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幼儿的独立生活能力

小班幼儿的独立生活能力

小班幼儿自理能力的培养

幼儿期是人格陶冶的最重要时期,也是可塑性最强的一个时期,尤其是在3岁左右,是走向具有个性人生的起点。然而随着当今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物质水平的提高,以及独生子女的大量出现,对孩子的“溺爱”、“娇生惯养”的现象比比皆是,“包办代替”现象越来越严重导致幼儿的自理能力弱,抗挫能力差。对小班幼儿来说,从家庭来到幼儿园是生活上的一大转折。本来由父母甚至更多的人照顾生活。现在却要开始学习自己照顾自己,能否顺利地进行盥洗、入厕、进餐、午睡、是小班幼儿一入园就首先碰到的难题。本文通过对幼儿自理能力的含义,内容的阐述,分析了培养幼儿自理能力的必要性以及培养幼儿自理能力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措施。我们对小班幼儿的独立生活能力和习惯进行了了解摸底,发现绝大部分家长普遍忽略了小班这个年龄阶段的习惯培养。他们认为小孩子上幼儿园多学点知识,多吃饭才是正事,至于幼儿自身的各方面培养,则认为年纪太小,学不会。因此,家庭中代替多,穿衣、穿鞋、盛饭、盥洗,一切都由父母包下。针对幼儿的现状,我一开学,先按每位幼儿的出生年月对他们作一个较精确的年龄分段,以此作为制订计划的依据,对于年龄偏小的幼儿做到心中有数,然后再提出层次分明、操作性强的具体要求,并自然渗透到各个环节的教育中去。1、要求幼儿学习做自己的事。幼儿每天午睡前后的穿脱衣服问题,一直困扰着教师。如果完全由教师一个个地帮助,不仅

拖延正常的作息时间,还会使幼儿遭受风寒之苦。我先着手教幼儿脱衣动作,选择一种最为简便易学的方法,让幼儿掌握基本的方法,然后再教翻衣动作,并随手折叠好,最后再学1—2种穿衣动作。方法都是从易到难,逐步提高要求。教师从开始时的以帮助穿完为主,逐步过渡到让幼儿自己穿为主,到最后的以指导性语言暗示为主,整个过程,幼儿大都能完成。

幼儿园小班幼儿自理能力的培养

幼儿园小班幼儿自理能力的培养 培养幼儿自我服务能力的最佳时期就是小班阶段,同时也是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和良好生活习惯初步养成的关键期。 从儿童心理发展规律看,年龄越小越单纯,可塑性越强,越容易接受各种影响和教育,此时培养孩子的自我服务能力及习惯越易成功。同时,小班幼儿的基本动作已发展得比较自如,他们已能够掌握各种运用大肌肉的动作和某些运用小肌肉的精细动作,这为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奠定了基础,而且他们自身也产生了独立地进餐、盥洗、睡觉、穿脱衣服的愿望。这时,成人既不能撒手不管,也不能包办一切,而要针对他们的发展水平,提供必要的条件和机会,帮助他们实现生活自理能力的愿望。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曾经指出:幼儿的智力发展应当同时体现在手指的操作、语言的表达和用脑的思考上,动手、动口与动脑三者之间有着息息相关的内在联系。从小给孩子一双灵巧的小手,是促进孩子思维发展、丰富其语汇、增强其自信心的基础和前提。我们不要荒废孩子双手上的智慧,要教给孩子一些实干、巧干的方法和技能,这是孩子学会生存、学会自主的起点。 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幼儿园、家庭、社会、幼儿的共同努力。在这个过程中,只有四者认识一致、态度一致、言行一致、行动一致,才会形成强大的教育合力。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是一项艰巨而漫长的任务,“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不是一下就能奏效的,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孩子还小,只要他自己 能做,就要给他创造锻炼的机会,在此基础上,施以言传身教,辅以耐心细致,结合家园同心,只有这样,培养孩子生活自理能力才能成为现实。 小班 2015.9

育儿知识 一、蹲下来和孩子说话 经常看到有的家长对孩子大声地呵斥:“你连这都不知道。”“快点过来,听到没有?!”……我们做父母的往往认为这样居高临下,命令式的语调能体现自己的威严能让孩子更听话。可是你试过另外一种方法吗:蹲下来和孩子说话。无论是在自己、亲戚、朋友家里还是在公共场合,当你要对孩子说什么的时候,请试着蹲下来,让自己与孩子处在同一高度,用你的手握住孩子的小手,用亲切的目光看着他,然后和颜悦色地对孩子说出你的要求。你是不是发现,用这样的方式对孩子说话,孩子同样听你的话,而且还会更开心地去执行你的“指示”,而且完成得更快更出色呢?达到的是同样的甚至是更好的效果, 二、保护孩子的自尊心 当着生人和外人的面教训孩子最容易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其实,小孩子的领悟能力相当强,当你不想让他做某事时,只要轻轻地摇摇头,或悄悄地对孩子瞪瞪眼睛,他就会明白的,完全没有必要大声说出来。如果你还是不放心,也可以在出门前和孩子达成默契,就当是你们之间的秘密:“如果你看见爸爸摇头,那就说明不能那么做;如果爸爸点头,那就是同意了。” 三、尊重孩子的独立意识 随着孩子逐渐长大,他的自主意识也会随之增长。当你喂他吃饭时他说“我自己吃”,当你帮他穿衣时,他说“我自己穿”,可能他会弄得满身是饭,可能他会把衣服穿得一团糟,但我们不要打击你的兴致,而要信任他,鼓励他,给他学习的机会,否则孩子将永远不会“长大”。 四、相互间多多交流 不要只是一味想知道幼儿的各种想法,也应该把你的想法告诉孩子,例如,爸爸上班时做什么工作,妈妈平时喜欢吃什么,爸爸妈妈对宝宝什么表现感到很高兴等等。对孩子敞开你的心扉,孩子也会同样对待你,交流的问题解决了,父母和孩子相互之间就有了默契,这对孩子的成长有益。 小班 2015.10 如何培养孩子的注意力

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的心得体会

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的心得体会 一个孩子越往上学,越需要自己独立思考能力。这种能力不是到时候就自然具备的,需要家长从小引导,锻炼孩子独立判断、独立做事的能力。 1、学习棋牌类的东西。现在很多孩子学国象、围棋等,棋类东西锻炼思维,毕竟下棋需要自己下,别人帮不上忙,棋子走哪儿,必须要自己判断,自己做决策,锻炼孩子独立思考能力。但有些家长没时间接送孩子去学棋,而且学棋,毕竟是时间长、花费大的事情。其实,孩子在家打扑克,一样起到锻炼独立思考能力的作用。出牌也必须自己做决断,作用是一样的,而且玩扑克更练习孩子的计算能力。我孩子在上小学前,口算多位数加减法、含负数的,已经非常熟练了,主要是靠玩扑克拱猪给大家算账练出来的。现在,淘宝网上有一种分数扑克的,由55张分母从2-11的真分数组成,如1/ 2、1/ 3、、、、10/11。通过玩比大小、金钩钓鱼等,锻炼孩子的计算能力和反应能力,当然孩子独立思考能力也不断加强了。 2、放手让孩子去做。生活中皆是各种能力和行为判断的训练场。比如生活中给孩子一定零花钱,让他自己去支配。去超市,买水,孩子自己就会去比较,哪个优惠,哪个打折,包装大小,自己折算,看哪种合适。比较、思考、判断,只要自己亲自去做事,就能遇到,在做的过程中遇到困难或难抉择的时候,家长帮助分析利弊,最终让孩子自己去决定,从小事做起,点滴培养,孩子在大事时才知道怎样去思考,怎样自己做决定。 3、把孩子玩电子垃圾游戏的兴趣引导到思考学习的轨道中来。现在社会环境变化了,平板、电子产品泛滥,孩子有时间就玩手机、电脑游戏,影响视力,浪费时间。这些东西也是社会发展进步的产物,完全隔离、阻断是不可能的。对孩子来说,学习儿童程序设计可能对孩子帮助最大。因为儿童程序设计主要锻炼逻辑思维和数学知识应用。孩子在应用过程中既能得到游戏的快乐,也能提高数学学习效果。在中、小学阶段blockly和scratch都是孩子学习的不错的编程软件。学儿童程序设计,好处是只有自己想明白了,才能编出来,想不动脑子都不行。 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应当融入到生活和学习的方方面面。这个过程应当是渐进的,应当在具体的活动中培养提高的。当然,有时候孩子理解、进展快慢不同,这时家长的心态最重要。一直平和心态地去培养孩子独立思考能力,最终会有好结果的。

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

生活自理能力是指幼儿在日常生活学会生活自理,从事简单的自我服务的能力,如:自己穿衣服、独立入厕、独立进餐、自己整理衣物等。孩子有了一定的自理生活能力,不仅会满足自身的发展需要,更是孩子在以后社会中赖以生存及发展的根本。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和提高能够促进孩子独立性、自信心的增强,并为其一生奠定良好的基础。幼儿教育作为人生教育的起始站,我们非常注重孩子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孩子能否学会一些基本的生活技能,我们对完成此项任务的困难和可能性进行了分析。 一、幼儿生活自理能力较弱原因分析 第一,家长过度爱护,许多应该孩子自己去做的事,家长习惯包办代替、亲历亲为。孩子是家庭中的“小太阳”“小皇帝”“心肝宝贝”,在家许多大人围着他转,哄他们开心,认为只要孩子吃好、健康就好。因此许多小朋友吃饭要喂,有些爷爷奶奶为了哄好孩子一餐饭,要跟着走好多路,或边喂饭边让孩子看电视;帮他们解小便,穿脱衣服,大人认为这是义不容辞的事。却不知处处包办代替,孩子的独立愿望会渐渐消失,养成依赖心理,从而导致发展迟缓。 第二,认为孩子小、能力差,以后学习也不晚。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听到孩子的这些请求:“我来洗,我来拿,我自己……等等”。但得到的回答往往是:“不行,你还小,不会做。”许多家长认为孩子到了一定年龄,自然而然地就学会自己穿衣服、自己吃饭,现在孩子小,不必急于让他们自己动手,而且越小越难教,孩子大了,学得也快。因此这样教养的孩子在家中一切需要自己动手的事,几乎全由大人包办,养成了严重的依赖心理,使得在各方面的发展,与其它小朋友都有明显的差距。 第三,怕麻烦,嫌孩子动作慢,或吃得脏。由于孩子小肌肉发展还不完善,自控能力差,手眼协调还不够。让孩子自己吃饭常常桌上地上都是,家长嫌脏,认为还不如自己喂得快;有的孩子要自己洗手,结果手没洗干净,还弄湿了衣服,家长后悔没帮他洗;孩子非要自己穿衣服,结果衣服穿反了,还要重穿,耽误了上班时间……所以许多家长认为与其让孩子做,不如自己做,节省时间,减少避免麻烦。其实,家长这种拒绝孩子动手做,包办代替的做法,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妨碍了能力和独立性的发展。 二、培养幼儿自理能力的目的性和必要性。 幼儿是生长发育的关键期,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通过孩子的学习参与、训练、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有利于他们动作的发展。幼儿又是能力培养的最佳期,良好的生活能力将使其终身受益。 (一)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是适应幼儿园集体生活的需要。 孩子从家庭进入幼儿园,置身到一个新的天地,扩大了生活圈,新的环境,好玩的玩具,

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

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 生活自理能力是指幼儿在日常生活学会生活自理,从事简单的自我服务的能力,如:自己穿衣服、独立入厕、独立进餐、自己整理衣物等。孩子有了一定的自理生活能力,不仅会满足自身的发展需要,更是孩子在以后社会中赖以生存及发展的根本。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和提高能够促进孩子独立性、自信心的增强,并为其一生奠定良好的基础。幼儿教育作为人生教育的起始站,我们非常注重孩子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孩子能否学会一些基本的生活技能,我们对完成此项任务的困难和可能性进行了分析。 一、幼儿生活自理能力较弱原因分析 第一,家长过度爱护,许多应该孩子自己去做的事,家长习惯包办代替、亲历亲为。孩子是家庭中的“小太阳”“小皇帝”“心肝宝贝”,在家许多大人围着他转,哄他们开心,认为只要孩子吃好、健康就好。因此许多小朋友吃饭要喂,有些爷爷奶奶为了哄好孩子一餐饭,要跟着走好多路,或边喂饭边让孩子看电视;帮他们解小便,穿脱衣服,大人认为这是义不容辞的事。却不知处处包办代替,孩子的独立愿望会渐渐消失,养成依赖心理,从而导致发展迟缓。 第二,认为孩子小、能力差,以后学习也不晚。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听到孩子的这些请求:“我来洗,我来拿,我自己……等等”。但得到的回答往往是:“不行,你还小,不会做。”许多家长认为孩子到了一定年龄,自然而然地就学会自己穿衣服、自己吃饭,现在孩子小,不必急于让他们自己动手,而且越小越难教,孩子大了,学得也快。因此这样教养的孩子在家中一切需要自己动手的事,几乎全由大人包办,养成了严重的依赖心理,使得在各方面的发展,与其它小朋友都有明显的差距。 第三,怕麻烦,嫌孩子动作慢,或吃得脏。由于孩子小肌肉发展还不完善,自控能力差,手眼协调还不够。让孩子自己吃饭常常桌上地上都是,家长嫌脏,认为还不如自己喂得快;有的孩子要自己洗手,结果手没洗干净,还弄湿了衣服,家长后悔没帮他洗;孩子非要自己穿衣服,结果衣服穿反了,还要重穿,耽误了上班时间……所以许多家长认为与其让孩子做,不如自己做,节省时间,减少避免麻烦。其实,家长这种拒绝孩子动手做,包办代替的做法,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妨碍了能力和独立性的发展。 二、培养幼儿自理能力的目的性和必要性。 幼儿是生长发育的关键期,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通过孩子的学习参与、训练、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有利于他们动作的发展。幼儿又是能力培养的最佳期,良好的生活能力将使其终身受益。

决定孩子一生的36种关键能力03:独立思考能力――孩子的主见比智力更重要如何培养孩子独立思考能力

能力03:独立思考能力——孩子的主见比智力更重要独立思考能力是优秀人才必备的素质之一,让孩子学会独立思考,就必须给孩子独立做决定、自己做事的权利。 【亲子现场】 案例1: 王卓和王亚是姐妹俩,她们经常在一起做功课。王亚的数学学得很吃力,有时候做数学作业做到很晚,姐姐王卓想帮助她,可是王亚始终不愿意。很多时候,王卓已经上床睡觉了,王亚还伏在桌子上做作业。 有一天,王卓睡醒一觉,发现王亚还在写作业,她问王亚在做什么?王亚说有道数学题算不出来,王卓让王亚把题目拿给她看,说她可以帮她解决,可是王亚拒绝了,说: “不用,我自己想想吧。” 王卓起床,将那道题的答案写完放在桌子上,自己又去睡觉了。但是王亚没有看答案,而是自己认真思考。当她困倦了的时候,就起身走走,然后继续坐在桌子前做题。 第二天,王亚的数学作业得了“优”。王卓知道,这是妹妹独立思考的结果。 案例2: 明明今年上一年级了,他的爸爸常年在外出差,妈妈对明明呵护备至,家里什么事情都不让明明做,明明有不同的意愿也常常得不到妈妈的支持,久而久之,他只知道听从于妈妈的指挥,一旦有难以决定或解决的问题,都会向妈妈“求救”。 如果妈妈多注意自己的教育方式,明明缺乏主见、不会思考的缺点就会克服。可是妈妈却将孩子的行为理解为对自己的信赖。 这天晚上8 点多了,孩子还没有回家,妈妈着急地出去找孩子,当走到学 校门口时,看到明明正站在那里,但是学校里面已经漆黑一片。经过询问才知道,明明的几个同学让他在这里等着,说去为明明买吃的了,他就乖乖地在那里等他们。 妈妈立即意识到,孩子是被别人捉弄了。她认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决定以后要逐渐培养孩子的独立思考能力。

中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

中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 生活自理能力是指儿童从依赖到独立的过程,即儿童从依赖成人的帮助,学习认知照顾自己的衣、食、住、行等历程,简单的说,就是自己照顾自己。它是一个人应该具备的最基本的生活技能。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形成,有助于培养幼儿的责任感,自信心,以及自己处理问题的能力,对幼儿今后的生活也产生深远的意义,但现在大部分的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差,以致不能很好的适应新环境,所以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致关重要。 一、幼儿生活自理能力较弱原因分析 1、家长过度爱护。现在的孩子多为独生子女,家长什么事都不要孩子做。像我们班的孩子多数是隔代教育,他们总是“饭来口,衣来伸手”。因此许多小朋友吃饭要喂;帮他们解小便,穿脱衣服处处包办代替使孩子的独立愿望会渐渐消失,养成依赖心理,从而导致发展迟缓。 2、认为孩子小、能力差,以后学习也不晚。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听到孩子的这些请求:“我来洗,我来拿……等等”。但得到的回答往往是:“不行,你还小,不会做。”许多家长认为孩子到了一定年龄,自然而然地就学会自己做,现在孩子小,不必急于让他们自己动手,而且越小越难教,孩子大了,学得也快。因此这样教养的孩子在家中一切需要自己动手的事,几乎全由大人包办,养成了严重的依赖心理。 3、怕麻烦,嫌孩子动作慢,或吃得脏。由于小朋友小肌肉发展还不完善,自控能力差,手眼协调还不够。让孩子自己吃饭常常桌上地上都是,家长嫌脏,认为还不如自己喂得快;有的孩子要自己洗手,结果手没洗干净,还弄湿了衣服,家长后悔没帮他洗;孩子非要自己穿衣服,结果衣服穿反了,还要重穿,耽误了上班时间……所以许多家长认为与其让孩子做,不如自己做,节省时间,减少避免麻烦。其实,家长这种拒绝孩子动手做,包办代替的做法,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妨碍了能力和独立性的发展。 二、培养幼儿自理能力的目的性和必要性 幼儿是生长发育的关键期,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有利于他们动作的发展。3——5岁是能力培养的最佳期,良好的生活能力将使其终身受益。因此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我们必需明确: 1、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可以促进幼儿的大小肌肉群和动作协调性的发展。 著名意大利教育家蒙台梭利指出,动作教育是日常生活练习的课程之

小班幼儿自理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小班幼儿自理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自理能力主要包括自己穿脱衣服、鞋袜、收拾整理衣服、独立进餐、自己洗脸和屁股等。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提出“凡是儿童自己能做的,应当让他自己做”。《纲要》中也明确指出:要培养幼儿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下面针对孩子自理能力差,说一下原因: 1、家庭成员的溺爱包办。现在的独生子女在家庭中由于父母包揽了所有的家务劳动,只重视对孩子的智力投资,轻视了对孩子自理能力的培养,在幼儿园凡是孩子能做的事,老师都注意培养孩子自己学做,从小养成孩子做各种力所能及的事情的习惯。但回到家父母尤其是爷爷奶奶常溺爱孩子,怕孩子自己吃不饱或太慢而急于去喂他,孩子一切生活全部由成人包揽,养成孩子事事依赖成人的坏习惯。 2、孩子没有掌握自理的方法和技能。孩子因年龄小,在自理时常不懂程序和方法,碰到实际困难,爸爸妈妈不是教会孩子,而是去代替孩子做,导致孩子不会自理。 3、缺少必要的反复练习的机会。孩子刚学会穿衣服时兴致很高,且常得到父母的鼓励表扬。但学会后孩子便失去兴趣而不愿再做,父母就代替去做,使得孩子失去了一次次练习的机会。 那么怎样训练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从小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和独立能力呢? 一、增强幼儿的生活自理意识 家长无条件的包办代替,使幼儿形成一种错误认识:自己不愿意干的事情,父母会帮着干(要喝水了,父母会端水来;要起床了,父母会给穿衣服……),我们要通过各种形式,让幼儿知道,自己已经长大了,要不怕苦,不怕累,“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1、对幼儿进行正面教育,增强幼儿的生活自理意识。如通过谈话“我是乖宝宝”、“我长大了”、“我学会了……”等活动,利用提问、讨论、行为练习等形式,让幼儿意识到自己有能力干好一些事情,为自己会干力所能及的事情感到高兴。再如在语言活动(诗歌、故事、看图讲述等)中,帮助幼儿充分理解作品内涵,通过作品中角色的行为,使幼儿受到感染、教育。例如:我们班的王若彬小朋友不会穿脱、整理衣服,刚开始,老师帮助他完成,但是要让云云仔细的看,争取学会,会了方法,下次要让彬彬自己来做,好吗?老师知道云云最棒了。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增强云云的自信心,以提高他的动手能力。 2、通过分辨不同行为(能自理的与不能自理的),巩固幼儿的生活自理意识。我们可以为幼儿准备不同行为表现的各种图片等,让幼儿在比较中提高对自理行为的认识。老师适当的讲解图片,然后问幼儿哪个图片上的宝宝最棒,我们要向他学习这种好的行为,还可以举例用班上的小朋友作比较,来激发幼儿上进的意识。 二、教给幼儿生活自理的技巧 要让幼儿做到生活自理,必须让其明确生活自理的方法。幼儿没学会系鞋带的方法,就谈不上系鞋带;幼儿不会洗脸,就谈不上把脸洗干净;幼儿不知把玩具放到哪里,就谈不上把玩具物归原处……也就是说,即使幼儿有了自理意识,如果缺少自理的技巧,就是想做也做不好。所以,我们还要让幼儿学会具体的生活自理方法。 1、寓教于乐,让幼儿识得自理的方法。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我们可以把一些生活自理技巧编成儿歌、歌曲以及设计成饶有趣味的情节等,让幼儿在游戏、娱乐中学习本领。如在教幼儿如何刷牙以防长蛀牙虫时,我们就教给了幼儿一首蛀牙虫的歌,时时提醒幼儿每天早晚刷牙,而且让张齐天阳小朋友亲自示范正确的刷牙方式,小朋友都认真仔细的看,表现的很棒。

家长应该如何培养孩子独立自主的能力

家长应该如何培养孩子独立自主的能力 家长应该如何培养孩子独立自主的能力培养孩子独立 自主能力的就是把有些事情交给孩子,让他自己去做,这可以有效地提高孩子的自立能力。自主、独立能力,它对孩子的生活、学习以及成年后事业的成功和家庭生活的美满都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力。现在家庭中的很多孩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自主独立能力很差,在现在的家庭教育中,培养孩子的独立自主能力显得尤为重要。一、孩子缺少独立自主能力的现状缺少独立自主能力的孩子。他们的性格胆怯懦弱,习惯躲在成人的背后求得安全。他们害怕一个人独处,而且不相信自己能独立做好一件事,几乎事事都要大人帮助他们来完成。上学后,他们的课堂作业也习惯让父母或别人来帮助,甚至代替完成。这一类孩子往往以弱者的姿态出现,仿佛周围的人都不喜欢他,甚至看不起他的感觉。这个时候,他们几乎对任何东西都不感兴趣,老是显得无精打采和心不在焉,他们喜欢抱怨所有的东西,喜欢让父母顺从他们的心意。他们依恋父母,似乎离开父母他们就什么事也做不了了。他们经常让父母帮助自己,而自己却很少尝试着去做。他们喜欢让父母跟他们一起玩,给他们讲故事,唱歌给他们听,而父母不得不这样做,如果不这样做,他们就会哭闹。就这样,父母成了这类孩子的奴隶。

二、孩子缺少独立自主能力的家庭成因在中国的现实生活中,好多家庭只有一个小孩,许多家长都非常重视孩子的教育,望子成龙,但很少有家长能意识到培养孩子的独立自主生活能力,父母什么家务也不让孩子做,甚至有的学生上了小学吃饭、穿衣还由家长包办,结果造成孩子对父母、家庭、学校环境的过渡依赖,有的小学生连基本的生活处理能力也没有,成为家庭中所谓的:“小皇帝”“小公主”。家里的“小皇帝”“小公主”,全家人对他们百般宠爱,从来不让他做一点点事情。所有事情都有人给他安排得非常周到,衣服脏了有人替他换洗,回到家就有香喷喷的饭吃,作业不会做有爸爸代劳,学校做值日有爸爸帮忙,就连全班组织郊游也有父母跟着替他拿东西和。这样,孩子养成了懒惰、依赖的习惯,什么事情都不会做。上初中了,由于课程增多了,孩子每天在学校里面临的最大困难,就是如何整理自己的课桌。他们的课桌上堆满了各种书籍,作业本、练习册等,每节课之前,还要准备下节课的书,又是英语,又是语文,他们烦了因为他自己不会安排。三、家长如何培养孩子的独立自主能力1、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为了培养孩子的独立自主能力,必须解放孩子的手脚,让孩子自己去做一些他们能够做得到的事情。有些家长总怕孩子做不好,他们总是以担忧的目光注视和提醒孩子,或者干脆替孩子安排好,铺平道路。这种态度和做法,使孩子的手脚受到了束缚,独立自主能力的发展受

幼儿园小班主题活动课件:《生活自理能力培养》

幼儿园小班主题活动课件:《生活自理能力培养》 幼儿园小班主题活动课件篇一:《生活自理能力培养》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掌握正确的穿鞋方法。 2.提高自我服务能力。 3.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4.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5.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活动准备 1.环境创设:在地毯上粘一个圆圈,圆圈里粘有即时贴小星星、小 脚印。 2.物质准备:幼儿鞋架三个,拖鞋若干双,哭、笑小鞋脸各一个, 家长的大鞋若干双。 活动过程 师生互动过程实录 1.入场:在欢快音乐的伴奏下教师带幼儿说儿歌走圈。(儿歌:走走走,走走走,围着圆圈走走走,走走走,走走走,围着圆圈走、走、走。) 师:宝宝们看看圆圈里有什么? 幼:小脚印、小星星 2.和小脚印、小星星玩游戏。教师和幼儿边说儿歌边做游戏:123、

321,我和小脚印做游戏,你也踩我也踩,踩到小脚印快蹲下。123、321,我和小星星做游戏,你也踩我也踩,踩到小星星快站好。 3.玩小脚印的游戏。 (1)师:请宝宝们站在小星星上,你们发现了什么? 幼:许多小脚印。 师:请宝宝看一看小脚印有什么不一样? 幼:有反的脚印,有正的脚印。 师:谁来说一说反的脚印什么样?谁会用小手模仿一下? (2)师:请宝宝动脑筋想办法将反的小脚印变成正的小脚印。(幼儿 将小脚印换位置) 4.玩小鞋的游戏。 (1)师:宝宝们过来坐在小星星上休息。(出示一双幼儿的鞋子)提问:宝宝们发现了什么?(幼儿:是反的)请幼儿将小鞋子摆好。 (2)学习儿歌《小鞋子》:两只小鞋头碰头,好像一对好朋友,小鞋帕向外扣,穿好小鞋到处走。 (3)师:把自己的小鞋子在小脚印上摆一摆,让小鞋子变成好朋友。 5.送鞋宝宝回家。 (出示哭了的小鞋脸)师:小鞋怎么了?咱们一起送鞋宝宝回家。现在,鞋宝宝怎么了?(笑了) 6.穿大鞋游戏。 (1)鞋子配对,请幼儿将爸爸妈妈的鞋子变成好朋友。 (2)穿上大鞋子,拿着自己的小鞋子,在音乐的伴奏下走起来,老师

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

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 生活自理能力,简单地说就是自己照顾自己生活的能力。它是一个人应该具备的最基本的生活技能,也是人的生存能力的具体体现。幼儿期是生活自理能力和良好生活习惯初步养成的关键期。幼儿年龄小,可塑性强,容易接受各种影响和教育,此时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及习惯容易成功。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首位,既要高度重视和幼儿受保护、受关照的需要,又要尊重和满足他们不断增长的堵路要求,避免过度保护和包办代替,鼓励并指导幼儿自理、自立的尝试。从小对幼儿进行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对幼儿的全面发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生活自理教育中渗透着安全教育,自我保护意识、服务意识的培养;生活自理教育能促进幼儿思维能力的发展,如知识经验的积累,做事过程中的统筹安排,且在教育者的引导下,幼儿还可以学习迁移已有经验;幼儿在学习体验中,可以养成良好的习惯,形成良好的品德;还可以提高环境的适应能力,增强自信心,提高审美能力,为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另外,针对不同年龄特点开展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是幼儿自我教育的最好形式,对于有而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也十分有益,孩子们在获得自理能力的过程中意志力、坚持性以及克服困难、承受挫折的能力也得到锻炼。 家庭和幼儿园是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两个重要场所,这两者教育直接影响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的提高及习惯的养成。然而,现在孩子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生活自理能力差,依赖性较强,究其原因就是幼儿园与家庭教育相脱节,例如:在观念上,你认为培养生活自理能力对孩子发展很重要,而他却认为学习知识技能更重要;在内容上,你现在正引导孩子刷牙,他却全然不知;在方法上,你用游戏、故事等适合孩子的方法,他却只有命令训斥的方法;在评价上,你总会看到孩子的点滴进步并不断鼓励,他却总看到别的孩子好,自己的孩子不行。当双方这些不一致的教育同时作用在一个孩子身上时,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怎么提高?习惯有怎么能养成呢? 在家庭中,造成孩子生活自理能力差的主要原因是:家庭成员对孩子过分溺爱,事事处处倍加呵护,饭来张口,衣来伸手,这是造成幼儿生活能力低下的首要原因;其次,家长的包办代替剥夺了孩子学习和锻炼的机会,并使其形成了依

浅谈家庭教育中如何培养孩子的自立能力

浅谈家庭教育中如何培养孩子的自立能力 家庭是孩子首先接受教育的地方,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无庸讳言,身为父母都希望孩子能专心于学业,长出息,长本事,能够出人头地。这种望子成龙的想法,对家庭、对自己都是有益的。但由于每个人的素质、能力、所处的环境与条件等诸方面原因,并非每个人都能遂愿,都能成功。对孩子,家长只能心平气和的坐下来与其建立一种和谐的关系,互相尊重,互相关心,平等探讨,共谋发展。作为父母主要是做好孩子的参谋和后勤,重点是培养孩子的自主性和独立性,还孩子自由的发展空间。?1给自主,任孩子随心所欲的安排自己的事情 我认为营造一种“海阔凭鱼跃,天空任鸟飞”的平台,是父母应尽的义务。天下最爱孩子的人莫过于父母,哪个父母不渴望孩子少走弯路,早日成才?问题是应明白该如何努力。寓教育于日常生活的言谈举止中,应当让家庭充满平等、理解、互助、宽松、和睦的气氛,让孩子在潜移默化地体味民主的教育方式,与孩子讨论对一些事情的看法,引导孩子弃恶扬善,提高自我接纳程度,并不断肯定孩子的各种努力,鼓励孩子走向成功,这样做就会极大地提高孩子的自信心、自尊感和成就欲望。让孩子从小就养成了敢想、敢问、敢干的创新精神。 平时孩子能够自己做的事情,要放心的让他自己做,尊重孩子的选择,尽管他自己做得不是最好,但他努力了并且一直为做的更好而努力。?“少年若天性,习惯成自然”。给予孩子自由发展的空间也

是有限度的。就象不能上高速公路上踢足球一样。适时点击一些普法知识,培养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审美观,增强社会责任感,养成正直、诚实、进取的品格,把自己的自主和自由限定在道德、伦理、法规的大棋盘中,树立辨证的、科学的、健康的、全面的、与时 2给目标,令孩子欣然接受地追求自己的梦 俱进的发展观。? 想?这里探讨的是父母如何给孩子当好参谋和向导的问题。同孩子平等协商、心平气和地商定一个彼此都能认可的目标,并为之矢志不渝地奋斗,锲而不舍地干到底。常言道,人无压力轻飘飘。要有自我加压、思危奋进的意识,事实上人有一定的压力才能出成绩。要深信人的可塑程度和潜能发挥,要让孩子自己明白“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理想、抱负是每个孩子心灵世界的灿烂阳光。父母为孩子谋划设计的目标,是指导性的、协商性的,而不是强迫命令式的。一溃千里的事是父母不忍心看到的,累死也做不到的事,父母也绝对不会逼,由孩子好之为之,但莫辜负了自己的天赋和大好年 华! ?同时还要注意帮助孩子克服好高鹜远、不脚踏实地的毛病,把对理想的追求与现实的努力密切结合起来,从现在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夯实做人之本,养成做人、做事与学习的良好习惯,严肃认 3给习真,一丝不苟,扎扎实实地沿着既定的人生轨迹走下去。? 惯,让孩子主动地做自己的事情?良好的习惯是培养孩子自主、独立的关键。在教育孩子方面,有很多家长过分的溺爱孩子,致使孩子养成很多不良习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造成孩子过分依靠父母,什么事情都不能独立自主的完成,只要父母能代劳的就疏于动手,养成

智力障碍儿童生活自理能力培养

智力障碍儿童生活自理能力培养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智力障碍儿童的社会适应问题逐渐成为特殊教育领域关注的问题,促进学生社会化逐渐成为特殊教育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提高智力障碍儿童的社会适应能力,让他们掌握参与社会的技能,能够自理自立,不仅是衡量特殊教育质量的重要标志,而且是提高智力障碍儿童生存质量的重要保证。所以培养智力障碍儿童的生活自理能力是特殊教育的重要部分。培养智力障碍儿童的生活自理能力,不但能减轻家庭的负担,还能减轻社会的负担。通过一定的强化训练,使智力障碍儿童在饮食、衣着、大小便、睡眠、个人卫生和安全方面掌握基本的知识,提高这些方面的自理能力。借助于在培智学校实习半年的机会,通过日常对智力障碍儿童生活自理能力的观察与思考,本人主要以对智障儿童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为主题展开,介绍当前我国智障儿童的现状,智障儿童的介绍,提高智障儿童生活自理能力的对策等展开讨论。 关键词:智障儿童;生活自理;能力;培养 一、智力障碍儿童的介绍 (一)儿童智力障碍的分级简介 按照智商分数和社会适应障碍程度两个基本指标将儿童智力障碍分为四个等级 1.轻度智力障碍 智商70~55分(以韦氏智力测验为例,下同),同时具有轻度的社会适应障碍。轻度智力障碍儿童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能承担简单的家务劳动。早期教育对他们的发展十分重要,他们可以进入幼儿园、学前班接受早期康复训练和学前特殊教育,在小学正常班级随班就读。他们在学科学习(如语文或数学等课程)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困难,但大多数人能完成小学阶段的基本学习,具有一般日常生活所需的语言交往能力.具有简单的阅读和应用写作能力(如写留言条、请假条、简单的应用文书等),具有简单的计算能力;青少年期可以接受职业教育和职业训练,成年后可以从事简单的职业劳动,参与社区生活。他们在生活环境变化时需要得到他人的支持和帮助。 2.中度智力障碍 智商55~40分,同时具有中度的社会适应障碍。中度智力障碍儿童具有一

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

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 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和提高能够促进幼儿独立性、自信心的增强,并为其一生奠定良好的基础。幼儿教育作为人生教育的起始站,我们非常注重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幼儿能否学会一些基本的生活技能,我们对完成此项任务的困难和可能性进行了分析。 一、幼儿生活自理能力较弱原因分析 第一,家长过度爱护,许多应该孩子自己去做的事,家长习惯包办代替,亲历亲为。孩子是家庭中的“小太阳”“小皇帝”“心肝宝贝”,在家许多大人围着他转,哄他们开心,认为只要孩子吃好、健康就好。因此许多小朋友吃饭要喂,有些爷爷奶奶为了哄好孩子一餐饭,要跟着走好多路,或边喂饭边让孩子看电视;帮他们解小便,穿脱衣服,大人认为这是义不容辞的事。却不知处处包办代替,孩子的独立愿望会渐渐消失,养成依赖心理,从而导致发展迟缓。 第二,认为孩子小、能力差,以后学习也不晚。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听到孩子的这些请求:“我来洗,我来拿,我自己……等等”。但得到的回答往往是:“不行,你还小,不会做。”许多家长认为孩子到了一定年龄,自然而然地就学会自己穿衣服、自己吃饭,现在孩子小,不必急于让他们自己动手,而且越小越难教,孩子大了,学得也快。因此这样教养的孩子在家中一切需要自己动手的事,几乎全由大人包办,养成了严重的依赖心理,使得在各方面的发展,与其它小朋友都有明显的差距。 第三,怕麻烦,嫌孩子动作慢,或吃得脏。由于小朋友小肌肉发展还不完善,自控能力差,手眼协调还不够。让孩子自己吃饭常常桌上地上都是,家长嫌脏,认为还不如自己喂得快;有的孩子要自己洗手,结果手没洗干净,还弄湿了衣服,家长后悔没帮他洗;孩子非要自己穿衣服,结果衣服穿反了,还要重穿,耽误了上班时间……所以许多家长认为与其让孩子做,不如自己做,节省时间,减少避免麻烦。其实,家长这种拒绝孩子动手做,包办代替的做法,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妨碍了能力和独立性的发展。 二、培养幼儿自理能力的目的性和必要性。 幼儿是生长发育的关键期,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通过幼儿的学习参与、训练、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有利于他们动作的发展。幼儿又是能力培养的最佳期,良好的生活能力将使其终身受益。因此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我们必需明确:

培养孩子自立的十大方法

培养孩子自立的十大方法 1.给孩子一个空间,让他自己往前走 婴儿最初喜欢生活在母亲的怀抱里,但是他不能永远这样生活。随着孩子的慢慢长大,家长应该离职地逐渐扩大孩子的生活空间,才能有利于他的健康成长。 2.给孩子一段时间,让他自由支配 有一位聪明的家长,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每天给孩子一段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孩子有时是玩,有时去读自己喜爱的一本书,有时是画画,当然,有时忙来忙去什么也没干成,但是孩子逐渐懂得了珍惜时间,学会了做计划。 3.给孩子一个条件,让他自己去锻炼 一年纪的小学生要不要自己洗碗?不少家长是拿不定主意的。有位家长却特意为孩子准备了一个小板凳,对孩子说:我知道你特别爱干活,想自己刷碗,可是水龙头太高,你够不到,妈妈给你准备了小板凳…。.孩子兴奋地喊着:谢谢妈妈!马上就登上小板凳高兴地学着大人的样子去洗碗了。 4.给孩子一个问题,让他自己找答案

每个孩子都会无休止地提出一个又一个问题,但是问题的答案如何去得到呢?经验告诉我们:孩子爱不爱提问题,是关系到孩子成长的一个重要因素,而孩子如何去得到答案,则是关系孩子成材的重要因素。 5.给孩子一个困难,让他自己去解决 困难家庭的生存环境,为孩子创造了艰苦锻炼的条件。但是现在生活水平普遍提高了,在顺境下如何成功的教育孩子,的确是当前急需探讨的问题。有经验的家长多是想办法给孩子设置一些困难,而且不限于生活方面的困难,让孩子去解决,从而培养孩子的能力和优秀品质。 6.给孩子一个机遇,让他自己去抓住 生活中常常充满着各种各样的机遇,问题是往往是成人替孩子去捕捉,这样孩子永远学不会走向成功,所以家长的任务应该是只提供或指出各种机遇,启发孩子自己去抓住。 7.给孩子一个冲突,让他自己去讨论 孩子在一起难免有矛盾,这个解决矛盾的过程,正式孩子健康成长,走向成熟的过程。如在排黑板报、排

小班自理能力计划

小班自理能力计划 本学期,根据我班幼儿自理能力的情况,我对本班幼儿自理能力的培养制定以下计划: 一、首先要增强幼儿的生活自理意识。 现在由于在家庭中父母包揽了所有家务,只重视孩子的智力投资,而没有提高幼儿的生活自理意识,使幼儿形成一种错误认识:自己不愿意干的事情,父母会帮着干(口渴了,父母会端水来;要吃饭了,妈妈会喂;要起床了,父母会给穿衣服……),根据这些事例,我想通过故事“我是乖宝宝”“好孩子”“我长大了”等,让幼儿知道,自己已经长大了,自己有能力做好一些事情,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还让幼儿判断对与错,通过分辨哪个图片上的宝宝最棒,我们要他学谁,为什么?学什么?还可以举例用班上的小朋友作比较,从而激发幼儿上进的意识,又增强幼儿生活自理的兴趣。让幼儿学习认真盥洗:学会正确地刷牙和使用手帕、毛巾、便纸等,熟悉地使用勺子、筷子;能独立做力所能及的事并逐步养成物归原处的习惯(例如:摆放桌椅、洗脸、把自己玩完的玩具放回原处等等)。 二、其次用一些富有童趣的儿歌、故事,激发幼儿自己动手尝试的兴趣。 我们知道,孩子不是一出生就会做任何事情的,都是由成人教了从不会到会的。我们在教给孩子一些简单的生活自理方面的技能时,要先将动作的要领直观地演示给孩子看,把动作的顺序、方法解释清楚,边讲边示范,如果配上富有童趣的歌谣效果更好。比如:学

习漱口时,配上歌曲《漱口歌》手拿花花杯,喝口清清水,抬起头,闭上嘴,咕噜咕噜吐出来;教给孩子洗手的方法,配一些生动形象、琅琅上口的儿歌:“手心手心搓搓、手背手背搓搓、手指缝搓搓、手指间搓搓、小手洗个澡、用力甩一甩!”又如,孩子学习叠裤子时,可说“两个好朋友(裤腿)要互相拥抱,并一起弯弯腰”等等,这些都会激发幼儿亲自动手尝试的兴趣。 三、利用生活和游戏给孩子练习的时间和机会。 幼儿自理能力的提高,需要通过反复练习来获得,那么如何提供给孩子各种练习的机会呢? 我们可抓住日常生活中每一个可利用的机会,为幼儿提供练习的机会。例如在幼儿小便、洗手、喝水时,我们都尽量让幼儿自己动手来提高这方面的能力,幼儿小便后提不上裤子,就教他用两手向上提前边和后边;还有洗手的正确方法,如何洗,怎样打香皂。我们抓住孩子生活的每个细节去指导、监督幼儿使其形成习惯。游戏是幼儿自愿参加的轻松愉快的活动,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我们可以充分利用游戏来加强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如在孩子在玩桌面玩具时,我们提供雪花片、积木等,让孩子练习搭雪花片、积木等动作来训练幼儿小手的灵活性:在课间活动时,我带领幼儿一起玩手部游戏,让幼儿在游戏中提高手指的灵活性,从中也可学到一些生活小知识(如;吃饭、穿衣、穿鞋等)。 四、开展适当的自理能力比赛,在竞争之中促自理。

如何培养孩子独立自主的生活能力

《如何培养孩子独立自主的生活能力》 孩子缺乏独立自主性怎么办? 现在很多家长存在着这方面的困扰。随着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孩子习惯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状况,十几岁了没有洗过衣服、烧过饭的孩子比比皆是,而上大学了还要把脏衣服拿回家来让妈妈洗更是司空见惯的事。 那么,什么是“独立自主”? 就是指,孩子在思考、想象和活动中,不依赖、不追随别人,能够相对独立地进行某项活动或者完成某件事情。独立自主是健康人格的表现之一,它对孩子的生活、学习质量以及孩子成年后事业的成功和家庭生活的美满都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孩子的“独立自主”性,主要表现在学习和日常生活两个方面。今天,我们探讨的主题是《如何培养孩子独立自主的生活能力》。主要从:“孩子缺乏独立自主性的原因”和“培养孩子独立自主性的方法”两个方面来进行阐述。 是什么原因造成了孩子生活自理能力不强和缺乏独立自主性呢? 我们在座的家长不妨想一想,我们自己的孩子独立自主性好不

好?如果不好,那么您认为是哪里出了问题?或者自己哪里做的不到位,让孩子产生了依赖性和惰性的心理?其实,生活中有很多这样的例子,也许我们意识不到这些举动原本是错误的行为,而恰恰是这些习惯性的生活细节,导致了孩子自幼便缺乏独立自主性的锻炼机会。 任何一个孩子,都是由于父母的教育和环境的影响,才形成了不同的人格品质和能力的。 在现实生活中,有一些家长怕累着孩子,怕孩子做不好,自己重新再做太麻烦,因而不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例如:有的孩子说,妈妈我帮你洗碗吧!妈妈则连忙推托说:“你快一边玩去别捣乱了,你这么小哪会洗碗啊?洗不干净我还得冲洗刷不说,不小心兴许还得把碗给我打了。”如果家长的话再多一点儿,还会不停唠叨着,这碗可是从哪里买来的,可是花了多少钱等等。家长觉得这是一种得不偿失冒险行为,所以不肯放心和放手地让孩子去尝试,而孩子又何苦呆着没事找这番数落呢?有过一两次的教训后,渐渐就失去帮忙刷碗的兴趣了,潜意识里就会形成一种“我不行,我可刷不好碗”的这种不成文的意识了。 还有一些家长认为,吃饭、穿衣等生活技能不用练,等孩子长大了自然就会了。其实,这种观念是不正确的,会使孩子从小就养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事事都依赖父母的坏习惯,也将导致

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培养研究方案

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培养研究方 案 【内容导航】第1页: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培养研究方案第2页: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培养研究开题报告第3页: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培养研究方案第4页: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培养调查表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建立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使幼儿掌握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这说明幼儿园有义务引导幼儿提高自理能力。陶行知先生认为脱离生活,脱离劳动的传统教育,会扼杀儿童的身心发展。利用日常生活的各个环节,运用各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对幼儿进行自理意识和自理能力的培养。这样才能使陶行知的“解放学生的脑,解放学生的手”教育思想得以真正体现,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幼儿时期是人生

的最初阶段,2~4岁是儿童生活自理能力和良好生活习惯初步养成的关键期。抓住幼儿期这个黄金期,关注幼儿的需要,通过科学合理的方法,培养幼儿良好的自理能力对幼儿、家长和幼儿园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课题研究现状分析 随着独生子女和二胎现象的普遍,独生子女和二胎孩子身上的一系列问题也就突显出来,如:不会自己提裤子、不会自己穿鞋子、不会自己吃饭、不会自己接水喝、遇到问题只会哭闹等等。这些都是由于家长的过分关心和包办,从而掠夺了孩子形成自理能力而造成的。通过本课题的实施帮助幼儿适应幼儿园生活,提高幼儿生活自理能力,摆脱对父母的依赖,逐渐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培养良好的社会适应性。 三、研究目标 1、通过家园互动提高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 2、提高幼儿的独立能力,培养幼儿

良好的社会适应性。 四、课题研究的时间 2014年12月——2015年7月 五、课题研究的方法 1. 调查法: 通过调查问卷或面谈的形式,了解幼儿在家的表现和情况。 2. 观察法:有目的、有计划的观察幼儿在日常生活中行为的表现情况,并进行记录、跟踪、分析。 3. 经验总结法: 通过有同仁讨论、分析、总结,形成相应的策略,再实践、再总结。 4. 个案研究法:通过对个别幼儿进行跟踪培养观察,了解记录其能力形成的过程与方法。 5. 行动研究法:通过在日常的教学中创设一些情境活动,进行幼儿自理能力的培养,根据实际工作者的现状调查分析、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采用行动研究法,边实践边调查边研究,教师对自己采取的教育方法在实施过程中要进行设计——探索——反思——总结。注

浅谈培养孩子独立自主的生活能力

浅谈培养孩子独立自主的生活能力 现代孩子的惰性、依赖性并不是独生子女与生俱来的弊病,而是家长没有培养宝宝独立性的意识,反而不停地阻止了宝宝;当孩子长大了,想要孩子独立的时候,孩子却早已经习惯了家长的庇护宠爱和无条件的包办替代。这时候要想要孩子重新学会独立,就会变得更加艰难和吃力了。如此说来,父母真成了让孩子没有形成独立意识的罪魁祸首了!所以,父母应该形成这样一个意识:在宝宝小的时候就要抓住机会,锻炼宝宝的独立性,培养宝宝的独立意识。 那什么叫自主?什么叫独立呢?顾名思义,自主,就是自己做主;独立,就是单独的站立,不依靠他人。这是一个人生存和发展的必备技能和先决条件,当然孩子也不列外。特别是二十一世纪的新一代,他们将面临着更大的挑战,更应该从小就能够自主独立。但自主性和独立性并非天生就有的,更不是靠一时的说教就能培养的,它是在生活实践中反复强化、长期积累的结果。那怎样才能从小培养孩子的自主性、独立性呢?主要从:“孩子缺乏独立自主性的原因”和“培养孩子独立自主性的方法”两个方面来进行阐述。 任何一个孩子,都是由于父母的教育和环境的影响,才形成了不同的人格品质和能力的。孩子自主性差,主要是父母和抚养人对孩子管的太严。这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什么事情都由父母替代,孩子没有锻炼的机会,吃饭、穿衣、和其他孩子在一块接触,什么事情都由父母和其他抚养人照看的很紧,孩子自己不能轻举妄动,这样的孩子独立性很差,因为他没有机会学习,得到各种能力,在家很厉害,出去什么都不会。例如:有的孩子说,妈妈我帮你洗碗吧!妈妈则连忙推托说:“你快一边玩去别捣乱了,你这么小哪会洗碗啊?洗不干净我还得冲洗刷不说,不小心兴许还得把碗给我打了。”如果家长的话再多一点儿,还会不停唠叨着,这碗可是从哪里买来的,可是花了多少钱等等。家长觉得这是一种得不偿失冒险行为,所以不肯放心和放手地让孩子去尝试,而孩子又何苦呆着没事找这番数落呢?另一种情形是父母,特别是母亲,个性很强,做事特别认真,有的甚至刻板,比较专政,缺乏民主气氛,常常指责和批评孩子,这样的孩子也缺乏自主性,因为他没有自信心,什么事情都怕做错,怕受到指责,他当然做不好。再有一些家长认为,吃饭、穿衣等生活技能不用练,等孩子长大了自然就会了。其实,这种观念是不正确的,会使孩子从小就养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事事都依赖父母的坏习惯,也将导致孩子形成一种惰性心理,遇到问题不肯动脑筋思考,遇到事情也无法独自处理。从儿童发展的观点来看,不给与孩子锻炼的机会,就等于剥夺了孩子自理能力发展的机会,久而久之,孩子也就丧失了独立能力,对其成长非常不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