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北京中医药大学

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2012年)

北京中医药大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2012年度)

2012年,我校积极应对医疗卫生制度和高等医学教育变革,在本专科教学工作中坚持改革创新,加强制度建设和内涵建设,取得了许多新的成绩,教育教学质量得到了稳步提升。

一、本科教学基本情况

2012年,我校对本科教育的专业结构进行了优化调整,将原来的制药工程专业(工学)调整为中药制药专业(理学),同时申报了药学专业(理学),目前本科教育共设有中医学、中药学、中药制药、药学、针灸推拿学、公共事业管理(卫生事业)、工商管理(医药企业)、护理学、英语(医学)、法学(医药卫生)10个本科专业,较上一年度增加了1个专业,涵盖医学、理学、工学、文学、法学、管理学6大学科门类。2012年,我校全日制本科生共5634人(含大陆学生4642人、台港澳学生262、留学生730人),全日制在校生共计9279人,本科生占全日制在校生总数的比例为60.7%,较上一年度下降了1.49%。

2012年,我校在全国31个省市招生,实际录取1100人。其中:男生337人,占31%,女生763人,占69%;预备党员2人,共青团员1067人,群众31人;汉族977人,少数民族123人,其中政策

性招收少数民族学生43人。我校今年本科录取生源质量在往年的基础上全面提升,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一是我校在全国26个省市本科全部为一志愿一次性投档录取;二是24个省市最低录取线均高于2011年,平均高出一本线34分,各省市平均分高出一本线59分。呈现整体上升水平;三是医学类各专业、制药工程(生物制药)达到专业志愿匹配率100%,岐黄国医实验班学生均为第一专业志愿录取;四是本科新生中男生所占比例相比2011年上升6%:岐黄国医实验班男生26人,占42%,比2011年增加25.33%;五是岐黄国医实验班学生基本素质优秀,16个省市岐黄国医实验班学生得分率高于80%。卓越医师培养计划各省市录取平均分数平均高出一本线79分,相比于2011年平均上升了9分;六是自主招生报名生源省份为历年最高水平,达到28个。

我校2013届本科毕业生共862人,截止2013年8月31日教育部就业率统计时点,落实去向818人,去向落实率(初次就业率)达到94.90%,其中升学287人,占33.29%;出国47人,占5.45%;就业 484人,占56.15%;未就业44人,占5.10%。我校以问卷调查的形式对长期招聘我校毕业生的用人单位进行《北京中医药大学毕业生培养质量、就业服务及社会需求调查》。其中问及贵单位对我校毕业生总体满意度,分为很满意、满意、一般、不满意、很不满意5级评分,用人单位选择满意的比例占80%;选择一般和很满意的比例各占10%。

二、本科教学质量提升和保障的发展思路和改革举措

学校认真贯彻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文件精神,坚持将人才培养作为学校的中心工作,将本科教学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始终把人才培养质量放在首要位置。2012年学校共召开了31次校长办公会,其中有23次研究了教学工作,3次常委会研究了教学工作。

我校有关质量提升和质量保障的发展思路可以概括为以下两点:其一,坚持内涵式发展。以“稳定规模、优化结构、强化特色、注重创新”为指导,走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促进办学特色和办学水平同步提升。树立科学的教学质量观,注重创新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注重综合性,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素质;注重实践性,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注重开放性,培育学生的国际视野和尊重多元文化的博大胸怀;注重选择性,为学生创造更加灵活多样的学习机会。其二,坚持科学化发展:中医药人才培养要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医学模式转变和卫生政策调整的要求,更好地体现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相融合、中医教育与现代医学教育相融合、院校教育与毕业后教育及终身教育相融合的时代特征。

我校有关质量提升和质量保障的改革举措主要有: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创新教育教学方法与内容,改革考核评价模式;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发挥实践育人作用;加强教风学风建设,提高我校师资水平;加强教学质量监控机构和制度建设,完善教学质量约束与激励机制;推进中医药文化传承创新,培育中医

药大学精神;加强国内外合作交流,共享教育教学资源。

三、继续推进本科教学改革创新,探索本科人才培养新模式

我校是全国中医药行业高校中的窗口院校,在引领中医药高等教育发展方面肩负重要使命。近年来,我校积主动适应新医改和国家医药卫生人才规划的新需求,从招生、学制等形式改革,到教育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内涵创新,开展了一系列改革实践工作,逐渐形成了分阶段、分层次的可持续发展的教育改革体系。

1.中医学专业实验班。从2007年开始,开办了“中医学专业实验班”,采用“院校教育与传统教育”相结合的模式,在行业院校中引起了较大反响。中医学专业实验班至今连续招生7届学生,第一届已于2012年7月顺利毕业,32名学生中有24名通过保送和考研进入研究生学习阶段,7名学生在医药相关工作岗位工作,1名学生立志明年继续考研。

2.中医高中预科“杏林班”。我校与“国家中医药发展综合改革试验区”试点单位北京宏志中学合作开办杏林班——中医高中预科班,现已连续招收两届学生。该班是为了弘扬祖国传统文化,培养有志于从事中医药事业的人才,将中国传统文化知识与中医药知识教育前移至高中阶段,进一步推动中医药文化进校园的深层次发展,2011年,我校与北京宏志中学将首次合作,共同举办中医高中预科“杏林班”,在高中阶段开设《中国古代哲学基础》、《国学导论》、《中国传统文化导论》和《中医药学知识概论》等中医药背景知识课程。

3.“卓越医师培养计划”。我校于2011年开始探索,2012年正式实施卓越医师培养计划,共开设卓越中医师、卓越中西医结合医师、卓越针灸推拿医师、卓越对外交流医师4个方向,其培养模式为5年医学基础教育加3年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将住院医院规范化培训引入院校培养模式,毕业授予医学学士学位与临床医学硕士学位。该培养计划在学制上实行“分阶段”培养,同时,秉承了长学制教育“一贯制”的教育思路,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院校教育与毕业后教育相结合,以培养高质量的卓越中医师为目的,是中医院校中第一所实施卓越医师计划的学校。

4.岐黄国医实验班。该实验班采取本科五年与直接攻博四年相结合的模式。培养目标是培养系统掌握中医药知识,精通中医经典理论,了解必要的西医学知识,运用中医学思维方式与临床技能,从事中医医疗、预防、保健等工作的中医药临床精英人才。前五年按本科教学计划进行培养,在第四学年末进行分流考核。考核合格者按临床专业博士学位、并结合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计划培养,达到培养要求者,授予医学学士学位和临床医学博士专业学位。为达到培养目标,学校将为本班学生在入校后每人配备一名知名教授作为导师,全程实行“名师+名医”培养法,即选择最优秀的教师授课,最有名的医师跟诊。

5. 京华传承班。2012年,我校依据多途径办学理念,与北京中医医院合作,筹备开办京华传承班,拟于2013年正式招生。该班的人才培养模式将充分利用北京名老中医工作站,全程实施导师制,

学生自入学即进入名老中医工作站,其导师均来自站内,实行

“2+3+3”的分阶段培养方案。前2年由青年导师引导学生进入并适应大学学习生活,随后3年,由中青年教师对学生医学课程进行专业指导,最后3年学生进入临床后,由站内资深导师对其进行临床实践技能的专业指导,使名老中医思想与经验贯穿培养过程始终,双方共同培养符合医疗环境需求中医传承型人才。

6.中药学专业“订单式”培养。2012年,我校为体现多途径办学理念,与北京康仁堂药业有限公司合作,开办中药学专业“订单式”培养高职班,学制为3年。该班为企业定向培养,定位为专业技术型人才。其特色体现在教学全过程均有企业参与,尤其在第3年,学生将进入企业进行专业课程、实践技能的学习,教学任务均由企业承担,毕业后学生将进入该企业工作。该专业体现了学校开方式办学的理念,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与市场需求紧密结合,适应性人才的培养途径,使学生能够尽早为自身定位,找准发展方向,同时,也解决了学生就业、企业对专业型人才需求的问题,为学校深入开展教育改革提供了新思路。

四、本科教学质量提升和保障方面取得的成效与经验

(一)开展教育教学大讨论,统一了认识,更新了观念

2012年,我们在全校范围内广泛开展了教育教学大讨论活动。大讨论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为主题,通过开展基层讨论、集中汇报和论文比赛等活动形式,在培养目标、教学模式、专业建设、课程设置、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

实践教学、教学评价、教学管理等多个方面进行了广泛的研讨交流,并在坚持内涵式发展,以文化人,特色办学;以教育教学质量观为中心,明确本科教学基础地位;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适应国家社会需求;创新教学方法和内容,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改革考核评价模式,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师资水平,加强教学管理建设六个方面达成了共识。在大讨论的基础上,我校发布了《北京中医药大学关于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成为今后一段时期指导我校本专科教学工作的纲领性文件。

(二)推进教育教学创新,中医药人才培养改革成效突显

岐黄国医实验班2012年继续招生并扩大了招生规模,生源质量非常优秀,我校对该班一年来的教学工作进行了全面总结,又增补了一批导师团队,同时对岐黄班的课程模块和国内外游学模式进行了初步探索。为了顺应新医改政策的需求,我校传统的长学制(七年制)专业全部停办,卓越医师人才培养班首次招生。另外,我校还首次招收了订单式培养的中药学专业专科班。我校首届五年制中医教改实验班毕业,毕业生质量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07级中医学专业教改实验班32名学生中有24名通过保送和考研进入研究生学习阶段,比例超过70%。我校已将该实验班的经验成果应用到岐黄国医班和卓越中医师人才培养中,并将在我校将与北京中医院联合开办的卓越中医师人才培养计划--京华传承班中推广应用。

我校长期以来在人才培养模式方面持续不断开展的教育教学改革与创新,亮点纷呈,在全国中医药高等教育领域产生了很大影响,

得到了刘延东国务委员及教育部领导的充分肯定,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等主流媒体相继报道了我校人才培养工作所取得的成就。2012年,中医、中药专业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还得到了教育部和北京市教委的立项支持。

(三)改革教学管理工作,充分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 启动2012级新生转专业工作。为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改变高考一考定终身的状况,我校2012年制订了《北京中医药大学本科生转专业实施办法》,并于2012级学生开始实施。这是我校第一次开展转专业工作,综合考虑我校专业特色强、教学资源有限等特点,本次改革主要是给部分优秀本科学生提供一次重新选择专业的机会。2012年11月,我校发布了“关于2012级本科生转专业工作安排的第一轮通知”,明确了各专业转专业名额分配、考核办法、录取条件、工作程序等,严格规定了学生报名、资格审核、考试组织管理、转入学院面试审核、转专业工作领导小组审定、校内公示等环节要求。2013年,我们适时发布2012级本科生转专业工作安排的第二轮通知,以保证我校此项工作的有序顺利实施。

修订学生学习形成性评价方案:我们对原有的形成性评价方案进行重新修订,形成了新的《北京中医药大学学生学习形成性评价方案实施办法》。新的实施办法着重提出了形成性考核要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关注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与学习效果的反馈,以便师生及时调整和改进教和学的方法,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学习

指导,达到以形成性考核与评价促进学生的学习与发展,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与水平的目的。

(四)加强教学基本建设,为提高教学质量夯实基础

稳步推进全校试题库建设:我校试题库网络化建设工作已经开展了两年多,本次题库建设,有100多门课程是首次参加,网络化题库软件系统也首次开发应用,我校在广泛征求教师意见、不断修改完善题库及题库系统的基础上,2012年实现了试题库由部分课程考试抽查试用,到本次期末考试全面启用。题库系统建成后,还为学校组织适应各种考试目的的试卷组卷,以及客观、准确、全面地测量考生的知识和能力水平等提供了便利。我校对试卷组织管理工作进行了认真梳理,修订了试卷管理工作流程,使组卷、审卷、交卷和交印时间更明确,责任更清晰,分工合作更有效。通过考试制度的修订和题库系统建设,使我校期末和补考工作更加顺利、高效和高质量的完成。

进一步改进教师教学质量评估体系:2012年,我们通过对教学质量评价系统进行了升级改版,使得评教界面设计更加人性化,数据处理更加准确全面,提高了工作效率,得到了师生们的认可与好评。同时,我们在全校全面推行同行评估的工作,通过在部分学院试行、对实施效果与可行性进行总结的基础上予以推广,教师以同行听课、交流等方式,发现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教师改进教学提供更为有力的帮助。同行评估是对学生评教的有效补充,通过客观全面的评价教师教学质量,促进教师教学水平不断提高。

启动教务管理系统升级改版工作:为了适应学校的发展和新校区的建设,我校进行了教务综合管理信息系统的升级改版工作。新教务管理系统与以往几个版本的教务系统相比,具有安全性能高、功能覆盖广、系统操作便捷和运行速度快等特点,在技术开发和功能设计上立足长远、着眼未来,更多的考虑到新校区的建设规划和我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发展趋势,以便于为未来我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系统支持和技术保障。新教务管理系统已于2012年11月正式上线运行,预计所有功能模块将于2013年上半年全面上线。

加强实验室及实训中心建设:借助教育部修购项目,采购了腹腔镜、关节腔镜、骨科手术模拟仪等价值1300多万的设备。大学结合对各临床实训中心的检查及评价结果,将这批设备分配给管理、使用较好的第一、第二、第三临床医学院、中日友好医院及望京医院;还重视基本教学条件建设,为第三临床医学院、广安门医院更新了多媒体教室,努力改善了我校多家临床教学基地的实践教学条件。

(五)加强实践教学,实践教学状况大为改观

临床教学基地方面,我校与重庆市中医院正式签署了附属医院的合作协议,与北京市和平里医院、北京市丰台中西医结合医院正式签署了教学合作协议。这三家医院的加入,使我校的临床教学基地扩大至37家,增强了我校临床教学的力量。法学实习基地增加了西城区法院,药学实习基地也增加了北京市药检所、北京康仁堂药业有限公司等。

临床教学制度建设方面,我校出台了《北京中医药大学临床学系遴选办法》(京中字[2012]144号)、《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临床教学基地建设基本要求》(京中字[2012]145号)、《北京中医药大学临床教学工作管理暂行规定》(京中字[2012]146号)、《北京中医药大学临床教学管理体系及职能暂行规定》(京中字[2012]147号)文件,并在此基础上制订了《北京中医药大学临床教学基地评估体系标准(草案)》,计划开展对各临床教学基地的检查评估工作,进一步规范、完善临床教学基地规范建设。

(六)加强教育研究,教育研究水平进一步提高

2012年,我校共发布校级教育教学研究课题55项,其中重点课题5项。组织完成校级教育科研课题中期检查与结题验收工作。我校共有16课题获得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二五”中医药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立项。校级教学成果奖共评选特等奖1项,一等奖15项,二等奖20项,并获得2012年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3项,二等奖4项。

(七)推进本科教学工程建设,本科教学竞争力明显增强

课程建设:我校积极推进三级精品课程建设,在建的国家级精品课程有6门,北京市级精品课程有11门,校级精品课程41门。2012年,我校积极落实教育部相关文件要求,加强了这些优质教学资源的网上开放共享,充分发挥其辐射和示范作用。我校新增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1门,新增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1门,新批校级精品课程8门。

教材建设: 我校自2009年1月启动了自编特色教材工作,到目

前为止已立项三批,共15个项目,完成的书稿已有11部。经专家审读后已送交中国中医药出版社稿件7部。2012年,经教育部评审,我校有3部教材被评为国家级规划教材。

实践教学:2012年,我校中医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进入“十二五”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新批国家级大学生校外人才培养基地2个,北京市校内大学生创新实践教育基地1个。今年,我们还完成了对国家级中医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结项验收。

名师团队建设 :2012年,我校新增北京市级教学名师2人,累计共有北京市级教学名师12人。今年,我们首次进行了校级教学名师奖和校级优秀教学团队评选,有5名教师获得了校级教学名师奖,20个教学团队获批校级校级优秀教学团队立项建设。国家级、北京市级、校级三级名师、优秀教学团队体系初步形成。

教育部“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和北京市教委 “本科生科研训练计划”:2012年,我校获得教育部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资助经费为150万元,立项132个,其中创新训练项目100个,创业训练项目27个,创业实践项目5个。我校还获得北京市大学生科学研究与创业行动计划项目资助经费20万元,立项科研课题33个。直接参与课题研究的学生和教师有较大幅度的增加。在管理方面,制订我校大学生创新创业管理办法,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有序开展。

教学质量周和学科竞赛:2012年,我校举办了第八届教学质量周活动,主要活动是学生的学科竞赛和教师的讲课竞赛。今年,我

校积极组织学生参与教育部、北京市教委等组织的各类学科竞赛,并取得了较好成绩,如:在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中,获一等奖2个,二等奖4个,三等奖9个;在首届全国中医药院校技能大赛—2012华佗杯全国针灸推拿临床技能大赛中,获得团体一等奖;第四届北京市大学生英语演讲竞赛二等奖1个,第四届北京市大学生人文知识竞赛二等奖1个、三等奖1个,第四届北京市大学生模拟法庭竞赛三等奖1个。同时,学校还在校内开展各类学科竞赛,今年,我校举办的学校层次学生竞赛项目有人文知识竞赛、英语演讲竞赛、中医药综合能力竞赛,加上学院层次的竞赛项目,竞赛项目总数已有10余种。

八、双管齐下,大力提升教育信息化水平

硬件资源建设:截止2012年,学校加大投入进行新机房建设和老旧机房改造,更新淘汰实验设备,安装现代化的实验室多媒体系统,实验环境焕然一新。为了满足广大师生对于信息资源的共享需要,学校还搭建了两台分别用于教学资源和视频资源共享的ftp服务器,总资源容量可达14.53TB,可以充分满足师生对于网络信息资源共享的需要。

软件资源建设:BB(Blackboard)教学管理平台是一套专门用于加强网络教学、辅助课堂教学,并提供互动、交流的网络教学平台,可以有效地帮助教师开展网络教学活动,为学生提供方便的网络自学与沟通环境。截止到2012年底,已有748门次课程在BB平台上线,特别是全校各级各类精品课程均已实现网络教学。目前,平台

注册使用人数达14027人,所有本科阶段学生均可通过BB平台完成相关课程的在线学习。

为了满足不同课程对于计算机及网络教学环境的差异要求,我校今年还购买并部署了维思虚拟化实验室。由于该虚拟化实验室只需在一台服务器中进行简单部署便可在所有实体计算机机房中使用,从而大大降低了因操作系统环境和软件需求等不同而重新部署机房的传统工作方式,同时增强了实验环境的可迁移性和灵活性。

五、在本科教学质量提升和质量保障方面存在的问题

我校在质量提升和质量保障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有: 教师绩效评价和激励机制不完善,导致了教师向心力不足。学校在教师教学方面设立的奖励项目太少、奖励力度偏低,非常不利于引导和提高教师教学积极性。在绩效考核改革过程中,也产生了一些影响教师教学积极性的现象。

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较多。随着近年来学生人数不断增加,实验耗材需求量大,仪器设备老化及匮乏现象较为严重,急需增加经费以改善实验室条件,以保证正常实验教学的开展。有的实验内容有待进一步完善和更新,实验项目学时分配不合理,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比例偏小。临床教学基地日益增多,但部分基地尚未达到我校新颁布的《中医临床教学基地建设基本要求》,临床教学管理也需要进一步规范,以满足新时期的人才培养的要求。

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有待进一步加强。近年来,我校在教育部、北京市专项经费的支持下,为了提高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培

养大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采取了许多有力措施,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我校相关管理体制和机制不完善,未能充分调动大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项目成果质量有待提升。

六、学校针对存在问题,将采取的对策和解决方案

(一)继续深入开展教学研究与改革

继续开展岐黄国医实验班、卓越医生培养计划改革方案的深入研究与探索,在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各方面进行改革、创新与实践,积极设计筹备岐黄国医实验班等优秀医学生国内外游学计划,培养厚基础、宽视野、具有长久发展潜力的中医临床精英人才。同时与北京中医医院积极开展新型合作办学的模式研究,创办“卓越中医师京华传承班”,计划2013年招生30人。利用我校各实践教学基地的优势与特色学科,积极探索医学生教育后期临床课、临床实习阶段方向分化,将方向特色模块课程、见习、实习集中在一起,给学生更多选择空间,为学生未来专业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同时也充分调动各教学医院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增加其发挥培养人才的功能。

(二)加大教学质量监控力度,加强奖励体系建设

我校计划在进一步完善上述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基础上,重点开展全校性整顿教风工作,加强教学质量监控力度。整顿教风工作范围包括课堂教学、实验教学、各类实训教学环节等,采取专家不定时随机抽查,阶段性向全校如实发布检查结果的方式,对于检查中发现的教学责任事件,交学校教学责任事件认定与处理委员会评

议、处理。奖励体系建设方面,进一步完善优秀教师、优秀主讲教师评选制度;建立优秀教案、优秀课程、学生最喜爱教师等评选制度,进一步促教促学。

(三)进行考试改革,全面推进形成性评价

我校将全面推进学生学习形成性评价工作,发布修订后的《北京中医药大学学生学习形成性评价方案实施办法》,新办法注重突出课程特色,注重反馈,注重学生学习内容的掌握,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加大课程平时考测力度,加强学生的学习过程管理与学习效果的反馈,以更好地促进学生学习。

(四)推进教学信息化建设,做好教务系统全面升级改造工作 我校将积极推进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的系统化、规范化,提高我校教学管理的信息化水平,为全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便利条件和有力保障。新教务管理系统的全面升级改版将开始全面运行,还将积极拓展BB数字教学服务平台的功能与应用,在校级精品课程建设、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建设中,强化BB数字教学平台的应用,并在此基础上,大力推进BB数字教学平台建设,计划开展2013年度教师BB应用评优活动。

(五)践行以人为本理念,做好2012年级学生转专业工作

新生转专业工作将进入正式实施阶段,预计2013年6月发布“转专业工作的第二轮通知”,8月份组织实施。转专业工作是学校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我们将进一步细化工作步骤,以确保转专业工作公开透明,顺利进行。

(六)加强实践教学基地建设,调整实践教学基地布局

按照《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临床教学基地建设基本要求》,进行实践教学基地的评估检查,规范与强化实践教学基地教学管理,改善实践教学条件,增强实践教学基地育人功能,提高其教学能力。完善现有临床教学基地的规划方案,深入研究以发挥优势专业为特色的临床教学基地布局模块,充分利用各临床教学基地的优势资源,逐步实现各取所长、各尽其用的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布局。完善中医内科学临床学系建设,组建其它临床学系教学团队,规范各级临床教学制度,实现以临床学系为单位的临床实践教学管理。

(七)加强实验建设和管理,提高实验教学水平

学校将成立校级专门实验教学管理部门,理顺校、院二级管理体系,明确各职能部门及学院对实验室、实验教学、实验队伍管理及建设等方面的职责。学校将进一步加大经费投入力度,用于实验室改造、大型仪器设备的购置等。各学院要合理分配实验项目及学时,提高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比例,并要不断提高教学方法,更新实验教材,以加强实验教学改革。各学院要制定规范、合理的实验室开放管理制度,加大实验室开放力度,为大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活动发挥平台的作用。

(八)进一步推进本科教学工程建设

在落实教育部本科教学工程和北京市教委相关计划的前提下,做好我校“十二五”期间质量工程建设发展规划。我们将进一步加强对立项项目的督导管理,对质量工程一期的国家级立项项目进行

校内结题验收工作,并要积极做好建设项目成果的推广应用,真正发挥质量工程项目的示范和辐射作用。开展校级质量工程项目评选工作,计划项目有校级教学名师奖、校级精品课程等。推进立项校级精品课程的升级改造和转型,在此基础上,做好精品视频公开课和精品资源共享课的建设工作。继续开展教学质量周活动和学科竞赛和讲课竞赛,搭建各种有利于调动师生教学积极性的竞赛平台。

(九)落实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提高创新实践能力

我校将以教育部“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和北京市教委 “本科生科研训练计划” 的实施为契机,进一步理顺管理体制和管理机制,建立北京中医药大学创新创业基地,开设大学生创新创业课程。科学规划项目设计,完善激励机制,扩大学生受益面,提升项目成果的水平,使我校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培养取得更大成绩。

中国农业大学2016-2017学年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2016-2017学年

中国农业大学2016-2017学年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2016-2017学年,中国农业大学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提高本科人才培养质量为根本任务,全面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高教质量30条”)以及《教育部农业部国家林业局关于推进高等农林教育综合改革的若干意见》,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进一步提高本科教学质量。 (一)本科教育基本情况 学校的发展目标是具有中国特色、农业特色的世界一流大学;办学类型为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办学层次:基本教育形式为全日制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适度开展非全日制研究生教育和继续教育,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中外合作办学和国际合作交流,促进教育国际化。面向国际竞争,服务农业现代化,服务农村发展,服务国家经济和社会建设。根据上述定位,本科教育的发展思路是:控制教育规模,注重提高质量,遵循教育规律,坚持立德树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宽厚的人文与自然科学基础、扎实的专业知识与实践技能、富有创新精神与能力的行业领军人才。 1、本科专业设置。本学年未新增本科专业,本科专业规模与上学年相同,仍为65个专业,分布在经济学、法学、文学、理学、工学、农学、管理学七个门类的40个专业类。 2、本科招生情况。2016年我校在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及港澳台地区录取普通本科学生2909名,河北、江西、国际学院计划安排在提前批,其他全部在各省本科第一批次录取。其中录取理科生2526人、文科生383人;男生1205

人,女生1704人;共产党员5人,共青团员2798人;城镇考生2170人,农村考生739人;汉族2613人,其他民族296人;英语考生2881,其他语种4人(新疆少数民族预科生高考不应是外语24人)。 生源质量继续提高。录取第一志愿考生为2889人,第一志愿率为99.31%。专业志愿满足率达到92.68%,其中第一专业志愿满足率为48.40%。除部分专业特殊类考生外,理工类在26个省市区录取最低分超过当地一本线的分值超过历史最高水平,比当地一本线平均高出98.56分,比2015年提高了12.26分,实现了从2008年以来的九连增。文史类普通新生的投档成绩比当地一本线平均高出66.15分,比2015年提高了7.16分,为近年来最高。 在校生规模。2015年全日制在校生总数为19341人,其中本科生11395人(占58.9%)、硕士生4478人(占23.1%)、博士生3183人(占16.5%)、港澳台和外国留学生285人(占1.5%)。学生总数与上年基本持平。 11395名本科生(女生6765)分布在58个专业和2个试验班中,平均每个专业190人,平均每年级每专业47.5人。 (二)师资与教学条件 1、师资队伍与授课情况 整体实力雄厚、结构合理。现有专任教师1624名,其中女教师707名(占教师总数的(43.5%)。专任教师中有教授572人(占35%)、副教授827人(占51%),中级及以下228人(占14%)。专任教师中有博士学位者1237人(占76%),有硕士学位者271人(占16.7%)。生师比为15.0:1(硕士生按1.5计,博士生按2.0计)。教师队伍总体数量充足、层次高、结构合理,能够满足培养各类本科生、研究生的需要,并积极开展科学研究与技术服务。 专任教师中有中国科学院院士5人、中国工程院院士7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24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 42人,国家“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15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专家26人,“新(跨)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获得者145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70人。入选“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万人计划)4人,国家级教学名师2人。 学科专业之间很不平衡、差异明显。各专业平均教师数27人;教师人数最

教学质量分析报告范文6篇精选

教学质量分析报告范文6篇精选 教学质量分析是教学过程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教学过程起着反馈与调控作用。本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教学质量分析报告范文,仅供参考。 教学质量分析报告范文:小学教学质量监测分析报告 为了取得质量检测真实的、可信的效果,为学校进行质量分析提供客观、全面、原始的理论数据,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我们以教研组为单位阅卷,做到了公正、公平,数据真实可信。 20xx年2月4日上午(上学期期末),蓬街镇中心小学分语文组、数学组进行了期末教学质量分析会。会上,以年级组为单位发言,组长们总结了本学期的教学成功经验,分析了教学工作中的不足主处。最后形成共识:在小学期间,我们一定要想办法给学生一样属于自己一生有用的东西或特长,特色就是重点、增长点、闪光点、突破点,学校要争取有特色、教师有特点、学生有特长。同时要注意:学生全面发展是目标,优秀特色是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要寓于学生的乐学、好学、会学之中。这次期末教学质量分析会,对第二学期的教学工作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下面,就根据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的有关数据,结合平时教学调研、检查等情况,作如下分析: 自z20xxxx月实施课程改革以来,经过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学校教学管理工作已逐渐步入正规化轨道,质量意识已逐步深入人心,新的教学理念也已逐渐形成,教师的课堂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在悄悄发生变化,课堂教学效率也在不断提高,保持了教育教学质量的稳步上升。 1、以各年级平均分为例(略) 2、以各年级及格率为例(略) 3、以各年级优秀率为例(略) 成绩是有目共睹的,学科教学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功经验: 1、提高课堂效率 上学期虽然教学时间较长,但学校开展的各项活动也是很多的,所以利用课外时间提优补差的机会不多,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只能向四十分钟要质量。加

北京联合大学2013年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北京联合大学 2013年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一、本科教育基本情况 (一)本科人才培养目标及服务面向 学校普通本科教育人才培养的总目标落实学校第四届党代会确立的“学术立校、人才强校、开放兴校”战略和今后五年学校事业发展的主要任务,深化教学品质提升计划,强化“分类指导、分层培养、因材施教、突出特色”的人才培养理念,以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学校为本科生培养目标,即培养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具有创新创业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学校各本科专业可在此基础上根据专业办学定位和特色,制定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学校服务面向是立足北京,服务首都,面向全国,以高水平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为国家特别是首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二)本科专业设置情况 本科专业设置情况。目前,学校共有本科专业66个,涵盖经、法、教、文、史、理、工、医、管、艺等10个学科门类。其中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5个、北京市级特色专业建设点8个,1个专业获批国家级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3个专业获批北京市级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学校主动适应国家及首都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需要,不断整合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凝练学科专业特色,初步形成了结构优化、布局合理、应用性特色初显、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体系。 2013年本科专业设置一览表

专业建设坚持“面向大众,服务首都;应用为本,争创一流”的办学定位和“分类指导,分层培养,因材施教,突出特色”的人才培养理念为指导,以实施“教学品质提升计划”为抓手,构建适应首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符合学校定位的学科专业体系,将传统工科类专业逐步调整为与都市型工业、生物医药和生产性服务业等相适应的轻型化专业,大力发展与现代服务业、文化创意产业等相关的专业,以适应北京地区产业(行业)布局调整需要。2013年,学校有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5个:旅游管理、金融学、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通信工程、机械工程及自动化,有市级特色专业建设点8个:旅游管理、金融学、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通信工程、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历史学、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特殊教育。有11个学院共计12个专业被选为校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其中旅游管理、历史学和金融学3个专业评选为北京市专业综合改革试点,历史学专业还被评为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 北京联合大学校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一览表

关于做好2017-2018学年度二级学院本科教学质量报告编制工

关于做好2017-2018学年度二级学院本科教学质量报告编制工作的 通知 各二级学院: 为配合《2018年惠州学院本科教学质量报告》的编制工作、一年一度的本科教学状态基本数据采集工作和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为了更好地显示各二级学院本科教学状态,充分反映各学院、专业自身的优势特色,展现教学的新理念、新措施、新成果。惠州学院继续实施二级学院教学质量年报制度,各二级学院要在充分分析和认真总结提炼的基础上,紧扣本科教学工作,分析教学基本状态,突出教学改革亮点、成就和经验,准确把握存在的问题,实事求是撰写本科教学质量年度报告,全面展示本科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状况。 现就做好2017-2018学年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编制工作通知如下:一、本科教学质量报告主要内容 (一)本科教育基本情况:包括本科人才培养目标及服务面向、本科专业设置及学科门类情况,各类全日制在校学生情况及本科生所占比例,本科生源质量情况等。 (二)师资与教学条件:二级学院师资队伍数量及结构情况、主讲教师情况、教授承担本科课程情况,教学经费投入情况,设备情况等。 (三)教学建设与改革:揭示教学过程各主要方面和关键环节,包括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教学改革等。特别是培养方案

特点、开设课程门数及选修课程开设情况、课堂教学规模、实践教学、毕业论文(设计)以及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等。 (四)专业培养能力(分专业撰写)。展示本科专业培养能力和发展水平,包括各专业培养目标、教学条件、人才培养等情况,特别是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与社会人才需求适应性、培养方案特点、专任教师数量和结构、生师比、教学经费投入、教学资源、实践教学及实习实训基地,立德树人落实机制、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教授授课、实践教学、创新创业教育、学风管理等概况。(此项将合并到学校质量年报内对全社会公开) (五)质量保障体系:阐述二级学院人才培养中心地位落实情况、二级学院领导班子研究本科教学工作情况、出台的相关政策措施,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日常监测及运行、规范教学行为情况,本科教学基本状态分析,开展专业评估、专业认证、国际评估情况等。 (六)学生学习效果:呈现学生学习满意度、应届本科生毕业情况、学位授予情况、攻读研究生情况、就业情况、社会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评价等。 (七)特色发展:总结二级学院在本科教育教学工作中的特色和经验。 (八)要解决的问题:针对影响教学质量的突出问题,分析主要原因,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及措施。 二、本科教学质量年报编制要求 (一)本科教学质量报告内容要详略得当、图文并茂、报告中要用图表形式体现相应的支撑数据(见附件)。 (二)统计数据时间为2017年9月1日—2018年8月31日,不能以年度统计的数据以时点为准。

二年级教学质量分析报告

二年级教学质量分析报告 (语文) 分析本学期的语文期末考试题,其题型丰富,有一定的灵活性,它包括听写、看拼音写汉字、同音形近字组词,易混字填空,补充成语,连线,词语排句,句子排序,阅读填空以及看图写话。试卷从听、读、写三个方面对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进行考核,内容涵盖面广,题量与难易适中,比较能真实的反映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以及教师的教学质量。 我班全班的语文平均分为77.06分。占全乡第六名。从卷面上来看,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比较扎实,如在听写以及看拼音写汉字方面失分很少。学生对字词的运用比较自如,不管是看拼音写词语还是连线,组词或者是成语填空,以及选择恰当的字填入语境内,学生都掌握得较好,因此在这方面失分不是很多。 概括学生出错最多的地方,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 1、在生字积累方面,出错的主要是同音形近字,学生对他们很难区分,如洁和结,以和已,在和再等。一方面是因为学生未理解词意而导致失误。 2、在词语积累方面,主要是成语的补充。该题目的内容全出自课本,学生大多数的失误都是写成了其他的同音字,或者用拼音来代替,大部分不能准确的把字写出来。 3、阅读理解方面,这一题是我班失分最多的地方。说明学

生对课文的理解概括能力不强,也与我平时跟他们的训练有关,今后我一定加大训练的力度,多根据课文的内容向外拓展。

我班学生的素质落差较大,中下层水平的学生比较多,在认写生字以及口语交际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难。 剖析本次的考试情况,我们应该采取以下几点来改进今后的教学方法: 1、在今后的教学中,不仅要指导学生阅读,还要指导学生根据短文内容回答相应题,提高学生的分析和理解能力。 2、在识字教学中,注重区分形近字、形声字,减少错别字的出现。 3、加强学生的知识积累,并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4、在训练学生做题时,要有意识地培养学 生认真审题、认真做题的能力。

2014年本科专业教学质量年度报告

2014年本科专业教学质量年度报告 1、专业发展概况(包括专业发展历程、专业办学的经费投入、图书资料、实验室等基本教学条件、在校学生数、生师比、一志愿录取率、新生报到率、学生转入和转出人数)。 电气信息工程系其前身是建于1978年10月的原上海师范学院分院的物理系,1992年改名为电子工程系。设有应用电子技术教育、电气技术教育、计算机应 用三个专业。至1994年10月与上师大并校时,有专任教师28名,其中副教授 5名,讲师及实验师20名,助理实验师及助教3名。设有电子、电工、电气自 动化、计算机、物理五个教研室和相应的实验室。1999年1月成立机械与电子 工程学院时,把应用电子技术和电气技术二个专业分别提升为电子工程系和电气工程系;2000年又建立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至2000年9月设有电子应用技术教育、电子信息(通信)工程、电气技术教育、电气工程及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育技术六个本科专业和电子、电气、制冷三个专科专业,2002年 下半年之后,由于学校要求: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育技术三个本科专业相继被并入数理信息学院。2010年月学院为考虑到教育资源的更优化配置,把电子工程系和电气工程系二个系又合并为电气信息工程系。电气信息系设有三个专业: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和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2014年本专业在校学生300人,生师比为20.6。第一志愿录取率为100%,新生报到率为97.78%,有3名学生转入本专业,转出人数为0。 2、专业定位、培养目标与培养方案(包括专业定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结构、理论课、实践课、选修课的学时学分分配)。 (1)专业定位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是一个面向信息技术产业的宽口径专业。作为信息技术领域中的主干专业,主要研究信息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与信息应用等方面的理论、技术和工程实现问题,培养从事电子设备与信息系统的设计、开发、生产和维护工作的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属于电子信息类学科,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我校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以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为主要目标,使专业

2020年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XX年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xx年度重庆师范大学北碚校区继续深入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xx-2020年)》及《重庆师范大学“十二五”发展规划》精神,紧紧围绕学校教学工作中心和重点,在学院党政班子的领导下,狠抓教学管理、专业建设、质量工程和教研教改工作,进一步提高我院本科教学质量和教师教学教研能力,使我院朝着“努力把北碚校区建设成为规模适当、结构合理、特色鲜明、在重庆市有重要影响,综合实力居西部地区同类学院前列的小学教师教育基地和应用技术人才培养基地”的方向蓬勃发展。 一、高度重视本科教学工作,本科专业发展态势良好 重庆师范大学北碚校区(初等教育学院、应用技术学院)一直以来都将本科专业建设和本科教学工作作为学院工作的中心,将培养理论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和富有创新精神、德才兼备的高素质小学教育教师及应用技术人才作为本科人才培养的目标,不断提高本科人才培养质量。为了学院的进一步发展,近年来适当增加本科招生专业和扩大范围,xx年新增本科专业方向三个,招生范围扩大至11个省市,学生生源质量良好,报到率均在96%以上。 目前北碚校区两个学院(初等教育学院、应用技术学院)共有5个全日制本科专业,12个专业方向,分别是师范类的小学教育(语

文、数学、英语)专业、小学教育(应用技术·语文、数学、英语、音乐)专业、音乐学(小学教育)专业、艺术教育(书法、小学美术)专业和非师范类的艺术设计(室内设计、珠宝首饰设计)专业。全日制本科在校学生达1621人,占学院全日制在校学生总人数的77.49%。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和教学资源建设,推进北碚校区可持续发展 1、师资队伍建设稳步推进 教师是学校的办学主体,师资队伍建设是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合格人才的保证,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按照学校“人才强校”队伍建设规划要求,学院采取“培养骨干、吸纳尖子、优化结构、提高素质”的工作方针,坚持培养和引进并举,旨在造就一支适应教学研究型定位和富于创新精神的师资队伍。 xx年学院继续全面实施和推进在职培养与积极引进相结合的师资队伍建设,采取了一系列举措改善师资队伍结构。一方面继续鼓励青年教师攻读学位,提高在职教师学历层次和教学科研水平,目前有6名教师正在攻读博士学位。同时实施“走出去”战略,加大专项经费投入,选派5名教师到国内外进修学习,近50人次参加全国各类学术研讨会,从整体上提升在职教师的学术层次。另一方面继续加大力

浙江大学本科课程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实施办法

浙江大学本科课程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实施办法 (2009年10月修订) 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是本科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核心环节,为进一步推进本科教学改革,加强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建设,进一步提高课程教学质量,根据《关于加强本科教学质量监控工作的若干意见》(浙大发教〔2006〕46号)文件精神和新的人才培养目标,特修订本办法。 一、评价目的 本科课程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目的是以评促教,提升教师教学水平,提高本科课程教学质量,同时为学校教学相关决策提供有效信息,实现学校人才培养目标。 二、评价范围 评价范围包括所有全日制本科课程的课堂教学,不包括实习和毕业环节。 评价对象包括“教师”和“课程”,即某课程任课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和课程的教学质量,即“人·课”。 三、评价指标 理论课、实验课、体育课和双语课分别制订评价指标。评价指标详见附件。 四、评价人员及权重 1.评价人员 参加本科课程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评价人员由两部分组成:一是学生;二是同行及管理人员,包括院系主管教学领导、教学

督导和教学管理人员。 2.权重 原则上,学生评价权重占70%,同行及管理人员评价权重占30%(院系主管教学领导、教学督导和教学管理人员各占10%)。 五、评价方式和流程 学生评价和同行及管理人员评价均在现代教务管理系统进行。系统首先剔除每一个评价对象即“人·课”的最高5%和最低5%学生评价分,再与同行及管理人员评价分汇总,经过加权统计,得出综合评价分,并将综合评价分按类别由高到低排序。 评价工作流程见附件3。 六、评价结果及等级评定 1. 评价结果分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个等级。按同类可比的原则分类排序,并按一定比例确定评价等级。 2.全校课程按以下类别统计评价结果。 (1)通识课程:思政类、军事理论类、公共体育类、外语类、计算机类、历史与文化类、文学与艺术类、沟通与领导类、科学与研究类、经济与社会类、技术与设计类、新生研讨课等。 (2)大类课程:数学类、物理类、化学类、生物类、工程类、设计及艺术类、经管类和文史哲类等。 (3)全校性公共选修课:人文社科类、理工农医类等。 (4)专业课程:按同一学院或学系分别统计评价结果。 (5)双语课程:文科类、理科类和工科类等。 每门课程只能归入其中一类,并在此类中按综合评价分由高

哈尔滨工程大学2014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2014年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二〇一五年十月

目录 引言 (1) 一、本科教育基本情况 (2) 1、本科人才培养目标及服务面向 (2) 2、本科专业设置情况 (2) 3、各类全日制在校学生情况 (2) 4、本科生源质量情况 (3) 二、师资与教学条件 (3) 1、学校师资队伍数量及结构 (3) 2、本科生主讲教师情况 (5) 3、教授承担本科课程情况 (5) 4、教学经费投入情况 (6) 5、教学行政用房及设备情况 (6) 6、图书信息资源及应用情况 (6) 三、教学建设与改革 (7) 1、培养方案特点 (7) 2、开设课程门数及选修课程开设情况 (8) 3、教材建设 (8) 4、实践教学 (9) 5、毕业论文(设计) (9)

6、教学改革 (9) 7、学生创新创业教育 (11) 四、质量保障体系 (12) 1、重视本科教学工作,牢固树立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 (12) 2、建立健全教学质量保证与评估体系 (12) 3、教学质量保障的政策和措施 (12) 4、日常教学监控及运行情况 (13) 5、开展专业评估和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情况 (14) 五、学生学习效果 (14) 1、学生学习满意度 (14) 2、应届本科生学位授予情况 (15) 3、应届本科生就业情况 (15) 4、社会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评价 (16) 六、特色发展—秉承哈军工“三严”传统,不断创新管理制度;坚持工学并举,校企协同实施卓越计划,积极探索工程创新人才培养的新途径。 (17) 附件1:2014年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支撑数据一览表 (20) 附件2:学校基础数据表 (21)

引言 哈尔滨工程大学前身是创建于1953年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哈军工”)。1970年,在“哈军工”原址,以海军工程系全建制及其他各系(部)部分干部教师为基础,组建哈尔滨船舶工程学院;1978年,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重点大学;1982年,成为首批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的单位;1994年,更名为哈尔滨工程大学;1996年,进入首批“211工程”建设高校行列;2002年,被教育部批准设立研究生院;2007年,由国防科工委、教育部、黑龙江省政府、海军四方共建;2011年,进入国家“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项目建设高校行列。学校现隶属于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是我国“三海一核”(船舶工业、海军装备、海洋开发、核能应用)领域重要的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 学校基础设施完备,占地面积125.61万平方米,建筑面积93.13万平方米。现设有20个学院以及3个教学系、部、中心;设有40多个科研机构以及150多个科研和教学实验室,其中国家级重点实验室2个,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2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及工程研究中心5个,国家级学科创新引智基地3个,国家工程实验室1个,国家级电工电子教学基地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6个,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1个。“现代舰船与深海工程”跻身国家“优势学科创新平台”行列,材料科学、工程学、化学进入ESI全球前1%行列。 2014年学校本科人才培养硕果累累。在2014年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评审过程中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4项(其中1项为参与)。1名教师入选“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教学名师。《无处不在的物理现象》、《探海利器——声呐》2门入选国家精品视频公开课。4种教材入选第二批“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舰船动力技术虚拟仿真中心入选国家级虚拟仿真中心。获得国家本科教学工程建设专项经费800万元。

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北京中医药大学 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2012年)

北京中医药大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2012年度) 2012年,我校积极应对医疗卫生制度和高等医学教育变革,在本专科教学工作中坚持改革创新,加强制度建设和内涵建设,取得了许多新的成绩,教育教学质量得到了稳步提升。 一、本科教学基本情况 2012年,我校对本科教育的专业结构进行了优化调整,将原来的制药工程专业(工学)调整为中药制药专业(理学),同时申报了药学专业(理学),目前本科教育共设有中医学、中药学、中药制药、药学、针灸推拿学、公共事业管理(卫生事业)、工商管理(医药企业)、护理学、英语(医学)、法学(医药卫生)10个本科专业,较上一年度增加了1个专业,涵盖医学、理学、工学、文学、法学、管理学6大学科门类。2012年,我校全日制本科生共5634人(含大陆学生4642人、台港澳学生262、留学生730人),全日制在校生共计9279人,本科生占全日制在校生总数的比例为60.7%,较上一年度下降了1.49%。 2012年,我校在全国31个省市招生,实际录取1100人。其中:男生337人,占31%,女生763人,占69%;预备党员2人,共青团员1067人,群众31人;汉族977人,少数民族123人,其中政策

性招收少数民族学生43人。我校今年本科录取生源质量在往年的基础上全面提升,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一是我校在全国26个省市本科全部为一志愿一次性投档录取;二是24个省市最低录取线均高于2011年,平均高出一本线34分,各省市平均分高出一本线59分。呈现整体上升水平;三是医学类各专业、制药工程(生物制药)达到专业志愿匹配率100%,岐黄国医实验班学生均为第一专业志愿录取;四是本科新生中男生所占比例相比2011年上升6%:岐黄国医实验班男生26人,占42%,比2011年增加25.33%;五是岐黄国医实验班学生基本素质优秀,16个省市岐黄国医实验班学生得分率高于80%。卓越医师培养计划各省市录取平均分数平均高出一本线79分,相比于2011年平均上升了9分;六是自主招生报名生源省份为历年最高水平,达到28个。 我校2013届本科毕业生共862人,截止2013年8月31日教育部就业率统计时点,落实去向818人,去向落实率(初次就业率)达到94.90%,其中升学287人,占33.29%;出国47人,占5.45%;就业 484人,占56.15%;未就业44人,占5.10%。我校以问卷调查的形式对长期招聘我校毕业生的用人单位进行《北京中医药大学毕业生培养质量、就业服务及社会需求调查》。其中问及贵单位对我校毕业生总体满意度,分为很满意、满意、一般、不满意、很不满意5级评分,用人单位选择满意的比例占80%;选择一般和很满意的比例各占10%。 二、本科教学质量提升和保障的发展思路和改革举措

五邑大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2013年)

二〇一四年三月 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2013年

目录 前言 (1) 一、学校基本概况 (2) 二、本科教育基本情况 (4) (一)本科人才培养目标及服务面向 (4) (二)专业结构 (4) (三)课程结构 (7) (四)各类全日制在校生情况 (8) (五)学业要求 (9) (六)奖学金、帮困助学金 (9) (七)本科生生源及其质量情况 (9) 三、师资与教学条件 (11) (一)师资队伍数量与结构 (11) (二)生师比 (13) (三)本科课程主讲教师情况 (13) (四)教授承担本科课程教学情况 (14) (五)教学经费投入情况 (14) (六)教学行政用房、图书、设备、信息资源及其应用情况 (15) (七)国际交流 (15) 四、教学建设与改革 (17) (一)专业建设 (17) (二)课程建设 (19) (三)教学改革 (21) (四)实践教学及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23) 五、质量保障 (26) (一)学校本科人才培养中心地位 (26)

(二)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28) (三)教学质量监控体系运行 (30) 六、学生学习效果 (32) (一)学生学习满意度 (32) (二)就业率总体情况 (33) (三)社会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评价 (35) (四)毕业生成就 (35) 七、特色发展 (35) 八、挑战与对策 (36)

前言 2012-2013学年度,学校坚持“根植侨乡,服务社会,内外合力,特色发展”的办学理念,根据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和自身特点,全面推进本科教学工作。调整和优化专业结构,新增旅游管理、社会工作专业,专业总数达到41个。推进专业建设,有计划有步骤地引进和培养各类教师,聘请了一批企业行业高水平人员作为兼职教师,学校教师队伍的数量不断增加,结构不断优化。成立教师教学发展中心,提升教师教学能力;实施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多样化改革,有针对性地加强实践教学基地建设,通过学校与企业行业协同实施,提升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优化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制定以突出学生能力培养为核心的课程教学大纲,引进行业企业先进的技术、管理和突出的案例,更新教学内容,实施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方法和以能力考核为导向的学习效果评价方法;形成了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机械-电子类、纺织-化工-环境类、土木-交通类以及经济-管理类等优势专业群。成立教学评估中心,加强教学监控,保障人才培养质量。成立学生学业指导中心,提升学生学业服务水平。2013届毕业生总体就业率达到99.54%,培养了一批满足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2012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doc

2012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二〇一三年六月

目录 一、学院本科教育基本情况1 二、学院师资与教学条件3 三、学院教学建设与改革6 四、学院质量保障体系10 五、学生学习效果12 六、学院本科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15

兰州大学管理学院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一、学院本科教育基本情况 1.本科人才培养目标 兰州大学管理学院是教育部直属综合性“985工程”大学中唯一的一所综合性管理学院。根据兰州大学本科生教育为“精英教育”的战略定位和重点培养学术型、应用型、复合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兰州大学管理学院立足于“一切为了师生的成长成才”的崇高使命,确立了为国家特别是西部地区培养管理精英、管理学术精英和高级管理技术人才的人才培养目标。 2.本科专业设置 学院目前开设有管理学基础理论班、会计学专业、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市场营销专业、行政管理专业和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在校本科生共950人。本科生生源具有扎实的数学和英语基础,生源质量位列全校文科类专业生源前列。为了满足国际会计化人才需求,2013年3月由教务处组织经校内外会计学专业ACCA方向班专家论证会,论证专家一致认为学院有实力开设会计学专业ACCA方向班,学校决定从2013年起从入校新生中选拔40名本科生。 (1)甘肃省管理学基础科学研究与教学人才培养基地 致力于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富有创新精神、科研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并具有领导才能和社会责任感的管理学学术精英。毕业生主要到国内外著名高校继续攻读硕士或博士研究生。 (2)行政管理专业 培养具有扎实的管理学和经济学基础知识,系统掌握行政管理理论,具有较强的行政管理技能,能够从事行政管理理论研究和实际管理工作的专门人才。毕业生主要攻读本专业及相关专业的硕士研究生。1989年,全国第一批31名行政管理专业本科生从兰州大学毕业。行政管理专业现为教育部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 (3)工商管理类(含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会计学3个专业) 培养具有扎实的管理学和经济学基础知识,知识面宽、综合素质高、应用能力强的各类高素质工商管理人才。毕业生主要到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从事实际工作、

本科教学审核评估工作进展情况汇报

本科教学审核评估工作进展情况汇报 本科教学审核评估工作进展情况汇报 本科教学审核评估工作能够促进学校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加强教学管理,是我校“创牌子、亮风采”的重点工作。从今年三月份学校发布审核评估工作进程表以来,在前期整改的基础上,理学院全体师生积极响应,按照指令时间高质量完成各项准备工作。 统一思想,深化师生评估工作认识 理学院领导班子高度重视学校各项工作部署,成立了由院长牵头的理学院教学工作评建组,制定了详细的工作计划和任务分工,教学副院长负责实施,教务办、学工办联动,全力以赴开展审核评估准备工作。通过党委会议、党政联席会议、党员大会、支部会议、全院大会、教学基层组织活动、学生党员会议、学生干部会议、学生班会、班主任会议等形式,安排与落实审核评估相关工作。要求每一位师生都充分准备,以良好的风貌接受专家的考察。 一是组织教师认真学习审核评估工作相关文件和资料,按照学校统一部署,扎实做好本职工作。教师要对自己的课堂负责,严谨治学,从严执教,努力提高教学质量。作为有大量公共课的基础学院,要求各位教师积极参与、配合和协助所服务的学院做好迎评准备工作,提前做好参加专家组织的座谈会、访谈、听课、考察等的准备,在各环节以最好的姿态展示风采。二是组织学生学习本科教学审核评估相关知识,增强学校认同感和主人翁意识。要积极配合专家进校听课、座谈、参观等考察工作,礼貌、认真、积极的回答专家的各种提问。评估期间严格遵守学校各项规章制度,严守课堂纪律,同时表现良好的品行修养,举止文明,形象得体,展现优良的校风学风。全体师生正在共同努力,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迎评工作中去。 问题导向,确保教学工作秩序井然 围绕学校2017年底发布的整改清单,除了专家对理学院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学院还收集了其他学院和专业存在的问题和建议,对存在的类似问题以点触面, 梳理可能的问题清单,提出整改路径,主要从教师、系部、学院三个层面展开。

2019年系部本科教学质量报告主要内容

附件1 2019年系部本科教学质量报告主要内容 本科教学质量报告应围绕本科人才培养工作的核心要素,既要反映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共性,又要充分反映系部自身的优势特长,展现系部本科教学的新思想、新政策、新措施、新成果。本科教学质量报告字数不超过5千字,时间范围为2019年1月1日-12月31日,主要包含以下内容: 一、本科教育基本情况 包括本科人才培养目标及服务面向、本科专业设置情况,全日制在校生自然数(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本科生自然数及所占比例(本科生/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本科生源质量情况等。 二、师资与教学条件 描述师资队伍数量及结构情况、本科生主讲教师情况、教授承担本科课程情况,教学经费投入情况,教学用房、图书、设备、信息资源及其应用情况等。 三、教学建设与改革 揭示教学过程各主要方面和关键环节,包括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教学改革等。特别是培养方案特点、开设课程门数及选修课程开设情况、课堂教学规模、实践教学、毕业论文(设计)、国际化培养以及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等。(需提供典型案例) 四、质量保障体系 阐述系部人才培养中心地位落实情况、院领导班子研究本科教学工作情况、出台的相关激励措施,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日常监控及运行、规范教学行为情况,本科教学基本状态分析,开展专业评估、专业认证、国际评估情况等。 五、学生学习效果 呈现学生学习满意度、应届本科生毕业情况、学位授予情况、攻读研究生情况、就业情况、社会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评价、毕业生成就等。(需提供典型案例) 六、特色发展 总结系部在本科教育教学工作中的特色和经验。(需提供典型案例) 七、挑战与对策 针对影响教学质量的突出问题,分析主要原因,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及建议。

本科教学质量分析报告.doc

本科教学质量分析报告 (2003年度) 二○○四年一月

北京工业大学本科教学质量年度分析报告 (2003年度) 北京工业大学是一所以工科为主,理、工、经、管、文、法相结合的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的大学。学校占地1200多亩。有16个学院,34个本科专业,6个一级学科博士点,24个二级学科博士点,9个博士后流动站,55个二级学科硕士点,11个工程硕士授权领域。有2个国家重点学科,8个北京市重点学科,11个北京市重点建设学科。有2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科技部与北京市共建重点实验室,11个北京市高新技术实验室和重点实验室。有1个国家产学激光研究中心,1个教育部数字社区工程中心。有10个本科教学基地。学校现有专任教师1064人,其中有两院院士6人,博士生导师111人,教授196人,副教授400人。有全日制在校生16865人。 2003年,是我校以教学评估为契机,加强本科教育教学建设的一年。全校上下高度重视评估与建设工作,达到了“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目的。2003年11月17日-21日,教育部专家组对我校进行了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考察,这对我校进一步加强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有重要的意义。 本报告分六部分:一是明确办学思路,确保教学中心地位;二是建立健全本科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三是强化实践教学,构建本科实践教学平台;四是加强学风建设;五是教学质量分析;六是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一、明确办学思路确保教学中心地位 我校的定位是:“立足北京、融入北京、辐射全国、面向世界”,到2008年,把我校建设成重点学科国内一流、具有鲜明特色和优势,人才培养质量、科学技术水平及综合办学实力位居全国同类大学领先地位的教学研究型大学。学校结合北京社会经济建设的需要,提出“三个为主”(人才培养以本科为主,学科专业以工科为主,人才类型以应用型为主)的办学思路。坚持“两个优先”,抓住“一根主线”,用“两个轮子”走路,确保“一个中心”。也即:坚持教学优先、育人优先;抓住人才培养这根主线;科研与教学并重,以科研促教学;确保教学工作中心地位不动摇。学校实行领导联系基层单位制度,校领导经常深入教学一线进行调查研究,分析解决教学工作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学校实行干部听

【VIP专享】2011年北京交通大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突破瓶颈,提升内涵,多措并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度教学质量分析报告 2011年是学校“十二五”规划起步之年,也是国家规划纲要全面实施的第一年。学校以不断提高教育质量为目标,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顶层设计制定本科人才培养“十二五”规划、“本科教学工程”实施计划、本科人才培养新方案为切入点,突破改革瓶颈,强化内涵建设,创新培养模式,较好地完成了本年度工作目标与任务,开创了“十二五”开局之年本科人才培养工作新局面。 一.谋篇布局“十二五”发展蓝图, 凝聚培养质量提升新思路 科学制定本科人才培养“十二五”规划,系统部署改革发展战略任务。深入分析、认真研究了本科人才培养面临的形势、机遇与挑战,围绕如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科学规划和系统研究制定了《本科人才培养“十二五”发展规划》,明确了本科人才培养“改革创新,完善机制,改善学风,提高质量”十六字工作方针,确立了本科人才培养战略发展目标和定位,梳理了四个方面的战略任务,提出了五个方面的保障举措。 顶层设计新一轮教育教学改革实施方案,全面启动“本科教学工程”。确立了建设目标,部署了五个方面教学改革与建设任务,从观念更新、组织保障、政策机制、资金投入四个方面明确了具体管理措施,制定了7个配套文件。通过召开2011年“本科教学工作会议”再次开展全校教育思想观念大讨论,进一步统一了“教学质量是学校生命线”的基本认识,凝聚了“要将全校各方面资源优势转化并服务于人才培养”基本发展思路,明确了任务。 修订完善新一轮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着力突破本科教学质量提升瓶颈。组织调研十余所高水平大学人才培养工作,形成了《调研总报告》,提出了“理念观念创新、制度机制创新、管理模式创新、培养模式创新”四项进一步深化改革的具体建议,下达了《2012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完善修订的指导性意见》。新培养方案重点实现三个突破:一是引导学生构建主动学习、探索研究的学习模式,学分压缩到155-165;二是优化通识教育与专业主干课程体系结构,改革教学模式;三是提升内涵,在教学全过程中落实创新人才培养质量标准。 二. 深入实施国家教育改革试点,着力突破创新人才培养瓶颈 协同创新,探索模式,校企联合造就卓越工程人才。以“卓越计划”为载体,深化“探索行业高校产学联合培养人才的模式和机制”教育体制改革项目试点。与12家大型企业协同创新,探索了新型“3+1+2”学业与职业全程联合培养的模式机制;建立校企联合培养政策机制,健全8项管理制度,切实保障联合培养有效实施;校企共同参与,建设了

[精编]长沙学院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长沙学院年本科教学 质量报告

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2012年) 长沙学院 二○一三年十二月

目录 学校概况1 一、本科教育基本情况3 (一)目标定位3 (二)本科专业设置3 (三)在校学生情况5 (四)本科生生源质量5 二、师资与办学条件6 (一)师资队伍数量及结构6 (二)本科生主讲教师6 (三)教学经费投入7 (四)教学用房及使用7 (五)实验实训条件7 (六)图书及信息资源8 三、教学建设与教学改革8 (一)专业建设9 (三)课程与教材建设情况11 (四)教学研究与改革12 (五)实践教学13 四、质量保障体系17 (一)领导重视,保证教学工作中心地位17

(二)质量保障体系健全,教学运行有序18 五、学生学习效果22 (一)学生学习满意度22 (二)应届毕业生毕业情况与学位授予情况22 (三)攻读研究生情况22 (四)就业情况23 (五)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评价23 (六)毕业生成就23 (七)学生英语、计算机等级考试情况24 (八)学科竞赛情况24 六、特色发展25 七、问题与对策28 (一)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28 (二)进一步加大课程建设力度28 (三)进一步强化师资队伍培养培训29 (四)进一步加强教学行政用房建设力度30

学校概况 长沙学院位于我国中部历史文化名城——湖南省长沙市。学校的前身是原长沙大学和长沙职业技术师范专科学校。长沙大学创办于1983年,长沙职业技术师范专科学校创办于1978年。1996年4月,经原国家教委批准,长沙职业技术师范专科学校成建制并入长沙大学。2004年5月经教育部批准升本并更名为“长沙学院”。学校实行省市共建共管、以市为主的管理体制。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3339人。 办学条件校园占地面积132.55万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29万余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8350.34万元。图书馆馆藏纸质图书118万册。校园湖光山色,风景秀美,为“湖南省园林式单位”、“湖南省文明单位”。 师资队伍现有专任教师692人,其中正高职称教师87人,副高职称教师205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112人,硕士学位教师426人。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3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1人,湖南省新世纪“121人才工程”人选3人,湖南省优秀教师3人,湖南省教学名师2人,省级青年教师教学能手8人,湖南省教学奉献奖2人。 专业设置设有16个教学系(院、部),32个本科专业,基本形成了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以工学为主体,文学、管理学为两翼,理、工、文、管、法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布局。

XX大学现代经济管理学院本科教学质量报告【模板】

**大学现代经济管理学院 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2017-2018学年) 二零一八年十二月

学校概况 **大学现代经济管理学院地处江西省**市,是财经院校,举办者为地市教育部门,于2001年开办本科。学院有本科专业17个,其中1个为新办专业。招生批次为第二批次招生A,第二批次招生B,第三批次招生A。 学校全日制在校生8,561人,折合在校生8,561人。全校教职工594人,其中专任教师460人。学校共有2个校区,其中1个为本地校区。 学校有党政单位17个,教学科研单位8个。 在各地校友会数量2个。 与学校签署协议联合进行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生产服务等活动的机构102个,行业机构和企业98个,地方政府4个。 ※以上数据来源:1-1学校概况,表1-2校区地址,表1-5-1专业基本情况,表1-6-1教职工基本信息,表1-8-2 科研基地,表3-1-1高层次人才,表4-1-1学科建设,表6-1学生数量基本情况 【注】:1.折合在校生数=普通本、专科(高职)生数+全日制硕士生数×1.5+全日制博士生数×2+留学生数×3+预科生数+进修生数+成人脱产班学生数+夜大(业余)学生数×0.3+函授生数×0.1(不含自考生)。 2.全日制在校生数=普通本、专科(高职)生数+全日制硕士生数+全日制博士生数+留学生数+预科生数+成人脱产班学生数+进修生数。

本报告的撰写是根据国教督办[2016]75号文件中关于普通高校编制本科教学质量报告基本要求,现有数据资料是基于全国高校本科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数据统计的时间也与全国高校本科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数据采集时间要求一致。

一、本科教育基本情况 (3) (一)人才培养目标 (3) (二)学科专业设置情况 (3) (三)在校生规模 (3) (四)本科生生源质量 (4) 二、师资与教学条件 (7) (一)师资队伍 (7) (二)本科主讲教师情况 (9) (三)教学经费投入情况 (11) (四)教学设施应用情况 (11) 1.教学用房 (11) 2.教学科研仪器设备与教学实验室 (12) 3.图书馆及图书资源 (12) 4.信息资源 (12) 三、教学建设与改革 (13) (一)专业建设 (13) (二)课程建设 (14) (三)教材建设 (14) (四)实践教学 (15) 1.实验教学 (15) 2.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 (15) 3.实习与教学实践基地 (15) (五)创新创业教育 (15) (六)教学改革 (16) 四、质量保障体系 (17) (一)校领导情况 (17) (二)教学管理与服务 (17) (三)学生管理与服务 (17) (四)质量监控 (17) 五、学生学习效果 (19) (一)毕业情况 (19) (二)就业情况 (19) (三)转专业与辅修(双学位)情况 (19) 六、特色发展 (19) 七、存在问题及改进计划 (20) (一)加强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20) (二)继续推进并优化师资队伍建设 (20) (三)进一步加强专业内涵建设 (21) 附件 (22) 本科教学质量报告支撑数据 (2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