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48+32)m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施工阶段及运营阶段的常规设计分析

(32+48+32)m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施工阶段及运营阶段的常规设计分析
(32+48+32)m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施工阶段及运营阶段的常规设计分析

第 章施工阶段的项目管理

第10章施工阶段的项目管理 学习目标: 1.掌握施工阶段项目管理目标和任务,熟悉施工准备管理、政府报批手续、场地移交、图纸交底和会审和施工方案审批。 2.熟悉图纸设计深化与变更管理、进度协调,掌握单位工程、分部分项工程验收程序和掌握工程款支付和费用索赔与工期索赔实施程序。 3.了解安全教育及检查、紧急预案的制订及实施和工程试车及预验收;掌握验收组织及程序和工程价款的结算。 重点难点: 1、施工阶段项目管理目标和任务 2、施工组织设计文件审批 3、图纸设计深化与变更管理 4、验收组织及程序 课程内容: 项目施工阶段投资量大、工期紧、协调关系复杂,施工质量体现了项目总体质量要求。施工阶段项目管理是整个工程建设项目管理过程中一个重要环节,是实现建设项目价值和参与各方自身利益的关键。本章在阐述施工阶段项目管理目标和任务的基础上,分析了施工阶段工程价款结算、施工平面图设计、工程竣工验收等主要项目管理工作的内容、方法和步骤。 10.1建设项目施工阶段项目管理目标和任务 由于施工阶段项目参与各单位工作性质不同,工作任务和利益不同,因此业主方(包括监理、造价、招投标代理等单位)、施工方、勘察设计方项目管理的目标、任务和要求也不相同。 10.1.1 施工阶段业主方项目管理目标和任务 业主是建设项目施工生产各项资源的总集成者和总组织者,监理、造价、招投标代理等单位代表业主利益,为建设项目提供全方位、全过程的各种咨询服务。其项目管理目标包括项目施工阶段费用、施工进度、施工质量、施工安全。10.1.2 施工阶段承包方项目管理目标和任务 施工阶段承包方是施工阶段项目管理的实施主体,其项目管理目标包括项目施工成本、施工进度、施工质量、施工安全等。 10.1.3 施工阶段勘察设计方项目管理目标和任务 勘察设计单位是建设项目的主要参与方。尽管勘察设计单位项目管理任务主要集中在设计阶段,但在工程实践中设计阶段和施工阶段往往是交叉进行的。施工阶段勘察设计单位项目管理效果好坏,直接影响施工阶段管理目标和任务实现。施工阶段勘察设计方项目管理目标包括项目设计成本、设计进度、设计质量、设计安全等。 10.2建设项目工程价款结算 建设项目工程结算,是指对建设项目的承发包合同价款依据合同约定进行工程预付款、工程进度款、工程竣工价款结算的活动。承发包各方从事工程价款结算活动,应当遵循合法、平等、诚信的原则,并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 10.2.1 工程合同价款的约定与变更 (1) 工程合同价款的约定

预应力混凝土T形梁设计(计算示例)

预应力混凝土T形梁设计计算示例 预应力混凝土T形梁设计计算示例 ----------------------------------------------------------------------------------------- 1 1 设计资料及构造布置--------------------------------------------------------------------------------------------------- 2 1.1桥梁跨径及桥宽-------------------------------------------------------------------------------------------------------- 3 1.2 设计荷载 ---------------------------------------------------------------------------------------------------------- 3 1.3 材料及施工工艺------------------------------------------------------------------------------------------------- 3 1.4 设计依据 ---------------------------------------------------------------------------------------------------------- 3 1.5 横截面布置------------------------------------------------------------------------------------------------------- 3 1.6 横截面沿跨长的变化 ------------------------------------------------------------------------------------------ 5 1.7 横隔梁的设置---------------------------------------------------------------------------------------------------- 5 2 主梁内力计算 ------------------------------------------------------------------------------------------------------------ 5 2.1 恒载计算 ---------------------------------------------------------------------------------------------------------- 5 2.2 可变作用计算------------------------------------------------------------------------------------------------ 6 2.2.1冲击系数和车道折减系数 ---------------------------------------------------------------------------- 6 2.2.2.计算主梁的荷载横向分布系数 ---------------------------------------------------------------------- 7 2.2. 3. 车道荷载取值 ----------------------------------------------------------------------------------------- 11 2.2.4.计算可变作用效应------------------------------------------------------------------------------------- 11 2.3 主梁作用效应组合 --------------------------------------------------------------------------------------------14 3 预应力钢束的估算及其布置-----------------------------------------------------------------------------------------15 3.1跨中截面钢束的估算和确定---------------------------------------------------------------------------------15 3.2预应力钢束的布置 ---------------------------------------------------------------------------------------------16 4.计算主梁截面几何特征 ---------------------------------------------------------------------------------------------17 4.1截面面积及惯矩计算 ------------------------------------------------------------------------------------------17 4.1.1净截面几何特征计算----------------------------------------------------------------------------------17 4.1.2换算截面几何特征计算 ------------------------------------------------------------------------------18 4.1.3有效分布宽度内截面几何特征计算---------------------------------------------------------------19 4.1.4截面静矩计算-------------------------------------------------------------------------------------------20 5.主梁截面承载力与应力验算 -----------------------------------------------------------------------------------------24 5.1正截面承载力验算 ---------------------------------------------------------------------------------------------24 5.1.1确定混凝土受压区高度: ---------------------------------------------------------------------------24 5.1.2验算正截面承载力:----------------------------------------------------------------------------------25 5.1.3验算最小配筋率----------------------------------------------------------------------------------------25 5.2. 斜截面承载力验算--------------------------------------------------------------------------------------------26 5.2.1斜截面抗剪承载力验算: ---------------------------------------------------------------------------26 5.2.2箍筋计算: ----------------------------------------------------------------------------------------------27 5.2.3抗剪承载力计算----------------------------------------------------------------------------------------28 5.3持久状况正常使用极限状态抗裂验算 --------------------------------------------------------------------30 5.3.1.正截面抗裂验算 -------------------------------------------------------------------------------------30 5.3.2.斜截面抗裂验算 -------------------------------------------------------------------------------------30 5.4持久状况构件的应力验算------------------------------------------------------------------------------------35 5.4.1.正截面混凝土压应力验算-------------------------------------------------------------------------35 5.4.2.预应力筋拉应力验算 -------------------------------------------------------------------------------36 5.4.3.截面混凝土主压应力验算-------------------------------------------------------------------------37

定稿工程项目施工阶段的项目管理

目录 前言 (1) 一、工程项目管理应遵循的原则 (3) (一)质量原则 (4) (二)预防原则 (4) (三)服务原则 (4) (四)用数据说话原则 (4) 二、工程项目管理的措施 (5) (一)质量管理 (5) (二)工程进度管理 (6) (三)工程成本管理 (7) (四)施工资料管理 (7) 三、小结 (11)

内容提要 我国建筑施工企业的项目施工管理经过多年的发展,逐步形成了具有现代管理意义的工程项目施工管理模式,但还存在许多问题和不足,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改进和创新,逐步探索出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管理模式,以适应生产力发展,适应市场经济需要,所以施工阶段的项目管理是整个工程建设项目管理过程中的一个环节,而工程施工阶段亦是工程建设最终的实施阶段,是形成工程产品的最后一步。因此施工阶段的项目管理是非常重要的,本文针对建筑工程管理做了一些探讨。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阶段项目管理探讨

建筑工程施工阶段的项目管理 学号:1044001418461 姓名:梁志维 前言 工程项目管理它是指通过一定的组织形式,用系统工程的观点、理论和方法对工程建设项目生命周期内的所有工作,包括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项目决策、设计、设备询价、施工、签证、验收等系统运动过程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以达到保证工程质量、缩短工期、提高投资效益的目的。从工程项目管理的定义中我们可以看出,施工阶段的项目管理是整个工程建设项目管理过程中的一个环节,而工程建设施工阶段是工程建设最终的实施阶段,是形成工程产品的最后一步,施工阶段各方面工作的好坏对工程建设产品优劣的影响是难以更改的。因此施工阶段的项目管理是整个工程项目管理的一个重要分支。 施工阶段的项目管理,就是对工程施工的各项技术活动和构成施工技术的各项要素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运用管理的职能,促进工程技术工作的开展,正确地贯彻国家的技术政策和上级有关技术工作的指示与决定,科学地组织技术工作,建立良好的技术秩序,保证施工过程符合国家技术规范、规程和技术规律,以保证高质量地按期完成工程建设,使技术与经济、质量与进度达到统一。 一、工程项目管理应遵循的原则

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设计毕业设计

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设计毕业设计 目录 第1章绪论 (1) 1.1毕业设计的目的与意义 (1) 1.2国外研究现状 (1) 1.3本设计研究容 (1) 第2章设计主体 (2) 2.1主要技术指标 (2) 2.2材料规格 (2) 2.3截面尺寸 (2) 2.3.1主梁截面高度 (2) 2.3.2顶板和底板厚度 (3) 2.3.3腹板厚度 (3) 2.4 荷载力计算 (3) 2.4.1恒载力计算 (4) 2.4.2一期恒载力计算 (4) 2.4.3二期恒载力计算 (7) 2.4.4活载力计算 (9) 2.4.5效应组合 (12) 第3章钢束的估算与布置 (13) 3.1截面特性 (13) 3.2估算方法 (14) 3.2.1按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计算 (14) 3.2.2钢束计算 (15) 3.2.3预应力钢筋性质 (17) 3.3 预应力钢束的布置 (17)

3.3.1预应力钢束的布置数 (18) 第4章预应力损失及有效预应力值计算 (18) 4.1预应力损失值的计算 (18) 4.1.2钢筋预应力损失的估算 (19) 4.2钢筋的有效预应力计算 (19) 第5章截面应力验算 (21) 5.1强度验算原理 (21) 5.1.1施工阶段正截面法向应力 (21) 5.1.2受拉区钢筋的拉应力验算 (23) 5.1.3使用阶段的抗裂验算 (24) 5.1.5使用阶段压应力验算 (27) 5.1.5预应力钢筋量估算 (29) 5.1.6使用阶段正截面的抗弯验算 (30) 5.1.7使用阶段斜截面的抗剪验算 (33) 第 6 章结论与展望 (37) 6.1 结论 (37) 6.2展望 (37) 参考文献....................................................................... .. (38) 致谢....................................................................... . (39) 附录....................................................................... . (40)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书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书 单位名称:xx局xx铁路客运专线xxx标 混凝土强度及类型:C30水下高性能混凝土 设计单位: 2013年4月20日

目录 封面 (1) 目录 (2) 1.设计说明 (3) 2.设计依据 (3) 3.设计要求 (3) 4.原材料说明 (4) 5.混凝土配合比配制强度的确定 (4) 6.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中的基本参数确定 (5) 7.混凝土配合比的计算 (6) 8.计算配合比混凝土每立方米的材料用量表 (7) 9.混凝土配合比的试配得基准配合比 (7) 10.混凝土配合比强度检验 (8) 11.配合比的调整与确定 (11) 12.现场修正 (13) 13.试验室配合比设计参考资料(附件) (13) 附件1水泥试验记录……………………………………………………… 附件2水泥检验报告……………………………………………………… 附件3砂试验记录………………………………………………………… 附件4砂检验报告………………………………………………………… 附件5碎石试验记录……………………………………………………… 附件6碎石试验报告(5~31.5mm)……………………………………… 附件7粉煤灰试验记录………………………………………………… 附件8粉煤灰检验报告…………………………………………………… 附件9外加剂试验记录………………………………………………… 附件10外加剂检验报告…………………………………………………… 附件11混凝土试拌试验记录…………………………………………… 附件12混凝土配合比试验报告………………………………………… 1.设计说明① 1.1你单位混凝土生产涉及C10、C15 、C20、 C25、 C30、 C35、 C40、 C45、 C50九个强度等级。采用佛山市诚力建筑机械有限公司生产的HZS120型双机组混凝土搅拌机生产,理论生产率≥120m3/h×2,使用骨料最大粒径31.5mm。采用三一重工生产的SY5419THB 50E型混凝土输送泵,最大理论混凝土输送量120 m3/h ~170m3/h,混凝土输送压力8.3 Mpa ~12Mpa,允许最大骨料粒径碎石40mm,混凝土输送内径φ125mm。 1.2 通过C30泵送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1.2.1 检测水泥、砂、碎石、粉煤灰、聚羧酸高性能减水剂等原材料各项技术指标,确定合格料源; 1.2.2 检验试配强度,确定试验室配合比,为进一步的配合比使用提供可靠理论依据。 2.设计依据② 2.1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 55-2011;

分析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毕业论文外文文献翻译及原文

毕业设计(论文)外文文献翻译 文献、资料题目:分析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 文献、资料来源: 文献、资料发表(出版)日期: 院(部): 专业: 班级: 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翻译日期: 2017.02.14

外文文献翻译原文 Analysis of Con tin uous Prestressed Concrete Beams Chris Burgoyne March 26, 2005 1、Introduction This conference is devoted to the development of structural analysis rather than the strength of materials, but the effective use of prestressed concrete relies on an appropriate combination of structural analysis techniques with knowledge of the material behaviour. Design of prestressed concrete structures is usually left to specialists; the unwary will either make mistakes or spend inordinate time trying to extract a solution from the various equations. There are a number of fundamental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behaviour of prestressed concrete and that of other materials. Structures are not unstressed when unloaded; the design space of feasible solutions is totally bounded;in hyperstatic structures, various states of self-stress can be induced by altering the cable profile, and all of these factors get influenced by creep and thermal effects. How were these problems recognised and how have they been tackled? Ever since the development of reinforced concrete by Hennebique at the end of the 19th century (Cusack 1984), it was recognised that steel and concrete could be more effectively combined if the steel was pretensioned, putting the concrete into compression. Cracking could be reduced, if not prevented altogether, which would increase stiffness and improve durability. Early attempts all failed because the initial prestress soon vanished, leaving the structure to be- have as though it was reinforced; good descriptions of these attempts are given by Leonhardt (1964) and Abeles (1964). It was Freyssineti’s observations of the sagging of the shallow arches on three bridges that he had just completed in 1927 over the River Allier near Vichy which led directly to prestressed concrete (Freyssinet 1956). Only the bridge at Boutiron survived WWII (Fig 1). Hitherto, it had been assumed that concrete had a Young’s modulus which remained fixed, but he recognised that the de- ferred strains due to creep explained why the prestress had been lost in the early trials. Freyssinet (Fig. 2) also correctly reasoned that high tensile steel had to be used, so that some prestress would remain after the creep had occurred, and also 2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作业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作业 1班: 已知: 某现浇钢筋混凝土梁,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C30,施工要求坍落度为35~50mm,使用环境为无冻害的室外使用。施工单位无该种混凝土的历史统计资料,该混凝土采用统计法评定。所用的原材料情况如下: 1.水泥4 2.5级普通水泥实测28d抗压强度为46.0MPa ,密度ρc=3100kg/m3; 2.砂级配合格,Mx=2.7的中砂,表观密度ρs=2650kg /m 3; 3.石子:5~20mm的碎石,表观密度ρg=2720 kg/m3。 试求: 1.该混凝土的初步配合比 2.施工现场砂的含水率为3%,碎石的含水率为1 %时的施工配合比。 2班: 已知: 某室内现浇钢筋混凝土梁,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C25,施工要求坍落度为35-50mm(混凝土由机械搅拌,机械振捣),该施工单位无历史统计资料。采用原材料情况如下: 1、水泥:强度等级42.5的普通水泥,实测强度45Mpa,密度ρc=3000kg/m3; 2、砂:Mx=2.7的中砂,表观密度ρs=2650kg /m 3,堆积密度ρs=1450kg /m 3; 3、碎石:最大粒径D=40mm,表观密度ρs=2700kg /m 3,堆积密度ρs=1520kg /m 3;试求: 1.该混凝土的初步配合比 2.施工现场砂的含水率为4%,碎石的含水率为1 %时的施工配合比。 3班: 已知: 某房屋为混凝土框架工程,混凝土不受风雪等作用,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C30,强度保证率95%,施工要求坍落度为30-50mm(混凝土由机械搅拌,机械振捣),该施工单位无历史统计资料。采用原材料情况如下: 1、水泥:42.5的普通水泥,实测强度49.3mpa,密度ρc=3150kg/m3; 2、砂:Mx=2.7的中砂,级配合格,表观密度ρs=2650k g /m 3,堆积密度ρs=1520kg /m 3; 3、石灰岩碎石:最大粒径D=40mm,取5-40mm连续级配,表观密度ρs=2700kg /m 3,堆积密度ρs=1550kg /m 3; 试求: 1.该混凝土的初步配合比 2.施工现场砂的含水率为4%,碎石的含水率为2 %时的施工配合比。

项目管理施工阶段控制

项目管理施工阶段控制 一、编制依据 1、法律法规 (1)《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3)《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法》 (4)《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条例》 (5)《建设工程勘察设计管理条例》 (6)《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 (7)《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 (8)《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 (9)《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等。 2、部门规章 (1)《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管理办法》(住房城乡建设部令第13号) (2)《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管理办法》(住房城乡建设部令第18号)(3)《建设工程质量检测管理办法》(建设部令第141号) (4)《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工程设施工程质量监督管理规定》(住房城乡建设部令第5号) (5)《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竣工验收备案管理办法》(住房城乡建设部令第2号) (6)《房屋建筑工程质量保修办法》(建设部令第80号)

(7)《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管理规定》(建设部令第128号)(8)《建筑施工企业主要负责人、项目负责人和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安全生产管理规定》(住房城乡建设部令第17号) (9)《建筑起重机械安全监督管理规定》(建设部令第166号)(10)《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规定》(住房城乡建设部令第37号)等。 3、各参建方行为准则 (1)建设(项目管理公司)、勘察、设计、施工、监理、检测等单位依法对工程质量安全负责。 (2)勘察、设计、施工、监理、检测等单位应当依法取得资质证书,并在其资质等级许可的范围内从事建设工程活动。施工单位应当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 (3)建设、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的法定代表人应当签署授权委托书,明确各自工程项目负责人。项目负责人应当签署工程质量终身责任承诺书。法定代表人和项目负责人在工程设计使用年限内对工程质量承担相应责任。 (4)从事工程建设活动的专业技术人员应当在注册许可范围和聘用单位业务范围内从业,对签署技术文件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负责,依法承担质量安全责任。 (5)施工企业主要负责人、项目负责人及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应当取得安全生产考核合格证书。 (6)工程一线作业人员应当按照相关行业职业标准和规定经培训考

m预应力混凝土简支T形梁桥设计

《桥梁工程》课程设计20m预应力混凝土简支T梁桥设计 姓名:盛先升 学号: 1442264132 专业班级: 14土木道桥(1)班 院系:土木与环境工程学院 指导老师: 胡鹏 设计时间: 2017.5.29~2017.6. 9 教务处制

目录 前言 (1) 第一章桥梁设计总说明 (2) 1.1设计标准及设计规范 (2) 1.2技术指标 (2) 5.1持久状况承载能力极限状态承载力验算 (15) 第六章横隔梁的计算 (18) 6.1横隔梁上的可变作用计算(G-M法) (18) 6.2横梁截面配筋与验算 (20) 第七章行车道板的计算 (22)

7.1行车道板截面设计、配筋与承载力验算 (22) 第八章结论 (24) 参考文献 (25)

前言 随着我国公路事业的迅速发展,我国的桥梁建设亦突飞猛进。在理论研究、设计施工技术及材料研究应用等方面都取得了快速的发展和提高,桥梁结构形式也在不断地被赋予新的内容和活力。而简支梁式桥是工程上运用最为广泛的桥梁,其结构传力途径十分明确,设计计算理论已趋于完善。 10 [简 ] 由于设计者水平有限,设计中难免会有一些缺点和错误,欢迎给予批评指正。 盛先升 2017年5月

第一章 桥梁设计总说明 1.1 设计标准及设计规范 1、设计标准 (1)设计汽车荷载 主梁间距通常应随梁高与跨径的增大而加宽为经济,同时加宽翼板对提高主梁截面效率指标ρ很有效,放在许可条件下应适当加宽T 梁翼板。本设计主梁翼板宽度为2500mm ,由于宽度较大,为保证桥梁的整体受力性能,桥面板采用现浇混凝土刚性接头,因此主梁的工作截面有两种:预施应力、运输、吊装阶段的小截面(mm 1800=i b )和运营阶段的大截面(mm 2500=i b )。净—10m 的桥宽采用五片主梁。 2.2 主梁跨中截面主要尺寸拟定

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毕业设计

摘要 本设计所设计的是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的设计,该桥位于王洼到原州区段,为单线铁路桥梁,主要设计桥梁的上部结构,设计荷载采用中—活载。 本设计采用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其孔径布置为48+80×2+48m,全长为256m,主梁采用变高度变截面的单箱单室箱型截面,施工方法采用对称悬臂施工法。本设计使用midas 软件分析,考虑施工过程体系转换和混凝土收缩徐变因素进行恒载力计算。计算各控制截面力影响线,并按最不利情况进行加载,求得活载力包络图。定义基础沉降组,按最不利组合求得基础沉降引起的最不利力。依据规选取截面梯度温差模式,并计算温差引起的结构力。分别按主力组合和主力附加力进行荷载组合,并得到结构组合力包络图。根据各控制截面力进行了估束和配筋计算,并绘制了梁体钢束布置图。最后,对各控制截面进行了强度、抗裂性、应力和变形验算,各项检算均满足规对全预应力结构的要求。 关键词:连续梁;力计算;预应力混凝土;检算;

Abstract What I designed at the undergraduate design is a prestressed concrete continuous beam bridge .It lies in Wangwa to Yuanzhou,Ningxia province .It is a single line railway .I mainly designed the superstructure of the bridge. The load for design is the “zhonghuo”load. I adopt a prestressed concrete continuous beam bridge with four spans of 48+80×2+48m ,Its total span is 256m . First the size of girder is determined;highly variable for the variable beam cross-section single-Box Single girder and balanced cantilever construction is used . Then the Midas program is used to calculate the internal force caused by dead load of the first stage ,considering the construction stage ,after imposing the second stage dead load on the complete system . The internal force of the stage is calculated . The internal force influence lines of the control section is calculated ,then the live load is imposed according to the most adverse circumstances to get the Force Envelope .The program is used to determine the most adverse circumstances and calculate the internal force after defining the settlement groups of the basis.The temperature load is imposed consider the shrinkage and creep of the concrete . Then combination of load effects is made acoording to the Main force combination and the Main force plus additional force combination .According to the internal force of control sections ,the number of per-stressing steel stands is estimated and the per-stressing steel stands are arranged in the bridge . Finally a check is made of the bearing capacity ,the ability to resist crack and the sterss of the control section ,all the requirements can be met . Keywords: Continuous beam;Internal force calculation;Prestressed concrete ;Checking computation;

预应力混凝土梁结构设计说明书

预应力混凝土梁 设计技术条件及软件使用手册 北京盈建科软件有限责任公司 2015年6月

目录 第1章概述 (1) 第2章设计技术条件 (3) 2.1预应力混凝土材料 (3) 2.2预应力损失计算 (5) σ (6) 2.2.1锚具变形和预应力筋內缩引起的损失 1l σ (7) 2.2.2预应力筋的摩擦损失 2l σ (8) 2.2.3预应力筋的应力松弛损失 4l σ (8) 2.2.4混凝土的收缩徐变损失 5l 2.3承载力极限状态计算 (9) 2.3.1正截面承载力计算 (9) 2.3.2斜截面承载力计算 (9) 2.4正常使用极限状态验算 (10) 2.4.1裂缝控制验算 (10) 2.4.2挠度验算 (14) 2.5施工阶段验算 (15) 2.5.1局部受压承载力计算 (16) 2.6抗裂验算 (18) 2.7预应力筋线形 (19) 2.7.1基本线形 (20) 2.7.2布置原则和方法 (22) 2.8等效荷载计算 (23) 2.9预应力效应计算 (24) 2.10预应力梁设计的一般规定及控制要点 (26) 2.10.1一般规定 (26) 2.10.2控制要点 (27) 2.10.3经验跨高比 (28) 2.10.4构造 (28) 第3章操作说明 (31) 3.1菜单 (31) 3.2操作步骤及说明 (32) 3.2.1操作流程 (32) I

3.2.2设计参数 (33) 3.2.3平面图 (35) 3.2.4三维图 (35) 3.2.5线形模板 (36) 3.2.6梁上布筋 (38) 3.2.7复制布筋 (41) 3.2.8线形修改 (42) 3.2.9属性刷 (42) 3.2.10选筋修改锁定和解锁 (43) 3.2.11删除 (43) 3.2.12计算 (43) 3.2.13三维内力 (44) 3.2.14损失 (45) 3.2.15梁结果 (47) 3.2.16校核 (52) 3.2.17计算书 (53) 3.2.18束形图 (64) 3.2.19工程量 (64) 3.3非预应力构件考虑预应力影响 (65) 第4章预应力相关部分规范强制性条文 (68) 4.1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抗震设计规程JGJ 140-2004 (68) 4.2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92-2004 (70) 4.3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10 (71) 参考文献 (72) II

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设计 (毕业设计)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桥梁设计的基本原则和要求 一、使用上的要求 桥梁必须适用。要有足够的承载和泄洪能力,能保证车辆和行人的安全畅通;既满足当前的要求,又照顾今后的发展,既满足交通运输本身的需要,也要兼顾其它方面的要求;在通航河道上,应满足航运的要求;靠近城市、村镇、铁路及水利设施的桥梁还应结合有关方面的要求,考虑综合利用。建成的桥梁要保证使用年限,并便于检查和维护。 二、经济上的要求 桥梁设计应体现经济上的合理性。一切设计必须经过详细周密的技术经济比较,使桥梁的总造价和材料等的消耗为最小,在使用期间养护维修费用最省,并且经久耐用;另外桥梁设计还应满足快速施工的要求,缩短工期不仅能降低施工费用,面且尽早通车在运输上将带来很大的经济效益。 三、设计上的要求 桥梁设计必须积极采用新结构、新设备、新材料、新工艺利新的设计思想,认真研究国外的先进技术,充分利用国际最新科学技术成果,把国外的先进技术与我们自己的独创结合起来,保证整个桥梁结构及其各部分构件在制造、运输、安装和使用过程中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稳定性和耐久性。 四、施工上的要求 桥梁结构应便于制造和安装,尽量采用先进的工艺技术和施工机械,以利于加快施工速度,保证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

五、美观上的要求 在满足上述要求的前提下,尽可能使桥梁具行优美的建筑外型,并与周围的景物相协 调,在城市和游览地区,应更多地考虑桥梁的建筑艺术,但不可把美观片面地理解为豪华的细部装饰。 第二节计算荷载的确定 桥梁承受着整个结构物的自重及所传递来的各种荷载,作用在桥梁上的计算荷载有各种不同的特性,各种荷载出现的机率也不同,因此需将作用荷载进行分类,并将实际可能同时出现的荷载组合起来,确定设计时的计算荷载。 一、作用分类与计算 为了便于设计时应用,将作用在桥梁及道路构造物上的各种荷载,根据其性质分为:永久作用、可变作用和偶然作用三类。 (一)永久作用 指长期作用着荷载和作用力,包括结构重力(包括结构附加重力)、预加力、土重力及土的侧压力、混凝土收缩徐变作用、水的浮力和基础变位而产生的影响力。 (二)可变作用 指经常作用而作用位置可移动和量值可变化的作用力。包括汽车荷载及其的引起的冲击力、离心力、汽车引起的土侧压力、人群荷载、汽车制动力、风荷载、流水压力、温度作用和支座摩阻力。 (三)偶然作用 偶然作用是指在特定条件下可能出现的较强大的作用,如地震作用或船只或漂浮物的撞击力和汽车的撞击作用(施工荷载也属于此类)。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步骤范本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的步骤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步骤 (1)初步配合比的计算 按照已选择的原材料性能及混凝土的技术要求进行初步计算,得出“初步配合比”; (2)基准配合比的确定 经过试验室试拌调整,得出“基准配合比”; (3)实验室配合比的确定 经过强度检验(如有抗渗、抗冻等其它性能要求,应当进行相应的检验),定出满足设计和施工要求并比较经济的“试验室配合比”(也叫设计配合比); (4)施工配合比 根据现场砂、石的实际含水率,对试验室配合比进行调整,求出“施工配合比”。 ㈠初步配合比的计算 1)确定配制强度 2)初步确定水灰比值(W/C) 3)选择每1m3混凝土的用水量(W0) 4)计算混凝土的单位水泥用量(C0) 5)选取合理砂率Sp 6)计算1m3混凝土中砂、石骨料的用量 7)书写初步配合比 (1)确定配制强度(fcu,o)

配制强度按下式计算: σ 645.1..+=k cu v cu f f (2)初步确定水灰比(W/C) 采用碎石时: ,0.46(0.07) cu v ce C f f W =- 采用卵石时: ,0.48( 0.33)cu v ce C f f W =- (3)选择单位用水量(mW0) ①干硬性和塑性混凝土用水量的确定 a. 水灰比在0.40~0.80范围时,根据粗骨料的品种、粒径及施工要求的混凝土拌合物稠度,其用水量可按表4-20(P104)选取。 b. 水灰比小于0.40的混凝土以及采用特殊成型工艺的混凝土用水量,应经过试验确定。 ②流动性和大流动性混凝土的用水量宜按下列步骤进行 a. 以表4-22中坍落度90mm 的用水量为基础,按坍落度每增大20mm 用水量增加5kg ,计算出未掺外加剂时的混凝土的用水量; b. 掺外加剂时的混凝土的用水量可按下式计算: (1) w wo m m αβ=- β为减水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