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静功妙诀》(六字诀)

《呼吸静功妙诀》(六字诀)
《呼吸静功妙诀》(六字诀)

《呼吸静功妙诀》(六字诀)【乌梅先生按】《呼吸静功妙诀》选自明代“医林状元”龚廷贤的《寿世保元》。龚廷贤,字子才,道号云林子,生于明嘉靖年间,卒于明崇祯年间,江西金溪人。龚氏生于世医之家,曾任太医院吏目。龚氏不仅医道精深,还是内丹家安思道的弟子,是号称东方绝学的道家龙虎丹法的传人。

《呼吸静功妙诀》包括静功和六字气诀两部分,对于静功的部分,须对佛家“明心见性”略有所悟之后,行之方得力且无流弊,此处不论。

“六字气诀”,又名“六字诀”,最早见于南北朝时梁代陶弘景所著《养性延命录》中。陶弘景是道教茅山派代表人物之一,同时也是著名的中医学家。《养性延命录〃服气疗病篇》中记载:“纳气有一,吐气有六。纳气一者,谓吸也;吐气六者,谓吹、呼、唏、呵、嘘、呬,皆出气也。…...委曲治病。吹以去热,呼以去风,唏以去烦,呵以下气,嘘以散寒,呬以解极。”同时指出:“心脏病者,体有冷热,吹呼二气出之;肺脏病者,胸膈胀满,嘘气出之;脾脏病者,体上游风习习,身痒痛闷,唏气出之;肝脏病者,眼疼愁忧不乐,呵气出之。”这些记载即后世“六字诀”或“六字气诀”的起源。六字气诀是历史最悠久、最有代表性的一种养生方法。往前追溯,实际上早在《黄帝内经》时代,就有宫、商、角、徵、羽五音对应五行五脏的记载了。

陶弘景之后,历代都有关于六字诀的记述,尤其在六字诀的方法理论及应用上有不少发展和补充。其中较具代表性的有:隋代佛教天台宗高僧智者大师在其《童蒙止观》中将六字诀用于佛学坐禅止观法门;唐代著名医学家孙思邈在《备急千金要方》中对陶氏六字诀的吐纳法进行了发挥,“大呼结合细呼”;明代龚廷贤的《寿世保元》、清代汪昂的《医方集解》、冷谦的《妙龄修旨》对六字诀均有说明;近人道家龙门千峰派牛金宝在其《养生延寿法》中收载《六字健身法》,当代中医大家倪海厦在其《人纪系列》中以“五脏排毒法”来传授六字诀。特别是当代武术家、养生家、老中医马礼堂老先生更是对六字诀的推广研究做了大量的工作。历代各门各派大师均推崇六字诀,表明其有着很高的养生祛病价值。

唐代道教学者在其《黄庭内景五脏六腑补泻图》中,改变了六字与五脏的配合方式,改肺“嘘”为肺“呬”,改心“呼”为心“呵”,改肝“呵”为肝“嘘”,改脾“唏”为脾“呼”,改肾“呬”为肾为肾“吹”,另增胆“嘻”之法。这种对应方法一直延续至今,成为主流。

六字诀简便易行,功效显著。在流传过程中形成了各种版本,皆大同小异。主要的差别在于:一是发音的顺序,二是动作配合。三是意念配合

发音的顺序,有安照五脏五行相生的顺序,嘘(木)-呵(火)-呼(土)-呬(金)-吹(水)-嘻;有安照吹-呼-嘻-呵-嘘-呬的顺序;有的安照呵-呼-呬-嘘-嘻-吹的顺序。《呼吸静功妙诀》是按照最后一种顺序,我经过分析发现它是按照人体十二经络走行的逆方向来排序的。手太阴肺经(呬)-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呼)-手少阴心经(呵)-手太阳小肠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阴肾经(吹)-手厥阴心包经(嘻)-手少阳三焦经-足少阳胆经-足厥阴肝经(嘘)-手太阴肺经。这与六字诀属于吐纳法的本质是相符合的。因为传统的养生方法种类繁多,要之不外“导引”和“吐纳”两大类。“导引”是指五禽戏,易筋经,太极拳,砭石,按摩等等肢体为主的运动,主要是调动人体内在的气(能量)由内达外,疏通经络,通过消耗内在的能量来治疗躯干四肢腠理等浅层次疾病。对于五脏六腑之深层次疾病还是以“吐纳”的方法为上,而“吐纳”是通过呼吸造成横膈膜升降幅度增大,对人体脏腑产生类似按摩的作用,它能使气(能量)专注于内,有利于脏腑机能的调节,所以对于五

脏六腑的疾病有着显著的疗效。从这个角度讲,在一年的春夏季节,人和自然界的阳气都是往外升发的,用“导引”的方法顺势而为来养生是很好的,而秋冬季节自然界和人的阳气都是向内收敛的,这时如果做“导引”类的功法就会影响到阳气的潜藏,所以秋冬季节以“吐纳”的方法来调节脏腑的机能是最佳的方法。因此《呼吸静功妙诀》采用十二经逆方向的发音顺序引导气机由外入内是合理的。

至于六字诀配合动作与否,从现在文献来看,明代以前的六字诀不配合肢体动作,只是单纯的吐纳功夫。明代以后,六字诀才开始有了肢体动作,将吐纳和导引结合起来。例如,胡文焕的《类修要诀》和高濂的《遵生八笺》等著述中都有《祛病延年六字诀》总诀的记载:“肝若噓时目睁精(精同睛),肺知呬气手双擎,心呵顶上连叉手,肾吹抱取膝头平,,脾病呼时须撮口,三焦客热卧嘻宁。”这是最早的六字诀配导引动作的记述。虽然在宋代的《临江仙〃八段锦》中,已将六字诀融入其中,作为八段锦的辅助练习,但这只是六字诀的应用,而不是独立的六字诀导引法。根据“导引”和“吐纳”的原理来看,还是以不配合动作为佳。练功者随意采用站立或坐姿均可。

至于配合意念及采用逆腹式呼吸的,按照梅花拳的文理来看,是没有必要且有不良之影响的,应坚决摒弃之,而以舒适自然为度。

本功法在呼吸吐纳的同时,通过特定的发音来引动与调整体内气机的升降出入。以“呵、呼、呬、嘘、嘻、吹”六种不同的特殊发音,分别与人体心(小肠)、脾(胃)、肺(大肠)、肝(胆)、心包(三焦)、肾(膀胱)脏腑相联系,从而达到调整脏腑气机的作用。在六字的发音和口型方面有其相应特殊规范,在众多的健身功法中独具特色。

吐气发音是六字诀独特的练功方法,因此,应特别注意口型的变化和气息的流动,气息通过喉、舌、齿、牙、唇时的流动线路与口型的变化密切相关。六种口型产生特定的六种气息运动方式,进而对内气与相应的脏腑功能产生影响。因此,习练者必须注意口型的要求,校准口型。口型正确与否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出声时体会字音是否正确,二是体会每个字的正确口腔气流流动方式。此外,习练时还要掌握好“先出声,后无声”的原则。习练者在初学时可采用吐气出声的方法,以便于校正口型与读音,防止憋气;在练习熟练以后,可逐渐过渡为吐气轻声,渐至匀细柔长最后吐气无声的状态。

六字读音:呵(he),呼(hu),呬(si),嘘(xu),嘻(xi),吹(chui)

具体行功要求见原文:

【原文】人生以气为本,以息为元,以心为根,以肾为蒂。天地相去八万四千里,人心肾相去八寸四分。此肾是内肾,脐下一寸三分是也,中有一脉,以通元息之浮沉,息总百脉,一呼则百脉皆开,一吸则百脉皆合。天地化工流行,亦不出呼吸二字。人呼吸,常在于心肾之间,则血气自顺,元气自固,七情不炽,百骸之病自消矣。每子午卯酉时,于静室中,厚褥铺于榻上,盘腿大坐,瞑目不视,以绵塞耳,心绝念虑,以意随呼吸一往一来,上下于心肾之间,勿急勿徐,任其自然。坐一炷香后,觉得口鼻之气不粗,渐渐和柔,又一炷香后,觉得口鼻之气似无出入,然后缓缓伸脚开目,去耳塞,下榻行数步,又偃卧榻上,少睡片

时,起来啜淡粥半碗,不可作劳恼怒,以损静功。每日能专心依法行之,两月之后,自见功效。

不炼金丹,且吞玉液,呼出脏腑之毒,吸采天地之清。太上玉轴六字气诀,道藏有《玉轴经》,言五脏六腑之气,因五味熏灼不和,又六欲七情,积久生疾,内伤脏腑,外攻九窍,以致百骸受病,轻则痼癖,甚则肓废,又重则丧亡。故太上悯之,以六字气诀,治五脏六腑之病。其法,以呼字而自泻去脏腑之毒气,以吸字而采天地之清气以补之,当日小验,旬日大验,年后万病不生,延年益寿,卫生之宝,非人勿传。呼有六,曰呵、呼、呬、嘘、嘻、吹也,吸则一而已。呼有六者,以呵字治心气,以呼字治脾气,以呬字治肺气,以嘘字治肝气,以嘻字治胆气,以吹字治肾气,此六字气诀,分主五脏六腑也。凡天地之气,自子至巳为六阳时,自午至亥为六阴时。如阳时,则对东方,勿尽闭窗户,然忌风入,乃解带正坐,叩齿三十六以定神。先搅口中浊津,漱炼二三百下,侯口中成清水,即低头向左而咽之,以意送下。侯汩汩至腹间,低头开口,先念呵字,以吐心中毒气。念时耳不得闻呵字声,闻即气粗,乃损心气也。念毕,仰头闭口,以鼻徐徐吸天地之清气,以补心气,吸时耳亦不得闻吸气,闻即气粗,亦损心气也。但呵时令短,吸时令长,即吐少纳多也。吸讫,即低头念呵字,耳复不得闻呵字声。呵讫,又仰头以鼻徐徐吸清气以补心,亦不得闻吸声。如此吸者六次,即心之毒气渐散,又将天地之清气补之,心之元气,亦渐复矣。再又依此式念呼字,耳亦不得闻呼声,如此呼者六次,所以散脾毒,而补脾元也。次又念呬字,以泻肺毒,以吸而补肺元,亦须六次。次念嘘字,以泻肝毒,以吸而补肝元。嘻以泻胆毒,吸以补胆元。吹以泻肾毒,吸以补肾元。如此者并各六次,是为小周。小周者,六六三十六也,三十六而六气遍,脏腑之毒气渐消,病根渐除,神气渐完矣。次

看是何脏腑受病,如眼病,即又念嘘嘻二字各十八遍,仍每次以吸补之,总之三十六讫,是为中周。中周者,第二次三十六,通为七十二也。次又再依前呵、呼、呬、嘘、嘻、吹六字法,各为六次,并须呼以泻之,吸以补之,愈当精虔,不可怠废,此第三次三十六也,是为大周。即总之为一百单八次,是谓百八诀也。午时属阴时,有病即对南方为之,南方属火,所以却阴毒也。然又不若子后巳前面东之为阳时也,如早起床上面东,将六字各为六次,是为小周,亦可治眼病也。凡眼中诸症,惟此诀能去之,他病亦然。神乎神,此太上慈旨也,略见于《玉轴真经》,而详则得之师授也。如病重者,每字作五十次,凡三百,而六腑周矣,乃漱炼、咽液、叩齿如初。如此者三,即通为九百次,无病不愈。秘之秘之,勿与人传。孙真人云:天阴雾恶风猛寒,勿取气也,但闭之。

参考文献:1、《龚廷贤医学全书》主编李世华、王育学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中医养生学》主编郭海英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3、《丹道法诀十二讲》胡孚琛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4、《人纪针灸篇》倪海厦内部资料

5、《养生延寿法》牛金宝著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6、《马礼堂养气功荟萃》马礼堂著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中医药养生功法 六字诀

中医传统养生功法 六字诀 六字诀,也称“六字气诀”,是我国古代流传下来的一种养生方法,为吐纳法。它是通过呬、呵、呼、嘘、吹、嘻六个字的不同发音口型,唇齿喉舌的用力不同,以牵动不动的脏腑经络气血的运行。其最大特点是:强化人体内部的组织机能,通过呼吸导引,充分诱发和调动脏腑的潜在能力来抵抗疾病的侵袭,防止随着人的年龄的增长而出现的过早衰老。 历史源流 六字诀功法历史久远,流传广泛。六字诀最早见于南北朝时期梁代陶弘景所著的《养性延命录》。陶弘景是当时著名的道家修炼人士,同时也是一位著名的中医学家。陶氏夙好养生,收集和整理了南朝以前历代有关养生的论述,辑成《养性延命录》。在《养性延命录》中的“服气疗病”部分记载:“纳气一者,谓吸也;吐气六者,谓吹、呼、唏、呵、嘘、呬,皆出气也……委曲治病,吹以去热,呼以去风,唏以去烦,呵以下气,嘘以散寒,咽以解极。” 自陶弘景之后,历代都有关于六字诀的记述,在六字的发音及与脏腑的配合上,也有不少发展变化。传至唐代名医孙思邈,按五行相生之顺序,配合四时之季节,编写了卫生歌,奠定了六字诀治病之基础。歌云:春嘘明目夏呵心,秋呬冬吹肺肾宁。四季常呼脾化食,三焦嘻出热难停。发宜常梳气宜敛,齿宜数叩津宜咽。子欲不死修昆仑,双手摩擦常在面。 明代以前的六字诀不配合肢体动作,只是单纯的吐纳功夫。自明代以后,六字诀开始有了肢体动作,将吐纳与导引结合起来。六字诀流传到现在,在功法上已形成了较完整的体系:功法理论保持了唐宋以来按中医五行五脏学说来阐述的主体框架,对呼吸口型及发声方法的认识渐趋统一,肢体的动作导引与意念的导引原则上遵循中医经络循行规律。 六字诀与脏腑的关系 呵为舌音正对应于心——火,呼为喉音正对应于脾——土,吹为唇音正对应于肾——水,嘘(嘻)为牙音正对应于肝(胆)——木,呬为齿音正对应于肺——金。“嘻”通少阳经脉,既可疏通胆经,又可疏通三焦经脉。中医认为“少阳为枢”,通少阳即可调理全身气机,三焦的作用正是通行全身诸气。因此,在六字的脏腑对应上,“呵(hē)——心,呬(sī)——肺,嘘(xū)——肝,呼(hū)——脾,吹(chuī)——肾,嘻(xī)——三焦”。六字都为清音平声。 六字诀功法特点 一、读音口型,系统规范 本功法在呼吸吐纳的同时,通过特定的读音口型来调整与控制体内气息的升降出入,形成分别与人体肝、心、脾、肺、肾、三焦相对应的“嘘、呵、呼、呬、吹、嘻”六种特定的吐气发声方法,进而达到调整脏腑气机平衡的作用,在众多气功功法中独具特色。在六字的读音和口型方面,“健身气功六字诀”作了新的

文言文翻译六字诀

文言文翻译,总的来说从四个方面去强化把握。我们可以把它们归结为“一条原则,两点意识,三个要求,八字方法”。在阅读全文之前,我们先用下面的思维导图,了解本文的主要观点: 01一条原则 文言文翻译要坚持“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的原则。 所谓直译,就是将原文中的字词句落实到译文中,译出原文用词造句的特点,甚至在表达方式上也要求与原文保持一致。在难以直译或直译以后表达不了原文意蕴的时候,才酌情采用意译作为辅助手段。 02两点意识 文言文翻译要有语境意识和分点意识。 (1)语境意识。主要是根据语境灵活推断词语的含义和用法,整体翻译。即从宏观上,善于联系前后文推敲判定,整体理解,切忌断章取义,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应当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来翻译文言句子。 (2)分点意识。文言文翻译的句子中往往有重要知识点,阅卷时,每

个知识点翻译正确往往得1分,翻译时注意逐一落实。即从微观上,把握句子的知识点。 这些赋分的知识点,一般包括“字—词—句”三个层面: “字”一般包括:120个实词、18个虚词、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字、通假字等;“词”一般包括:固定短语、古今异义词、同义复词、偏义复词等;“句”一般包括:固定句式、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倒装句等。其中倒装句主要指谓语前置句、宾语前置句、状语后置句、定语后置句。03三个要求 文言文翻译要做到做到“信、达、雅”三个要求。 “信”是指译文要准确无误,就是要使译文忠于原文,如实地、恰当地运用现代汉语把原文翻译出来。 “达”是指译文要通顺畅达,就是要使译文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及用语习惯,字通句顺,没有语病。 “雅”就是指译文要优美自然,就是要使译文生动、形象,完美地表达原文的写作风格。

文言文翻译六字诀

文言文翻译六字诀 1.直:即将文言中的单音节词直接译成以该词为语素的现代汉语的双音节或多音节词。 例如: 原句:更若役,复若赋,则如何?(《捕蛇者说》) 译句:更换你的差事,恢复你的赋税,那怎么样呢? 原句中的“更”、“役”、“赋”可分别译为“更换”、“差事”、“赋税”。 2.留:即保留原文中的专有名词、国号、年号、人名、地名、官名、职称、器具名称等,可照录不翻译。 例如: 原句: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岳阳楼记》) 译句:庆历四年春天,滕子京降职到巴陵郡做郡守。 原句中的“庆历”、“滕子京”、“巴陵郡”等年号、人名、地名均可保留不译。 3.删:即删去不译的词。凡是古汉语中的发语词、判断词、在句子结构上起标志作用的助词、凑足音节的助词等,在现代汉语中没有词能替代,便可删去。 例如: 原句:夫战,勇气也。(《曹刿论战》) 译句:打仗,是靠勇气的。“夫”为发语词,没有实在意义,翻译时删去。 原句: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扁鹊见蔡桓公》) 译句:医生喜欢给没有病的人治病,好拿来夸耀自己的功劳?选 以上两例加点的“之”与“而”,只起语助和连接的作用,无实在意义,应不译。 4.补:即将文言文中省略的词语、句子成分,在译文中适当地补充出来。

例如: 原句: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桃花源记》) 译句:(桃源中人)一见渔人,大为惊奇,问他是从哪里来的,(渔人)一一作了回答。(桃源中有的人)便把(渔人)请到家里,摆酒杀鸡做饭,殷勤款待(渔人)。 5.调:即对文言文中不同于现代汉语句式的特殊句式,翻译时要进行必要的调整,使译文完全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这种方法在古文翻译中用得最多,中考几乎年年考到。 例如: 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 翻译时应调整为“汝之不惠甚矣”,即“你太不聪明了。” 又如:孔子云:何陋之有?(《陋室铭》) “何陋之有”翻译时应调整为“有何陋”,即“有什么简陋呢?” 6.换:即对古今意义相同,但说法不同的词语,翻译时都要换成现在通俗的词语,使译文通达明快。 例如: 齐师伐我。(《曹刿论战》) 这句中的“师”要换成“军队”;“伐”,要换成“攻打”。全句译为:“齐国的军队攻打我们鲁国”。 又如: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出师表》) 这句中的“愚”,要换成“我”;“悉”,要换成“都”;“咨”,要换成“商量”。

文言文翻译六字诀

文言文翻译六字诀 一般来说,翻译古文难度较大,那么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翻译六字诀,应该可以让你有所收获。这六个字是:对、增、删、移、留、换。 对,即对译法 也就是用现代汉语中等值的词去对换被译文言词的方法。如:“宋有富人,天雨墙坏。”(《韩非子.说难》)可译为:“宋国有个富人,天下雨使墙倒塌了。” 增,即增添法 古汉语的词大多数是单音词,翻译时,要把这些文言单音词加以扩充,使之成为现代汉语中的双音词。 例如:“齐师伐我。”(《曹刿论战》) 齐国军队攻打我国。 对于省略了某些句子成分或内容的句子,翻译时,要做必要的补充,意思才完整,语句才流畅。补充的部分应该用括号加以标注。如:“问:‘何以哉?’”(《曹

刿论战》)“问”缺主语和直接宾语,应做补充。译文则为:“(曹刿)问(庄公):‘凭借什么作战?’” 删,即删减法 有的文言虚词,现代汉语没有相当的词表示它,不能硬译。有的文言虚词,现代汉语虽有同它相当的词,但如果勉强译出来,反而使句子累赘。属于这两种情况的文言虚词,翻译时则删去。如: ①夫战,勇气也。(《曹刿论战》) 夫,发语词;也,表示判断的语气词。现代汉语中不用,应删。 ②陈胜者,阳城人也。(《陈涉世家》) 者,起提顿作用。也,表示判断的语气词。现代汉语中的判断句不用这两个虚词,应删。 移,即移位法

将文言句子按照现代汉语语法格式,调整语序。凡是与现代汉语的句法结构形式不一致的文言句子,翻译时不能照原句的语序排列,必须将不合现代汉语的语序部分加以调整。例如: ①战于长勺(《曹刿论战》) “于长勺”应作“战”的状语,应提到“战”前翻译。 ②带长铗之陆离兮,冠切云之崔嵬。(《涉江》) “陆离”是修饰“长铗”的,“崔嵬”是修饰“切云”的,翻译时应移到被修饰的中心语前。 留,即保留法 凡是古今意思相同的词,以及帝号、国号、年号、人名、地名、官名、度量衡单位等,可照录于译文中,不必另作翻译。如: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岳阳楼记》) 句中画横线的词照写不译。

传统六字诀养生法经典练法图解

六字诀养生法经典练法图解 预备式:两脚平行与肩同宽,头正项直,百会朝天,内视小腹,轻合嘴唇,舌抵上腭,沉肩坠肘,两臂自然下垂,两腋虚空,肘微屈,含胸拔背,松腰塌胯,两膝微屈,全身放松,头脑清空,站立至呼吸自然平稳,如Figure 3.1, “松静站立”所示。 Figure 3.1. 松静站立 整套功法都从预备式开始。每变换一个字都从预备式起。每次练功时,预备式可多站一会儿,以体会松静自然,气血和顺之雅境。当放松之时,心中默念、头脑松、肩背松、沉肩垂肘、含胸拔臂、心空、腹松、腰脊松、臀部松、两腿松、膝松、足部松、五趾松、两臂十指都放松。微觉轻微摇摆,松弛如肉之欲坠,呼吸微微绵绵如安睡状态,再开始练功。 呼吸法:六字诀功法一律采用顺腹式呼吸,先呼后吸。呼气时读字,同时提肛缩肾(收腹敛臀,二阴微提),重心自然后移至足跟(此为踵息法),注意不要有憋气感。吸气时,两唇轻合,舌抵上腭,全身放松,小腹部自然隆起,空气自然吸入。气吐尽则胸腹空,天空之清气自然由鼻孔吸入,万不可着意,否则吸气时流入经络之气难以下来,留于头部易头晕,留于胸部易胸闷。所以说呼有意吸无意。无意即顺其自然,头脑空,肌肉松,头顶悬则气下沉。

六个字均用这种呼吸法。 调息:作用是调整呼吸,恢复自然,稍事休息。每个字读六次后调息一次,采用自然呼吸法,舌抵上腭(也可采用顺腹式呼吸)。 具体做法是:两臂从体侧徐徐抬起,手心向下,如Figure 3.2, “调息1”所示。 Figure 3.2. 调息1 待腕与肩平时,以肘为轴使小臂外旋,转至手心向上,如Figure 3.3, “调息2”所示。

Figure 3.3. 调息2 随即曲肘使指尖向上,高度不超过眉毛,再向内划弧,两手心转向下,手指相对,如Figure 3.4, “调息3”所示。

文言文翻译六字诀

文言文翻译,总的来说从三个方面去强化把握。我们可以把它们 归结为“一条原则,两点意识,三个要求”。 一条原则。即坚持“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的原则。所谓直译,就是 将原文中的字词句落实到译文中,译出原文用词造句的特点,甚至在 表达方式上也要求与原文保持一致。在难以直译或直译以后表达不了 原文意蕴的时候,才酌情采用意译作为辅助手段。 两点意识。即语境意识和分点意识。①语境意识。主要是根据语境灵 活推断词语的含义和用法,整体翻译。即从宏观上,善于联系前后文 推敲判定,整体理解,切忌断章取义,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应当做 到“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来翻译文言句子。②分点意识。主要指每 一个知识点往往是1分,切忌笼统应付,应当注意逐一落实。在具体 翻译时,对句子中的每个字词,只要它有一定的实在意义,都必须字 字落实,对号入座。把文言文对换成相应的现代汉语,使字不离词, 词不离句。即从微观上,把握句子的知识点。 句子的知识点又可以按照“字”——“词”——“句”的顺序去落实。 ①“字”一般包括:120个实词、18个虚词、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字、通假字等;②“词”一般包括:固定短语、古今异义词、同义复词、偏义复词等;③“句”一般包括:固定句式、判断句、被 动句、省略句、倒装句等。其中倒装句主要指谓语前置句、宾语前置句、状语后置句、定语后置句。 三个要求。即做到“信、达、雅”三个字。“信”是指译文要准确无误,就是要使译文忠于原文,如实地、恰当地运用现代汉语把原文翻 译出来。“达”是指译文要通顺畅达,就是要使译文符合现代汉语的 语法及用语习惯,字通句顺,没有语病。“雅”就是指译文要优美自然,就是要使译文生动、形象,完美地表达原文的写作风格。

六字诀养生法

六字诀 是一个极简单又很古老的功法,其中的六字即“嘘、呵、呼、呬、吹、嘻”。通过正确地口型呼此六字,其发音所产生的气流振动能激发相应器官(肝、心、脾、肺、肾及三焦所包括的器官)产生共振,促使其相应器官快速排病,并能激发其相应气机,促进经络运行,补气扶正。六字诀治病见效快、效果好,养生保健功效显著,所以自古不仅为中医所推崇,而且为道家、佛家、武术家所接受,并在中医、道家、佛家、武术界广为流传。 关于六字诀的记载最早见于战国时的庄子(约前369-前286年)的《庄子·刻意》:“吹呴(xu)呼吸,吐故纳新,熊径鸟伸,为寿而已矣。”在西汉时期《王褒传》一书中,也有“呵嘘呼吸如矫松”的记载。六字诀较为完整的记载最早见于南北朝时期著名道士、医药学家陶弘景(456~536年)的《养性延命录?服气疗病篇》及隋代京黑先生所撰的《神仙食气金柜妙录》:“时寒可吹,时温可呼。委曲治病,吹以去寒;呼以去热;嘻以去风,又以去痛;呵以去烦,又以下气;嘘以散滞;呬以解极(劳极)”。唐代著名道士、医药学家孙思邈(541或581~682年)的《孙真人卫生歌》:“春嘘明目本扶肝,夏呵心火可自闭,秋呬定收金肺润,冬吹肺肾得平安,三焦嘻却除烦热,四季常呼脾化餐,切忌出声闻口耳,其功尤胜保神丹”。 在后来各个时期的医、道、佛家著作中,关于六字诀的治病养生作用多有记述,如《崇山太无先生气经》说:“…呬属肺,主鼻,有寒热和,依呬吐纳,兼皮肤疮病。…”《赤凤髓》说:“…腰膝冷多阳道微,微微纵气以吹之,不用外边求药饵。”《四时调摄笺》则言:“损有吸以补之法”。若肝脏虚以“嘘”作吸气以补之,若心脏虚以“呵”作吸气以补之,若脾脏虚以“呼”字作吸气以补之,肾虚以“吹”字作吸气以补之,肺虚以“呬”字作吸气以补之。《景岳全书》则言吸气发音补阳,呼气发音补阴,故“阴微不练吸,阳微不练呼。” 明代名医、明太医院医官龚廷贤在《寿世保元》中说:“…以六字诀治五脏六腑之病。其法以呼字而自泻去脏腑之毒气,以吸气而自采天地之清气补气。当日小验,旬日大验,年后百病不生,延年益寿。” 可见六字诀生命力之强,治病养生作用之大,影响之深远。 六字诀在明代以前是没有动作配合的,其功法是单纯的呼吸吐纳法。到了明代以后,才有呼吸与动作相配合的文字资料。如明代胡文焕的《类修要诀》中的“祛病延年六字法”:“肝若嘘时目睁睛,肺知呬气手双擎,心呵顶上连叉手,肾吹抱取膝头平,脾病呼时须撮口,三焦客热卧嘻宁。” 六字诀在改革开放的今天通过各种渠道传入民间,并为民众所接受,为成千上万的人解除了病痛。很多人通过练习六字诀治愈了癌症、肝硬化等疑难杂症,治愈常见病的案例更是数不胜数。 2002年国家体育总局组织有关专家,在不同版本六字诀的基础上,创编了健身气功六字诀,并于2003年开始在全国推广,很快在全国各地体育管理部门、气

文言文翻译六字诀

文言文翻译六字诀文件编码(GHTU-UITID-GGBKT-POIU-WUUI-8968)

文言文翻译六字诀:“留”、“换”、“补”、“增”、“删”、“调”。 1.留:即保留原文中的专有名词、国号、年号、人名、地名、官名、职称、器具名称等,可照录不翻译。 例如: 原句: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岳阳楼记》) 译句:庆历四年春天,滕子京降职到巴陵郡做郡守。 原句中的“庆历”、“滕子京”、“巴陵郡”等年号、人名、地名均可保留不译。 2.直:即将文言中的单音节词直接译成以该词为语素的现代汉语的双音节或多音节词。 例如: 原句:更若役,复若赋,则如何?(《捕蛇者说》) 译句:更换你的差事,恢复你的赋税,那怎么样呢? 原句中的“更”、“役”、“赋”可分别译为“更换”、“差事”、“赋税”。 3.补:即将文言文中省略的词语、句子成分,在译文中适当地补充出来。 例如: 原句: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桃花源记》) 译句:(桃源中人)一见渔人,大为惊奇,问他是从哪里来的,(渔人)一一作了回答。(桃源中有的人)便把(渔人)请到家里,摆酒杀鸡做饭,殷勤款待(渔人)。 4.删:即删去不译的词。凡是古汉语中的发语词、判断词、在句子结构上起标志作用的助词、凑足音节的助词等,在现代汉语中没有词能替代,便可删去。 例如:

原句:夫战,勇气也。(《曹刿论战》) 译句:打仗,是靠勇气的。“夫”为发语词,没有实在意义,翻译时删去。 原句: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扁鹊见蔡桓公》) 译句:医生喜欢给没有病的人治病,好拿来夸耀自己的功劳?选 原句: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愚公移山》) 译句:山北面有个名叫愚公的,年纪将近九十岁了,向着山居住。 以上两例加点的“之”与“而”,只起语助和连接的作用,无实在意义,应不译。 5.调:即对文言文中不同于现代汉语句式的特殊句式,翻译时要进行必要的调整,使译文完全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这种方法在古文翻译中用得最多,中考几乎年年考到。 例如: 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 翻译时应调整为“汝之不惠甚矣”,即“你太不聪明了。” 又如:孔子云:何陋之有?(《陋室铭》) “何陋之有”翻译时应调整为“有何陋”,即“有什么简陋呢?” 6.换:即对古今意义相同,但说法不同的词语,翻译时都要换成现在通俗的词语,使译文通达明快。 例如: 齐师伐我。(《曹刿论战》) 这句中的“师”要换成“军队”;“伐”,要换成“攻打”。全句译为:“齐国的军队攻打我们鲁国”。 又如: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

道家养生气功六字诀

道家养生气功六字诀-----详解 一、六字诀功法的起源 六字诀功法历史久远,流传广泛,从文献考证的依据看,六字诀最早见于南北朝时期梁代陶弘景所著的《养性延命录》。陶弘景是当时著名的道家修炼人士,同时也是一位著名的中医学家。陶氏夙好养生,收集和整理了南朝以前历代有关养生的论述,辑成《养性延命录》。在《养性延命录》中的“服气疗病”部分记载:“纳气一者,谓吸也;吐气六者,谓吹、呼、唏、呵、嘘、呬,皆出气也……委曲治病,吹以去热,呼以去风,唏以去烦,呵以下气,嘘以散寒,咽以解极。”书中还指出:“心脏病者,体有冷热,吹呼二气出之;肺脏病者,胸膈胀满,嘘气出之;脾脏病者,体上游风习习,身痒痛闷,唏气出之;肝脏病者,眼疼愁忧不乐,呵气出之。”这些记载即后世六字诀或六字气诀的起源。 二、六字诀功法的历史演化 自陶弘景之后,历代都有关于六字诀的记述,在六字的发音及与脏腑的配合上,也有不少发展变化。其中较有代表性的如隋代高僧智顗的《修习止观坐禅法要》、唐代孙思邈的《千金要方》、宋代邹朴庵的《太上玉轴六字气诀》、元代邱处机的《摄生消息论》、明代龚廷贤的《寿世保元》、清代尤先洲的《寿世青编》、

近代张锡纯的《医学衷中参西录》等。其中尤以宋代邹朴庵论述最详,他不但对呼吸和读音方法提出具体要求,“念时耳不得闻声”,“念闭低头闭口,以鼻徐徐吸天地之清气”,“吸时耳亦不得闻声”,还加了叩齿、搅海、咽津等预备功。此外,明代以前的六字诀不配合肢体动作,只是单纯的吐纳功夫。自明代以后,六字诀开始有了肢体动作,将吐纳与导引结合起来。例如明代冷谦的《修龄要旨》,胡文焕的《类修要诀》。 此次健身气功?六字诀的编创工作,除吸收众多的古代六字诀经验外,还参考了现代流传的各种六字诀功法,例如养生功六字诀、马家气功六字诀、大雁六字诀、六字真言、八卦气功呼吸八法、五行掌等。在创编过程中,请有关的专家学者对历代嘘、呵、呼、呬、吹、嘻六个字发音的历史演变,以及它们与脏腑的对应关系进行了较为详尽的研究,并对六字诀气功的健身效果做了临床观察。 由于六字诀起源于道家和医家,因此其功法带有道家和医家的学术特点。但其运用又不局限于道家和医家,例如隋代倡导六字诀的天台高僧智顗就属于佛家。 从六字诀练功的特点看,它是以调息为主的气功功法。气功是调身、调息、调心合为—体的身心锻炼技能。明代以后的六字

文言文翻译六字诀大全详解

我们学习并学好的文言文(),学会如何翻译是非常重要的一点。我国清末新兴启蒙思想家严复在其《天演论》中提出“译事三难:信、达、雅”的观点,被奉为后世翻译的准则。简单概括来说,“信”是准确性,需要忠实于文言文原文的内容和每个句子的含义,句句落实;“达”是直观性,即通顺明白,表意明确,语句流畅;“雅”则是文学性,是用简明、优美、富有文采的现代汉语把文言原文的内容、形式和风格准确表达出来。初中语文文言文的学习当中,要力求将“信”和“达”做好,对“雅”的要求相对低一些。 那么,翻译初中语文词句甚至段落,该从何下手呢? 1.留:保留专有名词、人名、地名等,原样呈现 即保留原文言文中的专有名词、国号、年号、人名、地名、官名、职称、器具名称等,可照录不翻译。例如: 原句: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岳阳楼记》) 译句:庆历四年春天,滕子京降职到巴陵郡做郡守。 原句中的“庆历”、“滕子京”、“巴陵郡”等年号、人名、地名均可保留不译。 2.直:古今词义相同,表述相同,直接翻译 即将文言中的单音节词直接译成以该词为语素的现代汉语的双音节或多音节词。如: 原句:更若役,复若赋,则如何?(《捕蛇者说》) 译句:更换你的差事,恢复你的赋税,那怎么样呢? 原句中的“更”、“役”、“赋”可分别译为“更换”、“差事”、“赋税”。 3.补:省略词语、句子成分,适当补充 即将文言文(初中语文文言文精品解题视频,尽在问酷)中省略的词语、句子成分,在译文中适当地补充出来。如: 原句: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桃花源记》) 译句:(桃源中人)一见渔人,大为惊奇,问他是从哪里来的,(渔人)一一作了回答。(桃源中有的人)便把(渔人)请到家里,摆酒杀鸡做饭,殷勤款待(渔人)。 4.删:语气词、判断词、辅助用助词,当删则删

文言文翻译六字诀

文言文翻译六字诀 “留”、“换”、“补”、“增”、“删”、“调” 1.留:即保留原文中的专有名词、国号、年号、人名、地名、官名、职称、器具名称等,可照录不翻译。 例如: 原句: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岳阳楼记》) 译句:庆历四年春天,滕子京降职到巴陵郡做郡守。 原句中的“庆历”、“滕子京”、“巴陵郡”等年号、人名、地名均可保留不译。 2.直:即将文言中的单音节词直接译成以该词为语素的现代汉语的双音节或多音节词。 例如: 原句:更若役,复若赋,则如何?(《捕蛇者说》) 译句:更换你的差事,恢复你的赋税,那怎么样呢? 原句中的“更”、“役”、“赋”可分别译为“更换”、“差事”、“赋税”。 3.补:即将文言文中省略的词语、句子成分,在译文中适当地补充出来。 例如: 原句: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桃花源记》) 译句:(桃源中人)一见渔人,大为惊奇,问他是从哪里来的,(渔人)一一作了回答。(桃源中有的人)便把(渔人)请到家里,摆酒杀鸡做饭,殷勤款待(渔人)。 4.删:即删去不译的词。凡是古汉语中的发语词、判断词、在句子结构上起标志作用的助词、凑足音节的助词等,在现代汉语中没有词能替代,便可删去。 例如:

原句:夫战,勇气也。(《曹刿论战》) 译句:打仗,是靠勇气的。“夫”为发语词,没有实在意义,翻译时删去。 原句: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扁鹊见蔡桓公》) 译句:医生喜欢给没有病的人治病,好拿来夸耀自己的功劳?选 原句: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愚公移山》) 译句:山北面有个名叫愚公的,年纪将近九十岁了,向着山居住。 以上两例加点的“之”与“而”,只起语助和连接的作用,无实在意义,应不译。 5.调:即对文言文中不同于现代汉语句式的特殊句式,翻译时要进行必要的调整,使译文完全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这种方法在古文翻译中用得最多,中考几乎年年考到。 例如: 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 翻译时应调整为“汝之不惠甚矣”,即“你太不聪明了。” 又如:孔子云:何陋之有?(《陋室铭》) “何陋之有”翻译时应调整为“有何陋”,即“有什么简陋呢?” 6.换:即对古今意义相同,但说法不同的词语,翻译时都要换成现在通俗的词语,使译文通达明快。 例如: 齐师伐我。(《曹刿论战》) 这句中的“师”要换成“军队”;“伐”,要换成“攻打”。全句译为:“齐国的军队攻打我们鲁国”。 又如: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出师表》) 这句中的“愚”,要换成“我”;“悉”,要换成“都”;“咨”,要换成“商量”。

六字诀养生

蓬蒿人六字诀气功养生 嘘字功:主肝属木
实症为:头痛、眼温热,肋痛胀,易怒,口干苦。 虚症为:头隐痛,小腹胀痛,阴部痛,便溏尿频,乏力。 呵字功:主心属火 实症为:咽干,口舌生疮,小便黄,心烦热,不眠。 虚症为:心悸、失眠,多梦,自汗,健忘。 呼字功:主脾属土 实症为:脘腹胀满,呕吐,下痢。 虚症为:肌肉无力,消瘦或浮肿,便溏。 呬字功:主肺属金 实症为:肺热痰多,咽肿气壅,口鼻干燥或咳血。 虚症为:易外感,胸背胀痛,言语无力,怕冷,气喘息短,小便 频,常自汗出。 吹字功:主肾属水 肾病主要表现为虚症。

肾阴虚:遗精腰疼,腰腿酸软,痿弱、耳聋、耳鸣或盗汗。 肾阳虚:精冷滑泄,阳痿,腰腿寒冷或浮肿,五更泻,足冷喘息。 嘻字功:主三焦属相火 实症为:舌干,耳聋。胸闷、腹满膨胀、不吐不下,二便不通或 下痢。 虚症为:气短声微,腹痛肠鸣,洞泻不利或泄不止,小便清长或 遗尿。我在临床中按以下几种六字诀配方对症治疗,实践证明效 果是很显著的。
五行相生通治法:
这是最流行最常用最基本的六字诀通用治病法。 六字诀的顺序是 按照五行相生之顺序:嘘、呵、呼、呬、吹、嘻。按此顺序较为 安全实用。每个字吐6次为一遍,6个字36次为一轮。健康人一天 做一轮即可, 治病可根据病情每天吐2到4论。 按此相生顺序为什 么有利于健康呢?因为木生火, 肝气可以生心气, 念嘘音可通肝 之气,念呵可通心之气,以此类推,肝藏血可以济心血,肝的功 能正常可以加强心脏之功能。火生土,即心气生脾气,心阳可以 化生脾阳,使脾的运化功能健全,消化吸收正常,所以人的心情

文言文翻译六字诀

文言文翻译六字诀 文言文翻译六字诀:“留”、“换”、“补”、“增”、“删”、“调”。 1.留。即保留原文中的专有名词、国号、年号、人名、地名、官名、职称、器具名称等,可照录不翻译。 例如: 原句: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岳阳楼记》) 译句:庆历四年春天,滕子京降职到巴陵郡做郡守。 原句中的“庆历”、“滕子京”、“巴陵郡”等年号、人名、地名均可保留不译。 2.直。即将文言中的单音节词直接译成以该词为语素的现代汉语的双音节或多音节词。 例如: 原句:更若役,复若赋,则如何?(《捕蛇者说》) 译句:更换你的差事,恢复你的赋税,那怎么样呢? 原句中的“更”、“役”、“赋”可分别译为“更换”、“差事”、“赋税”。 3.补。即将文言文中省略的词语、句子成分,在译文中适当地补充出来。 例如: 原句: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桃花源记》) 译句:(桃源中人)一见渔人,大为惊奇,问他是从哪里来的,(渔人)一一作了回答。(桃源中有的人)便把(渔人)请到家里,摆酒杀鸡做饭,殷勤款待(渔人)。 4.删。即删去不译的词。凡是古汉语中的发语词、判断词、在句子结构上起标志作用的助词、凑足音节的助词等,在现代汉语中没有词能替代,便可删去。 例如: 原句:夫战,勇气也。(《曹刿论战》) 译句:打仗,是靠勇气的。“夫”为发语词,没有实在意义,翻译时删去。 原句: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扁鹊见蔡桓公》) 译句:医生喜欢给没有病的人治病,好拿来夸耀自己的功劳? 原句: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愚公移山》) 译句:山北面有个名叫愚公的,年纪将近九十岁了,向着山居住。 以上两例加点的“之”与“而”,只起语助和连接的作用,无实在意义,应不译。 5.调。即对文言文中不同于现代汉语句式的特殊句式,翻译时要进行必要的调整,使译文完全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 例如: 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 翻译时应调整为“汝之不惠甚矣”,即“你太不聪明了。”

马礼堂六字诀养生法

马礼堂老先生从开始在全国大面积推广、普及养气功一直到逝世前,当时百万之众的六字诀爱好者及六字诀的有效病例就都是习练这个老版“六字诀养生法”的(蓬蒿人注:除呬字的读音,si 读思改为xie读谢外)。中央电视台播放的《马礼堂养气功电视教学讲座》中的新版“六字诀养生法”,固然是养气功六字诀养生法的进步、提高与发展,但在马老逝世前只是在小范围内教练,并没有大面积推广、普及,(若不是马老的仙逝及当初气功大环境的改变,推广、普及应该会是相当快的,因为那时已经有了相当多的成熟骨干与相当好的群众基础以及良好的社会影响)蓬蒿人认为“新版”对于原来习练过老版“六字诀养生法”的人来说应该是水到渠成……】 六字诀是我国古代的一种养生方法。历代文献对此有不少论述,唐代孙思邈的《千金方》和王昂的《医方集解》两书说的更为简明。主要是在呼气时分别用六个字疏通与调和相关脏腑的经络和气血,以达到健身的功效。我经过几十年的实践和教练了上千人,证实这套功法简便易行,效果显著。对冠心病、高血压(低血压)、肝炎、肠胃炎、气管炎、糖尿病、神经衰弱、骨质增生等慢性疾病,甚至对有的癌症都取得了可喜的效果。 现将功法介绍如下: 预备式:两脚平站,与肩同宽,头正颈直,虚腋,沉肩坠肘,含胸抜背,全身关节、肌肉放松,两膝微屈,呼吸自然平稳(图1)。每变换一字都从预备式起。

呼吸法:腹式呼吸。呼气时,读字、收腹、提肛、缩肾,脚趾轻微抓地,重心在两脚跟;吸气时,两唇轻闭,舌舐上颚,用鼻自然吸气,腹部隆起。此为“踵息法”。六个字都用此法呼吸。 调息:每个字读六次后,调息一次。吸气时,两臂从前方抬起,手心向下(图2);待平举时,翻掌,手心向上,向胸部划弧,同时开始呼气,两手向腹部顺气(图3)。恢复预备式。 下面分别叙述六个字: 发音:“嘘”。xu读需(注一) 口型:两唇微合,,舌尖向前伸而两边向中间微卷(图4). 动作:两手重叠(左手在里,右手在外,女同志相反,下同)。内外劳宫穴相对,以鱼际穴压住肚脐,劳宫穴对丹田。呼气时读“嘘”字,两眼尽力睁大并内视肝区。呼气尽后吸气。做六次(图5)。 经络循行(注2):呼气时,以意领气,肝经之脉气由足大趾外侧大敦穴上行,环绕阴器,经小腹,络胆入肺,上喉咙、眼前额,到百会,沿肺经下行到拇指内侧少商穴。

文言文翻译六字诀

文言文翻译”六字诀“一 一、文言文翻译”六字诀‘详解 文言文翻译“六字诀”:“留”、“换”、“补”、“增”、“删”、“调”。 1.留 即保留原文中的专有名词、国号、年号、人名、地名、官名、职称、器具名称等,可照录不翻译。 例如: 原句: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岳阳楼记》) 译句:庆历四年春天,滕子京降职到巴陵郡做郡守。 原句中的“庆历”、“滕子京”、“巴陵郡”等年号、人名、地名均可保留不译。 2.直 即将文言中的单音节词直接译成以该词为语素的现代汉语的双音节或多音节词。 例如: 原句:更若役,复若赋,则如何? (《捕蛇者说》) 译句:更换你的差事,恢复你的赋税,那怎么样呢? 原句中的“更”、“役”、“赋”可分别译为“更换”、“差事”、“赋税”。

3.补 即将文言文中省略的词语、句子成分,在译文中适当地补充出来。 例如: 原句: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桃花源记》) 译句:(桃源中人)一见渔人,大为惊奇,问他是从哪里来的,(渔人)一一作了回答。(桃源中有的人)便把(渔人)请到家里,摆酒杀鸡做饭,殷勤款待(渔人)。 4.删 即删去不译的词。凡是古汉语中的发语词、判断词、在句子结构上起标志作用的助词、凑足音节的助词等,在现代汉语中没有词能替代,便可删去。 例如: 原句:夫战,勇气也。(《曹刿论战》) 译句:打仗,是靠勇气的。“夫”为发语词,没有实在意义,翻译时删去。 原句: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扁鹊见蔡桓公》) 译句:医生喜欢给没有病的人治病,好拿来夸耀自己的功劳?选 原句: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愚公移山》) 译句:山北面有个名叫愚公的,年纪将近九十岁了,向着山居住。 以上两例加点的“之”与“而”,只起语助和连接的作用,无实

六字诀呼吸法

六字诀呼吸法 Document number:WTWYT-WYWY-BTGTT-YTTYU-2018GT

六字诀呼吸法(养生法)《饭前,饭后半小时内不能练》 要点;用鼻吸气,用口呼气。 用鼻吸气时,双唇微闭,舌抵上腭,用口呼气《读字音》要有声,读字时的声音以自己能听见为好;吸一口气,用口呼读一个字<用口呼读字音时就不要舌抵上腭了》。六个字呼读一遍为一次,连续呼读三次为一个循环,六个字顺序不能更改《切记》。练一个循环结束时,嘻字要再连续呼读三次,然后将双手掌搓热,将双手掌紧贴脸部,上,下为一次,按摩四十九次就算收功了。吸,呼气时要缓慢,当一字呼出时《开始到一口气呼完〉,口型与舌头的位置不能变〈切记〉。该六字诀要用普通话读音,除了第四字“泄”读第四声外,其它五字读第一声<泄字的读音时间要快速在1—2秒>.如果本人身体原因,患气短,气喘等病,那就能吸多长,就读多长的音. 1,嘘〈读需〉治肝病〈属木〉眼睛要瞪的很大; 2,呵〈读科〉治心脏病《属火》眼睛微闭; 3,呼《读乎》治脾脏病〈属土〉眼睛微闭; 4,咽〈读泄〉治肺病〈属金〉眼睛微闭; 5,吹〈读吹〉治肾病〈属水〉眼睛微闭; 6,嘻〈读吸〉调理三焦眼睛微闭。 该六字诀早,中,晚均可练,站,坐,躺都可以,只要空气流通就可;该法每天一次,要持之以恒;如遇身体不适,心闷,腹痛,头痛或其他症状,练一个循环不能见效,可练二到三个循环。不能单独呼读一个字(切记). 六字诀治病的原理; 养气功是我们祖先总结出来的养生大道,散见与经史子集中;六字诀养生法是根据祖国医学天人和一《中国古代哲学中关于天人相互关系的一种学说。指天与人的关系紧密相联,不可分割。强调天道与人道,自然与人为的相通和统一。》,生克制论的理论,按春,夏,秋,冬四时节序,配合五脏《肝,心,脾,肺,肾》属性《西方哲学中一般指属于实体的本质方面的特性。逻辑学上指对象的性质和对象间的关系》,与角,徽,宫,商,羽《古代五音》五音的发音口型,配以呼吸,意念的导引,吐出脏腑之浊气,吸入天地之清气,结合后天之营卫《中医学名词。营指由饮食中吸收的营养物质,有生化血液,营养周身的作用。卫指人体抗御病邪侵入的机能》。推动真气《体内先天存与任,督两脉内之气》,使气血畅行与五脏,六腑之中,以达通淤导滞,散毒解结,调整虚实《泛指内部情况》,修残补缺,身心健康,益寿延年之实效。六字诀是用嘘,呵,呼,咽,吹,嘻六个字来治病的。’《以上摘自"马礼堂养气功荟萃"》

文言文翻译“六字诀”

文言文翻译六字诀:“留”、“换”、“补”、“增”、“删”、“调”。 1.留:即保留原文中的专有名词、国号、年号、人名、地名、官名、职称、器具名称等,可照录不翻译。 例如: 原句: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岳阳楼记》) 译句:庆历四年春天,滕子京降职到巴陵郡做郡守。 原句中的“庆历”、“滕子京”、“巴陵郡”等年号、人名、地名均可保留不译。 2.直:即将文言中的单音节词直接译成以该词为语素的现代汉语的双音节或多音节词。 例如: 原句:更若役,复若赋,则如何?(《捕蛇者说》) 译句:更换你的差事,恢复你的赋税,那怎么样呢? 原句中的“更”、“役”、“赋”可分别译为“更换”、“差事”、“赋税”。 3.补:即将文言文中省略的词语、句子成分,在译文中适当地补充出来。 例如: 原句: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桃花源记》) 译句:(桃源中人)一见渔人,大为惊奇,问他是从哪里来的,(渔人)一一作了回答。(桃源中有的人)便把(渔人)请到家里,摆酒杀鸡做饭,殷勤款待(渔人)。 4.删:即删去不译的词。凡是古汉语中的发语词、判断词、在句子结构上起标志作用的助词、凑足音节的助词等,在现代汉语中没有词能替代,便可删去。 例如: 原句:夫战,勇气也。(《曹刿论战》) 译句:打仗,是靠勇气的。“夫”为发语词,没有实在意义,翻译时删去。 原句: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扁鹊见蔡桓公》)

译句:医生喜欢给没有病的人治病,好拿来夸耀自己的功劳?选 原句: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愚公移山》) 译句:山北面有个名叫愚公的,年纪将近九十岁了,向着山居住。 以上两例加点的“之”与“而”,只起语助和连接的作用,无实在意义,应不译。 5.调:即对文言文中不同于现代汉语句式的特殊句式,翻译时要进行必要的调整,使译文完全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这种方法在古文翻译中用得最多,中考几乎年年考到。 例如: 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 翻译时应调整为“汝之不惠甚矣”,即“你太不聪明了。” 又如:孔子云:何陋之有?(《陋室铭》) “何陋之有”翻译时应调整为“有何陋”,即“有什么简陋呢?” 6.换:即对古今意义相同,但说法不同的词语,翻译时都要换成现在通俗的词语,使译文通达明快。 例如: 齐师伐我。(《曹刿论战》) 这句中的“师”要换成“军队”;“伐”,要换成“攻打”。全句译为:“齐国的军队攻打我们鲁国”。 又如: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出师表》) 这句中的“愚”,要换成“我”;“悉”,要换成“都”;“咨”,要换成“商量”。

中医养生六字诀:记住这六个字 健康长寿离你不远

可能大家都觉得中医养生很神秘,但其实中医养生其中自有奥妙,并不是你想的那样复杂。中医养生有六字诀:顺、静、修、调、补、固,真正领会并做到这几点,健康长寿就离你不远了。 “顺”:养生跟着季节走 古人认为,人身体的变化与四季轮回是一致的,因此饮食起居、衣食住行必须与季节相适宜。《黄帝内经》说:“顺天时地利。”这里的“时”,指的是四时阴阳,具体说就是春夏养阳、秋冬养阴。要养肺、养阴,早卧早起,情绪须安宁,否则会伤肺。 “静”:让心安静下来 现代人喜欢生活得热热闹闹,每天时间都安排得满满的,生怕孤独和寂寞。其实,这种浮躁的生活对健康极为不利。《黄帝内经》说:“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人安静下来,可以减少很多不必要的消耗,特别是“气”的消耗,做到身体“节能”,这样才能预防疾病、益寿延年。 大家不妨把生活节奏放慢,采取静坐、闭目养神的方式来静养身、慢养心。 “修”:修身行善烦恼少 《易经》里说:“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殃。”其实就是平时积德行善、豁达大度的人,往往能和这个世界和谐相处,能减少很多烦恼,心情愉悦。可见,修身养性,宽以待人,淡泊名利,对别人好,自己收获的将是健康、快乐和长寿。 “调”:多做深长呼吸 人难免会遭遇营养失衡、过度劳累、病邪袭来等诸多不良因素,这时候就要用到“调”字了。《黄帝内经》说,应该根据四季的变化调养精神意志,调养七情六欲。其中还强调了呼吸的调节,即“调息”,练习呼吸吐纳。 养生建议:建议大家平时多做深长、缓慢、均匀的呼吸。可以练习“丹田息”,鼻子吸气后,通过意念把气送到下丹田气海的位置,即在肚脐下1.5寸。然后再把气慢慢呼出来。练习“丹田吸”的同时,吞咽唾沫,配合调津,保健效果更好。 “补”:有补有泻最健康 古人推崇用滋补药物调理阴阳、脏腑、气血,原则有三,一是先辨证,二是食补为先,三是补、泻结合。 中医讲药食同源,所有食物都有调理身体的作用。从味道说,酸味补肝,苦味补心,甜味补脾,辛味补肺,咸味补肾。从颜色论,红色补心,黑色补肾,黄色补脾,绿色补肝,白色补肺。 中医讲药食同源,所有食物都有调理身体的作用。从味道说,酸味补肝,苦味补心,甜味补脾,辛味补肺,咸味补肾。从颜色论,红色补心,黑色补肾,黄色补脾,绿色补肝,白色补肺。 “固”:固精、固气、固神 固精,就是要保护肾气,最重要的是节欲。固气,一要减少耗气,少说话;二要多晒太阳,补充阳气;三要多做有氧运动,增加氧气;四睡眠能养五脏之气,绝对不能熬夜;五要通过饮食带来水谷之气,多喝补血补气营养粥,里面加入了黑米、红米、糯米、小米、赤豆、荞麦、大黄米、大麦米以及桂圆、红枣、核桃、莲子、葡萄干等天然有机食品,坚持喝能达到气血双补的目的! 固神,就要调养七情,不“过喜、过怒、过思、过悲、过恐”,情绪控制好了,身体才会少受伤害。 养生并不是遥不可及的,注意日常的一些小的事情就能达到很好的养生效果,记牢这个六字诀:顺、静、修、调、补、固,其实养生很简单! 胃怕什么

文 言 文 翻 译 五 步 法

文言文翻译五步法 江西省于都县实验中学谢观长 纵观这几年的高考,文言文翻译是必考题型,一般是10分。根据我的教学经验来看,学生对这一考点普遍感到头痛。学生要么不会解答,要么胡乱解答。得分都较低。的确,文言文翻译是个难点。针对考纲对这一考点的“字字落实”的要求和翻译“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的原则,我总结出文言文翻译的“五步法”。 第一步:会意。 首先通读全句,理解全句的大意。应当回归原文,结合具体的语境理解,而不能据句“会意”。我们要初步了解句子的内容、情感倾向、语气等信息,以期获得对句子的整体把握。如:我闻忠善以损怨,不闻作威以防怨。(2008 江西卷) 这句话在原文第一段,是子产阐述为政观点时所说。根据语境,我们可以知道整句话说的是子产听到过的对待怨恨应当和不应当采取的方法。能这样理解,也就大致把握了全句的大意。 第二步:找点。 高考对这一考点的评分是根据评分细则中规定的赋分点来据点给分的。明了大意之后,接着要仔细琢磨、分析这个句子,寻找“得分点”、“赋分点”。为了准确找到“得分点”,提高得分率,我们有必要弄清高考文言文翻译通常的“赋分点”有哪些。根据这几年的高考题来看,主要有以下几种。 1、理解句子的关键点或难点的若干常用实词。以一词多义词为主,而这个词义又不是特别常见的。如: (1)、夫子若有不豫色然。(“豫”:快乐,愉快。07福建) (2)、奇之,立许字以女。(“许字”:婚事。05山东) (3)、比敕公千条万端,何意临事悖乱。(“比”:近来。“敕”:告诫。08江苏) 2、句中词类活用的现象。如: (1)、兄为君则君之,已为君则兄之可也。(“君”“兄”:都是名词的意动用法。08全国1)(2)、时陶侃为散吏,访荐为主簿,相与结友,以女妻侃子瞻。(名词活用为动词,“嫁”,08广东) 3、状语后置句、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判断句、被动句等特殊句式。如: (1)、欲潜师就尚于江南,并兵御之。(“于江南”是状语后置,08江苏) (2)、近日之事,衅难将成,赖陛下英明速断,故罪人斯戮。(“罪人斯戮”,宾语前置,应是“斯戮罪人”。08全国2) (3)、良欲籍农故为兵者,民大恐。(“故为兵者”为“农”的后置定语,译为“原先当过兵的农民”) (4)、闻太子所欲用周者,欲绝王之喜好也。(“……者……也”判断句,05天津) (5)、晖刚于为吏,见忌于上,所在多被劾。(“于为吏”状语后置,“见……于……”“被”是被动句,05广东) 4、固定句式。如: (1)、其李将军之谓也!(“……之谓也”是固定句式,译为“说的是……”) (2)、谥号所以垂之不朽,大行受大礼,细行受细名。(“所以”是固定句式,译为“用来……的”,08宁夏、海南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