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讲坛.地域文化的形成(一)葛剑雄

百家讲坛.地域文化的形成(一)葛剑雄
百家讲坛.地域文化的形成(一)葛剑雄

百家讲坛.地域文化的形成(文字稿)

第一讲

中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所以人们常说“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比如南方人习惯吃细粮,北方人喜欢吃粗粮,傣族人习惯住吊脚楼,福建沿海信奉妈祖等等。正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不同的地域造成了不同的地域文化,那么什么样的文化才是真正的地域文化呢?了解地域文化对我们现代人有什么启示呢?

葛剑雄教授认为地域文化,就是最能够体现一个区域或者说叫一个空间范围它的特点的文化类型。它的特点,要求它跟周围、跟其它地方有不同的。你不能说咱们现在穿西服,那人家也穿西服,这就都一样了,比如北京以前住四合院,那么其它地方,你到了上海没有四合院,他住石库门,这就是不同。

所以它应该是能够体现一个地方它的特点。其实这种现象,我们老祖宗早就注意到了。在司马迁他写的《史记》里面有这么一句话,他说一般谚语说,叫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这句话什么意思呢?在一百里的范围之内,可能风是一样的,出了一百里,这个风就不同了,如果你出了一千里,俗也不同了。什么叫风呢?用现在话讲风就是流行,你有什么流行的东西,它不会传得非常远的,也不会过一百里地,在过去这个流行就流行不出去了。但是俗就不同,俗是什么呢?我们现在讲风俗风俗,其实这个风和俗是两个含义,那个俗的我的理解就是习惯。就是风流行,它流行一段时间以后,有的就慢慢慢慢形成习惯了,那就保存下来了,有的流行流行一阵子就变了,新的流行又来了,新的风又来了。所以一个地方流行什么并不一定就能形成它的地方的文化或者地域文化。等它慢慢慢慢成为俗了,成为人,一批人的习惯,它就逐渐逐渐保存下来了。地域文化构成的范围很广,但是往往有几种因素是最重要的。比如方言、饮食、民间信仰、民居等。

全文:

(沿着历史的轨迹,追根溯源,揭示不同的地域文化差异。上海复旦大学葛剑雄教授将带我们领略地域文化的魅力,感受沉淀五千年的文明记忆。中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所以人们常说,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比如南方人习惯吃细粮,北方人喜欢吃粗粮,傣族人习惯住吊脚楼,福建沿海信奉妈祖等等。正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不同的地域造成了不同的地域文化。那么什么样的文化才是真正的地域文化呢?了解地域文化,对我们现代人有什么启示呢?上海复旦大学葛剑雄教授将带您走遍中国疆域,为您讲述中国的地域文化。)

各位观众各位朋友,今天我要将的是关于地域文化。其实说穿了很简单,一个地方有它的地方特色的文化类型,这就是地域文化。比方说咱们北京,可能就说北京文化,你到天津,人家就说是天津文化。所以所谓地域文化,就是最能够体现一个区域,或者说叫一个空间范围,它的特点的文化类型。所谓它的特点,就要求它跟周围,跟其他地方有不同的。你不能

说咱们现在穿西服,那人家也穿西服,这就都一样了。比如北京以前住四合院,那么其它地方,你到了上海没有四合院,他住石库门,这就是不同。所以它应该是能够体现一个地方它的特点。其实这种现象我们老祖宗早就注意到了。

在司马迁他写的《史记》里面有这么一句话,他说一般谚语说,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他那个时候离开我们两千多年,他讲的谚语就是他那个时候已经是老话了。这句话什么意思呢?在一百里的范围之内,可能风是一样的,出了一百里,这个风就不同了。如果你出了一千里,俗也不同了。什么叫风呢?用现在话讲风就是流行,你有什么流行的东西,它不会传得非常远的,也不会过一百里地。在过去这个流行就流行不出去了。但是俗就不同,俗是什么呢?我们现在讲风俗风俗,其实这个风和俗是两个含义。那个俗,我的理解就是习惯,就是风流行,它流行一段时间以后,有的就慢慢慢慢形成习惯了,那就保存下来了。有的流行流行一阵子就变了,新的流行又来了,新的风又来了。所以这两个词,你们看很形象,一个风一阵风一样这么吹,吹过去又一种风又来了,所以流行是经常变换的,所以一个地方流行什么,并不一定就能形成它的地方的文化或者地域文化。等它慢慢慢慢成为俗了,你看俗是人字旁的,成为人,一批人的习惯,它就逐渐逐渐保存下来了。我们今天讲有的文化,有的追踪下来,有的可能存在几百年甚至几千年。比如燕赵文化,为什么叫燕赵文化呢?

(燕赵文化就是在两千多年前的战国后期形成的。这种地域文化是依托于战国七雄中最靠北的两个诸侯国而产生的。其地域范围包括:北起今内蒙古南部,辽宁南部,东至渤海,西起山西东部和北部,南至黄河的广大地区。历来人们多用“慷慨悲歌”来概括燕赵文化的特点。此说的形成,与燕末发生的荆轲刺秦王有直接的关系。易水送别那悲壮的一幕和秦王殿上那惊心动魄的刀光剑影,足以憾人心魄。所以至今人们对之难以忘怀。)

所以它一般都要有很长的时间积淀下来,不是那么一下子来个什么风,就成为一种新的文化了。所以我们现在研究地域文化,首先一般要了解它的历史。我们讲中国有五千年的文明史,那么最近的研究证明,可能五千年还不止。特别有些发达的地方还更长。那么这个文明史它表现在什么地方呢?当然整个中国有中国的特点,但是更多的是表现在它不同的区域不同的地区。所以我们整个中国文化、中国文明,它不是完全一样,是由不同的地域文化、地域文明构成的。所以每一种地域文明、地域文化都是中华民族、中华文明的一部分,都有它特有的意义。那么到底什么是地域文化呢?

(不同的地域产生了不同的文化,其中方言是最具有地方特色的。正如唐代的贺知章诗中所说,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可见方言将会伴随着人的一生。可是有的人,比如清朝的大太监李莲英和同治、光绪皇帝的两朝帝师翁同和,却都不会说自己的乡音了。这背后究竟是什么原因呢?)

我想第一个地域文化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方言。中国到底有多少方言,我看很难(统计)。我请教过方言学家,他说没有办法弄清楚,什么道理呢?看你怎么分,你分大的有那么几种,那么你再分细的,每一种方言又有很多种小的,他说到底有多少,我们不要去讲数量,就是非常多。那么特别是中国的南方,我们也会感觉在北方,你出去尽管他讲土话,大致还差不多,大家都能听懂,至少可以交流。但是你到南方去,我自己南方人,我是浙江人,但是浙江话,浙江南部、中部很多话我都听不懂。不要说一个省听不懂,就有的时候一个县里面,城里人听不懂乡下人的话,平原的人听不懂山区的话,有的隔一个村讲话就不同了。那么这个方言,那可是地域文化一个很重要的一个内容。什么道理呢?因为我们平时讲话,我们大家有个感觉,特别是碰到同乡,自己同一方言的人,我一说这种话,那么很自然地就增加人跟人之间一种共同的感情,好象用这种话交流特别亲切,而且的确很多意思好象不用自己的方言就表达不清楚的。那么,什么道理呢?因为中国就是,我们文字虽然是统一的,大家写的一样,但方言一直是不统一的,因为一直不统一的话,那么各种方言就成为人际交流的一个很重要的媒介。那么这个媒介的范围又是固定的。

所以(方言)应该讲是中国地域文化最有特色的一个因素。这样的话,就往往我们长期以来很多就根据方言来处理人际关系,历史上也是这样。我远的没有办法说,至少在春秋战国的时候,当时已经存在着不同的方言,并且这个不同的方言还在历史书上都有记录。那么因为这个方言的关系,所以我们历史上面很多政治势力、政治集团,也就根据方言作为媒介。我们中国人讲的同乡,有大同乡有小同乡,大的同乡往往是祖籍在一个地方或者是一个大的省的,就叫做同乡。但是小同乡绝对有共同的特点,就一定是讲同样方言的,感情就特别亲切。那么到了进行什么政治活动,往往这些讲同一方言的人,他们就组成一个集团,这倒不是一定说统治者多自私,这比较方便。他们利益比较容易一致。当然他也不一定全是自己这个方言的人,但是这个方言的确起到比较重要的(作用)。比如汉高祖刘邦,刘邦的老家应该是在今天江苏的沛县。他自己其实真正的祖先是在沛县丰邑这个地方,所以只要是讲这带话的,所谓他的丰沛故人,就是丰沛一带的老乡,就往往得到重用。那么他起家的时候一帮人都是这个地方的人,所以在汉朝初年,朝廷里丰沛的故人,就是丰沛这一带老家的人就成为很得势的这样一个集团。那么这种情况呢,以后每个朝代都差不多,基本都找得到。

我们知道宋太祖赵匡胤,据说他有一个规定,说这个丞相不能用南人,南方人不行,都一定要北人。所以宋朝经常有政治上,有南人和北人之间的冲突。当然这里一方面是政治利益冲突,但是有一个理由,他们讲什么理由呢?南方人讲话他们听不懂,有福建人要做大官,北方人就反对,说他讲话像鸟叫一样,不行啊。就是这个方言,当然我们透过方言,背后是有政治斗争的,这我们不否认。但是方言的确起到一个文化中间冲突的作用。我祖籍是浙江绍兴,有一次我翻绍兴的名人录,一看看见慈禧太后下边大太监李莲英说他绍兴人。我开始不相信,后来一查,果然他祖籍是绍兴人,但他自己绝对不会说绍兴话。要他说绍兴的话,,老佛爷怎么让他在身边,怎么听得懂。所以从明朝开始,凡是要进宫做太监的人,基本上都

是北京附近的直隶,就是河北这一带的人,而且都集中几个地方,为什么?这个地方的讲话宫里的人都听得懂。如果不是怎么办呢?

那小孩子小的太监就要放在老太监的家里养着调教他,让他讲话讲得标准,就是当时的普通话,讲得标准才能够到宫里侍侯。所以我想李莲英不管他祖籍哪里人,他自己肯定讲着一口流利的京片子。要不然老佛爷怎么会把他放在身边。又比如我们知道清朝有个大官,就是戊戌变法的时候,大家可能知道这个名字,就是所谓两朝帝师同治皇帝、光绪皇帝的老师翁同和。翁同和哪里人呢?常熟人。江苏常熟,这个地方虽然离开我们上海一百公里,但是我到那里要真正他跟我讲常熟土话的话,我至少有一半是听不懂的。翁同和是常熟人,他怎么能够做皇帝的老师呢?原来我们再仔细一看,翁同和他并不是生在常熟,因为他家做大官,长期住在北京,实际上他北京长大的。所以有这个条件,他才能够去做皇帝的老师。你看翁同和从祖籍来讲,他应该是江苏人,但实际上从地域文化圈来讲,他已经从属于北京这一带的地域文化了。所以他没有什么语言的障碍。

(我们的先祖曾说过,民以食为天。所以要想了解一个地区的文化,除了方言之外,了解饮食文化,也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中国人可以说是世界上最讲究吃的国家之一,比如见面打招呼都问,您吃了吗?历史上流传下来的八大菜系更可以说是丰富多彩。另外,宫廷玉膳、风味小吃,也是各有千秋。这些丰富的饮食文化是如何产生的呢?什么样的饮食才最能代表地域文化呢?)

第二种因素是什么呢?是饮食。而且特别是民间的饮食,这有什么道理呢?你说饮食山珍海味的话,它可以运输的。那么老百姓不能这样,比如我们现在到哪儿都是生猛海鲜,什么广东菜、潮州菜,你说这个是不是就是这个地方的地域文化?像北京我们以前潮州菜,现在又是上海菜、杭州菜,这个菜不是老百姓日常生活,它不能代表地域文化,能够代表地域文化就是北京的老百姓日常他吃的什么,有什么特色,这个才是能够代表地域文化。不要说到北京去,我到西藏到拉萨去看到的也是什么生猛海鲜,我说哪儿来的,空运,广东运过去的。那你能不能说,这个生猛海鲜、广式潮州菜,这些能够代表西藏地域文化?不能。只有老百姓平时喝的酥油茶、糌粑,这才应当是地域文化。

所以我们讲饮食是一种地域文化的一种因素,主要是指民间的日常的这些饮食。因为它主要是取材于当地的,它有它地方特色。如果是外面运过去的,也一定要是当地的大多数老百姓所买得起吃得起的,所以它也构成地域文化的一部分。那么,这个人就是这样,长期吃这种东西,他就慢慢慢慢地,也就因为会除了形成一个习惯以外,他也利用这些饮食的方式,创造出一种新的方式来。那么这种方式一定要适应当地的情况。比如我们中国的食品,有的是辣的,有的辛的,有的酸的,有的甜的,咸的,还有腌的、辣的,做干的,为什么会产生这么多形式呢?你仔细研究的话,它都适应了当地的情况。比如说这个以前沿海地方很多地

方都用咸鱼,为什么好好的鱼,现在很少有人吃很咸很咸的鱼,其实没有办法,因为当时没有冷藏、冰箱什么玩意。你海里打起来不盐、不腌怎么吃呢?都是马上来了就放上一把盐,这样才不腐烂才保存下来。所以长期以来,有些地方就形成吃咸鱼的习惯,这是适应它的条件。

又比如我们吃辣,很多辣的东西,最早的辣椒也不是中国本地的,辣椒传过来,为什么在有的地方特别流行呢?一般的地方都是气候比较热比较潮湿,吃这个辣对身体有好处,能够防病,慢慢就形成这个习惯。至于日常的有些地方吃面食,有些地方吃杂粮,这更是反映当地的特色。所以饮食里面,你不要去看什么山珍海味,当官的阔人怎么吃,这个不代表地域文化,真正代表地方文化的应该是日常饮食。比如刚才我们讲到吃辣,现在大家都有感觉,好象川菜都是辣的。其实不是这样。我请教过我们上海一位美食家,他是四川人,他告诉我好的川菜是不辣的。辣的是一般人吃的,但是一般人吃的才有特色,为什么?有钱的人希望饮食要美味,尽量做得他也能多尝尝,你都做成辣的怎么吃,所以高级的川菜不辣,一般民间的川菜才是辣的。现在我们传出很多川菜,很辣的往往就是一般的穷人的需要。比如说毛肚火锅,四川的朋友告诉我,它最早是一般的拉纤的纤夫船工他们吃的。

因为他们无论春夏秋冬,哪怕冬天冷的时候,都是赤身裸体在那儿拉纤、拉船,所以他们需要,他们吃得很辣才御寒,而且你看里面用的料,都是什么下水、猪的内脏,这些很便宜的东西。但是以后因为它有特色,慢慢慢慢发展成为有地方特色的饮食了。所以这样的特色菜才是符合地域文化的。又比如说河南,河南有一个故事。有一次蒋介石召见河南宛西,有一个地方的实力派叫别廷芳,那么他见面第一次就跟他打招呼,委员长,你喝过汤没有?蒋介石开始一愣,怎么喝汤?后来才知道当地的人问候不是你吃饭了没有?因为我们都问你吃过饭没有,他们问候你喝过汤没有,这个就是它地方特色,对吧。大家见面问吃饭,他问你喝汤,可见当地人喝汤喝得特别多。那么看下去,其实也是因为比较穷,它这个汤不是像现在广东吃饭先喝汤开胃。很多都是稀饭都是汤,所以很自然地就这么问,这也是一种饮食特色。所以饮食我们要找的不说特别高,是一般普通的百姓饮食。

看看跟周围有什么不同,不但是这个饮食本身,还有饮食的方式,你怎么吃饭的,用的什么餐具,怎么做的,这里面都有地方特色。大概在一九六九年的时候,我到安徽淮北一个地方去,我走进食堂晚上吃饭,怎么搞的。所有的凳子上面都是泥巴,长条凳子上面都是泥巴,怎么这么一点不讲卫生呢?到开饭一看,来吃饭的人包括公社党委书记,他碗一拿,凳子不是坐的,就是跑上去脚就站在凳子上面蹲下来这么吃。尽管已经放了条凳,他还是蹲着吃饭。你不知道外面没有食堂的地方,大家就拿碗蹲在那里吃饭,原来这个地方蹲着吃饭是个习惯。所以即使给他准备凳子,他还是蹲着,这是不是特色?也是特色。什么道理呢?仔细研究也是有道理的。因为淮北这一带,你看房子全是土房,土坯房,家里面几乎没有家具,没有什么,为什么?因为不产木材,木材很珍贵。你到家里,床就是两根木头,中间放点绳

子,然后放上高粱秆就是床了。连灶台上的坑都是土的,放东西都是土坯的,里面塞塞东西的。在这种情况下面,家里头不可能像我们都有凳子坐的,平时吃饭就蹲习惯了。所以等到办了食堂,因为是机关,有凳子放他也不习惯,还觉得蹲着吃方便,所以站着只能蹲在凳子上,上面当然泥巴就很多了。所以留心一下,饮食的方式各地也是不同的。

(在中国,很多人小的时候都可能看到过,人们在某些特殊的日子里,在一个神位面前虔诚地烧香叩头,有时候还精心准备上酒菜。比如北方供奉的有刘猛将军,南方供奉的有妈祖媛媛,另外还有的供奉二郎神、蚕花娘娘等等,这些神位都已经被人们供奉了上千年,他们是凭借什么获得人们顶礼膜拜的呢?为什么有的地方信仰却不知不觉发生了改变呢?)

我们知道中国这个国家跟其他国家有点不同的。中国人一般就是宗教意识是比较淡薄的。我们不是像有些国家,大家都要信一个教,或者人人都有宗教信仰。我们中国古代不大有,但是各地都有很强烈的民间的信仰,就是除了一般的宗教,比如中国流行比较广的佛教、道教,还有人说儒也算教,不管它,这个以外到近代传进来基督教、天主教。中国老百姓本来信仰伊斯兰教以外,一般的人他的信仰,就往往有很强的地方的特点。比如说四川,好多地方他崇拜二郎神,为什么崇拜二郎神呢?我们知道四川有个都江堰,都江堰是李冰,秦国时候的李冰兴建的,据说二郎神是他的儿子,会治水。

因为四川特别是都江堰灌溉的成都平原这一带有河流,有河流就免不了有洪水。因为有洪水的关系,有的时候还有洪水的另一面,就是旱灾出现的时候,老百姓就希望有一个什么神能来保佑、能够治水,那么谁呢?大家就想到二郎神。所以四川好多地方信二郎神,甚至四川的移民迁到其他地方,把二郎神也带过去了。类似的也很多。比如说中国北方好多地方以前有蝗虫,(来了)蝗虫怎么办?现在蝗虫来了也很厉害,当然我们现在有药,有对付它的办法。以前往往对蝗虫就没有办法。相传刘猛将军他能够治蝗,所以北方很多地方都供奉刘猛将军,这也是地方特色。那么你说没有蝗虫的地方,他会不会供奉刘猛将军?那就不会了。他供奉他就把他看作治蝗神,那么一般都是有蝗虫的地方。

那么以后蝗虫没有了,你说这个庙也就没有人再供了。这样的例子很多。比如江西有一种地方信仰,信仰什么?信仰许真君。那个许真君,据说这个人是善于治蛟,这个蛟是什么呢?就是山洪。因为以前不知道山洪怎么回事,就是突然之间山里面水发了,他就认为是蛟龙,蛟爆发,所以许真君是专门能够治蛟的。因为江西山多,山多就免不了山洪爆发,所以大家都信奉许真君。江西人迁到外地,也把许真君庙建到那里,这就是一种地方的民间的信仰。这种民间信仰很多,比如说江南这一带,这个养蚕,蚕桑很发达。养蚕的话,这个蚕也是受到季节的影响,有的时候桑叶长得好不好,所以他们信奉蚕花娘娘,她保佑养蚕养得好,桑叶长得好的。那么像福建沿海一带,那么供的神是妈祖,福建人到哪里,妈祖迁到台湾,把妈祖娘娘迁到台湾去了,所以信奉妈祖。

(古语讲,“天下之险莫过于海”。有文献记载,古代朝廷派臣出使海外,由于航路险要,各类船只葬身大海的不计其数。所以每次出海,船上都要带着为正副使臣配备的棺材。如遇不测,使臣自己爬进棺材,尽量死得体面一些。人们迫切需要神灵的海上护航,而妈祖就是人们的“海上保护神”。妈祖本名林默,生于公元960年,因出生后从不啼哭,所以家人给取名为默。传说她能为乡亲们看病,而且对海有着不同凡响的灵感。她张大后誓不嫁人,凭着一身好水性和热心肠多次驾船在海上救护落难渔民和商人,被人们称为龙女。在林默27岁的时候,因在海上抢救遇险船民时被风浪卷走,人们认为她变成了女神。从宋朝到清朝,妈祖显灵护航的记载不断,于是妈祖的名字飘扬过海,传到了世界各地。)

所以地方的信仰在中国很发达,信仰往往这个神对地方起很大作用,能够在老百姓最最需要的时候,他能够出来起作用。这个就是很强烈的地方色彩,你换个地方他信另外的神,他就不信这个神了。比如说有些福建的移民迁到浙江山里面,他也照样造一个妈祖庙,造了以后他不出海,用不着保育出海安全,那么妈祖庙就改成天后宫。皇后,有的叫天妃宫。以后这个宫就变成一般民众集会的地方,这个功能就变了。我讲民间信仰有很强的地方性,离开这个地方这个神就不一定起什么作用,这个信仰就改变了,是这样一个意思。这个民间信仰,我们也把它作为一个非常重要的地方文化因素。

(在地域文化的表现形式中,最看得见摸得着的就是民居建筑。中国的传统民居可谓是千姿百态。有黄土做的窑洞,有竹子建的吊脚楼,还有中西合璧的石库门。中国为什么会有这么丰富多彩的民居建筑?这些民居文化是如何形成的呢?像很有特色的中国特色建筑宝塔、官府衙门等是不是也能代表地域文化的一部分呢?)

再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是什么呢?民居,就是老百姓的住房。为什么要选民居呢?各地建筑很多,比如我们到一个地方,有寺庙,有宝塔,有官府的衙门,为什么说这些东西没有地方特色,要说民居有地方特色。我们知道公共建筑或者官方的建筑,是要讲究等级,讲究排场的,它可以不顾你当地的实际情况建造的。比如一个县衙门,这个地方比较穷,但是造县衙门的钱是上面给他的,或者是官搜刮来的,他可以不顾你地方实际,他可以造,而且县衙门要有一定的派头,府衙门一定要比县衙门造得大,省里衙门肯定更大,有一定规格,它不能够反映地方的实际。但是民居就不同了,你到这个村里、这个县里面,老百姓的住房肯定要符合当地的实际。刚才讲到县衙门或者造什么寺庙、宝塔,这些东西可以完全脱离实际也没有关系,(建筑材料)可以从外地运过来,可以投入,另外它的功能不是每天生活的。所以只有民居才是地方文化、地域文化的代表。比如我们说中国有各种各样的民居。我们知道有些地方是住窑洞的,为什么住窑洞?

当然现在有的人说冬暖夏凉,那你怎么不去住啊?你北京怎么不搞个窑洞?其实这是它

的地理条件所决定的。因为那些地方一般都是有比较深厚的黄土,另外缺少木材,经济不发达,比较穷,要阔的话,他外地运点建筑材料不就行了吗?当地怎么办呢?就是挖窑洞。如果他木材多,他可以用木材建房子,如果他石料多,可以用石头建,他没有。黄土又很深厚,所以他就挖窑洞。到了南方,地下水位那么高那么潮,怎么挖窑洞?非但不挖窑洞,而且我们先民在那儿建干栏式的建筑,把木材撑起来,房子建在上面。到现在我们到云南有些少数民族地方还是这样。傣族那个楼,竹楼,下面撑起来,由竹子或者木材撑起来,上面住人,下面有的养牲口,有的下面就空着。为什么?

下面太潮。他们住得高一点。我们从中国古代河姆渡地方那个文化遗址去发现,在当时人住的就是这样。因为那地方沿海经常有水,水来的话撑起来,建筑建在竹子或者木材构架上面,建在这个上面。如果建得太低的话水要淹掉。另外这一带一般都是木材比较多的,所以在这样一个条件下,这个地方就盛行这种建筑。比如我们到福建这一带,我们看到有很多土楼。这个土楼也是适合当地特点的。为什么呢?它首先(有)这个土。这个土楼我们去看过,这个围墙很厚很厚,基本上是一层层夯土做成的。如果没有土,如果到有些地方山上全部是岩石,就不是用这种形式了,(另外)当地木材也比较多,所以土楼外面是土的围墙,在里面你看走廊、过道、楼梯这全是木材的。那么这个形式还有一个就是牵扯到,当地人要保证他(人身)的安全。因为当时客家人跟土著之间有冲突,相互之间有冲突,这些地方一般都在山区,交通不便,还有一些盗匪,保证安全,往往一家人围起来住在里面。

所以你看土楼窗都很小,特别靠底下,几乎没有窗。为什么?到时候如果有什么事情发生,他就把门一关,就守在里面。你用火他也不怕。首先保证安全,然后构成这么小的空间,所以它也适应这个特点。所以我们民居这种建筑往往非常能够体现一个地方,这个地方特色。那么也有人曾经这样,有的时候往往要把外地的建筑拿过来,认为这个好,但是我们看到,往往在一个地方,从外面引进的建筑,要么就是富人的奢侈品,要么就是昙花一现,造了以后没有人再继续学它样子了。为什么?他图了个新鲜,但是不适合地方的特点。相反,即使你是外来的,如果你适应了地方特点的话,这就也可以成为地方民居的一部分。比如说一个很典型的例子,上海的那个石库门房子。我们好多人都以为石库门房子是中国传统的,不是的。

他是英国人想出来的。因为太平天国的时候,江南这一带战乱不断,很多难民逃到哪里去呢?逃到上海。因为上海有租界,租界太平军打不进去的。到了租界人口大量增加,怎么办呢?要给他们住房子,当时英国人最早的时候,就根据英国连排式的建筑,在上海造这种房子。我们知道中国本来传统的房子都是一家一户分开的,你们看有些旧的建筑,房子跟房子之间有很小的一条巷子,但是隔开的。到英国你去看,英国很多都是连排的,马路上是一排,两家中间隔的是一个墙壁,前面都是开放的,就是这样。他就用这种方法去设计了这种建筑,但是这种建筑要适合中国人特点,中国人特点怎么样?家里得有个小院子,英国的连

排建筑前面就是草坪,大家都没有什么,最多一个小的篱笆。

(在中国)则不行,所以石库门房子一般的前面都有一个小小的院子。所谓石库门两扇门,还做成像中国传统的门一样,很厚的门,上面还有一个门环,使他感觉就像在乡下大住宅一样,门口一个小小的天井。天井里面本来有花园,现在没有了,放了一个盆景,或者养了一个金鱼缸,就这么进来,然后正房,后面有后门,那么佣人从后面走,就这样跟中国的特色再稍微做了一点改变。一改变非常适合上海的特点,为什么?它的一个比较小的面积里面,把一家人就容得下来了,使他感到还有一点像原来的大户人家这样的味道。所以现在上海一讲到上海地方特色,很多人就提出石库门,成为上海地域文化的一个特点。的确这种房子,你到英国去找也找不到,也不同的,你到上海周围你一问,基本上都学它的样子,再往北方就没有了,就不是这个形状了。所以民居也是一个地域文化的一个很重要方面。那么这些地域文化怎么会有那么大的区别?这个我留着下一次讲,下一次我就讲一讲,为什么会产生各种不同的地域文化?它们到底是什么原因?

好,谢谢大家,这一讲就讲到这儿。

地域文化(岭南文化)形成性考核册完整版(1)

作业1 一、填空题 1、广府民系、客家民系、福佬民系 2、广府、古越人 3、四 4、茶楼 5、客家 6、两晋 7、福佬 8、五指山区 9、西瓯、骆越 10、四月八 二、选择题BACAB DADBB 三、论述题 1、岭南的三大民系是如何形成的?其各有什么特点?答:三大民系是指广府民系、客家民系、福佬民系。秦始皇统一全国后,中原人陆续南迁入粤,其中有将领、士卒、商贾、赘婿、和谪徙罪人及平民百姓。西汉初,真定人赵佗乘中原战乱,自立为南越武王,守卫岭南。由于中原人与越人杂居其间,乃稍知言语,渐见礼化。于是教其耕稼,制为冠履,初设媒娉,始之姻娶,建立学校,导之礼仪。(见《后汉书南蛮传》)这说明中原文化自秦汉开始,全面浸润五岭地区百越族群的原始文化,以双向交融并经历自身发展与嬗变过程,在这一嬗变过程中,部分越人外迁,或融入另一个族体,或蜕化为另一个新的族群,而由北方迁入的中原人与岭南越人相交融逐渐形成了广府、客家、福佬三个民系,这三个民系都是属于汉民族的分支。广府民系的特点主要是不怀旧,不拘泥于历史,富于冒险,勇于开拓,容易接受外来的新事物,又善于融合,消化,吸取,商品意识浓,价值观念强。精明能干,善变兼容,淡薄政治,讲求经济实效。这与其地理位置有关。客家民系的特点是宗族观念强,富团结心。喜爱唱山歌。有刻苦耐劳性格和一定的“山地意识”,念念不忘祖宗盛德。他们尊师重教,崇尚诗书,秉承了中原文化“书香门第”的特质。他们一向以读书为荣,以读书识字为“一技之长”。梅县被称为“文化之乡”。福老民系的特点是有强烈的商品意识,富于冒险开拓的精神,博采众长。但有急功近利,行为短期化的弱点。潮州人喜爱喝工夫茶,听典雅富丽的潮剧。潮绣绣工精美传神,工艺品、潮州小食等表现潮州人精巧的手工。 2、岭南民俗中既有中原传统的东西,也有百越古族的遗风,还充满洋味,形成这种奇异特色的原因是什么?答:岭南古为百越之地,是百越族居住的地方,长期以来,南岭山脉阻碍了岭南地区与中原的交通与经济联系,使岭南地区的经济、文化远不及中原地区,被北方人称为“蛮夷之地”。所以这个区域相对独立地发展了百越独特的文化。唐代开元年间,张九龄主持扩建大庾岭新道,使其成为连同岭南岭北的主要通道。“兹路既开,然后五岭以南人才出矣,财货通矣,中原之声教日进矣,遐陬之风俗日变矣。”历史上历次汉人的大举南迁,不仅加快了岭南的开发,并以先进的生产力和文化影响了越族人。同时,历代流人贬官的流放,对提高岭南各地文化素质与文化水平,或多或少出过力,唐代流贬广东有史可考者,流人将近300,降官近200。其中名人士大夫更起到促进的作用,如刘禹锡、寇准、秦观、汤显祖、柳宗元、韩愈等。因此,中原文化对岭南产生了极为重大的影响。岭南拥有较长的海岸线和较早开放的港口,海上对外贸易无时无刻不在刺激着商品经济和商品意识。明代至清中期,是古代岭南最繁荣的时期,广州长时间成为唯一的对外贸易港口,也是当时最大的商业城市之一。清代时珠江商贸航运更加繁忙。康熙帝二十四年,在广州建立粤海关和在十三行建立洋行制度,乾隆帝年间开始,准许外国人在十三行一带开设“夷馆”,方便经商和生活居住。所以,岭南是最早接受西方文化影响的地区之一。 综上,岭南民俗中既有中原传统的东西,也有百越古族的遗风,而且某些开放较早的地区洋味较重。 四、理解题 1、你对岭南发展史上的哪位“名人”最有兴趣?请简述其生平及奉献。答:赵佗。毛泽东曾经说过,赵佗是“南下干部第一人”,他是开发岭南的第一人。赵佗在公元前204年创立了“东西万余里”的南越国,以后“赵佗归汉”,岭南正式列入中国统一的版图。他是中国历史上最早在香港、澳门以及广大岭南地区确立政权的秦朝主将之一,也是秦朝统一以来最早成功地在少数民族地区推行民族亲和政策的杰出政治家,是最早把中原文化和先进生产力传播到岭南的伟大先驱。【赵佗生平】约公元前218年,赵佗随任嚣率军征伐百越;公元前214年,被秦始皇诏令为首任龙川县令;公元前208年,接替任嚣任南海郡尉;公元前204年,吞并桂林、象郡,建立南越国,自封南越武王;公元前196年,汉高祖刘邦封赵佗为南越王,公元前

深圳市福田电大doc地域文化平时作业答案

深圳市福田电大《地域文化》平时作业 级:专业:姓名:学号: 一、问答(每小题4分,共60分) 1、易中天认为深圳是“没有方言的城市”。您是否赞成这个观点?为什么? 深圳是“没有方言的城市”这个观点我也比较赞成,因为大批移民的蜂拥而至,使深圳成为一座没有方言的城市。而且深圳的情况与其他城市不同,深圳的移民是突发式的、浪潮般的和全方位的。不过眨眼工夫,五湖四海的各方移民,便以排山侄海之势蜂拥而来。移民人数,数十倍地多于本土居民,而且短时间内就形成了一个庞大的族群。 2、谷牧所讲的不能再“睡”下去时什么意思?“醒”了是什么意思? “睡”下去就是指看不到问题,不知道解决广东体制问题的必要;“醒”了是指看到问题的存在,看到开势,觉得中央下决心解决广东的体制问题十分必要。 3、深圳特区建立30周年纪念园有哪三组浮雕? 第一个浮雕墙为《春天的故事》,墙上用铜雕塑工程兵建设、打工一族、罗湖口岸外商等造型或场面,展示特区建立初期社会各界轰轰烈烈敢闯敢试建特区的历史画卷。第二个为《走进新时代》,通过盐田港、地王、义工、股票、骑行绿道等标志性建筑物、历史事件或人物形象,展示特区建设走进繁荣发展的新时代。第三个是《走向复兴》,通过和谐家园、抗击非典、西部通道、红树林等历史大事或代表深圳的人或物,表现深圳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深圳的生动图景和美好未来。 4、深圳什么时候提出“文化立市”战略?其主要内容有哪些? 2004——2005年间,深圳召开全市文化实施文化立市战略工作会议,提出“文化立市”的战略,决定建设高品位文化——生态城市。城市文化发展战略由城市战略的辅助性战略逐步上升为主导性战略。随后,深圳提出建设“两城一都一基地”,即“图书馆之城”、“钢琴之城”、“设计之都”、“动漫产业基地”的文化子战略。图书馆建设立足公共文化服务、钢琴之城瞩意高雅艺术发展、设计之都和动漫产业基地紧跟全球创意经济浪潮,这些都是文化发展战略的具体化。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我国推进政府从传统管制型向现代服务型转型的服务体系,推出成果,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理论空白,并为此积极付诸实践。 5、移民文化有哪些特点? 移民文化的特点有:1.民容性强;2.开创性强;3.竞争性强;4.商机意识浓厚 6、深圳有哪“十大观念”? 1.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 2.空谈误国,实干兴邦; 3.敢为天下先; 4.改革创新就是深圳的根、深圳的魂; 5.让城市因热爱讳而受人尊重; 6.鼓励创新,宽容失败; 7.实现市民文化权利是文化发展的根本目的; 8.送人玫瑰,手有余香; 9.深圳,与世界没有距离; 10.来了,就是深圳人 7、深圳社区建设的“南山模式”有哪些主要做法?“盐田模式”有哪些主要做法? “南山模式”的主要做法是抓好“六个一”工作:确定“一个目标”,创建“六好十无两满意”的平安和谐社

地域文化作业

★地域文化★ 一、填空题 1.汉明帝时期的明德马皇后著有《显宗起居注》,开创了(起居注) 2.隋唐时期的孙思邈对医药学做出了重大贡献,被后人尊称为( 药王 被誉为中国最早的医学百科全书。 3.唐代就是我国文化艺术的繁盛时期,陕西出现了很多著名的画家, 马而著称于世,( 阎立本)创作了许多与政治事件有关的作品,( 张萱)善绘仕女宫苑鞍马,就 是仕女画的先导者。 4.王昌龄就是唐代著名诗人,代表作有《出塞》、《从军行》、《芙蓉楼送辛渐》等诗,她的诗以三类题材 居多,分别就是( 《闺怨》)、( 《采莲曲》)与( 《西宫春怨》)。 5.最能代表颜真卿书法艺术的作品就是( 《多宝塔碑》)、( 《东方朔画赞碑》)与( 《颜家 庙碑》)。 6.杂剧《中山狼》的创作者就是( 周昉)。 7.主持建设泾、渭、洛、梅四大惠渠的水利学家就是( 李仪祉)。 8.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就是( 汉书)。 9.“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一诗的作者就是( 王昌龄)。 10.《阿房宫赋》的作者就是有“小杜”之称的( 杜牧)。 11.我国现存的最长的七言唐诗就是韦庄的( 《秦妇吟》)。 12.陕北民歌中最著名的就是( “信天游”),在山西被称为“山曲”,内蒙中则称为“爬山调”。 13.紫阳民歌类型多样,包括( 号子)、( 山歌)与( 小调)。 14.韩城( 四合院)民居被誉为“东方人类古代传统居住村寨的活化石”。 二、名词解释 1.长安古乐 :即就是唐代宫廷的“唐大曲”,自唐朝至今已流传逾1300年,被音乐界称为“音 乐活化石”。 2.民俗文化 就是指民间民众的风俗生活文化的统称。也泛指一个国家、民族、地区中集居的民众所创造、共享、 传承的风俗生活习惯。就是在普通人民群众(相对于官方)的生产生活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系列物质的、精神 的文化现象。它具有普遍性与传承性与变异性。 3.陕西农民画 陕西农民画源于民间,所画内容多取材于人物、动物、花鸟等,构图简洁美观,注重色彩数量,追求强烈 的直观效果,乡土风情浓厚,内容健康朴实,给人积极向上的激情。采用白描形式,构图简洁而饱满,想象大胆 丰富;注重色彩对比,以大红大紫的色彩,夸张化的描述,追求强烈的直观效果,讲究装饰性;风格浪漫稚拙,怪

《地域文化》考答案

《地域文化》网上形考任务参考答案 单项选择: (1/20)、雷州人对石狗的崇拜是 d)。(2分) ?A、自然崇拜B、祖先崇拜C、图腾崇拜D、神灵崇拜(2/20)、“淋罐”是潮汕工夫茶“八步法”的(c)。(2分) ?A、第五步B、第八步C、第七步D、第六步 (3/20)、“自梳女”是(a)地区的一种奇特婚俗。(2分) ?A、珠三角B、东江地区C、海陆丰D、韶关 (4/20)、广东( c)妈祖庙为省内最大的妈祖庙。(2分) ?A、汕尾B、珠海C、南沙D、澄海 (5/20)、客家人居住的房屋,多冠以“XX堂”,此即所谓“堂号”。这个堂号其实就是(a )。 (2分) ?A、姓氏标志B、家族标志C、行业标志D、籍贯标志 (6/20)、潮剧,又称潮州戏、潮音戏、潮州白字戏,是用潮州方言演唱,尤以( a)表现突出的地方戏曲。(2分) ?A、丑生B、武生C、花旦D、小生 (7/20)、根据专家的观点,“客家人”这一称谓,获得官方定称是在(b)。(2分) ?A、两汉时期B、明清时期C、两宋时期D、唐宋时期(8/20)、中国由北而南最大规模的“移民潮”发生在(b )代。(2分) ?A、秦B、宋C、唐D、汉

(9/20)、妈祖圣诞,也称“天后诞”,是在农历(a )举行。(2分) A、三月二十三日 B、三月二十六日 C、三月二十五日 D、三月二十四日 (10/20)、2007年,首个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华侨文化项目是( c)。(2分) A、客家围龙屋 B、广州西关大屋 C、开平碉楼与古村落 D、潮汕百凤朝阳 (11/20)、“候茶”是潮汕工夫茶“八步法”的( b)。(2分) ?A、第一步B、第四步C、第三步D、第二步 (12/20)、两晋,特别是东晋末年(约公元317年前后),是一次较大规模的中原汉民南下大迁移,也是客家民系形成过程中的第一波聚量,这被称为( d)。(2分) ?A、青徐流人B、乌衣南渡C、司豫流人D、衣冠南渡 (13/20)、在( d)的婚礼仪式中,保留传统“六礼”的内容较多,保持传统习俗的程式比较多。(2分) ?A、广府民系B、岭南少数民族C、客家民系D、潮汕民系 (14/20)、文白异读是( a)的特色。(2分) ?A、潮汕话B、壮侗语系C、广府话D、客家话 (15/20)、岭南画派“岭南三杰”指的是( c)。(2分) ?A、高剑父、高奇峰和关山月B、高剑父、高奇峰和林风眠C、高剑父、高奇峰和陈树人D、高剑父、高奇峰和黎雄才 (16/20)、珠江三角洲沿海居民所说的“黑胶绸”,实际是指()。(2分) ?A、夏布B、竹布C、薯莨布D、蕉布 (17/20)、在广州茶楼饮茶,注重的是( d)。(2分)

地域文化作业 1 一

地域文化作业1 一、填空题1、艺术,饮食,生产方式,制度2、夏历3、函谷关,武关、陈仓大散关、萧关4、轩辕黄帝陵墓陕甘宁边区二、名词解释:8、母系9、阿房宫5、华清池6、关中平原7、 1、地域文化:就是一定地域内历史形成并被人们所感知和认同的各种文化现象。地域文化具有历史性、地域性和独特性的特点。 2、三秦:春秋战国时因陕西是秦国治地,故后人将陕西简称“秦”;将横贯陕西中部的主要山脉称“秦岭”;将渭河平原称“秦川”。陕西还称“三秦”, 3、半坡遗址:中国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的重要遗址。1953 年发现于陕西西安东郊半坡村。遗址有公共墓地、居住区、制陶器窑场,出土大量石器、骨器、陶器等生产、生活用具。彩陶花纹以动物形象为多。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三、列举题1、列举秦汉时期关中修建的水利设施。(1)、战国时期郑国渠;(2)、龙自渠。西汉关中灌渠的穿凿,以龙首渠较早,约在汉武帝元狩到元鼎年问。(3)、六辅渠。六辅渠足武帝元鼎六年由左内史倪宽主持兴建.为六条辅助性渠道的总称。(4)、白渠。西汉太始二年赵中大夫白公建议增建新渠.(5)、成国渠。指西汉时新建的关中地区另一重要农田水利工程。 2、列举十处三秦文化遗址(地点、名称)黄河文明——半坡遗址(西安);炎黄始祖——黄帝陵(黄陵);皇家温汤——华清池遗址(临潼);千古一宫——秦阿房宫遗址(西安);六合一统——秦兵马俑遗址(临潼);人文荟萃——碑林文化遗址(西安);千年古刹——大雁塔文化遗址(西安);两帝合陵——乾陵(乾县);固若金汤——西安明城墙遗址(西安);晨钟暮鼓——钟楼、鼓楼(西安)。 3、列举三秦的四大关隘(地点、名称)答:陕西中部的北萧关、南武关、西散关和东函谷关被称为秦地四大关塞。(1)、雄踞于关中西北、六盘山下的萧关,其故址位于今宁夏固原东南30 里处。(2)、武关坐落在今丹凤县城东约80 里的谷涧间。(3)、散关也称大散关,为周朝散国之关隘,故名散关。位于秦岭北侧今宝鸡市西南大散岭上。(4)、函谷关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雄关要塞之一,位于今河南省灵宝市北30 里处的王垛村。 4、列举四个与华山有关的神话传说。1、沉香劈山救母;3、巨灵劈山;2、金庸华山论剑;4、萧史与弄玉吹箫引凤; 5、赵匡胤一陈抟博台对弈。 四、问答题1、三秦方言形成的文化背景是什么?答:“三秦”得名源于项羽分封诸侯,让秦的三个降将分治秦之故地:章邯为雍王,领有咸阳以西;司马欣为塞王,领有咸阳以东;董翳为翟王,领有陕陌以西。“三秦”即由此得名。 现陕西所辖的陕南陕北过去不属于秦地,陕南在秦巴山区,受蜀鄂文化影响比较大,语言和习惯都比较接近。陕北处黄土高原,和黄河流经的宁夏内蒙和山西许多地域接壤,它们的人情风俗,语言习惯没有多大差别,所以,两地使用的语言,和三秦的关中相比,有写字的发音和词意差距相当大,三秦同属关中位置,受地域文化,特别是古语影响比较大,更为奇特的是,这里是华夏文化的发祥地,所以方言解释就令人寻味。三秦方言中,有些是完全的古语,有些是把字的发音地方化,还有些是完全的方言,其中有些方言,想找到比较合适字表达其意也很难,有些则是反语或是反意。但是,三秦的中心长安,曾有十三个王朝建都,那个时候上至皇帝,下到黎民百姓,再加国外使节,都讲关中话,三秦的语言就相当于现在普通话,有一千多年的官方语言经历,流传范围广,使用人口多,在关中语言不是普通话的今天,解释和回味三秦的方言,就更有意思了。方言不是通用语,但是表述很具体,很形象生动,又是传统的习惯用语,直到今天,进入八百里秦川,方言依然是秦人语言交流的一个重要部分。讲方言有一个前提,首先要讲陕西话,如果用普通话,就很难讲,很难说出,很难表达意境,尤其字的发音,发音变字意变,味道就更变了。用方言,还需要注意用语环境,和使用对象,不然就会不达意,出笑话,如:“好”--- 赞美,孩子把东西损坏了,大人说“好么”。这里的好,实际是不好;又如:“歹”--- 不好,但是有许多地方,不好不用歹,好的表述又用歹,歹得很,就是好得很。方言中形容词最多,可以鲜明地说明问题,比喻词次之,形象地表达出了相像,动词表现的都很具体,时态词用的很严谨,常用词在日常用语中又很生动,还有一些古语表现出了深厚的文化古韵,有些字的不同发音又显得变化多端,基于这些特点,陕西方言有旺盛生命力,讲起来简洁既,听起来生动,谝起来诙谐,理解起来容易,显得有特色,有魅力,很传统,至今,代代沿用,流传不息。 2、简述三秦文化的优良传统和思想特征。答:三秦文化的优良传统和思想特征表现在:(1)以人文为主导的天人合一思想;(2)纳异进取的开放精神、讲功利的文化心理;(3)求实尚孔的原朴风气,酷爱传统文化的怀古心态。 3、简要介绍一处唐代的陕西文化遗址。答:圣母寺遗址是文物部门在包西铁路蒲城段勘探出来的,寺庙面积目前已

2017春新地域文化(本)形考作业(二)_0002

1. (D)荒淫无道,宠爱褒姒,废申后和太子宜臼,立褒姒为后,立褒姒子伯服为太子,宜臼奔申国。 A. 晋文侯 B. 晋文公 C. 晋献公 D. 周幽王 2. (A)之乱祸及重耳和夷吾,晋献公派寺人披到蒲邑刺杀重耳,情急之中,重耳越墙而逃。 A. 骊姬 B. 褒姒 C. 貂蝉 D. 妲己 3. 魏国的疆域在三晋国家中较次于(D)。 A. 韩国

B. 齐国 C. 楚国 D. 赵国 4. 公元前482年,夫差在两败齐国之后,与晋、鲁等国会盟于(B)(今河南封丘)。 A. 渑池 B. 黄池 C. 蟒河 D. 侯马 5. 所谓春秋霸主就是中原诸侯国的(A)。 A. 盟主 B. 国王 C. 天子 D. 太子 6.

(A)在魏文侯、魏武侯和魏惠王时期国势达到极盛,为图谋在中原地区的发展,于魏惠王六年(前364),将国都由安邑迁至大梁(今河南开封)。 A. 魏国 B. 齐国 C. 楚国 D. 韩国 7. 班固所说的晋水在今山西(A)西南晋源一带。 A. 太原 B. 长治 C. 晋城 D. 陵川 8. 山西古代史上最独特的一个社会现象就是春秋末年的三家分 晋,姬姓贵族统治的晋国被(C)三个独立的异姓异氏诸侯国所取代。 A. 宋、赵、魏 B. 韩、秦、魏 C. 韩、赵、魏

D. 韩、赵、齐 9. 使晋国一分为三,这在列国中是罕见的、仅有的,这与晋国实行“(C)”制度有关。 A. 曲沃代翼 B. 下宫之役 C. 国无公族 D. 胡服骑射 10. (C)是李悝集当时各国法律之大成而定,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比较系统的地主阶级法典。 二、判断题(共 10 道试题,共 20 分。) 1. 天子衰微,诸侯争霸,是中国战国时代最为显著的政治特点。错 A. 错误 B. 正确

2017年电大电大地域文化形成性作业(平时作业三)

平时作业三 一、填空题 1、黑龙江流域生育习俗有(“踩生”)、(“洗三”)、(“睡扁头”)、(“抓周”)。 2、黑龙江流域旧式举行的求子礼仪主要有(拜神祈子)、(咒术祈子)、(功德祈子)。 3、黑龙江流域丧葬习俗主要有(告别亡灵)、(棺木)、(出殡与安葬方式)、(守孝习俗)。 4、东北饮食文化由(渔猎民族饮食文化)、(游牧民族饮食文化)、(农耕民族饮食文化)三种类型。 5、黑龙江流域各民族的共同的节日有(春节)、( ,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 6黑龙江方言土语的特色是(最具亲和力)、(表述生动)、(结构方式丰富多变)、(语言特色)。 7、黑龙江出现的第一批具有近代工人阶级特征的产业工人是19世纪80年代末的(漠河金矿的工人)。 8、1918-1919年,中东铁路工人举行了三次全路大罢工,在斗争中,东省铁路哈尔滨总工厂工人发起成立(三十六棚工业维持会),成为黑龙江最早的中国工人工会组织。 9、东北抗战著名的战役有(江桥抗战)、(哈尔滨保卫战)。 10、北大荒文化主要包括(军垦文化)和(知青文化)。 11、1954年8月,第一支响应党中央号召的垦荒军团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农业建设第二师)。1956年6月,国务院成立了农垦部,原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司令员(王震)任第一任农垦部长。 12、晁楣创作的第一幅北大荒版画是(《荒原之夜》)。 13、在大庆开发建设中出现了石油英雄,有“铁人”(王进喜)和新时期“铁人”(王启民)。 二、简答题 1、黑龙江流域的旧式婚俗。 答:1、内婚制与外婚制。2、父母之命、媒妁之言。3、允许从表婚,即堂姑母、堂舅你的兄弟姐妹间结婚。4、有女无儿家庭可以招养老女婿,免收彩礼。5、“转房婚”。 6、严惩通奸行为。 7、一般不准许离婚,若非离不可,所生男孩由男方抚养,女孩经男方同意可随母亲。 8、孀妇再嫁有种种限制。 2、东北饮食文化的特点。 答: 1、东北饮食以肉食为主,“五谷杂粮”齐——菽类比重大及豆制品多,山珍野菜摄入大。2、由于北方气候原因,食物储藏成为北方饮食习俗的另一特点。3、以土著饮食文化为主,吸收山东鲁菜及俄罗斯饮食文化因子,逐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黑龙江饮食文化。4、饮食不仅是维持人们生存的前提,也是民族文明的一个标志。 3、黑龙江各民族标志性传统服饰有哪些? 答:1、赫哲族的鱼皮衣;2、蒙古族的蒙古袍、蒙古靴;3、鄂伦春族的狍皮服;4、满族的长袍马褂;5、戴“圣帽”的柯尔克孜族;6、朝鲜族的灯笼裤和高丽裙;7、农牧有别的鄂温克服饰;8、长袍坎肩的锡伯族;9、达斡尔族左衽服饰;10、汉族的上衣下裳大襟右衽服饰。 4、简述黑龙江服饰文化的地域特征。 答:黑龙江一年当中大部分时间都处在寒冷当中,最冷的时候,大、小兴安岭的最低气

国家开放大学地域文化作业一与答案

平时作业一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9分) 1、黑龙江省事中国位置最北、纬度最高的省份。土地面积()万平方千米,居全国第()位。 2、黑龙江省资源丰富,()、()和()均居中国之首。 3、黑龙江省现拥有国家自然生态保护区()处,其中()自然保护区已被列为世界自然遗产。 4、黑龙江省矿产资源在全国名列前茅,已探明矿产资源131种,其中()、()等资源位居中国第一。 5、在黑龙江斑斓多彩的历史中,()与()是两座高峰。 6、2011年11月,赫哲族()被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正式批准列入“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7、拓跋鲜卑所建立的()连接着汉唐两座中国封建文明高峰,是北方少数民族在中原建立的第一个政权。 8、()是鲜卑祖先所采取的住所形式。位属大兴安岭阿里河地区的()就是拓跋鲜卑祖先居住的“旧墟石室”。 9、鲜卑族人的“贵少贱老”的伦理习俗归向其()、()的价值核心,这与其对祖先的崇拜情结并不矛盾。 10、鲜卑民族更是以法令的形式将族外婚固定下来,严格奉行()的原则。

11、作为渤海国的主体民族,()是一个相当封建化的民族,这与其自建立至繁荣,始终与中原唐朝保持着良好的臣属关系息息相关。 12、目前已发现的渤海国墓葬中,较为典型的有三座,分别是()、 ()、()。 13、()堪称渤海国的国教,而道教在一定地区也有所流行,()则是渤海国边远地区群众的民间信仰。 14、渤海国的文学形式主要有()和()。 15、目前,记录女真文字的资料主要有()、()、()。 二、简答题(每题4分,共36分) 1、流人文化的影响。 2、军垦文化的影响。 3、知青文化的影响。 4、简述俄罗斯文化对黑龙江文化影响的表现。 5、黑土文化对文化意识的贡献。 6、简述鲜卑民族的崇尚与禁忌。 7、简述渤海国的建制。 8、简述金源文化及发展时期的表现。 9、简述满族文化。 三、论述题(共35分)

地域文化网上作业答案

宜春广播电视大学 (徐小可)整理2013.10 6447地域文化_0001 一、单项选择题(共 20道试题,共 80 分。) 1. 最晚至(B ),赣地的古老方国不复存在。 B. 公元前6世纪 2. 确定8月1日为中国工农红军纪念日的年代是( C )年。 C.1993 3. 浔阳陈崇家族创办的东佳书堂创办于( C )年间。 C.唐昭宗 4. 贯穿汤显祖 临川四梦”的观念是(A )A.情 5. 被称为北宋倚声家初祖"的是(A ) A.晏殊 中国共产党制定的第一部土地法是( A )A.《井冈山土地法》 仙人洞下层与(B )是同属于一个的文化遗存 B.吊桶环中层 吊桶环遗址的一项惊世发现是(B ) B.野生稻 西汉末年,王莽改制后,豫章群更名为( A ) A.九江郡 安史之乱后,进入江西的中原移民主要集中于( A ) A.赣北和赣东北 隋唐时期,有 求官到长安,求佛到( B ) ”之说 B. 江西 《宋史》中,有( B )江西人有传记。 B. 86 我国最大的淡水湖是(C ) C.鄱阳湖 开后世诗话先河的诗学理论著作是( A ) A.《六一诗话》 仙人洞下层与(B )是同属于一个的文化遗存 B.吊桶环中层 西汉初年设立豫章郡下辖多少个县( B ) B. 18 被一些学者誉为东方的莎士比亚”的是(C ) C.汤显祖 大洋洲遗址位于(B ) B.新干 傩”最早起源于( A ) A.原始社会 二、判断题(共 10道试题,共 20分。) 1. 江西约三分之二的村庄建于明清时期。 正确 2. “人才之盛,遂甲于天下”是明朝人对江西的美誉。 错误 3. 明清时期,江西各地几乎都有自己的民间戏剧形式。 正确 4.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的作者是江西诗人杨万里。 正确 5. 江右王门的思想特色是信守师说、深受禅学浸染。正确 6. 朱熹哲学以理”作为最高哲学范畴。正确 7. 第一次提出 井冈山精神”这一概念的是周恩来。 错误 8. 道教正一派的发源地是三清山。错误 9. 毛泽东在井冈山撰写了著名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文。 错误 10. 仙水岩崖墓出土纺织品可能已使用了染色技术。 正确 6447地域文化_0002 一、单项选择题(共 20道试题,共 80 分。) 1. 唐代江南西道所辖州数为( C )个 C.8 个 2. 《滕王阁序》“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与下列江西哪位历史人物有关() D.徐稚 3. 铜岭遗址开采的从商代中期一直延续到( B ) B.战国时期 4. 被英国科技史家李约瑟称为中国 17世纪百科全书的是( B ) B.《天工开物》 5. 要求南丰人 传傩以靖妖氛”的人是( B ) B.吴芮 6. 南宋时期,江西共开办书院( D )所。D. 82 7. 江西历史上第一人杰、民间号为 番君”的是(B ) B.吴芮 仙人洞人的经济活动以( C )为主C.狩猎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安徽地域文化形成性考核册_作业三答案

1、唐代是诗歌的时代,此时安徽诗坛最突出的特色就是出现了池州诗人群和宣州诗人群。这两个诗人群体及其创作的诗歌非常具有安徽地域文化特色,另外,安徽的巢湖地区还诞生了中唐著名诗人张籍。 2、在安徽贵池秋浦县,李白居住了数年之久,写下了大量作品,其中有著名组诗《秋浦歌》十七首。除了李白外,唐代还有多位名诗人在安徽进行过文学创作,例如曾任滁州刺史的韦应物,在此地的著名作品有《滁州西涧》、《游西山》等;白居易曾在宣州写下《窗中列远岫》、《送侯权秀才序》等作品;曾任和州刺史的刘禹锡,在此地的著名作品有《陋室铭》、《和州刺史厅壁记》等。 3、北宋安徽文人的诗歌创作,大致可以分为两派:一派是以梅尧臣、郭祥正、杨杰等人为代表的“革新”派,他们的作品源于生活,风格上多承古体,反对西昆体浮靡的词风,艺术成就较高;另一派是以吕公著、吕希哲等人为代表的“教化”派。他们重道轻文,提倡以理入诗但缺乏现实生活内容。这两派各有特点,共同构成北宋安徽诗坛的风貌,也是整个北宋诗歌创作的缩影。 4、朱权是明太祖朱元璋第17子,世称宁献王,明初戏曲家,他一生创作了多部杂剧。他的戏曲理论著作《太和正音谱》是中国古典戏曲理论尤其是音韵格律方面的宝贵财富。 5、郑之珍,明代戏剧作家,著有传奇《目连救母》,又名《劝善记》。该传奇是在目连传说的变文、杂剧基础上改编而成。剧中写傅罗卜(法号目连),为救母去西天取经,学得佛法后深入地狱,历经磨难救出母亲的故事。 6、汪道昆在杂剧创作上享有盛名,今存《高唐梦》、《五湖游》、《远山戏》、《洛水悲》四种,都是一折短剧,合称《大雅堂乐府》。内容都借传说来写历史人物的爱情故事:《高唐梦》叙楚襄王梦中会见巫山神女;《五湖游》述范蠡同西施归隐太湖之事;《远山戏》取汉京兆尹张敞为妻画眉故事;《洛水悲》写甄后之魂化为洛水之神,与曹植的奇遇。 7、阮大铖,明末著名诗人、戏曲家。其人品行恶劣,在青史上素有骂名,但在

黑龙江电大《地域文化》平时作业(四)参考答案

平时作业四 一、填空题 1、1935年萧红的长篇小说(生死场)和萧军(八月的乡村)的出版,标志着东北作家群的正式出现。 2、日伪时期,东北作家群在小说创作中,有大量揭露日伪黑暗统治、表现人民反抗斗争的作品,代表作家有(萧红)、(萧军)、(白朗)、(罗烽)。 3、东北作家群创作的主要特点是(抗日救亡的呐喊)和(故土原乡的思恋)。 4、韩乃寅的长篇小说(《天荒》)、(《苦雪》)、(《泪祭》),被称为北大荒“知青三部曲”,总题名为(《远离太阳的地方》)。 5、东北光复后,诗歌出现了很大的变化,这一时期的主要龙江作家的作品有(李熏风)的长篇叙事诗《聚宝盆》、鲁琪的(这就是爱情)等。 6、新中国成立后当之无愧的第一批龙江乡土诗人是(王书怀)、(刘畅园)。 7、20世纪初至20世纪30年代中期,哈尔滨共刊行过俄文期刊多达400余种。其中(《哈尔滨快报》)及其继承者(《青年俄罗斯报》)首开哈尔滨俄侨文学的先河。 8、1920-1925年,哈尔滨共有20余种纯文学或与文学有密切关系的俄文杂志,主要有(《远方》)、(《俄国评论》)、(《尖塔》)、(《远东蓝杂志》)。 9、1926年,(“邱拉耶夫卡”)社成立,这是一个由在哈尔滨本土成长起来的俄侨青年诗人组成的文艺团体。 10、(俄侨文艺团)的成立和发展标志着哈尔滨俄侨文学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繁荣盛景。 11、1899年,(俄国中东铁路俱乐部)在和哈尔滨田家烧锅建成,这一事件被称为“清代哈尔滨有电影设施和活动的开始”。1902年,俄国人(考布切夫)在哈尔滨道里中央大街与十二道街交口处建立了黑龙江第一家电影院。 12、黑龙江有文字记载的曲艺活动始于(金代)。 13、现代意义上的冰灯观赏,始于1963年2月哈尔滨市(兆麟公园)举办的首届冰灯游园会。 14、被称为“中国雪乡”是黑龙江牡丹江长汀镇的(双峰林场)。

2012安徽地域文化作业二答案

一、填空(每小题1分,共20分。) 1、到春秋战国时期,安徽的农业发展水平由一项水利灌溉工程得到见证,这就是芍陂的开凿与修建。 2、东汉时期安徽出现了两个堪与大天文学家张衡比肩的人物桓谭和王蕃。 3、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的繁荣,促进了商业数学的发展,尤其是徽商对数学的重视,在历史上是少见的。徽商编了不少应用商业数学书籍,如《铜陵算法》、《算林拔萃》、《庸章算法》、《算法纂要》等,其中影响最大的是程大为的《算法统宗》。 4、清代安徽的天文学研究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其中梅文鼎更被誉为“历算第一名家”。 5、朱载堉为明皇室子孙,他自幼爱好音律、数学,专心攻读,一生著书立说,主要著作有《乐律全书》、《律吕正论》、《律吕质疑解惑》、《嘉量算经》等,这些著作涉及物理学、数学、天文学、以及音律、舞蹈等领域。 6、朱熹作为理学的集大成者,他在前人的基础上构建了一个以“理”为最高哲学范畴的哲学体系,这个体系包括理气论、心性论、格物致知说和知行并进说等各方面内容。 7、清末,废科举,行新学,安徽的文化教育仍位于全国前列。早在清同治十一年(1872),安庆就曾办有尚文小学堂;安徽第一所高等学堂——安徽省求是学堂,创办于清光绪二十四年(1885),比清政府正式颁布学堂章程还早4年。 8、魏晋时期的嵇康曾提出“越名教而任自然”的哲学人生观,并有“内和外见”的音乐见解,其中包涵了丰富而杰出的教育思想。嵇康还著有中国历史上一篇重要的音乐美学论文,即著名的《声无哀乐论》。在这篇论著中,他首先提出“声无哀乐”的基本观点,即音乐是客观存在的音响,哀乐是人们被触动以 后产生的感情,两者并无因果关系。

9、朱熹继承发展了先秦的教育目的论,提出“明人伦”、“为圣贤”的教育目标。 10、中国文学史上的“三曹”指汉魏时期的曹操、曹丕与曹植父子。他们是建安文学的代表作家,为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县)人。 11、曹丕《典论·论文》是中国第一篇文学批评的专门论文,涉及了文学批评中几个很重要的问题,在文学批评史上起了开先河的作用。 12、南齐著名诗人谢眺于明帝建武年间出任宣城太守,其间创作了数十首诗篇,如《宣城郡内登望》、《高斋视事》、《祀敬亭山庙》、《游敬亭山》、《始之宣城郡》、《往敬亭路中》等等。这些作品既描摹出安徽宣城的风光与人情,又促进了当地文学的兴盛。因为他的诗歌而使得敬亭山名扬天下,诸多诗人慕名而来,纷纷唱和。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0分。) 十二平均律:明代的朱载堉大胆而彻底地扬弃了千余年来的旧律制,创造了现今世界各国都在应用的十二平均律,这是我国声学史的一项杰出贡献。朱载堉实质上是在八度音之间分成12个音程相等的半音,顺序组成12个等程律,又叫十二平均律,如此,可以用任何一律作为主音组成各调的音阶,而且它们全音的音程都是一样的,这在乐律研究史上是一次革命性的变革。十二平均律的发明比法国音乐理论家梅尔塞恩于1636年发表的十二平均律要早52年。 《物理小识》:明代方以智所著的《物理小识》,内容十分广泛,内分天、历、风雷雨阳、地、占候、人身、医药、饮食、衣服、金石、器用、草木、鸟兽、鬼神方术、异事等15类,共12卷,是一部关于自然科学方面的百科全书式的著作。其中涉及到的物理学知识,有光学、电学、磁学、声学、力学诸多方面。它不仅总结了我国古代许多科学成就,批判地吸收了当时西欧传入的科学知识,而且对其中不少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独特见解,尤其是在光学方面的成就更是突出。 书院:书院,是我国古代一种特有的教育组织形式,它既是独立于官学制度之外,的学校制度,又是与教育密切结合的学术研究机构。它发轫于唐,至宋形成制度,南宋时大盛,迄明、清发达完备,为我国古代重要的教育制度。书院制度对于传

地域文化(本)形成性考核作业 (四)

地域文化(本)形成性考核作业(四) 一、判断题(根据题意判断正误,并在括号中打√或×,每小题2分,共20分)①东汉浙江上虞人魏伯阳所著《周易参同契》是中国道教史上的最重要的作品之一。(√) ②智顗大师在浙江天台山创立了我国最早的佛教宗派天台宗。(√)③北宋时期,浙江天台和尚道济就是后来人们熟知的“济公”。(×)④杭州灵隐寺始建于东汉。(×) ⑤元朝时天主教传入浙江杭州、温州等地,当时人称天主教堂为“十字寺”。 (√) ⑥杭州凤凰寺是建立于唐时的清真寺,位列我国四大清真寺之一。(√) ⑦历史上的吴王阂闾最终战胜了越王勾践。(×) ⑧杭州人岳飞是南宋时期的民族英雄。(×) ⑨“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忠骨指的是岳飞父子,而佞臣指的是秦桧等人。(√) ⑩“东坡肉”的说法最早见于明代沈德符所著《万历野获编》一书。(√) 二、选择题(将正确选项前的英文字母填入括号,每小题2分,共20分)①位于浙江的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的是(C)。 A.飞来峰 B.天台山 C.普陀山 D.雁荡山 ②在浙江天台和杭州等地活动的道济就是民间常说的(B)。 A.布袋和尚 B.弘一法师 C.弥勒 D.济公

③佛教天台宗的实际创立者是(C)。 A.支遁 B.澄观 C.智顗 D.济公 ④世界炼丹史上最早的理论著作《周易参同契》是由东汉上虞人(B)撰写的。 A.朱丹溪 B.魏伯阳 C.沈括 D.葛洪 ⑤“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是(A)的词句。 A.张宪 B.于谦 C.文天祥 D.岳飞 ⑥越王勾践从吴国归国后,发愤图强,富民兴国,提出的国策是(A)。 A.“十年生聚,十年教训” B.“八年生聚,八年教训” C.“卧薪尝胆,报仇雪恨” D.“君子报仇,十年不晚” ⑦宋徽宗和宋钦宗被金人俘虏,北宋灭亡,这件事件在历史上被称作(B)。 A.宣和之难 B.靖康之难 C.建业之难 D.绍兴之难 ⑧杭菜“龙井虾仁”是在(C)推出的新菜。 A.解放后 B.民国后 C.南宋后 D.明朝后

平时作业2

山东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地域文化(齐鲁文化概论) 平时作业(二)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周武王的弟弟管叔、蔡叔、霍叔分封于管、蔡、霍三国,以监视商纣王族等大批殷商遗民的聚居 2、姜太公除了拥有赫赫战功外,还有军事著作《六韬》流传于世。 3、孙武在《孙子兵法》中,提出了“己知彼知,百战不殆”的作战指导原则。 4、《孙子兵法》,又称《孙子兵书》、《吴孙子兵法》、《孙武兵法》,今存本共有13 篇。 5、刘备在徐庶的建议下,三顾茅庐,向诸葛亮求教统一天下的大计。诸葛亮精辟地分析 6、《守城录》是中国军事史上的第一部城池防御专著,它集前代防御理论之大成,并开创了冷火并用时代城市防御理论的先河,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古代的城市防御理论。 7、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戚继光到义乌、金华募兵。经过严格训练,一支3000多人的新式军队建立起来,战斗力强悍,被称为“戚家军”。 8、鲁班复姓公输,名般。因为他是鲁国人,“般”和“班”同音,古时通用,所以人们常称他为鲁班。 9、扁鹊在总结前人医疗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望”、“闻”、“问”、“切”四诊法。 10、《九章算术》是我国古代流传下来的最早的一部数学著作,是古代劳动人民和数学家在长期生产斗争中运用数学知识的结晶。 11、何承天制定的《元嘉历》第一次采用定朔来安排历日,这在当时是一个大胆而可贵的尝试,对以后天文历法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12、贾思勰撰写的《齐民要术》是一部规模宏大、丰富多彩的农业科学专著。全书共10 卷,92篇。 13、王祯是元代最杰出的农业科学家和机械设计制造家。 二、单项选择(下面每小题所给出的四个答案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请将正确答案前的字母填在题后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10分) 1、周武王与姜尚率军大举伐纣,与商军展开战略大决战的地方是(B ) A、朝歌 B、牧野 C、孟津 D、鹿台 2、孙武的先祖本姓( C ) A、王 B、孙 C、陈 D、姜 3、公元前506年,吴国伐楚。吴王拜孙武为主将,率军与楚军进行决战的地点是( C ) A、汉水 B、姑苏 C、柏举 D、涢水 4、根据传说,《将苑》一书的作者是( D ) A、庞涓 B、孙武 C、孙膑 D、诸葛亮 5、在抗倭战斗中,戚继光根据当地丘陵众多、河渠纵横的情况,创立了在战术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C ) A、“八阵图” B、连环阵 C、“鸳鸯阵” D、唱筹量沙 6、我国古代最早出现的有名有姓的科学家是(B ) A、墨子 B、鲁班 C、神农 D、扁鹊

作业地域文化

5350地域文化_0005 试卷总分:100 测试时间:30 单项选择题判断题 一、单项选择题(共20 道试题,共80 分。) 1. “马祖”是指()。 A. 慧能 B. 道一 C. 怀海 D. 良价 2. 在明代被称为“四时雷电镇”的是()。 A. 朱仙镇 B. 景德镇 C. 汉口镇 D. 吴城镇 3. 晚唐有民谚“筠袁赣吉,脑后插笔”,其中“筠”是指当今() A. 高安 B. 上高 C. 宜春 D. 新余 4. 五代时期,江西考中进士的人数是()。 A. 9人 B. 10人 C. 11人 D. 12人 5. 曹洞宗祖庭是()。 A. 洞山寺 B. 泐潭寺

D. 普利禅寺 6. 三皇宫是()的组织。 A. 瓷商 B. 矿商 C. 木材商 D. 药商 7. 仙人洞人的经济活动以()为主 A. 种植 B. 采集 C. 狩猎 D. 打渔 8. 江西最早也最具影响的义门是() A. 江州陈氏 B. 信州李氏 C. 信州俞氏 D. 洪州胡氏 9. 八一建军节的确定是在 A. 第一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 B. 第二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 C. 第一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D. 第一次全国政治协商会议 10. “崇仁学派”的开创者是() A. 吴与弼 B. 陈献章 C. 颜钧

A. 胡慧超 B. 许逊 C. 周真公 D. 刘玉 12. 被称为“宋之苏武”的是() A. 胡铨B、谢枋得B、洪适D、洪皓 B. 谢枋得 C. 洪适 D. 洪皓 13. 角山遗址位于() A. 新余 B. 上饶 C. 宜春 D. 鹰潭 14. 陆九渊的心学以()为基地进行弘扬。 A. 象山书院 B. 白鹿洞书院 C. 白鹭洲书院 D. 鹅湖书院 15. 战国粮仓遗址代表了江西文化与()的关系。 A. 吴越文化 B. 湖湘文化 C. 荆楚文化 D. 闽粤文化 16. 鄱阳湖水系占全省流域面积的()

电大级地域文化形考二答案(只得了92分)

- 蒲松龄最后终于考中了进士。(错) 辛弃疾出身世代仕宦之家。(对) 李攀龙是济南人。(对) 17.王子服这个人物形象见于《聊斋志异》中的(B、《婴宁》) ] 18.李攀龙诗歌的主要特点是(A、境界宏阔、气势奔放B、清新婉丽、淳朴自然 D、对仗工稳、辞藻典丽) A、境界宏阔、气势奔放 B、清新婉丽、淳朴自然 C、构思奇妙、神鬼莫测 D、对仗工稳、辞藻典丽 14. 贾思勰曾经做过高阳太守。(对) 12.杀害春秋战国之际著名医学家扁鹊的是(C、秦武王) A、蔡桓公 B、赵简子 C、秦武王 D、秦穆公 ¥ 14. 我国第一部完整保存至今的大型综合性农书是( B、《齐民要术》 ) A、《氾胜之书》 B、《齐民要术》 C、《四民月令》 D、《陶朱公养鱼经》 15.“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这两句诗见于左思的《咏史》其三。(对) 13.在《九章算术注》中,刘徽运用的计算方法主要有(ABCD) … A、“齐同术” B、“今有术” C、“割圆术” D、“棋验法” 刘徽是魏晋时期的人。(对) 19.颜真卿早期(五十岁之前)楷书代表作、于天宝十一年(752年)立碑的是(A、《多宝塔感应碑》) A、《多宝塔感应碑》 B、《大字麻姑仙坛记》 C、《颜氏家庙碑》 D、《颜勤礼碑》 16.下列李清照词作中,以爱情婚姻为题的是(C、《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D、《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 A、《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B、《临江仙》“庭院深深深几许” C、《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D、《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11.我国古代最早出现的有名有姓的科学家是(B、鲁班) A、墨子 B、鲁班 C、神农 D、扁鹊 12.所谓四诊法是指(A、望B、闻C、问D、切) A、望 B、闻 C、问 D、切 ~ 16.李清照的父亲是苏轼的学生。(对) 18.王羲之最喜爱、最常用也最能表现晋人风流潇散的韵致的书体是(D、草书) A、楷书 B、篆书 C、行书 D、草书 19.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孔尚任是孔子后裔C、孔尚任曾任户部广东司员外郎) A、孔尚任是孔子后裔 B、孔尚任是明朝人 C、孔尚任曾任户部广东司员外郎 D、孔尚任最后客死异乡 ? 16.孔尚任在《桃花扇》中将全剧人物分为三类(B、五部) A、四部 B、五部 C、三部 D、六部 20.现存的唯一一幅得到认可的李成的真迹是(B、《读碑窠石图》) A、《寒林平野图》 B、《读碑窠石图》 C、《秋岭遥山图》 D、《冬景遥山图》 ! 20.下列作品中,同情被压迫人民痛苦、不幸的是(C、《窦氏》D、《促织》) A、《王子安》 B、《叶生》 C、《窦氏》 D、《促织》 15.左思《咏史》八首的主要表现手法是(A、巧用比喻D、善用典故) A、巧用比喻 B、主题深刻 C、思想先进 D、善用典故 11.下列工具中,相传由鲁班发明的是(A、曲尺B、锯子C、刨子) A、曲尺 B、锯子 C、刨子 D、水车 < 15.“帘卷西风,人似黄花瘦”,这两句词见于李清照的词作(D、《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A、《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B、《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C、《声声慢》“寻寻觅觅” D、《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12.《九章算术注》是我国古代流传下来的最早的一部数学著作,是古代劳动人民和数学家在长期生产斗争中运用数学知识的结晶。(对) 1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齐民要术》共10卷B、《齐民要术》卷首的序是全书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