锻件常用的热处理方法有哪几种

锻件常用的热处理方法有哪几种
锻件常用的热处理方法有哪几种

镍基高温合金锻件的热处理

镍基高温合金锻件的热处理 [2007-12-08] 关键字:锻件 在锻造中常用可锻性这一名词表示金属材料在锻造时变形的难易程度。可锻性一般用塑性和变形抗力两个指标来衡量。高温下塑性好、变形抗力低的钢或合金,较容易锻造,由可锻性好;而塑性差、变形抗力大的钢或合金,锻造时易产生裂纹等缺陷,或所需设备吨位较大,锻造较困难,故可锻性差。在国外常评价各种钢及合金的相对可锻性。相应可锻性是基于各种合金在各自锻造温度范围内每消耗单位能量所得到的变形量,同时还考虑了合金在锻造工艺条件下达到规定的急剧变形程度的困难性以及断裂倾向性。可锻性对锻件成形和锻件质量有重要影响,了解和研究各种金属材料的可锻性,对于正确制定锻造工艺和确定锻造设备吨位具有重要意义。1.杂质及合金元素对钢的塑性影响 钢的高温塑性除与冶金质量和锻造热参数等因素有关外,主要取决于它的化学成分。 硫在固溶体中的溶解度极小,在钢中常以FeS的形式存在,FeS与Fe形成低熔点(约985℃)共晶体,分布于晶界,当钢在800~1200℃进行锻造时,会因晶界发生熔化而开裂,呈热脆性,因而限制钢中的硫含量在0.03%以下。 磷可溶于铁素体,使钢的强度、硬度提高,但使其塑性、韧性显著下降,尤其在低温时要为严重,即使钢呈现冷脆性。 氮可溶于铁素体,当钢快冷后在200~250℃加热时,会有氮化物析出,

使钢的硬度、强度上升,塑性、韧性大为下降,即使钢呈现蓝脆性(时效脆性)。 氧在钢中形成的氧化物夹杂如MnO,SiO2,Al2O3等,它们的熔点高,硬而脆,其数量、大小及分布情况对钢的塑性有一定影响。而FeO与FeS可形成低熔点(约930℃)共晶体,加剧钢的热脆性。 氢含量高的钢锻造时易产生龟裂,并在冷却过程中易形成白点等缺陷。 碳在锻造温度范围内,若能全部溶入奥氏体,则对钢的塑性影响不大。只有当钢的含碳量较高时,由于较多渗碳体甚至莱氏体从固溶体中析出,钢的塑性才大为下降。 锰在钢中可优先形成MnS(熔点为1620℃),从而减小钢的热脆性。当锰含量大于0.8%时,作为合金元素,促进晶粒长大,使钢容易产生过热。 镍在冶炼过程中可提高钢的吸气能力,尤其是吸收氢的能力,促进钢中形成气泡或产生裂纹。镍与钢中的硫易结合形成低熔点共晶体(Ni3S2—Ni),熔点约为640℃,分布于晶界上,在锻造时引起热脆性。 铬是铁素体形成元素,铁素体型的高铬钢晶粒长大倾向大,容易产生过

常用热处理工艺【详情】

常用的几种热处理方法 内容来源网络,由深圳机械展收集整理! 更多相关表面处理及精密零件加工展示,就在深圳机械展! 1.常用热处理方式 1.1.退火 把钢加热到一定温度并在此温度下保温,然后缓慢冷却到室温。 退火有完全退火、球化退火、去应力退火等几种。 a.将钢加热到预定温度,保温一段时间,然后随炉缓慢冷却称为完全退火.目的是降 低钢的硬度,消除钢中不均匀组织和内应力. b.把钢加热到750度,保温一段时间,缓慢冷却至500度下,最后在空气中冷却叫球 化退火。目的是降低钢的硬度,改善切削性能,主要用于高碳钢。 c.去应力退火又叫低温退火,把钢加热到500~600度,保温一段时间,随炉缓冷到 300度以下,再室温冷却.退火过程中组织不发生变化,主要消除金属的内应力。 1.2.正火 将钢件加热到临界温度以上30-50℃,保温适当时间后,在静止的空气中冷却的热处理工艺称为正火。 正火的主要目的是细化组织,改善钢的性能,获得接近平衡状态的组织。 正火与退火工艺相比,其主要区别是正火的冷却速度稍快,所以正火热处理的生产周期短。故退火与正火同样能达到零件性能要求时,尽可能选用正火。 1.3.淬火 将钢件加热到临界点以上某一温度(45号钢淬火温度为840-860℃,碳素工具钢的淬火温度为760~780℃),保持一定的时间,然后以适当速度在水(油)中冷却以获得马氏体或贝氏体组织的热处理工艺称为淬火。 淬火与退火、正火处理在工艺上的主要区别是冷却速度快,目的是为了获得马氏体组织。马氏体组织是钢经淬火后获得的不平衡组织,它的硬度高,但塑性、韧性差。马氏体的硬度随钢的含碳量提高而增高。

1.4.回火 钢件淬硬后,再加热到临界温度以下的某一温度,保温一定时间,然后冷却到室温的热处理工艺称为回火。 淬火后的钢件一般不能直接使用,必须进行回火后才能使用。因为淬火钢的硬度高、脆性大,直接使用常发生脆断。通过回火可以消除或减少内应力、降低脆性,提高韧性;另一方面可以调整淬火钢的力学性能,达到钢的使用性能。根据回火温度的不同,回火可分为低温回火、中温回火和高温回火三种。 A 低温回火150~250.降低内应力,脆性,保持淬火后的高硬度和耐磨性。 B 中温回火350~500;提高弹性,强度。 C 高温回火500~650;淬火钢件在高于500℃的回火称为高温回火。淬火钢件经高温淬火后,具有良好综合力学性能(既有一定的强度、硬度,又有一定的塑性、韧性)。所以一般中碳钢和中碳合金钢常采用淬火后的高温回火处理。轴类零件应用最多。 淬火+高温回火称为调质处理。 2.Q235热处理工艺 Q235属于碳素结构钢,含碳量大概0.12%-0.2%之间,相当于普通的10、20钢,淬火后硬度改变不大。具有较高的强度,良好的塑性,韧性和焊接性能,综合性能好,能满足一般钢结构和钢筋混凝土结构用钢的要求。 Q235一般买来就用不热处理,一般它都用在工程上大量需要钢材的地方,数量巨大,一般是热轧后就使用,热轧也就是有正火这个热处理,不热处理的原因有几个: 1)这些场合不需要太高的力学要求。 2)这些钢构件的体积太大了,你想热处理也不现实。 3)这些钢很多情况下要被焊接使用的,你热处理了被焊接后也被焊接过程中将焊缝的 热处理给破坏了。 4)材料价格便宜,质量要求比较低,而且是低碳钢,热处理的效果也不太好。 5)如果非要用Q235淬出硬度那只能渗碳,但是一件很不划算的事情。 Q235在理论上是可以淬火得到马氏体的。但是由于马氏体碳过饱和度很低,淬火后的硬度很低,只有170HBS左右。而这种钢的供应状态硬度大概就有144HBS左右(出

热处理工艺规范(最新)

华尔泰经贸有限公司铸钢件产品热处理艺规范 随着铸造件产品种类增多,对外业务增大,方便更好的管理铸造件产品,特制定本规定,要求各部门严格按照规定执行。 1目的: 为确保铸钢产品的热处理质量,使其达到国家标准规定的力学性能指标,以满足顾客的使用要求,特制定本热处理工艺规范。 2范围 3术语 经保温一段时间后, 经保温一段时间后, 3.3淬火:指将铸钢产品加热到规定的温度范围,经保温一段时间后, 快速冷却的操作工艺。 3.4回火:指将淬火后的铸钢产品加热到规定的温度范围,经保温一 段时间后出炉,冷却到室温的操作工艺。 3.5调质:淬火+回火 4 职责

4.1热处理操作工艺由公司技术部门负责制订。 4.2热处理操作工艺由生产部门负责实施。 4.3热处理操作者负责教填写热处理记录,并将自动记录曲线转换到 热处理记录上。 4.4检验员负责热处理试样的力学性能检测工作,负责力学性能检测 结论的记录以及其它待检试样的管理。 5 工作程序 5.1 错位炉底板应将其复位后再装, 5.2 对特别 淬铸件应控制入水时间,水池应有足够水量,以保证淬火质量。 5.5作业计划应填写同炉热处理铸件产品的材质、名称、规格、数量、 时间等要素,热处理园盘记录纸可多次使用,但每处理一次都必须与热处理工艺卡上的记录曲线保持一致。 6 不合格品的处置 6.1热处理试样检验不合格,应及时通知相关部门。

6.2技术部门负责对不合格品的处置。 7 附表 7.1碳钢及低合金钢铸件正火、退火加热温度表7.2碳钢及低合金钢铸件退火工艺 7.3铸钢件直接调质工艺 7.4铸钢件经预备热处理后的调质工艺 7.5低合金铸钢件正火、回火工艺

金属大型锻件热处理论文

小论大型锻件热处理 大型锻件是指用1000t或更大吨位水压机生产的锻件。随着大型锻件的尺寸和重量的增加,热处理时有效厚度也随之发生变化。由于截面的增大,不可避免地存在成分偏析、非金属夹杂、显微空隙等冶金缺陷,再加上相变潜热的影响,在加热和冷却过程中产生的应力较大,极易引工件的畸变和开裂,本文对大型锻件的热处理工艺参数进行了优化,并取得了显著经济效果。 一、大型锻件热处理可以解决的缺陷通常有以下几种 1.大晶粒 大晶粒通常是由于始锻温度过高和变形程度不足、或终锻温度过高、或变形程度落人临界变形区引起的。铝合金变形程度过大,形成织构;高温合金变形温度过低,形成混合变形组织时也可能引起粗大晶粒,晶粒粗大将使锻件的塑性和韧性降低,疲劳性能明显下降。 2.晶粒不均匀 晶粒不均匀是指锻件某些部位的晶粒特别粗大,某些部位却较小。产生晶粒不均匀的主要原因是坯料各处的变形不均匀使晶粒破碎程度不一,或局部区域的变形程度落人临界变形区,或高温合金局部加工硬化,或淬火加热时局部晶粒粗大。耐热钢及高温合金对晶粒不均匀特别敏感。晶粒不均匀将使锻件的持久性能、疲劳性能明显下降。 3.冷硬现象 变形时由于温度偏低或变形速度太快,以及锻后冷却过快,均可能使再结晶引起的软化跟不上变形引起的强化(硬化),从而使热锻后锻件内部仍部分保留冷变形组织。这种组织的存在提高了锻件的强度和硬度,但降低了塑性和韧性。严重的冷硬现象可能引起锻裂。 4.裂纹 裂纹通常是锻造时存在较大的拉应力、切应力或附加拉应力引起的。裂纹发生的部位通常是在坯料应力最大、厚度最薄的部位。如果坯料表面和内部有微裂纹、或坯料内存在组织缺陷,或热加工温度不当使材料塑性降低,或变形速度过快、变形程度过大,超过材料允许的塑性指针等,则在撤粗、拔长、冲孔、扩孔、弯曲和挤压等工序中都可能产生裂纹。 5.龟裂 龟裂是在锻件表面呈现较浅的龟状裂纹。在锻件成形中受拉应力的表面(例如,未充满的凸出部分或受弯曲的部分)最容易产生这种缺陷。引起龟裂的内因可能是多方面的:①原材料合cu、sn等易熔元素过多。②高温长时间加热时,钢料表面有铜析出、表面晶粒粗大、脱碳、或经过多次加热的表面。③燃料含硫量过高,有硫渗人钢料表面。 6.飞边裂纹 飞边裂纹是模锻及切边时在分模面处产生的裂纹。飞边裂纹产生的原因可能是:①在模锻操作中由于重击使金属强烈流动产生穿筋现象。②镁合金模锻件切边温度过低;铜合金模锻件切边温度过高。 7.铸造组织残留 铸造组织残留主要出现在用铸锭作坯料的锻件中。铸态组织主要残留在锻件的困难变形区。锻造比不够和锻造方法不当是铸造组织残留产生的主要原因,

1简述常用的热处理的方法及时效处理

1简述常用的热处理的方法及时效处理。 答:常用热处理方法:退火,正火,淬火,回火,渗碳,渗氮,碳氮共渗,渗硼。时效处理有人工时效处理,自然时效处理。 退火,将工件加热至Ac3以上30~50度,保温一定时间后,随炉缓慢冷却至500度一下在空间中冷却。 正火,将钢件加热至Ac3或Acm以上,保温后从炉中取出在空气中冷却的一种操作。 淬火,将钢件加热至Ac3或Ac1以上,保温后在水或油等冷却液中快速冷却,已获得不稳定的组织。 回火,将淬火后的钢重新加热到Ac1以下的温度,保温后冷却至室温的热处理工艺。 自然时效处理,将工件放置在室温或自然条件下长时间存放而发生的时效现象,称为自然时效处理。 人工时效处理,采用将工件加热到较高温度,并较短时间进行时效处理的时效处理工艺,叫人工时效处理。 2简述钢回火的目的 答:回火又称配火。将经过淬火的工件重新加热到低于下临界温度的适当温度,保温一段时间后在空气或水、油等介质中冷却的金属热处理。或将淬火后的合金工件加热到适当温度,保温若干时间,然后缓慢或快速冷却。目的:一般用以减低或消除淬火钢件中的内应力,或降低其硬度和强度,以提高其延性或韧性。根据不同的要求可采用低温回火、中温回火或高温回火。通常随着回火温度的升高,硬度和强度降低,延性或韧性逐渐增高。 3简述钢的表面淬火的作用及分类。 答:有些零件在工件时在受扭转和弯曲等交变负荷、冲击负荷的作用下,它的表面层承受着比心部更高的应力。在受摩擦的场合,表面层还不断地被磨损,因此对一些零件表面层提出高强度、高硬度、高耐磨性和高疲劳极限等要求,只有表面强化才能满足上述要求。由于表面淬火具有变形小、生产率高等优点,因此在生产中应用极为广泛。 根据供热方式不同,表面淬火主要有感应加热表面淬火、火焰加热表面淬火、电接触加热表面淬火等。 4简述感应热处理技术的工作原理及特点。简述超音频感应淬火的工作频率及频率和淬硬层厚度的关系。 答:基本原理将工件放入感应器(线圈)内,当感应器中通入一定频率的交变电流时,周围即产生交变磁场。交变磁场的电磁感应作用使工件内产生封闭的感应电流──涡流。感应电流在工件截面上的分布很不均匀,工件表层电流密度很高,向内逐渐减小, 这种现象称为集肤效应。工件表层高密度电流的电能转变为热能,使表层的温度升高,即实现表面加热。电流频率越高,工件表层与内部的电流密度差则越大,加热层越薄。在加热层温度超

大型锻件锻后热处理基本要求

大型锻件锻后热处理基本要求 一.锻后热处理的目的 锻后热处理,又称为第一热处理或预备热处理,通常是紧接在锻造过程完成之后进行的,有正火、回火、退火、球化、固溶等几种形式。其主要目的是: 1.消除锻造应力,降低锻件的表面硬度,提高切削加工性能和防止变形。 2.对于不再进行调质处理的工件,应使锻件达到技术条件所要求的各种性 能指标,如强度、硬度、韧性等。这类工件大多属于碳钢或低合金钢。 3.调整与改善大型锻件在锻造过程中所形成的过热与粗大组织,减少其内 部化学成分与金相组织的不均匀性,细化晶粒。 4.提高锻件的超声波探伤性能,消除草状波,使锻件中其它内部缺陷能够 清晰地显示出来,以利于准确判别和相应地处理。 5.对于含氢量高的钢种延长回火时间,以避免产生白点或氢脆开裂的危险。 对于绝大多数大型锻件来说,防止白点是锻后热处理的首要任务,必须 完成。 二.正火 正火主要目的是细化晶粒。将锻件加热到相变温度以上,形成单一奥氏体组织,经过一段均温时间稳定后,再出炉空冷。 正火时的加热速度为:在700℃以下应缓慢,以减少锻件中的内外温差和瞬时应力,最好在650~700℃之间加一个等温台阶;在700℃以上,尤其在Ac1(相变点)以上,应提高大型锻件的加热速度,争取获得更好一些的晶粒细化效果。 正火的温度范围通常在760~950℃之间,根据成分含量不同的相变点不同而定。通常,碳与合金含量越低,正火温度越高,反之则越低。有些特殊钢种可达1000~1150℃范围。但不锈钢及有色金属的组织转变却是靠固溶处理来实现的。

三.回火 回火的主要目的是扩氢。并且还可以稳定相变后的组织结构,消除组织转变应力及降低硬度,使锻件易于加工并不产生变形。 回火的温度范围有三种,即高温回火(500~660℃)、中温回火(350~490℃)和低温回火(150~250℃)。常见的大锻件生产都采用高温回火方式。 回火一般紧跟在正火之后进行,当正火锻件空冷至220~300℃左右时,重新入炉加热、均温、保温,然后随炉冷至锻件表面250~350℃以下出炉即可。 回火后的冷却速度应足够缓慢,以防在冷却过程中因瞬时应力过大而产生白点,并尽量减少锻件中的残余应力。通常将冷却过程分为两个阶段:在400℃以上,因钢处于塑性较好、脆性较低的温度范围,冷速可稍快一点;在400℃以下,因钢已进入冷硬和脆性较大的温度范围,为了避免开裂和减少瞬时应力,应采取更为缓慢的冷却速度。 对于白点和氢脆较敏感的钢,需要根据氢当量和锻件有效截面尺寸大小,确定延长回火时间扩氢,以便将钢中的氢扩散溢出,使其降低到安全的数值范围。四.退火 退火的温度包括了正火和回火的整个范围(150~950℃),采用炉冷的方式,做法与回火差不多。 加热温度在相变点以上(正火温度)的退火叫完全退火。没有发生相变的退火叫不完全退火。 退火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消除应力和稳定组织结构,包括冷变形后的高温退火和焊接后的低温退火等等。 正火+回火是比单纯退火更高级的手段,因为相变充分、组织转变充分,并且有恒温扩氢的过程。 公司技术部2012.12.13

金属材料热处理方法有几种

金属材料热处理方法有几种?各有什么特点? 金属材料热处理方法有退火、谇火及回火,渗碳、氮化及氰化等。 (1) 退火处理 退火处理按工艺温度条件的不同,可分为完全退火、低温退火和正火处理。 ①完全退火是把钢材加热到Ac3 (此时铁素体开始溶解到奥氏体中,指铁碳合金平衡图中Ac3,即临界温度)以上20?30℃,保温一段时间后,随炉温缓冷到400?500(,然后在空气中冷却。 完全退火适用于含碳量小于0.83%的铸造、锻造和焊接件。目的是为了通过相变发生重结晶,使晶粒细化,减少或消除组织的不均匀性,适当降低硬度,改善切削加工性,提高材料的韧性和塑性,消除内应力。 ②低温退火是一种消除内应力的退火方法。对钢材进行低温退火时.先以缓慢速度加热升温至500?600匸,然后经充分的保温后缓慢降温冷却。 低温退火(消除内应力退火)主要适用于铸件和焊接件,是为了消除零件铸造和焊接过程中产生的内应力,以防止零件在使用工作中变形。采用这种退火方法,钢材的结晶组织不发生变化。 ③正火是退火处理中的一种变态,它与完全退火不同之处在于零件的冷却是在静止的空气中,而不是随炉缓慢降温冷却。正火处理后的晶粒比完全退火更细,增加了材料的强度和韧性,减少内应力,改善低碳钢的切削性能。 正火处理主要适合那些无需调质和淬火处理的一般零件和不能进行淬火和调质处理的大型结构零件。正火时钢的加热温度为753?900°C。 (2) 淬火及回火处理 淬火可分整体淬火和表面淬火,淬火后的钢一般都要进行回火。回火是为了消除或降低淬火钢的残余应力,以使淬火后的钢内纟且织趋于稳定。钢材淬火后为了得到不同的硬度,回火温度可采用几种温度段。 ①淬火后低温回火目的是为了降低钢中残余应力和脆性、而保持钢淬火后的高硬度和耐磨性,硬度在HRC58?64范围内。适合于各种工具、渗碳零件和滚动轴承。回火温度为150?250匸。 ②淬火后中温回火目的是为了保持钢材有一定的韧性、在此基础上提高其弹性和屈服极限。适合于各种弹簧、锻模及耐冲击工具等。回火温度为350?500",淬火后回火得到的钢材硬度为HRC 35?45。 ③淬火后高温回火这种回火温度处理通常称之为调质处理。回火温度为500?650℃,材料的硬度为HRC25?35。 调质处理广泛应用在齿轮与轴的机械加工工艺中,以使零件在塑性、韧性和强度方面有较好的综合性能。 表面淬火是使零件的表面有较髙的硬度和耐磨性,而零件的内部(心部)有足够的塑性和韧性。如承受动载荷及摩擦条件下工作的齿轮、凸轮轴、曲轴颈等,均应进行表面淬火处理。 表面淬火用钢材的含碳量应大于35%,如45、40Cr、40Mn2 等钢材,都比较适合表面淬火。表面谇火的方法可分为表面火焰淬火和表面髙频淬火。 a. 表面火焰淬火是用高温的氧-乙块火焰,把零件表面加热到Ac3线以上温度,

常见的热处理方法

常见的热处理方法、目的和工序位置的安排 由于热处理工序安排对车削类工艺影响较大,更重要的是往往由于热处理工序安排颠倒,使工件无法继续加工,而且所产生的废品往往是无法挽回的。为此对热处理工序的安排要加以了解,并引起重视。 下面将常见的热处理方法、目的和工序位置的安排分别介绍如下: 一、预备热处理 预备热处理包括退火、正火、调质和时效等。这类热处理的目的是改善加工性能,消除内应力和为最终热处理做好组织准备。退火、正火、调质工序多数在粗加工前后,时效处理一般安排在粗加工、半精加工以后,精加工之前。 1.退火和正火 目的是改善切削性能,消除毛坯内应力,细化晶粒,均匀组织;为以后热处理作准备。 例如:含碳量大于0.7%的碳钢和合金钢,为降低硬度便于切削加工采用退火处理; 含碳量低于0.3%的低碳钢和低合金钢,为避免硬度过低切削时粘刀,而采用正火适当提高硬度。 一般用于锻件、铸件和焊接件。退火一般安排在毛坯制造之后,粗加工之前进行。2.调质 目的是使材料获得较好的强度、塑性和韧性等方面的综合机械性能,并为以后热处理作准备。 用于各种中碳结构钢和中碳合金钢。调质一般安排在粗加工之后,半精加工之前。 调质是最常用的热处理工艺。大部分的零件都是通过调质处理来提高材料的综合机械性能,即提高拉伸强度、屈服强度、断面收缩率、延伸率、冲击功。调质处理能大大提高材料的拉伸和屈服强度,提高屈强比和冲击功,使材料具有强度和塑韧性的良好配合。由于屈服强度、疲劳强度、冲击强度的提高,在零件设计时就可以采用更小的材料截面,从而减少机械设备的整体重量,节省零件占用空问和能量消耗。因此在某些场合为了减少机械空间和机械重量在设计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利用调质工艺。 需要强调的是,一般来讲调质钢应该为中碳钢( C = 0.3%~0.6%);碳钢中像30、 35、40、45、50等钢种则既可以调质处理又可以正回火使用;而对高碳钢和低碳钢则 不宜采用调质工艺 调质过程是淬火加高温回火。首先需要将零件加热到材料的Acl点以上30~50℃ (800.950℃),保温一定时间,然后在油中或水中冷却。冷却后立即入炉进行回火(500~650℃),以降低淬火应力、调整组织成份,进而达到机械性能要求。而回火温度的制定是根据硬度或性能高低而定的,硬度和强度越高,回火温度越低。调质工序后的任何高于回火温度的加热,都将降低已达到的强度。 选择调质处理时应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1)图纸中应明确要求 应明确写明“调质”。若只写“热处理…H B”外协厂家可能采用其他热处理工艺,比如正回火达到所要求的硬度。而正回火所达到的同样硬度的材料其屈服强度和冲击功会非常低。实际工作中曾发生过地脚螺栓使用时发生早期断裂的事故就是由此导致的。 (2)调质的硬度和硬度范围 要按材料标准选择调质的硬度和硬度范围。这一方面有利于工厂配炉生产,另一方面过窄的硬度范围要求在实际生产中根本无法满足。

锻造及锻后热处理工艺规范

目录 1.钢质自由锻件加热工艺规范 2.钢锭(坯)加热规范若干概念 3.加热操作守则 4.锻造操作守则 5.锻件锻后冷却规范 6.锻件锻后炉冷工艺曲线 7.锻件锻后热装炉工艺曲线 8.冷锻件校直前加热、校直后(补焊后)回火工艺曲线 9.锻件各钢种正火(或退火)及高温回火温度表 10.锻件有效截面计算方法

钢质自由锻件加热工艺规范 一.范围: 本规范规定了钢质自由锻件的通用加热技术条件。 本规范适用于碳素钢、合金钢、高合金钢、高温合金钢(铁基、镍基)的冷、热、半热钢锭(坯)的锻造前加热 二.常用钢号分组和始、终锻加热温度范围: 组别钢号 始锻温度 ℃ 终锻温度 ℃ 钢锭钢坯终锻精整 ⅠQ195~Q255,10~30 1250 1220 750 700 35~45,15Mn~35Mn,15Cr~35Cr 1220 1200 750 700 Ⅱ50,55,40Mn~50Mn,35Mn2-50Mn2,40Cr~55Cr,20SiMn~35SiMn, 12CrMo~50CrMo,34CrMo1A,30CrMnSi,20CrMnTi,20MnMo, 12CrMoV~35CrMoV,20MnMoNb,14MnMoV~42MnMoV, 38CrMoAlA,38CrMnMo 1220 1200 800 750 Ⅲ34CrNiMo~34CrNi3Mo,PCrNi1Mo~PCrNi3Mo,30Cr1Mo1V, 25Cr2Ni4MoV,22Cr2Ni4MoV,5CrNiMo,5CrMnMo,37SiMn2MoV 30Cr2MoV,40CrNiMo,18CrNiW,50Si2~60Si2,65Mn,50CrNiW, 50CrMnMo,60CrMnMo,60CrMnV 1200 1180 850 800 T7~T10,9Cr,9Cr2,9Cr2Mo,9Cr2V,9CrSi,70Cr3Mo, 1Cr13~4Cr13,86Cr2MoV,Cr5Mo,17-4PH 0Cr18Ni9~2Cr18Ni9,0Cr18Ni9Ti,Cr17Ni2,F316LN 1200 1180 850 800 50Mn18Cr4,50Mn18Cr4N,50Mn18Cr4WN,18Cr18Mn18N GCr15,GCr15SiMn,3Cr2W8V,CrWMo,4CrW2Si~6CrW2Si 1200 1180 850 800 Cr12MoV1,4Cr5MoVSi(H11),W18Cr4V 1180 1160 950 900 ⅣGH80,GH901,GH904,GH4145,WR26, NiCr20TiAl,incone1600,incone1800 1130 1100 930 930 注1:始锻温度为锻前加热允许最高炉温,由于钢锭的铸态初生晶粒加热时过热倾向比同钢号钢坯小,故两者的锻前加热温度相差20℃~30℃; 注2:根据产品的特性、锻件技术条件、变形量等因素,始锻温度可以适当调整;注3:本规范未列入的钢种,可按化学成分相近的钢号确定; 注4:重要的、关键产品的、特殊材质的钢号,其加热工艺曲线由技术部编制;注5:几种不同的钢种,不同尺寸的钢锭(或坯料),在同一加热炉加热时,要以合金成分高的,尺寸大的钢锭(或坯料)为依据编制加热工艺曲线。

Q-ZZ 30021锻件热处理验收规范-2011(下发 版)

Q/ZZ 锻件热处理验收规范 中国重型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发布

前 言 本标准代替QZZ 30021—1996《锻件热处理验收规范》。 本标准与QZZ 30021—1996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标准的编排格式按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 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的规定 进行了调整; ——对原标准中3.2条、3.3条进行了修订,并取消了原标准中5.3.2条; ——删除原标准3.4条对等温退火工艺晶粒度检测,增加调质工艺; ——对原标准3.5条增加了“如没有规定,一般锻件按取样部位处总脱碳层深度,每边应小于或等于有效厚度的1%” ——对原标准中3.6条进行了修订,增加了“但当锻件尺寸不够取拉伸试样时,则应按强度与硬度值进行换算后,对该锻件在取拉伸试样部位进行硬度检测。” ——对原标准中5.3.3条进行了修订,取消金相组织半级的规定; ——在新标准中增加了3.8条和3.9条对过热和过烧的规定; ——原标准中规定了拉伸性能,在新标准中修订为力学性能,并增加了对冲击韧性的检验规定; ——新标准中增加了非调质钢的有关规定; ——取消了原标准5.3.2中所列出的各种具体钢号; ——因GB/T 13320-2007较91版作了很大的改动,故金相组织评级图参照GB/T 13320-2007; ——原标准中取样位置已经不适用,对力学性能的取样位置按DIN EN 10083-1:2006-10重新作了规定; ——增加了5.4.1和5.4.2条款,对热处理硬度的测定位置进行了明确规定; ——对金相试样的取样位置重新作了规定,取消原标准中对边部和心部金相组织的判定依据; ——取消了原标准5.5.3中对金相试样的硬度检测; ——因GB6397已取消,所以本标准中取消了GB6397标准; ——本次修订删除了原标准中的“斯达—斯太尔汽车”、“等温退火”等词语; —— 增加了GB/T 229冲击试验标准和DIN EN 10083-1:2006-10 力学性能取样标准; ——对原标准的附录A进行了修订。 本标准的附录A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为第一次修订。 本标准由中国重型汽车集团有限公司提出。 本标准由中国重型汽车集团有限公司技术中心归口。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鲁统轮、李玉新。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QZZ 30021-1996。

常见零件的热处理方式

一、齿轮 1.渗碳及碳氮共渗齿轮的工艺流程 毛坯成型→预备热处理→切削加工→渗碳(碳、氮共渗)、淬火及回火→(喷丸)→精加工2.感应加热和火焰加热淬火齿轮用钢及制造工艺流程 配料→锻造→正火→粗加工→精加工→感应或火焰加热淬火→回火→珩磨或直接使用调质 3.高频预热和随后的高频淬火工艺流程 锻坯→正火→粗车→高频预热→精车(内孔、端面、外圆)滚齿、剃齿→高频淬火→回火→珩齿 二、滚动轴承 1.套圈工艺流程 棒料→锻制→正火→球化退火 棒料→钢管退火磨→补加回火→精磨→成品 2.滚动体工艺流程 (1)冷冲及半热冲钢球 钢丝或条钢退火→冷冲或半热冲→低温退火→锉削加工→软磨→淬火→冷处理→低温回火→粗磨→补加回火→精磨→成品 (2)热冲及模锻钢球 棒料→热冲或模锻→球化退火→锉削加工→软磨→淬火→冷处理→低温回火→粗磨→补加回火→精磨→成品 (3)滚子滚针 钢丝或条钢(退火)→冷冲、冷轧或车削→淬火→冷处理→低温回火→粗磨→附加回火→精磨→成品 三、弹簧 1.板簧的工艺流程

切割→弯制主片卷耳→加热→弯曲→余热淬火→回火→喷丸→检查→装配→试验验收 2.热卷螺旋弹簧工艺流程 下料→锻尖→加热→卷簧及校正→淬火→回火→喷丸→磨端面→试验验收 3.冷卷螺旋弹簧工艺流程 下料→锻尖→加热→卷簧及校正→去应力回火→淬火→回火→喷丸→磨端面→试验验收 四、汽车、拖拉机零件的热处理 1.铸铁活塞环的工艺流程 (1)单体铸造→机加工→消除应力退火→半精加工→表面处理→精加工→成品 (2)简体铸造→机加工→热定型→内外圆加工→表面处理→精加工→成品 2.活塞销的工艺流程 棒料→粗车外圆→渗碳→钻内孔→淬火、回火→精加工→成品 棒料→退火→冷挤压→渗碳→淬火、回火→精加工→成品 热轧管→粗车外圆→渗碳→淬火、回火→精加工→成品 冷拔管→下料→渗碳→淬火、回火→精加工→成品 3.连杆的工艺流程 锻造→调质→酸洗→硬度和表面检验→探伤→校正→精压→机加工→成品 4.渗碳钢气门挺杆的工艺流程 棒料→热镦→机加工成型→渗碳→淬火、回火→精加工→磷化→成品 5.合金铸铁气门挺杆的工艺流程 合金铸铁整体铸造(间接端部冷激)→机械加工→淬火、回火→精加工→表面处理→成品合金铸铁整体铸造(端部冷激)→机械加工→消除应力退火→精加工→表面处理→成品钢制杆体→堆焊端部(冷激)→回火→精加工→成品 钢制杆体→对焊→热处理→精加工→表面处理→成品 6.马氏体型耐热钢排气阀的工艺流程 马氏体耐热钢棒料→锻造成型→调质→校直→机加工→尾部淬火→抛光→成品 7.半马氏体半奥氏体型耐热钢(Gr13Ni7Si2)排气阀的工艺流程

大型锻件热处理基本知识

大型锻件热处理基本知识 大型锻件的热处理分为锻后热处理和性能热处理两种。 一.锻后热处理 (一)锻后热处理的目的 锻后热处理,又称为第一热处理或预备热处理,通常是紧接在锻造过程完成之后进行的,有正火、回火、退火、球化、固溶等几种形式。其主要目的是: 1.消除锻造应力,降低锻件的表面硬度,提高切削加工性能和防止变形。 2.对于不再进行调质处理的工件,应使锻件达到技术条件所要求的各种 性能指标,如强度、硬度、韧性等。这类工件大多属于碳钢或低合金 钢锻件。 3.调整与改善大型锻件在锻造过程中所形成的过热与粗大组织,减少其 内部化学成分与金相组织的不均匀性,细化晶粒。 4.提高锻件的超声波探伤性能,消除草状波,使锻件中其它内部缺陷能 够清晰地显示出来,以利于准确判别和相应地处理。 5.对于含氢量高的钢种延长回火时间,以避免产生白点或氢脆开裂的危 险。对于绝大多数大型锻件来说,防止白点是锻后热处理的首要任务, 必须完成。 (二)正火 正火主要目的是细化晶粒。将锻件加热到相变温度以上,形成单一奥氏体组织,经过一段均温时间稳定后,再出炉空冷。 正火时的加热速度为:在700℃以下应缓慢,以减少锻件中的内外温差和瞬时应力,最好在650~700℃之间加一个等温台阶;在700℃以上,尤其在Ac1(相变点)以上,应提高大型锻件的加热速度,争取获得更好一些的晶粒细化

效果。 正火的温度范围通常在760~950℃之间,根据成分含量不同的相变点不同而定。通常,碳与合金含量越低,正火温度越高,反之则越低。有些特殊钢种可达1000~1150℃范围。但不锈钢及有色金属的组织转变却是靠固溶处理来实现的。 正火后的空冷应尽量使锻件散开和垫起,以促进快速实现相变并冷却均匀,减少组织应力。 大型锻件正火后可以空冷至表面100~200℃,然后在220~300℃之间设一个台阶,保温一段时间再加热回火。 (三)回火 回火的主要目的是扩氢。并且还可以稳定相变后的组织结构,消除组织转变应力及降低硬度,使锻件易于加工并不产生变形。 回火的温度范围有三种,即高温回火(500~660℃)、中温回火(350~490℃)和低温回火(150~250℃)。常见的大锻件生产都采用高温回火方式。 回火一般紧跟在正火之后进行,当正火锻件空冷至220~300℃左右时,重新入炉加热、均温、保温,然后随炉冷至锻件表面250~350℃以下出炉即可。 回火后的冷却速度应足够缓慢,以防在冷却过程中因瞬时应力过大而产生白点,并尽量减少锻件中的残余应力。通常将冷却过程分为两个阶段:在400℃以上,因钢处于塑性较好、脆性较低的温度范围,冷速可稍快一点;在400℃以下,因钢已进入冷硬和脆性较大的温度范围,为了避免开裂和减少瞬时应力,应采取更为缓慢的冷却速度。 对于白点和氢脆较敏感的钢,需要根据氢当量和锻件有效截面尺寸大小,确定延长回火时间扩氢,以便将钢中的氢扩散溢出,使其降低到安全的数值范围。

常用热处理方法

一、退火 将钢件加热到临界温度以上(不同钢号它的临界温度也不同,一般是 710-750℃,个别合金钢到800或900℃),在此温度停留一段时间,然后缓慢冷却的过程叫做退火 退火的目的是: 1、降低硬度,便于切削加工; 2、细化晶粒,均匀组织,以改善钢件毛坯的机械性能,或者为下一步淬火 做好准备; 3、消除内应力 二、正火 将钢件加热到临界温度以上,在此温度停留一段时间,然后放在空气中冷却的过程称为正火。 正火的冷却速度比退火快,加热和保温时间与退火一样。 正火的目的是使低碳和中碳钢件及渗碳机件的组织细化,增加强度与韧性,减少内应力,改善切削性能。 正火实质上是退火的一种特殊形式具有与退火相似的目的所不同的是冷却 速度比退火快,可以缩短生产周期,比较经济。 三、淬火 将钢件加热到临界点以上,保温一段时间,然后在水、盐水或油中(个别材料在空气中)急速冷却的过程叫做淬火。 淬火的目的是提高钢件的硬度和强度。对于工具刚来说,淬火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它的硬度,以保证刀具的切削性能和冲模工具及量具的耐磨性。对于中碳钢制造的机件来说,淬火是为以后的回火做好结构和性能上的准备,因为高强度和高韧性并不能在淬火后同时得到,而是在回火处理后才得到的。 有很多零件如齿轮、曲轴等,他们在工作时一方面要受磨,另一方面又要受到冲击作用,因此要求零件表面有很高的硬度,而中心有较好的韧性。这时可以利用表面淬火的方法来达到上述要求。 表面淬火是应用将工件的表面迅速加热到淬火温度(这时金属内部的温度仍比较低),随后立即用水喷到工件表面上,进行急速冷却。这样就能获得表面硬、中心韧的要求。 表面加热时,可用氧炔焰、高频电流或中频电流加热。 四、回火 将淬硬的钢件加热到临界点以下的温度,保温一段时间,然后在空气中或油中冷却下来的过程叫做回火。 回火的目的是消除淬火后的脆性和内应力,调整组织,提高钢件的塑性和冲击韧性。对于工具来说,是为了尽可能减少脆性保留硬度。对于零件来说是为了提高韧性,但不可避免的会使硬度降低。 五、调质 淬火后高温回火,叫做调质。 调质的目的是使钢件获得很高的韧性和足够的强度,使其具有良好的综合机械性能。很多重要零件如主轴、丝杠、齿轮等都是经过调质处理的。 调质一般是在零件机械加工后进行的,也可把锻坯或经过粗加工的光坯调质后再进行机械加工。 六、时效

常用热处理方法.

常用热处理方法 一、热处理是通过加热、保温、冷却三个环节来实现的。加热、保温、冷却是热处理的三要素。 二、热处理的基本工艺 1、钢的退火 将钢加热到一定温度并保温一段时间,然后使它慢慢冷却,称为退火。钢的退火是将钢加热到发生相变或部分相变的温度,经过保温后缓慢冷却的热处理方法。退火的目的,是为了消除组织缺陷,改善组织使成分均匀化以及细化晶粒,提高钢的力学性能,减少残余应力;同时可降低硬度,提高塑性和韧性,改善切削加工性能。所以退火既为了消除和改善前道工序遗留的组织缺陷和内应力,又为后续工序作好准备,故退火是属于半成品热处理,又称预先热处理。 2、钢的正火 正火是将钢加热到临界温度以上,使钢全部转变为均匀的奥氏体,然后在空气中自然冷却的热处理方法。它能消除过共析钢的网状渗碳体,对于亚共析钢正火可细化晶格,提高综合力学性能,对要求不高的零件用正火代替退火工艺是比较经济的。 3、钢的淬火 淬火是将钢加热到临界温度以上,保温一段时间,然后很快放入淬火剂中,使其温度骤然降低,以大于临界冷却速度的速度急速冷却,而获得以马氏体为主的不平衡组织的热处理方法。淬火能增加钢的强度和硬度,但要减少其塑性。淬火中常用的淬火剂有:水、油、碱水和盐类溶液等。 4、钢的回火 将已经淬火的钢重新加热到一定温度,再用一定方法冷却称为回火。其目

的是消除淬火产生的内应力,降低硬度和脆性,以取得预期的力学性能。回火分高温回火、中温回火和低温回火三类。回火多与淬火、正火配合使用。 ⑴调质处理:淬火后高温回火的热处理方法称为调质处理。高温回火是指在500-650℃之间进行回火。调质可以使钢的性能,材质得到很大程度的调整,其强度、塑性和韧性都较好,具有良好的综合机械性能。 ⑵时效处理:为了消除精密量具或模具、零件在长期使用中尺寸、形状发生变化,常在低温回火后(低温回火温度150-250℃)精加工前,把工件重新加热到100-150℃,保持5-20小时,这种为稳定精密制件质量的处理,称为时效。对在低温或动载荷条件下的钢材构件进行时效处理,以消除残余应力,稳定钢材组织和尺寸,尤为重要。

42CrMo钢锻件热处理工艺

42CrMo钢锻件热处理工艺 42CrMo钢锻件,锻后要求进行调质处理。因其截面尺寸相差悬殊,水淬开裂倾向较大,油淬后大截面部位的淬火硬度又偏低,金相组织与力学性能不合格的情况时有发生,直接影响了曲轴疲劳强度及整机使用寿命。 1、淬火工艺 2、淬火880℃,水冷、油冷 3、调质硬度 调质以后的硬度大概在HRC32-36之间, 150C回火--55HRC 200C回火--53HRC [5][6] 300C回火--51HRC 400C回火--43HRC 500C回火--34HRC 550C回火--32HRC 600C回火--28HRC 650C回火--24HRC 4、具有高强度和高屈服点,综合力学性能比40Cr要好。冷变形塑性和切削性 均属中等,过热敏感性小,但有回火脆性倾向及白点敏感性。一般在调质状态下使用 5、采用水溶性淬火介质淬火工艺。为保证淬火液的正常使用,须对淬火液温度 进行严格的控制。淬火介质的逆溶点为70℃,最佳使用温度为(30~60)℃。 将淬火液温度必须始终控制在工艺要求的范围内(见图4)。 6、 工艺的确定及生产应用 根据有关资料,我们用正交试验方法对连杆热处理工艺参数进行了优选,确定

出比较适宜的介质浓度为8—20浓度为12%(可根据工件的大小、厚薄调整浓度在8~12),并在此基础上,经过补充试验确结果表明,连杆与曲轴的淬火硬度均达到或超过了45HRC,与原来用油淬工艺相比,淬火硬度提高(5~10)HRC。金相检查表明,回火后的组织状态较油淬有明显的改善,故在强度相同的情况下,冲击韧度比油淬有了大幅度提高,由原来用油淬的80~100J/cm2提高到平均120J/cm2以上,力学性能与硬度的一次交检合格率分别达到100%和95%。不仅淬火效果好,产品合格率高,而且淬火时无烟气,改善了生产环境。对解决42CrMo等合金钢锻件“水淬开裂,油淬不硬”问题效果显著,并且,使用浓度低,粘度小,淬火时带出量少,消耗费用仅为油淬的50%一60%,可大大减少生产费用及不良品的损失费用。 7、42CrMo钢的调质处理主要事项 ①工件从加热炉转移到冷却槽速度缓慢,工件入水的温度已降到低于Ar3 临界点,产生部分分解,工件得到不完全淬火组织,达不到硬度要求。 所以小零件冷却液要讲究速度,大工件予冷要掌握时间。 ②②工件装炉量要合理,以1~2层为宜,工件相互重叠造成加热不均匀, 导致硬度不匀。 ③工件入水排列应保持一定距离,过密使工件近处蒸气膜破裂受阻,造成 工件接近面硬度偏低。 ④开炉淬火,不能一口气淬完,应视炉温下降程度,中途闭炉重新升温, 以便前后工件淬后硬度一致。 ⑤要注意冷却液的温度,冷却液不能有油污、泥浆等杂质,不然,会出现 硬度不足或不均匀现象。 ⑥未经加工毛坯调质,硬度不会均匀,如要得到好的调质质量,毛坯应粗 车,棒料要锻打。 ⑦严把质量关,淬火后硬度偏低1~3个单位,可以调整回火温度来达到硬 度要求。但淬火后工件硬度过低,有的甚至只有HRC25~35,必须重新淬 火,绝不能只施以中温或低温回火以达到图纸要求完事,不然,失去了 调质的意义,并有可能产生严重的后果。 8、铬(Cr):在钢中铁和碳形成碳化物,并能部分溶入固溶体中,并有改善高

锻件热处理报告

Forging Heat Treatment Report 锻件热处理记录报告 Reporter(操作者):Trier(检查员):Quality Inspection Section stamp(质检章):2014年8月2日

受压元件(锻件) 产品质量证明书 Quality Certificate of Forging 锻件名称:锻件、支撑法兰、法兰盖、外筒法兰Forging name: 锻件编号:F14-132~137 Forging serial number: 质量保证师印章: Quality Assurance Engineer Stamp: 法定代表人印章: Lagal Representative Stamp: 制造单位:大石桥市石化机械制造厂Manufacturer:Dashiqiaoshi Shihuajixie Duanzaochang

锻件产品合格证质量检验报告Qualification Certificate of Forging Array法兰盖、外筒法兰、侧法兰ASMEⅡPARTA- 锻件名称:锻件、支撑法制造标准:2010ED+2011ADD/SA182M Forging Name Fabrication Standard 批件批(件)号:201408161 锻件级别:Ⅲ Forging Lot(piece)number Forging Class 批件量:7件钢号:316 Lot(piece)Quantity Steel Designation 订货单位:辽阳科林仪表有限公司出厂日期:2014年8月21日 The purchaser The date of Delivery 该批(件)锻件经质量检验,符合《固定式 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设计图样和行业 标准的要求。 质量检验员签字2014年8月21日 Inspector Signature

转轴锻件的热处理

转轴锻件的热处理 哈电转轴锻件是三峡发电机组中的大型锻件之一,目前国内大型水轮机锻件一般选用的材料为20SiMn或18MnMoNb,其性能达不到三峡转轴锻件的要求,所以三峡转轴锻件采用ASTM668钢。该转轴两端法兰直径φ2730mm,连接法兰之间的轴颈φ1140mm,内孔φ270mm,总长度为4950mm。由于转轴锻件法兰界面尺寸大,长度较长,转轴本身要具有较高的机械性能及较低的FATT值,对材料要求具有较高的纯净度以及较好的组织与性能,制造难度大。 转轴锻件技术要求包括其化学成分(见表1)、性能(见表2)及弯曲试验要求,即:压头直径为φ60mm,弯成90°,试样表面应无裂纹、断裂或起皮。 表1 材料的化学成分 ASTM668C Mn Si P S Cr Mo Ni <0.25≤1.25≤0.25≤0.025≤0.025≤0.50≤0.15≤0.50 表2 力学性能(室温) σb(MPa)σ0.2(MPa)δ(%)A kv(J)FATT(℃) 切、纵向485≥295≥17.5≥40-20 转轴锻件热处理工艺要点: 1)对于截面尺寸大、长度较大的转轴锻件进行热处理时,极容易造成同一截面及上下部位的成分偏析及组织性能不均匀。因此在制造中要提高冶炼质量,减少成分偏析,改善材料的各向异性; 2)ASTM668钢含碳量低,且碳当量要求小于0.48,而锻件力学性能要求高,材料化学成分与力学性能不相匹配,对热处理提出了很高要求。因此热处理的重点应在保证强度的前提下,调整热处理参数,尽量提高锻件的晶粒度和抑制第二类回火脆性,以提高材料的强塑性等综合力学性能; 3)机械部标准JB/T1270规定水轮机轴超声波探伤起始灵敏度为∮5当量;而该转轴锻件超声波探伤采用TGOEA.686.224-2001标准,超声波探伤起始灵敏度为∮1.5当量。因此在制造中应严格控制钢水纯净度和均匀度,最大限度地细化锻件的晶粒度以满足超声波探伤要求。 4)在转轴锻件经过热处理获得高性能的同时,其发生开裂的危险性也会相应增加。因此需要根据锻件热处理过程中的温度场和应力场的数值模拟,用断裂力学的方法对转轴锻件进行安全性评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