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道德与法治_ 我是绿色小天使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小学道德与法治_ 我是绿色小天使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小学道德与法治_ 我是绿色小天使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我是绿色小天使》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从不同的角度调查、了解生活中各种环境污染的现象及其危害,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2、体验人们为保护环境付出的努力,尝试合理地、有创意地探

究和解决生活的环境问题,主动参与力所能及的环境保护活动。3、树立环境保护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

从不同的角度调查、了解生活中各种环境污染的现象及其危害,

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三、教学难点:

体验人们为保护环境付出的努力,

尝试合理地、

有创意地探究和

解决生活的环境问题,主动参与力所能及的环境保护活动。

四、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

五、

学生准备:体验人们为保护环境付出的努力,尝试合理地、有创

意地探究和解决生活的环境问题,主动参与力所能及的环境保护活动。

六、预习提纲:

1.调查周围环境的状况,完成表查表(学生按村庄分组,小组内

合作完成)

2. 请你来回答

1、学生通过调查地球的环境状况体会自然环境同人类的关

系,作为社会的一员自己能为保护环境做哪些事情。

3.保护环境是人类共同的责任,但是身边常常有破坏环境的现

象,想想。如何让更多人自觉保护环境。

七、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通过一首民谣:60年代淘米洗菜,70年代水质变坏,80年代鱼虾绝代。

揭题:今天咱们就来学习:我是绿色小天使。

调查表大气污染原因:

危害:水污染原因:

危害:噪音污染原因:

危害:垃圾污染原因:

危害:其他污染:

二、交流预习,初步感知

活动一:走近生活,揭示环境污染的现状

观察动画,渗透教育。

(播放课件)观看一组环保公益广告宣传

动画片,感知生活中存在的几种主要环境污染。

学生交流课前调查

------

“身边的环境污染”。观看有关污染的录像资料。汇集典型环境公害事件、数据、

图表,凸现水污染、大气污染的严重性,以引起学生情感上的高度关注,主体参与该问题研究。小结:在许多地方,人们原来拥有的是美丽的土地,但现在却不得不在被污染的环境中挣扎。

活动二:讨论交流,了解环境污染的危害讨论各种环境污染给人们带来了哪些危害。用自己身边的事例说说环境污染给人们带来的危害,(播放课件)出示一组调查数据,揭示环境污染的严重性。学生交流感受。请大家说说看了这些调查数据,此刻的心情怎

样?你还想到了什么?

活动三:故事强化,感知环保人士的努力

教师讲述有关环保小故事。

讨论人们为保护环境做了哪些事,体会环保人士的心愿。

实话实说。小组交流。

自己在保护环境方面做得怎样?

保护环境与我们小学生有关吗?

学情分析:

本年级有学生有30 人,学生基本素质较好,优秀学生占全班的30%左右,上课遵守纪律,又能积极发言,大多数学生书写工整认真。学习习惯十分好。但是也有20%的同学表现得不太令人满意的地方,他们学习有些困难,我相信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这部分学生也会尽快赶上来的。

效果分析:

在反复实践、摸索中,写下自己的点滴体会:

一、制定正确、合理的教学目标,紧扣目标教学。教学目标是课堂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在备课、教学中要注意制定、落实教学目标,教学中的各个环节要围绕目标展开。同时,还应注意教学目标的整体性、层次性,把握好教学目标的“度”,不随意提高或降低要求。

二、走进生活,学思品我们教学不仅仅局限于教教材,因为教材不是教学的唯一资源,学生的现实生活状态、直接或间接的生活经验、对生活的体验与感悟都是课堂教学的资源。在教学中我们教师要树立一种“教学即生活”和“生活即教学”的观念。这样即加深了对课本内容的理解,有激发了学生兴趣,比死啃书本强多了。

三、优化过程多样的情景表演。结合有关教学内容,我经常采取讲故事、听歌曲、情景朗读、角色游戏、小品扮演、知识竞赛等多种形式的“情景表演”,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很受学生欢迎。

总之,在整节课的过程中,要以教育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生活”为宗旨,充分利用和整合各种教育资源,积极启发学生,将情感体验和参与渗入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以下内容:第一单元《我与规则》,第二单元《我是小小志愿者》,第三单元《我崇敬的人们》,第四单元《生活中的交通与通信》。

本册过《我与规则》的学习让学生认识规则的普遍性;能自觉养成遵守规则的习惯,让学生感受到人们生活离不开规则,做到时时刻刻有规则,正确认识规则重要性。通过第二单元《我是小小志愿者》的学习让学生富有同情心与爱心,激发学生对特殊人群的关爱,了解生活中各种污染现象及危害,体验人们为保护环境所作出的努力。通过第三单元《我崇敬

的人们》的学习让学生懂得我们生活离不开各行各业的劳动者,能自觉地去珍惜劳动成果;对解放军充满崇敬和热爱之情。通过第四单元《生活中的交通与通信》的学习让学生知道现代交通及通信的种类,感受通信与人们生活的关系;让学生学会使用一些基本的通信方式,讲究通信道德,遵守有关通信的法律、法规;初步了解通信发展的情况;体会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现代传媒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填空和选择题:

1、环境破坏造成的问题开始可能只是影响到人类的(生产)、(生活),但是发展下去就

可能威胁到人类的(生存)保护环境已成为我们共同使命。

2、一节废旧电池能污染()平方米的土地。

A、1

B、2

C、3

D、4

3、世界环境日是每年的()

A、6月2日

B、5月6日

C、6月5日

思考题:

一、我们周围存在哪些环境问题?

二、环境问题有些危害?

三、在保护环境方面我们小学生应做什么?

教学反思:

《我是绿色小天使》是泰山版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我是小小志愿者”中的一课,一直以来,环保都是以一种社会美德的属性出现在各种教材中。《我是绿色小天使》这课希望能换一个角度,引导学生不仅仅是关注环境问题,还要把环保当作一种平常的生活方式。因此我在教学时,以此为目标,向学生进行保护环境从我做起的环保教育,总结起来有以下几点体会:

1、教师语言不够精练。高效课堂要求教师发挥“穿针引线”导向作用,但是反思自己的这节课,仍然存在教师絮絮叨叨,恐怕学生不明白,所以就占用了学生学习交流的时间,教师应在学生出现疑惑处再讲解,从而起到引导的作用,把课堂放给学生。

2、教学评价单一,仅在学生调查汇报身边的环境问题时时作出了多元性的评价,但在学生展示过程中评价较单一,只是采用了教师评价。

第一自然段“良好品德是健全人格的根基,是公民素质的核心。随着社会的发展,具有良好的公民素质越来越成为人的内在需求。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目标,要求基础教育更新教育观念和教育方式,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培养良好的公民素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段话在品生、品社、初中的思想品德三个课程标准是一致的,它同时体现了国家将“思想品德”课一体化的意志和这三门课的共同取向。从课程定位的角度看,十分重要。我们看: 1.“良好品德是健全人格的根基,是公民素质的核心。”充分支持了品德与社会课已确定的课程性质,并为品社可承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找到一个明确的位置。国家推进素质教育,是为了培养高素质的公民。高素质的公民,即有良好品德且人格健全、有行动力的公民。义教阶段的公民教育(为有“健全人格”的人奠定基础的教育)不能缺失,小学中高年级处在一个承上启下的阶段,品德教育虚了,这一段对于“健全人格”而言还能指望什么呢?所以,我们说“根基”“核心”的内涵,或许一个人一生都需要修炼,但针对某个人的特定年龄抑或完整的社会化阶段的特定时期,其相关教育都具有不可或缺性。除非此人的社会化与学校无关。 2.良好品德的养成教育,既是个体社会化发展的内在需求,也是文明社会对个体社会化的必然要求,每个人的社会性发展就是实现社会化的过程。无论是说学生的“健全人格”,还是强调学生的“社会性发展”,在教育现场都要还原于人与人的关系,也就是说,没有脱离人与人关系(社会)的健全人格和社会性发展。我们的情绪、态度、观念怎样,要通过人际交往过程表现出来,所谓人格,最关键处也是放在社会和人文环境背景中,加以判断。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强调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如果抽取了人与人的和谐关系,也就无法判断谁的品德良好、谁的品德不好。说到底良好品德不是抽象的,脱离社会的。因此这门课叫“品德与社会”而不叫“思品”课,它是一门特别强调学生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也不易简单的称其为“活动课程”或“活动性”综合课程。 3. 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目标,要求基础教育更新教育观念和教育方式,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培养良好的公民素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强调:无论是倡导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坚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坚持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坚持社会主义荣辱观不动摇,还是帮助学生理解社会主义价值的性质、构成、标准、评价的根本看法和态度,缺了教育上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其内容就都不济用。所以针对以往的不足,更新教育观念和教育方式,小学品德与社会课既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南,也要着实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切实增强小公民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