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5 人体安静和运动时心电图、心率和动脉血压的测量

#实验5 人体安静和运动时心电图、心率和动脉血压的测量
#实验5 人体安静和运动时心电图、心率和动脉血压的测量

实验4 人体安静和运动时心电图、心率和动脉血压的测量一、人体安静时心电图的描记

【目的】能辨认人体体表正常心电图的波形,并了解其生理意义及正常范围。初步学习心电图的记录、测量、分析方法及运动时心电图的描记方法。

【原理】人体是一个导体,心脏位于导体之中。心脏兴奋时,其兴奋的产生、传导及恢复可通过心脏周围的组织和体液传播到体表。利用表面电极从体表不同部位将心肌的电变化引导并放大到心电图机上所记录到的波形,即为心电图。【对象】人

【器材和药品】

心电图机、导电膏、75%酒精棉球。

【内容】

(一)人体安静时心电图的描记

1、在心电图机妥善接地后接通电源,预热3-5分钟。

2、正确安放电极,连接导联线。受试者静卧于检查床上,摘下眼镜、手表、手机和其它微型电器,全身肌肉放松。在手腕、足踝和胸前放置引导电极。一般手腕应在腕关节上方(屈侧)约3cm处,足踝应在小腿上方约3cm处,常用胸部电极的位置有六个(如图1所示)。在放置引导电极前,应在相应部位皮肤上用酒精棉球反复擦试脱脂,以减少皮肤电阻,或涂上少许导电膏,保证导电良好。接着,连接导联线。一般以5种不同颜色的导联线插头和身体相应部位的电极连接,导线连接方式是:右手—红色、左手—黄色、左足—蓝色、右足—黑色(接地)、胸导联—白色。

3、将心电图机面板上各控制按钮置于适当位置。将运转控制键置于“准备”档,导联选择开关置于“0”位。旋转“调零位”旋纽,使描记笔居中,然后将运转控制键转换到“记录”档,开始走纸,走纸速度通常设定为25mm/s。

4、输入标准电压。通过调节增益来调整心电图机的放大倍数。按下“标准电压”按纽,使1mv电压推动描记笔向上移动10mm。

5、记录心电图检查基线平稳、无肌电等干扰后,即可旋动导联选择开关,依次

记录肢体导联I、II、III、aVR、aVL、aVF,胸前导联V

1、V

3

、V

5

等9个导联的

心电图,同时记录标准电压。每个导联记录时间约10秒,然后关闭运转控制键,使走纸停止。

6.记录完毕后取下记录纸,写上受试者姓名、年龄、性别及实验时间。如记录纸上未打印出导联则需注明导联。

(二)心电图测量分析

1、时间和波幅的测量

因常规记录心电图采用25mm/s的走纸速度,常规标准电压1 mv为10 mm,故心电图纸上每一小格(1mm)代表的时间为0.04s,波幅为为0.1mv。测量波幅时,正向波由基线上缘测量至波峰的顶点,负向波由基线下缘测量至波谷的底点。

2、心律分析和心率的测量

(1)能正确辨认出P波、QRS波群和T波(图2)。

(2)心律分析

窦性心律的正常心电图表现为P波在Ⅰ和Ⅱ导联中正向,aVR导联中负向,P-R间期在0.12秒以上。若心电图中最大P-P间期和最小P-P间期相差0.12秒以上,称心律不齐。成年人正常窦性心律为心率在51-100次/分。

(3)心率测量

相临两个P波之间的时间,即P-P间期或相临两个R波之间的时间,R-R 间期都能代表一个心动周期的时程。

60 60

故心率= ——————或-------------------

P-P间期(秒)R-R间期(秒)

若P-P或R-R间期相差0.12秒以上,则可以读出连续10秒内出现的QRS 波数,乘于6即为心率。

3、正常心电图各波段分析

正常心电图各波段的正常值及特征见表1。

表1 人体心电图各波及间期的正常值及其特征

名称时间(s)电压(mv)形态

*P-R 间期、Q-T 间期的正常值和心率有关。

[注意事项] P 波

<=0.11 Ⅰ、Ⅱ、Ⅲ<0.25 aVF 、aVL<0.25

V 1-V 5<0.15 V 1、V 2双向时其总电压<0.2

Ⅰ、Ⅱ、Avf 、V 4-V 6 直立,aVR 倒置,Ⅲ、aVL 、V 1-V 3直立、平坦、双向或倒置。

P-R 间期

0.12-0.20* QRS 波

0.06-0.10 (Q <0.04) Q<1/4R(以R 波为主的导联) R aVR <0.5 R aVL <1.2

R aVF <2.0

R V1<1.0;V 1R/S<1

R V5<2.5

V 5P/S>1

R V1+S V5<1.2

R V5+S V1<4.0(男)

<3.5(女)

aVR 呈Qr 、rS 或rSr 型 V 1呈rS 型

V 5呈R s 、qR s 、qR 或R 型

ST 段 Ⅰ、Ⅱ、aVL 、aVF 、V 4-V 6抬高不超过0.1,降低不

超过0.05;

V 1-V 3抬高不超过0.3。

T 波 >1/10R (R 波为主的导

联) Ⅰ、Ⅱ、aVFV 4-V 6直立,aVR 倒置,Ⅲ、aVL 、V 1-V 3

直立、平坦或倒置。

Q-T 间期

〈0.40* U 波 0.1-0.3 肢导联〈0.1

心前导联〈0.2 其方向应和T 波一致。

1、记录心电图时,先将基线调至中央,使图形描记在纸的中央,防止造成基线不稳和干扰。若出现基线不稳或干扰时,应排除后再进行描记。

2、在变换导联时,必须将输入开关关上,才能转动导联选择开关。

3、CM5导联心电图波形和Ⅱ导联相似,但电压较Ⅱ导联高。

4、记录完毕,将电极和皮肤擦净,心电图机各控制旋纽转回“关”的位置,切断电源。

[使用和评价]

心电图是诊断心脏疾病的常规检查,当心脏因缺血缺氧死时,心电活动的变化能正确及时地反映在心电图上,表现在各个波形的异常变化和进行性演变过程,为诊断心律失常、心室肥厚、急性缺血、心肌梗塞等心脏疾病提供可靠依据。

在运动医学上,心电图可以作为运动员身体功能状态及疲劳的辅助诊断方法。运动时的心电图(心电运动试验)既是临床诊断冠心病的重要指标,又是评估心功能和体力活动能力及科学制定运动处方的依据之一。另外,监测运动过程中的心电变化,也是确保一些慢性病人在康复锻炼时防止发生意外的必要措施。[作业和思考题]

1.讨论分析心电图各波段的生理意义。如果P-R间期延长超过正常值,说明什么问题?

2、记录自己安静和运动时的心电图,比较P-R间期和Q-T间期的变化,并分析产生变化的原因。

二、人体安静和运动过程中心率和动脉血压的测评

【目的】掌握人体安静时心率和动脉血压的测定方法,观察运动对心率和动脉血压的影响。

【原理】

(一)心率测定原理

心率测定的方法有心音听诊法、指触法和心率遥测法。

心脏在活动过程中产生的心音可通过周围组织传递到胸壁,用听诊器在胸壁特定部位听诊能测量出心率,此为心率直接测量法。

在一个心动周期中,心脏的舒缩会引起动脉血管内的压力产生周期性波动,导致管壁发生搏动,并能以波的形式沿管壁向外周传播,且以心脏活动的周期一致。故用手指触摸到的身体浅表部位动脉搏动速率,通常可以间接代表心率,此为心率的间接测量法。

(二)动脉血压测定原理

人体动脉血压测量采用听诊法,测量部位为上臂肱动脉。用血压计的压脉带充气,通过在动脉外加压,然后根据血管音的变化来测量血压。

通常血液在血管内流动时没有声音,但如果血液流经狭窄处形成涡流,则发出声音。当缠于上臂的压脉带内充气后压力超过肱动脉收缩压时,肱动脉内的血流完全被阻断,此时用听诊器在其远端听不到声音。徐徐放气,降低压脉带内的压力,当压脉带内压力低于肱动脉收缩压而高于舒张压,血液将断续流过肱动脉而产生声音,在肱动脉远端能听到动脉音。继续放气,当压脉带内压力等于舒张压时,血流由断续流动变为连续流动,声音突然由强变弱并消失。

因此,从无声音到刚刚听见的第一个动脉音时的外加压力相当于收缩压,动脉音突然变弱时的外加压力相当于舒张压。

【对象】人

【器材和药品】听诊器、血压计、秒表、75%酒精棉球、血压计。

【内容】

(一)心率测定

1、安静时心率及脉搏测量

受试者静坐5分钟。采用心前区听诊法直接测量心率。指触法测量脉搏时,通常将食指、中指和无名指放在受试者一侧手腕桡动脉搏动处。脉搏测量时先以

10秒为单位,连续测量3个10秒,其中两次相同并和另一次相差不超过1次时,即认为是相对安静状态,否则应适当休息后继续测量,直至符合要求。然后,再测量30秒脉搏乘于2,即为心率。

2、运动后即刻及恢复期脉搏的测量

令受试者以2秒1次的速度连续做蹲起运动3分钟,取坐位测定运动后即刻、2分钟、4分钟和6分钟的脉搏。

(二)动脉血压的测量

1、熟悉血压计的结构。

血压计有汞柱式、弹簧式和电子式,一般常用的是汞柱式血压计。它有检压计、压脉带和橡皮充气球3部分组成。检压计是一标有压力刻度的玻璃管,上端同大气,下端和水银槽相通。压脉带为外包布套的长方形橡皮囊,它借橡皮管分别和检压计的水银槽和充气球相通。橡皮充气球是一个带有螺丝帽的橡皮囊,供充气、放气用(图1)。

2、令受试者脱去一侧衣袖,静坐5分钟以上。

3、松开血压计橡皮球螺丝,驱出压脉带内残留气体,再旋紧螺丝。

4、令受试者将脱了衣袖的前臂平放于桌上,和心脏在同一水平位,手掌朝上。将压脉带缠在该上臂,压脉带下缘至少在肘关节上2厘米,松紧适宜。

5将听诊器耳件塞入外耳道,其弯曲方向和外耳道一致,即略向前弯曲。

6、在肘窝内侧先用手指触及肱动脉脉搏,将听诊器放在胸件搏动处。

7、测量收缩压。用橡皮球将空气打入压脉带内,使检压计中水银柱逐步上升,直到听诊器听不到脉搏音为止。继续打气,使水银柱再上升20-30毫米汞柱。随即松开充气球螺旋,连续缓缓放气,减低压脉带内压力,在水银柱缓慢下降的同时仔细听诊。当开始听到“砰、砰”的动脉音时,检压计上水银柱的刻度即为收缩压。

8、测量舒张压。继续缓缓放气,动脉音先由低到高,然后由高变低,最后完全消失。在声音突然变弱的瞬间,检压计上水银柱的刻度即代表舒张压。

我国正常青年人安静时的收缩压为100-120毫米汞柱,舒张压为60-80毫米汞柱。血压记录常以收缩压/舒张压表示。反复测血压时,如血压波动小于4毫米汞柱即为准确。

9、运动后动脉血压测量。拉开压脉带和检压计相连的橡皮管接头,注意不要取下压脉带。令缠好压脉带的受试者以2秒1次的速度连续做蹲起运动3分钟,结束后取坐位测定运动后即刻、2分钟、4分钟和6分钟时的血压。

[注意事项]

1、血压测量应在安静环境下进行;

2、天冷时测血压应让受试者脱去衣袖,以免袖口过紧阻碍血液循环;

6、打气时不要太快,以防水银柱喷出管外;

7、重复测量血压时,应让水银柱回到零位后再测,以防静脉回流不畅。

[使用和评价]

基础心率、安静心率和运动时、运动后即刻及恢复期心率测定,可用于评定身体功能状态,了解和确定运动强度的大小,并可间接推算最大摄氧量、通气阈、乳酸阈和最大心率。心率贮备、靶心率等的测定,能帮助我们科学控制运动的强度。

测量血压是临床诊断心血管疾病及其它疾病对心血管功能影响的常用方法,亦用于评价正常人的心血管功能。运动后测量血压有助于观察心血管功能变化及恢复和推测运动量,也是判定运动性疲劳的重要方法。

一、作业和思考题

1、运动时及运动后恢复期心率变化的规律是什么?产生这些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2、连续测量本人一周的基础心率并记录下来。

3、连续测量一周训练课中各项运动练习后即刻的心率,并据此评价运动强度的大小。

运动疗法学教学大纲--运动人体科学

运动疗法学课程理论教学大纲 一、内容简介(300字以内,包括编写依据、学时和学分、教学内容和目的、课程衔接关系等) 本课程教学大纲是按照纪树荣主编的《运动疗法技术学》设计,2005年华夏出版社出版,高等医学院校康复治疗学专业教材。 本课程教学目的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运动疗法的定义、种类、对象、基本理论、评定、治疗方法以及特点等方面的知识,并熟悉常见疾病的运动治疗技术。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和实践操作,使同学们掌握临床运动治疗的方法,并能做到熟练操作。通过实践,巩固和加深对基础理论知识的理解,强化基本操作技能并在临床中灵活运用。运动疗法技术学是研究运动疗法技术的基本理论、常用的各种治疗技术以及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方法的科学,是康复医学专业中一门重要的基础课。 二、教学方法及考核方式 理论教学,我们采取理论讲授为先导,PBL教学为主、模拟演示为辅,灵活借助多媒体、录像等教学方法,启发学生善于观察、自主思考、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注意给学生更多的思维活动空间,发挥教与学两方面的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 《运动疗法学》课程实行统一教学大纲,统一教学进度表,统一

教学内容。统一阅卷和评分标准;阅卷时流水作用,规范阅卷标准。《运动疗法学》课程考试管理达到了规范化、标准化。 三、参考教材 四、学时分配

五、具体教学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运动疗法概论 教学要求 1.掌握运动疗法的概念和特点,运动疗法在康复治疗中对人体的作用及临床应用。 2.掌握运动处方的概念和制定方法。 3.熟悉运动疗法的适应证和禁忌证。 教学手段、方法:课堂讲授结合多媒体教学。 第二章常规运动疗法技术 第一节维持与改善关节活动范围的训练 教学要求 1.掌握关节的运动方向、运动类型和关节活动范围训练原则。 2.掌握上肢、下肢各关节被动运动技术。 3.熟悉关节的分类、改善关节活动的技术与方法。 4.熟悉上肢、下肢各关节辅助主动运动和主动运动技术。 5.了解关节的构成和关节活动范围。 6.了解上肢、下肢各关节的解剖及运动学概要。 教学手段、方法:课堂讲授、多媒体教学与实训练习相结合。

家兔血压调节实验报告解读

实验报告 专业班级:康复治疗技术2班实验小组:第四组姓名:卢锦锟实验日期:2015年11月10日 (一)实验项目:家兔动脉血压调节 (二)实验目的: 1、掌握神经体液因素及受体阻断或兴奋药物对家兔心血管活动的影响机制。 2、掌握动脉血压作为心血管功能活动的综合指标及其相对恒定的调节原理和重要意义。 3、掌握家兔实验的基本方法和技术(静脉麻醉、静脉输液、动脉插管、分离神经等)。 4、掌握压力生物信号采集与处理系统的使用。 (三)基本原理:(要求对写出关键点) 动脉血压是心血管功能活动的综合指标。正常心血管的活动在神经、体液因素的调节下保持相对稳定,动脉血压相对恒定。动脉血压的相对恒定对于保持各组织、器官正常的血液供应和物质代谢是极其重要的。通过实验改变神经、体液因素或施加药物,观察动脉血压的变化,间接反映各因素对心血管功能活动的调节或影响。 实验仪器与试剂:BL-420生物信号采集与处理系统、血压换能器、刺激电极、哺乳类动物手术器械、注射器(5mL 、1mL )等;3%戊巴比妥钠、0.3%肝素、1:10000盐酸肾上腺素、1:10000去甲肾上腺素、1:1000异丙肾上腺素、 0.01%多巴胺、1%酚妥拉明、0.01%普萘洛尔、0.001%乙酰胆碱、0.01%阿托品

1、夹闭颈总动脉血压升高,心跳加快。这是由于颈动脉窦管壁的外膜下分布有丰富的感觉神经末梢,是动脉张力感受器。这个感受器位于兔颈总动脉的远心端,颈内动脉与颈外动脉的分叉交界处。夹闭颈动脉后,远心端的颈动脉窦张力感受器感受到血压下降,传出神经冲动的频率减慢。信息沿窦神经上传至延髓孤束核心血管中枢。使心迷走紧张减弱,心交感和心缩血管紧张加强,作用于心脏,使心率加快,心输出量增加,血管收缩,血管外周阻力增加。从而血压恢复性升高。若血压下降过大,交感缩血管紧张还会扩展到静脉系统,是静脉收缩,促进血液回心,使每博输出量增加。 2、静脉注射0.01%重洒石酸去甲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与血管平滑肌上的α和β2受体结合,使血管收缩,管径变小,外周阻力增加,从而使平均动脉压升高。此外,去甲肾上腺素还可以使心率增加,心收缩力变大,因此血压升高。 3、静脉注射0.005%盐酸异丙肾上腺素:异丙肾上腺素能与骨骼肌血管β2受体结合,骨骼肌血管(在全身血管中比例较大)持续舒张抵消了皮肤粘膜血管的收缩作用,因而出现后降压作用。 4、静脉注射0.01%盐酸肾上腺素:肾上腺素能与心肌β1受体结合激动心肌心肌收缩力增强,因此心率加快,传导加速,心排出量增多而导致收缩压升高。肾上腺素能激动腹腔内脏血管α1受体,使动腹腔内脏血管收缩,血压升高。 5、静脉注射1%酚妥拉明:α受体阻断剂,α受体的作用:α受体为传出神经系统的受体,根据其作用特性与分布不同分为两个亚型:α1、α2。 α1受体主要分布在血管平滑肌(如皮肤、粘膜血管,以及部分内脏血管,激动时引起血管收缩;α1受体也分布于瞳孔开大肌,激动时瞳孔开大肌收缩,瞳孔扩大。 α2受体主要分布在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的突触前膜上,受体激动时可使去甲肾上腺素释放减少,对其产生负反馈调节作用。 (四)实验主要设备和仪器、药品和用品(要求分类、简洁、清晰表述)

运动解剖实验室

运动解剖实验室 该实验室建于1990年,主要承担本科体育教育和运动训练两个专业《运动解剖学》实验教学任务。目前运动解剖学实验室系单独实验室,总面积约110平方米。实验教学标本较为齐备,包括人体横断面切片标本、冠状切片标本、躯干上肢、下肢肌肉、血管、神经和内脏器官标本、真人散骨标本、人体全身骨架标本,全套关节标本以及消化、呼吸、泌尿、生殖和神经系统等器官瓶装标本,可以满足本科生和研究生全部教学实验。 根据实验教学大纲,现开设实验项目8个,共计16学时。 体育测量与心理测评实验室 该实验室位于体育学院行政办公楼2层,总面积120平方米。目前体质方面的仪器设备有:电子体重身高计、肺活量测试仪、电子皮脂测量计、灵敏度测试计、电子背力计(坐位)体前屈测试仪、台阶实验评定指数测试仪、纵跳测试仪、体成分分析仪、俯卧撑测试仪、闭眼单脚站立测试仪、反应时测试仪、体质测评软件等;运动心理方面的仪器设备有:Psykey 心理测评系统、肘关节动觉方位辨别仪、动觉方位辨别仪、多项反应时测定仪、动作稳定仪、深度知觉测试仪等。实验室主要承担体育教育、运动训练专业体质测量与评价及运动心理学两门课程的本科实验,同时还承担运动人体科学硕士研究生及相关教师的研究工作。目前共开设实验项目12个,共24学时。 运动医学与体育保健学实验室 该实验室目前主要仪器设备包括:心肺复苏拟人、按摩床、下肢关节康复锻炼器、关节角度尺、运动损伤处理用品及敷料、微波治疗仪等。实验室主要承担体育教育、运动训练专业基础实验,此外,还承担运动人体科学硕士研究生及相关教师的工作,同时亦准备开展对外服务。根据实验教学大纲,现开展的实验项目14个,共计28个学时,实行多媒体教学,并为学生综合性、创新性实验服务。 此外,实验室逐渐增加对外开放程度,提高社会服务效益,如与重庆市体育局形成科研协助良好机制,为市体工队高水平田径、举重、跳水等运动员的损伤与康复提供咨询、监控及训练康复服务,为重庆市高水平竞技人才培养提供重要科技支撑。 运动生物化学与运动生理学实验室 该实验室位于体育学院行政办公楼2层,总面积120平方米。目前生物化学方面的仪器设备有:血乳酸分析仪、尿液分析仪、血糖测试仪、运动血压测试仪、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等;运动生理方面的仪器设备有:运动生理多参数实时监测系统、Mercury专业运动跑台、体成份分析仪、功率自行车、心肺功能测试仪、心电图机、反应时测定仪等。该实验室目前承担本科体育教育、运动训练专业的运动生理与生化基础实验教学任务。根据实验教学大纲,现开展的实验项目共有13个,实验学时共26学时,实行多媒体教学,并为学生综合性、创新性实验服务,课余时间全面开放。 运动生物力学学实验室 该实验室,总面积约130平方米。它拥有目前全国独有的室内斜坡康复跑道及运动生物力学大三件运动学测量设备、动力学测量设备及肌电测量设备。即视讯运动图像捕获及解析系统;JP6060三维测力台系统;JE-TB0810表面肌电系统。此外,还配备了动态平衡训练评估系统(BTA-200DP);足底压力、步态分析系统(JPD60200B);Power Plate振动训练系统。 运动生物力学实验室除了承担学院体育教育及运动训练两个本科专业“运动生物力学”

运动人体科学进展

运动人体科学研究进展 --以抗阻练习为主线 摘要:运动人体科学作为一门学科在广大高校开展,各大高校也是研究运动人体科学的主要阵地,自1998年正式确立运动人体科学作为一门学科开始,运动人体科学研究进展迅速,从各个方面都有了突破性的进展。本文主要以体育训练中的抗阻练习为主线,介绍一下抗阻练习在运动人体科学研究中的研究成果,主要以运动人体显微形态学方面的部分方向为主,谈谈抗阻练习与它们关系的研究成果,主要包括抗阻练习对人体的骨、自主神经功能、肥胖和糖尿病的影响。关键词:抗阻练习;骨密度;自主神经功能;肥胖;糖尿病 1前沿 在科学发展的长河中,运动人体科学是一门十分年轻的分支学科,既具有专业的理论知识又具有实践操作性功能,它从运动机体各层次和层次间的相互关系探索生命的奥秘,揭示运动状态下机体变化规律。运动人体科学是一门综合学科,研究运动人体科学的发展和应用对于运动人体科学专业具有重要的意义,为能更好地促进运动人体科学专业的建设与发展,进一步深化运动人体科学专业改革指明方向。运动人体科学是集医学、体育学和生物学等相关联的学科为一体的学科,主要从人体科学、运动科学的角度出发,培养运动人体科学方面的教学、研究、运动等方面的专业人才。 2我国运动人体科学的历史沿革 研究运动人体科学就得先清楚它的概念,运动人体科学是研究体育运动与人的机体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规律的学科群。包括运动解剖学、运动医学、临床医学基础、中医基础、运动心理学、运动生理学、运动生物力学、运动生物化学、运动选材学、运动训练学、保健康复及运动医学等学科[3]。它是经过专家酝酿,讨论后于 1997 年在原学科专业目录基础上概括拓宽而形成的专业,于 1998 年由教育部正式列入本科招生目录之中,起步晚,但发展很快,已形成了从本科到硕士、博士一套完整的体系,为国家培养了大批这方面的专家人才。 提到运动人体科学这个专业的起源,从体育学和非体育学方面都有它的发展,运动人体科学在发展初期是在医学院校开设的学习专业,体育学、生物学等

家兔动脉血压的神经体液调节实验报告

家兔动脉血压的神经体液调节实验报告 (一)实验项目:家兔动脉血压的神经体液调节 (二)实验目的: 1、掌握神经体液因素及受体阻断或兴奋药物对家兔心血管活动的影响机制。 2、掌握动脉血压作为心血管功能活动的综合指标及其相对恒定的调节原理和重要意义。 3、掌握家兔实验的基本方法和技术(静脉麻醉、静脉输液、动脉插管、分离神经等)。 4、掌握压力生物信号采集与处理系统的使用。 (三)基本原理: 动脉血压是心血管功能活动的综合指标。正常心血管的活动在神经、体液因素的调节下保持相对稳定,动脉血压相对恒定。动脉血压的相对恒定对于保持各组织、器官正常的血液供应和物质代谢是极其重要的。通过实验改变神经、体液因素或施加药物,观察动脉血压的变化,间接反映各因素对心血管功能活动的调节或影响。 实验仪器与试剂:BL-420生物信号采集与处理系统、血压换能器、刺激电极、哺乳类动物手术器械、注射器(5mL、1mL)等;3%戊巴比妥钠、0.3%肝素、1:10000盐酸肾上腺素、1:10000去甲肾上腺素、1:1000异丙肾上腺素、0.01%多巴胺、1%酚妥拉明、

0.001%乙酰胆碱、0.01%阿托品 1、夹闭颈总动脉血压升高,心跳加快。这是由于颈动脉窦管壁的外膜下分布有丰富的感觉神经末梢,是动脉张力感受器。这个感受器位于兔颈总动脉的远心端,颈内动脉与颈外动脉的分叉交界处。夹闭颈动脉后,远心端的颈动脉窦张力感受器感受到血压下降,传出神经冲动的频率减慢。信息沿窦神经上传至延髓孤束核心血管中枢。使心迷走紧张减弱,心交感和心缩血管紧张加强,作用于心脏,使心率加快,心输出量增加,血管收缩,血管外周阻力增加。从而血压恢复性升高。若血压下降过大,交感缩血管紧张还会扩展到静脉系统,是静脉收缩,促进血液回心,使每博输出量增加。 2、静脉注射0.01%重洒石酸去甲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与血管平滑肌上的α和β2受体结合,使血管收缩,管径变小,外周阻力增加,从而使平均动脉压升高。此外,去甲肾上腺素还可以使心率增加,心收缩力变大,因此血压升高。 3、静脉注射0.005%盐酸异丙肾上腺素:异丙肾上腺素能与骨骼肌血管β2受体结合,骨骼肌血管(在全身血管中比例较大)持续舒张抵消了皮肤粘膜血管的收缩作用,因而出现后降压作用。 4、静脉注射0.01%盐酸肾上腺素:肾上腺素能与心肌β1受体结合激动心肌心肌收缩力增强,因此心率加快,传导加速,心排出量增多而导致收缩压升高。肾上腺素能激动腹腔内脏血管α 1受体,使动腹腔内脏血管收缩,血压升高。

运动人体科学论文题目选题参考

https://www.360docs.net/doc/4916849898.html, 运动人体科学论文题目 一、最新运动人体科学论文选题参考 1、运动人体科学研究进展与应用 2、浅析高校开放式运动人体科学实验室的社会功能 3、运动人体科学领域学者学术影响力分析 4、康复医学现状与运动人体科学专业的重新定位 5、运动人体科学实验室管理模式的改革与创新 6、运动人体科学专业实验教学探讨 7、对我国高等体育院校运动人体科学专业若干问题的思考 8、高校运动人体科学实验室开放的实践与思考 9、运动人体科学领域学者学术影响力分析 10、普通高等学校运动人体科学专业课程建设的调查研究 11、运动人体科学专业人才培养的实践与思考 12、运动人体科学课程群实验教学改革的研究与探讨 13、差异蛋白质组学在运动人体科学中的应用展望 14、运动人体科学实验教学体系的构建 15、运动人体科学开放式实验研究 16、血氨测定在运动人体科学中的应用 17、哈尔滨体育学院运动人体科学专业发展若干问题的探讨 18、加强运动人体科学研究,适应国际最新发展 19、蛋白质组技术及其在运动人体科学中的应用展望 20、体育学院运动人体科学专业医学教学若干问题的思考

https://www.360docs.net/doc/4916849898.html, 二、运动人体科学论文题目大全 1、现代教育技术在运动人体科学实验教学中的运用 2、运动人体科学实验室管理模式的改革与创新 3、论高校运动人体科学实验室的建设改革 4、对我国运动人体科学专业研究生论文选题的分析 5、高师体育院系运动人体科学实验教学改革与思考 6、论普拉提对舞蹈训练的辅助作用——以运动人体科学的角度 7、医学院校培养运动人体科学专业人才探析 8、医学院校运动人体科学专业大学生专业承诺研究 9、运动人体科学研究方法对中国传统养生方法健身机理的研究进展 10、高校运动人体科学专业人才培养策略思考 11、普通高校体育系运动人体科学的教学改革及其对高素质专业人才培养的研究 12、运动人体科学专业本科学生实验技能培养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 13、代谢组学:运动人体科学研究的新工具 14、运动人体科学实验室开放的实践探索 15、合作学习理论对运动人体科学实验教学改革的启示 16、运动人体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析 17、安徽省体育院校运动人体科学实验课的教学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 18、关于“运动人体科学技术”概念的提出与界定的研究 19、医学院校运动人体科学专业发展方向分析 20、睫状神经营养因子(CNTF)在运动人体科学中的研究展望

兔子实验报告

生理兔子实验报告 主题:血压测量、呼吸运动调节 实验班级:151541 实验小组:第三组 实验日期:2016年5月31日 具体分工:主刀:李睿哲 副手:朱梦洁、周紫星 麻醉:陈海芹、谢明思 器械管理:李部 实验数据记录整理:毕长鹏 一、实验目的: 通过对兔子的观察、研究和分析,更好地了解兔子与人类一些相似的生命活动过程,更好地认识生物机体活动规律。 二、实验原理: 正常生理情况下,人和高等动物的动脉血压是相对稳定的。动脉血压的相对恒定对于保持合组织、器官正常的血液供应和物质代谢极为重要,动脉血压的剧烈变化会显着影响各组织、器官的正常活动。动脉血压是心血管功能活动的综合指标。通过改变神经、体液因素或施加药物,观察动脉血压的变化情况,可以间接反映各种因素对心血管功能的自主性调节。 呼吸运动能够有节律地进行,并与机体代谢水平相适

应,主要是由于体内外各种刺激,可以通过外周或中枢化学感受器或者直接作用于呼吸中枢,反射性地调节呼吸运动的结果。 三、实验器材: 实验动物:一只健康兔子( 实验试剂:20%的乌拉坦、肝素、生理盐水、肾上腺素? 实验设备:兔箱、电子称、手术灯、兔解剖台、压力换能器、呼吸流量换能器、金属碗、纱布、注射器、气管插管、动脉插管、动脉夹、玻璃分针、止血钳、皮钳、绳子、毛剪、镊子、输液夹、皮剪、眼科剪、托盘金属、托盘陶瓷、一次性静脉输液针 四、实验步骤 1.实验仪器的准备 首先打开计算机采集系统,通道1接通压力换能器,通道2接通呼吸流量换能器,从系统的“生理学实验”中找出“血压-呼吸的(学生)实验”,使显示器显示压力和呼吸的读数,并调节至合适比率。 2.连接压力传感器和液体传递系统 用注射器向连接动脉插管的导管内推注含有肝素的生理盐水,使之充满液体。 3.动物准备 1)术前准备

运动人体科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运动人体科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040302) 一、培养目标 培养社会发展需要,面向基础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德、智、体全面发展的,能在体育教育和运动训练领域从事教学、训练、科研及管理的应用型专门人才。 具体要求是: 1 .努力学习和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原理;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行端正,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积极为社会发展服务。 2.在运动人体科学专业和相关学科上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和科学实验基本技能。具有较宽的知识面,深厚的人文素养底蕴和科学素养,具有较强的独立从事本专业教学工作的能力和科学研究工作能力。 3.掌握一门外国语,能较熟练地阅读专业外文资料和撰写论文摘要,具备利用计算机、互联网进行中英文文字及数据处理,网上信息检索、查询及学术交流的能力,初步掌握计算机编程知识。 4.树立终生学习的观念、培养勤奋学习,不畏艰难的意志品质,养成独立思考、科学严谨、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具有科学的批判精神和创新思维方式,具有良好的协调处理复杂事物的能力和团队配合精神。 5.熟练掌握一个方向的运动人体科学理论与方法,有较高的科学研究水平。掌握基本的健身理论与方法,拥有自我锻炼与保健能力,具有健康的体魄、坚强的心理素质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二、研究方向 1.运动生物力学 2.运动生理学 3.运动医学 4.运动解剖学 5.运动生物化学 三、修业年限 硕士研究生的修业年限为3年。研究生均须在规定的年限内完成专业培养方案和个人培养计划规定的学习任务,不得提前毕业。确因特殊情况,研究生的修业年限可适当延长1年。 四、毕业学分和授予的学位 本学科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实行学分制,申请硕士学位的最低学分为34学分,其中课程学习最低要求获得29学分,实践活动、科研和学位论文最低要求获得5学分。完成学业的学生可授予教育学硕士学位。 五、培养方式 1.硕士研究生培养以课程学习为主。根据专业培养方案和个人培养计划,导师提出阅读书目和考核要求,规定专业硕士研究生精读本专业领域相关经典著作,进行不少于5次的经典著作阅读报告。 2.培养工作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采取系统理论学习与科学研究和实践活动相结合的方式。

家兔血压实验报告-家兔血压实验报告结论

家兔血压实验报告 篇一:4.兔血压实验报告 实验题目:传出神经系统药物对家兔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班级:12级临七3班姓名:廖梦宇学号:2012021320 一、实验原理: 1. 传出神经系统药物通过作用于心脏和血管平滑肌上相应的受体而产生心血管效应,导致血压变化。 2. 本实验通过观察麻醉家兔动脉血压的变化,分析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与拮抗剂之间的相互作用。 二、实验目的: 1.掌握测定麻醉动物动脉血压及心电图的实验方法. 2.观察三个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和两个拮抗剂对动脉血压及心率的影响 三、实验步骤: 1. 麻醉:取家兔,称重,用25%乌

拉坦麻醉, 4ml/kg, 耳缘静脉注射; 2. 备皮:麻醉后,将家兔仰位固定于手术台上,剪去颈部的毛,正中切开颈部皮肤; 3. 气管插管:分离气管,在气管上作一倒“T”型切口,插入气管插管并以粗线固定。 4. 动脉插管:自气管左侧分离颈总动脉到2cm,动脉下穿两根丝线。结扎远心端,近心端以动脉夹夹闭。用眼科剪在结扎端与动脉夹之间剪开一小口。将连于压力传感器的动脉套管充满1%肝素生理盐水后,插入颈总动脉,并用手术线固定。松开动脉夹。 5. 记录血压:将压力传感器连接于主机前面板的1通道,打开BL-410生物机能实验系统,将1通道设置成血压和心电,点击开始记录血压。 6. 稳定5~10min,记录正常血压和心率。 7. 给药:按下列顺序静脉给药 肾上腺素/kg, 10min

去甲肾上腺素/kg, 10min 异丙肾上腺素/kg, 10min 8. 给药:按下列顺序静脉给药 酚妥拉明/kg, 5min 肾上腺素/kg, 5min 去甲肾上腺素/kg, 5min 异丙肾上腺素/kg, 10min 9. 给药:按下列顺序静脉给药 普萘洛尔/kg, 5min 肾上腺素/kg, 5min 去甲肾上腺素/kg, 5min 异丙肾上腺素/kg, 10min 四、实验结果: 1. 正常心率和血压:260次/分,115mmHg。 2. 拟肾上腺素药对血压和心率的影响(第七步给药后) 对血压的影响:(上图) 对心率的影响: 肾上腺素:加快 去甲肾上腺素:减慢 异丙肾上腺素:加快(比肾上腺素

4.兔血压实验报告

实验题目:传出神经系统药物对家兔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班级:12级临七3班姓名:廖梦宇学号:2012021320 一、实验原理: 1.传出神经系统药物通过作用于心脏和血管平滑肌上相应的受体而产生心血管效应, 导致血压变化。 2.本实验通过观察麻醉家兔动脉血压的变化,分析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与拮抗剂之间 的相互作用。 二、实验目的: 1.掌握测定麻醉动物动脉血压及心电图的实验方法. 2.观察三个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和两个拮抗剂对动脉血压及心率的影响 三、实验步骤: 1.麻醉:取家兔,称重,用25%乌拉坦麻醉, 4ml/kg, 耳缘静脉注射; 2. 备皮:麻醉后,将家兔仰位固定于手术台上,剪去颈部的毛,正中切开颈部皮肤; 3. 气管插管:分离气管,在气管上作一倒“T”型切口,插入气管插管并以粗线固定。 4. 动脉插管:自气管左侧分离颈总动脉 1.5到2cm,动脉下穿两根丝线。结扎远心 端,近心端以动脉夹夹闭。用眼科剪在结扎端与动脉夹之间剪开一小口。将连于压力传感器的动脉套管充满1%肝素生理盐水后,插入颈总动脉,并用手术线固定。松开动脉夹。 5. 记录血压:将压力传感器连接于主机前面板的1通道,打开BL-410生物机能实验 系统,将1通道设置成血压和心电,点击开始记录血压。 6. 稳定5~10min,记录正常血压和心率。 7. 给药:按下列顺序静脉给药 肾上腺素 0.2ml/kg, 10min 去甲肾上腺素 0.2ml/kg, 10min 异丙肾上腺素 0.2ml/kg, 10min 8. 给药:按下列顺序静脉给药 酚妥拉明 0.2ml/kg, 5min 肾上腺素 0.2ml/kg, 5min 去甲肾上腺素 0.2ml/kg, 5min 异丙肾上腺素 0.2ml/kg, 10min 9. 给药:按下列顺序静脉给药 普萘洛尔 0.2ml/kg, 5min 肾上腺素 0.2ml/kg, 5min 去甲肾上腺素 0.2ml/kg, 5min 异丙肾上腺素 0.2ml/kg, 10min 四、实验结果: 1.正常心率和血压:260次/分,115mmHg。

运动人体科学

运动人体科学 一、专业介绍 1、概述: 运动人体科学是研究体育运动与人的机体的相互关系及其规律的学科群,它是适应社会对健康的需求和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实施而产生的运动与医学交叉的新型学科,是适应社会发展需要而设置的专业。包括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运动生物力学、运动生物化学、保健康复及运动医学等学科。本专业培养的研究生具备良好的人体科学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是运动人体科学方面的教学、科研、竞技运动及康复指导的专门高级人才。 2、研究方向: 运动人体科学的研究方向主要有:01运动解剖学,02运动生理学,03体育保健学,04运动生物化学,05运动生物力学,06体育统计与测量。 (注:各大院校的研究方向有所不同,以北京体育大学为例) 3、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学生在运动人体科学专业和相关学科上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系统的专业知识,掌握本专业从事科学研究所属的实验技能和方法,具有从事本专业为教学、训练、健身等实际工作和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具有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掌握一门外国语,能较熟练地阅读专业外文资料和撰写论文摘要,具备利用计算机、互联网进

行中英文文字及数据处理,网上信息检索、查询及学术交流的能力,初步掌握计算机编程知识。 4、研究生入学考试科目: ①101政治 ②201英语或202俄语或203日语 ③602运动生理学及运动解剖学 (注:各大院校的考试科目有所不同,以北京体育大学为例) 5、与之相近的一级学科下的其他专业:体育人文社会学、体育教育训练学、民族传统体育学。 6、课程设置:(以东北师范大学为例) 该学科的必修课主要有: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外国语、体育学原理、体育教学论(必选)、现代体育科研理论与方法、运动生理学、运动技术技能教学与训练(必选)、应用数理基础(必选)、运动生物力学(运动生物力学方向必选)、运动生物力学研究方法(动生物力学方向必选)、运动生理学研究方法(运动生理学方向必选)、电生理技术(运动生理学、运动医学方向必选)、运动创伤及检测方法(运动医学方向)、运动营养学(运动医学方向)、运动系统的生物力学基础(运动生物力学方向必选)、应用数理基础2(运动生物力学方向必选)、大强度训练基础概论(运动生理学方向必选)、药物滥用及其控制(运动医学方向必选)、健康心理学、细胞生物学、非运动创伤医学(运动医学方法)。 二、就业前景

宁波大学2015年运动人体科学研究所导师简介

运动人体科学研究所导师简介 陈小平教授简介 陈小平,男,教授,博士生导师,德国体育科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长期从事运动训练理论的教学和科学研究,研究领域主要为高水平运动员训练负荷监控和体能训练。学术方面:2001年以来,承担和完成了19项国家和省部级研究课题,研究经费累计400万,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出版专著3部,合著2部,译著1部,并多次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 李建设教授简介 李建设(1957-)男,浙江临安人,教授,德国维尔茨堡大学高级访问学者。现任浙江体育职业技术学院院长,体育教育训练科学化研究所所长,中国体育科学学会运动生物力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宁波大学体育经济研究中心”常务主任,国家精品课程“运动生物力学”负责人,浙江省体育科学学会常务理事,浙江省体育科学学会运动生物力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浙江省高校体育研究会副会长,浙江省体育经纪人协会副会长,宁波市“4321”人才工程第一层次人选。 主要从事运动生物力学研究方法与测量技术、体育用品核心技术研发与赛事经济等方面的研究。近年来,主持完成国家级课题1项、国家体育总局课题5项、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3项以及其他纵向、横向项目16项。在权威期刊《体育科学》发表论文15篇,一级期刊《中国运动医学杂志》、《中国体育科技》、《北京体育大学学报》发表论文27篇,出版专著《体育经纪理论研究与实践探论》1部,主编全国统编教材3部。2001年获“我最喜爱的浙江大学老师”十佳奖,2002年获“宁波大学十佳教授”奖,2003年“运动生物力学研究技术”获省教育厅科研成果二等奖,2004年“浙江省体育经纪人管理体制与运作机制研究”获省教育厅科研成果二等奖,2005年“浙江省体育用品制造业调查报告”获省教育厅科研成果二等奖; 2006年“体育经纪理论与实践”获国家体育总局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2006年获“浙江省高校教学名师”荣誉。 裘琴儿教授简介 裘琴儿(1968-)女,教授,浙江大学教育学院体育人文学专业硕士,中国体育科学学会运动生物力学分会会员。主讲运动生物力学、体育统计学、体育测量学等课程,多次获得课堂教学质量优秀奖。主持完成国家体育总局社会科学课题一项,市级科研课题一项,省高等教育学会课题一项,校教研课题三项,参与研究省厅课题多项,是国家精品课程《运动生物力学》主要成员,具有扎实的学科基础和较强的科研能力。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论文14篇,其中5篇发表于核心期刊,参编教材2部。 黄传兵副教授简介 黄传兵(1973—)男,教育学博士,副教授,湖北省钟祥市人,2001年7月获得西安体育学院教育学硕士学位,2007年7月获得北京体育大学教育学博士学位,专业为体育教育训练学,研究方向为足球科学化训练的理路与实践。主要承担学院研究生《运动训练学》课程的教学以及学校足球队的训练工作。

兔血压实验报告

实验题目:传出神经系统药物对家兔心血管系统 的影响 班级:12级临七3班姓名:廖梦宇学号: 2012021320 一、实验原理: 1.传出神经系统药物通过作用于心脏和血管平滑肌上相应的受 体而产生心血管效应,导致血压变化。 2.本实验通过观察麻醉家兔动脉血压的变化,分析肾上腺素受体 激动剂与拮抗剂之间的相互作用。 二、实验目的: 1.掌握测定麻醉动物动脉血压及心电图的实验方法. 2.观察三个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和两个拮抗剂对动脉血压及心率 的影响 三、实验步骤: 1.麻醉:取家兔,称重,用25%乌拉坦麻醉, 4ml/kg, 耳缘静脉 注射; 2. 备皮:麻醉后,将家兔仰位固定于手术台上,剪去颈部的毛,

正中切开颈部皮肤; 3. 气管插管:分离气管,在气管上作一倒“T”型切口,插入气管插管并以粗线固定。 4. 动脉插管:自气管左侧分离颈总动脉 1.5到2cm,动脉下穿两根丝线。结扎远心端,近心端以动脉夹夹闭。用眼科剪在结扎端与动脉夹之间剪开一小口。将连于压力传感器的动脉套管充满1%肝素生理盐水后,插入颈总动脉,并用手术线固定。松开动脉夹。 5. 记录血压:将压力传感器连接于主机前面板的1通道,打开BL-410生物机能实验系统,将1通道设置成血压和心电,点击开始记录血压。 6. 稳定5~10min,记录正常血压和心率。 7. 给药:按下列顺序静脉给药 肾上腺素 0.2ml/kg, 10min 去甲肾上腺素 0.2ml/kg, 10min 异丙肾上腺素 0.2ml/kg, 10min 8. 给药:按下列顺序静脉给药 酚妥拉明 0.2ml/kg, 5min 肾上腺素 0.2ml/kg, 5min 去甲肾上腺素 0.2ml/kg, 5min 异丙肾上腺素 0.2ml/kg, 10min 9. 给药:按下列顺序静脉给药

家兔血压实验报告

家兔血压实验报告文件排版存档编号:[UYTR-OUPT28-KBNTL98-UYNN208]

家兔血压实验报告 家兔血压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 实验次序:一实验项目:家兔血压调节 班级:11临本姓名:符宏展学号:112号 实验类型: 二、实验操作原始记录及实验结果的分析 实验时间:2016年4月11日 马健明符宏展朱佛妹叶超群黄小花张鹏黄锦霞 [目的与要求] 1 学习直接测定家兔动脉血压的急性实验的方法 2观察神经,体液因素对心血管活动的影响 [基本原理] 在正常人体内,任何高等动物的动脉血压时相对稳定的.这种相对稳定是通过神经和体液调节来实现的,其中以静动脉窦-主动脉弓压力感受性反射最为重要.此反射即可使升高的血压下降,又可使降低血压升高,故有血压缓冲 反射之称.家兔的主动脉神经在解剖上独成一支,易于分离与观察起作用本实验是应用液导系统直接测定动脉血压,即由动脉插管与压力传感器 连通,其内充满抗凝液体,构成液导系统,将动脉插管插入动脉,动脉内的压力及其变化,可通过封闭的液导系统传导压力感受器, 由计算机采集系统记录下来 [动物与器材] 家兔 ,手术台, 常用手术器械, 止血钳,眼科剪,支架,双凹管, 气管插管,动脉插管,三道管, 动脉夹,计算机采集系统 ,压力传感器,保护电极,照 明灯,纱布,棉球,丝线,注射器,生理盐水,4%柠檬酸钠,20%-25%氨基甲酸已酯,肝素,肾上腺素,已酰胆碱 【方法与步骤】 1、实验仪器的准备 打开计算机采集系统,接通压力传感器。从显示器的“实验项目”中找出“循环实验”的“家兔血压的调节”条,使显示器显示压力读数。 2、连通液导系统并制压 将压力传感器的下方支管,通过输液管连接三通管,再连接动脉插管。上侧管供制压时排除管内空气使用。先用装有20ml 4%柠檬酸钠的注射器,通过三通管向连接动脉插管的输液管内推注,使之充满液体后,再用止血钳夹住动脉插管端的输液管。然后继续向三通管内推注,直至充满压力传感器

我国运动人体科学专业发展现状分析

我国运动人体科学专业发展现状分析 摘要:本文通过查阅文献资料,针对目前我国运动人体科学的应用情况、论文研究现状、课程设置、实验室的建设使用等方面进行详细分析,在此基础上探究学科发展中出现的问题,为学科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建议,同时也有助于竞技水平的提高和人类健康状况的改善,加快实现我国从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的迈进。关键词:运动人体科学,专业建设,发展 Abstract: 随着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竞技体育不断攀登高峰,新的训练理论的形成和新的训练方法的选择需要寻找有力的科学支点;全民健身活动的广泛开展需要科学的指导;以及现代社会对健康问题的普遗关注。致使体育科学原有的运动训练学和体育教育理论难以满足需要,在这样的背景下运动人体科学应动而生,它的形成为指导科学训练,攀登竞技体育高峰,科学合理地规划人们的健身活动提供了有力支持。 我国运动人体科学专业发展已有20多年,期间取得了较多可喜的成就,也积累了许多的办学经验,现在已经学科齐全,并具有高水平的科技和教学人才队伍,全国已建成近40个具有良好设备、能进行基础研究和运动监控的重点实验室,全民健身、运动训练、运动人体科学等方面的研究都可并架齐驱,达到国际水平[1]。为我国体育和康复事业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作为新兴的边缘交叉专业,运动人体科学专业的建设还处在不断摸索中,由于各种主观和客观的原因,各院校之间在专业的培养目标、培养模式等方面的交流还比较少,专业建设不够规范,各地区专业的发展也不甚平衡。运动人体科学专业的建设如何适应我国高等院校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的需要,培养出适应社会需要的高质量人才,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2]。 起源及发展历程 运动人体科学是研究体育运动与人体的相互关系及其规律的学科群,包括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运动生物力学、运动生物化学、运动心理学、体质测量与评价、保健康复学及运动医学等学科,是体育学领域的重要基础学[3]。 国外也将该学科称为人体运动科学(Hunman Movement Science,HMS)。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体系,运动人体科学的发展也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 早在18世纪就有外国学者开始了对人体运动理论的研究。1890年,瑞典学者鲍瑟在其撰写的《教育体操专用运动学》中首先提出了“人体运动学”一词。20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解剖学、生理学、生物化学、生物力学、心理学、运动训练学、体育教育理论的发展,人体运动理论在整合诸学科理论的基础上得到了迅速的发展。1971年Rasch,P.J在《The Since of Human Movement》(人体运动的科学)一书中第一次明确提出了人体运动科学的概念并指出了人体运动科学的发展方向。 与国外体育强国相比,我国的人体运动科学的发展相对落后。1963年新中国第一个由国家统一制定的《高等学校通用专业目录》中首次将隶属于运动人体

家兔动脉血压的神经体液调节实验报告

家兔动脉血压的神经体液调节 实验报告 [目的与要求] 1 学习直接测定家兔动脉血压的急性实验的方法 2观察神经,体液因素对心血管活动的影响 [基本原理] 在正常人体内,任何高等动物的动脉血压时相对稳定的.这种相对稳定是通过神经和体液调节来实现的,其中以静动脉窦-主动脉弓压力感受性反射最为重要。 本实验应用液导系统直接测定动脉血压,即由动脉插管与压力传感器连通,其内充满抗凝液体,构成液导系统,将动脉插管插入动脉,动脉内的压力及其变化,可通过封闭的液导系统传导压力感受器。 [动物与器材] 家兔 ,手术台, 常用手术器械, 止血钳,眼科剪,支架,双凹管, 气管插管,动脉插管,三道管, 动脉夹,计算机采集系统 ,压力传感器,保护电极,照明灯,纱布,棉球,丝线,注射器(1ml,5ml,20ml),生理盐水,4%柠檬酸钠,20%-25%氨基甲酸已酯,肝素(200U/ml),肾上腺素(1:5000),已酰胆碱(1:10000) 【方法与步骤】 1、实验仪器的准备 打开计算机采集系统,接通压力传感器。从显示器的“实验项目”中找出“循环实验”的“家兔血压的调节”条,使显示器显示压力读数。 2、连通液导系统并制压 将压力传感器的下方支管,通过输液管连接三通管,再连接动脉插管。上侧管供制压时排除管内空气使用。先用装有20ml 4%柠檬酸钠的注射器,通过三通管向连接动脉插管的输液管内推注,使之充满液体(不要使动脉插管高过压力传感器的上方支管)后,再用止血钳夹住动脉插管端的输液管。然后继续向三通管

内推注,直至充满压力传感器的上方支管,并用塞子塞住(注意:液导系统内不可有气泡)。继续向三通管内推注,同时观察显示器上压力变化。当加压到120mmHg时既可关闭三通管。观察压力是否变化,如果压力下降,则需要检查液导系统的漏液原因,并重新制压。调节血压显示器的灵敏度,使30~130mmHg的变化都能在显示器上明显的反映出来。将动脉插管端的导管内充满肝素溶液。 3、动物的准备 (1)按照实验4-9方法,麻醉家兔并进行颈部手术,插入气管插管、分离主动脉神经。同时分离迷走神经并穿线备用。再将止血钳从颈总动脉下方穿过,轻轻张开止血钳,分离出2~3cm长的颈总动脉。分离出的颈总动脉外壁应该十分光洁,外面并无结缔组织及脂肪等物。在动脉上穿两条备用棉线,分别打上活结。将两线分别拉至分离出的动脉两端备用。同样方法分离另一侧血管与神经(一侧动脉用于插管侧压,另侧动脉实验用)。由于家兔的品种不同,个体之间也有差异,常发现3条神经的解剖位置有些变异。主动脉神经的最后确认,蓄意对血压的影响为准。 (2)动脉插管首先用5ml注射器从耳缘静脉注入肝素(200U?kg体重)以防凝血。然后在一侧动脉行动脉插管术以记录血压。其方法如下:将动脉头端的备用线尽可能靠头端结扎(务必扎紧,以防渗血),然后在另一备用线的向心侧(尽可能近心端),用动脉夹夹闭。轻轻提起动脉头端的结扎线,用锐利的眼科剪在靠近扎线的稍后方,沿向心方向斜向剪开动脉上壁(注意:不可只剪开血管外膜,也切勿剪断整个动脉,剪口大小约为管径的一半)。一手持弯头眼科镊,将其一个弯头从剪口处插进动脉少许,轻轻挑起剪开的动脉上壁,另一手将准备好的动脉插管由开口处插入动脉管内。如果插入较浅,可用一手轻轻捏住进入插管的动脉管壁,另一手拿住动脉插管,顺势轻轻推进至6~8mm左右(如果手感滞涩,说明插管并未进入动脉,必须退出插管,重新剪口再插),用备用线将动脉连同进入的插管扎紧(插管不可因扎线松动而滑出,亦不可漏液),并将余线系在插管的固定侧支上,以免滑脱。注意:插管应与动脉血管的方向一致,以防插管尖端扎破动脉管壁。轻轻取下向心端动脉夹,可见动脉血与插管内液体混合。再取下通向压力传感器的止血钳,此时显示器上出现血压的波动曲线。 4、实验观察

家兔实验性肺水肿实验报告

家兔实验性肺水肿实验 实验名称:家兔急性肺水肿实验探讨 实验目的:通过复制家兔实验性急性肺水肿,观察肺水肿的临床表现,分析肺 水肿发病机制。 实验原理:水肿是指组织间隙内的体液增多。肺间质有过量液体积聚和/或溢 入肺泡腔内,称为肺水肿引起肺水肿最常见原因是左心室心力衰竭。水肿液积聚于肺泡腔内,使肺肿胀有弹性,质变实,重量比正常增加2~3倍。 1.毛细血管血压的增加或胶体渗透压的降低都能引起组织间液的增 加和水肿的形成。 2.当淋巴管阻塞,淋巴液回流障碍时也会导致水肿 3.毛细血管和肺泡上皮通透性增高时,血浆白蛋白从毛细血管和微 静脉壁滤出,于是毛细血管静脉端和微静脉内的胶体渗透压下降, 组织液胶体渗透压上升,导致水肿。 4.肺系数=肺重量(g)/体重(kg) 实验对象:家兔 实验器材:家兔,体重2~3kg;兔手术台、实验动物常用手术器械一套、γ型 气管插管、橡皮管、细塑料管、纱布、棉线、注射器(1ml、5ml)及针头各一具、小橡皮块、听诊器、滤纸、婴儿秤、托盘天平、动脉夹、动脉导管、静脉导管、输液装置、血压计。 实验试剂:25%乌拉坦、0.9%生理盐水、1%肝素生理盐水、1%肾上腺素溶液 实验步骤: 1.麻醉动物:取家兔一只,称体重,用25%乌拉坦4ml/kg由兔外侧耳缘静脉缓慢注入,将动物麻醉后仰卧位固定于手术台 2.气管插管在气管上方做倒“T”型切口,注意先横剪一刀,再向上方剪开,将气管插管向心脏方向插入,用棉线结扎固定于“U”型管上 3.分离一侧颈总动脉与对侧颈总静脉:剪毛,切开颈部中正皮肤,钝性分离气管、一侧颈总动脉与对侧颈总静脉,各在其下穿线备用 4.动脉插管:结扎颈总动脉远心端,在其近心端夹动脉夹,在颈总动脉上用眼科剪剪一楔形小口,由此将充满肝素的细塑料管朝心脏方向插入血管,并用棉线结扎固定,打开动脉夹,记录血压 5.颈总静脉插管:分离颈总静脉1-2厘米,远心端用线打活结,在结扎处的近端用眼科剪剪一楔形小口,将输液管排空气后向心脏方向插入,此时打开输液器,如果有液体滴下,则表明插管成功,用棉线结扎固定

运动人体科学

运动人体科学——实验指导 题目:发展肌肉力量与伸展性的实验研究 一.实验目的: 通过性学习和实践,设计发展肌肉力量伸展性的主要练习方法,巩固和掌握发展主要肌肉力量和伸展性的各种方法以及动作要领,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实验原理: 结合教学内容,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分组进行实践。运用人体解剖学原理分析讨论的方法进行讲解和实践,同时制定力量训练的方案和创编伸展性练习的实例。综合应用所学的知识,通过理论联系实际的练习,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实验器材: 人体骨架、全身肌肉模型、健身器材、毛巾、水等。四.实验程序: 1.内容:常规的教学实验主要是理解实验原理、进行实验 操作、综合分析讨论和撰写实验报告的过程,继承和接受前人的知识、技能,重复前人的工作是科学实验入门的基础训练。当我们经过一定数量的基础实验训练之后,有必要进行综合设计实验的训练,其基本程序大体包括题目、制定方案、实验过程、综合分析讨论和撰写实验报告。

(1)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知识水平,在查找资料并充分酝酿之后,选择其中一个体育动作进行实验方案的设计,要求不要超过实验室所提供的仪器以及自行推正的有关理论基础。 (2)确定实验方法,选择配套的仪器设备,设计好实验程序和数据处理方法,然后,把以上实验过程书面形式表达清楚,并在规定的时间内到实验室进行综合性实验的实际操作。 (3)完成综合设计实验操作后,对照基础理论进行相应的讨论,形成一份完整的实验报告。 2、实验步骤: (1)学生4~6人一组,查阅资料。 (2)各小组讨论各自的实验计划与内容,确定锻炼的肌肉和周期。 (3)各小组明确分工,进行实验。 (4)得出结论,以小组形式完成实验报告。 五.实验作业: 完成实验报告,并制定利用器材进行力量练习或练习的方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