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地理新高考特点与教学策略

浙江地理新高考特点与教学策略
浙江地理新高考特点与教学策略

高考研究报告之二

地理“新高考”(学考选考)试题分析及应对策略

浙江地理“新高考”试题相比与老高考有较大的变化,从内容形式上看,从11加2,变成了25加2加2,题量增加更加能够扩大知识面、知识点的考核,突出体现考核地理核心素养。三次选考试题总体来说稳中有变,略有命题难度提高的倾向,但知识点都落实在考纲范围内,题量、题型、赋分等基本上稳定,具体分析如下。

一、“新高考”试题的整体特点

1.试卷的结构特点

1)内容结构:选择题25题共50分,26试题地理10分,侧重考查自然地理,27题中国地理,侧重考查人文地理。前面70分为学考要求,最后两道大题目28、29题为选考要求。其中28题为世界地理,考查的内容必然包括地球运动,29题为中国地理。

2)知识点分布:

总体来看,相对分散中又有集中。必修一集中在第二章,必修二集中在第三章,必修三集中在第一章。环境保护和自然灾害都集中在考纲中的第二章。

3)四个考核要求的分布情况

(1)学考70分的abcd统计

(2)学考要求为d的考点统计

()1.城市化对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影响

2.自然条件对农业布局的影响

3.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额问题及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和途径

()1.全球气候变化对地理环境的人类活动的影响

2.自然条件对农业布局的影响

3.鲁尔区能源和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1.亚洲地形。气候和水系的特点及其相互关系

2.自然条件对农业布局的影响

总的来说,考核内容中d要求只有7个(必修一、二各2个,必修三第一章3个),针对每年的考试中都有两个至三个的d知识点考到,所以d有关的知识点必须认真准备,而自然条件对农业布局的影响是每次都考到。总体来看,a的考核数量在减少,b有明显的增加,总体来说就是考核的难度有所上升。

2.地理试题的主干知识体现

试题以考查地理主干知识为主,难度适中,考查范围广,基本覆盖了必修一、二、三的所有地理主干考点。如自然地理部分,试题涉及地球运动规律、大气运动规律、水体运动规律、地壳物质循环规律、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差异性规律;人文地理部分,区位仍是考察的主线(城市、农业、工业、交通、商业),人口问题、环境问题、可持续发展问题;选修《环境保护》和《自然灾害》是必考的内容。区域地理部分,以区域为载体考察自然地理和人文

地理的主干知识,区域的呈现主要是以教材中出现的亚洲、欧洲、美国等为主,中国地理则有各个省份的区域轮廓。

根据统计必考的内容有,

必考的知识点:

(必修一)1.地球运动-分析地球自转、公转的地理意义

2.地球表面形态

3.大气环境

4.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和差异性

5.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6.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

(必修二)1.城市空间结构

2.城市化过程与特点

3.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4.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

5.工业区位因素与工业地域类型

6.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必修三)1.认识国家

2.区域差异

3.区域联系

4.地理信息系统及其应用

(自然灾害)(环境保护)

3. 地理图表丰富多样,凸显地理学科特色

1)一般来说前面10小题没有图表,后面的题目有各种类型的图表,如有区域图、示意图、等值线图、(扇形、折线、柱状)统计图、漫画、地理过程演化图、地形剖面图、表格等多种类型。目前还没有出现景观图,同样是表格,有要求加减计算、乘除计算和逻辑推理运算的,而不少图表对于考查学生综合分析能力、空间定位能力的要求比较高。28、29题的区域图更是融合了自然、人文地理特征的各个要素,要求学生仔细读图,有效提取信息来解决问题。

2)区域图的空间分布

世界地理图

中国地理图

从世界地图来看,大洋洲还没有考到过,中国地理考的最多的是东部地区,这个对于我们的应考的方向有一定的启发作用。

4.地理试题的核心素养体现明显

地理学科的核心素养可从四个要素、三个维度来解读:人地观念是地理课程最为核心的价值观,它包含着正确的自然观、资源观、环境观、人口观、发展观等。综合性和区域性是

地理学研究的两个最突出的特点,由此而来的综合思维和区域认知,是学生分析、理解自然地理过程和规律、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的重要思想和方法。地理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在真实的情境中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和技能,感悟、分析、理解人地关系状况,学以致用,是学生地理实践力的体现。

1)贯穿人地关系主线,彰显学科价值

人地关系是地理学科的永恒的主线,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是社会和国家的终极目标,也是地理学科的价值追求。近三次浙江的选考试题无论选择题还是问答题,大多是以人地关系为主线展开问题,通过考生解答问题时自然流露的价值取向,把“因地制宜、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核心价值转化为看得见、触得着、可评价的真实行为。

例如不少的选择题,体现了这种思想,2016年10月的选考试题22、23题,22.乌梁素海湿地的主要作用是;23.为防止河套灌区土壤盐渍化,宜采取的措施是。这道试题是从其他地区近年的高考试题改编过来的,所以多做其他地区的高考试题也是一种很好的锻炼。

还有环境保护试题和自然灾害试题基本上都是从分析造成问题的原因着手,然后要求学生分析应该采取什么措施。更加明显地体现了人类如何合理开发自然,做到可持续发展等。2016年10(2)分析莱茵河航运价值高的自然条件,并说明鲁尔区治理后其水运地位相对下降的原因。(4分)(3)指出鲁尔区治理后区位因素的主要变化,并分析其对莱茵河变清的影响。(5分)都体现了人类处理人地关系的成功,透露了这样的思想就是只要人类正确认识人地关系,运用智慧就能够理顺人地关系,从而做到可持续发展。

2)综合思维和区域认识素养,是重要的思维和方法。

典型例题:

(1)2016年4月第6.全球气候变暖可能导致

A.厄尔尼诺频率减小 B.高山雪线下降

C.水稻分布北界南移 D.大陆海岸线变短

评析:此题考查点是:全球气候变化对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考核要求是d。

全球变暖,导致极端天气增多,自然灾害事件增加;气温升高,高山雪线上升;气候变暖,水稻分布北界北移;全球变暖,海平面上升,海岸线后退,大陆海岸线缩短。这是一题与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相关的考查综合能力的试题。

(2)2016年4月第26⑷比较图1中③地和④地冬季气温高低,并分析其原因。(3分)

此题需要充分利用图表信息,结合所学的原理,综合分析与判断,才能够得到正确的原因。②地位于西风带的迎风坡,降水丰富,属于终年温和湿润温带海洋性气候,适合多汁牧草生长,适宜发展乳畜业。第⑷题,③地位于英国的西海岸,沿岸有暖流经过,受海

洋影响大,冬季气温高;④地位于内陆,受海洋影响小,且地势高,冬季气温低。

(3)2016年10月第29题

(1)指出甲区域沙地的主要沙源地,分析甲区域沙地的成因。(8分)

(2)说出21世纪以来青海湖水面变化的特点,分析引起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3分)

(3)近年来,环青海湖区域由生态破坏引起的自然灾害加重。说出该自然灾害的类型,并从土地利用变化的角度分析该自然灾害加重的原因。(4分)

本题对于地理综合思维能力的要求更加高,不仅要能小区域空间定位,能有空间上的思维链线索,如第一小题的沙物质来源、搬沙动力、沙物质沉降等三个角度去思考;第二小题需要从不同时期不同的湖面变化的动态时间观进行成因分析和综合思考。

3)地理实践力是学以致用的落脚点

地理实践力是在运用地图工具、地理模拟实验和演示、地理观察和测量、地理野外考察和社会调查、生活中定位和出行等活动中,实践能力与品质的综合表现。学生具备地理实践力,有助于提高地理知识和方法的应用能力、环境适应能力、发现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好奇心、自信心、责任感、团结协作等品质。

很多的地理试题采用真实的地理情景,通过提供充足的显性和隐性的信息,让学生分析问题,最终解决问题,这一地理核心素养在大多数的地理试题中均有体现。

(1)第7题,某中学地理研究小组对本地水库分布现状开展调查研究,其工作步骤如下图。完成第7题。

7.该研究小组工作过程中利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A.地理信息系统、遥感技术

B.全球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

C.全球定位系统、虚拟现实

D.遥感技术、虚拟现实

(2)第25题,下图为我国西北干旱区某地河谷剖面图。该河谷两侧山坡植被景观截然不同,一侧植被茂盛,另一侧植被稀疏。完成25题。

该地河谷植被茂盛的一侧及其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①侧,光照较强

B.②侧,热量较多

C.①侧,蒸发较弱

D.②侧,降水较多

(3)第3题,若用GIS技术叠加某城市地质、人口密度、交通、植被等图层,可选出地质条件适宜、人口密度小、远离主干道路、植被覆盖率高的区域,则该区域适宜建设

A.汽车加油站 B.度假村 C.垃圾处理场 D.大型超市

(4)第19、20题,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对学校附近地区进行考察,记录结果如下表。完成19、20题。

19、花岗岩形成过程中,与其两侧接触的沉积岩可能会变质成:

20、符合学生往东南方向行进时观察到的岩石的地质构造剖面是:

总之,这类考查学生实践类的试题还有很多,甚至28、29题的一些小题也是在真实的情景和材料中,需要学生在认知区域的基础上,运用综合思维,像研究性学习一样地来实际解决当地的问题,促进该地的可持续发展。

二、地理试题主干内容的考试特点应试策略

1.地球运动知识

目前的地球运动试题实际上只考三个内容,一个是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第二个是日出日落和正午时,某地太阳的方位与影子的朝向,第三是地方时与区时的计算。

故这块内容目前在教学可简化处理,不需老高考那样地教一个月左右时间,这些内容基本上一个星期能够搞定。例如对于太阳光照图就不需要讲的很深、很难,而对于新出现的太阳视运动我们需要给予足够的重视。另画图需要有准备,如地形剖面图、锋面示意图、不同地区的太阳视运动图等。

2.区位因素的特点分析

区位因素考查中农业、工业、城市、商业、交通区位因素是每次考试必考内容,学考和选考考到的概率是各百分之五十,考查的主要内容为某事物主要的区位条件、区位条件的发展变化及原因、评价某地的区位变化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应对策略要记住各类区位的模板,但是必须要结合题目的限定条件:

(1)从地形和气候角度,说明荷兰盛产鲜花的主要自然条件。(3分)

(2)甲所在农业生产基地建设的有利自然条件有、。利用电商平台销售特色农产品,可以弥补传统贸易方式的哪些不足(5分)

(3)美国85号州际公路选线的主导区位是______;影响该公路北段城市密度大于南段的最主要自然因素是______。美国政府提出重振制造业的设想,降低生产成本,吸引纺织工业回归,主要依赖于______。(3分)

(4)甲区域(美国加州)农业生产由粗放的放牧业向蔬菜、水果、乳酪为主体的方向转

变,说明其农业区位条件发生了哪些变化(4分)

(5)分析莱茵河航运价值高的自然条件,并说明鲁尔区治理后其水运地位相对下降的原因。(4分)

(6)指出鲁尔区治理后区位因素的主要变化,并分析其对莱茵河变清的影响。(5分)

特别要注意的是区位条件设问的角度切口比较小,在28、29题中一般也是组合式的问答题为主,实际上最终的答案也就是我们教给学生的模板中的一部分措施。例如第(5)(6)的答案:(5)答案,条件:降水丰富,季节变化小,径流量大且稳定;地势低平,水流平缓原因:公路和航空运输发展,分流水运运量;产品附加值提高,宜采用公路和航空运输。第(6)题答案,原料和能源地位下降,技术和人才地位上升;产业结构升级,能源消费构成优化,技术工艺改进,污染物排放减少。

3.整体性和差异性

统计发现土壤这个知识点是每年必考,主要考查不同自然因素对土壤发育和性状的作用,分析地理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已经考查了土壤肥力(有机质)、土层厚度、成土过程强弱等内容,还可能考到土壤的垂直剖面、不同地区之间的土壤肥力的对比分析等。

差异性里面考的比较多的地方性分异规律,多考察局部的、小区域的自然带的分异规律以及过渡地带的分异规律。

4.天气气候知识

这块内容中考到了影响气温、降水的因素,风、气旋反气旋、冷锋暖锋、准静止锋等,尤其综合性考查了气候类型的特征与成因分析。在一定的区域下,结合等温线、等压线、地形等综合性的信息,叫学生进行综合分析,分析的时候既要综合性分析,同时也需进行主导性分析,对各种影响因素进行重要性排序等。

天气、气候的判断一个是要结合图文信息,其次一定要结合图示区域的各种信息如月份、季节信息等特定的时空信息,综合、辩证、客观分析各种信息,能够排除很多的干扰信息和答案。在气候类型的判断中首先是要有判断模型,例如先判断南北半球,然后“以温定带”,再“以水定型”,目前最难的是同一种气候类型有多种不同成因,尤其是过渡地带的气候特征,例如非洲东部高原200S的地方,这种热带草原气候肯定受到了信风的影响,而200S以北地区受赤道低气压影响时间长些,而200S以南地区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影响时间长些。信风的作用也是差异明显,在200S以北地区主要是不易降水的作用,而200S以南地区主要是易降水的作用。

环境保护主要集中在考纲里面的环境与环境问题,自然资源的保护这两块知识,三次考试已经考到了大气、河流、土地资源的问题与保护,下面是否会涉及到非可再生资源的保护

6.自然灾害

自然灾害主要集中考查了考纲中的自然灾害的类型与分布,已经考到了气象灾害、地质灾害成因与措施,关于生态破坏引起的自然灾害加重的原因。

在此,我们需要重点准备各类自然灾害的成因,以及同一种自然灾害在不同的地区形成原因的差异及应对策略的差异。

三、新高考试题的应试策略

针对新高考的特点,我们在平时的教与学中需要树立良好的教学理念,加强教学互动,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和逻辑思维的能力,从高一到高三针对新考纲的内容,统筹安排每个学年的教学知识和能力重点,高一重基础,高二重建模,高三以练习复习构建知识网络,不同的时期重点培养不同地理核心素养,使之系统化和高效化。

1.教学理念的转变

1)围绕考纲渗透地理核心素养

四种地理核心素养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我们应该以地理实践力培养作为一个基础,然后在正确的人地观念的引导下,实现学生地理综合思维和区域认知观念。

在教学中我们要从高一一开始就以课程标准和考纲为准,多加强研究性学习,多开发一些现实生活相关的课题给学生思考或者实践考察,来加强学生的核心素养。

在教学中莫过于和学生一起讨论,各个角度发散去思考问题,最终聚敛来达到综合思维能力的培养,实际上在高三的最后阶段,让学生来命题、改编试题等都是一种高层级的活动。

2)重视教材知识基础和课外热点、知识前沿结合

目前的选考题前面70分是基础题,这点很不同于以往的老高考,在最近的杭州高三复习会议中,一些老教师认为选考最后阶段的复习不用看书,本人不以为然。

但是,我们也不能仅仅局限于书本内课堂中,我们应该放开思维的枷锁,放眼世界、用心观察中国的各种热点,引导学生从地理的角度去思考和观察,并学会学以致用,从综合的

热点问题有三农问题、城市化问题、人口问题、环境问题、高技术的发展,区域的合作与差异等。

2.教学组织和实施方法的突破

1)整合教学、统筹规划

我们要以三年的学习内容为一个系统,在不同的阶段突出某个知识点和能力点,还要不断地反复螺旋地上升。例如学习气候分布规律,画图的时候从高一开始,画图的方法可采取一种气候类型一种气候类型这样叠加着画,这样更加能够发现规律和地方性的特征,更加的印象深刻,然后在学到世界不同的地方的时候,让学生找到一些特殊的分布,尝试分析原因。最后自己命题。

对于区域地理,我的想法是围绕补充教材中出现的大洲、国家和地区,有侧重地把某区域的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区域发展讲深讲透,从而让学生能够学会迁移。倒是不需要在每个地区把所有的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内容都模式化地讲一遍,这样学生虽然多次重复,但是实际上费时费力效果一般。反而突出补充教材部分区域,突出这个地区的重点特征来进行教学效果更加好些。

实际上两本选修教材,从分析原因、采取措施的角度来看,结合选考的特点,我们也是不需要化很多时间,这部分内容例如洪涝、盐碱化、水土流失等等很多的内容都是在前面三册必修内容中讲过的,只要把道理都讲透了,在复习这些书本的时候实际上也不需要太重复,只要命制合适恰当的试题就可以了。

重点、必考的内容的教学是需要化大力气的,例如大气知识、区位的知识等,采取多种形式的讲课和复习,多变式教学,既要让学生对这块知识有体系化、系统化的认识,又要使学生明辨各种核心概念,深化知识网络中的各个概念的逻辑关系,从而能够灵活应用各种原理。

冲刺阶段的复习,最重要的是保证学生看书时间,还有就是保证练习和考试的强度,最后冲刺阶段建议每个星期三份练习,还有一次是考试,对练习的分析是很重要,做好统计,做好查漏补缺工作。

2)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积极性

不管是上新课还是复习课,课前有学案,做到以学定教很是重要的。在教完每届学生之后还不要不断地完善和补充学案。

上新课的时候学生还对学习内容有新鲜感,那么复习阶段的教学,教学模式多样、作业任务多元化就显得更加的重要。合作小组学习,写小论文、命题竞赛,让学生自己对着考纲对缺漏的知识点进行登记和复习,出一份黑板报,参加小博士比赛,写一份旅行随笔等等,这些措施都是可以促进学生对地理的新认识,引发一定的学习兴趣。甚至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让学生来上课,问君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教给学生方法,告知很多的地理专业网站和素材库,教会他们如何从电子图书馆中去查资料这些都是很重要的基础和支撑。

最后阶段,个别辅导和精讲精练显得尤为重要。个别辅导能够全方位地从精神、心理、生活等进行指导,能够有更多的思维互动等,不仅帮助学生同时提高了自己。还有最后阶段的学生学习的总结、交流也是很重要,每隔一段时间,围绕着一定的主题,例如易混淆感念的总结交流,例如选考行为动词和问答题设问研讨等,让学生自己交流,教师在旁边做裁判,这样只要教师能够放手让学生自己学习,教师做好组织工作和后勤工作就可以收获意想不到的效果。

2020年浙江省宁波市新高考选考适应性考试 地理

宁波市2020年新高考选考适应性考试 地理试卷 考生注意: 1.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分别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答题时,请按照答题纸上“注意事项”的要求,在答题纸相应的位置上规范作答,在本试题卷上的作答一律无效。 选择题部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碍分) 为了加快脱贫致富,贵州省毕节市采取“互联网+农业”的方式,促进了当地农产品的生产和销售。下图为其生产、销售模式图。完成1、2题 1.相对于传统的贸易模式,该市“互联网+农业”销售模式的主要优势是 A.市场信息准确 B.产品保鲜度高 C.运输距离缩短 D.贸易环节较多 2.利用“互联网+农业”进行生产经营模式,有利于 A.改善当地生态环境 B.提高农产品加工水平 C.优化农业生产结构 D.提高农产品育种技术 下图为北半球某地分别沿MN、PQ方向所做的海平面气压分布图。NOM三点在同一条直线上,PQ 垂直于MN并相交于0。完成3、4题。 3.根据图中信息可以判断出 A.M地比N地风速大 B.N地比M地云量多 C.P地比Q地云层厚 D.Q地比P地气温低

4.若该天气系统出现于初夏的华北平原,则O地的天气最可能是 A.阴雨连绵 B.强对流降雨 C.大风降温 D.持续晴热 下图为世界某区域图,图中湖泊为该地区第一大湖。完成5、6题。 5.有关甲地土壤及成因的说法,正确的是 A.年降水量较多,流水侵蚀作用强,土壤厚度较小 B.气温年较差小,化学风化作用弱,风化壳厚度小 C.植被高大茂密,生物风化作用强,风化壳厚度大 D.植物生长量大,微生物分解较少,有机质含量高 6.该湖泊对尼罗河的主要影响是 A.减少水量,下游地区有断流现象 B.调节径流,影响中下游水量变化 C.增加养分,河流中鱼类资源丰富 D.增加盐分,下游灌区出现盐碱化 下图为我国某地冻土融化过程示意图。完成7、8题 7.下列有关该地冻土融化过程的表述,正确的是 A.气温高低和人类活动对冻土融化速度影响较大 B.1、2月份冻土层最厚,7、8月份冻土层最薄 C.冻土的冻结厚度的增长是先快、后慢、再变快 D.冻土从开始融化到全部融化全过程约需180天 8.该地区的公路受冻土影响易出现凹凸不平的现象,主要原因是 A.春季升温较快,水分蒸发,导致冻土厚度变薄

高中地理教学有效策略

高中地理教学有效策略 高中地理这一门学科是文科中的理科,地理这一门学科既有繁杂的地形地貌,季风气候等地理基础知识需要记忆,同时又有很多需要计算分析的问题需要学生思考,下面是搜集的相关内容的论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发展,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日益突出。对于地理学习来说,空间思维能力非常重要。本文结合一线教学实际,分析了培养地理空间思维能力的重要性,并认为高中地理教学应加强直观演示、注重图表绘制、突出逆向思维、强调知识启发。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拓展高中生地理空间思维能力。 高中地理;空间思维;能力培养 地理学科具有很强的空间指向性,要想学好地理学科,必须树立体系化的空间思维能力,从而更好地理解地理要素之间的空间联系。而目前高中地理教学欠缺的,恰恰是对空间思维的培养。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运用有效的教学手段,培养高中生的空间思维能力,是学好地理学科的必要条件,是高中生分析与解决地理问题的重要途径。空间思维是一种联想力,是基于虚拟状态下的辨别力,具备了空间思维能力,那么,学生在头脑中就会生成一种确定的“影像”与“模型”,从而将地理知识具象化,让高中生积极定

位空间信息,并且进行详细分析,这样能够更好地解决地理学习中的难题。 近年来,随着新课改的深入,高考地理早已经告别死记硬背的时代,地理学科考查的重点也不再是扁平化的知识,而是那种以丰富的图表信息为主要载体的知识,学生只通过调动已掌握的知识,有时很难解决问题。而要顺利解答疑问,需要学生拥有较强的地理空间思维能力,只有掌握了这种能力,才能更加明白地掌握地理学科知识体系,将其进行空间排列、准确定位,并生成动态的地理“要素群”,促使学生快速找准图表信息所反映的内容,并在细致分析与深入思考的`过程中,找出解答试题的答案。此外,由于较强的逻辑性与空间性,使得地理学科知识较难掌握,培养学生强大的空间思维能力,能够促使学生具有自主学习的能力,充分追踪地理信息,掌握地理学习方法,更好地学习地理知识。 1.简易图表绘制,增强空间思维。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重视图表的作用,让课堂成为展示各类图表的乐园。如利用各种地图、示意图、模式图、景观图等类型地图,促使高中生在头脑之中增强地理信息的“空间”印记,显著提升空间思维的活跃度,并基于此,促使高中生能够锻炼绘制一些简易图表的能力,从亲手绘制过程中掌握空间信息的筛选、整合与探究的能力。在学习区域地理模块经纬度、气候、地形、植被、资源等情况时,教师应该让

中学地理教学方法研究开题报告

中学地理教学方法研究开题报告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课题研究的背景 中学地理教学中,课堂教学是教学的基本形式,也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地理教学目标必须在课堂中完成。然而,我校地处农村,学生的基础较差,使得新课标的要求无法顺利得以实现,而教师又迫于教学任务的完成,最终又回到了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上,其结果是教师苦教,学生苦学,且学生成绩低下,课堂教学效率极低,教学质量差。 因此,探索新课标下的有效教学势在必行。本着提高教学质量从改变课堂教学方法开始的设想,我把《中学地理教学方法研究》作为自己的课题进行研究。 2.课题研究的意义 (1)更新教师教学方法。教师从古至今都肩负着“传道、授业、解惑”的重任。然而,在知识经济时代,新课标强调的是以学生为中心的交互式教学,教师扮演的角色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引导者。因此,教师要设计合理的教学方法,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学习时间、空间和资源,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和创造力,尽量挖掘他们的潜能,利用生活中的地理素材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改变学生学习方式。新课标要求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

自主学习的能力,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把以往的“鸦雀无声”变成“畅所欲言”,“纹丝不动”变成“自由活动”,“注入式教学”变成“自主探究”,同时也要鼓励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与协作。 (3)教会学生学习地理方法。地理教学,教师不仅要重视知识的传授,而且要更加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通过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方法指导,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科学的、适用的学习方法。由听懂知识到学会知识,由学会知识到回学知识,由教师教会知识逐步过渡到不要老师教而自己学会知识,成为学习知识的真正主人。 本课题研究的意义在于获得提高高中地理教师教学活动和 学生学习活动的有效途径与方法。让学生能够全面发展同时也能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同时也使得新课标理念得以深化,教学质量得到明显提高。 二、课题理论依据 1.有效教学策略:其理论源于20世纪上半叶,是20世纪极具代表性的教学思想,它关注和研究了教学活动,教学环境,教学媒体等有效教学关系,是本课题研究的主要理论。 2.建构主义理论:是以“知识建构”为核心的教育与课程理念,而贯穿于建构主义所形成的众多教学策略的核心是以学生 为中心,以学习活动为中心,以学生自主性的知识构建为中心的思想。

高中地理听评课策略

高中地理听课评课策略 常州市新桥高级中学黄建华 听课评课是学校最常见、最基本、最典型的教研活动。公开课不仅成为教师自我反思的对象,同时也成为教师同行讨论的载体,通过听课评课既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也加快了教学改革的步伐。 一、听课评课的作用 1、对上课老师来说——展示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我们每学期都要开设公开课,开设公开课也是自我教学水平教学风格的展示。我们在开课前要研究课标、研究教材、研究学生,利用网络收集资料、精选习题,借鉴别人的优点,并试图有创新,不断修改自己的教学设计,甚至会去试上,打磨自己的课堂。一堂新颖、有创意、有实效的公开课会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2、对听课老师来说——学习 经常有人说,听课不评课等于没听课,这句话强调了评课的重要性。评课可以展现自己的理念和视野,评价别人,也在表露自己。三人行则必有我师,大家在一起评课,进行 GAGGAGAGGAFFFFAFAF

思维碰撞,可以集思广益。对听课老师来说,可以通过观课议课,取长补短,促进自己的专业成长。 3、对教育部门来说——选拔 各级评优课,职称评审、五级梯队的评选等都要进行观课议课,可以说观课议课伴随我们的教学生涯。 二、听课评课存在的问题 1、评价优点多,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较少。 GAGGAGAGGAFFFFAFAF

作为一名地理老师在成长的过程中,都听过、评过许多公开课。好的评课有助于我们教师成长,让他们从听评课中受到许多的启发,有助于教师专业成长。但我们在听评课的过程中经常看到一种现象:同行熟人间的评课,基本是恭维话多,不足之处都是无关痛痒,使地理教师看不到自身的努力方向。 2、阐述观点时缺乏具体的事实支撑。 有的老师的评课是观点的罗列,这些观点放之四海而皆准,基本上用到所有的学科课中都可以。也就是说阐述观点时大部分缺乏事实支撑。 3、关注教师教学行为的多,关注学生的学习行为的少。 ①能否提出地理问题。 ②能否通过阅读地图、图表等收集资料、获得资料。 ③能否将地理信息资料恰当归类和将地理信息资料绘制成地理图表以及简单的地图。 ④能否通过分析地理信息资料得出结论并进行检验。 ⑤参与地理观察与观测、调查、实验、讨论等活动的质量 4、评课面面俱到,隔靴搔痒 GAGGAGAGGAFFFFAFAF

2017年浙江省新高考学考地理考纲与标准附题型示例

地理 一、考试性质与对象 浙江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是在教育部指导下,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组织实施的全面衡量 普通高中学生学业水平的考试。其主要功能一是引导普通高中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必修和选修课程教学要求,检测高中学生的学业水平,监测、评价和反馈高中教学质量;二是落实《浙江省深化高校考试招生制度综合改革试点方案》要求,学业水平考试成绩既是高中学生毕业的基本依据,又是高校招生录取的重要依据。 高中地理学业水平考试实行全省统一命题、统一施考、统一阅卷、统一评定成绩,每年开考2次。考试的对象是2014年秋季入学的高中在校学生,以及相关的往届生、社会人员和外省在我省异地高考学生。 《高中地理学业水平考试暨高考选考科目考试标准》是依据《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和《浙江省普通高中学科教学指导意见·地理》(2014版)的要求,按照学业水平考试和高考选考科目考试的性质和特点,结合本省高中地理教学的实际制定而成的。 二、考核要求 (一)知识考核要求 地理学科知识考核要求划分为“识记”、“理解”、“简单应用”、“综合应用”四个认知层次。

(二)学科能力考核要求 地理学科命题注重考查考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和学科素养.即考生对所学相关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1.应用地理基础知识的能力 (1)了解重要的地理事物和现象的名称、分布以及重要地理数据。 (2)理解重要的地理概念、地理原理和地理规律。 (3)了解我国及世界各大洲、部分国家的主要地理特征。 (4)了解当前国内外发生的重要事件及其蕴含的地理学科知识。 (5)了解并理解我国的基本国情和国外在资源开发、经济和人口发展、环境保护等方面的经验和教训。 2.掌握地理基本技能和方法的能力 (1)阅读各类地理图表、文字和数据资料,获取地理信息。 (2)设计和绘制地理图表.进行各种地理计算。 (3)对地理思维进行文字准确、条理清楚、逻辑严密的表述。 3.注重地理思维的能力 (1)分析、比较和归纳不同区域的主要地理特征。 (2)分析、解释各类地理事物的空间结构、联系及其发展变化规律。 (3)分析和评价各类地理资料,分析、评价和反思人类在地理环境中的各种活动,发现地理问题,解释地理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

高中地理教学有效教学策略探究

高中地理教学有效教学策略探究 摘要:在如今,随着新课改的推进,新课标对教师的教学提出了越来越高的改 革要求。其要求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要能结合教学的实际内容,开展有效教学。而为了达成这一教学目标,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就要能先明确有效教学 的内容,然后再采用有效的教学手段对自己的教学进行有效的优化,提升教学的 效果。在本文中,笔者结合自身教学实际,谈一谈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有效教学的 开展策略,希望能对广大地理教师有所启发。 关键词:高中地理;有效教学;教学探究 有效教学指的是有效化的教学,其是相对于传统教学之中低效化的教学而说的,若教师可以实现有效教学的开展,就可以使自己教学的效果得到有效的提升。而地理是高中阶段的重点学习科目,其学习效果的好与坏在很差程度上也决定了 学生在未来的发展。相应的,为了实现对教学的有效优化,达成高中地理有效教 学的开展,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就要能对自己可用的教学资源进行有效的融合,并从学生的趣味性出发,在教学中引入一些生活实例。除此之外,教师还要 能借助有效评价的开展,实现对学生能力的有效提升。 一、结合教具革新,实现有效展示 教具即为教学辅助工具,其是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所使用的工具,通过对有 效教学工具的使用,就可以使教学的内容得到有效的展示,相应的教学的效果也 可以得到有效的提升。相应的,为了实现高中地理有效教学的开展,教师也就可 以从教学工具的优化革新入手,进行教学的有效调整。在过去的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开展教学所使用的教学工具往往是以黑板的应用为主的,而通过对黑板板书 的应用在进行常规内容的展示时,还可以发挥其作用,但当进行一些抽象性较强 的知识的展示时,就会很难实现教学的突破。而多媒体教学工具是如今伴随着信 息技术的教学融合而被应用的一种教学工具,其是以计算机和互联网为核心的, 若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将其作用有效的发挥出来,就可以将从网络上搜集到的内容 为学生直观的展示出来,进而实现教学的有效展示。 例如,在进行“大气的运动”这一课的教学中,为了实现对本课知识内容的有 效展示,实现学生对相应内容的有效理解,教师就可以结合教学实际将多媒体教 学工具运用起来。在教学实际中,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工具的展示功能为学生 展示全球大气的三维运动图形,使学生直观的感受到全球大气的流动方向。而通 过对此图的展示,教师也可以让学生尝试说出全球大气的运动方向,从其中感受 大气运动的规律。 二、联系生活实际,引入生活实例 在如今,教学研究已经证明了学习兴趣对于学习动力的有效促进作用,而为 了实现有效教学的开展,教师就必须要能对学生的学习动力进行有效的激发,相 应的,如何在教学中实现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提升,也就成为了教学的一个重要 研究方向。笔者在教学中发现,高中阶段的学生其思想已经逐渐趋于成年人,相 应的,其对于现实生活相关的案例是非常感兴趣的,而相应的,若教师可以有效 的利用地理学科与现实生活实际相连的特点,进行对教学资源的有效开发,就可 以实现生活实例在教学中的有效展现,进而达成教学的生活化。相应的,教师的 教学效果也就可以得到有效的提升。 例如,在进行“大气环境保护”这一课的教学时,为了提升学生对这一课的学 习兴趣,教师就可以给学生引入近些年非常引人注目的大气污染问题。教师在实

2020届浙江省新高考突破综合模拟卷(一)地理 (解析版)

2020届浙江省新高考突破综合模拟卷(一)地理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4页。 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蓝、黑色字迹的钢笔或圆珠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学号填写在相应位置上。 3.本次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第Ⅰ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2019·浙江临安昌化模拟)读“天体系统示意图”,完成1~2题。 1.图示共包含几级天体系统() A.2级B.3级C.4级D.1级 2.目前,人类发射的探测器可以降落到火星,表明人造天体已经离开() A.地月系B.太阳系 C.银河系D.河外星系 答案 1.A 2.A 解析第1题,图中天体有太阳、地球、月球,共包含太阳系和地月系2级天体系统。第2题,人类从地球上发射探测器到火星,表明人造天体已经离开地月系,而火星属于太阳系的一部分。 (2019·浙江高考模拟)某中学开展研学活动,在浙江东西岩风景区观察地质地貌景观。景区岩石主要由红色砂岩组成。下图为该景区某景观。据此完成3~4题。 3.景区岩石主要成因是()

A.岩浆侵入B.碎屑物沉积并固结成岩 C.岩浆喷出D.海洋中溶解物化学沉积 4.峭壁中横向裂缝产生的可能原因是() A.变质作用B.岩浆活动 C.差异风化D.流水沉积 答案 3.B 4.C 解析第3题,景区岩石主要由红色砂岩组成,砂岩属于沉积岩,由碎屑物沉积并固结成岩,B正确。第4题,峭壁中横向裂缝只能是外力作用产生,排除A、B;峭壁中流水沉积作用较弱,排除D;差异风化造成横向裂缝产生,C正确。 (2019·浙江高考模拟)下图示意某地区某一时刻的温压场分布,实线为925百帕等压面的高度分布状况(单位:m),虚线为近地面气温分布。读图,回答5~6题。 5.图示时刻,下列近地面各点中可能出现阴雨天气的是() A.甲B.乙C.丙D.丁 6.未来几天,若该天气系统匀速向东移动,则风向改变最为明显的是() A.甲B.乙C.丙D.丁 答案 5.C 6.B 解析第5题,根据气压垂直方向变化规律,925百帕高度较高处与低处相比,同一高度处的气压更高,即“高高低低”规律。所以甲为高压中心,乙位于低压槽(冷锋锋前),丙位于低压中心,丁处大气没有明显上升,所以丙处出现阴雨天气的可能性最大,故选C。第6题,天气系统向东移动过程中,乙跨越了低压槽,所以风向变化最大,故选B。 (2019·浙江模拟)下图是“世界某区域简图”,L为流经沿岸地区的洋流。完成7~8题。

2019年1月卷浙江省新高考研究卷 英语试题(三)

名校联盟★《新高考研究卷》2019年1月卷 《浙江省新高考研究卷》英语(三)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 1.答第I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本试卷上,否则无效。 第Ⅰ卷 第一部分:听力(共两节,满分30分) 第一节:(共5小题;毎小题1.5分,满分7.5分) 听下面5段对话。每段对话后有一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听完每段对话后,你都有10秒钟的时间来回答有关小题和阅读下一小题。每段对话仅读一遍。 1.Where did the man go finally? A.To the airport. B.To the doctors. C.To the company. 2.What is the weather like now? A.Rainy. B.Fine. C.Snowy. 3.How many students are there in the man’s college? A.About300. B.More than600. C.More than700. 4.What can we learn about Mr Liu? A.He didn’t give a lesson today. B.He usually speaks excitedly. C.He usually gives home. 5.What is the man angry about? A.Some women drivers. B.Phoning while driving. C.Too many traffic lights.第二节(共15小题;每小题1.5,满分2.5分) 听下面5段对话或独白。每段对话或独白后有几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听每段对话或独白前,你将有时间阅读各个小题,每小题5秒钟,听完后,各小题将给出5秒钟的作答时间。每段对话或独白读两遍。 听第6段材料,回答第6~7题。 6.What is true about the man? A.He has lost interest in jazz. B.He works in the student center. C.He is a full-time student. 7.Why did the man decide not to stay with the band? A.He didn’t like the band leader. B.He was too busy to make it.

高中地理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

高中地理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 课堂教学是教学的基本形式,是学生获取信息,锻炼提高多种能力和养成一定思想观念的主渠道。然而课堂教学的时间是有限的,要实现用最少的时间使学生获得最大的进步与发展,讨论新课程背景下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成了当前教育界的热门话题和关注焦点,此时对有效课堂教学的探索和研究显得尤为必要。 一、有效课堂教学的理解 在新课程理念下,对有效课堂教学的理解是:以学生的进步和发展为宗旨;以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为条件,促进学生有效学习;关注教学的效益,要求教师有时间和效益的观念;关注教师自身的发展为基础,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 二、基于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地理有效课堂教学的策略 (一)教学目标确定的全面化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灵魂,教学目标对教学过程具有导向,调控,激励和评价功。有效教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对教学目标的理解与把握,教师对教学目标的理解与把握越好,并在课堂教学中紧紧围绕教学目标进行,就能最大限度地减少随意性,盲目性,模糊性,提高教学的方向性,针对性,有效性。

高中地理新的课程标准的教学目标由三部分构成:知识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能力目标。这三维目标在课程实施中是一个有机的统一整体,以培养和提高学生地理科学素养为核心,通过相互渗透构成了地理课程总目标的完整结构体系。如下图: 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只有注重教学目标的全面性,制定完整的三维教学目标,才能提高目标达成的有效度。 完整的三维教学目标制定过程中,首先要根据新课程的高中地理的必修模块和选修模块,整体把握,统筹安排,制定出学年,学期总目标和单元教学目标,并把它们分解到每一课中,形成科学合理的"目标群"。还应该注意各模每节课的课堂教学目标的内部结构和排列顺序,讲究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三者之间的和谐性与整合性,明确对各目标的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价的具体要求,使之具有层次性,递进性,明确性,可操作性,可测量性。使学生在课堂上能够既掌握了知识与技能,还学会了方法,增加了体验,同时还培养了情感态度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精选化、整合化 教学内容的有效性是保证课堂教学有效的前提,是决定着"有效教学"的理想能否兑现为课堂教学实践的关键因素。 在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是培养发展学生的媒介,是落实课程目标的载体,新课标要求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对教材再

2020届浙江省新高考突破综合模拟卷(三)地理 (解析版)

2020届浙江省新高考突破综合模拟卷(三)地理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4页。 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蓝、黑色字迹的钢笔或圆珠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学号填写在相应位置上。3.本次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第Ⅰ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一线天”是我国名山奇峰常有的石景,因两壁夹峙,缝隙所见蓝天如一线而得名;下图中的“一线天”一年中有两次——2月21日和A日的清晨日出时,阳光能穿过夹缝照到“一线天”的尽头。读图回答1~2题。 1.该“一线天”的走向为() A.东南-西北走向B.东北-西南走向 C.东西走向D.南北走向 2.A日可能为() A.4月21日B.6月22日 C.8月23日D.10月21日 答案 1.A 2.D 解析第1题,2月21日太阳从东南方升起,该日阳光能穿过夹缝照到“一线天”的尽头,说明该“一线天”的走向为东南-西北走向,故A项正确。第2题,据材料可知,“一线天”一年中有两次——2月21日和A日的清晨日出时,阳光能穿过夹缝照到“一线天”的尽头;2月21日距离春分日有30天左右,则秋分日之后的30天左右是10月21日,一年中这两日的太阳升起方向是同一个方向,故D项正确。 “炸弹气旋”是在冷气团与暖气团相遇时形成的气旋,其中心气压在24小时内下降超过24百帕。该类气旋爆发强、发展快,威力如同炸弹,故被称作“炸弹气旋”。下图为“某年1月3日美国东部受‘炸

弹气旋’格雷森袭击后的降雪量分布图”。据此完成3~5题。 3.图中() A.降雪量由沿海向内陆递减 B.降雪量安大略湖西岸大于东岸 C.四城市中纽约附近出现降雪量最大值 D.四城市中亚特兰大附近出现降雪量最小值 4.“炸弹气旋”格雷森() A.降雪持续时间长B.东南侧盛行偏南风 C.生成于热带洋面D.中心盛行下沉气流 5.美国东部海面冬季容易形成“炸弹气旋”的主要条件有() ①内陆的低压吸引海洋暖湿气流②气温较高导致空气的对流强盛③盛行由内陆到沿海的寒冷气流④沿海暖流的增温增湿作用较强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答案 3.D 4.B 5.D 解析第3题,读图分析可知,亚特兰大的等降雪量值小于1,为四城市中最小值。降雪量大体上由沿海向内陆先降后升;最大值出现在波士顿附近;安大略湖西岸降雪量应小于东岸。第4题,北半球气旋东南侧盛行偏南风。根据材料可知,“炸弹气旋”格雷森爆发强、发展快,威力大,其降雪持续时间短、强度大;“炸弹气旋”是在冷气团与暖气团相遇时形成的气旋,由其所在的纬度位置可知,该天气系统主要发生在中高纬度洋面上,属于温带气旋;气旋中心盛行上升气流。第5题,由材料分析可知,“炸弹气旋”的形成需要冷暖空气相遇,该地处于温带地区,冬季冷空气南下,风由内陆吹向沿海;沿海地区有暖流流经,受暖流增温增湿作用,海洋空气为暖湿空气,因此当寒冷的气流与海洋的暖湿气流相遇,容易形成锋面,从而导致暖湿空气强烈上升,从而形成“炸弹气旋”,因此③④正确。 (2019·浙江期末)下图为“我国台湾岛及附近的地质地貌剖面图”。完成6~8题。

浙江省新高考生物考纲(选考版)

浙江省新高考生物考纲 (选考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生物(选考考纲) 一、考试性质与对象 浙江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是在教育部指导下,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组织实施的全面衡量普通高中学生学业水平的考试。其主要功能一是引导普通高中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必修和选修课程的教学要求,检测高中学生的学业水平,监测、评价和反馈高中教学质量;二是落实《浙江省深化高校考试招生制度综合改革试点方案》要求。学业水平考试成绩既是高中学生毕业的基本依据,又是高校招生录取的重要依据。 高中生物学业水平考试实行全省统一命题、统一施考、统一阅卷、统一评定成绩,每年开考2次。考试的对象是2014年秋季入学的高中在校学生,以及相关的往届生、社会人员和外省在我省异地高考的学生。《高中生物学业水平考试暨高考选考科目考试标准(2014版)》是依据《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 验)》和《浙江省普通高中学科教学指导意见·生物(2014版)》的要求,按照学业水平考试和高考选考科目考试的性质和特点,结合本省高中生物教学的实际制定而成的。 二、考核要求 (一)知识考核要求 生物考试着重考查学生在生物学基本事实、概念、原理、规律和模型等方面的基础知识;知道生物科学和技术的主要发展方向和成就:知道生物科学发展史上的重要事件;了解生物科学知识在生活、生产、科学技术发展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应用。 (二)能力考核要求 生物考试着重考查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思维能力、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具体要求如下: 1.理解与表达能力 (1)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 (2)能用文字、图表及数学方式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相关内容。 2.获取与处理信息的能力 (1)能从所给材料中鉴别、选择相关的生物学信息,能运用比较、分类、归纳等方法对所得信息进行整理和分析。 (2)能运用获取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生物学问题。 3.实验与探究能力 (1)能独立完成“生物知识内容表”所列的生物实验(活动),包括理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并能将这些实验涉及的方法和技能进行综合运用。 (2)具备验证简单生物学事实的能力,能设计实验,提出或完善实验思路,能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处理、分析和解释。 (3)具有对一些生物学问题进行初步探究的能力。能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和预期、确认变量、设计实验方案、处理和解释数据、做出合理的判断,能对一些简单的实验方案做出恰当的评价和修订。 4.综合运用能力 (1)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 (2)能理论联系实际,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自然界和社会生活巾的一些生物学问题。 (三)品质考核要求 生物考试注重对学生品质的考核,要求学生关注对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有重大影响和意义的生物学新进展以及生物科学发展史上的重要事件,关注科学技术、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三、考试内容与要求 生物考试的知识范围是《浙江省普通高中学科教学指导意见·生物(2014版)》中规定的必修l、2、3三个模块和选修l、3两个限定性选修模块的相关内容,分为必考题和加试题。对考试内容掌握的要求分为了解、理解、应用三个层次,分别用字母a、b、c表示,其含义如下: a一了解:再认或回忆知识;识别、辨认事实或证据;举出实例;捕述对象的基本特征等。 b—理解:能解释和说明所学知识的含义;把握知识的内在逻辑关系及与其他相关知识的联系和区别;能进行解释、判断、区分、扩展;能提供证据;收集、整理信息等;能观察、检测、验证简单的生物学事实。 c一应用:能在新情境巾使用抽象的生物学概念和原理;对生物学知识进行总结、推广;通过分析、推理建立不同情境下的合理联系: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与生物学有关的实际问题:能设计实验思路,合理评价有关观点、实验方案和结果。

高中地理教学中培养核心素养的一些策略

高中地理教学中培养核心素养的一些策略 内部编号:(YUUT-TBBY-MMUT-URRUY-UOOY-DBUYI-0128)

高中地理教学中培养核心素养的一些策略摘要:在地理课堂中培养高中生的核心素养,这是素质教育全面落实的必要前提,也是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综合素质与综合能力发展的有力保障。新课标中明确指出,在高中阶段性教育时期,教师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不断调整课堂的引导方向,同时融合多种创新元素,刺激学生的兴奋点,集中学生的注意力,重点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动态探究中获到不一样的情感体验,构建完善的认知体系,并在未来社会的人才竞争中展现出绝对优势。本文针对高中地理课堂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培养策略进行了简要总结。 关键词: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核心素养策略 一、直观手段,激发兴趣 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新课导入是教学活动有序开展的必要前提,课前导入的好坏决定着课堂的教学质量,也影响着学生实际的理解情况。视频与图片,作为表现实际现象、问题的一种方式,其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能提供更为直观的地理知识内容,帮助学生快速、准确地掌握相应地理知识特点。因此,教师应积极借助地理图片或视频来设计新课导入,以有效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如教师在讲季风水田农业区位的时候,可以把2009年国庆60周年阅兵作为例子,一上课就播放以“辉煌成就”为主题的群众花车游行的视频,学生在观看视频的过程中,明白了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中国依靠自己的力量成功解决了世界将近21%人口的吃饭问题,让丰衣足食的梦想在现代中国变为了现实,这是我国

对人类发展作出的巨大贡献,也为季风水田农业区位因素的讲授打下了较好的基础。 高中地理知识大多具有抽象特征,学生理解起来难度较大,遇到复杂问题更是缺乏主动探究积极性,教师还会盲目进行概念性知识的灌输式指导,让学生的学习兴趣逐渐丧失,自学热情明显下降,这样一来,学生是无法形成良好的地理思维的。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也应该把直观的视频与图片,作为突破教学难点的重要手段。如在教学“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时,教师可首先利用多媒体展示地球的光照侧视图,请学生们观察图片中昼夜的变化特点。然后教师再请学生猜测哪条是晨线,哪条是昏线,学生们便会结合自己的观察,得出“左夜为晨,右夜为昏”这一解题技巧。此方式一方面可借助图片展示来增加教学灵活性与趣味性,另一方面还可通过让学生自主观察,激发学生的浓厚兴趣,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二、综合思维,耐心培养 综合思维即综合性的分析思维,是地理学基本的思维方式,“综合和分析是地理教学中常见的一对思维逆过程,综合是在头脑中将各种地理因素和地理要素按照一定的规则组合起来,形成相对组织等级较高的地理事象的整体认识。分析则是在头脑中将地理事象整体按一定的角度分解为各种地理因素或各种要素,认识各因素或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它要求地理教师用联系、发展、辩证的思维看待地理问题,是让学生从多方面、多角度去思考地理问题、解决地理问题。如讲西北内陆地区时,先出示了图示区域,让学生根据经纬度位置,确定是西北内陆地

201706浙江省新高考英语听试卷力及原文(含答案)

浙江真题听力系列2 201706浙江高考英语听力 第一节 听下面5段对话。每段对话后有一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听完每段对话后,你都有10秒钟的时间来回答有关小题和阅读下一小题。每段对话仅读一遍。 1. What does the woman think of the movie? A. It’s amusing. B. It’s exciting. C. It’s disappointing. 2. How will Susan spend most of her time in France? A. Traveling around. B. Studying at a school. C. Looking after her aunt. 3. What are the speakers talking about? A. Going out. B. Ordering drinks. C. Preparing for a party. 4. Where are the speakers? A. In a classroom. B. In a library. C. In a bookstore. 5. What is the man going to do? A. Go on the Internet. B. Make a phone call. C. Take a train trip. 第二节 听下面5段对话或独白。每段对话或独白后有几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听每段对话或独白前,你将有时间阅读各个小题,每小题5秒钟;听完后,各小题将给出5秒钟的作答时间。每段对话或独白读两遍。 听第6段材料,回答第6、7题。 6. What is the woman looking for? A. An information office. B. A police station. C. A shoe repair shop. 7. What is the Town Guide according to the man? A. A brochure. B. A newspaper. C. A map. 听第7段材料,回答第8、9题。 8. What does the man say about the restaurant? A. It’s the biggest one around. B. It offers many tasty dishes. C. It’s famous for its seafood. 9. What will the woman probably order? A. Fried fish. B. Roast chicken. C. Beef steak. 听第8段材料,回答第10至12题。 10. Where will Mr. White be at 11 o’clock? A. At the office. B. At the airport. C. At the restaurant. 11. What will Mr. White probably do at one in the afternoon?

高中地理学习现状分析及其教学策略

高中地理学习现状分析及其教学策略 绵阳中学刘志谢巧明 高中地理课程与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相衔接,是高中阶段学生学习地球科学知识,认识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进一步掌握地理学习和地理研究方法、树立可持续发展观的一门基础课程。但在教学的过程中,发现学生普遍感觉地理不好学。通过我校对各年级的学情调查,更进一步反映出高中生地理学习现状。可以概括为“深感困难”。为什么学生学习高中地理困难,作为地理教师我们该怎样改变这种状况呢 一、高中地理学习现状—“困难”分析 1、对地理学科缺乏正确的认识。 首先是由于中考地理所占比重较小,老师,家长,学生长期把地理划分到“豆芽科”,正是这种尴尬的学科地位,很多学生不认真学习初中地理,到高中仍然认为是副科,思想上不重视,而高中地理难度较大些,所以学生感觉困难。其次,地理是一们边缘学科,文理知识交叉,具有较高的综合性,理论性,实践性。本身学习也确有一定难度,导致学生畏惧心理。 2、缺乏科学的地理学习方法。 地理是文科中的理科,因此地理学习不是单纯的记忆。事实上,很多学生甚至老师,在学习和教学过程中常常认为背一背就可以,有的还只在考试前临时抱佛脚。形成了重记忆,轻理解,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导致学生感觉能看懂地理教材,知识点也能记住,听课也能听懂,但做题就很困难,因此很茫然,困惑。感到付出了,却没有得到相应的回报,从而厌倦学习地理。 3、学科思维能力差,举一反三能力,思维变通性差。 地理学科综合性强,包罗万象,客观上要求思考问题要全面,有逻辑性。学生作业和试卷反映出其思维不全面,深度不够,有很大的局限性。比如:分析“三大火炉”的成因,只答出自然的原因(副高控制和河谷地形),而如工业的发展大量废气的排放等人为的因素就很少涉及,思考问题不全面。再比如:课堂上我们分析了新疆棉花种植的区位,考试中出现德干高原种植棉花的区位,很少有学生答对,说明其知识的迁移,变通性差。 4、不勤于,善于运用地图。 前苏联地理学家,乌中斯基说过“把图片带进教室,就是哑巴也会说话”,可见地图在地理学中的重要地位。地图是地理知识的载体,离开地图谈不上地理学习。学生由于

2018年浙江省地理高考(含完整答案解析)

【浙江高考真题】浙江省2017年11月普通高考招生选考科目考试地理试题 第I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 1.在农业方面,运用遥感技术能够 ①监测耕地变化②调查作物分布③跟踪产品流向④监测作物生长状况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2.新安江水库建成后,形成约573平方千米的人工湖,关于库区小气候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云雾天数增多 B. 气温日较差增大 C. 降水天数减少 D. 气温年较差增大 下图为某地地质剖面图,完成下列问题。 3.甲地所在地形区的地质构造是 A. 地垒 B. 地堑 C. 背斜 D. 向斜 4.按成因分类,乙处岩石属于 A. 喷出岩 B. 侵入岩 C. 沉积岩 D. 变质岩 5.“一路一带”是互惠双赢之路,它对密切我国与沿线国家之间的经济贸易联系意义重大。与俄罗斯的合作有利于我国 ①引进大量民间资本②输入大量剩余劳动力③引进大量油气资源④拓宽产品的销售市场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2017年9月29日兰渝铁路全线通车,乘车从兰州到重庆,可看到沿途植被景观变化明显。下图为兰渝铁路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6.从兰州到重庆,图中看到秦岭南北自然植被类型差异明显,造成这种差异的主导因素是A. 地形 B. 土壤 C. 水分 D. 热量 7.修建铁路北段时,适合保护生态的措施是 A. 临近城镇设置隔音屏障 B. 设立栅栏阻止动物穿越 C. 铁路多处采用桥梁或隧道 D. 路基两侧种植常绿阔叶林 8.浙江某山区农民,利用“互联网+农产品”模式,促进农业生产。下列农业区位因素变化最明显的是 A. 科学技术市场需求 B. 市场需求自然条件 C. 自然条件国家政策 D. 国家政策科学技术 下图为我国2000年至2015年能源消费构成及消费增速变化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浙江省名校新高考研究联盟2019届第一次联考数学试题卷

浙江省名校新高考研究联盟2019届第一次联考 数学试题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已知集合2{|1}, {|320}A x x B x x x =<=++≤,则A B = A .? B .{|1}x x < C .{|21}x x -≤≤- D .{|211}x x x <--<<或 2. 设复数z 满足(2)12z i i ?+=-+(i 为虚数单位),则z = A .i - B .i C .1- D .1 3. 设函数ln ||,1(), 1x x x f x e x -≤-?=? >-?,则((2))f f -的值为 A .1e B .2e C .12 D .2 4. 已知,m n 是空间中两条不同的直线,,αβ是两个不同的平面,则下列命题正确的是 A .若,,//,//m n m n ααββ??,则//αβ B .若,//n αβα⊥,则n β⊥ C .若//,//m αβα,则//m β D .若,,//m n m n αβ⊥?,则αβ⊥ 5. 已知实数,x y 满足约束条件2220220y x y x y ≤??--≤??+-≥? ,则x y +的最大值为 A .1 B .4 C .2 D .32

6. 已知双曲线22 22:1(0,0)x y C a b a b -=>>,则“a b >”是“双曲线C 的焦点在x 轴上”的 A .充分不必要条件 B .必要不充分条件 C .充要条件 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7. 函数2sin ()()1 x f x x x ππ=-≤≤+的图像可能是 A. B. C. D. 8. 已知12,F F 是椭圆22 221(0)x y a b a b +=>>的左、右焦点,过左焦点1F 的直线与椭圆交于,A B 两点,且满足112||2||, ||||AF BF AB BF ==,则该椭圆的离心率是 A .12 B C D 9. 已知正实数,,,a b c d 满足1, 1a b c d +=+=,则11abc d +的最小值是 A .10 B .9 C . D . 10. 已知三棱锥P ABC -的所有棱长为1, M 是底面ABC ?内部 一个动点(包括边界),且M 到三个侧面, , PAB PBC PAC 的距离123, , h h h 成单调递增的等差数列. 记PM 与,,AB BC AC 所成的角分别为,,αβγ,则下列正确的是 A .αβ= B .βγ= C .αβ< D .βγ<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7小题,多空题每题6分,单空题每题4分,共36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