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教材湘教版与人教版比较

初中地理教材湘教版与人教版比较
初中地理教材湘教版与人教版比较

初中地理教材湘教版与人教版比较“一本好书就相当于一位名师,一套好教材就相当于茫茫大海上的一座航标,受惠者众,它给人的益处是无穷的。”十余年来,通过义务教育湘教版《初中地理》新教材的教学实践,感受到了新课程改革带来的教学理念变革,同时也受困于教材的把握和处理,以及湘教版初中地理教材存在的许多不妥之处。下面就湘教版和人教版初中地理教材优劣谈谈自己的认识和看法。

(一)湘教版的优点与不足

一、湘教版《初中地理》教材的知识结构

二、湘教版《初中地理》教材的特点

1.新教材重新调整了初中地理知识体系和结构

新教材改变了过去几十年一贯都是以初一《中国地理》、初二《世界地理》的呆板滞后的教材体系结构。新教材改为初一在学习了地球、地图的初步知识之后,先学世界地理,初二再学中国地理及乡土地理。这种安排,体现了地理学由整体到局部,由部门到区域的知识结构,有利于学生认识、又便于知识前后联系和应用。

新教材在知识体系上加强了地理基础知识的教学,世界区域地理更加突出重点和特点,减少了层次。以《南亚》一节为例,以归纳共同性,突出南亚区域地理特征,并侧重讲述地形、气候,从而认识南亚的农业、宗教与社会,注重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分析自然地理与人文

地理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培养学生的地理能力。在国家地理方面,新教材选择了东亚经济最发达的国家日本,在内容上比旧教材具有份量适当,头绪简明,重点突出,条理清楚等优点。《日本》体现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紧密结合的精神,在自然地理内容上也作了较大改变,突出了重点。有助于学生结合日本的自然环境特征分析、理解日本的经济发展特点和工业分布(布局)。

2.课文中的小标题紧扣教材,醒目突出

新教材课文中的小标题设计能紧扣教材,醒目突出,既抓住了重点,又容易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重视,内容体系突出了人地关系,加强反映当代人类面临的人口、资源和环境等重大问题,增加了教材的可读性和时代感。以《澳大利亚》一节为例,该节小标题可连结成:拥有一个大陆——低平的地形——古老的动物——发达的农牧业和工矿业。这些简短的小标题既高度概括了澳大利亚国家地理的主要内容与特征,又帮助学生建立了正确的人地关系。

3.图象丰富多彩,更贴近教材和学生年龄特点

新教材大量增加了图表、景观图等,更符合初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和爱好。每幅图都能紧密配合教学内容,对帮助学生掌握地理知识、培养识图技能和分析地理事物与现象的能力等方面都发挥了应有的作用。地图表现力强,内容丰富,色彩鲜明,清晰易读,既可巩固正文地理知识,又能拓宽学生的知识信息面,适应于不同层次学生的地理学习需求。

教材对图象也进行了创新,每幅图的信息主体明确,使图象表达的内容重点更加突出,便于学生掌握。

4.练习编写有新意,富有启发性

新教材注意地理能力的培养,加强地理基本训练。在增加图幅的同时,还安排一定数量的练习贯穿于教学全过程。练习的题型多种多样,与教材内容紧密配合,图文并茂,目的性明确。

新教材中设“阅读”、“活动”两个小栏目,以丰富学习内容和启发学生思考,促进讲练结合。练习内容有一定弹性,具有可选择性特点,减少了记忆量,减轻了学生学习的负担。

“活动”中的“读图”主要培养学生阅读分析地图的能力和建立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概念。思考题题目设计富有思考性、趣味性,答案也具有辩证性。目的是促使学生课堂消化所学的内容,同时寓思考于课堂教学过程中,突出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特点。

三、湘教版《初中地理》教材存在的问题

虽然此教材有不少创新,但是问题和缺陷也很多,主要体现在:

1、相关材料更新速度慢,不能紧跟时代的步伐,特别是人口数据、国家人均GDP收入

等,很多都还是十多年前的数据。

2、教材按照“章-节”设计,有的“节”内容一个课时可以完成,有的“节”内容3~4课时才能完成,教师对教学内容的把握难度较大,导致教学进度参差不齐。

3、八下中国区域地理的编排有创意,教学使用困难。

湘教版是“全景式”地展示中国34个省级行政区,以省级行政区作为基本单元,以沿海、陆疆、黄河、长江4个“万里行”为基本呈现方式。内容多而全,学习量大,而必学内容只有5个省级行政单位,浪费了大量的教材和学习空间。教师对此部分内容的把握、处理难度也很大,特别是地理参加学业水平考试后此部分内容被大量丢弃。

4、教材中存在许多不妥之处,下面把山东郓城一中范中稳和山东英华中学葛楼伯老师撰写的《与湘教版地理教材编者共商榷19条》摘录部分以作说明。

第一条:湘教版地理教材缩水现象

以七年级上下册地理(世界地理) 湘教版总计字数为207000字,而新课标人教版七年级上下册地理(世界地理)总计字数为290000字,而二者价格则相差无几,字数却大大缩水(其实是内容缩水),整整差了一本书!众所周知,农村中学的学生地理知识的来源主要靠课本,这样一来,湘教版地理教材就不如人教版地理教材了。

第二条:湘教版地理教材活动设置单调贫乏。

湘教版地理活动设置单调贫乏,未能很好的体现新课标的精髓,而人教版活动设置是步步深入,活动设置多是据材料分析、归纳、探究,由“地”(材料)知“理”(归纳、探究),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起到一个潜移默化的作用,在体现新课标精髓上湘教版可以说是不如新课标人教版地理教材。

第五条:做为地理教材,应该以图知理,但湘教版地理教材图表相对较少

以湘教版七下和人教版七下为例,湘版七下共69幅地图,75幅景观图,而人教版共73幅地图,109幅景观图……地图是地理知识的载体,地图少了,所承载的地理知识就比较少。

第七条:上下册表述不一致,有失科学性原则,更让师生怀疑湘教版地理教材提供的知识可信度。

湘教版七下第78页提到“俄罗斯大部分地区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但从湘教版七下第7页亚欧气候类型图却看出亚寒带针叶林气候面积相当大,这应该属于教材表达欠科学呢还是表达不清楚?

再看湘教版七上82页“温带大陆性气候和亚寒带针叶林气候是世界上广泛分布的两种气候,主要分布在亚欧大陆和北美洲,亚寒带针叶林气候的景观主要是耐寒的针叶林,以俄罗斯和加拿大两国面积为最大”。上下册表述不一致,能说科学么?

第九条:湘教版地理教材部分内容表述有失科学水准

湘教版八年级上册中国地理第20页,第一节中国地形,最东边的一列是台湾岛上的台湾山脉,这个说法是欠妥当。大家都知道我国的最东端是黑龙江与乌苏里江的汇合处,再看看湘版八年级上册中国地理第21页中国主要山脉分布图,就会发现最东边的一列应该是长白山!

第十条:湘教版地理教材与其配套图册各自为政

请看湘教版八年级上册中国地理第10页“全国省级行政单位人口数量”一图,该图是根据2000年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绘制,其中广东省人口是8642万人,而其配套地图册(湖南教育出版社与星球地图出版社合编)第6页“中国34个省级行政区的面积和人口数”(2003 年中国统计年鉴)所提供的广东省人口是7859万人,不知以那个为准?

第十一条:教材图文不一致,是致命的硬伤

湘教版七下第38页(该页图2—6)泰国的天然橡胶的产量与出口量均居世界首位,但是图中橡胶的符号只在泰马边界处有一个,这与其橡胶在世界中的地位不相符。

……

还有很多数据不太统一,比如玉山在八上海拔是3997米,八下则是3952米(去年已经修改);艾丁湖水面海拔约-154米(地图册上则是-155米);

5、教材对部分知识点的处理不妥。

第一,气候类型分类太细,亚寒带针叶林气候应该放到高中讲解,加大了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难度。七下南亚地区的热带季风气候一年分三季的表述不利于学生理解季风气候的特征。

第二,地球运动知识点的分散虽然降低了学习难度,但是不利于教学,不利于学生形成系统的知识。把地球运动放到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一节学习,学生在分析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时并不能形成系统、简洁的概念,如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可以概括为纬度因素、海陆分布、地形地势、人类活动等。

第三,时区、区时放到七下的亚洲部分阅读材料里,感觉比较突兀。以阅读材料的形式处理,教师处理时很灵活但对知识铺垫带来很多问题。

第四,对工业分布的四大基地没有单独表述,在八上北方地区里提到东北重工业基地,到八下辽宁省的活动内容里有讲辽中南工业基地,这样的内容安排让老师不知怎么讲。

第五,七下第一章认识大洲通过学习亚洲让学生认识欧洲,到第二章了解地区又单独设

置一节“欧洲西部”,造成不必要的重复。

第六,八上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二节中国的气候安排了大量的知识点,同时又把中国的温度带、干湿地区、气候类型分布、夏季雨带的移动、几种特殊的天气等大量的知识以正文和阅读材料的形式放到一起,一节内容要上五、六节课,安排极不合理。(二)人教版《初中地理》教材的特色

一、人教版初中地理教材的基本框架。

二、人教版初中地理教材的主要特点。

特点一强调地理思想,使教材有“魂”。《地理课程标准》规定的本课程的教育目标有三个维度,即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从地理课程在公民素质教育中所承担的责任来看,我们这样定位三个目标之间的关系:

从这个认识出发,教材特别强调要给予学生“地理的头脑”——正像教材在开篇“与同学们谈地理”中所讲的——尊重自然规律,做大自然的朋友;因地制宜,扬长避短;综合地分析问题;具备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因此,教材在选择和组织材料时,就不是地理事实材料的简单堆砌,而是有地理思想贯穿其中,使教材内容达到“形散神聚”。

特点二注重问题探究,使教材有“理”。“活动式”课文的设计,使学生有了自主学习的空间和时间。通过在“做”中学习,使学生改变对地理课死记硬背的印象,尝试探究的乐趣,体会地理的“理”之所在。

特点三联系身边实际,使教材有“用”。教材密切联系生活和生产实际,尤其是注意挖掘学生的生活经历与体验,以小见大,使学生感受到“地理无处不在”,是一门很有实用价值的学科。

特点四尝试多种表达,使教材有“趣”。从初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教材在语言运用上,追求平实、生动的风格;在表达方式上,追求多样化,不断地给学生以新鲜感。教材不论是内在的内容设计,还是外在的版式设计,都力求增加趣味性,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三、人教版初中地理教材在内容的选择上突出了四个基本原则

(1)满足基本要求。把《地理课程标准》的要求逐一分解,并落实到教材的每一节,以保证新教材对课标内容的验证性。

(2)突出学习方法。寻求更多地展示学习地理的方法,而不强调对地理知识“量”上的把握。地理教学的内容是被限定在一定的时空框架内价的,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增强学习的有效性呢?人教版抓住了以下两点。

第一,强调探究——探究基本的地理规律、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区域发展的主导因素。这些内容中贯穿着地理学的一些基本思想,对学生来说是终身受用的。

第二,精选区域——本着突出区域特色的原则选择区域。世界地理部分选择1个大洲、5个地区、6个国家;中国地理部分,不同尺度的区域共选择了9个。显然,地理知识在教材中只是作为一种重要的载体出现,通过这个载体,向学生传达的是地理思想和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例1七年级上册对气候类型内容的设计(探究地理规律)

目标设定:认识世界气候的地区差异,初步学会分析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气候类型的内容历来是初中地理教学的难点,学生把很多精力花费在记背复杂的气候类型上,而得到的可能只是一些具体的、比较细碎的知识,不能形成对气候类型分布规律的宏观认识,其结果可能把“活”的知识学“死”了。当然,作为基础知识,一些典型的气候

类型特点也并非不涉及,而是把它们有目的地分散到相关的区域中。在学生初步掌握了分析气候类型分布的方法之后,具体的气候类型的特点也就在掌握之中了。

内容设计:教学内容的逻辑联系用下面的框图表示。

例2 七年级下册欧洲西部传统的畜牧业内容设计(探究地理要素之间的联系)

目标设定:了解欧洲西部畜牧业发达的主要原因

任何地理事物或现象的发生,都有其特有的地理因素作为支撑。地理要素既有自然因素,也有人文因素,它们相互影响,构成了地理现象的多样性和地理成因的复杂性。“欧洲西部畜牧业发达”是一个主题,在分析这个主题的时候,我们把关注的焦点放在梳理出影响因素,以及不同因素之间的相互关联上,试图传达探究地理要素之间联系的思路。

内容设计:教学内容的逻辑联系用下面的框图表示。

例3 七年级下册和八年级下册关于区域内容的选择(探究区域特色)

分区部分是这次地理教材改革最具创意的部分。世界地理和中国地理各列2节内容如

下。

七年级下册

第七章我们邻近的国家和地区第八章东半球其他的国家和地区第一节日本第一节中东

多火山、地震的岛国长期的热点地区

发达的加工贸易经济三洲五海之地

东西方兼容的文化丰富的石油资源

匮乏的水资源

文化差异

八年级下册

第六章认识省级区域第八章认识跨省区域

第四节西部开发的重要阵地第二节以河流为生命线的地区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长江沿江地带高山、荒漠和绿洲地理位置和地形条件

富有特色的绿洲农业沿江地带的纽带和辐射作用

潜力巨大的能源开发沿江地带的城市

沿江地带的工业

(3)注重拓展空间。教材选择的案例要有典型性和开放性,给学生知识拓展和能力迁移

留有余地。

例如,在大洲这个层面上,选择了亚洲,对其自然和人文环境特点进行了比较全面的分析。当然,各大洲的差异很大,不可能用一个大洲代替其他大洲。为解决这个问题,在编写亚洲时,尽可能多地利用“活动”这个载体,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的拓展,如利用分析亚洲地形和气候方法,分析其他若干大洲的地形和气候特点。这样,通过区域地理的学习方法,力图把“洲”这个层面上的“点”和“面”结合起来。

例4 “亚洲”一章中涉及到的其他大洲的内容

(4)把握继承与创新的关系。人教版教材汲取了人民教育出版社50年编写地理教科书的经验,汲取国外成功的教材编写经验,为我所用。在前人的基础上,大胆创新。

四、在教材内容的表达上,采取因内容而异的策略,多种思路并举。

(1)基于问题的思路关注问题、引发问题,围绕问题展开叙述,针对问题进行讨论。整套教材始终贯穿探究式学习的理念。教材按照章—节—目设计,每“目”中的内容都被分解为“叙述课文”和“活动课文”两部分。“活动课文”注重探究性,引领学生对相关地理事物和现象进行演绎或归纳,从而把探究式学习呈现在了结构设计中。

例5 教学内容分解示例

我国的四大地理区域(八年级下册)四大地理区域的的名称设计一组读图活动,对比分

析各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关

系,进而理解四大地理的区

域划分。

在叙述课文中,教材尽可能避免平铺直叙,而是采用不同的呈现方式,例如一些地理概念的图释、说明地理问题的对话、展示地理过程的组照或组画;在活动课文中,对问题的设计,始终把握两个要旨:其一,问题探究的目的性;其二,问题探究的过程性。从不同地理问题本身的特点出发,设问又可以大体分为两类,一种类型是注意设问的梯度,比如给出资料—让学生补充资料—分析资料—得出结论;另一种类型是注意设问的广度,比如多角度地分析某一个地理问题。

(2)基于案例的思路根据不同的需要,案例大体上分为以下两种类型。

范例型案例。范例的思路来源于20世纪50年代初德国兴起的一种教学流派——范例教学。当时德国为了振兴战后的教育,培养具有真才实学的人,首先要改革教材,要充实根本的、基础的、本质的教学内容,使学生借助精选的教材,通过同“范例”的接触,以训练和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判断能力。当今的世界,不论是知识量的扩展,还是知识量增加的速度,都是当时的德国无法比拟的。我们更应该强调教给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这比教给学生知识更为重要。因此,范例教学仍然不失为一个好的方法。《地理课程标准》对区域部分的要求,实际上也是对案例分析方法的倡导。

例6 七年级下册的“亚洲”

目标设定:学习全面分析一个区域的方法,并注重知识的迁移。

会描述一个大洲的地理位置

会归纳一个大洲的自然和人文环境特点

会说明一个大洲内部的经济发展差异

会分析一个大洲存在在有关地理问题

内容设计:

第六章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

第一节自然环境第二节人文环境

世界第一大洲多样的地域文化

地形和河流经济发展差异

复杂的气候

主题型案例。区域地理的案例,例如某一个国家或地区,可以涉及很多内容,在具体确定教学内容时,强调教学内容的主题化,即突出区域特色,使教学内容既精炼又说明问题。

对世界区域的选择,遵循以下原则:一是重视中国所在区域、周边地区和国家;二是重视世界上重要的或地理问题突出的地区和国家;三是重视与中国政治、经济关系比较密切的地区和国家。在确定内容主题时,则主要考虑区域特色,包括自然特色和人文特色。

对中国区域的选择,则是按照省级区域—省内区域—跨省区域的方式进行组合。同时,在以案例为主的前提下,教材还适当考虑“点”和“面”的结合。有意识地采用比较、演绎等学习方法,将学生的视野尽量拓展。例如,在讲述新疆时,联系到西部地区的农业问题、资源开发问题、环境保护问题;在讲述珠江三角洲时,与辽中南地区的经济发展特点进行比较;在讲述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时,又涉及到全国其他地区水土流失的问题。

例7 区域示例

黄土高原(特殊地形区)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堆积区严重的水土流失

脆弱的生态平衡生态建设

3.基于情境的思路为了不断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材在案例分析中,经常穿插一些真实的情境或虚拟的情境。情境的设计短小精悍,或是课文某一主题的引入,或是课文不同内容之间的承上启下,或是由情境引发讨论。情境在教材中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

例如,提出一个与学习新课有关的实际问题,引起学生想要探究这个实际问题的兴趣。讲日本“发达的加工贸易经济”,首先引用一个实际生活中的现象“人们在世界许多地方都可以看到日本的工业产品,例如,公路上奔跑着日本汽车,商店的橱窗里摆放着日本的照相机。在我国的市场上,也经常能看到日本的工业产品。”接着教材追问:“日本为什么把眼光瞄准海外市场呢?”讲工业与我们的关系,设计了这样一个活动“仔细观察我们的家,它就像一个工业产品的“展览室”。看看张梦同学的家(图),找出工业产品,并“追根寻源”。

再如,设置问题情境后,引导学生猜想和论证;或者摆出对立的观点,让学生辨析。讲巴西热带雨林的开发和保护,设计了这样的“活动”:巴西等亚马孙流域国家在热带雨林的开发与保护上陷于两难境地。下面是三位学生的对话。请你加入他们的讨论,谈谈你对开发和保护热带雨林的看法。教学实践证明,这种在某一特定情境下的讨论,效果比较好。

综上所述,新的课程理念,使人教版勇于突破以往教材编写的思维定式,并且以增强教材的探究性为一以贯之的编写思想,在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方面有所突破和创新。

此为作者原创,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联系方式:qq94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课本目录-湘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课本目录:湘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 作为一名八年级地理教师,要重视对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的指导。在教学中利用好教材目录,有目录意识将会使我们的教学效率大大提高,同时学生也获得了一种主动学习的能力和方法。以下是X为大家整理的地理八年级下册课本目录湘教版,希望你们喜欢。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课本目录第五章中国的区域差异 第一节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第二节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 第三节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第六章认识区域:位置与分布 第一节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 第二节东北地区的人口和城市分布 第三节东北地区的产业分布 第七章认识区域:联系与差异 第一节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国际枢纽功

能 第二节澳门特别行政区的旅游文化特色 第三节珠江三角洲区域的外向型经济 第四节长江三角洲区域的内外联系 第五节长株潭城市群内部的差异与联系 第八章认识区域:环境与发展 第一节北京市的城市特征与建设成就 第二节台湾省的地理环境与经济发展 第三节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地理概况与区域开发 第四节贵州省的环境保护与资源利用 第五节黄土高原的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 第九章建设永续发展的美丽中国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课本南方地区知识点 1.位置: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东地区。 2.面积和人口:面积约占全国的25﹪.人口约占全国的55﹪.

3.民族:本区拥有30多个民族,云南是中国少数民族最多的省区。 4.地形区:云贵高原、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东南丘陵。 5.气候:亚热带和热带季风气候 6.年降水量:800毫米以上。 7.作物熟制:一年两熟到三熟。 8.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热量充足、降水丰沛。 成都平原素称“天府之国”、长江中下游平原是“鱼米之乡”。 9.主要物产:水稻、生猪、柑橘、茶叶、桑蚕、甘蔗、淡水鱼和热带作物 10.商品粮基地:江汉平原、洞庭湖平原、鄱阳湖平原、江淮地区、太湖平原、成都平原、珠江三角洲。 11.热带作物产区:海南岛、雷州半岛、台湾岛南部、云南省南部。 12.中国热带作物主要有:橡胶、椰子、咖啡、胡椒、剑麻、油棕 13.耕地类型:水田 14.矿产资源:有色金属

湘教版初中地理新课程标准解读和教材分析

湘教版初中地理新课程标准解读和教材分析 地球 一、标准要求 1.地球的形状、大小与运动 ?提出证据说明地球是个球体。 ?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描述地球的大小。 ?用事实分别说明地球自转、公转及其产生的地理现象。 2.地球仪 ?运用地球仪,说出经线与纬线、经度与纬度的划分。 ?用经纬网确定任意地点的位置。 二、对“标准”要求的把握 1.地球与地球仪 (1)提出证据说明地球是个球体。 由于学生在小学已经了解了地球的形状,因此在让学生认识地球是个球体时,没有必要转弯抹角通过一些实例来说明。对“标准”把握的重点是放在“提出证据说明”上,并进一步对此标准附加说明,目的是“使学生受到有关的科学史教育”。 从本条“标准”及其“说明”来看,它有两个要求,一是了解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二是学生能自己提出证明地球是球体的证据。 (2)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描述地球的大小。 地球的大小,学生在小学也已经学过。因此,本条“标准”要求学生能描述地球的大小。知识要求是次要的,而培养能力(描述地理事物)是主要的。 从“标准”的表达看,不要求学生记住地球的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的数字,只是要求学生会用这些数字来描述。 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没有必要象以往的教学,要求学生了解“地球的赤道略鼓,两极略扁,南北两极不对称”。 (3)用事实分别说明地球自转、公转及其产生的地理现象。 把握三点:一是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的周期、方向等被看作是学生已有的知识;二是不要求学生系统地理解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用“地理现象”代替了“地理意义”;三是不要求学生被动地接受,而是要求学生能用事实(地理现象)说明。 对本条“标准”,应理解为,只要学生能用事实(哪怕是一条)说明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或者说学生能分别说明哪些现象(哪怕是一种)是由自转或公转产生的,就可以说达到了“标准”的要求。 一般来说,学生较易理解的现象有:用昼夜交替现象来说明地球的自转,用四季更替和不同纬度地区热量的差异来说明地球的公转。 (4)运用地球仪,说出经线与纬线、经度与纬度的划分。

七下湘教地理课本电子版

七下湘教地理课本电子版 篇一: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全套(完整)教案 第一章认识大州教案 第一节亚洲及欧洲 【课时】:3课时 第一课时时区 【学情分析】: 很多同学在上学中地理成绩不够好,对学习地理产生了畏难情绪,如果不化解这种心理情绪,对以后的地理教学有阻碍作用。本期教材编写从简,从大洲、地区、国家三个方面介绍世界地理,不再注重系统的知识介绍,而是从生活的需要为出发点,注重对一些常用知识和重要的地理科学方法的介绍和运用,重在对新课标教材的解读,增加了教学难度,也释放了教学思路。 【教学目标】: 1)化解学生的畏难情绪,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了解时区的概念,并能进行简单的时区换算。 【教学过程】: 【板书】:开学第一课 目标一:化解学生的畏难情绪 方法:与学生课聊 如:1)请几位学生叙述假期作了哪些有意义的事?

(依据回答,做一些引导和肯定,如果有外出旅游的经历,可引导叙述有哪些人文风情,地理事物等) 2)介绍各班的成绩状况,树立学习榜样;鼓励向周围的同学学习。 3)谈论学习地理的方法 (根据学生的回答作一些总结,板书如下) 【板书】:一、地理学习方法 ①预习并认真听课 ②及时完成作业 ③增加知识,进行课外阅读 目标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方法:趣味提问 如:1)小明接爸爸回家 小明的爸爸在日本从大阪回北京,通知小明9点钟去机场迎接,8点30分时,小明正准备出门,却发现爸爸正站立在门口,小明觉得很奇怪,这到底怎么回事呢? 2)NBA直播的时间差 NBA球赛一般在大城市的晚上开始,每次看到姚明上场的时候都是当地万家灯火的时候,可我们中国正好是上午时间,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3)妹妹比哥哥早一天过生日 有一对双胞胎兄妹,妹妹出生在5月4日,哥哥出生在5月5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全套教案

第一章认识大州教案 第一节亚洲及欧洲 【课时】:3课时 第一课时时区 【学情分析】: 很多同学在上学中地理成绩不够好,对学习地理产生了畏难情绪,如果不化解这种心理情绪,对以后的地理教学有阻碍作用。本期教材编写从简,从大洲、地区、国家三个方面介绍世界地理,不再注重系统的知识介绍,而是从生活的需要为出发点,注重对一些常用知识和重要的地理科学方法的介绍和运用,重在对新课标教材的解读,增加了教学难度,也释放了教学思路。 【教学目标】: 1)化解学生的畏难情绪,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了解时区的概念,并能进行简单的时区换算。 【教学过程】: 【板书】:开学第一课 目标一:化解学生的畏难情绪 方法:与学生课聊 如:1)请几位学生叙述假期作了哪些有意义的事? (依据回答,做一些引导和肯定,如果有外出旅游的经历,可引导叙述有哪些人文风情,地理事物等) 2)介绍各班的成绩状况,树立学习榜样;鼓励向周围的同学学习。 3)谈论学习地理的方法 (根据学生的回答作一些总结,板书如下) 【板书】:一、地理学习方法 ①预习并认真听课 ②及时完成作业 ③增加知识,进行课外阅读 目标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方法:趣味提问 如:1)小明接爸爸回家 小明的爸爸在日本从大阪回北京,通知小明9点钟去机场迎接,8点30分时,小明正准备出门,却发现爸爸正站立在门口,小明觉得很奇怪,这到底怎么回事呢? 2) NBA直播的时间差 NBA球赛一般在大城市的晚上开始,每次看到姚明上场的时候都是当地万家灯火的时候,可我们中国正好是上午时间,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3)妹妹比哥哥早一天过生日 有一对双胞胎兄妹,妹妹出生在5月4日,哥哥出生在5月5日,这又是怎么一回事呢? (通过这样的提问,激起学生的兴趣,引导出“地方时”的概念)

湘教版初中地理教材分析【湘教版初中地理教材特点与教法探讨】

湘教版初中地理教材分析【湘教版初中地理教材特点与教法 探讨】 湘版新编初中地理教材给人以清新朗目之感,它在内容编排、形式结构等方面都与以往所使用的教材有很大的不同。本文侧重探讨根据该教材的特点,采用相适应的教法,提高地理教学效果。 从整体编排来看,湘版地理教材按“先总后分”的原则编写,即“世界一大洲一地区一国家”。初一上册安排的是关于全球的知识:地球的面貌、世界的居民、世界的气候、世界的发展差异;初一下册则是分区地理:认识大洲、了解地区、走进国家。初二中国地理的编写也是按照这个原则进行,初二上册学习的内容有:中国的疆域与人口、中国的自然环境、中国的自然资源及中国的区域差异;下册内容的第一章为中国的主要产业,以后的各章则主要是分省地理,教材把我国三十四个省级行政单位按沿海(第二章沿海万里行)、沿边(第三章陆疆万里行)、沿江(第四章黄河万里行和第五章长江万里行)的位置特点分别加以介绍,区别于以前的教材按东北、西南、华南、西北等方位编写的方法,这也是湘版地理教材的一大特点。 从结构上看,湘版地理教材采用大字正文和辅助文字混排的形式,重点突出,版式新颖。大字正文一般叙述地理事实,讲解地理概念,解释地理成因,说明地理规律。辅助文字主要包括富有特色的两个栏目:“活动”栏目侧重安排富有启发性、思考性的地理问题,密

切配合课文的重点、要点以及关键内容,以加深理解,启迪思维,让学生养成学思结合的良好习惯;“阅读”栏目侧重选编短小精悍、内容丰富、类型多样的阅读材料,与课文所讲内容密切配合,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自学能力。而且在每一章的前面,都配上一段优美的文字,该段文字不但概括了本章的主要内容,还起到导入新课、引起学生兴趣的作用。从形式上看,湘版地理教材图文并茂,直观性强,生动形象。在课本的封面、封底、以及课文里面,增加了大量引人入胜的彩图,在课文之中穿插了内容简明、重点突出、种类多样的地图、速描图、示意图、模型图、统计图、漫画图以及卫星图片等。这些图像与课文紧密配合,以图引文、以图释文、以图补文、以图代文,形象直观地反映和说明地理问题,把繁、难和语言不便表达的地理知识形象地呈现给学生,不仅改变了地理教材的面貌,也增强了地理教材的吸引力,便于学生理解知识的难点和重点。 从内容上看,湘版地理教材选材典型,知识量适当,不求全不求深,表述生动活泼;围绕环境、资源、人类活动这些主题,选材上注重体现人地关系,地理知识的时代性、实用性、教育性以及科学性;适当降低了教学难度,删减了难教难学的有关内容;注意减轻学生负担,删减单纯记忆性知识,如国家减少为七个有代表性的、区域特征典型的国家来讲授,这七个国家,既包括了发达国家、中等发达国家,也有发展中国家。课文表述不但简洁、明了、准确,而且主要还联系社会、生产、生活和学生的实际,通过读图思考、启发设问、引用实

湘教版初中地理七(上)课本活动题解答

湘,教版,初中,地理,七,上,课本,活动,题,解答,七年级上册 滑雪运动一般应在高纬度地区或高山地区开展,因为高纬度地区和高山地区,分别受纬度因素和地形因素的影响,冬季气温低,气温低才能有降雪,所以只有这两类地区才能开展滑雪运动。 冲浪运动一般在低纬度的沿海地区开展,因为冲浪运动需要海水温度较高,风浪较大,一般低纬度近海地区具备这种条件。 7上-003.举出几个生活中的例子说明地理与日常生活的关系。 生活中需要地理知识的例子很多,比如:我们了解了天气变化的基本原理,学会收听天气预报和观看卫星云图,就能够及时了解天气信息,安排我们的生产和生活。我们学会了如何在生活中辨别方向,就不会在森林和沙漠中迷路。总之,地理知识和生活是息息相关的。 7上-005.举例说明海洋、土地、森林与生产建设的主要联系。 1、海洋:航运、产盐、捕鱼、开采石油。 2、土地:耕地、林地、草地、建设用地。 3、森林:提供木材、调节气候、涵养水源、生态平衡。 由于地球表面海洋面积比陆地面积大得多,从太空看地球是一颗蔚蓝色的星球,因此把地球称为水的行星或水球一点也不为过。 由于从古至今的生产和生活活动都在陆地上进行,而且以前人们的科技落后,活动范围狭小,他们对海洋认识极少,所以就把我们生活的星球命名为地球。2、海洋面积大 A线路等高线较密集,坡度较陡;B线路等高线较稀疏,坡度较缓。 1、在喜马拉雅山脉发现大量古老的海洋生物化石。说明现在的喜马拉雅山脉在地质历史时期是广阔的海底。 2、在台湾海峡海底发现森林遗迹和古河道。说明现在的海底在地质历史时期曾在海平面以上,为陆地。 3、东非大裂谷不断扩张将形成海洋。说明现在的陆地由于不断拉伸,以后会形成海洋。 4、地中海的面积不断缩小,说明现在的地中海由于两侧的陆地不断地靠近,最终将消亡变成陆地。 启示:这些现象说明地球表面确实存在着海陆的变迁,沧海桑田的故事确实存在,海陆变迁的原因主要是地壳的运动和海平面的升降。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教学计划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教学计划 本学期我担任七年级两个班的地理教学任务,每周两课时,所用教材是在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精神和《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指导下编写的湘教版七年级地理教材。 一、指导思想 在新课标理论的指导下,以学校教导处工作计划为指导,高效地完成本学科教学目标。积极参加教科研活动,努力使教学水平,业务能力有更大的提高。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初步能力,最终使学生从“学会地理”,走向“会学地理”。 二、教材分析 湘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以世界地理为主要内容,包括世界自然地理与世界人文地理的基础知识。主要包括地球的面貌、世界的居民、世界的气候、世界的发展差异四部分内容。共计五章,16节:第一章《让我们走进地理》,第二章《地球的面貌》,第三章《世界的居民》,第四章《世界的气候》,第五章《世界的发展差异》。 《地球的面貌》这章主要包括认识地球、世界的海陆分布、世界的地形、海陆变迁四部分内容。认识地球,了解世界的海陆分布,世界的地形以及海陆变迁,了解全球海陆分布发展演化的基本规律,是学习地理的基础。 《世界的居民》属于人文地理的内容,从宏观的角度阐述世界的人口、人种、语言、宗教、聚落以及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 《世界的气候》这章包括天气和气候、气温和降水、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四部分内容。从本章知识在整个教材体系中的地位来看,是后面学习区域地理及中国地里的基础之一。 在前面各章了解自然地理,人文状况的基础上,《世界的发展差异》这章引入世界的发展差异,国际合作,国际组织等政治经济概念,为学生以后学习各大洲、认识国家和地区的人文地理概况起到基础性作用。 二、学生学情分析 七年级共计2个教学班,每班接近70人。刚刚升入七年级的初中学生,在小学社会课中,接触了一些地理知识,但比较零碎。地理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初一年的学生还是第一次接触,是一个陌生的学科,很多学生不知道应该如何学习地理,地理学科所需各种加到7各科目,学习压力加大,小学的学习方法、学习习惯都要有所改变,而我校很多学生的小学时期的学习习惯都比较不好。所以,初一上学期以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为目标,掌握最基础的地理知识。比较系统地学习地理知识,做好从零开始的准备。由于地理课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学生有新鲜感,教师要抓住这一点,上好第一节课,注重培养兴趣,打一个良好开端。 三、教材重难点分析及措施 本册书重点需要掌握的内容有:地图的判读方法;认识地球的面貌及海陆分布;世界的地形;世界的气候。 难点:认识地球(地球空间概念的构建,如经纬网的判读),地形图读图能力培养,世界气候。 应对策略: 1、认真学习新课标理论,领会新课标精髓,用科学的理论指导教学实践。 2、抓好常规地理课堂教学。认真备好每一节课,努力讲好每一节课,提高课堂有效性。 3、认真参与集体备课,精益求精 4、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切实做好地课备课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为地理课件的制作准备充分的素 材。 5、参加听课评课活动。虚心向他人学习,取长补短,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6、拟好复习计划,制定复习提纲,认真组织复习。 7、每次考试后,全面做好每个班级的质量分析。注意发现教学和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解决。 8、积极参加计算机培训并不断自学,提高课件的制作水平 四、帮困扶优措施

初中地理教材湘教版与人教版比较

初中地理教材湘教版与人教版比较“一本好书就相当于一位名师,一套好教材就相当于茫茫大海上的一座航标,受惠者众,它给人的益处是无穷的。”十余年来,通过义务教育湘教版《初中地理》新教材的教学实践,感受到了新课程改革带来的教学理念变革,同时也受困于教材的把握和处理,以及湘教版初中地理教材存在的许多不妥之处。下面就湘教版和人教版初中地理教材优劣谈谈自己的认识和看法。 (一)湘教版的优点与不足 一、湘教版《初中地理》教材的知识结构 二、湘教版《初中地理》教材的特点 1.新教材重新调整了初中地理知识体系和结构 新教材改变了过去几十年一贯都是以初一《中国地理》、初二《世界地理》的呆板滞后的教材体系结构。新教材改为初一在学习了地球、地图的初步知识之后,先学世界地理,初二再学中国地理及乡土地理。这种安排,体现了地理学由整体到局部,由部门到区域的知识结构,有利于学生认识、又便于知识前后联系和应用。 新教材在知识体系上加强了地理基础知识的教学,世界区域地理更加突出重点和特点,减少了层次。以《南亚》一节为例,以归纳共同性,突出南亚区域地理特征,并侧重讲述地形、气候,从而认识南亚的农业、宗教与社会,注重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分析自然地理与人文

地理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培养学生的地理能力。在国家地理方面,新教材选择了东亚经济最发达的国家日本,在内容上比旧教材具有份量适当,头绪简明,重点突出,条理清楚等优点。《日本》体现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紧密结合的精神,在自然地理内容上也作了较大改变,突出了重点。有助于学生结合日本的自然环境特征分析、理解日本的经济发展特点和工业分布(布局)。 2.课文中的小标题紧扣教材,醒目突出 新教材课文中的小标题设计能紧扣教材,醒目突出,既抓住了重点,又容易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重视,内容体系突出了人地关系,加强反映当代人类面临的人口、资源和环境等重大问题,增加了教材的可读性和时代感。以《澳大利亚》一节为例,该节小标题可连结成:拥有一个大陆——低平的地形——古老的动物——发达的农牧业和工矿业。这些简短的小标题既高度概括了澳大利亚国家地理的主要内容与特征,又帮助学生建立了正确的人地关系。 3.图象丰富多彩,更贴近教材和学生年龄特点 新教材大量增加了图表、景观图等,更符合初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和爱好。每幅图都能紧密配合教学内容,对帮助学生掌握地理知识、培养识图技能和分析地理事物与现象的能力等方面都发挥了应有的作用。地图表现力强,内容丰富,色彩鲜明,清晰易读,既可巩固正文地理知识,又能拓宽学生的知识信息面,适应于不同层次学生的地理学习需求。 教材对图象也进行了创新,每幅图的信息主体明确,使图象表达的内容重点更加突出,便于学生掌握。 4.练习编写有新意,富有启发性 新教材注意地理能力的培养,加强地理基本训练。在增加图幅的同时,还安排一定数量的练习贯穿于教学全过程。练习的题型多种多样,与教材内容紧密配合,图文并茂,目的性明确。 新教材中设“阅读”、“活动”两个小栏目,以丰富学习内容和启发学生思考,促进讲练结合。练习内容有一定弹性,具有可选择性特点,减少了记忆量,减轻了学生学习的负担。 “活动”中的“读图”主要培养学生阅读分析地图的能力和建立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概念。思考题题目设计富有思考性、趣味性,答案也具有辩证性。目的是促使学生课堂消化所学的内容,同时寓思考于课堂教学过程中,突出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特点。 三、湘教版《初中地理》教材存在的问题 虽然此教材有不少创新,但是问题和缺陷也很多,主要体现在: 1、相关材料更新速度慢,不能紧跟时代的步伐,特别是人口数据、国家人均GDP收入

湘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教材分析及教法建议 精品

湘教版教材编委-湖南师范大学周跃云教授在西安市举办的“湘教版教材回访会”上的讲稿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Ⅱ教材分析及教法建议 一、教材的内容分析及处理 1.“地理Ⅱ”在高中地理课程中的地位 地理二共分四章:人口与环境,城市与环境,区域产业活动,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1)从内容的比重来看,“地理Ⅱ”主要是侧重人文地理。 人文地理在高中地理课程的地位体现在:①人地关系的教育必须要通过分析人类活动和社会现象进行。②人文地理研究的对象和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有直接的关系,便于开展生动活泼的地理教学活动。 但是,地理Ⅱ提倡“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和区域地理的联系与融合”,不主张自然和人文地理的截然分离和割裂,也不拘泥于讲授纯粹的人文地理。 2)与地理一、三和选修的关系。 与地理Ⅰ的关系:“地理Ⅰ”是以自然地理知识为基础的教学模块。学生要做到比较好地理解、掌握人文地理的思想和方法,特别是要正确认识人地关系,应该有自然地理学习做基础。所以,“地理Ⅰ”是“地理Ⅱ”的基础。 与地理Ⅲ的关系:“地理Ⅲ”有两部分内容,一是从区域的角度认识人地关系和可持续发展问题,二是学习初步的地理信息技术。“地理Ⅲ”是在前两个模块学习基础上的一个高层次综合和提升,是以案例的形式剖析具体地理现象和问题的综合体。人文地理学习中获得的地理原理、思想和方法都可以在此模块中得到应用。同时,“地理Ⅲ”的学习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巩固和应用“地理Ⅱ”的学习成果。 与选修模块的关系:在七个选修模块中,有三个模块与人文地理有直接关系。它们是:选修3“旅游地理”、选修4“城乡规划”、选修6“环境保护”。但是“地理Ⅱ”与选修模块的关系不一定是基础与提高的关系,因为选修模块可以在必修模块之前开设,因此二者是互为基础的关系。教师在教学中可以根据实际开课情况,调整必修模块或选修模块的教学内容,既避免重复,又能使学生有所提高。 2.各章的具体分析 1)人口与环境。《地理Ⅱ》是《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规定的人文地理部分。显然,它是体现《标准》“关注人口、资源、环境和区域发展等基本问题,以利于学生正确认识人地关系,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的最重要部分。

湘教版地理必修一教材分析

湘教版地理必修一教材 分析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湘教版地理必修一教材分析一、教材内容组织分析》由前言以及第一、二、三、四章组成,本册是高中地理课程的理I《地理论基础,以介绍自然地理的基本原理、基本规律、基本过程为主。这些内容对整地基本原理包括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个高中地理课程的学习有理论价值的。球运动的地理意义,地球的圈层结构,地表形态变化的原因,大气受热过程,天气系统的特点,全球气候变化,自然灾害发生的原因等。基本规律包括气压带、基本过程地理环境地域分异规律等。洋流的分布规律,风带的分布和移动规律,包括地壳内部物质循环、大气环流、水循环、大洋环流等。》的前言——走进地理学是高中地理的开篇。呼应初中地理“让我I《地理;“地理学是什么”告诉学生,的角度,“说理”从,们走进地理”,“地理学做什么”学明确指出地理学是一门充满智慧和乐趣的科学,,“地理学怎么做”指导学生,好地理将使你终身受益。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是引导学生从大的方面来认识人类所处的生存环太阳对地球的影响以及地球的运动与结构通过天体系统、境即地球的宇宙环境。等知识的介绍,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第二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是引导学生认识地球的地表大气环境通过介绍了地壳的物质组成以及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表面形态、过程。使学生了解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以及它们对地理环境的和水环境,影响。第三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是引导学生认识自然环境的特说明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通过对自然地理的要素变

化和环境变迁分析,征。差异性。第四章——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是引导学生认识自然环境及其对人(聚自然资源以及自然灾害对人类活动气候变化、通过地形条件、类活动的影响。落、交通等)的影响分析,说明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的辨证关系。以前必修课自然地理部分将大气、水、地质、地貌、生物、土壤各要素一一(物则突出地表过程》I《地理而湘教版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剖析,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的分析和自然环境特征(整体性和差异性)的认识。从公民选择公民必备的地理知识,素质教育出发,这样的教不追求学科知识的系统性。材选材和内容组织,是课程改革的要求,也是新教材的创新。二、教材内容结构分析而非正每一节由正文和非正文两部分组成。》I《地理从教材内容结构来看,文则包括地图、地理景观照片、地理示意图、阅读和活动等五个部分。教材各组分比例合理,符合地理科学和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一)对教材“正文”的剖析》要求学生必须正文是课文的主体和骨架,是《普通地理课程标准(实验)掌握的基本原理、基本规律和基本过程。正文行文规范,内容科学严谨。如,教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第二章》I《地理(地球表面形态” “第二节材分析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内、与此内容相关的课程标准内容是结合实例,中,换)外力因素。①不断变化的地表形态正文教材组织的主要内容有:围绕这一目标,地震活动)构造运动和火山、(板块运动、②内力作用及其成因——内力与外力;对地表形态的影响;③外力作用(风化、侵蚀、搬

八年级地理上册(湘教版)教材分析

八年级地理上册(湘教 版)教材分析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八年级地理上册(湘教版)教材分析 长沙雨花外国语初级中学尹延荷 教材分析: 八年级地理上册(湘教版)教材内容是中国地理为主,分为中国的疆域、中国的自然环境、中国的自然资源和中国的区域差异四大部分。根据近些年来中考改革,地理为开卷考试形式,就更加重视对地理知识的综合与运用方面,更加重视学习对地理信息的处理,对地理数据的分析以及对地理知识的运用能力。因此,八年级地理上册表现出对各种能力的培养,教材更多篇幅的图片和活动的训练。 我国地域辽阔,资源丰富,但存在巨大的地域差异,这就需要在教学上处理好整体与差异的关系。 例如:我国的疆域面积居世界第三,但东西和南北都跨度很大,带来了冬季气候上的南北差异也带来了东西的时间差异。 例如:我国地形以山地为主,但地形复杂多样。自然环境存在南北气温的差异、东西降水的差异。自然环境的差异带来了各区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不同。因此北方地区的能源与工业,南方地区的商业与农业,西北地区矿产资源与畜牧业,青藏地区的高寒景观各具特色形成了四大地区差异。 又例如:我国自然资源丰富,许多资源的总量都居世界前列。由于人口众多,经济发展东西差距较大,许多重要的资源分布不均,在利用的过程中出现极大的浪费。以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如何因地制宜地开发可更新能源,保护好现有的能源是我们在这一章节不可忽略的主题思想。 教学建议: 八年级地理上册的教学应以从如何处理地理信息入手,来获得地理知识,这就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根据地理有关数据绘制曲线图。(人口增长图、各种数据的比较以及经济生产的增长等等。) 2.根据阅读材料获得地理知识。(对阅读材料的整理,提取相关的地理知识。) 3.根据图例说出某种地理事物的分析,并归纳出其分布的规律。 4.利于图表回答问题。 八年级地理上册各章节的教学建议如下: (一) 疆域与人口 1.疆域与行政区划 ●运用地图说出我国的地理位置及其特点。 ●记住我国的领土面积,在地图上指出我国的邻国和濒临的海洋,说明我国既是陆地大国,也是海洋大国。 ●在我国政区图上准确找出34个省级行政区,记住它们的简称和行政中心。 2.人口与民族 ●说出我国人口总数,运用有关数据说明我国人口增长趋势,说出我国的人口国策。 ●运用人口分布图说出我国人口的分布概况。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教材分析及教法建议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Ⅱ教材分析及教法建议 一、教材的容分析及处理 1.“地理Ⅱ”在高中地理课程中的地位 地理二共分四章:人口与环境,城市与环境,区域产业活动,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1)从容的比重来看,“地理Ⅱ”主要是侧重人文地理。 人文地理在高中地理课程的地位体现在:①人地关系的教育必须要通过分析人类活动和社会现象进行。②人文地理研究的对象和容与学生生活实际有直接的关系,便于开展生动活泼的地理教学活动。 但是,地理Ⅱ提倡“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和区域地理的联系与融合”,不主自然和人文地理的截然分离和割裂,也不拘泥于讲授纯粹的人文地理。 2)与地理一、三和选修的关系。 与地理Ⅰ的关系:“地理Ⅰ”是以自然地理知识为基础的教学模块。学生要做到比较好地理解、掌握人文地理的思想和方法,特别是要正确认识人地关系,应该有自然地理学习做基础。所以,“地理Ⅰ”是“地理Ⅱ”的基础。 与地理Ⅲ的关系:“地理Ⅲ”有两部分容,一是从区域的角度认识人地关系和可持续发展问题,二是学习初步的地理信息技术。“地理Ⅲ”是在前两个模块学习基础上的一个高层次综合和提升,是以案例的形式剖析具体地理现象和问题的综合体。人文地理学习中获得的地理原理、思想和方法都可以在此模块中得到应用。同时,“地理Ⅲ”的学习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巩固和应用“地理Ⅱ”的学习成果。 与选修模块的关系:在七个选修模块中,有三个模块与人文地理有直接关系。它们是:选修3“旅游地理”、选修4“城乡规划”、选修6“环境保护”。但是“地理Ⅱ”与选修模块的关系不一定是基础与提高的关系,因为选修模块可以在必修模块之前开设,因此二者是互为基础的关系。教师在教学中可以根据实际开课情况,调整必修模块或选修模块的教学容,既避免重复,又能使学生有所提高。 2.各章的具体分析 1)人口与环境。《地理Ⅱ》是《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规定的人文地理部分。显然,它是体现《标准》“关注人口、资源、环境和区域发展等基本问题,以利于学生正确认识人地关系,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的最重要部分。

湘教版与人教版

这里主要运用了定性比较和定量比较的方法来对人教版和湘教版地理教材进行比较研究。1教材整体结构的比较人教版地理教材由五章内容组成,分别是:第一章“行星地球”,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第三章“地球上的水”,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第五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湘教版由前言和四章内容所组成,分别是: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第二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力交换”,第三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第四章“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人教版第一章和湘教版第一章内容大致相同,人教版第二、三、四章内容主要和湘教版第二章相对应,人教版第五章和湘教版第三章相对应,而湘教版第四章“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则穿插在人教版第二、三、四章中。 2教材单元结构的比较不管是人教版,还是湘教版,每个单元的结构都是由主体部分(节)和一个附加部分组成。人教版地理教材在每章的章末都安排了“问题研究”,既能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拓展知识面,又能帮助学生提高探究能力。 湘教版地理教材在每章的章末都安排了选学内容“双语学习”,英语短文不但与本章内容紧密联系,而且,整套教材都有对地理专业词语进行英文注释,体现了教材的国际性比较强。 3教材编写思路的比较 人教版地理教材的编写思路主要是按“地理要素”编排,把“大气”、“水”、“地表形态”等自然地理要素编排成章节,明显打破了新课标对地理内容的陈述顺序,更倾向按照地理学科的逻辑性分类,是“总-分-总”式的结构。而湘教版地理教材编写思路是按照“地理圈层”角度编排章节内容,每个章节都依据新课标的要求顺序。第一章主要介绍地球,第二章是地球圈层,第三章是自然地理环境的关系,第四章介绍了人地关系。 4教材编写内容的比较人教版按照“地理要素”编写章节内容,所以章数目比较多,每章的容量大小几乎一样。而湘教版编写章节内容与新课标要求掌握的知识点顺序吻合,在第二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这一内容容量太多,页数共达35页,占总页数的31%,内容范围尺度较大,导致教师对学生掌握这章内容的测查不好衡量。 5教材栏目设置的比较人教版地理教材主要由正文、活动、阅读、读图思考、案例等五个栏目所组成,而湘教版只有正文、活动和阅读三个栏目组成。相比较而言,湘教版的正文部分中文字性叙述所占比重比较大,但是,二者阅读材料内容都很丰富,大大拓展了学生的视野和知识范围,而且活动设计也很贴近生活,侧重锻炼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和地理技能的基本能力。6.教材的侧重点初中地理讲“地”,不涉及较深层次的成因,这是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比较而言,课程标准的“内容标准”中学生难于掌握内容多集中在自然地理方面,比如:地图、地球运动、气候成因与气候类型,等等。在处理这些学生较难理解的相关内容时,两套教材都有共同的成功之处:以图释文、以图代文。也就是说通过地图、照片和文字相配套的方式,深入浅出,阐述要表达对象的地理含义,并不刻意追求地理含义的完整性。甚至以图代文,留给学生广阔的思维空间。比较成功的例子有: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图2.5“大陆、半岛、岛屿与海洋”;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图2-12“把地球仪上的地图“撕开”展为平面”。等等。在教材难点处理的细节上两者有所不同,湘教版侧重于分散难点,比如,有关地形图的知识安排到“第二章地球的面貌”(结合地形特征讲述地形图知识)、“地球的运动”安排到第四章世界气候(结合地球运动分析气候成因)。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湘教版教材中关于“世界气候类型”的安排,应该说是教材难点处理的一个亮点。教材从“观察→分析→归纳”的思维角度,先引导学生观察某气候类型条件下的景观照片,接下来分析该气候类型的气温曲线—降水柱状图,最后归纳该气类型的气候特征及分布规律。和传统教材相比,这样的教材内容处理简单明了,注重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的培养。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气候类型分布图都是一种气候类型的分布,而非所有的气候类型“挤”在一张地图上,有一目了然,利于突破难点。比较而言,人教版侧重学生在实践中消化教材难点,锻炼了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比如教材内容—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主要是通过活动的形式,分析纬度位置、海陆位

湘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上)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总结(上) 第一章让我们走进地理第一节我们身边的地理知识(课本1—6页) 1.我国最早出现“地理”一词的文献是《易经·系辞》。 2.西方第一本以“地理”命名的《地理学》专著的作者是古希腊学者埃拉托色尼。 3.以风车而著名的国家是荷兰。 4.阿拉伯人的传统服装多是身穿长袍,头戴头巾,这种打扮的原因是气候炎热、风沙多。 第一章让我们走进地理第二节我们怎样学地理(课本7—14页) 1.在地图的家族中分为两类包括:自然地图和社会经济地图。地图家族的新成员是电子地图。 2.地图三要素包括: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 3.地图上的方向有东、南、西、北四个基本方向,在此基础上又分出东北、西北、 东南、西南共八个方向。 4.地图上的方向: ①有指向标的地图,指向标箭头指向北方; ②没有指向标的地图,通常采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确定方向。 ③在有经纬网的地图上,根据经纬线判断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5.在野外,确定方向的方法:指南针定向;北极星定向;太阳定向;太阳和手表定向。 6.比例尺:就是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之比。公式: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 ①比例尺是个分数式,分母越大比例尺就越小。现有1:1000和1:20000两个比例尺,较大比例尺是1:1000,较小比例尺是1:20000。 ②所画地图范围越大(如中国地图),内容就越简略,选用比例尺越小,

③所画地图范围越小(如北京地图),内容就越详细,选用比例尺越大。 ④比例尺的三种表示方式:数字式、文字式、线段式。 注意:比例尺的大小比较要将比例尺化成统一表示形式再比较。另注意单位换算, 1km=100000cm。 7. 图例是地图上表示各种地理事物的符号。注记是说明地理事物的名称和数字。 8. 识记课本P10的图例表。 第二章地球的面貌第一节认识地球(课本16—27页) 1.①历史上首次实现了人类环绕地球一周航行的航海家是葡萄牙(国)的麦哲伦;他的船队环球 航行成功,结束了人们关于地平、地方与地圆的争论。 ②地球的表面积约为5.1亿平方千米,赤道周长约为4万千米,地球的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 ③地球的真实形状是一个赤道略鼓、两极稍扁的不规则球体。 2.经线与纬线 ①地球上最长的纬线是赤道,赤道也叫0°纬线。 ②经线和纬线的特点 3.经度与纬度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复习提纲(附图版)

班次______ 姓名_______ 第一章认识大洲第一节亚洲及欧洲(课本P2) 1、地理位置:①半球位置:亚洲、欧洲位于东半球和北半球。②纬度位置:亚洲 北部深入北极圈内,南部延伸到赤道以南,地跨寒温热三带,大部分在北温带。 欧洲大部分在北温带,没有热带。 ③海陆位置:亚洲北临北冰洋,南面濒临印度洋,东面濒临太平洋,西连欧洲, 西南以苏伊士运河为界与非洲相连,东隔白令海峡与北美洲相望。 欧洲北临北冰洋,西临大西洋,南临地中海。 2、地形特点: 亚洲欧洲平均海拔高度:亚洲是除南极洲外海拔最高的洲世界上海拔最低的大洲主要地形类型:高原、山地平原 地形地势分布:中部高、四周低,高原山地分布在 中部,平原分布在四周。南北高,中间低;山地分布在南北两侧,平原分布在中部 3、气候特点: 4、河 流特征: 5、 人 特征:亚洲是人口最多的大洲,东亚、东南亚和南亚是人口稠密的地区。世界上人口超过1亿有6个在亚洲;欧洲是人口自然增长率最低的大洲,人口密度大。 6、亚洲之最: 湄公河——亚洲流经国家最多的河流巴尔喀什湖——一半咸水一半淡水的湖泊 里海——世界上最大的湖泊贝加尔湖——世界上最深的湖泊死海—世界上湖面海拔最低、含盐度很高的湖泊 第二节非洲(课本P13) 7、国家:目前,非洲共有60个国家和地区,是世界上国家和地区最多的大洲; 8、地理位置:①纬度位置:南北回归线穿过南北,赤道穿过中部,大部分在热带。 ②海陆位置:东临印度洋、西临大西洋、北临地中海; ③相对位置:位于东半球的西部,地跨赤道南北; 9、非洲的地形、气候、河流、资源: 地形:①高原为主的地形,被称为“高原大陆”;②地势东南高,西北低; 气候:①气候普遍炎热,被称为“热带大陆”;②降水分布不均,干旱区面积世界最大; ③气候类型大致呈南北对称分布;热带草原的面积在各大洲中最大。 河流:①尼罗河——世界上最长的河流,自南向北流入地中海; ②刚果河——主要流经赤道附近热带雨林气候区,水量居世界第二;水力资源丰富 资源:非洲地域辽阔,物产丰富多样,被誉为“富饶大陆”,金刚石、黄金、铬铁矿、磷酸盐等的储量和产量都居世界前列; 亚洲欧洲 ①气候复杂多样(地跨寒、温、热三带,除温带海洋性气候外,其他气候类型都有) ②大陆性特征显著; ③季风气候典型。①以温带气候类型为主; ②海洋性特征显著; ③温带海洋性气候、地中海气候世界上分布最广、最典型。 亚洲欧洲 ①大河众多; ②大河多发源于中部的高原山地, 顺地势呈放射状向四周奔流入海; ③内流区面积广大;(亚洲中部的锡尔河和 阿姆河注入咸海,是世界上两条著名的内流 河。) ①欧洲河网稠密,水流平缓; (原因:以平原为主的地形,地势低平) ②河流短小,水量丰富; (原因:欧洲轮廓破碎,以温带海洋性气候为主) ③河流的航运价值高; (其中多瑙河是世界上流经国家最多的河流。) 6月11号 周三—————————————————————————————————————————————————————

湘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教材重难点细目表

湘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教材重难点细目表 2013年1月章节重难点 第一章认 识大洲第一节亚洲及欧洲 (一)教学重点 1.学会运用地图说出某地区的地 理位置及特点。 2.亚洲和欧洲的主要河流。 3.亚洲的地形特征和气候特征。 (二)教学难点 1.学会简单的时区和日期换算。 2.亚洲和欧洲的气候及成因。 第二节非洲 (一)教学重点 1、运用地图说明非洲的地理位置 2、运用地图分析说明非洲地形特 征,并能够在地图上找出非洲几个著名 地形区 3、了解非洲丰富的资源。 (二)教学难点 1、利用非洲气候图分析非洲气候对 称分布的特点。 第三节美洲 (一)教学重点 1、运用地图,说明美洲大陆的地理 位置。南北美洲的分界线巴拿马运河及 其交通地位。 2、通过读图,分别了解两个大洲自 然环境在地形方面的特征 (二)教学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对书地形图进行分 析,掌握北美洲地形对气候的影响。

第二章了解地区 第一节东南亚 1.掌握东南亚的自然地理环境,地 形特征,河流特征等要素 2.了解东南亚的国家,以及各国的 首都。掌握东南亚联系两大洲、沟通两 大洋的地理位置——世界交通的“十字 路口” 3、了解东南亚的气候特征和分布。 4、掌握占世界前列的热带经济作物 的分布 (二)教学难点: 第二节南亚 (一)教学重点: 1、了解南亚的地理位置和范围,, 能在图上填出南亚的国家及首都名称。 2. 掌握南亚三大地形区的分布,并 能在图上填绘出南亚主要的山脉、平原、 高原、河流。 (二)教学难点: 了解南亚的热带季风气候的特点, 学会分析西南季风对降水以及农业的影 响。 第三节西亚 教学重点: 1.学会运用地图说明西亚地理位置 的重要性。 2、掌握西亚石油资源在世界上的地 位、分布特点和主要产油国。 3、了解西亚的宗教特色。 教学难点: 根据地图,了解西亚石油输往西欧、 美国和日本的路线。 第四节欧洲西部 教学重点: 1、熟悉本区旅游资源及分布。

高中地理教材目录湘教版

(湘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目录必修一 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 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 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第三节地球的运动 第四节地球的结构 第二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 第一节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 第二节地球表面形态 第三节大气环境 第四节水循环和洋流 第三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 第一节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 第二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第三节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第四章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第一节地形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 第二节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 第三节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 第四节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 必修二 第一章人口与环境

第二节人口合理容量 第三节人口迁移 第四节地域文化与人口 第二章城市与环境 第一节城市空间结构 第二节城市化过程与特点 第三节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 第三章区域产业活动 第一节产业活动的区位条件和地域. 第二节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 第三节工业区位因素与工业地域联. 第四节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对区域发. 第四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第一节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第二节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第三节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 第四节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 必修三 第一章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第一节区域的基本含义 第二节区域发展阶段 第三节区域发展差异

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 第一节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 第二节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第三节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 第四节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第五节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和区域可第六节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第三章地理信息技术应用 第一节地理信息系统及其应用 第二节遥感技术及其应用 第三节全球定位系统及其应用 第四节数字地球 选修一 第一章宇宙 第二章太阳系和地月系 第三章地球的演化 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变化 选修二 第一章海洋和海岸带 第二章海洋开发 第三章海洋环境问题与保护 第四章海洋权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