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二轮复习文言文翻译难点突破(公开课)

湖南二轮复习文言文翻译难点突破(公开课)
湖南二轮复习文言文翻译难点突破(公开课)

增强三种意识提升翻译能力

——高考二轮复习文言文翻译难点突破

湖南省安乡县第一中学谢立平

【教学目标】

1、巩固文言翻译知识体系,明确考点要求,熟知翻译的方法技巧。

2、以错题重做为突破口,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探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3、引导学生强化三种意识,用好多种方法,力求文言翻译题得高分。

?

【教学步骤】

一、知识回顾,熟知考点

1、知识回顾——翻译的原则与技巧(阅读教材内容,梳理知识框架)

(1)提问:从高考的特点与考查目的出发,文言文翻译要严格遵循的原则与标准是什么

原则: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字字落实,文从句顺。

标准: 信、达、雅

提问:你是如何理解“信”的

“信”即字字落实,力求准确;“达”即文从句顺,力求通顺;“雅”即生动形象,讲究文采。

}

2、提问: 文言文翻译的“六字法”

文言文翻译的方法:留、补、换、删、调、贯

提问:你是如何理解“调”的

①留:人名、地名、年号、国号、庙号、谥号、书名、物名都保留不译;与现代汉语表达一致的词语

可保留。

②补:省略的部分;词语活用相应的部分;代词所指的内容;使上下文衔接连贯的内容等。

③换:把古词换成现代汉语。基本模式是把单音词变为双音词。

④删:一些没有实在意义的虚词,如表敬副词、发语词、部分结构助词等,同义复用的实词或虚词中的一个和偏义复词中陪衬的词应删去。

⑤调:把文言文中倒装的句子成分调整过来,使之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习惯。

⑥贯:“贯”就是“意译”。指要根据上下文语境,对借代、婉曲、互文、对举、用典等进行灵活贯通

地翻译。

3.明确本课要解决的问题:

文言文翻译就是按照“信、达、雅”的标准,遵循“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的原则,运用“留、补、换、删、调、贯”的方法,对文句进行翻译。

文言文翻译历年高考得分率都不高,是个难点,这从我们平时的考练中就可看出。我们这节课的任务就是以错题重做为突破口,找出失分的原因,探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力求高考中文言翻译题得高分。

二、错题重做,找出问题

修改下列考试误译的句子,并指出翻译中存在的问题。

1、然吾自干名在京城,兔魄(月亮的别称)已十九晦矣。知尔辈惧旨甘不继,困于薪粟,日丐于他人之门。(安乡一中月考一《贻诸弟砥石命》)

]

然吾自干名在京城,兔魄已十九晦矣。(3分)

考生翻译:从去京城任职,月亮已经圆了19次了。

更正修改:然而我从在京师求取功名以来,已经十九个月了(月亮已经隐去了十九次)。

存在问题:漏译虚词“然”、实词“干”,表意不顺畅

2、曾参,南武城人,字子舆,少孔子四十六岁。志存孝道,故孔子因之以作《孝经》。齐尝聘,欲与为卿而不就,曰:吾父母老,食人之禄,则忧人之事,故吾不忍远亲而为人役。(师大附中月考五《孔子家语》)

故吾不忍远亲而为人役。(4分)

考生翻译:所以我不忍心远房的亲戚被人所驱使。

更正修改:所以我不忍心远离父母而被人役使。

存在问题:忽视语境,不明大意,错译实词“亲”。

3、先是,高攀龙、顾宪成讲学东林,海内士大夫立名义者多附焉。(4分)(雅礼中学月考二方苞《孙征君传》)

考生翻译:刚开始,高攀龙、顾宪成在东林讲学,天下的士大夫想建立功名的都赞同他。

更正修改:在这之前,高攀龙、顾宪成在东林讲学,海内有名节的士大夫常常追随他们。先是海内士大夫立名义者附焉

存在问题:错译定语后置句式、固定短语和实词“附”。

4、行数百武,植于墓后,为三重。阅岁而视之,成者十九。则又移其余,左右翼以及于门。(长郡中学月考三李东阳《移树说》)

阅岁而视之,成者十九。(3分)

考生翻译:等一年之后去看,被移走的树大约占了十分之八九。

更正修改:过了一年之后再去看,成活的有十分之九。阅、岁、成、十九。

:

存在问题:忽视语境,不明大意,随意更改和添加词语。

5、夫毁誉者,爱恶之原而祸福之机也。孔子曰:‘吾之于人,谁毁谁誉’以圣人之德犹尚如此,况庸庸之徒而轻毁誉哉!(长沙市一中月考三《王昶传》)

夫毁誉者,爱恶之原而祸福之机也。(3分)

考生翻译:毁坏别人名誉的人,是爱恶的根源,祸福的机缘。

更正修改:毁谤和赞誉,是喜爱和厌恶的根源,也是灾祸和福分的契机。(得分点:毁誉,毁谤和赞誉;原,根源;机,契机,关键。)

存在问题:忽视句式,表意不通畅。

6、大将军青兵出定襄。苏建、赵信并军三千余骑,独逢单于兵。与战一日,兵且尽,信降单于,建独身归青。(十三校联考一《智囊全集》节选)

与战一日,兵且尽,信降单于,建独身归青(3分)

'

考生翻译:参加战斗一整天,都被俘获杀害完了,赵信投降单于,苏建单独投奔卫青。

更正修改:(两人率军和匈奴)战了一天,士兵牺牲殆尽,赵信投降单于,苏建单独自到卫青大营。省略、且、归各1分

存在问题:忽视语境,表意不通畅。

7、其后十五年,圣俞以疾卒于京师,余既哭而铭之,因索于其家,得其遗稿千余篇,并旧所藏,掇其尤者六百七十七篇,为一十五卷。(师大附中月考三《<梅圣俞诗集>序》)

余既哭而铭之,因索于其家(3分)

考生翻译:我用痛苦来铭记他,到他家寻找他遗留下来的物品。

更正修改:我已经痛哭着为他写好墓志铭,就向他家索求(遗稿)。关键字:铭之、因、索的意思。

存在问题:忽视虚词,脱离语境。

$

8、后屏居乡里十年,仰取俯拾,衣食有余。连守两郡,竭其俸入,以事铅椠。每获一书,即同共勘校,整集签题。(安乡一中月考四《金石录后序》)铅椠(qiàn):书写用具,这里指校勘。

连守两郡,竭其俸入,以事铅椠(3分)

考生翻译:守着两郡,竭尽其俸禄用来校勘。

更正修改:(明诚)又接连担任了两郡的太守,拿出他的全部俸禄,来从事书籍的校勘。(守、竭、

以)。

存在问题:忽视语境,表意不通。虚词“连”、实词“事”没落实,“守”字错译。

9、为山称说,而即其超隽之概,自在两戒外别竖一帜。余自念老且衰,势不能他有所住,得到此山,请叹观止。(3分)(4月18日周考,师大附中模拟一袁枚《游武夷山记》)

考生翻译:我自知自己年老体弱,不能再去游览其他险峻。

更正修改:我自思年老体衰,看形势不能有他山游览。

存在问题:表意不顺畅,有语病。

,

我们一起找出了9道翻译题中存在的问题,接下来请大家对问题进行整理归纳,总结出我们平时考练失分的主要原因。

总结失分原因:

1、字词、句式没有落实

2、忽略语境,不明大意

3、表意不通,表达不畅

那么,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如何来解决了,这就需要我们去思考,去找对策。

三、思考归纳,找准对策

我觉得要提升大家的文言翻译能力,确保高考得高分,我们需要增强三种意识。

对策一:增强采分点意识

)

人们常说,打蛇要打七寸。就是说要善于抓住关键,文言文翻译也是如此。从高考题看文言文翻译的命题规律来看,做翻译题的时候,应该有踩点得分的意识,要洞悉命题者关键想考查你哪些地方。我们要抓住翻译的两个关键点:一是关键词,二是特殊句。否则,就可能徒劳无功,写得多得分少。

句中的关键词语:包括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偏义复词、多义实词、常见虚词。

特殊句式的翻译:省略句、被动句、倒装句、判断句,包括固定句式。

1、你来评一评

请揣摩下面句子的采分点,并以此给考生的翻译打分。

余宿武夷宫,下曼亭峰,登舟,语引路者曰:“此山有九曲名,倘过一曲,女必告。(3分)”于是一曲而至玉女峰,三峰比肩,皋如也。(4月18日周考,师大附中模拟一袁枚《游武夷山记》)考生翻译

(1)这座山有九个景点,倘若你经过了第一个景点,你一定要告诉我。

(2)这座山有九种峰名,若是经过一峰,我一定会告诉你。

~

(3)这一座山的小溪有九道弯的名字,如果过了第一曲,玉女峰必定会告知你。

(4)这座山有九个风景区,每过一个风景区,有女子一定会告诉你们。

(5)这座山有九曲的名声,每经过一曲时,你一定要告诉我。

(6)这座山有“九曲”的称号,若船经过“一曲”,你一定要告诉我。

2、你来试一试

请根据下列句子的赋分,揣摩并指出下面句子的采分点。

(1)缙绅之交于孟祥者,为诗以歌咏之,征予为之记。(3分)(2014年湖南卷《雪屋记》)

译文:与徐孟祥交往的士大夫,作诗来歌咏它,叫我给它作(一篇)记。

“……之……者”是定语后置句的标志,本句译为“与徐孟祥交往的士大夫(做官的人)”与之类似。“征”有远征、召集、征求、现象、出兵讨伐等多种意思,本句中翻译为“叫”或“要”都可以。

@

(2) 今皆不及,而将军之众不过数千人,以此待敌,得无非计乎!(4分) (2013年湖南卷《诸葛亮传》)

译文:如今都比不上(曹操),而且将军的部众不过几千人,凭借这些对付敌人。恐怕不是办法吧!

句中的“而”“以”“得无”(固定句式);都是重要的采分点,关键是要注意对译。

对策二:增强文本语境意识

文言文翻译必须树立整体意识,要瞻前顾后而不能一叶障目,要全面观照而不能断章取义。只有联系上下文,把要翻译的句子放到具体的语境中去理解,才能保证翻译符合文意,不失分。

阅读文段,翻译划线句子

1、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3分)

~

译文:一只狼径直离开,另一只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屠夫的)前面。

2、参军郭景祥守和州,人言其子持槊欲杀父,帝将诛之。后曰:“景祥止一子,人言或不实,杀之恐绝其后。”帝廉之,果枉。

译文:帝派人查证这件事,果真冤枉。

对策三:增强联想推断意识

借助字音、字形判断;借助成语(词语)判断;借助课内文言知识积累;

请翻译下列划线句子或词语,并指出运用的推断方法

1、昔秦伯嫁其女于晋公子,令晋为之饰装,从衣文之媵七十人。(3分)至晋,?晋人爱其妾而贱公女。此可谓善嫁妾,而未可谓善嫁女也。(2007年湖南卷)

\

译文:使七十个穿华丽衣服的陪嫁侍妾跟随。

(采分点:从:使动用,使……跟随1分;衣文:穿着华丽的衣服1分。媵:陪嫁的侍妾1分大

意1分)

句中的“衣”(yì,动词,穿)“七十者衣帛食肉”(《寡人之于国也》)。“媵”(yìng,陪嫁的人)也在《阿房宫赋》中出现过:“妃嫔媵嫱,王子皇孙,辇来于秦。“从”有使动意《鸿门宴》从沛公百余骑来见项王从沛公百余骑来见项王“衣文”,“衣”为动词,穿着;“文”,取其本义,线条交错的图形,花纹,此处是指有花纹和图形的衣服,即华丽的衣服。

2、(2008广东卷)周穷振乏,家无余财振:振作(判断正误)

误,“振”通“赈”

3、家人瞷见者,悉骇愕。

[jiàn] 窥视;偷看

4、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诚信而被怀疑,忠诚而被毁谤

5、(2011湖南卷)深叹其能矫然拔.俗也拔:拔除(判断正误)

误,拔:超出。与成语“出类拔萃”的“拔”字,一个意思。

四、练习巩固,质疑问难(nàn)

1.借鉴高考命题者的命题思路和评分依据,阅读下面文段,给划线句子的译文拟写参考答案,并且附上评分标准,3分为满分。

齐人伐燕,胜之。宣王问曰:“或谓寡人勿取,或谓寡人取之。以万乘之国伐万乘之国,五旬而举之,人力不至于此。不取,必有天殃。取之,何如”孟子对曰:“取之而燕民悦,则取之。古之人有行之者,武王是也。取之而燕民不悦,则勿取,古之人有行之者,文王是也。以万乘之国伐万乘之国,箪食壶浆,以迎王师,岂有它哉避水火也。如水益深,如火益热,亦运而已矣。”

①五旬而举之,人力不至于此。(3分)

译:五十天就攻下它,光凭人力是做不到这样的。

(3分。译出大意1分;“旬”1分;“举”1分)旬——十月中旬(借助成语、词语判断);举——南取汉中,西举巴蜀(借助课内文言知识积累)

齐国人攻打燕国,大获全胜。齐宣王问道:“有人劝我不要占领燕国,,有人又劝我占领它。我觉得,以一个拥有万辆兵车的大国去攻打一个同样拥有万辆兵车的大国,只用了五十天就打下来了,光凭人力是做不到的呀。如果我们不占领它,一定会遭到天灾吧。占领它,怎么样”孟子回答说:“占领它而使燕国的老百姓高兴,那就占领它。古人有这样做的,周武王便是。占领它而使燕国的老百姓不高兴,那就不要占领它。古人有这样做的,周文王便是。以齐国这样一个拥有万辆兵车的大国去攻打燕国这样一个同样拥

有万辆兵车的大国,燕国的老百姓却用饭筐装着饭,用酒壶盛着酒浆来欢迎大王您的军队,难道有别的什么原因吗不过是想摆脱他们那水深火热的日子罢了。如果您让他们的水更深,火更热,那他们也就会转而去求其他的出路了。”

2、把下面一段文言文中画线的部分译成现代汉语。

东安一士人善画,作鼠一轴,献之邑令。令初不知爱,漫悬于壁。旦而过之,轴必坠地,屡悬屡坠。令怪之,黎明物色,轴在地,而猫蹲其旁。逮举轴,则踉跄逐之。以试群猫,莫不然者,于是始知其画为逼真。

参考答案:

①县令开始不知道爱惜它,很随意地把这幅画挂在墙壁上。

②等到县令把画拿起来,猫就跟着跳起来追赶那幅鼠画。

3、把下面一段文言文中画线的部分译成现代汉语。

勾践之围会稽也,嚼然叹曰:“各终于此乎”种曰:“汤系夏台,文王囚麦里,晋重斗奔翟,齐小白奔苦,其卒王霸。①由是观之,何速不为福乎”吴既赦越,越王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曰:“②女志会稽之耻邪”身白操作,夫人自织,③食不加肉,衣不重采,折节下贤人,厚宾客,赃贫吊死,与百姓同其劳。

越王勾践被围困在会稽山中,他长叹道:“我在这里完了吗”文种说:“商场曾被关押在夏台,周文王曾被囚禁在是里,晋文公重斗(曾遭搀言)出奔翟国,齐桓公小白避乱到苔国,他们最终建立了霸业,由此看来,(忧患)为什么就不能转化为福呢”天王赦免越王后,越王勾践返回国土,于是亲身经历痛苦,深深地反思,把苦胆放在座位旁,坐处卧处抬头就看到苦胆,吃饭也尝苦胆,常自语:“你忘了会稽失败的耻辱了吗”他亲自去耕种,他夫人亲自织布,吃饭不放肉,不穿有两种以上文彩的衣服,放下身架礼待贤士,厚待宾客,救济贫穷的人家,慰问死者的家人,与百姓一样劳苦

[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