过对这三方面的内容的审查监督, 实现政府对水利水电工程质量实施过程的预控监督。施工前质量监督管理的重点归根到底是对业主质量行为的监督管理, 因为业主是所有这些活动的组织者、决策者,这也是规范建设业主质量行为和活动结果的重要措施。 施工中的质量控制 水利水电工程所用的钢筋、砖、水泥、砂、石子等原材料必须按照国家规定, 见证取样后,送至国家认可资质的实验室做复验试验,合格才能使用。钢筋进场后监理工程师应核对其生产厂家,各种钢筋的级别、直径及其报审数量,核对其合格证,出厂化验单上力学指标及其化学成分是否符合要求, 抽样复验试验单是否合格确认其冷弯、抗拉强度合格后才能使用。有焊接接头的应在焊接试验合格后才能使用。

市政道路工程存在的质量通病问题

市政道路工程存在的质量通病问题 路基部分 一、路基回填质量问题 1、挟带有机物或过湿土的回填 原因:1、路基填土中含有机物质。2、取土土源含水量过大;或备土遇雨,造成土的过湿,又不加处理直接使用。 预防措施:1、属于填土路基,在填筑前要清除地面杂草、淤泥等,过湿土及含 有有机质的土一律不得使用。2、过湿土,要经过晾晒或掺加干石灰粉,降低至 接近最佳含水量时再进行摊铺压实。 2、带水回填 原因:1、由于路基平整度较差、无横坡或倒坡是使雨水无法排出。 预防措施:1、如排除积水有困难,也要将淤泥清楚干净,在分层回填砂砾,在最佳含水量下进行夯实。2、应提前进行路基的降水工作,排水沟里的积水要及时抽排。 3、路基横坡及平整度要符合要求,无法排出的要用人工进行排除。 二、路基压实质量问题 1、路基压实度不足 原因:1、碾压遍数不够。2、压路机质量偏小。3、松铺厚度过大。4、碾压不均匀,局部漏压。5、含水量偏离最佳含水量规定值。 预防措施:1、确保压路机的质量及碾压遍数符合规定。2、采用振动压路机配合三轮压路机碾压保证碾压均匀。3、压路机应进退有序,前后应重叠。4、应在土质接近最佳含水量时进行碾压。 2、路基边缘压实度不足

原因:1 ?路基填筑宽度不足,未按超宽填筑要求施工;2?压实机具碾压不到边;3?路基边缘漏压或压实遍数不够;4?采用三轮压路机碾压时,边缘带(0 —75cm) 碾压频率低于行车带。 预防措施:1、路基施工应按设计要求两侧需加宽0.5m填筑;2、控制碾压工艺和碾压顺序,保证机具碾压到位;3、提高路基边缘带压实遍数,确保路基边缘带碾压频率高于或不小于行车带。 3、路基碾压出现“弹簧” 原因:1、碾压时土的含水量超过最佳含水量较多。2、高塑性粘性土、膨胀土“砂化”未达到应有的效果。3、碾压层下存在软弱层。 预防措施:1、对产生的“弹簧”应翻挖掺灰或换填后重新碾压。2、低塑性高含水量的土应翻晒到规定含水量方可碾压。 三、路基积水严重、翻浆 原因:1、路基表面不平整。2、路基表面未设横坡或出现反坡。3、路基底面位于过湿土或翻浆土上面。 预防措施:1、路基压实前应整平。2、路基表面应按设计设置横坡。3、清除过湿土、翻浆土。4、做好路面排水,防止雨水渗入路基内部。 四、路基开裂的问题 1、路基纵向开裂甚至形成错台 原因:1 ?清表不彻底,路基基底存在软弱层2.沟、塘清淤不彻底、回填不均匀或压实度不足。3?路基压实不均。4.半填半挖路段未按规范要求设置台阶并压实。 预防措施:1、应认真调查现场并彻底清表,及时发现路基基底暗沟、暗塘,消除软弱层;2、彻底清除沟、塘淤泥,并选用水稳性好的材料严格分层回填,严格控制压实

质量通病防治措施方案.

天保大道建设工程(迎宾大道南延线-- 锦江桥) 质量通病防治专项措施方案 四川源泰建设工程有限公司天保大道项目部 2013年7月

天保大道建设工程(迎宾大道南延线-- 锦江桥) 质量通病防治措施方案 编制人: 审核人: 批准人:

编制单位: 四川源泰建设工程有限公司天保大道项目部 编制日期: 2013年7月16日 第一章工程概况 本道路工程设计起点K0+020,接现状迎宾大道南延线车道边缘线,设计终点K3+200,位于锦江桥附近。道路全长3200米,红线宽度40米,道路两侧各有一定宽度的规划绿地,道路北侧规划绿地为15米,道路南侧规划绿地为30米。 道路沿线共有六处交叉口(含起点与迎宾大道南延线线交叉口),第一处交叉口为起点处天保大道与迎宾大道平交口,天保大道顺接现状迎宾大道南延线车道边缘线;第二处交叉口为天保大道与规划道路平交;第三处交叉口为天保大道与元华路底层道路平交;第四处交叉口为天保大道与规划道路平交,第五处交叉口为天保大道与赛事中心连接线平交;第六处交叉口为天保大道与站华路平交。与元华路相交路口,元华路40米红线范围由元华路实施,元华路红线范围外由本道路实施;与站华路相交路口已由站华路实施。其余路口由本道路设施。 本项目位于双流县华阳区,处于天府新区的核心地带,作为与元华路、红星路南延线、正公路同期开工的天府新区第一批重点项目,建设意义非常重大。不仅可以在区域交通中起到连通“三纵”的作用,同时可带动周边区域地块的招商引资、开发建设。本道路规划红线宽

40米,北侧规划绿地为15米宽,南侧规划绿地为30米宽。横断面布置要素及尺寸如下: 其中车行道路面具体划分为: 32米=0.25米路缘带+4.5米非机动车道+(3.75+3.75+3.5)米机动车道+0.5米中央双黄线+(3.5+3.75+3.75)米机动车道+4.5米非机动车道+0.25米路缘带。 车道横坡度为1.5%向外侧,人行道横坡度为2%向内侧,均采用单折线型式;人行道路缘石外露高度22cm。 路面设计标高线为道路中线。 设计标准: (1)道路等级:城市主干路; (2)计算行车速度:60km/h;

市政工程常见质量通病防治措施

市政工程常见质量通病防治措施 为提高我区市政工程质量水平,克服市政工程中常见质量通病,根据国家现行法律、法规、工程技术标准,总结实际工作经验,借鉴外地做法,提出如下防治措施。在本区市政工程的设计、施工和监理过程中,除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工程技术标准等规定外,还应参照执行本办法 一、关于检查井周边破损、沉陷、井盖位移、坠落的防治办法 (一)设计要求: 1、雨污水等各类管线检查井设置应尽量避开公交站台和 路口曲化段. 2、检查井室基础应根据地基承载力、荷载等情况做出设计,检查井基础应与管道基础连成整体。 3、车行道检查井禁止使用砖砌筑,宜采用整体稳定性好,强 度高、闭水性理想的现浇钢筋混凝土检查井、预制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检查井、混凝土模块检查井或采用其它质量可靠、技术工艺先进的检查井。 4、井框盖宜采用防响、防滑、防盗、防坠落、防位移的多 防功能的井框盖,质量指标应符合道路使用功能和规范要求。 5、井框与井壁调平层宜采用耐压、不变形材料,如小型铁

件。 6、施工图设计应绘制检查井框安装大样图。 (二)施工要求: 1 1、施工前,须按设计图纸做好放样工作,检查井标高应准确。 2、施工单位应严格按照图纸施工,检查井周边填料与道路结构层同步填筑,并必须以小型压实设备同步碾压,压实度不小于结构层压实度要求。 3、采用反开槽处理检查井周边时,应以检查井为中心开挖一定环长和深度的基坑,宽度应满足小型机械压实的要求,填料应采用水硬性材料分层压实或采用水泥混凝土,高度应与路面基层平齐。 4、严格控制井框盖标高和横坡度,确保路面与井框盖上表面平齐。 (三)监理要求 1、加强对检查井基础及井身施工质量的检查,加强井框盖质量的验收,检查井框盖与井身的联结是否稳定牢固。 2、加强对检查井周围填充料的密实度、管道与井室接口的密封性、预制块拼装后缝隙中灌注填充料密实性的检查。 3、井框周围沥青混凝土面层摊铺时,严格检查井室周围沥青混凝土压实度以及沥青混凝土面层是否与井框齐平。

水利工程混凝土施工的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刘培成

水利工程混凝土施工的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刘培成 发表时间:2018-07-12T10:37:31.237Z 来源:《基层建设》2018年第15期作者:刘培成 [导读] 摘要:水利工程施工中,混凝土质量出现问题非常常见,因此,采取必要的措施进行处理非常必要。 湖北驭水工程建设有限公司湖北武汉 430070 摘要:水利工程施工中,混凝土质量出现问题非常常见,因此,采取必要的措施进行处理非常必要。在发现质量问题时,要及时采取必要的措施进行处理,这样能够将出现的损失控制在最低,同时,在处理过程也会遇到很大的问题,对出现的问题进行解决,也能更好的保证整个工程的施工质量。本文探讨了水利工程混凝土施工的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关键词:水利工程;混凝土施工;质量通病;防治措施 水利工程混凝土施工质量的控制是一项十分关键的工作混凝土质量通病的防治主要还是要以预防为主事先做好防治措施减少甚至消除混凝土质量通病的产生确保工程质量。虽然混凝土质量通病的防治具有相当的难度但是只要我们严格按照设计及规范要求施工严格把好每一道工序的质量关消除这些质量通病完全是可能的。 1 水利工程混凝土施工的质量通病 1.1气泡、蜂窝、麻面 在水利工程混凝土结构物拆模后,混凝土表面往往出现一些很小的小孔;松酥的混凝土骨料嵌挤一堆形成很多蜂窝状的小窟窿;表面出现坑洼、麻点,表面粗糙等现象。这些混凝土表面的质量缺陷不但严重影响了混凝土结构物的表观质量,在周围环境的长期作用下还将会给混凝土结构物的质量造成不良影响。气泡的产生的原因主要是:使用质量不好的引气剂、河砂偏细、混凝土浇筑时层铺过厚、振捣不均匀或者欠振等原因,使得混凝土中的气泡没有全部排出,这些气泡吸附于模板的表面,拆模后便形成了气泡孔眼。 蜂窝、麻面产生的原因是混凝土拌合料质量不高,塌落度过大、和易性不好,浇筑时混凝土产生了离析;模板拼缝未密封,产生漏浆;混凝土浇筑时过振,使得混凝土离析。 1.2 裂缝 裂缝是混凝土施工中最为常见的质量通病之一,裂缝的形式有很多种,有横向裂缝、纵向裂缝、斜向裂缝,有深层裂缝、表层裂缝,有收缩裂缝、温度裂缝、结构裂缝、表面龟裂等。表面的微小裂缝往往发展形状不规则,有网状的、有放射状的等等,这些裂缝对结构的稳定性、安全性没有太大的影响,经简单处理即可。但是,深层裂缝往往是贯通于结构物的全断面,对结构物的承载能力及安全性能有着非常不利的影响,必须认真分析其成因,并采取合理的处理措施,慎重处理。 裂缝产生的原因有很多种,主要有以下几种原因:①水化热的负面影响。若施工时,水泥用量过大,或者在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未采用低水化热水泥。在混凝土浇筑完成后,水泥的水化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热量,导致混凝土内部的温度迅速升高,使得混凝土内外温差过大,从而导致混凝土开裂。②混凝土浇筑不连续,造成冷接缝。③混凝土振捣不密实,容易造成混凝土开裂。④混凝土养护不及时或者养护不及时,造成混凝土表面水分蒸发过快,而造成混凝土表面开裂。⑤混凝土为达到一定的强度而让其承压,也将会导致裂缝的产生。⑥基础的不均匀沉降,模板的支撑不牢固等都会倒是裂缝的产生。 1.3 孔洞 孔洞是指混凝土结构物内部出现空腔,一般空腔的范围不超过结构尺寸的三分之一。孔洞使得结构物的截面尺寸大大减小,从而导致结构物的承载能力大大降低;蓄水结构物若出现孔洞,将形成渗漏的通道。孔洞的危害性相当的大,因此在施工过程中必须避免孔洞的产生。 孔洞产生的原因主要有:混凝土拌合料质量差,浇筑时严重离析,混凝土塌落度太低、流动性差,以至于钢筋密集的地方出现孔洞,模板拼缝不严密。严重漏浆。 1.4 露筋 露筋指的是混凝土结构物中的钢筋未能被混凝土包裹而外漏于外界环境中的缺陷。出现漏筋缺陷若不及时处理,将会加速结构内部钢筋的腐蚀速度,从而影响结构物的承载能力及阻水性能。造成漏筋的原因主要有:钢筋安装时位置不正确,保护层垫块数量不够或者脱落,而使得钢筋贴住了模板;构件钢筋过密,混凝土中的石料粒径过大而使得混凝土不能充满;混凝土浇筑时钢筋移位。 1.5 混凝土强度不符合设计要求 若混凝土的强度不符合设计要求,那么整个水利工程就不合格,就必须炸毁,重新建造,将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造成混凝土强度不符合设计要求的原因主要有:原材料质量和符合要求,比如水泥强度等级不够、水泥硬化结块、粗细骨料的含泥量过大等;混凝土配合比不当,如外加剂用量不准确、为根据现场的砂石料的实际含水量调整施工配合比;混凝土正道不到位,未正道密实等等。 2水利工程混凝土施工质量通病的防治措施 2.1加强物料质量监管 在进行物料采购过程中,加强物料管理工作,对其质量进行严格把控,避免出现由于材料质量问题而施工问题。水泥选购过程中,选择有质量保障的厂家,通过多家对比,选择性价比高的厂商进行合作。在接收物料过程中,要对其成分含量进行检测,并严格把握其生产日期与工期的协调,杜绝使用超过使用日期的水泥。骨料的质量控制方面,需分配好其份量,避免出现份量不足或超过使用范围的情况,混凝土其他杂物的控制需在一定比例范围内,保证其符合配比要求。施工过程中为加强混凝土的施工效果而加入的添加剂,在使用前需要对其进行质量检测,不使用不符合规定的物料,以保证其不影响施工质量。 2.2 健全工艺管理体系 强化施工工艺要求,严把质量关,是做好水利工程混凝土施工工作的重要保障。在对混凝土进行搅拌过程中,注重积累经验,减少混凝土因干裂或水分过多而影响施工。①要对其含水量进行控制,最好搅拌物料配比分析,将混凝土物料进行反复检验,以确保最佳用水量,节约资源,提高施工效率,从而降低企业成本。②根据混凝土施工环境如温度和空气湿度来进行配比,在施工现场进行搅拌,避免因长时间放置而导致早凝。混凝土浇筑过程根据水利工程的具体结构和现场环境进行控制,避免产生裂缝和气孔,提高水利工程使用寿命。 2.3 把关现场施工环节 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需要对现场环境进行充分了解,分析其混凝土强度和工程主体架构之间的联系,以提高施工质量和效率。混凝

水利工程质量通病措施

水利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手册目录 第一章、混凝土工程质量通病的产生及防治措施 (1) 1 蜂窝(烂根) (1) 2 麻面 (2) 3 空洞 (3) 4 错台 (4) 5 缝隙、夹层 (6) 6 缺棱掉角 (7) 7 表面不平整 (7) 8 挂帘 (9) 9 伸缩缝处渗水 (9) 10 混凝土浅表性裂缝(含表面龟裂) (11) 11 混凝土深层裂缝(含贯穿缝) (12) 12 表面起灰 (15) 13 表面云彩斑 (15) 第二章、模板工程质量通病的产生及防治措施 (16) 1 轴线位移 (16) 2 结构变形 (17) 3 接缝不严 (18) 4 脱模剂使用不当 (19) 5 立模后仓面内未清理干净 (20) 6 混凝土格梗模板缺陷 (21) 7 梁模板缺陷 (21) 8 柱模板缺陷 (22) 9 板模板缺陷 (23) 10 墙模板缺陷 (24) 第三章、钢筋工程质量通病的产生及防治措施 (26) 1 表面锈蚀 (26) 2 混料 (27) 3 原料曲折 (28) 4 热轧钢筋无生产厂标识 (28) 5 条料弯曲 (29) 6 钢筋剪断尺寸不准 (29) 7 钢筋调直切断时被顶弯 (30) 8 钢筋连切 (30) 9 箍筋不方正 (31) 10 成型尺寸不准 (31) 11 已成型好的钢筋变形 (33) 12 箍筋弯钩形式不对 (33) 13 闪光对焊—未焊透 (34)

14 闪光对焊—氧化 (36) 15 闪光对焊—过热 (38) 16 闪光对焊—脆断 (39) 17 闪光对焊—烧伤 (41) 18 闪光对焊—塑性不良 (42) 19 闪光对焊—接头弯折或偏心 (43) 20 电弧焊—尺寸偏差 (44) 21 电弧焊—焊缝成型不良 (44) 22 电弧焊—焊瘤 (45) 23 电弧焊—咬边 (45) 24 电弧焊—电弧烧伤钢筋表面 (46) 25 电弧焊—弧坑过大 (47) 26 电弧焊—脆断 (47) 27 电弧焊—裂纹 (48) 28 电弧焊—未焊透 (49) 29 电弧焊—夹渣 (50) 30 电弧焊—气孔 (51) 31 骨架外形尺寸不准 (52) 32 绑扎网片斜扭 (52) 33 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不准 (53) 34 钢筋间距不准 (54) 35 骨架吊装变形 (55) 36 同一连接区段内接头过多 (55) 37 钢筋遗漏 (57) 38 绑扎接点松扣及扎丝头向外 (57) 第四章、桩基础工程质量通病的产生及防治措施 (58) 1 水泥搅拌桩—搅拌体不均匀 (58) 2 水泥搅拌桩—喷浆不正常 (59) 3 水泥搅拌桩—抱钻、冒浆 (60) 4 水泥搅拌桩—桩顶强度低 (61) 5 钻孔灌注桩—坍孔 (61) 6 钻孔灌注桩—钻孔漏浆 (63) 7 钻孔灌注桩—钻孔偏位(倾斜) (63) 8 钻孔灌注桩—缩孔 (64) 9 钻孔灌注桩—钢筋笼偏位、变形、上浮 (65) 10 钻孔灌注桩—吊脚桩 (66) 11 钻孔灌注桩—断桩 (67) 12 预应力管桩—桩身断裂 (68) 13 预应力管桩—桩顶碎裂 (70) 14 预应力管桩—沉桩达不到设计要求 (72) 15 预应力管桩—桩顶位移 (74) 16 预应力管桩—桩身倾斜 (75) 17 预应力管桩—接桩处松脱开裂 (76) 18 预应力管桩—接长桩脱桩 (77)

市政道路工程质量通病的防治

市政道路工程质量通病的防治及监理 (《建设监理》2004年第1期) 天津市博华工程建设监理有限公司聂振海 关键词:市政道路质量通病防治及监理 市政道路工程有许多不同于其他道路工程的特点,经常出现一些特殊的质量通病,监理必须予以特别的监控。 因为市政道路工程中有许多辅助性设施,如:排雨管线、排污管线、自来水管线、电力电缆、通讯电缆、路灯及其电缆、广告标牌及其电缆等等。这些辅助性设施的敷设,给路基、路面施工带来相当大的难度。如果这些设施设在行车道上,或穿过行车道,那末给施工带来的难度就会更大。而施工中的施工单位的疏忽,更会给道路质量带来很多隐患。针对这些特点,监理应采取不同的监理措施,予以特别的监控,以保证道路的质量。 市政道路工程中经常出现一些特殊的质量通病有: 1、雨水井及其检查井与路面的接缝处出现塌陷。 由于市政道路工程中辅助设施多,所以,大多数雨水井都设在行车道上,还有不少排水干管及其检查井也设在行车道上,当其井背宽度较小时,回填夯实十分困难,压实度检查也难以进行。施工中经常发生的疏忽或监控不严,必然使工程出现质量问题,造成常见的雨水井及其检查井与路面接缝处出现塌落缺陷,造成行车中出现跳车现象。 监理过程中,监理人员必须特别关注回填质量。要求施工单位采取特殊措施进行回填。据我们的经验:中等井背缝隙(大于50mm宽的)可用灰泥进行充填,每层回填厚度不能大

于100mm,分层捣实。小的井背缝隙(小于50mm宽的)可用砌筑用砂浆进行充填,每层回填厚度也不能大于100mm,也要分层捣实。 为了防止施工疏忽,监理方应加强巡检。必要时采取旁站的方式进行监理。 2、过路管沟处路面出现裂缝。 市政道路工程中,有许多管道需要通过行车路,如排雨管道,过路的电力电缆、通讯电缆、自来水管道等。这些管道施工的时机,有的在路床施工前进行,这样就不存在压实度不足的问题。而有的则无法安排在路床施工前进行,或因功能需要,有的管线被安排在离路面较浅的地方(如:雨水管道沟,一般安排在离路面1米左右),需要在路床施工完成后,或道路底基层、基层施工完成后再进行施工,这就存在着可能出现压实度不一致的问题。需要监理特别加以注意。以防止因压实度不足,产生路面裂缝的现象。 在管道底部回填施工中,应要求施工单位采用灰泥填充管道护脚处的狭小部位,然后以虚铺不大于200mm的厚度,进行人工夯实,夯实遍数不得少于5遍。管道以上,人工夯回填完两层后,进行机械夯实。并在两侧放坡,完成回填,以避免出现上下直通缝。 监理过程中也要和上面提到的一样,加强巡检。必要时采取旁站的方式进行监理。 3、人行道施工中,盲道口道板安装不牢,易脱落。 由于盲道口在通往人行横道处是下坡,造成了此处的道板需切割、且突出出人行道路面。一旦安装质量稍微出现一些问题,极易产生道板脱落的现象。这也是市政道路工程中经常产生的质量缺陷。

建筑工程施工安全通病防治手册(近300页)

建筑施工安全通病防治 手册 目录

(一)施工现场安全管理通病防治 (二)高处作业防护安全通病防治 (三)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通病防治(四)模板支架(扣件式钢管)安全通病防治(五)模板支架(木支撑)安通病防治(六)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通病防治(七)施工机械设备安全通病防治 (八)消防安全通病防治 (九)市政工程安全通病防治 (一)施工现场安全管理通病防治 目录

1.安全生产责任制缺陷 2.安全管理人员配备不足或安全管理人员(含项目经理、施工员等)不到位、不履职 3. 无安全管理目标或管理目标未落实 4. 施工组织设计和专项施工方案缺陷 5. 安全技术交底缺陷 6. 安全检查缺陷 7. 安全考核制度和教育培训缺陷 8.班前安全活动缺陷 9. 特种作业和持证上岗缺陷 10. 安全标志缺陷 11. 生产安全事故处理缺陷 12. 资料填写缺陷 13.分包单位安全管理缺陷 14. 应急救援预案管理缺陷 施工现场安全管理通病防治

1 安全生产 责任制 缺陷 1、安全生产责任制不落实,未 经责任人签字确认。 2、未落实各工种安全技术操作 规程。 3、工程项目部承包合同中未明 确安全生产考核指标,未制定 安全生产资金保障制度。 4、未编制安全资金使用计划或 未按计划实施。 《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第二十 一条施工单位主要负责人依法对本 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全面负责。施工单 位应当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和 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制度,制定安全生产 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保证本单位安全 生产条件所需资金的投入,对所承担的 建设工程进行定期和专项安全检查,并 做好安全检查记录。 施工单位的项目负责人应当由取 得相应执业资格的人员担任,对建设工 程项目的安全施工负责,落实安全生产 责任制度、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 程,确保安全生产费用的有效使用,并 根据工程的特点组织制定安全施工措 施,消除安全事故隐患,及时、如实报 告生产安全事故。 《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管理规 范》6.0.1建筑施工企业应以安全生产 责任制为核心,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管理 (参考规范和书籍)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质量通病防治导则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质量通病防治导则》 (征求意见稿) 征求意见汇总处理 主编单位:水利部建设管理与质量安全中心 二〇一三年一月

一、征求意见总体反馈情况 1、本技术标准“征求意见稿”概况 2012年9月中旬,编制组完成《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质量通病防治导则》(征求意见稿)。该“征求意见稿”共分14章,228条款。本标准中的施工质量通病,按工程施工技术类型的不同,划分为岩石明挖、地下洞室开挖、地基加固、灌浆、混凝土、土石方填筑、金属结构制作与安装、机电设备安装等13类,共计222种质量通病。即:岩石明挖工程,10种通病;地下洞室开挖工程,7种通病;锚喷支护工程,14种通病;地基加固工程,20种通病;防渗与排水工程,27种通病;灌浆工程,25种通病;混凝土工程,30种通病;土石方填筑工程,12种通病;砌体及护脚、护岸工程,18种通病;疏浚工程,4种通病;金属结构制作与安装工程,9种通病;机电设备安装工程,15种通病;安全监测系统安装调试与与施工期监测工程,31种通病。 2、征求意见总体情况 2012年9月13日,水利部办公厅印发“办建管函〔2012〕682号函”文件,就本技术标准“征求意见稿”开始征求意见,并于2012年10月底截止。2012年11月中旬,编制组完成对相应“反馈意见和建议”的汇总工作。本次征求意见,实际收到反馈类文件和信息共计33份,反馈意见和建议538项,主要集中在第四章锚喷支护、第五章地基加固、第六章防渗与排水、第八章混凝土、第十三章机电设备安装等章节,其中第五章、第八和第十三章的意见和建

议最多(见表1)。 表1 反馈意见汇总概况 二、主要修改情况说明 1、标准“征求意见稿”修改过程 2012年11月25日-28日,先召开了专家研讨工作会议。会上,对538项“反馈意见和建议”进行了分析和研讨,并针对每条“反馈意见”提出处理方案。对“反馈意见和建议(538项)”的处理,分为“采纳或者部分采纳”和“未采纳”两类,其中,部分采纳和采纳的为486项,未采纳的为52项(见表1),采纳率为90.3%。同时,根据整体反馈意见和标准编写实际,确定增加“灌浆、混凝土、机电设备安装”等专业质量通病共计61种,扩大了涵盖范围。2012年12月15日,增加编写质量通病条目的工作基本完成。 2012年12月16日—28日,编制组对本标准进行了逐章、逐

市政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

市政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 <排水部分> 市政道路排水系统是城市市政设施得以正常使用的重要设施之一,确保其施工质量至关重要。现将市政排水管道工程施工质量的通病最常见的质量通病分成四个方面,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并提出防治措施。一、管道位置偏移或积水(一)产生原因:测量差错,施工走样和意外的避让原有构筑物,在平面上产生位置偏移,立面上产生积水甚至倒坡现象。(二)预防措施: 1.防止测量和施工造成的病害措施主要有:(1)施工前要认真按照施工测量规范和规程进行交接桩复测与保护。(2)施工放样要结合水文地质条件,按照埋置深度和设计要求以及有关规定放样,且必须进行复测检验其误差符合要求后才能交付施工;(3)施工时要严格按照样桩进行,沟槽和平基要做好轴线和纵坡测量验收。 2.施工过程中如意外遇到构筑物须避让时,应在适当的位置增设连接井,其间以直线连通,连接井转角应大于135°。二、管道渗漏水,闭水试验不合格(一)产生原因基础不均匀下沉,管材及其接口施工质量差、闭水段端头封堵不严密、井体施工质量差等原因均可产生漏水现象。(二)防治措施 1.管道基础条件不良将导致管道和基础出现不均匀沉陷,一般造成局部积水,严重时会出现管道断裂或接口开裂。预防措施是:(1)认真按设计要求施工,确保管道基础的强度和稳定性。当地基地质水文条件不良时,应进行换土改良处治,以提高基槽底部的承载力。(2)如果槽底土壤被扰动或受水浸泡,应先挖除松软土层后和超挖部分用杂砂石或碎石等稳定性好的材料回填密实。(3)地下水位以下开挖土方时,应采取有效措施做好抗槽底部排水降水工作,确保干槽开挖,必要时可在槽坑底预留20cm厚土层,待后续工序施工时随挖随清除。 2.管材质量差,存在裂缝或局部砼松散,抗渗能力差,容量产生漏水。因此要求:(1)所用管材要有质量部门提供合格证和力学试验报告等资料;(2)管材外观质量要求表面平整无松散露骨和蜂窝麻面形象;(3)安装前再次逐节检查,对已发现或有质量疑问的应责令退场或经有效处理后方可使用。 3.管接口填料及施工质量差,管道在外力作用下产生破损或接口开裂。防治措施:(1)选用质量良好的接口填料并按试验配合比和合理的施工工艺组织施工;(2)抹带施工时,接口缝内要洁净,必要时应凿毛处理,再按照施工操作规程认真施工。 4.检查井施工质量差,井壁和与其连接管的结合处渗漏,预防措施:(1)检查井砌筑砂浆要饱满,勾缝全面不遗

建筑工程施工安全通病防治手册--施工现场安全管理通病防治

建筑施工安全通病防治 手册

目录 (一)施工现场安全管理通病防治 (二)高处作业防护安全通病防治 (三)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通病防治(四)模板支架(扣件式钢管)安全通病防治(五)模板支架(木支撑)安通病防治(六)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通病防治(七)施工机械设备安全通病防治 (八)消防安全通病防治 (九)市政工程安全通病防治

(一)施工现场安全管理通病防治 目录 1.安全生产责任制缺陷 2.安全管理人员配备不足或安全管理人员(含项目经理、施工员等)不到位、不履职 3. 无安全管理目标或管理目标未落实 4. 施工组织设计和专项施工方案缺陷 5. 安全技术交底缺陷 6. 安全检查缺陷 7. 安全考核制度和教育培训缺陷 8.班前安全活动缺陷 9. 特种作业和持证上岗缺陷 10. 安全标志缺陷 11. 生产安全事故处理缺陷 12. 资料填写缺陷

13.分包单位安全管理缺陷 14. 应急救援预案管理缺陷 施工现场安全管理通病防治序 号通病现象防治措施 正确做法 1安全生产 责任制 缺陷 1、安全生产责任制不落实,未 经责任人签字确认。 2、未落实各工种安全技术操作 规程。 3、工程项目部承包合同中未明 确安全生产考核指标,未制定 安全生产资金保障制度。 《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第二十 一条施工单位主要负责人依法对本 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全面负责。施工单 位应当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和 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制度,制定安全生产 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保证本单位安全 生产条件所需资金的投入,对所承担的 建设工程进行定期和专项安全检查,并 做好安全检查记录。 施工单位的项目负责人应当由取 得相应执业资格的人员担任,对建设工 程项目的安全施工负责,落实安全生产 责任制度、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 程,确保安全生产费用的有效使用,并 根据工程的特点组织制定安全施工措

市政道路工程质量通病

路基路面施工质量通病 1、路基质量通病: (1)路基平整度差(2)出现软基 防治措施:路槽形成后要对路槽的宽度、标高进行检查,路槽的开挖除有效宽度外还应保证足够的工作面;验槽时,要对标高进行复核,出现软基后要会同建设、监理、设计、施工单位制定出软基处理方案。 2、基层质量通病 (1)原材料质量不符合要求;(2)水稳的配比不准确;(3)施工时反复出现骨料堆积现象;(4)压实度不符合设计要求;(5)养生工作不到位;(6)平整度差 防治措施:原材料进场前要对原材料进行材料质量的检查,不得含有不符合设计要求的大粒径石子,不得含有垃圾、杂物等。在施工时要求施工单位先做出试验段,不确定碾压遍数是否能满足设计要求的压实系数,抽查水泥掺量是否符合设计要求。施工当中要有专人配合摊铺机,处理骨料堆积现象,还要不间断抽查水泥掺量和标高及平整度,水稳层在施工到一定距离后要及时对已碾压完成部分进行养生,保证强度要求。 面层施工质量通病 (1)路面平整度差、(2)路面裂缝、、(3)路面松散掉渣、(4)路面接茬不平有轮迹 防治措施:对平整度的防治首先要解决底层平整度的问题,因为每一层的平整度对上一层的平整度至关重要;要按照图纸及标准对各层严格控制,在保证压实度和纵、断面高程的基础上控制平整度。路面裂缝有两种,一时碾压当中出现的短小裂缝,一种是后期出现的裂缝。碾压当中出现的短小裂缝造成的原因是摊铺厚度不足、骨料的粒径不均匀造成,后期出现裂缝造成的原因是沥青摊铺时间过长或接缝不当,接缝处压实不到位或者是由于路基产生不均匀沉陷及冻胀造成,防治裂缝产生要做到:1、严把沥青材料质量关2、严格控制碾压适度3、双层式面料上下两层的铺筑宜在当天完成4、对接缝处的碾压必须到位5、保证摊铺厚度 附属构筑物质量通病防治 质量通病:1、人行道砖松动、破损、沉陷、翘曲2、侧平石松动、弯道不顺、沉陷 防治措施:人行道砖铺砌时,基层必须平整稳定,干硬性砂浆配比必须准确,灌缝应饱满,铺砌结束后应立即封闭养护。侧石施工前应对基底进行夯实,砼垫层的厚度及强度必须符合设计要求,侧石背后应采用砼进行支撑,在弯道铺砌时应提前将侧石打磨圆滑。 排水管道施工质量通病防治 质量通病:1、沟槽底原土不夯实平整2、管道接口做法错误、不规范3、检查井砌筑质量差4、沟槽回填土原土不合格、不分层夯实、压实系数不符合设计要求 防治措施1、沟槽开挖后要对沟槽底部进行夯实,保证压实度2、管道接口有两种,一种是承插口、一种是平接口;当采用承插接口时油麻应提前在沥青中浸泡以及石棉的比例是否符合设计要求,要保证口内石棉的密实度,完成后要对石棉进行养护,当采用平接口时首先要提前将接口处两侧凿平并浇水湿润,保证抹带的宽度及钢丝网宽度,水泥砂浆的配比要符合设计要求,完成后要及时覆盖养护。3、检查井砌筑时要检查原材质量及砂浆配比是否准确,砌筑前应提前将砖浇水湿润,不得采用干砖砌筑,保证砂浆饱满度及灰缝的厚度、宽度;砌筑完成后要对标高进行复测。4、沟槽回填土质量必须符合要求,不得含有生活建筑垃圾等杂物,回填时应分层回填分层夯实,保证每层压实系数符合规范要求。

市政工程质量通病样本

扬州市市政工程质量通病防治工作导则( 城市道路篇) (征求意见稿) 1 总则 1.1为了加强扬州市市政道路工程质量管理, 提高市政道路工程质量和品质, 控制道路工程质量通病的发生, 规范道路工程质量通病防治( 以下简称通病防治) 工作, 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及规范标准等规定, 结合本市实际, 制定本工作导则。 1.2本工作导则适用于扬州市行政区域内新建、改建、扩建的市政道路工程, 其它类型道路( 如住宅小区配套道路等) 可参照执行。 1.3本工作导则结合扬州市市政道路工程质量现状, 对市政道路工程中存在的人行道板松动、碎裂、沉陷、侧缘石不顺, 沥青混凝土路面龟裂, 沥青混凝土路面车辙、拥包、施工接缝明显, 检查井盖框破损、井周路面损坏或沉陷, 桥头跳车, 沟槽处路面沉陷等质量通病进行有效的预防和控制。 1.4本工作导则提倡积极运用”四新”技术, 开展通病防治工作。 1.5未开展质量通病治理工作的市政道路工程, 不得参加省、市各级评优评奖活动。 1.6在市政道路工程的建设、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等过程中, 除执行国家现行有关法律、法规、规范和工程技术标准等的规定外, 还应执行本工作导则的规定。 1.7市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检查站受市建设局委托负责全市工程质量通病防治工作。县( 市、区) 工程质量监督站受当地建设局委托负责当地工程质量通病防治工作。 2 基本规定 2.1通病防治由建设单位组织实施, 其它参建各方质量责任主体应按各自职责履行本工作导则的规定。 2.2市政道路工程必须实行项目法人负责制, 建立健全工程质量保证体系,

并按照有关规定办理工程施工许可证、工程竣工验收及备案等手续。建设单位必须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等级的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和检测单位, 不得迫使承包方以低于成本的价格竞标, 不得任意压缩合理工期。按照合同约定, 由建设单位负责采购的建筑材料、建筑构配件和设备, 应保证其符合设计文件和有关技术标准的要求。 2.3设计单位应提出质量通病防治的设计措施, 施工图审查机构应将通病防治的设计措施列入审查内容。 2.4施工单位应认真编写《市政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方案和施工措施》, 监理单位应审查施工单位提交的《市政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方案和施工措施》, 编写《市政工程质量通病防治监理细则》, 建设单位核查批准经监理单位审定的施工单位提交的《市政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方案和施工措施》及监理单位提交的《市政工程质量通病防治监理细则》。 2.5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应将通病防治工作列入监督计划, 作为监督工作重点。 2.6市政道路工程竣工验收除执行国家现行法律、法规和工程技术标准的规定外, 还应提供下列相关资料: ( 1) 由参建各方签署的《市政道路工程质量通病防治任务书》。 ( 2) 施工单位提交的《市政道路工程质量通病防治工作总结报告》。 ( 3) 监理单位提交的《市政道路工程质量通病防治工作评估报告》。 2.7道路管线管理规定 2.7.1凡属综合性工程, 宜由市政道路工程建设单位根据规划设计要求, 核对图纸, 统一定位放线, 确定管线施工位置。城市综合管线应积极推行同槽、并井的设计方案。 2.7.2 综合性工程的施工, 各施工单位应周密考虑相互之间的工期衔接; 每项工程结束时应做到工完、料尽、场清, 为其它单位创造进场施工的基本条件。 2.7.3 综合性工程施工应按照规划设计要求, 科学、合理地组织施工。管

建筑安全通病防治手册

目录第一章安全管理 1.1安全生产责任制 1.2施工组织设计及专项方案 1.3安全技术交底 1.4安全检查 1.5安全教育 1.6应急救援 1.7分包单位安全管理 1.8持证上岗 1.9生产安全事故处理 1.10安全标志 第二章文明施工 2.1现场围挡

2.2封闭管理 2.3施工现场 2.4材料管理 2.5现场办公和宿舍 2.6现场防火 2.7综合治理 2.8公示牌 第三章施工用电 3.1施工组织设计 3.2外电防护 3.3接地与接零保护系统3.4配电线路 3.5配电箱与开关箱 3.6配电室与配电装置

3.7现场照明 第四章脚手架 4.1施工方案 4.2脚手架基础 4.3立杆 4.4纵向水平杆 4.5横向水平杆 4.6扫地杆 4.7剪刀撑及横向斜撑4.8连墙件 4.9通道 4.10悬挑梁 4.11水平防护 第五章基坑

5.1施工方案 5.2土方开挖 5.3基坑临边防护5.4基坑支护 5.5基坑降排水 5.6基边荷载 5.7上下通道 第六章模板工程6.1施工方案 6.2立杆基础 6.3支架稳定 6.4交底与验收 6.5立杆设置 6.6水平杆设置

6.7支架材质 6.8承插型盘扣式钢管支架 6.9满堂支架 6.10模板拆除 第七章高处作业 7.1安全门 7.2安全带 7.3安全网 7.4临边防护 7.5洞口防护 7.6通道防护 7.7移动式操作平台 第八章物料提升机与施工升降机8.1物料提升机

8.1.1安全装置 8.1.2安全防护门 8.1.3扶墙架 8.1.4钢丝绳 8.1.5导轨架 8.1.6动力与传动 8.1.7通信装置 8.1.8卷扬机防护棚8.1.9防护架体 8.1.10安装拆卸与验收8.2施工升降机 8.2.1安全装置 8.2.2限位装置 8.2.3防护设施

市政工程高质量通病防治要求措施

市政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 目录 1.1道路工程 (1) 1.2桥梁工程 (16) 1.3市政管道工程质量通病 (26) 1.1道路工程 (1)路基施工质量通病 现象: ①路基未经压实即进行上部结构施工。 ②路基尚未完全化冻即进行施工,留下质量隐患。 ③压实度控制不严格,纵、横断面高程及平整度超差。 原因分析: ①施工单位对路基的重要作用及密实度达不到要求的危害性认识不足,未严格按技术规程施工。 ②有意偷工减料,只图省工、省时、省机械。 ③抢工期,不顾工程质量。 预防措施: ①对施工作业人员进行培训,施工时做好工序技术交底。 ②科学组织施工,合理安排工期。 ③要按照路基施工工序的要求,严格控制各项检测项目,避免结构层出现薄厚不均和密实度及强度不均匀的现象。

(2)路基过湿或有“弹簧”现象,不加处理或处理不到位 现象: ①路基土层含水量过大,造成大面积或局部发生弹软现象。 ②深处理不到位,和底基层一并碾压时,压实厚度过大,整体密实度差,强度低。 原因分析: ①由于地下水位高或浅层滞水渗入路基土层。 ②路基土层含有保水性强、渗透性差的粘性翻浆土。 ③设计图纸只规定处理厚度20~30cm,含水量过大的路段,碾压后肯定出现“弹簧”现象,与底基层一并碾压,加大了压实厚度,虽然表面不弹软,但仅有15cm左右密实度能达到要求。 ④雨季路基施工时,临时性渗水措施不完善,雨水浸泡路基。 预防措施: ①在道路结构设计中,增设一道排水层(防水层)或级配碎石(砂砾)。 ②对含水量大的路基土应进行挖开晾晒处理。 ③掺石灰或水泥降低路基土的含水量,提高其强度。 ④必要时进行换土处理。 ⑤土基深处理层和下基层应分别进行碾压。 (3)基层(灰土)施工质量通病 1)石灰土 现象: ①掺灰计量不准确。 ②土块过多、过大。

交通安全设施工程施工质量通病与防治手册

质量通病及防治手册(第六分册交通安全设施) 临合高速公路建设项目办公室

目录 1立柱打入常存在的问题 (93) 2安装护栏板常易发生的质量问题 (93) 3波形护栏板布设应注意的事项 (93) 4 混凝土护栏常见病害 (93) 5 隔离栅安装施工当中常见的质量问题 (94) 6 轮廓标常见质量问题 (94) 7 反光道钉设置中常见的质量问题 (95) 8 防眩板安装施工中常见的质量问题 (95) 9 标志钢管底法兰板发生变形质量问题 (95) 10 标志预埋地脚螺栓与立柱安装的误差过大的问题 (96) 11 标志板下缘至路面净空高度误差过大问题 (96) 12 标志牌的反光膜颜色不均匀的质量问题 (96) 13 标志牌底座尺寸不准确的问题 (97) 14 钢管立柱与地脚螺栓底板的安装有缝隙的质量问题 (97) 15 里程碑、百米桩、公路界碑等易发生的质量问题 (97) 16 交通标志安装施工中常见的质量问题 (98) 17 路面标线变色的质量问题 (98) 18 标线涂层表面污染的质量问题 (98) 19 标线夜间反光效果不佳的质量问题 (99) 20 标线起皮、脱落、开裂的质量问题 (99) 21 标线起泡、微孔、耐久性不足的质量问题 (99) 22 标线施工中涂膜变形、毛边、弯曲等质量问题 (100) 23 通讯管道工程、人孔、路面紧急电话设施基础和底座、照明灯柱、灯塔基础常见问题100

1立柱 1.1问题及现象 ⑴.立柱偏斜,偏位。 ⑵.立柱打不下去,柱顶塌边、碎裂、变形。 1.2原因分析 ⑴.放样不准,或打桩机不稳、跑偏。 ⑵.路基土中有石块,或遇到水稳基层等。打入时受力不均,过快过猛也可导致柱顶变形。 1.3预防措施 ⑴.认真放样,打入柱偏位时,应将其全部拔出,用路基土回填压实后,重新打入。 ⑵.遇到石头前后避让,对于水稳碎石基层应先用开挖法或钻孔法打出导洞,立柱打入后再用碎石、混凝土补平或填满导洞。打桩时控制好锤高和锤速,使立柱受力均匀,避免损坏。 2安装护栏板 2.1质量问题及现象 ⑴.护栏板不顺直,部件松动。 ⑵.护栏板高低起伏,平面线形不平顺。 ⑶.端头不圆顺。 2.1原因分析 ⑴.安装不平顺,螺栓未上紧。 ⑵.立柱高低不一,左右偏斜。 ⑶.端头制作工艺不符合要求。 ⑷.护栏板搭接方向不合理。 2.3预防措施 ⑴.安装要平顺、连续,所有搭接应按交通流的方向拼接。安装过程中利用波形梁的长圆孔调整梁的上、下位置,顺直后拧紧所有螺栓。 ⑵.严格控制柱的高程和位置,托架位置也要准确。 ⑶.端头应按图纸尺寸用模压成形,不得出现施工差错。 ⑷.护栏板端头搭接方向必须与行车方向一致。 3波形护栏板布设 ⑴.立柱放线定位时必须由中心桩号向外计算路面宽度,不能以路肩外侧反算,一般设计图纸所绘宽度都是从路肩外侧开始计算。 ⑵放线过程中必须保证路面宽度。 ⑶对个别立柱位置应作适当调整,以确保线性顺畅。 4 混凝土护栏 4.1质量问题及现象 ⑴.预制块件断裂。当现浇时产生不规则竖向裂缝。 ⑵.混凝土块件损边、掉角、几何尺寸不准确。 ⑶.混凝土护栏表面蜂窝麻面、水纹、气泡、裂纹、脱皮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