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课堂】高中语文 第12课 寄欧阳舍人书学案 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选读》(含答案)

【高效课堂】高中语文 第12课 寄欧阳舍人书学案 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选读》(含答案)
【高效课堂】高中语文 第12课 寄欧阳舍人书学案 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选读》(含答案)

寄欧阳舍人书学案

整体探究

1.本文没有直接写对欧阳修的感谢,而是用了相当大的篇幅围绕墓志铭的功用和写作展开论述。对此,我们应该怎样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文章从第二句起,没有就如何“感与惭并”下笔,而是就墓志铭的文体功用展开论述,指出碑铭虽以存美为主,所述亦应真实,只有这样,才能像史传一样劝善惩恶。然后,作者对撰写墓志铭提出了两个重要观点:一是撰写墓志铭要做到态度公正,叙事合于实际;二是撰写墓志铭要慎重选择作者,须以“畜道德而能文章者”而为之。

后者强调作者的人选问题,而前者则是对欧阳修有关论述的补充和发挥。碑志和吏传有相通之处,好的碑志往往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和史学价值。但千百年来,在一些作者手中,碑志成了一种应酬文字,有的甚至颠倒是非,美化恶人,牟取重金。欧阳修写铭志力求不虚美,不溢恶,这与作者提倡“公与是”的写作态度和他对“立言者”徇私溢作“不实”之铭的批评是一致的。由此可见欧阳修的文学观点对曾巩的影响之深。总之,全文不是浅直地申说谢意,而是借讨论墓志铭写作的得失,辗转表示得到欧阳修所撰写的铭文是幸运的。

2.作者为什么认为“非畜道德而能文章者无以为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这是文章的中心论点,作者在这里强调了立言者的素质是纠除今弊的根本条件。首先,道德高尚的人不会接受恶人的请求而为他写铭文,道德高尚的人能够公正地和正确地评价他人,不会被恶人的一些假象所迷惑,评价他人能够做到公允而不徇私情。其次,孔子说“言之无文,行之不远”,文学修养高的人写出来的文章有文采,辞藻精美,能够流传于世,为后人所瞻仰。所以作者说不是道德高尚而又工于文章的人是不能写碑志铭文的。作者请求欧阳修为他的祖父写铭文,一方面作者是欧阳修的学生,但更重要的是作者极力推崇欧阳修的道德和文采,文中流露出作者对欧阳修的尊敬和感激之情。

局部探究

阅读课文第三、四、五段,完成后面的问题。

1.下面各项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有名侈.于实侈:奢侈

B.议之不徇.徇:顺从,曲从

C .其谁不有望.

于世 望:希望 D .所谕世族之次.

次:排列 【解析】 侈:过分,超出。

【答案】 A

2.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①非畜道德而能文章者.②今者.

项庄拔剑舞 B. ?????①有实大于.名②郡县逼迫,急于.

星火 C.?????①其.谁不愿进于门②余亦悔其.

随之出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D. ?????①敢不承教而加详焉.②犹且从师而问焉.

【解析】 B 项,于:表比较。A 项,者:……的人/用在时间名词后表停顿;C 项,其:反问语气/第一人称代词,自己;D 项,焉:语气词/第三人称代词,他。

【答案】 B

3.下面各项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若巩之浅薄滞拙,而先生进之”,即申说欧公对自己的教诲。“先祖父屯蹶否塞以死,而先生显之”,即感谢欧阳修的铭文彰扬了其具有困顿身世的祖父。

B .从立言者之论,归结至于欧阳修身上,盛誉欧阳修“畜道德而能文章”之贤,深谢欧阳修赐铭之恩。与文章开头呼应。

C .文段论述了墓志铭的作用及后来流于不实的原因,指出作好墓志铭应具备的条件,赞扬了欧阳修为他祖父所作墓志铭的“公与是”,并对欧阳修的道德文章深表钦佩。

D .这篇文章虽然沿袭了一般感谢信的客套写法,但没有空泛的溢美之词。而是通过对铭志作用及流传条件的分析。来述说“立言”的社会意义,阐发“文以载道”的主张,表达了对道德文章兼胜的赞许与追求。

【解析】 “这篇文章虽然沿袭了一般感谢信的客套写法”错。没有一般感谢信的客套。

【答案】 D

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非畜道德而能文章者无以为也。

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教案(苏教版)

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教案 进学解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与句子。 2.理解文章“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的观点及其对我们修业进德 的现实意义。 3.学习本文反话正说,巧于避忌,机智得体的表达技巧。 4.理解文义,并积累出自文中的成语。 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与句子。 2.理解文章“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的观点及其对我们修业进德 的现实意义。 教学难点: 学习本文反话正说,巧于避忌,机智得体的表达技巧 教学方法:自学与讨论 一、文章简析 本文写于元和八年(813)。《旧唐书·韩愈传》:“(愈)复为国子博士,愈自以才高,累被摈黜,作《进学解》以自嘲。执政览其文……以其有史才,改比部郎中,史馆修撰。”“进”,即长进、进步。“学”,包括“业”与“行”。“业”指学业、事业,“行”指德行、品第。“解”,辩解,论析。“进学解”,意谓对增进业、行问题的辨析。作者指出增进业、行的方法在于“勤”与“思”,目的是“业精”“行成”。作者假托向学生训话,勉励他们在学业、德行方面取得进步,学生提出质问,他再进行解释,故名“进学解”。作者反复强调学子要埋头进德修业,不必考虑有司的明不明、公不公以及自己今后的遇不遇,从而曲折地抒发自己怀才不遇、仕途坎坷不得意的牢骚,也暗寓着对当时执政者不以才德取人,用人不公不明的讽刺。 二、全文可分为三个部分。 (一)第一部分(第1段):写先生训示。 1、了解文章中的重点词语。 行成于思毁于随治具毕张占小善 率以录庸扬有司 2、翻译句子 行成于思毁于随 盖有幸而获选,熟云多而不扬

3、分析课文 作者先提出一个观点:“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对学子提出“业精”“行成”的“进学”标准。这是韩愈对于“学”的问题长期体察、思考所形成的真知灼见,以此勉励弟子进学,希望世人进学。接着称颂政治清明,“方今圣贤相逢,治具毕张”;有司选拔任用公正,选取贤能而去不肖,“拔去凶邪,登崇俊良。占小善者率以录,名一艺者无不庸”;对英才的教化得法,“爬罗剔抉,刮垢磨光”。指出人才可以尽展其能的客观条件已经具备,所以.只怕自己不成才,而不怕有司不明、不公,勉励诸生“进学“。但细究一下.作者言“盖有幸而获选.孰云多而不扬”,注意“有幸”二字,有幸获选被任用的人,当在少数,无幸入围者则占多数,作者不谈无幸的一面,而让下段学生所言自己的遭遇证之。从而使得本段的结旬中“患”与“无患”所揭示的尖锐对比,实际上已经暗伏了与字面相反的意思。因此,“幸”字是理解本段真意的一个关键字。 第二部分(第2段):虚拟学生诘难。 1、了解文章中的重点词语 有年披记事者要玄捐兀兀苴 罅绍 2、翻译句子 焚膏油以继晷 补苴罅漏 3、分析课文。 学生针对先生的训示,进行有力的反驳,分两层完全推倒先生的说法。 第一层从“先生欺余哉”至“先生之于为人,可谓成矣”。 学生赞颂先生业精、行成。注意“可谓”所领的几个总提句,分说四个不同的方面。“先生之业,可谓勤矣”,言勤于所业。 1、是博学,广泛阅读,“口不绝吟于六艺之文,手不停披于百家之编”“细大不捐”; 2、在博学的基础上,还精益求精,“记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钩其玄”,抓住重点.掌握关键,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达到学有所专的目的; 3、还持之以恒,“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先生之于儒,可谓有劳矣”,言劳于卫道。“先生之于文,可谓闳其中而肆其外矣”,言文章之著。此前三者论“业精”。“先生之于为人,可谓成矣”,言“行成”。 第二层从“然而公不见信于人”至段末。 指出先生“无幸”被重用,遭遇可悲。公务上得不到别人的信任,私交上得不到朋友的帮助,仕途坎坷,进退无由,甚至落得对家庭都不能保证妻儿无饥无寒的悲惨境地。这种局面是怎么造成的?显然不是因为先生和许多无幸获选者学业不精、德行不成。虽未直斥有司之不明、不公,但已隐含此意。 作业:完成《第二教材》的习题一、二 第二课时

粤教版 高二语文 文言文阅读 练习题

粤教版高二语文文言文阅读练习题 1、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8—10题。(9分,每小题3分) 周昌者,沛人也,及高祖起沛,于是从沛公。从入关,破秦。沛公立为汉王,以周昌为中尉。汉王四年,拜为御史大夫。常从击破项籍。以六年中与萧、曹①等俱封,为汾阴侯。 昌为人强力,敢直言,自萧、曹等皆卑下之。昌尝燕时②入奏事,高帝方拥戚姬,昌还走,高帝逐得,骑周昌项,问曰:“我何如主也?”昌仰曰:“陛下即桀纣之主也。”于是上笑之,然尤惮周昌。及帝欲废太子,而立戚姬子如意为太子,大臣固争之,莫能得。而周昌廷争之强,上问其说,昌为人吃,又盛怒,曰:“臣口不能言,然臣期……期……知其不可。陛下虽欲废太子,臣期……期……不奉诏。”上欣然而笑。既罢,吕后侧耳于东厢听,见周昌,为跪谢曰:“微君,太子几废。” 是后戚姬子如意为赵王,年十岁,高祖忧即万岁之后不全也。高祖独心不乐,悲歌,群臣不知上之所以然。赵尧进请问曰:“陛下所为不乐,非为赵王年少而戚夫人与吕后有隙邪?备万岁之后而赵王不能自全乎?”高祖曰:“然,吾私忧之,不知所出。”尧曰:“陛下独宜为赵王置贵强相,及吕后、太子、群臣素所敬惮乃可。”高祖曰:“然,吾念之欲如是,而群臣谁可者!”尧曰:“御史大夫周昌,其人坚忍质直,且自吕后、太子及大臣皆素敬惮之。独昌可。”高祖曰:“善。”于是乃召周昌,谓曰:“吾欲固烦公,公强为我相赵王。”周昌泣曰:臣初起从陛下,陛下独奈何中道而弃之于诸侯乎?”高祖曰:“吾极知其左迁,然吾私忧赵王,念非公无可者。公不得已强行!”于是徙御史大夫周昌为赵相。 高祖崩,吕太后使使召赵王,其相周昌令王称疾不行。使者三反,周昌固为不遣赵王。于是高后患之,乃使使召周昌。周昌至,谒高后,高后怒而骂周昌曰:“尔不知我之怨威氏乎?而不遣赵王,何?”昌既征,高后使使召赵王,赵王果来。至长安月余,饮药而死。周昌因谢病不朝见,三岁而死。 (选自《史记?张丞相列传第三十六》,有删改) 注:①萧、曹:指萧何、曹参。②燕时:“燕”通“宴”,即闲居时。 8.对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高帝方拥戚姬,昌还走还走:转身跑 B.大臣固争之,莫能得固:坚持

高三语文《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综合测试

《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综合测试题 第Ⅰ卷 一、(12分,每小题3分) 1. 下列各组词语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组是 A. 爆满出类拔粹筹码备受青睐 B. 呕气众口铄金渎职感恩戴德 C. 修缮委屈求全嬗变冒然行事 D. 胡诌文恬武嬉座落名门望族 2.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 他这次旅游回来,真是大开了眼界。在小组交流时,他侃侃而谈 ....,让大家羡慕不已。 B. 在这次唐宋八大家散文阅读交流会上,大家交流了各自的阅读心得。交流场面热烈, 大家兴味盎然,不亦乐乎 ....。 C. 深秋的夜晚,凉风习习,大家在田埂上说着,笑着,脸上洋溢着满意的神情,都感到 大快人心 ....。 D. 王教授的讲座深入浅出,生动有趣,在场所有的学生都听得出神入化 ....。讲座结束后,大家纷纷请王教授签名。 3.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食品药品监管系统要对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高度负责任的态度,依法加强食 品药品监管,让人民群众吃上放心食品,用上放心药。 B.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统筹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战略举措,同时也是一项复杂的 系统工程,涉及农村建设的各个方面。 C. 对“只差一点”享受不了低保、而实际生活又十分困难的家庭,一些上海市基层政府部 门启动专项帮困资金和多方联动机制,一对一、点对点上门为他们排忧解难。 D. 目前,各类广告中存在的故意使用错别字或用谐音乱改成语的现象较为严重,谐音广 告语已经在很大程度上起到“混淆视听”,而像滥用人名作为品牌等等行为,正反映着当前社会的浮躁。 4. 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宋代散文充分继承了韩柳古文运动的文学遗产,它的笔法和布局很有特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总之,宋代散文正是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展现出它的风格特征。 ①还善于发挥虚字的作用②儒雅舒缓而曲尽其妙③平易自然而流畅婉转④如《醉翁亭记》就将“也”的艺术特点发挥到了极致⑤它的语言以明白如画见长⑥常通过洋洋洒洒的铺叙来呈现对象 A. ④①⑥③②⑤ B. ②③⑤⑥①④ C. ③②⑥⑤①④ D. ③①④⑥②⑤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唐代古文运动和宋代新古文运动都以反对贵族的骈文浮靡文风为出发点,高举起恢复先秦两汉古散文传统旗帜,但是两者仍存在着相当大的差异。 从理论指导思想来看,唐代古文运动是以倡导儒道思想为其立足点,标榜文以“志道”、

【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课内素材整理】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

【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课内素材整理】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 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课内素材整理 清远博爱学校高风云 成由勤俭败由奢——《时评两篇》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月饼消费要讲文明》 这篇时评从2003年发表至今也已近十年,可是我们改变这种奢侈消费 的现状是否改变了呢?我们非常遗憾地发现,没有!我们现在已超过 日本,成为全球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欧洲奢侈品消费国。因此,今天 我们学习《月饼消费要讲文明》这篇文章,除非引发我们的许多思考,并身体力行地厉行节约,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应用角度】“勤俭节约、节约是一种美德、消费观”等。 【精彩运用】随着我国国力的增强和生活的缓和,有些人把勤俭 节约的优良传统丢了。君不见,当前社会上超越现实、盲目攀比的畸 形消费;斗富摆阔、一掷千金的奢靡消费;过度包装、极度美化的蓄 意浪费;“长明灯”“长流水”的随便浪费等现象比比皆是,就连那 的中秋月饼在包装上都“变异”了。面对如此现状,我们不得不再来 重温祖宗遗训:“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小到一个人、一个家庭,大到一个国家、整个人类,要生存,要想发展,都离不开“勤俭节约”这四个字。 爱好高雅,其实就是一种修炼——《论“雅而不高”》 一个人立身于世,难以免除世俗化的污染。怎么办?爱好高雅, 其实就是一种修炼。比如琴棋书画,皆可陶冶情操。正如培根所说:“特雷梅可以作为消遣,可以作为装潢,也可以增长才干。“当你高 谈阔论时,知识可作装潢。”他还说:“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

慧,演算使人思维周密,哲理使人思想深刻,伦理学使人有修养,逻 辑修辞使人善辩。”总之,“专业知识能塑造人的性格”。专业知识 当我们用知识将自己武装起来而后,“雅”便会凸显在举止言谈当中。而举止言谈儒雅,可以让人感到你知书达理,富有教养,同时也能让 对方如沐春风,身心通泰,从而达到你的交往本意。 【应用角度】“雅与俗”“追求高雅”“高雅与修养”等。 【精彩运用】其实,雅俗之别只是学识、修养不同所表现的陶冶 气质有所不同而已。但好事者总是以自认为的雅和俗,对我辈凡夫俗 子划圈子、分层次,说高深、道荣辱,搞得我辈缺乏定力、心浮气躁者,晕头转向,不知所措,搞出好多笑话,还要转过身去甜甜地说声“谢谢”。人只要活得真实,就无所谓雅或俗;只要有不乐观的心态,积极向上的精神,就能活出真性情,活出生的乐趣,死的坦然。 善待一切生命,实现人生价值——《呼唤生命教育》 生命是宝贵的,生命又是短暂的。生命的存在,又是实现我们一 切人生价值的前提和保证。因此,我们要善待生命。我们不仅要对自 己的生命负责,还要学会善待其他的一切生命。我们每一个人都没有 侵犯和危害他人的生命和违反健康的权利。无论是亲人,朋友,还是 一棵柔嫩的小草,我们都应该以珍爱之心去对待,去呵护。这样,我 们的一生将会是美丽和充实的一生。 【应用角度】“善待生命”“生命的价值”“尊重一切生命”等 【精彩运用】尊重和善待一切生命,会让我们自觉地为完善自我 和急遽服务其他生命而不断努力。而正是在坚持着这一努力中心线的 同时,我们会制做一个乐于助人、积极向上的人,会做一个正确认识 困难、坚强无畏的人,会做一个面对诱惑、始终保持清醒头脑的人......一个人的存在,如果让自己和他人感受到了幸福,那么,他的一生也就无所心痛与一生牵挂,价值从而实现了他人生的大 半价值。

粤教版选修2《唐宋散文选读》教案合集(精编教案)

粤教版选修2(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教案全集 第一单元 1 、《小石城山记》 【教学目标】 1 、感受小石城山的特点。 2 、领悟作者身遭贬谪的愤懑之情及对个人信念的坚守之志。 3 、感受言志载道的风格与物我相融的意境。 【教学重点】领悟作者身遭贬谪的愤懑之情及对个人信念的坚守之志。 【教学难点】感受言志载道的风格与物我相融的意境。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一、说到唐宋山水游记,一个不可逾越的高峰就是柳宗元的《永州八记》(幻灯片一),它们写于柳宗元参加政治革新失败后、被贬官到永州的十年之间。我们曾学过《小石潭记》(幻灯片二),这是作者写水的,那我们今天来看《永州八记》中的最后一篇《小石城山记》,看作者是如何写山的。 这节课我们通过三次鉴赏品读,力图领悟作者的感情和信念,并感受文章中的意境。 二、检查预习,字词、句式(幻灯片) 三、这是一篇短小精悍的山水游记,全文由两个段落构成,在大家预习和上一节课解决字词疑难的基础上,能不能看出这两个段落各主要用了什么表达方式?思考这个问题,可参照课文的旁批。 明确:第一部分,记叙和描写,描绘小石城山的景致;第二部分,议论与抒情,作者面对景物时的联想和思索。本文根据表达方式的不同,自然形成了写景和议论两个段落。[板书:景情] 讲读课文 一、一读文章:品景 ⑴我们在介绍山水游记的文体特征时讲到,作者描绘景物的关键是要抓住景物的特征,那么,在这篇文章里,作者抓住小石城山的什么特点来描绘的?请用文中的一个字来回答。(幻灯片三) 教师范读。 明确:“奇”。[板书:奇] ⑵设问:小石城山之“奇”表现在哪些方面?划出原文的句子。 提问。明确:三个方面。小石城山的形状,山洞的深窈,山石树木分布的情态。 ⑶设问:小石城山的美景在作者眼里真是天然造化、鬼斧神工,在这样偏僻的地方发现了如此的美景,作者发出了怎样的感叹? 明确:“类智者所施设也”。这么鬼斧神工的奇丽风景只有神灵才能创造得出来,绝非人力所能为,作者感叹此景只应天上有。 二、二读文章:品情 面对如此奇丽之景,作者不仅发出“类智者所施设也”这样的感叹,而且更进一步在第二段通过议论表达联想和思索,下面我们来看作者是如何议论的。 ⑴设问:请大家齐读课文,重点思考作者在第二段中以什么作为议论的话题? 学生读第二段。 明确:“造物者的有无”。 ⑵设问:此句中的“智者”与第二段中的“造物者”所指是否同一呢?

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重点句子翻译讲课稿

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重点句子翻译

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重点句子翻译 《原毁》 1、古之君子,其责己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轻以约。重以周,故不怠;轻以约,故人乐为 善。 译:古时候的君子,他要求自己严格而全面,他对待别人宽容又简约。严格而全面,所以不怠惰;宽容又简约,所以人家都乐意做好事。 2、彼人也,能有是,是足为良人矣;能善是,是足为艺人矣。 译:那个人啊,能有这点,这就够得上是良善的人了;能擅长这个,就算得上是有才能的人了。 3、今之君子则不然,其责人也详,其待己也廉。详,故人难于为善;廉,故自取也少。 译:现在的君子却不这样,他要求别人周详,他要求自己很少。(要求别人)周详,所以人家难以做好事;(要求自己)简少,所以自己收获就少。 4、外以欺于人,内以欺于心,未少有得而止矣,不亦待其身者已廉乎? 译:对外欺骗别人,对内欺骗自己良心,还没有一点收获就停止了,不也是要求自己的太少了吗? 5、夫是之谓不以众人待其身,而以圣人望于人,吾未见其尊己也。 6、译:这就叫不用常人的标准要求自己,却用圣人的标准希望别人,我看不出他是尊重自己的啊! 6、虽然,为是者有本有原,怠与忌之谓也。怠者不能修,而忌者畏人修。 译:虽然这样(如此),这样做的人是有他的根源的,就是所谓懈怠和忌妒。懈怠的人不能修养品性,而忌妒的人害怕别人修养品性。 7、是故事修而谤兴,德高而毁来。呜呼!士之处此世,而望名誉之光,道德之行,难 已! 译:因此,事业成功了,诽谤却产生了;德望高了诬蔑却来了。唉!读书人生活在这个世上,而希望名誉发扬光大,德行推行,难啊! 《桐叶封弟辩》 1、设未得其当,虽十易之不为病;要于其当,不可使易也,而况以其戏乎? 译:如果不恰当,即使改变十次也不算什么缺点;关键是要恰当,不随意更改,更何况是用它来开玩笑呢!

粤教版-语文-高二选修《唐宋散文选读》鞭贾 练习

一、基础考查 1.下列加点的字的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 A .市之鬻.鞭者(yù) 其贾. 宜五十(jiǎ) B .蹇.仄而不植(qiān ) 则遬. 然枯(sù) C .举之翲.然若挥虚焉(piāo ) 马踶. 不已,坠于地(dì) D .余曷.不至于公卿(kě) 拳蹙. 而不遂(cù) 解析:选C 。A 项,“贾”读“ɡǔ”;B 项,“蹇”读“jiǎn ”;D 项,“曷”读“hé”。 2.下列各句中的词语有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 A .其贾宜五十,必曰五万 B .视其首,则拳蹙而不遂 C .举之翲然若挥虚焉 D .今之栀其貌,蜡其言 解析:选D 。“栀”“蜡”名词作动词。 3.下列对各组句子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市之鬻鞭者.②泽者.蜡也 ?????③举之翲然若挥虚焉.④马踶不已,坠于地,伤焉. A .①和②相同,③和④相同 B .①和②不同,③和④不同 C .①和②不同,③和④相同 D .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不同 解析:选C 。者:……的人/表判断;焉:句末语气词。 4.与“以求贾技于朝”句式特点相同的一项是( ) A .持以夸余 B .向之黄者栀也,泽者蜡也 C .复之以五十,则伏而笑 D .后出东郊,争道长乐坂下 解析:选C 。A 项,省略句;B 项,判断句;C 项,介宾结构后置句;D 项,省略句。“以求贾技于朝”是介宾结构后置句,因此选C 。 二、阅读理解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市之鬻鞭者,人问之:其贾宜五十,必曰五万。复之以.五十,则.伏而笑;以五百,则. 小怒;五千,则大怒;必五万而后可。有富者子,适. 市买鞭,出五万,持以夸余,视其首,则拳蹙而不遂;视其握,则蹇仄而.不植;其行水者,一去一来不相承;其节朽黑而无文,掐之. 灭爪,而不得其所穷;举之.翲然若挥虚焉。余曰:“子何取于是而不爱五万?”曰:“吾爱其. 黄而泽。且贾者云。”余乃召僮爚汤以濯.之。则遫.然. 枯,苍然白,向之黄者栀也,泽者蜡也。富者不悦,然. 犹持之三年。后出东郊,争道长乐坂下,马相踶,因大击,鞭折而为五六。马踶不已,坠于地,伤焉。视其.内则空空然.....,.其理若粪壤.....,.无所赖者.... 。 5.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 正确的一项是( )

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重点句子翻译

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重点句子翻译 《原毁》 1、古之君子,其责己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轻以约。重以周,故不怠;轻以约,故人乐为善。译:古时候的君子,他要求自己严格而全面,他对待别人宽容又简约。严格而全面,所以不怠惰;宽容又简约,所以人家都乐意做好事。 2、彼人也,能有是,是足为良人矣;能善是,是足为艺人矣。译:那个人啊,能有这点,这

就够得上是良善的人了;能擅长这个,就算得上是有才能的人了。 3、今之君子则不然,其责人也详,其待己也廉。详,故人难于为善;廉,故自取也少。译:现在的君子却不这样,他要求别人周详,他要求自己很少。(要求别人)周详,所以人家难以做好事;(要求自己)简少,所以自己收获就少。 4、外以欺于人,内以欺于心,

未少有得而止矣,不亦待其身者已廉乎? 译:对外欺骗别人,对内欺骗自己良心,还没有一点收获就停止了,不也是要求自己的太少了吗? 5、夫是之谓不以众人待其身,而以圣人望于人,吾未见其尊己也。 译:这就叫不用常人的标准要求自己,却用圣人的标准希望别人,我看不出他是尊重自己的啊!

6、虽然,为是者有本有原,怠与忌之谓也。怠者不能修,而忌者畏人修。 译:虽然这样(如此),这样做的人是有他的根源的,就是所谓懈怠和忌妒。懈怠的人不能修养品性,而忌妒的人害怕别人修养品性。 7、是故事修而谤兴,德高而毁来。呜呼!士之处此世,而望名誉之光,道德之行,难已!译:因此,事业成功了,诽谤

却产生了;德望高了诬蔑却来了。唉!读书人生活在这个世上,而希望名誉发扬光大,德行推行,难啊! 《留侯论》 1、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译:天下真正勇敢的人,遇到突发的情形毫不惊慌,无故受到侮辱时却不愤怒。这是因为他们抱负很大,志向很远.。

粤教版高中语文教材教学介绍

粤教版高中语文教材教学介绍 粤教版高中语文教材教学介绍 一、选修课程与必修课程自然衔接 粤教版高中语文教科书5册。每册统一安排4个单元,即每册第一单元是活动单元,第二单元是文体单元,第三单元是文体单元,第四单元是语体单元。具体安排如下表。 册别活动文体文体语体 语文1 认识自我传记散文① 古典诗歌① 语文2 体验情感诗歌散文② 文言文① 语文4 感悟自然科学小品小说① 古典诗歌② 语文3 关注社会议论文小说② 文言文② 语文5 走近经济新闻戏剧文言文③ 我们的选修课程目前设计和编写了14册。如下表 一、诗歌与散文系列 1、《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 2、《唐宋散文选读》 3、《中国现代诗歌选读》 4、《中国现代散文选读》 二、小说与戏剧系列 5、《短篇小说欣赏》 6、《戏剧欣赏》

7、《电影文学欣赏》 三、新闻与传记系列 8、《新闻阅读与写作》 9、《传记选读》 四、语言文字应用系列 10、《说话的艺术》 11、《语言文字规范与应用》 12、《常用文体写作》 五、文化论著研读系列 13、《〈论语〉选读》 14、《先秦诸子百家名著选读》 二、课程性质方面 旧的教学大纲,强调语文的课程性质是“工具性”。90大纲认为“语文是学习和工作的基础工具”。2000大纲认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新的课程标准,强调“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三、课程结构方面 1、课程标准以模块为学习单元。 旧的教学大纲,语文课程是以学期为学习单元,3年6个学期6册教科书。

新的课程标准,语文课成是以模块为学习单元,1个学期2个模块,5个学期,10个模块。 2、课程标准开设大量选修课 在高中阶段语文的10个模块中,5个模块必修课5册教科书10学分;5个模块选修课10多本教科书,学生可以选修4个模块4册教科书得8个学分。 四、课程教法方面 旧的教学大纲,多数是从“教”的角度提出要求的,例如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要求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反对注入式,提倡启发式等等。 新的课程标准,除了从教师的角度提出要求外,还从“学”的角度,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五、形成粤教版高中语文教材的特色,那就是“三线两结合”。 所谓“三线”就是用“活动”、“文体”、“语体”三条线组编必修课教科书单元。所谓“两结合”,第一个结合是“活动”与“阅读”、“写作”、“口语”结合;第二个结合是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和谐结合。 Ⅳ 两种活动的结合 一、两结合的第一个结合是指两种活动的结合。即在必修课中设计和安排了两种活动。一种活动是“单元活动”。“单元活动”,即每一册的第一单元都设计为“活动单元” ,每一册必修

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 与尹师鲁第一书试题 粤教版《唐宋散文选读》

10 与尹师鲁第一书 一、基础训练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见绐.(dài)惶.迫(huāng)愚懦.(rú) B.怪骇.(hài)诛.死(zhū)怨嗟.(j īe) C.欢戚.(qì)砧.斧(zhān)鼎镬.(huò) D.枕藉.(jiè)襄.州(xiāng)咽.喉(yā n) 2.下列词语中字形有误的一项是() A.旧疾江湖流连 B.眨谪感激宝重 C.叹赏史册时事 D.庭趋切责老婢 3.下列对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及来此问荆人,云.去郢止两程去:距 离。 B.莫苦相尤.否尤:怨尤,责难。 C.日知进道.而已道:道路。 D.故师鲁相别,自言益.慎职益:更 加。 4.对句子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方悟此奴懒去而见绐:才明白这个老奴懒 惰没去见你,(我)被欺骗了。 B.但深托君贶因书道修意以西:只好再三托 付王君贶给你写信顺带告知我的情况,接着 就派人向西给你送信了。 C.在路无附书处,不知君贶曾作书道修意 否:在路上没有捎信的地方,不知王拱辰 曾写信转达了我的意思没有? D.然师鲁又云暗于朋友:然而师鲁你又说我 对朋友不了解。 5.对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始谋陆赴夷陵,以.大暑,又无马,乃作此行。 以:表原因的介词,“因”“由于”。 B.方喜得作书以.奉问。 以:表目的的连词,“用来,来”。 C.然师鲁以.修有自疑之言。 以:以为,认为。 D.到县后勤官,以.惩洛中时懒慢矣。 以:表目的的连词,“用来,来”。 二、课堂练习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安道与予在楚州,谈祸福事甚详,安道亦以为然。俟到夷陵写去,然后得知修所以处之之心也。又常与安道言,每见前世有名人,当论事时,感激不避诛死,真若知义者,及到贬所,则戚戚怨嗟,有不堪之穷愁形于文字,其心欢戚无异庸人,虽韩文公不免此累,用此戒安道慎勿作戚戚之文。师鲁察修此语,则处之之心,又可知矣。近世人因言事亦有被贬者,然或傲逸狂醉,自言我为大不为小。故师鲁相别,自言益慎职,无饮酒。此事修今亦遵此语。咽喉自出京愈矣,至今不曾饮酒。到县后勤官,以惩洛中时懒慢矣。 6.对加点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俟.到夷陵写去俟:等待。 B.感激 ..不避诛感激:同现代汉语“感激” C.则戚.戚怨嗟戚:悲戚。 D.安道亦以为然.然:对。 7.对句子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有不堪之穷愁形于文字:产生难以忍受的困 苦愁怨,将它诉诸文字。 B.用此戒安道慎勿作戚戚之文:用这些话来告 诫安道千万不要写悲伤的文字。 C.自言我为大不为小:自言自语地说:我以大 事为主,不拘小节。 D.到县后勤官,以惩洛中时懒慢矣:(我)到夷 陵县之后勤于政事,改掉了在洛阳时懒散的毛病。 8.对加点虚词的意义与用法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安道与.予在楚州与:连词,“和”。 B.又常与.安道言与:连词,“和”。 C.然后得知修所以处之.之心也之:代词, “这件事”。 D.然后得知修所以处之之.心也之:结构助 词,“的”。 9.下面六句话编为四组,最能体现作者泰然心境 的一组是() ①感激不避诛死。②有不堪之穷愁形于文字。 ③用此戒安道慎勿作戚戚之文。④自言我为大不为小。⑤此事修今亦遵此语。咽喉自出京愈

【粤教版】《唐宋散文选读》文本助读(20份,含答案)

第1课小石城山记 当帝王将相浓缩成墨迹,干瘪地居于书橱一隅;当金碧辉煌化为砾土,卑微地栖居于人们脚下;唯有你——柳宗元,无论命运起伏跌宕,生活悲喜无常,你的文字,依旧是那么鲜艳明亮。跨越历史的迷雾,拂去时光的尘埃,经久不衰。宦海浮沉,你独具慧眼,你的笔尖沧桑之感,怜惜之情。第一次与小石城相遇,你便生出一种似曾相识的幽思。小石城幽美却偏僻荒凉,你才华横溢却壮志难酬。 有时,人与自然总是那么容易相融,心心相通。人在自然中得到慰藉,自然之景在人的思维中得到升华。就让我们跟随着柳宗元的贬官之旅,去荒蛮远僻的永州,领略小石城的山行埤堄,水生动然;去荒蛮远僻的永州,感受失意者柳宗元的不戚贫贱,宠辱不惊。 知识链接 一、作者简介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唐代文学家、哲学家,与韩愈、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一起被称为唐宋八大家。祖籍河东(今山西运城)。代宗大历八年(773)出生于京都长安(今陕西西安)。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二人并称“韩柳”。刘禹锡与之并称“刘柳”。王维、孟浩然、韦应物与之并称“王孟韦柳”。世称柳河东或柳柳州。 柳宗元的作品集有《河东先生集》;哲学著作有《天说》、《天时》、《封建论》等;游记系列有《永州八记》,它是我国古代山水游记名作,依次包括《始得西山宴游记》、《钴潭记》、《钴潭西小丘记》、《至小丘西小石潭记》、《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城山记》。作者在作品中把一山、一水、一石、一草、一木都摄入笔端,用那生花妙笔使这些无情之物变得有性有灵。在中国古典文学的发展中,山水诗始于谢灵运,山水游记散文应该说始于柳宗元。 二、背景资料 柳宗元曾与刘禹锡等人参加主张革新的王叔文集团,任礼部员外郎。变革失败后被贬为

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文学常识

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文学常识 古文运动 以复古为名的文风改革运动。和柳宗元一起提出“文以载道”“文道结合”的观点,主张学习先秦两汉“言之有物”“言贵创新”的优秀散文,坚决摒弃只讲形式不重内容华而不实的文风。把文体从六朝以来浮艳的骈文中解放出来,奠定了唐宋实用散文的基础。 韩愈(768—824)字退之,唐河南河阳人.文学家,哲学家,古文运动倡导者。 韩昌黎:河北省昌黎的韩氏是望族。韩文公:死后谥“文”。韩吏部:最后的官职是吏部侍郎。 幼年贫穷,刻苦自学,25岁中进士,29岁后才任宣武节度使属官,后来任国子监祭酒,吏部侍郎等职,中间曾几度被贬。 著《昌黎先生集》四十卷。其散文题材广泛,内容深刻,形式多样,语言质朴,气势雄壮。苏轼因此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列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 柳宗元(公元773年—公元819年),字子厚,汉族,河东(现在山西芮城、运城一带)人,唐宋八大家之一,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世称“柳河东” “河东先生”,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柳宗元与韩愈并称为“韩柳”,与刘禹锡并称“刘柳”,与王维、孟浩然、韦应物并称“王孟韦柳”。 柳宗元一生留诗文作品达600余篇,其文的成就大于诗。骈文有近百篇,散文论说性强,笔锋犀利,讽刺辛辣。游记写景状物,多所寄托,有《河东先生集》。 欧阳修(1007年-1072年),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吉安市永丰县)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且在政治上负有盛名。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居。官至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后人又将其与韩愈、柳宗元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欧阳修是在宋代文学史上最早开创一代文风的文坛领袖。[1]领导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继承并发展了韩愈的古文理论。他的散文创作的高度成就与其正确的古文理论相辅相成,从而开创了一代文风。欧阳修在变革文风的同时,也对诗风词风进行了革新。在史学方面,也有较高成就。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人称半山居士。汉族江右民系。封舒国公,后又改封荆国公,宋徽宗时追封为舒王。故世人又称王荆公、舒王。北宋临川县城盐埠岭(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官至丞相,是新党的领袖。王安石在文学上具有突出成就,是唐宋时期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王安石:“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临川先生文集》等。作品大都收集在《王临川集》,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粤教版高中语文古文知识整理

粤教版高中语文新教材必修1-5册古文知识整理 一、通假字 1.爱而不见,搔首踟蹰“爱”通“薆”;“见”通“现” 2.彤管有炜,说怿女美“说”通“悦”;“女”通“汝” 3.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归”通“馈” 4.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匪”通“非”;“女”通“汝” 5.将子无怒,秋以为期“无”通“毋” 6.士之耽兮,犹可说也“说”通“脱” 7.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泮”通“畔” 8.肇锡余以以嘉名“锡”通“赐” 9.扈江离与辟芷“辟”通“僻” 10.来吾道乎先路“道”通“导” 11.指九天以为正兮“正”通“证” 12.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取”通“娶” 13.箱帘六七十,绿碧青丝绳“帘”通“奁” 14.蒲苇纫如丝,磐石无转移“纫”通“韧” 15.兰芝初还时,府吏见丁宁“丁宁”通“叮咛” 16.奄奄黄昏后,寂寂人定初“奄奄”通“晻晻” 17.他乡各异县,展转不可见“展”通“辗” 18.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属”通“嘱” 19.某所,而母立于兹“而”通“尔” 20.比去,以手阖门“阖”通“合” 21.称心快意,几家能能彀“彀”通“够” 22.北冥有鱼,其名为鲲“冥”通“溟” 23.其翼若垂天之云“垂”通“陲” 24.适莽苍者,三餐而反“反”通“返” 25.小知不及大知“知”通“智” 26.此小大之辩也“辩”通“辨” 27.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而”通“能” 28.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辩”通“变” 29.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匪”通“非” 30.瞎王刘引定火乔男女“火”通“伙” 31.明标着册历,见放着文书“见”通“现” 32.求!无乃尔是过与? “与”通“欤” 33、是谁之过与“与”通“欤” 34.直不百步尔,是亦走也“直”通“只” 35.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颁”通“斑” 36.涂有饿殍而不知发“涂”通“途” 37.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无”通“毋” 38.虽有槁暴,不复挺者“有”通“又”;“暴”通“曝” 39.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知”通“智” 40.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生”通“性” 41.合从而缔交,相与为一“从”通“纵”

2020粤教版语文唐宋散文选读单元训练:四单元

单元检测卷四 (时间:120分钟分数:120分) 一、基础知识(16分,每小题4分) 1.下面各项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徐孺.(rú)潦.水(lǎo)鹤汀.(tīnɡ)叨.扰(dāo) B.绣闼.(tà) 骇瞩.(zhǔ) 帝阍.(hūn) 弱冠.(ɡuàn) C.相.答(xiānɡ) 栖.鹘(xī) 寂寥.(liáo) 戛.然(jiā) D.环诡.(ɡuǐ) 攒.萃(zǎn) 殆.销(dài) 见拟(nǐ) 解析A项,叨.读“tāo”;C项,栖.读“qī”;戛.读“jiá”;D项,攒.读“cuán”。 答案 B 2.下面各项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彩彻区.明(天空)俨.骖于上路(俨然) B.识盈虚之有数.(定数,命运) 一介.书生(一个) C.顾.安所得酒乎(可是) 畴昔 ..之夜(以前) D.下合围以擢.本(挺拔) 芬敷.谧溢(散发) 解析俨:整齐。 答案A 3.下面各项中不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云销雨霁,彩彻区明B.以待子不时之须 C.涉寒暑而匪亏D.傍荫亩而抱规 解析A项“销”通“消”;B项“须”通“需”;C项“匪”通“非”。 答案 D 4.下面各句中不含有古今异义词的一项是() A.千里逢迎 ..,与彼亦何以异地 ..,高朋满座B.苟无深知 C.大块 ..不可复识矣 ..假我以文章D.而江山 解析A项古义:迎接;今义:言行迎合别人的心意。C项古义:大自然;今义:大团块(的东西)。D项古义:江山的景象;今义:大好河山。 答案 B 5.下面各句中加点词语的用法和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掠予舟而西.也 A.目.吴会于云间B.屈.贾谊于长沙

《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句子翻译答案

《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句子翻译 《原毁》 1.古之君子,其责己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轻以约。重以周,故不怠;轻以约,故人乐为善。 翻译:古时候的贵族士大夫,他要求自己严格而全面,他对待别人宽容又简约。严格而全面,所以就不会懈怠;宽容又简约,所以人家都乐意做好事。 2.今之君子则不然,其责人也详,其待己也廉。详,故人难于为善;廉,故自取也少。翻译:现在的君子却不这样,他对别人要求全面,对自己却要求很少。(对别人要求)全面,所以人家很难做好事;(对自己要求)少,所以自己的收获就少。 3.外以欺于人,内以欺于心,未少有得而止矣,不亦待其身者已廉乎? 翻译:对外欺骗别人,对内欺骗自己的良心,还没有多少收获就停止了,不也是要求自己的太少了吗? 4.夫是之谓不以众人待其身,而以圣人望于人,吾未见其尊己也。 翻译:这就叫不用一般人的标准要求自己,却用圣人的标准要求别人,我看不出他是尊重自己的啊! 5.是故事修而谤兴,德高而毁来。呜呼!士之处此世,而望名誉之光,道德之行,难已!翻译:因此,如果一个人的事业成功了,诽谤也就随之却产生了;如果一个人的品德是高尚的,诋毁也就随之而来了。唉!读书人生活在这个世上,而希望名誉发扬光大,德行推行,难啊! 《留侯论》

1.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 翻译:天下有大智大勇的人,祸难突然降临也不惊慌,无缘无故的对他加以侮辱能够不动怒,这是因为他抱负十分宏大,志向特别高远。 2.夫子房受书于圯上老人也,其事甚怪,然亦安知其非秦之世有隐君子者出而试之? 翻译:张良在桥上接受一位老人赠送兵书,这件事确实很怪诞,然而怎么能知道不是秦代隐居的君子特地出来考验张良的呢? 3.千金之子,不死于盗贼。何者?其身之可爱,而盗贼之不足以死也。 翻译:富贵人家的子弟,不愿死在盗贼手中。这是为什么呢?这是因为他们懂得生命的可贵,不值得在同盗贼相斗中死去。 4.且夫有报人之志,而不能下人者,是匹夫之刚也。 1 翻译:一个人虽有复仇的大志,却不能屈己尊人,这不过是凡夫俗子的刚强。 5.非有生平之素,卒然相遇于草野之间,而命以仆妾之役,油然而不怪者。 翻译:圯上老人与张良平生素不相识,突然在荒野相遇,却命令张良去替他干奴仆所做的事,而张良却十分坦然地去做了,一点也没有惊诧愤怒的情绪。 《进学解》 1.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2019粤教版语文(唐宋散文选读)单元训练:二单元

2019粤教版语文(唐宋散文选读)单元训练:二单元

2019粤教版语文(唐宋散文选读)单元训练:二单元一、基础知识(16分,每小题4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卷帙.(zhì)矍.然(jué)螳臂当.车(dānɡ) B.颍.水(yǐnɡ) 内讧.(hōnɡ) 丢三落.四(là) C.愆.期(qiān) 浣.洗(huàn) 同仇敌忾.(kài) D.圬.墙(wū) 哺.育(bǔ) 拈.轻怕重(niān) 解析“讧”读“hònɡ”。 答案 B 2.下列字形书写正确的一项是() A.公候诙谐栩栩如生B.淫词淋漓慷概激昂 C.轶闻沦落兵乱濒仍 D.折节悚然阳狂垢污

解析A项候—侯;B项词—辞,概—慨;C 项濒—频。 答案 D 3.下列加点的词语释义错误的一项是() A.又不载雷万春事首尾 ..首尾:始末,事迹详情 B.初谪.滁山谪:贬官 C.渐.渍外典渐:浸、染 D.方山子傥.见之与傥:偶然 解析傥:或许,大概。 答案 D 4.下列加点的词语不是古今异义词的一项是() A.今既老且病.矣B.不 能通知 ..二父志 C.皆感激 ..为云泣下

D.宜野人 ..乘蓄 解析B项通知:古义为深知、深入了解,今义为应用文名称;C项感激:古义为感动、激动,今义为受人恩惠表示谢意;D项野人:古义为隐士,今义为未开化之人。 答案 A 5.下列文言句式和“六一者,何谓也”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A.方得意于五物也B.何为久读此 C.虽响九奏于洞庭之野D.故特以相赠 解析例句与B项都为宾语前置句。 答案 B 6.下列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 名句

《原毁》韩愈 1、古之君子,其责己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轻以约。 2、重以周,故不怠;轻以约,故人乐为善。 3、取其一,不责其二;即其新,不究其旧。 4、事修而谤兴,德高而毁来。 《朋党论》欧阳修 5、所守者道义,所行者忠信,所惜者名节。以之修身,则同道而相益,以之事国,则同心而共济,终始如一。《留侯论》苏轼 6、天下有大勇者,猝然临之而不惊,不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 《进学解》韩愈 7、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毁于随。 8、“提要钩玄”出自韩愈的“记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钩其玄”。 9、贪多务得,细大不捐,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 10、沉浸醲郁,含英咀华,作为文章,其书满家。 《日喻》苏轼 11、百工居肆以成其事,君子学以致其道。 《丰乐亭记》欧阳修 12、其上丰山,耸然而特立;下则幽谷,窈然而深藏;中有清泉,滃(wěng)然而仰出。 13、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

《黄州快哉亭记》苏辙 14、濯长江之清流,揖西山之白云。 《钴鉧潭西小丘记》柳宗元 15、则清泠之状与目谋,瀯瀯之声与耳谋,悠然而虚者与神谋,渊然而静者与心谋。 《游褒禅山记》王安石 16、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17、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xi àng)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 18、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后赤壁赋》苏轼 19、霜露既降,木叶尽脱。人影在地,仰见明月。顾而乐之,行歌相答。 20、江流有声,断岸干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 21、予乃摄衣而上,履巉岩,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龙,攀栖鹘之危巢,俯冯夷之幽宫。 22、划然长啸,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予亦悄然而悲,肃然而恐,凛乎其不可久留也。 23、时夜将半,四顾寂寥。适有孤鹤,横江东来,翅如

粤教版《唐宋散文选读》第8课《方山子传》习题及答案

8方山子传 苏轼 诗歌赏析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苏轼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译文:残月高挂在稀疏的梧桐,滴漏声断了,人群开始安静。谁能见幽居人独自往来徘徊?唯有那缥渺高飞的孤雁的身影。 它突然惊起又回首匆匆,心里有恨却无人能懂。它拣遍了寒冷的树枝不肯栖息,却躲到寂寞的沙洲甘愿受苦。 赏析:苏轼被贬黄州后,虽然自己的生活都有问题,但他是乐观旷达的,能率领全家通过自身的努力来渡过生活难关。但内心深处的幽独与寂寞是他人无法理解的。在这首词中,作者借月夜孤鸿这一形象托物寓怀,表达了孤高自许、蔑视流俗的心境。 文言积累 歧路亡羊 杨子之邻人亡羊,既率其党;又请杨子之竖(竖:僮仆)追之。杨子曰:“嘻!亡一羊,何追者之众?”邻人曰:“多歧路。”既反,问:“获羊乎?”曰:“亡之矣。”曰:“奚亡之?”曰:“歧路之中又有歧焉,吾不知所之,所以反也。” (《列子·说符》) 译文:杨子邻居的羊跑了,于是率领他的亲友,还请杨子的僮仆一起追赶。杨子说:“呵!丢一只羊,为什么要这么多人去追?”邻居说:“岔路很多。”不久回来了,杨子问:“找到羊了吗?”回答:“逃跑了。”问:“为什么会逃跑呢?”回答:“岔路之中还有岔路,我们不知道往哪边去追,所以就回来了。”

一、基础考查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驰骋.(ch ěnɡ) 当. 世(dānɡ) 闾.里(lǘ) 功勋. (xūn) B .著.帽(zhù) 谪. 居(zhé) 俯.仰(fǔ) 耸. 然(sǒng) C .奴婢.(bēi) 萧. 然(xiāo) 矍.然(jué) 蔬. 食(shǔ) D .两骑.(qí) 精悍. (hàn) 岐.亭(qí) 倜傥.(t ng) 解析:B 项,“著”读“zhuó”;C 项,“婢”读“b ì”;D 项,“骑”读“jì”。 答案:A 2.下列各项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 .阳狂垢污 B .方山子傥见之与 C .百有余年矣 D .鹊起于前 解析:A 项,“阳”通“佯”,假装。B 项,“傥”通“倘”,或许;“与”通“欤”,语气词。C 项,“有”通“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 答案:D 3.下列每组句子中加点的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①见其所著帽,方屋而.高②蟹六跪而. 二螯 B.????? ①余既耸然.异之②他植者则不然. C.????? ①晚乃遁于.光、黄间②谪戍之众,非抗于. 九国之师也 D.????? ①呼于宿其.家②其.皆出于此乎 解析:A 项均为“连词,表并列”。B 项①形容词词尾,……的样子;②代词,这样。C 项①介词,在;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