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第一周作业

计算机网络第一周作业
计算机网络第一周作业

Review

1. The word protocol is often used to describe diplomatic relations. Give an example of a diplomatic protocol.

答:比如说联合国宪章、世界贸易组织协定。

2. What i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a host and an end system List the types of end systems. Is a Web server an end system

答没有不同,主机系统和终端设备可以互换。终端系统包括PC、工作站、web服务器、邮件服务器等等。WEB服务器也是端系统。

3. List six access technologies. Classify each one as residential access, company access, or mobile access.

答:住宅接入:数字用户线DSL、混合光纤同轴电缆

公司接入:无线网接入、网线接入

无线接入:无线局域网、广域无线局域网

4. What is a client program What is a server program Does a server program request and receive services from a client program

答:端系统或者主机,他们都连接在Internet上,根据不同的服务又分为客户机、服务器。客户机程序是这样一种运行在端系统上的程序上的程序,它发出请求,并且从运行在其他端设备上的程序接受服务。而服务器程序就是给那些客户机程序,提供服务的程序。

5. List the available residential access technologies in your city. For each type of access, provide the advertised downstream rate, upstream rate, and monthly price.

答:光纤接入(HFC) 100Mbits/s 20Mbits/s 20RMB/月

6. What are some of the physical media that Ethernet can run over

答:同轴电缆、双绞线都可以作为以太网的传输媒介。

the most popular wireless Internet access technologies today. Compare and contrast them.

答:主要有两种接入方式:

* IEEE 技术无线LAN接入,用户距离接入点的几十米的范围内。通过连接到有线网的基站间接将用户连接到有线网上。

* 3G与LET网络。在这些系统中通过用于拨打电话的网络硬件设施,为在基站范围内的用户提供无线网络接入。

modems, HFC, and DSL are all used for residential access. For each of these access technologies, provide a range of transmission rates and comment on whether the transmission rate is shared or dedicated.

答:拨号调制解调器的速率通常是56K左右,这个是很早的技术与速率,带宽是独占的。DSL的速率是上下行不对称的,根据费用不同分为512K、1M、2M三种,还有不限速的上网,带宽是专用的。HFC的速率优于10M、100M、1G、10G的速率,带宽是共享的。

is the transmission rate of Ethernet LANs…….

答:以太网拥有10Mbps、100Mbps、1Gbps和10Gbps几种。不能,带宽是在该线路上的用户共享。

there is exactly one packet switch between a sending host and a receiving host……

答:延时为两段延时之和,L/R1+L/R2。

14.Suppose users share a 2Mbps link. Also suppose each user requires 1Mbps when transmitting。。。

答 a:2个,一人分1Mbps的专有带宽;b:当有两个人或一个人使用网络时,最高带宽占用为2Mbps,所以绝对不会有排队延时出现。但是,当3个及以上人使用时,最高需要3Mbps,但是最高提供2Mbps,所以会出现延时;c:;d:3人同时传输的概率是;所以时间增长的时间出现也是

is it said that packet switching employs statistical multiplexing.......

答:统计复用是对通信链路的一种高效的利用方法。所有链路上被按需分配,是一种按照概率统计的方法假设在一个时间段内,只有某几个用户在使用链路。TDM中的统计复用是对所有用户的事先分配了链路上的所有资源,传输速率是恒定的。按照预定分配,标记适合于处理恒定传输速率的业务,比如电话电路。而分组交换是按需分配,对链路的利用效率更高,资源共享,速率不恒定。

sending a packet from a source host to a destination host over a fixed route. List the delay components in the end-to-end delay. Which of these delays are constant and which are variable

答:节点总时延由处理时延、传输时延、传播时延和排队时延组成。所有这些时延除了排队时延都是固定的。

18. Suppose Host A wants to send a large file to Host B. The path from Host A to Host B has three links, of rates R1 = 250 kbps, R2 = 500 kbps, and R3 = 1 Mbps.

答:a:R = min{R1,R2,R3} = min{500kbp,2Mbps,1Mbps} = 500kbps

b:T = 4000KB / (500Kbps / 8) = 64s

c:R = min{R1,R2,R3} = min{500kbps,100kbps,1Mbps} = 100Kpbs;

T = 4000KB / (100Kbps / 8) = 320s

20.How long does it take a packet of length 1,000 bytes to propagate over a link of distance 2,500 km, propagation speed · 108 m/s...

答:10 ^ -5 s; L/s; 否;否

end system A wants to send a large file to end system B. At a very high level, describe how end system A creates packets from the file. When one of these packets arrives to a packet switch, what information in the packet does the switch use to determine the link onto which the packet is forwarded Why is packet switching in the Internet analogous to driving from one city to another and asking directions along the way

答:将文件拆成多个小块。并为每个块添加标头,从而从文件生成多个数据包。每个数据包中的标头包括目的地址的IP。分组交换机使用该IP地址确定输出链路。在给定数据包的目的地址情况下,询问哪条路要类似于这个的数据包,询问它应该转发哪个输出链路。

22.Which layers in the Internet protocol stack does a router process Which layers does a link-layer switch process Which layers does a host process 答: 路由器处理第1层到第3层。链路层交换机处理1到2.主机处理所有5各层。

23.List five tasks that a layer can perform. Is it possible that one (or more) of these tasks could be performed by two (or more) layers

答:五个通用任务是错误控制、流控制、分段和重组、多路复用和连接设置。这些任务可以在不同的层重复。

25. What are the five layers in the Internet protocol stack What are the principal responsibilities of each of these layers

答:应用层:应用层是网络应用层协议存留的地方;运输层:因特网的运输层在应用程序端点之间传输报文;网络层:因特网的网络层负责将成为数据报的网络层分组从一台主机移动到另一台主机;链路层:因特网的网络层通过源和目的地之间的一系列路由器路由数据报;物理层:将帧的一个个比特从一个结点转移到另一个结点。

Problem

1 Consider the circuit-switched network in Figure . Recall that there are n circuits on each link

答 a:4n;b:2n。

2.Consider an application that transmits data at a steady rate (for example, the sender generates an N-bit unit of data every k time units, where k is small and fixed). Also, when such an application starts, it will continue running for a relatively long period of time. Answer the following questions, briefly justifying your answer:

答:a:电路交换非常适合这个应用,因为传输速率已知并且会话为长会话,不会造成

带宽的大量浪费。b:在最坏的情况下,所有应用程序都通过一条链路传输数据,因为还未达到链路最大带宽所以不会发生拥堵,所以网络不需要拥塞控制机制。

3.Review the car-caravan analogy in Section . Assume a propagation speed of 100

km/hour. a. Suppose the caravan travels 150 km, beginning in front of one tollbooth, passing through a second tollbooth, and finishing just after a third tollbooth. What is the end-to-end delay

b. Repeat (a), now assuming that there are eight cars in the caravan instead

of ten.

答: 2min+60min+2min+60min=124min;+60min++60min=

4. (未留)

5. This elementary problem begins to explore propagation delay and transmission delay, two central concepts in data networking. Consider two hosts, A and B, connected by a single link of rate R bps. Suppose that the two hosts are separated by m meters, and suppose the propagation speed along the link is s meters/sec. Host A is to send a packet of size L bits to Host B.

答:dprop=m/s;dtrans=L/R;end-to-end delay = m/s+L/R;刚刚离开host A;还在链路上,未到达host B;已经到达了host B;m=L/R*s =

6. Suppose users share a 1 Mbps link. Also suppose each user requires 100 kbps when transmitting, but each user transmits only 10 percent of the time. (See the discussion of packet switching versus circuit switching in Section .) 答:a:1Mbps/100kbps = 10;b:p=;c:(C40,n)\*(p)\^n\*(1-p)\^(40-n);d:P(11人或以上人使用)=

7.In this problem, we consider sending real-time voice from Host Ato Host B over

a packet-switched network (VoIP). Host Aconverts analog voice to a digital 64 kbps bit stream on the fly. Host Athen groups the bits into 48-byte packets. There is one link between Hosts Aand B; its transmission rate is 1 Mbps and its propagation delay is 2 msec. As soon as Host Agathers a packet, it sends it to Host B. As soon

as Host B receives an entire packet, it converts the packet’s bits to an analog signal. How much time elapses from the time a bit is created (from the original analog signal at Host A) until the bit is decoded (as part of the analog signal at Host B)

答:考虑包中的第一个bit,在这个比特被传输之前,包中的所有比特都必须被生成。这需要

传输数据包所需的时间是

传播延迟为2 msec。解码之前的延迟是

7 msec + 896μsec + 2msec=

因此延迟为 msec。

Consider the discussion in Section of packet switching versus circuit switching in which an example is provided with a 1 Mbps link. Users are generating data at a rate of 100 kbps when busy, but are busy generating data only with probability p = . Suppose that the 1 Mbps link is replaced by a 1 Gbps link.

a. What is N, the maximum number of users that can be supported simultaneously under circuit switching

b. Now consider packet switching and a user population of M users. Give a formula (in terms of p, M, N) for the probability that more than N users are sending data.

答:a).10000 b). Cnm * P^n *(1-q)^(m-n))

9.In the above problem, suppose R1 = R2 = R3 = R and dproc = 0. Further suppose the packet switch does not store-and-forward packets but instead immediately transmits each bit it receives before waiting for the entire packet to arrive. What is the end-to-end delay

答:由于bits是立即传输的,包交换不引入任何延迟;因此不引入传输延迟。

D(end-end) = L/R + d1/s1 + d2/s2

->8 + 24 + 12 = 44 msec。

10.Consider the queuing delay in router buffer (preceding an outbound link). Suppose all packets are L bits, the transmission rate is R bps, and that N packets simultaneously arrive at the buffer every LN/R seconds. Find the average queuing delay of a packet. (Hint:The queuing delay for the first packet is zero; for the second packet L/R; for the third packet 2L/ Nth packet has already been transmitted when the second batch of packets arrives.)

答:总延迟=(0+1+…+ n -1) L/R

平均延迟= (n -1)L/2R

11. Suppose N packets arrive simultaneously to a link at which no packets are currently being transmitted or queued. Each packet is of length L and the link has transmission rate R. What is the average queuing delay for the N packets 答 (L/R + 2L/R + ....... + (N-1)L/R)/N = L/(RN) * (1 + 2 + ..... + (N-1)) = L/(RN) * N(N-1)/2 = LN(N-1)/(2RN) = (N-1)L/(2R)

12.Consider a packet of length L which begins at end system A, travels over one link to a packet switch, and travels from the packet switch over a second link to a destination end system. Let d i, s i, and R i denote the length, propagation speed, and the transmission rate of link i, for i = 1, 2. The packet switch delays each packet by d proc. Assuming no queuing delays, in terms of d i, s i, R i, (i = 1, 2), and L, what is the total end-to-end delay for the packet

答:第一个端系统需要L/R1时间将数据包传输到第链路上,包花费d1/s1在一个链路上,交换机在接收到整个数据包后处理延迟为dproc,包交换机需要L/R2将数据包传输到第二个链路上;包花费d2/s2在第二个链路上传播,d(end-end) = L/R1+ L/R2 + d1/s1 + d2/s2 + dproc。代入方程,得到8 + 8 + 16 + 4+ 1 = 37msec。

13.Consider the queuing delay in a router buffer. Let I denote traffic intensity; that is, I = La/R. Suppose that the queuing delay takes the form IL/R (1 – I) for

I < 1.

a. Plot the total delay as a function of L/R.

b. Provide a formula for the total delay, that is, the queuing delay plus the

答:令x=L/R, Total delay = x/(1-ax)

Total delay = IL/R(1-I) + L/R = L/R(1-I);

14.a. Generalize Equation in Section for heterogeneous processing rates, transmission rates, and propagation delays.

b. Repeat (a), but now also suppose that there is an average queuing delay of dqueue at each node.

答:a.

d end-end =N( d proc + d trans + d prop)

b.

d end-end =N( d proc + d trans + d prop)+d queue()

15. Perform a Traceroute between source and destination on the same continent at three different hours of the day.

a).第一次实验的路由器数:24

第二次实验中的路由器数:23

第三次实验中的路由器数:25

Ip地址不会改变。

b)数值太多,计算平均值和方差太浪费时间,意义不大

C) 等很多组如上图都是是相似的IP地址。它们应该被认为是同一ISP的一部分。延迟并不影响相邻的ISP。

16.A packet switch receives a packet and determines the outbound link to which the packet should be forwarded. When the packet arrives, one other packet is halfway done being transmitted on this outbound link and four other packets are waiting to be transmitted. Packets are transmitted in order of arrival. Suppose all packets are 1,500 bytes and the link rate is 2 Mbps. What is the queuing delay for the packet More generally, what is the queuing delay when all packets have length L, the

transmission rate is R, x bits of the currently-being-transmitted packet have been transmitted, and n packets are already in the queue

答:Delay1=500bits/(1mbits/s)+4*1000bit/ (1mbits/s)

Delay = (L-x)/R + (n+1)*L/R

17.Consider the throughput example corresponding to Figure (b). Now suppose that there are M client-server pairs rather than 10. Denote Rs, Rc, and R for the rates of the server links, client links, and network link. Assume all other links have abundant capacity and that there is no other traffic in the network besides the traffic generated by the M client-server pairs. Derive a general expression for throughput in terms of Rs, Rc, R, and M.

答:Throughput = min{Rs, Rc, R/M}

18. Consider problem P23 but now with a link of R = 1 Gbps.

a.Calculate the bandwidth-delay product, R·d prop .

b.Consider sending a file of 400,000 bits from Host A to Host B. Suppose the

file is sent continuously as one big message. What is the maximum number

of bits that will be in the link at any given time

c.What is the width (in meters) of a bit in the link

答:a)(1e7/)*1e9=40,000,000bit

b)400,000bit(包长度)

c)1e7/4e5=25m

19.Referring to problem P23, suppose we can modify R. For what value of R is the width of a bit as long as the length of the link

答:1e6=25bps

20.Consider the airline travel analogy in our discussion of layering in Section , and the addition of headers to protocol data units as they flow down the protocol stack. Is there an equivalent notion of header information that is added to passengers and baggage as they move down the airline protocol stack

答:有,在传输过程中还加入了标记,用于保障安全

21. Refer again to problem P23

a.How long does it take to send the file, assuming it is sent continuously

b.Suppose now the file is broken up into 10 packet is acknowledged by the

receiver and the transmission time of an acknowledgment packet is

negligible. Finally, assume that the sender cannot send a packet until the

preceding one is acknowledged. How long does it take to send the file

答:a)传播时延=1e7/=40ms;传输时延=4e5×250/=400ms 因此总延时为:440ms b)传播时延=2×40=80ms(发送及返回确认);传输时延=4e4×250/=40ms,传送 10 个分组,总时延=10 ×(80+40)=1200ms=

22.Suppose there is a 10 Mbps microwave link between a geostationary satellite and its base station on Earth. Every minute the satellite takes a digital photo and sends it to the base station. Assume a propagation speed of ·108 meters/sec.

a. What is the propagation delay of the link

b. What is the bandwidth-delay product,

c. Let x denote the size of the photo. What is the minimum value of x for the microwave link to be continuously transmitting.

答:

*103/*108 = 150ms

b. R·tprop = 150*10-3*107 = *106bits

c. x/107 >=60

x>=6*108

23.Suppose two hosts, A and B, are separated by 10,000 kilometers and are connected by a direct link of R = 2 Mbps. Suppose the propagation speed over the link is ?108 meters/sec.

答:

a. R?d

.=R*m/s= 1Mbps * 10000*/*) = 40000bits

prop

c. 带宽延迟取决于链路中的最大包的bits

d. width = 10000*/40000 = 500m比足球场大

e. width = m+(R*m/s) = s/R

24. In modern packet-switched networks, the source host segments long, application-layer messages (for example, an image or music file) into smaller packets and sends the packets into the network. The receiver then reassembles the packets back into the original message. We refer to this process as message segmentation. Figure illustrates the end-to-end transport of a message with and

without message segmentation. Consider a message is 8?106 bits long that is to be sent from source to destination in Figure . Suppose each link in the figure is 2 Mbps. Ignore propagation, queuing, and processing delays.

答:第一个交换机接收第二个包的时间= 2*1msec = 2m sec

a = 5 sec, 5sec * 3 = 15sec

*1+4999*1=

c从源主机发送第一个包到第一个交换机的时间为*103/*106 = 1ms

d信息包必须按正确的顺序到达目的地。

消息分割导致许多更小的数据包。包头大小对所有数据包都是一样的,因此总字节数更多。

25.Consider sending a large file of F bits from Host A to Host B. There are three links (and two switches·) between A and B, and the links are uncongested (that is, no queuing delays). Host A segments the file into segments of S bits each and adds 80 bits of header to each segment, forming packets of L= 80 + S bits. Each link has a transmission rate of R bps. Find the value of S that minimizes the delay of moving the file from Host A to Host B. Disregard propagation delay.

答: delay = (40+S)/R + (F*(S+40)/S)/R

=40/R + F/R + S/R + (F*40)/S

解得:当S=(F*40)1/2 时最小

=4*(10*F)1/2 + 40/R + F/R

计算机网络大作业

“计算机网络”课程大作业 一、有关本次大作业的说明: 1、本作业作为“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期末考核内容。 2、自布置之日起一周内完成。 3、每位同学必须根据自己的实际操作独立完成大作业题目内容所规定的任务。 4、所有的设计、操作环节必须以文字以及绘图的形式提交,涉及到屏幕界面显示具体结果的,应采用“屏幕截图”到Word文档中的形式提交。 5、此大作业的考核满分成绩为100分。 6、大作业使用统一的封面格式,见附录。内容可以机打,也可以手写,统一用A4纸张。内容大标题用宋体2号字加粗,一级标题用黑体4号字加粗,二级标题用宋体小4号字加粗,内容用宋体小4号字。行距为“固定值,17磅”。 二、作业题目及要求: 1、题目:“宿舍小型局域网的构建”。 2、基本要求:构建一个以本宿舍为基本单位的小型局域网,至少有4台计算机。(1)确定网络的拓扑结构。 (2)传输介质的选择(有线或无线)。如果选择有线,应说明使用哪种网线以及接头的连接标准及制作方法。 (3)网络通信设备的选型(应说明所选用设备的名称、规格、型号;以及选型依据)。 (4)计算机和网络设备的连接方法。 (5)本局域网连接到校园网的方式。 (6)假设已获取IP地址段为211.55.63.0~255,网关为62.59.3.1,DNS服务器地址为71.33.12.1。写出在你网内所有计算机上的设置过程(屏幕截图加步骤说明)。 (7)用Ping 命令检查你网内的所有计算机是否已经连通(Ping对方IP地址),将结果用屏幕截图展示。 (8)将IP地址设置改为“动态获取”方式(目前学院提供的方式),登录学院网站主页,用相关命令查看本机的主机名、网卡型号、MAC地址、当前IP地址、子网掩码、网关、域名解析服务器地址等(说明操作过程、写出以上各参数的测试结果、提供测试的屏幕截图)。 (9)用FTP协议登录某一匿名FTP网站,做一文件下载实验。提供操作过程的屏幕截图。 (10)简述完成本次大作业的体会。 注:本页作为第一页连同完成的大作业内容一起装订

计算机网络习题及答案

计算机网络习题及答案 This manuscript was revised on November 28, 2020

计算机网络习题及答案 第一章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 一、选择题 √1、完成路径选择功能是在OSI模型的()。 A.物理层 B.数据链路层 C.网络层 D.运输层 2、在TCP/IP协议簇的层次中,保证端-端的可靠性是在哪层上完成的() A.网络接口层 B.互连层 C.传输层 D.应用层 √3、在TCP/IP体系结构中,与OSI参考模型的网络层对应的是()。 A.网络接口层 B.互联层 C.传输层 D.应用层 4、在OSI七层结构模型中,处于数据链路层与传输层之间的是()。 A.物理层 B.网络层 C.会话层 D.表示层 √5、计算机网络中可以共享的资源包括()。 A.硬件、软件、数据 B.主机、外设、软件 C.硬件、程序、数据 D.主机、程序、数据 √6、网络协议组成部分为()。 A.数据格式、编码、信号电平 B.数据格式、控制信息、速度匹配 C.语法、语义、定时关系 D.编码、控制信息、定时关系 二、填空题 √1、按照覆盖的地理范围,计算机网络可以分为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2、Internet采用_______协议实现网络互连。 3、ISO/OSI中OSI的含义是________。 √4、计算机网络是利用通信线路将具有独立功能的计算机连接起来,使其能够和 ________ 和________。 5、TCP/IP协议从上向下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4层。 6、为了实现对等通信,当数据需要通过网络从一个节点传送到到另一个节点前,必须在数据的头部(和尾部) 加入____________,这种增加数据头部(和尾部)的过程叫做____________或 ____________。 √7、计算机网络层次结构划分应按照________和________的原则。 8、ISO/OSI参考模型将网络分为从低到高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 ________七层。 9、建立计算机网络的目的是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三、问答题 1、什么是计算机网络 2、ISO/OSI与TCP/IP有和区别 3、什么是数据的封装、拆包 √4、TCP/IP各层之间有何关系 √5、画出ISO/OSI参考模型和 TCP/IP协议的对应关系,并说明为什么采用层次化的体系结构

计算机网络作业

1.计算机网络源于_计算机__和—通讯__技术的结合(—计算机 技术和通讯技术的结合产生了计算机网络),始于2 0世纪年代 _50_ 。 2.单处理机联机网络涉及到多种通信一技术、多种数据传输一 技术、数据交换_设备等。 3.多点通信线路是在—二—条通信线路上串接—多—个终端,共享一 条通信线路与主机通信的方式。 4.INTERNE是由ARPANE发展和演化而来的。 5.遵循网络体系结构标准建成的网络称为第三一代网络。 6 .局域网属于一中等一耦合度的系统,广域网属于_松—耦合度的系统,而多机系统属于紧耦合度的系统。 7.计算机网络的主要功能是数据通信和共享资源。 8.以相互能够共享资源_ 方式而连接起来,且各自具有备独立功能功能的计算机系统之集合称为计算机网络。 9.通信链路是指传输信息的—信道,可以是电话线、同轴电缆、无线电线路、卫星线路、微波中继线路、光纤等一一。

10 .网络管理软件是用来对网络资源进行一管理_、对网络进行— 维护.的软件。 11 .计算机网络系统是由—资源—子网和__通讯一子网两个子网构成的。 12.通信子网是面向通信控制和通信处理的,包括通信控制机___ 和通信线路_ 。 13.计算机网络按距离可划分为_城域网 _和_广域网_ 14.计算机有线网可采用同轴电缆、 双绞线、光缆等物理介质来传输数据。 15.高速网是指数据传输速率在10 Mbps- 600 Mbps。 16.ATM有时称为信元中继,是汇集了25年来从线路交换到—报文__交换的所有通信技术而发展起来的新技术。 17.数据通信技术将计算机与通信技术相结合,完成_编码—数据的传输,转换存储和处理。

大作业-计算机网络

大作业要求 ****(单位、公司、工厂或学校)为背景,设计一个网络建设方案。 方案中应该包括: 根据****(单位、公司、工厂或学校)的组织结构、业务需求完成网络需求分析,确定拓扑方案,完成设备选型,注明各种设备、设施和软件的生产商、名称、型号、配置与价格,基本确定方案的预算。 要求: 1.完成建网进行需求分析,提交需求分析报告; 2、在需求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系统设计、技术选型,规划、设计网络的逻辑拓扑方案、布线设计等,划分子网,设计子网地址、掩码和网关,为每个子网中的计算机指定IP地址; 3、根据条件进行设备选型,决定各类硬件和软件的配置和经费预算方案; 4、创建局域网内的DNS服务器,配置相关文件,可以对局域网内的主机作域名解析。 ○参□考□样◇例

1、需求分析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校园网已经成为现代教育背景下的必要基础设施,成为学校提高水平的重要途径。校园网络的主干所承担的信息流量很大,校园网络的建设的目标是在校园内实现多媒体教学、教务管理、通信、双向视频点播(VOD)等信息共享功能,能实现办公的自动化、无纸化。能通过与Internet的互联,为全校师生提供国际互联网上的各种服务。教师可以制作多媒体课件以及在网上保存和查询教学资源,能对学生进行多媒体教学和通过网络对学生进行指导与考查等。学生也可以通过在网上浏览和查询网上学习资源,从而可以更好地进行学习,校园网能为学校的信息化建设打下基础。 根据本校园实际情况主要应用需求分析如下: 用户的应用需求:所有用户可以方便地浏览和查询局域网和互联网上的学习资源,通过WWW服务器、电子邮件服务器、文件服务服务器、远程登录等实现远程学习,此外为教务处提供教务管理、学籍管理、办公管理等。 通信需求:通过E-mail及网上BBS以及其它网络功能满足全院师生的通信与信息交换的要求,提供文件数据共享、电子邮箱服务等。 信息点和用户需求:按照要求本校园网内信息点总数为531个, 其中办公区需要的信息点为(111个):教务处(25),各院系办公区(26),图书馆(60);教学区为(400个):除机房需要120个信息点外,其余各系部大楼及教学楼(包括设计艺术系楼、建筑工程系楼、一号楼、大学生活动中心楼、教学主楼、B、C楼等)各需设置信息点的个数为40;生活区为(20个):20个宿舍楼区、食堂等各设置1个信息点。电子邮件服务器、文件服务服务器等为内部单位服务,WWW服务器、远程登录等实现远程学习,从外部网站获得资源。 性能需求:此校园网络支持学校的日常办公和管理,包括:办公自动化、图书管理、档案管理、学生管理、教学管理、财务管理、物资管理等。支持网络多媒体学习的信息传输要求。 安全与管理需求:学生基本信息档案和重要的工作文件要求对数据存储、传输的安全性的性能较高,如图书管理、档案管理、学生管理、教学管理、财务管理、物资管理等可以通过分布式、集中式相集合的方法进行管理。网络安全对于网络系统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它直接关系到网络的正常使用。由于校园网与外部网进行互联特别是

计算机网络第一章习题及答案

第一章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 一、选择题 1、完成路径选择功能是在OSI模型的()。 A.物理层 B.数据链路层 C.网络层 D.运输层 2、在TCP/IP协议簇的层次中,保证端-端的可靠性是在哪层上完成的() A.网络接口层 B.互连层 C.传输层 D.应用层 3、在TCP/IP体系结构中,与OSI参考模型的网络层对应的是()。 A.网络接口层 B.互联层 C.传输层 D.应用层 4、在OSI七层结构模型中,处于数据链路层与传输层之间的是()。 A.物理层 B.网络层 C.会话层 D.表示层 5、计算机网络中可以共享的资源包括()。 A.硬件、软件、数据 B.主机、外设、软件 C.硬件、程序、数据 D.主机、程序、数据 6、网络协议组成部分为()。 A.数据格式、编码、信号电平 B.数据格式、控制信息、速度匹配 C.语法、语义、定时关系 D.编码、控制信息、定时关系 二、填空题 1、按照覆盖的地理范围,计算机网络可以分为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2、Internet采用_______协议实现网络互连。 3、ISO/OSI中OSI的含义是________。 4、计算机网络是利用通信线路将具有独立功能的计算机连接起来,使其能够和________ 和________。 5、TCP/IP协议从上向下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4层。 6、为了实现对等通信,当数据需要通过网络从一个节点传送到到另一个节点前,必须在数据的头部(和尾部) 加入____________,这种增加数据头部(和尾部)的过程叫做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 7、计算机网络层次结构划分应按照________和________的原则。 8、ISO/OSI参考模型将网络分为从低到高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 ________七层。 9、建立计算机网络的目的是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三、问答题 1、什么是计算机网络 2、ISO/OSI与TCP/IP有和区别 3、什么是数据的封装、拆包 4、TCP/IP各层之间有何关系

计算机网络期末大作业学生

浙江万里学院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计算机网络》大作业 班级: 技术负责人(1人)学号姓名: 学号:姓名:成绩: 核心组员学号姓名(2人): 学号:姓名:成绩: 学号:姓名:成绩: 组员学号姓名(2人): 学号:姓名:成绩: 学号:姓名:成绩:

浙江万里学院2016/2017学年第二学期 《计算机网络》大作业 大作业题目即及要求: 一、(30分)网络拓扑图如下: (1)请给电脑H1和电脑H3分配IP地址 (2)如果在电脑H2端ping电脑H3,请用网络分层结构的观点详细说明数据的通信过程。

二、(30分) (1)请说明TCP 协议三次握手连接与四次挥手断开的过程; (2)请用抓包软件获取上述过程,并用抓包的数据说明上述过程。 (3)提供三次握手连接与四次挥手断开的过程的抓包视频; 三、(40分) 背景介绍:下图是模拟某学校网络拓扑结构。在该学校网络接入层采用S2126,接入层交换机划分了办公网VLAN2和学生网VLAN4。 VLAN2和VLAN4通过汇聚层交换机S3550与路由器A 相连,另S3550上有一个VLAN3存放一台网管机。路由器A 与B 通过路由协议获取路由信息后,办公网可以访问B 路由器后面的WWW 服务。为了阻止学生网内的主机访问WWW 服务,A 路由器采用了访问控制列表的技术作为控制手段。 实验要求: 1、 根据拓朴图分别在S2126和S3550创建相应VLAN ,并在S2126上将F0/10-15加入VLAN2,将F0/16-20加入VLAN4,在S3550上将F0/10-12加入VLAN3 2、 在两台交换机之间配置实现冗余链路,解决环路问题 3、 S3550通过SVI 方式和RA 互连 4、 S3550配置实现VLAN 间互连 S0 S0 F0 A B F0/5 VLAN1 F0/5 VLAN2 VLAN4 S2126 S3550 RA: S3550 : VLAN2=192.168.20.1/24 VLAN3=192.168.30.1/24 VLAN4=192.168.40.1/24 Web server=192.168.60.8/24 S2126 :VLAN1=192.168.1.3/24 S3550: VLAN1=192.168.1.2/24 F0/6 F0/6 服务 服务

计算机网络大作业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个2分,共30分) 1、下列有关计算机网络叙述错误的是__D____。 A:利用Internet网可以使用远程的超级计算中心的计算机资源 B:计算机网络是在通信协议控制下实现的计算机互联 C:建立计算机网络的最主要目的是实现资源共享 D:以接入的计算机多少可以将网络划分为广域网、城域网和局域网 2、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分类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根据网络所使用的传输技术;另一种是根据__C____。 A:网络协议 B:网络操作系统类型 C:覆盖范围与规模 D:网络服务器类型与规模 3、如果某局域网的拓扑结构是___A___,则局域网中任何一个节点出现故障都不会影响整个网络的工作。 A:总线型结构 B:树型结构 C:环型结构 D:星型结构 4、在Internet中,用于文件传输的协议是___C___。 A:HTML B:SMTP C:FTP D:POP 5、利用FTP(文件传输协议)的最大优点是可以实现__C____。 A:同一操作系统之间的文件传输 B:异种机上同一操作系统间的文件传输 C:异种机和异种操作系统之间的文件传输 D:同一机型上不同操作系统之间的文件传输 6、当你登录在某网站已注册的邮箱,页面上的"发件箱"文件夹一般保存着的是__B____。A:你已经抛弃的邮件 B:你已经撰写好,但是还没有发送的邮件 C:包含有不合时宜想法的邮件 D:包含有不礼貌(outrageous)语句的邮件 7、在FTP中,传输一个文本文件时,通常选用的传输类型是__A____。 A:ASCII B:二进制流 C:Unicode D:GB码 8、下列四种文件格式中,属于音频文件的格式是__A____。 A:WAV格式 B:JPG格式 C:DAT格式 D:MIC格式 9、下列四个选项中,最常用的三维动画制作软件工具是__A____。

计算机网络第一章习题答案

第一章概述 1-01 计算机网络向用户可以提供那些服务 答:连通性和共享 1-02 简述分组交换的要点。 答:(1)报文分组,加首部 (2)经路由器储存转发 (3)在目的地合并 1-03 试从多个方面比较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和分组交换的主要优缺点。 答:(1)电路交换:端对端通信质量因约定了通信资源获得可靠保障,对连续传送大量数据效率高。 (2)报文交换:无须预约传输带宽,动态逐段利用传输带宽对突发式数据通信效率高,通信迅速。 (3)分组交换:具有报文交换之高效、迅速的要点,且各分组小,路由灵活,网络生 存性能好。 1-04 为什么说因特网是自印刷术以来人类通信方面最大的变革 答:融合其他通信网络,在信息化过程中起核心作用,提供最好的连通性和信息共享 ,第一次提供了各种媒体形式的实时交互能力。 1-05 因特网的发展大致分为哪几个阶段请指出这几个阶段的主要特点。 答:从单个网络APPANET向互联网发展;TCP/IP协议的初步成型 建成三级结构的Internet;分为主干网、地区网和校园网; 形成多层次ISP结构的Internet;ISP首次出现。 1-06 简述因特网标准制定的几个阶段 答:(1)因特网草案(Internet Draft) ——在这个阶段还不是RFC 文档。 (2)建议标准(Proposed Standard) ——从这个阶段开始就成为RFC 文档。 (3)草案标准(Draft Standard) (4)因特网标准(Internet Standard) 1-07小写和大写开头的英文名字internet 和Internet在意思上有何重要区别 答:(1)internet(互联网或互连网):通用名词,它泛指由多个计算机网络 互连而成的网络。;协议无特指 (2)Internet(因特网):专用名词,特指采用TCP/IP 协议的互联网络 区别:后者实际上是前者的双向应用 1-08 计算机网络都有哪些类别各种类别的网络都有哪些特点 答:按范围:(1)广域网WAN:远程、高速、是Internet的核心网。 (2)城域网:城市范围,链接多个局域网。 (3)局域网:校园、企业、机关、社区。 (4)个域网PAN:个人电子设备 按用户:公用网:面向公共营运。专用网:面向特定机构。 1-09 计算机网络中的主干网和本地接入网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答:主干网:提供远程覆盖\高速传输\和路由器最优化通信 本地接入网:主要支持用户的访问本地,实现散户接入,速率低。 1-10 试在下列条件下比较电路交换和分组交换。要传送的报文共x(bit)。从源点到终点共。在

2014年上半年课程考试大作业计算机网络5

江南大学现代远程教育2014年上半年课程考试大作业 考试科目:《计算机网络》 1、OSI/RM设置了哪些层次?每个层次的作用和功能是什么?(15分) 答:①物理层(Physical layer):利用物理传输介质为数据链路层提供物理连接,以便透明地传输比特流。 ②数据链路层(Data link layer):在物理层传输比特流的基础上,在通信的实体间建立数据链路连接,传输以帧为单位的数据,采用差错控制、流量控制方法,使有差错的物理线路变成无差错的数据链路。 ③网络层(Network layer):通过路由算法,为分组通过通信子网选择最适当的路径,它要实现路由选择、拥塞控制与网络互连等功能。 ④传输层(Transport layer):向用户提供可靠的端到端的服务、透明地传输报文,并向高层屏蔽下层数据通信的细节。 ⑤会话层(Session layer):组织两个会话进程间的通信,并管理数据的交换。 ⑥表示层(Presentation layer):用于处理在两个通信系统中交换信息的表示方式。它包括数据格式的变换、数据加密与解密、数据压缩与恢复等功能。 ⑦应用层(Application layer):它确定进程之间通信的性质,以满足用户的需要。它不仅提供应用进程所需的数据交换和远程操作,而且还要为应用进程的用户代理,来完成一些为进行信息交换所必须的功能,它们包括:文件传送访问和管理FTAM、虚拟终端VT、事务处理TP、远程数据库访问RDA、制造业报文规范MMS 及目录服务等协议。 2、比较线路交换、报文交换和分组交换三种交换技术,分析报文交换技术的延时,为何要将报文交换改进为分组交换?(15分) 答:比较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和分组交换的优缺点 电路交换优点:通话中两用户始终占用端到端的通信资源。 缺点:线路传输效率很低用户占用的通信线路大部分时间是空闲的,资源未被使用而消费 分组交换优点:较高的交换速率数据传输效率高可靠性非常高效,灵活和迅速。 缺点:造成时延,开销 报文交换优点:用户可随时发送报文,可靠性,容易发现代码转换和速率匹配,同时发送多个目的地址,优先报文优先转换,通信线路利用率高。 缺点:时延较长。 简述 CSMA/CD 协议的工作原理以及以太网帧格式。 (1)载波监听任一站要发送信息时,首先要监测总线,用来判决介质上有否其他站的发送信号.如果介质呈忙,则继续检测,直到发现介质空闲。如果检测介质为空闲,则可以立即发送。由于通道存在传播时延,采用载波监听的方法仍避免不了两站点在传播时延期间发送的帧会产生冲突。(2)冲突检测每个站在发送帧期间,同时具有检测冲突的能力。一旦检测到冲突,就立即停止发送,并向总线上发一串阻塞信号,通报总线上各站已发生冲突。(3)多路访问检测到冲突并在发完阻塞信号后,发送站退回等待。为了降低再次冲突的概率,需要等待一个随机时间(冲突的各站可不相等),然后再用CSMA算法重新发送。 可概括如下: 发前先听、边发边听、冲突停止、延迟重发。 以太网帧格式(MAC帧),由5个字段组成。前两个字段分别为6字节长的目的地址和源地址字段。第三个字段是2字节的类型字段,第四个字段是IP数据报,第五个字段是帧校验序列(FCS)。 3、若要将一个B类的网络地址172.17.0.0划分子网,其中包括3个能容纳16000台主机的子网,7个能容纳2000台主机的子网,8个能容纳254台主机的子网,请写出每个子网的子网掩码和主机IP地址的范围。(20分) (二的N次方)-2>14 n=4 借4位 1 .172.17.0.1-172.17.15.254

大作业计算机网络

江南大学现代远程教育2015年下半年考试大作业 考试科目:《计算机网络》 一、大作业题目: 1、说明INTERNET域名系统的功能。举一个实例解释域名解析的过程。(25分) 答:DNS实现主机域名和IP地址之间的解析。 假设某个网络的计算机要访问https://www.360docs.net/doc/4917189508.html, ①首先,该台计算机的解析器向其本地域名服务器发出请求,查寻“https://www.360docs.net/doc/4917189508.html,”的IP地址,如果没有该纪录,则向上一级域名服务器发请求,直到中国的顶级域名服务器。 ②中国的顶级域名服务器先查询自己的数据库,若发现没有相关的记录,则向根“.”域名服务器发出查寻“https://www.360docs.net/doc/4917189508.html,”的IP地址请求;根域名服务器给中国域名服务器返回一个指针信息,并指向com域名服务器。 ③中国的本地域名服务器向com域名服务器发出查找“https://www.360docs.net/doc/4917189508.html,”的IP地址请求,com域名服务器给中国的本地域名服务器返回一个指针信息,并指向“https://www.360docs.net/doc/4917189508.html,”域名服务器。 ④经过同样的解析过程,“https://www.360docs.net/doc/4917189508.html,”域名服务器再将“https://www.360docs.net/doc/4917189508.html,”的IP地址返回给中国的本地域名服务器。

⑤中国域名服务器将“https://www.360docs.net/doc/4917189508.html,”的IP地址逐级发送给该计算机解析器。 ⑥解析器使用IP地址与https://www.360docs.net/doc/4917189508.html,进行通信 2、若要将一个C类的网络地址192.168.1.0划分为4个子网,分别代表四个部门,这4个部门分别有计算机5、7、12、20台。请写出每个子网的子网掩码和主机IP地址的范围。(25分) 答:子网掩码=255.255.255.192 四个子网如下: 1) 192.168.1.0 -- 192.168.1.63 2) 192.168.1.64 -- 192.168.1.127 3) 192.168.1.128 -- 192.168.1.191 4) 192.168.1.192 -- 192.168.1.255 3、某医院建设信息网络系统。系统分为业务内网和INTERNET外网两部分。内网运行医院业务应用系统,诸如电子病例系统、住院管理系统等。医院还建有门诊挂号预约系统,病员信息查询系统,向外网用户提供服务。医院应用数据根据上级主管部门要求,需要每天规定时间上传病案数据到卫生质量监测部门。请设计一套信息数据安全方案,满足内部业务应用系统和外网应用的需求,内、外网数据交换的需求。(50分) 要求: 1)给出方案设计的详细拓扑图 2)给出各个应用系统服务器的部署(电子病例系统、住院管理系统、门诊挂号预约系统,

计算机网络第一章习题答案

第一章概述 1-01 计算机网络向用户可以提供那些服务? 答: 连通性与共享 1-02 简述分组交换得要点、 答:(1)报文分组,加首部 (2)经路由器储存转发 (3)在目得地合并 1-03试从多个方面比较电路交换、报文交换与分组交换得主要优缺点。 答:(1)电路交换:端对端通信质量因约定了通信资源获得可靠保障,对连续传送大量数据效率高、 (2)报文交换:无须预约传输带宽,动态逐段利用传输带宽对突发式数据通信效率高,通信迅速、 (3)分组交换:具有报文交换之高效、迅速得要点,且各分组小,路由灵活,网络生 存性能好。 1—04 为什么说因特网就是自印刷术以来人类通信方面最大得变革? 答: 融合其她通信网络,在信息化过程中起核心作用,提供最好得连通性与信息共享 ,第一次提供了各种媒体形式得实时交互能力。 1-05因特网得发展大致分为哪几个阶段?请指出这几个阶段得主要特点。 答:从单个网络APPANET向互联网发展;TCP/IP协议得初步成型 建成三级结构得Internet;分为主干网、地区网与校园网; 形成多层次ISP结构得Internet;ISP首次出现。 1-06简述因特网标准制定得几个阶段? 答:(1)因特网草案(Internet Draft)—-在这个阶段还不就是RFC 文档、 (2)建议标准(ProposedStandard) —-从这个阶段开始就成为RFC文档。 (3)草案标准(DraftStandard) (4) 因特网标准(Internet Standard) 1-07小写与大写开头得英文名字internet与Internet在意思上有何重要区别? 答:(1) internet(互联网或互连网):通用名词,它泛指由多个计算机网络 互连而成得网络。;协议无特指 (2)Internet(因特网):专用名词,特指采用TCP/IP协议得互联网络 区别:后者实际上就是前者得双向应用 1—08 计算机网络都有哪些类别?各种类别得网络都有哪些特点? 答:按范围:(1)广域网WAN:远程、高速、就是Internet得核心网、 (2)城域网:城市范围,链接多个局域网。 (3)局域网:校园、企业、机关、社区。 (4)个域网PAN:个人电子设备 按用户:公用网:面向公共营运、专用网:面向特定机构、 1-09计算机网络中得主干网与本地接入网得主要区别就是什么? 答:主干网:提供远程覆盖\高速传输\与路由器最优化通信 本地接入网:主要支持用户得访问本地,实现散户接入,速率低。 1-10试在下列条件下比较电路交换与分组交换、要传送得报文共x(bit)、从源点到终点共经过k段链路,每段链路得传播时延为d(s),数据率为b(b/s)。在电路交换时电路得建立时间为s(s)。在分组交换时分组长度为p(bit),且各结点得排队等待时间可忽略不计、问在怎样得条件下,分组交换得时延比电路交换得要小?(提示:画一下草图观察k段链路共有几个结点。)

计算机网络作业五及解答

计算机网络作业五及解答 一、单项选择题 1.将物理信道的总频带宽分割成若干个子信道,每个子信道传输一路信号,这种信道复用技术是( )。 A.码分复用B.频分复用 C.时分复用D.空分复用 2.TDM所利用的传输介质的性质是( )。 A.介质的带宽大于结合信号的位速率 B.介质的带宽小于单个信号的带宽 C.介质的位速率小于最小信号的带宽 D.介质的位速率大于单个信号的位速率 3.在下列协议中,不会发生碰撞的是( )。 A.TDM B..ALOHA C.CSMA D.CSMA/CD 4.在下列多路复用技术中,( )具有动态分配时隙的功能。 A.同步时分多路复用B.统计时分多路复用 C.频分多路复用D.码分多路复用 5.在CSMA.的非坚持协议中,当站点侦听到总线媒体空闲时,它是( )。 A.以概率p传送B.马上传送 C.以概率(1-p)传送D.以概率p延迟一个时间单位后传送 6.在CSMA的非坚持协议中,当媒体忙时,则( )直到媒体空闲。 A.延迟一个固定的时间单位再侦听B.继续侦听 C.延迟一个随机的时间单位再侦听D.放弃侦听 7.在监听到信道忙时,仍然继续监听下去,直到信道空闲为止。采用这种方式的CSMA 协议称为( )。 A.1一坚持型CSMA B.坚持型CSMA C.p一坚持型CSMA D.非坚持型CSMA. 8.以太网中,当数据传输率提高时,帧的发送时间就会相应的缩短,这样可能会影响到冲突的检测。为了能有效地检测冲突,可以使用的解决方案有( )。 A.减少电缆介质的长度或减少最短帧长 B.减少电缆介质的长度或增加最短帧长 C.增加电缆介质的长度或减少最短帧长 D.增加电缆介质的长度或增加最短帧长 9.长度为10km,数据传输率为10Mbit/s的CSMA/CD以太网,信号传播速度为200m/μs。那么该网络的最小帧长为( )。 A.20bit B.200bit C.1 00bit D.1 000bit 10.【2009年计算机联考真题】. 在一个采用CSMA/CD协议的网络中,传输介质是一根完整的电缆,传输速率为1 Gbit /s,电缆中的信号传播速度是200 000km/s。若最小数据帧长度减少800 比特,则最远的两个站点之间的距离至少需要( )。 A.增加1 60m B.增加80m C.减少60m D.减少80m

计算机网络大作业

计算机网络设计报告 2011年秋季学期 计算机网络设计作业题目

题目一: 设计一个宿舍局域网方案,构建一个多网段的互联网络,使得宿舍之间可以通过该局域网进行网络互联和通信。要求每个宿舍内使用一个局域网,宿舍之间采用路由器进行相连。要求: 1.每个局域网网段地址可以自行选取,但是要求在每个宿舍的局域 网络中网络主机只能接入到8台以内; 2.交换机的选择与连接,采用的交换机的型号以及交换机与主机和 路由器的连接方式; 3.宿舍间的路由器可以采用TP-Link或者T-Link的路由器设备,也 可以采用多网卡主机构建路由器的方案,要求给出路由器接口IP 的设置。 4.给出多网段互联网络的网络拓扑图; 5.按照5层网络体系结构给出物理层、数据链路层和网络层的设置 方法。比如物理层说明网线与RJ45 水晶头的连线方式;数据链路层说明主机采用的网卡型号;网络层说明主机和路由器的IP地址的设置、子网掩码的设计、缺省网关的设置等; 6.在主机上设置一个共享文件夹,可以让网络上的其他主机进行共 享访问。 一.物理设备: 计算机:PC1~8(宿舍1),PC9~16(宿舍2);交换机:D-Link DES-1024D:SW1,SW2;路由器:TP-LINK TL-R410+:Router1;连接线:直通线×20,交叉线×1。 二.链接方式和拓扑图: PC1~8分别用直通线将以太网口(RJ45)与SW1的8个(FastEthernet)F0/0~F0/7端口用直通线相连,PC2~16同样地与SW2相连。而SW1,SW2的

最后一F0/15口分别用直通线与Router1的F0/0,F0/1相连。最后Router1的S0/0口用交叉线与外网相连。 拓扑图: 三.物理层: 双绞线是由两根绝缘金属线互相缠绕而成,这样的一对线作为一条通信线路,由四对双绞线构成双绞线电缆。双绞线点到点的通信距离一般不能超过100m。 目前,计算机网络上使用的双绞线按其传输速率分为三类线、五类线、六类线、七类线,传输速率在10Mbps到600Mbps之间,双绞线电缆的连接器一般为RJ-45。 568A的排线顺序从左到右依次为:白绿、绿、白橙、蓝、白蓝、橙、白棕、棕。 568B则为:白橙、橙、白绿、蓝、白蓝、绿、白棕、棕。 交叉线是指:一端是568A标准,另一端是568B标准的双绞线。 直通线则指:两端都是568A或都是568B标准的双绞线。 不同一层设备相连用直通线。如:计算机(包括服务器和工作站)与交换机

《计算机网络》第一章 作业参考答案

第一章作业参考答案 1-02试简述分组交换的要点。 答:分组交换最主要的特点是采用存储转发技术。 通常把要发送的整块数据称为一个报文。在发送报文之前,先把较长的报文划分成一个个更小的等长数据段,在每一个数据段前面添加首部构成分组,每一个分组的首部都含有地址等控制信息。 因特网的核心部分是由许多网络和把它们互连起来的路由器组成,而主机处在因特网的边缘部分。主机是为用户进行信息处理的,并且可以和其他主机通过网络交换信息。路由器是用来转发分组的,即进行分组交换。路由器每收到一个分组,先暂时存储,再检查其首部,查找转发表,按照首部中的目的地址,找到合适的接口转发出去,把分组转交给下一个路由器。这样一步步地经过若干个路由器,以存储转发的方式,把分组交付最终目的主机。 各路由器之间必须经常交换彼此掌握的路由信息,以便创建和维持在路由表中的转发表,使得转发表能够在整个网络拓扑发生变化时及时更新。 1-07小写和大些开头的英文名字internet和Internet在意思上有何重要区别? 答:以小写字母i开始的internet(互联网或互连网)是一个通用名词,它泛指由多个计算机网络互连而成的网络。在这些网络之间的通信协议(即通信规则)可以是任意的。 以大写字母I开始的Internet(因特网)则是一个专用名词,它指当前全球最大的、开放的、由众多网络相互连接而成的特定计算机网络,它采用TCP/IP 协议族作为通信的规则,其前身是美国的ARPANET。 1-08计算机网络都有哪些类别?各种类别的网络都有哪些特点? 答:按网络的作用范围划分: (1)广域网WAN,作用范围通常为几十到几千公里,也称为远程网,是Internet的核心部分。

计算机网络故障处理-期末的大作业

某某某某学院2010级期末大作业 计算机网络故障处理 院(系)名称11111111111 专业名称计算机系统维护 学生姓名1111111 学号1111111 指导教师111111111 完成时间1111年11月11日

目录 网络设备故障 .............................................................................................. - 2 - 一、传输介质故障.........................................................................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网卡故障 ......................... 错误!未定义书签。网络常见故障诊断............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线路连接故障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网络设置问题......................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无法正常拨号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上网频繁掉线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五、无法登录路由器管理页面............ 错误!未定义书签。总结........................ 错误!未定义书签。

网络设备故障 在局域网中发生故障硬件设备主要有:双绞线、网卡、Modem、集线器、交换机、服务器等。从发生故障的对象来看,主要包括传输介质故障、网卡故障、Modem故障、交换机故障。 一、传输介质故障 局域网中使用的传输介质主要有双绞线和细缆,双绞线一般用于星型网络结构的布线,而细缆多用于总线型结构的布线。 (1)案例选编1网卡灯亮却不能上网 ①故障现象 某局域网内的一台计算机无法连接局域网,经检查确认网卡指示灯亮且网卡驱动程序安装正确。另外网卡与任何系统设备均没有冲突,且正确安装了网络协议(能Ping通本机IP地址)。 ②故障分析与处理 从故障现象来看,网卡驱动程序和网络协议安装不存在问题,且网卡的指示灯表现正常,因此可以判断故障原因可能出在网线上。 因为网卡指示灯亮并不能表明网络连接没有问题,例如100Base-TX网络使用1、2、3、6两对线进行数据传输,即使其中一条线断开后网卡指示灯仍然亮着,但是网络却不能正常通信。 用于跳线的双绞线,由于经常插拔而导致有些水晶头中的线对脱落,从而引发接触不良。有时需要多次插拔跳线才能实现网络连接,且在网络使用过程中经常出现网络中断的情况。建议使用网线测试仪检查故障计算机的网线。 如果网线不好建议重新压制水晶头。剥线时双绞线的裸露部分大约为14mm左右,这个长度正好刚刚能将各导线插入到各自的线槽。如果该段留得过长,则会由于水晶头不能压住外层绝缘皮而导致双绞线脱落,并且会因为线对不再互绞而增加信号串扰。 如果网线正常则尝试能否Ping通其他计算机。如果不能Ping通可更换集线设备端口再试验,仍然不通时可更换网卡。 (2)案例选编2 RJ-45针脚顺序判断错误导致压线故障 ①故障现象 在按照T568B标准制作一条直通线并进行测试时,网线测试仪上的指示灯显示线序错误。 ②故障分析与处理

《计算机网络》作业及答案

《计算机网络》作业 一、填空题 1.光纤通讯中,按使用波长区的不同可分光纤通讯方式和光纤通讯方式。单模,多模 2.网络互连设备按照它们执行协议和功能转换的不同,可以分为中继器、网桥、路由器和网关,其中只负责数据链路层,而专门用于高层协议的转换。网桥,网关 3 4 5 6.ISDN 7 8.Internet中的URL是指,IP地址187.168.9.254的网络号是。 9.在OSI 10 11.ISDN 12(FSK) 13 14 15.Internet中的SNMP PPP 16 17 18.ISP是专业从事于Interne 19.当数据报在物理网络中进行传输时,IP 20.局域网协议把OSI的数据链路层分为MAC子层和 21 22.根据ASN.1的编码规则,Integer 48的编码是 23.ARP 24 25 二、选择题 1.在计算机网络中,互相连接的结点之间赖以互相通信和交换数据的基础是 B 。 A.网络语言 B.网络协议 C.网络接口 D.网络标准 2.想要组成一个网络,对于服务器的要求,正确的说法是 D 。 A.必须有服务器 B.可有可无 C.不需要服务器 D.根据网络类型的要求而定 3.计算机网络通信采用同步和异步两种方式,但传送效率最高的是 A 。 A.同步方式 B.异步方式 C.同步与异步方式传送效率相同 D.无法比较 4.电缆可以按照其物理结构类型分类,目前计算机网络使用最普遍的电缆类型有同轴电缆、双绞线和 C 。 A.电话线 B.输电线 C.光纤 D.天线 5.关于OSI参考模型陈述正确的是 B 。

A.每层之间相互直接通讯 B.物理层直接传输数据 C.数据总是由应用层传输到物理层 D.数据总是由物理层传输到应用层 6.在TCP/IP协议集中, B 协议是每个应用程序必须使用的。 A.TCP(传输控制协议) B.IP(Internet协议) C.UDP(用户数据报协议) D.ARP(地址解析协议) 7.Ethernet LAN采用的媒体访问控制方法为 D 。 A.CSMA B.CSMA/CA C.CDMA D.CSMA/CD 8.ISDN的基速接口提供了 B 。 A.1B+D B.2B+D C.23B+D D.64B+D 9.网络协议主要要素为 C A.数据格式、编码、信号电平 B.数据格式、控制信息、速度匹配 C.语法、语义、同步 D.编码、控制信息、同步 10.SNMP是 D 协议的一部分,用来监视和检修网络的运行情况。 A.IPX/SPX B.TCP C.UDP D.TCP/IP 11.下面不属于网络拓朴结构的是 C 。 A.星形结构 B.总线结构 C.层次结构 D.网状结构 12.两台计算机利用电话线传输数据信号,其必备的设备是 C 。 A.网卡 B.中继器 C.调制解调器 D.同轴电缆 13.通过改变载波信号的相位值来表示数字信号1、0的方法叫 B 。 A.ASK B.PSK C.FSK D.ATM 14.关于以太网网卡地址的说法正确的是 A 。 A.在世界范围内唯一 B.在世界范围内不唯一 C.在一定范围内唯一 D.在一定范围内不唯一 15.物理层采用 D 手段来实现物理连接。 A.物理设备 B.物理媒体 C.传输差错控制 D.物理层协议规定的四种特性16.PCM调制中T1链路的标准速率是 A 。 A.1.544M B.3.096M C.2.048M D.8000K 17.在ATM网络中,ATM结点 A 。 A.只做信头的CRC校验,不做差错控制 B.不做信头的CRC校验,不做差错控制 C.既做信头的CRC校验,也做差错控制 D.不做信头的CRC校验,只做差错控制18.TCP/IP应用程序中 C 用于测试网络中主机是否可达。 A.FTP B.TFTP C.PING D.REXEC 19.一座大楼内的一个计算机网络系统,属于 B A.PAN https://www.360docs.net/doc/4917189508.html,N C.MAN D.WAN 20.计算机网络中可以共享的资源包括 A A.硬件、软件、数据、通信信道 B.主机、外设、软件、通信信道 C.硬件、程序、数据、通信信道 D.主机、程序、数据、通信信道 21.在OSI七层结构模型中,处于数据链路层与运输层之间的是 B A.物理层 B.网络层 C.会话层 D.表示层

计算机网络第一章 作业及答案

计算机网络――第一章习题及答案 一. 名词解释 1. ______A 广域网 2. ___D___ 城域网 3. _____C_ 局域网 4. B______ 通信子网 5. _____E_ ARPAnet 6. ______ H计算机网络 7. ___G___ 分布式系统8. ___F___ 公用数据网 广域网A. 覆盖范围从几十公里到几千公里,可以将一个国家、地区或横跨几个洲的计算机和网络互连起来的网络。 通信子网B. 有各种通信控制处理机、通信线路与其它通信设备组成,负责全网的通信处理任务。 局域网C. 用于有限地理范围(例如一幢大楼),将各种计算机、外设互连起来的网络。 城域网D. 可以满足几十公里范围内的大量企业、机关、公司的多个局域网互连的需要,并能实现大量用户与数据、语音、图像等多种信息传输的网络。 ARPAnet E. 对Internet的形成与发展起到奠基作用的计算机网络。 公用数据网F. 由邮电部门或通信公司统一组建与管理,向社会用户提供数据通信服务的网络。 分布式系统G. 存在着一个能为用户自动管理资源的网络操作系统,有它来自动调用完成用户任务所需的资源,整个网络系统对用户来说就像是一个大的计算机系统一样。 计算机网络H. 以能够相互共享资源的方式互连起来的自治计算机系统的集合。 二. 单项选择 1.随着微型计算机的广泛应用,大量的微型计算机是通过局域网连入广域网,而局域网域广域网的互连是通过 ___B____ 实现的。 A. 通信子网 B. 路由器 C. 城域网 D. 电话交换网 2.网络是分布在不同地理位置的多个独立的 ____D___ 的集合。 A. 局域网系统 B. 多协议路由器 C. 操作系统 D. 自治计算机 3.电信业一般认为宽带骨干网的数据传输速率达到 C。 A. 10Mb/s B. 100Mb/s C. 2Gb/s D. 10Gb/s 4.计算机网络拓扑是通过网中节点与通信线路之间的几何关系表示网络结构,它反映出网络中各实体间的 ____A___ 。 A. 结构关系 B. 主从关系 C. 接口关系 D. 层次关系 5.建设宽带网络的两个关键技术是骨干网技术和 B_______ 。 A. Internet技术 B. 接入网技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