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课后习题详解(第14章 竞争市场上的企业)

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课后习题详解(第14章  竞争市场上的企业)
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课后习题详解(第14章  竞争市场上的企业)

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

第14章竞争市场上的企业

课后习题详解

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一、概念题

1.竞争市场(competitive market)(山东大学2007研)

答:竞争市场指有许多买者和卖者,以至于每一个人对市场价格的影响都微不足道的市场。竞争市场一般指完全竞争市场。完全竞争又称为纯粹竞争,是指不存在任何阻碍和干扰因素的市场情况,亦即没有任何垄断因素的市场结构。完全竞争市场需要具备以下四个条件:①市场上有大量的买者和卖者;②市场上每一个厂商提供的商品都是同质的;③所有的资源具有完全的流动性;④信息是完全的。

2.平均收益(average revenue)

答:平均收益指厂商在出售一定数量的产品时,平均出售每一单位的产品所获得的货币收入,即总收益除以销售量。在不同的市场结构中,厂商的平均收益具有不同的变化规律。在完全竞争市场中,由于单个厂商可以在市场价格下出售任何数量的商品,厂商面临一条水平的需求线(即平均收益曲线)。这时,当市场达到长期均衡时,厂商的平均收益与平均成本相等,所以厂商的利润为零,厂商只能得到正常利润。在非完全竞争市场上,厂商能够影响市场价格。为了多销售一单位产品,它不仅要以比原来价格更低的价格出售这一产品,而且还必须降低原来所有产品的价格。因此,厂商面临的需求曲线(即平均收益曲线)向右下方倾斜,表明厂商想要多销售产品,必须降低产品价格。

3.边际收益(marginal revenue)(西北大学2003研)

答:边际收益又称“边际报酬”,指新增加一个单位的产品销售量所引起的总收益的增加量,这里的收益是指货币收益或销售收入。边际收益存在递减规律,即在生产的技术水平和其他要素投入量不变的条件下,连续追加一种生产要素的投入量,总是存在着一个临界点,超过这一点之后,边际收益将出现递减的趋势。出现边际收益递减规律的主要原因是,随着可变投入的不断增加,不变投入和可变投入的组合比例变得愈来愈不合理。当可变投入较少的时候,不变投入显得相对较多,此时增加可变投入可以使要素组合比例趋向合理从而提高产量的增量;而当可变投入与不变投入的组合达到最有效率的那一点以后,再增加可变投入,就使可变投入相对于不变投入来说显得太多,从而使产出的增加量递减。

4.沉没成本(sunk cost)(北京师范大学2005研;北京工业大学2008研)

答:沉没成本指已经发生而无法收回,或不因生产决策有所改变的成本。从某种意义上说,沉没成本是机会成本的反面。它主要是与生产决策无关的厂房、设备等不相关成本,即

固定成本。在财务分析中,沉没成本的计算采用会计成本,在经济分析中则使用机会成本计算。比如,过去购进的闲置设备,要根据其使用机会计算沉没成本。如果是别无他用的专用设备,或者是经济寿命终结的过时设备,购置成本就是沉没成本。如果这些设备还能以半价转让出去,沉没成本仅是购置成本的一半。沉没成本并不影响企业决策。

二、复习题

1.竞争企业的含义是什么?

答:竞争企业指处于竞争市场上的企业。任何一个竞争企业都是价格的接受者,竞争企业的竞争不存在任何阻碍和干扰因素,亦即没有任何垄断因素。竞争市场需要具备以下四个条件:

(1)市场上有无数的买者和卖者。每一个行为者只占极微小的市场份额,他们可以增减消费量或产量,但没有谁能够独自影响市场价格。市场上的所有人都只是根据自己的利益独自决定如何行动,这些行动汇集起来共同决定了市场价格。但对单个的参与者来说,他只是一个价格接受者。

(2)同一行业中的每一个企业生产的产品是完全无差别的。产品具有完全相互替代性,消费者对购买哪一个生产者的商品不存在偏好,惟一影响消费者选择的因素是价格。卖者也不会有任何垄断条件,如果哪个企业提价,他的产品就会卖不出去,而且他也没有必要降价,因为单个企业总是可以按照既定的价格将产品卖出去,实现自己的那一份相对微不足道的市场份额。

(3)企业进入或退出一个行业是完全自由的。每个企业都可以依照自己的意愿自由地进入或退出某个行业,不存在任何障碍。缺乏效率的企业将会被市场淘汰,取而代之的是适应竞争的企业。

(4)市场中的每一个买者和卖者掌握与自己的经济决策有关的商品和市场的全部信息。

2.解释企业收益与企业利润的差别。企业使其中哪一个最大化?

答:企业的总收益等于价格乘以销售量,而企业的利润等于总收益减去总成本。企业的目标是利润最大化,为了实现利润最大化,企业选择使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的产量。

3.画出一个典型企业的成本曲线。解释在某一既定价格时,企业应如何选择利润最大化的产量水平。在该产量水平时,在你的图形中标明企业的总收益及总成本。

答:典型企业(完全竞争企业)的成本曲线如图14-4所示。

图14-4 典型企业的成本曲线

完全竞争情况下,价格与边际收益相等。假定既定价格为*P ,则利润最大化产量应为边际成本等于价格时的产量,如图14-4为*Q 。只要这个价格水平在短期内高于平均可变成本,在长期内高于平均总成本。

如果企业选择产量1Q (*1Q Q <),则M C M R P <=,即企业增加一单位产量所带来的边际收益大于边际成本。于是,企业会增加产量以提高利润。如果企业选择产量2Q (*2Q Q >),则M C M R P >=,即企业再增加一单位产量所带来的边际收益小于边际成本。于是,企业可以通过减少产量以提高利润。

在利润最大化处,企业的总成本(矩形OCED )和经济利润(矩形ABED )如图14-4中的阴影部分所示,总收益为经济利润与总成本之和(矩形ABCO )。

4.在什么条件下企业将暂时停止营业?解释原因。

答:如果产品的价格低于生产的平均可变成本,企业将暂停营业。原因如下:

(1)企业暂时停止营业点的条件是min P AVC =。在这种情况下,厂商生产或不生产的

结果都是一样的。这是因为如果厂商生产的话,则全部收益只能弥补全部的可变成本,不变成本得不到任何弥补,如果厂商不生产的话,厂商虽然不必支付可变成本,但是全部不变成本仍然存在。由于在这一均衡点上,厂商处于关闭企业的临界点,所以被称作为停止营业点。

(2)企业在短期中处于停止营业点并不意味着企业将退出市场,因为企业可以通过在长期中调整生产要素而获得收益,当在长期中市场价格低于长期平均成本时,企业才会暂停营业,甚至会退出市场。因为在长期中,当厂商获得利润时,行业外的企业进入该行业,市场上的供给就增加,市场价格下降。相反,当市场价格低于长期平均成本时,企业经营不能获利,市场必须减少供给才能使价格上升到长期平均成本,在这个条件下,企业可能退出市场。

5.在什么条件下企业将退出市场?解释原因。

答:如果从生产中得到的总收益小于它的总成本(此时价格低于平均总成本),企业就退出市场。原因如下:

在长期内,企业的所有成本都是可以改变的,因此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都是企业在决定经营与否时要考虑的。企业利润TR TC =-,当T R T C <时,利润小于零,此时,企业选择退出市场,状况会更好,因为可以避免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的损失。

6.企业的价格是在短期中、长期中,还是在这两个时期中都等于边际成本?解释原因。 答:企业的价格在短期和长期中都等于边际成本,原因如下:

(1)在竞争市场上,企业的平均收益(AR )曲线、边际收益(MR )曲线和需求曲线d 三条线重叠,它们都用同一条既定价格水平出发的水平线来表示。原因是在厂商的每一个销售量水平都有AR M R P ==,且厂商的需求曲线本身就是一条由既定价格水平出发的水平线。此外,完全竞争厂商的总收益(TR )曲线是一条由原点出发的斜率不变的上升的直线。

(2)无论在短期还是长期,价格都等于边际收益。出售一单位商品,它的价格就是厂商所获得的收益。而厂商利润最大化原则是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即当MR MC >时,企业可以增加产量以提高利润;当MR MC <时,企业可以减少产量以提高利润。所以,企业会不断调整产量,从而使得价格无论在短期中还是在长期中都等于边际成本。

7.企业的价格是在短期中、长期中,还是这两个时期中都等于最低平均总成本?解释原因。

答:企业的价格只有在长期才等于最低平均总成本。原因如下:

(1)短期内企业价格可以高于(赢利)或低于(亏损)最低平均总成本,只要不低于最低平均可变成本,企业就选择继续经营。原因主要有:①短期内,行业中的企业数量可看作是固定的;②短期内,固定成本是沉没成本,可以不加以考虑。因此,短期内,只要企业的收益可以弥补生产所带来的可变成本,企业就应该继续经营。

(2)在长期,企业价格等于最低平均总成本。主要原因有:①长期中如果该行业有利润,就会有新企业加入,使供给量增加,价格下降,利润减少;如果该行业亏损,就会有老企业退出,使供给量减少,价格上升,利润增加。所以,在长期市场均衡时,行业中的企业获得零利润;②在长期,企业的所有成本都是可变的。所以,价格既要等于边际成本又要等于平均总成本,这个点只在平均总成本曲线的最低点出现。

8.一般而言,市场供给曲线是在短期中更富有弹性,还是在长期中更富有弹性?解释原因。

答:一般而言,市场供给曲线在长期更富有弹性,原因如下:

市场供给曲线往往取决于所考虑的时间长短。在大多数市场上,供给在长期比在短期更富有弹性。因为在短期,生产者很难迅速调整生产规模来增加或减少供给量。但在长期,企业可以调整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以调整产量,甚至选择进入或退出一个行业,即长期的产量对价格变动很敏感。因此,在长期内市场供给曲线更富有弹性。

三、问题与应用

1.许多小船用一种从石油中提炼出来的玻璃纤维制造。假设石油价格上升。 a .用图形说明单个造船企业的成本曲线和市场供给曲线发生了什么变动。 b .短期中造船者的利润会发生什么变动?长期中造船者的数量会发生什么变动? 答:a .石油价格的上升增加了单个造船企业的生产成本,从而使市场供给曲线向上移动,如图14-5所示。最初典型企业的边际成本曲线是1MC ,平均总成本曲线是1ATC 。在最初的均衡处,市场供给曲线1S 与需求曲线D 相交于价格1P ,1P 等于典型企业的最低平均总

成本,因此典型企业没有经济利润。

图14-5 单个造船企业的成本曲线和市场供给曲线

b .石油价格的提高使典型企业的成本曲线向上移动到2MC 和2ATC ,并使市场供给曲线向上移动到2S 。均衡价格从1P 上升到2P ,但价格并没有像企业的边际成本上升的那样多。

结果,对企业来说,价格低于平均总成本,所以利润为负。

在长期,负的利润使一些企业退出该行业,这样市场供给曲线向左移动,这种移动会一直持续到价格上升到等于企业平均总成本曲线的最低点。长期均衡的供给曲线为3S ,均衡价格为3P ,行业总产量为3Q ,单个企业的产量为3q 。因此,在长期,利润仍然为零,但造

船者的数量变少了。

2.你到镇里最好的餐馆,点了一道40美元的龙虾。吃了一半龙虾,你就感到非常饱了。你的女友想劝你吃完,因为你无法把它拿回家,而且也因为“你已经为此花了钱”。你应该吃完吗?把你的答案与本章的内容联系起来。

答:不应该吃完。原因如下:

因为龙虾已经买下了,买龙虾所付的钱成为沉没成本。短期均衡中,沉没成本不应影响所做的决策。此时,只衡量吃龙虾的边际成本与边际收益就可以了。我感到饱了,就是我的收益已经最大化。如果再吃,就会产生不适感,边际成本大于边际收益,总收益会递减。这就像竞争厂商的短期均衡一样,只要MR MC =,厂商就不再增加产量,因为已经达到利润最大化。

3.Bob 的草坪修剪中心是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竞争企业。Bob 每剪一块草坪赚27美元。他每天的总成本是280美元,其中30美元是固定成本。他每天剪10块草坪。你对Bob 的短期停止营业决策和长期退出决策有何见解?

答:对Bob 的剪草中心来说,27P =(美元),280/1028ATC ==(美元),()28030/1025AVC =-=(美元)。

当P AVC <,即25P <(美元)时,Bob 应该短期停止营业。因为在短期中,价格没有弥补平均可变成本,企业停止生产,状况会变好一些。

当P ATC <,即28P <(美元)时,Bob 应该长期退出剪草坪市场。因为在长期中,如果价格小于平均总成本,企业就不能收回其固定和可变成本,企业发生亏损,此时退出该行业是明智的选择。

现在看来,Bob 短期内不用暂时停止营业,因为价格还高于平均可变成本。但在长期应该选择退出该行业,因为他的价格已经低于平均总成本。

4.考虑下表中给出的总成本和总收益:

a.计算每种产量时的利润。企业为了使利润最大化应该生产多少?

b.计算每种产量时的边际收益和边际成本。画出它们的图形。(提示:把各点画在整数之间。例如,2和3之间的边际成本应该画在2.5处)这些曲线在哪一种数量时相交?如何把这一点与你对a的回答联系起来?

c.你认为这个企业是否处于竞争行业中?如果是的话,你认为这个行业是否处于长期均衡?

答:a.每种产量的利润如表14-1所示。企业为了利润最大化应该生产5或6单位产品,因为企业生产5或6单位产品时都能获得最大利润21美元。

表14-1 成本和收益表(单位:美元)

b.如图14-6所示,边际收益曲线和边际成本曲线在产量5.5处相交。这表明,当企业的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益时,企业实现利润最大化的产量。因为当企业生产5单位和6单位时所获得利润是一样的,所以该图形与a的答案一致。

图14-6 边际成本与边际收益曲线

c.这个企业是在竞争市场上,因为企业的边际收益不变,是个常数。这个行业没有处于长期均衡,因为企业的边际成本曲线和边际收益曲线的交点不是平均总成本线的最低点,且利润为正。

5.某轴承公司面对的生产成本如下:

a .计算该公司的平均固定成本、平均可变成本、平均总成本以及边际成本。

b .每箱轴承的价格是50美元。鉴于公司无法获得利润,该公司的CEO 决定停止经营。企业的利润或亏损是多少?这是一个明智的决策吗?解释原因。

c .该企业的CFO 隐约记起了他的初级经济学课程,他告诉CEO 生产一箱轴承更好一些,因为在这一产量时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在这种产量水平时,该企业的利润或亏损是多少?这是最好的决策吗?

答:a .该公司的平均固定成本、平均可变成本、平均总成本以及边际成本如表14-2所示。

表14-2 平均固定成本、平均可变成本、平均总成本以及边际成本 (单位:美元)

b .如果价格为50美元,则该公司可以通过生产4箱来使其损失最小化。此时,该公司将损失10014050440+-?=(美元)。如果该公司停止营业,则它将损失固定成本,即损失100美元。因此,停止经营不是一个好的决策。

c .当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时,即50M C M R P ===(美元)时,该公司将生产1箱,它的损失总额为1005050100+-=(美元)。但是,由于第二箱和第三箱的边际成本小于价格(等于边际收益),所以该公司可以通过增加产量来减少损失。因此,生产1箱不是最好的决策。

6.假设图书印刷行业是竞争性的,而且,开始时处于长期均衡。 a .画出描述该行业中一个典型企业的图形。

b .某高技术印刷公司发明了大幅度降低印刷成本的新工艺。当该公司的专利阻止其他企业使用该项新技术时,该公司的利润和短期中图书的价格会发生什么变动?

c .长期中,当专利到期,其他企业可以自由使用这种技术时,会发生什么变动? 答:a .如图14-7所示,印刷行业的一个典型企业的平均总成本为1ATC ,边际成本为1MC ,价格为1P 。

图14-7 印刷企业的成本、收益图

b .新工艺使高技术公司边际成本下降为2MC ,平均总成本下降为2ATC ,但由于专利阻止其他企业使用新工艺,短期中图书的价格依然是1P ,因而企业得到正的利润。

c .长期中,当专利到期,其他企业可以自由使用该技术时,所有企业的平均总成本都下降为2ATC 。行业外的企业看到有利可图,纷纷进入,印刷品的供给大幅度增加,价格下

降。市场价格下降为3P ,长期中企业没有利润。

7.一家竞争市场上的企业得到了500美元的总收益,而且,边际收益是10美元。平均收益是多少?多少单位的产品被售出?

解:由于该企业在完全竞争市场上运营,所以市场价格等于边际收益,也等于平均收益,即有10P M R AR ===(美元),企业此时售出了5001050÷=(单位)产品。

8.一家竞争市场上利润最大化的企业现在生产100单位产品,它的平均收益是10美元,平均总成本是8美元,固定成本是200美元。

a .利润是多少?

b .边际成本是多少?

c .平均可变成本是多少?

d .该企业的有效规模大于、小于还是等于100单位?

解:a .企业的利润为()()108100200AR ATC Q -?=-?=(美元)。 b .在完全竞争市场上,10M C P M R AR ====(美元)。

c .可变成本为800200600TVC TC TFC ATC Q TFC =-=?-=-=(美元),所以平均可变成本为6001006AVC TVC Q =÷=÷=(美元)。

d .由于平均可变成本小于边际成本,平均总成本处于上升阶段,所以该企业的有效规模小于100单位。

9.化肥市场是完全竞争的。市场上的企业在生产产品,但它们现在有经济亏损。 a .与生产化肥的平均总成本、平均可变成本和边际成本相比,化肥的价格如何? b .并排画出两个图形,说明一个典型企业和市场上现在的状况。

c .假设需求曲线或企业的成本曲线都没有变动,解释长期中化肥的价格,每个企业的边际成本、平均总成本、供给量以及市场总供给量会如何变动。

答:a .市场上的企业现在有经济亏损表明化肥的价格低于平均总成本。由于企业有经济亏损时,仍然在生产产品,化肥的价格一定高于平均可变成本。如果企业是在追求利润最

大化,化肥的价格就等于边际成本。

b .一个典型企业和市场上现在的状况如图14-8所示。企业现在的产出为1q 单位,市场的总供给为1Q ,价格为1P 。

图14-8 化肥市场的短期和长期均衡

c .如图14-8所示,化肥市场在长期中会进行调整。由于市场上的企业现在有经济亏损,将有一些企业退出该行业。这意味着市场供给曲线向左移动,化肥的价格将上升,余下的化肥企业将增加供给。市场退出将一直持续到当化肥的价格等于最低平均总成本时。长期中,每个企业的边际成本将上升,平均总成本下降,每个企业的供给量上升,市场总供给减少。

10.Ectenia 市的苹果派市场是竞争性的,而且有以下的需求表:

市场上每个生产者的固定成本为9美元,边际成本如下:

a .计算每个生产者生产1-6个苹果派时的总成本和平均总成本。

b .现在苹果派的价格是11美元。多少个苹果派被售出?每个生产者生产多少苹果派?有多少个生产者?每个生产者能赚到多少利润?

c .b 部分中所描述的情况是长期均衡吗?为什么?

d .假设在长期中企业可以自由进出。长期均衡时每个生产者能赚到多少利润?市场均衡价格是多少?每个生产者生产的数量是多少?有多少苹果派被售出?有多少生产者在经营?

答:a .当每个生产者生产1-6个苹果派时,总成本和平均总成本如表14-3所示。

表14-3

b .当苹果的价格为11美元时,200个苹果派被售出去;

根据竞争企业的均衡条件P M R M C ==可知,每个生产者生产5个苹果派,而需求量为200个,因此生产者的数量为200540÷=个。

每个生产者能赚到的利润为()511246810916?-+++++=美元。

c .b 部分描述的情况不是长期均衡;因为长期均衡中,每个生产者在有效规模生产,价格等于平均最低成本,利润为零,而b 部分描述的情况中生产者能够获得长期利润。

d .若在长期中企业可以自由进出,长期均衡时市场均衡价格为最低平均总成本7美元,每个生产者只生产3个苹果派。在此价格水平下,市场需求量为600,因而有600个苹果派被售出,有200家生产者在经营,生产者的利润为0。

11.假设美国纺织业是竞争的,纺织业中没有国际贸易。在长期均衡时,每单位布匹的价格为30美元。

a .用图形描述整个市场的均衡和某个单个生产者的均衡。现在假设其他国家的纺织品生产者愿意在美国仅以每单位25美元的价格出售大量的布匹。

b .假设美国纺织品生产者有很高的固定成本,以上进口对个别生产者的产量有什么短期影响?对利润有什么短期影响?用图形说明你的答案。

c .对美国该行业中企业数量的长期影响是什么?

答:a .图14-9说明了美国纺织业的情况。没有国际贸易时,市场处于长期均衡。供给和需求相交的产量为1Q ,价格为30美元,典型企业的产量为1q 。

图14-9 一个生产者和整个市场的供给和需求曲线

b .价格为25美元的进口的影响是:市场供给曲线沿着原来的供给曲线向下移动到25美元的价格水平,然后在该价格变成水平线。结果,需求大于国内供给,美国从国外进口纺织品。国内的典型企业将产量从1q 减少到2q ,由于大量的固定成本意味着平均总成本远高

于价格,国内企业出现亏损。

c .在长期,国内厂商由于成本过高,难以同国外厂商竞争。所有的国内生产企业都将退出市场,从其他国家进口以满足整个国内需求。

12.某个行业现在有100家企业,所有企业的固定成本都为16美元,平均可变成本如下:

a .计算边际成本和平均总成本。

b .现在的价格是10美元。市场总供给量是多少?

c .当这个市场转向其长期均衡时,价格将上升还是下降?需求量将增加还是减少?每个企业的供给量将增加还是减少?

d .画出该市场的长期供给曲线。

答:a .表14-4列出了该行业中代表性厂商的的可变成本(VC )、总成本(TC )、边际成本(MC )和平均总成本(ATC )。

表14-4 边际成本和平均总成本 (单位:美元)

b .当价格为10美元时,每个企业生产5单位,市场总供给为5100500?=(单位)。

c .当价格为10美元时,每个企业生产5单位,由于这时价格高于平均总成本,每个企业都获得了正的经济利润。因此,新的企业将进入,行业供给增加,价格将下降。当价格下降时,需求量将增加,每个企业的供给量将减少。

d .该市场的长期供给曲线如图14-10所示,它是一条与平均总成本曲线相切的水平线,切点为平均总成本曲线的最低点。

图14-10 长期供给曲线

13.假设在纽约市有1000家煎饼摊。每个摊位都有正常的U 形平均总成本曲线。煎饼的市场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而且,该市场处于长期竞争均衡。 a .用整个市场和单个摊位的图形画出现在的均衡。

b .现在纽约市决定限制煎饼摊许可证的数量,把摊位减少到只有800个。这一行业对市场和仍然在经营的单个摊位有什么影响?用图形说明你的答案。

c .假设纽约市决定对这800张许可证收费,并且所有许可证很快就售完了。收费多少如何影响单个摊位出售的煎饼量?如何影响该市的煎饼价格?

d .纽约市想尽可能多地筹集收入,又想确保仍能售出800张煎饼摊许可证。该市的许可证费用应该设为多少?用图形说明你的答案。

答:a .图14-11表示目前煎饼市场的均衡。供给曲线1S 与需求曲线D 相交于价格1P 。每个摊位生产1q 的煎饼,则生产的煎饼总数为11000q ?。由于价格等于平均总成本,每个摊

位都获得零利润。

图14-11 整个市场和单个摊位的供给和需求曲线

b .假设纽约市政府将煎饼摊位的数量控制在800个,行业供给曲线移到2S 。市场价格上升到2P ,单个摊位的产量为2q ,整个行业的产量为2800q ?。此时价格大于平均总成本,

每个摊位能获得正利润。如果没有政府对该市场进行管制,大量其他企业将会进入煎饼行业,但由于政府限制了许可证的数量,新企业无法进入该市场。

c .由于纽约市对许可证收费是一次性而不是按照煎饼的销售量来征收的,因此,收费对边际成本没有影响,也就不会影响企业的产出,但是收费会减少企业的利润。只要煎饼摊能够获得的经济利润为正或零,也就是不亏损时,它就会继续经营。因此,只要煎饼行业的供给曲线不发生变动,煎饼的价格就不会变动。

d .如图14-11所示,纽约市想尽可能多地筹集收入,又想确保仍能售出800张煎饼摊许可证,该市的每张许可证费用应该为()222P ATC q -的量,也就是每个煎饼摊的利润。

14.3 考研真题详解

1.目前李四的美容店是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竞争企业,李四每做一次美容服务收费27元,一天做10次,他每天的总成本是280元,其中固定成本是30元。请对李四的短期停业决策和长期退出决策做出分析,你的分析结果可以推广为一般结论吗?(北京工业大学2009研)

解:(1)李四的美容店短期内应继续生产。分析如下:平均总成本2802810TC ATC Q ===,平均可变成本280302510

TC FC AVC Q --===,由于27AC P AVC >=>,所以短期内李四的美容店是亏损的,但仍应继续生产。因为如果继续生产,全部收益弥补全部可变成本以后还有剩余,这部分剩余可以弥补在短期内总是存在的不变成本的一部分。

(2)长期中,从上述分析可知,P AC <,价格小于生产的平均总成本,此时企业应选择退出,因为此时从生产中得到的收益小于它的总成本,企业是亏损的。

(3)该结论可以推广为一般结论,即短期内,厂商的平均收益小于平均总成本但大于平均可变成本时,厂商仍继续生产。因为只有这样,厂商才能在用全部收益弥补全部可变成本以后还有剩余,以弥补在短期内总是存在的不变成本的一部分;长期中,竞争企业将生产使边际成本等于商品价格的产量。如果价格低于该产量时的平均总成本,企业就选择退出(或不进入)市场。

2.完全竞争行业中某厂商的成本函数为3263040STC Q Q Q =-++,假设产品价格为66元。

(1)求利润极大化时的产量及利润总额。

(2)由于竞争市场供求发生变化,由此决定的新的价格为30元,在新的价格下,厂商是否会发生亏损?如果会,最小的亏损额为多少?

(3)该厂商在什么情况下停止生产?(深圳大学2009研)

解:(1)由已知可得该厂商的利润函数为:

()3232666304063640PQ STC Q Q Q Q Q Q Q π=-=--++=-++- 要实现利润极大化有:2d 312360d Q Q Q

π=-++=,解得6Q =(2Q =-不符合实际意义,舍去)。故利润极大化时的产量6Q =,此时利润总额为176π=。

(2)由于市场供求发生变化,新的价格为30p =元,此时厂商新的利润函数为:

()32323063040640PQ STC Q Q Q Q Q Q π=-=--++=-+- 此时2d 3120d Q Q Q

π=-+=,得4Q =或0Q =。 由二阶条件22d 612d Q Q π=-+,当4Q =时,22d 120d Q

π=-<,故当4Q =时,厂商亏损最小,最小亏损额为8π=-。可见,当价格为30元时,厂商会发生亏损,最小亏损额为8元。

(3)厂商停止生产的条件是:P AVC <的最小值

由3263040STC Q Q Q =-++,可得:32630TVC Q Q Q =-+,所以2630AVC Q Q =-+。 要求AVC 的最小值,须使d 0d AVC Q

=,即d 260d AVC Q Q =-=,解得3Q =。 当3Q =时,23633021AVC =-?+=。

可见,只要价格21P <,厂商就会停止生产。

3.试评价完全竞争市场配置资源的效率。(山东大学2000研)

答:在完全竞争市场的长期均衡状态下,厂商的平均成本、边际成本和边际收益相等,都等于市场价格,这意味着完全竞争市场是有效率的。

(1)从边际成本等于市场价格来分析。边际成本度量了社会生产一单位产品耗费资源的成本,而市场价格则衡量了消费者愿意支付给该单位产品的货币(或其他商品)数量,即社会给予该单位产品的价值评判。边际成本等于市场价格意味着,最后一单位的产量耗费的资源的价值恰好等于该单位产量的社会价值,此时该产量达到了最优。因为,如果边际成本大于市场价格,那么就意味着在消费者看来,最后一单位的产品不值那么多,从而减少该单位产品的生产会提高全社会的价值总和;反之,如果边际成本小于市场价格,那么增加生产会提高社会的价值总和。这说明,完全竞争企业的产量是最优的。

(2)再从平均成本等于市场价格来看,平均成本是生产者生产所有的产量每单位所花费资源的费用,而市场价格是消费者购买所有产量每单位支付给生产者的收益。平均成本等于市场价格意味着,生产者提供该数量的产品所获得的收益恰好补偿企业的生产费用,从而

企业没有获得超额利润,消费者也没有支付多余的费用,这对于买卖双方都是公平的。从另一方面来看,由于在完全竞争市场上,市场价格是一条水平的直线,而在企业处于长期均衡状态时,企业的边际收益和平均收益都等于市场价格,所以,企业提供的生产量恰好处于平均成本的最低点。这就是说,当提供该产量时,企业在现有的生产规模中选择了成本最低的一个。所以,完全竞争市场的生产在技术上是最优的,因为企业利用了现有技术提供的最低的生产成本。

(3)完全竞争市场的长期均衡是通过价格的自由波动来实现的。所以,当由于消费者的偏好、收入等因素变动引起市场需求发生变动或由于生产技术、生产要素供给等因素变动引起市场供给发生变动时,市场价格可以迅速作出反应,及时根据市场供求的状况进行调整。另外,由于在完全竞争市场上企业提供的产品没有任何差别,因而企业没有必要通过广告之类的宣传媒介强化自己的产品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地位。所以,在完全竞争市场上不存在非价格竞争所带来的资源浪费。

4.“虽然很高的固定成本会是厂商亏损的原因,但永远不会是厂商关门的原因。”你同意这一说法吗?(武汉大学2012研)

答:个人同意这一说法。分析如下:

如果一家厂商的产量为零,但该厂商仍要支付固定成本FC ,此时的利润为FC -。所以,在完全竞争市场中,如果固定成本FC 很高,则可能会导致厂商亏损。当产量为q 时,此时的利润为()v pq c q FC --。当()v F C p q c q F C ->--成立时,厂商停止生产就比较有利。整理

不等式()v FC pq c q FC ->--,可得厂商停业的条件为:

()()

v c q AVC q p q =>

即如果平均可变成本AVC 大于价格p ,厂商停业是比较有利的。也就是说,在完全竞争市场中,厂商停业与否的判断原则是价格和平均可变成本的比较:如果价格低于平均可变成本,企业就应该停业,因为此时若如果厂商继续生产,则全部收益可能连可变成本都无法弥补,更谈不上对固定成本的弥补,而只要厂商停止生产,可变成本就会变为零;但如果在短期,价格高于平均可变成本,企业就可能进行生产。在长期,一切成本都是可变的,无可变成本和固定成本之分。因此,无论在短期还是长期,很高的固定成本永远不会是厂商停业的原因。

以上内容为跨考网整理的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答案解析的一部分,限于篇幅原因,如果同学还想获得更多经济学课后习题资料,可以关注微信公众平台索要经济学考研资料,你想要的资料都在这儿→jjxkyzs 。 想了解经济学考研高分的秘密吗?请点击>>>:经济学考研解题技巧

跨考经济学考研辅导提醒您:成功的原因千千万,失败的原因就那么几个,加入我们的经济学考研交流群,考研经验交流,规避风险,锁定名校一次进!

曼昆《经济学原理》第6版 微观经济学分册 第10章 课后习题答案P219-P221

第四篇公共部门经济学 第十章外部性 复习题 1.举出一个负外部性的例子和一个正外部性的例子。 答:负外部性的例子:化工厂排放的化学废气,污染了环境,但它却不必承担污染的全部成本。正外部性的例子:在临街的自家院子里种花,既美化了自己家的环境,又使邻居和路人可以欣赏到美丽的花,具有正外部性。 2.用供求图解释企业生产过程中发生的负外部性的影响。 图10-1 存在负外部性的供求图 答:生产中的外部性使该物品的社会成本大于私人成本,生产该物品的社会最适量小于其均衡数量,即市场量。 3.专利制用什么方法帮助社会解决了一个外部性问题? 答:专利制利用法律法规的形式规定专利发明者可以在一定时期排他性的使用自己的发明的权利,激励发明者更多地进行新技术研究,科技发明的正外部性内在化。 4.什么是矫正税?为什么就保护环境免受污染的方法而言,经济学家对矫正税的偏好大于管制? 用于纠正负外部性影响的税收被称为矫正税。这种税也被称为庇古税。作为解决污染的方法,经济学家对矫正税的偏爱通常大于管制,因为税收可以以较低的社会成本减少污染。首先是因为税收减少污染更有效率。矫正税实际上规定了污染权的价格,并把污染权分配给那些减少污染成本最高的工厂。无论环境保护机构选择的污染水平是多少,它都可以通过税收以最

低的总成本达到这个目标。其次,矫正税对环境更有利。在管制政策下,企业被动地减少污染,一旦达到了管制的要求,它就没有理由再减少排污。税收激励工厂主动减少污染,以尽力减少不得不为此支付的税收量。 5.列出不用政府干预时也可以解决外部性引起的问题的一些方法。 答:私人解决外部性所引起的问题的方法有:(1)用道德规范和社会约束来解决;(2)慈善行为;(3)通过依靠有关各方的私利来解决外部性问题;(4)利益各方签订合约。 6.设想你与一个吸烟者同住一间房,但你不吸烟。根据科斯定理,什么因素决定了你的室友是否在房间里吸烟?这个结果有效率吗?你和你室友如何达成这种解决方法? 答:根据科斯定理,如果我被迫吸烟所承受的成本大于我的室友吸烟所获得的收益,我的室友就不应该在房间里吸烟。如果我的成本小于室友的收益,她就可以在房间里吸烟。只要交易成本不阻止协议的达成,结果就是有效的。我和室友协商达成解决办法:我们中的一个补偿另一个吸烟或者不吸烟的损失。如我给室友买一些糖果以缓解她不能吸烟的痛苦,来与她达成协议——她以后不在房间里吸烟。 问题与应用 1.有两种方法保护你的汽车不被偷窃:防盗杠杆使偷汽车者难以偷走你的汽车;报警器使得在你的车被偷以后,警察可以轻而易举地抓得小偷。以上哪一种类型的保护会给其他车主带来负外部性?哪一种带来正外部性?你认为你的分析有什么政策含义吗? 答:(1)防盗杠杆的保护给其他车主带来负外部性,因为防盗杠杆的使用使偷汽车者难以偷走我的汽车,但偷车者会把注意力转向其他汽车,多偷那些没有安装防盗杠杆的汽车。(2)报警器给其他车主带来正外部性,因为偷汽车者并不知道哪些汽车装了报警器,为避免被抓,他们会减少偷任何一辆车的概率。 (3)这一分析的政策含义是政府应该对使用防盗杠杆的汽车所有者征税,对装报警器的汽车所有者给予补贴。 2.你同意下列说法吗?为什么同意或不同意? A.“必须根据矫正税引起的无谓损失来评价庇古税作为减少污染方法的收益。” 答:不同意。矫正税与其他大多数税不同,它是存在负外部性时的正确激励,从而使资源配置接近于社会最优。矫正税既增加了政府收入,又增加了社会福利。 B.“当决定是否向消费者或者生产者征收矫正税时,政府应该把税加载引起外部性的市场一方身上。”

经济学原理总结曼昆

曼昆经济学原理总结 第一章经济学十大原理个人做出决策的四个原理: 1)人们面临权衡取舍(做出决策的时候人们不得不在不同的目标之间做出取舍) 2)某种东西的成本是为了得到它而放弃的东西(比如读大学,要考虑到不能工作带来的工资损失)3)理性人考虑边际量(比如应该读到什么时候才能拿到最好的工资,博士,硕士呵呵)4)人们会对激励做出反应(比如去超市买东西很便宜,于是我们去买,结果买了很多的不需要的东西,反倒花了更多的钱) 经济相互交易的三个原理: 5)贸易能使每个人的状况更好(想想如果没有贸易,我们还处于自然经济的状况,那 么我们需要做所有的事情,需要去做冰箱,彩电……不可能吧。没有贸易就没有竞争了,那么我们就可能在某一领域被人们垄断,想想封闭的中国,我们可能不能得到很多的先进的科 技,但是我们现在和很多的国家贸易,这样我们可以享用更多的先进的技术) 6)市场通常是组织经济活动的一种好方法(这个东西从我学过的邓小平理论当中可以 反复地看到,无形的手,价格!) 7)政府有的时候可以改善市场结果(我们需要政府来维持这个社会的治安……,抄一 句:促进效率和促进公平〈尽管很多的时候他们是一对矛盾,有的时候政府也不一定能做到 这一点〉市场失灵)整体经济如何运行的三个原理: 8)一国的生活水平取决于它生产的物品与劳务的能力(就是劳动生产率,你工作一个小时,那么你能够创造出多少的财富。那么我们要提高生活水平,我们就需要去得到良好教育,现在我就在这么做,呵呵,拥有生产工具一一我现在需要一台电脑,速度要快些,屏幕要液晶的更好,以及获取最好技术的机会一一这我需要向导师和图书馆,师兄多多请教了, 还要自己去争取机会!) 9)当政府发行了过多的货币时,物价上升(这个好理解,不就是通货膨胀么) 10)社会面临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短期权衡取舍(菲利普斯曲线一一增加货币的供应量,可以至少短期的失业率〈其实我还是不懂为什么?〉,但是会造成通货膨胀) 第二章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第一节作为科学家的经济学家 为什么我们会把经济学家作为一个科学家来看待呢? 经济学家同样的需要去观察世界,冷静地建立并且检验有关世界如何运行的各种理论。但是我们可以看到,经济学家更多的是关注历史提供的自然实验一一因为你不可能为了去验证一些数据去影响国家的经济运行,所以说经济学里的“实验”不是那么好做的。 那么如何去做呢? 我们可以用科学的方法去观察世界,建立理论,再去进一步的观察(检验!)…… 在观察世界的时候我们可以做出一定的假设,这些假设会有利于我们的观察。当然,假设并不是永远的成立。比如我们去买东西,如果商店就在门口,我们可以假设买东西所花费的时间为零,如果是在3站地以外的话,这个假设就不能成立。 建立起经济模型。 两个模型:循环流向图,生产可能性边界 定义一下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的概念。 这两个家伙基本上可以见名见意。 前者,研究整体经济现象。后者,研究家庭和企业如何做出决策,以及它们在某个市场 上如何相互交易。 或者这么说吧。如果你关心的是货币和失业率的关系,那么你所关心的话题应当是宏观经济学。而如果你看到的是一个公司如何在生产某种产品上决策,你所关心的应当是微观经

曼昆-微观经济学-第六版-第八章答案

第八章应用:赋税的代价 复习题 1当对一种物品征税时,消费者和生产者剩余会发生什么变动?与税收收入相比较,消 费者剩余和生产者剩余如何变动?解释原因。 答:当对一种物品征税时,消费者和生产者剩余都会减少。消费者剩余和生产者剩余的减少大于税收收入的增加。税收扭曲了消费者和生产者的激励,引起市场配置资源时的无效率。 2?画出有物品销售税的供求图。在图上标注无谓损失,标明税收收入。 答:如P163图8— 3所示,对一种物品征税减少了消费者剩余(面积B+C表示减少量)和生产者剩余(面积D+E表示减少量)。生产者和消费者剩余的减少大于税收收入(用面积B+D表示),税收引起了无谓损失(用面积C+E表示)。 3?供给与需求弹性如何影响税收的无谓损失?为什么有这种影响? 答:供给与需求曲线的弹性越大,税收的无谓损失越大;供给与需求曲线的弹性越小,税收的无谓损失越小。因为供给和需求弹性衡量买者和卖者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决定了税收扭曲会使市场结果有多大变动。 4?当税收增加时,无谓损失和税收收入有什么变动? 答:当税收增加时,无谓损失增加,并且无谓损失的增加要快于税收规模的增加。税收增加时,税收收入先增加,然后随着税收规模越来越大,市场收缩非常之大,以至于税收收入开始减少。 问题与应用 1 ?比萨饼市场的特征是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 A画出竞争市场均衡图。标出价格、数量、消费者剩余和生产者剩余。存在无谓损失吗?解释原因。答:没有无谓损失。自由竞争市场使供给与需求达到均衡点,在均衡状态下,总剩余达到最大,如图8 — 2。 图8—2比萨饼市场均衡图 B. 假设政府令每个比萨饼店每卖出一个比萨饼交纳1美元税。说明这种比萨饼税的影响, 确定并标出消费者剩余、生产者剩余、政府收入以及无谓损失。每块面积与税前相比有何变动? 答:这种比萨饼税使卖者得到的价格降低,买者支付的价格增加,销售量从Q1减少到Q2。 消费者剩余由税收前的面积A+B+E减少为税收后的面积 A;生产者剩余由税收前的面积 C+D+F减少为税收后的面积 D。税收收入为面积 B+Co无谓损失为面积 E+F。税收前没有税收收人和无谓损失(见图8— 3)。

曼昆-经济学原理-概念归纳

曼昆《经济学原理》名词解释归纳——上下册 一、经济学十大原理 1、稀缺性:社会资源的有限性。 2、经济学:研究社会如何管理自己的稀缺资源。 3、效率:社会能从其稀缺资源中得到最多东西的特性。 4、平等:经济成果在社会成员中公平分配的特性。 5、机会成本:为了得到某种东西所必须放弃的东西。 理性人:系统而有目的地尽最大努力实现起目标的人。 6、边际变动:对行动计划微小的增量调整。 激励:引起一个人做出某种行为的某种东西。 7、市场经济:当许多企业和家庭在物品与劳务市场上相互交易时,通过他们的分散决策配 置资源的经济。 8、市场失灵:市场本身不能有效配置资源的情况。 9、外部性:一个人的行为对旁观者福利的影响。 10、市场势力:一个经济活动者(或经济活动者的一个小集团)对市场价格有显著影响的能 力。 11、生产率:一个工人一小时所生产的物品与劳务量。 12、通货膨胀:经济中物价总水平的上升。 13、菲利普斯曲线: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短期权衡取舍。 14、经济周期:就业和生产等经济活动的波动(就是生产这类经济活动的波动。) 二、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 15、循环流向图:一个说明货币如何通过市场在家庭与企业之间流动的直观经济模型。 16、生产可能性边界:表示一个经济在可得到的生产要素与生产技术既定时所能生产的产量 的各种组合的图形。 17、微观经济学:研究家庭和企业如何做出决策,以及它们在市场上的相互交易。 18、宏观经济学:研究整体经济现象,包括通货膨胀、失业和经济增长。 19、实证表述:企图描述世界是什么的观点。 20、规范描述:企图描述世界应该如何运行的观点。 三、绝对依存性与贸易的好处 21、绝对优势:根据生产率比较一种物品的生产者。 22、比较优势:根据机会成本比较一种物品的生产者。 23、进口:国外生产而在国内销售的物品。 24、出口:国内生产而在国外销售的物品。 四、供给与需求的市场力量 25、市场:由某种物品或劳务的买者与卖者组成的一个群体。 26、竞争市场:有许多买者与卖者,以致于每个人对市场价格的影响都微乎其微的市场。 27、需求量:买者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一种物品量。 28、需求定理:认为在其他条件相同时,一种物品价格上升,该物品需求量减少的观点。 29、需求表:表示一种物品价格与需求量之间关系的表格。

微观经济学原理第七版曼昆名词解释带英文

微观经济学原理曼昆名词解释 1.需求价格弹性(price elasticity of demand): 2.蛛网模型(): 对于生产周期较长的商品 供给的时滞性,需求的不是 动态模型分类,画图 3.边际效用递减(diminishing marginal utility)——基数效用论 不违反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因为边际效用是指物品的消费量每增加(或减少)一个单位所增加(或减少)的总效用的量。这里的“单位”是指一完整的商品单位,这种完整的商品单位,是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有效性的前提。比如,这个定律适用于一双的鞋子,但不适用于单只的鞋子。对于四轮车而言,必须是有四个轮子的车才成为一单位。三个轮子不能构成一辆四轮车,因而每个轮子都不是一个有效用的物品,增加一个轮子,才能使车子有用。因此,不能说第四个轮子的边际效用超过第三个轮子 4.无差异曲线(indifference curve):一条表示给消费者相同满足程度的消费组合的曲线。 (2)特征:凸向原点越远越大不相交 5.边际替代率(marginal rate of substitution.MRS):——序数效用论 6.预算线(Budget line/ budget constraint)

7.吉芬物品(Giffen good):价格上升引起需求量增加的物品。 8.柯布道格拉 斯生产函数 稀缺性(scarcity):社会资源的有限性。 经济学(economics):研究社会如何管理自己的稀缺资源。 效率(efficiency):社会能从其稀缺资源中得到最多东西的特性。 平等(equality):经济成果在社会成员中公平分配的特性。 机会成本(opportunity cost):为了得到某种东西所必须放弃的东西。 理性人(rational people):系统而有目的地尽最大努力实现起目标的人。 边际变动(marginal change):对行动计划微小的增量调整。 激励(incentive):引起一个人做出某种行为的某种东西。 市场经济(market economy):当许多企业和家庭在物品与劳务市场上相互交易时,通过他们的分散决策配置资源的经济。 产权(property rights):个人拥有并控制稀缺资源的能力。 市场失灵(market failure):市场本身不能有效配置资源的情况。 外部性(externality): 市场势力(market power):一个经济活动者(或经济活动者的一个小集团)对市场价格有显著影响的能力。

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课后习题详解(第1章 经济学十大原理)

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 第1篇导言 第1章经济学十大原理 课后习题详解 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一、概念题 1.稀缺性(scarcity) 答:经济学研究的问题和经济物品都是以稀缺性为前提的。稀缺性指在给定的时间内,相对于人的需求而言,经济资源的供给总是不足的,也就是资源的有用性与有限性。人类消费各种物品的欲望是无限的,满足这种欲望的物品,有的可以不付出任何代价而随意取得,称之为自由物品,如阳光和空气;但绝大多数物品是不能自由取用的,因为世界上的资源(包括物质资源和人力资源)是有限的,这种有限的、为获取它必须付出某种代价的物品,称为“经济物品”。正因为稀缺性的客观存在,地球上就存在着资源的有限性和人类的欲望与需求的无限性之间的矛盾。经济学的一个重要研究任务就是:“研究人们如何进行抉择,以便使用稀缺的或有限的生产性资源(土地、劳动、资本品如机器、技术知识)来生产各种商品,并把它们分配给不同的社会成员进行消费。”也就是从经济学角度来研究使用有限的资源来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的问题。 2.经济学(economics) 答:经济学是研究如何将稀缺的资源有效地配置给相互竞争的用途,以使人类的欲望得到最大限度满足的科学。时下经常见诸国内报刊文献的“现代西方经济学”一词,大多也都在这个意义上使用。 自从凯恩斯的名著《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于1936年发表之后,西方经济学界对经济学的研究便分为两个部分: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是以单个经济主体(作为消费者的单个家庭或个人,作为生产者的单个厂商或企业,以及单个产品或生产要素市场)为研究对象,研究单个经济主体面对既定的资源约束时如何进行选择的科学。宏观经济学则以整个国民经济为研究对象,主要着眼于对经济总量的研究。 3.效率(efficiency) 答:效率指人们在实践活动中的产出与投入之比值,或者是效益与成本之比值,如果比值大,效率就高;反之,比值小,效率就低。效率与产出或者收益的大小成正比,而与成本或投入成反比,也就是说,如果想提高效率,必须降低成本或投入,提高收益或产出。 4.平等(equity) 答:平等指人与人的利益关系及利益关系的原则、制度、做法、行为等都合乎社会发展

曼昆-十大经济学原理,中英文对照

十大经济学原理。 曼昆在《经济学原理》一书中提出了十大经济学原理,他们分别是: 十大经济学原理一 :人们面临权衡取舍。人们为了获得一件东西,必须放弃另一件东西。决策需要对目标进行比较。 People Face Trade offs. To get one thing, you have to give up something else. Making decisions requires trading off one goal against another. 例子:这样的例子很多,典型的是在“大炮与黄油”之间的选择,军事上所占的资源越多,可供民用消费和投资的资源就会越少。同样,政府用于生产公共品的资源越多,剩下的用于生产私人品的资源就越少;我们用来消费的食品越多,则用来消费的衣服就越少;学生用于学习的时间越多,那么用于休息的时间就越少。 十大经济学原理二 :某种东西的成本是为了得到它所放弃的东西。决策者必须要考虑其行为的显性成本和隐性成本。 The Cost of Something is what You Give Up to Get It. Decision-makers have to consider both the obvious and implicit costs of their actions. 例子:某公司决定在一个公园附近开采金矿的成本。开采者称由于公园的门票收入几乎不受影响,因此金矿开采的成本很低。但可以发现伴随着金矿开采带来的噪声、水和空气的污染、环境的恶化等,是否真的不会影响公园的风景价值?尽管货币价值成本可能会很小,但是考虑到环境和自然生态价值会丧失,因此机会成本事实上可能很大。 十大经济学原理三 :理性人考虑边际量。理性的决策者当且仅当行动的边际收益超过边际成本时才采取行动。 Rational People Think at Margin. A rational decision-maker takes action if and only if the marginal benefit of the action exceeds the marginal cost. 例子:“边际量”是指某个经济变量在一定的影响因素下发生的变动量。例如,人在饥饿时吃一个包子的边际量(此时又叫边际效用)比在温饱时吃一个包子的边际量要大。 十大经济学原理四 :人们会对激励作出反应。当成本或收益变动时,人们的行为也会发生变动。 People Respond to Incentives. Behavior changes when costs or benefits change. 例子:比如一个学生,如果老师在课堂上表扬了他,他会感到很高兴,然后会更加努力,也可能因受表扬而骄傲退步。 十大经济学原理五 :交易能使每个人状况更好。交易使每个人专攻于他或她最擅长的领域。通过和他人的交易,人们可以购买更多样的产品和服务。

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第7版)(开放经济的宏观经济理论)课后习题详解【圣才出品】

第32章开放经济的宏观经济理论 一、概念题 1.贸易政策(trade policy) 答:贸易政策指直接影响一国进口或出口物品与劳务量的政府政策。一国的对外贸易政策,是一国政府为实现一定的政策目标在一定时期内对本国进出口贸易所实行的政策,它是为国家最高利益服务的,是统治阶级意志的集中反映。它包括:对外贸易总政策、国别对外贸易政策、进出口商品政策。一个国家的对外贸易政策是这个国家的经济政策和对外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随着世界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国际政治、经济关系的发展而改变,同时它也反映各国经济发展的不同水平,反映各国在世界市场上的力量和地位,另外它还受到一国内部不同利益集团的影响。一国的对外贸易政策有两种基本类型:自由贸易政策和保护贸易政策。 2.资本外逃(capital flight) 答:资本外逃指出于安全或保值方面的考虑,短期资本持有者迅速将其从一国转移到另一国的行为或过程。引起资本外逃的具体原因有三种:①一国政局动荡不稳,资本外逃以求安全。②一国国内经济情况日益恶化,国际收支持续逆差,其货币可能发生贬值,资本逃至币值稳定的国家以期保值。③一国加强外汇管制或颁布新法,使资本使用受到限制或资本收益减少,资本外逃以免遭受损失。在本世纪发生的两次世界大战和20世纪30年代经济大萧条时期,欧美等国家曾出现过大规模的资本外逃现象。近年来,发生大量资本外逃的主要是发展中国家,主要是因为这些国家的国内经济形势严峻,债务负担沉重,国际收支状况不

断恶化以及国内政局动荡。资本外逃对于一国的经济发展和国际收支稳定有着十分不利的影响。它将降低该国的国内储蓄水平,从而造成投资下降和生产萎缩;它将加剧国际收支逆差,从而引起外汇储备的减少和国际清偿能力的恶化;大量资本外逃时,如果一国试图维持一定的生产和消费水平,势必引起外债负担的迅速积累。因此,防止资本外逃是一国宏观经济政策的一项重要任务。 二、复习题 1.说明可贷资金市场与外汇市场的供给与需求。这两个市场如何联系? 答:可贷资金的供给来源于国民储蓄;可贷资金的需求来源于国内投资和资本净流出。外汇市场上的供给来源于资本净流出,外汇市场上的需求来源于净出口。连接这两个市场的是资本净流出。 2.为什么预算赤字和贸易赤字有时被称为孪生赤字? 答:政府预算赤字和贸易赤字有时被称为孪生赤字的原因是:政府预算赤字常常引起贸易赤字。政府预算赤字引起国民储蓄的减少,使利率上升,资本净流出减少。资本净流出减少使外汇市场上的供给减少,提高了真实汇率,导致净出口减少,贸易趋于赤字。 3.假设纺织工人工会鼓励人们只购买美国制造的衣服。这种政策对贸易余额和真实汇率有什么影响?对纺织行业有什么影响?对汽车行业有什么影响? 答:(1)纺织工人工会鼓励人们只购买美国制造的衣服,这会减少服装的进口。由于净出口等于出口减进口,因此,在每一既定的真实汇率上,美国的净出口增加了。这将引起

曼昆微观经济学原理第六版第六章答案0001

第六章供给、需求与政府政策复习题 1 ?举出一个价格上限的例子和一个价格下限的例子。 答:为了保障城镇中低收入居民的住房需求,国家对城镇居民中的安居工程售房制定最 高限价。为了保护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对粮食的国家合同定购部分收购时制定最低限价,以保护农民的利益;。 2?什么引起了一种物品的短缺?是价格上限还是价格下限?用图形证明你的答案。 答:当价格上限低于市场均衡价格时会引起一种物品的短缺。当价格下限高于市场均衡 价格时会引起一种物品的过剩。 3?当不允许一种物品的价格使供给与需求平衡时,配置资源的机制是什么? 答:当政府对竞争市场实行限制性价格上限时,就产生了物品的短缺。卖者必然在大量 买者中配置稀缺物品。这时的配给机制可能是排长队,或者是卖者根据自己的偏好来配给物品。当政府对竞争市场实行限制性价格下限时,就产生了过剩。过剩会引起一些不合意的配 给机制,例如那些也许由于种族或家族之故而受买者青睐的卖者能比那些没有受到青睐的卖者更好地出售自己的物品。 4 ?解释为什么经济学家通常总是反对价格控制? 答:因为在市场经济中,价格对资源配置起着调节作用。如果人为的控制价格,往往会 造成某种物品的过剩或短缺,从而使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利益受到伤害,破坏市场配置资源的有效性。 5?假设政府取消向一种物品的买者征税,而向这种物品的卖者征同样的税。税收政策的这种变动如何影响买者为这种物品向卖者支付的价格、买者所支付的包括税在内的货币量、卖者扣除税收得到的货币量以及销售量? 答:税收政策的变动对它们都不产生影响。因为税收的归宿取决于供给和需求的价格弹性,而不取决于向买者征税还是向卖者征税。 6 .一种物品的税收如何影响买者支付的价格、卖者得到的价格,以及销售量? 答:一种物品的税收使买者支付的价格上升,卖者得到的价格下降,销售量下降。 7.什么决定了税收负担在买者与卖者之间分摊?为什么? 答:需求弹性和供给弹性决定了税收负担在买者与卖者之间的分摊。税收负担将更多地 落在缺乏弹性的市场一方身上。因为弹性实际上衡量当条件变得不利时,买者或卖者离开市 场的意愿。当对某种物品征税时,市场中其他合适选择少的一方不能轻而易举地离开,从而必须承担更多的税收负担。 问题与应用 1古典音乐的爱好者说服了国会实行每张门票40美元的价格上限。这种政策使听古典音乐 会的人多了还是少了? 答:如果40美元高于门票的市场价格,对市场没有影响,听古典音乐会的人数不会改变。如果40美元的价格上限低于门票市场价格,会有更多的人想购票去听音乐会。但是,在40美元的价格下,古典音乐会的举办者所愿意并且能够提供的音乐会门票数量比实行价格上限之前下降,市场上形成了短缺。这种价格控制政策使听音乐会的人少了。 2 ?政府确信奶酪自由市场的价格太低了。 A ?假设政府对奶酪市场实行限制性价格下限。用供求图说明,这种政策对奶酪价格和奶酪销售量的影响。是存在奶酪的短缺还是过剩? 答:从图中看,存在奶酪的过剩。 图6—1奶酪市场供求图 B ?农民抱怨价格下限减少了他们的总收益。这种情况可能吗?解释原因。

曼昆经济学原理宏观经济学第六版答案

曼昆经济学原理宏观经济学第六版答案【篇一:曼昆经济学原理(宏观部分答案)】 >第二十三章一国收入的衡量 复习题 1 .解释为什么一个经济的收入必定等于其支出? 答:对一 个整体经济而言,收入必定等于支出。因为每一次交易都有两方: 买者和卖者。一个买者的1 美元支出是另一个卖者的1 美元收入。 因此,交易对经济的收入和支出作出了相同的贡献。由于gdp 既衡 量总收入 135 又衡量总支出,因而无论作为总收入来衡量还是作为 总支出来衡量,gdp 都相等. 2 .生产一辆经济型轿车或生产一辆豪华型轿车,哪一个对gdp 的 贡献更大?为什么? 答:生产一辆豪华型轿车对gdp 的贡献大。因 为gdp 是在某一既定时期一个国家内生产的所有最终物品与劳务的 市场价值。由于市场价格衡量人们愿意为各种不同物品支付的量, 所以市场价格反映了这些物品的市场价值。由于一辆豪华型轿车的 市场价格高于一辆经济型轿车的市场价格,所以一辆豪华型轿车的 市场价值高于一辆经济型轿车的市场价值,因而生产一辆豪华型轿 车对gdp 的贡献更大. 3 .农民以2 美元的价格把小麦卖给面包师。面包师用小麦制成面包,以3 美元的价格出售。这些交易对 gdp 的贡献是多少呢? 答: 对gdp 的贡献是3 美元。gdp 只包括最终物品的价值,因为中间物 品的价值已经包括在最终物品的价格中了. 4 .许多年以前,peggy 为了收集唱片而花了500 美元。今天她在 旧货销售中把她收集的物品卖了100 美元. 这种销售如何影响现期gdp? 答:现期gdp 只包括现期生产的物品与劳务,不包括涉及过去生产的东西的交易。因而这种销售不影响 现期gdp. 5 .列出gdp 的四个组成部分。各举一个例子. 答:gdp 等于消费(c)+投资(i)+政府购买(g)+净出口(nx) 消费是家庭用于物品与劳务的支出,如汤姆一家人在麦当劳吃午餐. 投资是资本设备、存货、新住房和建筑物的购买,如通用汽车公司 建立一个汽车厂. 政府购买包括地方政府、州政府和联邦政府用于物品与劳务的支出,如海军购买了一艘潜艇.

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第7版)(总需求与总供给)课后习题详解【圣才出品】

第12篇短期经济波动 第33章总需求与总供给 一、概念题 1.衰退(recession) 答:衰退指收入减少与失业增加较为缓和的经济时期。一般的衡量标准是国民生产总值连续两个季度下降。一个完整的经济周期包括繁荣、衰退、萧条、复苏四个阶段。在繁荣阶段,经济活动全面扩张,不断达到新的高峰。在衰退阶段,经济在短时间保持均衡后出现紧缩的趋势。在萧条阶段,经济出现急剧的收缩和下降,很快从活动量的最高点下降到最低点。在复苏阶段,经济从最低点恢复并逐渐上升到先前的活动量高度,进入繁荣。 2.萧条(depression) 答:萧条是真实GDP严重减少的时期,指商业周期的紧缩阶段。经济处于萧条阶段时,经济活动远低于正常水平,企业和消费者的严重悲观情绪持续很长的一个时期,它紧接着在达到一个高峰之后,以周期的低谷而告终。其特点是:生产急剧缩减,资本投资减少,信用规模收缩,价格持续下滑,失业增多,就业水平降低,企业家与消费者的情绪悲观。在美国历史上曾发生过两次严重的萧条,一次发生在1873~1879年,一次发生在1929~1933年。政府采取经济政策干预经济的目的在于缩短或消除这种经济萧条。 3.总需求与总供给模型(model of aggregate demand and aggregate supply)

图33-1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答:总需求与总供给模型指将总需求与总供给结合在一起来分析国民收入与价格水平的决定及其变动的国民收入决定模型。在图33-1中,横轴代表国民收入(Y),纵轴代表价格水平(P),AD1代表原来的总需求曲线,AS1代表短期总供给曲线,AS2代表长期总供给曲线。最初,经济在E1点时实现了均衡,均衡的国民收入为Y1,均衡的价格水平为P1。这时E1点又在长期总供给曲线AS2上,所以,Y1代表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水平。在短期内,政府通过扩张性的财政政策或货币政策,增加了总需求,从而使总需求曲线从AD1向右上方平行地移动到了AD2。AD2与短期总供给曲线AS1相交于E2,这样,总需求的增加使国民收入水平从Y1增加到Y2,并使价格水平从P1上升到P2。但是,价格的上升必然引起工资增加,总供给减少,短期总供给曲线从AS1向左上方平行移动到AS3,AS3与AD2相交于E3。这样,国民收入水平从Y2减少到Y3,价格水平从P2上升到P3。在长期中,总供给曲线是一条垂直线(AS2)。AD2与AS2相交于E4,国民收入水平为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Y1,而价格水平上升到P4。这一模型是用总需求来说明国民收入决定的收入—支出模型的发展。它说明,总需求与总供给对国民收入与价格水平的决定都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应该同时运用需求管理与供给管理的政策。 4.总需求曲线(aggregate demand curve) 答:总需求曲线指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达到均衡时价格水平与国民收入间的依存关

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课后习题详解(1-2章)新选.

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 课后习题详解 第一篇导言 第1章经济学十大原理 一、概念题 1.稀缺性 稀缺性是指在给定的时间内,相对于人的需求而言,经济资源的供给总是不足的,也就是资源的有限性与人类的欲望无限性之间的矛盾。 2.经济学 经济学是研究如何将稀缺的资源有效地配置给相互竞争的 用途,以使人类的欲望得到最大限度满足的科学。 其中微观经济学是以单个经济主体为研究对象,研究单个经济主体面对既定资源约束时如何进行选择的科学;宏观经济学则以整个国民经济为研究对象,主要着眼于经济总量的研究。 3.效率 效率是指人们在实践活动中的产出与投入比值或者是效益 与成本比值,比值大效率高,比值小效率低。它与产出或收益大小成正比,与投入或成本成反比。 4.平等 平等是指人与人的利益关系及利益关系的原则、制度、做法、行为等都合乎社会发展的需要,即经济成果在社会成员中公平分

配的特性。它是一个历史范畴,按其所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和社会性质的不同而不同,不存在永恒的公平;它也是一个客观范畴,尽管在不同的社会形态中内涵不同对其的理解不同,但都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具有客观性。 5.机会成本 机会成本是指将一种资源用于某种用途,而未用于其他用途所放弃的最大预期收益。其存在的前提条件是:①资源是稀缺的; ②资源具有多种用途;③资源的投向不受限制。 6.理性人 理性人是指系统而有目的地尽最大努力去实现其目标的人,是经济研究中所假设的、在一定条件下具有典型理性行为的经济活动主体。 7.边际变动 边际变动是指对行动计划的微小增量调整。 8.激励 激励是指引起一个人做出某种行为的某种东西。 9.市场经济 市场经济是指由家庭和企业在市场上的相互交易决定资源 配置的经济,而资源配置实际上就是决定社会生产什么、生产多少、如何生产以及为谁生产的过程。 10.产权 产权是指个人拥有并控制稀缺资源的能力,也可以理解为人

曼昆经济学原理第6版微观经济学分册第6章课后习题答案

曼昆《经济学原理》第 6 版微观经济学分册第 6 章课后 习题答案 曼昆《经济学原理》第 6 版微观经济学分册第5 章课后习题答案P132-P134第六章供给、需求与政府政策 复习题 1(举出一个价格上限的例子和一个价格下限的例子。 答: 为了保障城镇中低收入居民的住房需求,国家对城镇居民中的安居工程售房制定最高限价。为了保护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对粮食的国家合同定购部分收购时制定最低限价,以保护农民的利益; 。 2(什么引起了一种物品的短缺, 是价格上限还是价格下限?用图形证明你的答案。 答: 当价格上限低于市场均衡价格时会引起一种物品的短缺。当价格下限高于市场均衡价格时会引起一种物品的过剩。 3( 当不允许一种物品的价格使供给与需求平衡时,配置资源的机制是什么? 答: 当政府对竞争市场实行限制性价格上限时,就产生了物品的短缺。卖者必然在大量买者中配置稀缺物品。这时的配给机制可能是排长队,或者是卖者根据自己的偏好来配给物品。当政府对竞争市场实行限制性价格下限时,就产生了过剩。过剩会引起一些不合意的配给机制,例如那些也许由于种族或家族之故而受买者青睐的卖者能比那些没有受到青睐的卖者更好地出售自己的物品。 4( 解释为什么经济学家通常总是反对价格控制? 答: 因为在市场经济中,价格对资源配置起着调节作用。如果人为的控制价格,往往会造成某种物品的过剩或短缺,从而使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利益受到伤害,破坏市场配置资源的有效性。

5( 假设政府取消向一种物品的买者征税,而向这种物品的卖者征同样的税。税收政策的这种变动如何影响买者为这种物品向卖者支付的价格、买者所支付的包括税在内的货币量、卖者扣除税收得到的货币量以及销售量, 答: 税收政策的变动对它们都不产生影响。因为税收的归宿取决于供给和需求的价格弹性,而不取决于向买者征税还是向卖者征税。 6( 一种物品的税收如何影响买者支付的价格、卖者得到的价格,以及销售量答:一种物品的税收使买者支付的价格上升,卖者得到的价格下降,销售量下降。 7( 什么决定了税收负担在买者与卖者之间分摊?为什么? 答: 需求弹性和供给弹性决定了税收负担在买者与卖者之间的分摊。税收负担将更多地落在缺乏弹性的市场一方身上。因为弹性实际上衡量当条件变得不利时,买者或卖者离开市场的意愿。当对某种物品征税时,市场中其他合适选择少的一方不能轻而易举地离开,从而必须承担更多的税收负担。 问题与应用 1(古典音乐的爱好者说服了国会实行每张门票40 美元的价格上限。这种政策 使听古典音乐会的人多了还是少了? 答:如果40 美元高于门票的市场价格,对市场没有影响,听古典音乐会的人数不会改变。如果40 美元的价格上限低于门票市场价格,会有更多的人想购票去听音乐会。但是,在40 美元的价格下,古典音乐会的举办者所愿意并且能够提供的音乐会门票数量比实行价格上限之前下降,市场上形成了短缺。这种价格控制政策使听音乐会的人少了。2( 政府确信奶酪自由市场的价格太低了。 A(假设政府对奶酪市场实行限制性价格下限。用供求图说明,这种政策对奶酪价格和奶酪销售量的影响。是存在奶酪的短缺还是过剩? 答: 从图中看,存在奶酪的过剩曼昆《经济学原理》第 6 版微观经济学分册第5 章课后习题答案P132-P134 图6,1 奶酪市场供求图

曼昆经济学原理 课后答案

第一篇导言 第一章经济学十大原理 复习题 1.列举三个你在生活中面临的重要权衡取舍的例子。 答:①大学毕业后,面临着是否继续深造的选择,选择继续上学攻读研究生学位,就意味着在今后三年中放弃参加工作、赚工资和积累社会经验的机会;②在学习内容上也面临着很重要的权衡取舍,如果学习《经济学》,就要减少学习英语或其他专业课的时间;③对于不多的生活费的分配同样面临权衡取舍,要多买书,就要减少在吃饭、买衣服等其他方面的开支。 2.看一场电影的机会成本是什么? 答:看一场电影的机会成本是在看电影的时间里做其他事情所能获得的最大收益,例如:看书、打零工。 3.水是生活必需的。一杯水的边际利益是大还是小呢? 答:这要看这杯水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喝,如果这是一个人五分钟内喝下的第五杯水,那么他的边际利益很小,有可能为负;如果这是一个极度干渴的人喝下的第一杯水,那么他的边际利益将会极大。 4.为什么决策者应该考虑激励? 答:因为人们会对激励做出反应。如果政策改变了激励,它将使人们改变自己的行为,当决策者未能考虑到行为如何由于政策的原因而变化时,他们的政策往往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5.为什么各国之间的贸易不像竞赛一样有赢家和输家呢? 答:因为贸易使各国可以专门从事自己最擅长的活动,并从中享有更多的各种各样的物品与劳务。通过贸易使每个国家可供消费的物质财富增加,经济状况变得更好。因此,各个贸易国之间既是竞争对手,又是经济合作伙伴。在公平的贸易中是“双赢”或者“多赢”的结果。 6.市场中的那只“看不见的手”在做什么呢? 答:市场中那只“看不见的手”就是商品价格,价格反映商品自身的价值和社会成本,市场中的企业和家庭在作出买卖决策时都要关注价格。因此,他们也会不自觉地考虑自己行为的(社会)收益和成本。从而,这只“看不见的手”指引着千百万个体决策者在大多数情况下使社会福利趋向最大化。 7.解释市场失灵的两个主要原因,并各举出一个例子。 答:市场失灵的主要原因是外部性和市场势力。 外部性是一个人的行为对旁观者福利的影响。当一个人不完全承担(或享受)他的行为所造成的成本(或收益)时,就会产生外部性。举例:如果一个人不承担他在公共场所吸烟的全部成本,他就会毫无顾忌地吸烟。在这种情况下,政府可以通过制定禁止在公共场所吸烟的规章制度来增加经济福利。 市场势力是指一个人(或一小群人)不适当地影响市场价格的能力。例如:某种商品的垄断生产者由于几乎不受市场竞争的影响,可以向消费者收取过高的垄断价格。在这种情况下,规定垄断者收取的价格有可能提高经济效率。 8.为什么生产率是重要的? 答:因为一国的生活水平取决于它生产物品与劳务的能力,而对这种能力的最重要的衡量度就是生产率。生产率越高,一国生产的物品与劳务量就越多。

曼昆《经济学原理》第五版宏观经济学习题答案(中文)

第 20 章货币制度 1、为什么银行不持有百分百的准备金?银行持有的准备金量和银行体系所创造的货币量 有什么关系? 参考答案: 银行不持有百分百的准备金是因为把存款用于放贷并收取利息比持有全部存款更有利 可图。银行持有的准备金量和银行体系通过货币乘数所创造的货币量是相关的。银行的准备金率越低,货币乘数越大,所以银行存款的每一元钱可以创造更多的货币 2、考察以下情况如何影响经济的货币制度。 a、假设雅普岛的居民发现了一种制造石轮的简单方法。这种发现如何影响石轮作为货 币的有用性呢?并解释之。 b、假设美国某个人发现了一种仿造100 美元钞票的简单办法。这种发现将如何影响美 国的货币制度呢?并解释之。 参考答案: a、如果有一种制造石轮的简单方法,雅普岛上的居民就会制造多余的石轮,只要每个 石轮的货币价值大于制造它的成本。结果,人们会自己制造货币,于是就有太多的货币被制 造出来。最有可能的是,人们会停止接受石轮作为货币,而转向其他资产作为交换的媒介 b.如果美国有人发现了伪造百元面值美钞的简单方法,他们就会大量地生产这种假 钞,而降低百元美钞的价值,结果可能是转为使用另一种通货。 3、伯列戈瑞德州银行(BSB)有 2.5 亿美元存款,并保持10%的准备率。 a)列出 BSB的 T 账户。 b) 现在假设BSB的大储户从其账户中提取了1000 万美元现金。如果 BSB决定通过减 少其未清偿贷款量来恢复其准备率,说明它的新T 账户。 c) 解释 BSB的行动对其他银行有什么影响? d) 为什么 BSB要采取 (b) 中所描述的行为是困难的?讨论BSB恢复其原来准备金率的 另一种方法。 参考答案: a. BSB的 T 账户如下: : 伯列戈瑞德州银行(BSB) 资产负债 准备金$25 million存款$250 million 贷款$225 million b.当 BSB的大储户提取了 1000 万美金现金,而 BSB通过减少其未清偿贷款量来恢复其 准备率,它的 T 账户如下:

曼昆经济学原理课后答案__中文版

第一章经济学十大原理 复习题 1答:①大学毕业后,面临着是否继续深造的选择,选择继续上学攻读研究生学位,就意味着在今后三年中放弃参加工作、赚工资和积累社会经验的机会;②在学习内容上也面临着很重要的权衡取舍,如果学习《经济学》,就要减少学习英语或其他专业课的时间;③对于不多的生活费的分配同样面临权衡取舍,要多买书,就要减少在吃饭、买衣服等其他方面的开支。 2答:看一场电影的机会成本是在看电影的时间里做其他事情所能获得的最大收益,例如:看书、打零工。3答:这要看这杯水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喝,如果这是一个人五分钟内喝下的第五杯水,那么他的边际利益很小,有可能为负;如果这是一个极度干渴的人喝下的第一杯水,那么他的边际利益将会极大。 4答:因为人们会对激励做出反应,而政策会影响激励。如果政策改变了激励,它将使人们改变自己的行为,当决策者未能考虑到行为如何由于政策的原因而变化时,他们的政策往往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5答:因为贸易使各国可以专门从事自己最擅长的活动,并从中享有更多的各种各样的物品与劳务。通过贸易使每个国家可供消费的物质财富增加,经济状况变得更好。因此,各个贸易国之间既是竞争对手,又是经济合作伙伴。在公平的贸易中是“双赢”或者“多赢”的结果。 6答:市场中那只“看不见的手”就是商品价格,价格反映商品自身的价值和社会成本,市场中的企业和家庭在作出买卖决策时都要关注价格。因此,他们也会不自觉地考虑自己行为的(社会)收益和成本。从而,这只“看不见的手”指引着千百万个体决策者在大多数情况下使社会福利趋向最大化。 7答:市场失灵的主要原因是外部性和市场势力。外部性是一个人的行为对旁观者福利的影响。当一个人不完全承担(或享受)他的行为所造成的成本(或收益)时,就会产生外部性。举例:如果一个人不承担他在公共场所吸烟的全部成本,他就会毫无顾忌地吸烟。在这种 情况下,政府可以通过制定禁止在公共场所吸烟的规章制度来增加经济福利。市场势力是指一个人(或一小群人)不适当地影响市场价格的能力。例如:某种商品的垄断生产者由于几乎不受市场竞争的影响,可以向消费者收取过高的垄断价格。在这种情况下,规定垄断者收取的价格有可能提高经济效率。 8答:因为一国的生活水平取决于它生产物品与劳务的能力,而对这种能力的最重要的衡量度就是生产率。生产率越高,一国生产的物品与劳务量就越多。 9答:通货膨胀是流通中货币量的增加而造成的货币贬值,由此产生经济生活中价格总水平上升。货币量增长引起通货膨胀。 10答:短期中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存在着权衡取舍,这是由于某些价格调整缓慢造成的。政府为了抑制通货膨胀会减少流通中的货币量,人们可用于支出的货币数量减少了,但是商品价格在短期内是粘性的,仍居高不下,于是社会消费的商品和劳务量减少,消费量减少又引起企业解雇工人。在短期内,对通货膨胀的抑制增加了失业 量。 问题与应用 1A.答:如果买新车就要减少家庭其他方面的开支,如:外出旅行,购置新家具;如果不买新车就享受不到驾驶新车外出的方便和舒适。 B答:对国家公园的支出数额大,国家公园的条件可以得到改善,环境会得到更好的保护。但同时,政府可用于交通、邮电等其他公共事业的支出就会减少。 C答:开一家新厂可以扩大企业规模,生产更多的产品。但可能用于企业研发的资金就少了。这样,企业开发新产品、利用新技术的进度可能会减慢。 D答:教授如果将大部分时间用于自己搞研究,可能会出更多的成果,但备课时间的减少会影响给学生授课的质量。 E答:毕业后参加工作,可即刻获取工资收入;但继续读研究生,却能接受更多的知识和未来更高的收益。2答:这种心理上的收益可以用是否达到既定目标来衡量。对于这个行动前就会作出的既定目标,我们一定有一个为实现目标而愿意承担的成本范围。在这个可以承受的成本范围内,度假如果满足了既定目标,如:放松身心、恢复体力等等,那么,就可以说这次度假的收益至少不小于它的成本。 3答:去滑雪的真实成本是周六打工所能赚到的工资,我本可以利用这段时间去工作。如果我本计划这天在图书馆学习,那么去滑雪的成本是在这段时间里我可以获得的知识。 4答:现在花掉100 美元的机会成本是在一年后得到105 美元的银行支付(利息+本金)。 5答:还应该继续这项开发。因为现在它的边际收益是300 万美元,而边际成本是100 万美元。为了完成这项开发我最多能再花300 万美元。只要边际收益大于边际成本,就有利可图。 6答:我认为赫敏提出的决策方法正确。因为只有多卖一加仑饮料的额外收益大于它的额外成本时,多卖一加仑饮料才是有利可图的。理性人应该考虑边际量。 7A答:社会保障的提供使人们退休以后仍可以获得收入,以保证生活。因此,人们不用为不能工作时的生活费而发愁,人们在工作时期的储蓄就会减少。 B答:这会使65 岁以上的人在工作中不再积极进取。因为努力工作获得高收入反而会使得到的津贴减少,所以对65 岁以上的人的努力工作的激励减少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