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锐角和钝角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锐角和钝角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锐角和钝角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最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

二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数据收集整理 1、用画“正”字的方法收集数据。 2、用统计图表来表示数据的情况。 3、根据统计图表可以做出一些判断。 4、数据收集---整理---分析表格。 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 一、平均分 1、平均分的含义:把一些物品分成几份,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 2、平均分的方法: (1)把一些物品按指定的份数进行平均分时,可以一个一个的分,也可以几个几个的分,直到分完为止。 (2)把一些物品按每几个一份平均分,分时可以想:这个数可以分成几个这样的一份。 二、除法 1、除法算式的含义:只要是平均分的过程,就可以用除法算式表示。 2、除法算式的读法:通常按照从前往后顺序读,“÷”读作除以,“=”读作等于,其他读法不变。 3、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在除法算式中,除号前面的数就被除数,

除号后面的数叫除数,所得的数叫商。 三、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1、求商的方法: (1)用平均分的方法求商。 (2)用乘法算式求商。 (3)用乘法口诀求商。 2、用乘法口诀求商时,想除数和几相乘的被除数。 四、解决问题 1、解决有关平均分问题的方法: 总数÷每份数=份数、总数÷份数=每份数、被除数=商×除数、 被除数=商×除数+余数、除数=被除数÷商、因数×因数=积、 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2、用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1)所求问题要求求出总数,用乘法计算; (2)所求问题要求求出份数或每份数,用除法计算。 第三单元图形的运动(一) 1、轴对称图形:沿一条直线对折,两边完全重合。对折后能够完全重合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折痕所在的直线叫对称轴。 2、平移:当物体水平方向或竖直方向运动,并且物体的方向不发生改变,这种运动是平移。只有形状、大小、方向完全相同的图形通过平移才能互相重合。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认识锐角和钝角教案

锐角和钝角 【教学内容】教材第37~39页【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中的现实场景认识锐角和钝角,了解锐角和钝角的特点。 2、会区分并在实物中找到直角、锐角和钝角,会用相关工具画直角、锐角和钝角。 3、让学生体验在活动中学习,在活动中探究的乐趣。【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学生能辨认锐角和钝角。 教学难点:能准确辨认接近直角的锐角或钝角。 【教具准备】 三角尺、纸张、多媒体课件【学具准备】 学生三角尺,纸张、硬纸条、图钉、线绳、小棒【教学过程】 预习设计:任意画一个角,并标出各部分的名称。一、游戏导入新课: 1、师:我们来做个分类的小游戏好不好? 老师指名请五位同学到台前来,老师发号施令,学生按老师的要求分类。(1)男生站左边,女生站右边 (2)扎辫子的站左边,没扎辫子的站右边。 (3)宗笑语站中间,比宗笑语高的站右边,比宗笑语矮的站左边。(设计意图:为角的分类做铺垫)游戏结束,请同学们回座位。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1、师:看到你们玩的这么开心,瞧!把谁吸引来了,课件出示各种角(都是可以一眼看出的直角2个、锐角3个、钝角3个),问:你们还认识他们吗?你们都知道哪些有关角的知识?(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回忆有关角的知识),他们有话要对你们说呢,课件播放声音:小朋友你们的分类游戏真有趣,我们也想玩分类的游戏,你们能帮帮我们吗?为了方便区分,我们先给这些角编上号。(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给角分类的兴趣) 2.请同学们小组合作,小组长拿出信封,请出这些角。想一想你们要怎样给这些角分类呢?试一试。 3.小组汇报分类情况。你们是怎么分的?为什么这样分?还有不同的分法吗? 师小结:在数学中我们把比直角大的角分成一类,比直角小的角分成一类。(课件出示三种分法) 你们能按这种分法再从新分一分吗? 4.我们刚才把这些角分成三类,直角已经有了名称,你能给这些角取个名字吗?你是怎么想的?指名回答。小朋友说得真形象!数学上我们就把比直角小的角叫锐角,比直角大的角叫钝角。(用小于号连接三种角) 5、板书课题: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锐角和钝角。 6、谁能再说说什么样的角是锐角,什么样的角是钝角?指名说。 师:同学们帮这些角分了类还给他们取了名字,它们可高兴了,可是有两个角来晚了,它们不知道自己该站到哪边,同学们再来帮他们找到自己的位置好吗?课件出示两个接近直角的锐角和钝角。请同学们判断它们是锐角还是钝角呢?出现不同意见后,请同学们想一想怎么验证。(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用三角尺上的直角比一比)小结:有些角可以直接用眼睛看出是锐角还是钝角,但有些角用眼睛看不出来,我们就要请三角板来帮忙。现在告诉它属于什么角,为什么。 7、拿出你们画的角,先用小弧线给它标上序号,再在小组内分一分哪些是锐角哪些是直角,哪些是钝角。请两组展示。三、练习提高

二年级数学《锐角和钝角》教学设计

二年级数学《锐角和钝角》教学设计 案例三篇 锐角和钝角的认识是在学生学习了角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展开的。以直角为界限,小于90大于-90度的是锐角,大于90或小于-90的是钝角。下面就是我给大家带来的二年级数学《锐角和钝角》教学设计案例三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二年级数学《锐角和钝角》教学设计案例一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体会三种角的特点,会辨认直角、钝角、锐角,能够尺子画角。 2、渗透比较角的大小的方法,能在生活中找出三种角。 3、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交流探索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通过与直角比较辨认锐角和钝角。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老师穿西服(很多角)出现在课堂上,今天老师带了一个我们以前学过的数学知识来到教室里,这个老朋友就在老师的衣服上,请你仔细观察。 1、让学生说说角是由哪些部分组成的,都有些什么特点。 2、 二、观察主题图 1、请学生观察主题图。说说你看到了什么?有角吗?说说在哪里。 2、除了我们认识过的过的直角,还有什么些什么样子的角? 三、体会比较钝角和锐角

1、请你用身体来表示出这些角来。 2、用三角板的直角比较一下主题图上这些角,你发现可以把图上的这些分分成几类? 3、这些比直角要小的角书上把它们叫作什么角?比直角要大的这些角叫什么角? 4、那你能用纸折出锐角吗?你怎么知你折的角就是锐角?让学生边比边说。 5、折出钝角说说 6、找出生活中的三种角。 7、完成39页第1题。 四、动手画角 1、动手试画,说说你是怎么样画角的。要注意什么。 2、根据老师的要求画角。 五、完成39页第2题。 六、用三角板拼出钝角,看谁拼的多。 二年级数学《锐角和钝角》教学设计案例二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会辨认直角、锐角和钝角,会画锐角和钝角。 2、过程与方法:通过找角、画角等一系列活动,培养动手能力、合作意识,激发创造性思维。在对简单物体和图形的形状的探索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活动获得成功的体验,建立自信心;通过课堂中创设的生活情境,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重、难点:学会辨认直角、锐角和钝角,发展空间观念。

二年级数学下:锐角和钝角的初步认识

二年级数学下:锐角和钝角的初步认识 2、能力目标:通过动手操作巩固理解锐角与钝角的概念,培养学生合作的精神和实践能力。 3、情感目标:丰富学生的形象思维,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创造力,渗透数学美。策略方法: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教学课型:新授课教学重、难点:直角、锐角和钝角的区别和联系。 课前准备:三角板、活动角、锐角、钝角和直角。教学过程: 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时间 垫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位老朋友,(出示直角)还认识它吗?你们还记得它由几部分组成,以及各部分名称。 回忆有关角的知识。说出:这是一个直角, 它是有两个部分组成的,分别是顶点、两条边。通过回忆,调动学生发挥认知能力,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开展本课学习。 5分 自主参与探索新 知(一)、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同学们记性真好,今天老师又带来了直角的弟弟和哥哥,谁能告诉老师哪个是弟弟,哪个是哥哥?同学

们是怎么分出哪个是弟弟,哪个是哥哥?(老师板书:比直角小、比直角大) 2、其实直角的弟弟和哥哥都有个好听的名字,一个叫锐角,一个叫钝角。(板书课题:锐角和钝角)。 3、同学们现在我们来做一个变角游戏。仔细看老师做(直角锐角直角钝角)交流:是怎么操作的?得出:把直角张口变小就是锐角,把直角张口变大就是钝角。 4、请同学们打开书38页,看一看有没有我们认识的角,在这些角中你能叫出它们名字吗?你是怎么知道的?能不能用工具进行验证?(二)、小组合作自主探究。 1、同学们看看你们小组的角把它们分一分,与同桌交流你的分法。 2、通过刚才大家的共同研究, 你们有什么发现呢?把你们的成果和我们大家一块分享好吗? 引导学生说出:它的两边张开的比直角小的是弟弟,,它的两边张开的比直角大的是哥哥。 读出:锐角、钝角小组操作:变角 可以用三角板上的直角量一量。

最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的教案设计(全册)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进度

教学计划 一、本学期教学的指导思想 1、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的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2、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 4、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习。 5、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适当改进评价学生的方法。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数据收集整理、表内除法、图形的运动、混合运算、有余数的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克和千克、数学广角——推理、总复习等。 三、教学目标: 1、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复式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进行简单的分析。 2、知道除法的含义,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乘法和除法的关系;能够熟练地用乘法口诀求商。 3、认识轴对称、平移和旋转,剪一剪等。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4、使学生经历把平均分后有剩余的现象抽象为有余数除法的过程,初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 5、结合生活实际,体会生活中有大数。感受学习大数的必要性,经历数数的过程,能认识万以内的数,结合实际物体知道这些数的组成与分解。 6、认识生活中常见的秤。在实践活动中感知1克、1千克的物体有多重,了解克、千克的实际意义及1千克=1000克。

7、通过一系列的猜测、比较、推理等活动,使学生感受简单推理的过程,找出简单事物的排列数与组合数。 四、情感态度: 1、通过对周围现实生活中有关事例的调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和创新精神。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3、通过观察操作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学会欣赏数学美。 4、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增强学生学好数学家的信心。 5、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习兴趣和敢于探索的科学精神。训练学生养成认真审题,仔细验算的良好习惯。 6、进一步学习用具体的数学描述生活中的事物,经历与他人交流活动,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五、教学措施: 1、从整体上把握教学目标。不光凭经验,过去看样提,现在也怎样提;也不能搬课本,凡是课本上有的内容,都不作统一的教学要求,而应该根据教学指导纲要,结合教学进行适当的调整。 2、要尊重学生,注重学法渗透。在学习中,不包办代替和以讲代学,把课堂中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探索,交流和练习。 3、注意培养学生的数学概括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 4、注重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答应用题的能力。鼓励学生动用所学的知识解答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简单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以致用的意识。 5、注意教学的开放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课本中的一些例题和习题的编排突出思考过程。在教学时,引导学生暴露思维过程,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 6、渗透德育,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

(新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单元练习题精选

小学二年级数学第1单元试卷 一、青蛙回家:用线把青蛙和荷叶连起来。 二、你能算得又快又对吗? 22+13-6 65-5×9 63÷(32-23) 三、解决问题。 1、妈妈买了4支钢笔,每支8元,又买了1支毛笔,每支5元,妈妈买笔共用了 多少钱? 2、二年级同学去图书馆看书,女同学有18人,男同学有27人。每5个人坐一张 桌子,一共需要几张桌子? 3、李老师买这套衣服够钱吗? 四、根据提供的信息解决问题。 1、小青有30元,买了6支钢笔后,还剩多少钱?

2、小青妈妈有60元,买了一本故事书后,还能买几个笔盒? 3、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小学二年级数学第2单元试卷 一、口算我最快。(8分) 72+8= 45-9= 36+6= 32-8= 18÷3= 8×7= 30÷6= 43-4= 54-30= 30÷5= 6×5= 25÷5= 5×5= 49+7= 15÷5= 6×6= 72-7= 10÷5= 4×5= 20-8= 24÷4= 4×6= 36÷6= 20÷5= 32+9= 16÷4= 18+8= 4×5= 4×2= 90-4= 2×3= 12÷3= 28+7= 2×2= 6×3= 45÷5= 12÷2= 68+4= 26+50= 90-9= 二、我会填。(37分,每5、7题2分,其余每空一分。) 1、()×5=15 6×()=24 3×()=18 ()×4=20 五()三十()四十二 ()六十二五()二十五()四得八 2、算式18÷3=6,读作(),被除数是(),除数是(),商是()。 3、在里填上<、>或=。(4分) 3× 6 4×5 8÷2 ×2 1+1 1 4、在里填上+、-、×或÷。(8分) 24 6 3=15 5=25

(完整版)二年级数学下-锐角和钝角-练习题

二年级角习题 一、1.下面图形中()是直角。 ①②③④⑤⑥ 2.随意画三个角,标上序号⑦、⑧、⑨并用三角板判断一下,是不是直角? 二、1.用三角板的直角比一比,给上面的角分类。 比直角小的角有:; 比直角大的角有:。 2.做一做。 (1)找出红领巾上的锐角和钝角。 (2)找一找生活中的锐角和钝角,写一写。 锐角有:钝角有: 三、 1.找朋友,给角和名称连线。 2.我是小巧手,画一个锐角,一个直角,一个钝角。 3.数一数。 四、拓展练习 现在我们认识了三种角:角、角、角。 左图中有()个锐角,()直 角,()钝角。

1、下图中共有()个角(不包括平角),()个直角,()个锐角,()个钝角。 2. 下面哪几个角是锐角在括号里打?哪几个角是钝角在括号里打? 3.指出下面图形各有几个角: 4.看下面图形各有几个锐角: 5.数一数下面图形中有( )个角,其中()个锐角,()个钝角。 6.下面图形中是直角的在()里打“√”: 7、下面图形, 哪些是角? 哪些不是角? 画出√或×. 一、判断。 (1)老师的三角板上的直角比同学们三角板上的直角大。() (2)一个正方形里的直角的个数与一个长方形里直角的个数是相同的。() (3)三角板中最大的角就是直角。() (4)一张正方形的纸,用剪刀剪去1个角以后,还有3个角。()

一、判断。★ (1)老师的三角板上的直角比同学们三角板上的直角大。() (2)一个正方形里的直角的个数与一个长方形里直角的个数是相同的。()(3)三角板中最大的角就是直角。() (4)一张正方形的纸,用剪刀剪去1个角以后,还有3个角。 () 二、按要求画图。1、画一条线变成一个锐角和一个钝角 2、画一条线变成两个锐角和两个钝角 三、动手拼一拼,想一想。 (1)一个锐角与一个钝角拼成一个什么角?(2)两个锐角拼起来是什么角?(3)把一个角分成两个角,这两个角是什么角?

2020年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

2020年人Array教版二年 级数学下 册教案(全 册) 二年 级下册数 学教材分 析 一、本学 期教学的指 导思想 1、重视 以学生的已 有经验知识 的生活经验 为基础;提供 学生熟悉的 具体情景;以 帮助学生理 解数学知识. 2、增加 联系实际的 内容;为学生 了解现实生 活中的数学; 感受数学与 日常生活的 密切联系. 3、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 4、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 习.

5、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适当改进评价学生的方法.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数据收集整理、表内除法、图形的运动、混合运算、有余数的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克和千克、数学广角——推理、总复习等. 三、教学目标 1、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复式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进行简单的分析. 2、知道除法的含义;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乘法和除法的关系;能够熟练地用乘法口诀求商. 3、认识轴对称、平移和旋转;剪一剪等.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4、使学生经历把平均分后有剩余的现象抽象为有余数除法的过程;初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 5、结合生活实际;体会生活中有大数.感受学习大数的必要性;经历数数的过程;能认识万以内的数;结合实际物体知道这些数的组成与分解. 6、认识生活中常见的秤.在实践活动中感知1克、1千克的物体有多重;了解克、千克的实际意义及1千克=1000克. 7、通过一系列的猜测、比较、推理等活动;使学生感受简单推理的过程;找出简单事物的排列数与组合数. 四、情感态度 1、通过对周围现实生活中有关事例的调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和创新精神.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3、通过观察操作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学会欣赏数学美. 4、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增强学生学好数学家的信心. 5、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习兴趣和敢于探索的科学精神.训练学生养成认真审题;仔细验算的良好习惯. 6、进一步学习用具体的数学描述生活中的事物;经历与他人交流活动;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五、教学措施

2017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

2017--2018第二学期数学工作计划 班级:二年级(2)班 教师: 一、指导思想: 努力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让学生体会数学与大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增强理解数学和应用数学的信心;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和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进而形成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知识和必要的应用技能。 二、教学内容: 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数据收集整理,表内除法(一),图形的运动(一),表内除法(二),混合运算,有余数的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克和千克,数学广角——推理,用数学解决问题和数学实践活动小小设计师,总复习等。 三、班级情况分析: 二年级(2)班的孩子(男22人,女23人)经过了一年的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知识与技能的掌握以及学习习惯等相对来说已有了较大的转变;完成作业情况也较好,大部分同学作业清楚,态度端正,对数学表现出了较大的兴趣。不过还有一小部分同学由于学习习惯、学习方法以及其自身的种种原因,尚不能主动地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学起数学来感觉还是有点累。学生乐于计算,但解决实际问题的时候就有点麻木,不注意审清题目意思,急

于动手,以至于粗心大意,没有很好的解决问题。需要更加的严格要求,多动手,多思考。加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更好的投入到学习当中来。乡镇班级的孩子需要老师更关心与关爱,完成作业情况需要每次认真统计完成情况,并分析学生的易错点。培养学生的认识总结错题的能力。 四、教学目标: 1.了解统计的意义,学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2.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能够比较熟练地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使学生初步认识乘、除法之间的关系。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 使学生学会辨认轴对称图形;结合实例,初步感知平移、旋转现象。 4. 让学生在熟练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基础上,综合应用表内乘除法的计算技能解诀一些简单和稍复杂的涉及乘、除运算的实际问题。 5.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含有二级运算的混合式题的运算顺序,学会计算含有乘除混合以及带有小括号的两步式题。 6. 使学生经历把平均分后有剩余的现象抽象为有余数除法的过程,初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认识余数。掌握除数是一位数,商也是一位数的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知道余数要比除数小。 7. 结合生活实际,体会生活中有大数,感受学习大数的必要性,经历数数的过程,能认识万以内的数,结合实际物体知道这些数的组成与分解。 8. 初步建立克、千克的概念,渗透数学模型思想。 9. 通过一系列的猜测、比较、推理等活动,使学生感受简单推理的过

最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

教师电子备课 (2014-2015学年第二学期) 学科:数学 册数:二年级下册 教师姓名: 任教班级: 第一单元数据收集整理 教材分析 本单元学生主要学习一些简单的统计图表知识,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学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掌握统计数据的记录方法,并能根据统计图表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使学生了解统计的意义和作用,初步了解统计的基本思想方法,认识统计的作用和意义,逐步形成统计观念,进而养成尊重事实、用数据说话的态度。 学情分析 上学期学生已经学习了比较、分类,能正确地进行计数,所以填写统计表时不会感到太困难,其关键在于引导学生学会收集信息,整理数据,根据统计表解决问题。学生在生活中积累了较多的生活经验,能利用统计图表中的数据作出简单的分析,能和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体会统计的作用。本单元教材选择了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生活场景,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学生的校服、讲故事比赛、春游的人数情况统计等,同时渗透一些生活基本常识,使学生明确统计的知识是为生活服务的。教学内容更加注重对统计数据的初步分析。在教学时,教

师要注意让学生经历统计活动的全过程,要鼓励学生参与到活动之中,在活动中不断培养动手实践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并加强与同伴的合作与交流。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使学生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能利用统计表的数据提出问题并回答问题。 数学思考:了解统计的意义,学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问题解决: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情感态度:通过对周围现实生活中有关事例的调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教学重点:使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统计过程,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问题、回答问题,同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教学难点:使学生亲历统计的过程,在统计中发展数学思考,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时安排:3课时 1.数据收集整理………………………………2课时 2.练习一………………………………………1课时 第1课时数据收集整理(一) 教学目标: 1、体验数据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了解统计的意义。 2、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同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根据统计表的数据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及解决策略。

二年级数学锐角和钝角教学设计

二年级数学锐角和钝角 教学设计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锐角和钝角(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第38页。 教材分析:学生在二年级上册“角的初步认识”中,已经学会如何辨认角和直角,并已建立了正确的表象,知道角的大小与画出的边的长短没有关系,关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否为直角。本节课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拓展角的外延,完善学生对角的认识,根据角有大有小,可以分为锐角和钝角,让学生认识锐角和钝角,并能够用更准确的、更具体的数学化语言描述生活中的角。这节课的学习是为进一点学习角的度量奠定基础。 教学目标: 1、直观认识锐角和钝角,理解锐角和钝角的概念。 2、通过活动充分感知锐角和钝角的大小和初步范围,体验几种常见角之间的关系,并进行连 续量的渗透。 3、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小朋友,关于角的知识,你已经知道了哪些(学生介绍)请你指一指你三角板上的角.(规范指角) 二、比较分类,初步形成概念。 1、画一画。(在白纸上任意画一个角,教师有意识挑选7个角放在投影仪上,其中二个直角,三个锐角,二个钝角)(其中一个接近直角的锐角和钝角,还有一个很大的钝角,一个很小锐角) 2、分一分。 师:这么多的角,你能给它们分分类吗?二人小组合作,和同桌先商量好,确定一个分类标准。 (1)和同桌确定分类标准。 (2)以小组为单位,按照商量好的分类方法进行分类。 (3)反馈各小组的分类情况,学生可能出现以下几种分类结果: ①根据是不是直角分为二类。 ②按照角的大小分为三类:直角为一类,比直角大的为一类,比直角小的为一类。 …… (4)引导全班同学以讨论、答辩的形式着重分析第二种分类方法(按照角的大小分类)。 ①在黑板上展示分类结果。 请学生介绍:你是怎样分类的?(有意识邀请第一种分法上台展示) ②反馈: 第一种分法反馈:是不是直角。(教师在所画角上编号,并排列成两类) 问:怎样验证这些角是直角? a、引导学生思考,得出:用三角板的直角来验证。 b、组织学生进行现场验证,如发现错误给予纠正。 c、讨论:其它比直角小(或大)的角需要验证吗? 得出:能用眼睛判断的不需要用三角板验证,如果一眼看不出来,就需要用三角板来验证。 第二种方法反馈:按照角的大小分类。 过渡:教师引:那这些角(不是直角)还能不能再分同学们还有其他分法吗 A、生:大小、小角;比直角大、比直角小。 B、什么样的角是大角,什么样的角是小角怎么看出这个角比直角大那个角比直角小有办 法验证吗 C、学生验证。 D、像你们这样根据大小可以把角分成三类:以直角为标准,比直角小的角叫做锐角;而 像这样的角,叫做钝角,钝角是比直角大的。(板书出示) 4、揭示课题:锐角和钝角。

最新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 教材分析 一、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经过一年半的数学学习,基本上具备一定的数学意识、数学理解能力及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大多数学生具备良好的学习习惯,有较强的自律性,学习数学的积极性高,兴趣浓;对计算比较熟练,个别学生计算速度上存在一定差异。但由于新教材“解决问题”等教材编排的特殊性,大多数学生对如何运用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和分析问题上存在欠缺。但在解决简单问题上,学生初步形成数学意识,能发现生活中简单的数学问题,并进行分析和解决,具有初步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一年多的学习,他们的学习习惯初步形成。因此,本学期重点要抓学习习惯的巩固,继续培养学生“倾听”、“合作”、“交流”等能力和习惯,养成认真做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其次,要使学生在获得数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发展数学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建立学习数学和应用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二、教材分析 (一)内容变动情况 1.降低了难度。主要体现在第一单元和第三单元内容的变化上。第一单元是统计的内容,原来二年级下册主要是教学复式统计表以及以1当5的条形统计图,现在重点学习调查的方法和记录整理数据的方法。

第三单元是图形的运动,现在只让学生直观认识轴对称图形、平移现象和旋转现象,删掉了原来要求画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以及在方格纸上辨认图形平移了多少格的内容。 2.完善结构体系。主要体现在第五、六单元内容的变化上。首先及时安排了混合运算单元,其次是将“有余数的除法”这一单元从三年级上册移到了二年级下册,这样安排更能突出“有余数的除法”和“表内除法”的联系。 (二)教学内容 这一册教材包括:数据收集整理,表内除法(一),图形的运动,表内除法(二),混合运算,有余数的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克和千克,简单的推理,用数学解决问题和数学实践活动小小设计师等。 三、教学目标 1.了解统计的意义,学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2.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能够比较熟练地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使学生初步认识乘、除法之间的关系。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 使学生学会辨认轴对称图形;结合实例,初步感知平移、旋转现象。 4. 让学生在熟练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基础上,综合应用表内乘除法的计算技能解诀一些简单和稍复杂的涉及乘、除运算的实际问题。

二年级数学《锐角和钝角》教案

二年级数学《锐角和钝角》教案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38~39页的内容。授课日期 __ 年__ 月__ 日星期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巩固学生对“角”“边”“顶点”“直角”的认识,熟悉比较角的大小。力求学生能够通过多种方法实现大小的比较。 2、新课的导入。在比较中提示一种角比直角大,还有一种角比直角小,从而揭示出锐角和钝角的概念。力求以发挥学生的创新能力为主导思想。在运用板书画一画,学生读一读的方法加深对锐角和钝角的认识、理解。 3、实践练习,注重学生知识的的形成过程,从判断推理、寻找发现、到小组合作的画一画、拼一拼、折一折的实践练习,在充分展示学生个体的优势的同时,注重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精神的培养。在合作的过程中考察学生任务、时间的合理统筹。 4、整个过程体现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活动中探究的乐趣。充分体现生活数学、快乐数学。

教学重点: 1、认识锐角和钝角,并理解与直角的关系。 2、在认识理解的基础上,能够动手折叠或正确的画出锐角和钝角。 3、围绕生活,通过比赛的方式,巩固理解锐角和钝角。 教具准备:三角尺,纸张 学具准备:学生三角尺,纸张 教学过程: 一、引导入课,复习旧知。 1、复习内容。引导学生回忆关于角的知识。 出示角。根据图例回答这是一个(角)

角是怎么组成?请你在图上填出“边”“顶点”“边” 出示直角。这是一个什么?(直角) 除了这些,你还知道了哪些知识?小组讨论汇报 2、比较两个角的大小。 两组:一组是移动后完全重合,即相等;一组是移动后不能完全重合,即不等。(第二组可请学生指出哪个角大,哪个角小) 3、比较锐角和钝角的大小(注意,此处不揭示出两个角的概念,只当作两个普通的角出现)。采用借助直角的方法完成比较。 [设计意图]通过对角的回忆,调动学生发挥认知能力,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上开展本课的学习。 二、自主探究,导入新知的学习。 1、出示上海杨浦大桥的情境图,请大家认真观察,在这幅图中,你们能找出角吗?指一指它在什么地方?

最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

教师电子备课(2015-2016学年第二学期) 学科:数学 册数:二年级下册 教师姓名: 任教班级:

二年级数学教学进度

教学计划 一、本学期教学的指导思想 1、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的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2、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 4、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习。 5、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适当改进评价学生的方法。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数据收集整理、表内除法、图形的运动、混合运算、有余数的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克和千克、数学广角——推理、总复习等。 三、教学目标 1、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复式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进行简单的分析。 2、知道除法的含义,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乘法和除法的关系;能够熟练地用乘法口诀求商。 3、认识轴对称、平移和旋转,剪一剪等。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4、使学生经历把平均分后有剩余的现象抽象为有余数除法的过程,初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 5、结合生活实际,体会生活中有大数。感受学习大数的必要性,经历数数的过程,能认识万以内的数,结合实际物体知道这些数的组成与分解。 6、认识生活中常见的秤。在实践活动中感知1克、1千克的物体有多重,了解克、千克的实际意义及1千克=1000克。

二年级上册锐角和钝角教案

二年级上册锐角和钝角 教案 Revised by Petrel at 2021

锐角和钝角 教学目标: 1、认识并学会辨认锐角、直角和钝角,掌握利用三角板中的直角去判 断一个角是锐角还是钝角的方法。 2、在经历认角、比较角、操作角等活动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想象 力,渗透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 教学重点: 使学生能判断一个角是锐角还是钝角。 教学难点: 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教学准备: 课件、三角板、白纸、纸条 教学过程: 一、情景激趣 同学们,我以前听陈老师说过:二(1)班的同学是最棒的,很喜欢动脑筋,积极举手发言,而且回答声音很响亮,对吗这节课我想来验证一下,行吗 二、复习引入 上个学期我们学习过有关角的知识,现在你还记得角是由什么组成的怎样画出一个角我们还学习了一个特殊的角,叫什么角怎样去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

你们学习得真不错,下面我们再来研究另外两种角,好吗? 三、动手分一分 老师这里有很多角,你们可以帮老师把这些角按同类的来分一分吗试试看,并说说为什么要这样分(以小组为单位,小组汇报)。 四、设疑引题。 其实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很多很多的物品都有角的。请打开书本P38,认真看图,你在图上发现哪里有角呢( 指名学生回答)出示课件 在这些角中,你知道有一个是什么角?你是怎么判断出它是一个直角那另外两个不是直角的又是什么角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内容——锐角和钝角(板书) 五、探究新知。 1、展开讨论。 这些角的大小一样吗你是怎么知道的,谁能想出一个好办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出“用直角进行比较”的方法) 师:可以小组里面讨论讨论一下,看看哪个小组想到的办法多(小组讨论) 2、小组汇报小结。 3、师:怎样用直角进行比较呢?请看:(课件移动三角板,让学生观察 比较角大小的方法)然后师归纳出:“我们把比直角小的角叫锐 角,把比直角大的角叫钝角”。(板书)

2020最新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2020最新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目录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材分析

一、本学期教学的指导思想 1、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的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2、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 4、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习。 5、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适当改进评价学生的方法。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数据收集整理、表内除法、图形的运动、混合运算、有余数的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克和千克、数学广角——推理、总复习等。 三、教学目标 1、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认识条形

统计图和简单的复式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进行简单的分析。 2、知道除法的含义,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乘法和除法的关系;能够熟练地用乘法口诀求商。 3、认识轴对称、平移和旋转,剪一剪等。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4、使学生经历把平均分后有剩余的现象抽象为有余数除法的过程,初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 5、结合生活实际,体会生活中有大数。感受学习大数的必要性,经历数数的过程,能认识万以内的数,结合实际物体知道这些数的组成与分解。 6、认识生活中常见的秤。在实践活动中感知1克、1千克的物体有多重,了解克、千克的实际意义及1千克 =1000克。 7、通过一系列的猜测、比较、推理等活动,使学生感受简单推理的过程,找出简单事物的排列数与组合数。 四、情感态度 1、通过对周围现实生活中有关事例的调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和创新精神。

新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 认识锐角和钝角公开课教案设计

第3单元角的初步认识 第3课时认识锐角和钝角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1页例5。 【教学目标】: 1、认识锐角和钝角,并理解与直角的关系。 2、在认识理解的基础上,能够动手折叠或正确的画出锐角和钝角。 3、围绕生活,通过比赛的方式,巩固理解锐角和钝角。 【教学准备】:三角尺,纸张 【教学过程】: 一、引导入课,复习旧知。 1、复习内容。引导学生回忆关于角的知识。 出示角。根据图例回答这是一个(角) 角是怎么组成?请你在图上填出“边”“顶点”“边” 出示直角。这是一个什么?(直角) 除了这些,你还知道了哪些知识?小组讨论汇报 2、比较两个角的大小。 两组:一组是移动后完全重合,即相等;一组是移动后不能完全重合,即不等。(第二组可请学生指出哪个角大,哪个角小) 3、比较锐角和钝角的大小(注意,此处不揭示出两个角的概念,只当作两个普通的角出现)。采用借助直角的方法完成比较。 [设计意图]通过对角的回忆,调动学生发挥认知能力,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上开展本课的学习。 二、自主探究,导入新知的学习。

1、出示例5情境图,请大家认真观察,在图中,你们能找出角吗?指一指它在什么地方? 2、采用回忆的方式,进一步的加深对新知的认识理解。并进行板书。 ①、一个是锐角,一个是钝角。(板书“锐角”和“钝角”) ②、说一说锐角与直角的关系。(在锐角的下方板书“比直角小”);在回忆钝角与直角的关系。(在钝角的下方板书“比直角大”) ③、按照学过的方法请学生分别在“锐角”和“钝角”字样上方板演两个直角。 ④、根据概念用不同色彩的笔在一个直角上画出锐角,在另一个直角上画出钝角。以加深对锐角和钝角的理解。 ⑤、读一读,加深记忆。并在练习本上分别画一个锐角和钝角,教师巡视。 ⑥、抢答。教师根据锐角和钝角概念的不同说法进行提问。活跃课堂气氛。 例:A、锐角比直角() B、比直角大的是() [设计意图]小组合作进行探究性的学习,有利于学生更清晰地把握锐角和钝角的本质属性,在合作中解决问题,正是新课标倡导的全新学习方式。 三、巩固实践阶段,将数学知识与生活相联系,实行小组活动教学,在合作中完成。 1、引导学生动手操作。 请大家用事先准备好的纸片折出一个直角。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单元教学内容:第一单元(解决问题)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学会计算两步式题的基础上编排的。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有:运用加法和减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并学会使用小括号;运用乘法和加法(或减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本单元教材在编写上有以下几个特点: 1.结合生活情境发现数学问题并解决问题。 2.例题的呈现形式具有开放性。 单元教学要求: 1、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具体情境,使学生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基本含义,学生用两步计算的方法解决问题,知道小括号的作用。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单元教学重、难点: 1、小括号的使用。 2、综合算式的应用。 单元课时安排:约4课时 第一课时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 课本第4页例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

解决问题。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解决具体问题,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热爱数学的良好情感。 教学重点: 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含义,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会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知道小括号的作用,会在解决问题中使用小括号。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游乐园情境图。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1、谈话:小朋友们你们去过游乐园吗?你最喜欢玩什么? 2、投影出示游乐园情境图,问:“我们看看图中的小朋友们在做什么?”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画面上来。 3、让学生观察画面,提出问题。教师适当启发引导:有多少人在看木偶戏?学生自由发言,提出问题。 [设计意图]:从学生喜欢的事物引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1、观察主题图问:看到这个画面,你想知道什么?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有选择的板书: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 2、观察了解信息: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3、小组交流讨论。 (1)应该怎样计算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 (2)独立思考后,把自己的想法在组内交流。 (3)选派组内代表在班中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 4、把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记录在黑板上。 方法一、22+13=35(人)35-6=29(人) 方法二、22-6=16(人)16+13=29(人) 5、比较两种方法的异同。明确两种方法的结果都是求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在解决问题的思路上略有不同。

最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

新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数据收集整理 教材分析 本单元学生主要学习一些简单的统计图表知识,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学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掌握统计数据的记录方法,并能根据统计图表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使学生了解统计的意义和作用,初步了解统计的基本思想方法,认识统计的作用和意义,逐步形成统计观念,进而养成尊重事实、用数据说话的态度。 学情分析 上学期学生已经学习了比较、分类,能正确地进行计数,所以填写统计表时不会感到太困难,其关键在于引导学生学会收集信息,整理数据,根据统计表解决问题。学生在生活中积累了较多的生活经验,能利用统计图表中的数据作出简单的分析,能和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体会统计的作用。本单元教材选择了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生活场景,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学生的校服、讲故事比赛、春游的人数情况统计等,同时渗透一些生活基本常识,使学生明确统计的知识是为生活服务的。教学内容更加注重对统计数据的初步分析。在教学时,教师要注意让学生经历统计活动的全过程,要鼓励学生参与到活动之中,在活动中不断培养动手实践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并加强与同伴的合作与交流。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使学生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能利用统计表的数据提出问题并回答问题。 数学思考:了解统计的意义,学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问题解决: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情感态度:通过对周围现实生活中有关事例的调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教学重点:使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统计过程,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问题、回答问题,同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教学难点:使学生亲历统计的过程,在统计中发展数学思考,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时安排:3课时 1.数据收集整理………………………………2课时 2.练习一………………………………………1课时 第1课时数据收集整理(一) 教学目标: 1、体验数据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了解统计的意义。 2、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同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根据统计表的数据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及解决策略。 教学重点: 使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统计过程,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问题、回答问题,同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合作讨论找到切实可行的解决统计问题的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