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工砼配合比设计方法

水工砼配合比设计方法
水工砼配合比设计方法

水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SL352-2006附录A)

1.基本原则

1.1水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应满足设计与施工要求,确保混凝土工程质量且经济合理。

1.2进行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时,应收集相关工程设计资料,明确设计要求:1.混凝土强度等级及强度保证率。

2.混凝土的抗渗、抗冻等级和其他性能指标。

3.混凝土的工作性。

4.骨料的最大粒径。

1.3进行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时,应收集有关原材料的资料,并按有关标准对水泥、掺合料、外加剂、砂石骨料、拌和水等性能进行检验,并符合标准要求。

2.混凝土配合比的计算

2.1计算配置强度:

f cu,0=f cu,k+tσ

式中: f cu,0——混凝土配制强度(MPa);

f cu,k——混凝土设计龄期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MPa);

t——保证率系数,

σ——混凝土强度标准差(MPa)。

保证率和保证率系数的关系

混凝土抗压强度标准差σ,宜按同品种混凝土抗压强度统计资料确定,当无近期同品种混凝土抗压强度统计资料时,σ值可按下表取用。

2.2选定水胶比

根据混凝土配置强度计算水胶比:

W/(C+P)= A×f ce / (f cu,0+ A×B×f ce)

式中:A 、B——回归系数;A=0.46、B=0.07

f cu,0——混凝土配制强度(MPa)。

f ce——水泥28天抗压强度实测值(MPa)。

根据《水工混凝土施工规范》DL/T5144-2001对最大水胶比的限值,选取3~5个水胶比。

水胶比最大允许值

2.3选取混凝土用水量

应根据骨料最大粒径、坍落度、外加剂、掺合料及适宜的砂率通过试验确定。当无试验资料时,其初选用水量可按下表选取。

常态(普通)混凝土初选用水量表单位:kg/m3

2.4选取最优砂率

最优砂率应根据骨料品种、品质、粒径、水胶比和砂的细度模数等通过试验选取。即在保证混凝土拌和物具有良好的粘聚性并达到要求的工作性时用水量最小的砂率。

2.5石子级配的选取

石子最佳级配(或组合比)应通过试验确定,一般以紧密堆积密度最大、用水量较小时的级配为宜。

2.6外加剂掺量

外加剂掺量按胶凝材料质量的百分比计,应通过试验确定,并符合国家和行业现行有

关标准的规定。

2.7掺合料的掺量

掺合料的掺量按胶凝材料质量的百分比计,应通过试验确定,并符合国家和行业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8有抗冻要求的混凝土,应掺用引气剂,其掺量应根据混凝土的含气量要求通过试验确定。混凝土的含气量不宜超过7%。

2.9混凝土各组成材料的计算

混凝土的胶凝材料用量(m c+m p)、水泥用量m c和掺合料用量m p按下式计算:

m c+m p=m w/[w/(C+P)]

m c=(1-P m) (m c+m p)

m p=P m(m c+m p)

每立方米混凝土中砂、石采用绝对体积法按下式计算

V s,g=1-[m w/ρw+m c/ρc+m p/ρp+α]

m s= V s,g S vρs

m g= V s,g(1-S v)ρg

式中:V s,g—砂、石的绝对体积,m3

m w—每立方米混凝土用水量,kg

m c—每立方米混凝土水泥用量,kg

m p—每立方米混凝土掺合料用量,kg

m s—每立方米混凝土砂料用量,kg

m g—每立方米混凝土石料用量,kg

P m—掺合料掺量

α—混凝土含气量,%。

S v—体积砂率,%

ρw—水的密度kg/m3

ρc—水泥密度kg/m3

ρp—掺合料密度kg/m3

ρs—砂料饱和面干表观密度kg/m3

ρg—石料饱和面干表观密度kg/m3。

列出混凝土个组成材料的计算用量和比例,各级石料用量按选定的级配比例计算。3.混凝土配合比的试配、调整和确定

3.1混凝土配合比的试配

3.1.1按计算的配合比进行试拌,根据坍落度、含气量、泌水、离析等情况判断混凝土拌和物的工作性,对初步确定的用水量、砂率、外加剂掺量等进行适当调整。用选定的水胶比和用水量,变动4~5个砂率每次增减1%~2%进行试拌,坍落度最大时的砂率即为最优砂率。用最优砂率试拌,调整用水量至混凝土拌和物满足工作性要求。然后提出混凝

土试验用配合比。

3.1.2混凝土强度试验至少采用3个不同水胶比的配合比,其中一个应为确定的配合比,其他配合比的用水量不变,水胶比依次增减,变化幅度为0.05,砂率可相应增减1%,当不同水胶比的混凝土拌和物坍落度与要求值的差超过允许偏差时,可通过增减用水量进行调整。

3.1.3根据试配的配合比成型抗压试件,标准养护至规定龄期进行抗压强度试验。根据试验得出的抗压强度与其对应的水胶比的关系,用作图法或计算法求出与混凝土配置强度(f cu,0)相对应的水胶比。

3.2混凝土配合比的调整

3.2.1按试配结果,计算混凝土各组成材料用量与比列

3.2.2按确定的材料用量计算每立方米混凝土拌和物的质量。

3.2.3按公式计算混凝土配合比校正系数:

δ=m c,t/m c,c

式中:δ—混凝土配合比校正系数;

m c,c—每立方米混凝土拌和物的质量计算值,kg;

m c,t—每立方米混凝土拌和物的质量实测值,kg;

3.2.4按校正系数δ对配合比中每项材料用量进行调整,即为调整的设计配合比。3.3混凝土配合比的确定

3.3.1当混凝土有抗冻、抗渗和其他技术指标要求时,应用满足抗压强度要求的设计配合比,进行相关性能试验。如不满足要求,应对配合比进行适当调整,直到满足设计要求。

3.3.2在使用过程中遇到下列情况之一时,应调整或重新进行配合比设计:

1)对混凝土性能指标要求有变化时。

2)混凝土原材料品种、质量有变化时。

4.混凝土碱含量的计算方法

4.1.1中热水泥混凝土碱含量

混凝土中碱含量(kg/m3)=中热水泥碱含量(%)×水泥用量(kg/m3)+0.2×粉煤灰碱含量(%)×粉煤灰用量(kg/m3)+外加剂中碱含量(%)×外加剂用量(kg/m3)

4.1.2低热水泥混凝土碱含量

混凝土中碱含量(kg/m3)=低热水泥熟料中碱含量(%)×水泥熟料用量(kg/m3)+0.5×矿渣中碱含量(%)×矿渣用量(kg/m3)+0.2×粉煤灰碱含量(%)×粉煤灰用量(kg/m3)+外加剂中碱含量(%)×外加剂用量(kg/m3)。

C30砼配合比设计说明书

C30砼配合比设计说明书 一、本配合比用于国道318线东俄洛至海子山段公路改建工程XX合同段桥梁台帽、附 属及涵洞盖板等工程部位的施工,设计强度为C30混凝土,坍落度为70~90mm。 二、设计依据: 采用JGJ 55-2000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 JTJ 041-2000 《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 三、原材料产地及技术参数: 水泥:四川泸定山盛水泥有限公司“山盛”牌P. O 42.5R级 中砂:帕姆林砂石场中砂 碎石:帕姆林砂石场5~31.5mm 水:雅江县八角楼乡可饮用水 国道318线东俄洛至海子山段公路改建工程 XX交通工程有限公司 XX合同段试验室

C30砼配合比计算书 一、试配强度的确定 fcu,o=fcu,k+1.645δ =30+1.645*5 =38.2(Mpa) 式中: fcu,o---砼的配制强度(Mpa) fcu,k--- 砼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Mpa) δ--- 砼强度标准差,取δ =5 二、水灰比的确定 W/C=a a*fce/ fcu,o+a a*a b*fce =0.46*42.5/(38.2+0.46*0.07*42.5) =0.49 式中:fce--- 水泥的实际强度(Mpa) fce=r c*fcek=1.0*42.5=42.5(Mpa) (r c---水泥标号的富余系数,取r c=1.0) a a、a b--- 回归系数,取碎石a a =0.46 ,a b=0.07 按耐久性校核水灰比,根据JGJ 55-2000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要求,混凝土最大水灰比为0.7。根据经验,选用0.44的水灰比。 三、每立方米砼用水量的确定 根据《JGJ 041-2000》要求砼坍落度70~90mm;碎石最大粒径31.5mm,根据经验选用193Kg/m3的用水量。 四、每立方米砼水泥及粉煤灰用量的确定 m co=m wo/ w/c=193/0.44=439kg 选用439kg的水泥用量。 按耐久性校核用水量,根据砼所处环境地区,查JGJ 55-2000可知,允许最小水泥用量225kg,最大水泥用量500kg,上述水泥用量439kg,符合耐久性要求。

混凝土配合比计算方法

一、确定计算配合比 1. 确定砼配制强度(f cu,o) f cu,o =f cu,k+1.645σ 式中f cu,o—混凝土配制强度(MPa); f cu,k—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MPa); σ—混凝土强度标准差(MPa)。 混凝土σ可按表6.8.1取值。 表6.8.1 混凝土σ取值 2.确定水灰比(W/C) αa、αb----回归系数,可按表6.8.2采用。

表6.8.2 回归系数αa和αb选用表 为了保证混凝土的耐久性,水灰比还不得大于表6.18中规定的最大水灰比值,如计算所得的水灰比大于规定的最大水灰比值时,应取规定的最大水灰比值。 3. 选定砼单位拌和用水量(m w0) (1)干硬性和塑性混凝土用水量的确定 根据所用骨料的种类、最大粒径及施工所要求的坍落度值,查表6.8.3、6.8.4选取1m3混凝土的用水量。 表6.8.3 干硬性混凝土的用水量

表6.8.4 塑性混凝土的用水量 (2)流动性和大流动性混凝土的用水量计算 a.以表6.8.4中坍落度90mm的用水量为基础,按坍落度每增大20mm,用水量增加5kg,计算出未掺外加剂时混凝土的用水量。 b.掺外加剂时的混凝土用水量按下式计算:

m wa=m w0(1-β) 式中m wa——掺外加剂时,每1m3混凝土的用水量(kg/m3 ) ; m w0——未掺外加剂时,每1m3混凝土的用水量(kg/m3) ; β——外加剂的减水率(%),应经试验确定。 4.确定单位水泥用量( m c0) 未保证混凝土的耐久性,由上式计算求得的 m c0还应满足表6.6.1规定的最小水泥用量,如计算所得的水泥用量小于规定的最小水泥用量时,应取规定的最小水泥用量值。 5. 确定砂率(?s) (1)查表法—根据骨料的种类、最大粒径、水灰比按表6.8.5选用。 表6.8.5 混凝土的砂率(%)

配合比计算实例

配合比计算实例

混凝土配合比计算 进行混凝土配合比计算时,其计算公式和有关参数表格中的数值均系以干燥状态骨料为基准。当以饱和面干骨料为基准进行计算时,则应做相应的修正。(干燥状态骨料系指含水率小于0.5%的细骨料或含水率小于0.2%粗骨料)配合比设计需要的基本参数 1、混凝土的强度要求――――强度等级 2、所设计混凝土的稠度要求―――坍落度 3、所使用的水泥品种、强度等级及其质量水平,即强 度等级富余系数 4、粗细集料的品种、最大粒级、细度以及级配情况 5、可能掺用的外加剂或掺合料 配合比计算步骤: 1 根据设计强度等级计算混凝土的配制强度: f cu,o≥f cu,k+1.645σ 2 根据水泥强度、掺合料的种类和掺量及石子种类计算 W/B = αa·f b/(f cu,o+αa·βb·f b) 3 根据要求坍落度、不同种类石子粒径和外加剂的减水

理论用水量:查表 或m'w0=0.25(H -90)+坍落度为90mm 时相应石子粒 径的用水量 H ——设计坍落度(mm )。 掺外加剂时的用水量: m w0 = m ’w0(1-β) β——外加剂的减水率。 4 根据掺外加剂时的用水量和经计算并选定的水胶比计算胶凝材料总量; 5 根据胶凝材料总量和外加剂的掺量计算外加剂用量; 6 根据胶凝材料总量和掺合料掺量计算水泥用量; 7 计算砂、石用量 1) 确定混凝土拌和物的容重: m fo +m co +m go +m so +m wo =m cp 2) 计算砂石总量; 3) βs =(H -60)0.05+相应水灰比和石子粒径对应的砂率 4)根据砂石总量和选定的砂率值计算砂用量、石用量; 混凝土配合比的试配: 至少采用三个不同的配合比: 1)、基准配合比; B W m m wo bo =so go so s m m m += β

砌筑砂浆配合比设计规程JGJT98-2011(完整版)

砌筑砂浆配合比设 计规程 S p e c i f i c a t i o n f o r m i x p r o p o r t i o n d e s i g n o f m a s o n r y m o r t a r J G J T98-2011 2011年

修订过程及主要内容 根据建设部文件建标〔2008〕102号“关于印发《2008年工程建设标准规范修订、修改计划(第一批)的通知》”要求,《砌筑砂浆配合比设计规程》从2008年4月开始进行修订,主编单位为陕西省建筑科学研究院及浙江八达建设 集团有限公司,接到任务后,主编单位立即组建了编制组,确定了参编单位为: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福建省建筑科学研究院、上海市建筑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陕西省第三建筑工程公司、山东省建筑科学研究院、浙江中技建设工程检测有限公司、嘉兴市春秋建设工程检测中心有限责任公司、浙江嘉善县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站、西安市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站、西安天洋建材企业集团,编制人员为: ?李荣孙占利张秀芳赵立群刘军选徐鹏如王文奎何希铨金万春王转英袁永福钱建武张雪琴薛天牢金裕民徐建 黄春文毛国强何富林陈华沈文忠。 任务下达后通过电话、网络等方式各编制单位进行沟通,行业标准《砌筑砂浆配合比设计规程》JGJ98-2000颁布实施至今,距今已有10年之久,该标准对保证作为砌筑砂浆配合比设计规范在工业与民用建筑及一般构造物中所采用砂浆的质量配合比设计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随着建筑技术的发展,材料的更新换代以及其他标准的变化,特别是预拌砂浆的蓬勃发展,通用硅酸盐水泥标准及建筑砂浆基本性能试验方法的修订,都使该标准的继续使用出现了一些困难、可操作性差、工地现场执行难度增大,因此,迫切需要对《砌筑砂浆配合比设计规程》进行修订,以适应建筑技术的发展。根据这些主要问题2008年8月在西安召开了编制组第一次工作会议,确定了编制大纲,明确了主要工作内容及验证试验方案。在上述大量验证试验及调研的基础上,并参考国外先进标准3月形成了初稿, 2009年三月在江苏省姜堰市召开了编制组第二次工作会议,编制组内部对初稿进行了充分的讨论、修改形成了征求意见稿,会后,主编单位根据会议要求及各单位的补充实验对征求意见稿进行了修改,并通过网络在编制组内部进行充分沟通形成了征求意见稿定稿, 2009年7-8月全国范围内开始征求意见工作,收到来自上海、北京、山东、浙江等全国各地从设计、施工、检测等科研机构、施工单位、大专院校的专家的宝贵意见。针对这些意见我们又认真研究,并进行了相应的补充验证试验,最终确定了送审稿的内容。 原标准分五章: 1、总则; 2、术语、符号;3、材料要求;4、技术条件; 5 、砌筑砂浆配合比计算与确定(5.1 水泥混合砂浆配合比计算;5.2 水泥砂浆配合比选用;5.3 配合比试配、调整与确定);本规程用词说明。 新标准分五章: 1、总则; 2、术语;3、材料要求;4、技术条件; 5 、砌筑砂浆配合比的确定与要求(5.1 现场配制砌筑砂浆配合比的试配要求;5.2 预拌砂浆配合比的试配要求;5.3砌筑砂浆配合比试配、调整与确定);本规程用词说明;引用标准名录;附:条文说明。 此次修订的主要内容: 1.增加了粉煤灰水泥砂浆和预拌砌筑砂浆配合比设计的内容; 2. 根据新型墙体材料性能,对砌筑砂浆稠度进行了调整; 3. 在砂浆强度等级上去掉了M2.5增加了M25和M30两个等级; 4.取消了分层度指标,增加了砂浆保水率的要求; 5.根据不同气候区提出了砌筑砂浆抗冻性要求; 6.增加了根据砂浆表观密度实测值及理论值校正砂浆配合比的步骤; 7.将砂浆试配强度计算公式修改为?m,0= k?2。

C20普通混凝土配比设计说明书

砼配合比设计说明书 砼设计标号: C20普通 一、设计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2011) 2、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 F50—2011) 3、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通用硅酸盐水泥标准》(GB175-2007) 4、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G E42-2005) 5、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公路工程水泥及水泥混凝土试验规程》(JTG E30-2005) 7、施工图纸 二、设计要求: 设计强度等级为C20,坍落度90-110mm。 使用部位:通涵基础及防护工程 使用原材料为: 水泥:海螺水泥有限公司生产海螺牌(P.C32.5) 砂:株洲市王十万砂场河砂,细度模数为2.74,属中砂,含泥量1.0 %, 表观密度:2.602g/cm3 碎石:湘乡市棋梓桥水泥厂碎石场;表观密度为2.720g/cm3; 掺配比例,16-31.5(mm):9.5~19(mm):4.75-9.5(mm) =30%:50%:20% 水:饮用水 制作与养生的方法 把用于砼配制的各原材料混合并机械搅拌均匀,性能测试结果符合规范要求后, 制作试件,用人工成型,拌合物分层厚度大致相等的两层装入试模,每层插捣25 次。二十四小时后拆模,再放入标准恒温恒湿养护室里进行养生。 三、配合比参数的初步确定 1、确定试配强度 根据设计规程可知,σ=4.0,试配强度fcu,ο=26.6Mpa 2、计算水灰比 W/B=a a.f b/(f cu,0+a a.a b.f b),式中:粗集料采用碎石取a a=0.53,a b=0.20,水泥富于系数γc=1.00,f ce=1.00*32.5=32.5, 由W/B=a a.f b /(f cu,0+a a.a b.f b) 得出ω/c=0.57 根据《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要求,水灰比取ω/c=0.50,符合耐久性要求。 3、用水量 根据设计坍落度和最大碎石粒径及相关经验,取用水量m wo=175Kg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实例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实例 例题】某框架结构工程现浇钢筋混凝土梁,混凝土的设计强度等级为C25,施工要求坍落度为50~70mm (混凝土由机械搅拌,机械振捣),根据施工单位历史统计资料,混凝土强度标准差σ=4.8MPa 。 采用的原材料:325号普通水泥(实测28天强度35.8MPa ), 密度ρc =3100kg/m3;中砂,表观密度ρs=2650 kg/m3;碎石, 表观密度ρg =2700 kg/m3,最大粒径Dmax=31.5mm ;自来水。 要求: 1、试设计混凝土配合比(按干燥材料计算)。 2、施工现场砂含水率1%,碎石含水率0.5%,求施工配合比。 初步计算配合比的计算 ⑴、 确定配制强度(fcu,o ) fcu,o = fcu,k+1.645σ=25+1.645×4.8=32.9 MPa ⑵、 确定水灰比(W/C ) 碎石 A =0.46 B=0.07 W/C=Afce/(fcu,o+ABfce) =0.46×35.8/(32.9+0.46×0.07×35.8)=0.48 由于框架结构梁处于干燥环境,查表 ,(W/C )max=0.65,故可取w/c=0.48 ⑶、 确定单位用水量(Wo ) 查表取Wo =195 kg ⑷、 计算水泥用量(co ) Co =Wo/(W/C)=195/0.48=406(kg) 查表最小水泥用量为260 kg/,故可取Co =406 kg 。 ⑸、 确定合理砂率值( Sp ) 根据骨料及水灰比情况,查表取Sp =33% ⑹、 计算粗、细骨料用量(Go )及(So ) 用质量法计算: B 、 用体积法计算 方程略 解得:Go =1205.3 kg , So =593.7kg % 332400 195406=+=+++o o o o o G S S S G

最新C30泵送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说明书

C30泵送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说明书

目录 目录 (1) 一、课程设计的要求与条件 (1) 2、已知参数和设计要求: (1) 3、原材料情况 (2) 二、理论配合比设计 (3) 三、理论配合比设计结果 (10) 四、实验室试配配合比设计与试配后拌合物性能测试结果 (10) 3、试配后拌合物性能测试结果 (13) 五、强度测试原始记录与强度结果的确定 (14) 一、7d强度测试 (15) 二、28d强度测试 (16) 一、课程设计的要求与条件 1、配合比设计依据 1、《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2011) 2、《建设用碎石卵石》(GBT14685-2011) 3、《建设用砂》(GBT14684-2011) 4、《公路工程水泥及水泥混凝土试验规程》(JTG E30-2005) 2、已知参数和设计要求: 某工程需要C30商品混凝土,用于现浇钢筋混凝土梁柱。施工采 用泵送方式(管径φ100),施工气温15~25℃。要求出机坍落度为

190±30 mm,而且2 h坍落度损失不大于30 mm。为使混凝土有良好的可泵性并节约水泥,要求掺适量的优质粉煤灰。 3、原材料情况 A、水泥:重庆拉法基水泥厂P·O 42.5R,f ce=50.2MPa,ρc=3.10 (g/cm3),堆积密度1560kg/m3; B、细骨料:①特细砂M x=0.9,ρs1=2.69(g/cm3),堆积密度 1380kg/m3,含泥量1.4%,含水率7%; ②机制砂M x=2.9,ρs2=2.70(g/cm3),堆积密度 1530kg/m3,含粉量14%; C、粗骨料:①石灰岩碎石 5~10mm,ρg=2.67(g/cm3),堆积密度 1380kg/m3,含泥量0.7%; ②石灰岩碎石 10~25mm,ρg=2.67(g/cm3),堆积密度 1400kg/m3,含泥量0.5%; D、外加剂:聚羧酸缓凝高效减水剂(PCA-R),含固量23%,减水 率29.5%,掺量1.5%,,重庆三圣特种建材股份有限公司 E、掺合料:Ⅱ级粉煤灰,ρF=2.42(g/cm3),堆积密度 1320kg/m3,细度22.0%,需水量比99%,烧失量4.72%,掺量8%~12%; F、拌合水:自来水。 4. 组员及任务分配 任务(合作完成配合比设计):1.根据原材料检测数据,遵照现行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要求,进行配合比设计计算;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计算实例JGJ55-2011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计算实例(JGJ/T55-2011) 一、已知:某现浇钢筋混凝土梁,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C30,施工要求坍落度为75~90mm, 使用环境为室内正常环境使用。施工单位混凝土强度标准差σ取5.0MPa。所用的原材料情况如下: 1.水泥:4 2.5级普通水泥,实测28d抗压强度f ce为46.0MPa,密度ρc=3100kg/m3; 2.砂:级配合格,μf=2.7的中砂,表观密度ρs=2650kg/m3;砂率βs取33%; 3.石子:5~20mm的卵石,表观密度ρg=2720 kg/m3;回归系数αa取0.49、αb取0.13; 4. 拌合及养护用水:饮用水; 试求:(一)该混凝土的设计配合比(试验室配合比)。 (二)如果此砼采用泵送施工,施工要求坍落度为120~150mm,砂率βs取36%,外加剂选用UNF-FK高效减水剂,掺量0.8%,实测减水率20%,试确定该混凝土的设计配合比(假定砼容重2400 kg/m3)。

解:(一) 1、确定砼配制强度 f cu , 0 =f cuk+1.645σ=30+1.645×5 = 38.2MPa 2.计算水胶比: f b = γf γs f ce =1×1×46=46 MPa W/B = 0.49×46/(38.2+0.49×0.13×46)= 0.55 求出水胶比以后复核耐久性(为了使混凝土耐久性符合要求,按强度要求计的水灰比值不得超过规定的最大水灰比值,否则混凝土耐久性不合格,此时取规定的最大水灰比值作为混凝土的水灰比值。) 0.55小于0.60,此配合比W/B 采用计算值0.55; 3、计算用水量(查表选用) 查表用水量取m w0 =195Kg /m 3 4.计算胶凝材料用量 m c0 = 195 / 0.55 =355Kg 5.选定砂率(查表或给定) 砂率 βs 取33; 6. 计算砂、石用量(据已知采用体积法) 355/3100+ m s0/2650+ m g0/2720+195/1000+0.11×1=1 a b cu,0a b b /f W B f f ααα= +

C25普通砼配合比设计说明(两档碎石)

C25普通砼配合比设计说明 一、设计要求 1.坍落度:80mm~120mm 2. 砼使用砼灌车运送。 二、使用部位: 隧道套拱及孔桩护壁。 三、设计依据 普通砼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2000); 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041-2000) 四、原材料说明 1.水泥:采用莲花牌P.O42.5R普通硅酸盐水泥。 2.细集料:采用福建南安砂场的中砂,细度模数2.7,表观密度为2590kg/m3,含泥量为0.9%。 3.粗集料:采用永丰石场生产的4.75~31.5mm(9.5-19mm60%、19-31.5mm40%)级配碎石,压碎值为6.1%,针片状含量1.3%,含泥量为0.2%。 4.水:饮用水,符合要求。 5.外加剂:采用福州顺平建材有限公司所产的SP-4型缓凝高效减水剂掺量1.6% 五、确定试配强度 强度标准差:σ=5 试配强度:f cu,o= f cu,k+1.645σ=25+1.645*5=33.2Mpa

2.计算水灰比 经查表:a=0.46;b=0. 07;f ce=42.5*1. 00=42.5Mpa; 水灰比:W/C=(a * f ce )/( f cu,o +a *b* f ce) =(0.46*42.5)/(33.2+0.46*0.07*42.5) =0.57 因按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041-2000)规定,配制钢筋混凝土最大水灰比为0.55。高效减水剂的掺量宜为胶结料的0.5%-1.8%。故:选定水灰比为:0.50;外加剂掺量1.6%。 3.每方砼用水量 每方砼用水量 以规程表中坍落度为90mm的水量为基础,用水量为195 Kg,按坍落度每增加20mm用水量增加5 Kg计算,末掺减水剂时砼用水量应为200Kg,减水剂减水率按15%计算,每方砼用水量=200(1-15%)= 170Kg: 4.水泥用量 C=170/0.50=340Kg/m3 5.外加剂用量=320*1.6%=5.12 Kg/m3 6.砂率 因按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041-2000)规定 故取βs=41% 7.计算粗细集料的用量(重量法),设计砼容重为2400Kg/m3其中:m C0=340K g;m w0=170K g;m Cp=2400K g;βs=41%;

配合比计算公式

混凝土配合比的设计 1.几个概念 ⑴水灰比:是单位体积混凝土内所含的水与水泥的重量比。它是决定混凝土强度的主要因素,水灰比愈小,强度愈高,常用的水灰比为0.4~0..8,现场浇制混凝土常用0.7。 ⑵坍落度:衡量混凝土的和易性的指标,决定单位体积混凝土的用水量。 ⑶配合比:混凝土组成材料的重量比,水:水泥:砂:石,以水泥的重量为标准重量。 2.配合比的设计方法 计算与试验相结合。首先根据混凝土的技术的要求、材料情况及施工条件等计算出理论配合比;再用施工所用材料进行试拌,检验混凝土的和易性和强度,不符合要求时则调整各材料的比例,直到符合要求时为止。 3.混凝土配合比的计算 ⑴配制强度的计算 混凝土的配制强度,可根据与设计混凝土强度等级相应的混凝土立方体强度标准值按下式计算 (2-3) 式中—混凝土的施工配制强度,N/mm2 —设计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N/mm2 —施工单位的混凝土强度标准值,N/mm2 线路施工单位不是专职的混凝土施工单位,不具有近期同一品种混凝土强度25组以上的资料,故的值的选取不能由计算确定,可按强度低于C20的=4;C20~C35的=5,高于C35的=6选取。 ⑵确定水灰比 根据混凝土试配强度、水泥实际强度和粗骨料种类,利用经验格式计 算水灰比值。 采用碎石时 (2-4) 式中 c/W—混凝土所要求的水灰比 —水泥的实际强度,N/mm2 在无法取得水泥强度实际值时可用下式代入 (2-5)

式中 —水泥标号,换算成N/mm 2 —水泥标号得富裕系数,一般取1.13。 注意:出厂期超过3个月或存放条件不良而有所变质的水泥,应重新确定标号,并按实际强度进行计算。 计算所得得混凝土水灰比应与规范所规定得范围进行核对,如果计算所得得水灰比大于表2-14所规定的水灰比时,应按表2-14取值。 ⑶确定水的用量 按骨料品种、规格剂施工要求的坍落度值按表2-15,参考表2-27选用每立方混凝土度用水量( )。 注 1.本袁系采用机械振捣混凝土时的坍落度.当采用人工捣实混凝土时其值可适当增大; 2.当需要配制大坍落度混凝土时.应掺用外加剂; 3.曲面或斜面结构混凝土的坍落度应根据实际需要另行选定; 4.轻骨科混凝土的坍落度,宜比表中数值减少10~20mm 。 表2-16 混凝土用用水量选用表(Kg/mm 3 )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详细步骤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步骤 1.计算配合比的确定 (1)计算配制强度 当具有近期同一品种混凝土资料时,σ可计算获得。并且当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20或C25,计算值<时,应取σ=;当强度等级≥C30,计算值低于<时,应取用σ=。否则,按规定取值。 (2)初步确定水灰比(W/C) (混凝土强度等级小于C60) a α、 b α回归系数,应由试验确定或根据规定选取: ce f 水泥28d 抗压强度实测值,若无实测值,则 ce f ,g 为水泥强度等级值,c γ为水泥强度等级值的富余系数。 ce b a cu ce a f f f C W ααα+= 0,

若水灰比计算值大于表4-24中规定的最大水灰比值时,应取表中规定的最大水灰比值 (3)选取1m3混凝土的用水量(0w m ) 干硬性和塑性混凝土用水量: ①根据施工条件按表4-25选用适宜的坍落度。 ②水灰比在~时,根据坍落度值及骨料种类、粒径,按表4-26选定1m3混凝土用水量。 流动性和大流动性混凝土的用水量: 以表4-26中坍落度90mm 的用水量为基础,按坍落度每增大20mm 用水量增加5kg 计算出未掺外加剂时的混凝土的用水量; 掺外加剂时的混凝土用水量: wa m 是掺外加剂混凝土每立方米混凝土的用水量;0w m 未掺外加剂 混凝土每立方米混凝土的用水量;β外加剂的减水率。 (4)计算混凝土的单位水泥用量() 如水泥用量计算值小于表4-24中规定量,则应取规定的最小水泥用量。 (5)选用合理的砂率值(βs) 坍落度为10~60mm 的混凝土:如无使用经验,砂率可按骨料种 () β-=10w wa m m 0c m

砂浆配合比设计

一、砌筑砂浆 1.砂浆的分类组成材料 建筑砂浆按用途不同,可分为砌筑砂浆、抹面砂浆。按所用胶结材不同,可分为水泥砂浆、石灰砂浆、水泥石灰混合砂浆等。 2.建筑砂浆的组成材料主要有:胶结材料、砂、掺加料、水和外加剂等。 3.砂浆的技术性质 ①砂浆的和易性 砂浆的和易性包括流动性和保水性。 砂浆的流动性也叫稠度,是指在自重或外力作用下流动的性能,用砂浆稠度测定仪测定,以沉入度(mm)表示。沉入度越大,流动性越好。砂浆的保水性是指新拌纱浆保持其内部水分不泌出流失的能力。 保水性不良的砂浆在存放、运输和施工过程中容易产生离析泌水现象。砂浆保水性用砂浆分层度测量仪来测量,以分层度(mm)表示,分层度大的砂浆保水性差,不利于施工。 ②砂浆强度等级:是以边长为7.07 cm的立方体试块,按标准条件[在(20±3)℃温度和相对湿度为60%~80%的条件下或相对湿度为90%以上的条件下]养护至28 d的抗压强度值确定。 ③粘结力:主要是指砂浆与基体的粘结强度的大小。砂浆的粘结力是影响砌体抗剪强度、耐久性和稳定性,乃至建筑物抗震能力和抗裂性的基本因素之一。通常,砂浆的抗压强度越高粘结力越大。 ④收缩性能:指砂浆因物理化学作用而产生的体积缩小现象。其表现形式为由于水分散失和湿度下降而引起的干缩、由于内部热量的散失和温度下降而引起的冷缩、由于水泥水化而引起的减缩和由于砂颗粒沉降而引起的沉缩。 ⑤耐久性

4.砌筑砂浆及配合比设计 砌筑砂浆是将砖、石、砌块等粘结成为砌体的砂浆。砌筑砂浆主要起粘结、传递应力的作用,是砌体的重要组成部分。砌体砂浆可根据工程类别及砌体部位的设计要求,确定砂浆的强度等级,然后选定其配合比。一般情况下可以查阅有关手册和资料来选择配合比,但如果工程量较大、砌体部位较为重要或掺入外加剂等非常规材料时,为保证质量和降低造价,应进行配合比设计。经过计算、试配、调整,从而确定施工用的配合比。 (1) 砌筑砂浆的技术条件 将砖、石及砌块粘结成为砌体的砂浆称为砌筑砂浆。它起着粘结砖、石及砌块构成砌体,传递荷载,并使应力的分布较为均匀,协调变形的作用。按国家行业标准JGJ 98-2000《砌筑砂浆配合比设计规程》规定,砌筑砂浆需符合以下技术条件: ①砌筑砂浆的强度等级宜采用M20,M15,M10,,M5,。 ②水泥砂浆拌合物的密度不宜小于1 900 kg/m3;水泥混合砂浆拌合物的密度不宜小于 1 800 kg/m3。 ③砌筑砂浆稠度、分层度、试配抗压强度必须同时符合要求。砌筑砂浆的稠度应按表4-3规定选用。砌筑砂浆的分层度不得大于30 mm。 ④水泥砂浆中水泥用量不应小于200 kg/m3;水泥混合砂浆中水泥和拌加料总量宜为300~350 kg/m3。 ⑤具有冻融循环次数要求的砌筑砂浆,经冻融试验后,质量损失率不得大于5%,抗压强度损失率不得大于25%。 (2) 砌筑砂浆配合比设计步骤 ①计算砂浆试配强度f m,0(MPa); f m,0=f2+σ ,其中σ= ②计算出每立方米砂浆中的水泥用量Q c(kg);

C20普通混凝土配比设计说明书

砼配合比设计说明书 砼设计标号:C20普通 一、设计依据: 1、中华人民共与国行业标准《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2011) 2、中华人民共与国行业标准《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 F50—2011) 3、中华人民共与国行业标准《通用硅酸盐水泥标准》(GB175-2007) 4、中华人民共与国行业标准《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G E42-2005) 5、中华人民共与国行业标准《公路工程水泥及水泥混凝土试验规程》 (JTG E30-20 05) 7、施工图纸 二、设计要求: 设计强度等级为C20,坍落度90-110mm。 使用部位:通涵基础及防护工程 使用原材料为: 水泥: 海螺水泥有限公司生产海螺牌(P、C32、5) 砂 : 株洲市王十万砂场河砂,细度模数为2、74,属中砂,含泥量1、 0 %,表观密度:2、602g/cm3 碎石 : 湘乡市棋梓桥水泥厂碎石场;表观密度为2、720g/cm3; 掺配比例 , 16-31、5(mm):9、5~19(mm):4、75-9、 5(mm)=30%:50%:20% 水 : 饮用水 制作与养生得方法 把用于砼配制得各原材料混合并机械搅拌均匀,性能测试结果符合规范要求后,制 作试件,用人工成型,拌合物分层厚度大致相等得两层装入试模,每层插捣25次。 二十四小时后拆模,再放入标准恒温恒湿养护室里进行养生。 三、配合比参数得初步确定 1、确定试配强度 根据设计规程可知,σ=4、0,试配强度fcu,ο=26、6Mpa 2、计算水灰比 W/B=a a、f b/(f cu,0+a a、a b、f b),式中:粗集料采用碎石取a a=0、53,ab=0、20,水 泥富于系数γc=1、00,fce=1、00*32、5=32、5, 由W/B=aa、fb/(f cu,0+aa、ab、fb) 得出ω/c=0、57 根据《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要求,水灰比取ω/c=0、50,符合耐久性要求。 3、用水量 根据设计坍落度与最大碎石粒径及相关经验,取用水量m wo=175Kg 4、砂率得确定 根据《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要求,砂率取Sp=33% 5、材料用量得确定 a、水泥用量:

混凝土配合比计算公式

举个例子说明: C35砼配合比设计计算书 工程名称:XX (一)原材情况: 水泥:北水P.O 42.5 砂:怀来澳鑫中砂粉煤灰:张家口新恒n级 石:强尼特5?25mm碎石外加剂:北京方兴JA-2防冻剂 (二)砼设计强度等级C35, feu , k取35Mpa,取标准差(T =5 砼配制强度feu , o= feu , k+1.645

配合比计算实例

配合比计算实例 例题一 某工程为七层框架结构,砼梁板设计强度等级为C25,使用的材料如下: (1)42.5普通硅酸盐水泥(2)细度模数2.6的河砂(3)5~31.5mm的卵石施工坍落度要求为30~50mm,根据经验可确定用水量为160kg/m3,砂率33%,请计算出每立方米砼各材料用量。 1、计算试配强度当无统计数据时,C25砼σ=5.0MPa f cu.o=f cu.k+1.645×σ=25+1.645×5.0 =33.2MPa 2、计算水灰比w/c=αa·f ce/(f cu.o+αa·αb·f ce)=0.48×1.13×42.5/(33.2+0.33×0.48×1.13×42.5)=0.56 (满足干燥环境钢砼最大水灰比要求) 3、计算每立方米水泥用量m w0=160kg/m3 m c0=m w0/(w/c)=160/0.56=286kg/m3 (满足干燥环境钢砼最小水泥用量要求) 4、重量法计算各材料用量m c0+m w0+m s0+m g0=2400 m s0/(m s0+m g0)= 33% 解得:m w0=160kg/m3 m c0=286kg/m3 m s0=622kg/m3 m g0=1262kg/m3m w0:m c0:m s0:m g0=0.56:1:2.17:4.41 例题二 某工程欲配C35砼,坍落度为80mm,工程中使用炼石P.O42.5水泥(富余系数1.13);闽江细砂,细度模数为2.2;河卵石,粒级5~31.5mm。查表后,经调整得出用水量为185kg/m3,砂率为32%,试用计算施工配合比。 1、计算试配强度当无统计数据时,C35砼σ=5.0MPa f cu.o=f cu.k+1.645×σ=35+1.645×5.0=43.2MPa 2、计算水灰比w/c=αa·f ce/(f cu.o+αa·αb·f ce)=0.48×1.13×42.5/(43.2+0.48×0.33×1.13×42.5)=0.45 3、用水量m w0=185kg/m3。 4、计算水泥用量m c0=m w0/(w/c)=185/0.45=411kg/m3(水灰比及最小水泥用量均符合标准要求) 5、按重量法计算基准配合比2400=m c0+m w0+m s0+m g0 βs= m s0 /(m s0+m g0)=32%解得:m s0=577kg/m3m g0=1227kg/m3

M20砂浆配合比设计步骤

M20砂浆配合比设计书(编号:---------) ------------------------------------------ ------------------------

M20砂浆配合比设计步骤 一、试配依据: 1、招标文件 2、图纸设计要求 3、《砌筑砂浆配合比设计规程》JGJ98-2000 4、《建筑砂浆基本性能试验方法》JGJ70-90 5、《锚杆喷射砼支护技术规范》GB50086-2001 二、原材料: 1、水泥:使用福建三德水泥有限公司生产的P·O42.5水泥,其 各项指标检验如下 2、砂:使用-------------其各项指标检验如下

3、水:饮用水 三、配合比设计计算步骤: 1、试配强度(f mo)的确定:б取5.0,则 f mo=f2+0.645б=23.2Mpa 2、用水量:设计稠度为90~110㎜,取488㎏/m3。 3、水泥用量:根据规范要求取W/C为0.43取1134㎏/m3。 4、砂用量:每立方砂浆用砂取砂的堆积密度即为1520㎏/m3。 5、初步配合比为: 水泥: 砂: 水 1134 : 1520 : 488 1 : 1.34 : 0.43 6、根据初步配合比进行试拌检测其稠度,其指标满足设计要求,该配合比即为基准配合比。 7、在保持基准配合比用水量和容重不变的情况下,以基准配合比水泥用量分别增减10%的水泥用量拌制两个不同的水泥用量的配合比,进行稠度、强度和容重检验。 四、各项检验结果汇总见下表:

五、根据检验结果选定: 水泥: 砂: 水 1134 : 1520 : 488 1 : 1.34 : 0.43 为M20砂浆配合比试验室配合比。 ------------------------------------------------------------------------------------------------------

C25普通混凝土配比设计说明书

C25普通混凝土配比设计说明书 砼配合比设计说明书 砼设计标号: C25普通 一、设计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2011) 2、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 F50—2011) 3、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通用硅酸盐水泥标准》(GB175-2007) 4、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G E42-2005) 5、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公路工程水泥及水泥混凝土试验规程》 (JTG E30-2005) 6、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混凝土外加剂应用规范》 (GB 50119) 7、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粉煤灰》)(GB,T1596-2005) 8、施工图纸 二、设计要求: 设计强度等级为C25,坍落度100-140mm。 使用部位:桥梁桩基及系梁 使用原材料为: 水泥 : 湖南韶峰水泥有限公司生产韶峰牌(P.O42.5) 砂 : 株洲市王十万砂场河砂,细度模数为2.62,属中砂,含泥量 1.2 %,表观密度: 2.610g/cm3 3碎石 : 湘乡市棋梓桥水泥厂碎石场;表观密度为2.720g/cm; 掺配比例, 16-31.5(mm):9.5~19(mm):4.75-9.5(mm)

=30%:50%:20% 水 : 饮用水 粉煤灰 : 涟源市渡头塘华润电力公司粉煤灰,?级粉煤灰,掺量为胶凝 材料用量的18% 外加剂 :湖南永利外加剂有限公司YL-C聚羧酸高性能减水剂,掺量为胶 凝材料用量的0.6%。 制作与养生的方法 把用于砼配制的各原材料混合并机械搅拌均匀,性能测试结果符合规范要求后,制作试件,用人工成型,拌合物分层厚度大致相等的两层装入试模,每层插捣25次。二十四小时后拆模,再放入标准恒温恒湿养护室里进行养生。 三、配合比参数的初步确定 1、确定试配强度 根据设计规程可知,σ=5.0,试配强度fcu,ο=33.2Mpa 2、计算水灰比 W/B=aa.fb/(fcu,0+aa.ab.fb),式中:粗集料采用碎石取aa=0.53,ab=0.20,水泥富于系数γc=1.00,fce=1.0*42.5=42.5,粉煤灰掺量为水泥比例18%,查出rf=0.82 fb=rf*fce=42.5*0.82=34.85 由W/B=aa.fb /(fcu,0+aa.ab.fb) 得出ω/c=0.50 根据《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要求,水灰比取ω/c=0.46,符合耐久性要求。 3、用水量 根据设计坍落度和最大碎石粒径及相关经验,取用水量mwo=209Kg

混凝土配合比计算.

幻灯片1 ●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混凝土配合比,是指单位体积的混凝土中各组成材料的质量比例。确定这种数量比例关系的工作,称为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必须达到以下四项基本要求,即: (1) 满足结构设计的强度等级要求; (2)满足混凝土施工所要求的和易性; (3)满足工程所处环境对混凝土耐久性的要求; (4)符合经济原则,即节约水泥以降低混凝土成本。 ● 国家标准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 JGJ55-2000 于2001.4.1施行 幻灯片2 一、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基本参数确定的原则 水灰比、单位用水量和砂率是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三个基本参数。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中确定三个参数的原则是:在满足混凝土强度和耐久性的基础上,确定混凝土的水灰比;在满足混凝土施工要求的和易性基础上,根据粗骨料的种类和规格确定单位用水量;砂率应以砂在骨料中的数量填充石子空隙后略有富余的原则来确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以计算1m3混凝土中各材料用量为基准,计算时骨料以干燥状态为准。 幻灯片3 二、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基本原理 (1)绝对体积法 绝对体积法的基本原理是:假定刚浇捣完毕的混凝土拌合物的体积,等于其各组成材料的绝对体积及混凝土拌合物中所含少量空气体积之和。 1 01.00 =++ + + αρρρρw w s so g g c c m m m m 式中 ρc ——水泥密度(kg/m3),可取2900~3100 kg/m3。 ρg ——粗骨料的表观密度(kg/m3); ρs ——细骨料的表观密度(kg/m3); ρw ——水的密度(kg/m3),可取1000 kg/m3; α ——混凝土的含气量百分数,在不使用引气型外加剂时,α可取为1。 幻灯片4 (2)重量法(假定表观密度法)。 如果原材料比较稳定,可先假设混凝土的表观密度为一定值,混凝土拌合物各组成材料的单位用量之和即为其表观密度。

配合比计算实例

混凝土配合比计算 进行混凝土配合比计算时,其计算公式和有关参数表格中的数值均系以干燥状态骨料为基准。当以饱和面干骨料为基准进行计算时,则应做相应的修正。(干燥状态骨料系指含水率小于0.5%的细骨料或含水率小于0.2%粗骨料)配合比设计需要的基本参数 1、混凝土的强度要求――――强度等级 2、所设计混凝土的稠度要求―――坍落度 3、所使用的水泥品种、强度等级及其质量水平,即强 度等级富余系数 4、粗细集料的品种、最大粒级、细度以及级配情况 5、可能掺用的外加剂或掺合料 配合比计算步骤: 1 根据设计强度等级计算混凝土的配制强度: f cu,o≥f cu,k+1.645σ 2 根据水泥强度、掺合料的种类和掺量及石子种类计算 W/B = αa·f b/(f cu,o+αa·βb·f b) 3 根据要求坍落度、不同种类石子粒径和外加剂的减水 理论用水量:查表

或m'w0=0.25(H -90)+坍落度为90mm 时相应石子粒 径的用水量 H ——设计坍落度(mm )。 掺外加剂时的用水量: m w0 = m ’w0(1-β) β——外加剂的减水率。 4 根据掺外加剂时的用水量和经计算并选定的水胶比计 算胶凝材料总量; 5 根据胶凝材料总量和外加剂的掺量计算外加剂用量; 6 根据胶凝材料总量和掺合料掺量计算水泥用量; 7 计算砂、石用量 1) 确定混凝土拌和物的容重: m fo +m co +m go +m so +m wo =m cp 2) 计算砂石总量; 3) βs =(H -60)0.05+相应水灰比和石子粒径对应的砂率 4)根据砂石总量和选定的砂率值计算砂用量、石用量; 混凝土配合比的试配: 至少采用三个不同的配合比: 1)、基准配合比; 2)、非基准配合比1,基准水灰比+0.05、基准砂率+1%; B W m m wo bo =so go so s m m m +=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