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社会学教案:学生失范行为归因分析1

教育社会学教案:学生失范行为归因分析1
教育社会学教案:学生失范行为归因分析1

教育学教案

教育社会学课程教案

授课题目:学生失范行为的归因分析(教材马和民著《新编教育社会学》

第四章学校中失范行为第二节的第三部分)

教学时数: 1 授课类型:□理论课□实践课

教学目的、要求:(1)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和法律意识。

(2)让学生了解和把握学生失范行为的含义及其形成原因。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和把握学生失范行为含义及归因。

教学难点:学生失范行为的归因。

教学方法和手段:

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分析等;教学辅助手段:课件、实物、现代教学设施设备,师生互动、板书。

教学分组:

安全事项:没有安全隐患

教学条件:教学场地、电脑多媒体、课件

参考资料:

1.金一鸣著《教育社会学》

2.马和民等著《教育社会学研

究》

3.马和民著《新编教育社会学》

本科教育学课程教案

教学内容及过程旁批教学引入(可选):

学生失范行为案例:学生暴力事件。

教学内容与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

1、什么是学生的失范行为?

2、造成学生失范行为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二、教学设计

利用教授法和案例法进行教学。

(二)教学过程:

分析案例,案例中学生的暴力行为正常吗?属于什么行为?是学生

非正常的违法犯罪行为,也就是学生的失范行为。那么如何理解学生

的失范行为呢?

学生的失范行为有三种,一是违规。二是违法。三是青少年犯罪。

造成学生失范行为的根源是什么呢?

造成学生失范行为的原因有很多,首先是社会的不良影响。其次是

学校教育的失误。另外就是家庭教育的缺失。

首先是社会的不良影响。1、社会规范失控。社会转型,计划经济

让位于市场经济,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的道德观念被推翻,与新的

经济条件相适应的道德规范还没有形成。在这种形式下,人们道德滑

坡,容易受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自由主义的影响。在校中小学生思

想简单,判断是非能力较差,极易受这种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

2、文化的商品化。由于市场经济的发展速度较快,与市场经济相适应

的法律还不健全,文化市场的社会管理和法律控制系统失调,导致反

主流文化的泛滥。传统的一些少年宫、少年之家等青少年学生活动场

所受市场经济的冲击,难以发挥其功能。而一些黄色书刊、暴力影视

剧、色情网站成为社会主流文化,占据了市场,使文化娱乐市场向畸

形发展。

3、城市化的影响。我国改革开放后,户籍管理制度逐渐放开,城市规

模越来越大,农村城镇化建设速度加快。随着城市规模扩大速度的加

快,城市犯罪人口猛增。一些流入城市的无业人员偷盗、抢劫、杀人

等犯罪行为,无不影响着作为社会一部分的中小学校学生。

4、人口流动问题。随着上世纪90年代打工潮的到来。农村留下了大

批无人监管和由老人监管的留守儿童,这些留守儿童失去父母的教育

和家庭的温暖,变得孤僻、冷漠、自卑、冲动、焦虑不安。没有学习

动力,没有安全感,没有稳定的生活保障。违反学校纪律、逃学、旷课、甚至偷盗、抢劫、杀人行为时有发生。而一些随迁儿童,流入父母打工的城市,有可能在转学就读的学校文化上不能适应,造成叛逆心理,形成示范行为。

5、价值观多元化。社会变迁带来了人生观、婚姻观、性观念、金钱财产观等一系列价值观念的变化。如社会变迁所产生的笑贫不笑娼价值观助长卖淫行为的盛行,性自由造成的离婚自由,给无数家庭的孩子带来心灵伤害。

其次是学校教育失误的原因。1、学校教育指导思想的偏差。2、个别教师素质太差。

最后是家庭原因。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社会流动频繁,价值观的变化,离婚率增加。据中国妇联调查,在北京和上海一些大城市,每天去民事局办离婚手续的人是办结婚手续的一半。也就是说每年办离婚手续的夫妻有一百对,而办离婚手续的夫妻就是五十对。离异家庭的孩子失去温暖和谐的家庭,没有父母关心和照顾,

总结,学生失范行为对学生、对社会、对学校和家庭的影响都比较大。学校、社会与家庭要联合帮助学生,关爱学生,尊重学生,加强并使用正确的教育方式,克服和杜绝学生的失范行为,尤其是青少年违法犯罪行为。

作业布置:

请大家请大家做一个有关中小学生吸毒问题的问卷调查。

课后小结:

总结教学内容和效果。

评析教学效果、同学听课效果。不足之处。

学校中的失范行为

一、学校失范行为的类型研究 (一)失范行为的类型学解释 1、失范的生物学解释 19世纪,生物学的迅速发展导致了"体质变态说"的出现。意大利犯罪学家西塞·朗姆布罗索(Cesare Lombroso)是这一解释的创始人。他认为犯罪、越轨是因遗传而得的生物学上变态的结果,这会在面部特征上有所显露。 2、失范的心理学解释 心理学上主要有两种观点:一种是"心理缺陷说",另一种是"挫折——侵犯说"。一些心理学家力图把越轨、犯罪解释为"心理缺陷"的结果,认为正常人知道限制他们的越轨冲动,而"心理缺陷者"不知道限制他们的越轨冲动。而"心理缺陷"主要是因童年的社会化失调所造成。另一些心理学家则强调"挫折——侵犯说",认为越轨者是一种由挫折产生的针对他人和社会的侵犯形式。而挫折的程度是与需要强度或者受阻的程度为基础的,进而推断,侵犯的强度是与挫折的强度有关的。 3、失范的社会学解释

社会学把重点放在导致越轨行为产生的社会环境上。社会学的解释主要可以分为两类研究取向: (1)"结构模式",主要从社会结构和文化的角度去探讨。另一种是"过程模式", (2)过程模式主要从越轨的过程进行分析,以"标签论"为代表。美国社会学家贝克(H.Belker)是这一理论的代表,盛行于20世纪60年代。这种理论主要运用互动理论探讨了越轨-犯罪的过程,而非它的原因,强调了违法、犯罪是社会创造的,而非本体所赋予或自然发生的。其要点为:第一,失范是一种政治现象,权力常常是决定谁去贴"失范者"这个标签,以及谁被贴这个标签的关键因素;第二,必须改造的是社会关系,而不是失范者;第三,认为失范与控制失范是同一社会现象的两个相互联系的组成部分。这种理论因此特别强调了犯罪的过程,分解了从"初级越轨者"到"次级越轨者"的变化过程。 (二)学校失范行为的类型 我们可以把学校失范行为划分为:目的取向型失范行为、价值取向型失范行为、情感型失范行为、传统型失范行为这四类理想类型。

小学生心理案例分析

小学生心理案例分析 一、案例 刘力文,男,9岁,小学三年级学生。该生从小跟爷爷生活,对他很是溺爱,总是欺负周围的同学,总以强者形象出现,无缘无故的,就打同学一巴掌或踢同学一脚。上课时有话就说,不认真听课,令老师极其头疼。 二、综合分析与诊断 该儿童目前要解决的主要有三方面问题: 1.攻击性行为; 2.人际关系; 3.学习适应性。 为什么会有这些问题,具体分析如下: 1.攻击性行为: 本案中的"攻击性行为"是因为溺爱导致这种打人的行为,让他在认知上强化了这种行为的合理性。 2.人际交往问题: 该儿童的人际交往问题与他的攻击性行为密切相关。攻击性行为可能使他本人少受了"欺负",但却引起了同学的"注意",这些行为也就形成了他在别人眼中的"不良形象":动不得、说不得、脾气大、爱打人、即使有些行为是暗示"我想跟你们玩",但"打"的方式是不被认同和接受的。 3.学习适应性: 现该生学习没有多大的进步,这是发展过程中的适应不良表现。这除了影响行为与人际协调外,还有对学习态度和方法等方面的影响。 目前,该生所面临的学习问题主要是如何调整好情绪,给予学习相应的注意力,提高上课效率,并且这也是促进人际关系的重要方面。在行为上给予积极的建议与指导,两者结合才可能取得预期的效果。 三、进行引导措施 1、询问基本情况。 2、向家长反映该生的在校表现,表明想教育好其儿子的心意。 3、向父母了解孩子的成长过程,尤其是重大事件; 4、与孩子交谈,探寻孩子的心理矛盾及思想意愿; 5着重让孩子表达"当时怎么想,想怎么做,感觉如何",目的一在于让孩子宣泄;二在于让父母学习与演练与孩子的沟通;三可以顺势引导家长如何做更好,做好共同教育工作。 6、让孩子找出班中最受欢迎的学生,让他明白如何与同学相处,做个受同学欢迎的人。 7、指出继续努力的方向:继续自我监督与控制。 8、制定行为目标,加强自我管理能力;

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行为量表

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行为量表 一、指导语 下面的语句是关于网络行为表现的陈述,请仔细阅读后,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作出评定,只能选择一个答案: 1=从不; 2=偶尔; 3=通常;4= 总是. 二、测验项目 编号项目从不偶尔通常总是 1 匿名发布不实消息 1 2 3 4 2 下载或使用盗版软件 1 2 3 4 3 利用网络复制传播音乐 1 2 3 4 4 下载未经授权的音乐或视频 1 2 3 4 5 发表诽谤性言论 1 2 3 4 6 恶意灌水或刷屏 1 2 3 4 7 在即时聊天中强迫他人语音或视频 1 2 3 4 8 发表不当言论 ( 如发言曾被网管删除) 1 2 3 4 9 匿名在网上辱骂他人 1 2 3 4 10 下载资料拼凑论文 ( 包括课程论文) 1 2 3 4 11 论文中引用网上资料不注明 ( 包括课 1 2 3 4 程论文) 12 做作业时从网上抄答案 1 2 3 4 13 上课时用手机上网或聊 1 2 3 4 14 网络黑客 1 2 3 4 15 在网上偷看过别人的邮件 1 2 3 4 16 欺骗网友 1 2 3 4 17 浏览色情图片!视频或小说 1 2 3 4 注: 网络言论失范行为包含条目1、5、6、8、9、14、15、16; 网络学习失范行为包含条目10、11、12、13; 网络侵权失范行为包含条目2、3、4、17. 三、评分计分方法 采用SPSS18.0软件.首先按被试的受教育程度、性别、专业将样本平均分为两个样本,对样本1(n=491)进行项目分析和探索性因素分析,样本2(n=494)进行内部一致性信度检验,使用AMOS17.0对样本2进行验证性因素分析。以题总相关为项目区分度指标,结果各项目与量表总分的相关在0.39至0.62之间,均P<0.01。17个项目分布在 3个因子上,因子1包含9个项目,命名为网络言论失范;因子2包含4个项目,命名为网络学习失范;因子3包含4个项目,命名为网络侵权失范。大学生道德失范行为量表的初始问卷采用4级评分:1=从不,2=偶尔,3=通常,4=总是。 四、信效度分析 1.信度 (1)内部一致性信度: 总量表的Cronbach α系数为0.81,3个因子的系数依次为0.84、0.74、0.73。3个分量表得分两两之间的相关系数在 0.19至0.48之间,3个分量表得分与总量表得分的相关系数为0.64、0.75、0.82(均P<0.01)。 (2)重测信度: 总量表的重测信度为0.84,3个因子的重测信度分别为0.72、0.86、0.78。 2.效度

我国当代大学生失范行为现状及防预对策研究

我国当代大学生失范行为现状及防预对策研究 王美玲 摘要: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不断的发展,我们深感到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的到来。然而,接受高等教育的中国当代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却受到人们的质疑,大学生们出现了种种失范行为。针对出现的诸多失范行为,本文从多角度论述了我们当代大学出现失范行为的原因以及防范对策。中国当代大学生出现的诸多失范行为已经引起了整个社会的关注和冷峻思考,我们在思考失范行为出现的原因以及我们的社会应如何为当代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有利条件。 关键词:中国当代大学生失范行为高等教育大众化 一、中国当代大学生行为现状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处在转型期的高等教育又进入了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处在特定社会时期的高等教育真的能够适应大众化时代吗?根据一些专家、学者的研究和现实社会的反映来看,目前的高等教育确实出现了一些消化不良的状况:大学生综合素质不断下降,各种反校园行为频频出现。而就我国当代大学生的行为现状来看,我们的学生的确存在着一些令人忧心的行为表现。 作为当代的大学生群体中的一员深深地体验着当代高等教育的发展状态和我们大学生这一群体的行为状态。当代大学生的主流是好的,良性的,但是,在我们身上出现的问题也是不容忽视的。当我们从高考的“魔掌”中走出进入我们期盼的“天堂”——大学时,我们发现这里是自我的天地:没人再唠叨你去学习,没人再叫喊你起早,不再有成堆的卷子,不再有月考、模考、高考的压力,这里真好!但是我们又有些迷茫:不被管理的学习生活,我们有些不知所措;不再被老师和家长关注的日子,我们感到有些失落;习惯了“一切被规划式”学习模式,突然自己管理自己一部分人真的有些迷茫了。高考后学生们完全自由放任三个月之后便步入课程、生活节奏松散的大一,中学时代和大一阶段的衔接严重脱节,让我们误以为大学就是这种放羊状态。我们在误解和迷茫的状态下,选择了上网、视频、游戏、购物、恋爱让我们获得从未有过的放松和自信。我们带着侥幸的心理旷课甚至逃课,因为在大学里我们是上百人授课的规模,老师只是抽查点名。我们发现了管理的漏洞,于是我们就不停地钻空子,逃寝,考试变着花样的作弊更是一种屡见不鲜的现象。攀比消费,铺张浪费成为一种怪圈现象。在大学里学子们深受着多元化思潮的影响,很多学生穿着打扮怪异,浓妆艳抹,发式一律成卷,发色多元趋势,单眼皮做出双眼皮,校园里堪称这些行为为美。更有甚者让

问题学生偷窃案例分析

品德型问题学生——偷窃 一、偷窃类型 主要有三种类型: 嫉妒型(嫉妒成绩、嫉妒家境、嫉妒人际关系等) 报复型(报复教师、同学、父母等) 发泄型(因为受了各种委屈而采取的发泄措施) 前面三种,我认为都是心理疾病型。因为无法找到适当的途径来疏导排遣自己的消极情绪而采用盗窃这种不可取的方式来实现。 利己型(为了满足自身的某种欲望)我认为这个案例属于这种。这种类型属于法制意识不够强烈,具有不正确的金钱观和价值观。 二、偷窃成因 家庭因素: 1、家庭经济条件非常差。(在这种情况下找不到合适的方式实现“取之有道”。) 2、父母对孩子教育和管制出现偏差。有的父母为了禁止孩子出门玩耍或者用他们给的零用 钱进行除学习活动以外的其他活动,常常会没收孩子的零用钱而且不进行正确适当的沟通和引导。比如有的家长在学生将零用钱花在打游戏上时,家长会极其愤怒地没收其钱财,并勒令孩子停止这种影响学习的活动。这种管制和教育的方式是不合理的,也是极有可能导致学生到校进行偷窃的。 3、家庭突遭变故(如:亲人去世)(这一点在盗窃上的导向作用是精神受创么?进行一下 具体的分析吧) 学校教育: 1、教育模式刻板,一味的实施应试教育,学生产生压抑心理,青春期的中学生以这种行为 表现自己的叛逆以报复教师。 2、教师心理偏颇,对此类学生反感,因此对这些学生情感倾注度不够,学生以这种行为引 起老师的注意。 社会因素:中小学生都有极强的好奇心,尤其小学生活泼好动,由于各种媒体(如:网络、电视等)对偷窃行为的报导,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想寻求一种刺激,所以做 出有悖伦理道德的事情。 自身心理因素:学生由于以上种种因素造成心理偏执 ⑴心理缺失:盗窃者可能缺少父爱、母爱,老师的关注等。于是以这样的方式来寻求 班主任的爱或关注。拼命弥补心理上的损失。 ⑵挑衅心理:盗窃者对班主任心生不满,就可能惹点篓子,玩点出格,以此考验班主 任的智慧,水平。 ⑶虚荣心理:盗窃者可能对盗窃物性能比较了解,盗窃者恰好缺乏高质量的盗窃物, 为自己的寒酸而懊恼,也可能铤而走险。虚荣心理是自尊心的过分表现, 是为了引起背后普遍注意或取得荣誉而表现出来的一种病态社会心理。 虚荣心的背后掩盖着的往往是自卑等深层心理缺陷。 ⑷侥幸心理:也有可能盗窃者经济条件较差,偷取盗窃物换钱或馈赠他人的可能。由 于偶然的原因而得到成功,于是心存侥幸,再次伸出贪婪之手。 干预方法:

高校大学生毕业前夕失范行为的分析及对策研究

高校大学生毕业前夕失范行为的分析及对策研究 发表时间:2013-08-29T14:23:44.700Z 来源:《学术月刊》2013年7月供稿作者:颛静莉刘媛媛 [导读] 毕业生在离校之际,心理问题凸显,如果处理不好,将导致毕业生行为失范的发生。 颛静莉,刘媛媛 (河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河北保定 071000) [摘要]每年6月份,毕业生离校之际,各个高校都会为毕业生的文明离校绞尽脑汁。因为历届的毕业生都会或多或少的出现一些破坏学校公物,辱骂老师或管理人员,打架斗殴等不文明现象。这些现象大多源自学生的补偿心理、从重心理等因素,学校应该从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自制能力,加强学校领导干部与大学生的沟通交流,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娱活动等多方面的措施来应对。 [关键词]大学毕业生行为失范对策 [作者简介] 颛静莉(1979-),女,河北保定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为大学生就业与创业。 刘媛媛(1983-),女,河北保定人,学士,讲师,研究方向为大学生就业与创业。 [中图分类号] G64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0439-8041(2013)07-0071-03 每年的大学毕业生离校之际,各高校普遍都会面对一个难题——毕业生文明离校的问题,因为每到这时,几乎所有的高校都会出现一些毕业生行为失范的不文明问题。下面通过对大学毕业生离校前夕的复杂心理状态和学校工作的失误、失效,这两方面原因的深入分析来透视大学生离校前夕的失范行为,以期能找到解决这一工作难题的良策。 一、毕业生的离校失范行为的心态分析 (一)失落感普遍存在 毕业在即,毕业生即将走向社会,虽然大学生活有着很多美好的回忆,但其中不免有些伤感和失落,或感慨自己在大学里没有充分的利用好时间,以致理想与现实严重脱节,或感慨自己感情生活不丰富,不完美,或者眼前就业,考研不如意,于是一些毕业生在心理上无法承受,感觉“大学没意思”、“生活没意思”,因此出现低迷和失落的情绪,其行为极易出现失范,有的“借酒浇愁”,有的“小赌怡情”,更有甚者,用暴力发泄,砸东西、打架斗殴。 (二)现实角色定位模糊 大学毕业了,对大多数毕业生而言,意味着十几年的学生时代的结束。他们都要步入社会了。告别过去,投入社会,对每一位毕业生来说,多少有些兴奋和紧张。一方面,毕业生因为自己在大学的努力得到了社会的认可,而谋得自己比较满意的职位而兴奋,另一方面又以激动紧张的心情期盼社会工作的成功。这样,他们不免在学生与职业两个角色之间摇摆。他们虽然没有从大学生这一角色完成社会人角色的转变,但往往在学校里以社会职业人自居,因此对现实中扮演的角色产生了一定的模糊,主观上不再考虑学校规范,导致行为失范。 (三)存在严重的逆反心理 众所周知,各个大学都会有自己的校规校纪,大学生在校期间难免会觉得有束缚感,大学三年或是四年下来,逆反情绪被累积;有的学生因为自己的人际沟通能力不佳可能在宿舍和班里生活得不是很如意;有的大学生在毕业之际可能工作尚未敲定,恋爱失败,感到前途渺茫,各种情绪的累积,在毕业离校这个情绪敏感期极易爆发,导致违反校规校纪、对抗管理人员等不良行为的频发。 (四)存在严重的补偿心理 有些毕业生因为在大学期间学习成绩较差,经过多次补考才取得毕业资格,或因在校期间违反了校规校纪而受到学校的处分,心理上有怨恨情绪;或因为在大学学习期间各方面表现都很一般,因而从未引起过大家的关注;或因为人际沟通能力较差,同学关系不和睦;或因为毕业前没有找到理想的工作,自己认为就业前景渺茫,以上种种原因导致这些毕业生心理失衡,自尊心受损,从而降低自我评价,滋生自卑心理。因此在毕业离校之际他们想通过各种方式重新塑造自己的形象,期许得到一定程度上的心理补偿。一部分学生通过积极参加学校的各种文化活动和积极的帮助老师同学做事情而重新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认可和关注,这些属于补偿心理的积极表现。另一方面,有一部分同学矫枉过正,对自己的毕业鉴定和各种奖惩看的过重,他们一改过去的循规蹈矩的形象,以极其夸张的行为引起他人注意。更有甚者,极少数的毕业生故意损毁公共财物,冲撞管理人员和老师以泄私愤,这些就是补偿过度,导致的补偿心理出现的消极表现。 (五)追求感情的满足 大学生的性生理发育成熟,然而性心理却不太成熟。两性之事,是大学生的神往之事。在毕业生中这个问题表现的比较突出,男女同宿的现象比较严重。究其原因:其一是对感情发展的不可把握造成的。据中国青年政治学院调查显示,40.6%的毕业生有恋爱关系的朋友,其中,只有32.6%的人能在毕业后走在一起,有59.6%的人正在为走在一起而努力,7.8%的人则没有可能走在一起,即恋爱中的毕业生有67.4%的情感问题是不可把握的,这就造成他们在情感上的焦虑和困惑,用可把握的行为来对待现实的不可把握,来满足自己的感情需要。 其二是离别的伤感。对未来不可知和眼前的离别,使有些毕业生在情感上认为一切都将要失去了,只有抓住最后共度的时光,才能留下一些美好的回忆,由此整天在一起,同宿现象就容易发生。 (六)行为从众严重 行为从众是指个体在群体之中常常不知不觉地受到群体的压力,在知觉、判断、情绪、信仰和行为上,表现出与群体相一致的现象。当个体在受到的压力大,焦虑情绪越重时,从众心态就越明显。毕业生的失范行为也表现了从众倾向。在毕业生离校之际,当第一个人失范行为发生时,它往往有明确的原因。在他的示范和行为暗示下,其他人也会受其影响,效仿他的行为。在毕业离校这一敏感时刻,毕业生心态不稳,不易把握好自己的情绪,稍微受个别人的失范行为的影响,很容易导致毕业生漠视学校的规范认同,群体失范行为的发生。

学院关于印发《师德师风负面清单和失范行为处理办法》的通知

学院师德师风负面清单和失范行为处理办法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教育部《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教师〔2018〕16号)、《教育部关于高校教师师德失范行为处理的指导意见》(教师〔2018〕17号)、中共福建省委、福建省人民政府印发《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实施意见》:“完善师德规范,加强对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师德师风等的监察监督,强化师德考评,体现奖优罚劣,推行师德考核负面清单制度,建立教师个人信用记录,完善诚信承诺和失信惩戒机制,着力解决师德失范、学术不端等问题”等有关文件要求和《学院关于建立健全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实施办法》,结合我院实际,使教职工做到“四个相统一”,成为“四有好老师”“四个引路人”,制定学院师德师风负面清单和失范行为处理办法。 一、本制度适用于全体教职工。 二、负面清单范畴 (一)思想政治纪律方面 1.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及其他场合有损害党中央权威、违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言行。含在公开场合或网站、新媒体等各类社交媒体或互联网群组等平台上,散布违反宪法、违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违背政治纪律和意识形态安全的言论,发布丑化党和国家及领导人形象、煽动影响社会稳定和谐的言论。 2.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或违背社会公序良俗。含

危害国家统一,伤害民族情感和国家尊严,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和学生合法权益;破坏民族团结,歧视、不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 (二)教育教学方面 3.通过课堂、论坛、讲座、信息网络及其他渠道发表、转发错误观点,或编造散布虚假信息、不良信息。含在教学、讲座等活动中散布对抗中央、有损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违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言论。 4.违反教学纪律,敷衍教学,或擅自从事影响教育教学本职工作的兼职兼薪行为。含未经学校规定程序批准,随意调整教学计划或上课地点;不履行课堂教学主体责任,对课堂纪律漠不关心;违反考试(评卷)管理规定和考场纪律,影响考试(评卷)公平、公正行为;故意提高、压低学生成绩,不按规定时间录入上报成绩;不按规程操作,导致教学仪器设备损失。 5.要求学生从事与教学、科研、社会服务无关的事宜。含从事对学生身心健康有不良影响的活动。 6.与学生发生任何不正当关系、猥亵、性骚扰行为。含侮辱、歧视或变相体罚学生等。 (三)学术道德方面 7.抄袭剽窃、篡改侵吞他人学术成果,或滥用学术资源和学术影响。含伪造学历、学位、成果等;违规使用科研经费,利用科研活动谋取不正当利益;在科研工作中弄虚作假,侵吞篡改他人的学术、教学成果等学术不端行为;在职称评审、考核奖惩、绩效贡献等活动中无中生有、捏造事实、提供虚假信息、恶意诋

学生心理障碍和失范行为的归因分析

学生心理障碍和失范行为的归因分析 马栏齐心九年制寄宿学校赵晓斐 心理障碍和失范行为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而最主要的问题是当前学生的整体生活环境正发生着急剧变化,导致心理障碍和行为规范失控。其中最典型的原因为社会道德失范,文化市场的失控,家庭结构的变化和学校教育指导思想的失误。 然而,在这几方面原因中,学校教育起着关键性作用。学校教育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激发,有利于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但在现时应试教育的指挥棒下,学校教育仍仅仅是在传授知识技能、任凭学生在生活的大海中随波逐流、让学生与社会生活相隔绝。因此,对学生心理障碍和失范行为的归因分析应先突出学校教育的失误问题: 一、学校教育指导思想的偏差 改革开放以来,面对市场经济的大潮,在多元文化与观念的矛盾与冲突中,在青少年一代最需要学校德育的时候,学校德育却陷入适应困难:以不变应万变遭到新时期青少年的反感;甚至干脆把德育拱手相让予社会;或者惟升学是追,把德育作为软任务,放弃了应有的任务。 14-15岁的学生是青少年越轨犯罪的多发年龄区,又是青少年个性最为突出,也是最为脆弱的时期。然而在升学至上思想的指导下,学校只按统一的教材,用同样的方法,朝着升学的方向教育学生,而不考虑学生个体的性格、能力及不同的生活经历。美国学者詹宁斯说:自然界用尽所有的心力,尽可能的使我们的孩子禀性各异,自然界不遗余力的把无限的可能性隐藏其中,没有人能够确定或预言这些可能性,但我们对孩子的教育,却往往要根除这种多样性。这意味着学校教育的指导思想必须重新纠正。 二、个别教师素质差

个别教师素质差导致师生间的人际关系紧张,是学生失范行为产生的又一重要原因。客观上分析,教师在追求升学率的指挥下,易重视优秀生忽视学困生,导致学困生流入社会,走上犯罪道路;主观上分析,有些教师自身素质差甚至品质恶劣会导致学生厌学、恐学,最终走上越轨犯罪道路。教师低水平的教育技术甚至反教育的方法,是导致学生行为失范不可忽视的原因。有些教师的教育观念存在偏差,或本身不懂法,采用的方法本身就具有违法性,尤其教师的违法言行对学生影响十分巨大。例如有些教师体罚学生,将学生推出教室,剥夺了学生学习的权利;有些教师采取搜身和检查书包地方法来破获校内案件;有些教师私拆学生信件以杜绝早恋现象等,容易导致师生之间对立、冲突,从而出现“反教育”的后果。 三、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薄弱 1949年,美国心理学家托尔曼针对当时美国社会流行的以追求物质享受为目的的“经济人”,从心理学本身所包含的意义和价值出发,提出了“心理人”的概念,呼吁人们注重生活品质,注重心理感受和意义。从此“心理健康”被人们广泛接受,并成为人类健康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是帮助学生认识自己,认识自己与他人的关系,确定有益于个人和社会的生活目的,是指在学习、工作、人际关系方面,发挥自己的潜能,实现学校、家庭和社会生活的最佳适应。但是,目前我国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中、小学还相对较少,缺乏专业人员,一些学校还往往把学生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当做“思想政治”问题对待,未能从心理学角度去正确把握教育对象,有效地进行心理疏导。例如,学生逃学,教师往往认为是思想品质问题造成的,导致学生出现违反校纪校规的行为,很少注意到学生逃学背后可能隐藏的心理障碍。 四、学校法制教育薄弱 学校中法制教育薄弱,往往使学生不能正确的把握学校生活和其他社会生活的冲突。在没有接受法制教育以前,青少年不可能懂得什么是违法犯罪,他们一般只有道德判断的标准。有的中学生犯了罪,

学生偷窃行为案例分析

学生偷窃行为案例分析 LG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LGA16H-LGYY-LGUA8Q8-LGA162】

学生偷窃行为案例分析 案例: 这天,学校收伙食费。课间十分钟,突然有小朋友来跟我说他掉了一元硬币。我不假思索地对他说:“可能是你不小心掉在地上了吧?再找找。”这时,又有个孩子跑过来,也反应了同样的情况。没这么巧吧怎么都少钱了我开始有点怀疑。突然,小刘跑来告诉我,他少了53元!这一下子引起了我的重视。班级里出了小偷!这怎么可以呢是谁干的我立即让班级学生全坐下来,然后用审视的目光一个个巡视着,是调皮捣蛋的小贺是爱动坏脑筋的小唐还是……可是,无根无据,总不能翻学生书包吧这时,上课铃响了。情急之中,我对孩子们说:“呀,你们的书包真乱,这样吧,你们都去上体育课,让悦悦和小欣留下来帮你们都把书包整理下吧?”孩子们都是年幼无知的,一听说可以上体育课,都兴奋地说:“好!好!”再看看那几张调皮捣蛋的脸蛋,怎么一点都不紧张呢?哎,也暂时只能这样了。我一边招呼着2个小干部留下来,一边让孩子们出去整队。“老师,玻璃缝里有钱!”突然,教室外面有孩子大叫。我立刻来到窗前,钱真的都被皱巴巴地塞进了玻璃缝隙中,我想:这一定是那个小偷怕老师搜查来不及藏好才藏在这里的吧?那么,这个小偷一定是坐在靠近窗子的。于是,我把目标锁定在了坐在窗边的小罗和小谢,将他俩留了下来,并分开“审问”。先审小罗吧,这孩子家境不是很好,有作案的动机。而小谢,父母一项很重视孩子的教育,家教挺严的,应该不会。然而,审问的结果出人意料,拿钱的小偷却是小谢同学! 分析: 小学生正处在生长阶段,对于很多事情都不能辨别好坏,需要周围人的正常引导。从小谢的行为来看,他不是从小就养成了爱偷的习惯。他的这种行为,可能是出于好玩或贪小便宜,这时不能一味斥责,最好用委婉的方法指出孩子的错误。我想只要对他的行为加以适当的引导,让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实施有效的教育方法,他一定会改掉这些缺点的。 措施: 1、失窃行为发生后,我十分严肃地教育孩子,首先表明态度,指出后果,让他懂

大学生文明行为规范

校园文明习惯规范人生因什么而精彩?答案很多,但有一个答案一定正 确合理——人生因文明而精彩。 校园因什么而文明?校园因你、我的文明而文明。我们的校园如果没有与之相适应的精神状态、环境氛围和文明行为,就不会有校园的文明,文明文明校园既包含物质的校园,更包括精神的校园,精神的校园需要我们全体师生共同、长期的努力。 随着科技发展社会对大学生的要求也日渐提高,而想要投身社会的我们已经不仅单一的只拥有知识,要有道德,有理想,有文化,有纪律才是一个接班人应该具有的素质。 山水自见山水,但社会早已有了一个翻天覆地的变化,增强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能力,养成良好的行为规范,提高文明素质,更见在校大学生应该做到而且做好事情。 行为规范: 一、思想品德篇; 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是综合素质的核心要素。加强大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和信念,帮助大学生塑造和培育美好的品德不仅是个人成长的需要,更是是历史赋予的责任和使命。 二、诚信守纪篇; 诚信守纪、自律修身为做人处事的根本。大学生在学习生活工作中应该恪守这一道德底线。做人讲诚信,做事守法纪,踏踏实实做事清清白白做人不妄图走捷径,不投机取巧,凭借过硬的综合素质和高尚人格魅力,赢得别人的尊重。 1本色做人,以诚待人,言出必果,知行统一。 2为人正直,不损害他人权益,选择正常渠道和合理方式

反映意见和要求。 3遵纪守法,不做侵害他人利益的事情,不参加非法组织和活动,敢于并善于同各种违法违纪行为作斗争。 4、遵守学校各项规章制度,恪守一日生活制度,自觉维护学习生活秩序。 5、提倡诚信考场文化,严格遵守考场纪律,按照相关要求参加考试,考试不作弊。 6、遵守学校各项规章制度,恪守一日生活制度,自觉维护学习生活秩序。 7、提倡诚信考场文化,严格遵守考场纪律,按照相关要求参加考试,考试不作弊。 三、感恩与责任篇;每个人的成长都离不开社会、家庭和他人的关心、关怀、帮助。从一出生,我们每个人都因为父母、家庭和社会的万千呵护宠爱,而背负了一种巨?反哺那些曾经帮助过我们的人,是我们应尽的责任和义务。1.感恩和责任是我们生存的理由和动力,要对社会负责,对别人负责,对自己负责,要学会关爱父母,珍惜生命。 1.对他人与人为善,关爱、宽容,常怀恻隐之心;对自然以邻为友,仁心、慈爱,常怀敬畏之心,与人与物和谐相处。 1.尽己所能,勇于承担社会责任。平时多参加义务活动,争当社会活动的志愿者,在公共场所,自觉维护学校形象。 四、学涯规划篇;故人云:预则立、不预则废。在校大学生要确立长远理想,明确学习目标,及早规划学业生涯。学涯规划的制定要注意长期规划与短期目标的结合。自身实际与专业学习大纲要求的结合,学习目标和具体的实施步骤的结合,及时调节心理应对状态,有条不紊地把规划内容落到实处。 1、客观分析自己的能力,制定与自己能力相适应的阶

学生失范行为的社会因素分析及应对对策-最新教育资料

学生失范行为的社会因素分析及应对对策 自学校诞生以来,学生在学校和课堂中出现的各种失范行为,一直是社会各界广为关注的问题。教育活动中学生的失范行为及其对这些违规行为的控制不仅是一个教育问题,更是一个社会问题。目前我国社会正处于转型期,社会转型期的社会“失范”,社会秩序的纷乱和冲突,使青少年学生在生活和学习过程中感到无所依从和狐疑,对其缺乏必要的行为导向[1]。另一方面由于青少年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尚处于不断发展形成中,极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因此,社会因素成为造成学生失范行为产生的主要因素。 一、学生失范行为的界定 学生失范行为是指违反教育规范的行为。教育规范是制约和控制学校成员个体行为合理性的严重途径,可以分为正式与非正式两类。正式规范是以法律,法规的形式不变下来的,对违反者有特定的惩罚;非正式规范是不成文的,但能被学校成员普遍理解和接受。[2]%学生的失范行为在教育活动和社会生活中的表现多种多样,从学业成绩不良、考试作弊到逃学、旷课、离家出走,从偷窃、勒索他人财物到恃强凌弱,甚至对他人进行暴力攻击,进而违法犯罪。 二、学生失范行为的表现形式 学生失范行为是对社会和文化体系与社会期望的偏离,是对学校纪律和学生行为规范的违背,给学校,家庭以及社会发展造成了不良的影响。在学校教育实践中,学生的失范行为表现形式是繁复多样的,大凡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概括和分类:根据失范行为发生的场所来规定,可以把学生的失范行为分成:课堂中的违规行为和课堂外的违规行为。所谓课堂中的违规行为,指在课堂上影响和破坏教师教学和其他学生学习的行为,以及学生自己违背教师的要求的各种行为,例如课堂上的大声喧哗,故意扰乱课堂纪律等。所谓课堂外的违规行为,指的是在学校的课外活动和学生交往中的各种违规行为。例如青少年学生之间的打架斗殴等暴力行为,青少年学生在学校之外或社会上的各种违规行为,如强行向他人索要财物、参与赌博,等。这些违规行为的特点是,常常与社会的意识形态和社会行为规范或道德规范有一定的联系,有些情节严重者涉及违法犯罪行为。

青少年学生偷窃行为的心理研究

青少年学生偷窃行为的心理研究 【摘要】青少年时期是自我意识建立和同一性建立的关键时期,以心理需求得到满足为前提条件的,需求的不满足容易导致各种行为问题,偷窃行为是其中之一。对偷窃行为要进行家庭的、学校的、社区的预防,辅导员或班主任要建立应对理念和应对措施。 关键词青少年学生偷窃行为心理 偷窃行为占据了青少年犯罪的重大比例 ,美国的研究显示 ,偷窃行为占据了青少年犯罪中 33-75% 的比例,国外有关青少年偷窃行为的研究一般隐含于青少年犯罪研究之中,国内在青少年犯罪方面的研究与国外趋同,而有关偷窃行为的独立性研究则基本是以思辨研究为主,且较强调主观性因素,如学生物质欲望较强,责任心不够等【1】。青少年学生的偷窃行为往往是班级管理中一项恼人而棘手的工作,其棘手之处在于若班级中有同学遭窃,却因无法抓出行窃的同学时,造成同学相互猜忌、互不信任,严重打击班级秩序;即便查获偷窃同学,在实际的班级管理中,辅导员老师或班主任大多从思想政治教育的角度介入教育主题,偷窃的深层心理因素没有被发现,或者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矫正,偷窃行为并不能得到彻底的根除。为此,我们有必要对青少年学生的偷窃行为进行分类、成因分析以及必要的心理矫正。 一、偷窃行为的类型 有学者根据青少年偷窃事件的性质,将青少年偷窃行为分为十种类型:因情绪冲动受物质引诱而不能克制的冲动型;因家贫且父母疏于管教,急需物品而偷窃的经济型;为反抗社会不公平而报复的反抗型;为减轻内心紧张的强迫型;在意识模糊状态下不能克制冲动产生的癫痫型;自我堕落的堕落型;受英雄主义支配而为团体做事的集体型;缺乏法律常识及物权观念的无知型;以及物质欲望过高的占有型。 二、偷窃行为的心理成因 国内有研究表明,精神满足低导致孩子的不良行为,同时物质满足低导致学生的偷窃行为【2】,其实,偷窃行为与心理满足有很大的相关性。青少年时期是自我意识建立和同一性建立的关键时期,但是自我意识的建立和同一性的建立是以他们的心理需求得到满足为前提条件的。这些需求在心理层面包括安全的需求、归属感和爱的需求、尊重的需求和自我实现的需求。每一个需求的都是在前一个需求满足的基础上增长的,并且同时得到强化。 对安全的需求,对青少年学生而言,意味着有安全的生活环境,生活不受干扰,私有物品不被侵占等,一旦安全受到来自周围的挑衅,他们回失去心理的平衡。当青少年学生的财务在生活中遗失或被盗窃时,他们感受到自己的财物安全受到威胁,他们会用“以眼还眼,以牙还牙”的方式挽救自己受到的财物损失,更重要的是挽回自己丢失的安全感。以这种掩耳盗铃的方式获取的安全感最终只会陷入恶性循环。例如,有的父母过于严苛,过度管制零用钱,使子女无法满足物质欲望而起盗心,或者子女遗失财物时,为了免受责罚,为了减轻来自责罚的痛苦感而去偷窃他人财物顶替。 对归属感的需求,对青少年学生而言,是青少年希望得到组织或者同辈群体的承认,如果得到正确的回应,就会增强归属感,反之,就得不到归属感。当青少年不能拥有同辈或其它人所拥有的东西并为此深深受到困扰,认为阻碍他们加入其中的障碍物就是这样东西,他

大学生的失范行为案例评析---教育社会学的视觉

大学生的失范行为案例评析-----教育社会学的视觉 摘要:从古到今,教育一直贯穿其中,在社会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我们都是 在孔融让梨等蒙学故事中成长的孩子,然而长大后有许多人不懂的谦让、无私,在乘坐火车和公共汽车时,会疯也似地争抢座位,无私旁人的存在,甚至连老人和小孩都不让。他们以个人为中心,只重视自己的利益。从他们的言行中,人们根本无法相信,这是一群在孔孟思想中长大的孩子。 关键词:失范行为伦理道德 正文:强让、无私、诚实、勤劳都是中国的传统美德。那些都是美好动人的品 性德行,几千年来围绕着这些品德德行又有多么美好的动人故事。学校、家庭和社会在“德育”的问题上不敢有丝毫的懈怠,这些美好的故事打从小孩进幼儿园的那天起就萦绕在他们的耳朵旁,学校和家长都希望孩子能够耳濡目染,从中学到一些做人的道理。然而现实总是无情的告诉我们:许多美好的的品德并没有因为我们的道德教育和以耳濡目染的方式把那些美好的品德铭刻在孩子的心灵中去。相反,我们越对孩子说教,随着他们的长大,就越加快速的烟消云散,他们的行为和言语与学校家庭给他们的人性预设南辕北辙。他们的那些失范行为越来越让人感到吃惊。他们多数以实现自己的价值为核心,忽视了社会价值,把社会和国家放在次要地位,社会责任感越来越淡化,只想一味的索取而不知奉献。进而其行为也是失范的!以下就是几个例子 案例一:大学生在社会中的失范行为 我清明放假回了家,来学校的时候坐火车,其中有两节车厢都是到内江的,车内的人差不都是师院的学生。一下火车,一出火车站,来到等公交车的地方,由于刚下火车的人很多,公交车偏少。所以当一辆207路公交车来了的时候,马路上的人还没等车停稳就像蜂一样的涌向那扇窄窄的车门,最前面的两个人被车门卡住了,谁也不退让,并为此大吵起来,人们最终上了车,走了。接着又来了一辆,这一次,很多学生都是不顾自己的生命安全横穿马路,在路对面就把车给劫持了。 评析:在那样的一个特殊环境中,有多少人会觉得抢车、抢座位的行为是不文明的呢?是一种失范行为呢?几乎没有吧!学校不是这样教我们的!现在都提倡文明乘车,可他们的这种失范行为是文明吗?显然不是。这是为什么呢?这些堂堂的大学生接受的是高等教育,可是他们那样的行为是高素质应该具有的素质吗?他们所学的与他们的行为大相径庭!这些大学生在平时的生活中大多温良谦虚,甚至有时见到老弱病残还会主动让座。这是什么原因呢?是什么原因促使他们去抢车抢座位呢?现代社会的竞争非常激烈,包括在学校竞争也是非常大的。因此在很多地方,人们总是在潜意识中总是让自己处于竞争中。他们缺乏安全感,很多人无法从容的应对周围的竞争。因此选择争抢来获得安全感,“争”和“抢”因此成为一种生存方式。有的人本来想遵守秩序,但当看到不守秩序的人得到好处,往往容易失去平衡,无法容忍“别人有的我没有”,从而放弃自己的礼貌和

中学生班级盗窃案例分析

中学生班级盗窃案例分析 2011212551 人教111 傅萧 案例:“叮——”,下课铃一响,刘鲜(化名)就冲出教室向我报了案,他说:“老师,今天上午我把100元钱放到抽屉里,下午来的时候钱就没有了,这可是我两个星期的生活费啊!”我听了脑子都气晕了,因为上个星期才有学生说丢了50元钱,还没有查出来,又有学生丢钱了,我思考了片刻说:“刘鲜,你别着急,把事情的详细经过给老师说一遍,老师一定会努力调查此事,生活费老师先给你垫上……” 通过刘鲜的叙述,我发现中间历时太长,与他接触的人太多,要想在短时间内确定怀疑对象不太可能,所以,我就找了刘鲜座位四周的人单独询问,结果一无所获,思考再三,我决定用情感教育的方式鼓励那个学生主动把钱还回去。当天下午,我把刘鲜支开,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讲了刘鲜家庭的困难,希望唤起学生的同情,并表示若拿钱的学生能悄悄把钱还回去,老师不再追究此事。 几天过去了,100元钱仍然没有回来,我一筹莫展,走到班里,学生都躲着我,生怕成为怀疑的对象,看到此情景,让我感到压力很大,若此事没有一个很好的结局会让班级的学生相互猜忌,于是我采用了第二套情感方案,我在班里把我写的博文《我心疼》张贴出来,我呼吁全班同学在白纸上写出自己想对那个“小偷”说的话,希望借助集体的力量让他勇敢地面对自己的错误,把钱还给刘鲜。课间,同学们争先恐后地看我给他的留言,并在留言纸上写下自己想说的话?我站在一旁,思考着谁会最后一个写。一二三,我清点着学生的留言,心想那个拿钱的孩子一定没有勇气去给自己的留言,出乎意料的是64个学生,64句话,一个都不少,看来那个孩子比我想象中“厉害”的多。根据种种迹象,我把怀疑对象锁定在两个人身上,我先找了其中一个谈话,那个孩子说:“初中时,班里也发生过这样的事情,可是老师从来就不查,可只有你,你知不知道你怀疑谁都对他们是一种伤害。”我不知道为什么他要那样说,这反而加深了我对他的怀疑,孩子看着曾经信任自己的老师哭了,我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就平淡地结束了谈话。 分析:首先我想说的就是,我不赞同这个老师的做法。近年来,随着我国独生子女和留守学生现象越来越普遍,思想教育偏差和缺失导致的教育问题愈来愈突出,教育重功利轻思想愈发明显,包括盗窃在内的校园不良事件发生频率不断上升,尤其是寄宿学校。班级盗窃大多为“内鬼”所为,面对班级失窃这个不怎么光彩的“恶性事件”,班主任千万不能等闲视之,这不光是一个可能会对事件双方产生影响严重的过程,也是一个班主任必须面对的能力和威信的考验过程。而案例中老师采用了两套方案来解决这个盗窃问题,事实是,两个方案都不成功,反而还在不知道真相的前提下,对学生的不信任,对他们的身心造成了影响。盗窃固然可恶,但是,老师如何采用合理方法、温柔地找出黑手并且教育学生才是问题的关键。 从教师角度来看,老师是否真正了解自己的学生,是否真正走进了学生的心灵,盗窃的原因有很多,或者因为嫉妒,或是报复,或是发泄。学生对于老师来说,是一类可以走近,却又不那么容易走近的群体,在学生眼里,老师往往是不那么“友善”的,他们是否完全把自己最真实的一面展现在了你面前,这是老师需要思考的。因此,老师不应该只凭自己的直觉去怀疑学生,而是应该用事实说话,每个学生对老师来说都应该是平等的,发生盗窃事件的确是很痛心疾首的一件事,但是,即使在老师找出黑手之后,在对他进行教育之后,还是应该把他和其他学生一样对待,青春期的少年是敏感的,老师的指引、教育及其重要。 从学生角度来看,为什么他会做出这样的行为,是因为自卑?是因为家庭教育?还是因为学校的德育不过关?老师这时候就应该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来思考这个问题,是否应该一竿子把他打翻,还是仔细了解其中缘由。老师应该由小看大,盗窃事件可大可小,处理的是否

教育社会学教案:学生失范行为归因分析1

教育学教案 教育社会学课程教案 授课题目:学生失范行为的归因分析(教材马和民著《新编教育社会学》 第四章学校中失范行为第二节的第三部分) 教学时数: 1 授课类型:□理论课□实践课 教学目的、要求:(1)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和法律意识。 (2)让学生了解和把握学生失范行为的含义及其形成原因。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和把握学生失范行为含义及归因。 教学难点:学生失范行为的归因。 教学方法和手段: 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分析等;教学辅助手段:课件、实物、现代教学设施设备,师生互动、板书。 教学分组: 安全事项:没有安全隐患 教学条件:教学场地、电脑多媒体、课件 参考资料: 1.金一鸣著《教育社会学》 2.马和民等著《教育社会学研 究》 3.马和民著《新编教育社会学》

本科教育学课程教案 教学内容及过程旁批教学引入(可选): 学生失范行为案例:学生暴力事件。 教学内容与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 1、什么是学生的失范行为? 2、造成学生失范行为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二、教学设计 利用教授法和案例法进行教学。 (二)教学过程: 分析案例,案例中学生的暴力行为正常吗?属于什么行为?是学生 非正常的违法犯罪行为,也就是学生的失范行为。那么如何理解学生 的失范行为呢? 学生的失范行为有三种,一是违规。二是违法。三是青少年犯罪。 造成学生失范行为的根源是什么呢? 造成学生失范行为的原因有很多,首先是社会的不良影响。其次是 学校教育的失误。另外就是家庭教育的缺失。 首先是社会的不良影响。1、社会规范失控。社会转型,计划经济 让位于市场经济,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的道德观念被推翻,与新的 经济条件相适应的道德规范还没有形成。在这种形式下,人们道德滑 坡,容易受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自由主义的影响。在校中小学生思 想简单,判断是非能力较差,极易受这种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 2、文化的商品化。由于市场经济的发展速度较快,与市场经济相适应 的法律还不健全,文化市场的社会管理和法律控制系统失调,导致反 主流文化的泛滥。传统的一些少年宫、少年之家等青少年学生活动场 所受市场经济的冲击,难以发挥其功能。而一些黄色书刊、暴力影视 剧、色情网站成为社会主流文化,占据了市场,使文化娱乐市场向畸 形发展。 3、城市化的影响。我国改革开放后,户籍管理制度逐渐放开,城市规 模越来越大,农村城镇化建设速度加快。随着城市规模扩大速度的加 快,城市犯罪人口猛增。一些流入城市的无业人员偷盗、抢劫、杀人 等犯罪行为,无不影响着作为社会一部分的中小学校学生。 4、人口流动问题。随着上世纪90年代打工潮的到来。农村留下了大 批无人监管和由老人监管的留守儿童,这些留守儿童失去父母的教育 和家庭的温暖,变得孤僻、冷漠、自卑、冲动、焦虑不安。没有学习

小学生偷窃行为的心理浅析与对策11

小学生偷窃行为的心理浅析与对策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飞快发展,随之产生了种种不良因素,影响了小学生的道德品行的养成。小学生偷窃行为日益增多便是典型的现象,已日渐成为学校、社会关注的热点。本文从该现象发生的原因、动机以及解决的措施等方面进行了分析探讨,并在实践中进行了探索。以期引起更多的学者、同仁探索防范小学生偷窃行为的良策,帮助我们一线教师更好地解决相关问题。 【关键词】小学生偷窃行为原因对策 笔者在多年的班主任工作中曾遇到过多起小学生偷窃事件,较为典型的有以下几例:【案例一】 上午第三节课时,我发现王强同学不见了,急坏了的我让班长在校园找遍了也不见其踪影,我立即打电话通知家长来学校协助寻找,依然无果。就在放学铃声响后,班长给他整理书包时,发现里面有没吃完的零食及不明来源的高级玩具,另外还有50多元钱。后来下午找到之后,我便打电话约其家长谈话。原来,早上到校后,他仍然沉浸在昨晚打游戏机的刺激、快乐中无心上课。后来竟忍不住趁下课时,偷偷地溜出去进了游戏室。和家长的交谈,令我吃惊不小。家长说,赵波先后从家中偷走了近千元,全部和同学一起挥霍了。因为他是父母想要男孩违反计划生育政策生的,故对其溺爱有加。对他的这种坏毛病,父母早有发现但屡教不改,无计可施。 【案例二】 张翔,男,10岁。父母离婚后,他跟着父亲生活。但父亲常年在外务工,根本没有时间管教他,平时都是和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他在班上少言寡语,学习习惯差,成绩不好,家庭作业经常不做。有一次,其父找到学校说他偷了家里的钱还不承认,让我帮忙问问。经我再三开导,他终于说出了实情。原来,由于他胆小怕事,被校外一伙坏同学盯上了,经常逼着他要钱。他被迫无奈便偷了爷爷卖粮的几百元钱。并将这些钱陆续交给了勒索他的人。他在给我的检讨书中还承认:花掉这些钱后,他又偷了家里的几十元钱,还把他爷爷捡的废品偷拿去卖了,将钱全部花掉。 【案例三】 在给陈灿当班主任前,我对她印象很好。她长相甜美可爱,成绩优秀,是老师口中的优秀学生。每次在校园碰到,她都会笑眯眯的上前问声老师好。可后来当了她的班主任我才发现,她身上还有许多坏毛病,如心胸狭隘,被班干部记名时总是狡辩甚至哭闹或乱藏同学学习用品。同学们都不喜欢她,不愿跟她同座。一天,我中午值班时发现自己刚买的苹果手机的耳机“长翅膀飞了”,我灵机一动便问道:谁看到老师的耳机啦,我不知道放哪了,看谁先帮老师找到它,谢谢啦”。后来我刚到办公室坐下,她就兴冲冲地把耳机拿出来,声称在楼道里捡到的。我当时并没有放在心上,只感谢了她一下。再后来,便发生了,办公室老师的钱包先后被偷数百元钱,因为我所在的办公室的卫生工作是我负责的,所以我发誓不破此案誓不罢休。我先后私下找学生盘问,最近谁用钱大方,又到校园商店问,谁用过50、100等大面值的钞票,种种迹象和口供都指向了她,最后我将最大的嫌疑放在她身上。她姐弟四人,经济状况有点拮据,父母不可能给这么多钱供其挥霍的。我把她叫到办公室谈话,她一开始坚决不承认,后来我摸着张园的头,温柔地说:“家长都说没给过你那么多钱,你这些钱到底是从哪儿来的,你好好想一想。有错一定要承认,改了就是好孩子,老师依然会喜欢你的,并且老师保证只要你知错就改,改过不犯,老师一定帮你保守秘密的。”过了一会儿,她满含泪水向我承认了错误。 【案例四】 卢婷,女,13岁。父母都在外务工,收入不错,,她从小一直是外婆照顾,她家里经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