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建设史

城市建设史
城市建设史

1、中国城市产生的条件?生产力的发展;私有制阶级的出现;精神的发展;战争;夯筑技术。

2、中国城市形成的评判标准?一定规模(前提)一定的永久性大型建筑(实质)一定的手工生产场所和交换贸易场所或提供用于交换贸易的实物见证(实质)一定的城市基础设施(基础和保障)比较密

集的居民居址(基础和保障)。

3、简述西周的城市规划建设制度在《周礼.考工记》

(1)“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市朝一夫。”

4、西汉长安城市区域规划特点?区域规划:“三辅”-京城、陵邑、郊县;“八水”是三辅地区运输的命脉。特点:1、实体性城市组(功能侧重对经济作用)。2、革新了区域宏观规划。3、从区域层级的功能分区

6、阐述宋代平江城的平面布局特征,《平江图》价值?

城市平面为南北较长、东西较短,呈长方形,平江府城有大城和子城,城墙略有屈曲,方位南北略偏东数度。城墙外有宽阔的护城河,城门旁都有水城门。城市道路成方格形,主要道路成井字或丁字形相交。城内河道和街道一样都是南北、东西的直线,东西向有四条较大的河道,人们称为“三横四直”。城市总平面以子城为中心,子城系平江衙署所在地,呈长方形,四周围以城墙。子城内主要建筑布置在一条偏于东侧

的南北轴线上府署衙署在轴线南侧。

《平江图》是我国最早、最详细准确的城市平面图,在世界上也是较早的作品,正确的反应了当时中国城市的面貌并围我们提供了研究古代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的重要依据,更是研究古代城市建设和建筑历

史方面的珍贵资料。

7、元大都规划的特点?1)把宫殿建筑群的布置和自然景物,把地上建筑和地下建筑,把北京的气候特点和街巷的划分紧密地结合起来。2)继续发展了唐宋以来中国古代城市规划的优秀传统手法-三套方城、宫城居中、中轴对称的布局。3)有一个明显地向封建社会前期城市传统的儒家礼制观念和风格复归的举动。

4)宋代开始崩溃的坊、市制度进一步完善。

8、古代风水说中,简述风水有关人居环境模式的构成的四大要素?龙:即山脉。

作用:以山作为城市的依靠及“气脉”象征,能给居住者以心理上的安全感和精神上的凭藉;在空间景观上以秀峰层集的山脉衬托城市,使城市天际远景有悦目的收束,进而在视觉上成为城市外部空间统率者。

?砂:统指前后左右环抱城市的群山,并与城市后倚的“宋龙”呈隶从关系。

?水:风水认为:“风水之法,得水为上”。是水为血脉,能造就城市钟灵毓秀;水可分界空间,形成丰富的空间层次及和谐的环境围合;水体形象如流动、弯环、动静皆可予人悦情怡性的审美感和象征意义。

穴:是山脉或水脉的聚结处(结点)。

9、风水理想模式?1、宅、村、城最佳选址(靠山起伏,高低错落,曲曲如活,中心出脉,穴位突起,龙砂虎砂,重重环抱,外山外水,层层护卫的发福发贵之地)2、风水理想住宅的构成要素:a、土地平旷,众山环抱,呈慢坡、平整有利于建设、农业生产,慢坡有利于排水。b、山系:1、阻挡寒风2、良好的植被3、良好的防御系统4、良好的景观资源。c、水系:1、提供饮水、排水途径2、运输3、提供副业(养

殖)4、满足手工业、农业用水。3、风水理想模式的景观特征:1、封闭为何景观2、中轴对称景观3、富

于层次感的景观4、富于曲线美、动态美的景观。

10、简述为什么自然环境是中国古代城市选址的首重因素?——综述题

1)城市作为“人居环境”要求良好的外部自然条件。2)自然环境优越的古三河地区是中国最早的城市密集地区。a. 夏代都城游移于伊、洛、河、济地区。 b. 自然环境是商代都城频繁迁徙的重要考虑因素。

3) 富庶的关中地区是中国古代城市建设的又一个重心地区4 ) 春秋战国城市选址的环境意识。5 )“山

水相连,封闭内向”是中国古代城市理想的外部环境模式。6)自然环境陶冶影响深远。

11、影响中国古代城市建设的三种哲学思想体系?1体现礼制的思想体系:2、注重环境求实得思想体系3、

追求天人合一的思想体系(象天法地的思想)

12、象天法地思想在古代都城中的体现,

中国古代城市的营建大多体现着“象天法地”的原则。秦始皇建都咸阳,继承和发扬了“象天法地”的原则。“阿房宫为天极,渭水为天河(银河)阿房宫周围宫室为众星座。即以咸阳城为天极,通过复道,甬道联系周围270座宫室,形成众星拱极。西汉长安城的修筑以“象天法地”原则为指导,结合地理条件,“城南为南斗形,北为北斗形”另外,长安城中还开凿了昆明池,用以象征银河。隋唐长安城,因周易乾卦利用地形而建立城市布局,“法天象地”,为统一天下,长治久安的愿望,城池在规划中包揽天时、地利和人和的思想观念。唐都长安城根据天上星宿的位置,最为尊贵的紫微宫居于北天中央,它以北极为中枢,东、西两藩共有十五颗星环抱着它。紫微宫即有皇宫的意思,皇帝贵为天子,地上的君主和天上的星宿应该相对应,因此,只能把皇宫布置在北边中央位置。而且北边有渭河相倚,从防卫的角度看,也比较安全。

14、古埃及城市建设的成就。1在用地选择上,注意因地制宜。2最早运用功能分区的原则。3、最早运用棋盘式路网。4、出色进行了建筑群与城市景观设计

15、简要叙述雅典卫城布局特点?建筑群自由活泼,建筑安排顺应地势。总体而言,雅典卫城的建筑布局是以自由的与自然环境和谐相处为原则,既照顾到从卫城周围仰望它时的景观效果又照顾到人置身其中时

的动态视觉美。

16、古罗马城市建设的特点?1、不善于利用地形、强力改造地形。2、建筑规模大、城市规模大。

18、罗马共和时期和罗马帝国时期分别建设了哪些广场,这些广场有什么异同?

罗马共和时期:罗奴姆广场,凯撒广场

罗马帝国时期:奥古斯都广场、图拉真广场。

罗马共和国时期广场与帝国时期的异同:(1)罗马共和时期广场是城市社会经济政治的中心,罗马帝国时期广场是皇帝树碑立传的纪念地。(2)共和时期广场建筑连续形成不相协调,帝国时期通过柱廊得到统一。(4)共和时期广场组织较乱,帝国时期通过多个彼此垂直轴线组成一个整体。19、罗马营寨城及特点?罗马人在征战中建设了大量的军营,并由这些军营发展成为了营塞城。有固定的建设模式:方形的城墙,由四个城门方向修建十字交叉道路,交叉路口处建有广场和神庙。城市有两条互相垂直的大干道成十字交叉或十字式相交,在交点处是城市中心广场。城市路网为放个形。城市里有剧场、浴场等大型公共建筑。在主要道路起点和交叉处,常有壮丽的凯旋门。

在凯旋门之间很长的列柱街,形成及其雄伟的街景。

21、产业革命使城市建设面临着哪些新问题?1、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人口迅速增长,引起城市的畸形发展,市区地价昂贵,建筑拥挤,密度过高,居住条件恶化。2、大工业生产方式,引起了城市功能结构的变化,破坏了原来脱胎于封建城市的那种以家庭为经济中心的城市结构。3、大工业刺激了商品经济的发展。4、城市盲目扩展,布局混乱,形成大量的、紊乱的人流货流,造成车辆剧增和交通阻塞。5、城市各种公用设施提供远比封建社会高得多的城市物质生活条件。大量污水,废弃、垃圾污染了城市环境。6、城市中建筑紊乱,城市设计缺乏整体环境的考虑,建筑艺术衰退。城市景观质量下降。

22、西方近代城市规划中,戛涅(T.Garnier)的工业城市主张什么?法国青年建筑师戛涅对“工业城市”规划结构进行了研究,主张在既有的城市内部,强调通过工业居住之间严格的功能分区和便捷的交通组织,以满足城市大工业发展的需要,实际上奠定了现代城市空间布局规划功能分区理论基础。

25、1942—1944年大伦敦规划——综述题?

1942年由艾勃克龙比主持编制大伦敦规划,吸收了霍华德与盖迪斯等先驱规划思家们关于以城市周围的地域作为城市规划考虑范围的思想。在大伦敦规划中体现了盖迪斯首先提出的"组合城市"概念,并且在制定规划过程中遵循了盖迪斯所概括的方法,即"调查-分析-规划方案"。当时被纳入大伦敦地区的面积为6731平方公里,人口为1250万人。规划方案在距伦敦中心半径约为48公里的范围内,由内到外划分了四层地域圈,即内圈、近郊圈、绿带圈与外圈。大伦敦的规划结构为单中心同心圆封闭式系统,其交通组织采取放射路与同心环路直交的交通网。伦敦人均规划绿地面积大幅提高,重点绿化泰晤士河两岸。中心区改造重点在西区与河南岸,并对其作了详细规划。六十年代中期编制的大伦敦发展规划,试图改变1944年大伦敦规划中同心圆封闭布局模式,使城市沿着三条主要快速交通干线向外扩展,形成三条长廊地带,在长廊终端分别建设三座具有"反磁力吸引中心"作用的城市,以期在更大的地域范围内,解决伦敦及其周围地区经济、人口和城市的合理均衡发展问题。29、结合1942—1944年大伦敦规划和60年代中期、70年代早期大伦敦规划的内容论述卫星城建设及理论的发展和变化。——论述题

卫星城镇

1定义:在大城市外围建立的既有就业岗位又有完善的居住区和公共设施的城镇。

2卫星城虽然是独立的,但在行政管理、政治经济等方面与母城有着密切的联系,和母城以农田隔离,有

快速的交通联系,

3思想来源于霍华德田园城市,1919年首次称为卫星城市-韦林第二各田园城市

三代卫星城:一代——卧城

二代——半独立的卧城

三代——独立的卫星城

印度昌迪加尔城市规划的指导思想及优缺点?

一城市形象象征生物体的构思,构成了城市总图的特征。主脑为行政中心,设在城市顶端的山麓下。商业中心位于全城中央,象征城市的心脏。神经中枢位于主脑附近,为博物馆、图书馆等等,地处风景区。大

学位于城市西北侧,宛如右手。工业区位于东南侧,宛如左手。水电系统似血管神经、分布全城。大陆系统构成骨架。室内建筑像肌肉贴附。留作绿化用的间隙空地似肺部呼吸。优点:分区明确,交通组织合理。缺点:功能分区导致了社会分化,邻里单位的面积大体相近,脱离了印度国情,中心规模宏大,但构思和布局过于生硬机械,建筑之间距离过大,广场显得空旷单调,形成的建筑空间和环境不够亲切。

27、英国新城市运动的情况(三代新城)?

第一代新城(1946~1950)哈罗新城(伦敦卫星城)

第二代新城(1955~1966)—朗科恩新城

第三代新城(1967后)—密尔顿.凯恩斯新城

哈罗新城:较多的体现了霍华德的田园城市思想。规模较小、密度比较低;按邻里单位进行建设;功能分区比较严格;居住区、工业区等区分明确;道路网为环路和放射路组成。这一代新城在功能和形式等方面大体相似,都强调独立和平衡,但对经济考虑较少。后因长期经营,因人口发展不快,缺少丰富多彩的城市生活,且就业困难因而出现年轻人回流大城市的倾向。朗科恩新城:城市规划结构遵循线状原则,结合自然地形,与基地起伏的山脊浅谷复杂地形结合。主要工业均布置于城市边缘地形平坦的地段上。居住区不知在中间较高的丘陵上,并围绕中心公园布置。新城中心位于规划区的几何中心一个大城堡的高地上,俯瞰全城。特点:1、以8000人组成一个邻里单位。2、规划布局与城市交通组织紧密结合,采用限制小汽车,鼓励公共汽车的做法,以“8”字形道路骨架组织公共交通是经济有效的。3、工业除围绕居住区外围布置外,邻里单位内亦安排一定的工业用地,缩短居民上下班的距离。4、注意利用地形和自然条件,组织完善的绿化系统。重视古迹保护,修复城堡、教堂,以突出城市历史文化传统特色。密尔顿?凯恩斯新城:面积约8870公顷,大体是一个不规则的四方形,大部分地区地形起伏。特点:土地使用与交通紧密结合,无严格的功能分区。工业企业和其他企事业单位在市内采取分散布局的方式。2、活动中心布置在环境区域边缘。3、交通系统的高效率和经济性。4、突出景观效果。

28、分别说明勒.柯布西耶、霍华德、沙里宁,城市规划思想的特点?

勒.柯布西耶:反对空想社会主义与霍华德以来的城市分散注意思想,承认和面对大城市的现实,并不反对大城市和现代化的技术力量,主张用全新的规划和建筑方式改造城市。他的城市规划理论被称为“城市集中主义”规划观点主要有:1、认为传统城市,由于规模的增长和

市中心拥挤程度的加剧,已出现功能性的老朽。2、关于拥挤的问题可以用提高高密度来解决。3、主张调整城市内部的密度分布。4、他论证了新的城市布局形式可以容纳一个新型的、高效率的城市交通系统。霍华德:提出“城乡磁体”,企图使城市生活和乡村生活像磁体那样相互吸引、共同结合。这个城乡结合体称为田园城市。为控制城市规模、实现城乡结合,霍华德主张任何城市达到一定规模时,应该停止增长,其过量的部分应由临近的另一城市来接纳。若干田园城市围绕以中心城市,构成一个城市组群,用铁路和道路把城市群连接起来。沙里宁提出了有机疏散理论。建议有必要为西方近代衰退的城市找出一种改造的方法,使城市逐步恢复合理的秩序既符合人类工作与交往的要求,又不脱离自然,使人们居住在一个城市和乡村优点兼备的环境汇总。认为城市作为一个机体,是和生命有机体的内部秩序一致的,不能听其自然的凝成一大块,而要把城市的人口和工作岗位分散到可供合理发展的离开中心的地域上去。认为重工业不应该安排在中心城市的位置,轻工业也应疏散出去。这些腾出来的大面积用地硬用以开辟绿地。个人日常的

生活和工作可做集中布置,不经常的则作分散布置。

13、论述“礼制”思想对中国古代城市建设的影响及在城市建设中的反应。——综述题

建筑对礼制的象征系统。

礼制秩序的体现:形式(屋顶)

数字等级的象征(屋顶几重数道轨宽等)

色彩,黄色(黄帝得土得)青色(夏帝得木得)正色杂色

方位:居中,对称,北尊南卑、东尊西卑

4、汉长安、曹魏邺城、北魏洛阳、隋唐长安、北宋东京、明南京、北京城市布局特点——综述题或简答题。

汉长安:布局特点:a)宫殿、官署、市场、居民区置于同一大城内。b)规制附会《周礼·考工记》。c)宫殿

占据城市较大空间(占全城1\2)

曹魏邺城:城市平面呈矩形。城南三座城门,北两座城门,东、西各一座城门;城市中偏北有一条东西走向的干道,将城市分为南北两部分,北部为宫城,大殿位于城市中轴线正中;宫城东部为曹操起居及办公的场所,采用前朝后寝的格局;宫城以东是戚里,为王室贵族居住区,宫城以西为王室专用园林。干道南面为一般居住区,划分若干正方形坊里;城中有三个市,还有手工业作坊。分区更为明确,不像汉长安与

洛阳宫城与坊里相参,或为坊里所包

规划特征:1从权应变,富于创新,;2讲求实效,不事夸张;3结构严谨,格调新颖。

意义:1秩序性的建立,是我国传统城市空间结构发展史上第一座初具礼制风格的中期城市。 2和汉代城市各类功能要素相互混杂的局面相比,邺城实行严格的功能分区,实现了从无序向有序的转变。3参考了

营国制度,也考虑了实际需要。

邺城创造了尊卑有别的礼制风格和防卫严密的军事堡垒的有机结合,对中国传统城市空间结构的发展起到

了重要的转承作用。

北魏洛阳:多重城墙;轴线;“左祖右社,前朝后寝”的形制;采用封闭的里坊制;集中市制;道路方格形。

成就及其影响:礼制布局轴线和严整里坊体系已结合的较为成熟。标志着传统城市空间结构中礼制风格的

基本成熟

唐长安城:唐长安城分外廓城、皇城、宫城三部分;东西略长,南北略窄,左右对称的长方形面积84平方千米。全城建筑分三大部分:宫城、皇城和外廓城。宫城位于全城北廓中心,皇城在宫城之南,外廓城则以宫城、皇城为中心,向东西南三面展开;从城市的平面布局来看,规划者严格讲求左右对称,为突出北部中央宫城的地位,一组组高大雄伟的建筑物压在中轴线的北端,以其雄伟的气势来展现皇权的威严,之后随着不断增添新殿,才使这种格局有所变化。城市建设特点:1)方正的城市轮廓;2)多重城墙;3)整个城市布局严整、对称,宫城居中,对称布置,突出中轴线;4)左祖右社;5)采用棋盘式路网,且道路很宽;6)采用封闭的里坊制度和集中市制;7)城市有良好的绿化环境

北宋东京布局特点:三套方城,平面形状并不规则方正;城市干道系统以宫城为中心,正对城门,形成井字形方格网,其他一般道路和巷道也多呈方格形,也有部分丁字相交,在里城内有几条斜街;店铺密集的商业代替了严格管理的里坊和集中的市肆;城市居住区仍分坊,但无坊门和坊墙,是开放式的,多在沿街店铺和贵族府邸后面建院落式住宅;有完善的下水系统和良好的绿化环境。意义:它代表了中国古代城市的一次变革,北宋以前都是集中设市,但随着经济的发展,集中市制已不能满足要求,因此,出现了沿街布置的市场,这对以前封闭沿街居民区的格局是一种打破,是由封闭的里坊制向街巷的转变时期。

明南京:城市布局:明代南京包括宫城、皇城、应天府城和外郭城。皇城环绕在宫城之外,京城按山川、江湖地理形势因地制宜而建,城市建设特点:1、利用自然(江河、山川、丘陵)作为天然屏障,整个城市顺应自然自由布局,呈不规则形状。2、皇城、宫城布置完全继承了历代都城的规划又加以发展,皇城、宫城布局方正3、宫城居皇城中,依从左祖右社,前朝后寝。

明清北京:1、布局继承了历代都城规划的传统,左祖右社、前朝后寝、前朝后市、三重城墙等,体现了宗法礼制思想;2、城市布局艺术方面重点突出,主次分明,运用了强调中轴线的手法,形成宏伟壮丽的景象;

3、城内道路受皇城所隔,东西两侧交通联系不便;4城市商业分布广泛,且同类商业相对集中;5、居住区分布在皇城四周,以互通划分为长条形的居住地带,一般并列设置三进的四合院;6、城市水系统基本沿袭元大都,一般居民引用水多掘井取水,下水道系统为明代整修的砖砌工程;7、城内各类宗教建筑杂然并存。

5、唐长安和汉长安的比较?——综述题

(1)汉长安的修建事先并没有完整的规划,而是随着现代经济的发展逐步形成的。而唐长安规划布局上总

结了过去优良传统,按一定意图去建造,布局严整。

(2)汉长安由于是逐步形成的,功能分区不明显,形制不规整,宫殿与平民居住群相混杂。而唐长安规划者严格讲究左右对称,功能分区明确,宫城、皇城居中偏北,被外城三面包围,“官民不相参”的意图十分

明确。

(3)唐长安、汉长安的一半居住区是较为相似的,汉代称闾里,里四周有墙,每面有门,闾是里的内门。

里内设“弹室”,专管弹压平民。唐代实施坊里制。

(4)汉长安为了配合地形及现状,城平面呈不规则矩形。而唐长安为了体现王朝气象,规划的方方正正,

十字路网,很规整。

(5)汉长安由于地势较高所以吃水、用水较困难。隋唐长安在选址时充分考虑了这一点,将宫城皇城选在了地势较低之处,城市规划也考虑了水系和绿化。其水系较成系统,除供饮用外,在园林绿化上的意义也很大,水的良好条件,使唐长安的园林绿化水平远比汉长安高。

23、马塔(A.S.Matao)的带形城市主张什么?践:1882年在西班牙马德里外围建设了一个4.8公里长的带形城市,后于1892年又在马德里周围设计一条有轨交通路线,联系两个原有城镇,构成一个长58公里的马蹄状的带性城市。。

24、华盛顿放射性长廊?以现有的城市为中心,向外建设6条主要的放射交通线,即长廊地带。这些长廊宽6.4—9.6公里,长32—48公里。在长廊地带,隔一定距离,建一个居住或卫星镇,规模大小不等。在这些交通长廊内可安排500万居民。长廊与长廊之间的楔形地区,留作绿地和农业用地,其保留绿地为12.12万公顷。方案还包括以下几点内容:(1)更多的采用公共交通。(2)限制建设高速公路。(3)改建大部分地区。(4)限制市区人口增长(5)市区的就业机构应集中在市中心。

20、西欧中世纪良好景观的特点?1、利用制高点和自然景色。2、城市具有人的尺度的亲切感。3、建筑群具有美好的连续感、丰富感与活泼感、给人以美的享受。4、城市的环境视觉通过建筑物之间的相似与异同的明确分野而取得。5、城市弯曲街道既可挡冬季寒风、防夏日暴晒,又具有丰富多变的视觉效果。

外国城市建筑史 复习

16-17学年《外国城市发展史》复习纲要 第一讲古代世界的城市文明 基础知识点掌握 1.古埃及、两河流域、古印度典型城市的基本情况 简答题: 1.古埃及城市建设的主要成就 第二讲古代西方国家的城市文明 基础知识点掌握 1.希波丹姆规划模式基本内容 2. 维特鲁威《建筑十书》中的主要论述。 3.罗马共和和罗马帝国时期广场的典型代表 4.古罗马时期的城市建设特征 5. 罗马营寨城 图释题: 1.罗马帝国广场群 2.维特鲁威理想城市模式图 3.古希腊广场 简答题: 1.简述维特鲁威《建筑十书》中关于城市建设的主要论述。 2.希波丹姆规划模式 思考题: 1.绘图并分析罗马共和时期和帝国时期广场的异同点。 2.古希腊人对城市的定义是:城市是一个为着自由美好的生活而保持较小规模的社区,社区的规模和范围应当使其中的居民既有节制,又能自由地享受轻松的生活。城邦、公民与城市社区精神。希腊——罗马 第三讲中世纪西方国家的城市 基础知识点掌握 1.中世纪城市的主要构成要素。 2.中世纪西欧城市的主要起源类型。 3. 中世纪西欧城市广场的形态类型及代表。 4.贝纳沃洛归纳的中世纪城市特色, 图释题:

1.佛罗伦萨教堂广场与西格诺利亚广场 2.坎坡广场 思考题: 1.分析欧洲中世纪的城市良好的城市空间特色形成的原因。 第四讲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的城市 基础知识点掌握 1.文艺复兴时期用理性原则考虑城市规划设计的第一人。 2. 文艺复兴时期第一个用文艺复兴思想设计出城市蓝图(斯福尔津达)的人。 3. 文艺复兴时期威尼斯王国的帕尔马诺瓦的设计师。 4.阿尔伯蒂“理想城市”规划模式特征。 5.文艺复兴建造或扩建的城市的典型特征。 6.文艺复兴时期城市建设的特征。 7.巴洛克的城市规划特征。 8. 巴洛克的城市设计思想的深远影响,城市。 9.巴洛克时期罗马改建规划的设计师。 10.绝对君权时期的广场典型案例。 11.绝对君权时期城市建设的典范。 图释题: 1.费拉锐特的理想城市 2.斯卡莫齐的理想城市 3.罗马市政广场 4.圣彼得广场 5.圣马可广场 6.协和广场 7.波波洛广场 简答题: 1.简述文艺复兴时期的城市建设特点。 2.简述凡尔赛宫的规划设计特征。 思考题: 1.巴洛克的城市规划思想的特征,并谈谈你的认识。 第五讲近代西方的工业化与城市发展 基础知识点掌握 1.工业革命后,各国政府采取消除城市环境卫生弊端的措施、法令。 2. 拿破仑第三时期巴黎改建计划的规划师。

中国城市建设史复习题

中国城市建设史复习题 (课程代码252365) 一、选择 1.人类社会的第一次大分工,标志着( A )。 A.农业从畜牧业中分离出来 B.畜牧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 C.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 D.商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 2.人类社会的第二次大分工标志着城市出现,分工主要是指( D )。 A.农业从畜牧业中分离出来 B.畜牧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 C.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 D.商业、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 3.我国可以确定位置的最早都城址是( A )。 A.殷墟遗址 B.郑州商城 C.西亳 D.陕西半坡村 4.中国最早的宫城遗址是( C )。 A.阿房宫 B.长乐宫 C.二里头 D.明光宫 5.世界上最早的城市是( B )。 A.卡洪城 B.孟菲斯 C.阿玛纳城 D.乌尔城 6.我国最早的建制镇出现在( B )时期。 A.秦汉 B.北魏 C.隋唐 D.宋元 7.秦都的外围规划遵循( D )思想。 A.筑城以卫君,造郭以守民 B.《周礼》的礼制建城思想 C.《管子》的生态建城思想 D.象天法地的规划思想 8.西汉长安的建城过程依次为( C )。 A.长乐宫 - 建章宫 - 未央宫、北宫 - 桂宫和明光宫 B.未央宫、北宫 - 长乐宫 - 建章宫 - 桂宫和明光宫 C.长乐宫 - 未央宫、北宫 - 建章宫 - 桂宫和明光宫 D.桂宫、明光宫 - 长乐宫 - 建章宫 - 未央宫、北宫 9.隋唐时期的“扬一益二”是指( A )。 A.扬州和成都 B.扬州和杭州 C.扬州和苏州 D.扬州和淮安 10.隋唐时期的四大航运城市是指( B )。 A.泉州、广州、杭州、扬州 B.杭州、扬州、淮安、苏州 C.泉州、广州、淮安、苏州 D.泉州、扬州、淮安、苏州 11.中国最早使用三合土夯筑而成的城市是( C ),城墙呈白色,有马面,城防牢固。 A.高昌城 B.交河城 C.统万城 D.渤海上京龙泉府 12.皇城朝向为正南北向,并与城市道路朝向形成一定夹角的明代城市是( B )。

广州城市发展进程与特点

目录 一、广州城市发展的历史回顾3 二、广州城市发展现状4 三、广州城市发展问题与对策及建议4 四、对广州城市发展的思考6 参考文献6

浅析广州城市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城规121 成婷婷 4125 摘要:广州作为我国改革开放最早、经济发展速度最快的城市之一,城市化水 平不断提高,城市发展过程中存在一定问题,本文回顾广州城市发展历史,通过探索广州城市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研究解决问题的相关对策并提出相关建议,对城市发展做出更全面的思考。 关键词:城市发展存在问题原因对策与建议广州 改革开放尤其是新世纪以来,广州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目前,广州城市化率已达%,按照世界城市化发展阶段理论,广州已经进入城市化发展的第三阶段(城市化率超过70%)即完善提升阶段。然而,城市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矛盾日益突出,城市可持续发展面临诸多挑战等,应对这些困难和挑战,均要求广州要走新型城市化道路。深入分析广州城市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探索解决对策,对未来的城市发展做出合理思考是探索新型城市化道路的重要途径。 一、广州城市发展的历史回顾 1、广州城市发展第一次升级:南越国建立 赵佗为古南越国第一任帝王,时任龙川县令。龙川古城经过赵佗的治理,一直以来成为粤东北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而南越国是岭南第一个封建割据政权,推行郡县制,推广铁器和农耕,发展海上交通贸易,促进了汉族和南越国各个民族之间的相互融合,并使汉文化和汉字得以传入岭南地区,改变了岭南落后的文化状况。 2、广州城市发展第二次升级:一口通商 十三行是清政府指定专营对外贸易的垄断机构,又叫“洋行”或“洋货行”,旧址在今广州文化公园、十三行路一带。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清政府一道圣旨,广州成为全国惟一海上对外贸易口岸,史称“一口通商”。从此,随着十三行进出口的贸易额节节增长,广州成为清代对外贸易中心。 3、广州城市发展第三次升级:改革开放 30年前,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拉开了我国改革开放的序幕,广州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地,在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高扬改革的旗帜,创造性地贯彻落实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团结进取,奋力拼搏,开创了广州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新局面。 4、广州城市发展第四次升级:亚运会 第16届亚运会将于2010年11月12日至27日在中国广州进行,亚运使中国与世界强国更加的接近,将加速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中外城市史与规划史复习提纲

《中外城市建设史与发展史》 西?部分 绪论 ?了解城市发展史与规划史的学习意义。 ?了解城市发展史与规划史的研究?法。 ?了解如何进?中西?城市的发展?较? ?、古代世界的城市?明(两河流域、古埃及、古爱琴海) ?了解古埃及城市布局与其宗教信仰的关系 ?了解卡洪城的主要特点 ?了解古埃及城市建设的主要成就和影响 ?、古代西?国家的城市?明(古希腊+古罗马) ?了解古希腊的?化与历史发展 ?掌握雅典卫城的基本特征 ?掌握希波丹姆规划型式与?列都城的布局特征 ?掌握罗马营寨城的基本特征 ?掌握罗马共和时期古罗马城的特征 三、中世纪西?城市?明 ?了解欧洲中世纪城市的类型划分与构成要素 ?掌握欧洲中世纪城市的特征:城市形态、中?、路?、景观等。 ?了解典型中世纪城市的特征:城市性质、布局特征、城市中?、形态特征等。 四、?艺复兴与绝对君权时期的城市?明 ?了解?艺复兴时期城市相?中世纪发?的主要变化 ?了解?艺复兴时期理想城市的主要特征 ?掌握绝对君权时期巴黎改建内容、?的与影响 ?了解“古典主义”及其艺术特征 ?了解绝对君权时期城市建设的基本特征 五、近代西??业化与城市发展 ?掌握近代城市的特点 ?掌握现代城市规划与古代城市规划的区别(关注点、规划内容与?法、城市发展管理等) ?了解现代城市规划产?的现实需求、思想基础、技术基础、?法与实践基础。 ?掌握?园城市的主要内容与规划实践影响 ?了解现代城市规划的早期探索(带形城市、?业城市、城市形态研究的背景、规划内容、规划实践及其影响)

?了解格迪斯的规划思想特征 ?掌握城市集中主义、城市分散主义的规划思想 ?掌握柯布西耶的光明城市理论、蕴含的规划思想及其影响 ?了解昌迪加尔、巴西利亚规划的规划内容、规划思想与后效评价 ?掌握赖特?亩城市理论、蕴含的规划思想及其影响 ?掌握沙?宁的有机疏散理论及其影响 六、现代西?城市 ?了解20世纪西?城市发展的简要历程 ?掌握?伦敦规划的形成背景、规划内容、实施评价、规划思想与主要影响 ?掌握卫星城、新城的概念 ?掌握英国三代新城建设的特征与实施效果 ?掌握英国、法国新城建设特征上的差异 ?了解德国战后重建的类型与内容 ?了解瑞典三代新城建设的特征与实施效果 ?掌握哥本哈根规划的形成背景、规划内容、实施评价、规划思想与主要影响 ?掌握《雅典宪章》、《马丘?丘》宪章的内容区别及其反映出的西?现代城市规划的转型与变化特征 ?掌握?较现代城市规划与后现代城市规划 ?掌握全球化、全球城市的概念与特征 ?掌握西??都市区规划的基本特征 ?掌握兰斯塔德的空间特征与规划经验 七、美国城市发展过程 ?了解美国城市发展的简要历程 ?了解美国公园运动、城市美化运动的背景、内容、意义与影响 ?掌握邻?单位、雷德朋的概念以及规划原则 ?了解美国郊区化的发展过程 ?掌握美国城市更新运动的简要过程与批判反思,及其与中国城市更新的对?。 ?掌握城市更新、城市复兴、?都市区、?城市带、巨型城市区的概念 ?掌握城市蔓延的特征、弊端以及规划应对 ?掌握郊区化、城市蔓延、增长管理、精明增长、新城市主义、新区域主义、TOD/ TND的概念 中国部分 1、掌握《周礼考?记》背景、内容及其影响; 2、掌握曹魏邺城的布局特征及其对古代中国城市规划的影响; 3、了解古代南京城市规划布局的特征、城市发展的演变过程与动?机制;

城市建设史考试题

中国城市建设史复习题 一、填空、选择、判断: 1、原始的居住形式:穴居、巢居、半穴居、地面建筑等。穴居巢居时间长,后逐渐发展成半穴居及地面建筑。 2、伴随着人类社会的第一次社会大分工,即农业从畜牧业中分离出来,农业的出现形成了固定居民点。 3、人类的第二次社会大分工,即商业、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使社会出现了专门从事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阶层,产生了私有制和阶级。 4、城市本身的含义就包括城与市双重意义:城是一种防御性的构筑物;市是交换的场所。因此城市的出现应该具有商品经济以及防御功能的双重特征。 5、城市是伴随着私有制和阶级产生的。不规则城市代表:港口城市泉州,南京。 6、在原始村落后期,就已由于生产及生活的需要而产生简单的分区,一般分为居住区、墓葬区、烧制瓷器的陶窑区等。 7、商城(郑州):是我国目前发现的最早的城市遗址。郑州商城包括城外郊区在内总面积达 25 平方公里的古代大城。城市平面近似方形。城墙为夯土墙,又厚又高。城市内外有宫殿、居民住宅区、制骨、制陶、铸铁等手工业作坊、农民居民点及墓葬区。发现商城住宅,墙体为版筑。 8、周代的周原城位于陕西省关中平原的西部。西周的都城为丰京和镐京,位于陕西的西安。周代的都城:公元前11世纪后半叶,周文王从周原迁都丰京及镐京。 9、井田的基本单位“夫”:即一农夫所受之一百亩耕地,被用来作为城市规划用地的基本单位。 10、商是第二个奴隶制王朝,统治600余年。殷商时代已出现考古证实的城市。城市中集中着为奴隶主服务的各种手工业和商业,如青铜器、骨器、陶器等。周代的都城是丰京,镐京和后来建立的王城、成周,这时已有按一定规划建设的城市。 11、都城一般都有城与廓之分:有的相重,如齐临淄;有的内外两重,如鲁国都城;有的并列,如燕下都与赵邯郸。城为贵族王宫,廓为一般市民住宅,城中一般都有王宫,修筑在人工夯筑的高台上,目的是防卫及显示其威严。 12、唐代国内最大的三个商业城市:南方海港广州(番禺)、长江与运河交会处的扬州(江都、广陵)、运河至黄河的转运中心汴州(开封)。 13、古代最大的港口城市:①广州——羊城、楚庭、仙城,我国对外通商最早的古城。②泉州:城市平面是不规则形的,其港湾上的后渚港是当时最大的港口。③明州(宁波)。 14、辽金地区的城市:(P103) ①辽:上京--内蒙;中京--内蒙;南京--现北京。②金上京--黑龙江;中都--现北京。③元:上都—内蒙;大都—北京。④西夏:黑城—内蒙。 15、明清时期地区封建性统治中心城市(P143):成都城:“天府之国”、茶馆最多。 16、明代军事防卫城市:(P153)①外三关:偏关、宁武、雁门②内三关:居庸、倒马、紫荆③“九边重镇”:辽东、蓟州、宣化、大同、山西、延绥(驻榆林)、甘肃、宁夏、固原④山海关:“天下第一关”;嘉峪关:“天下第一雄关”。 17、近代的中西部城市:①抗战时内地城市:1)内迁工业集中的城市:武汉、长沙、重庆、衡阳。2)交通发展引起变化城市:宝鸡。3)开采战略物资发展的城市:玉门。②革命根据地城市:红色故都瑞金,革命圣地延安。 18、“江南六镇”:苏州辖下的周庄、同里、甪(lu)直和浙江的乌镇(嘉兴)、西塘(嘉兴)、南浔(湖州)6镇。 19、旧城市的不同变化类型:①产生局部变化的封建城市:北京、南京、广州②开设“商埠”、“铁路附属地”而引起变化的城市:济南、沈阳、重庆、苏州③传统商业城市衰落:江苏淮阴、上海的嘉定。 20、变化中的传统城市--北京的四个表现方面:①教会建筑群与使馆区的出现②城市功能与结构的变化③封建帝王禁地的开放及新类型建筑的出现④近代市政工程及公用设施的出现。 21、1989年12月26日,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1990年4月1日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于2007年10

《外国城市建设史》中外全套

《外国城市建设史》课程讲稿 第一篇最初的城市---奴隶制社会的城市 第二章古埃及的城市 第一节古埃及社会背景 一自然条件 二历史分期 分为四个时期:古王国时期(公元前3200—bc2400年) 中王国时期(公元前2400—bc1580年) 新王国时期(公元前1580—bc1150年) 晚期(公元前1150—bc30年) 三宗教哲学 埃及的奴隶制直接从氏族贵族演化而来。国家机器特别横暴,形成厂中央集权的皇帝专制制度。有很发达的宗教为这种政权服务,并实行政教合一,国王为“法老”。 认为人在现实世界是极为短暂的,而人死后,灵魂是永生的,要在千年之后复活,死后的世界是永存的。 四其他 发展几何学、测量学,创造了起重运输机械,并学会了组织几万人的劳动协作。天文学、历法、数学、医学、美术、文学等均达到教成的水平。这些成就对城市和建筑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第二节古埃及城市概况 一孟菲斯古城 1孟菲斯 古王国第一王朝的首都 ●白色城墙 ●法老金字塔、神庙等建于城外远离城市的沙漠边缘 ●第三朝裘萨的墓地与城并驾,有建筑师的参入 ●死者之城比生者之城永恒 2伊套城 十二王朝的首都 ●城墙与城壕 二卡洪城 建设时间:12王朝,公元前2000多年 长方形,380x260米 城市职能:一是认为维修金字塔而建,一是认为通往绿洲的交通要道 城市功能分区:奴隶居住区、贵族区、商人及手工业者等中产阶级住区 城市防御设施:砖城墙,城内分区死墙 城市交通路网:棋盘式,奴隶居住区的主路8—9米宽 城市中心:有神庙,城东有集市 阶级差异---占据城区的风向优劣区位,建筑密度大小 产生原因—建金字塔/开发绿洲 三第比斯城 生者与死者之城---古埃及中王国与新王国时期(BC1085--2040)(鲁克索与卡纳克神庙已经建在城中,死者之城与生者之城不再离的太远) 死者之城规模不亚于生者之城,重视,同时也促进生者之城的繁荣生存。与金字塔不同,出现山陵崖墓。

《中国城市建设史》复习资料

《中国城市建设史》复习资料 古代史篇(1—8章) 第一章 1、原始的居住形式有穴居、巢居、半穴居、地面建筑等。(P2) 2、中国城市产生的时间:原始社会解体并向奴隶社会过渡的时期产生的。城市是伴随着私有制和阶级而产生的。(P7) 第二章 1、名词解释: 邑与都:邑并不仅是城市,而是泛指所有的居名点,都市奴隶主的驻地。 邑与市:并不是所有的邑都有市。 “市”与“井”:常常联系在一起,常称“市井”,因为市一定是在居名点中,即在邑中,而居名点中必然有井。 城与国:国与城的意义相同,城市防御性的构筑物。 城与廓(kuo):廓比城大,或城在廓内,城廓均是防御性的。奴隶主贵族居城内,一般人民城外廓内。 城与市及城市:市指交易场所,城指防御城垣,有城的不一定全是市,市也不一定全有城墙,城与市的概念不同。即私有制及阶级产生后,需要用城垣保护私有财产,需要专门的固定的交易场所,从而从一般的居名点(邑)中分化出来。(P14) 2、翻译“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前朝后市,市朝一夫”。建筑师丈量土地及建筑城市。每边长九里,每边开三门,城内有九条直街、九条横街,每条宽度为车轨的9倍,可以并排走三辆车。王宫的左边是祖庙,右边是社稷坛,宫殿前面是群臣朝拜的地方,后面是市场。市场和朝拜处各方百步(边长一百步的正方形)。 3、周代建筑已广泛采用油漆,色彩也有等级规定,天子柱瓦用丹色,诸侯用黑色。(P15) 第五章三国至唐朝时期的城市 1、曹魏邺城的规划 (1)曹魏邺城复原想象图 P38 复原图特点: (2)总结:宫城有多个宫城变成单一宫城,且位于城北正中,中轴线纵贯全城呈对称布置,方格网状的道路系统和宫城与坊里“不复相参”的规整的坊里,这都说明儒家的礼制思想,从邺城开始在城市建设中的强化和运用。 2、隋唐长安的城市规划思想 P55 优点:(1)隋唐长安的规划,仍是继承了中国古代都城规划的传统,由于完全是新建,这种传统的布局方式表现得更为突出,而且有所发展。 (2)长安城平面方正,每面开三门,宫城居中,宫前左右有祖庙和社稷等,都是《周礼?考工记》上所列的王城制度。 缺点:城市规模、道路宽度、坊里面积都大得惊人,远超实际需要

2019届北京市海淀区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海淀区高三年级第一学期期末练习 历史 2019.1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48分) 本部分共32小题,每小题1.5分。共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4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 1920年5月1日,《新青年》纪念劳动节专刊出版。专刊发表了蔡元培“劳工神圣”的题词、李大钊的《“五一”运动史》和陈独秀的《上海厚生纱厂湖南女工问题》等文章。这一现象表明 A.中国共产党领导工人运动 B.知识分子开始关注劳工问题 C.五四运动取得了初步胜利 D.劳工和妇女的地位得到改善 2. 1923年11月,孙中山在广州发表演说:“吾等欲革命成功,要学俄国的方法组织及训练,方有成功的希望。…‘吾党欲求真正之成功……要靠党员的成功,不专靠军队的成功。”“从今以后,要以人民的心力为吾党力量,要用人民心力奋斗。”为实现上述主张,孙中山 A.全面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革命纲领 B.创立革命政党,推进民主革命 C.改组国民党,推动国共两党合作 D.组建广东国民政府,发动北伐 3.北伐战争中,共产党员叶挺领导的独立团英勇善战,先后攻克汀泗桥与贺胜桥,率先攻人武昌城,俘虏守敌1万余人,基本上歼灭了吴佩孚的主力,两湖战事胜利结束。这表明 A.国民革命在闽粤等省兴起 B.共产党开始掌握革命武装领导权 C.革命势力发展到长江流域 D.国共合作的统一战线进一步巩固 4.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依靠城市无产阶级取得了成功,但1927年中国共产党却将党的工作重点由城市转向农村,开辟了“工农武装割据”的道路。这体现了 A.农民阶级成为革命领导力量 B.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相结合 C.毛泽东的党内领导地位确立 D.中国共产党开始创建人民军队 5.右图为1935年5月7日《新民报》刊登的“华德牌”电灯泡广告。 这一广告反映了 A.近代生活方式得到了普及 B.国货畅销取代了外国商品 C.家电业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D.中国民众反侵略情绪高涨 6.右图是抗日战争时期正面战场的某次会战,关于 这次会战说法正确的是 A.粉碎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 B.八路军在会战中取得平型关大捷 C.中国军队取得了台儿庄战役胜利 D.会战之后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中外城市建设史1

一以下为古籍摘句,请用现代汉语解释其含义,并说出其出处 1、“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前朝后市。市朝一夫。”《周礼?考工记》都城九里见方,每边辟三门,纵横各九条道路,南北道路宽九条车轨,东面为祖庙,西面为社稷坛,前面是朝廷宫室,后面为市场与居民区,市与朝各百步见方。 2、经涂九轨,环涂七轨、野涂九轨《周礼?考工记》王城内大道宽九轨,环城大道宽七轨,郊外大道宽五轨;诸侯城内大道宽度是王城环城大道的宽度;其他“都”邑城内大道宽度是王城郊外大道宽度。 3、环涂以为诸侯经涂,野涂以为都经涂《周礼?考工记》诸侯城内大道宽度是王城环城大道的宽度;其他“都”邑城内大道宽度是王城郊外大道宽度。 4、高毋近阜而水用足,下毋近水而沟防省。《管子?度地篇》筑城向上不要靠近高地,就可以有充足的水源,向下不要靠近潮湿低洼的地方就可以省去排水的沟渠。 5、日中为市,召天下之民,聚会天下货物,各易而退,各得其所。《周易?系辞》中午的时候形成集市,让天下所有的人都来进行交易,这样能聚集天下的财物,交易后了就能离开,都能得到自己想要得到的东西。 6、筑城以卫君,造廓以守民《吴越春秋》一般古代的城市有内城和外城,郭指外城,也就是说建造内城是用来保卫君王的,外城是用来守护老百姓的。 二、名词解释 1、关厢城:随着商业与经济的发展,城乡物资交流日趋密切,在宋代以后于出城干道的附近形成的关厢地区,由于是自发形成,通常较为凌乱,有的发展为商业中心,又加修关城,另开城门,称为城市的一体。 2、马面:加强城市防御能力的一种措施,中国古代外城墙每隔一定距离设置的突出部分,便于组织防守侧射火力。 3、瓮城:中国古代为了加强防御,防止火药攻城,而于宋代前后设计出来的构筑物。在城门外又加一小套小城,前后城门均不对称,便于围歼入城的敌军。 4、蕃坊:官府集中建造房屋供外国人居住,并设判官一职,蕃长专门负责外侨管理和接待工作,蕃坊无明显界限,无任何防御设施,期间也有中国人居住,皆受中国行政当局的管理。 5、《平江图》:宋代平江府(苏州)的城市平面图,是南绍定二年(1229年)刻成的石碑,是我国最早的、最详细准确的城市平面图。这张宋代城市现状的实录,正确反映了当时中国城市的面貌,是研究古城市建设和建筑历史方面的珍贵资料。 6、金墉城:汉魏洛阳城北三座小城,各有墙垣,边界为一整组建筑,城垣宽厚坚实,地势险要,起防御作用,是洛阳城的军事要塞。 7、瓦子:是一种娱乐场所及各种杂技,游艺、茶楼、酒馆,附近还有妓院,位置一般多接近于闹市或城门处。 8、租界城市:所谓租界是帝国主义国家强迫中国在某些城市划出的供外侨“居住”和“经商”的一定区域,中国政府不得干预。它是帝国主义国家对我国进行各种侵略和罪恶活动的据点。 9、月城:

中外城建史复习要点

城与廓:都城一般都有城与廓之分:有的相重,如齐临淄;有的外两重,如鲁国都城;有的并列,如燕下都。城为贵族王宫,城中一般都有王宫,修筑在人工夯筑的高台上,目的是防卫及显示其威严。廓主要是工商业者、平民、农民居住的地方,以及商市的集中地。城是保护国君的。郭是看管人民的。也就是说,城是国君所住的地方,也称子城、城、厥城。郭是外城,人民住的地方。 城与市:城与市的概念不同,市指交易场所,城指防御城垣,有城的不一定全是市,市也不一定全有城墙。而且,城市的经济性质不同于农村居民点,城市代表这种居民点产生的时代,即私有制及阶级产生后,需要用城垣保护私有财产。同时也指这时商业、手工业与农业分开,而需要专门的固定的交易场所。 里坊制:春秋至汉,把全城分割为若干封闭的“里”作为居住区,商业与手工业则限制在一些定时开闭的“市”中。“里”和“市”都环以高墙,设里门与市门,由吏卒和市令管理,全城实行宵禁。 闾里制:汉代实行闾里制,25家为一闾,闾里的街道称闾巷,每个闾里用高墙将数十百家围在一个方正的院里。院里四面或两面有门,叫里门。门巷修直,闾里设里正管理,早晚定时启闭里门。 厢坊制:由于经济的发展,城镇人口增长迅速,而城市部用地不足,于是沿城门外道路形成新的发展带,起初这些发展带并无城垣,随后为了便于统治阶级的管理,便修筑城垣加以包围。特点:自发性建设 雅典卫城:希腊最杰出的古建筑群,是综合性的公共建筑,为宗教政治的中心地。1.雅典全盛时期的纪念碑。2.希腊战争后历经40年建造叫“卫城”实为圣地建筑群和平民公众活动地。 3.祭奠守护神——雅典娜女神。 4.陡峭山地建筑群、按行进路线视线来设计、建筑类型多样。 5.体现希腊民主政治的进步,平民对现实生活的讴歌、和城邦对自己力量的信心。 圣地建筑群:1.利用复杂的地形和自然景观,构成活泼多姿的建筑群空间构图。2.以神为构图中心。3.贵族寡头专政时期的产物。4.公众场所。 希波丹姆规划型式:希波战争前,希腊大多数城市都是自发形成,建设时没有统一的规划,路网不规则。战后重建时希波丹姆采用了一种几何形状的,以棋盘式路网为骨架的规划结构型式。他遵循古希腊哲理,探求几何和数的和谐,以取得秩序和美。城市建设的主要的形式为:1)几何形式,以棋盘路网为城市骨架2)两条垂直大街从城市中心通过,中心大街一侧布置中心广场,中心广场占1个或1个以上街坊。3)城市分为三个主要部分:圣地、公共建筑区、私宅地段。私宅地段划分为3种住区。 罗马营寨城: 公元前300年,罗马人几乎征服了全部地中海沿岸。在被征服的地方建造了大量的营地,把它作为城堡的模式,逐渐演变成了营寨城。它的形式主要为: 1)有方整的城墙,城市平面为正方形,朝向罗盘的基本方位 2)中央十字交叉道路通向方城的东西南北四门 3)在道路交叉处建神庙

中国城市建设史复习要点

●城市产生的过程; ●《周礼.考工记》城制描述及含义; ●理解殷周时代的邑、都、市、城、廓; ●殷周时期的城市特征; ●了解殷商时期的城市建设概况,郑州商城、殷墟等; ●春秋战国时期城市发展基本特征; ●秦汉时期城市的居住形式; ●秦汉时期城市总体特征; ●汉长安的布局特点; ●理解汉代军市、陵城; ●秦都外围的规划思想; ●西安附近都城变迁情况(秦汉及以前); ●三国至南北朝时期中华民族的大迁移与大融合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曹魏邺城及邺南城规划概况及其规划影响? ●唐长安城市布局。 ●南建康的城市建设特征。 ●三国至隋唐时期城市分布有何变化? ●三国至隋唐时期城镇等级体系发展有何变化? ●唐代洛阳、扬州的城市格局; ●唐代扬州经济繁荣的原因; ●唐代商业城市发展概况; ●三国至隋唐时期少数民族地区的城市建设概况(高昌城、统万城、交河城、 龙泉府等); ●隋唐时期一般地方城市新绛布局特征; ●三国至隋唐时期城市建设特征。 ●理解三横四直、瓦子、“行中书省”制? ●南宋平江府城市布局的特点; ●南宋临安与前朝都城的格局有何不同?为什么? ●后周世宗柴荣颁布的汴梁改建诏书的主要内容? ●北宋都城汴梁城市布局的特点; ●汴梁在中国古代城市发展进程中的地位? ●理解宋代城市面貌发生重要变化的原因。 ●理解“蕃坊”地区、翼城。 ●泉州城兴衰的原因? ●泉州的基本格局;

●宋代和元代的城市建设特点; ●元大都的城市规划特点; ●辽代的五京制以及辽上京的建设概况。 ●明代南京城总体布局的基本特征; ●明清时期众多小城镇得到兴起的原因; ●明代中都风阳的建设概况; ●明代城市建设的显著特点; ●明清代城市建设的总体情况; ●明清时期北京的发展概况及建设特点; ●南通的基本格局; ●明清时期一般府州城市的特点; ●明清时期的保宁府、甘肃天水的城市布局特征; ●明清时期的淮安、保定、安阳等布局概况。 ●满城、九边重镇、关厢地区的含义; ●明清时期的大同城市基本情况; ●明清时期成都格局; ●明代防御体系镇、卫、堡的基本职能。 ●何谓票号城市?明清时期票号城市的发展概况; ●明清时期城市发展的主要特点; ●试根据景德镇或自贡的发展说明明清时期工商业城市发展特点; ●示例说明明清时期一般市镇的发展概况; ●说明归绥明清时期的发展、原因及城市的基本格局; ●大理、迪化的基本格局; ●明清时期城市建设的主要特点; ●中国古代城市的分布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变化? ●中国古代城市分布的总体特点。 ●中国古代城市道路系统的布局形式与发展变化。 ●中国古代城市商业市肆的发展变化。 ●宋代景德镇、明代兰州和大理、宋元泉州、北宋杭州的城市性质。 ●1、中国古代居住模式发展过程。 ●2、从城市设计的角度认识中国古代城市的艺术内涵。 ●3、中国古代城市发展的总特点。 ●4、中国古代城墙的防御设施与防御体系。 ●马面、角楼、瓮城、翼城、战棚含义; ●近代中国城市发展的两大类型; ●近代大连规划建设的特点;

城市建设史复习资料

城市建设史复习资料 2、简述明清时期中国城市发展的特点。 答:(1)城市人口规模扩大;(2)城市经济职能增强;(3)区域性城市不断成长;(4)市镇迅速发展,新兴城镇发展,城镇系统不断完善;(5)城市分布广。 3、简述元大都的规划与建设特点。 答:(1)三重城墙,分别是外城皇城内城,宫城居中,处于中轴线上。(2)规则的宫城与不规则苑囿相结合。(3)道路系统:有完整的道路等级,干道正对城门,除北面,其余三面各有三个门。呈方格网布局。(4)完善的上下水系统。(5)体现周礼考工记中的城制。(6)城市建设与规划有统一的领导,规划意图得以实现(刘秉忠)元大都成为当时最宏伟的城市之一。 4、简述曹魏邺城规划特点以及意义。 答:(1)曹魏邺城平面呈横长方形,城市有明确的分区,前朝后市,统治阶级与一般市民严格分开。一方面集成了古代城郭的形制及汉代宫城与外城的区别,不同点是,分工更为明确,不像西汉长安及东汉洛阳那样宫城被闾里包围或相参,而是严格分开,体现了等级的森严。(2)整个城市布局体现了空间对称的艺术手法,道路正对城门,将中轴对称的手法由一般建筑扩大到建筑群,对后来影响很大,如唐长安。(3)改正了东都洛阳的东西宫分置的不便,宫殿布局规整,前朝后寝。 5、简述西汉长安修建过程以及建设特点。 答:1、修建过程:(1)汉高祖刘邦,将秦朝离宫、兴乐宫改建为长乐宫,在长乐宫以西建未央宫,在未央宫和长乐宫之间修建武库。(2)汉惠帝时,修建城墙,建东市西市。(3)汉武帝时,在长乐宫以北建明光宫,未央宫以北建桂宫、北宫,在西面城外修建宏大的章宫。 2、规划要点:(1)平面配合地形呈不规则矩形,按《周制》中建制,主要宫殿在南,东西市在北。(2)与战国时期不同,将官署、市场、居民区布置在城内。(3)宫殿占地面积大,占1/2以上。(4)实行闾里制,闾里与宫城相参。 6、简述宋东京规划要点。 答:(1)后周世宗柴荣主持,主要力量没有集中在宫城修建,而是适应城市生产生活方式提出要求。(2)平面不方正规则,三套城墙,三条护城河,皇城,里城,外城。(3)道路井格,以宫城为中心,也有斜街,水工设施多,号称四水贯都。(4)有集中的市,主要转变成商业街,瓦子出现。(5)破除坊里制,转向开放的街巷制。(6)防御技术进步,建立消防瞭望亭。 7、简述周王城制对我国城市规划历史有何影响? 答:(1)周王城的规划意匠与“井田制”的土地制度有关。井田的基本单位——夫,即一农夫所受之一百亩耕地,被用来作为城市规划用地的基本单位。(2)按封建等级,都城有大小,其中道路宽度也不同。(3)当时已会定水平并运用简单的天文知识来定朝向方位。(4)轴线对称布局。(5)士大夫贵族的宅第为“前堂后寝”。(6)建筑的油漆色彩也有等级规定,天子柱瓦用丹色,诸侯用黑色。 8、简述罗马共和时期与罗马帝国时期广场建设的异同。答:(1)罗马共和时期广场是城市社会经济政治的中心,罗马帝国时期广场是皇帝树碑立传的纪念地。(2)共和时期广场建筑连续形成不相协调,帝国时期通过柱廊得到统一。 (3)广场由开敞走向封闭,有自由走向严整,目的在于塑造一个供人观赏的三维空间。 (4)共和时期广场组织较乱,帝国时期通过多个彼此垂直轴线组成一个整体。10、简述霍华德田园城市理论的主要内容。 答:(1)概念-是为健康、生活及产业设计的城市,其规模足以提供丰富的社会生活,四周要有永久性农业地带围绕,城市土地归公众所有。(2)田园城市实质-城市和乡村的结合体,若干个田园城市(3万人)围绕中心城市(5.8万人)呈圈状布局,城市之间是农业用地。(3)田园城市布局-圆形,中央为公园,六条主干道从中心向外辐射,核心部位为公共建设,环形林阴大道,城市外围地区建设工厂、仓库。 12、试述《雅典宪章》与《马丘比丘宪章》的主要内容及两者的差异。 答:1933年国际现代建筑协会(CIAM) 《雅典宪章》:(1)思想基础:奠基于物质空间决定论,认为通过物质空间变量的控制,以形成良好的环境,自动解决城市社会、经济、政治问题,促进城市的发展和进步。 (2)核心内容:提出功能分区,认为居住、工作、游憩和交通是城市的四大基本活动。它依据城市活动对城市土地使用进行划分,引导规划向科学方向发展。 (3)功能分区及其之间的机械联系:从对城市整体的分析入手,对城市活动进行分解,在揭示问题的基础提出改进建议,将各个部分结合在一起复原成一个完整的城市。1977年国际建协?秘鲁利马《马丘比丘宪章》: (1)强调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并将之视为城市规划的基本任务。(2)城市是一个动态的系统,城市规划师必须把城市看做为在连续发展与变化过程中的一个结构体系,提出了动态规划的概念。(3)强调规划的公众参与—不同的人和不同的群体具体不同的价值观,规划师要表达不同的价值判断并为不同的利益团体提供技术帮助。 两者的差异: (1)《雅典宪章》的主导思想是把城市和城市的建筑分成若干组成部分; 《马丘比丘宪章》的目标是将这些部分重新有机地统一起来,强调他们之间的相互依赖性和关联性。 (2)《雅典宪章》的思想基石是机械主义和物质空间决定论; 《马丘比丘宪章》宣扬社会文化论,认为物质空间只是影响城市生活的一项变量,而起决定作用的应该是城市中的各类群体、社会交往模式和政治结构。 (3)《雅典宪章》将城市规划视作对终极状态的描述;《马丘比丘宪章》更强调城市规划的过程性和动态性。

广州城市形态与水系地演进

城市形态与水系的演进 摘要 本文主要介绍城市发展与水系演进之间的关系。古城位于珠江水系的西、北、东三江汇合处,历史上水网密布,水道纵横,城市的发展变化一直与城市水系的演变息息相关。城市水系环境在城市选址、城市起源起到重要作用,从秦任嚣城、南越国都城至三国步骘城、隋唐城,再经五代宋元时期直至明清城,水系对城址的抉择以及空间布局、交通与经济发展、城市水利、军事防御等均起有决定性的作用。 本文在充分阅读相关文献的基础上,结合课堂学习到的知识,以及平时对的见闻和了解,梳理了从秦朝到现代城市水系对城市的形成、发展与演变的作用过程,并做出总结。 关键词:;城市形态;水系演进;水系治理;城市发展 一、概述 1.1水系发展 是位于珠江水系的东、西、北三江汇合处濒临南海的河口港城市,是一座因水而生,因水而兴,因水而困,因水而荣的城市,是按照“上善若水、水孕文明、文明城市”的自然哲学模式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城市。城最早为秦汉时期的任嚣城,经两千多年,发展成为今日华南地区最大的城市。 在中国水网城市的发展史上占据重要地位。纵观的城市建设史,就是一个不断适应水、规划水、治理水的过程,其天然与人工建设的河湖水系有机结合,形成“六脉皆通海,青山半入城”的城市格局。 的城市发展,不仅因为其坐拥珠江出的有利区位,并孕育出水运交通优势,还因为有白云山上甘溪流过解决城市给水问题;又因城址位于番山上,地势略高,长期没有大的水灾洪患。依托于城市水系的密集分布,城还建设城市排水、排泄洪蓄洪的城市水利体系。 1.2 水系发展与城市形态 城市形态是在特定的地理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阶段中,城市在的政治、经济、社会结构、文化传统的表现,反映在城市和居民点分布的组合形式、城市本身的平面形式和部组织、城市建筑和建筑群布局特征上等。城市形态发展变化有其客观规律。受到很多

中外城建史2 (1)

《中外城建史》模拟1试卷A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5分): 1、我国古代的瓦最早出现在时期。 2、“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出自 3、我国最早的居住单位是 4、我国最早形成集中的市在朝代 5、宋代平江府有三套城,他们分别是:、 。 6我国最早的石刻城市平面图是 7、古埃及人认为灵魂是永恒的,对死后的栖身之地都比较看重,所以大多数城市附近都有 座 8、古希腊大致经历四个时期,其中是古希腊文化和城市建设全盛时期。 9、古罗马城市建设的突出成就表现在。 10、古代中国城市中心主要设施是;古罗马城市中心主要设施是; 阿拉伯国家城市中心主要设施是;中世纪西欧城市中心主要设施是。 11、罗马市政广场的作品。 12、在古代西亚和波斯城市中,由各种城市设施---商业、作坊、仓库、衙署、庙宇等共同 组成的城市中心我们称为 13、最早提出区域规划思想的是 14、中世纪西欧城市大致上有三种类型:、、 。 15、雅典宪章的主旨思想是 (本题2分)。 16、工业城”最独特的贡献在于 二、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 1、瓦子出现在中国的什么朝代( BBDBA DDBAB ) A西周B北宋C元朝D明朝 2、印度昌迪加尔城是()作品 A米开朗琪罗B柯布西埃C密斯凡德罗D翁温和帕 3、下列那些构筑物不属于中国古代城市的防御设施() A马面 B角楼 C翼城 D钟鼓楼 4、罗马圣彼得大教堂前面的广场是在()时期改建的 A、文艺复兴运动 B、巴洛克时期 C、法国古典运动时期 5、我国唐代边远地区把马面用做仓库用途的城市是() A、统万城 B、高昌城 C、交河城 D、北庭城 6、下列()不属于我国古代四大镇() A、汉口 B、佛山 C、朱仙 D、武昌 7、中国近代时期,民族资产阶级集中的城市是() A、南通 B、济南 C、嘉庆 D无锡 8、最早使用砖作为建筑材料的是() A、古埃及 B、古印度 C、古巴比仑 D、古希腊 9、不属于近代资本主义社会城市建设的特征的是() A、市中心设置广场 B、密集的道路网 C、采用大量环状放射性道路 D、城市中有大量的工厂

中外城市建设史复习提纲

中建史大题提纲 1、我国城市产生的时期、基础及其条件 我国最早城市产生的时期:原始社会的末期 中国城市产生的条件:(1)首先是生产力的发展 (2)私有制的出现,社会成员贫富分化的出现 (3)精神文化相应的繁荣发展起来,特别是组成文字和新颖的宗教,以及反映社会等级制度核心的礼仪制度的出现对城市也起了重要的作用 (4)频繁的战争也是促使这一时期城市产生的原因之一 (5)夯筑技术的发展对这一时期城池建设也有很大的影响 2、中国城市形成的时期及其形成评判的标准 我国最早城市产生的时期:原始社会的末期 评断我国早期城市形成的标准: (1)城市需要有一定的规模; (2)需要有一定的永久性大型建筑(宫殿庙宇等行使政治文化职能); (3)具有一定的手工生产场所和贸易交换场所(城市经济中心职能); (4)要有一定的城市基础设施(道路、给水、排水、城墙、壕沟); (5)有比较密集的居民居址。 3、春秋战国时期城市发展和建设的特点(包括列国王城平面图) 1、城市数量激增,规模扩大,形制多不规整。 2、城市经济职能增强,市民生活丰富多样。城廓分工明确,城是政治中心,廓是 经济中心。 3、出现了新的比较科学的城市规划理论(《管子》) 4、列国都城一般由大小城组合,并有多种组合方式 齐临淄——小城在大城一角 鲁国曲阜——内外两重 燕大都——大小城并联 赵邯郸——大小城相隔一定距离 4、宋代都城东京规划特点 1. 后周世宗柴荣主持,主要力量没有集中在宫城修建,而是适应城市生产生活方式提出要求。 2.平面不方正规则,三套城墙,三条护城河,皇城,里城,外城。 3.道路井格,以宫城为中心,也有斜街,水工设施多,号称四水贯都。 4.有集中的市,主要转变成商业街,瓦子出现。 5.破除坊里制,转向开放的街巷制。 6.防御技术进步,建立消防了望亭。 5、汉代长安城建设及其规划要点。 修建过程: 1.汉高祖刘邦,将秦朝离宫、兴乐宫改建为长乐宫,在长乐宫以西建未央宫,在未央宫和 长乐宫之间修建武库。 2.汉惠帝时,修建城墙,建东市西市。 3.汉武帝时,在长乐宫以北建明光宫,未央宫以北建桂宫、北宫,在西面城外修建宏大的 章宫。 规划要点: 1.平面配合地形呈不规则矩形,按《周制》中建制,主要宫殿在南,东西市在北。

中外城建史教学大纲ok

中外城建史教学大纲 一、课程名称:中文城建史 课程代码: 课程负责人: 二、学时和学分:32学时,2学分 三、课程性质:专业基础选修课 四、适用专业:景观建筑学 五、使用教材: 1.沈玉麟编. 《外国城市建设史》.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9.12 2.董鉴泓编. 《中国城市建设史》.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9 年9月第二版 3.《自然与文化遗产保护》(讲义) 六、参考书目: 1.芒福特著(中译本). 《城市发展史、起源、演变和前景》.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89.10. 2.阮仪三等,《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理论与规划》,同济大学出版社。 3.W.奥斯特罗夫斯基,《现代城市建设》,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4.宁越敏等,《中国城市发展史》,安徽科技大学出版社。 七、开课单位: 八、课程的目的和任务: 通过学习城市发展过程、比较城市变迁经历理解如何认知城市及其空间。了解和初步掌握基本的城市历史研究方法。学习不同城市理论与思想的特点及其变迁过程。了解中国城市建设史部分在城市选址、城市供排水、城市交通、防火、城市绿化和风景区、城市规划等方面已有的成就和经验;了解外国城市建设史相关部分。 九、课程的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了解中外城市发展和建设的历史,了解中外城市规划理论发展的历史,认识城市发展的特点及内在规律;通过追溯自然和文化遗产保护的起源、发展和前沿,介绍自然和文化保护的一般理论、方法和程序,分析国内外自然和文化遗产保护实例,为学生从事规划设计中有关自然和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奠定理论基础。 十、课程主要内容: 第一讲外国城市建设史 (一)古代的城市 (二)中古的城市 (三)近代资本主义社会的城市 (四)现代城市 第二讲中国城市建设史 (一)古代部分 (二)近代部分 (三)现代部分

中国城市建设史

中国城市建设史 目录 第一部分中国古代城市建设历史 (1) 第一篇“城市”、城墙、城廓与都城 (1) 一. 城市的原始定义 (1) 二. “城市”概念的演变 (1) 三. 城墙 (2) 四. 古代都城的城市变迁 (3) 第二篇《考工记》 (3) 一. 考工记概况 (3) 二. 《考工记》中有关城市布局的阐述 (4) 三. 《考工记》营国制度的基本内容 (4) 四. 《考工记》营国制度之王城规划结构 (4) 五. 《考工记》营国制度奠定的中国古代城市规划体制 (5) 第三篇文明发展进程影响下的古代城市建设变迁 (5) 一. 文明发展脉络图 (5) 二. 中国古代城市建设的阶段划分 (6) 三. 第一阶段:夏、商、周、战国时期的城市建设 (6) 四. 第二阶段:秦汉时期的城市建设 (7) 五. 第三阶段:东汉至唐的城市建设 (8) 六. 第四阶段:古代后期城市建设 (9) 第二部分中国近代城市建设史 (13) 第一篇中国近代城市建设阶段划分及特征 (13) 一. 一般的历史阶段划分(中国) (13) 二. 城建史中“近代”的阶段划分(中国) (14) 三. 西方国家的城市建设状况 (14) 第二篇中国近代城市的分类及特征 (14) 一. 影响中国近代城市建设(及分类)的主要因素 (14) 二. 中国近代城市分类 (14) 三. 城市建设的主要特点 (16) 第三篇国民政府控制下的城市规划 (17) 一. 国民政府控制下的城市规划 (17) 第四篇中国近代城市建设及规划的特点 (20) 一. 城市建设的特点 (20) 二. 城市规划的特点 (20) 第三部分中国现代城市建设历史 (20) 第一篇中国现代城市规划历程 (20) 一. 中国现代社会政治背景 (20) 二. 中国现代城市规划建设历程 (21) 第二篇区域发展战略 (2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