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医毒理学和毒物分析

法医毒理学和毒物分析
法医毒理学和毒物分析

毒理学(toxicology)是一门研究外源性化学物对生物体损伤作用规律及其机制的综合科学。

法医毒理学(forensic toxicology)是一门主要应用毒理学及有关学科的理论和技术,研究与法律有关的自杀、他杀和意外或灾害事故引起中毒的学科。药物滥用、环境污染、医源性药物及食物中毒等涉及个体或群体人身伤亡的,也是其研究内容。

法医毒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法医常见的毒物的性状、中毒的原因、毒理作用、中毒量和致死量、中毒血浓度、中毒性病变、毒物化验检材采取、保存、送检,中毒或中毒死亡方式的法医学鉴定等。

法医毒理学的任务:1.确定是否发生了中毒;

2.确定是何种毒物引起中毒;

3.确定进入体内毒物的量,并判断是否足以引起中毒或死亡;

4.分析毒物进入机体的途径和形式;

5.推断中毒或中毒死亡方式,是否自杀、他杀、意外灾害。

为完成上述问题,鉴定人员必须进行:1.案情调查;2.现场勘查;3.中毒存活者检查和死亡者尸体的检验;4.毒物分析检材的收集、保存、送检及分析结果的评价。

毒物与中毒

一、定义

毒物(poison)是指在日常接触条件下,以较小剂量进入机体后,能与生物体之间发生化学或物理化学作用,导致机体组织细胞代谢、功能和(或)形态结构损害的化学物质。

一般把生物(动植物、细菌、真菌)体内形成的、可损害其他生物体的物质称为生物毒素(toxin),以区别人工合成的毒物。毒物与非毒物之间并无绝对的界限。世上没有无毒的物质,只有无毒的使用方法。

中毒(poisoning,intoxication)机体由于毒物的作用,器官、组织、细胞代谢、功能和(或)形态结构遭受损害而出现的疾病状态称为中毒。因中毒而导致的死亡称中毒死(death from poisoning)。

二、毒物的分类

混合分类法主要按毒物的毒作用方式、来源、和用途进行分类。

1.腐蚀性毒物以局部腐蚀作用为主要毒作用的毒物如:强酸、强碱、酚类、

硝酸银、铜盐。

2.金属毒物又称实质性毒物,以损害器官组织的实质细胞为主,并产生不同

程度形态学变化的金属毒物。如砷、汞、铅、钡、其他重金属盐类。

3.脑脊髓功能障碍性毒物指进入机体发挥作用后,改变脑脊髓功能而出现中

毒症状的毒物,如巴比妥类、吩噻嗪类

4.呼吸功能障碍性毒物

5.农药

6.杀鼠剂

7.有毒动物

8.有毒植物

9.细菌和真菌毒素

按毒物的化学性质分类

1.挥发性毒物

2.非挥发性毒物

3.金属毒物

4.阴离子毒物

5.其他毒物

按毒物的毒理作用分类

1.腐蚀性毒物

2.实质性毒物

3.酶系统毒物

4.血液毒物

5.神经毒物

按毒物的应用范围

1.工业性毒物

2.农业性毒物

3.环境污染物

4.食用化学物和食品毒素

5.日用品和嗜好品

6.药物和医疗用品

7.生物毒素

8.军事毒物

9.放射性元素

中毒的原因和类型

在法医工作时间中,常根据中毒的原因或方式将中毒分为以下几种:1.自杀中毒;2.他杀中毒;3.意外中毒;4.药物滥用;5.环境与食品污染;5.医源性药物中毒。

急性、亚急性、慢性中毒

根据毒物进入机体后毒物作用的快慢分为:

1.急性中毒(acute poisoning)一般指24h内,生物机体一次或多次摄入或接触毒

物导致的中毒。

2.慢性中毒(chronic poisoning)通常指少量多次接触或摄入毒物在3个月以上而导

致的中毒

3.亚急性中毒(subacute poisoning)介于急性与慢性中毒之间的中毒。

凡能使机体发生中毒症状的毒物的最小剂量或最低浓度,称为该毒物的中毒量(toxic dose)或中毒浓度(toxic concentretion)。凡能致机体中毒死亡的毒物最小剂量或最低浓度称为该毒物的致死量(lethal dose)或致死浓度(lethal concentration)。

随着新型、低毒的毒物不断出现,其人体中毒或死亡的案例较少,其中毒量或致死量的资料缺乏。人们往往通过动物实验来获取资料,常见的参数有:半数致死量(LD50):指能引起一组受试动物半数中毒死亡的剂量。常用来表示急性毒性的大小,LD50越小,表示毒物的毒性越强。半数致死浓度(LC50)是指能引起一组受试动物在经呼吸道接触毒物一定时间后,死亡一半动物所需的浓度(mg/m3)。绝对致死量(LD50),指能引起一组受试动物全部中毒死亡的最低剂量。由于同一群体中,不同个体对毒物的耐受性有差异,因此一般不用LD100来进行毒物毒性高低和不同毒物的毒性比较。最小致死量(minimum lethal dose,MLD)指能引起一组受试动物个别中毒死亡的最小剂量。最大耐受量(maximal tolerance dose,MTD)指一组受试动物中,不引起动物死亡的最大剂量。

决定是否中毒或中毒死亡最有价值的是进入体内,或更准确的说是吸收入血中的毒物量。引起中毒反应的血中最低浓度称为该毒物的中毒血浓度(toxic blood level)。引起中毒

死亡的血中的最低浓度则称为该毒物的致死血浓度(lethal blood level)。

毒性及其分级

毒性(toxicity)是表达一种毒物造成机体损害的能力。国际上对毒物的急性毒性分级标准不统一。WHO分级标准如下表1

我国食品毒理分级标准如表2

我国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如表3

毒物的吸收、分布、转化、转运和排泄。

毒物死后再分布及毒物死后产生

毒物死后分布(postmortem distribution)指中毒死亡当时毒物在尸体内的分布状态,或称死亡当时毒物分布。其法医学意义为:1毒物分析检材采取;2死亡时相判断;3入体途径推断。

毒物死后再分布是指毒物在尸体内浓度的改变过程,特别是指心血中毒物浓度的变化。多种毒药物可存在死后再分布如地高辛、吗啡、乌头碱、地西泮、氯氮平、氯氮卓地芬尼多、毒鼠强、亚甲二氧基甲基苯丙胺、氯胺酮、利多卡因、布比卡因、普罗帕酮和异烟肼等,死后心血所测得的浓度明显高于生前的摄入量或死亡当时的血浓度,且随死亡时间的增加,毒药物浓度不断增高。

死后再分布机制不明,有以下几种可能:1.梯度浓度扩散;2.死后血液流动;3.微生物作用。

死后再分布的存在不否认心血在毒物鉴定中的作用,单纯取心血中毒药物浓度推断中毒血浓度可能会出现偏差。常同时去外周血或骨骼肌进行参照检测,并结合案情、现场情况及尸检所见综合评定。

毒物死后产生(postmortem production of poison)是指由于腐败、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分解,在尸体和保存检材中产生醇类、硫化氢或氰化物等生前未服用毒物的现象。主要机制为碳水化合物分解和蛋白质分解。受尸体或检材埋藏时间、方式、地点、温度、死亡原因和微生物等因素的影响。

醇类中毒

一、乙醇中毒中毒量为78-80g,致死量为250-500g,中毒血浓度为100mg/dl,致死血浓度

在400-500mg/dl。一般用顶空GC检测。

毒理作用主要是抑制中枢神经系统。首先抑制皮质功能,使大脑的高级整合能力受影响,出现稳定性、协调性、反应性、运动功能、知觉功能等降低及自我控制能力的消失,

可呈一时性兴奋状态。当乙醇进一步加强时,皮质下中枢、小脑及脊髓受累,出现分辨力、记忆力、洞察力、视觉、注意力及语言等功能失常。重度中毒时芫荽血管运动中枢和呼吸中枢抑制。呼吸中枢麻痹是引起死亡的主要原因。乙醇还能使血管扩张、血流增加,这是由于血管运动中枢受抑制和乙醇代谢产物刺激,引起组胺升高。

在某些药物合用后会产生协同作用,这些药物包括巴比妥类、地西泮、氯氮棹等苯骈二氮杂棹类安眠药、吩噻嗪类安眠药、甲喹酮、格鲁米特、甲丙氨酯、阿片类毒品及其他呼吸功能抑制剂或麻醉剂。

慢性乙醇中毒可发生酒精性肝病、酒精性脑病、酒精性心肌病、并发高血压、中风、冠心病、慢性胃炎及胰腺炎。乙醇可通过胎盘屏障,引起胎儿中毒,有饮酒习惯的母亲易生育智能迟钝的子代或畸形胎儿,称为胎儿酒精综合症。

安眠镇静药

一、苯骈二氮杂棹类

弱安定药物,常用作抗焦虑药物,解除焦虑、抗癫痫作用,长期使用可产生依赖性,可用GC、HPLC检测(254nm)。

1,4-苯骈二氮杂棹类:

地西泮(安定)

氟西泮(氟安定)

硝西泮(硝基安定)

氯硝西泮(氯硝安定)

奥沙西泮(去甲羟基安定)

氯氮棹(利眠宁)

氯氮平()

三唑仑苯骈二氮杂棹类:

三唑仑(三唑安定)

艾司唑仑(舒乐安定)

阿普唑仑(甲基三唑安定)

二、吩噻嗪类

强安定药物,常用作治疗精神疾病,具有镇静、镇吐、镇痛作用。长期使用可产生依赖性。可用HPLC检测(254nm)。

吩噻嗪类:

异丙嗪(非那根)

氯丙嗪(冬眠灵)

奋乃静

三氟拉嗪

氟奋乃静

泰尔登

三、巴比妥类

可用GC、HPLC检测(215nm)

巴比妥类:

巴比妥

苯巴比妥

戊巴比妥

异戊巴比妥

司可巴比妥(速可眠)

丙烯巴比妥

环已巴比妥(安眠朋)

四、其他弱安定药物

甲丙氨酯(安宁、氨甲丙二酯)、格鲁米特(道力顿、苯乙哌啶酮、戊亚胺)、甲喹酮

农药中毒(除虫除草剂)

在急性中毒中,农药中毒居首位;而在农药中毒中,有机磷农药中毒占大多数,其中剧毒的甲胺磷和对硫磷中毒占有机磷农药中毒的60%。

农药按用途分为杀虫剂(insecticide)、杀菌剂(fungicide)、杀鼠剂、除草剂、植物生长调节剂(plant grouth regulator)。

按化学结构分为有机磷类、有机氯类、有机氮类、有机硫类、砷制剂类、氨基甲酸酯类、拟除虫菊酯类等。

我国禁用农药:○1敌枯双、普特丹:致畸作用。○2二溴乙烷、杀虫脒:致癌作用。○3二溴氯丙烷:致突变和致癌作用,致男性精子减少、不孕。○4蝇毒磷:高毒农药,不得喷洒蔬菜。○5艾氏剂、狄氏剂、六六六、滴滴涕:高残留有机氯农药。○6氟乙酰胺、四甲基二砜四胺(毒鼠强):对人畜有剧毒,易二次中毒。○7有机汞(如氯化乙基汞、醋酸苯汞)及有机锡类(如三苯基锡、三丁基锡):高毒杀菌剂,可引起神经系统损害。

一、有机磷农药中毒

中毒机制:

1.对乙酰胆碱酯酶的抑制有机磷进入机体后,主要抑制体内胆碱酯酶,使其失去

活性,从而丧失分解乙酰胆碱的能力,乙酰胆碱在体内蓄积,引起神经系统功能

紊乱的中毒表现。其进入机体后,磷酸根与ChE的活性中心结合,形成磷酰化

ChE。分为二步:第一阶段,酶的抑制是可逆的,形成可逆的复合体,第二阶段,

形成一个磷酰化的ChE,酶的抑制不可逆。有机磷中毒后如不及时抢救,酶在几

分钟或几小时内老化,是磷酰化胆碱酯酶的磷酰化基团的一个烷氧基断裂,形成

更稳定的单烷氧基磷酰化胆碱酯酶,成为老化酶。此时即使使用ChE复能剂也

不能恢复酶的活性。

2.对神经靶酯酶的抑制某些种类的有机磷农药,在中毒1-2w后,部分病人可发

生周围神经病称为有机磷迟发型神经病

3.对心肌的损伤

4.免疫毒理机制

5.其他毒性作用

中毒症状有机磷中毒可导致三个时相的神经毒性作用

1.急性胆碱能危象在中毒后立即出现,是急性有机磷中毒的主要临床表现,为体

内ChE被抑制,导致Ach过量积聚,过度激动胆碱能受体的结果(1)毒蕈碱样症状腺体分泌,表现为多汗、流涎、流泪、鼻溢、痰多、肺湿罗音。

平滑肌收缩,表现为胸闷、气短、呼吸困难、瞳孔缩小、视力

模糊、恶心、呕吐、腹痛、腹泻

括约肌松弛,表现为尿便失禁

(2)烟碱样症状

(3)中枢神经系统症状

2.中间综合症

3.迟发型神经病

反跳现象有机磷中毒患者,经过积极治疗,在症状缓解后,病情突然急剧恶化,重新出现中毒症状而且比前加重,称为反跳现象。一般在有机磷中毒后2-8天,预后较差,死亡率甚高。机制可能为:○1毒物清楚不彻底;○2有机磷在肝内逐渐代谢氧化,增强了毒性。反跳时由于M受体的敏感性增高,所以中毒症状严重,而机体在经过长期的解毒治疗后,对阿托品产生耐受等使治疗困难,死亡率高。

《职业性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诊断标准》分为四级:

观察对象:有轻度症状,但全血ChE活性不低于70%者;

轻度中毒:有一定M/N及中枢神经系统症状,且ChE活性为50%-70%;

中度中毒:上述症状加重,伴瞳孔缩小、肌束震颤,且ChE活性降低至30%-50%;

重度重度:在上述表现的基础上,出现肺水肿或脑水肿或昏迷或麻痹者,为重度重度,其ChE活性多在30%以下

二、氨基甲酸酯类

毒理作用:与有机磷农药相似,也是一种胆碱酯酶抑制剂,其引起的症状严重程度基本上与红细胞ChE活力的抑制程度平行。氨基甲酸酯进入机体后,以整个分子的形式与ChE 结合,使胆碱酯酶活性中心上的丝氨酸的羟基被氨基甲酰化,从而阻止了乙酰胆碱和ChE 结合。

与有机磷农药抑制ChE不同点:1.作用快其进入体内后,不像有机磷需先经代谢转变成中间产物再与酶结合,而是直接抑制ChE,即整个分子与ChE形成疏松的复合物,因此潜伏期较短。2. 恢复快氨基甲酸酯与ChE并非真正结合,而是络合物,适当条件下容易分解,重新使ChE恢复活性。同时,氨基甲酰化胆碱酯酶可迅速水解,脱氨基甲酰化,生成有活性的酶。因此氨基甲酸酯对ChE的抑制是可逆的,抑制后ChE复能快,临床症状持续时间短。3.多数氨基甲酸酯对红细胞ChE的亲和力显著大于血浆ChE,故中毒程度与红细胞ChE抑制程度明显相关。4. 肟类化合物复能剂可以影响氨基甲酰化胆碱酯酶复能,而对多种有机磷农药抑制的ChE仅在未老化前有复能作用。

三、拟除虫菊酯类

四、除草剂

1.百草枯中毒又名芜踪、对草快,为联吡啶类除草剂,属于中等毒类,但是对人毒性极大,且无特效药。

中毒机制通过细胞电子传递系统产生过氧化氢和过氧游离基,这类物质与脂肪结合形成脂肪酸过氧化物,后者干扰肺表面活性物质的功能,引起细胞膜脂质过氧化,造成组织细胞损伤。百草枯进入机体后可使肺、肾、肝、肾上腺和肌肉出现损伤。肺对百草枯及其敏感,即使不是直接接触,而百草枯中毒后的幸存者其肺部也将在5-10天内快速纤维化(不可逆)。

杀鼠剂中毒

一、毒鼠强中毒

又名三步倒、灭鼠王、没鼠命、424,化学名四亚甲基二砜四胺。无色无味,稳定性高,

不易降解,易引起二次中毒。目前无特效解毒药,临床上一般采用洗胃、催吐、导泻等抢救措施,并用巴比妥类进行止挛治疗,及其他对症支持治疗。可用GC或GC/MS检测。

毒理作用对中枢神经系统有强烈的兴奋作用,但对周围神经、、神经肌肉接头及骨骼肌无作用。1. 是中枢神经系统抑制性神经递质γ-氨基丁酸(GABA)的拮抗剂,阻断GABA对神经元的抑制作用,使运动神经元过度兴奋,导致强直性痉挛和惊厥;2.抑制体内某些酶的活性如单胺氧化酶和儿茶酚胺氧位甲基转移酶,使其失去灭活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的作用,兴奋性增强;3.本身有累世酪氨酸衍生物的生物胺作用,导致肾上腺素作用增强。

中毒症状典型中毒症状表现为突发性强直、阵发性抽搐,类似癫痫大发作;每次抽搐持续时间从2-10余分钟不等。中毒重者抽搐间隔时间越来越短,发作越来越频繁;中毒轻者抽搐间隔时间较长,发作越来越少。早期可有意识障碍,但持续时间短,抽搐发作可伴有昏迷、瞳孔散大、呼吸困难、口吐白沫、呼吸音增粗;严重者呼吸衰竭而死亡。

二、氟乙酰胺中毒

又名敌蚜胺、强力灭鼠剂、氟索尔等,分子式FCH2CONH2。毒性剧烈,易二次中毒。

无色无味

毒理作用 1. 阻断三羧酸循环口服氟乙酰胺经胃酸作用水解脱氨生成氟乙酸,氟乙酸在细胞内与线绿体的CoA结合,生成氟乙酰CoA,再与草酰乙酸缩合成氟柠檬酸,氟柠檬酸能与乌头酸酶牢固结合而使酶失活,阻断三羧酸循环中柠檬酸的氧化,使柠檬酸在组织中大量积聚,引起机体代谢障碍。由于氟柠檬酸与乌头酸酶的结合是不可逆的,这一过程称为致死合成。2. 氟乙酰胺及其含氟代谢产物氟乙酸、氟柠檬酸能直接刺激神经系统,并损害心肌细胞。3. 氟离子具有亲钙性,使血钙下降,神经系统应激性增加,发生痉挛,柠檬酸对肌肉的直接刺激也是发生肌肉痉挛的原因之一。4.氟与血红蛋白结合生成氟血红蛋白,引起缺氧、发绀、呼吸困难。5.氟乙酰胺可致体内红细胞、心肌细胞、骨骼肌细胞坏死,血红蛋白、肌红蛋白经肾排泄而阻塞肾小管,导致急性肾衰。

中毒症状在神经、循环、呼吸和消化系统均有症状。

轻度中毒表现为恶心、呕吐、头晕、头痛、口渴、视力模糊、复视、上腹部烧灼感。

重症患者疼痛加剧,烦躁不安,视力丧失,抽搐,颈强直;以后有呼吸抑制,皮肤发绀、血压下降、昏迷、大小便失禁。约25%患者出现肾损害或肾衰竭,表现为少尿、无尿、血尿、蛋白尿、管型尿、血肌酐及血尿素氮升高

以神经系统症状突出者称神经型,表现为抽搐或强制性痉挛。

以心血管系统症状突出者称心脏型,表现为心慌、胸闷心律失常、心肌酶的改变。

抗凝血剂杀鼠药

一、茚满二酮类常见的有敌鼠、敌鼠钠盐、氯苯敌鼠、杀鼠酮。对人和家畜毒

性较低,发生中毒可用解毒药维生素K。

毒理作用:敌鼠可经胃肠道、呼吸道、皮肤吸收。其结构与维生素K相似,竞争

性抑制维生素K的作用,干扰肝对维生素K的利用或直接损害肝细胞,抑制凝血

酶原及凝血因子Ⅱ、Ⅴ、Ⅶ、Ⅸ、Ⅹ的合成,从而影响凝血酶原复合物的形成,

使凝血时间和凝血酶原时间延长。此外还可直接损失毛细血管,增加血管壁的通

透性和脆性,发生血管破裂造成皮下和器官的广泛出血,尤其以肺出血最为明显。

中毒症状:中毒潜伏期长,发病缓慢,一般口服3-4天,长者可达10-19天。初

期表现为恶心、呕吐、食欲减退、精神不振,继而头晕、头痛、腹痛、失眠。特

征性中毒症状是呕血、便血、牙龈出血、鼻出血、血尿、全身皮肤及粘膜出现紫

癜、妇女阴部流血、月经过多或延长。紫癜主要分布在前胸及下肢,为散在点状

出血,重者密集或融合成片,呈斑丘疹、疱疹圆形及多形性红斑,由淡红到深紫

蓝色,压之不退色。其分布特点为头皮内比较稀疏,四肢多于躯干,下肢及臀部

多于上肢,侧枝多于屈侧,常呈对称性分布。耳部针刺或臀部注射时,针眼流血

可达10余分钟或形成小血肿。肾损害较重者,可发生急性肾衰竭。

二、香豆素类常见的有华法林、大隆、溴敌隆、立克命、氯杀鼠迷、克灭鼠、

敌拿鼠、双华法林等。

毒理作用:

地高辛:治疗血浓度70-130ng/100ml、中毒血浓度200-700ng/100ml 检测波长220-230nm

常用临床检测:

血清酶学检查:

胆碱酯酶(cholinesterase,ChE)分为乙酰胆碱酯酶(acetylcholinesterase,AChE)和假性胆碱酯酶(pseudocholinesterase,PChE)。AChE主要存在于红细胞、肺胀、脑组织、交感神经节中,其主要作用是水解乙酰胆碱;PChE是一种糖蛋白,由肝脏粗面内质网合成,主要存在于血清或血浆中。检测血清ChE主要用于诊断肝脏疾病和有机磷中毒等。

【参考值】○1PChE:30 000-80 000U/L。○2AChE:80 000-120 000U/L。

【临床意义】1. ChE活性增高ChE活性增高主要见于肾脏疾病、肥胖、脂肪肝、甲状腺功能亢进等,也可见于精神分裂、溶血性贫血、巨幼细胞贫血等。

2. ChE活性减低(1)有机磷中毒:含有有机磷的杀虫剂能抑制ChE,使之减低,且常以PChE活性作为有机磷中毒的诊断和监测指标。ChE活性低于参考值的的50%-70%为轻度中毒;30%-50%为中度中毒;<30%重度中毒。

(2)肝脏疾病:ChE减低程度与肝脏实质损伤成正比,多见于慢性肝炎、肝硬化和肝癌。如果ChE持续减低提示预后不良。

(3)其他:恶性肿瘤、营养不良、恶性贫血、口服雌激素或避孕药等也可使ChE活性减低。

卫生毒理学题库40-4-10

卫生毒理学题库40-4- 10

问题: [单选]对受试物的亚慢性毒性进行评价时,不正确的是() A.观察指标超出了正常值范围可认定产生了毒效应 B.与对照组比较,具有统计学的显著差异可定有毒效应存在 C.剂量—反应(效应)关系存在,则更有利于做出判断和认定 D.敏感的毒效应指标一般发生在较高剂量组 E.毒效应的敏感指标可提供研究中毒机制的线索

问题: [单选]关于急性非致死性毒性试验说法正确的是() A.常用评价指标是LIMac B.LIMac值越大,表明该受试物急性毒性越大 C.目的是确定化学物质对机体急性毒性的大小,并进行急性毒性分级 D.剂量设计一般以LD10作为最高剂量组 E.与急性毒性试验意义相同

问题: [单选]以下关于蓄积系数法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此法用来研究化合物蓄积作用 B.蓄积系数越高,蓄积作用越弱 C.目前有固定剂量法和定期递增剂量法两种试验方法 D.用LD50做指标,有可能低估某些化合物的潜在慢性毒效应 E.用此法能区分某种化合物是物质蓄积还是功能蓄积 安徽11选5 https://https://www.360docs.net/doc/4914706009.html,

问题: [单选]亚慢性试验的实验动物主要选用() A.仓鼠和犬 B.大鼠和犬 C.豚鼠和家兔 D.小鼠和猴 E.小鼠和犬

问题: [单选]毒性评价试验的基本目的不包括() A.观察受试物毒作用的表现和性质 B.毒作用机制和解毒药物研究 C.剂量—反应研究 D.确定毒作用的靶器官 E.确定损害的可逆性 此题是基本知识题,只要阅读和理解了毒性评价试验的基本目的有关叙述,就可清楚基本目的不包括毒作用机制和解毒药物研究。进行一项毒性评价试验如亚慢性毒性试验,可以得到上述A、C、D、E四项内容。毒作用机制和解毒药物研究必须另外设计新的试验,不是常规毒性评价试验的基本 目的。

法医毒理学练习题

一、名词解释 1、毒物 2、中毒 3、速发毒性效应 4、迟发毒性效应 5、死后毒物再分布 6、蛋白黄色反应 7、酚尿 8、雨点样色素沉着 9、毒品 10、药物依赖性 11、毒蕈碱样症状 12、烟碱样症状 二、选择题 1、法医毒理学的研究方法包括那些。() A、中毒现场勘查 B、法医病理学检查 C、法医毒物分析化学检查 D、中毒案情调查 2、在许多智能化投毒犯罪中,哪些是常用的手段。()

A、一次大量投毒 B、小剂量多次投毒 C、肌肉或胸、腹腔注射投毒 D、阴道填塞投毒 3、以下哪些是常见的呼吸功能障碍性毒物。() A、氰化物 B、一氧化碳 C、二氧化碳 D、亚硝酸盐 4、河豚的那些组织成分是有毒的。() A、卵巢 B、血液 C、眼球 D、肝脏 5、下列哪些毒物属于终毒物。() A、氰化物 B、盐酸 C、蛇毒 D、三氧化二砷 6、下列哪些人群常常在低于一般中毒致死量的情况下发生中毒死亡。() A、老人 B、儿童 C、女性 D、营养状况差 7、下列哪些人群常常在低于一般中毒致死量的情况下发生中毒死亡。() A、老人 B、体重较小者 C、有潜在性疾病者 D、长期使用同一种毒物者 8、在法医学中毒案件中,以下哪些绝大多数为急性中毒。() A、自杀 B、他杀 C、意外灾害 D、职业中毒

9、职业性中毒主要通过下列哪些方式接触毒物。() A、消化道 B、皮肤 C、呼吸道 D、粘膜 10、毒物通过何种途径进入机体引起的毒性反应最快,影响程度最严重。 () A、吸入 B、腹腔内注射 C、静脉注射 D、口服 11、铅、钡、砷等毒物在体内的蓄积器官有哪些。() A、肝脏 B、肺 C、毛发 D、骨骼 12、下列哪些检材是毒物分析过程中常用的重要检材。() A、肝脏 B、肾脏 C、尿液 D、胆汁 13、自杀中毒的主要特点有哪些。() A、口服方式为主 B、毒物用量大 C、同时使用几种毒物 D、为易获得、众所周知的毒物 14、他杀中毒的主要特点有哪些。() A、多选择无色、无臭、无味的毒物 B、多选择毒性高的毒物 C、胃肠道途径投毒为主 D、一次给以大剂量毒物 15、下列哪些情况应考虑急性中毒的可能。() A、平常健康者突然出现消化道症状 B、平常健康者突然出现神经系统的症状

法医毒物分析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 小题,每小题1 分,共15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普鲁士蓝反应是用于下列哪一项检验的常用方法(a) A. 氰化物 B. 砷化物 C. 一氧化碳 D. 硫化氢 2. 在毒物分析检验中直接应用光谱法常常受到限制,其主要原因是(c) A. 直接应用光谱法无法定量 B. 直接应用光谱法检测需要对照品,而其他方法不用 C. 毒物分析检材往往很复杂,而光谱法本身不具有分离能力 D. 光谱法所需仪器极其昂贵 3. 在法医毒物分析中研究和鉴定的主要任务是(c) A. 毒物的性质 B. 毒物进入体内的途径 C. 毒物的定性定量分析 D. 中毒的方式 4. 紫外分光光度法中,鉴别不同物质的主要依据是(a) A. 紫外吸收光谱不同 B. 密度不同 C. 分子量不同 D. 颜色不同 5.怀疑砷、汞等金属毒物急性中毒时,可直接分离检验体外检材的方法是(b) A.二氯化钯显色反应 B. 雷因许试验 C. 光谱法 D. 显微结晶试验 6.UV光谱图中纵坐标和横坐标的意义分别是(c) A.吸收度、时间 B. 时间、波长 C. 吸收度、波长 D. 波长、吸收度 7.在毒物分析工作中,为了排除阴性干扰物的存在和验证实验是否可靠,常需进行(b) A.空白对照试验 B. 已知对照试验 C. 验证试验 D. 筛选试验 8.检材已腐败,用溴化汞试纸检验砷或磷化锌时,要干扰反应的是(c ) A.氢氰酸 B. 溴化汞 C. 硫化氢 D. 砷化氢 9.砒霜属于(b) A.挥发性毒物 B. 金属毒物 C. 气体毒物 D. 有机毒物 10.下面哪一条不符合选作随行参比标准物的要求(b) A.母体结构与待测物的不同 B. 与待测物属同一类毒物 C. 与待测物有相似的紫外吸收 D. A、B、C项都不符合 11.检识敌敌畏和敌百虫可用(c) A.硫酸铜反应 B. 间苯三酚-硫酸反应 C. 间苯二酚-氢氧化钠反应 D. 氯化铁反应 12.分离比重不同混为一体的浑浊组分可利用(d) A. 过滤方法 B. 蒸馏方法 C. 升华方法 D. 离心方法 13.在薄层色谱法中,常将固定相和流动相分别称为(a) A. 吸附剂、展开剂 B. 展开剂、吸附剂 C. 萃取剂、吸附剂 D. 展开剂、稀释剂 14. Beer-Lambert定律成立的条件是光源必须为(c) A.可见光 B.紫外光 C.单色光 D.混合光 15. 下列各种检材中,属体外检材的是(b) A. 脑脊液 B. 呕吐物 C. 尸体腐泥 D. 玻璃体液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 分,共10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6. 法医毒物分析工作的主要特点有(abcde) A. 分析目的的不明确性 B. 检材的一次性和多样性 C. 分析方法的应变性为揭露犯罪事实提供科学证据 D. 涉及多学科 E. 肩负法律责任 17. 某些情况下,物质的紫外吸收光谱形状或峰位可发生变化,使化的常见因素有(abe) A. 酸碱性 B. 溶剂 C. 湿度 D. 光的强度 E. 光的纯度 18. 检验砷化合物可用(abde)

法医精神重点

1.强制医疗是针对有违法行为的精神病患者医疗和监管同时并举防止精神病人危害行为保障社会安定维护他人合法权益不受侵害。强制医疗的对象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时候造成危害结果的精神病人并且经过法定程序鉴定确认不负刑事责任的。实际上除没有刑事责任的病人外评定为部分刑事责任的部分病人、没有受审能力的精神病犯罪嫌疑人、在服刑期间出现精神疾病或者精神疾病复发的病人也是强制医疗的对象。 2.知情同意或拒绝治疗能力指对某特定的治疗具有理解其目的、性质、可能的作用及风险的能力也包括在实施治疗过程中配合精神卫生专业人员的能力。最少限制的选择这一立法原则要求给予患者在疾病治疗中德自主权。有条件的地方应尽量把对精神障碍的治疗放在社区中开展只有那些非由专科医院提供不可的治疗才能放在医院中开展。隐私保护通过立法来保护患者有关精神障碍的信息和记录等私密资料防止在未经患者本人或者其法定代理人同意的情况下公开患者的精神障碍隐私。知情同意的基础患者应具有自主决定权。定期复核机制法律必须规定对人身自由受到限制的患者采取自动的定期复核机制以保证这类限制没有受到滥用或误用。 3.人格personality指个体认识外在环境和内在自我、建立相互关系和思考事物的方式等方面所表现出的持久的、有别于他人的独特性。 4.人格障碍指人格特征显著偏离正常使患者形成了特有的行为模式对环境适应不良明显影响其社会和职业功能或者患者自己感到精神痛苦。通常开始于童年或青少年期并一直持续到成年或终身 5.伪装fake是一种有目的的、以某种手段或方式来掩盖真相的行为。包括伪装疾病、伪装身份、伪装事物 6.伪装疾病即诈病Malingering指为了逃避外界不利于个人的处境摆脱某种责任或获得某种个人利益故意模拟或夸大疾病或损伤程度的行为。具有主观故意的性质不包括潜意识行为 7.做作性造作性障碍又称“医院流浪汉”或“住院成瘾者”是一种毫无社会目的性的使自己成为患者身份的精神障碍。 8.法医精神病学是研究人的精神障碍、精神健康与法律相关问题的医学分支学科。 9.刑事责任能力简称责任能力是指一个人能够正确认识自己行为的性质、意义和后果并能依据这种认识自觉的选择和控制自己行为从而对自己实施的法律所禁止的行为承担刑事责任的能力。 10.民事行为能力是指公民能够通过自己的行为取得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从而设立、变更或终止法律关系的资格亦即一个人的行为能否发生民事法律效力的资格。 11.《刑法》第十八条中德“精神病人”在立法原意上是基于广义去理解的。也就是说既包括狭义的精神病人如精神分裂症、心境障碍、重度精神发育迟滞等精神病性精神障碍患者也包括患有各种非精神病性精神障碍的患者。 12.无责任能力刑法第十八条规定“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时候造成危害结果经法定程序鉴定确认的不负刑事责任能力。” 13.限制责任能力刑法第十八条规定“尚未完全丧失辨认能力或者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能力但是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14.有责任能力刑法第十八条规定“间隙性的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的时候犯罪应负刑事责任能力”。 15.“醉酒的人犯罪应负刑事责任能力”。其医学要件是“间隙性的精神病人和醉酒的人”。 16.精神损伤是指个体遭受外来物理、化学、生物、或心理学等因素作用后大脑功能活动发生紊乱出现认知、情感、意志和行为等方面的精神功能紊乱和缺失 17.心理验尸在英美法系国家中法律精神病学家根据验尸官的要求帮助确定死亡方式这种评估活动称之为心理验尸。它主要涉及在死因不清的案件死者是否自杀如果自杀式何种心理障

法医学职业生涯研究报告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 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 《职业生涯管理》课程作业 (小组作业) 系别_经济管理学院企业管理系 专业__人力资源管理 小组成员:任晓红、魏红娟、葛欢欢、徐月辉 姓名/学号:任晓红/2009011977 葛欢欢/2009011970 徐月辉/2009011971 魏红娟/2009011966 成绩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目录 一、专业概况 (3) 二、在校生情况 (4) (一)院校情况 (4) (二)在校生人数统计 (5) 三、毕业生就业情况 (5) (一)法医学毕业生从事的主要行业 (5) (二)法医学毕业生主要职业 (6) (三)工作环境 (7) (四)工作地域和工作领域 (7) (五)薪酬状况 (8) (六)就业率 (9) 四、职业发展情况 (9) (一)主要职业的发展路径 (9) (二)发展路径分析 (10) 五、结论与建议 (11) (一)总结分析 (11) (二)建议 (12) 六、附录 (13)

法医学专业的发展道路研究报告 一、专业概况 专业编号:100601 专业名称:法医学 学科门类:医学类(编号:10) 门类:法医学类(编号:1006) 专业描述: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基础医学、临床医学、法学及法医学的基本理论及基本知识,受到医学及法医学的基本技能训练,具有法医学检案鉴定的基本能力。 课程描述: 1、研究对象:包括人(活体、尸体)和物。 2、主干课程:基础医学、临床医学、法医学。 3、主要课程:法医学概论、人体解剖学、法医病理学、刑事侦察学、法医 5、授予学位:医学学士

二、在校生情况 (一)院校情况 1.本科院校 全国设有法医专业的医学院校大约有28家,目前,国内在本科阶段开设有法医学专业的医科院校有28所,名单如下: 表1:法医学本科招生院校 赣南医学院中国刑事警察学院中国医科大学新疆医科大学温州医学院山西医科大学川北医学院广东医学院皖南医学院西安交通大学昆明医学院河南科技大学 目前国内,可以招收法医学专业研究生的大学,国内有30所。其中有4所医科院校只能招收法医学专业硕士研究生,这四个院校分别是:辽宁医学院、中国刑事警察学院、皖南医学院、河南科技大学。剩下26所医科院校既可以招收法医学硕士研究生还可以招收法医学专业的博士研究生。具体情况见下表: 表2:法医研究生招生院校个数 综上所述:目前国内开设有法医学专业的医科院校(无论是本科还是研究生)共有45所。其中拥有本科至博士完整体系的只有12所。拥有硕士到博士体系,但本科不设法医学专业的有14所。而拥有从本科到硕士体系的有3所。只能招硕士研究生但在本科不设法医学专业的有1所。只在本科阶段设有法医学专业,但不能招收法医学专业研究生的有15所。通过上面的资料,对于目前国内各医科院校,在法医学专业方面的教学水平和科研实力,是可以有一个较为基本的了解。 3.知名院校 表3:法医学专业院校等级表 安大学、昆明医学院、山西医科大学 B等(6个)南方医科大学、苏州大学、汕头大学、浙江大学、中南 大学、中国刑事警察学院 C等(4个)名单略

法医学考试题及参考答案(五)

期考试试题(A) 课程号:课序号:课程名称《法医学》任课教师:成绩:

2 题间不留空,一般应题卷分开教务处试题编号:3务必用A4纸打印一

法医学考试题及参考答案[试题分类]: 第四章机械性损伤/第一节概述 [命题人]:温永启 [所属单位]:刑事科学技术系 [题型]:单选题 下列关于表皮剥脱的描述错误的是( ) A.多发生在钝器打击、坠落、交通事故等情况 B.剥脱处呈点、片状,露出湿润的真皮 C.剥脱处亦可形成皮革样化 D.剥脱处皮屑翻卷的方向与作用力方向相背 答案:D 分数:2 难度:2 所属知识点:第四章机械性损伤/第一节概述/基本形态/擦伤 认知层次:理解 试题分析:{ <在此编写对该题的解题过程> } [试题分类]: 第四章机械性损伤/第一节概述 有关挫裂创叙述错误的是() A.常伴有表皮剥脱、皮下出血 B.创壁光滑、整齐 C.创腔常见组织间桥 D.常伴有骨折 答案:B 分数:2 难度:2 所属知识点:第四章机械性损伤/第一节概述/基本形态/创 认知层次:理解 试题分析:{ <在此编写对该题的解题过程> } [试题分类]: 第四章机械性损伤/第一节概述 对挫伤的法医学意义描述不正确的是() A.可证明外力作用

B.可推断致伤物的种类 C.可判明生前伤 D.可认定致伤物 答案:D 分数:2 难度:2 所属知识点:第四章机械性损伤/第一节概述/基本形态/挫伤认知层次:理解 试题分析:{ <在此编写对该题的解题过程> } [试题分类]: 第四章机械性损伤/第一节概述 皮下出血的特点() A.可发生在任何受损部位 B.范围边界模糊 C.颜色较浅呈淡紫红色 D.表面无异常 答案:A 分数:2 难度:2 所属知识点:第四章机械性损伤/第一节概述/基本形态/挫伤认知层次:理解 试题分析:{ <在此编写对该题的解题过程> } [试题分类]: 第四章机械性损伤/第一节概述 挫伤的定义为钝器打击造成的() A.皮内出血 B.皮下出血 C.皮肤完整性破坏 D.皮内或皮下出血 答案:D 分数:2 难度:2 所属知识点:第四章机械性损伤/第一节概述/基本形态/挫伤认知层次:理解 试题分析:{ <在此编写对该题的解题过程> } [试题分类]: 第四章机械性损伤/第一节概述

(2)--法医毒物分析期末考试试题B(含答案)

法医毒物分析期末考试试题(B)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 古蔡氏法常用于检验() A. 砷化物 B. 氰化物 C. 一氧化碳 D. 硫化氢 2. 血中CO饱和度是指() A. 血中CO的百分含量 B. 血中HbCO的百分含量 C. 血中HbCO在血红蛋白总量中所占的比率 D. 血中游离血红蛋白的浓度 3. 以下属于抗凝血杀鼠剂的是() A. 毒鼠强 B. 氟乙酰胺 C. 溴敌隆 D. 四二四 4. GC色谱图中纵坐标和横坐标的意义分别是() A. 峰强度信号、保留时间 B. 保留时间、波长 C. 峰强度信号、波长 D. 保留时间、吸收度 5. TLC是下列哪种方法的英文缩写() A. 紫外分光光度法 B. 薄层色谱法 C. 气相色谱法 D. 高效液相色谱法 6. 紫外分光光度法中,鉴别不同物质的主要依据是() A. 紫外吸收光谱不同 B. 密度不同 C. 分子量不同 D. 颜色不同 7. 检材已腐败,用溴化汞试纸检验砷或磷化锌时,要干扰反应的是() A. 氢氰酸 B. 溴化汞 C. 硫化氢 D. 砷化氢 8. 在固相净化柱中,添加无水硫酸钠的主要作用是() A. 吸附脂肪组织 B. 吸附水分

C. 吸附色素 D. 吸附待测组分 9. 溴氰菊酯用GC分析时,最好用() A. 氢火焰离子检测器 B. 电子捕获检测器 C. 火焰光度检测器 D. 热导检测器 10. 为了检验操作过程中是否可能引进干扰物,同时便于阳性结果的辨别,常常进行() A. 已知对照试验 B. 空白试验 C. 验证试验 D. 预试验 11. 在薄层色谱法中,R f值表示() A. 样品斑点展开的距离 B. 吸附剂的极性大小 C. 展开剂的极性大小 D. 分离度 12. HNO3-H2SO4有机质破坏法中,硫酸的作用不包括() A. 保持酸度 B. 氧化 C. 脱水 D. 提高反应温度 13.下列各种检材中,属体内检材的是() A. 胃内容物、呕吐物、排泄物 B. 排泄物、呕吐物、组织 C. 血液、组织、尸体腐泥 D. 呕吐物、胃内容物、血液 14.下列毒物中不能用NaOH反提净化的毒物是() A. 巴比妥 B. 吗啡 C. 敌鼠 D. 敌敌畏 15. 在毒物分析中直接应用光谱法常常受到限制,其主要原因是() A. 直接应用光谱法无法定量 B. 直接应用光谱法检测需要标准对照品,而其他方法不用 C. 毒物分析检材常很复杂,而光谱法本身不具有分离能力 D. 光谱法所需仪器极其昂贵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6. 根据不同的原理,毒物分析方法可分为() A. 形态学方法 B. 仪器分析法

医科大学卫生毒理学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1、酶老化(enzyme aging):神经性毒剂中毒后形成的膦酰酶烷氧基上的烷基脱掉,从能被活化的状态变为不能活化的状态。 2、化学复合伤和毒剂混合伤:糜烂性毒剂中毒合并各种创伤,称为糜烂性毒剂复合伤或化学复合伤。两种糜烂性毒剂混合使用造成的损伤(中毒)称毒剂混合伤。(化学战剂中毒合并其他损伤称化学复合伤,两种战剂混合使用造成的损伤(中毒)称毒剂混合伤) 3、外源性化学物或外源性化合物:是存在于外界环境中,而能被机体接触并进入体内的化学物,它不是人体的组成部分,也不是人体所需的营养成分。 4、化学武器(chemical weapon):是化学战剂、化学弹药及其施放器材的合称。应用各种兵器,如步枪、各型火炮、火箭或导弹发射架、飞机等将毒剂施放至空间或地面,造成一定的浓度或密度用以攻击敌方,从而发挥其战斗作用。 5、毒物(toxicant):在一定条件下,以较小剂量进入机体就能干扰正常的生化过程或生理功能,引起暂时或永久性的病理改变,甚至危及生命的化学物质。 6、突变(mutation):遗传结构本身的变化及其引起的变异。 7、失能性毒剂:是一类使人暂时丧失战斗能力的化学物质,中毒后主要引起精神活动异常和躯体功能障碍,一般不会造成永久性伤害或死亡。(按其毒理效应不同,失能剂可分为精神性失能剂和躯体性失能剂。) 8、生物转运与转化:化学毒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和排泄过程称为生物转运,化学毒物的代谢变化过程称为生物转化。指外源性化学物质在不同酶系的催化下,发生一系列生物化学反应,物质化学结构发生变化,转变成衍生物及其代谢产物的过程。 9、一般毒性:外源化学物质在一定的剂量、一定的接触时间和一定的接触方式下对实验动物产生综合毒效应的能力称为化学毒物的一般毒性,又称为化学毒物的基础毒性或一般毒性作用。

法医精神病重点与思考题讲解学习

[法医精神病学教学重点与思考题] 一精神疾病与法律 本单元包括第三章“法医精神鉴定”的第三、四、五、六节内容,并增加了必须的重要的内容( :如法 律能力评定的“两个要件”),其余内容学生自学。 了解:精神卫生问题的严重性; 法医精神病学的概念,学习?的必要性。 熟悉:司法精神病学鉴定的基本原则、法律程序与操作规范。 掌握:刑事责任能力与民事行为能力的概念及评定的“两个要件” 。 了解:其他法律能力(如:性防卫能力、受审能力、服刑能力、作证能力等) 的评定问题。 本单元重点 刑事责任能力与民事行为能力评定的“两个要件” 本单元难点 “精神病人”的界定;“辨认能力”与“控制能力”的正确 判断 复习思考题 1?请根据法律能力评定的“两个要件”,解释为什么我国刑法规定:普通“醉 酒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2. 在进行司法精神病学鉴定中,是否仅仅根据鉴定时所观察到的被鉴定人的精 神症状, ;装 【订 I I I I [线

就可以下鉴定结论?为什么? 3.在哪些情况下需要进行现场调查?如果只有文字材料可供分析,那么, 文字材料必须达到怎样的要求? 4.怎样正确分析被鉴定人的“辨认能力”或“控制能力”? 5.在提交司法精神病学鉴定案件和审查司法精神病学鉴定报告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二精神病学基础 本单元课程包括第四章“精神病学基础”之第二节“精神症状的评估” ,同 时增加了必要的补充内容,本章其余部分安排学生自学。 要求: 1.了解各种精神症状是何种精神障碍的表现; 2.熟悉各种精神症状的表现形式、临床特征及区别要点; 3.重点掌握这些精神病理症状。 时间分配: 一)感知、觉障碍(2.0)(四)运动、行为障碍(1.0) 二)情感障碍 (1.0)(五)意识障碍 (1.0) 三)意志障碍(1.0) 幻觉、妄想、抑郁、遗忘、意识障碍(朦胧、谵妄)、自知力伪装精神病症状的识别

法医学求职自我介绍

法医学求职自我介绍 第一篇:法医学毕业生求职的自我介绍 回顾四年的校园生活,有喜有愁,有乐成也有失败,我勤学不辍,在高兴的充分本身,对峙受苦努力学习,把所学的工具应用在生活中。为实现人生的代价打下坚固的底子。 学习中,我掌握了医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系统的法医学理论知识及基本技能,谙透基础医学、临床医学、法学及法医学的根本理论及基本知识,受到医学及法医学的基本技能训练。熟悉与法医学有关的我国的各项法律以及法医工作的政策和规程,了解法医学的应用远景及发展动态。具有法医学检案和判定的开端本领。 大学丰富的校院生活和精良的学习气氛,使我得到多方面差别水平的熬炼。正直是我的做人原则;努力是我的座右铭;沉着和岑寂是我的遇事态度。爱好广泛使我非常充实;我很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使我能够面临任何困难和挑衅。 第二篇:法医学毕业生求职自我介绍以下的是一名法医学的毕业生求职自我介绍: 回顾四年的校园生活,有喜有愁,有乐成也有失败,我勤学不辍,在高兴的充分本身,对峙受苦努力学习,把所学的工具应用在生活中。为实现人生的代价打下坚固的底子。 学习中,我掌握了医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系统的法医学理论知识及基本技能,谙透基础医学、临床医学、法学及法医学的根本理论及基本知识,受到医学及法医学的基本技能训练。

熟悉与法医学有关的我国的各项法律以及法医工作的政策和规程,了解法医学的应用远景及发展动态.具有法医学检案和判定的开端本领. 大学丰富的校院生活和精良的学习气氛,使我得到多方面差别水平的熬炼。正直是我的做人原则;努力是我的座右铭;沉着和岑寂是我的遇事态度。爱好广泛使我非常充实;我很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使我能够面临任何困难和挑衅,具有勇于蒙受波折的信心。本文由推荐 第三篇:法医学大学生求职自我介绍法医学大学生求职自我介绍:回顾四年的校园生活,有喜有愁,有乐成也有失败,我勤学不辍,在高兴的充分本身,对峙受苦努力学习,把所学的工具应用在生活中,法医学大学生求职自我介绍,自我介绍《法医学大学生求职自我介绍》。 为实现人生的代价打下坚固的底子。学习中,我掌握了医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系统的法医学理论知识及基本技能,谙透基础医学、临床医学、法学及法医学的根本理论及基本知识,受到医学及法医学的基本技能训练。熟悉与法医学有关的我国的各项法律以及法医工作的政策和规程,提供了解法医学的应用远景及发展动态.具有法医学检案和判定的开端本领。大学丰富的校院生活和精良的学习气氛,使我得到多方面差别水平的熬炼。正直是我的做人原则;努力是我的座右铭;沉着和岑寂是我的遇事态度。爱好广泛使我非常充实;我很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使我能够面临任何困难和挑衅。 第四篇:法医学求职简历模版白拉拉 三年以上工作经验

法医毒物分析期末考试试题B

法医毒物分析期末考试试题B 1. 古蔡氏法常用于检验() A. 砷化物 B. 氰化物 C. 一氧化碳 D. 硫化氢 2. 血中CO饱和度是指() A. 血中CO的百分含量 B. 血中HbCO的百分含量 C. 血中HbCO在血红蛋白总量中所占的比率 D. 血中游离血红蛋白的浓度 3. 以下属于抗凝血杀鼠剂的是() A. 毒鼠强 B. 氟乙酰胺 C. 溴敌隆 D. 四二四 4. GC色谱图中纵坐标和横坐标的意义分别是() A. 峰强度信号、保留时间 B. 保留时间、波长 C. 峰强度信号、波长 D. 保留时间、吸收度 5. TLC是下列哪种方法的英文缩写() A. 紫外分光光度法 B. 薄层色谱法 C. 气相色谱法 D. 高效液相色谱法 6. 紫外分光光度法中,鉴别不同物质的主要依据是() A. 紫外吸收光谱不同 B. 密度不同 C. 分子量不同 D. 颜色不同 7. 检材已腐败,用溴化汞试纸检验砷或磷化锌时,要干扰反应的是() A. 氢氰酸 B. 溴化汞 C. 硫化氢 D. 砷化氢 8. 在固相净化柱中,添加无水硫酸钠的主要作用是() A. 吸附脂肪组织 B. 吸附水分 C. 吸附色素 D. 吸附待测组分 9. 溴氰菊酯用GC分析时,最好用() A. 氢火焰离子检测器 B. 电子捕获检测器 C. 火焰光度检测器 D. 热导检测器 10. 为了检验操作过程中是否可能引进干扰物,同时便于阳性结果的辨别,常常进行() A. 已知对照试验 B. 空白试验 C. 验证试验 D. 预试验 11. 在薄层色谱法中,Rf值表示() A. 样品斑点展开的距离 B. 吸附剂的极性大小 C. 展开剂的极性大小 D. 分离度 12. HNO3-H2SO4 有机质破坏法中,硫酸的作用不包括() A. 保持酸度 B. 氧化 C. 脱水 D. 提高反应温度 13.下列各种检材中,属体内检材的是() A. 胃内容物、呕吐物、排泄物 B. 排泄物、呕吐物、组织 C. 血液、组织、尸体腐泥 D. 呕吐物、胃内容物、血液 14.下列毒物中不能用NaOH反提净化的毒物是() A. 巴比妥 B. 吗啡 C. 敌鼠 D. 敌敌畏 15. 在毒物分析中直接应用光谱法常常受到限制,其主要原因是() A. 直接应用光谱法无法定量 B. 直接应用光谱法检测需要标准对照品,而其他方法不用 C. 毒物分析检材常很复杂,而光谱法本身不具有分离能力 D. 光谱法所需仪器极其昂贵

卫生毒理学

卫生毒理学 毒理学是研究食品、药品和其他环境因素(主要是化学品)对机体的损伤作用及机制的科学,是与食品安全、药品安全、职业安全及环境安全等密切相关的生物医学学科。本期走进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让我们一起了解毒理学! 二级学科——毒理学介绍 毒理学是一门研究外源性物质,即化学性因素和物理性因素对机体所造成的损伤效应及损伤机理的学科。毒理学主要包括三大部分,一是描述毒理学,即毒性鉴定,用于判断某种物质是否具有毒性;二是机制毒理学,即毒性机理的研究,在确定某物质具有毒性效应后,需要从器官、组织、细胞、分子等水平研究如何产生毒性效应,通过对毒性机理的研究,进而寻找到产生损伤之后的治疗方法,为三级预防提供理论支撑;三是管理毒理学,用毒效应研究和机理研究,为制定化学物的安全标准或安全限值,以及对化学物管理提供政策支持。毒理学既是一门基础学科,也是一门应用学科,它的基础性在于为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下的职业卫生、环境卫生、营养与食品卫生等学科在研究各自领域所关注的化学物质时提供技术手段和基本理论,它的应用性在于通过安全性评价和风险评估等方法为各领域的化学物管理提供政策支撑。 毒理学学科分支众多,研究领域广泛

在研究范围上,毒理学包括卫生毒理学、药物毒理学、环境毒理学和食品毒理学等;从器官和系统损伤的角度上,又包括呼吸毒理学,肾脏毒理学,免疫毒理学,神经毒理学等;从毒性特征上可分为一般毒性和特殊毒性。目前,北大公卫学院的毒理学研究领域涉及遗传毒理学、内分泌干扰物的毒性研究、生殖和发育毒理学、免疫毒理学、重金属毒理学、肝脏毒理学、分子细胞毒理学、药物毒理学,以及毒理学替代法研究等领域,对毒理学从各层级、各维度上进行广泛深入的研究。

法医精神病学笔记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法医精神病学概念 法医精神病学:是研究人的精神障碍、精神健康与法律相关问题的医学分支学科。 精神病:指严重的心理障碍,患者的认识、情感、意志、动作行为等心理活动均可出现持久的明显的异常;不能正常的学习、工作、生活、;动作行为难以被一般人理解;在病态心理的支配下,有自杀或攻击、伤害他人的动作行为。 第三章法医精神病学鉴定 第一节鉴定的目的和组织 法医精神病学鉴定:指拥有资格的法医精神病学专业人员应用精神医学知识、技术和经验依法对被鉴定人某时的精神状态和对其行使某种法律权利或承担某种法律责任或法律义务的能力做出评定。 目的:刑事案件中确定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是否患有精神障碍;确定被鉴定人在诉讼过程中的精神状态,以及有无受审能力;确定被鉴定人在服刑期间的精神状态,以及有无服刑能力。 民事案件中确定被鉴定人是否患有精神障碍,患何种精神障碍,精神障碍对其意思表达能力的影响,以评定其有无民事行为能力;被鉴定人在诉讼期间的精神状态,以及对诉讼一事有无行为能力。 确定被鉴定人在其人身权益遭受侵害时的精神状态,以及对性侵犯有无性防卫能力或自我保护能力。确定各类案件中疑似精神障碍证人的精神状态,以及有无作证能力。被鉴定人在某些事件之后出现精神异常,确定其精神障碍与该事件的关系。 精神病司法鉴定的对象 1、刑事案件的被告人、被害人; 2、民事案件的当事人; 3、行政案件的原告人(自然人); 4、违反治安管理应当受拘留处罚的人员; 5、劳动改造的罪犯; 6、劳动教养人员; 7、收容审查人员; 8、与案件有关需要鉴定的其他人员。 第六节刑事责任能力 刑事责任能力:是指一个人能够正确认识自己行为的性质、意义和后果,并能依据这种认识自觉的选择和控制自己行为,从而对自己实施的法律所禁止的行为承担刑事责任能力。 二、精神病人刑事责任能力评定依据 (一)刑法中精神病人的界定 刑法第18条规定:“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时候造成危害结果,经法定程序鉴定确认的,不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责令他的家属或者监护人严加看管和医疗;在必要的时候,由政府强制医疗。间歇性的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的时候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既包括狭义的精神病人,如精神分裂症、心境障碍、重度精神发育迟滞等精神病性精神障碍的患者,也包括患有各种非精神病性精神障碍的患者。 医学要件:主体是精神病人 法学要件:指从心理学角度看,主体在发生危害行为时,是否因精神病理的作用而丧失或削弱了辨认或者

法医毒物分析试题及答案

法医毒物分析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普鲁士蓝反应是用于下列哪一项检验的常用方法(a) A. 氰化物 B. 砷化物 C. 一氧化碳 D. 硫化氢 2. 在毒物分析检验中直接应用光谱法常常受到限制,其主要原因是(c) A. 直接应用光谱法无法定量 B. 直接应用光谱法检测需要对照品,而其他方法不用 C. 毒物分析检材往往很复杂,而光谱法本身不具有分离能力 D. 光谱法所需仪器极其昂贵 3. 在法医毒物分析中研究和鉴定的主要任务是(c) A. 毒物的性质 B. 毒物进入体内的途径 C. 毒物的定性定量分析 D. 中毒的方式 4. 紫外分光光度法中,鉴别不同物质的主要依据是(a) A. 紫外吸收光谱不同 B. 密度不同 C. 分子量不同 D. 颜色不同 5.怀疑砷、汞等金属毒物急性中毒时,可直接分离检验体外检材的方法是(b) A.二氯化钯显色反应 B. 雷因许试验 C. 光谱法 D. 显微结晶试验 6.UV光谱图中纵坐标和横坐标的意义分别是(c) A.吸收度、时间 B. 时间、波长 C. 吸收度、波长 D. 波长、吸收度 7.在毒物分析工作中,为了排除阴性干扰物的存在和验证实验是否可靠,常需进行(b) A.空白对照试验 B. 已知对照试验 C. 验证试验 D. 筛选试验

8.检材已腐败,用溴化汞试纸检验砷或磷化锌时,要干扰反应的是(c ) A.氢氰酸 B. 溴化汞 C. 硫化氢 D. 砷化氢 9.砒霜属于(b) A.挥发性毒物 B. 金属毒物 C. 气体毒物 D. 有机毒物 10.下面哪一条不符合选作随行参比标准物的要求(b) A.母体结构与待测物的不同 B. 与待测物属同一类毒物 C. 与待测物有相似的紫外吸收 D. A、B、C项都不符合 11.检识敌敌畏和敌百虫可用(c) A.硫酸铜反应 B. 间苯三酚-硫酸反应 C. 间苯二酚-氢氧化钠反应 D. 氯化铁反应 12.分离比重不同混为一体的浑浊组分可利用(d) A. 过滤方法 B. 蒸馏方法 C. 升华方法 D. 离心方法 13.在薄层色谱法中,常将固定相和流动相分别称为(a) A. 吸附剂、展开剂 B. 展开剂、吸附剂 C. 萃取剂、吸附剂 D. 展开剂、稀释剂 14. Beer-Lambert定律成立的条件是光源必须为(c) A.可见光 B.紫外光 C.单色光 D.混合光 15. 下列各种检材中,属体外检材的是(b) A. 脑脊液 B. 呕吐物 C. 尸体腐泥 D. 玻璃体液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 分,共10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鼠药溴敌隆及其分析进展

鼠药溴敌隆及其分析进展 发表时间:2018-04-04T14:31:47.670Z 来源:《基层建设》2017年第36期作者:庄捷1 朱志忠2 黄世旸2 白文韬3 刘子洋1 傅[导读] 摘要:溴敌隆是当前我国常见的杀鼠剂之一,近几年来,因其引发的中毒案日渐增多。 1.广东省广东警官学院刑事科学技术系 510440; 2.广东省广东警官学院侦查系 510440; 3.广东省广东警官学院交通管理工程 510440 摘要:溴敌隆是当前我国常见的杀鼠剂之一,近几年来,因其引发的中毒案日渐增多。为补充杀鼠剂溴敌隆在法医毒物鉴定中的空白,本文以杀鼠剂溴敌隆为切入点,深入研究了溴敌隆的毒理作用及其分析鉴定的方法,以便法医毒物分析中对溴敌隆中毒案件的鉴定分析。 关键词:溴敌隆;鼠药;毒物分析 1.溴敌隆简述 溴敌隆别名乐万通,化学名为 3-[3-(4'-溴联苯-4-基)-3-羟基-1-苯丙基]-4-羟基香豆素,分子式 C30H23O4Br,分子量527.4,其商品为非对映异构体混合物[1]。 2.溴敌隆中毒现象 人中毒情况下潜伏期1-2天,前期反应为不同程度的出现头昏、恶心、乏力、口干、心悸等不适。主要症状为不同程度的发热,紫瘢、鼻衄、齿龈以及胃肠道反应、恶心、上腹不适或腹痛。大概率出现皮肤瘀点、瘀斑,一般概率牙龈出血,存在黑匣或大使浴血阳性及血尿,小概率出现神志不清、抽搐和皮肤巩股黄染。小概率出现肝功能检查胆红素、谷丙转氨酶增高,大部分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凝血酶原时间延长,显例头颅CT检查见脑实质有散在出血灶。1周后出现鼻及牙龈出血、肉眼血尿,并且不易止血。10天后出现腹痛、疲乏无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咖啡色样物[d]。重度溴敌隆中毒会引起十二指肠球后壁穿孔,包括休克,重度贫血貌,四肢冰凉,表清淡漠,但意识尚清,右上腹部压痛阳性,无明显腹肌紧张。[2] 3.溴敌隆中毒抢救方法 溴敌隆中毒时,不要给中毒者服用任何东西,应立即就医。可静脉注射 10mg维生素K,每次间隔8-12小时重复2-3次。口服10mg,一天最大用量不得超过100mg,服用维生素K共 10-15 天。输200ml宁檬酸化血液[3]。 4.溴敌隆鉴定方法 当前对溴敌隆的检验主要有分光光度法、薄层色谱法及高效液相色谱法[4]。其中高效液相色谱法因其不仅能检测出溴敌隆的分子量和分子式,还能够检测出其它物质的分子量及分子式,故在法医临床鉴定中比较常用。现将对溴敌隆主要的鉴定方法做如下简述: A紫外分光光度法 分光光度法,即用不同波长的光照射一定浓度的溶液,用分光光度计得到其相对应的吸收度,得到特定的吸收光谱曲线,然后通过曲线可以分析出该物质以及进行物质定性和定量分析。[5]其基本原理是对光的选择性吸收。由于溶液的颜色、物质的分子结构、物质含量的不同,导致溶液对光的吸收强度不同。 利用分光光度法鉴定溴敌隆的方法:一般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紫外分光光度计紫外光谱鉴定溴敌隆,通过对样本进行测试,得到样本的波长曲线,再与溴敌隆标准品的波长曲线进行对比,可分析出样本是否为溴敌隆。[5] B薄层色谱法 通过薄层色谱法能快速对溴敌隆进定性检验,弥补气相色谱和气质联用仪检测速慢的缺点。薄层色谱法检验溴敌隆的过程如下: a溶解提取溶剂:丙酮、乙醚、氯仿等,可优先选择溶解效果较好的乙醚。 b吸附剂:HSGF254 c展开剂: 二氧六环:丙酮(2:3),Rf= 0.9 二氧六环:氯仿(2:3),Rf= 0.84 二氧六环:正己烷(3:7),Rf= 0.57 二氧六环:石油醚(3:7),Rf= 0.72 d 显色方法:0.5克香兰素(醛)溶于24毫升无水乙醇中,再加入浓硫酸0.5毫升混匀备用(新配)。喷上显色剂后,在电炉上烘烤片刻,即会出现兰黑色的椭圆形斑点。 e灵敏度:通过定量实验,灵敏度为4微克左右[6]。 C高效液相色谱法 a材料与试剂:Backman 344M型高效液相色谱仪(165紫外检测器,427积分仪);甲醇:色谱纯;10%醋酸(V /V)溶液:用优级纯醋酸和高纯水配制;溴敌隆标准溶液:精确称取含量为99%的溴敌隆标准品0.7000g于250ml容量瓶中,用甲醇完全溶解后稀释至刻度,浓度为1ml= 2.772mg,再经两次稀释使其浓度为1ml=69.3ug。 b色谱条件:色谱柱:AGEX ODS C18柱;流动相:甲醇+ 10%醋酸= 90+ 10;流速1.0ml/分钟;检测器波长265nm;进样体积20ul。 c样品前处理:称取溴敌隆原粉0.0500g于25.0ml具塞比色管中,甲醇完全溶解后稀释至刻度。取该溶液1.0ml于25.0ml具塞比色管中,用甲醇稀释至刻度,混匀进HPLC定量分析。[7] 5.总结与展望 本文简述了鼠药溴敌隆的三种检测方法,三种方法各有各的优势及不足,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的发展,必将有一种低成本、高效、精确的鉴定方法问世。在此笔者对当前的技术方法进行了简要的总结与概括,供后人研究使用。 参考文献: [1]韩奇杰.溴敌隆中毒研究进展.[J].中国法医学杂志2012.27.06P471-473 [2]肖礼民.成人重度溴敌隆中毒27例临床分析.[J].中国乡村医药杂志 2014.01.022 P38-40 [3]姚裕群,甘建华.生物化学实验与学习指导.[M].第四军医大学出版社,2015

卫生毒理学复习参考问答题

卫生毒理学复习参考问答题 1. 毒理学、卫生毒理学、外源化学物的概念? 2. 毒理学的研究领域? 3. 毒理学与药理学的区别与联系? 4. 常用的毒理学研究方法? 5. 学习了毒理学的概述,谈谈你对毒理学发展的感想? 6. 损害作用的特点是什么? 7. 化学毒物的毒性及性质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 8. 阈剂量的定义? 9. 慢性毒作用带的定义及意义? 10. 生物转运的概念是什么? 11. 生物转运的特点和方式有哪些? 12. 毒物在体内吸收和分布的影响因素都有哪些? 13. 影响毒物排泄的因素有哪些? 14. 简述生物转化的概念和意义 15. 影响生物转化的因素有哪些? 16. 简述 I 相反应和 II 相反应的概念和反应类型。 17. 终毒物的概念是什么? 18. 终毒物的种类有哪些? 19. 自由基的概念? 20. 自由基的来源和种类有哪些? 21. 年龄对外源化学物的毒性作用有什么影响?

22. 试述联合作用的概念、类型? 23. 如何评定联合作用? 24. 外源化学物的溶解性对其毒性有何影响? 25. 如何设计甲苯的急性毒性试验? 26. 急性、亚慢性和慢性毒性的区别与联系? 27. 脏器系数及食物利用率的概念是什么? 28. 化学毒物致突变类型有哪些? 29. 致突变试验的遗传性终点和试验组合的原则是什么? 30. Ames 试验、微核试验的原理是什么? 31. 化学致癌机制有哪些? 32. 化学致癌物的化分类有哪些? 33. 观察化学毒物致癌作用的基本方法有哪些? 34. 试设计致畸试验? 35. 如何评价致畸试验? 36. 试述致畸试验评价程序? 37. 试述致畸作用的毒理学特点? 38. 生殖毒性和发育毒性的概念是什么? 39. 生殖毒性的评定指标是什么? 40. 致畸作用的毒理学特点是什么? 41. 发育毒性的评定指标是什么?

药物分析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

?92?安徽医药AnhuiMedicalandPharmaceuticalJournal2008January;12(1)◇医药教育◇ 药物分析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 关键词:药物分析;教学改革;探讨 张群林,李俊,金涌,陈纭(安徽医科大学药学院,安徽舍肥230032) 药品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到药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关系到用药者的健康与生命安危。每个药学工作者都必须严肃认真地对待药品的质量,树立药品质量第一的观念。药品质量的全面控制不是某一部门、某一学科单独能够完成的,而是一项涉及多方面、多学科的综合性工作。药物分析就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药物分析学科是药学专业教学计划中规定设置的一门主要专业课程。它是运用化学、物理化学或其它相关方法和技术来研究药物的质量问题,旨在培养学生具备强烈的药品质量意识,掌握解决药品质量问题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其中,药物分析实验课是培养学生掌握好基本操作技能的重要教学环节。学生在校期间经过药物分析基础理论的学习和基本操作技能的严格训练,获得检验和研究药品质量的基本思路和方法,为今后做好药品质量的控制和提高工作水平打下坚实的基础。 传统的药物分析,大多是应用化学方法分析药物分子,控制药品质量。然而,现代药物分析无论是分析领域,还是分析技术都已经大大拓展。从静态发展到动态分析,从体外发展到体内分析,从品质分析发展到生物活性分析,从单一技术发展到联用技术,从小样本分析发展到高通量分析,从人工分析发展到计算机辅助分析,使得药物分析从20世纪初的一种专门技术,逐步发展成为一门日臻成熟的科学一药物分析学。该学科涉及的研究范围包括药物质量控制、临床药学、中药与天然药物分析、药物代澍分析、法医毒物分析、兴奋剂检测和药物制剂分析、创新药物研究,以及药品上市后的评价等心】。 随着我国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和新药的不断开发,为加强药品市场管理,维护良好的药品市场秩序,确保广大消费者用药安全,药品检验人员应具备药品质量分析所必需的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药品标准的国际化要求现行的国家药品标准不断提高,与国际标准接轨。针对2l世纪药学专业人才培养的需要,药物分析教学应力求通过合理安排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内容及形式,使学生在我国药物研究从仿制为主到创制新药为主的历史性转变中,具备创新能力的基本素质(3]。 根据药物分析课程教学的体会,笔者总结出如下几点,以期和广大同行们进行交流。 1重组和更新教学内容。注重药物分析研究领域各相关学科的相互渗透和融合 在整体设计药物分析课程结构的基础上。重组和更新教学内容,注重药物分析课程与其它相关学科之间的交叉和融合、与分析化学基础课程之间的相互衔接、与前沿知识的相互呼应。同时拓宽知识面,增加开阔科学视野的相关内容,课堂 基金项目:安徽医科大学校级教学研究项目教学知识与药学研究和生产实践紧密结合,达到基础知识扎实深厚、前沿进展及时掌握、科学思维严谨活跃、富有开创精神的培养目的。例如:我们经过反复权衡比较,认为从本课程的性质出发,应体现分析化学的基础知识在药品检验中的应用,而分析化学和药物分析这两门课之间的“桥梁”即为分析方法。所以,我们在授课时以分析化学的各类方法为主线,介绍各种常用分析方法的基本原理、操作、测定条件等知识。另外,随着生物医学领域及新药药代动力学研究领域的发展,体内药物分析要求学生熟悉药物的体内过程,并具有相应的临床药理及药物代谢机理等基础知识,于是我们在教学中增加一个新的章节“体内药物分析的基础理论概述”。在该章节中向学生提供“药物的体内过程”、“血药浓度与临床效应的关系”、“血药浓度与合理用药”和“治疗药物监测”等相关知识,从而和学生们已经学习过的药剂学、药动学、临床药理学等相关学科基础知识相融合。 2采用多种教学形式提高教学效果 在运用先进的多媒体技术形象教学的基础上,我们改革传统的单向知识传授的“教学型”教学模式,向关注创新性教育的“研究型”教学模式转变,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自觉学习。教师确立教好学生的基本教学思路后,为了进一步拓宽学生的思路以及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药物分析课程的教学尝试让学生选择某个分析方法原理、要点和应用,由学生围绕课本的某一类药物的分析自己走上讲台进行讲解等方法,这样学生就要自己动手查文献,归纳总结,改变了单纯由教师讲授的模式。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且重点仍然停留在教材的书本知识的传授上。 3培养学生树立药品质量第一的意识 药品质量与人民生命攸关,把好药品质量关,保证人民用药安全有效是我们每个药学人员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因此。在药物分析教学中培养学生树立强烈的药品质量意识显得更为重要。在药物质量研究部分,我们着重介绍药典基本知识、药品检验工作的基本程序、药品质量标准分析方法验证、药品质量标准制定的原则和基本内容,有选择地结合不同类别药物的分析特点的介绍进行深入,并通过典型的实践锻炼,使学生掌握药物质量分析控制的内在规律,掌握药物分析研究的方法和技术规范,养成良好的药品质量分析控制的意识与素养。在讲述“绪论”中GMP、GSP、GCP、GLP和GAP等条例的介绍时,有针对性地找一些有关质量控制的条款进行分析,适当地举一些案例,使学生明白,不管他们以后从事药品生产、销售、研究还是临床药学,质量控制和质量监管都同样重要,进而加强学生们的药品质量意识,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4推进药物分析综合实验的教学模式 为了加强学生探讨药物的化学结构、理化特征、存在状况与分析方法选择之间的关系,药物分析实验课教学精选分析方法有代表性的原料药和制剂进行实验,既有不同种类准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