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胁法造林例子

宫胁法造林例子

【篇一:宫胁法造林例子】

《景观规划与生态修复》课程论文把造林的方法用到造园上——宫

胁法相关文献阅读风景园林11-4 李安 110354405 指导教师关键词:宫胁法,群落,潜在植被目录 1.引言........................................................................................................ .......................1 2.是什么——宫胁造林法的理论基础和造林步骤 2.1

宫胁造林法的理论依据 2.2宫胁造林法的步骤 2.3在我国实践过程中

的改进......................................................................................2 3.为

什么——宫胁造林法的特点和优点..............................................................................3 3.1 宫胁造林

法与自然演替恢复森林的比较.................................................................3 3.2 宫胁造林法与传统

造林方法的比较........................................................................3 3.3

宫胁造林法与目前广东省以乡土树种造林方法的比较............................................4 4.1理论启示“近自然林业”........................................................................................4 4.2 案

例启示一,淡路岛、海湾公园造林中宫胁法的实践............................................5 1)淡路岛绿化案例.............................................................................................5 2)

上海海湾森林公园案例 4.3案例启示二,北京“松栎混交林”在城市园林中的应用 5.结语........................................................................................................ .......................6《景观规划与生态修复》课程论文 1.引言国际生态

学会会长、日本国际生态学研究中心主任宫胁昭(akira miyawaki ),长期从事植被生态学研究,建立了一种在人类干扰地区快速恢复稳

定的白然植被的方法,在许多国家,尤其是在日本、巴西及东南亚

等地,得到较多的应用,这种快速恢复自然植被的方法,被国际上

的同行称为宫胁生态造林法(miyawakis method )(本文简称为宫

胁法)。

选择“宫胁法”作为我课程论文的题目,是因为当时听到董丽老师讲

宫胁法时提到“自然中的林地系统是不断演替的,优势种是不断被取

代的。而我们在园林设计中应该取持续时间最长、相对最稳定的顶

级群落”。我才意识到“顶级群落”这一生态概念是和园林设计有着密

切关系的,过去我并没有把森林生态系统的知识联系到园林设计中去。

于是,这次我试图通过自己的文献阅读和学习,了解宫胁法并且寻

找宫胁法这一“造林”方法中,与我们学习的“造园”有所联系,有所

借鉴的地方。

2.是什么——宫胁造林法的理论基础和造林步骤 2.1 宫胁造林法的理

论依据 1)潜在植被理论:潜在植被这一概念是由德国生态学家

tiixen 于1956 年提出的,他把潜在植被定义如下: 假如所有的演替

系列在没有人干扰且在现有的气候与土壤条件下完成,这样确立起

来的植被结构称为潜在植被。

潜在植被和地带性植被的不同点在于,某个地区的地带性植被类型

只有一个,即其气候顶极植被类型,而潜在植被更接近于多元顶极

的情况,除单元的气候顶极外,还包括土壤顶极和地形顶极等。它

表明了一个地区植被的发展潜力,也为城市地区恢复自然植被指明

了方向。我认为这一点为同一地区的植物景观多元化提供了依据。2)群落演替理论:演替是一个植物群落为另一个植物群落所取代的

过程。在裸地或顶极植被破坏后,在没有人类干扰的情况下,都会

自动发生演替过程,即一个群落替代另一个群落,最终形成和该地

区环境条件相适应的顶极群落。

《景观规划与生态修复》课程论文 2.2宫胁造林法的步骤 1)基本调

查调查的目的在于确定当地的潜在植被类型。

首先根据城市地区的局部地方保存的植被情况,如寺庙往往有保护

森林的传统,常保存有较好的植被,而在村落附近往往也保存了风

水林。

神舍林:宫胁教授在调查中发现,日本传统的神社林和庙宇林多保

持着自然状态,由当地物种组成,结构复杂、种类丰富,这种小片

森林综合反映了当地的气候条件和其它生态环境。

风水林:古代人们受风水理论影响,在村后、寺庙、庭院、坟墓周

围与风水有关的地方保留或种植树木。是一种很重要的次生林,它

们一般是经历了很长生长发育时间、与该地区自然生态环境相适应、生态效益较高的比较稳定的森林群落。与此同时,“在东南中国之广

大农村,缺少风水树和风水林儿乎不成为村落”,由此可以看出风水

林也是人们对森林赋予的一种文化形式。我认为这也能成为不同地

区创造不同园林植物景观特色的依据。

如果该地区地带性植被已基本被破坏,那么只能通过对相邻地区的

森林类型进行调查,结合地形、地貌、土壤和气候、人为干扰历史

和程度等生境特征,再确定潜在自然植被类型。通过以上方法绘制

相应的现存和潜在植被图。

2)规划和重建规划和重建潜在植被类型确定以后,对重建群落的乔

木层和灌木层的优势种进行选择和开展多种群落类型的重建工作。

重建包括:采集、育苗、整地、栽植、覆盖等。这是宫胁法很重要的

一个部分,但我认为这和园林设计的联系并不明显,在此不作赘述。

3)养护养护阶段苗木移栽后,进入养护阶段。

栽植后1- 年内,进行除草、浇水、施肥等简单管理。待栽种的优势

种植株的高约2m,林冠基本郁闭,林下光照减弱,杂草生长受到抑

制后就无需除草。任其自然淘汰。15 一50 年后即可发育成类似天

然林的环境保全林。

2.3 在我国实践过程中的改进在我国的造林实践中,宫胁造林法在应用上也适合中国的地理环境条件出现了一些变化。如干旱地区为保

墒应该雨季造林,树坑应更大。山区造林因土壤贫瘠,培育时应让

苗龄更大、根系更发《景观规划与生态修复》课程论文达后再栽植

等等.....其中真正加深了我对宫胁法理解的是这一改进措施:种类选

择上,由于建群种多为耐阴种类,增加一些阳性树种是必要的,特

别是演替早期的先锋种类。但阳性树种也可能对恢复产生不好的影响,要慎重。

这一点在实践中体现为,在云南高原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地带的林地

恢复实践中,造林之前先去除恢复地内大量阳生性的阻碍该顶极群

落演替的灌木植物种类,在养护中也考虑初步形成的由群落优势乔

木树种所组成的林层中是否会受阳生性的灌木树种的侵入的问题。

绿地系统规划课程去康庄实习时,我看到了废弃的公园绿地,我想

这之间是不是有着一些关系,除了康庄镇养护工作没有做到位,设

计之初是不是也没有着重注意这些问题。也许如果注意了,后期养

护管理上的花费会更少一些? 3.为什么——宫胁造林法的特点和优

点 3.1 宫胁造林法与自然演替恢复森林的比较宫胁造林法与传统的

造林以及根据自然演替恢复森林相比有诸多不同,但比较核心的,

我总结是两点,省时、省钱。

省时:根据演替理论和自然条件,一般的森林演替从荒山或没有树

木的上地开始,到最终森林形成,至少要200 500年,或上千年而

宫胁法通常只要20- 50 年时间缩短了5/3- 5/4。

省钱:在日前世界环境仍在继续恶化,森林仍然遭到破坏的情况下,缩短造林时间就是加速环境改善,就是节约费用。起次造林之后管

理简单,一般在开始1- 年进行除草、浇水等管理,以后就任其自然,优胜劣汰,适者生存。不管理就是最好的管理。

现在有一个很火的词“节约型园林”,如果我们能从设计初期就让我

们的园林有像森林系统发展的趋势,努力减少它后期养护管理的成本,是不是也可以算是节约呢? 3.2 宫胁造林法与传统造林方法的比较传统造林方法一般是先选择1、种广适性的速生树种,大面积种

植后,封山育林。这种方式简单易行、收效较快和明显,但是这种

方法弊端明显,易造成森林树种成分的单一化为病虫害的爆发提供

条件、引进一些外来物种对当地的生态安全及生态系统常期的稳定

性造成严重威胁。

除此以外,形成的森林也不一定是适合当地气候环境的顶极植物群落,容易造成植物群落的不稳定性,群落内乔木树种极易为灌丛或

阳生性树种所取代,不能形成具有涵养水源功能的、群落结《景观

规划与生态修复》课程论文构成分多样的植物群落。而宫胁法造林

所形成的森林接近当地的天然森林,由于采用的树种为当地的优势

种类,土壤动物也易得以恢复。

记得奥森生态廊道调查时,我惊喜地发现了蚯蚓的排泄物。我想,

动物在园林景观上作用不明显且难以像植物景观那样控制,但园林

中这些土壤动物以及鸟类的回归对园林生态功能的发挥起着重要作用,这也会反过来促进园林的植物景观。通过把绿地恢复成接近当

代自然植被,来使动物回归,这也可以使让园林更自然。

3.3 宫胁造林法与目前广东省以乡土树种造林方法的比较宫胁法使用的造林树种是乡土树种,它与日前广东省流行的造林方法不同之处是,宫胁法是(1) 高密度造林( 2)低强度抚育管理,甚至是不抚育;(3)

林分郁闭快速,但早期即会有树种被淘汰。

这让我联想到我们学校小花园以及理学院门口的侧柏林,本是规则

式种植,因为不同的原因被一段时间弃置后,树木之间优胜劣汰,

效果比过去更自然,淘汰后剩下的植株生命力也比过去的更怎么办——宫胁法应用到园林设计中的案例当我把课程论文写到这时,我

所阅读的文献里出现了很多和宫胁法有想通之处的理论和园林案例,我对这些进行了整理和归纳。

4.1 理论启示“近自然林业” “近自然林业”理论由德国林学家gayer

于1898 年首次提出。

“近自然林业”的经营目的是使地区群落主要的本源树种得到明显表现,它并不是回归到天然的森林类型,而是尽可能使林分建立、抚育、采伐的方式与“潜自然植被”相接近,使林分能进行接近自然的

自发生产,达到森林生物群落的动态平衡,并在人工辅助下使天然

物种得到复苏。近自然林业理论阐述了林分越是接近自然,各树种

间的关系就越和谐,与立地也就越适应,产量也就越大的道理。

在关于“近自然林业”的文献中我找到了很多和园林相关的地方:如,近自然林业经营的目标林为混交—异龄—复层林。在奥林匹林森林

公园实习中不难发现该公园的植物规划设计也注意到了这一点。

如,遵循植被自然演替规律,注重生态效益的发挥,这一点既是宫

胁法的基础,也被文献中提到是“近自然园林”形成的理论基础。

《景观规划与生态修复》课程论文如,某篇文献提到了,近自然园

林是园林和城市林业的共同目标.....4.2 案例启示一,淡路岛、海湾

公园造林中宫胁法的实践在这两个造林的案例中,我发现了一些设

计师可以使用和借鉴的方法: 1)淡路岛绿化案例:根据潜在植被理

论进行树种规划他的绿化树种规划的方针是(1)以当地景观与植被构

成为主的乡土群落为复原目的;(2)早期形成绿量的速生树种的落叶树(先驱树)与远期形成景观的常绿树按一定比例搭配。

通过调查周围的自然植被发现稳定的鸟岗栋一杨梅常绿阔叶林群落,于是在选择绿化树种时,首先选用了远期构成树林群落的树种鸟岗栋、杨梅、红楠、小叶交让木、天竺桂;其次选用了速生树种黑松、朴树、合欢、春榆,利用这此速生树种确保绿化初期的绿量,为慢

生树种提供夏季遮荫。

树种规划按照植被迁移的两个阶段进行营造。并根据对周围自然植

被林缘树种的调查选择树种。

这个案例对我的启示有:种植设计时,注意到“速生树”对园林景观

的影响,为了能更快达到园林景观的效果,速生树是不可缺少的。

但也应该明确速生树死亡以后,该怎么办,从设计之初就做出考虑,不要等速生树死亡,再重新想新的植物景观。

2)上海海湾森林公园案例中,设计师按“适地适群落”的原则选好优

势种、建群种案例先研究所在地的气候、土壤特性,选择与之相适

应的森林群落优势树种,再针对不同的区位生境条件,选择不同的

建群种,如丘陵地选择湿地松等,坡地选择香樟等...... 而在植物配置过程也做到首先是建群植物的配置过程。因为森林群落的建群种关

系着群落的生命过程和演替方向。

在文献阅读中,吸引我注意的是它不是用“适地适树”而是用“适地适

群落”这个词,这个词让我意识到,有的情况下,对“适地适树”的理

解不能单限于多用乡土树种,还要注意这些乡土树种在自然中是怎

么搭配的,我们又应该如何创新地去配置它们。

4.3 案例启示二,北京“松栎混交林”在城市园林中的应用该案例是北京市园林所为了松栋混交植物群落在北京城区的建植而做的研究,

也就是说利用研究林业来服务于园林。阅读文献,不难发现,该研

究的主要手段是通过营造相同的生境条件使松栋混交林的景观在园

林中得以实现。这其中与园林设计相关的方法有:《景观规划与生

态修复》课程论文 1)结合排水系统进行水分的再分配:自然植物群落由于大量的枯枝落叶存在,能有效的拦截雨水,从而实现对水分

的再利用。玉渊潭设计松栋混交群落时,着重进行了雨水再分配设计,具体的方法是:在地形低的地方设置渗水(集水) 井,使在大雨时

形成的地表径流不全部流出群落外,而是流向渗水(集水)井,将雨水

收集起来,在干旱时,通过植物根系的吸收,重新被植物利用,实

现雨水的再分配。

2)结合光因子主导下的生态位配置进行植物配置:组成建群种的各类栋树和油松种植在各类微地形的脊和朝阳坡向,栋树和油松都是

喜阳树种,在地势较高处和阳坡种植可满足两类树种对光的需求和

具有较宽的生态位,同时由于上述种植位置,使两类树种构成了群

落最基本的林冠线和群落外型。

其他伴生乔木和灌木种类,根据各自不同的需光习性,种植在了群

落外缘或穿插种植在群落内层。群落林下地被植物,选择了耐荫性

较强的野生地被植物,在栽植时重点考虑通过这些地被植物,实现

对杂草的控制,未对它们对光和水分因子的习性进行重点考虑,容

它们自行在群落中繁衍滋生或被淘汰。

5.结语总结我从“宫胁法”中学习到的,可以应用的关于造园的知识:1)关于植物景观多样性:同一地区潜在植被因气候、土壤、地形而趋于多极,为同一地区内丰富多样的植物景观提供了依据。

一个地方风水林、寺庙林的存在,为设计富有当地特色的园林植物

景观提供了最直接的资源。2)关于时间对园林中林地系统的影响:

设计时要详细考虑速生树种死亡以后的景观,做好植物景观的规划,减少浪费,把园林从三维做到四维。

园林建成以后,初期要重点考虑杂草、阳性的灌木对林地系统的破坏。《景观规划与生态修复》课程论文通过对林地植物群落的模拟

促进本地动物的回归,反过来促进林地系统的功能发挥。记得有一

部科幻小说里有这样一句话:当我们的认识限于砖头,我们建起了

长城;当我们的认识限于细胞,我们克隆出了多莉;当我们的认识

到了分子原子原子核,我们制造了纳米机器人......我们对自然的认知

水平就是我们从自然上帝那抢到的积木,要想创造更好更美更符合

自然规律的积木组合,那就利用好手上的积木或者去找上帝要更精

致的积木吧。

我以为,我们对森林生态系统的认识就像我们从上帝手上拿到的积木,我们“师法自然”设计园林,就是拿这些积木,以我们自己审美

的趣味和方法,搭建富有特色的园林景观。

所以,我想,我能做的和应该做的,就是好好学怎么搭积木,好好

学怎么从上帝手里要积木。

《景观规划与生态修复》课程论文参考文献〔1〕李树华. 利用绿化技术进行生态与景观恢复的原理与

手法——以日本兵库县淡路岛“故乡之森” 的营造为中国园林,2005, 11: 59-64. 城市近自然园林的理论

基础与营建方法[j].生态学杂志, 2009, 28(3): 516r522. 松栎混交植物群落在北京城区的建植研究[j].2008

北京奥运园林绿化的理论与实践, 2009. 上海海湾近自然林营造与早期管护实践初探[j].中国城市林业, 2007, 把自然森林引入城市:宫胁方法 (miyawaki method) 介绍[j]. 上海建设科技, 1998 森林植被恢复的

理论和实践:用乡土树种重建当地森林--宫胁森林重建法介绍[j]. 植物生态学报, 2002 (z1): 133-139. 〔7〕胡静, 杨树华, 宫胁法的原理,步骤及其在滇西北地区植被恢复中的应用[j]. 云南林业科技, 2003, 2(35.38). 〔8〕陈红跃. 生态公益林林分改造树种选择的技术路线探讨广东林业科技,2008, 24(1): 83-87.

【篇二:宫胁法造林例子】

宫胁造林法与传统的造林,以及与恢复的森林相比较,有以下不同:一是用该方法营造的森林是环境保护林,而不是用材林和风景林。

二是造林用的种类是乡土种类(native tree species),主要是建群

种类(canopytreespecies) 和优势种类(dominantspecies)。并且强

调多种类、多层次、密植、混合(polyspecies,multi-stratal,denseand,mixed)。这也是造林法的特征和重点。而传统的造林以

针叶、速生、外来种类为主,多为单一种类和单层次,功能差。

三是成林时间短(to shorten the time span)。根据演替理论和自然

条件,一般的森林演替从荒山或没有树木的土地开始,到最终森林

形成,至少要100~500年,甚至上千年。而通常只需要20一50年,时间缩短为自然演替的1/10一1/5。因此目前在世界环境仍然继续

恶化,森林仍然遭到破坏的情况下,单靠自然恢复太慢,而缩短时

间就是加速环境改善,就是节约费用。

四是管理简单。用宫胁法造林,一般在开始的l~3年进行除草、浇水等管理,以后就任树苗自然生长,优胜劣汰,适者生存。不管理就

是最好的管理(no management is the best management)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