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评估表

客户评估表
客户评估表

客户评估表

品质系统稽核表

单元一品质系统管理

1.是否有一个正式的公司品质政策,是否品质目标和品质职责得到清楚的陈述(包括显示各自品质职责的组织图)并且已经被全公司广泛的传教和理解?

品质目标应该包括以下﹕正确的运用、执行、安全、信赖度、服务、交期和客户满意,应该有公司和各部门的目标,评分标准如下﹕

0—没有这样的品质标准

1—写下来但未使所有员工知道或理解

2—有完整的品质目标但无法证明已得到传教

3—有完整的品质目标并可证明已传达给了所有经理和工程师

4—有完整的品质目标并可证明正在不断地被传达给所有员工

2.品质目标在多大程度上被运用于指导制定计划?

品质目标应该用来作为其它部门计划制定的参考,他们应该被作为最终业务决策的参照文件,应作为联系所有部门的品质目标

0—没有被运用

1—在某些计划中出现但未真正用于决策

2—在部分计划中出现用于一些决策

3—在所有计划中出现并应用大于大多数决策

4—被运用和出现所有计划

3.是否所有相关部门都知道他们在获取客户充分满意政策中的所扮演的角色吗?

应该有证据可证明品质并不只是生产部门的工作,采购、财物、服务部门等等,都应该有证据证明他们知道谁是他们的直接客户及客户对他们的期望,他们还需知道他们的行为会如何影响最终客户,评分标准如下﹕

0—没有证据显示品质相关活动用于生产以外的部门

1—几乎无证据和明确的措施去改善这种现状

2—有证据显示品质活动,开始展开并教育训练所有的员工

3—有证据表明因为有一个好的品质程序的实施而得到了具体改善事迹

4—有证据表明有显著的改善并影响到全公司

4.是否最新的品质程序和品质政策就适用的角度上来说得到了运用?

应该有一份特定的,最新的详细的品质程序和品质政策手册,就使用者的工作领域来说是可以取得的,例如﹕作业员可以轻易的取阅作业员品质程序和品质政策数据,保养维护程序并能让在保养工作中的每一个人内容取得等,评分标准如下﹕

0—没有这样的程序和政策手册存在

1—程序和政策手册不够完整

2—可以接受的程序政策手册但并没有完全传播到每个员工

3—可以接受的程序政策手册能容易地传阅给每一位员工

4—有证据可证实有创造性的程序、政策在不断地传授充实每位员工

5.是否有所有各阶层管理者都非常清楚,持续不断的改善原则方法?

所有的管理者都应该接受持续改善的相关教育,训练而且能够轻易地表述各种不同的手法和工具等,评分标准如下﹕

0—没有正式培训或不懂得相关工具及手法

1—极少未接受正式培训,没有其余人培训计划课程安排

2—有少数人接受正式培训和其余所有人的教育课程安排

3—所有人都接受过培训并能流利说出各种手法

4—所有的经理都能出示证据,利用这些手法取得显著改善

6.管理层是在多大程度上征求和接受来自作业人员的回馈信息?

应该存在一个正式的建议系统,使作业人员有机会为品质循环和正在作业的品质改善活动提出建议并得以促进,应该有文件规范何种特定程序来处理征求和接受意见,评分标准如下﹕0—不存在这样的系统

1—有这样的程序存在,但是很少建议提出和接受

2—有一个可接受的程序存在,有一些建议提出和被接受,但系统有待进一步展开和改善

3—有程序存在,并有许多建议提出和以一种定期的方式被决议

4—有证据表明由于员工的参与推动使系统得到明显改善

7.是否有一个易于理解的训练计划存在?

应该有一个具体的详实的培训计划,并且负责地安排和执行何种工种的作业员进行特定的培训课程,必须有财政预算用于培训和专职人员,为每一位员工所作的培训课程作统一规划及安排,评分标准如下﹕

0—不存在这样的计划

1—有不完善的计划存在,但几乎没有得到执行

2—有可接受的计划存在,正在缓慢的执行

3—有计划在,得到了很好的规划和执行,所有的员工都得到了培训

4—有计划存在,所有的员工都得到了培训,有证据表明训练的内容已被运用于日常的作业

8.是否品质与信赖度目标对于客户的期望来说是积极进取的,并且在不断完善?

品质与信赖水平应该记录并可追踪,目标和正确的计划应能显著地降低错误率,错误率的减少40%.50%.60%.计而不是以1%.5%.10%.计,评分标准如下﹕

0—没有做任何事

1—有一些错误问题被找出但没有目标和计划去降低

2—许多错误被找出,正在订立目标和计划去改善

3—所有客户的关键错误被找出,已建立目标和计划,并到达了预期的改善目标

4—有证据改善目标被超越提高中

9.不断从事改善活动的人是如何应用技术手法的?

从事该职责的人应该接受过正式的品质教育,应该有成文的培训计划使他们的知识根底在连续的课程教育和会议中提高,评分标准如下﹕

0—没有上述活动

1—有少数接受过正式培训但没有训练所有专业人员的计划

2—有一些品质训练和正在普及到所有专业人员训练计划

3—所有幕僚人员都经历过正式,可接受的品质培训,正有计划进行最新的课程培训

4—均培训过,所有或大部分人都参加定期的课程培训,而且有些在会议或考核活动中发表

10.是否管理中有一个“缺点预防”的态度去达成不断的品质改善?

必须有规划建立和推动,朝着一个消除缺点的根本目标努力都计划,其中对消除缺点的目标必须清晰的描述,所有员工之间的交流必须不断地强调减少缺点的需要和重要性,评分标准如下﹕

0—没有文件化的证据证明有缺点减少的态度、观念

1—有偶尔的减少缺点的活动记录可参考,但没有正式扩展的规划

2—有少数个案显示这类活动的推行及扩展

3—有许多减少缺点的专门规划在展开,所有的沟通都在不断强调减少缺点

4—许多规划已建立和执行并有文件化的成功范例

单元二文件管理

1.生产、产品、制程和成型的相关文件在多大程度上得到集中管制?

应该有指定的专负责人员和作业程序的系统对所有生产,产品制程和成型的文件的版序等加以保存管理,还需有程序防止这些文规突发性的变更,系统应该是安全的,评分标准如下﹕0—没有这样的系统

1—没有正式的系统,权责模糊

2—有一些负责的及可以接受的程序和正在扩展的计划实施中

3—完满的指定了权责和完整的作业程序,并可得到满意的追踪和回馈

4—有证据表明系统是安全的

2.主要的和专门的制造规格在多大程度上得到了控制?

有程序去定义和控制主要的和特殊的制造规格,系统会告知生产部门这些特殊产品的特性,有计划的防止在进行一系列的生产环节中易疏忽的变化,评分标准如下﹕

0—没有这样的系统

1—有非正式的程序和少量文件化

2—有一些程序和文规及正在进行中的改善计划

3—有完整的计划并可证实有完整的改善循环

4—有以上了了分具有的条件另有产品的状况在生产加工中得到了恰到好处的控制

3.系统如何保证制造部门能符合长期客户的规格要求?

有程序能有效的,正确地得到最近客户生产所需,产品的规格要求,有追溯系统能评估系统效章和回馈改善,评分标准如下﹕

0—没有这样的系统

1—非正式的系统,没有文件管制

2—有一些可以接受的程序和文件和正在改善的计划

3—有完整的程序和文件,有追踪和回馈

4—有完整的计划和证据有完整的改善循环

4.系统在多大的程度上保证目前大多数需要的材料规格能符合采购所需的条件及功能?

采购部门能够有效准确地得到最新进的规格,有系统去防止生产部门将新旧不同规格的原料混清,并有追踪系统去改正可能犯的错误,评分标准如下﹕

0—没有这样的系统

1—非正式的程序扣文件,但无追溯系统

2—有一些程序、文件和追溯和正在进行中的扩展的计划

3—有完整的程序,文件和追溯系统

4—有完整的计划和证据有完整的改善循环

5.已进料订单的版序及数据变更的检讨,审核涵书到何种程度?

有程序复审进料订单来证实规格的变化并能有效且准确地改变内部和文件的更改,追踪和反馈给客户核实这些变更将被实施,评分标准如下﹕

0—没有这样的系统

1—非正式的程序文件管制

2—有一些较完善的程序,文件与追溯、改善对策

3—有完整的程序,文件和追溯措施

4—有完整的计划和完整的改善措施

6.在接受客户的订单之前,是如何能更好的满足客户的规格要求?

应有这样的程序存在,而接受客户订单的同时应有人根据订单的修改而有效的进行修改,评分标准如下﹕

0—没有这样的系统

1—非正式的程序,没有文件管制或追溯

2—有一些程序,文件和正在进行扩展计划

3—有完整的程序,计划和追溯

4—有完整的计划和可证实的完整的改善措施

7.特别的应急措施在多大程度上得到了分类统计?

特别的应急措施应被肯定和特别处理,应作为制程管理计划的一部分,这可用来追溯确证系统是否完善,制程和生产线可以有效地运用这些特性,评分标准如下﹕

0—没有特别对待

1—有少许程序和但无完整的追溯系统没有追溯

2—有一些可接受的程序和追踪,并有正在扩展的计划

3—有完整的程序、文件和追踪,并有证实取得了可接受的控制能力

4—有完整的计划和及时的改善措施,可证实有计划和预案去为所有的关键特性取得更突出的控制能力

8.客户设计和规格告知后在多大程度对客户的产品控制发生了变化?

当原料部件、制程发生变化时会直接影响到客户规格的适用性、形式和功能控制时,必要由系统发文征得康柏公司的应允,系统必须追溯客户回馈的要求,评分标准如下﹕0—没有这样的系统

1—非正式的系统或没有文件

2—有一些可接受的程序,文件和正在进行中的扩展的计划

3—有完整的程序和文件

4—有完整的计划和及时的追踪回馈系统

9.是否有一个有效的内部变更控制系统、同时并能依据客户的特殊需求而进行相应的变更,并将其程序系统化文件规范化,评分标准如下﹕

必须有一个责权的系统去确证客户根本性的需求变更并能执行于生产,应将其程序文件规范化,评分标准如下﹕

0—没有这样的系统

1—非正式责权和程序

2—有一些可接受的程序,文件和稽查,及正在改善中的计划

3—有完整可追溯的计划

4—有完整的计划和及时的改善措施可证实

10.是否有产品研发部门存在,他们是否在从事设计制程?

有系统去定义关键特性,实际的规格和新开发产品的制程能力,又稽查和文规化去确保正确的开发步骤和执行,评分标准如下﹕

0—没有这样的系统

1—非正式的系统没有稽查或文件管制

2—可接受的程序,文件和稽查及正在扩展的计划

3—有完整的计划,有数据和目标去证实和符合它

4—有完整的计划并可证实有反馈和及时的改善措施

单元三采购管理

1.当决定原物料来源时,品质系统在多大程度上考虑价格,交质和服务项目?

有程序去追踪供货商的品质记录,依据评估体系去互相比较,供货商评估体系应包括成本和运费的品质效益,必须有文件表明评估系统被运用于某些相关的决议中,评分如下标准﹕0—没有供货商评估体系

1—非正式的评估体系却很少应用

2—可接受的评估体系有文件显示有时使用有扩大期使用的计划

3—有完善的评估体系,经常运用于并有文件表明,有一些可接受的评估系统和一些正在进行中的拓展计划

4—有证据表明完整的评估体系在所有的制程中发挥了决定性价值

2.材料所购买的原物料是否有完整的规格要求?

有程序去告知下游供货商,所有原物料的关键与非关键特性规格,有程序保证下游供货商能跟随公司要求规格的变更而变更,评分保证如下﹕

0—没有这样的系统

1—模糊的程序,很少或许没有文件相对于相关供货商的应付措施,对下游供货商的应付2—有一些程序文件和追溯,正待把以上提到的品质系统程序,结合到对相关供货商的品质下游程序中

3—下游供货商有很好的品质计划把以上提到的品质系统要求和追踪,结合起来

4—下游供货商有很好品质计划,他们能证实康柏的关键性在于会如何与自身的制程管理规划结合起来

3.下游供货商是否能完全符合需求,是否已将统计工具应用于对下游供货商的控制之中?

下游供货商的品质文件有保持,可追溯使用恰当的管制工具去验证他们是否符合规格和要求,有程序去记录和告知他们那些潜在的自身尚未发现的有关产品特性的问题,下游供货商应有

正确的品质数据和客观地评述自身的能力,评分标准如下﹕

0—没有这样的系统

1—非正式的程序,与下游供货商联系和正在改善的计划

2—有一些程序和文件与次级供货商联系和正在改善的计划

3—有完善的程序和文件,许多供货商的产品是可靠的,并对不合格产品作了正式说明

4—有完善的程序,所有的产品都是可靠的,(cpk>1.33)有计划和预案去改善所有关键点使用cpk>2.0,有正确运用统计手段的证据

4.供货商与自身的供货商间有多大程度的技术交流?

有程序在供货商与它的供货商之间应有定期的品质水平和必要的品质的交流,必须保存相

关文件并与公司所有员工进行适当的交流,评分标准如下﹕

0—没有这样的系统

1—非正式的交流,几乎没有文件管制

2—有一些文件记载的交流,有正在与供货商加强交流的改善

3—有完整的程序可追溯和预期的改善措施

4—有完整的程序并可证实有紧随的改善措施

5.是否有一个包括下游供货商的有效的前制程原物料和品质服务改善计划?

应该有一个正式的品质改善计划,其中特别包括为下游供货商产品的改善,所做的责任分配特别量测(PPK. CPK. CPETC)并应有一个时间表监测成果,必须有一个供货商验测系统存在,评分标准如下﹕

0—没有这样的程序

1—非正式的程序,极少文件管制很少产品有验证,没有时间表

2—有专门的可接受的程序,有一些产品和量测验证存在,并有时间表和负责的安排,并有一个正在展开中的计划

3—有完整的文件,程序和显著的改善措施

4—有完整的文件,程序和显著改善并已文件管制化

6.是否有设备的检测,并且设备得到了适当的和精确的保养?

接受检测的区域必须光线充足,合适的空气调节,所有的检测设备得到了正确的保养和校正,器具必须作定期的重复性和再生性检测,必须保存有关说明,保养和校正的规范,评分标准如下﹕

0—条件很差,几乎没有校验和文件管制

1—条件很好,有一些校验和文件

2—条件很好,有可以接受的校验和文件,程序以及正在完善的计划

3—条件很好,得到适当的检验和文件,程序“其中包括有效,完全的防范及保养程序

4—具备所需的一切条件,表明并有证据显示供货商对接受检测数据的信赖到整个程序的信赖

7.接受检验的程序的文件管制和执行的状况如何?

接受检验的程序必须系统的文件管制且做定期稽核,评分标准如下﹕

0—没有这样的程序

1—非正式的程序,几乎没有文件管制系统

2—有一些可接受的程序和文件和正在改善中的计划

3—完整的程序,文件和周期性稽核并有紧随的改善中措施并可得到证实

4—有了包括的条件,并有证据表明供货商对接受检测数据的信赖到对整个程序的信赖

8.检测之后的结果是否用于改善和防范措施?

应该有程序保证一个及时紧随的改善系统并不断地在得到加强,必须有一个专门的表格去反馈给下游供货商任何产品中发现的缺点,供货商必须反馈一个改改善和防范措施计划,而且必须证实已发现了根本原因并已得到确实的改善和提高,评分标准如下﹕

0—没有这样的系统

1—非正式的程序和文件几乎没有供货商的回馈

2—有可接受的程序和文件及一些回馈,有证据表明一个正在提高程序有效性计划在执行中

3—有完整的程序,所有在关键问题上的改善措施要求分送供货商并得到即刻反馈和执行4—有完整的程序,所有在关键问题上的改善措施要求分送给供货商并得到立刻的反馈和执行并且证实得到了显著的改善

9.对购买的不同的原物料是如何有效地贮存和及时安置?

有程序对购买的原物料中变质的与合格的作适当的验证和隔离,不合格的原物料应及时地安置或运回给供货商,并有文件和追踪必须保存,评分标准如下﹕

0—没有程序,隔离或验定

1—非证实程序,验收和贮存计划含糊

2—可接受的验收和存储程序,有改善计划正在实施中

3—有完整的文件程序并有应用这些程序,但之间有一定的差异

4—完整的文件程序与追溯,有证据表明方法是可靠,也就是说不可能把合格品与待验收的原物料混在一起

10.是否有一个有效的供货商评估程序,是否可以独立的验证检验?

当供货商自身经济上不能维持用来验证原物料,关键特性的设备和专业人员的状况存在时,必须有文件化的程序让供货商去验证下游供货商的制程是否准收的决定,应该有一个对下游供货商作独立测试服务,评分标准如下﹕

0—没有验证程序

1—非正式程序,几乎没有文件

2—某些方面有一些可接受的验证程序正在得到相应的改善

3—有完整文字化的验证程序和下游供货商完成接受需要验证的文件

4—有了含括的条件,并周期性的记载统计发现将独立的验证与供货商的结果作比较,有证明会做必要的需要会有改善措施

单元四生产及物料管制

1.制程能力与所有主要制程的联系体系是否已经建立?

需建立程序去评估所有新制程的能力并且定期地追踪确认已使用的主要制程可能达到的力,追踪产品关键参数的,关键制程和关键制程的进程,如果制程目标已明确,与目标的偏差必须量测准确而不应有偏差,评分标准如下﹕

0—没有定期评估的能力

1—有能力在一些关键制程和关键制程进程上做一定的评估

2—有能力在关键制程和关键制程的进程上做评估并有改善的追踪,正在改善的计划有待执行3—有能力在所有制程上作定期评估,追踪改善所有的CPK≥1.33

4—有能力在所有制程上作定期评估,追踪改善所有的CPK≥1.50,有证实在研究确定制程目标

2.是否制程中的检验,操作测试制程得到适当的判定的执行?

有完整的文件程序表明,有相关制程的专门设备测试,专项试验或制程检验的明确说明,以及在特定条件下建立,适当的保存记录与追溯状况,要稽核在此制程作业的员工,是否知道文件的存放处和如何去使用它,评分标准如下﹕

0—没有书面的程序

1—一些非正式的程序,几乎没有文件

2—一些可以接受的程序和文件并知会了员工,并对现有的程序有待进一步的改善和提高3—有完整的文件各管制制程所有的员工都知道该如何去使用它

4—有了包括的所有条件,并有证据表明所有的员工都受过培训,并且从员工中的得到回馈的信息使制程得到了改善

3.检测设备是否健全?

检测区应有充足的光线,和适当的空气调节其清洁度等,所有的测试设备都有很好的保养和校验,必须作定期的再生性与重复性的测试,必须保存追踪保养和较正的文件,评分标准如下﹕0—条件很差,几乎没有校验和相应文件管制

1—条件较好,有一些没有校验和文件

2—条件很好,有一些可以接受的校验和文件,正在执行中的改善的计划

3—校验完全,文件完整,程序中包括一个有效,完整的防范保养计划

4—可证实员工对校验系统,保养和量测能力已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改善

4.是否能由制程中的检验,测试,控制和稽查等因素可以得到一个有效改善与防范措施?

有这样的程序,通过找出真正的根本原因来使制程在失控状态下得到相应的改善,制程和改善措施必须文件化,必须遵守一个有一定规则的系统去找寻错误,评分标准如下﹕0—没有这样的程序

1—非正式的程序去执行,没有证实真正原因的文件

2—有一些文件程序和一些改善方案,以及正在执行中改善的计划

3—有较好的计划,有曾找到真正原因并得到满意解决的成功范例

4—有好的计划,可以说是整个连续改善计划中一个完整,不可分割的部分,所有的员工都知道错误的根本原因和改善措施,以及如何执行

5.设备,仪器的防范,保养执行情况如何?

有详细的防范,保养程序,日常的点检,通过并专门的安排表由专门的人得到了落实,并有当时的记录,如何校正的详实文件记录,评分标准如下﹕

0—没有程序,几乎没有防范保养

1—非正式的防范,保养程序和模糊的时间点检表

2—有一些文件和可接受的程序,时间表和正在改善执行中的计划

3—有时间表和很好的防范保养计划,相关文件通过保存的数据得到了相应改善

4—有很好的防范保养计划,有涉到及员工的培训因素,由设备使用者进行了日常定期的防范保养,如果没有做到设备将不被使用

6.仓管程序是否完整,他们执行情况如何?

必须有详细的文件程序有责任地安排以防止成品与半成品、成品与次品的混料,仓管绝对不能损

坏产品或者影响产品的品质,评分标准如下﹕

0—没有程序,可证实仓管混乱

1—仓管人麻痹大意无责任心

2—一些可以接受的仓管程序并负责地安排,有正在改善执行中的计划

3—有好的仓管程序,大多数区域整洁有序

4—有好的仓管程序,大多数区域整洁有序,可证实员工参予了更进一步的改善

7. 储存、发送和控制原物料的程序和设备是否健全?

有文件化的程序和可使用到的设备去对原物料在不同阶段分开,有标签和验收使得只有正确的原料在相应的时间才能投入生产,评分标准如下﹕

0—没有这样的系统

1—非正式的程序,无目标的储存,几乎没有验收

2—有可接受的关于许多错误发生时验证有效的程序,正并有正在改善执行中的计划

3—程序完全,验收齐备

4—程序完全,供货商能证实系统是可靠的,所有员工都了解该系统

8.是否储存和制程中的原料有合适的验收和管制?

应该有所有原料的批数追溯性,有程序和校验避免使同样的成员混入到其它成分下, 有文件管制和回馈数据去保存完备的清单,评分标准如下﹕

0—没有这样的系统和追溯

1—非正式的系统,定义模糊,缺乏清单管制

2—有可接受的验证系统并已文件化,有正在改善执行中的计划并将得以应用

3—文件化的程序并有稽核记录证明有清单管制

4—文件化的程序,供货商能证实系统可靠性

9.是否原料和成品得到了防腐蚀、防ESD、防EDS、防变质和防破损的有效保存?

材料储存条件(温度、光线、湿度、振动情况、状态等等)应该齐备,储存区应被确定什么样的原物料该储存在哪里,应该有正确的验定方式和文件管制去防范错失,评分标准如下﹕0—未注意到储存条件

1—少数物料得到了正确储存

2—所有的物料均对温、湿度条件同样的规定储存条件,而忽视了其它的特殊条件控制

3—有证据表明供货商知道正确的储存条件并得到很好运用

4—具有详尽的条件,并有证据表明有周期性的稽核和必需的相应的改善措施

10.是否制程管理规划已建立,制程参数得到了严格的执行?

制程管理计划关系到供货与生产流程中产品关键参数的制程管制,评分标准如下﹕

0—没有制程管理计划

1—非正式的制管理计划

2—制程管理计划集中于100%检验测试,对管制缺乏理解无法保证出货的一致性

3—制程管理计划集中于保证出货的一致性,有明确的计划反应当客户有任何关键参数不一致的回馈时,应有相应的详细措施

4—供货商可证实制程管理计划是一个灵活的文规,包括改善和客户最新回馈的资料,计划应是供货商不断改善规划的记录和追踪,在一定范围内的员工知道文件的储存处和如何去使用相关文件

单元五最终检验

1.统计方法的应用于在多大程度上决定提供给客户的产品是否达到客户要求规格?

为确定成品是否满足客户的要求,最终检验员应知道,理解并运用统计方法。

0—没有运用统计方法

1—统计方法未持续的运用或未应用于所有成品

2—有一些统计手法被运用并有推广运用统计方法确定成品性能手法与客户要求相一致的稽核正在实施中

3—有完整的可接受的程序被正确的运用

4—有证据可证明用统计方法代替传统出货方式将会有好的品质保证

2.合格证明及制程中检验结果是否用于最终品质检验与判定?

统计技术应被用于供货商的进料检验和制程过生产程中,这样最终检验品质判定就能建立在统计学的基础上,最终检验应用与该领域相关的最新技术作成品信赖度测试。

0—用按属性抽样方式进行传统的最终检验

1—最终检验的数据用于管制图

2—运用证明制程中检验结果对成品的允收性进行评估并计划减少最终检验的需求

3—计划已实施运用统计技术对制程进行管制,而不需要靠传统的最终检验的方式来推测成

品的品质

4—3中所提到的加上供货商将工作重点从传统最终检验方式转移到运用统计方法的实施有关证据表明行动已进行

3.用于作出货检验的仪器及设备是否充分、齐备?

出货检验区应该有足够的照明,空调、清洁度等,并且所有的量测仪器需保养和校正,量具的再生性和再现性要经常测试,追溯、维护和校验证明。

0—较差的条件--- 极少数校验和记录

1—条件一般--- 部份校验和记录

2—条件较好,有可接受的校验和记录计划正在实施中

3—完整的校验和记录程序包括一个完整有效的预防保养计划,对现行使用的所有设备P/T 比例是否可接受进行GR R研究以便审查

4—3中所提加上设备的配置及追溯记录中保存,并有确实足设备已改良之证据

4.成品出货检验程序是否有书面程序并被执行?

书面程序规定抽样计划,样品尺寸,测试仪器环境,量测尺度和量测程序,程序应易懂并被所有被指定作出出货检验的人所理解。

0—无程序

1—非正式程序建立在员工对产品的鉴定和量测的描述整理基础之上

2—程序不能被包括出货检验人员在内的所有员工所理解,有计划对他们进行必要训练正在实施中

3—有完善的程序能被包括出货检验人员在内的所有员工所进行统计技术,矫正措施和新的重要技术的训练

5.产品最终检验结果是否运用于改善及预防动作?

有将最终检验结果反馈给制程以改善或预防生产性能较差产品的程序,问题原因所在被查询及预防,应由相关单位对此问题进行追踪。

0—无程序

1—非正式的反馈程序且未追踪改善

2—有一些可接受的书面程序和追踪改善,并有计划推广其应用

3—程序表明有可接受的书面程序和较好的追踪改善之措施

4—有可接受的书面程序和较好的追踪改善对策并有一个完善的循环系统用于产的品质改善

6.包装和检验之书面程序及执行程度如何?

包装和检验程序是为了和防止标签贴错及混料现象,员工应知道程序的标示位置并知道怎样运用程序,程序应维持并追踪其执行状况。

0—无程序

1—非正式的随机检查而无记录及证明

2—有可接受的程序,但不能被很好的运用和解释,对所有员工进行训练

3—完整的程序记录和证明被运用

4—有证据表明包装过程是可靠的,反馈及改善体系已存在

7.产品的信赖度及其执行环境是否进行定期测试?

程序有规定完整的测试过程,测量尺寸,设备、环境、时间和运用于对产品信赖度测试的频率,测试结果记录和证明应被保存并公布于公司内相关人员。程序还应包括产品未通过测试之处理。

0—无程序及未作测试

1—非正式的测试有进行但无记录或证明

2—可接受的程序被间断的执行但不能完全被所有员工所理解,扩大其使用并对所有员工进行训练之计划正实施中

3—完整的程序被所有员工所理解,对产品有矫正行动并有明显改善

4—3中所有情况加上供货商对相关测试结果进行反馈并对测试进行相应的满足改善措施

8.对于客户要求Cpk达到2.0的重要品质特性是否有计划使其达到客户要求?

程序规定产品应对重要品质特性进行Cpk评估,并进行日常记录追踪使Cpk达到2.0一但制程能力目标被确立,偏差及制程能力根据目标进行量测。程序和基本概念应被所有员工所理解。供货商应有适当的统计技术对制程能力进行评估及日常改善。

0—无程序或日常追踪

1—Cpk有进行部份评估但几乎没有定期的日常追踪记录与改善

2—对于Cpk<1.33的品质持性有可接受书面程序几日常追踪改善计划使其提升

3—每季对一些品质特性应有全面的书面分析及计划,应对CPK进行常提高改善

4—每季对所有重要品质特性应有完整的计划对其Cpk≥2.0制程能力目标经确认是否适当,根据目标对偏差和制程能力进行量测,且制程能力应在合适范围之内。

9.真因分析时是否有进行内外部原因分析,是否进行适当的矫正?

通过内外部原因分析寻找真因。应依照解决问题的规定途径”,应争取持久的改善行动而不是分类?程序应被所有员工详细的所掌握并执行。

0—未进行异常分析

1—有进行非正式的异常分析但未找到真正原因

2—可接受的异常分析程序并有矫正行动计划正在实施中,同时也有计划对程序的运用加入推广

3—可接受的程序运用于内外部异常分析,执行者可接受

4—3中所提的加上运用问题分析和矫正行动作为一个整体的改善实例证明

10.检验和测试人员是否经过足够的训练,训练计划是否得到核准?

检验和测试人员应该有进行这方面工作的资格,应经常对员工是否进行正确的测试检验以及该怎样进行检验测试进行稽核,每个员工的作业资格记录应保存。

0—未对训练资格考核有要求

1—非正式训练及资格考核

2—对于部分员工有正式的训练及资格考核并计划对其余的员工进行资格考核

3—有可接受的正式的人员资格核定计划和完整的记录,公司所有员工均被考核通过。

4—可接受的程序得到公司高层员工会议的认可

单元六仪器校验

1.仪校和维护保养设备是否齐备?

所有校验工具,设备和标准都应有好的质量,存放和量测环境都应合适,校验记录项目应包括存放保养和使用,评分标准如下﹕

0—无校验标准和校验设备

1—有一些校验标准和设备但未正常保存及使用

2—有一些校验标准和设备进行接近正常的保存及使用并有改善计划在进行之中

3—良好的标准件和设备及保存使用条件并有GR&R量测记录和追踪改善对策

4—良好的标准件和使用环境而且GR&R研究与校验程序融成一体

2.校验和预防性保养程序是否有完整的文件化数据?

校验和所有电性及机械性能之标准上所做之PM,均应有记录和证明并能证明所有的校验及PM程序均应有完整的书面程序,必须是最新的且能使所有使用者容易理解,评分标准如下﹕0—无程序

1—非正式的程序和少量记录

2—部份完整的程序和记录并计划对所有需要的人进行教育训练

3—完整的程序被适当的应运

4—完整的程序被适当的应运并经常进行稽核以确定,其是否现代化并被正确使用

3.校验及维修人员是否通过资格且人数是否足够?

这项工作人员应具备作业资格,应经常对校验及维修保养人员工作进行稽核。每人均应有合格作业资格之记录根据,计划应有足够的人员进行校验和维修保养工作﹕

0—人员未训练考核或人员不足

1—非正式的人员训练考核且人数不足

2—正式的人员训练考核并有部分人员通过考核,并计划对其余的人员进行训练考核,使执行这项工作的人员达到所需之要求

3—可接受的正式的人员训练考核计划在实施并有记录证明和足够的人员

4—有完整的程序包括对所有员工的考核,并有考核记录和足够的人员,对所有的人员进行不断的训练以提高其技能

4.校验标准的国家认证追溯状况如何?

校验标准的国家认证追溯证明,应保存以便于日常检查,应作为一个日常的书面计划被执行标准件记录应保存包括执行状况以及执行人,评分标准如下﹕

0—标准件未校验

1—标准件偶尔被校验但几乎没有记录被保存

2—标准件依正常程序送出校验,并有一些记录被保存,有计划改善其追溯系统

3—标准件依计划进行校验并有良好的校验报告

4—供货商用实例证明追溯系统是可靠的

5.校验和维护保养设备是否现代化并有效及充分的与生产设备结合在一起?

检验和保养系统设备精确度于准确度应比生产设备更为精密,辨别力应更强于制程设备。对生产设备的校验于保养应有文件管制。在生产于校验能力之间应有完善的文件等追溯系统,评分标准如下﹕

0—设备陈旧准确度及精确度较差

1—设备准确度精确度较好但无迹象对比其与生产设备是否一致

2—良好的设备并有与生产设备进行对照其是否一致的部分记录及证明并计划进行改善

3—良好的设备并与生产设备保持一致且有良好的证明及记录无异常

4—良好的设备并与生产设备保持一致但有很好的证明及记录并有对两者相互关系的可接受

研究记录

6.所有校验和保养设备是否有适当的记录?

保养记录须包括设备什么时候作过哪些保养,应对此记录加以适当的保存,该记录应反映其使用地点时间合使用情况。设备应该标示使用条件应提供(温湿度抗震性电性等等)系统

标示非定位设备和进行检查,评分标准如下﹕

0—无记录

1—有一些不清楚的记录,但未集中放置

2—有正式的记录和改进计划

3—所有设备毫无例外的被记录

4—所有设备被记录并进行定期稽核以证明是否证实是否与记录相符

7.检验所使用的工具和设备是否经校验和鉴定?

校验和鉴定程序应被记录和适当的运用,工具和设备应无错误的进行适当的鉴定,评分标准如下﹕

0—无程序或无足够的鉴定证明

1—有一些可接受的程序和鉴定证明

2—好的程序并有一些鉴定证明及改进计划正在实施之中

3—好的程序及设备进行适当的鉴定校验和鉴定证明,并能很好的与检验及测试结合在一起4—第3项中所包括的加上供货商转移重点至制程管制而减少校验设备之需求

8.量测仪器和检验或测试过程的再现性是否建立并控制?

是否运用适当的工具进行量具能力研究及其量测能力是否可接受

0—无任何行动

1—只有少数制程进行再现性研究并无正式的计划

2—有部分制程进行再现性研究并有部分计划进行推广

3—好的计划实施并对重要设备及制程的有较大影响并有较好的能力

4—全面的减少变更计划于与良好的系统一致,好的计划与总的变化降低之计划结合在一起

9.是否有校验及预防保养循环之计划在执行中?

比较校验和PM的时间和动作和计划安排的确切时间两者应协调一致

0—未执行或未按计划执行

1—很少按计划执行

2—有一些按计划执行并计划进行改善

3—均按计划执行

4—供货商能提供实例证明系统是可靠的,没有任何未校验的仪器被使用

10.对于用来决定产品是否允收的非生产设备是否有校验及PM系统?

可以想象用于决定产品是否允收的设备必须要校验及维修保养,系统应标示所有设备的状况0—无防止使用未校验仪器的程序

1—不清楚的程序及政策在执行

2—可接受的程序在使用但未全面推广—有未校验的仪器在使用

3—好的程序被证实具备适当使用

4—好的程序要求所有的设备,按计划进行维护保养而无例外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