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三语文下册训练作文文采

人教版初三语文下册训练作文文采
人教版初三语文下册训练作文文采

作文文采训练教案引用古诗文

教学目标:了解引用诗词文的类型,学习和掌握引用的方法,能够运用引用作文教学重点:能运用引用增加作文的文采教学方法:讲解,示范演练,学生模仿练习

教学手段: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孔子曰: “言之无文,行而不远。”意思是说,文章要讲究文采,讲究美。如果一篇文章没有文采,就难以传扬开来。而文章要增添文采,最有效地途径,当首推古典诗文的运用了。巧妙运用诗文,会使你的作文过渡巧妙,语言文采焕然,瑰丽多姿。那么如何把已积累的古诗文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去呢?

二、局部引用

1、引用诗文作标题,亮出第一道风景。

古典诗文有着丰富的象征意义和内涵底蕴,用它们来作题目,一是不落俗套,二是读者喜闻乐见,富有亲切感。如2004 年上海高考一考生《忙兮忙兮奈若何》就是化用了项羽的“虞兮虞兮奈若何” ,很简洁也很醒目。又如鲁光的《中国姑娘》中,其中有一个小标题是“道是无情却有情”,就是活用了唐代诗人刘禹锡“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中的诗句,简洁明了,极易吸引读者的眼球。

2、引用诗歌或化用诗歌开头。

“词,犹如一江春水,耀着粼粼波光,淙淙地流淌着。曾经爱极了它的委婉、缠绵与多情。跟着柳七‘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跟着易安笑那海棠花‘绿肥红瘦',跟着辛帅忧国忧民,去‘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在词的春水里,多情的词人带着我流过一块又一块芳草地,仿佛梦的活水带着我的心荡得暖暖的。”(2004年高考江苏一考生《山水韵,诗词情》)

考生以新奇的比喻开篇,将静态的、抽象的古典诗词比喻为流动的、形象的春水,出语新奇又切合其“委婉、缠绵”的特点。接着引入宋代柳永、李清照、辛弃疾的词句,展示文化底蕴,打造文章的亮点,显示了考生开篇造势的本领。

3、引用古典诗文作为论据。

女口:陆游在沈园写下“红酥手,黄滕酒……”将寂寞定格在唐婉的记忆中。王维在叹“遍插茱萸少一人”时,将寂寞注入知音好友的心中。元稹以阳刚之手书下“白头宫女在,闲坐话玄宗”,道出了红墙深院内,一个个寂寞灵魂的心声。诗人手中那根红线,另一端系着笔。巨大的情感沉淀后,化为无声,也化为挥笔的动力,让细雨闲花,变得铿锵有力,永不磨灭。(2007 年北京高考一考生《细雨闲花皆寂寞,文人英雄应如是》)

此段文字主题集中,全文通过引用历代文人的诗句,将原本抽象的“皆寂寞”写得形象可感,给人一种比较“大气”的感觉。

三、全篇引用

1、套用古诗文形式。

唐宋诗词中许多语句言辞精美、哲理深刻、意境高远,恰当引用,能够展示个人能力,给文章增添亮色,还有的学生借助于诗词的格式自己进行改造,更是把古典诗词的运用推向一定的高度。如以“自我认识与他人期望”为话题的《诗人?明月?黄花》,作

者即兴创作了两首词,一首是写给苏东坡的《浪淘沙》:“谪居黄城中,把盏临风,牵擎苍叹英雄。昔日汴河风光处,履履难重。成败任西东,此恨无穷,为了豪情谁与同,一蓑烟雨任平生,踏雪飞鸿。”另一首是写给李清照的《南楼令》:“素月寄孤舟,只影随水流,家园破,一盏残酒。酒淡怎敌晚风疾,梧桐雨,点点愁。晚来独登楼,恨字锁眉头,黄花瘦,雁声断秋,一溪落花漫汀州,流离苦,几时休?”这里我把阅卷老师的点评一并抄上:“本文最突出的特点是语言功底深厚。全文行文流畅,充满诗情画意。特别是能在很短的考试时间内自填两首词作为每部分的开头,文采斐然,不同凡响。所填之词虽不完全符合格律要求,但也算出类拔萃,足见该考生读书多,文学修养高,语文素质优。”

2、对古典诗文进行改造运用。

古典诗文,犹其是古典散文,以其鲜明的语言风格、丰富的表现手法、深刻的思想内涵,从先秦至两汉再到唐宋,形成了一道绵延不绝的亮丽风景。一些学生借助于对古典散文的记忆和理解,在文章中旁征博引,妙语连珠,别开生面,形似神通。如以“感情的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为话题,一位学生写出了《悲喜小石潭》,内容虚构了柳宗元晚年官运亨通,声势显赫。一日,老先生心血来潮,决定重游小石潭,众人簇拥,前呼后应,一路风景,一路欢歌。两次游览,两种心

境。最后,柳宗元感叹:“石潭千年景不变,只缘心存悲喜情!”文章的精妙构思来源于古典散文,引用原文语句,起到了对比引导和总结的作用,提高了文章的层次。

四、总结

以上给同学们讲解了四种妙用古代诗文进行创新写作的方法,也和同学们分享了不少优秀的作文。当然以上所讲四法并非是截然分开的,妙用古诗文“出彩”的方法也不止是这四种,希望同学们在学习中能够将古诗文的学习和作文结合起来,注重积累并将之内化为自己的积淀,也许你能找到更多更好的方法,写出一篇“出彩”的作文来。

五、作业

阅读下面文字,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 字的作文。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当一位大使问联合国秘书长安南成功的秘诀时,安南讲了这样一件往事:我至今

记得17 岁时老师给我们上的一堂课,老师手里拿着一张画有一个黑点的白纸,他问我们:“孩子们,你们看到了什么?”我们齐声回答:“一个黑点!”这时,老师说:“难道你们谁也没有看到这张白纸吗?在今后的生活中,你们可不要这样啊!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