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案

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案
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案

Unit 3 Last weeke nd?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能够听、说、读、写短语:watched TV, washed clothes, clea ned the room, played football and visited gran dpare nts 。

2、能够听懂问句:What did you do last weeke nd? 并能够做出正确的回答。

3、能够运用新学语言内容完成Let' s find out 中的任务。

情感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界中与我们共同生活的其他生命,培养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

听、说、读、写短语“watched TV, washedclothes, cleaned the room, played football and visited grandparents ”,听懂、会说句子:What did you do last weeke nd?并能够在实际情景中灵活运用。

教学难点

5个词组读音和书写,掌握动词过去式及其发音规则。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本课时所需的六张词卡。

2、教师准备录音机和录音带。

3、教师准备本单元的挂图。

教学过程

1、preparation :

(1)Daily oral practice.

Goodmorning! Glad to meet you. Howare you? What' s the weather like today? 对话练习,已学知识的巩固。

(2)Hang- man game.玩游戏,猜单词。

(watch, wash, clea n, play, visit)

2、p resentation

(1) Let ' s chant (第六册书本Page 7)

a.听一遍录音b、师生一起说唱

⑵ Let ' s start:

What do you usually do on the weeke nd? 说说自己的周末,复习动词短语。

3、P rese ntati on

⑴、教师出示一个日历给大家看,圈出今天的日子是Sunday(weekend),然后

问学生:What' s the date today? What day is it today? 学生回答今天的日期,Today is April the 10th.lt ' s Sunday.

(2) 、教师说:OnSunday (weekend),I usually wash clothes, clean the room, play football, watch TV and visit grandparents. 出示教师所说动作的卡片,学生跟读词组。跟着老师朗读几遍动词短语。

⑶、教师问学生:Whatdo you usually do on Sun days?学生回答教师的问题。

⑷、教师再次出示日历,圈出上个星期天的日子,然后问学生:What was that day?引导学生回答:It was last Sun day?板书并带读单词:last。教师:It was last Sunday. It was the last weekend.板书、解释并朗读词组:last weekenc。学生跟读

并掌握词组:last weekend。

⑸、引出句型:What did you do last weekend? 板书句型并朗读。

(6) 、呈现词组:watched TV, washed clothes, cleaned the room, played

football a nd visited gran dpare nts. 强调这些过去式的发音。/t/, /t/, /d/,

/d/, /id/ 。

(7) 、Activity one: Bingo!

3、practise:师生问答。(语言内容,媒介)

Activity two: 摘苹果游戏

教师领读Let ' s learn部分。

4、p roduction:

Let' s find out.

(1) 、教师通过CAI出示图片,提问:

What did Zoom do last weeke nd?

板书并认读:do-did, water-watered.

⑵、教师问几个学生:What did you do ?

5、progress:

Do a survey。学生之间相互了解,并做好记录。

完成后上台进行解说。

填入所缺的单词。

完成活动手册的相应练习。

回家朗读课本Let' s learn部分,抄写词组。板书设计:

last weeke nd watch-watched wash-washed clea n-clea ned

play-played visit-visited do-did water-watered

What did you do last weeke nd? I watched TV.

作业设计: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与要求

知识与能力:

1、能够听说读写句型:What did you do last weekend?l played football. 并能够在实际情景中运用。

2、能够用过去式的一般疑问句形式进行简单的提问,女口:Did you clean the room? Yes, I did. / No, I didn ' t.

3、能够听懂并完成Let' s try部分的联系。

4、能够运用新语言完成Let' s find out 中的任务。

5、了解Good to know当中的标志的意思。

情感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界中与我们共同生活的其他生命,培养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

能够听说读写句型:What did you do last weeke nd? I played football.

并能够在实际情景中运用。

教学难点

学生初步了解动词过去式的一般疑问句形式。识记help的意思。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若干张图片。

2、教师准备录音机与磁带。

3、教师准备该课时的教学挂图。

4、学生准备一张调查表。

教学过程

1、preparation :

⑴、Enjoy the song: At the zoo

(2) 、Daily oral practice

Good morning. Glad to meet you. How are you? What day is today? What ' s the weather like today?

2、presentation

(1) 、Activity 1

⑵、Let' s try.

T: What did you do last weeke nd?

S:…

T: What about Chen Jie?

Let' s talk

设计主情景“我是小小侦探”

(1)、“谁打扫了教室”

教师用课件动画形式出现一个明亮干净的教室。

出现一个老师和一个学生Joh n。

Look, our classroom. It ' s very clean and tidy. But whocleaned it. I don' t kno w. I want to tha nk him. Can you help me to find him?

J: I can help you to find him.

John 跑了出去,碰到了Sarah, John 就问Sarah. J: What did you do last weekend?

Sarah: Hmm! I watched TV.

John 跑去问了Wu Yifan.

J: What did you do last weeke nd?

W Hmm! I played football.

3、practise:

板书句型:What did you do last weeke nd? I played football. 学生朗读。教师头带John 的头饰T: Look, John cometo our class. He wants to find who clea ned the classroom last weeke nd.

T: What did you do last weeke nd?

S1: I …

T: What did you do last weeke nd?

S2: I …

T: Did you help the teacher clea n the classroom?

引导学生回答。

板书help,并朗读。

⑵、Activity 2

⑶、Activity 3 Make the chant.

4、production:

找到了”

5、progress:通过课件展示John和Zoom的对话。

J: What did you do last weeke nd?

Z: I played football at school.

J: Did you help the teacher clea n the classroom? Z: Yes, I did.

J: Oh, Zoom. You are great!

听录音,跟读书本对话。学生一起朗读对话。

作业设计:⑴、对话操练:Let' s find out. p28

(2) 、完成活动手册相应练习

⑶、Good to know

板书设计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能听、说、认读Let' s read部分的内容,并完成相应活动。

2、能够了解双元音音标//、//、/ /的音与形,能够读出例词并选择音标与单词和配图正确连线。

情感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界中与我们共同生活的其他生命,培养环保意识。

教学重、难点

1) 理解短文内容,学会描述自己或询问他人的周末生活。

2) was, busy, It was …'s birthday.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一幅本课时的教学挂图。

2、教师准备一台录音机和相关录音带。

3、学生准备本课时的单词卡片。

教学过程

1、preparation :

(1)Let' s sing: The days of the week.

(2)Ask and answer:

What did you do last weeke nd?

What did you do yesterday?

I ( did) …last weeke nd/ yesterday.

结合单词卡片复习所学的四会单词,可让学生进行快看快拼的比赛。

2、presentation

(1) Let' s learn.

从上面的问答中,老师总结并板书呈现:busy,…was busy last weekend.

①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可提出更细节性的问题:

T: What did you do last Saturday mornin g/ last Sun day eve ning …?

A: I (did) …last Saturday mornin g/ last Sun day eve ning …

T根据学生A的回答,再向其他学生提问:

T: What did A do last Saturday mornin g/ last Sun day eve ning …?

引导学生将第一人称改为相应的第三人称进行回答,并将学生的回答(选择一个)

以短语形式填入课前准备好的表格中。见附录。

②完成表格后,T再次重复:

A was busy last weeke nd.

③根据板书及表格,引导其他学生以:

xxx was busy last weekend.

为开头转述其他同学上周周末的活动。

(2) Presentation of the sentences

①T: A was busy last weeke nd. B was busy last weeke nd. And Wu Yifa n was busy last weeke nd, too. (可用课件展示)

②Now, let ' s listen to the short passage and answer some questions.( T 可根据段落内容顺序设计问题)

A:What did Wu Yifan do Saturday morning?

B: Whom did he visit? Why?

C: What did they do together?

D: What did they do in the eve ning?

E: What did Wu Yifa n do Sunday morni ng? With whom?

F: What did Wu Yifa n do in the afternoo n?

③听完两遍录音,学生可以同桌讨论并回答冋题。如果有不同答案,大家一起讨论,寻求最佳答案。

3、Pre-reading:

听音跟读,再齐读。

要求学生独立完成课本中“ Finish the sentences ” .再进行组内讨论并校对答案。

1) Let ' s play

T: Look at the cale ndar. Today is ( date ).

Yesterday was (date).

What did you do yesterday?

A: I (did) yesterday.

4、In-reading:

Activity 1 : 滚雪球

5、p ost -reading:

Pronun ciati on

(1) 听音模仿.教师要以夸张的口型带学生跟读。

(2) 认读双元音音标。/ / , / /, / /. 说明音标与字母的区别和联系。

(3) 拼读单词。老师请学生自己拼读并读给大家听。

(4) 读单词,连线。

⑸ Activity 2: Play basketball

作业设计:(1)用词组或短句来描述自己爸爸或妈妈上周末的活动情况。

(2)完成活动手册相关内容。

板书设计

第四课时

教学目标与要求知识与能力:

1、掌握四会词组:went to a park, went swimming, read a book, went fishing,

went hik ing.

2、学会用句型What did you/ (name) do last weekend/ yesterday? I(name) (did) last weekend/ yesterday. Did you ….? Yes, I did. 来进行问答并完成Task time的表格。

情感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界中与我们共同生活的其他生命,培养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

掌握四会词组,并用所学词组和句型进行调查

教学难点

掌握四会词组,并用所学词组和句型进行调查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本课时所需的五张词卡及A部分所学单词。

2、教师准备录音机和的录音带。

教学过程

1、preparation :

1) Free-talk:

T: What day is today?

A: Today is …

T: What day was yesterday?( 强调yesterday)

B: Yesterday/ It was …

T: What did you do yesterday?

C: I (did) …yesterday.( 用前几课时已经学的词组)

2) Chai n-drill:

C: I (did) …yesterday. What did you do yesterday?

D: I (did) …yesterday. What did you do yesterday?

E, F …(ask the teacher)

T: I went to a park yesterday.

2、presentation

let ' s learn

(1) 继续Chai n-drill, 由T引出并出示新授词组:we nt hiki ng.

(2) 学生已经了解了go的过去式后,T边用I we nt ( 这个动词用动作表

示)yesterday.表达自己昨天去做什么了,边做动作.让学生帮老师说出:went swimmi ng, went fish ing.

(3) Ask and answer:

A: T ask and Ss an swer.

B: S1 ask and S2 an swer.

C: S3 ask and T an swer.

由此,T引出新授词组:read a book.

(4) 自编cha nt. Cha nt together.

(5) Listen to the tape and repeat. Pay attention to the pronunciation

of: went, read.

(6) Readi ng in 2 parts: T say the phrase loudly, Ss say it lowly; T say the phrase

lowly, Ss say it loudly.

Practice:

通过各种游戏,操练所学词组

Activity 1 找搭档

Activity 2 我是侦察兵

Activity 3 记忆大挑战

3、practise:

1) Pair work

A: What did you do last weeke nd? / Did you …?

B: I (did) …/ Yes, I did.

2) 在问答过程中完成书中所示的表格.

3) 邀请几组同学到前面汇报调查结果

4、production:

1) Ask Ss to describe each picture with the sentence structures of: I (did) yesterday/ last weeke nd.

2) Liste n and circle.

5、progress:

Check the an swers.

作业设计:(1)完成活动手册相应内容。

(2)课后继续交流同桌的周末或前天的活动信息.

板书设计

第五课时

教学目标与要求

知识与能力:

1、能理解并询问他人在过去时间里干了什么事情。

2、掌握句型:Did you read books? Yes, I did./ No ,1 didn ' t.

情感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界中与我们共同生活的其他生命,培养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

To master the followi ng sentence structures:

Did you read books? Yes, I did./ No ,I didn ' t.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图片。

2、教师准备录音机与磁带。

3、教师准备该课时的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

1、preparation :

(1) Han g-ma n game

(went to a park, went swim ming ,we nt fishi ng, went hik ing, read books)

⑵游戏Bin go

⑶Let ' s try听对话,选择图片

2、presentation

A. cha nt

(1)教师用课件呈现chant

(在课件上出现几幅图片NIGHT PARK JUN等,然后在YES的地方出现一个人)

(2)学生二人小组说唱书本上的chant

3、practise:学生用手头的卡片自编一个chant

4、production:

Let' s talk

(1) Liste n and do

(2) Look and an swer

(3) Liste n and read

5、progress:practice

Activity 1丄et ' s find out

Activity 2 The story of Zoom

Activity 3 Guess ing

作业设计:

1、Consolidation and extension

1. 听录音,做活动手册。

2. 根据情景编对话。

板书设计

第六课时

教学目标与要求

知识与能力:

1 ?能综合运用动词的过去时。

2?阅读理解故事

过程与方法:能在活动中恰当运用所学语言进行交际。

培养环保意情感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界中与我们共同生活的其他生命,

识。

教学重点

1动词过去时的读音及不规则动词的变化

2阅读部分的理解和有限度地再现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一幅本课时的教学挂图。

2、教师准备一台录音机和相关录音带。

3、学生准备本课时的单词卡片。教学过程

1、preparati on:

Sing the song: at the zoo

2、Presentation

A: Activity 1 Memory test ing

What did you do last weeke nd?

I went shopp ing.

I went shopp ing and visited gran dpare nts

I went shopp ing and visited gran dpare nts .........

3、Pre-reading:

比一比,谁说得最快。(见表格1)

请两个学生上来,背向黑板,教师说出表格中任意一个词组,学生就说出与之对应的词组,败者换其他人,再与胜者比赛,看看全班谁说得最快。

C: Text A. 看图跟读课文。

4、I n-reading:

教师提示总结:

was / walked / studied / read /went

/saw / jumped / swam / returned

D: Activity 3 无字的故事书

E: Exercises

(1) Finish the senten ces

(2) Number the senten ces

Comprehe nsive activity

5. post-reading:

story time

1. Two stude nts a group and discuss the story.

2. Ask the questi ons:

(1)What did Zoom do on Saturday?

⑵ What did Zoom do on Sun day?

3. Liste n and read the story

作业设计:

Mini role-play

Prepare and act out their stories in roles.

板书设计:

冀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全册

冀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全册 授课时间:年月日 教学设计思想: 本课围绕着建筑物,从学生熟悉的房屋入手,按照分析、观察和实验的顺序,设计了3个活动,利用图文形式交代了活动的过程和方法。教学时,教师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活动,达到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一、科学探究目标 1.能设法收集不同历史时期关于房屋的资料。 2.能分析出一座砖结构房屋的结构、层次与构成。 3.能设定标准对建筑物进行分类。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能大胆进行推测,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 2.能与其他同学一起分析研究各种问题。 三、科学知识目标 1.能有根据地说明从古到今人类房屋发展变化的原因。 2.能具体说出某一个建筑物所用的建筑材料有哪些特点和功能。 四、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目标 1.能分析出建筑材料和技术的发展进步对房屋变化的作用。 2.能通过推理解释不同地区民居具有不同风格的原因。 教学重点和难点:本课的重点是活动2“不同风格的房屋”。

教学方法:教师讲授与学生活动相结合的互动教学法。 教学媒体:多媒体设备,各种建筑物的图片。 课时建议: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课 谈话:房屋是人类居住、生存的地方。有了房屋,人类才结束了露宿旷野的历史;有了房屋,人类才有了稳定的生活。房屋对于大家来说并不陌生,那大家知不知道古代的房屋是什么样子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房屋的变化。 (二)新课教学 ◆活动1:房屋的变化 1.教师出示不同时期的房屋组图。 提问:刚才你们看到的这组图片都是什么? 学生回答。(房屋) 教师:你们能给这几幅图片中的房屋按照出现年代的早晚给它们排序吗? 小组讨论,排序,说说排序的理由。 讲述:早在55万年前,我们的祖先为了生存,开始寻找能够遮风、避雨、御寒的“房屋”,后来他们终于找到了能够当房子的山洞。从山洞到现在的高楼大厦,人类的房屋发生了很大变化。 提问:引起房屋发展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人类为了生存,为了更好的适应自然环境,抗御自然灾害和野生动物的伤害,发明了房屋。) 2.房屋的发展过程。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完整版

周次计划进度课时备注 1 我在成长 1 2 悄悄发生的变化人生之旅 2 3 踏上健康之路生物的遗传现象 2 3;8妇女节 4 生物的变异现象寻找遗传和变异的秘 密 2 5 单元总结课消失了的恐龙 2 6 化石告诉我们什么达尔文与他的“进 化论” 2 7 单元总结课寻找生物的家园 2 4;4清明节 8 有利于生存的本领有趣的食物链 2 9 有趣的食物链生态平衡 2 10 生态平衡 1 11 各种各样的能量 1 5;1劳动节 12 能量的转换能源 2 期中检测 13 节约能源与开发新能源单元总结课 2 14 拓展 1 15 应用 1 5;30端午节;6;1 儿童节 16 期末复习 2 17 期末复习 2 18 期末复习 2 19 期末复习 2 20 期末复习 2 21 期末检测

课题1;1 我在成长内容P2~4页课型事实 教学目标1.能够收集自己成长的证据;知道人在成长中身高和体重等方面发生了变化; 2.能够使用简单方法较准确的测量自己的身高; 3.能根据体检卡是的数据绘制身高;体重曲线图;并对生长发育情况做出解释; 4.能够交流和表达成长变化的特点。 5.能积极参与;乐意与人交流合作;体验成长的快乐。 重点交流成长的证据;绘 制身高曲线图;分析 其变化的规律。 难点 学生能正确的发现身 高变化规律。 关键 要求学生认真仔 细的制作身高曲 线图。 教学准备教师课件;学生体检记录表。 学生 课前搜集能记录自己成长的资料;了解自己出生时的身高;体重及第一年的生长情况;测量自己的身高。 环节 时间 教学内容师生活动复案 4'游戏导 入:猜猜 我是谁 1.谈话:这是我们班一些同学小时候的照片;请大家猜一猜他们分别是哪位同学? 2.提问:看了这些照片;你有什么想法? 10'讨论与交 流:成长 的证据 1.谈话:你从哪些方面发现自己长大了?谈谈感受。 2.学生汇报并展示自己收集到的成长的证据。 3.谈话:老师这里有一位同学不同阶段所拍摄的四张照片《出示顺序打乱的照片》;你能将 它们排排序吗?为什么这样排? 4.学生分组交流;进行排序。 5.汇报:《说出顺序;说理由。》 6.讨论:我们在成长过程中;身体都有哪些方面变化比较明显? 7.小结:我们身体在身高;体重上有显著的变化;人的心理变化也较明显。 10'绘制身高 曲线图 1.谈话:人成长的证据有很多;老师给你们每个人都准备了一份证据;《出示体检档案 盒》;你猜猜这里是什么证据? 2.学生猜测;之后教师将体检卡发给学生; 学生仔细的看看各项数据。 3.学生将体检卡是的身高;体重两项数据按照年龄时间整理在记录本上。 4.提问:你能将自己从入学到现在的身高; 体重绘制成曲线图吗?

最新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 科学六年级下册教材目录 第一单元微小世界 1 放大镜 2 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 3 放大镜下的晶体 4 怎样放得更大 5 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一) 6 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二) 7 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三) 8 微小世界和我们 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 1 我们身边的物质 2 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 3 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 4 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 5 铁生锈了 6 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 7 控制铁生锈的速度 8 物质变化与我们 第三单元宇宙 1 地球的卫星——月球 2 月相变化 3 我们来造“环形山” 4 日食和月食 5 太阳系 6 在星空中(一) 7 在星空中(二) 8 探索宇宙 第四单元环境和我们 1 一天的垃圾 2 垃圾的处理 3 减少丢弃及重新使用 4 分类和回收利用 5 一天的生活用水 6 污水和污水处理 7 考察家乡的自然水域 8 环境问题和我们的行动 第一单元微小世界 1、放大镜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更多的细节。 2、放大镜广泛应用在人们生活生产的许多方面。 3、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较厚(凸起)。 过程与方法

2、比较用肉眼观察和用放大镜观察的不同。 情感态度价值观 1、理解使用放大镜观察的意义。 2、增强用放大镜观察身边世界的兴趣。 3、认识到从肉眼观察到发明放大镜是人类的一大进步。 【教学重点】能正确使用放大镜观察物体的细微部分 【教学难点】放大镜是“凸”“透”镜 【教学准备】 分组实验器材:放大镜(最好每个学生都能有一个放大镜,如果只能提供给学生一种放大镜,尽量放大倍数大一点)科学书或报纸上的照片、计算机或电视机屏幕。柱形、球形的透明器皿、塑料薄膜、铁丝、普通玻璃片、平面镜片、水。 教师演示: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图片或课件(如放大镜镜片的结构等)。 【教学过程】 一、为什么要用放大镜观察 1、导入:师出示放大镜:“看,这是什么?”(生:放大镜)放大镜大家很熟悉,能否替放大镜来介绍一下自己——《我是放大镜》。可以从放大镜的构造、作用、用途三个方面展开。 2、小组讨论交流放大镜的构造、作用、用途。 3、展示交流 放大镜的构造——镜架、镜片(如果学生能说出凸透镜也可以) 放大镜的作用——放大物体的像(可能学生会说“把物体放大”,提醒学生物体并未变大) 放大镜的用途——我们用放大镜观察校园里的生物、实验中在老师指导下观察花、昆虫等。它是视力不佳者的助视器,还适用于电子产品检验、线路板检验、集邮者欣赏鉴定邮票、珠宝商鉴定珠宝、公安人员用它观察指纹毛发纤维等、农技人员用它观察花蕊进行人工授粉等、制作微型工艺品的工匠工作时使用…… 4、让学生尽量充分地例举使用领域,交流后填写第2页的网状图。 二、放大镜下的新发现 1、师:谁给大家演示一下放大镜的正确使用方法? 请学生演示放大镜的使用方法。根据学生的演示师讲解正确使用放大镜的两种方法:目、镜、物三者,目不动,镜动或物动。 2、师:选择一小块面积,运用放大镜仔细观察图片、屏幕、织物等看谁会有新的发现!将新发现用文字或图片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上。 3、交流新发现后,师归纳:放大镜把物体的图像放大,让我们看清了肉眼看不清的细微之处。 三、放大镜的特点 1、师:放大镜顾名思义是能“放大”,那么它能放大的秘密在哪里呢?(镜片具有“凸”、“透”的特点)老师给大家准备的物品中有没有像放大镜那样能放大物体呢?请同学们找一找。 2、学生尝试利用平面镜、玻璃、水、水槽、集气瓶、烧瓶等物体来放大物体的像。(发现圆柱形及球形的装满水的容器及水滴都具有放大的作用) 3、师:放大镜的镜片和能起放大作用的器具有什么共同的特点?(中间凸起,透明的)所以放大镜也叫“凸透”镜。放大镜的凸起程度越大,放大的倍数也越大,由此推断球形的透明物放大倍数最大。 四、小结 1、师:对于熟悉的放大镜,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发现或收获吗?(放大镜也叫凸透镜,凸度越大放大倍数越大。运用放大镜细心地观察物体,还能看到很多有意思的细节) 2、课外你可以尝试着用一些简易的材料自己制作一面放大镜,或者用你的放大镜去仔细观察身边的物品,看看还会有什么新的发现。 过程与方法:使用放大镜观察身体结构的细部和活动

新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计划及教案

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教学工作计划 一、教材分析: 本册内容由“微小世界”“物质的变化”“宇宙”和“环境和我们”四个单元组成。 “微小世界”单元,将引领学生经历从肉眼观察到放大镜观察,再到显微镜观察的过程,让学生观察丰富多彩的昆虫、晶体、细胞及微生物,使他们既了解人类观察工具的发展历程,又对人类探索微观世界的部分成果进行梳理,扩大视野,提高认识。 “物质的变化”单元,学生将通过一系列的研究,观察和认识物质变化是常见的自然现象,物质的变化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两种类型。在研究化学变化的过程中,学生将根据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认识到化学变化的本质是产生新物质,从而将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区别开来。 “宇宙”单元,学生将在感知的基础上,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处理,建立有关环形山、太阳系、星座、星系等模型,对月相、环形山、日食、月食、星座、星系等有初步的认识。希望他们能认识到宇宙是一个庞大的、运动变化着的系统,不同宇宙空间分布着不同的天体。人类通过不断的探索,将发现越来越多的宇宙奥秘。 “环境和我们”单元,从垃圾和水两个主题出发,学生将探究垃圾的来源、成分和处理方法;将探究水污染的成因,了解污水处理的方法等,从而对人类生活带来的环境问题有一定的了解,真切地认识到环境问题是人类面临的重大社会问题,并且能够从身边的点滴小事做起,开展环境保护行动。 十通过以上不同视角对周围世界的探究,学生将会对小学阶段所学的物质世界、生命世界、地球与宇宙等内容有一个概括性的认识:世界是变化着的,多样的;世界是物质构成的,人无时不刻不在与之进行物质和能量的交换,我们应当保护地球环境。 在本册的学习过程中,学生的探究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也将得到进一步的发展。本册的重点是:

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案

Unit 3 Last weekend?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能够听、说、读、写短语:watched TV, washed clothes, cleaned the room, played football and visited grandparents。 2、能够听懂问句:What did you do last weekend? 并能够做出正确的回答。 3、能够运用新学语言内容完成Let’s find out 中的任务。 情感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界中与我们共同生活的其他生命,培养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 听、说、读、写短语“watched TV, washed clothes, cleaned the room, played football and visited grandparents”,听懂、会说句子:What did you do last weekend? 并能够在实际情景中灵活运用。 教学难点 5个词组读音和书写,掌握动词过去式及其发音规则。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本课时所需的六张词卡。 2、教师准备录音机和录音带。 3、教师准备本单元的挂图。 教学过程 1、preparation: (1)Daily oral practice. Good morning! Glad to meet you. How are you? What’s the weather like today? 对话练习,已学知识的巩固。 (2)Hang–man game. 玩游戏,猜单词。 ( watch, wash, clean, play, visit) 2、presentation: (1) Let’s chant (第六册书本Page 7) a. 听一遍录音 b、师生一起说唱 (2) Let’s start: What do you usually do on the weekend? 说说自己的周末,复习动词短语。 3、 Presentation (1)、教师出示一个日历给大家看,圈出今天的日子是Sunday(weekend),然后问学生:What’s the date today? What day is it today? 学生回答今天的日期, Today is April the 10th. It’s Sunday. (2)、教师说:On Sunday (weekend),I usually wash clothes, clean the room, play football, watch TV and visit grandparents.出示教师所说动作的卡片,学生跟读词组。跟着老师朗读几遍动词短语。 (3)、教师问学生:What do you usually do on Sundays? 学生回答教师的问题。 (4)、教师再次出示日历,圈出上个星期天的日子,然后问学生:What was that day? 引导学生回答:It was last Sunday? 板书并带读单词:last。教师:It was last Sunday. It was the last weekend. 板书、解释并朗读词组:last weekend。学生跟读并掌握词组:last weekend。 (5)、引出句型:What did you do last weekend?板书句型并朗读。

最新人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教案全集

人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教案全集 1、放大镜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更多的细节。 2、放大镜广泛应用在人们生活生产的许多方面。 3、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较厚(凸起)。 过程与方法 1、正确用放大镜观察物体。 2、比较用肉眼观察和用放大镜观察的不同。 情感态度价值观 1、理解使用放大镜观察的意义。 2、增强用放大镜观察身边世界的兴趣。 3、认识到从肉眼观察到发明放大镜是人类的一大进步。 【教学重点】能正确使用放大镜观察物体的细微部分 【教学难点】放大镜是“凸”“透”镜 【教学准备】 分组实验器材:放大镜(最好每个学生都能有一个放大镜,如果只能提供给学生一种放大镜,尽量放大倍数大一点)科学书或报纸上的照片、计算机或电视机屏幕。柱形、球形的透明器皿、塑料薄膜、铁丝、普通玻璃片、平面镜片、水。

教师演示: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图片或课件(如放大镜镜片的结构等)。 【教学过程】 一、为什么要用放大镜观察 1、导入:师出示放大镜:“看,这是什么?”(生:放大镜)放大镜大家很熟悉,能否替放大镜来介绍一下自己——《我是放大镜》。可以从放大镜的构造、作用、用途三个方面展开。 2、小组讨论交流放大镜的构造、作用、用途。 3、展示交流 放大镜的构造——镜架、镜片(如果学生能说出凸透镜也可以) 放大镜的作用——放大物体的像(可能学生会说“把物体放大”,提醒学生物体并未变大) 放大镜的用途——我们用放大镜观察校园里的生物、实验中在老师指导下观察花、昆虫等。它是视力不佳者的助视器,还适用于电子产品检验、线路板检验、集邮者欣赏鉴定邮票、珠宝商鉴定珠宝、公安人员用它观察指纹毛发纤维等、农技人员用它观察花蕊进行人工授粉等、制作微型工艺品的工匠工作时使用…… 4、让学生尽量充分地例举使用领域,交流后填写第2页的网状图。 二、放大镜下的新发现 1、师:谁给大家演示一下放大镜的正确使用方法? 请学生演示放大镜的使用方法。根据学生的演示师讲解正确使用放大镜的两种方法:目、镜、物三者,目不动,镜动或物动。 2、师:选择一小块面积,运用放大镜仔细观察图片、屏幕、织物等看谁会有新的发现!将新发现用文字或图片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上。 3、交流新发现后,师归纳:放大镜把物体的图像放大,让我们看清了肉眼看不清的细微之处。

杭州市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全册全部教案(共32课时)

根据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教材制定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 全册共32课时 学校: 姓名: 日期:

第一单元《微小世界》全部教案(共8课时) 1.放大镜 【教材简析】 “微小世界”单元,将进一步拓展学生的视野,指导学生认识微观世界,按照人类观察工具发展的线索,引领学生经历从肉眼观察,到放大镜观察,再到显微镜观察的过程,使他们既了解人类观察工具的发展历程,又对人类探索微观世界部分成果进行梳理,扩大视野,提高认识。本课是该单元的起始课,将让学生通过讨论和体验,对放大镜的构造和功能有进一步的了解。 教材共分3个部分。第一部分:为什么要用放大镜观察。是为了让学生进一步明白使用放大镜的意义,通过两个活动进行:一是回忆科学学习中放大镜的作用,二是了解人们使用放大镜的工作范围及意义。第二部分:放大镜下的新发现。学生通过对比用放大镜和肉眼观察到底有什么不同,重点在于能看到许多肉眼看不到的细节。第三部分:放大镜的特点。这部分学生探究放大镜的特点,并能运用这两个特点去寻找生活中具有放大作用的物体或制作放大镜,同时发现放大倍数与凸度有关。学生通过分析和探究,真正地把学到的知识联系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既巩固了所学知识,又锻炼了思维能力。体现了"探究—思考—交流—修正—实践"的教学理念。 【学情分析】 学生对放大镜并不陌生,从三年级起放大镜就伴随着孩子们的科学学习。但是他们对人类发明放大镜的意义,以及放大镜的结构和功能不一定很了解。学生知道放大镜能放大,但可能认为是放大物体,他们并不清楚放大镜的物体图像有许多肉眼看不见的细微之处,只是停留在放大的层面上;学生不一定知道不同放大镜放大倍数会不同,即使知道,也很可能认为放大倍数与镜面大小有关,而不是“凸度”。本课鼓励学生在带着新的问题用放大镜进行观察的过程中,有新的发现。同时学习和了解一些关于放大镜的简单光学知识。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目标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教案(全集)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第一单元微小世界 1、放大镜 科学概念 1、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更多 的细节。 2、放大镜广泛应用在人们生活生产的许多方面。 3、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较厚(凸起)。 过程与方法 1、正确用放大镜观察物体。 2、比较用肉眼观察和用放大镜观察的不同。 情感态度价值观 1、理解使用放大镜观察的意义。 2、增强用放大镜观察身边世界的兴趣。 3、认识到从肉眼观察到发明放大镜是人类的一大进步。教学重点:能正确使用放大镜 观察物体的细微部分。 教学难点:放大镜是“凸”“透”镜。 课前准备:放大镜、科学书或报纸上的照片、计算机或电视机屏幕。柱形、球形 的透明器皿、塑料薄膜、铁丝、普通玻璃片、平面镜片、水。 课时安排:1课时 一、为什么要用放大镜观察 1、导入:师出示放大镜:“看,这是什么,”(生:放大镜)放大镜大家很熟悉,能否替放 大镜来介绍一下自己——《我是放大镜》。可以从放大镜的构造、作用、用途三个方面展 开。 2、小组讨论交流放大镜的构造、作用、用途。 3、展示交流 放大镜的构造——镜架、镜片(如果学生能说出凸透镜也可以) 放大镜的作用——放大物体的像(可能学生会说“把物体放大”,提醒学生物体并未变大) 放大镜的用途——我们用放大镜观察校园里的生物、实验中在老师指导下观察花、昆虫 等。它是视力不佳者的助视器,还适用于电子产品检验、线路板检验、集邮者欣赏鉴定邮 票、珠宝商鉴定珠宝、公安人员用它观察指纹毛发纤维等、农技人员用它观察花蕊进行人工 授粉等、制作微型工艺品的工匠工作时使用,

4、让学生尽量充分地例举使用领域,交流后填写第2页的网状图。 二、放大镜下的新发现 1、师:谁给大家演示一下放大镜的正确使用方法, 请学生演示放大镜的使用方法。根据学生的演示师讲解正确使用放大镜的两种方法:目、镜、物三者,目不动,镜动或物动。 2、师:选择一小块面积,运用放大镜仔细观察图片、屏幕、织物等看谁会有新的发现~将新发现用文字或图片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上。 3、交流新发现后,师归纳:放大镜把物体的图像放大,让我们看清了肉眼看不清的细微之处。 三、放大镜的特点 1、师:放大镜顾名思义是能“放大”,那么它能放大的秘密在哪里呢,(镜片具有“凸”、“透”的特点)老师给大家准备的物品中有没有像放大镜那样能放大物体呢,请同学们找一找。 2、学生尝试利用平面镜、玻璃、水、水槽、集气瓶、烧瓶等物体来放大物体的像。(发现圆柱形及球形的装满水的容器及水滴都具有放大的作用) 3、师:放大镜的镜片和能起放大作用的器具有什么共同的特点,(中间凸起,透明的)所以放大镜也叫“凸透”镜。放大镜的凸起程度越大,放大的倍数也越大,由此推断球形的透明物放大倍数最大。 四、小结 1、师:对于熟悉的放大镜,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发现或收获吗,(放大镜也叫凸透镜,凸度越大放大倍数越大。运用放大镜细心地观察物体,还能看到很多有意思的细节) 2、课外你可以尝试着用一些简易的材料自己制作一面放大镜,或者用你的放大镜去仔细观察身边的物品,看看还会有什么新的发现。 板书设计: 放大镜 构造:镜架、镜片(凸透——“凸透”镜) 作用:“放大”物体的图像、放大细节 用途: 教学反思 2、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 教学目标:

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案

日期:2013.10.9 学校:实验小学 放手让学生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进行自 学生从自己特有的数学现实出发 来构 授课人: 让学生从整数自然的过度到分数 由的、多角度的思考,自主的构建 建知识,不同的学生在解决同一问题时 班级:六年级 知识。 有不同的方法。 学科:数学 内容:分数乘整数 5分钟 18分钟 15分钟 ----- 教学要素 教学目标:1?使学生通过 自主 探索,理解分数乘整 数的意义与 整数乘法相 同,初步理解分数乘整数 的计算法则。 2?使学生经历解决实际问 题的过程,体验演绎推理、 归纳总结的学习方法。 3?使学生进一步增强运用 已有知识经验探索并解决 问题的意识,体验探索学 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分数乘整数的 意义和计算法则。 教学难点:正确计算分数 乘整数。 课形方式:要素组合 课时形态:标准课 生活导入 探究新知 2分钟 教师谈话: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会 了整数和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现 在,我们开始来学习分数的计算方 法,大家喜欢学吗? 复习:1、5个12是多少?怎样列 式?(多媒体示题) 2 2 —+ —=(看、想、做 9 9 2 、 讲) 揭示课题: —分数乘整数(板书课题)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 1?课件出示例1, 教师:小芳做3朵这样的绸花,一共 用几分之几米绸带?解决这个问题可 以列怎样的算式? 随着学生的回答进 行板书。(看、想、做、讲) 3 3个一相加的和还可以 10 你会列式吗? 学生回 (看、想、讲) 同桌交流。(想、做、 2.教师:求 用乘法计算, 答,师板书。 3?学生尝试计算 讲、听、动) 4.师小结。 5?解决例题的第(2)题。(看、想、 做、 讲) 1、 做“练一练”第1题。 学生按要求在图中涂色,然后列式计 算。 指名板演 2、 做“练一练”第 2题。 3、 做练习八第1题。 交流列出了哪几道算式? 让学生理清列出的乘法算式与加法算 式有什么联系? 4、 做练习八第3-5题。 订正时说出解答问题的思考过程,突 出: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 可以用乘法 算。 (看、想、做、讲、听) 今天你有什 么收获? (想、讲、听)

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全册

第一单元微小世界 1、放大镜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更多的细节。 2、放大镜广泛应用在人们生活生产的许多方面。 3、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较厚(凸起)。 过程与方法 1、正确用放大镜观察物体。 2、比较用肉眼观察和用放大镜观察的不同。 情感态度价值观 1、理解使用放大镜观察的意义。 2、增强用放大镜观察身边世界的兴趣。 3、认识到从肉眼观察到发明放大镜是人类的一大进步。 【教学重点】能正确使用放大镜观察物体的细微部分 【教学难点】放大镜是“凸”“透”镜 【教学准备】 分组实验器材:放大镜(最好每个学生都能有一个放大镜,如果只能提供给学生一种放大镜,尽量放大倍数大一点)科学书或报纸上的照片、计算机或电视机屏幕。柱形、球形的透明器皿、塑料薄膜、铁丝、普通玻璃片、平面镜片、水。教师演示: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图片或课件(如放大镜镜片的结构等)。 【教学过程】 一、为什么要用放大镜观察 1、导入:师出示放大镜:“看,这是什么?”(生:放大镜)放大镜大家很熟悉,能否替放大镜来介绍一下自己——《我是放大镜》。可以从放大镜的构造、作用、用途三个方面展开。 2、小组讨论交流放大镜的构造、作用、用途。 3、展示交流 放大镜的构造——镜架、镜片(如果学生能说出凸透镜也可以) 放大镜的作用——放大物体的像(可能学生会说“把物体放大”,提醒学生物体并未变大) 放大镜的用途——我们用放大镜观察校园里的生物、实验中在老师指导下观察花、昆虫等。它是视力不佳者的助视器,还适用于电子产品检验、线路板检验、集邮者欣赏鉴定邮票、珠宝商鉴定珠宝、公安人员用它观察指纹毛发纤维等、农技人员用它观察花蕊进行人工授粉等、制作微型工艺品的工匠工作时使用…… 4、让学生尽量充分地例举使用领域,交流后填写第2页的网状图。 二、放大镜下的新发现 1、师:谁给大家演示一下放大镜的正确使用方法? 请学生演示放大镜的使用方法。根据学生的演示师讲解正确使用放大镜的两种方法:目、镜、物三者,目不动,镜动或物动。 2、师:选择一小块面积,运用放大镜仔细观察图片、屏幕、织物等看谁会有新的发现!将新发现用文字或图片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上。 3、交流新发现后,师归纳:放大镜把物体的图像放大,让我们看清了肉眼看不清的细微之处。 三、放大镜的特点 1、师:放大镜顾名思义是能“放大”,那么它能放大的秘密在哪里呢?(镜片具有“凸”、“透”的特点)老师给大家准备的物品中有没有像放大镜那样能放大物体呢?请同学们找一找。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教案

9、穷人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沙俄时代穷人的悲惨生活和他们的美好心灵。 2.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句。 3.展开合理的想象,续编《穷人》的故事。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从桑娜的行动和思想活动中体会穷人的美好心灵。 2.续编故事,展开想象。 教学课时 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生字词,理清课文顺序,给课文分段。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 1.《穷人》这篇课文的作者是谁?(是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我们读过他写的什么文章?读过他写的《跳水) 2.《穷人》这篇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谁能用两三句话把这个故事的主要内容说一说?(请两三个学生说说,大概意思正确就行。) 3.用生字生词卡片检查生字读音。(提醒注意”溅、填、怨”都是前鼻音。) 三、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 1.开火车朗读课文(按座位顺序每人朗读一段)。大家边听边想,这篇课文先讲什么,再讲什么,最后讲什么,可以分成哪几个部分。 2.这篇课文可以分为几段?每段讲的是什么?(可以分为三段。第一、二自然段是第一段j讲渔大的妻子桑娜在海风呼啸的夜晚,焦急地等待丈夫出海归来。从第三自然段到第十一自然段是第二段,讲桑娜出门去看丈夫是否回来,顺便去看生病的邻居西蒙,发现西蒙已死,便抱回西蒙的两个孩子。从第十二自然段到结束是第三段,讲渔夫回来,听说西蒙死了,主动提出把西蒙的孩子抱回来抚养。) 四、按分成的三段朗读课文 1.同座互相练习朗读。 2.指名分段朗读。 五、识记生字。书写生字词 六、布置作业:根据课后“思考·练习”第一、二题,进一步自学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抓住重点语句阅读理解课文第一~三段。练习概括中心思想。 教学过程: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 全册教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导学案005 第一单元《我们长大了》 城关小学邓永亮 第一课时 我在成长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自己从出生到现在都发生了哪些变化; 2、知道人体生长发育有两个生长突增期; 3、能通过绘制曲线图来整理有关资料。 过程与方法 1、能够收集从出生到现在的成长证据; 2、能够测量身高和体重; 3、能够根据收集的数据绘制身高、体重曲线图; 4、能够根据图表对生长发育情况做出解释; 5、能够交流和表达成长变化的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意识到证据在得出结论中的重要性; 2、学生能积极参与,乐意与人交流合作,体验成长的快乐。教学重难点:绘制曲线图来整理有关资料,能够根据图表对生长发育情况做出解释。 教法与学法: 教法:讲授法。

学法:小组合作探究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准备: 量身高的纸、秤、卷尺、长尺、记录表、学生体检记录表。 学生准备:直尺、课前搜集能记录自己成长的资料,了解自己出生时的身高、体重及第一年的生长情况。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1.出示课件:猜猜我是谁。 2.谈话:同学们,这是我们班一些同学小时候的照片,请大家猜一猜他们分别是哪位同学? 3.提问:看了这些照片,你有什么想法想要告诉大家 二、合作探究 (一)交流自己成长的证据 1.谈话:你从哪些方面发现自己长大了?谈谈你自己的感受。2.学生汇报并展示自己收集到的成长的证据。 3.谈话:老师这里有一位同学不同阶段所拍摄的四张照片(出示顺序打乱的照片),你能将它们排排序吗? 4.学生进行排序。 5.汇报:你是怎样排的为什么这样排

人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教案全集

第一单元微小世界 1、放大镜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更多的细节。 2、放大镜广泛应用在人们生活生产的许多方面。 3、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较厚(凸起)。 过程与方法 1、正确用放大镜观察物体。 2、比较用肉眼观察和用放大镜观察的不同。 情感态度价值观 1、理解使用放大镜观察的意义。 2、增强用放大镜观察身边世界的兴趣。 3、认识到从肉眼观察到发明放大镜是人类的一大进步。 【教学重点】能正确使用放大镜观察物体的细微部分 【教学难点】放大镜是“凸”“透”镜 【教学准备】 分组实验器材:放大镜(最好每个学生都能有一个放大镜,如果只能提供给学生一种放大镜,尽量放大倍数大一点)科学书或报纸上的照片、计算机或电视机屏幕。柱形、球形的透明器皿、塑料薄膜、铁丝、普通玻璃片、平面镜片、水。

教师演示: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图片或课件(如放大镜镜片的结构等)。 【教学过程】 一、为什么要用放大镜观察 1、导入:师出示放大镜:“看,这是什么?”(生:放大镜)放大镜大家很熟悉,能否替放大镜来介绍一下自己——《我是放大镜》。可以从放大镜的构造、作用、用途三个方面展开。 2、小组讨论交流放大镜的构造、作用、用途。 3、展示交流 放大镜的构造——镜架、镜片(如果学生能说出凸透镜也可以) 放大镜的作用——放大物体的像(可能学生会说“把物体放大”,提醒学生物体并未变大) 放大镜的用途——我们用放大镜观察校园里的生物、实验中在老师指导下观察花、昆虫等。它是视力不佳者的助视器,还适用于电子产品检验、线路板检验、集邮者欣赏鉴定邮票、珠宝商鉴定珠宝、公安人员用它观察指纹毛发纤维等、农技人员用它观察花蕊进行人工授粉等、制作微型工艺品的工匠工作时使用…… 4、让学生尽量充分地例举使用领域,交流后填写第2页的网状图。 二、放大镜下的新发现 1、师:谁给大家演示一下放大镜的正确使用方法? 请学生演示放大镜的使用方法。根据学生的演示师讲解正确使用放大镜的两种方法:目、镜、物三者,目不动,镜动或物动。 2、师:选择一小块面积,运用放大镜仔细观察图片、屏幕、织物等看谁会有新的发现!将新发现用文字或图片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上。 3、交流新发现后,师归纳:放大镜把物体的图像放大,让我们看清了肉眼看不清的细微之处。

最新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教案(全册)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教案 第一单元 1.放大镜 【教材简析】 “微小世界”单元,将进一步拓展学生的视野,指导学生认识微观世界,按照人类观察工具发展的线索,引领学生经历从肉眼观察,到放大镜观察,再到显微镜观察的过程,使他们既了解人类观察工具的发展历程,又对人类探索微观世界部分成果进行梳理,扩大视野,提高认识。本课是该单元的起始课,将让学生通过讨论和体验,对放大镜的构造和功能有进一步的了解。 教材共分3个部分。第一部分:为什么要用放大镜观察。是为了让学生进一步明白使用放大镜的意义,通过两个活动进行:一是回忆科学学习中放大镜的作用,二是了解人们使用放大镜的工作范围及意义。第二部分:放大镜下的新发现。学生通过对比用放大镜和肉眼观察到底有什么不同,重点在于能看到许多肉眼看不到的细节。第三部分:放大镜的特点。这部分学生探究放大镜的特点,并能运用这两个特点去寻找生活中具有放大作用的物体或制作放大镜,同时发现放大倍数与凸度有关。学生通过分析和探究,真正地把学到的知识联系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既巩固了所学知识,又锻炼了思维能力。体现了"探究—思考—交流—修正—实践"的教学理念。 【学情分析】 学生对放大镜并不陌生,从三年级起放大镜就伴随着孩子们的科学学习。但是他们对人类发明放大镜的意义,以及放大镜的结构和功能不一定很了解。学生知道放大镜能放大,但可能认为是放大物体,他们并不清楚放大镜的物体图像有许多肉眼看不见的细微之处,只是停留在放大的层面上;学生不一定知道不同放大镜放大倍数会不同,即使知道,也很可能认为放大倍数与镜面大小有关,而不是“凸度”。本课鼓励学生在带着新的问题用放大镜进行观察的过程中,有新的发现。同时学习和了解一些关于放大镜的简单光学知识。 【教学目标】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教案设计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教案设计 一、单元教材分析 本组课文追忆了革命先辈的感人事迹:我党创始人之一李大钊被捕后倍受酷刑,但面对敌人始终大义 凛然,坚贞不屈;解放战争时期的郝副营长在一次战斗中舍身为后续部队引路,壮烈牺牲;开国总理周恩 来为了新中国的发展,呕心沥血,日夜操劳;毛泽东在《为人民服务》一文中虽然没有具体介绍张思德的 事迹,但通过查找资料我们可以知道战士张思德打仗、纺线、烧炭,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为救战友献出 了年轻的生命。本组教材中的人物所处时期不同、岗位不同、事迹不同,“为人民服务”的信念却是相同的。为了人民的利益,他们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因此,本组课文的教学可以围绕革命志士共同的理 想与信念,加强各篇课文教学之间的联系,还可以尝试进行单元整组教学。 紧扣单元专题,口语交际?习作安排的是“我的理想”,希望学生在学完课文后,受到情感上的熏陶,并将自己的理想和革命先驱的理想联系起来。回顾?拓展安排的是交流课文的写法,阅读、积累一些革命 诗歌,并在课外阅读一些革命题材的名著。 二、单元教学目标 1.通过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学生能够会认18个生字。学生正确读写“书籍、含糊、精兵简政、死得其所、审阅、陈设、极其”等词语,并理解意思。 2.学生能够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揣摩、品味语言,受到革命传统教育,纪念革命前辈的丰功伟绩,懂得为 人民服务的道理。 3.学生能够通过联系上下文,搜集相关资料,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4.引导学生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并在习作中加以运用。 5.学生学完课文后,受到情感上的熏陶,并将自己的理想和革命先驱的理想联系起来,进行习作。 6. 阅读、积累一些革命诗歌,并在课外阅读一些革命题材的名著。 10 十六年前的回忆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学写本课10个生字。读读记记“书籍、抽屉、尖锐、僻静、恐怖、粗暴、制服、瞪眼、魔鬼、苦刑、 残暴、匪徒、拘留、勉强”等词语。 2、通过多种方法读课文,拟定小标题。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学习课文领悟课文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表达方法的特点及作用,在打写中并迁移运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李大钊在被捕前、被捕时和被捕后与敌人作斗争的事迹,受到生动的革命传统教育。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学习课文,了解李大钊同志被害的过程,感受李大钊的高贵品质。 【教学难点】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来理解本课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单元学习 你是否想过,今天的幸福生活是谁为我们开创的?第三组课文为我们展现的就是一幅幅难忘的历史画面,带我们一起去缅怀革命先辈。 二、从旧引新,交流材料。 1、你知道中国共产党吗?你知道它的创始人有谁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回忆性的文章,主人公就是 伟大的革命先驱李大钊【板题】 2、交流课下收集的资料。简介李大钊。 李大钊是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者和早期优秀领导者之一。他领导了1926年3月18日北京人民反帝 反军阀的群众示威运动,被军阀张作霖杀害。牺牲时年仅38岁。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理清条理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读准读通,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按怎样的顺序写的? 2、检测生字词。

(完整版)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下册教案(全)

第一单元我们长大了 第一课我在成长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能够收集从出生到现在的成长证据。 ·能够测量身高和体重。 ·能够根据收集的数据绘制身高、体重曲线图。 ·能够根据图表对生长发育情况做出解释。 ·能够交流和表达成长变化的特点。 科学知识 ·知道自己从出生到现在都发生了哪些变化。 ·知道人体生长发育有两个生长突增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意识到证据在得出结论中的重要性。 ·愿意合作与交流。 教学重难点: 能够收集从出生到现在的成长证据。 能够根据收集的数据绘制身高、体重曲线图,并做出解释。 教学准备: (1)提前从学校卫生室拿来健康卡片。 (2)身高体重仪。 (3)写给家长的一封信。 学生准备: (1)从家中带来成长过程中的各种证据,如小衣服、小鞋子、各个时期的照片、出生时的小脚印……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方法与过程: 一、集中话题 1.导入新课。 谈话:你们都收集到哪些证明“我在成长”的证据?(此时可以出课题)学生汇报自己的收

集结果。 课前,教师要和家长进行沟通,写一封信或一张便条,讲清楚要上什么内容的课,需要家长在哪些方面给予帮助,必要时可以详细列出你的要求,以保证证据的收集。 二、探索和调查 1.在小组内对收集来的证据进行整理、记录,展示在成长过程中发生的变化。 (1)将照片按照不同的成长阶段,从小到大进行排序; (2)如果学生带来小时候的手印或脚印,可以让他们把现在的手印或脚印画下来,和它比一比; (3)如果孩子们拿来的是小时候的衣服和鞋子,让他们把这些小衣服、小鞋子与自己现在穿的衣服和鞋子做比较,如,测测衣服袖子的长度或鞋子的长度; (4)出生时身高、体重与现在身高、体重的对比; (5)食物的对比,小时候只能吃奶,现在吃的食物种类繁多; (6)其他方面的证据,如展示拿来的乳牙,说说是如何脱落的;读一读成长日记中记录的趣事…… (7)谈谈了解这么多变化后的感受。 2.测量现在的身高和体重,绘制曲线图,发现生长过程中的特点。 (1)谈话:从出生到现在,我们一直在成长。长到现在身高和体重是多少?我们来测一测。教师讲解教材上测身高和体重的方法。 (2)小组活动:学生分小组进行测量,并记录下数据。(注:也可在课前讲清楚测量方法后布置学生测量,上课时把测得的身高、体重数据带来) (3)将健康卡片发给学生,让学生们按照卡片上提供的每一年身高体重数据和测得的数据绘制曲线图。最好是将教材第4页的数据表利用起来,绘制出从出生到现在的标准身高、体重曲线图,并和自己的数据比较。这样能够帮助学生发现出生后第一年生长迅速,又发现从10岁左右开始长得较快。自己的身高体重是否符合标准;体重是否超标,等等。(注:会出现有的人稍微提前一点,有的人稍微滞后一点的情况,向学生讲明这些都是正常的) 3.预测自己长大后的身高,了解以后的生长。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2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教科版修订版六年级下册教材目录 第一单元微小世界 1 放大镜 2 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 3 放大镜下的晶体 4 怎样放得更大 5 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一) 6 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二) 7 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三) 8 微小世界和我们 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 1 我们身边的物质 2 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 3 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 4 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 5 铁生锈了 6 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 7 控制铁生锈的速度

8 物质变化与我们 第三单元宇宙 1 地球的卫星——月球 2 月相变化 3 我们来造“环形山” 4 日食和月食 5 太阳系 6 在星空中(一) 7 在星空中(二) 8 探索宇宙 第四单元环境和我们 1 一天的垃圾 2 垃圾的处理 3 减少丢弃及重KCG高温齿轮泵新使用 4 分类和回收利用 5 一天的生活用水 6 污水和污水处理 7 考察家乡的自然水域 8 环境问题和我们的行动

第一单元微小世界 1、放大镜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更多的细节。 2、放大镜广泛应用在人们生活生产的许多方面。 3、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较厚(凸起)。 过程与方法 1、正确用放大镜观察物体。 2、比较用肉眼观察和用放大镜观察的不同。 情感态度价值观 1、理解使用放大镜观察的意义。 2、增强用放大镜观察身边世界的兴趣。 3、认识到从肉眼观察到发明放大镜是人类的一大进步。 【教学重点】能正确ZYB系列渣油泵使用放大镜观察物体的细微部分【教学难点】放大镜是“凸”“透”镜 【教学准备】 分组实验器材:放大镜(最好每个学生都能有一个放大镜,如果只能提供给学生一种放大镜,尽量放大倍数大一点)科学书或报纸上的照片、计算机或电视机屏幕。柱形、球形的透明器皿、塑料薄膜、铁丝、普通玻璃片、平面镜片、水。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教案 课标要求: 本单元观察物体,动手操作,掌握圆柱和圆锥的特征及它们的组成;在观察.实验.猜想.验证等活动中,发展合情推理能力,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归纳出圆柱的表面积.体积和圆 锥的体积计算公式,并能正确计算;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初步参透数学的“转化”思想;初步养成乐于思考.勇于质疑.实事求是等良好品质。 单元章节内容分析: 本单元是在认识了圆,掌握了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以及表面积与体积计算方法的基础 上编排的。圆柱与圆锥都是基本的几何形体,也是生产.生活中经常遇到的几何形体。教学 圆柱和圆锥扩大了学生认识形体的范围,增加了形体的知识,有利于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本单元包括圆柱与圆锥的特征.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体积.圆锥的体积等内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圆柱和圆锥,掌握它们的特征;认识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认识圆锥的 底面和高。 2.使学生理解求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会正确计算。 3.使学生理解求圆柱.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会运用公式计算体积.容积,解决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掌握圆柱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和圆柱.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 圆柱.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的推导 教学用具:圆柱体和圆锥体模型 课题:圆柱的认识 教学时间: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借助日常生活中的圆柱体,认识圆柱的特征和圆柱各部分的名称,能看懂圆柱

的平面图;认识圆柱侧面的展开图。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细致的观察能力和一定的空间想像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数学知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认识圆柱的特征。 难点:看懂圆柱的平面图。 教学用具:圆柱体模型 教法.学法:观察探究.操作归纳。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引导学生观察主题图。 2.揭示课题。 出示教材第17页的建筑物及物品图,引导学生观察。 师:在生活中有许多这种形状的物体,谁知道它们都是什么形状?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这样的形状。 3.板书课题:圆柱的认识 二.探究新知 1.整体感知圆柱 【1】谈谈圆柱。你喜欢圆柱吗?请同学说说喜欢圆柱的理由。 【2】找找圆柱。请同学找出生活中圆柱形的物体。 2.教学例1:认识圆柱 【1】认识圆柱的面。 师:请同学摸摸自己手中圆柱的表面,说说发现了什么? 师:指导看书,引导归纳。【上下两个面叫做底面,它们是完全相同的两个圆。圆柱的曲面叫侧面。】 【2】认识圆柱的高 a.操作思考:一根竖放的大针管中的药水由高到低的变化过程,引导学生思考:药水水柱的高低和水柱的什么有关? b.引导小结:水柱的高低和水柱的高有关. c.结合课本回答什么叫圆柱的高。【板书:圆柱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