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急预案的编制要求(1)

应急预案的编制要求(1)
应急预案的编制要求(1)

应急预案

一、编制步骤

(一)资料收集

(二)危险源辨识及风险评价

二、应急预案的文件体系

(一)四级体系:

1、预案(手册,综合性描述)

1)、对紧急情况的管理政策

2)、预案的目标

3)、应急组织

4)、责任:由一系列为实现紧急管理政策和预案目标而制定的紧急情况管理程序组成,包括对紧急情况的应急准备、现场应急、恢复的程序以及训练程序,事故后果评价程序等。

2、程序(二级文件,核心)

1)、内容:行动的目的;行动的范围

2)、模式:5W1H-为什么why,做什么what,谁去做who,什么时间when,什么地点where,如何做how

3)、目的:为应急行动提供信息参考和行动指导

4)、格式:文字叙述、流程图表、或是二者的组合等

3、说明书(三级文件)

对程序中的特定任务及某些行动细节进行说明,供应急组织内部人员或其他人使用,例如应急队员职责说明书,应急检测设备使用说明书等

4、应急行动记录(四级文件)

包括在应急行动期间所作的通讯记录,应急队员进出事故危险区的记录,向政府部门递交报告的记录、每一步应急行动的记录等

三、应急预案的程序结构

1、预案概况:对紧急情况应急管理进行综合描述和说明

2、预防程序:对潜在事故进行确认并采取减缓的措施

3、准备程序:说明应急行动前所需采取的准备工作

4、基本应急程序:给出事故可适用的应急行动程序

5、特殊危险应急程序:针对特殊事故危险性的应急程序

6、恢复程序:说明事故现场应急行动结束后所需采取的清除和恢复行动

四、三大程序

1、准备程序(培训程序、训练演习程序、应急资源评价程序等)

2、基本应急程序(核心:报警程序、疏散程序、通讯程序、禁戒和管制程序、医疗救援程序、公共关系程序)

3、特殊危险应急程序(行动程序)

五、事故应急预案编制

(一)、一般灾害性事故应急预案

编制方法:

1、应急机构的组成及职责

2、灾害事故应急处理的原则(生命第一原则、损失最小化原则、及时性、有效性、第一响应等)

3、报警与报告程序

4、生产和技术处理(停机、关闸、停产等明确的规定)

5、灾害控制与扑救

6、伤员的救护

7、警戒疏散与交通管制

8、应急物资准备与供应

9、救援与救助(寻求什么样的外援、公安、消防、医疗、军队、政府等)

10、生产恢复

11、应急演练

(二)、一般设备事故的应急预案(锅炉、塔吊、吊车、压力容器等)

编制方法:

1、应急处理的知识

2、事故的部位及类型

3、引发事故的原因

4、事故的应急处理原则

5、主要操作程序及要点

6、报警、报告与救护

7、生产恢复

8、应急演练

(三)化工事故应急预案(针对化工厂厂级应急预案,格式固定)编制方法:

1、厂区的基本情况

2、危险化学品的数量及其分布图

3、指挥机构的设备及职责

4、资金保障及通讯联络的方式

5、应急救援专业队伍的任务和训练

6、预防事故的措施

7、事故处理

8、工程抢救抢修

9、现场医疗救护

10、紧急安全疏散

11、社会支援

六、企业与政府应急预案的协调

应急管理应急预案编制以及应急处置的内容和要求

应急管理、应急预案编制以及应急处置的内容和要求一、应急管理 应急管理和事故应急救援工作是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应急管理救援体系是安全监督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应急管理是针对特重大事故灾害的危险问题提出的一项管理,是指实体单位(生产经营单位)在突发事件的事前预防、事发应对、事中处置和善后管理的过程中,通过建立必要的应对机制,采取一系列必要措施,保障公众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社会和谐健康发展的有关活动。 应急管理方针和原则: “坚持预防和应急并重,常态和非常态结合”是应急管理方针。“以人为本,减少危害;居安思危,预防为主;统一领导,分级负责;依法规范,加强管理;快速反应,协调应对;依靠科技,提高素质”是应急管理的原则。

事故的应急管理不只是局限于事故发生后的救援行动,应急管理是 对突发事件的全过程管理,根据突发事件的预防、预警、发生和善 后四个发展阶段,应急管理可分为预防与应急准备、监测与预警、 应急处置与救援、事后恢复与重建四个过程。应急管理又是一个动 态管理,包括预防、预警、响应和恢复四个阶段,均体现在管理突 发事件的各个阶段。 应急管理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工程,可以概括为“一案三制”,即突 发事件应急预案,应急机制、体制和法制。 二、应急预案 “一案”是指应急预案,就是根据发生和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事先研究制订的应对计划和方案。应急预案包括各级政府总体预案、专项预案和部门预案,以及基层单位的预案和大型活动的单项预 案。

应急救援预案也叫应急计划,是生产经营单位为减少事故的后果而 预先制定的抢险救灾方案,是进行事故救援活动的行动指南;其是 针对具体设备、设施、场所或环境,在安全评价的基础上,评估了 事故形式、发展过程、危害范围和破坏区域的条件下,为降低事故 损失,就事故发生后的应急救援机构和人员、应急救援的设备、设 施条件和环境、行动的步骤和纲领、控制事故发展的方法和程序等,预先做出的计划和安排。 应急救援的基本任务是: (1)抢救受害人员; (2)控制危险源; (3)组织人员撤离; (4)做好现场清洁,消除危害后果;

应急预案编制格式

编号:SM-ZD-54217 应急预案编制格式 Through the process agreement to achieve a unified action policy for different people, so as to coordinate action, reduce blindness, and make the work orderly. 编制: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____ 批准: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档下载后可任意修改

应急预案编制格式 简介:该方案资料适用于公司或组织通过合理化地制定计划,达成上下级或不同的人员之间形成统一的行动方针,明确执行目标,工作内容,执行方式,执行进度,从而使整体计划目标统一,行动协调,过程有条不紊。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使用时请详细阅读内容。 综合应急预案 (综合应急预案是从总体上阐述事故的应急方针、政策,应急组织结构及相关应急职责,应急行动、措施和保障等基本要求和程序,是应对各类事故综合性文件) 综合应急预案的主要内容 1总则 1.1编制目的 简述预案编制的目的、作用等。 1.2编制依据 简述预案编制所依据的国家法律法规、规章,以及有关行业管理规定和技术规范和标准等。 1.3适用范围 说明应急预案适用的区域范围,以及事故的类型、级别。 1.4应急预案体系

说明本单位应急预案体系的构成情况。 注1:生产经营单位应急预案体系的主要划分为综合预案、专项预案、现场预案三个层次。 1.5工作原则 说明本单位应急工作的原则,内容应简明扼要、明确具体。 2 生产经营单位的危险性分析 2.1生产经营单位概况 主要包括单位的地址、从业人数、隶属关系、主要原材料、主要产品、产量等内容,以及周边重大危险源、重要设施、目标、场所和周边布局情况。必要时,可附平面图进行说明。 2.2危险源与风险分析 主要阐述本单位存在的危险源与风险分析结果 3 组织机构及职责 3.1应急组织体系 明确应急组织形式,构成单位或人员,并尽可能以结构图的形式表示出来。

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编制说明

仅供参考[整理] 安全管理文书 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编制说明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第1 页共5 页

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编制说明 应急救援预案是指事先制定的关于生产安全事故发生时进行紧急 救援的组织、程序、措施、责任以及协调等方面的方案和计划。 《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第49条规定:施工单位应当根据建设工程的特点、范围,对施工现场易发生重大事故的部位、环节进行监控,制定施工现场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实行施工总承包的,由总承包单位统一组织编制建设工程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工程总承包单位和分包单位按照应急救援预案,各自建立应急救援组织或者配备应急救援人员,配备救援器材材、设备,并定期组织演练。 编制要求: 要求重点突出,针对性强;程序简单,步骤明确,保证发生事故时,能及时启动,有序实施; 要统一指挥、责任明确。 主要内容有以下几点: 一、工程概况与作业环境 1、工程概况:主要有工程名称、建筑面积、结构形式、基坑深度、建筑物的形状、长宽、高度。 2、作业环境:主要有毗邻的建筑物、构筑物、交通道路、地下管线、地质、高压线、通讯电缆及建筑施工现场使用的大型机械设备等情况。 3、项目部人员构成情况简介。 二、应急准备 1、应急反应组织机构及其职责 成立应急救援领导小组,建立应急反应组织机构,明确组织机构人 第 2 页共 5 页

员的职责。具全包括应急组织机构人员设置、姓名、职务、联系电话、救援人员分工情况等。 2、应急救援器材、设备的配备 针对工程的特点有针对的、有选择的配备应急救援器材、设备。列出应急工具清单,注明存放位置、保管负责人。如消防用具:灭火器、消防水龙带、消防栓、沙袋、水桶、消防钩、铁锨等;防汛设备:抽水泵、编织带、塑料布、砂、水桶、铁锨等;急救工具:现场临时医务室的位置,担架、医药急救箱等。 3、应急救援人员的教育 开工前对应救援人员及现场职工进行有针对性的应急救援安全教育。主要内容有: ⑴、常见事故类型的预防和急救知识,如高处坠落事故、触电事故、机械伤害、坍塌事故、中毒事故和火灾爆炸事故等。 ⑵、应急救援器材、设备的性能和使用方法 ⑶、救援行动的方法、技能和注意事项 三、危险源的辨识及应急预案的启动 1、在开工前对施工过程进行安全策划,对可能出现的危险因素进行辨识,列出重大危险源 2、应急救援预案启动的条件 四、应急救援预案响应 事故发生后的报告、救援、保护现场及事故处理的程序。画出应急流程图,要有急救电话(火灾119、急救中心120、公安110)、防疫部门电话、医院电话、水、电、燃气维修电话及上级主管部门电话等。 对可能出现重大、特大安全事故、火灾、爆炸及油品、化学品等危 第 3 页共 5 页

建筑施工应急预案编制要求正式样本

文件编号:TP-AR-L3199 In Terms Of Organization Management, It Is Necessary To Form A Certain Guiding And Planning Executable Plan, So As To Help Decision-Makers To Carry Out Better Production And Management From Multiple Perspectives. (示范文本) 编制: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 建筑施工应急预案编制 要求正式样本

建筑施工应急预案编制要求正式样 本 使用注意:该解决方案资料可用在组织/机构/单位管理上,形成一定的具有指导性,规划性的可执行计划,从而实现多角度地帮助决策人员进行更好的生产与管理。材料内容可根据实际情况作相应修改,请在使用时认真阅读。 应急预案,是指面对突发事件如自然灾害、重特 大事故、环境公害及人为破坏的应急管理、指挥、救 援计划等。它一般应建立在综合防灾规划上。其几大 重要子系统为:完善的应急组织管理指挥系统;强有 力的应急工程救援保障体系;综合协调、应对自如的 相互支持系统;充分备灾的保障供应体系;体现综合 救援的应急队伍等。从文体角度看,应急预案是应用 写作学科研究的重要文体之一。 总体预案是全国应急预案体系的总纲,明确了各 类突发公共事件分级分类和预案框架体系,规定了国

务院应对特别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的组织体系、工作机制等内容,是指导预防和处置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规范性文件。 应急预案的类型 应急预案的类型有以下四类: ¨应急行动指南或检查表。针对已辨识的危险制定应采取的特定的应急行动。指南简要描述应急行动必须遵从的基本程序,如发生情况向谁报告,报告什么信息,采取哪些应急措施。这种应急预案主要起提示作用,对相关人员要进行培训,有时将这种预案作为其他类型应急预案的补充。 ¨应急响应预案。针对现场每项设施和场所可能发生的事故情况,编制的应急响应预案。应急响应预案要包括所有可能的危险状况,明确有关人员在紧急状况下的职责。这类预案仅说明处理紧急事务的必

应急预案编制计划

应急预案编制计划 一、编制目的为了预防和控制施工现场、生活区、办公区潜在的事故、事件或紧急情况,做好事故、事件应急准备,以便发生紧急情况和突发事故、事件时能及时有效地采取应急控制,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可能造成的疾病、伤害、损失和环境影响,故制定本计划。二、编制依据1、公司一体化管理体系有关规定。2、经理部辖区内的工程项目及施工条件、驻地现场情况等。3、上级及有关单位的规定和要求。三、相关职责1、经理部主管生产的副经理全面控制应急预案编制计划的制定和编制、应急准备和响应的演习和实施。2、工程技术部为应急预案(准备)和响应的主控部门,按照上级规定做好日常管理工作,负责编制部门范围内有关应急预案,并督促、指导其他相应部门制定出有针对性的应急预案。负责督促、指导应急预案的实施工作。3、物资设备部负责施工现场、生活和办公区应急物资、设备或设施的配置和管理工作。4、公安派出所负责消防工具、设备的规划和管理工作。5、安全环保部负责重大事故的调查处理和报告。6、综合办公室负责伤害性应急准备的管理工作。四、编制要求1、可能发生事故性质、后果。 2、与外部机构的联系(消防、医院、环保局等),公布内外部联系电话、方法等。 3、报警、联络步骤。公布内外部报警电话和具体联络的方法和程序等。 4、应急指挥者、参与者的责任、义务。对应急组织中有特殊要求的人员,须经过相应的培训教育,特别是应急组织的关键人员,应具备处理紧急情况和突发事件的能力要求。如:消防应急成

员中义务消防员、现场救护和饮食意外事件应急成员中的救护人员等。 5、指挥中心地点、组织机构。指挥中心设于何处,联系电话和方法,组织机构的设置及人员组成、分工等。 6、应急物资、设备或设施配备情况。应急物资、设备或设施的配置数量、清单、存放地点、拟用何处等。6、可能条件下的事故演习。消防应急响应、现场人员伤害应急响应须进行演习,其他是否要应急演习根据实际需要而定,必要时在应急预案中明确规定。 7、明确规定任何人发现人身事故、火灾、重大环境影响或自然灾害来临,立即根据公布的应急电话号码报警,不得延误。 8、紧急情况或突发事件发生后,职能部门须按规定负责事故的调查、处理和统计上报。五、应急预案的编制和批准程序1、应急预案的编制项目计划、责任见附表。2、应急预案的批准。(1).经理部生活和办公区相关应急预案、施工现场消防应急预案以及其他单项预案由项目经理审批。(2).施工现场突发伤害性事故应急预案由公司工程部审核后,公司分管生产的副总经理审批。附件:一、应急预案编制计划二、应急计划明细表三、应急设备清单四、应急计划演习记录 附表

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编制指南

ICS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企业标准 Q/SY 1517-2012 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编制指南 Guidelines of emergency response plan development XXXX—XX—XX发布 XXXX—XX—XX实 施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发布

目次 1 范围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 术语和定义 4 应急预案编制通用要求及程序 通用要求 应急预案编制程序 应急预案修订 5 总体应急预案编制内容 总则 组织机构及职责 风险分析与事件分类分级 预防与预警 应急响应 应急保障 应急预案管理 附则 附件 6 专项预案主要内容 风险分析与事件分级 组织机构及职责 响应流程 应急保障 附则 附件 7 现场处置预案主要内容 事故特征 工作机构及职责 应急处置 注意事项 附录A综合应急预案与总体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现场处置预案要素对应关系附录B 总体应急预案和专项应急预案格式及文本要求 参考文献

前言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为资料性参考附录。 本标准由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安全环保与节能部提出。 本标准由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健康安全环保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石油安全环保技术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常宇清,刘景凯,裴玉起,张作庆,吴东平,彭力,杜民。

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编制指南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生产事故灾难类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编制的程序、基本内容和基本要求。自然灾害、公共卫生和社会安全类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编制可参照执行。 本标准适用于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有下列需求的任何组织及其相关方: a)编制或修订应急预案; b)对应急预案进行自我检查、评价和持续改进; c)获取上级组织或其他相关方对其应急预案文本符合本标准要求的确认。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标准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标准。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标准。 Q/SY1424 应急管理体系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风险 risk 某一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的组合。 注1:“风险”通常仅应用于至少有可能会产生负面结果的情况。 注2:在某些情况下,风险起因于与预期的后果或事件偏离的可能性。 3.2 风险分析 risk analysis 系统地获取相关信息以确定风险来源,了解风险性质,并对照相关准则评价风险等级的过程。[Q/SY1424—2011,定义] 3.3 事件 event 特定情况的发生。 注:事件可能是确定的,也可能是不确定的;可能是单一的,也可能是系列的的。 3.4 突发事件 emergency event 突然发生且具有不确定性,能对组织造成或可能造成严重危害,需要立即采取紧急措施予以应对的事件()或事故()。 3.5

应急预案编制格式和要求

精心整理 应急预案编制格式和要求 综合应急预案 (综合应急预案是从总体上阐述事故的应急方针、政策,应急组织结构及相关应急职责,应急行动、措施和保障等基本要求和程序,是应对各类事故综合性文件) 综合应急预案的主要内容 1总则 1.1编制目的 1.2 1.31.4 1.522.12.233.13.2指挥机构及职责 明确应急指挥机构总指挥、副总指挥、各成员单位及其相应职责。应急救援指挥机构根据事故类型和应急工作需要,可以设置相应的应急救援工作小组,并明确各小组的工作任务及职责。 4预防与预警 4.1危险源监控 明确本单位对危险源监测监控的方式、方法,以及采取的预防措施。 4.2预警行动 明确事故预警条件、方式、方法和信息的发布程序。

4.3信息报告与处置 按照有关规定,明确事故及未遂伤亡事故信息报告与处置办法。 a)信息报告与通知 明确24小时值守电话、事故信息接收和通报程序。 b)信息上报 明确事故发生后向上级主管部门和地方人民政府报告事故信息的流程、内容和时限。 c)信息传递 明确事故发生后向有关部门或单位通报事故信息的方法和程序。 5应急响应 5.1 5.2 5.3 a) b) c) 6 7 8保障措施 8.1通信与信息保障 明确参与应急工作相关联的单位或部门人员通信联系方式和方法,并提供备用方案。建立信息通信系统及维护方案,确保应急期间信息通畅。 8.2应急队伍保障 明确各类应急响应的人力资源,包括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兼职应急救援队伍的组织与保障方案。8.3应急物资装备保障 明确应急救援需要使用的应急物资和装备的类型、数量、性能和存放位置、管理责任人及其联

应急预案编制要求标准版本

文件编号:RHD-QB-K7584 (解决方案范本系列) 编辑:XXXXXX 查核:XXXXXX 时间:XXXXXX 应急预案编制要求标准 版本

应急预案编制要求标准版本 操作指导:该解决方案文件为日常单位或公司为保证的工作、生产能够安全稳定地有效运转而制定的,并由相关人员在办理业务或操作时进行更好的判断与管理。,其中条款可根据自己现实基础上调整,请仔细浏览后进行编辑与保存。 企业应急预案在编制内容上与集团公司应急预案相比有较大的差异性,其应急程序及内容上更趋具体和针对性。在编制的要求上,要做到“三个明确” 即: 明确职责 明确程序 明确能力和资源 1 明确职责 事故应急救援涉及指挥、消防、救灾、疏散、设备抢险、急救等多方面的工作,在一个单位要依靠各个部门甚至外界力量的相互协作共同完成。明确职责

就是必须在应急预案中明确现场总指挥、副总指挥、应急指挥中心以及各应急行动小组在应急救援整个过程中所担负的职责。 编制的要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人员确定因应急救援队伍各部分担负的任务不同,各部门人员在综合素质、专业知识方面的要求也不尽相同。 权责对等 应明确规定各应急小组的指挥权限、职责和任务。每一项任务都有对应的人员负责。根据任务的类型赋予其相匹配的权限。 必须保证统一指挥 在紧急情况下,多头指挥将会让一线救援人员无所适从,以致贻误战机,失去应急救援的有利时机。因此,在职责编写时必须明确各应急小组在应急行动

时执行谁的指令。 2 明确程序 明确程序包含两个方面的含义: 一是要尽可能详细地明确完成应急救援任务应该包含的所有应急程序,以及对各应急程序能否安全可靠地完成对应的某项应急救援任务进行确认; 二是这些程序实施的顺序及各程序之间的衔接和配合。 应急程序的编制要点主要应包括以下方面: 程序完整性的自我审查 (1).在事故期间通讯系统是否能正常运作 (2).人员是否能安全撤离 (3).应急小组能否及时到达参与事故抢救 程序实施顺序及其相互之间的衔接和配合 应急救援的各个行动完整性程序编制完成后,接

辽宁应急预案编制

辽宁应急预案编制 第1篇:应急预案编制应急预案的编制 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是国家安全生产应急预案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制订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是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规范生产经营单位应急管理工作,提高应对风险和防范事故的能力,保证职工安全健康和公众生命安全,最大限度地减少财产损失、环境损害和社会影响的重要措施。 应急预案体系构成应结合生产经营单位实际情况,从公司、企业(单位)到车间、岗位分别制订相应的应急预案,形成体系,互相衔接,并按照统一领导、分级负责、条块结合、属地为主的原则,同地方人民政府和相关部门应急预案相衔接。 1 编制准备 编制应急预案应做好以下准备工作: a)全面分析企业危险因素、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及事故的危害程度; b)排查事故隐患的种类、数量和分布情况,并在隐患治理的基础上,预测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及其危害程度; c)确定事故危险源,进行风险评估; d)针对事故危险源和存在的问题,确定相应的防范措施; e)客观评价本单位应急能力; f)充分借鉴国内外同行业事故教训及应急工作经验。 2 编制程序

2.1 应急预案编制工作组 结合本单位部门职能分工,成立以单位主要负责人为领导的应急预案编制工作组,明确编制任务、职责分工,制定工作计划。 2.2 资料收集 收集应急预案编制所需的各种资料(相关法律法规、应急预案、技术标准、国内外同行业事故案例分析、本单位技术资料等)。 2.3 危险源与风险分析 在危险因素分析及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的基础上,确定本单位的危险源、可能发生事故的类型和后果,进行事故风险分析,并指出事故可能产生的次生、衍生事故,形成分析报告,分析结果作为应急预案的编制依据。 2.4 应急能力评估 对本单位应急装备、应急队伍等应急能力能够评估,并结合本单位实际,加强应急能力建设。 2.5 应急预案编制 针对可能发生的事故,按照有关规定和要求编制应急预案。应急预案编制过程中,应注重全体人员的参与和培训,使所有与事故有关人员均掌握危险源的危险性、应急处 1 / 7 置方案和技能。应急预案应充分利用社会应急资源,与地方政府预案、上级主管单位以及相关部门的预案相衔接。 2.6 应急预案评审与发布 应急预案编制完成后,应进行评审。评审由本单位主要负责人组织有关部门和人员进行。外部评审由上级主管部门或地方政府负责

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GB—2013)

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 GB/T 29639—2013 2013-07-19发布 2013-10-01实施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生产经营单位编制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以下简称应急预案)的编制程序、体系构成以及综合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现场处置方案和附件的主要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生产经营单位的应急预案编制工作,其他社会组织和单位的应急预案编制可参照本标准执行。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标准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标准。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20000.4 标准化工作指南第4部分:标准中涉及安全的内容 AQ/T 9007 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演练指南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应急预案emergency plan 为有效预防和控制可能发生的事故,最大程度减少事故及其造成损害而预先制定的工作方案。 3.2 应急准备emergency preparedness 针对可能发生的事故,为迅速、科学、有序地开展应急行动而预先进行的思想准备、组织准备和物资准备。 3.3 应急响应 emergency response 针对发生的事故,有关组织或人员采取的应急行动。 3.4 应急救援emergency rescue

在应急响应过程中,为最大限度地降低事故造成的损失或危害,防止事故扩大,而采取的紧急措施或行动。 3.5 应急演练 emergency exercise 针对可能发生的事故情景,依据应急预案而模拟开展的应急活动。 4应急预案编制程序 4.1 概述 生产经营单位编制应急预案包括成立应急预案编制工作组、资料收集、风险评估、应急能力评估、编制应急预案和应急预案评审6个步骤。 4.2 成立应急预案编制工作组 生产经营单位应结合本单位部门职能和分工,成立以单位主要负责人(或分管负责人)为组长,单位相关部门人员参加的应急预案编制工作组,明确工作职责和任务分工,制定工作计划,组织开展应急预案编制工作。 4.3 资料收集 应急预案编制工作组应收集与预案编制工作相关的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应急预案、国内外同行业企业事故资料,同时收集本单位安全生产相关技术资料、周边环境影响、应急资源等有关资料。 4.4 风险评估 主要内容包括: a)分析生产经营单位存在的危险因素,确定事故危险源; b)分析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及后果,并指出可能产生的次生、衍生事故; c)评估事故的危害程度和影响范围,提出风险防控措施。 4.5 应急能力评估 在全面调查和客观分析生产经营单位应急队伍、装备、物资等应急资源状况基础上开展应急能力评估,并依据评估结果,完善应急保障措施。 4.6 编制应急预案 依据生产经营单位风险评估及应急能力评估结果,组织编制应急预案。应急预案编制应注重系统性和可操作性,做到与相关部门和单位应急预案相衔接。应急预案编制格式和要求见附录A。 4.7 应急预案评审

应急预案编制计划

成都至南部高速公路LJ07标段 应 急 预 案 编 制 计 划 河南省平顶山中亚路桥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二0一0年3月1日 应急预案编制计划

一、编制目的 为了预防和控制施工现场、生活区、办公区潜在的事故、事件或紧急情况,做好事故、事件应急准备,以便发生紧急情况和突发事故、事件时能及时有效地采取应急控制,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可能造成的疾病、伤害、损失和环境影响,故制定本计划。 二、编制依据 1、公司一体化管理体系有关规定。 2、项目部部辖区内的工程项目及施工条件、驻地现场情况等。 3、上级及有关单位的规定和要求。 三、相关职责 1、项目部部主管生产的副经理全面控制应急预案编制计划的制定和编制、应急准备和响应的演习和实施。 2、工程技术部为应急预案(准备)和响应的主控部门,按照上级规定做好日常管理工作,负责编制部门范围内有关应急预案,并督促、指导其他相应部门制定出有针对性的应急预案。负责督促、指导应急预案的实施工作。 3、物资设备部负责施工现场、生活和办公区应急物资、设备或设施的配置和管理工作。 4、综合办公室负责伤害性应急准备的管理工作,并负责消防工具、设备的规划和管理工作。 5、安全环保部负责重大事故的调查处理和报告。 四、编制要求

1、可能发生事故性质、后果。 2、与外部机构的联系(消防、医院、环保局等),公布内外部联系电话、方法等。 3、报警、联络步骤。公布内外部报警电话和具体联络的方法和程序等。 4、应急指挥者、参与者的责任、义务。对应急组织中有特殊要求的人员,须经过相应的培训教育,特别是应急组织的关键人员,应具备处理紧急情况和突发事件的能力要求。如:消防应急成员中义务消防员、现场救护和饮食意外事件应急成员中的救护人员等。 5、指挥中心地点、组织机构。指挥中心设于何处,联系电话和方法,组织机构的设置及人员组成、分工等。 6、应急物资、设备或设施配备情况。应急物资、设备或设施的配置数量、清单、存放地点、拟用何处等。 6、可能条件下的事故演习。消防应急响应、现场人员伤害应急响应须进行演习,其他是否要应急演习根据实际需要而定,必要时在应急预案中明确规定。 7、明确规定任何人发现人身事故、火灾、重大环境影响或自然灾害来临,立即根据公布的应急电话号码报警,不得延误。 8、紧急情况或突发事件发生后,职能部门须按规定负责事故的调查、处理和统计上报。 五、应急预案的编制和批准程序 1、应急预案的编制项目计划、责任见附表。

应急预案的编制方法标准版本

文件编号:RHD-QB-K3488 (解决方案范本系列) 编辑:XXXXXX 查核:XXXXXX 时间:XXXXXX 应急预案的编制方法标 准版本

应急预案的编制方法标准版本 操作指导:该解决方案文件为日常单位或公司为保证的工作、生产能够安全稳定地有效运转而制定的,并由相关人员在办理业务或操作时进行更好的判断与管理。,其中条款可根据自己现实基础上调整,请仔细浏览后进行编辑与保存。 应急预案的编制一般可以分为5个步骤,即组建应急预案编制队伍、开展危险与应急能力分析、预案编制、预案评审与发布和预案的实施。 (一)组建编制队伍 预案从编制、维护到实施都应该有各级各部门的广泛参与,在预案实际编制工作中往往会由编制组执笔,但是在编制过程中或编制完成之后,要征求各部门的意见,包括高层管理人员,中层管理人员,人力资源部门,工程与维修部门,安全、卫生和环境保护部门,邻近社区,市场销售部门,法律顾问,财务部门等。

(二)危险与应急能力分析 l.法律法规分析 分析国家法律、地方政府法规与规章,如安全生产与职业卫生法律、法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消防法律、法规与规程,应急管理规定等。调研现有预案内容包括政府与本单位的预案,如疏散预案、消防预案、工厂停产关闭的规定、员工手册、危险品预案、安全评价程序、风险管理预案、资金投入方案、互助协议等。通过分析可以防止预案之间和预案与法律之间产生矛盾,保障预案与法律之间的一致。 3.应急能力分析 针对各类紧急情况,确认现有的综合响应能力。包括各类应急响应资源,人力、物力和能力。为此,应考虑每一潜在紧急情况从发生、发展到结束所需要

应急预案编制计划-

××铁路电气化提速改造工程第×标段 应 急 预 案 编 制 计 划 状态 编号 编制部门 编制 复核 审批 ××集团××铁路电气化提速改造工程指挥部 年月

应急预案编制计划 一、编制目的 为了预防和控制施工现场、生活区、办公区潜在的事故、事件或紧急情况,做好事故、事件应急准备,以便发生紧急情况和突发事故、事件时能及时有效地采取应急控制,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可能造成的疾病、伤害、损失和环境影响,故制定本计划。 二、编制依据 1、公司一体化管理体系有关规定。 2、经理部辖区内的工程项目及施工条件、驻地现场情况等。 3、上级及有关单位的规定和要求。 三、相关职责 1、经理部主管生产的副经理全面控制应急预案编制计划的制定和编制、应急准备和响应的演习和实施。 2、工程技术部为应急预案(准备)和响应的主控部门,按照上级规定做好日常管理工作,负责编制部门范围内有关应急预案,并督促、指导其他相应部门制定出有针对性的应急预案。负责督促、指导应急预案的实施工作。 3、物资设备部负责施工现场、生活和办公区应急物资、设备或设施的配置和管理工作。 4、公安派出所负责消防工具、设备的规划和管理工作。 5、安全环保部负责重大事故的调查处理和报告。

6、综合办公室负责伤害性应急准备的管理工作。 四、编制要求 1、可能发生事故性质、后果。 2、与外部机构的联系(消防、医院、环保局等),公布内外部联系电话、方法等。 3、报警、联络步骤。公布内外部报警电话和具体联络的方法和程序等。 4、应急指挥者、参与者的责任、义务。对应急组织中有特殊要求的人员,须经过相应的培训教育,特别是应急组织的关键人员,应具备处理紧急情况和突发事件的能力要求。如:消防应急成员中义务消防员、现场救护和饮食意外事件应急成员中的救护人员等。 5、指挥中心地点、组织机构。指挥中心设于何处,联系电话和方法,组织机构的设置及人员组成、分工等。 6、应急物资、设备或设施配备情况。应急物资、设备或设施的配置数量、清单、存放地点、拟用何处等。 6、可能条件下的事故演习。消防应急响应、现场人员伤害应急响应须进行演习,其他是否要应急演习根据实际需要而定,必要时在应急预案中明确规定。 7、明确规定任何人发现人身事故、火灾、重大环境影响或自然灾害来临,立即根据公布的应急电话号码报警,不得延误。 8、紧急情况或突发事件发生后,职能部门须按规定负责事故的调查、处理和统计上报。

应急救援预案编制指南

省企事业单位突发 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编制指南 1 适用围 本指南规定了省企事业单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以下简称“预案”)的编制程序、容及基本要求。 本指南适用于省围企事业单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的编制,环保部或省环保厅有行业指南的可参照执行。 2 编制依据 《人民国环境保护法》、《人民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管理暂行办法》、《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省突发环境事件环境应急预案》及相关法律法规和规性文件等。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指南。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是指针对可能发生的突发环境事件,为确保迅速、有序、高效地开展应急处置,减少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而预先制定的计划或案。 环境敏感区:是指依法设立的各级各类自然、文化保护地,以及对建设项目的某类污染因子或者生态影响因子特别敏感的区域,主要包括:(一)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地、饮用水水源保护区;(二)基本农田保护区、基本草原、森林公园、地质公园、重要湿地、天然林、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天然集中分布区、重要水生生物的自然产卵场及索饵场、越冬场和洄游通道、天然渔场、资源性缺水地区、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封闭及半封闭海域、富营养化水域;(三)以居住、医疗卫生、文化教育、

科研、行政办公等为主要功能的区域,文物保护单位,具有特殊历史、文化、科学、民族意义的保护地。 环境保护目标:企事业单位边需要保护的环境敏感区。 危险源:是指可能导致伤害或疾病、财产损失、环境破坏或这些情况组合的根源或状态。 重大危险源:长期或短期生产、加工、运输、使用或贮存危险物质,且危险物质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功能单元。 环境危险源:在企事业单位生产过程中,可能导致发生环境污染事件的污染源,包括生产、贮存、经营、使用、运输的危险物质以及产生、收集、利用、处置危险废物的场所、设备和装置等。 环境风险:是指突发环境事件对环境(或健康)的危险程度。 危险物质:指能导致火灾、爆炸或中毒等危险的一种物质或者若干种物质的混合物。 危险化学品:是指具有毒害、腐蚀、爆炸、燃烧、助燃等性质,对人体、设施、环境具有危害的剧毒化学品和其他化学品。 危险废物:指列入《危险废物名录》或者根据危险废物鉴别标准和危险废物鉴别技术规(HJ/T298)认定的具有危险特性的废物。 环境污染事件:是指由于违反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经济、社会活动与行为,以及由于不可抗力致使环境受到污染,生态系统受到干扰,人体健康受到危害,社会财富受到损失,造成不良社会影响的事件。 突发环境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可能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对全国或者某一地区的经济社会稳定、政治安定和环境安全构成威胁和损害,有重大社会影响的涉及公共安全的环境事件。 分类:指根据环境污染发生过程、性质和机理,划分突发环境事件的类别。

应急预案编写规范

应急预案编写规范 一、版面格式 纸质预案使用A4纸活页左侧装订,封面、封底用绿色硬质纸。应急预案封面主要包括应急预案编号(在封面左上角,3号黑体字,)、版本号(在封面左上角,3号黑体字,与编号左对齐,统一为2013-Ⅰ)、生产经营单位名称(小初黑体加黑,居中,使用全称)、安全生产事故综合应急预案(小初黑体加黑,居中,与上面空两行)、编制单位名称(2号黑体居中)、颁布日期(2号黑体居中,统一为二〇一三年七月,并加盖单位公章。 目录在前(4号宋体,单倍行距),单独编页;批准页放在目录后面,与正文统一编页。 正文字体采用GB_2312仿宋4号字,行间距26。 应急预案要有页眉,采用5号宋体居中,页眉内容为“单位名称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页眉距边界1.5厘米;页脚采用5号宋体阿拉伯数字居中,页脚距边界 1.75厘米。正文页面设置装订边距 3.5厘米,不装订边距2厘米,上下边距2.54厘米。

发布令 《XXXXXX煤业有限公司安全生产事故综合应急预案》是根据《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并结合本矿生产实际情况,在客观分析矿危险源、危险因素的前提下进行了风险评估,目的是增强应对和防范矿生产事故能力、最大限度的减少事故灾难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提高矿应急救援处置能力的基础上而编制。编制的《XXXXXXXXXXXXXX煤业有限公司矿安全生产事故综合应急预案》经有关部门严格评审,并报晋中市煤炭工业局备案。为确保事故发生后矿应急救援措施正确有效、应急响应及时迅速、应急物资准备充分,现予以签署发布。望各单位认真组织全体员工贯彻学习并遵照执行。 矿长: 二0一三年六月二十二日

工作计划之应急预案编制计划

应急预案编制计划 【篇一:如何编制应急预案】 怎样编制应急预案 如何编制应急预案 第一讲应急预案的法规要求 一、《安全生产法》第五章的要求-应急救援和事故调查处理 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应急救援体系对发生事故后,及时组织抢救, 防止事故扩大,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第二讲应急预案基础一、基于事故理论 1、事故4要素人-人的不 安全机-机的不安全状态环-环境不良管-管理欠缺 2、安全系统4要 素 人;物(机、境);能量;信息。 四、防范事故的策略 1、形式逻辑-三e对策 1)工程预防对策-本质安全化 engineering(硬件设备) 2)预防教育对 策-人的素质 education(员工培训) 3)管理预防对策-系统调剂enforcement 2、时间逻辑-三套对策体系 1)事前预防(超前预防对 策体系) 2)事中救援(事故应急救援体系) 3)事后处理(事后报告及事后责任追究体系) 五、应急预案理论基础 1、应急系统构成 1)应急计划(预案):应急手册、应急报告、联络通讯资料 2)应急 组织:现场总指挥、相关部门 3)应急技术:相关负责人、应急中心、抢险技术装备 4)应急设施:通讯器材、报警系统、消防器材、照明器材、医疗急 救用品、防护用品 5)外援机构:有关专家单位地址、专业机构、消防、医疗、军队等 2、定义 根据ilo《重大工业事故预防规程》,应急预案定义是:基于在某一 处发现的潜在事故及其可能造成的影响所形成的一个正式书面计划,该计划描述了在现场及场外如何处理事故及其影响。 3、目的 1)使任何可能引起的紧急情况不扩大,并尽可能的排除它们。 2)减 少紧急事件对人、财产和环境所产生的不利影响。 4、依据:风险评估、危险源辨识

应急预案编制格式和要求(正式)

编订: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 应急预案编制格式和要求 (正式) Deploy The Objectives, Requirements And Methods To Make The Personnel In The Organization Operate According To The Established Standards And Reach The Expected Level. Word格式 / 完整 / 可编辑

文件编号:KG-AO-3160-97 应急预案编制格式和要求(正式) 使用备注:本文档可用在日常工作场景,通过对目的、要求、方式、方法、进度等进行具体、周密的部署,从而使得组织内人员按照既定标准、规范的要求进行操作,使日常工作或活动达到预期的水平。下载后就可自由编辑。 综合应急预案 (综合应急预案是从总体上阐述事故的应急方针、政策,应急组织结构及相关应急职责,应急行动、措施和保障等基本要求和程序,是应对各类事故综合性文件) 综合应急预案的主要内容 1总则 1.1编制目的 简述预案编制的目的、作用等。 1.2编制依据 简述预案编制所依据的国家法律法规、规章,以及有关行业管理规定和技术规范和标准等。 1.3适用范围 说明应急预案适用的区域范围,以及事故的类型、

级别。 1.4应急预案体系 说明本单位应急预案体系的构成情况。 注:生产经营单位应急预案体系的主要划分为综合预案、专项预案、现场预案三个层次。 1.5工作原则 说明本单位应急工作的原则,内容应简明扼要、明确具体。 2 生产经营单位的危险性分析 2.1生产经营单位概况 主要包括单位的地址、从业人数、隶属关系、主要原材料、主要产品、产量等内容,以及周边重大危险源、重要设施、目标、场所和周边布局情况。必要时,可附平面图进行说明。 2.2危险源与风险分析 主要阐述本单位存在的危险源与风险分析结果 3 组织机构及职责 3.1应急组织体系

最新整理应急管理、应急预案编制以及应急处置的内容和要求

最新整理应急管理、应急预案编制以及应急处置的内容和要 求 一、应急管理 应急管理和事故应急救援工作是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应急管理救援体系是安全监督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应急管理是针对特重大事故灾害的危险问题提出的一项管理,是指实体单位(生产经营单位)在突发事件的事前预防、事发应对、事中处置和善后管理的过程中,通过建立必要的应对机制,采取一系列必要措施,保障公众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社会和谐健康发展的有关活动。 应急管理方针和原则: “坚持预防和应急并重,常态和非常态结合”是应急管理方针。“以人为本,减少危害;居安思危,预防为主;统一领导,分级负责;依法规范,加强管理;快速反应,协调应对;依靠科技,提高素质”是应急管理的原则。 事故的应急管理不只是局限于事故发生后的救援行动,应急管理是对突发事件的全过程管理,根据突发事件的预防、预警、发生和善后四个发展阶段,应急管理可分为预防与应急准备、监测与预警、应急处置与救援、事后恢复与重建四个过程。应急管理又是一个动态管理,包括预防、预警、响应和恢复四个阶段,均体现在管理突发事件的各个阶段。 应急管理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工程,可以概括为“一案三制”,即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应急机制、体制和法制。 二、应急预案 “一案”是指应急预案,就是根据发生和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事先研究制订的应对计划和方案。应急预案包括各级政府总体预案、专项预案和部门预案,以及基层单位的预案和大型活动的单项预案。 应急救援预案也叫应急计划,是生产经营单位为减少事故的后果而预先制定的抢险救灾方案,是进行事故救援活动的行动指南;其是针对具体设备、设施、

场所或环境,在安全评价的基础上,评估了事故形式、发展过程、危害范围和破坏区域的条件下,为降低事故损失,就事故发生后的应急救援机构和人员、应急救援的设备、设施条件和环境、行动的步骤和纲领、控制事故发展的方法和程序等,预先做出的计划和安排。 应急救援的基本任务是: (1)抢救受害人员; (2)控制危险源; (3)组织人员撤离; (4)做好现场清洁,消除危害后果; (5)查清事故原因,估算危害程度。 应急预案按适用范围划分为3大类: (1)综合预案; (2)专项预案; (3)现场处置预案。 编制应急救援预案的核心要素和原则如下: (1)方针和原则 (2)应急策划 危险分析、资源分析、法律法规分析; (3)应急准备 机构与职责;应急设备、设施与物质;应急人员培训;预案演练;人员教育; (4)应急响应 现场指挥与控制;预警与通知;报警系统与紧急通告;通讯;事态监测;人员疏散与安置;警戒与治安;医疗与卫生服务;应急人员安全;资源管理。 生产经营单位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AQ/T9002-20xx),结合本单位的危险源状况、危险性分析情况和可能发生的事故特点,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 应急预案的编制应当符合下列基本要求: (一)符合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标准的规定;

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编制指南

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指南) 生产经营单位应急预案编制程序包括成立应急预案编制工作组、资料收集、风险评估、应急能力评估、编制应急预案和应急预案评审6个步骤。 综合应急预案主要内容: 1、总则。编制目的:简述应急预案编制的目的。 编制依据:简述应急预案编制所依据的法律、法规、规章、标准和规范性文件以及相关应急预案等。 2、适用范围:说明应急预案适用的工作范围和事故类型、级别。 应急预案体系:说明生产经营单位应急预案体系的构成情况,可用框图形式表述。 应急工作原则:说明生产经营单位应急工作的原则,内容应简明扼要、明确具体。 可能事故风险描述:简述施工现场存在或可能发生的事故风险种类、发生的可能性以及严重程度及影响范围等。 3、应急组织机构及职责:明确生产经营单位的应急组织形式及组成单位或人员,可用结构图的形式表示,明确构成部门的职责。应急组织机构根据事故类型和应急工作需要,可设置相应的应急工作小组,并明确各小组的工作任务及职责。 4、预警及信息报告。 预警。根据施工现场变化状况、事故险情紧急程度和发展势态或有关部门提供的预警信息进行预警,明确预警的条件、方式、方法和信息发布的程序。 信息报告。信息报告程序主要包括:信息接收与通报(应急联系人,联系方式);信息上报(明确事故发生后向上级报告程序) 5、应急响应。响应分级;响应程序(根据事故级别和发展态势,描述应急指挥机构启动、应急资源调配、应急救援、扩大应急等响应程序); 处置程序。针对可能发生的事故风险、事故危害程度和影响范围,制定相应的应急处置措施,明确处置原则和具体要求。 应急结束。明确现场应急响应结束的基本条件和要求。 6、后期处置。主要明确污染物处理、生产秩序恢复、医疗救治、人员安置、善后赔偿、应急救援评估等内容。 7、保障措施。通信与信息保障;应急队伍保障(明确应急响应的人力资源,包括专、兼职应急队伍等);物资装备保障(明确生产经营单位的应急物资和装备的类型、数量、性能、存放位置、运输及使用条件、管理责任人及其联系方式等内容);其他保障(根据应急工作需求而确定的其他相关保障措施(如:经费保障、交通运输保障、治安保障、医疗保障、后勤保障等)。 8、应急预案管理。应急预案培训。培训计划、方式和要求,及宣传教育和告知等工作。应急预案演练。应急预案演练的形式、范围、频次、内容以及演练评估、总结等要求,以及应急预案修订 9、附件。有关应急部门、机构或人员的联系方式;应急物资装备的名录或清单;与相关应急救援部门和单位签订的应急救援协议或备忘录。 应急预案编制指南是监理部应急预案的编制指南,也是对施工方案进行审核的工作指南。具体内容可参阅GB/T 29639-2013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