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国大典中的第一排领导人全是国家副主席

开国大典中的第一排领导人全是国家副主席
开国大典中的第一排领导人全是国家副主席

《开国大典》中的第一排领导人全是国家副主席,从左至右依次是:朱德、刘少奇、宋庆龄、李济深、张澜、高岗。油画《开国大典》是董希文的心血之作,党和国家领导人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等亲切接见了他。毛泽东称赞道:“是大国,是中国。我们的画拿到国际上去,别人是比不了的,因为我们有独特的民族形式。”1953年,《人民日报》在头版的重要位置发表了油画《开国大典》,也是这一年,人民美术出版社将《开国大典》印成油画在全国发行。《开国大典》第一次改动是在1954年“高饶事件”之后。作为国家副主席、政治局委员的高岗于同年年初被撤销职务,8月自杀身亡,此后又被开除出党。“高饶事件”中国革命博物馆要求董希文修改《开国大典》,将画面上的高岗形象抹掉。《开国大典》中的第一排领导人全是国家副主席,从左至右依次是:朱德、刘少奇、宋庆龄、李济深、张澜、高岗。因为高岗站在前排最边上,抹去后构图差异不大,整体艺术损失也不大,为了不使画面损坏,董希文在其它油画上做了多次实验后才动笔,删掉了高岗的画像。就这样六位副主席剩下五位,从左至右依次是:朱德、刘少奇、宋庆龄、李济深、张澜。高岗的位置被一盆菊花取代。修改后的油画,在建国10周年时,印制了邮票。1963年,人民美术出版社发行了年画,后来还印制了纪念币、金银币等。《开国大典》的第二次修改是在“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刘少奇成了党内最大的“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被打倒。1972年“四人帮”在美术界的代理人,通知董希文在画面上去掉刘少奇。这个修改工程就更难了,因为不是简单地去掉一个人,而且要另外补上一个人,还要牵动旁边的人。更为难的是董希文在文革后被打成反动学术权威,1969年,他被安排在北京钢厂劳动,非人的折磨,外加翻砂的劳累,使他胃溃疡穿孔,胃被切除了3/4。1970年被确诊为患了癌症,手术后虽然情况尚好,但体力衰弱,实在难以负担这样繁重的精神和体力劳动。然而他仍然拖着被病痛折磨的身体,到博物馆亲自进行修改,经过修改后删掉了刘少奇画像,在刘少奇的位置上改画了董必武,建国时期的六位副主席只剩下四位。1978年人民美术出版社发行了这一版的的年画。因为这一版是“文革”时期的见证,使用时间只有一年。1973年著名画家董希文病势,这一次修改版竟然成了画家的“绝笔”。很遗憾,等到刘少奇得到平反昭雪之日,董希文已不幸逝世,他再也不能亲自在《开国大典》上恢复刘少奇的形象了《开国大典》的第三次修改是在,粉碎“四人帮”后的1979年,刘少奇的冤案得以平反昭雪,本着实事求是、还历史本来面目的原则,中国革命博物馆征得上级同意,决定将《开国大典》恢复原貌。但董希文的原作因在“文革”中蒙受不实之词的连累,作了很大的改动,难以恢复原貌,董希文家属也不同意在原作上再改动。为尊重这个意见,博物馆只好委托著名画家靳尚谊修改,当时靳尚谊忙于其他事情,便推荐了北京青年画家阎振铎、叶武林。他们在《开国大典》的复制品上画上了刘少奇和高岗。至此,《开国大典》终于恢复原貌——这就是我们今天在中国革命博物馆展览厅里所见到的《开国大典》(复制品),而原作则存放在中国革命博物馆的画库里。第三次修改的《开国大典》画面临摹的很逼真,但仔细看,在色彩的处理,绘画的风格,人物神态等方面,还是与第一版有所区别,毕竟不是出自于原作画家之手。这一版的的油画没有发行年画,只是一些报刊、挂历、电话磁卡、旅游门票印制了这一版的宣传画。

油画《开国大典》历经几次风风雨雨的磨难,董希文在创作《开国大典》这幅油画时,不会想到他的命运始终和政治事件相牵连,因为政治,他的美术作品要得到毛泽东的审查(油画《开国大典》);因为政治,他不得不对作品做了荒谬的挖、补、填、涂;为了政治,他也不得不为自己的所作所为做出模糊解释。董希文是职业美术家,又是职业美术匠。他可以在美术领域内做最无忌的恣肆,但在文革期间他一直和政治相连,一直用政治的尺度衡量自己的美术作品。《开国大典》是特殊时期被扭曲的艺术和政治关系的见证,也是共和国历史的见证。

董希文简介

1914年6月27日生于浙江绍兴柯桥光华楼。曾就读于杭州芝江大学土木工程系,苏州美

术专科学校,上海美术专科学校,越南河内巴黎美专分校,1939年毕业于国立杭州艺术专科学校本科。先后师从林风眠、颜文良、刘海粟、常书鸿等。1943年任敦煌艺术研究所研究员,三年间临摹敦煌壁画数百幅。1946年,经吴作人、李宗津推荐,应徐悲鸿邀请到国立北平艺术专科学校任教。1947年,参加“反内战”的爱国学生运动,与艺专同学一道上街游行。1949年,画家为迎接北平解放,刻印、散发了数百万份宣传画,10月1日在天安门广场参加开国大典,亲眼目睹新中国成立的壮丽场面,萌生了创作《开国大典》的激情。代表作还有《春到西藏》、《千年土地翻了身》、《红军不怕远征难》、《百万雄师过大江》等。后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第二届全国政协委员。1957年,在“反右斗争”中被留党察看两年。“文革”中,被打成“反动学术权威”,在北京钢厂劳改,因过度疲劳,胃溃疡穿孔,经首都医院抢救八小时才苏醒过来,在做了胃切除四分之三的大手术后不到半年,又回到劳改农场,数月后诊断为癌症晚期,1973年1月8日,病逝。

《开国大典》第一课时教学实录

《开国大典》第一课时教学实录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典礼、协商、诞生、汇集、瞻仰”等词语。 2.理清课文脉络,了解课文大意。 3.学习课文第一段,感受典礼的盛大与隆重,感受人们参加典礼的激动、兴奋心情。 4.正确、流利朗读课文。初步了解场面描写的方法。 教学重点:了解课文大意,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 教学难点:体会重点词句所包含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每年的 10月1日是什么节日吗? 生:10月1日是国庆节。 师:那么谁又知道1949年的10月1日是个什么日子呢? 生:开国大典。 师:这一天,在天安门广场举行隆重的开国大典。 师:同学们,开国大典中的“典”是我们课文的生字。写“典”时,我们要注意些什么?(板书)“典”字这一横要直,要能支撑整个字,下面两点要注意呼应。 师:“典”在这儿是什么意思? 生:典礼。 师:大典是什么意思?

生1:规模非常大的典礼。 生2:隆重的典礼。 师:开国是什么意思? 生1:新中国成立。 生2:创建国家。 师:新中国成立举行的盛大的典礼。 师:同学们,我们每学习一篇课文,首先要把题目读懂,因为课文是文章的眼睛,又叫“题眼”。这是我们学课文必要注意的。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师:同学们,今天让我们走进激情燃烧的岁月,随着作者的描绘,走进这盛大的典礼场面。(投影)学习这篇课文我们带着怎样目标来学习呢? (课件出示:学生自由读,明确目标) 师:请大家捧起书本,把课文读通读顺。 生:(自由朗读)。 师:读完的请举手!还有两三位同学没有读完,不要紧。在学习过程中老师还留有时间给你读。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反馈自学情况: 师:同学们,刚大家读得很认真。字词你们会读了吗?这些二类字你们会读吗?(课件出示) 生:会! 师:好!我来检查一下。谁来当小老师? 生:个别读,开火车读。

开国大典教案教学设计

开国大典教案教学设计 6、开国大典 教材简析 《开国大典》通过对新中国成立盛况的记叙,表达了全国人 民为新中国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情感。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主要内容,正确领会课文中心思想,感受开国大 典中,人民群众热爱党、热爱领袖、热爱新中国的思想感情,了解新中国成立的伟大意义。 2.学会3个生字,理解20个词语,学习排比句。学有余力 的学生可认识双关句。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6~8自然段。 重点与难点 重点:体会开国大典盛况,正确领会课文中心思想。 难点:含义较深的句子理解。 教学方法:讲授法、朗读法等。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数:3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掌握3个生字,理解部分新词。

2、掌握课文大意,按发展顺序给课文分段。 3、学习第一段,感受会场上喜庆的气氛。 教学过程: 一、解题 1、出示课题,读题。 2、理解题意。开国:建立新的国家;典:典礼,郑重举行的仪式;大典:隆重的典礼。 3、根据课题提出疑问。 二、自学 要求:1、读通课文,学会字词。 2、划出课文中解释课题的一句话。 3、课文写了哪几个场面?划出场面间的连接句。 4、解决疑难,发现疑难。 三、交流 1、试说课题意思。 2、分段。(根据会场、典礼、阅兵、游行四个动人场面可以分为四段) 教案设计 3、交流疑难,解决部分问题。随机学习生字新词。 四、阅读(第一段) 1、指名分节读课文。 2、从哪些地方看出这是“大典”?

3、选择一句,读出庄严、隆重、热烈的气氛。 4、随机学习重点句。 五、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第一段。 2、完成作业本第1、2题。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感受开国大典中,人民群众热爱党、热爱领袖、热爱新中国的思想感情。 2、背诵第6~8自然段。 教学过程: 一、阅读第二段。 1、理清典礼过程。 默读本段,理一理典礼的过程。 (典礼开始,领导就位)——(奏国歌)——(毛主席宣布政府成立)——(升国旗,鸣礼炮)——(宣读公告) 简要叙述开国大典的典礼过程。 2、自由读,感受人民群众的心情。(激动、兴奋、喜悦) 3、划出反映人们心情的句子,理解基础上练习朗读。 二、阅读第三段 1、自由读,用一个词概括阅兵式的特点,划出写人民群众观看阅兵式心情的句子。

开国大典 精选导学案

扁滘小学语文科五年级上学期学案(502)主备人:邓审核人: 26开国大典 班级:姓名:第周星期 学习目标: 1、认识5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理解“典礼、委员、协商、外宾、 诞生、电钮、瞻仰、飘拂、汇集、庄严、宣告、欢呼”等词语。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抄写课文第7自然段。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毛泽东的伟人风采,体会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激 动、自豪的思想感情。 4、学习场面描写的方法。 学习重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毛泽东的伟人风采,体会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激 动、自豪的思想感情。 2、学习场面描写的方法。 第一课时 课前预习 1、我能准确地把课文读3遍。第一次读正确,第二次读流畅,第三次读得有感 情。 2、我能把14个生字组词。 3、我能根据拼音写出下列生字词。 diǎn lǐwěi yuán xi?shāng wài bīn huìjídàn shēng àn zhào yùdìng ( ) ( ) ( ) ( ) ( ) ( ) ( ) ( ) pái liabōlàng bào fāfan d?u zhuāng yán diàn niǔ xuān gào huān hū( ) ( ) ( ) ( ) ( ) ( ) ( ) ( ) sùlì zhān yǎng sù jìng piāo fú xuǎn jǔ qí bīng gāo cháo cì xù( ) ( ) ( ) ( ) ( )( )( ) ( ) jiù wai guāng míng g?ng chǎn dǎng wàn shuǐqiān shān sì miàn bā fāng ( ) ( ) ( )( )( ) pái shān dǎo hǎi ( ) 4、我能理解下面的词语。(联系上下文;拆词法;换词法;查字典) 开国大典:典礼: 城防部队:观礼台: 擎:五更天: 就位:肃立: 瞻仰: 父母为我评分()签名:_______学习组长签名:__________ 课堂学习 探究一:

开国大典片段教学

《开国大典》教学实录 设计理念: 《开国大典》这篇文章篇幅较长,我从课文的重难点入手,突出重点,突破难点,长文短教。课堂中再有机地拓展到课外内容,从各方面了解祖国成立的相关资料,了解旧中国屈辱的历史,再一次体会当时举国上下,人们当家做主的那种自豪的感情。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增加感性认识;教学时利用声像资料创设情境、引导想象、体会心情、激发感情,再抓住文中的重点词反复研读,以达到教学目的。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抓住场面描写中群众激动、兴奋的表现和主席言行的语句感受人民对领袖的无比爱戴和为新中国诞生而欢欣鼓舞的感情。 2、学习场面描写的方法。 教学重点与难点:透过一个个场面,体会人民群众激动、自豪的心情。 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入 师:上节课,我们初读了《开国大典》这篇课文,了解了开过大典的大概过程。整体感受到了这个典礼的盛大和隆重,也感受到了参加典礼的人们那种激动、兴奋的心情。但课文又是怎么写出这种热烈、激动、庄严的场面,怎么表现毛主席的伟人风采的呢?这节课,就让我们先走进“典礼仪式”主体部分这个场面,好好感受一下这种气氛。 二、品读“典礼仪式” 1、上节课我们了解到典礼仪式主体部分,主要写了哪三个内容?你说,对了,你今天的表现真不错,继续努力哦。(板书:宣告、升旗、公告三个内容) 2、同学们,现在请用心默读课文的5—10自然段,一边读一边感受会场盛大隆重的气氛,把最能让你感受到这种气氛的语句勾画下来。 师:同学们们从哪些地方感受到了会场的气氛?你说。 嗯,山倒海的掌声,为谁而想起? 三十万人的目光一齐投向谁?。 师:“一齐”什么意思。请你。 师:三十万人的动作一样,有人指挥吗?生:没有 师:这就叫“不约而同”啊。这三十万人有着什么不约而同的情感,才会有这不约而同的掌声和目光?你说,对,那是对毛主席的无限热爱,也是对新中国的无限热爱。 来大家一起把这三十万人的情感读出来。生读。 文中还有没有描写人们热爱领袖的句子?你说。 哦,在第十自然段的第三句:(出示)他读到“选举了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

开国大典教学设计_6

《开国大典》教学设计 之二 佚名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整体感知,理清文章的脉络。 教学目标: 学习课文中的10个生字和10个新词;理清文章的脉络,概括各部分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一、启发谈话,激发兴趣。 1、播放《开国大典》的电影片断。 2、启发谈话:这段电影中哪些镜头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3、教师简介当时的背景资料(也可以让学生畅谈):1949年10月1日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日子,是我们国家的生日。在中国共产党,在伟大领袖毛泽东的领导下,我们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这三座大山的压迫,全中国人民翻身解放,当家作主人,过上了幸福自由

的生活。所以这一天对我们每一个中国人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这一天,在天安门广场举行了盛大的开国大典。今天,我们通过学习课文来了解当时的盛况。 二、初读课文,检查学生预习情况。 1、检查生字词掌握情况。(给带点的字注音) 城楼檐下汇集擎着红旗毛泽东电钮瞻仰。 检查时注意让学生说出字的读音、部首,再查几画、字义和组词,这个字哪处易写错。以上诸项可做为本年级学习各课之前的预习作业,借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2、订正读音。 聂荣臻乐声直奔 3、说说以下各词的意思: 开国大典:开,创建;典:典礼。创建国家的重大典礼。 典礼:郑重举行的仪式,如,开学典礼,开业典礼。 城防部队:守卫城市的军队。 观礼台:被邀请参观典礼的看台。 擎:举。 五更天:大约早晨四五点钟。

就位:到自己应到的位置上。 迎风招展:本课指的是红旗迎着风翻动。 汇集:会合,聚集。 排山倒海:排,推开。把高山推开,把大海翻过来。形容力量强、声势大。 肃立:恭敬,庄严地站着。 瞻仰:恭敬地看。 4、自由读课文。 5、交流预习后的初步感受。 三、揭示课题,指导学生自学讨论。 1、齐读课题,说说题目的含义。 2、默读课文,布置思考题: 投影出示思考题: (1)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描写开国大典的盛况的? (2)讨论课文讲了几部分内容? (3)找出不理解的句子划下来。 3、交流自学情况。

开国大典优秀教学设计

《开国大典》教学实录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会读会写。 2、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抄写课文第七自然段。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伟人风采,体会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入 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26课开国大典,齐读课题。生读。 师:注意典是个生字。典在这儿是什么意思?在哪儿见过这个词语? 生:……结婚典礼毕业典礼开学典礼 师:典的前面加上一个“大”字,这会是怎样的典礼? 生:隆重的、盛大的 师:再来看“开国大典”,你读懂了什么? 生:这是新中国成立时隆重而盛大的典礼。 师:带着这样的体会再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 1、我会认 师:预习是学习的开始,课前完成预习卡的同学请举手。 举起的可都是会学习的小手,考考你。课件出示字词。 生读 师评价:读得真好,字正腔圆,作为奖励,你带大家读一遍。 2、我会写 师:看来咱们都是词语掌握小能手,生字都会认了,写的怎么样呢?老师课前检查了同学们的预习卡,写得真好,不仅漂亮美观,而且干净整洁,看起来赏心悦目。但老师发现“瞻”这个笔画比较多的字出现了问题。在写这个笔画多的字时注意占格。看老师写,(师板书)把这个字在本子上写一写。 学生写,师提醒:遇到笔画比较多的字时不要着急,一笔一画,工工整整,这样写出来的字才能方方正正、美观大方。 (夸学生占格准、写字舒展大方) 3、我会想 师:我们继续交流预习卡的第三部分,谁能根据提示说说你对课文的概括。课件出示 (生根据预习填空,根据学生填空板书:会场布置典礼仪式阅兵式、群众游行。) 师:多会读书啊,你们选用的词语不仅准确,而且想当精炼。在今后的语文学习中,就可以像这样:理清文章顺序,抓住主要事件情节,用最简练的语言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内容。(课件出示) 师:这不是简单的四个短语,每个短语的背后都呈现着生动的场面。这节课,就让我们先走

小学语文优质课开国大典课堂实录及评课

小学语文优质课开国大典课堂实录及评 课 课前2分钟,用多媒体播放配有中华历史五千年画面的歌曲《我们拥有一个名字叫中国》)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在古老的中国,1949年是震撼人心的—年。正如歌中所唱,五千年的日月星辰,黄河曾多少次荡涤沧桑大地,可没有哪一次改朝换代可以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这次壮举媲美。你们听:(播放课件: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画面和录音)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就是亿万人民迈向新生的脚步声,这一年历史为新中国拉开了帷幕。 今天,就让我们满怀豪情一同回到那激动人心的1949年(出示课题:开国大典)

评点:教师充满激情地娓娓导入,和毛主席宣告新中国成立的画面、录音浑然一体,自然会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思维马上集中到课文中来。 师:现在同学们打开书,我们看教材第一部分”历史性的盛会’请大家自由读课文,想一想,通过读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学生自由读课文) 师:不忙回答,为了帮大家更好地理解课文,老师带大家到这次大会的会场上去看一看。 生l:我知道了这一历史性盛会指的是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

商会议,它是1949年9月在北平召开的。 生2:我知道了参加这次大会的代表有600多人,他们代表了全国人民。 生3:我知道了这次大会是为新中国的诞生而召开的,也就是说这次大会的任务是为新中国的成立作准备工作的。 生4:我还知道了这次大会做出了五项决定: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选举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北平改名为北京;五星红旗定为国旗;《义勇军进行曲》定为代国歌。 评点:课文内容显巨学生生活较远,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一定困难。教学时,借助于情境的创设再现课文所描绘的生活画面,使学生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 26 开国大典》 公开课导学案_0

《开国大典》教学设计 【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叶圣陶先生指出:语文教学“所应当着眼的不只是故事的开端、发展和结局,硬是生字难句的理解和文章方法的摄取。凡是学习语言文字,不着眼于语言形式,只在内容上寻求结果是劳力多而收获少。”因此,本节课从语言形式入手,抓文本的三个复叠词语:欢呼、一齐、接着,让学生感受典礼的盛大,以及体会群众激动、喜悦的心情。 【学习内容分析】 《开国大典》是一篇经典老课文,是一篇鼓舞人心的新闻特写,描写了1949年10月1日在首都北京举行开国大典的盛况,记叙了新中国成立时亿万民众欣喜若狂、激动自豪的感人场面。作者借三十万人民的心声,表达了这样一个主题:新中国成立是我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伟大时刻,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文章文笔流畅,层次清楚。 【学生情况分析】 由于课文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远,学生对新中国诞生前后的历史背景知识了解甚少,那么理解课文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场面描写所表现的思想感情,自然就成了教学难点。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读准生字,读通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过程与方法:重点学习典礼的主体部分,体会典礼的盛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抓住重点词句(复叠词语)体会人们热爱新中国、热爱领袖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重点学习典礼的主体部分,体会典礼的盛大。 2、抓住重点词句(复叠词语)体会人们热爱新中国、热爱领袖的思想 感情。 【教学难点】

抓住重点词句(复叠词语)体会人们热爱新中国、热爱领袖的思想感情。【教学准备】课件、搜集的资料 【教法】 为完成教学目标,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在教学中,我引领学生抓课文中的复叠词语,以“欢呼”为主线,帮助学生理清课文顺序,品“一齐”、“接着”的妙用,使学生深化体验。这样既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再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法】 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体地位,自学生字、新词;多种方式朗读课文;让学生通过读——想——体这三个环节,来学习课文,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又充分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有效地展开了与文本的对话。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整体感知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26课《开国大典》(板书课题,齐读) 2、我们理清了文章的记叙顺序:会场、典礼、阅兵、游行 3、天安门广场披上了节日的盛装,出示,齐读。 4、广场上最壮丽的景色,男女生分读。 5、游行的群众兴高采烈地汇集广场: 齐读:到了正午,天安门广场已经成了人的海洋,红旗翻动,向海上的波浪。 二、抓“欢呼”、“一齐”、“接着”感悟“万民欢腾”情景 师:下午三点,典礼开始,第一项:典礼盛况;第二项:阅兵式;第三项:群众游行 这三项共同表达了普天同庆,万民欢腾的场面。(板书:普天同庆万民欢腾)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作者用的最多的是复叠词语。

开国大典教学设计,窦桂梅

篇一: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窦桂梅 第一课时 一、“走近圆明园” 1.我住在清华园,在离我家50米的地方,有一片废墟,叫(板书“圆明园”)。打开书,看这两幅废墟图,你会有怎样的感受?这些感受源于一个词──毁灭(板书,指导学生注意笔顺)。从题目看,重点写的是“毁灭”。再读课题。 2.让我们走近圆明园。读课文。 (1)注意指导书中的生字,提示文中的连接词及分号等。 (3)可以读读第129页的词语盘点,老师把以上词语补充完整。 3.从最后一段课文引入:这片废墟已经在风雨中伫立一百四十多年。文中的哪句话概括了圆明园损失的程度?(提示连接词“是??也是??”和“文化”) 4.圆明园里究竟有些什么,说毁灭的是不可估量的价值?(加问号)让我们一起“走进圆明园”。 二、“走进圆明园” (一)体会圆明园“不可估量”的价值 1.同学们知道圆明园的面积有多大吗?据老师了解占地面积有458.9公顷。圆明园相当于多少个这么大的教室?这么大的面积,有些什么?(圆明园的面积相当于1万多个这么大的教室。) 2.课文1-4段,说说圆明园有些什么。 (1)抓“三园”,理解“众星拱月”(看图,不愧是万园之园!) (2)有??也有??(看图,金碧辉煌。大到宏大无比,小到精美绝伦。) (3)有??也有??(看图,理解象征。既有城市的,也有乡村的,尽收眼底。) (4)不仅有??还有??(看图,西洋景观。空间上,既有国内,又有国外。) (5)上自??下至??(看图,珍宝字画。时间上,展示几千年的精华。) 教学设计与评析jiaoxueshejiyupingxi语文(五年级)培训资料4.圆明园的价值,涵盖文学、绘画、雕塑、建筑等,真是“不可估量”,不愧是“举世闻名”。 5.所以说,圆明园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6.那好,读课文,让我们感到,通过你的介绍,它的的确确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引领学生注意体会那些连接词,读出一种自豪感。) 第二课时 1.圆明园举世闻名,是博物馆,也是艺术馆。一说到“艺术”,就会想到──(美) 2.回味“众星拱月”的万园之园── 3.回味金碧辉煌的殿堂和玲珑剔透的楼阁── 4.回味“象征”城市风光和山乡村野── 5.不仅仅这些,圆明园还有著名的四十个景点呢。我们只选20处景观看一看。(课件)(1)如果一处一处参观得需要多少天啊。你打算住几天? (2)先游览看看仿造风景名胜建造的景观。选择一处说说感受。(课件) (3)再游览根据诗人建造的景观。选几处景观讲讲。(课件) 6.法国大作家雨果眼中的圆明园是怎样的呢?(课件) 7.书中概括地说──“圆明园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 8.现在,回过头来再读课文,让我们一起和你陶醉在这恍若月宫的圆明园中。(读略) 9.把书上概括圆明园的两句话用“是??也是??”连起来变成一句话。 10.朗读,陶醉在这瑰宝和精华之中!(读略) 11.面对这人间奇迹,你心中一定升腾起一种情感。圆明园拥有的是什么?(“文化”。)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开国大典》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

7.开国大典 【教学目标】 1.会写1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汇集、宣告、旗帜、检阅”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心情。 3.学习文章中有关场面描写的写作方法。 4.体会人民群众热爱党、热爱毛主席、热爱新中国、热爱解放军的思想感情,了解新中国成立的伟大意义。 【教学重难点】 1.理解文章内容。 2.通过学习文中描写毛主席和群众的点面结合的写法,学习场面描写。 3.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情感。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情,导入新课 1.师:同学们,你们知道1949年的10月1日是什么日子吗?(学生结合课外搜集的相关资料简单说一说。) 2.师:1949年10月1日,是我们新中国的诞生之日。这一天,世界的目光都集中到了天安门广场,因为在这里,新中国举行了隆重的开国大典。(课件出示图片:开国大典的情景)现在,就让我们走进这一天,去看看当时的情景,感受那激动人心的盛况吧! 二、自学课文,扫清生字词障碍 1.出示学习要求。 (1)自由朗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不熟悉的字多拼读几遍。 (2)借助字典掌握生字的字形,注意字的书写。 (3)通过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词典的方法理解词语。 (4)标出自然段序号,不理解的句子可以做上标记。

2.学生按要求自主学习。 3.指名交流自学成果。 三、理清脉络,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思考:课文是按照怎样的顺序记叙开国大典的?哪一部分是全文的重点内容?(课文是按照开国大典进行的顺序记叙的。典礼进行时的部分是全文的重点。) 2.按照开国大典进行的顺序,理清课文脉络。 第一部分(第1~4自然段):写开国大典之前天安门广场的情况。 第二部分(第5~10自然段):写开国大典上毛主席向全世界庄严宣告:新中国诞生了。 第三部分(第11~13自然段):阅兵式盛况。 第四部分(第14自然段):写天安门广场灯火辉煌的景象和群众游行的情况。 第五部分(第15自然段):开国大典结束后,光明充满了整个北京城。 3.朗读第二部分,思考:这部分内容是按怎样的顺序记叙的? (典礼开始,奏国歌;毛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升国旗;宣读公告。) 4.根据课文记叙的顺序,指名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5.本文先讲了典礼开始前会场上的情况,然后讲,接着讲的盛况,最后讲。 四、总结全文,布置作业 1.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师生共同总结读后感受。 2.积累文中描写开国大典盛况的词语和句子。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影片导入,烘托氛围 1.播放《开国大典》的影片片段。谈一谈影片中哪一个镜头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刻。 (预设:毛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时,全场人们一齐欢呼的场面给我留下的印象最深刻,表达了中国人民无比激动、自豪的感情。) 2.今天,我们一起穿梭时空隧道回到那一天,感受开国大典时天安门广场上的壮观场景。

【部编版】六年级上语文 《开国大典》公开课精彩课堂实录

《开国大典》精彩片段 师:你真是一位了不起的小记者,一听就十分专业。毛主席宣告的场面非常有意义,所以一定要拍下来。今天老师就给同学们带来了记录当时情景的油画和毛主席宣告的声音,我们一起来听一听,看一看吧!(课件播放油画图片、音频文件)师:请同学们再来把毛主席的话读一遍。 生:(齐读)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 师:会场上还响起了《义勇军进行曲》。正是这战斗的声音,曾经鼓舞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奋斗。 师:简简单单的一句话包含了多少内容呀。透过这句话,我们仿佛来到了硝烟弥漫的战场,仿佛看到了奋勇前进的身影。你看到了吗? 生:自由说。 师:正是因为他们抛头颅,洒热血,前赴后继,用生命换来了新中国的成立,换来了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站在天安门城楼上这庄严的宣告。 生:(齐读)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 师:听着这样庄严的宣告,人民群众的反应会是怎样呢?(板书:群众) 生:(齐读)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使全场三十万人一齐欢呼起来。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经过无线电的广播,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使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 师:请同学们看大屏幕,自由地读读这段话,谈谈你的体会。 生:我发现这里出现了两次“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它起到强调的作用。 师:对。你说得很好。反复强调是一种表达方法。诗歌中经常用到,它起到增强语气的作用。你能读一读吗? 师:是啊!这反复强调正是突出了这宣告的庄严,这声音的雄伟。(板书:庄严雄伟)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师:除了这句话的重复,你还有别的发现吗? 生:我发现“一齐”出现了两次。我体会到人们很激动。 生:我发现了有两个“使”。“使全场三十万人一齐欢呼起来”,“使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群众们欢呼雀跃,我能感受到他们当时非常激动……(板书:激动)

《开国大典》教案_教案教学设计

《开国大典》教案 本文是关于《开国大典》教案,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理解词语。 2.正确领会课文中心思想,感受开国大典中,人民群众热爱党、爱领袖、热爱新中国的思想感情,了解新中国成立的伟大意义。 3.学习掌握场面描写的方法。 教学重点: 1.体会开国大典盛况,学习课文按事情发展顺序记叙的方法,正确领会课文中心思想。 2.感受毛泽东的伟人风采,体会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1.加深对含义较深句子的理解。 2.掌握场面描写的方法。 教学时间: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中的生字及词语,能正确读写生字组成的词语。 2.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初步了解场面描写的方法。 3.能按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给课文分段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1949年10月1日这一天是什么日子吗?这一天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日子,是我们国家的生日。从1949年10月1日这一天起,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们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压迫,全中国人民翻身解放,当家作主人,过上了自由幸福的生活。所以这一天对我们每一个中国人来讲都是十分重要的。今天我们通过对课文的学习了解

当时在天an门广场举行了隆重的开国大典的盛况。(观看一分钟左右的影片)(二)快速默读课文,找出生字词。 擎(qíng)钮(nǐu)瞻(zhān) 聂(niè)党(dǎng) (三)说说以下各词的意思: 开国大典:开,创建;典:典礼。创建国家的重大典礼。 典礼:郑重举行的仪式,如,开学典礼,开业典礼。 城防部队:守卫城市的军队。 观礼台:被邀请参观典礼的看台。 擎:举。 五更天:大约早晨四五点钟。 就位:到自己应到的位置上。 迎风招展:本课指的是红旗迎着风翻动。 汇集:会合,聚集。 排山倒海:排,推开。把高山推开,把大海翻过来。形容力量强、声势大。 肃立:恭敬,庄严地站着。 瞻仰:恭敬地看。 (四)再次默读课文,掌握课文主要内容,划分段落。 学生讨论:课文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描写开国大典盛况的? 课文是按照开国大典之前、大典进行中、大典结束这样的顺序安排材料的。大典进行中是全文的重点部分。这一部分又按大典进行程序写了三个内容,即:第一,毛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第二,五星红旗徐徐升起;第三,毛主席宣读中央人民政府的公告。写完这三件事,写阅兵式的盛况,再写天an门广场灯火辉煌,群众游行的情况,最后写大典后光明充满北京城。 按以上顺序分段: 板书 会场1——4段 典礼5——10段

《开国大典》第一课时教学设计_教案教学设计

《开国大典》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感受开国大典时,人民群众热爱党、热爱领袖、热爱新中国的思想感情。 2、学习生字词。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同学们,每个星期一,我们都要在学校的广场上举行升旗仪式,此时,我们的心情是多么激动啊!你们知道时谁在什么地方升起了我们伟大祖国的第一面五星红旗吗? 2、对呀!我们的伟大领袖毛主席带领全国人民推翻了国民党的黑暗统治,建立了伟大的新中国。1949年10月1日,在北京举行了开国大典。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从此诞生了。 3、解题: 板书课题,齐读。 典?大典?分别是什么意思?(创建国家的重大典礼。)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完成练习,课件出示: 时间:_________________ 地点:_________________ 参加成员:_______________

参加人数:_______________ 大典内容:_______________2、交流:时间:1949年10月1日。 地点:北京。 参加成员: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副主席、各位委员、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体代表、工人、农民、商人、市民、各校师生、各机关工作人员、城防部队、外国来宾。 参加人数:30万人。 大典内容:会场、大典、阅兵、游行。 过渡: 就让我们来到会场,看看会场的布置吧! 三、学习第一段 1、读读第二、三自然段,当解说员,介绍一下会场: 生自由准备→看课件准备→指名学生说→齐读。 2、读第四自然段,思考: 你有什么感受?从哪些词句体会到的? 生自由准备→交流分析→小节板书。 形成如下板书: 成员多、来得早、人数多、热情高、秩序好。 四、总结延伸 天an门广场上人如此之多,气氛如此热烈,我们一起期待大典的到来吧!

开国大典教学设计和反思

“开国大典”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开国大典》是教科版教材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本单元以“解放战争”为人文主题,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领悟场面描写和人物描写的一些基本方法”为语言训练目标,安排了《千里跃进大别山》《开国大典》《董存瑞舍身炸碉堡》《淮海战役的支前大军》这四篇课文。其中,《开国大典》记叙1949年10月1日在首都北京举行开国大典的盛况,揭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历史意义。全文共15个自然段,场面描写是课文的一大特点:群众进场、举行典礼、阅兵式、群众队伍游行等众多场面都描绘得有声有色,令人激动万分,突出了开国大典的喜庆、庄严、隆重、热烈气氛。记叙详实、条理清楚、用词准确是课文的另一大特点。 学情分析: 课文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远,学生对新中国诞生前后的历史背景知识了解甚少。体会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为教学的难点。 教学目标: 1.在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的基础上,把课文读得有感情。 2.重点学习典礼的主体部分,初步了解场面描写的方法。 3.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人们热爱新中国、热爱领袖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在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的基础上,把课文读得有感情。 教学难点:重点学习典礼的主体部分,初步了解场面描写的方法。 教学策略:通过学生课前预习、课中展示、教师适时点拨、课后检测的方式完成本节课的学习。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情感 1.揭示课题,板书:开国大典。 2.解释课题,齐读课题。二、整体感知,自 主发展 默读课文:课文一共描写了几个场面?试着用最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 2.提出自主学习中困惑的问题。 3.根据困惑问题确立学习目标:重点学习典礼的主体部分,初步了解场面描写的方法。 三、小组合作,品词析句

《开国大典》教案优质课完美版

《开国大典》教学设计之七 第一课时 ↘谈话激情,导入新课 ①同学们,你们知道1949年的10月1日是什么日子吗? 学生结合课外收集的相关资料简单汇报已有知识。 ②过渡:(出示图片:中国贫穷落后、人们衣衫褴褛的情景。) 师:在旧中国,人民吃不饱、穿不暖,过着暗无天日、牛马不如的生活。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经过长期的浴血奋战、不懈的奋斗努力,我们终于翻身解放了,从此人民当家做了主人,过上了幸福的生活。1949 年10月1日,是我们新中国的诞生之日。这一天,世界的目光都集中到了天安门广场,因为在这里,新中国举行了她那隆重的开国大典。(出示图片:开国大典的情景。) 师:现在,就让我们走进这一天,去看一看当时的情景,感受一下那激动人心的盛况吧!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①练习读课文,自学生字,了解课文大意。 a.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边读边思考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b.反馈自学生字词情况。 正确连线,解释词语,练习造句,找出近义词: 擎檐瞻 qǐnɡqínɡzhān yán 擎着:往上托;举。(造句练习) 瞻仰:恭敬地看。(造句练习) 分别找出“汇集”、“擎着”、“提着”的近义词。 ②质疑解疑。 简单问题当时解决,和理解课文有关的问题,引导学生随着深入学习课文时再解决。 ↘细读课文,品味理解 ①练习分段。 a.默读思考:课文是按照什么样的顺序描述开国大典盛况的?按照课文的叙述顺序分段。 b.学生讨论。 明确:课文是按照开国大典之前、大典进行中、大典结束这样的顺序安排材料的。 第1段:大典前天安门广场的情况。 第2段:大典中毛主席宣告、升国旗、宣读公告。 第3段:阅兵式盛况。 第4段:天安门广场灯光辉煌的景象和群众游行队伍的情况。 第5段:大典结束后光明充满整个北京城。 ②披文入境。 此时此刻,你就是一名参加开国大典的摄影记者,你会选拍哪几个难忘的镜头?为什么? 明确七个镜头: 大典前的会场;毛主席宣告;升国旗;读公告;阅兵式;群众游行;大典结束。 ③合作研读。 请选拍相同镜头的同学组成学习小组,通过合作给这些照片配上解说词(口头准备)。

《开国大典》教学设计(详细讲解)

《开国大典》教学设计(详细讲解)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无比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并领悟文章按事情的发展顺序记述、重点突出、有详有略的表达方法。 2、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体会重点语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第七自然段。 3、帮助学生认识“渠、钮、帜、聂”;会写“防、耸、旗、擎、渠、钮、徐、帜、融、检、司、缓”;理解“典礼、城防部队、擎、徐徐上升、缓缓、就位、肃立、瞻仰”等词语。 教学重、难点: 1、体会开国大典盛况,正确领会课文的思想感情。 2、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体会重点语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引入新课。 1、出示课题,读题。 2、理解题意。开国:建立新的国家;典:典礼,郑重举行的仪式;大典:隆重的典礼。 3、介绍时代背景。 (放一段《开国大典》电影片段然后介绍。)中国共产党自1921年成立以来,领导全国人民为推翻压在头上的三座大山进行了可歌可泣的顽强斗争。八年抗战,多少英雄儿女前赴后继、浴血奋战、保家卫国;三年的解放战争,中国人民终于推翻了蒋介石的反动统治,迎来了全国的大解放,迎来了“开国大典”的盛况。从此,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了。

要求: 1、自己读课文,学会字词。 2、划出课文中解释课题的一句话。 3、课文写了哪几个场面?划出场面间的连接句。 4、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 三、反馈交流。 1、说说开国大典分为几个场面? 2、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开国大典的? (按照开国大典进行的顺序记叙。根据会场、典礼、阅兵、游行四个动人场面写的。) 3、交流疑难,解决部分问题。 四、学习第一部分。 1、朗读课文第一部分。 2、读完这段你有什么感受? 理解重点句: “总数达三十万人。” “丁字形的广场汇集了从四面八方来的群众队伍。” “他们清早到了北京车站,一下火车就直奔会场。” “天安门广场已经成了人的海洋,红旗翻动,像海上的波浪。” (理解:到会群众范围广:“四面八方、汇集”而来;来得早:早上六点钟就入场;到会人数多:成了人海;热情高:直奔,五更天摸着黑;次序好:按照预定的地点排列。) 3、选择一句,读出庄严、隆重、热烈的气氛。 五、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第一部分。 2、抄写生字新词。 第二课时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八组26开国大典(第1课时)导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

教学思路(纠错栏)学习目标: 1、认识5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典礼、委员、协商、外宾、诞生、电钮、瞻仰、飘拂、汇集、庄严、宣告、欢呼”等词语。 2、提高阅读的速度和水平,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抄写课文第七自然段。 学习重难点:从课文的学习中去感受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毛泽东的伟人风采,体会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 知识连接: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简称政协,它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重要组织形式。1949年9月举行了第一次全体会议,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制订了具有临时宪法性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和其他法律制度,选举产生了以毛泽东为主席的中央人民政府,宣告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1949年10月1日,这一天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日子,是我们祖国的生日。从这一天起,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人民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翻身解放,当家作了主人,过上了自由幸福的生活,所以把每年的10月1日定为国庆节。 54门大炮齐发,一共28响54门礼炮代表我国54个民族(我国现有56个民族。54个是根据当时的统计数字),28响标志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英勇奋斗的28年(中国共产党从1921年建立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正好经历了28年的历程)。 导学过程: 一、预习导学(课外)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大体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2、利用各种工具书自学生字新词。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抄写课文第七自然段。 二、自主、合作、探究(课内) 1、想想课文是按什么顺序描写的?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交流识记生字的不同方法。 3、小组合作学习,勾画出场面描写的句子,说说你的体会。 三、达标检测 1、听写词语 典礼、委员、协商、外宾、诞生、电钮、瞻仰、飘拂、汇集、庄严、宣告、

开国大典教学设计窦桂梅

篇一: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窦桂梅 第一课时 一、“走近圆明园” 1.我住在清华园,在离我家50米的地方,有一片废墟,叫(板书“圆明园”)。打开书,看这两幅废墟图,你会有怎样的感受?这些感受源于一个词──毁灭(板书,指导学生注意笔顺)。从题目看,重点写的是“毁灭”。 2.让我们走近圆明园。 二、“走进圆明园” (一)体会圆明园“不可估量”的价值 1.同学们知道圆明园的面积有多大吗?据老师了解占地面积有458.9公顷。 (1)抓“三园”,理解“众星拱月”(看图,不愧是万园之园!) (2)有??也有??(看图,金碧辉煌。 (3)有??也有??(看图,理解象征。 (4)不仅有??还有??(看图,西洋景观。 (5)上自??下至??(看图,珍宝字画。 6.那好,读课文,让我们感到,通过你的介绍,它的的确确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第二课时

2.回味“众星拱月”的万园之园── 3.回味金碧辉煌的殿堂和玲珑剔透的楼阁── 4.回味“象征”城市风光和山乡村野── 5.不仅仅这些,圆明园还有著名的四十个景点呢。 (2)先游览看看仿造风景名胜建造的景观。 (3)再游览根据诗人建造的景观。 6.法国大作家雨果眼中的圆明园是怎样的呢?(课件) 10.朗读,陶醉在这瑰宝和精华之中!(读略) 11.面对这人间奇迹,你心中一定升腾起一种情感。 (二)体会圆明园的“不可估量的损失” 1.然而(引读课文):1860年10月6日── 2.“统统”掠走,是怎么“掠”? 3.有没有查到资料的,举个例子说说?出示一段真实的资料,请读一读。 4.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毁坏,是怎么“毁”的? 5.根据学生所说,再次出示资料。 6.这还没完,敌人为了销毁罪证,放火把圆明园烧了,大火烧了三天三夜,圆明园只剩一片灰烬!(课件:抢劫)

开国大典教学设计

《开国大典》微型课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读准“典礼、协商、诞生、擎着、汇集、瞻仰、飘拂、宣告”等词语。 2.理清文章脉络,了解课文是按照典礼前à典礼中à阅兵式à群众游行这样的顺序来记叙开国大典的,并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3.通过抓住重点词语、结合背景资料、朗读等方法感受毛泽东的伟人风采,体会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 4.学习场面描写及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表现人物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1.理清文章脉络,了解课文是按照典礼前à典礼中à阅兵式à群众游行这样的顺序来记叙开国大典的。 2.通过抓住重点词语、结合背景资料、朗读等方法感受毛泽东的伟人风采,体会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 新课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今天咱们来学习一篇新课文,请同学们跟老师一起写课题。注意“典”是一个什么结构的生字。 谁能说说,“典”在这里是什么意思?(典礼)“典”前面加上一个“大”,这是怎样的典礼?(隆重、盛大)让我们再来看看“开国”,你又读懂了什么?(这是新中国成立的典礼) 是呀,这隆重、盛大的典礼正是为了迎接新中国的诞生而举行的。这是象征着一个国家诞生的庆典,这是意味着一个国家的人民将要拥有新生活的庆典。带着这样的理解,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课前,同学们都做了预习,相信这些词语一定难不倒大家。《课件》 谁能当小老师领着大家读一读第一行。在这一行里,有一个字的读音特别容易读错,跟老师一起读。齐读。 :咱们来接读第二行。在这一行里,有个字特别容易写错。伸出你的手,和老师一起书空写一写,。咱们一起再来读读这些词语,一个词语读一遍,声音干脆有力。 2.何为场面描写 同学们我们来看“瞻仰”这个词,“瞻仰”是一个表

《开国大典》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开国大典》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1、同学们,每个星期一,我们都要在学校的广场上举行升旗仪式,此时,我们的心情是多么激动啊!你们知道时谁在什么地方升起了我们伟大祖国的第一面五星红旗吗? 2、对呀!我们的伟大领袖毛主席带领全国人民推翻了国民党的黑暗统治,建立了伟大的新中国。1949年10月1日,在北京举行了开国大典。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从此诞生了。 3、解题: 板书课题,齐读。 典?大典?分别是什么意思?(创建国家的重大典礼。)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完成练习,课件出示: 时间:_________________ 地点:_________________ 参加成员:_______________ 参加人数:_______________ 大典内容:_______________ 2、交流: 时间:1949年10月1日。 地点:北京。 参加成员: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副主席、各位委

员、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体代表、工人、农民、商人、市民、各校师生、各机关工作人员、城防部队、外国来宾。 参加人数:30万人。 大典内容:会场、大典、阅兵、游行。 过渡: 就让我们来到会场,看看会场的布置吧! 三、学习第一段 1、读读第二、三自然段,当解说员,介绍一下会场: 生自由准备看课件准备指名学生说齐读。 2、读第四自然段,思考: 你有什么感受?从哪些词句体会到的? 生自由准备交流分析小节板书。 形成如下板书: 成员多、来得早、人数多、热情高、秩序好。 四、总结延伸 天安门广场上人如此之多,气氛如此热烈,我们一起期待大典的到来吧! 【板书设计】 26、开国大典 会场 大典 阅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