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上学期语文第四次月考试卷

高三上学期语文第四次月考试卷
高三上学期语文第四次月考试卷

高三上学期语文第四次月考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共4题;共33分)

1. (6分)(2019·杨浦模拟) 按要求选择。

(1)老张旅居海外三十年,他想写句话来打发自己的思归之情,以下句子最合适的一项是()

A . 浩荡清淮天共流,长风万里送归舟。

B . 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C . 树高千丈,叶落归根。

D . 云横秦岭家何在? 雪拥蓝关马不前。

(2)填入下面语段空白处的词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无论是面对大自然的灾难,还是日常生活的挫折,抑或是异性的拒绝,诗人都保有一颗

赤子心,__________________,满怀欣喜地去摄取其中的养料,甚至能够在否定的现象中

挖掘肯定的因素。

A . 因此总是被激发出无尽的想象力

B . 因此总是能够激发无尽的想象力

C . 并且总是被激发出无尽的想象力

D . 并且总是能够激发无尽的想象力

2. (6分)

自然世界是由纯粹的自然事实和事件所构成,在人的因素介入之前由盲目的自然力量所支配。在人的因素介入之后,自然世界事实上成了马克思所说的“人化的自然”,在自然界中可以随处发现人类价值实践的痕迹。但是,人类主体性实践在这里所能达到的程度和范围同样受着自然规律的制约。社会世界是在自然世界基础=上所建立起来的一个世界,是由各种各样的事实、事件和价值所构成的,包括了各种各样的社会躯体、语言、规范、组织、机构、活动等。在这些要=素中,是社会价值规范而不是那些社会事实和事件构成了社会世界的核心。区别各种不同

类型社会事实和事件的标准不是外在可观察特征,而是贯穿于其中的活动主体的价值要求。价值要素是自然世界和社会世界的分水岭。人文世界是在社会世界基础上所建立起来的一个世界,或者说是在社会世界之中所建立起来的一个世界。这个世界是由一系列对社会价值规范及其实践的总体性反思活动及其产品、组织、制度、符号等所构成。简而言之,是由社会“价值”以及对这种价值进行总体反思和体验而形成的“意义”所构成。但是,在人文世界里,意义取代价值成为核心要素。价值及价值实践在人文世界里只不过是主体用来进行总体反思和体验的材料。人文世界究其根源而言是一个人“意义”的世界,而不是一个人的“价值世界”或人的“自然世界”,具有强烈的历史性、个体性和主观性。“人的问题”不能笼统的说成是人文世界的问题,因为“人的问题”既可能是一个有关人的事实性问题,也可能是一个有关人的价值性问题,而真正与人文世界相关的问题是人生的意义性问题。

(选自石中英著《只是转型与教育改革》,有删改)

(1)

下面对“自然世界”和“社会世界”的理解,符合作者观点的一项是()

A . “自然世界”在没有人类介入之前由纯粹盲目的自然力量支配,当出现人类实践痕迹之后,则受人类价值规范制约,成为“人化的自然”。

B . “自然世界”是“社会世界”得以建立的基础,因此,自然规律在“社会世界”形成中发挥的作用与它在“自然世界”形成中发挥的作用相同。

C . “自然世界”自身并无价值追求可言,而在“社会世界”中,社会价值规范则是社会世界的核心。

D . “求价意志”是“社会世界”的实质,求真意志、求权意志、求爱意志并非社会世界中的人类追求。

(2)

下列言行属于该文所说“人文世界”范畴的一项是()

A . 李先生发现超市多收了他一元钱,便花十元钱打车回去理论。他说:“我就是要较这个真儿,值!”

B . 朱峰同学当选学生会主席后,发表感言说:“感谢同学们给了我这个服务师生、施展才华的机会。我一定努力工作,不辜负大家的期望。

C . 漂亮姐姐一心想嫁个白马王子,她说:“我就是想找个配得上我的人。”

D . 魏越放弃了大城市的高薪工作,到边远山区支教多年。他说:“在这里我才实现了真正的价值。”

(3)

下面对文意的理解和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价值”与“意义”分别是区分“自然世界”与“社会世界”,“社会世界”与“人文世界”的关键词。

B . “人文世界”是人在“社会世界”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具有强烈的历史性、个体性和主观性,因此“人文世界”即“人的世界”。

C . 人类介入“自然世界”,构建“社会世界”和“人文世界”,是人类改造自然,实现社会价值,完善人生意义的过程。

D . “人文世界”体现出人类对人生价值的体验与反思,因此人文教育在家庭、学校、社会教育中都应占有重要地位。

3. (9分)(2017·宁城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本报评论(评论员钟声)】韩国企业乐天集团近日同意就“萨德”反导系统部署用地与韩国军方签署协议,意味着主动挤入东北亚战略博弈的复杂局面。不少抗议部署“萨德”反导系统的韩国民众对此表示极大愤怒。但是,韩国一些媒体并没有把注意力放在本国民意上,更没有顾及本国及地区安全的大局,而是忙不迭地揣测中国是否“封杀”乐天。他们心里装着鬼,所以心很慌。其实他们很清楚,中国人民不可能对此无动于衷。

众所周知,美韩推进在韩部署“萨德”反导系统,严重破坏地区战略平衡,严重损害包括中国在内的本地区有关国家的战略安全利益,不利于维护朝鲜半岛和平稳定。安全利益关乎一国根本。韩方一方面破坏邻国的安全利益,另一方面还指望同邻国正常做生意,这样的如意算盘怎么可能打出名堂?在整个国际关系史上都找不出先例。

中国欢迎外国企业来华投资兴业、依法保障有关企业在华合法权益,这是一贯的政策立场。然而,外国企业在华经营成功与否,最终却要由中国的市场和中国的消费者来决定。乐天集团主动选择配合“萨德”部署,就是把韩国政府往损害邻国战略安全利益、恶化地区局势的错误方向推,就是一心一意要为自己的错误讨一颗苦果吃。相应而来的结果已经显现出来,中国消费者自发地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对乐天做出坚决回应,这是事物发展的必然规律。

显然,乐天给“萨德”入韩铺路的决定,是典型的误国之举。此举不仅无助于朝鲜半岛无核化进程,还制造了新的冲突点,令整个半岛局势进一步恶化。况且,绑上美国反导“战车”的韩国,很多事情将由不得自己做主了。一旦爆发激烈冲突,韩国不可能不受重创。

韩国媒体现在用“坐立不安”“战战兢兢”来形容乐天当下的心境,恐怕一方面是看准了乐天在中国规模达8万亿韩元的各种项目和业务会受到影响,另一方面也明白韩国的“苦日子”将随之而来。去年7月美韩决定在韩国

部署“萨德”以来,中韩合作的民意基础明显受到了损害,中韩不仅政治关系遇冷,而且经贸、人文等各领域交往也受到了影响。可以预见的是,随着韩国继续执意推进“萨德”部署,两国间各领域合作势将遭遇更大困难。

中国反对在韩部署“萨德”系统的意志是坚定的,采取必要措施维护自身安全利益也不会有丝毫含糊。韩国不要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否则注定要为此承担责任。

(选自《人民日报》2017年03月04日)

材料二:

【本报记者倪浩魏辉】“中韩经贸关系倒退10年是有可能的”,辽宁社科院副院长梁启东表示,在涉及国家重大利益问题上中国不会让步。如果韩国继续一意孤行,结果只能是作茧自缚。2016年韩国经济受到国际市场波动和国内政治动荡双重打击,呈现严重低迷状态。寻求与中国合作,不失为一种好的选择。但“萨德”入韩,引发中韩关系大倒退。10年前的2006年中韩双边留易额是1300亿美元。如果韩国不改弦更张,中韩经贸关系肯定受损,甚至会出现“硬着陆”。也就是说,减少1000亿美元是很有可能的,那就是“一夜之间回到10年前”。

(选自环球网2017年03月04日)

材料三

【湖北日报讯】韩国民众与民间组织分别在韩国国会以及乐天百货商场门前举行示威,抗议美国在韩国部署“萨德”反导系统,要求乐天集团拒绝提供部署“萨德”用地。

参加示威的金泉市民对策委员会共同委员长刘先喆说,“萨德”系统不能保护韩国安全,部署“萨德”只会使韩国成为半岛“火药桶”和冲突“前沿”。“这是‘假安保’,真的安保政策应该是通过六方会谈要求朝鲜弃核。”

刘先喆认为,乐天集团这次是否提供“萨德”用地,将成为判断其是否真正属于国民企业的标准。“如果乐天屈服于韩国国防部的压力,将犯下卖国罪行,乐天应该做出明智的决定。”

(选自《湖北日报》2017年02月23日)

(1)

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理解,最为准确的一项是()

A . 三者关注的都是当下“萨德入韩”的问题,都对其持反对的态度,而且都认为此次“萨德入韩”将会对韩国经济造成很大的冲击。

B . 利料一认为此次“萨德入韩”问题,最主要的原因是韩国的一些媒体妄意揣测中国会不会封杀“乐天”,

从而没有注意本国民意。

C . 相比于材料二与材料三的消息报道,材料一虽然属于新闻评论,但是对“萨德入韩”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论述,同样具有新闻价值。

D . 三者都对“萨德入韩”问题进行了不同角度的分析报道,并且均暗示读者,对该事件的妥善解决要持积极乐观的态度。

(2)

下列对上述材料的分析,较为合理的两项是()

A . 三段材料来源不一,有党报,有网媒,但都选择了在“萨德入韩”这一时期发布相关新闻,说明三者都注重新闻的时效性。

B . 相对而言,《人民日报》的观点更有可信度,材判二和材料三仅仅代表个人的观点,因此它们违背了新闻客观性的原则。

C . 对于“萨德入韩”一事,材料三选择的采访对象是韩国人,由此可以看出它和其他两则材料有不同的感情倾向与政治立场。

D . 三家媒体发布关于“萨德入韩”的新闻的背后,是国家对于“萨德入韩”问题的看法。可见,三者都是国家的喉舌,服务于民。

E . 为了适应不同的读者需求,三家媒体在用词和修饰风格上有各自的考虑,相比之下,《人民日报》的风格义正辞严,更为恰当。

(3)

根据上述材料,请从不同的角度谈谈此次“萨德入韩”对韩国有哪些影响。

4. (12分)(2020·江苏模拟)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老妇人和她的猫

(英国) 多丽丝·莱辛

她叫黒騠,生于20世纪初。自从丈夫二战后一个严冬死于肺炎,她就一直独居。

她有四个子女,其中一个女儿每年给她寄圣诞卡片。除此之外,对他们来说,她是不存在的。他们都是体面人,

有家,有车,有好工作;而她,不体面。她做买卖旧衣服的生意,自得其乐,推着那架塞满了衣物的旧婴儿车,在路上四处走动。

就在黑騠70岁生日那个星期,他们收到了通知,小社群得结束了。

房屋署官员来做了最后的安排。那年轻人,坐在房间里一张椅子上,椅子油腻腻的,他屁股贴着椅子的边边坐着。空气中有股可怕的恶臭,他不敢用力呼吸。看到这个落魄的老人,他不免觉得她能住进安老院,该算是运气的了,虽然他深知所谓的安老院,都把老人当成顽皮不听话不懂事的小孩看待,直到他们有幸谢世。

他告诉黑騠到时他们会派一部小货车来替她搬家。他告诉她除了衣服之外,其他东西不必多带。说到这儿,他看到了一堆像是五彩破布的东西站了起来,伸出皮肉不整的黑色爪子拍触老太太的裙子。

“你不能带那只猫。”官员脱口而出。

这是她收养的一只流浪猫,她给她取名騠比。騠比看起来就像一团破烂呢绒布,沾满灰尘和雨水。它一只眼睛的肌肉在打架中给扯裂,现在永远都是半张半闭;另有一只耳朵给咬掉了,只剩下痕迹。

“你要能了结它的悲惨,对它来说,应是一种恩赐。”官员说。

小货车来接她,黑騠不在。黑騠知道,房子搬空之后,通常要等上数月,甚至数年才会真正开始重建。她打算继续呆下去,等建筑的人来了才走。

她平生第一次过得像她的吉卜赛祖先,一连几个晚上,她和猫缩成一团整晚蹲坐在一家空置的大门口。正如她所料,那间房子平安无事,于是她又搬回去住。她把后窗的一块玻璃打破,让騠比进出,免得要开前门或是开窗,惹起注意。她搬到顶楼靠后院的一个房间去,每天一大早出门,推着娃娃车和破烂,在路上度日。夜晚,她在地板上点了支蜡烛照明。

騠比给她带回来了好几只鸽子。

“騠比!騠比!啊,你这聪明的乖猫,啊,你好聪明。你知道怎么应付,怎么对付。”

一只黑鸟从破窗子飞进来,想飞出去结果却撞死了。黑騠拔了毛,拆了点地板当柴,在煎锅上煎了吃。她一向吃得不多,有大堆的衣服裹身,只吃点面包干够了。她虽然仍旧不够暖和,但也不怎么理会。屋外一片烂泥混雪。她躲回窝中,心想,寒流将过,马上就可出去营生。騠比有时也钻入她的窝中,她紧紧抱住它取暖。“唉,你这聪明的猫,你这聪明的老家伙,懂得照顾自己,可不是?”

雪暂时融了,严寒才刚开始。她正想出去走动走动,却看到了屋外来了一部建筑小货车,他们没进屋来。第二天,黑騠带着她的猫和娃娃车,堆满了衣服,两条毯子,走了。

两英里路之外已经成为废墟的富人区,有三间大屋,天花板支离破碎,屋顶全都掀光了。傍晚时分,她从摇摇欲坠的楼梯拉上了她的娃娃车,小心翼翼地踏着三楼易碎的地板巡视一番。她点了蜡烛检视了一番,发现墙壁还算完整,有个角落还蛮干燥,不受窗子飘进来的风雨吹打。她就在那儿安置她的窝。

她先在瓦砾中找到了一块塑胶布铺在地板上,防止湿气,然后垫上那两张毯子,再堆上一大堆衣服。她希望可以再有张塑胶布铺在最上面,但找不到,结果只好用报纸替代。造好了窝,她钻进当中,身边放了一条面包。她时而打盹,时而咬一小口面包,期盼、等待,望着雪片轻轻飘飞。騠比坐在她身旁,看着那张探出衣堆外的铁青色老迈脸孔,伸出爪子轻轻触抚。它咪咪叫了两声,坐立不安,跳出屋外,冲入结霜的清晨大地,带回来一只鸽子。鸽子仍然震翅挣扎,騠比把它放在老太太旁边。好不容易才弄暖的窝,她不舍得出去,同时也实在没有力气爬下去,从地板剥些木条生火。她伸出一只冰冷的手,轻拍騠比。

“騠比,你这老东西。你是抓回来给我的,可不是?对吧,是不是?来,进来这儿……”但它不想进去。它又咪咪叫,把鸽子再往她前面推。鸽子这时已断了气,软绵绵的。

“你吃吧,吃吧。我不饿,谢了,騠比。”

她整晚搂着猫,拥在发寒的胸前。

第二天一大早,他们又听到了楼底下废物堆中搬运尸体的声音,看到了照在潮湿的墙上和倒塌的柱子上的电光。有那么一下子,手电筒几乎射到黑騠身上,但没人上来。谁会想到竟然有人会走投无路得敢爬上那么危险的楼梯,不怕那分崩断裂的地板下陷,何况是严冬。

(1)黒騠是一个被社会边缘化了的人物,她有哪些性格特征?请作简要分析。

(2)猫在这篇小说中有哪些作用?请简要分析。

(3)小说结尾为什么要安排搬运尸体的情节?

(4)联系小说内容和现实生活,谈谈这篇小说带给人们的启示。

二、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1分)

5. (11分) (2016高二下·遵义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杨大眼,武都氐难当【注】之孙也。少有胆气,跳走如飞。然侧出,不为其宗亲顾待,颇有饥寒之切。太和中,起家奉朝请。

时高祖自代将南伐,令尚书李冲典选征官,大眼往求焉。冲弗许,大眼日:“尚书不见知听下官出一技。”便出长绳三丈许,系髻而走,绳直如矢,马驰不及,见者莫不惊欢。冲曰:“自千载以来,未有逸才若此者也。”遂

出为征虏将军、东荆州刺史。时蛮酋樊秀安等反,诏大眼为别将,隶都督李崇,计平之。大眼妻潘氏,善骑射,自诣军省大眼。至于攻陈游猎之际,大眼令妻潘戎装,或齐镳战场,或并驱林壑。及至还营同坐幕下对诸僚佐言笑自得时指之谓人曰此潘将军也。

大眼善骑乘,装束雄竦,擐甲折旋,见称当世。抚巡士卒,呼为儿子,及见伤痍,为之流泣。自为将帅,恒身先兵士,冲突坚陈,出入不疑,当其锋者,莫不摧拉。南贼前后所遣督将,军未渡江,预皆畏慑。传言淮泗、荆沔之间有童儿啼者,恐之云“杨大眼至”,无不即止。王肃弟子秉之初归国也,谓大眼日:“在南闻君之名,以为眼如车轮。及见,乃不异人。”大眼日:“旗鼓相望,嗔眸奋发,足使君目不能视,何必大如车轮。”当世推其骁果,皆以为关张弗之过也,,

又出为荆州刺史。常缚蒿为人,衣以青布而射之。召诸蛮渠指示之日:“卿等若作贼,吾政如此相杀也。”又北清郡尝有虎害,大眼搏而获之,斩其头悬于穰市。自是荆蛮相谓日:“杨公恶人,常作我蛮形以射之。叉深山之虎尚所不免。”遂不敢复为寇盗。在州二年而卒。

大眼虽不学,恒遣人读书,坐而听之,悉皆记识。令作露布,皆口授之,而竞不多识字也。

(节选自《魏书·杨大眼传》,有删改)

【注】杨难当,仇池国首领,在位时间为429—442年。

(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 及至还营同坐/幕下对诸僚佐/言笑自得时/指之谓人曰/此潘将军也

B . 及至还营/同坐幕下/对诸僚佐/言笑自得时/指之谓人曰/此潘将军也

C . 及至还营同坐/幕下对诸僚佐/言笑自得/时指之谓人曰/此潘将军也

D . 及至还营/同坐幕下/对诸僚佐/言笑自得/时指之谓人曰/此潘将军也

(2)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侧出,文中指杨大眼行为异于流俗,被视为不正,清代戴名世《<庆历文读本>序》就有:“余孤行侧出,为世所弃。”

B . 典选,掌管选拔人才授官的事务,《旧唐书·文苑传上·王勃》:“初,吏部侍郎裴行俭典选,有知人之鉴。”

C . 蛮酋,指南方少数民族的首领,我国古代将南方少数民族通称为“蛮”,字面上有粗野、凶恶、不通情理

D . 关张,分别指东汉末年蜀国名将关羽和张飞,其中关羽死后,逐渐受到尊敬,清代时被尊为“武圣”,与“文圣”孔子齐名。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杨大眼出身贵族,但少时历经坎坷。他是仇池国首领杨难当的孙子,但因侧出,而不被宗族亲属重视,时常忍饥受冻。

B . 杨大眼灵活应变,善于抓住机会,当尚书李冲不同意任用他时,他主动请求展现自己善于奔跑的才能,最终获得了认可。

C . 杨大眼身先士卒,有勇有谋。身为将帅,他经常冲锋陷阵,所向披靡;在他出任荆州刺史时曾射杀蛮人以警示诸蛮,蛮人不敢为乱。

D . 杨大眼识字不多,但悟性高。他为官时,文书写作都是口授完成的;经常叫人来念书,他在一旁听,听到的都能理解记住。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传言淮泗、荆沔之间有童儿啼者,恐之云“杨大眼至”,无不即止。

②召诸蛮渠指示之曰:“卿等若作贼,吾政如此相杀也。”

三、诗歌鉴赏 (共1题;共7分)

6. (7分) (2019高二上·县期末) 阅读下面这两首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武昌阻风

(宋)方泽

江上春风留客舟,无穷归思满东流。与君尽日闲临水,贪看飞花忘却愁。

【注】阻风:被风阻滞。

晓过鸳湖

(清)查慎行

晓风催我挂帆行,绿涨春芜岸欲平。长水塘南三日雨,菜花香过秀州城。

【注】鸳湖:即鸳鸯湖,一名南湖,在今浙江嘉兴城南,离查慎行的家乡只几十里地。秀州城:即今浙江嘉兴。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 . 两首诗首句都运用夸张手法,将春风人格化,但春风在诗人眼中的情义却不相同,一者挽留诗人,一者催人启程。

B . 古人多以水喻思,如“思君如流水,何有穷已时”。方诗即景取喻,显得更加自然贴切,达到情景交融的境地。

C . 查诗中的“绿”字表现力极强,用以比喻碧绿的湖水,和“涨”字结合在一起,富有动感,引发想象。

D . “与君尽日闲临水”中的“君”,既可以理解为同船的友人,也可以理解为船,无论是谁,在此都无关紧要,诗人整日临水,心绪别有寄托。

(2)两首诗抒发的感情有什么相同之处?此外,请分别赏析两首诗的尾句。

四、情景默写 (共1题;共3分)

7. (3分) (2019高三上·蚌埠月考)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赤壁赋》中作者写泛舟江上,感到飘然离世,超然独立,如同升入仙境一样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2)《虞美人》中表现词人李煜在永不停止消逝的时光面前感慨无限,引出对故国往事感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3)李白在《行路难》中通过“________;,________;”两句的动作细节刻画,形象地表现了其内心的苦闷和茫然。

五、语言表达 (共2题;共2分)

8. (1分) (2017高三下·武昌月考)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随着人类科技的飞速发展,西方一些学者开始对科技进行批判反思,强调科技的负面性。他们认为,①________,人类自己创造的科学技术有可能把自己毁灭掉。人类的智慧真的无法驾驭科技吗?西方学术界给人一种错觉,好像人类的科学技术发展有多快似的。实际上同大自然的力量相比,②________,人类连太阳系都走不出去,医学甚至

连人的寿命都无法有效延长。因此,③________。

9. (1分) (2016高一上·河北期中) 给下面这则新闻拟一条恰当的标题,不超过20个字。

2013年10月21日,北京市出台中高考改革方案,2016年起,高考语文分将从150分升至180分,英语则由150分降至100分——“语文提分英语降分”成为此番改革的焦点。这一举措提升了语文课程的重要地位,可以设想在高考指挥棒的调控下,语文教育“边缘化”的状态将有望缓解。

无论是“小升初”还是中考,选拔优等生的标准首先是数学,其次就是英语。中考中有个不成文规定,两个考生分数相同,数学分数高的优先,数学成绩也相同再看英语,反正没有语文的份儿。这种选拔的导向,造成了学生在平时学习中对于语文课程的轻视,经常听说有孩子课外报班补数学、学英语,很少有家长让孩子学点文学课。语文之所以被“边缘化”,说白了,是教育功利化、实用化的一种体现。

作为母语的语文遭此冷遇,后果其实很严重。不仅会给孩子造成传统文化的缺失,更直接影响了他们的表达能力、写作能力,一些大学毕业生,却连个小信息都写不好。许多所谓高材生虽然专业知识很精深,但由于人文基础知识的缺失,直接影响了心灵的发育与完善,带来沟通障碍和情感脆弱等人格危机。所以,语文教育涉及对各种综合素质的培养提升,是基础的基础,不容忽视。

六、材料作文 (共1题;共5分)

10. (5分) (2016高一下·东莞期中)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这是庄子的一句富有哲理的话,在现实生活中,当我们漫不经心拒绝所谓的“无用”时,其实放弃了很多隐藏在“无用”后的“大用”。比方说,参加公益活动,有人说无用,实际上对我们融入社会有着大用;再比如说阅读名著,有人说无用,实际上对丰富我们的阅历有着大用。平时我们学习生活中常常做着一些琐碎的小事,我们都会认为无用,但却没有想到这琐碎的小事却对我们以后的人生很有用。

请根据以上材料,结合自己的体验与感悟,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

①选好角度,确定立意,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

②自拟标题;

③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④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共4题;共33分)

1-1、

1-2、

2-1、

2-2、

2-3、

3-1、

3-2、

3-3、

4-1、

4-2、

4-3、

4-4、

二、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1分)

5-1、

5-2、

5-3、

5-4、

三、诗歌鉴赏 (共1题;共7分)

6-1、

6-2、

四、情景默写 (共1题;共3分)

7-1、

7-2、

7-3、

五、语言表达 (共2题;共2分)

8-1、

9-1、

六、材料作文 (共1题;共5分)

10-1、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